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行政管理的运行职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81-02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推行“双证教育”。所谓双证,一是学历证书(毕业证),另一证书则是职业资格证书。推行“双证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将已有的学历教育制度和职业技能考证制度更好地结合。采用何种方式来完善双证书教育,保证职业技能考证的通过率,是许多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努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技能考证现状分析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与运输企业密切合作,坚持以岗导学,岗学对接。铁路运输岗位根据性质不同可分为行车、客运和货运三大岗位群,因为这三大岗位群囊括的岗位众多,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也种类繁多,具体如表1所示。
在这些职业技能证书中,目前学校以学生就业的具体岗位情况为导向,结合历年学生的专业水平,筛选出信号员、客运员和货运员三种职业技能证书供学生选择考证。这三种技能证书分别对应行车岗位、客运岗位和货运岗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须考取其中一种证书方能毕业。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进行,属于标准化考试。技能鉴定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理论考试,考核相关的理论知识,采用机考形式,系统随机组题,满分100分,合格60分;另一部分为实作考试,考核该工种的实际操作技能,满分100分,合格60分。考生须在理论考试和实作考试这两项考试中成绩均为合格方能获得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证书。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技能考证通过率在2014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5%以上且保持逐年上升的趋势(具体数据见表2),通过率较高。从2015年开始,理论考试第一次启用铁路总公司推出的新题库进行职业技能考证,总体通过率不到30%(具体见表3)。据悉,该通过率与全国其他铁路高职院校基本持平。
在所选样本的考证班级中,实作考试通过率高达98.28%,而理论考试通过率仅为62.02%,导致通过率不高的原因在理论考试,这在以前是从未出现过的。深究原因在于新题库的启用。
在新题库启用之前,理论考试的题库是公开的,考生只需态度端正、刻苦用功掌握题库中的题目,理论考试达标的难度不大。启用新的理论题库后,题库内的题目不再公开,再加上第一次启用,对于题库考核知识点的分布没有把握,指导教师的辅导做不到有的放矢。笔者以辅导班级的学生共58人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受调查者提供的信息,对新题库的题型分布进行分析,进而对新题库的特点进行了概括:面广、重职业道德、重路风建设。
面广,即新题库分布的面非常的广泛,总体上以客运方面的基本规章为主,但有别于旧题库的是,新题库的分布不再以《铁路旅客运输规程》《铁路旅客运输办理细则》为主,而是更均衡地分布于与旅客运输相关的所有规章中,包括《铁路旅客运输管理规程》《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铁路客运运价规则》《铁路运输收入管理规程》;除此以外,题库更有不少来自《铁路行车组织规则》《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等行车方向,以及货运方向的少量题型,知识面较旧题库要广得多。这也充分体现铁路运输企业对各个岗位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 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身怀精专的专业技能。
铁路运输企业历来重视职业道德建设,在旧题库的指导书中,把职业道德的知识内容作为一个独立的篇章。但是路风建设这块内容在新题库的部分样卷中占比超过10%,这也反映出铁路运输企业在职工队伍建设中狠抓的方向。
二、提高技能考证通过率的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课程建设和改革。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坚持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以铁路运输企业的行车、货运、客运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建设铁路行车、货运、客运典型岗位课程群,形成以精品课程为示范、重点课程为支撑、其他课程为配套的铁路运输岗位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成果非常丰硕。但是已有的课程体系在横向和纵向上仍有不少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点带面,横向、纵向一起抓。所谓以点带面,即以单门课程的建设带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以知识更新较快的课程建设促进其他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的铁路运输现场相比,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更新速度相对滞后,以旅客、货运输组织尤为典型。客货运输的专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专业教师需时刻保持充电状态,才能确保所传授知识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同时教材建设也应及时、配套。课程体系建设横向、纵向一起抓,一方面在纵向上要遵循知识结构合理化的原则,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拓展课之间,甚至是专业课之间一定要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在横向上各门专业课的任课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合作,强化各门课程的关联性和融通性建设,共同开发建设综合的专业题库,这是应对新形势下职业技能考证严峻形势、提高考证通过率的关键。
(二)加强校企合作,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培训规范作为教改风向标。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数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坚持“两同步、两结合”的建设理念,即“专业建设与铁路发展同步,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同步,教学服务与行业需求结合,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历史上铁路院校隶属铁路,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密切,无缝沟通。现在铁路院校已划归地方,这给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校应把握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方向,实现人才培养与现场的零对接,需请现场专家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细化课程标准。及时了解运输企业的发展动态,跟进铁路总公司对铁路特有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员工培训规范的调整方向,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培训规范作为专业技能考证培训的风向标,做好调研分析工作,密切与企业的用人联系,杜绝闭门造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紧抓“送出去,引进来”。本专业的教师多为双师型教师,这得益于一直以来的教师队伍建设的大方向。但是由于近些年铁路运输企业对一线运输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状,我校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所办有铁道交通类专业的职业院校,担负着超负荷的人才培养任务,专业教师严重超负荷授课,无法到现场挂职,与运输企业的现场联系不够密切。作为运营人才的培养者,专业教师应当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掌握运输企业的技术更新。教师一旦与运输企业一线工作现场脱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法与现场实现零对接,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更谈不上服务企业、服务地区经济和服务社会。在运输企业对人才需求趋于平稳后,应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到运输企业挂职锻炼,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吸纳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
其次,外聘铁路运输企业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支援教学。外聘教师有着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案例和资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校内专任教师实际经验的匮乏和新技能新知识的滞后。外聘教师在第一时间把运输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传递给学校和学生,按照企业的人才培养规范来实施教学。
新的职业技能考证题库的启用,旨在夯实铁道特有工种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其专业素养,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发展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新形势下,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应以新的职业技能考证题库的启用为发展契机,理清技能考证培训的思路,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培养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应用型运输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明祥.中国成人教育教学研究的里程碑――“成人高等教育‘学历+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访谈录[J].中国成人教育,2015(9)
[2]张天瑜.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职业技能考证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9)
[3]徐丹.围绕职业技能考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报,2005(12)
[4]马燕萍.关于技能考证与旅游高职教育关系的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一、从职能对象看工商行政管理
对管理客体的分析是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研究的起点。沿用至今的工商行政管理一词泛指对工商活动进行的行政管理, 其预示的客体即职能对象显然是工商, 但这里所称的工商 需要进行精确地理论界定。现代市场经济, 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由民间自己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私人物品的供给, 而由政府组织供应公共物品这样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的政府活动,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则充当了对各类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和市场体系实施监管的责任人, 通过对市场运行过程的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 向社会提供经济生活的经营秩序这一核心公共产品。
因此, 凡是对这一经营秩序构成影响的主体和行为都属于它的管理客体, 具体指从事各类以营利为目的经营活动中涉及市场经营秩序的那部分市场行为。虽然, 工商行政某一项具体管理的工作对象可能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某一局部或环节, 但如果从其职能的整体层面上认识工商行政管理, 特别是从它提供公共产品的职能作用角度讲, 却不能不把它的职能对象理解为整个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经营活动。
也只有这样, 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活动。可以说, 只有从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相互运动, 从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对市场经营秩序所构成影响的角度来把握工商行政管理活动, 把它的管理对象视为一个从生产到流通乃至消费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才能准确把握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才能真正认识工商行政管理的历史使命。现在有工商行政管理活动只涉及流通领域 的说法, 该观点一方面把生产领域的经营活动与经营者的内部管理活动简单地等同起来, 另一方面又把工商行政管理的管理对象涉及到整个社会再生产的活动与整个社会再生产活动的所有方面等同起来。这绝不应成为对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对象的理论界定。所以, 职能对象层面的工商行政管理应该这样描述:工商行政管理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对市场经济运行中涉及市场经营秩序的各类工商活动所进行的规范性管理, 工商 不过是对这一过程管理客体的统称。
二、从职能性质看工商行政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由于工商行政管理客体具有的趋利属性,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只有依靠政府强制力, 通过市场主体准入管理、市场主体交易活动和信用状况的监管,维护市场主体秩序、交易秩序、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 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秩序的稳定。所以, 以维护社会经济运行秩序为己任的工商行政管理, 必然是通过国家政权力量形式作用于社会经济运行的行政职能。这种行政职能是一种预防和打击对社会公共利益、市场运行秩序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构成侵害的不法行为的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从本质上说, 这种职能行为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从职能任务来看工商行政管理
