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前景

篇1

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也给新时期的机械制造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机械自动化技术,正是机械制造在发展过程中应对挑战的产物。对于我国而言,虽然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时间较短,但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力表现形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甚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一、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概述

机械自动化技术,其实质就是将机械制造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进行结合,对需要加工的对象,进行自动化、连续性的生产作业,从而使得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化、安全化和自动化,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机械自动化技术属于一门专业性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学科技术,一般来说,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系统工程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程序单元

是机械自动化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在于对系统的工作进行判断,明确系统“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的问题。

(2)作用单元

主要是对系统进行能量的施加和定位明确,确保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3)传感单元

传感单元是机械自动化系统中的基础性单元,可以实现对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对系统性能参数的分析。

(4)制定单元

制定单元属于系统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利用相应的设备,对传感单元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动作信号。

(5)控制单元

指用于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对系统动作进行调节和管理的保障性单元部分。

机械自动化技术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主要表现在:首先,可以使机械制造的过程更加高效和迅速,从而减少制造过程中的人力成本,降低设备的成本造价;其次,可以显著提高机械制造的产品质量,强化生产效率,不仅可以控制产品的生产周期,便于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还可以提高机械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然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机械制造的自动化,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

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发展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应用

自动化的应用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涉及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可以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信息的自动化

机械制造中的信息自动化,主要包括对产品数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辅助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等,通过对设备信息的管理和分析,可以在自动化系统中输入相应的参数信息,从而实现控制生产的目的,是产品质量和实用性的有力保障。

(2)物资供输的自动化

物资传输的自动化,可以利用系统,实现对于生产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自动运输到相应的位置,也可以将成品进行收集和整理后,运出生产线。对于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而言,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减少机械制造的生产成本。通常情况下,物资传输的自动化系统,必须包括自动传输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和单机自动装置等。

(3)生产的自动化

生产自动化是自动化的关键,是指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人为操作,系统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参数和数据,自动完成生产过程,从原料的运输、抽检、装配一直到包装,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条生产线往往只需要几个管理人员,极大地节约人力资源。而由于完全由机械自动生产,不存在疲劳操作,可以在机械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持续重复生产,从而极大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少出错率,确保产品的质量。

(4)设备装配的自动化

设备装配的自动化,主要是针对生产设备而言。可以利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结合相应的参数、规格、形态等,对生产中需要用到的设备进行自动化装配,之后结合相应的数据信息,对设备进行调试和组装,形成一条相对完整的生产工艺流水线。

2、集成化应用

集成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对技术功能和技术经营的集成。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机械制造的过程进行优化。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实现计算机技术、企业管理技术以及数控技术等的有效集成,确保其各自的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地发挥,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就目前而言,较为常见的集成方式,是CAD/CAM 为主的 CIMS工程应用方式,可以切实保证机械制造的稳定和发展,在机械制造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基本上完成了对整个行业的全面覆盖,其本身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也决定了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成为机械制造行业最为核心的生产方式之一。

3、智能化应用

智能化应用,是指融合了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工程管理技术在内的多项技术措施,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与专家系统的结合,实现智能化生产的技术措施。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系统能够自主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结合实际情况,对生产进行管理和控制。就目前而言,智能化应用的重点和关键,在于专家系统。所谓的专家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数据库中集成了大量的专家水平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利用人类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专家系统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形象地说,应用专家系统对机械制造的过程进行管理,就好比聘请了一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可以对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机械制造的顺利进行。

4、柔性化应用

柔性化,是指机械自动化系统可以在面对不同的环境时,表现出相应的适应力,具备良好的可操作空间。也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的产品,对于市场有着极强的适应力,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的变化情况。在当前的机械制造行业,不仅需要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保证,还必须针对市场的实际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对生产结构和产品类型进行适当调整,避免生产与市场的脱离。而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柔性化应用在机械制造中表现为敏捷制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的质量;

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保证产品的生产周期;

③对信息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强化;

④对企业结构进行优化,满足市场对于机械制造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柔性化应用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举一个较为显著的例子,在某县城拥有两家农机生产企业,企业规模和产品结构相似,相互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在发展过程中,甲公司实行技术保密措施,固守自身的生产方式,一味埋头生产;而乙公司实行柔性管理,安排专人到农户家中,了解农户对于农机的实际需求,并努力做好技术攻关,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规格进行了适当调整,虽然在一段时期中加大了成本的投入,但是由于顺应了农民的实际需求,其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迅速扩大,一举超过了甲公司,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三、机械自动化技术前景展望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逐渐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

①数字化环节:可以使用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产品的零件使用情况进行模拟,从而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和创新,确保自动化生产的合理性。

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的生产过程,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支持。实现企业机械自动化的过程,实际上正是数字化生产的形成过程。

③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是指通过对系统数字信号的处理和传输,实现对于机械制造过程的管理,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机械自动化技术开始出现虚拟化的趋势。虚拟化制造技术实际上与数字化环节存在很大的一致性,同样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控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机械制造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从而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在实际生产中尽量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从而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机械制造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和机械制造的相关工艺技术进行融合,才能推动机械制造行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机械化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差距巨大,但是也在不断缩小,相关技术人员要加强对于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会卿.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3(18)77-79.

[2] 李秀昌.浅谈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9)201.

[3] 黄永亮.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4)95.

[4] 胡阔海.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机电信息,2012(30)115-117.

篇2

中图分类号:TG4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77―01

1. 数字化信息技术概述

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涉足。其中在三个方面的应用最广,包括通信、计算机、传感技术。其中人们形象的把信息在通讯技术上的应用比作人们的神经系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比作是人大脑的延伸,而传感技术则比作成人类的五官的拓展。从中可以看出信息化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多大的福音,它使得复杂、困难、抽象的事情变得容易、简便与快速,给企业,给社会,给国家创造了利益与财富。

1.1信息技术的数字化

所谓的数字化是很早以前便开始出现的,从冯˙诺依曼发明第一台电脑开始。而如今数字化又将更好地统领信息领域,这就说明数字化是必然趋势。它将世界很好地归类于为两种状态,即1与0。数字化的应用,使原本复杂繁琐的信息变成可以量化的数据。同时它也能将信息通过处理成我们可以识别的文字、声音、图片。观察身边的一切,我们会发现很多已经离不开信息数字化。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可以说它推动了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热烈的进步,最直接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我们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数字化的发展。

1.2 信息技术数字化的应用

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在传感器上,让传感器更好的发挥它的功能,更是信息技术的一大应用。传感器是应用于物理、生物、化学领域的一种检测器,它被称为人类五官的延伸,能叫灵敏、快速的检测出物体的变化情况。倘若没有传感器,单单依靠人类的五官是非常有限的感知外界事物和物质的微小变化。有了传感器,它能实现侦查与调控的作用,将自动有效的控制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变量参数。传感器的类型如今已经发展为多种多样的,可分为电阻式、变频功率式、激光式、霍尔式、温度式传感器等。由于它的性能优良,在航天,军事,工业、资源开发、治疗诊断、文物挖掘中广泛使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即传感器在焊接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2 .传感器在焊接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2.1 焊接质量检测的标准

