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目标

手术室护理目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手术室护理目标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手术室护理目标

篇1

【Abstract 】The operating room is one of the key hospital departments where the medical staffs conduct surgery treatment on patients.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rgical operations requires the well collaboration among the surgical doctors, anesthesiologists and the nurses. A high qualified and efficient surgery group is the premise for the successful performance, and guarantees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the patients.

【关键词 】手术室 团队建设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team construction

1 前言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新医疗新技术的应用,手术的成功不再只单单依赖手术医生个人的技术,而是需要手术医生、麻醉师、护理人员以及技术性辅助人员的通力协作。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部门,是医护人员共同为患者进行手术、诊疗、抢救的重要场所,需要接纳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科室的手术,类别繁多,工作节奏快,意外情况多,是医院重点管理的瓶颈科室之一。由于不同手术有不同的手术操作流程、不同的麻醉方式、不同的手术器械;同时,不同的手术医生有不同的操作习惯,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尤为重要的是,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医疗技术的引入,手术室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1]。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培养,提高整个手术室护理水平,以适应各科手术需要,是手术室面临的迫切需要。建设一个技术好、效率高、团结、协作的手术室团队对于一个医院和科室来说尤为重要,它是患者在医院取得有效手术治疗的重要保证。

团队的概念最开始出现在商业领域,是指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有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公共体,它合理利用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目前在医院建设、医学院教学实践中,团队的概念和团队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2]。

2 手术室团队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手术室团队是由护士长、护理人员以及辅助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在护士长领导下,充分利用各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协助手术医生完成预期手术。围绕“高效完成手术”这一目标,所有的工作都成为手术团队的建设。

笔者根据自己所在住院部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近20年手术室工作经验,从团队目标、团队人员组成、医院硬件建设等几个方面,介绍手术室团队的建设及其对手术室发展的积极意义。

2.1 团队目标:一个高效的团队必须要有一个共同的努力目标,手术室团队的目标是提供科室手术所需的手术场所、手术器械,并派出合格护理人员协作手术医生高效完成手术,并提供专科化护理。团队成员对于要达到的团队目标必须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团队成员做到合理分工与协助,同时对于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权利、义务与职责以及与其他队员的相互关系有准确的定位。为了实现团队目标,需要团队成员无私奉献、协同努力、包容和互相信任,切忌计较个人得失;要把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团队目标,高效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免除患者的痛苦,重建或恢复身体的构造与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者的健康状态。

2.2 团队组成:笔者所在的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部手术室有20间手术房间,护理人员38名,需要接纳胃肠外科、脑外科、胸外科、肝胆科、泌尿科、骨科、乳腺科、眼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科室的手术,平均每日手术不少于30台。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服从于科室手术安排,每天面临着未知数量、未知种类的手术安排,手术室护士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与手术医生缺乏全面了解、相互信任,也会导致医护关系紧张,甚至会影响手术质量,危及病人的健康安全。

我院根据医院专业科室的设置,将手术室38名护理人员划分为10个专业组,分别搭档各专业科室。每个专业组选择一名具有主管护师职称并有20年以上工作经验护理人员任组长,护师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作为固定的骨干组员,其余为流动人员,组长负责专业组手术器械的日常维护,以及组员的专业理论、专科技能的培训工作,同时负责与各科室主任的交流与沟通。几年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专业组的划分让手术室护士能更多了解相应专科的最新发展动态,手术室护士不再只是手术器械的传递者,而是手术医生的伙伴和助手。长期的专科手术搭档,让各专业组护士对本组手术操作更为熟悉,术前准备工作更加齐备;同时,相对固定的手术小组搭配也增加了医生和护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使得手术医生与专科护士配合更为默契。术中出现受伤的几率大大降低[3]。

2.3 团队领导以及成员协作:雁行理论中,雁群主要由领头雁和群雁组成,各自有不同的职责和任务,相互帮助,一起共同飞向目标。任何一个团队,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开展工作。护士长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直接领导和组织者。护士长管理素质的强或弱、医学知识丰富与否、实际操作技能的高下,都与手术室团队建设水平密切相关。一个称职的手术室护士长,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她还必须是团队中的业务尖子,应当具有相当的护理知识和实践技能,跟随医学发展的步伐,熟悉并掌握手术室各类新型仪器设备;护士长要团结整个科室成员,善于调动手术室护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带领手术室团队的向着团队目标奋进[4]。手术室护士则在护士长带领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配合各科室手术。

2.4 医院支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力再强的手术室团队,如果缺乏必须的资金支持和硬件设施,也无法给科室手术提供基本的手术条件。手术室团队的建设要得到医院的大力支持,保证起码的经费开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器材。 人是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医院经常派出手术室护理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掌握最近的医疗技术,带回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手术室团队的技术水平。

3 总结

手术室的定位就是为手术医生提供手术场所以及手术中所需的一切配合,为病患提供更加安全的服务,这也是手术室的主要目标。每台手术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的通力协作,互相支持互相理解,才能保证手术顺利高效实施。通过团队建设,增加了手术室内部的凝聚力,笔者所在手术室护理成员团结一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同事亲如姐妹。工作质量也不断提高,得到了病人的好评,近年病人投诉大为减少。手术准备工作以及配合也得到了手术医生的肯定和尊重,医生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魏革,胡玲,李桂兰,张贵智,吴波,手术室护士长在协调医护关系中的作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A):61-62

[2] 冯天元,创新教学建设培养医学专业精英人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23-25

篇2

作者单位:454102 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手术室 手术室是一个具有较大特殊性的科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与麻醉师、患者、手术医师等都存在直接的联系。随着人们对于医疗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手术室的工作量也有所上升,这就给手术室护理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纠纷、事故和差错的发生率,逐渐成为了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关注的重点。本次医学研究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团队精神的培养措施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医学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在本院手术室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男7名,女13名,护理人员年龄在20~46岁之间,平均年龄(325±113)岁。护理人员文化程度为:4名中专,10名大专,6名大学本科。

12 方法 第一,培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协作意识。手术医师是手术室的主要指挥者,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在于协助手术医师工作,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因此,手术医师应尊重护理人员的劳动,谅解其偶尔细微的失误,营造出愉快、民主的手术室氛围,使其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尊重,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帮助其树立团结协作意识,从而建立起较强的团队精神。

第二,加强理解与沟通。在手术室内通过活动为护理人员创造出团结合作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在手术室内营造出良好的合作与沟通氛围,形成团结互信的手术室环境,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应在值班人员的搭配及择期手术的安排方面,以专科合作、以老带新的方式,实现互相帮助、相互协调、取长补短,以提高其团队协作意识。

第三,加强进取与学习。学习培训有助于激发团队的活力和凝聚力,在一个具有积极文化价值导向、讲求学习进取的团队之中,所有成员都会产生不甘落后的紧迫感和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有助于护理团队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可鼓励手术室护理人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写论文、搞课题、专升本以及学习外语,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和优势,利用和开发自身的隐性知识,从而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四,创造集体文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可定期组织个别交流、家访谈心、聚餐等形式的活动,以增进护理人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并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交流各自经验。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应广泛采纳各项对科室建设和发展有利的意见和建议,以充分显现出每个护理人员自身的价值,提高其组织归属感和职业自豪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1]。