从理论上说, 一定的管理职能必然引申出相应的职能任务, 但这种职能与其具体任务之间的关系又呈现出一定的时代色彩。就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尚属早期阶段而提出的客观需要而言,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任务, 除了一般性的政策制定和参与立法 职责之外, 其具体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准入
市场准入是市场秩序的源头枢纽, 市场准入秩序如何, 对市场秩序优劣有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市场准入管理也称市场主体登记管理, 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代表国家, 根据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对欲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市场主体资格进行核准与监督的行政行为, 是我国法人制度的集中体现。工商行政机关通过市场准入管理, 实现控制和防范市场风险, 解决市场配置资源活动的效率和公平, 促进更多市场交易契约的形成和需求行为的产生等目标
(二)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是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组织或直接负责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各类经营活动行为进行外部监督和控制的活动。如果说市场准入管理是围绕市场主体资格条件建立并展开的话, 那么市场监管的职能任务则是以市场主体日常的经营活动是否合法、是否危害市场经营秩序作为监控重心而确立的。众所周知, 市场主体经营资格取得的合法性固然重要, 但市场主体取得合法经营资格后所发生的经营行为对市场秩序的影响更不可忽视。正像足球运动员取得比赛资格入场参赛, 倘若没有裁判员进行监督, 那么正常的比赛很难维持。在这一过程中, 裁判员关心的不是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 而是运动员的行为是否符合比赛规则。所以, 作为市场经营活动领域裁判员 的工商行政管理,它所组织实施的市场监管活动是克服市场调节有限性的必然要求, 是市场准入管理的必然继续, 也是对各市场主体经营活动进行外部监督、控制过程的有机统一。
四、从职能演进看工商行政管理
虽然重建至今三十年的工商行政管理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其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不足和缺憾。特别是面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的改革深化形势, 工商行政管理欲求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就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全面调整,以实现自身的完善。
(一)职能任务整合
工商行政管理要在职能任务设计的根本层面上重新进行思考, 合理整合其三级监管的职能重点和分工体系, 将单纯从外部对市场运行监督控制的传统做法调整到一方面保持必要的监控压力, 另一方面又能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和国家产业升级与结构重组作用于市场监管的趋势要求, 完成自身的职能演进。
行政管理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迁移而不断变化的,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不仅是对传统管理的模式继承和发展,更是一种突破和创新,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七大大会议中明确的提出了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主,重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部门内部组织机构,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建立职责明确、决策科学、为民服务的行政管理体系,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发挥行政管理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
行政挂管理是实现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现代化的行政管理对国家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我国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实现行政管理的法治化。我国行政管理的最大特色就是依法行政,我国是法治化的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是保证国家及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内容,实现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则是指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以法律为基础进行各种活动管理,以保证公平公正、客观全面的政府职能发挥。(二)实现行政管理的民主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因而实现行政管理的民主化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完善人民的民利,在行政决策中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运用民主的力量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化的有效途径。(三)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行政管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小到个人行政管理能力达到国家政府职能,都需要专业化、科学化的行政关系体系,因而加强国内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对现代行政管理的研究和探讨,结合西方国家成功的发展案例,为我国现代化现代化行政管理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进而实现其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四)实现行政管理的效率化。现代化行政管理的核心是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效率化,从国内外的行政管理理论成果和具体的行政管理体系来看,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快节奏要求行政部门的工作运转要高效、精炼,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流程。
二、行政管理现现代化的原则
(一)掌握财政资金合理分配的原则。财政管理是行政管理的重点内容,很多行政管理人员没有将财政用到关键之处,其财政的分配制度也存在大量的不合理之处,造成财政浪费现象,为此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首先要掌握合理的财政分配原则,从该不该花、如何花、能否达到收益等角度进行反复的思考和审查,确保每笔资金都能用到实处。此外建立财政监督部门、财政审核部门等,进一步规范财政的分配使用原则。(二)运用电子行政的原则。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在各行各业被广泛应用,将互联网技术引进现代行政管理体系,能够有效的推动行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和群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听取和反馈民众的意见,实现政务的公开透明化,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化。(三)遵循民主化的行政理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是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人民的意愿是政府行政的准则,维护群众利益,从群众角度出发,是现代行政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因而政府需要听取群众的意见,重视公共职能的发挥,实现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化,提高群众的参政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政府的行政管理,实现现代行政管理的民主化。(四)树立开放性的行政原则。现代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还需要遵循开放性的原则,即围绕政府组织部门的内部机构建立适应性强、功能齐全的组织机构,做好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减少职能重复的部门,重重视其管理制度的建立,引导部门积极参与各项决策的讨论中,以开放性的态度进行现代化行政管理。
三、提升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划分现代行政管理范围。我国地域辽阔,在全国范围内划分出了数十个省,省之下还包括市、县、镇等地方级政府部分,形成了我国错综复杂行政管理体系,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系,要求其职能明确、高效运行,为此要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的现代化,首先要加强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合理的划分中央和地地方的行政管理职能,既要保证国家权力的权威性和集中性,使地方政府在国家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又要放权给地方政府,给予其一定的行政权力,能够因地制宜的在权力范围内进行有效的改造;其次要重视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形成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明确国家权力最高机构,构建中央和地方的和谐关系,做好权力的划分,避免以权力重复而发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行政部门的管理作用,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二)加快政府行政职能的转变。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政府职能作为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吗,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创新和变革,政府职能的转变不仅要在权力管理的范围内进行有效变革,还需要从权力机关部门职责变化的角度出发,发挥政府职能在现代行政管理中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加强和各级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实现政府职能的高度统一,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职能体系,保证行政管理机构的高效运行。(三)优化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提高行政部门工作的效率化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核心和关键,为此对行政部门机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是有效的途径,撤销职能重复的机构部门,简化行政管理工作流程,减少可有可无部门的存在,实现行政管理部门的精简化,设立专门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导部门,使得各部门分工明确,降低权力跨界使用的现象,以保证行政工作的高效运转。此外行政人员作为行政管理的主体,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优秀的素质和执行能力,能够有效的执行和完成上级的命令,为此建立科学完善的人事聘用和考核制度,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对行政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察,以建立专业的行政管理团队。(四)建立科学和有序的向行政管理制度。行政管理涉及的范围和工作种类非常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汇总,如果没用相应的制度和准则的约束,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混乱的居民,进而降低行政管理的效果,从行政管理的协商、奖惩、监督、审核、分配、决策、反馈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结合西方国家成熟的行政管理理论和相关实践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行政管理体系,规范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流程,使其朝着法制化、制度化、民主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避免在行政管理和运行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和纠纷,在科学成熟的制度的引领下,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行政监督的有效化、行政流程的科学化,进而发挥行政管理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稳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综上所述,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是顺应社会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加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有效措施,为此需要重新审视和发展我国现代行政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转变行政管理理念,优化政府组织机构部门,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制度,完善行政人员考核措施,实现行政管理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完美转变,进而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有效化和高效化,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作者:曾洁滢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步入世界经济运行轨道,石油产品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提高油田机关行政管理水平尤为重要,通过提供规范而高效的服务,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一、机关行政管理所具备的特点