焊接是在较高的压力或者温度下将金属材料或者非金属材料连接起来的一种技术。焊接既可以用在金属材料上,也可以使用在非金属材料上。这就需要材料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随着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如电弧焊、等离子电弧焊、激光焊的出现,焊接逐渐形成了自动化工业化。焊接技术的使用是方方面面的,不仅可以用机等的航天领域,也可以用于电子产品的组装配置过程。它是一项重要的且较难掌握的技术,特别是电子设备的生产、调试过程中。所以焊接质量的程度,将对产品的功能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候除了元器件本身的质量外,焊接引起的电子产品的损坏不占少数。所以控制其焊接质量是保障各产品质量的首要条件。焊接的技术质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必须有电气接触性良好,机械强度大以及外表整洁美观等要求。其中焊接最避讳的是虚焊,所以要注意避免。焊接使得电气之间实现了物理上的电路连接。焊接的过程如果只是存在焊件间少部分的连接,或许在开始的测试的过程中并没有出现焊点的质量问题,电流能够通过焊点,但是随着时间的增加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接触层被氧化而出现焊件脱离,这时候就不能形成电路,而在检查时候很难发现其问题。电子设备中如出现这种情况,将是很让人头疼的。所以焊接过程中必须非常重视焊点的质量,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一定的机械强度是保证焊件在运输、储存、使用中收到振荡、摇晃、冲击引起的焊点破坏而使焊件脱离。其机械强度不仅受焊点的质量影响,还与它形状大小、受力面积、和工作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足够的强度对于焊件的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测定焊件的抗振强度。如果说焊件本身存在虚焊点,那就没有机械强度而言了。所以虚焊是焊接的死穴。外表的美观平整对于焊接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技术环节。因为完美的焊点不仅能够让人产生舒适感,而且不至于浪费材料。品质好的焊点应该是均匀平整地成裙形展开,焊料在焊件上平滑的铺开,接触的角度要小。应无拉尖、无裂痕、无夹渣等外表有金属般的光泽。常用的检查焊点外观质量的方法有目测法、手触法、通电检查法。

2.2多传感器在焊接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感器用于焊接质量的检测正日趋成熟,目前最常用的是多传感器用于焊接质量的检测。一些尖端领域的焊接需要有高品质、自动化且易于控制的焊接技术。焊接技术的保证需要依赖于好的质量检查系统。由于焊接的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很难建立起适用的模型来控制其质量。常用的数学建模更是不能解决这类问题。近年来,人们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的功能中的神经网络来分析其焊接过程,采用多传感器来进行质量检测。要想实现预测到焊缝形成的尺寸大小和形状是具有难度的,这是因为在焊接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太多。如移动轨迹地变化、材料的成分和结构、电弧长度的不断变化都对其造成了不小的干扰。要得到完美的焊缝除了保证强度、还要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在其检测系统中要安装以下几种传感器。如光敏传感器、测速传感器、机械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来分别得到光通量、焊接速度、焊接电流、和焊接的温度。最后将这一系列数据通过一个神经网络装置系统进行分析以及预测其质量。

2.3 镁合金传感器在焊接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镁合金的广泛使用,相应的镁合金的传感器也相继应用在其焊接质量检测中。随着镁材料的大量使用,其焊接的检测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对应的传感器更是不可少的。采用多传感器联用技术的运用让焊接技术质量的检测不再是难题。焊接技术下孕育的传感器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应用前景。多传感器联用技术是将对个传感器联合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们有各自的分工也有彼此的联系,就像人的大脑一样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并得到处理处理结果。信息融合技术,可以大量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弥补了单一传感器处理量有限、功能单一的缺陷。在镁合金的焊接技术的检测中起着不小的作用。它具有的数字化、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灵敏、性能优良等好处让它不仅收到工业产业的欢迎,也成为新兴行业的宠儿。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朝弧焊机器人以及自动焊接的应用方向去进行更深入透彻的研究,许多国内外的焊接技术领域专家将电弧传感技术运用在机器人身上,收到不错的反响。

3总结

如果说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传感器的诞生给工业、航天事业、医学领域以及海航领域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价值。更是由于传感器在焊接技术上的应用,使得焊接技术的质量检测这一直以来为人类所困扰的难题,不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焊接技术在一些高新尖端领域(如电子行业、航天事业、航海事业、医学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这些领域都要求焊接技术的质量高如抗干扰能力强、机械硬度大、焊接点牢固等。所以焊接质量检测显得非常重要。而且传感器在焊接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且日趋成熟。未来可以朝着更新更高端的领域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焦志成.神经网络计算.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篇3

一、变电站遥视技术内涵要点

首先,相关变电站运行结构中,遥视技术主要利用的就是网络传输技术,实现整体视频技术对项目中电气设备的实时控制和管理,并要求相关工程监管人员对监控点进行集中的环境监控,不仅对基本的设备运行模式和状况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也要对基本的工程运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通过遥视技术产生的报警信号进行及时的项目管理和纠偏,以保证管理人员能对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其次,遥视技术还能利用基本的视频技术对整体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硬盘的录制以及项目的回放,辅助相应的工程监管人员集中对系统隐患进行有效的排查。

最后,相P变电站的电力系统运行中,也要使用遥视技术的相关软件对整体系统运行实现自动化管理,真正实现整体技术对于现场设备的操作和监督。

在变电站遥视技术运行结构中,主要包括视频采集端、视频生成客户端、网络控制端以及项目监控端,构建起完整的项目监管控制机制,既能实现对于基础工作系统视频的存储和回放,也能实现有效的预警报警系统。相关工程监管人员只要通过基本的监管控制器,即可了解整体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在满足项目监管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程运行人员的工作强度。

二、变电站遥视技术的基础设计原则

在变电站遥视技术运行过程中,基本的设计原则主要围绕的就是控制管理和实时监测。要充分落实相关原则,就要按照相关的设计目的进行整体原则的有效实践。

第一,要充分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可靠,对基础的硬件和软件进行集中的升级和管理。在硬件方面,相关管理人员要集中精力强化监管,保证工作时间的合理化安排,切记超负荷运行带来的系统故障。在软件方面,相关人员要针对软件的稳定性以及运行结构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并提升整体软件的实时兼容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系统和软件升级。

第二,要针对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做好规划,保证基础变电站遥视技术的先进性,通过基本的压缩技术实现图像的高倍放大。并在基础设计过程中,也对宽带占据量进行了优化的改良,形成了最适宜的网络运行技术。

第三,系统的建立和健全要以实际操作性为基准,只有实现整体操作结构的完整和灵活,才能建立安全可靠的运行结构,并有效的促进整体管理人员的监测和控制。

三、变电站遥视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一)监视

实时看管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即为变电站监视功能。借助与监控中心主站间的声像通信可在电气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将报警信号及时发出,检查与维护人员通过查看监视录像可对事故的位置进行确定,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电站设备的运行恢复至正常状态。变电站遥视技术可协同其他自动化系统实时监视变电站整体的运行情况,保证其正常运作。

(二)安全防范

变电站遥视技术的应用为无人值班时的运行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具有安全防范作用。借助遥视系统,工作人员可对现场各电气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其运行是否正常,且通过这一技术可听到设备运行的声音,这样的一种远程监视可有效保证设备的可靠与安全运行。当变电站发生盗窃、火灾等事件时,遥视技术会自动切换至摄像机画面,将现场真实情况记录下来,同时发出报警信号,在防护变电站设备与建筑安全方面发挥作用。在工作改进与工作效率提升方面,遥视技术能够为管理人员与维护人员提供资料与数据支持。此外,遥视技术还可控制智能化设备以及灯光设备,即远程控制或定时开关变电站灯光,即使在夜间工作人员休息的情况下其监控也不会停止。在检修设备环节,遥视技术可监控检修的整个过程,极大的便利了对违规操作问题的纠正,确保检修安全高效的完成。

