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三年级语文教学重点

三年级语文教学重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三年级语文教学重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三年级语文教学重点

篇1

在我国的强大教育背景下,教育行业的地位也越来越显著了。对于不同教育层次阶段的教学方法、模式的相关探究和创新,也是教育水平的一种提升。而在义务教育阶段,具体阶段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研究,也关系到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传承,也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小学三年级是小学教育的关键阶段,对本阶段的语文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索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现阶段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探析

1.小学三年级总体特征

(1)教学特征

我国的具体教育环境和方法在义务教育阶段,整体的呈现还是比较传统,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课堂面授的形式进行,教学模式也是比较被动单一,因为都是以教师为主线来引导学生学习。另外,课堂氛围也是比较单调,这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是不利的,显示出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没有成为学习中的“朋友”。

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在小学三年级的教学中应该把握好教学重点。针对课程特点,具体分析出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教学,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互动,掌握并学习到新知识。

(2)学生特征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总体呈现出比较积极的面貌。他们脱离刚进小学的那份稚气,思维语言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相对年龄比较小,对外界的好奇和感知能力十分强烈,喜欢自己探索事物。所以,此阶段也是一个关键教育时期,对于品德培养和人格素养十分重要,教师应加以引导。

另外,在小学三年级阶段,孩子除了思维的活跃,个性的养成,还反映了性格方面,比较情绪化,自尊心也很强,很在乎外界对他们自身的看法和态度。例如,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都会引起他们情绪的变化,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引导其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现状

综上,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三年级教师和学生特征的了解,也显示出了一些教学缺陷。因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模式是固定的,只有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现阶段,小学三年级语文教育的目标是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于此,教程目标一般分为:语言写作能力的培养、古诗词理解能力的培养、思维素质涵养的培养三个模块,也是新时期教育不断改革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和要求。但是具体到实际课堂中,也显而易见,所以作为传播知识的主体教师来说,应该结合课标要求不断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

二、情境教学方法在三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引入

1.情境教学的含义

顾名思义,情境教学是一种在课堂中假设出“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学习的一种方法,简单明了。而且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小学三年级非常适用,也是教学的一种创新。

2.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的意义

(1)促进知识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比较被动单一的,在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此方法,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因为活动是教师组织发起的,教师抓好主线,带动学生思考发挥,变被动为主动。

(2)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在三年级语文课程中已经编入了很多优秀人文类的文章和诗词,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对于文章和诗词的学习自身能力是有限的,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启蒙,但是毕竟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对于情境教学的引入,例如,分角色表演等能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性强,适用场合广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分为以下几点:(1)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这个也是比较常见的,像对于课文中的任务进行角色扮演,抓住人物特征和内心,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2)影音视频,此种方法也比较新颖,结合课文主要内容背景,放映相关音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3)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讲说,例如,对于课文或者古诗词中提到的情节,教师可结合现实学生案例进行讲解,对于民族故事或者道德孝义之类的故事可与学生直接互动,让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不仅使学生便于理解,还提高了学生素质。

篇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62-01

一、问题的提出

三年级学生初入作文课堂,在学会说话写话的基础上刚开始练习写作文,存在许多问题,总的来说还是主要归于“不知道怎么写,写些什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集中反映,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内心感情的手段。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教学强调用词造句的规范性、谋篇布局的合理性,这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写作的基础。

二、词句是文章的必备建材

1、重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三年级学生已拥有一定的词汇量,若新的词语没理解就进入学生的词语库,很容易与已学词语发生混淆,出现写作时乱用词语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遇到难以理解或词义容易混淆的词语时,教师一定要深入浅出,形象具体地将词语讲清楚,经常运用,才能巩固消化。练习运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用辨析比较的方法理解词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通过归类,积累词语等。巩固词语的方法也很多:选词填空,词语搭配,口语书面造句式练习,给定词语,练写短文等。

2、重视句子教学。训练学生语言连贯的表达能力,是句子教学的重要方面。针对这一问题,经常做的练习:出示一段打乱句子顺序的话,学生根据理解,整理通顺后读一读;运用文中的重点词造句;模仿一定的句式写句子等等。

标点能帮助我们确切地表达书面语言的意思,在教学句子的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基本标点符号的运用,养成加标点的习惯。

三、学会观察,为写作提供感官材料

1、有序观察,使写作更有条理。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没有头绪,导致写作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观察进行分解,让学生懂得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然后再进行综合,从而得出完整的事物形象。例如:在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时,适时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位顺序观察插图。操场上,树枝摇曳,小鸟歌唱,蝴蝶飞舞,猴子嬉戏;教室里,孩子们在快乐地学习,传出朗朗书声,一幅快乐和谐的画面。学生通过有序的观察,思维得以展开,写作条理性也会得到提高。

2、重点观察,使写作更加周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其发展状况,对需要有一定深度的观察内容应抓住重点,由浅入深。如在一次听音作文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各种不同的声音及背景音乐进行联想写一则故事。如果只让学生泛泛而听,很可能难以写出动人的故事。所以教师分三遍给学生听,每次听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遍,只要求辨别录音里的各种声音;第二遍,寻找这些不同声音之间的联系,发挥相象;第三遍,想象一个故事,根据这些声音安排故事重点,并确定故事基本结构。听音作文的设计使学生思维更周到,对学生接下来融入音乐、创作故事产生了极大的帮助。