(一)机关行政管理不是独立管理的部门。石油企业的机关行政管理并不是独立执行管理的,而是需要企业领导的支持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支持。行政管理所发挥的作用就是对各项资源合理调配,包括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力资源等等,都需要相关部门的合作才能够做好工作。只有这样,行政管理部门才能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各项资源充分整合,以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二)机关行政管理工作要具有实效性。石油企业的机关行政管理需要注重管理的实质性内容,注重发挥实际效用,且对企业的发展要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尽量避免管理的表面化和形式化。
(三)机关行政管理工作要服务发展。石油企业的机关行政管理工作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为企业的领导服务、为企业的基层和各个职能部门服务。所以,机关行政管理的着眼点是提供服务,机关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将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服务展开。
(四)机关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石油企业机关行政管理工作涉猎内容多,管理层面也多。因此,在展开行政管理工作的时候,要做好内部协调工作,包括领导层面、各个部门以及企业的职工等等,都在管理工作范围内,甚至企业职工的家庭生活内容都被纳入到行政管理范畴。在机关行政管理工作展开的过程中,还会面对内部环境条件变化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工作内容复杂,而且管理中所涉及的学科很多。行政管理人员要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就要不断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二、油田机关行政管理水平提升的途径
(一)油田机关行政管理人员要对本职工作准确定位。在油田机关管理工作中,行政管理是重要的工作内容。首先,行政管理人员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要充分考虑工作的特殊性,对工作职责准确定位,以确保行政管理能够顺利展开。作为油田机关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能够从管理的角度开展工作。通常石油机关行政管理工作与企业的运行决策密切相关,就需要行政管理人员要对自己的工作准确定位,要懂得识大局,一切的工作都要围绕着企业的中心工作展开,以做到工作到位,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只有行政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以提高工作质量。其次,行政管理人员要对自身的角色准确定位。石油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繁杂,很多都是职能部门无法承担的工作。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工作,承担起工作责任。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关乎到企业的发展,因此要尽心尽力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为各个部门提供服务。再次,行政管理人员要对自身的工作业绩准确定位。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因此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着服务展开,随着行政管理工作发挥实效,对企业的发展就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要规范化展开,就不能以出成绩为目标,而要脚踏实地地展开工作,以将工作落实到位。
(二)油田机关行政管理要认真履行管理职能。油田机关的行政管理工作的展开,要从企业工作实际出发争取企业领导的支持,同时要懂得与各个职能部门合作工作,以塑造和谐的行政管理环境。行政管理工作要发挥管理职能,就要营造健康稳定的工作环境。行政管理人员可以组织企业员工开展以安全管理为主体的活动,以督促企业的员工对安全生产提高重视,并将安全意识树立起来,从而将行政管理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为石油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行政管理除了对企业的安全起到督促之外,还要发挥监察的职能,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将监察工作落实到位,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企业的运作以各项操作都实施监督管理。特别要对企业的薪酬管理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发挥薪酬管理的激励机制而激发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对于企业机关的工作人员而言,也会由于规范的薪酬管理制度而使得收入结构优化,从而使企业各个部门和企业基层的工作运行效率有所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对油田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就要在注重油田规模化发展的同时,注重石油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油田机关行政管理要认真履行职能,将管理职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以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33-2738(2012)06-0278-01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何为企业行政管理。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中枢系统,对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企业管理系统为了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地生存和发展,采取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企业进行相应的职能性管理。
2.企业行政管理的职能。
通常情况下,企业行政管理具有三个方面的职能。首先,协调职能。企业行政管理的协调职能是指企业行政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相互沟通,包括企业不同级别职能部门之间、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沟通;其次,管理职能。企业行政管理的管理职能主要指的是在企业的正常运营过程中认真处理好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进而保证企业的稳定健康运行;再次,服务职能。顾名思义,企业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就是为企业不同部门和生产环节提供完善的后续服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3.当前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在企业处于主导地位,是企业生存的关键。通过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而依照行政机关组织机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职能型的管理,负责企业内部的行政事务。从而能够更好的为企业各部门提供后勤服务、协调企业中各级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历史的鉴证,企业行政管理对我国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力。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强化企业行政管理,优化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力;其次,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行政管理部门不断的强化企业员工的技术学习,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优秀的科学理念,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再次,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能够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在我国企业的运作中,以经理或厂长为首的行政管理系统运用行政手段开展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把企业各环节、各部门联结成一个有序运行的有机整体,并通过各种行政管理手段及时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从而保证企业生存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二、当前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不仅仅是在搞好经济利益,还要在行政管理上有所作为。现在很多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设立了相应地部门,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传统市场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中的工作难以开展,很难与社会经济建设快速的发展相结合。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不完善。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过程中,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尤为重要。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许多企业在行政管理的工作实践中,有些行政管理干部还存有一些官僚气息和作风。在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过程中,有些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特点和企业实际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在管理的过程中大搞形式主义,只是从表面上做文章。同时,企业管理形式的落后一方面造成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且直接导致员工士气不足、行政管理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企业效益的提高。
2.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关注点仍然较为集中在企业行政活动中的具体事务上,诸如办公室管理、文书档案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这一思路,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为了与国家政府机关匹配,企业设置了相应的内部管理机关,对于这一部分机构的管理就成了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这导致对于企业行政管理的研究集中在事务性活动范围,研究重点集中在行政事务活动开展上的技术革新方面与相应的行政人员素质的提升方面。而正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围绕着一些具体的事务开展工作,造成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缺乏,甚至可以说缺失。
3.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不断地深入,企业高层已经开始注重高知识人才,在企业中开始招聘高学历的人才,但是由于受到我国教育制度的限制,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仅仅凭借着在学校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工作。其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随意性很大,很多企业行政管理者存在“一言堂”的倾向,现象比较严重。再次,当前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现代办公程序、改革措施、工作要求知之甚少,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严重降低了政府机关的办事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优化企业行政管理的策略分析
1.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建设。首先,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还应进一步强化自身管理职能,将一般性质的企业管理职能注入到企业行政管理实践工作当中。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深入到企业各相关业务部门当中,改善双方关系,促进部门协调,形成良性循环;其次,要不断强化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在正常工作中,不断完善企业行政管理的协调、服务和管理职能。同时,要将一般企业的“企业管理部”的职能注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其企业管理职能;再次,加强工作的相互协调。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各岗位和上下级间的工作不仅要细化,还要对职责和权力加以明确,以减少管理人员间的相互推诿。
2.优化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在当前的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管理体系不完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管理体系不完善一方面能够造成了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混乱,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下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我国很多的企业存在着行政管理机构臃肿、管理渠道冗余复杂、人员配置紊乱等问题现象,所以我国的企业行政管理应不断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机构,整合人才资源,明确企业行政机构的职能作用,科学合理的创建企业行政管理系统,积极规范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还应该积极健全企业行政管理机制,完善行政法制保障体系。在当今新形势下,企业要充分拓展有效资源,建立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强化企业行政管理的落实措施,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3.优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激烈,企业应该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行政人员素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是一个服务性的部门,人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着企业行政管理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企业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只有高素质、职业经验高的人才,才真正的是行政管理工作者。企业要发展,行政部门必须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只有与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推动各方面的工作,所以企业一定要通过吸纳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和对现有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选拔等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行政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行政活动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管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人类特有的行为活动,它是社会组织或团体,针对相关事务进行规划管理以及综合治理的社会活动。行政活动对于推动政府主管部门的服务职责,协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功能。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科学的行政管理系统,创新管理形式,优化管理手段,积极推动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本文针对我国行政管理的政府职能,阐述了我国当前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行政管理的特点:
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也是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进行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
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它有以下基本特点:
1、全面性、广泛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行政管理涉及面广。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广泛涉及到人事编制,政务文秘等工作,又包括资产财务,行政后勤等工作。
2、强制性、协调性
行政管理是国家机关为治理相关社会事务进行实施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为,它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之上,具有法制性特征,行政管理是人类改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特定领域,有它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是协调社会关系的管理行为。
3、实效性、服务性
行政管理工作目标是保证机关工作正常顺利地开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性特征。行政管理通过组织、控制、协调与监督等方式,实现预定的国家任务,并达到应有的社会效果。行政管理要讲究工作效率和质量,讲究及时高效管理的实效性。
二、行政管理的功能
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推行政务的组织活动,行政管理的功能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参与政务功能
行政管理是为领导决策和领导工作运转服务的,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它要协助领导者制定和实施决策,收集整理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料,掌握和研究有关工作的方针,政策,提供各种决策的方案和建议。
2、协调事务功能
行政管理工作机构具有承上启下,沟通督促的作用。同时,针对社会各项事务具有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枢纽和综合协调作用,保证行政工作的正常运转。
3、提供服务功能
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于社会服务保障,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秩序以及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行政任务的完成。行政管理工作起着沟通上下,协调左右,连结内外,联系群众的服务作用。
三、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政府行政管理的职能转型,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点:
1、行政管理系统化
行政管理,就是通过合理设置机构、配备人员、采用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把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应用系统组织各项行政活动,要求对行政管理活动作定量的系统分析,建立相应的逻辑模型,通过分析和评价,选择行政管理方案。
2、行政决策科学化
行政决策是为履行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而进行的决策活动。行政管理实践活动,都要依靠行政决策提出解决办法。行政决策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利益,具有一定范围的约束力,现代行政决策可遵照科学决策程序进行。
3、管理方法多元化
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构建,现代行政管理,从管理方式角度上来说趋向于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在管理预测、决策方面、控制协调方面、分析和评价方面等涌现了多种灵活高效的管理方法,推动了行政管理效果的最优化。
4、行政管理信息化
行政管理实质上是对政务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存储和查询变更等。现代社会经济形势下,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在线信息处理,是机关管理现代化和自动化的主要方向。
转贴于
四、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观念意识滞后
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行政管理运行体制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保障机制有待完善,许多诸如直接干预、微观管理、人治管理等行政管理意识仍然存在,民主管理、法治管理、自治管理等现代体系尚未成熟,管理体制缺乏竞争市场。
2、行政管理法律保障弱化
市场经济要求行政管理活动,必须坚持以法律依据为基础,严格按政策办事,与国际接轨。目前,各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律法规管理政策有待于逐步进行修改、补充、完善。为此,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健全的行政管理法律保障体系。
3、行政管理运行程序缺失
参与行政管理的公开程度,是行政程序民主化的重要体现。我国现行行政程序立法中,行政程序的参与性弱,公开度低,对违反行政程序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既缺乏行政程序的宪法规范,也没有缺乏法典化的行政程序予以规则。甚至于当事人没有申诉权
4、行政管理整体素质低差
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行政管理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要求。相对来说,我国行政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特别是各级政府的决策水平和行政领导的决策能力,这也是政府职能面临的巨大挑战。
五、完善国家行政管理的实践措施
优化和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职能,是现代行政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的创新性实践:
1、建立和完善相关行政法律法规,严格落实依法行政管理
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新形势下,要想充分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法律政策执行管理;行政机关实施国家行政管理,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合理适当的措施和手段,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
2、拓展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行政职能
行政机关应根据市场需要,运用科学手段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拓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规范和转变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管理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行政管理体系。
3、加快与创新行政管理程序建设,有效保证行政程序权利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依法保障行政管理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辩权以及行政诉讼权,通过法律化和制度化的完备规范,切实保护国家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程序权利。
4、落实和优化行政管理监督机制,强化行政管理行为监督
要完善司法审查制度,依法对行政管理活动实施监督,对行政管理行为的合法性予以审查。同时,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完善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监督。通过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保障行政管理工作的健康运行于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行政管理是政府针对社会事务实施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管理的行为,是社会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新时期下,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措施,深化行政管理机制改革,是促进经济发展、建构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实践性措施。
关键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析
1.行政的概念界定。
在行政管理学中,“行政”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要想更好地深入探讨行政学,首先是要对“行政”的概念有所了解。理论界对行政概念的理解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国家机构横向划分的角度来理解行政,行政就是政府机构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其次,从整个国家管理的角度来理解行政,行政不只是指政府部门的活动,同时也包括政府部门以外的所有政权机关的管理活动。也就是说:所有国家机关的管理活动就是行政;再次,从一般管理的角度来理解行政。人类社会的所有组织,包括国家机关,各种事业、企业单位,以及各种社团和群众组织,都需要有内部的管理工作,而所有这些组织的内部管理工作都属于行政的范畴。
2.行政管理的定义。
行政管理指的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的一切事物进行管理的活动,它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在行政管理运行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当前,随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主要涉及到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3.政府行政管理理念的表现。
首先,法治行政。依法行政和以法律规范、监督行政是现代公共行政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现代行政管理的精髓所在。现代政府无论在规模、职能和权力上都具有扩张的趋向,政府行为必需要以法律形式予以规范,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重视有关公共行政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公务。
其次,民主行政。我国社会是一个民主的社会,政府是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行使的权力并不是无限的,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人民。政府行政活动一定要体现民主的原则,一定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主行政不仅体现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中,而且也体现在政府内部。要扩大政府与公民的信息沟通渠道,健全科学民主的公共决策机制,实施公共行政过程的程序化,推行竞争性的公共行政服务。
再次,责任行政。在政府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政府的一切行为应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向人民负责。责任政府是当前政府对社会良好治理的重要标志,为现代行政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在当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强化政府责任十分重要。要明确政府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道义责任,增强公务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保证政府的稳定运行。
二、我国政府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府的管理职能与管理效率需要与之相适应。实践证明,政府管理的创新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改革的关键,政府管理的落后,制约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政府职能定位存在误区,职能转变滞后。
目前来讲,我国的政府职能存在着三个“滞后”的地方,第一是国内体制改革速度跟不上改革开放;第二是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速度;第三是政府职能的转变跟不上政府机构的改革。政府职能的“错位”、“缺位”和“越位”现象一直都存在。没有理顺政府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什么都管,什么都负责,取代了市场的调节;还有的地方政企不分,政府与企业之间仍然是上下级的关系。
2.政府的行政效率不高。