第五,严格规范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做到用人所长、适才适用、因事择人,适当授权护理带教、仪器设备保养和维护、物资器械领用等工作,以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的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从思想教育方面入手,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与科室管理过程,倾听护理人员不同的建议和意见,指导护理人员相互尊重、互相团结,勇于承担责任,从而不断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和手术医师对于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在护理人员心情不好或是工作压力过大时,管理者应及时与其谈心,了解其心理需要,鼓励护理人员勇于实现既定目标,树立信心,保持放松的情绪面对工作[2]。

第六,明确目标。在手术室护理团队中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帮助团队成员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助于手术室护理团队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提高其自我更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树立团队精神应以各个成员的特征和个性为基础,使其切实认识到自己属于团队,是不可或缺的成员,从而实现自身的长远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结合,培养自身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以此作为手术室护理质量提高的动力[3]。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果

团队精神培养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均显著提高,且护理人员在分工与合作方面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不同护理人员之间实现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与团队精神培养实施前相比,护理人员的任务完成率和工作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

3 讨论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团队精神培养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手术室护理效率和质量,加强手术室护理团队建设,保证护理人员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团结协作、尽心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内耗,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手术室团队精神培养实施后,手术室护理人员中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真正实现了团队优势互补,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了所有工作人员的忠诚度和荣辱感,最终实现了护理管理者能力和团队整体效能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篇3

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将制度、技术以及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也是预防手术室危险问题发生的重要方式,创设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近些年来,各类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加强对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在明确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服务,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

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手术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分级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等,创设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1.1整体性原则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集中场所,每日进出患者流量较大,工作人员数量与类别较多,比如麻醉医师、护士、外科医师以及医疗辅助人员等等[1]。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安全风险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将手术患者安全目标视为一个整体性目标,将术前访视、防护、用药核查等等内容均纳入到安全管理流程中,通过各个单因素的分析,各因素的联合作用分析等,构建完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的综合效果。

1.2分级性原则

基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空间范畴等,可以针对于手术室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罗列相关风险因素[2]。同时,还需要在手术中明确清点各类手术应用器材、药品数量等等,关注患者安全。在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常规内容基础上,还需要基于分级性原则,罗列相关的等级结构,将所涉及的各项护理安全内容融入到安全管理制度当中,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相互关系等等。1.3动态性原则手术护理干预中,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时间段以及外部环境等,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3]。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结合手术护理的特殊需求,动态调整相关结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需要通过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等方式,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2.1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分级性原则,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对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流程等进行充分规划与设计[4]。同时,还需要结合手术室护理的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新的要求等,坚持动态性原则,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使各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降低各类手术室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制定全面的规划基础上,明确各个层次级目标,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即为标准的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比如感染风险控制,则可以细致划分为感染风险评估流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相关的子文件体系。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方式,将各类可能会出现的患者安全隐患纳入到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

2.2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特点,有助于规避各类风险,提升整体管理的效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将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融入管理活动中,基于循证医学的方式,设计手术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类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比如可以构建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风险评估表等相关内容,构建手术室风险事件分析与完全制度,借助风险评估的方式,对各类事件进行分析,构建安全预防评估体系。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反馈、工作反思的重要价值,分析问题,并且寻求新的解决对策,保证体系、制度的不断改进,力求为患者带来全新的临床护理体验,增强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3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

手术室日常进出人员数量比较多,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手术室护理中各项器材的管理效果、药品的管理效果等等,均会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优化配置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使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均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等,并且坚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精神。各项工作分配到人的方式下,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则可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提升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程度,降低各类手术室风险问题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排班方式。传统的排班方式多是根据日常手术需求,手术当日下午与晚上安排接班,护士长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在手术患者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还需要被动加班,不但影响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且由于超负荷工作,致使护理失误发生率显著增加,护理配合连续性较差。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排班方式,以专科分组,明确时间节点,基于各手术专业,将护理人员分为各个专科护理小组,明确各个手术时间,并且使护理人员清晰自己的手术室配合任务[6]。护士长需要明确安排手术室各个时间段,具体内容可以由各个专科护士组长进行安排。上、下午班自由掌握,原则是保证手术配合直至结束。交班的时间节点原则是用于连台手术。分组固定手术间,有助于手术室综合性管理,同时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专业性的的护理服务,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工作下造成的各类不良问题发生。

3小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为手术患者带来更加专业性、全面的护理服务,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保证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柯胜男 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莘,韩斌如,应波,等.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01(21):10-13.

[2]刘梅芳,刘婕婷,潘丽莹,等.胸外科手术中新型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6(11):889-891.

[3]陈素兰,陈丽媛,李瑞刚,等.应用系统论构建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体系的策略与实践[J].护理杂志,2011,14(15):66-69.

篇4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3-0043-02

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纵深发展,传统医疗管理的整改与转型加速进行,手术室的运行效率、效果与质量成为卫生管理改革的重要环节。手术室是集聚高危性、高压性与传统性于一体的特殊场所,其日常管理与病人的安危、护理质量密切相连。因此,必须加强手术室的管理规范,根据相关情报不断改进与升级。

柔性化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将组织意志思想变为一种人们自觉行动的管理方式[1]。柔性化管理重视“以人为本”及“人性化需求”,通过激励、引导与感召的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依据组织的共同价值、融洽的合作氛围以及良好愿景进行人性化管理。

1 柔性化管理的特征与功效

柔性化管理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不同的是:① 强调非强制性;② 注重个性化需求与人本性要求;③ 具有驱动性、激励性、关怀性的管理方式;④ 个体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需求。柔性化的管理能够使组织意志变为个人自觉行为,在人们心目中形成强大的说服力与认同感,在迎合共同价值观与共同文化的前提下从事组织配置的相关工作。柔性化管理具有以下3个特征:

1) 内在驱动性。柔性管理摒弃以权力为基准的命令式与权威式的管理方案,运用集约化与民主式的约束方式实施组织意志的传达,通过目标分解、项目说服以及集体约束,形成潜在的驱动力。

2) 持久性。柔性化管理是一个持续迈进、周期性循环的过程,有效地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融合组织愿景与个体差异。一旦组织成员接受柔性化管理的组织理念、文化与系统流程,柔性化管理就转变为一个持久运行、不断反复的过程。

3)激励性。柔性化管理自始至终关注个体的情感需要,管理的出发与落脚点基于“人本的延伸”。柔性化管理在于激发人的潜能,注重人文关怀与呵护,增强组织成员工作的主动性、潜能性与创造精神,自发投入到组织任务与状态中,提高工作效能。

2 柔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技术与心理的充分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促使护理人员价值观、职业认同感以及工作效能的最大化,柔性化管理中的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等可以提高护士的奉献精神与自我约束。

2.1 构建柔性化管理理念,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

1) 拓宽多种路径,加强沟通与交流。通过培训班、研讨会、拓宽活动以及学术交流的方式加强护士群体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护士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在互访互动中,了解护士的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 坚持以护理人员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利用柔性化方式促使护士了解管理者的目标,自觉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工作环境[2]。针对目前护士群体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风险高的现状,提高对护士的关注度,根据护士的特点分配工作与任务,提高其工作效率。