(三)处理通讯技术数据

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数据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可分析处理监控所获的各类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分布存储,为查询与访问数据库提供了便利,使数据传输速度与效率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步性与实时性是数字视频远程监控系统的主要特点。为分析处理告警数据,QL Server数据库系统被应用于变电站监控系统中,其应用不但满足了分布存储和访问数据库的要求,也使系统的负担得到缓解,对于系统稳定性的提高十分有利。在查询与分析数据方面,系统不但支持多种方式,且提供的数据库也是多种多样,具体有系统事件数据库、实时曲线数据库、历史统计值数据库以及警告数据库等,以强有力的依据支持整体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存储。

(四)抗干扰与防护

对信号与电源采取避雷保护措施,才能为遥视系统的运行提供保障。应将避雷装置如避雷器、防雷接地装置以及避雷针等安装在系统周围;对于不在保护范围内的设备如室外摄像机等,其避雷保护应采取直流电源避雷器单独安装方法;应以多级保护方式应用于电源的防护,将一组三相电流避雷针安装于低压配电屏母线上为一级保护,将三相电源避雷器并联于配电箱内是二级保护;应将接线式避雷器串联在每条控制线以实现对信号的防雷[4]。视频的画面质量会因遥视系统信号间的干扰而受影响,主要表现为不能运行、画面质量降低等。应将双层屏蔽应用于设备与屏柜间,以隔离的方式达到防护的目的。此外,可采用隔离变压器保护电源;以视频放大器来解决摄像机画面不清楚的干扰问题。

四、变电站遥视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前景展望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行和进步,也促进了系统运行和互联网数字化技术的有机融合,而基础信息化技术的升级,也为基础变电站遥视技术的运行和升级提供了最为便捷的路径。技术的进步,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从意识上进行集中的优化转变,并对变电站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变电站管理自动化运行结构的优势,进一步助力遥视技术对于自动化管理的促进作用。在变电站管理过程中,遥视技术能实现对基础资源进行合理化的整合。并提高整体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模式,也能实现整体设备使用效率的有效提高,节约企业的经济成本,为企业创收更大的经济利益。

在变电站遥视技术运行的当下,还有很大的技术潜力值的相关研究人员进行挖掘,相关工程监管人员以及技术设计人员不仅要针对集中式监控处理进行视频技术的升级,有效提升整体技术的运行稳定性,也要优化变电站内变电器的整体设备数字化,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系统运行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整体技术运行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从企业实际运行结构出发,针对相应问题进行优化的结构升级,合理化的运行变电站遥视技术,促进整体电力系统自动化结构的建立健全。

五、结语

管理人员要对基本的运行结构和技术参数进行集中的学习和了解,对基本的技术要点和应用价值进行着重的分析,才能实现对技术的优化运行,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总而言之,在数字化时代的助推下,相关电力系统运行企业要从自身的技术升级出发,更好的运行变电器遥视技术,以促进整体自动化结构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自动化是现代社会的象征,它是21世纪中国的重要成就之一。自动化技术就是指在无人操控的或干预的的情况下,根据之前已经设定好的程序,系统可以自动运行,它在我国军事、经济、政治、工业、农业等各个范围都有应用,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机械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的一个分支,机械自动化是指在机械制造行业应用的自动化技术,它可以优化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实现自动化目标,加快产品加工的变换与流通的速度。

一、机械自动化的特点和作用的分析

机械自动化之所以可以在中国得到利用和实施,是因为它具有吸引中国的有利条件,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要想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成功运用,最基本的就是要把握机械自动化的特点和作用,并充分发挥其所长,从而达到目标。机械自动化的特点:(1)机械自动化所涉及的邻域范围广泛,涉及很多相关产业;(2)机械自动化不仅是在中国得到重视,其它国家也在积极开拓,它的技术是面向全世界的,具有竞争性,它是领导机械生产的主力军,也是市场的核心,是不可缺少的;(3)机械自动化的出现主要是面对工业方面的企业所应用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实力。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工业,它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最突出的。自动化技术在工业领域的作用:(1)过去一段时间内很多需要人工的地方,现在都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减少人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减低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保证了员工的安全问题;(2)最明显的作用,就是它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也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创造了机会;(3)它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有些产品的人工生产有时候远远没有机械等科技制造出来的更好,物美价廉;(4)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也大大减少了所生产物的原材料和能量的使用;(5)机械领域实力的增强也必然会提高其它领域的进步,一个领域推动多领域的发展。

二、机械自动技术的的发展历程

机械自动化主要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使用,是机械制造产业对于自身技术的改造和进步具有指导的意义。从21世纪40年代,机械自动化技术首先在机械制造冷加工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开始应用,20世纪70年代,机械自动化技术为满足当时社会的需求,建立起了可变性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换句话说,就是指柔性自动化的计算机技术。也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时间段,国际上也出现了计算机的集成制造系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去少数的发达国家的生产部门可以完全自动化,大多数的国家还是处于操控式的自动化,还是需要人员的协调配置。当然,我国也不例外,因此,我国虽然还没有达到那一级别的水平,但只要不断开拓,不断发掘,就一定可以实现我国机械自动化进入更高一级的愿望。

三、我国机械自动化现状的分析

如今我国的机械制造业有11.8万的企业,并且还在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机械自动化的企业络绎不绝,但我国总体来看我国的机械自动化的能力远远不够,水平也不是很高,各个企业的发展也极为不平衡,在手工上的劳动也占有较大的比重,企业的机械自动化的成本颇高,装备还很不齐全,技术滞后,无论在质量上还是资源上都与一些少数的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因此,中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还在不断改进中,面对技术的差异,我国正积极的面对,确保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

四、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机械自动化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流的自动化,应用计算机技术将信息流要传递的信息传给机械,机械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自动化;(2)物流供输系统的自动化,它包括单机自动装置和自动输送装置,将所需要的原料或成品运输到指定的地点;(3)加工系统的自动化,可以自动进行加工的循环还可以自动装卸货物,它大大减少了人力的劳动;(4)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对于一些产品可以进行产品的检测,降低产品的检测工作难度性;(5)装配系统的自动化,将零件自动地组合在一起,进行一系列的系统装配。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在各行各业,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共同协作发展。

(一)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我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以来,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对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到食品包装行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食品的包装问题,提高了食品加工的工作效率,达到双向互赢的有利局面。

(二)机械自动化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我国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人口多,需要农业的支持,国家在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很多。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农业上,可以给农民带来不少的便利。比如收割机、农田灌溉等等领域,机械自动化都很好的利用,省去了人工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劳动时间,节省劳动力,使人民更加相信机械自动化的使用,促进了机械自动化在农业方面的合理应用。

(三)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

对于一些危险的工程建设,机械自动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地形十分陡峭的地方,需要安装自动识别系统,对自己所在的位置进行识别,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这个自动识别装置还可以辨别岩石、沙子等一些具有特殊性质的矿物质,大大降低了工作所带来的风险性,为一直处于这种恶劣的工作环境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障。到现在为止,最高端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是无人化的操控,是通过无线信号系统传达自己的指令,既可以节省劳动力,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还延伸到了新能源的问题,新能源一直是我国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更好地利用新能源对我国至关重要。目前,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新能源的利用还不是很先进,在这方面中国仍在不断的努力中,怎样把机械自动化技术更好地利用在新能源上面,将成为未来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

五、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也会大幅度的发展,面对发复杂多变的国内与国际社会,机械自动化技术必须突出重围,展望未来,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更新换代。要掌握我国机械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较早一步分析时局,为未来早作打算。未来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首要的就是要实现全面的自动化