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还仍然存在着,行政效率不高。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结果出现了很多利益矛盾和社会问题。管理手段落后,各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行政权利分解过细,结果企业审批时间严重拉长,所以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改革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
3.政府工作透明度不高。
近年来,各级政府也都相继采取了增强透明度的举措,但是很多都停留在形式层面,没有形成制度。很多时候,这种公开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在政府管理中,政府漠视、截留和剥夺了公民的知情权。而且政府监督缺乏刚性,缺乏有效途径,缺乏制度和法律的保障。
4.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政府行政随意性很大,很多地方都是政府主要官员“一言堂”,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公务员缺乏现代办公的知识和能力,很多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设置还习惯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套路来处理当前的事物。对现代办公程序、改革措施、工作要求知之甚少,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严重降低了政府机关的办事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1.积极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
在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科学化的行政管理方式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不断完善政府行政管理方式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事业单位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要改变传统扼杀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要为事业单位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第二,要正确处理改革内部的关系。改革的目的, 不是取消政府对经济社会活动的管理与调节, 而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形成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调节为主, 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的新型管理调节方式。
2.大力转变政府职能。
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逐渐形成了政企不分的国家治理模式,造成了政企职责的不明确,影响了政府行政管理的稳定运行。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政府要积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服务模式,大力转变政府职能。在市场和政府管理处理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使政府在市场运行过程中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强化政府职能的转变;其次,积极推进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行政审批制度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各级政府要根据相关的规则加强行政审批制度落实,按照《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审批,保证审批制度的不断完善;再次,建立责任型政府。积极健全政府责任制度,大力落实责任追究的具体程序,完善政府官员引咎辞职的制度,加强执法监督的公开性和独立性。
3.实现政府行政管理法制化。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依法行政,要加强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要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法制体系,加强法制化建设。首先,加强行政立法。通过行政立法,制定符合实际的法律措施,利用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政府的管理活动,保证行政管理活动在规定范围内运行;其次,运用法律来规范行政管理活动,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经济社会活动,为政府的管理活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再次,强化行政人员法律素质培训,切实提高行政人员执法能力,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从而保证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行政机构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针对企业相关事务进行综合管控的行为。在现代经济运行环境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分工日趋专业化,通过各种行政管理手段及时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了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实践措施,提出了整改措施。
1 企业行政管理的内涵
企业行政管理是指企业行政系统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机构、按照企业的行政组织机构内部的隶属渠道,运用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则及方法对企业进行职能性管理的总和。它具有管理、服务和协调三大功能。企业行政管理的手段通常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奖惩条件等。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是以企业的行政部门为中心,负责企业的行政事务和办公事务。具体包括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日常办公事务管理、办公物品管理、文书资料管理、会议管理、涉外事务管理,还涉及到出差、财产设备、生活福利、车辆、安全卫生等管理。
企业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和人为措施使部门之间或者关系企业之间形成密切配合的关系,使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成为稳定运转的整体,完成企业目标发展任务。在管理上,处理好企业日常事务,确保企业顺利运行的同时全盘考虑企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为高层决策提供参考;在服务上,为企业各个部门的运转提供后勤服务;在协调上,实现企业不同层级部门之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协调。企业行政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2.1时效性
企业行政管理是以直接具体的行政方式来调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其手段和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相对于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管理目的,其过程快捷迅速,具有实效。
2.2权威性
企业行政管理是建立在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领导权力与权威基础上的管理行为,企业行政机构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力和权威是企业管理中传达并保障决策、指示正常运行的前提。
2.3从属性
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企业行政组织内部的隶属关系进行自上而下的纵向指挥和协调,往往是公司上级行政机构对下级的指令性要求,因此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是纵向性的管理。
3 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
3.1有利于增强现代企业的市场适应性
企业行政管理,是现代企业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是促进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需求。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增强现代企业的适应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企业行政管理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3.2有利于提升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包括经济实力之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服务和保障作用,通过企业行政管理,推动企业引进管理经验、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提升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3.3有助于促进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得以长远生存的需求条件,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企业行政管理就是通过与政府部门进行交流沟通,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协调各种有效途径为企业创建内部环境。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3.4有助于实现现代企业的发展总目标
企业行政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工作,采取具体措施,调动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针对各项措施进行监管、控制与调整。企业运作中,运用行政手段把企业联结成一个有序运行的有机整体,并及时有效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了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4 当前企业行政管理凸显的问题
4.1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僵化滞后
由于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完全照搬套用党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模式,一些企业行政管理,违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搞形式主义,华而不实,僵化死板,造成企业管理效率低差。
4.2企业行政管理行为主观浮华
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缺少系统的法规制度为依托,责任分工不明确;企业行政管理决策主观现象严重,缺少科学的研究、考察与落实程序;行政机构人员编制结构臃肿,管理程序换乱,企业行政管理行为不规范,主观浮夸现象严重,挫伤了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3企业行政管理意识虚涨浅薄
当前形势下,企业行政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意识不到位的现象,即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所在企业的业务不了解、不熟悉,行政管理脱离实际,导致管理措施得不到有效实施,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联系,造成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排斥。
4.4企业行政管理体系泛化缺失
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关注点仍然较为集中在企业行政活动中的具体事务上,诸如办公室管理、文书档案管理、总务后勤管理等。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针对企业行政管理的有效机制,缺乏科学必要的创新激励性措施,导致企业行政管理的泛化。
5 新形势下企业行政管理的落实措施
5.1规范企业行政管理行为,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机构
目前,根据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臃肿、人员配置紊乱、管理渠道冗余复杂等问题现象,企业行政管理应整合人才资源,优化企业行政管理机构,规范现代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明确企业行政机构的职能作用,科学合理的创建企业行政管理系统。
5.2健全企业行政管理机制,完善行政法制保障体系
新形势下,企业科学的行政管理体制包括以行政领导负责制为主,咨询机构为补充,建立相应的企业行政监督部门。要充分拓展有效资源,建立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以法律法规为依托,强化企业行政管理的落实措施,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5.3优化行政管理人才资源,提高行政管理整体素质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综合能力较高的企业管理人才,企业行政管理,必须依靠高素质的行政专业人员进行落实。企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创新企业人才机制,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拓展人才培训渠道,整体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实现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
5.4强化企业行政管理职能,创新企业行政管理模式
当今形势下,由于受政府管控和制约,企业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在实施过程中并无真正权威性,造成了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行政管理冲突现象,因此,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强化企业行政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模式,推进企业行政管理的落实。
5.5坚持人文务实管理理念,增强企业行政管理艺术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文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本质推动力。人本管理是符合现代市场规律的一种管理模式,在管理中重视人的智慧、创造力及主导作用,实行综合性、动态性管理,同时,还要增强企业行政管理手段的艺术适用性,从而形成企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结束语
总之,企业行政管理是现代企业参与社会化生产及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推动了企业行政管理的多元化发展。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职能,对于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157-01