2.2 实施人性化管理方案,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在手术室护理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环节中,要充分发挥民主与公正,尊重护士的科学化建议与对策,防止决策的单一性与片面化,增强护士心理上对于科室工作的满足感与认同感,增强工作的激情与团队精神。

1) 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综合待遇。医院岗位设置中,护士的工作负荷大、时间长、地位低、职业风险系数高、晋升及深造机会少等问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承受来自家庭、病人家属和自身心理上的多重压力,对护士群体而言,提高护士待遇与社会地位、减轻工作压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加强情感交流。当前医患矛盾较为尖锐,护士的职业角色使其首当其冲。护士群体呈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等特点,在临床实践与岗位轮换中难免发生一些失误与差错,对于她们应当抱以宽容、谅解的态度,给予其时间进行改正,而不是一味的进行惩处与批评。应加强与护士情感上的交流,通过了解其家庭与情感,帮助其调节心理状况,建立起和谐关爱、支援互助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与工作动力。

2.3 构建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运行模式与评测机制,增强护理质量与水平

通过构建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决策机制、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激励机制、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评测机制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1) 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决策机制。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决策机制是指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与结果体现民主性与全员参与性,避免对相关决策的单一性与偏颇化。柔性化的决策机制强调护士在护理政策与规章制度中的全面参与和充分知情,广泛吸取护士的科学建议与管理意见,民主、公正与公开[3]。

2) 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激励机制。在传统的激励方案中,以加班时间为基准的物质奖励成为护士群体唯一的奖励方式,而精神抚慰与情感激励则较为匮乏,对于加班时间长、手术数量多、重视科研学术交流的护士,要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在一起,强调精神支持与情感交流互动。

3) 柔性化的手术室护理评测机制。对于护士绩效评估而言,首先要围绕科室任务目标和医院整体规划开展,根据护士的岗位、职称、学历、业绩等方面,综合考虑护士的品德、能力及特殊困境来进行考评。切莫用传统的“数量为中心”的定量考核方式,而应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匹配的方式进行评测,让护士群体感受到绩效评估的客观、公正、全面与合理。这种科学化的应用方案可以扭转对传统绩效考核的抵触意识与错误定位,提高日常工作效能。护士群体则可以通过自我总结及横向比较,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取长补短,把外在要求变成内在动力,激发出努力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4]。

参考文献

[1] 郑其绪. 柔性管理[M]. 东营: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2] 程宗燕. 浅析手术室柔性管理的应用[J]. 临床护理杂志, 2011, 10(5): 56-57.

篇5

【中图分类号】R92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40-01

1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 新的质量管理理论[1]。其观点主要是强调持续不断地改进,认 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的,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不够,认为质量总能得到改进[2]。只有掌握了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才能更好改进自己的工作。

2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

按四大步骤循环进行:第一步是发现问题;第二步是分析问题;第三步是解决问题,包括制定改进措施和目标并落实;第四步是检查实施情况,评价实施效果。

2.1发现问题:确定问题是护理质量改进的关键,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地工作,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就会发现工作中存在的较多问题。例如: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找问题;根据检查反馈信息找问题;通过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找问题;根据送出去请进来的人员带来的先进理念找不足 ;还有全科人员工作中、护士长每日五查中发现的问题。小问题立即解决,复杂问题提交科室质控会讨论解决。

2.2分析问题:采用群策群力法。护士长召集科室人员围绕如何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改革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预防护理缺陷或事故的发生、规范人员操作等问题进行现状调查讨论,找出急需解决的、直接影响医生及患者满意度,阻碍手术护理质量提升的问题,确定为优先的护理质量改进问题。内容涉及手术室分区布局、操作流程、医疗安全、手术配合、护理书写、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手术标本管理、健康宣教等方面,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3解决问题:找出了问题所在以及存在该问题的原因,就要立即着手制定改进计划和确立改进目标。

2.3.1手术室成立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科室持续质量改进工作。首先护士长要对质控小组成员讲解持续质量改进的概念及必要性及如何实施质量改进等,必须要得到小组成员的重视和支持,单凭护士长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

2.3.2确定预期目标: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存在问题,先要制定一个改进目标,有了目标工作才更有动力。例如年内实现手供一体化的目标;全面改善基础器械的目标;实现专科化护理目标;改进标本送检流程的目标;加强专科培训目标;手术室实现规范化管理的目标;缩短连台手术等待时间的目标等。

2.3.3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原因分析及预期目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落实质量改进计划,CQI计划包括具体改进项目内容、具体工作流程、要求、实施者及完成时间等。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职责进行修订完善;制定一系列操作流程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对各种流程进行学习;同时制定并实施手术室各级护理人员学习培训计划;规范手术间物品放置,制定物品、仪器放置标准,实行责任制定人管理;制定各类常见手术配合程序及相关物品准备;质控小组定期调查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工作质量和医生、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

2.3.4实施:全员参与,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转变全体护士的质量意识。各质控人员严格落实督导本质控项目,建立质控手册,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落实情况如实记录,定期总结。要着重对消毒隔离落实情况、人员仪表及操作、手卫生、文件书写情况、抢救车药品及抢救仪器的良好率、仪器设备完好率等方面进行检查,检查的结果,呈报科室质控小组,科室的质控小组每月活动一次,针对存在问题、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护士长不定期检查督导,协助纠正不足,直至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2.4检查:实施情况、评价改进效果 护士长不定期对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标本管理、连台手术等待时间、器械清洗、设备管理、护理文书等通过定期发放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日常巡查等方式进行调查,随时关注各项措施落实情况,了解分析每个环节,做好过程控制及问题分析,在科室会议上进行讨论,人人发表意见,及时修正目标、措施或计划进度。

3结果

融洽了人际关系,特别是融洽了医护关系,提高了管理效率。解决CQI问题,必须全员参加,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参与管理,主动参加学习,更新知识。对日常工作中经常碰到但又无法用传统方法解决的问题,不仅需全科室人员参与解决,有时也需要其他相关科室的配合协助。通过实施CQI,进一步强化了团队精神,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效率。

4讨论

4.1质量持续改进已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关注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它强调了在原有的护理质量基础上不断定位更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是一个循环的、永不停止、没有终点的过程。[3]只有坚持持续质量改进,才能使手术护理质量管理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才能使手术护理管理具有生命力。

4.2信息反馈是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承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决策建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通过对各相关科室、各个手术护理过程的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质量问题、实施质量控制、进行质量评价,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是未来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是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

4.3实施手术护理质量持续控制必须强调全员参与。 医学在发展,手术方式在进步,病人要求在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跟上发展要求。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永恒目标,手术护理质量要得到持续改进,就必须强调手术室护理团体的参与意识,护士长为负责人,全科护理人员均为责任人,要转变全体护士的质量控制意识,及时发现手术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从而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满足医生和患者的要求,保证手术安全。