我国还不能实现机械的全民自动化,技术还远远达不到其它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就需要中国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我国的技术含量,为实现全民自动化技术的目标更进一步。

(二)其次就要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

要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它最大的作用,那就在于它的实用性。对我国经济发展要有促进作用,而不是没有一点实际的意义,这种没有意义的科技对国家是无用功的,而且还要浪费国家提供的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无限制的浪费,中国在这个问题上要合理规划我国的资源,不要浪费一丝一毫,那些没有任何价值还对我国不利的科技,就要停止研究,或找出错误,对症下药,进一步开创新的科技,对我国有作用的科技和技术。

(三)我国机械自动技术要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地域不仅广阔,而且人口也很多。我国这种情况,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环境就是其中之一,环境问题已是我们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工业污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机械方面的一些责任,所以,我们要在机械自动化技术上多下功夫,在未来我们国家的机械自动化要朝着“低碳”的方向发展,既节能又环保,在保证经济利益增长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四)缩小机械自动化的占有空间

我国大多数企业现在已使用机械自动化技术,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使用是需要一定载体的,不过,现在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载体普遍比较笨重,占地面积比较大,那就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储存,会带来空间上的不便。所以,我国在接下来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中,也要对它的占地面积和体积做出规划,缩小它的空间,也可以更好地使用机械自动化技术。

(五)重视人才的培养,组织专门的研发部门

科技人才是现今社会需要的,国家应在这方面有所准备,建设一些专门培养这方面知识的人才,重视各方面的培养,尽力促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国家人才的增加创造条件,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提供预备主力军。我国未来机械自动化技术还有待发展,只要解决已有的问题,向着好的方向前进,就能有所提高,从上述提到的几点意见出发,抓住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就能事半功倍。

六、结论

综合上面所说,机械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机械制造业的正常运行对中国的经济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那么,我国也就必须做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工作与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出现,防止问题的发生,根据客观世界的改变,不断改变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核心内容,这样,我们才能将机械自动化技术发扬光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我国发展机械自动化要以我国的国情出发,以此为基准,逐渐发展机械自动化技术,机械自动化需要一点一点的进行,不能急于求成,最后反而吃大亏。实现全面机械自动化是我国的目标,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胜利,促进中国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涛.试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才智,2008(20).

[2]杨建平,刘艳玲.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应用中的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

[3]马志平.机械自动化的未来与现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7-79.

篇5

【文章摘要】

在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属于先进技术,在机械产品制造中使用该技术可促使机械生产制造能力获得大幅度提升,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一个国家机械自动化的应用情况可充分体现其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本文主要探讨在机械制造中应用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具体情况,而后分析其发展前景,为我国机械制造业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拓宽发展空间并接轨于国际市场。

【关键词】

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 发展前景

机械自动化技术即在机械制造业中对自动化技术进行使用以连续自动生产加工对象,加快原料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流动与加工变换速度,在极大程度上可减少资源消耗。机械自动化的优势主要表现可促使产品质量与生产率得到极大提升, 同时缩短生产周期,加快更新速度,减少成本,增强效益,减轻劳动强度,优化工作环境并促使其他技术也得到相应带动发展等。因此,机械制造业实现技术升级、优化以及发展的重点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本文现探讨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前景。

1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1 集成化应用

在机械制造业中主要使用自动化、微电子以及计算机等高科技,且具有持续性,进而形成很多新型技术,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测试、评估、制造、工艺、信息管理系统、数控加工以及柔性制造系统等。要对级别不一的集成制造系统予以构造可系统集成一些技术,这样最为简便。集成制造即对信息技术予以充分利用以对企业制造过程进行全面优化,其主要指导为系统工程理论,手段主要为精简机构与过程重组,强调内容为适度自动化,而后基于工程数据库系统与计算机网络支持下集成制造企业所有经营活动与相关要素,实现柔性化生产且坚持以人为本,促使制造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优良服务、环境保护、减少交货时间等方面效果更优。

1.2 柔性自动化应用

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要求制造企业具备快速反应与优良应变能力,以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市场变化与科技更新随时调整机械产品结构或种类, 在此形势下就一定要使用柔性自动化系统并确保其具有高级灵活性。该系统重在对人机界面进行优化,对于自动化没有过高要求,而后构建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 促使计算机管理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系统中包含普通设备与自动化设备,某些环节需要人工干预。柔性化应用可适应外界不同因素,同时也能提升商品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这种能力主要基于认真调查市场并进行准确分析,而后经过有限的内部组织改良后实现。这样一来柔性加工系统会向柔性制造系统转变,继而促使生产、制造以及设置相互联系。

1.3 敏捷化应用

计算机敏捷化即快速反应于用户需求。机械制造企业敏捷化的实现基础为企业竞争力与信誉度,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充分利用可构建虚拟公司,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分工合作制,促使企业整体竞争力得以提升。因此,需强化管理计算机敏捷化, 培训计算机操作员,以提升敏捷化水平。当前机械制造企业中已经普遍形成全自动化制造观念,且逐渐重视在自动化系统中人作用的发挥,这样一来就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开展计算机敏捷化的相关流程时执行力更强且水平更高,进而促使机械制造效率得到提升。

1.4 智能化应用

当前制造技术不再是商品概念体系, 而是经过分析、推理、判断、规划以及决策等一系列智能活动后对智能机械与操作人员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全过程中智能制造技术均融入了人工智能,通过对专家智能活动进行模拟对制造中人脑力活动进行延伸或者替代。智能化系统可对运行状态进行自动检测,受到内外部激励时可对参数进行自动调节,确保工作状态最优, 因此拥有自组织能力。智能制造系统化还会不断交换于信息、能量、环境物质,该组织系统具有开放性,且主要依赖于强制耗散与磨损,其耗散结构远离平衡态。在制造时应用模块化法可促使其柔和性得以提升。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的是:智能制造对于人应该注重友好性与安全性;对于环境应该充分保护,确保无污染,同时可回收资源与能源;对于社会则倡导竞争与协作。

1.5 虚拟化应用

在机械制造中有虚拟制造技术,主要为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并行工程、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同时主要基于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形成的包含多学科的综合系统技术。机械虚拟制造主要对仿真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充分使用,以仿真机械制造流程,将其中包含的问题及时找出来,并确保机械产品制造的成功性,同时促使成本降低,对开发周期进行缩短,最终促使机械产品竞争力得以提升。

2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2.1 实用化

机械制造中机械自动化技术获得开发与发展的基本目的在于充分应用并确保经济效益最大化。当前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现状为规模较小且水平较低,因此在未来机械制造中需注重紧密结合机械自动化与技术生产要求,坚持步步深入原则,为推动我国机械自动化迈入更高水平做好铺垫。

2.2 绿色化

在机械制造中无可避免的问题为生态环境污染,因此一定要找到机械制造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机制。在机械制造中会消耗大量原材料与能耗,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还会产生大量噪音与污染排放物,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建设。未来一定要注重机械制造系统的绿色化。

2.3 配套化

在机械制造中发展自动化技术不仅要注重主机,还要注重配套的控制系统与综合元件。机械自动化未来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包括微处理机、新型刀具、传感器、控制系统软件、可编程控制器以及电子计算机等。未来注重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配套化发展才能研发出自动化水平高以及性能优良的机电产品。