一、关于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概念阐释
(一)行政管理的内涵。行政管理指的在不同组织的正常工作运行中,通过国家权力对社会不同层面上的一切事物进行管理的活动,它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在行政管理运行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二)政府行政管理的概念。政府行政管理就是指在政府的正常运行活动下,通过政府权力对不同级别政府的工作进行管理的活动。通过政府行政管理活动,不断完善政府机构设置,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形成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加强政府行政管理的作用。首先,加强政府行政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我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前进的道路还不够平坦。因此,要想在新时期更好的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加强政府行政管理能够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如果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得到深化,那么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以推进和发展。随着当前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越来越大;再次,加强政府行政管理能够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政府增加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克服所有制歧视,鼓励市场公平竞争,减少政府垄断,放弃数量限制,改行技术门槛限制。中国政府现在要履行对外的承诺,加快公开立法、清理内部行政法规是政府兑现承诺的重要方面,政府机构还应该注重机构改革和服务方式的转变。
二、当前政府行政管理在能力提升方面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不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还仍然存在着,行政效率不高。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乱管,结果出现了很多利益矛盾和社会问题。管理手段落后,各部门职能划分不明确,行政权利分解过细,结果企业审批时间严重拉长,所以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改革政府的行政审批制度。
(二)政府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政府行政随意性很大,很多地方都是政府主要官员“一言堂”,现象比较严重。不少公务员缺乏现代办公的知识和能力,很多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设置还习惯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套路来处理当前的事物。对现代办公程序、改革措施、工作要求知之甚少,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严重降低了政府机关的办事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政府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不完善。在当前的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政府职能不完善的情况。最终导致了政府部门之间协调不力、职责不清,阻碍了政府行政管理的顺利运行和开展。机构设置方面,各级政府设置一般还是采取“上下对口”的习惯做法,造成各级政府部分机构臃肿、重复设置。正在机构职责方面,由于没有划分清楚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能,而且有关的部门职权划分还缺乏法律效力,这些做法都导致了行政事务多头管理、机构与职责脱钩、重复交叉执法。
三、新时期强化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求政府行政管理改革,行政管理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加快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促进社会进步。
(一)政府应该转变思想,重视行政机关效能建设。行政管理效能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以及改革开放的大局,同时还关系着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迫切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机关应该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上,着力提高行政效能,统一认识,增强行政机关建设的责任感。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建立规范的政府,服务型的政府。未来的政府应该是由管制型想服务型、由无限型向有限型、由部门型向公共型转变的管理模式。所以行政管理者应该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积极摆脱旧的、传统的做法,树立服务观念、树立市场观念和大局观念。
(二)积极推进政府机关体制改革和创新。我们知道,政府的效能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工程,要提高政府效能,就必须关注效能管理的各个方面,促进全面效能的提升。首先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政府的职能,正确行使职能,加强社会管理,改善经济调节,严格市场监管,重视公共服务。政府还应该努力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可以说行政决策是提高效能的基础,按照科学民主决策,保证了行政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政府应该积极提高民主觉得能力,健全政府常务会议等决策制度,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和议事规则。在决策以前,力求使个性决策更加合情合理,使决策更加合乎发展规律和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防止满目决策。还有一点就是政府一定要做到依法行政,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赔偿制度。政府要继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办事速度快、审批项目少、质量服务好等目标来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冲力利用现代的信息及时,积极实行流程再造,优化整合跨部门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三)重视作风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政府应该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重视做份建设,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反映的效能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树立大局意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改进工作方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反对奢侈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政府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制度,推进热点问题公开、办事流程公开、行政执法过程和决策过程公开。全面推进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充分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加快政府网上资源充足,全面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同时也要注意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
(四)强化领导,给效能建设提供有力行政机关保障。首先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级行政机关以及领导责任。各级政府应该对职责范围内效能建设负全责,对于重大问题和工作,一定要亲自过问,亲自抓,高层领导更应该树立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形成一套科学、完善、规范的工作机制;再次是要进一步推行绩效管理,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选拔优秀的领导干部。还应该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完善行政问责制,这是提高行政效能非常有效地措施之一。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新时期改革攻坚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保证。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形势的新发展,必须着力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参考文献:
[1]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概念
高校行政管理主要是指高校通过计划、领导、组织、控制等管理方法和手段,发挥高校的管理职能,带领师生员工,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完成学校的各种任务。行政管理是高校管理中一项基础性工作,从目前我国高校的运行体制上来看,大部分高校运用的依旧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并且还伴有明显科层制的特点,这种管理模式在组织结构上是金字塔式的,其表现为:校长对上级部门负责,各院院长对校长负责,各系部对所在院院长负责,且各管理机构的设置也带有明显的层级化倾向。
二、目前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1.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力现象严重
教育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严重削弱学术研究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内容,这不仅是由高等教育内在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也是高校文化建设和知识、思想、创新的需要,更是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产生的必要条件。因此,学术管理权力的独立性与自治性就是必要而不可侵占的。在目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中,高校行政权力挤占学术权力的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行政权力的泛化导致学术权力萎缩,从而使行政权力的服务功能也被削弱。因而也造成一些高校“官本位”观念盛行、行政与学术本末颠倒的现象发生,这影响与阻碍了学术的创新与发展。
2.行政管理工作的态度不强,缺乏专业素质
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系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中的一种基本职能,它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当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态度轻慢、服务效率低下、甚至是实行有偿服务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许多行政职能部门的人员对高校行政的服务职能知之甚少,因此没有服务意识或服务意识淡薄;二是教职工到机关职能部门办事依然存在“事难办”的现象。
3.过分强化的行政权力压制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行政管理追求的另一方面就是强调下属对自己的服从,这既是产生官僚习气和官僚作风的主要根源之一,也是扼杀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主要原因。带有浓重“民间”色彩的学术管理和民主管理,往往被居于支配地位的行政权力核心层的校领导所忽视,专家教授除了偶尔被咨询一下,在职称评审中发挥一点作用外,参与决策、管理的机会很少。教代会、工会、学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参与或介入管理决策的象征,各级领导常以教授或专家的身份加入各种委员会,同时又用行政管理的方式控制着委员会的活动,所谓的某某委员会讨论通过,其实也是在行政权力的操控下,进行的“民主”包装。行政命令指挥调度一切,学术管理和民主管理更多地是一种形式。
三、高校行政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观当前高校的行政管理实践,其所存在的问题大致可总结为:一是务虚多,务实少,即开会布置多、发文件多、讲得多,但深入实际贯彻执行少、检查指导少、总结经验教训少;二是执行过程弱化,不少高校在行政管理中没有把执行决策作为决策的一个连续环节,而是将二者分离,往往是开完会议做出决策,工作也就结束了,至于各级组织如何执行、执行中有什么政策性与独特性问题,则极少去深入了解和指导督促。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高校中不少行政管理者,大多由专业教师担任,而其中一些人对人事纠纷或学术利益矛盾的处理缺乏相应的经验,造成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第二,高校实行管理干部“双肩挑”的使用模式,这使得管理者往往不能够潜心管理,其主要精力被放在了教学科研上,而对管理不太重视,这也导致了管理上的涣散、低效。第三,一些高校行政职能部门的执行职能常常被校院主要行政领导挤压或包办,其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
四、改善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具体措施
1.实现管理职能的转变,增强服务意识
当前的高校行政管理可以参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实行授权与参与的决策机制。按照权责相应的原则,让每一位管理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一定的决定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就可以强化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要明确权责观念,淡化权利意识,在行使权力时,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做到权责一致。行政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调查研究,了解师生之所需,发现新问题,适时调整管理方案,达到优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加快专业化建设