4.4关注、预防差错的发生胜于监督问题的出现。手术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手术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手术护理安全的保证。任何一项工作成功与否,最后都是要追查过程。正所谓基础质量控制+环节质量控制=终末质量控制;心存侥幸+麻痹大意=医疗事故,过程质量控制重于结果。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把握好环节质量控制,则结果自然就好。所以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扎实工作,坚决落实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手术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好过程质量控制工作,才能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总之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重点在于预防问题的发生,而不是事后的检查和补救,手术一旦发生差错事故,任何补救措施都是无力的,甚至是徒劳的。我们只有做好事前质量控制,才能达到永久性的、根本性的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各位资深护士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模范作用,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提高了大家的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了科室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医生、患者的满意度及手术室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144-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在中国医院协会所提出的“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的8项目标中,就有6项目标与护理工作直接相关,对护理人员提出了直接而具体的要求[1]。手术室工作具有环节多、操作多、技术性强、服务要求高、时间连续强等特点[2],如何避免和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已成为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甚至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课题。现就我院1例手术室患者坠床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护理对策,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 病例简介

患儿,男,1岁5月,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2011-5-19在手术室准备手术时不慎从手术台上坠落到地,当时可见前额部肿胀、青紫,哭闹不止,无呕吐,瞳孔无改变,经医生检查全身无骨折及其他脏器损伤,随后在静脉复合麻醉下行腹股沟疝嵌顿松解高位结扎术,术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瞳孔等大等圆,直到2011-5-26出院,患儿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2 原因分析

2.1 沟通不到位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护士未向医师及其他人员作任何交待,把患儿一人放在手术台上,就去作自己的护理工作,与此同时各类医师也在做自己的本质工作,二者未互相了解,互相配合。

2.2 护士操作流程错误 手术室护士在接到手术通知后,未及时做好术前准备,等到患者躺在手术台上后,才去准备相应的药物,用物,造成患儿无人陪护。

2.3 手术室护士人员配置不够 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严重匮乏,1台手术仅有1名护士。

2.4 护士责任心不强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严格执行各种护理规章制度,注意力不集中,对护理工作随心所欲。

2.5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意识不强 一方面护士在学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相关安全知识、法律知识教育,临床工作中往往忽视潜在的安全和法律问题。另一方面护理管理者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不够及培训管理监督不力等。这不仅是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

2.6 对手术室不安全因素无预见性 手术患儿进入手术室无任何保护措施,就将患儿放在了手术床上,从思想上就没认识到患儿会从床上摔下。

3 对策

3.1 增强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 有研究报道,美国JACHO收集1995-2004年2966个预警事件中,沟通不足是所有严重差错事件发生的首要原因,2005年的582个预警事件中,沟通不足再次列在第一位[3]。在临床工作中医护是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是一个充满协作精神的团体,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双方应互相沟通,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互相配合,在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达成一致,可以减少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有沟通意识,并加强沟通技巧的培训和学习。

3.2 严格按护理工作流程操作 作为手术室护士,在接到手术通知后应立即准备好手术所需的物品、药品、器械、仪表和各种设备,做到心中有数。手术患者一进入手术室,要采取保护措施,保证至少一名工作人员守护患者,如为小儿、昏迷、麻醉病人必须妥善固定,防止患者坠床或发生其他意外。

3.3 合理配置手术室护士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本保障 根据我国卫生部1978年关于《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的标准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2―3∶1。护理管理者应当结合实际为手术室配置足够数量的手术室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每台手术至少需一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及外勤人员等。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护士执业证,有一年以上手术室科室工作经验,工作踏实,具有主动服务意识及团队精神。

3.4 提高护士责任心 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高度责任心,如果工作不负责任疏忽大意,掉以轻心,马虎从事,随心所欲,会给手术患者带来致命的威胁,给手术室造成重大损失。对于不负责任的护士要实行零度宽容,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罚,使其明确制度不容践踏,要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3.5 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提高护理安全认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病人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护理管理者针对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要召集人员分析有哪些不安全因素,以及产生的原因,对大家容易忽视的不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必要时给予全院通报和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使护理工作安全警钟长鸣。

3.6 增强法制观念 在护理继续教育中,增加对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从而降低护理职业风险,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又保护了自己。

3.7 重视不稳定因素,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在护理工作中,一切影响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因素,都可能构成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随时都存在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比如压疮、坠床、摔伤、自杀等,护士必须对你所管理的病人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找出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果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都会招来不必要的纠纷,甚至相应的法律责任。

4 结果

我院通过对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了护士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三基三严、安全知识等的教育和培训,其沟通能力、工作责任心、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严格按护理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将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手术室近期来无一例此类事故发生,大大提高效率,避免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失误,有效防止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手术室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36-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手术治疗有与其它治疗方法所不及的重要性,手术室护理质量按理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通过、有效控制手术室职业风险,预防不良因素发生的关键。因此,加强手术室的科学及规范化管理,完善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和质量的持续改进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目标,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责任。

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湛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根本

1.1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不但需要具备其它科室护士应有的共同素质,还必须具有多方面特殊品质和能力,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和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对患者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工作态度严肃认真,注重与协作者的人际关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1.2 精湛的业务素质。①科室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分级进行培训,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分别由科室业务骨干讲课,每次讲课有记录、有讲稿,学员有业务笔记。②科室每周进行“三基三严”理论考试,并要求有记录有成绩。③结合实际工作,每周抽查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并按标准考核。配合好每台手术,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对每个手术患者,从患者的术前访视到手术用物的准备及术中的积极配合着手,不断提高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新开展的手术和新业务进行重点学习。近年来,我院更加注重护理人员的培训,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分别被选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科知识的学习,使护理人员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 质量管理原则和体系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标准的措施和质量的持续改行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

2.1 质量控制组织结构。为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行,科室共成立了三个小组,即:质量控制小组,安全控制小组和院内感染监控小组。分别由工作能力强,业务熟练,工作细心,技术操作规范的护士担任组长,全面进行护理质量的监控,改行和落实工作。

2.2 明确护理质量考核标准。量化考核细则,制定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是衡量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根据医院管理标准,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标准。①护士长管理质量标准。②护士工作质量标准(责任护士质量标准,巡回护士质量标准,洗手护士质量标准)。③消毒隔离质量标准。④仪器质量管理标准。⑤标本及污物处理质量标准。

2.3 督促检查质量,保证医疗安全。①质量控制小组每周重点检查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包括查对制度,巡回、洗手护士职责执行情况,防止接错病人,弄错手术部位。凡进入体腔、深部组织的器械,敷料、缝针等用物都应有巡回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共同清点、完成三次清点过程,即:术前、术中、术后,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确认。②安全控制小组每月组织护士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科室聘请院内相关部门进行防火、防盗等知识讲座培训。每日由责任护士检查科室水、电、空调、氧气及门窗的关闭,检查 各种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联系有关科室进行解决,保证每台手术均能顺利进行。③院内感染监控小组,每月组织学习院内感染知识一次,随时抽查科室保洁执行情况,随时抽查垃圾分类,污染手术后器械、用物及空气物体表面的处理消毒并有记录,每月做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一次。无茵物品灭菌效果监测一次。各项监测必须达标,并有记录。