2.4 低成本

为使机械制造企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且自动化程度更高,就一定要降低自动化成本。未来在发展机械自动化时一定要与我国国情充分结合,研发出见效快且成本低的自动化技术以满足我国实际所需。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 促使机械制造业获得质的飞跃。全球工业对于机械制造予以高度重视,因自动化技术水平对国家机械制造业整体水平有着较大影响。因此,我国一定要强化建设机械自动化,与我国国情充分结合,并引入国外先进技术,推动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向低成本、绿色化、配套化以及实用化的方向发展,进而对自动化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增强机械产品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冲, 李广学, 李佳亮等. 机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1(26)

[2] 王英. 机械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前景[J]. 科技传播,2010(24)

[3] 董玫. 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J].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3(2)

篇6

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生产效率的提升也越来越关注,并且已经有了对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力进行改革创新的意识,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促使其能够对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满足。人们传统的工作和生产理念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也得到了改变[1]。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电力自动化之中,也能够对生产技术进行提升,在此基础上能够对我国市场竞争水平进行提升。

1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

1.1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若想向用户传送发电厂的电能,就需要升高电压,促使其变为高压电,在其传送到用户使用地的时候,再进行降压处理,这种降压、升压处理实际上就是变电站的主要功能。变电站的关键设备就包括了变压器和开关。应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能够促使运输电力的过程更加可靠安全,因此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重要性非常高。信息处理技术、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都是主要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其能够优化智能变电站的设备,对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促使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形成,保证其完整性。应用自动化在线监测系统,能够促使变电站更加可靠、安全、稳定的运行,对其维护成本进行降低,从而促使变电站输电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更高。

1.2调度自动化技术

电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且性能非常高,在此情况下电力系统也更加实用经济且可靠安全[2]。在电力系统在线监测和采集数据两个方面中,调度控制自动化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关键结构,电网调度范围的变电站、工作站和发电厂设备,调度中心打印机、网络服务器、主计算机等构成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合理的分配电能,从而有效保障电网调度的安全。在电网调度运行的过程中,其运行的稳定和安全都需要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保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能够对科学分配电能的问题进行解决。调度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对主体为计算机的远动技术和控制系统技术进行应用,经济调度技术、预测系统负荷量、分析运行安全性、控制自动发电技术、预估设备状态、设备监控等都包含在其中。作为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调度自动化技术能够对调度人员工作量进行减少,对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从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进行保障,从而促使电能具有更加优良的品质[3]。

1.3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电网自动化主要对高性能配电设备、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应用,其能够将在线、离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对配电网实行,从而保证配电网的运行状态一直保持高效、优质、安全、经济且可靠。配电变压器、电缆以及架空线路等为配电网的主要设备,其在电网中的作用非常重要。配电网一直以来其操作只能够通过人工控制的方式实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配电网中接入了许多分布式电源,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传统配电网保护,主要对其保护的选择性、灵敏性以及可靠性产生了影响。作为新型保护配置方法,配电网接入分布式电源,将逆功率保护、欠/过频率保护、过电流保护、孤岛保护、欠/过电压保护等引入到了并网点保护中。配电分析自动化、设备管理、馈线自动化、信息分析、自动制图等都属于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内容,其能够对统一化、智能终端的数据库以及管理平台进行充分应用,将配网自动化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将电能更加充分的利用起来[4]。

2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

2.1电子自动化设备和电子信息设备兼容问题

电子自动化设备和电子信息设备的兼容问题是现阶段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微机型产品在电力系统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已经变为了主要的电力系统自动化产品方向。由于电力系统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以及较差的电磁环境,因此将微机型产品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的时候就会受到影响,致使拒动、误动等情况出现。一旦有死机或丢失的情况出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电力系统的经济利益。

2.2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电子高新技术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图像信息技术、红外视频技术和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图像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其也有了越来越高的理解和分析技术能力要求,因此需要将人工计算在部分场合中应用电子视觉技术进行替代,在此基础上理解图像。在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在分析和处理图像信息的过程中应用电子视觉技术,从而将智能化处理在电力系统图像信息中进行应用[5]。除此之外,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模糊技术、专家系统等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3结语

本文就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社会发展的情况下,人们也有了更多的电能需要,这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来说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为了使得人们享受到更好地电力自动化服务,促使其生活更加便捷方便,就需要在电力自动化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从而促使电力自动化系统能够更加经济、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1]周玲,王建树,张睿智,成方圆.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2):262.

[2]刘成.浅析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0):24-25.

[3]王新环,郑征,余发山.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03):123-126.

篇7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281-01

1.机械自动化的产生与发展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机械自动化技术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自动化技术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应用,机械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体现也越来越明显。利用自动化生产来加工制造工业产品,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极大的减少了加工所需的人力成本。同时,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战后,西方工业国家开始了第二轮工业革命,即通过机械化大生产来加工制造冷金属,而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诞生和应用,机械自动化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尖端技术也一直为欧美国家所垄断。

近年来,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距离欧美国家的先进水平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制约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层次低、机械制造业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缺乏自主创新产品。

2.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2.1 集成化应用。为了实现不同级别集成制造系统的构造,比较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各种技术进行系统集成。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集成化应用,主要是借助系统工程理论的有效指导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制造流程进行整体上的优化,通过精简机构和过程重组等手段促进适度自动化,并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支持下,将机械制造企业的各种要素以及经营管理活动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机械制造以人为中心的柔性化生产。自动化及相关技术的集成化应用在提高产品生产质量,降低新产品研发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柔性自动化的应用。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机械制造企业的应变能力、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与适应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企业能够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更新等外部条件的变化,实现对机械产品生产结构以及制造种类的合理调整,这时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柔性自动化系统是在确保柔性生产的前提下,通过人机界面的优化和自动化的合理追求建立相对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而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所能产生的效益。在柔性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化设备可能与普通设备是共同存在的,而且在机械制造的个别环节允许人为干预的出现,因而有效提高了机械制造对外界因素变化的适应能力,使得制造出的产品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此外,柔性自动化加工系统可以实现与柔性制造系统的有效衔接,提高了机械生产、机械设置与机械制造之间的联系,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的自动化程度。

2.3 智能化应用。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智能化应用,是由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等彼此间的相互渗透与交织,进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应用技术,是人类专家与智能机械共同组成的一个人机一体化的智能系统,可以在机械制造过程开展一系列的智能活动,如智能化的分析、推理、判断与决策等。因此,智能机械制造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的有效结合,它把人工智能融入到了机械制造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可以借助专家智力活动的模拟,代替机械制造过程中很多需要专家亲自完成的活动,实现对机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监测,并对监测到的问题进行自动的改进或预防。

此外,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智能化应用还具有了一定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能够根据外部事件的发生对自身的参数进行调整,进而更好地适应外部需求,确保机械制造过程的最优化。

2.4 虚拟化的应用。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虚拟化应用,是以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为基础的,包括计算机图形学、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并行工程、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是一种由多种学科技术组成的综合系统技术。机械虚拟制造技术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对机械制造的过程进行仿真,进而发现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对降低机械制造成本、缩短机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合格率,增强机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都是非常有利的。

3.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机械制造中的发展前景

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由于我国的自动化水平相对降低,因此应加速寻求更快、更省的发展之路,但也绝不是对国外自动化技术的盲目引进和照搬照抄,而是应当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需要的逐步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还相对较低,目前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伴随着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其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对于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只有坚持以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企业的生产发展需要以及广大世界人民生活水平发展需要为导向,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断的学习、研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这样才能确保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机械制造领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全面的机械自动化目标,努力提高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4.结束语

机械制造行业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我国要不断的加大机械自动化的力度,促进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总之,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必然会促使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因此,我们需要在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树立高起点、高标准,循序渐进、持续开发的发展理念,促进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又好又快发展,不断提高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TP202文献标识码:G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833-02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Workflow Technology in Military OA