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不但在理论研究上比较落后,而且在管理队伍建设方面也比较滞后,管理者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总体水平偏低,大多还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而高校行政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就需要管理者具有一定的风险预见能力和应变能力,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又需要管理者依据一定的组织和程序照章办事。这些都需要有一支精干的具有专业化知识的队伍来加以保证。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并不是指管理人员数量上的增多,关键在于提高行政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当前的高校管理机制的转变应该走一条知识化、专业化的道路。
五、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在高校改革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一定要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创新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树立为教育服务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行政管理效率管,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企业行政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企业行政管理中主要包括三个功能:管理、协调和服务。企业管理以协调为核心,以管理为主要内容,以服务为根本,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企业行政管理职能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企业行政管理要为企业实现既定目标做出规划和安排,确立和选择组织目标,确立计划原则,编制和实施计划。计划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管理活动,也是实施其他管理的条件。第二,负责企业的组织活动,为了实现企业的行政管理目标,企业就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织物结构,并且对每一类业务进行分类,对结构进行调整,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活动为企业进行人员管理、指导和领导以及控制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三,指导和领导作用,就是要对企业的全体人员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目的是使企业全体工作人员能够自觉、自愿地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第四,控制,所谓控制就是要按既定目标和标准对企业的组织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保证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控制工作的目的就是保证组织实际活动与成果预期目标相一致。企业行政管理的每项职能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形成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构成企业管理的有机体系。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首先企业行政管理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服务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该是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服务的,其设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更好地为生产服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次是企业行政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独立发展的,所以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的整体发展实力,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加快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次是与政府行政管理相比,企业的行政管理更注重实效性,企业的行政管理都是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来制定的相应的管理举措,都是按照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来制定,力求通过改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最后是企业的行政管理更具有灵活性,不像政府行政管理一样的死板、僵化、生硬、不相适应,而企业的行政管理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符合时展和公司实际的。
2 企业行政管理的层级划分
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企业为了能够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原则、方法对内部开展职能性管理的总和。它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级:高级管理层、协调层以及服务执行层。高级管理层是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为代表的,主要是在企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设定企业战略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运行体系,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企业协调层主要是以企业行政部门主管为主体,一般包括综合办公室、人事科以及后勤管理等部门,承担着企业行政业务职能,传达高层管理者布置的工作。服务执行层主要是由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为主体形成的服务执行层。这个层级需要处理行政事务,工作繁杂而明确。企业行政管理的这三个层级管理着企业的运行与发展,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服务性。
3 企业行政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不高,还存在着许多的管理问题,阻碍着企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简要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企业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管理者常常凭借主观意愿进行管理。由于制度不完善,分工不明确,导致了行政管理中各项程序无章可循。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决策,行政部门和各级负责人形同虚设,导致了企业人、财、物的浪费,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其次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企业的行政管理中存在着机关习气,官员作风,这些都不适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而是照搬党政管理模式,搞形式主义,这样的管理形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再次是行政管理中缺乏一套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而且部分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脱离实际,不能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很多部门的规定难以执行,甚至会受到其他部门的反对和排挤,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4 创新当前企业行政管理的策略分析
企业行政管理关系着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行政管理工作的好坏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行政管理的重要作用,重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定位及其作用,采取措施,积极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4.1 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企业管理中,管理人员素质非常重要,应该有较高素质要求。管理人员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管理能力。首先是企业行政管理者要与企业市场、运营以及市场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熟悉企业环境以及自己的业务,对所服务的对象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文笔表达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还要求行政管理人员掌握相应的管理知识、心理学知识、组织行为学知识等,更好地做好管理中的沟通、联系和协调工作。
4.2 加强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沟通。企业行政管理中的沟通可以分为纵向沟通和横向沟通,所谓纵向沟通就是企业上级部门与下级部门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主要是上级领导作出决策,然后传达给执行人员,同时执行人员要有较强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指示。在与下级沟通的过程中,企业管理领导应该具备足够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行政管理的横向沟通主要是包括公司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与外界行政机关的沟通等等。行政管理人员在沟通时,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来传达精神和布置工作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与适应能力。
4.3 转变行政管理职能。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已经在传统的管理、协调、服务的基础上加入了辅助决策和参与策划的能力。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就必须从传统的行政管理中解放出来,转变传统的行政管理职能。行政管理者工作必须从企业的经济利益出发,明确自身的角色,强化企业自身的管理职能,将企业管理工作深入到各个相关的管理部门,促进企业部门的协调发展。
4.4 企业行政管理者要注重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象征,企业行政管理中要注意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首先是要做到管理中组织结构清晰,战略导向明确,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不但要有近期目标的规划,也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行政管理者应该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近期和长远目标。其次是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标准,这样才能形成公平、竞争的氛围。最后要注意企业形象的建设,要高度重视企业的物质形象和精神形象。重视企业人才的培育工作,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人才创新。给企业员工更大的发展空间,树立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 结束语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地进行生产,而进行的包括服务、协调在内的管理活动的总称。行政管理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行政管理工作,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不断强化企业行政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
1.企业行政管理的概念。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指的是依靠企业行政组织,通过行政渠道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的综合。广义上的企业的行政管理是指以总经理为企业的最高领导,由行政副总分工负责、并有专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最后把上级的总体规划下达到各部门并得以贯彻实施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和网络。狭义上的行政管理指的是企业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依靠企业行政组织,然后按照企业行政管理系统的行政流程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进行有效的管理。
2.企业行政管理的实现方式。
企业行政管理指的是企业行政系统为了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依靠一定的法律、制度和方法对企业进行职能性管理的综合。企业行政管理的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要处理好企业管理、企业服务和企业协调三大功能。首先,在企业管理上,企业的管理层要处理好企业的日常工作,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保证企业发展的顺利运行;其次,在企业服务层面上,要加强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后勤服务,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发展;再次,在企业关系协调层面上,既要加强企业领导层和企业普通员工之间的协调关系,同时也要加强企业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通过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共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内涵。
国有企业也可以称为国营企业,指的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者联邦政府参与控制或者是投资的企业。对于中国而言,国有企业除了包括中央政府参与的企业外,还包括地方政府投资参与的企业。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是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根源于公共财产所有权,对企业的行政事务进行管理,协调企业发展和盈利与企业的公共效益之间的关系,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目标。