2.4 护士长和质控员每日有重点检查,根据各级人员职责进行不间断的跟踪检查,不断了解服务态度、技能落实情况,在护理部组织协调下,每月对手术病人进行一次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服务的环节质量,寻找现存的和潜在的质量问题分析总结,并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制定整改措施,使质量得到持续改行和提高。

3 注重与协作者的人际关系

手术工作是群体劳动,工作有共同目标,有分工协作,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管理涉及到多个手术相关科室,因此,必须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我们做到每月召开一次手术科室座谈会,听取意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共同解决,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

4 效果与体会

我们通过从2006年对护理质量管理不断完善与持续改行的实践,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建立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质量管理目标。量化考核内容,理顺报务环节,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不断提高,使手术患者满意率达98%,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无菌切口感染率≤0.3%,护理差错事故为零。

篇8

专科护士的设立与职责:具有5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熟练专科手术配合及各仪器、设备的使用,清洗消毒及日常养护,能胜任带教工作,在护士长与专科组长的领导下独立参与专科重大手术的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护长反馈,指导组员工作。

各专科组要求:①组内设有各位医生工作习惯登记本,各组员应熟识。②科内存有各类手术配合的流程图,各专科人员应熟记。

专科培训计划:由于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技术、高尖端仪器、设备在手术室领域里的应用,对专科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手术显微镜、超声刀、导航仪、监护仪和各种腔镜等高新仪器设备,护士不仅要掌握这些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管理,还要掌握其设备的功能、特点,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以充分发挥高精仪器设备的功能作用和优势。有计划地对专科护士进行培训,并不定期请医生授课,讲述引进新技术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以推动手术室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专科业绩考核:每月由组长对组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进行考核。了解组员对新技术、新仪器的掌握情况,并考核医生对专科护士的满意度。

专科护理设置前手术医生(90人)对手术室护士满意者75人,满意率83.3%,设置后手术医生(90人)满意者87人,满意率96.7%;专科护理设置前患者(108例)对手术室护士满意者92例,满意率85.2%,设置后患者(106例)满意者100例,满意率94.3%。

通过实施专科护理,个人有机会进行专业培训,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个人潜能,激励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并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精神。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手术器械专科、专人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维修,保证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延长手术仪器的使用时间,由于专科化,护士工作时得心应手,工作效率快。手术室护理是外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外科手术治疗和急危症患者的抢救场所,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护理部门,与病区的护理有着很大的区别。

手术室是对手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技术水平和护理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现代手术室对护士的动手能力、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且手术室工作流程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外科手术专科组的设立是专科化发展的需要,对手术室护理提出的更新要求,是必然选择,同时对促进护士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首先使手术物品准备充分,配合默契,提高手术成功率与医生满意度,其次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篇9

手术室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随着近代科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和麻醉学等的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了手术相关学科的发展[1]。再加之各种最新技术及新方法均最先集结于手术室,均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且随着经济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手术室高素质的专科护士已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重点关注问题。本研究旨在回顾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发展,并对专科护士的培养提出展望。

1我国手术室护理专科发展的动力

1.1医疗体制改革推动了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卫生部提出,我国医院在完善医保体系的基础上,发展管理企业化、水平现代化及服务整体化的医院,向着质量效益型、精细的信息化管理发展,实现效率、质量和待遇的提高[2]。随着我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推广,旨在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加强专业建设,进一步深化对护士的岗位管理,推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的局面已经到来。对于手术室护理而言,护理模式的改革给原有手术室管理模式带来了挑战,也对手术室护士的服务意识带来了挑战。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需要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和提高护理专业化入手,响应手术室医疗改革。而加强对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化培养是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提高专业化的重要方法。

1.2医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

医学一直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联系,临床中运用先进的科技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促进人们的健康。在手术室,微创手术,如各种显微手术、介入治疗、内镜治疗等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应用,临床中在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追求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此外,各种高风险手术已经开展,如人工脏器、器官移植等,推动了新设备的应用。因此,手术室中手术方法、手术室模式的改变均要求手术室护士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有效配合医生,以促进手术室高效运行,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职能素质

2.1专科护士与临床护理专家

在美国最先流行高级护理实践,以顺应护士专科化发展和提高护理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护理专家是高级护理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护理研究生毕业且获得专科护理能力认证后的护士才能成为临床护理专家[3]。而在日本,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护理领域,具有熟练护理技术和专科知识且完成了对专科护士所要求的所有课程,则可以获取专家护士资格[4]。多数学者认为专科护士和临床护理专家是两个概念,专科护士是指具有一定实践经验且经过某专科系统培训后获得资格认证的护士;而临床护理专家是经过系统实践和理论培养且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和专科理论知识并具有护理研究生及以上学位,并通过统一资格认证后的护士。因此可以看出,二者在学历要求、专科领域深度、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别[5,6]。

2.2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职能素质

因护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职能素质有一定的规定。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导致其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与普通病房存在差异,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定位为具有一定的学历条件,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并累积一定的手术室实践时间;再接受系统化的专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后,具备独立解决护理工作中难题和良好评判性的工作能力。手术室护理的新理念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需要提供护理,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服务。这一理念就要求手术室护士既要参与到手术中,高质量配合手术的完成,还要求护士作为手术环境的“维护者”,手术过程中各种安全隐患的“排查者”,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保障患者安全。手术室护士还需要作为院内感染的监控者。相比较以往的手术程序,护士已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手术中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并在一定领域已发展为技术助理,如专职内镜护士、医生助手镜等。而在国外,已经设有麻醉护士或者护士麻醉师来负责患者的麻醉工作。专职麻醉护士需要有熟练和扎实的麻醉配合技术和抢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各种麻醉机、监护仪、自体血采集和回输器、血气分析仪、神经刺激器以及各种药品,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气管导管、喉镜及支气管镜的使用方法[7]。虽然对于麻醉护士的设立在我国还未开展,但也表明手术室护士承担具有专科性的角色职责已成为一种趋势。当前国内外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培训模式及培训时间要求不同、对专科护士的准入资格要求不同、专科护士认证方式不同、专科护士角色及工作内容不同等。在德国,成为手术室专科护士需要单位出具两年的工作证明,然后再接受2年的专科职业培训,培训结束后再通过州政府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可以获得专科护士职业资格。而在美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接受3个月的培训课程,并通过一定的资格能力测试后才能取得认证[8]。