WAN Jiu-xiang

(The Science and Culture staff room of Nanchang Military Academy, Nanchang 330103,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atiates on the basic concept of workflow, and comb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chnology of workflow and OA, 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rkflow technology adapting military OA system, and finally it brings forth several representative cases that illuminate the application of workflow in military O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OA; workflow technology; workflow engine; workflow model; military OA

1 引言

工作流技术是当前计算机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功能要求日益增强而孕育的一种计算机技术。近些年来,工作流技术发展迅猛,正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行业中,然而,目前在军事办公自动化领域应用还较少。工作流技术能使信息全面交流和共享,在未来军事办公自动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工作流的基本概念

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它是针对日常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目的是通过将一个具体的工作分解成多个任务、角色,并通过一定的规则和过程,约束这些任务的执行和监控,以达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根据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 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的定义,工作流是指全部或者部分由计算机支持或自动处理的业务过程。工作流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它是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一系列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

现在许多军队部门仍采用纸张表单,手工传递的方式,一级一级审批签字,工作效率非常低下,而且对于统计报表功能则不能实现。若采用工作流软件,使用者只需在电脑上填写有关表单,它会按照定义好的流程自动往下跑,下一级审批者将会收到相关资料,并可以根据需要修改、跟踪、管理、查询、统计、打印等,大大提高了效率。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工作流需要依靠工作流管理系统来实现。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工作流引擎,它的功能是驱动实体按流程定义从一个参与者流向下一个参与者执行。

3 工作流技术与办公自动化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发展,Internet技术及其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工作和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普及已为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方便条件,创造了一个集成化的办公环境。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它是指应用各种信息技术和集成技术,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完成各种办公业务,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实现多种资源的共享。

现代的观念认为:办公实际上是在人与人、人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交换、组织分类、传递及处理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协调,从而达到企业整体目标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量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机关办公要想得到理想的整体效果其难度日益增加。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要处理信息的巨量化;二是难以表述这些巨量化信息变化的快节奏;三是这些信息要求更高的处理速度,有时甚至要求“即时”处理;四是各工作岗位及工作部门之间信息交接量与交接速度的上升;五是部门之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使得工作流程发生变化。这就对现代OA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通过理论研究和技术手段,不断改进OA系统,依次来提高机关办公的整体效果,并使得现代办公自动化系统更着重于提供办公信息的共享、交换、组织、传递、监控功能,从而提高政府的管理、决策水平和手段,规范并大力提高政府部门整体运作的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

近年来,由于WfMS可以作为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的应用平台、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平台和应用系统的集成平台,因此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广泛注意和研究兴趣。作为OA系统关键技术之一的工作流技术可以为提高综合办公能力、层次组织管理以及协作的多样性等提供先进的手段。运用工作流技术,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在OA系统的办公业务流程中,公文的审批和会议管理工作等都可以作为较典型的工作流过程实例。

4 工作流技术适应军事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工作流技术应用于军事办公自动化中,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4.1 灵活性

军事办公自动化系统涉及面广,层次多,需求复杂,即使面对同一业务需求,也会因机构设置和隶属关系不同,在业务处理上有较大区别。而工作流模型能根据具体业务需求灵活改变,充分具备了“柔性”特征。

4.2 易操作性

军事办公自动化工作流模型的建立和使用都要求有易操作的特点。这是因为,在工作流的建立阶段,提供易于操作的表示形式有利于技术人员与用户沟通,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在工作流的使用阶段,模型的使用者往往是不具有技术背景的管理人员或业务人员,提供其易操作的模型规则,便于有效地使用工作流系统。

4.3 安全性

军事工作的严肃性与正规化对工作流模型的高效可靠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工作流产品能够符合各项技术保密规范和体制,保证系统的科学性和健壮性;另一方面,工作流模型具备完善的异常处理机制和安全备份机制,保证数据完整、准确。

4.4 交互性

军事办公自动化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司、政、后、装等各部门多方面的工作,工作流模型能较好地支持与业务软件系统的信息交互。

5 工作流技术在未来军事办公自动化中典型的应用功能

基于工作流技术适应军事办公自动化的特点,它在未来军事办公自动化中具有以下典型应用功能:

5.1 协同工作

以工作流引擎为基础,为军队各部门工作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沟通手段,各个部门可以在电子化的方式下协同完成完整的业务流程,各环节可以有机结合,无缝连接。对于各职位之间的协同工作情况可以进行有效控制。

5.2 知识管理

对军队内部的文档进行有序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检索功能和权限控制。

5.3 公文处理

公文处理是军事办公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军事办公自动化系统往往以自动化系统为核心,在未来以工作流为核心的军事办公自动化中,公文也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公文处理一般包括收、发文的管理、文件修改、审批,流程查看等,其中比较先进的功能包括基于Word的文件处理和痕迹保留、进展短信通知等。

5.4 行政办公

一般在军事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均包括了军队日常行政办公的常用流程,如信息、会议管理、工作计划、会议预定、出差申请、办公用品管理、财务报销、文件流程等,以帮助军队提高日常办公的效率。

6 结束语

军事办公自动化是科学的管理思想在先进的技术手段下的物化,而科学的管理思想是实现军事办公自动化的核心。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仅仅是为实现军事办公自动化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可能。要真正实现军事办公自动化,还需物化人类思维中科学管理的内容,而工作流技术为实现未来军事办公自动化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途径。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工作流技术将在军事办公自动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看文献:

[1] 罗海滨,范玉顺,吴澄.工作流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00,11(7):899-905.

[2] 张维明,邓苏,罗雪山,等.信息系统建模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3] 范玉顺.工作流管理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 范玉顺,吴澄.工作流管理技术研究与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0,6(1):1-7.

[5] 邢文烈.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办公自动化研究综述[J].办公自动化杂志,2006(5):17-20.

篇9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是将传统的模拟信号传递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递,传统的模拟信号传递,在传输的容量和质量方面相对来说不稳定,容易造成画面变色和噪音等现象,严重影响到传输信号的质量,而数字化信号传递,将原始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网络技术传输,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随着人们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要求,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以自己独特的优势必然取代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当前,我国网络数字化广播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

1、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特点

(1)数字化发展。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信号数字化特点,它通过对传统的模拟信号进行加工,转变为数字信号,对于有杂波和易产生失真的外部环境和电路条件来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广播电视信息数字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都是毋庸置疑的,它减少了周围环境和外界信号对广播电视信号传播的干扰,所以,要想为人们传播更清晰、更高质量和更高效率的广播电视节目,就必须采用先进的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

(2)网络化发展。当今时代是网络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就可以足不出户知天下,人们在日常生活对网络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大,在网络世界中遨游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充实感。在日常生活中,广播电视节目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网络又有快速、稳定、多样化的特点,广播电视节目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可以更好的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和娱乐信息。将网络技术充分运用到广播电视技术,不仅可以扩大广播电视的收视范围,同时还提供了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平台,促进人们的信息交流,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2、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势

(1)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广播电视网络数字信号实质上是对传统的模拟信号进行了加工处理,将传播的信号数字化,便于工作人员对其有效的控制。每个电视节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都是经过网络化和数字化处理的,首先利用网络化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进行整理优化,之后利用数字技术把声像转化为数字代码,从而确保所需编辑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提高视频质量,保证视频品质。利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可以使大量的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便于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和利用,从而从多方面满足了人们信息要求。