二、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
1.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有时候不能和国有企业的发展实际相适应;其次,企业管理职能分工不明确。在有些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运行过程中,企业人员分工不明确,工作没有具体流程,分工不清楚,责任不明晰,这样往往就会造成企业职能部门工作的交叉混乱,造成了国有企业运行的整体效率变低,在一定程度上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造成极大资源浪费,不利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快速发展。
2.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意识缺乏。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行政管理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是,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行政管理意识缺乏的问题。首先,国有企业相关负责人行政管理意识缺乏,在国有企业规划制定中,没有认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忽视了相应规章制度的制定;其次,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行政管理意识缺乏,许多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根本不熟悉和了解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情况,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与国有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相背离,不能够保证行政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再次,国有企业缺乏健全的行政管理部门。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机构没有搭建后为各职能部门沟通和联系的桥梁,由此导致国有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无法正常运行。
3.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提高。
首先,有些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干部的思想落后,管理思想比较严重。在国有企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大搞形式主义,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把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独立起来,造成了国有企业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不高。在企业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对企业本身的业务不了解、不关心、不熟悉,管理时往往脱离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根本无法推行和实施的规章制度,引起其他部门对行政管理部门的反感和排斥。这样就容易造成其他部门尽量减少与行政管理部门的交流,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升。
三、加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1.创新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体制机制。
行政管理制度作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基础,对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企业正常运行过程中,所有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都是基于行政管理制度展开的,而制度恰恰也是实践中矛盾最为尖锐的集中点,因此,如何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环境中,制定适合企业当前运营状态、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的行政管理制度成为完善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新的行政制度的制定,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不但要确保制度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它能否有很强的执行性,是否可以容易地为员工所习惯,这是企业行政管理制度革新的关键。
2.创新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要改革现有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改革的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这也是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根本之所在。面对沉重的国内外竞争的压力,国有企业要盘活现有人力资源的存量,使人力资源的绩效潜力得到释放,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明确制定各类人才使用标准,强化对企业核心职员的选拔和培养,加强后备人才的储蓄,建立人才的激励机制,把重视人才和尊重人才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想办法防止优秀人才流失;对企业的关键人才要给予充分的、全面的激励。保证有足够的能力把企业所需的各方面高素质人才吸引到企业里来并留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后备力量支持。
3.加强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队伍建设。
首先,加强国有企业管理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国有企业管理队伍建设要创造一个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不断强调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长期动员各方面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健全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保证必要的工作时间。对思想政治组织为做好员工思想工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其次,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管理的选拔任用改革。要积极树立经营管理者的理念,即把管理者当作商品来经营,进一步激活管理者这个生产要素,努力实现国有企业管理者选拔任用工作的“四个转变”,即实现从经营国有企业向经营国有资产转变、从管理企业家向经营企业家转变、从以组织配置为主向市场配置为主转变和从重选拔轻教育培养向既注重选拔任用又注重培养储备转变,进而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书章. 行政管理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期。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行政管理的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就显现出不适应的状况。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经济全球化有清醒的认识,有正确的对策,必须对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进行变革。以认真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积极应对,迎接挑战。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就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为少数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但是,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只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正确得当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扬长避短,迎接挑战,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求得本国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现代化。
2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弊端
当前我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只能逐步解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进程,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经过历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尚未完全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政府职能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在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在资源配置领域发挥主要作用,加之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难以充分发挥。
二是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层级过多,部门之间职责不清,协调不力。在机构设置、职权划分、运行方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三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在某些方面,既存在中央权威和统一性不够,中央宏观政策在有些地方实施受阻,地方保护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也存在向地方下放权力不够,发挥地方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的问题。运用法律手段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还不够,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较低,难以保证必要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四是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法制建设不相适应。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导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结果缺乏法律保障。现有的个别法规和政策性文件,缺乏详细的责任条款。弹性过大的条文表述和国家法律、法规与地方法规之间的不协调,也增加了实施中的矛盾。
3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必须变革
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要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以转变地方各级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健全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
3.1转变政府职能是中国地方行政管理模式改革的关键
政府职能的范围主要取决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经济和社会有序运行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则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有效调控经济、监管市场,做到政市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
3.2设置规模适度、权责明确、结构优化的行政机构
政府规模与人员应当与其担负的职能相匹配,尽可能做到规模适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界定不同层级的职能和权责,以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落脚点,建立一个规模适度的政府。
设置行政机构的关键在于理顺职能关系,合理配置权力。明确权限职责。优化内部结构,调整机构内部分工,相对集中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权力。
3.3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政府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担好各项管理和服务职能,保持自身顺畅、高效运作,就要理顺内部关系、完善运转机制。首先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要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与财权,确立规范的利益和激励机制。其次是行政层级问题。发达国家的政府层级一般不超过三级,而我国是五级政府的体制,因此在政府运作效率上就产生很多问题。
3.4改革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
长期以来,有些行政机关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模式,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
首先,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管理等手段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
其次,变刚性管理为柔性管理。现代行政更加强调政府的服务与合作关系,政府应当与相对人加强沟通与交流。
改革行政管理模式,要求我们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进行管理,更好地体现依法行政的要求,通过民主、透明、高效的行政程序,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3.5加强行政法制建设
在加强行政法制建设中,要重视行政立法和经济立法,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保障改革成果。要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但目前更需重视执法和司法环节,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如果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人民群众对行政执法不满意,会直接影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