3国内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已经在一些护理领域开设了专科护士的培养,如已开展了对糖尿病、造口护理、重症监护等领域的专科护士培养。实践证明专科护士可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降低患者的医疗成本,也更能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其必要性已在护理界得到了重视。而当前我国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欠统一,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也较长,以及地区间的差异显著制约了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发展。卫生部最初于2005年委托中华护理学会启动“手术室护理师资培训项目”,其目标是为临床手术室培养护理骨干,培训班每年举办一次,已有500多名手术室护士参与了项目培训并通过了考核,取得了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资格。随后,全国各省市也逐步开展了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班,使得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及认证逐渐标准化。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培训内容包括两部分。(1)理论授课:专科管理理念、专科设备和手术器材的最新应用,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配合的要点和护理重点,手术室常见基础操作技术,手术室急救技术及手术室教学管理等。(2)临床实践:手术间手术配合,包括所有配合流程、仪器使用等;在手术供应部学习敷料和器械的准备、消毒灭菌、保养流程等;在麻醉恢复室学习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以及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等。卫生部计划在今后加快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以期为临床培养更多的优秀专科护士。实践表明,专科护士实现了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和教育的目标,促进患者康复和自我护理能力,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并为其提供专科领域的建议[9]。当前的专科护士在手术室工作中承担多项配合工作,包括负责各种高精尖、特大手术的配合工作;并兼顾手术室护理培训工作和科室的教学科研工作,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只有通过不断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化,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才能满足人民对护理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4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培养的展望

当前国内手术室护理的专科化培训仅在2005年才开展,存在培训机构不统一、资格认证标准不统一、专科护士岗位设置和职责不一致等问题。因此,全国手术室护理管理者仍需要加大合作,共同探讨适合我国的科学高效的培养模式。通过对我国专科护师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展望。

4.1明确护理学科定位

国务院于2011年明确护理学已不再从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而是一级学科。因此临床护理需要明确护理学科定位,建构适合护理学科发展的体系,加强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科的发展,但护理学仍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应做到互补合作,实现共赢。

4.2发展多元化培养模式

我国各地区护理管理者应在充分借鉴国外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经验上,联合院校的师资力量,逐步开展专科护士培训,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应该在依据高等院校系统的理论研究上,依托医疗机构的临床师资队伍,发挥较好的人才培养作用。在专科护士的培养形式上,可以采取短期集中学制式培训和分期学分积累模式等。规范化专科护士的培训制度,促进护理专科化的健康发展[10]。

4.3逐步扩大专科护士的培养规模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预计到2015年建设一支数量规模适宜且素质能力优良和分布合理的护士队伍[2],该目标已得到了部分实现。但由于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起步较晚,当前专科护士的培训机构标准不一致,导致全国无统一权威资格认证标准,因此逐步完善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标准仍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应加快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拓展护理服务领域,以实现对手术室护士多角色的转化,促进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推动手术室护理的全面和协调发展。

4.4强化手术室护士的在职培训

当前,对于手术室护士培训的主要形式仍然是在职培训,因此,医院需根据手术室专科化护士的培训标准,制定专科化护士的准入标准、相应的培训大纲、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等。

篇10

1.1 对象 选取2009-2010年我院住院择期手术患者100人,年龄25-70岁,神志清楚,言语流畅,文化水平初中以上,能配合完成临床调查者,分为改良组和标准组,每月每组20人。实验组50人,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3岁;对照组50例,男23人,女27人,平均年龄56.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疾病种类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改良组以改良的PBL模式渐进式引导患者了解手术治疗及护理过程,掌握访视内容;标准组按照目前常规访视模式进行手术前后访视。

1.3 访视人员的选择 为保证不同访视人员健康教育、人际沟通和引导能力的差别造成问卷调查数据偏差,由经培训的手术室护士专人负责所有患者的访视宣教工作。

1.4 访视时间的选择 术前访视为手术前一日,术后访视一般选择手术后一日且患者能清醒记忆并回答访视内容和相关问题。访视时间10-15分钟。

1.5 评价方法和指标 由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在手术前一日、术后访视时向手术患者进行宣教内容掌握程度的考察;出院前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改良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1.6 访视效果评定标准 优良:目标实现,患者及家属能复述访视内容>80%,完整演示所教的方法;一般:目标部分实现,患者及家属能复述访视内容60%~80%,部分演示所教的方法;差:目标未实现,患者及家属复述访视内容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复述访视内容效果的比较

组别

n

目标实现

目标部分实现

目标未实现

实验组

50

38

8

4

对照组

50

26

13

11

X2值

6.707

P值

0.03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组别

n

很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实验组

50

40

8

2

对照组

50

25

14

8

3

X2值

11.698

P值

0.008 转贴于

3 讨论

3.1 PBL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3],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寻求信息和知识的空白点,起到加强自学、团结协作、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4],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行“一对一”健康宣教,患者往往以听为主,这种“灌注式”“填鸭式”健康教育方法并不能真正使患者掌握技能,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使患者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中,增强了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患者可以将难以理解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讨论、讲解转变为实用的康复技能[5]。

3.2 表1、表2显示,实验组患者对访视内容的掌握程度(P

4 小结

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规定: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主动配合临床开展术前、术后访视评估工作,体现人文关怀、择期手术访视率≥70%[6]。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7]。由此可见,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改良PBL教学法使其能适应手术前后访视的特殊性,建立和规范有中医特色的手术前后访视内容与模式,而规范化的访视内容和模式能避免与病房护士宣教内容重复,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健康教育的综合素质和对手术访视的重视程度,提高手术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刘彦玲,唐珊珊.术前访视国内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6):109-110.

[2]杜媛华,郭垂芸,吴丹云,等.术前访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9,7(4):1055-1056.

[3]金吉平.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2:25.

[4]郑捷,郑小敏.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见习中的应用探讨[J].广西医学,2006,28:147.

篇11

手术室新护士是指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经考核选拔新录用的护士以及从事非手术室护理专业后转入手术室工作1~2年内的护士。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2007年底经3家医院重组后建立,目前手术室共计65名护士,开放约21间手术间。自医院重组至2011年手术室新入科护士9名,其中有工作经验的占50%,而2012—2013年,新入科护士17名,有工作经验的占20%,我们面临新入科人多,无工作经验的多、医院手术室又要进行分区管理人员要分流的问题,如何让其尽快适应工作需要,能够独立当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为了使新护士能尽快胜任手术室的工作,我们有下列做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经考核选拔新录用的护士以及从事非手术室护理专业后转入手术室工作的护士17名,其中女性12名,男5名,年龄20~26岁。本科3名,大专14名。

1.2方法

1.2.1确定组织架构。科室建立管理架构和业务架构,管理架构由科护士长、分管教学的护士长、总带教和教学秘书组成。科护士长负责对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分管教学的护士长负责对总带教、专科导师的选拔考核和工作考评,总带教负责对专科导师和带班老师工作考评,教学秘书协助做好培训过程中的各项通知、安排、统计工作。业务架构由分管带教的护士长、总带教、专科组长、专科导师组成,建立科室带教小组,护士长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总带教负责培训计划的安排与实施,专科组长负责具体培训和考核内容的实施,专科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制带教。

1.2.2确定培训目标。第1年基本掌握手术室护理内涵、掌握手术室工作流程、掌握各专科1~2级手术的洗手配合,熟悉其巡回配合,能够独立当班参加手术室值班。第2年能够掌握手术室围手术期的护理内涵、具备手术室常见应急状况的处理能力、掌握各专科常规2~3级手术的洗手及巡回配合,能够通过护理部的N1级护士准出考核,为进入准专科护士培训阶段做好准备。