(2)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首先,通过运用网络数字化电视技术,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大量的最新信息,通过网络信息传播到电视机中,这就便于人们对信息的高效获取和利用。其次,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将信息集中起来进行筛选和分类,将信息进行有效的共享,提高人们对信息的识别率和利用率。

3、网络数宇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实现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主要有网络技术和数字化处理两个部分构成。首先,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个网络平台,设置网络站点并建立广播电视服务器,确保广播电视在进行网络数字化操作时可以有效的提高传输质量。同时还要通过远程控制设置一些应用菜单,对各个需求的应用建立有效的链接,通俗的说就是要建立一个反应机制,当用户编辑命令时,通过数字化处理将文字转化为数字信息,服务器能通过网络技术智能筛选反找出正确且对应的资源。[4]其次,当用户进行选择时,用户可以实现智能化数字电视业务,除了依靠电视缺损有效控制数字广播电视的智能方法。越来越多的用户也可以利用网络应用程序选择的优势,通过广播电视设备,数字化的有效连接的网络,它可以确保网络信息可以更好地转移到数字广播电视。由用户选择后,该预先设定的广播系统的需求,广播系统服务器作为智能响应技术,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基于网络的,进行过数字化操作,实现数字广播电视网络技术。

4、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在当今信息时代,我国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相对其他发达国家来说还处于一个落后水平,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发展方向的广播电视技术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因此,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机遇和挑战是相对的,我国要想加快广播电视技术在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速度,就必须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经验和管理理念,把现代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和广播电视系统数字化系统相结合,同时,还要立足创新扩展新的业务,例如,电视购物、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和付费电视等,打造立全方位、多样化、互动性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结语

总之,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有着鲜明的特点和显著的优势,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发展前景也是可观的,它既能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又能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要想不断的缩小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不断优化与创新,从而使得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光;探析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年

[2]魏家军;网络技术在电视广播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4年

篇10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带动了现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其进入了一个新的进程, 网络化数字化成为了现阶段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方向,电视广播传输和网络技术的优化极大的提高了互动数字电视盒、数字广播节目在传输方面的技术,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

一、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

1. 发展历程。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前期,我国的电视节目图像的传输、产生和接受都是通过时间轴取样的方法来实现信号的模拟,并采用幅度调制的传输方式,为了使其具有更好的视听效果,一般划分成奇、偶两个场。但在这种形式下,电视信号会受到噪声的积累、色度的畸变等非常大的影响。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促使数字体制信号替代了原先的模拟体制信号,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被开启,代表信息的物理量以数据组的形式体现了数字信号的特点,其中离散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显现出了很多的优点,首先,在具体的传输和处理中,数字信号具有非常好的保真性和抗干扰性,这保证了图像的质量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使系统的运行更加的可靠;其次,数字化广播电视信号对图像的质量和二维滤波进行了改善,实现了即时的处理;此外,在传输的过程中,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可以重复的被使用,也体现了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优点。

2. 发展现状。首先,从网络化这个方向说,把网络当做载体的网络电视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进程,作为目前社会上用于传播的在应用范围上最为广泛的工具,广播电视向网络化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广播电视在全国的普及,一方面有利于电视台一体化的网络系统的建立,此外,它还可以更好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反馈。其次,从数字化这个方向说,2002年,广播电视节目数字传输在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得到了普及,2005年,数字信号基本上代替了模拟信号,2009年,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和普通数字电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并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和认可,数字技术变成了广播电视相关技术中的核心技术。

二、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应用优势

首先,简化了远程编辑的流程,使相关工作人员的远程编辑工作变得更容易,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可以先将自己需要的一些编辑信息从网络上下载下来,再通过编辑体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编辑,最终完成编辑以后将其发送到编辑处,远程编辑工作就算完成了。但在目前来说,由于一些技术方面的局限,这种远程编辑技术的应用还不是特别的完善,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相关部门或者技术人员要对广播电视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以突破远程编辑技术的应用缺陷,使其更好的高效、方便、完整。其次,广播电视技术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并使活动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一方面,广播电视和网络相连,就可以依靠网络来合理的利用和分配资源,简化制作所需的步骤,减少制作所需的时间,进而使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达到高度的共享,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相关信息活动的进行。另外,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还可以把很多的活动按其所属分部的不同进行空间化和区域化的划分,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活动时的灵活性,促使更多的优质节目内容被制作出来。

三、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前景

在当今信息时代,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发展方向的广播电视技术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应用可以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市场被进一步的打开,使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方面的需求被进一步的满足。面对现阶段的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要加快广播电视技术在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的速度,依托计算机融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广播电视系统,打造更为立体的、融合的、互动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四、结束语

总之,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技术在应用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广阔。同时,在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带动下,我国的广播电视一定也一定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篇11

二、电子技术应用设备的技术标准分析

针对电子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应用领域的分析对于电子技术而言其应用设备应该必须满足以下几项技术标准并且成为未来的发展需要。

第一、电子技术的应用设备技术标准应该实现数字化所谓数字化是与模拟化相对应的。模拟化是自然界中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说模拟化是绝对的而数字化是相对的。但是数字化与模拟化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数字化的传输效率高而且传输的质量也高。在数字设备中其显像能力更强并且存在一定的高精度识别能力。而模拟技术则是一种相对廉价的技术,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最多但是却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满足人们以及生产应用领域的需要,电子技术必须不断的将应用设备以及技术标准向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数字化技术以及数字化设备的造价比较高。但是为了能够实现数字化的发展进程河以通过技术手段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大力的推动数字化的发展。采用数字化设备以及数字技术以后河以从生产效率以及用户体验等多个方面得到提升。因此未来发展过程中,电子技术的数字化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

第二、电子技术的应用设备标准应该实现环保化环保是目前世界的主要话题实现环保是各个行业都必须履行的业务。对于电子技术而言,由于电子技术的应用设备中,一般是属于大功率的设备,因此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增加对于能源的使用。其中对于能源的使用中,电能的使用是最为常用的。所以在进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设备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设备的电能使用效率。加强电子设备的功能性并尽可能的降低电能的使用效率。因此环保理念的深入应用逐步影响了包括电子技术的设备应用。因此在电子技术的应用设备中期主要的标准需要考虑环保因素。将能源的利用做到高效化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对能源的节约。

第三、电子技术的应用设备标准应该符合高效化腿着技术的发展役备的更新,电子技术同样面临着考验与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实现高效化。其中对于应用电子技术而言通过不断的集成与模块化的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的设备也不断向着高效的方向发展。因此在进行电子技术应用设备的应用标准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量电子技术的高效问题。将传统的电子技术进行改良与发展从而不断的进行模块应用进而提高应用的效率。

篇12

无线数字电视技术实际上就是当前网络数字化背景之下新兴起的广播电视技术,其与传统的有线电视技术相比,具有效益优、易于维护等优点。此外无线数字电视也同卫星数字电视以及有线数字电视共同写作实现了全面的网络覆盖,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国的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及其广阔的发展空间。

1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系统介绍与分析

1.1 网络技术与电视

一般而言,网络在电视技术方面的应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电视节目在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实现技术方面的创新。包括电视节目本身的剪辑、包装,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网络素材的融入。

(2)计算机网络也成为传统电视的载体,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以及之后的宣传和包装,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其在电视台的运用以及电视节目的播出制作管理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作用。