1.2.3培训内容。涵盖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人文素养三方面。其中专业理论包括手术室的岗位职责、制度、流程、常规、应急预案;外科相关专科理论知识,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知识、手术室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控制、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常见手术麻醉配合及麻醉并发症的配合要点;手术室职业安全的概念与防护原则;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专业技能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仪器设备使用、1~3级手术配合护理、文件书写、信息系统操作、单病种急诊手术处理、读书报告书写的内容。而人文素养是由入科后第1周,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进行单独理论授课并签订遵守手术室职业操守的协议,每个月参加科内集中式授课及讨论,学习指定阅读书籍如《职业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医院文化指南》《护理政策法规指南》《护士条例》《医学伦理学》等。

1.2.4培训方法

(1)集中培训。采取的主要形式有晨课,每天交班前半小时由总带教或专科组长进行当日手术的每日1问以及理论或技能的授课培训;情境模拟培训,主要运用于应急预案的培训,由新护士参与角色扮演来提高知识的掌握度和实际运用能力;为提高学习兴趣活跃氛围采取竞技比赛和辩论交流的形式,提高其心理抗压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定期回顾考核是检验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的手段,我们采取的是每周培训的内容每周考核完毕,以少量多次、及时反复练习来达到掌握的目的。同时参与全科的其他培训,例如护理查房、安全教育、业务学习等。

(2)“一对一”师徒制带教。原有的总带教负责、带班老师带教模式,总带教要全面负责实习生、进修生、新护士的带教,而人员的培训要求、目标、内容、方法均不一样,总带教精力有效、常出现顾此失彼,学生满意度不高,带教效果差、带班老师不满意的现象。而带班老师带教不固定、随意性大、没有连续性、带教内容随机不系统。自科内有了经选拔的多名带教专科导师,采用“一对一”带教的模式,立即摆脱了这种现象。采用“一对一”师徒制带教,科内带教小组的专科导师与入科新护士进行双向盲选,选定后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示范操作、带班指导、谈心沟通、笔记批阅、工作质量的检查,学生的各种考核结果与带教老师的年终考核相关。

(3)晚自习。鉴于应急能力培训模拟的多,实战少,自学内容无时间完成,参考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每周进行2次的晚自习至20:30结束,在晚自习期间跟班,学习值班期间应急情况的处理、也可书写笔记、阅读指定专业书籍、观看手术配合视频,以全面快速的掌握手术室知识技能,直至进入手术室值班。

(4)各专科轮转培训。第1年每个专科轮转1~2个月要求掌握各科基本专科护理操作,掌握各专科1~2级手术的洗手配合及熟悉其巡回配合,掌握各专科常见急诊手术洗手配合。每个专科轮转结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出科考核,未通过考核者继续在其专科轮转直至考核通过。第2年每个专科轮转2个月要求掌握各专科护理操作和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各专科2~3级手术洗手、巡回配合,掌握各专科各类急诊手术洗手配合,同样进行出科考核,而未通过者影响其轮转的周期继而无法参加护理部的N1级护士准出考核。

(5)实时评价反馈。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反馈,制定带教老师的评价反馈表,从其带教态度、带教能力、带教结果,学生反馈几个方面评价,作为带教老师考评和调整的依据;对带教新护士的评价反馈:实时搜集分析新护士工作中的问题,采用品管圈活动,及时解决问题,改善培训效果;对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如家长制管理方式,接受度低、逆反心理,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值,学习态度、能力差异大、进度不一,培训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有无法落实的现象等均是在实施过程中实时反馈所发现的,及时采取改变家长制管理方式,寻找刚柔并济的平衡点,有奖有罚,取得信任,增加接受度;又根据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因人施教,避免模式化;重新调整培训方案,提高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可操作性。实时评价反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3考核与准出

分管教学护士长、总带教、专科组长成立科考评小组,手术室护理基础及专科知识由总带教每周进行考核,《“三基”应知应会》基础理论和护理操作、手术室一般专科护理操作由科内操作组每月考核,专科护理操作或手术配合在各专科轮转结束由专科组长和总带教进行考核,综合专科知识每半年1次由分管教学护士长进行考核,科内其他统一培训考核、急救技能每季由总带教、分管教学护士长进行考核。新护士工作满一年由科考评小组,进行理论、操作、人文素养综合考评,符合要求进入第2年的培训。满两年各科轮转结束,独立当班进入手术室值班,本人申请,由科考评小组和护理部对其进行准出考核。

2效果

2.1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缩短

统计了自2008年医院重组至2011年手术室共新入科护士9人,平均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为16个月。2012年至2013年新入科护士17人,平均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为12个月,明显缩短了独立当班、进入值班的时间。

2.2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2012年到2013年医师满意度的调查及同行评价,医师的满意度从95%上升到98%,同行评价的优秀等次从人数的70%上升90%。结合科室的人力现状,2~3年的优秀护士能够参与到一些重大手术的配合,例如肺移植手术、心脏手术等。

2.3教学相长

专科导师在带教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拓展专业知识,才能巩固其各项技术,具有指导考核新护士的能力,这些压力提高了专科导师工作责任感和学习积极性,而授课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了授课技巧以及制作辅助教学工具的能力,例如PPT的制作,授课模具等。

篇12

消毒隔离技术是属于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层面的核心之一[1]。之前有相关研究表明,利用护理观察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在手术室里其工作的质量及环境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5年1月~12月期间,以院里相关护理人员及手术医生为观察对象[2],并以"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物品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技术"等相关方面为观察内容,并将每次训练的护理观察结果进行收集评析及比较。

1.2方法 参照相关医学方面的规章体系,制作消毒隔离工作的指导原则,以便于相关观察员进行学习[3]。相关医护人员在制定计划时候,要注意制定出10 w的计划,并要耐心指导相关手术室护理人员及医生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实际结果运用到改善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上,每次训练周期评析1次。要想做好本次试验,具体如下。

1.2.1准备 选择2名资质比较高的观察员,其中1名为护理人员,其扮演着监督员的角色,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指出在消毒隔离技术操作中的问题;另外一名为手术医生相关人员,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引导与手术室相关人员的交流,指出在进行手术的进程中牵涉到无菌技术操作的缺陷,使得全体相关人员能够明白其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消毒隔离技术方面有一个"质"的突破。

1.2.2观察 观察员要以"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医生"为观察对象,以并以"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物品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技术"等相关方面为观察内容,并在手术室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认真观察1 h,然后详细记录其观察结果,再向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报告,观察员必须要仔细记录之前发现的问题,要从细节问题抓起。值得注意的是,在观察期间,手术室的整体消毒情况也要进行相对应的记录,方便与以后的观察去作比较。当观察在完成之后,观察人员要在一旁仔细认真讨论,确定将观察的研究是否要向"护士长"或"科主任"进行报告。另外,观察员要标出其重点,进而达到让手术室及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明白要改善的地方。

1.2.3反馈 反馈是属于一种有效的交流,注意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正常情况下,都是要向手术室或手术科室的所有人员进行"反馈",倘若需要和单独人员进行沟通,则可以采纳"一对一"的交流。