传统媒介确实可以为广大百姓带来最为直接的信息获取,但在网络数字化出现之后,广播电视的职责已经逐渐转变为媒体宣传,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帮助其推动与加快更新传播速度,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体现出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当前信息发展的快速性。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实际上是单向的,人们是被动接受其所带来的信息。而网络信息技术之下,人们可以更加随心所欲的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新闻资讯,且伴随着网络传播规模的不断扩大,广播电视技术本身的发展也会随之得到提升与完善。

1.2 系统介绍

1.2.1 DAB系统

所谓DAB系统,主要是指数字音频广播中主要包含的制式格式。其常见的制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欧洲的尤卡里-147DAB、美国的IBOC DAB以及日本的单套节目DAB。不同的系统应用于不同的领域,且其各自的音质、发射载体等均有差别。

1.2.2 DMB系统

在网络信息背景之下,DMB系统是在数字音频广播平台之上建立与形成的,所以很多时候,其具有音频、视频以及数据等的多业务广播。在这一系统当中可以对音频以及业务进行编码,这样便于音频处理与传递。

1.2.3 CMMB系统

这一系统是我国国家广电总局提出的,且最终被定夺为行业标准的系统要求。其采用了微型以及地面增补的网络结合体制,并且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实现了多向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弊端。此外这一系统还可以与多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连,支持多业务以及不同范围的业务,具有极强的抗干扰性,是当前我国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的重要选择。

1.2.4 DVB系统

所谓DVB是指数字电视中,在电视信号处理、发射、传输以及信息接受过程中,所使用的电视系统设备,且根据不同的电视系统选择,其传播的媒介以及编号系统都会有所差异。

1.2.5 DMB-TH系统

这一系统代表的是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并且这一标准针对新的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而言。其可以有效地将电视信号在时间领域以及频道领域进行信息的传输整合,且通过扩频技术,实现信号的同步,最终满足其跟踪的性能。

2 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应用前景与具体应用对策

2.1 应用前景

近些年来,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移动数字电视以及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主要应用与体现在对各种形式和内容的电视节目播出。而其收入来源也主要是节目中所赚取的广告费用。故而在某种意义上来看,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也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所以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应该不断进步与拓展,努力在电视传媒也挖掘更多的商机与潜力,进而推动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

2.2 应用对策

2.2.1 解决好网络问题

若想将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进行应用,首先就需要解决好网络基础问题。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有着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目前网络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之下,必须要做好改善宽带网络IP的工作。对网络的建设速度要不断加快,而对联网以及相关项目工作的开展也必须相应开展与进行。我国广播电视网络专用的光纤网作为我国互联网的核心,其运用成本也应该实现相应的降低,但其传播速率以及传输效率都应该实现提升。所以这就要求相关工作开展必须要以解决网络基础问题为出发点,实现IP技术与有线电视网的结合,这样将会使得有线电视网得到最大程度利用,且为其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2.2 解决好信息源问题

在现代信息行业发展过程当中,电视行业若想取得进步,就必须要与网络实现有效的资源互补。因为传统媒体已经受到了新媒体这类网络媒体的冲击,所以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携手共同发展势在必行。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可以促使电视行业将业务分为基本业务、拓展业务以及增值业务。常见的广播电视节目属于基本业务范畴,而其余的业务既包括广播电视新闻中拓展出的部分,也包括网络媒体环境之下电视行业所实现的多向传播。只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并且各自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有效促进,进而使得人们充分享受网络数字化背景之下,广播电视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影响与帮助。

3 结束语

网络数字化背景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技术必须要实现最大程度的更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需要各自意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共同促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为我国网络数字化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篇13

引言

林业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资源。它与我国的林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我国的林业管理当中,管理信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双重运用给我国的林业技术的运用和管理带来了重复。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信息的无法共享和结构上的重复。所以采用数字林业技术既可以让人类社会和林业资源达到协调和统一,又可以建立起高效客观的林业管理模式。

一、数字林业技术的相关理论及退耕还林工程

1概念数字林业简单地说就是信息化林业。它使得林业的管理呈现出数字性、网络性、智能性、可视性。它可以运用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化技术、智能化、可视化的技术进行林业信息的标准化、统一化收集和整理,建立一个更广泛、更形象的处理系统,推动林业信息生产的信息化和服务化。2结构数字林业主要包括技术层的GIS、RS、GPS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数据层的各个空间数据技术,应用层的各个技术体系和服务体系。3基本功能数字林业主要具有历史的档案功能、现实的展示功能、前景的预测功能、分析的决策功能、林业的精细功能。数字林业可以就每一株树木建立一个历史的档案,如:生长的时间、长势等,便于林业管理进行有效的查询和监督。而在现实中,我们通过数字林业也可以知道我国的林业信息和森林资源情况,如:森林的面积、质量、长势等,以便于研究者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同时,森林的变迁、采伐、有无火灾和病虫害的情况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数字林业的运用进行认真的管理和预测。我们通过数字林业中的GPS及GIS的运用,就可以制定出详细的管理规划。如:对树木进行科学的喷水、撒药、施肥,减少树木的病虫害,进行科学精细的管理[1]。4退耕还林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越来越严重。为此我国提出了退耕还林政策。其目的是遏制住水土流失和土地的荒漠化,改善我国的森林植被和水草保持,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二、数字林业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1美国的数字化林业研究自从美国副总统戈尔在1998年第一次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数字化已经在各个邻域广泛的应用起来。美国已经运用卫星中的一些数据和机载红外摄影、航空录像、多光谱扫描仪进行森林植被的病虫害监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我国的数字化林业研究自从美国首先出现数字化这个概念之后,就马上引起了我国的领导层和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讨论会和探索性的文章接连发表。我国媒体也对数字化进行了极大的关注与报道。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与数字化有关的数字电视和电子商务日新月异。这时我们也意识到我国森林资源开发和管理同样的可以采用数字化。随后我国各省市的数字化林业开始建设。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省市的森林管理完成了数字化[2]。

三、我国数字林业技术的应用问题

1基础薄弱我国的大部分林区都经济发展落后、交通闭塞、森林生产和管理的设施落后、资金匮乏。这样必然导致森林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困难,得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不但工作量大,还会造成靠人工收集的森林数据不精确。最为重要的是资金的缺乏,造成了许多先进的森林管理设备无法购买,即便是购买了,由于没有专业的人才导致先进的设备无人会用。这更加剧了森林管理的难度。2标准不一现在我国的数字林业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造成了各个省市的运用的方法、标准、概念、数据收集和存储的方式、格式都不统一。这也增加了我国数字林业生产和管理中的难度。3手段单一现在我国的数字林业管理中,仅仅是使用简单的图表,缺乏对森林植被更加动态、精细、直观的管理。比如:缺乏仿真和模拟、缺乏网络的交流、缺乏信息和资源的共享机制,更缺乏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模式[3]。

四、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1预防自然灾害建立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化战略化的目标。在这项工程中运用高效的数字林业技术,会更加的有利于我国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退耕还林工程因为具有面积大、时间长、工程量大的特点,仅仅依靠传统的技术手段和人工管理,显然会造成工作的许多疏漏。比如:遇到自然灾害时传统的管理手段不仅无法提前预知,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也仅仅是依靠简单的防护工具和办法,保护森林植被,这起不到科学有效的管理。而运用数字林业技术后,不仅可以提前的预知,更可以和其他部门提前的沟通,调动最先进的设备进行安全科学的防护。2提供规划和参考我们进行退耕还林工程的数字林业应用,可以收集和分析到大量的森林信息,这可以为我国的整个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4]。

结论

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大量运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更加安全、准确、高效的监督和管理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且为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的长期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剑平.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

[2]陈征宇.数字林业技术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8:27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