1.2.4修改计划 在相关科室人员及相关主任的引导下,所有人员需要去根据其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列出改善途径,且制作相关工作计划。观察小组一定要在固定的时间内对其工作计划进行回顾,并与早期的训练能够进行对比,使得观察训练能够突出其"有效性"。

2 结果

2.1观察结果 通过护理观察发现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存在问题105个,其中利用护理观察结果制作相关计划47项,全力改进对策105项[4],其中也有的问题会经常出现,比如说实习医生在无菌操作方面不合格,手术室相关设备清洁不问到位等,但是经过实验可以发现,通过观察护理模式明显使问题发生率在逐渐减少,见表1。

2.2消毒隔离情况 经过采纳护理模式,可以显著看出在"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物品消毒、手术科室无菌操作质量"等相关方面都有提升,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手术安全的有效基础[5]。根据本文实验研究,将选择手术室护理人员或手术医生为观察员,并在手术室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认真观察1 h,然后详细记录其观察结果,再向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报告,并进行仔细讨论,针对相关问题采纳策略,然后制定工作目标。在实验结束后,据结果可以发现在通过护理观察发现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存在问题105个,其中利用护理观察结果制作相关计划47项,全力改进对策105项,进而让问题发生率在逐渐减少。另外,在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手术物品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质控检查合格率方面也显著得到提升。因此,可以得出,采纳护理观察模式运用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方面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完全调动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懂,明白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的相关准则,进而控制其质量;②能够及时提取信息,保障信息的通畅性,提升时效控制性;③保证控制的"客观性、精确性",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绩效的影响。

总而言之,采纳护理观察模式提升了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并加强了消毒隔离技术质量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4,12:57-58.

[2]王华,江敏琼.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6:554-555.

篇13

【摘要】 目的 探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 针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6671例手术患者,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一落实到手术的全过程。结果 6671例手术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无差错事故发生,手术患者满意度达99%。结论 把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落实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证手术的成功,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

【关键词】 手术室;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实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是进行手术及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跨部门多学科的相互协助,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复杂性,手术和麻醉的不可预知性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1]。因此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2009年1月~2010年12月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一落实到手术的全过程。把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落实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证手术的成功,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

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完成6671例手术,其中骨科手术1080例,普外(胃肠、肝胆、腺体)手术1513例,泌尿手术769例,神经外科手术372例,心胸手术131例,产科手术987例,妇科手术912例,五官科手术710例,口腔科手术197例。手术顺利进行,无差错事故发生。

2 手术室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

2.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1.1 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所有的手术患者必须配有身份识别的腕带标识。接手术患者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对于清醒的患者,请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对意识不清、虚弱、重病、智力不足的患者可由家属或陪伴者叙述其姓名。手术室护士认真核对手术患者腕带标识信息、手术通知单、病历医嘱单,确保无误。

2.1.2 建立健全手术患者交接制度,所有手术患者都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认真做好交接并记录。交接内容包括:识别患者方法、种类,手术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病情、输液输血、特殊管道、皮肤情况、患者用物等。

2.2 确保用药安全

2.2.1 建立药品存放、使用、领取、登记、定期检查等规范制度,毒、剧、有专人管理及登记制度,符合规范要求。高危药品单独存放,标识要醒目。注射药、外用药、皮肤消毒剂要严格分开放置。

2.2.2 术中用药严格执行两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做好输液安全管理。

2.3 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2.3.1 手术患者术中医嘱大多数是口头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要大声复诉一遍,准确无误后,两人再核对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

2.3.2 大部分急诊手术都是电话通知,护士接到通知后,要立即报告护士长或相关人员,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急诊手术顺利进行。

2.4 建立临床实验室“急危值”报告制度 建立临床实验室“急危值”报告登记本,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患者“急危值”或其他重要检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诉,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给医生使用。

2.5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2.5.1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接手术患者时,与病房护士认真核对手术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准备等,将所需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用药等)备齐,进入手术室与麻醉师核对手术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准备等,麻醉开始前,麻醉师、手术护士、手术医生共同核对手术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开始前,麻醉师、手术护士、手术医生再一次核对手术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2.5.2 术前由手术医生在手术部位作标识,主动邀请患者和家属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患者、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2.5.3 正确摆放手术,特别是对称器官的手术,摆放手术后,与手术医生再次核对手术部位,防止安放方向错误。

2.6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制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2.6.1 制定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手术人员手污染是造成手术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预防手术感染应贯穿手术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规范洗手对控制感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医院每年进行手部卫生专项培训2次,培训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在职护理人员,还包括新毕业、转科的护士、实习生以及护工、卫生员等,并将其纳入职工技能考核评价中。考试不及格者,将取消其晋职、评先进的资格。加强对医务人员手部卫生的监测,每月对手术医生和护士手做一次细菌培养;将培养结果反馈到每个人,对不合格者,要求其限期整改。

2.6.2 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以及手术后的废弃物处理应当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手术后废弃物的处理,科室所产生的垃圾必须分类包装。医疗垃圾外包装必须有黄色警示标志。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登记以及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登记本必须记录医疗垃圾产生地、种类、数量和运送时间。

2.7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接送手术患者均用平车,并加护栏。协助麻醉师进行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穿刺时,巡回护士需用身体拦挡患者,变换手术时要协助患者,并将患者固定牢靠。

2.8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手术时间超过2 h,都有预防压疮的措施,手术患者皮肤受压处、骨突处都放水袋或棉垫加以衬垫。遇有手术时间过长、瘦弱、慢性消耗患者时术中应采取局部按摩等方式,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正确摆放手术,尽量保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2.9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本院制定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运作流程,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责任人,免于处罚,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给予奖励。对于隐瞒不报责任人,一旦发现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扣款外,还给予通报批评。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文化的教育,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作为管理者,必须提供员工安全生产必需的一切条件。

2.10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2.10.1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告知其目的和风险,并请患者、家属参与手术部位的确认。

2.10.2 告知患者提供真实病情和真实信息的重要性。

2.10.3 手术护士在进行护理和心理服务时,应告知如何配合及配合手术的重要性。

3 结果

6671例手术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无差错事故发生,手术患者满意度达99%。

4 体会

4.1 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术前由手术医生在手术部位作标识,多重核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有效防止错接患者(送错手术间)和开错手术部位,特别针对神志不清、虚弱、重病、智力不足的患者。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和防范安全隐患,除了要求手术室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责任意识外,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4.2 落实三方核对,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需密切合作,认真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确保各阶段、各环节、各项目清点核查无误,保障手术安全。

4.3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都要“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手术患者服务。在紧张的手术进行过程中,要做到各尽职责,将各个环节工作衔接好,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手术患者的安全,是医护人员追求的目标。手术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是医护人员努力工作的回报;是给手术患者谋的最大幸福。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也是保障医护人员自己。

4.4 患者安全管理是临床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患者安全已成为衡量护理服务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2]。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就是提高了护理质量。

4.5 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3]。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呼吁各成员国密切关注患者安全,提出全球共同努力,开展保证患者安全的行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足见对医疗安全、患者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

4.6 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一落实到手术的全过程,保证手术的成功,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手术患者满意度达99%,增强了护士自身的成就感。

参 考 文 献

[1] 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