四、模仿让作文不再是难事

1、局部模仿范文――点仿。点仿比较适合在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思维广度和思维周到性还不完善,要进行全篇仿写是比较困难的,局部模仿适于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局部模仿,主要包括句式表达、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等。有些课文中的片断,或是总起分述,或是分述总结,或是空间叙述清楚,或是细节描写形象。像这样在写法上独具特点的片段,就可以作为模仿的“点”进行训练。仿写时,教师必须细致告诉学生这种片段在写法上的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徇,有例可仿。比如,要训练学生用总分方式写话,其规律是:①总起句位于句首,是全段的中心句。②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三年级课本中,除了总分段式外,还有并列、因果、方位顺序、时间顺序等方式。教师应及时抓住各种典型段落分层次、按计划地进行模仿训练。

2、整体模仿范文――全仿。全仿比较适合四年级学生。在三年级点仿那么多片断的基础上,学生已积累不少技巧,这时可以将这些技巧融合在一起进行整篇文章的模仿。如写《我爱故乡的山水》,可全面模仿《桂林山水》:以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来安排全文,按一定顺序观察和描写每一个观察点的景物,在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要求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参考文献

篇3

深入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立足于三年级教学情况的实际,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展开听课、说课、评课一体化的教研活动,加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改革,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突出学生综合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组织组内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以标准为标准实施教学。

2、认真贯彻《教学常规》,督促组内开展集体备课,督促教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备课质量。

3、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有效的听课、评课活动。

4、定期开展教学情况分析、交流研讨活动,做到经验分享,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5、三年级作为承上启下的中年级段,要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课程标准带给我们的新要求,在明确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弄清本年级段的具体教学要求,熟悉、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各部分教材积极推行课程改革,根据三年级语文教材特点,加强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大面积地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教学的课堂研究。

(二)重视常规,提高质量。

1、以教材为凭借,尝试单元整体教学的方法,掌握中段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会学生默读、品读、研读,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抓好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段作文教学,扎实教学,夯实基础。

重视写字教学,指导学生写好字;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听,边听边记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多读、认真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说话完整、清楚的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为以后的篇章作文打好基础。

2、作业要求全批全改,教师批改规范,重视学生作业订正辅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班级的图书角和图书馆图书借阅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从读书中收获知识、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让读书成为每一位学生终身学习的自觉行为,从而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

4、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关注学困生,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做到共同发展、进步。

(三)加强研讨,共同进步。

1、教研组每位教师均应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充分利用周三教研活动时间,教师间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及时沟通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难题,使教研活动能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促进教师教研的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形成更为浓厚的教研风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教师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四、具体安排:

九月:(1)制定三年级组语文教学计划,做好开学工作。

(2)规范教学常规,正常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

(3)组织学习研讨三年级教材特点、目标。

(4)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5)优秀老师开一节先行课,组织年级组的各位老师听课和评课。

十月:(1)教学常规检查、反馈。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3)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语文教学的研讨课。

十一月(1)继续组织学习《山东省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本年级部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相关的教学建议。

(2)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五单元和第六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3)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其他教研活动。

(4)期中能力自测。做好相关的质量分析.

(5)抽查备课。

十二月:(1)研讨展示课。

(2)根据进度进行说课活动。

(3)继续研究和学习新教材第七单元和第八单元的教学特点和相关策略。

(4)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

(5)针对期中自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进行反思。

一月:(1)研究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2)期末能力诊断(要求同期中)。

篇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随之变化,而对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就重点将口语交际作为一项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用流利的普通话与人沟通交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能够用深刻的语言魅力打动他人。

一、学会说话,促进语文教学的双向发展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一句话作文的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书面表达很好,但在口语表达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这也是我们语文学科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不但从理论上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还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增加了一些口语训练的内容,对学生口语和与别人交往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材料。

另外,让学生敢于说话,学会说话,就是要让学生从课堂上的“不敢高声语”,能写不会说的现象中走出来,敢于去表达自己的设想,敢于去与人沟通和交谈。学会说话,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课堂上有的学生不爱发言、不爱表达的沉闷教学氛围,更提高了学生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从更长远的角度上来讲,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双向发展。

二、沟通交流,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

在实际生活中,要想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就必须要先跟别人说话。通过课堂提问、课文诵读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增加口语训练、与人交际的尝试实践。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但还不完善、不流畅,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可以更顺利的、更自如的与人交际。

三、能说会道,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信心

我们经常会把能说会道当作一个人外在能力的一种表现。其实,现在社会中,在实际的工作与人相处中,能说会道也是一个人的优点和突出的闪光点。尤其在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困难局面中,显得就尤为重要了。能说会道不是一时之功,从小的语言积累和说话训练就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也会发现,班上有一大部分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新思想,书面表达能力也不错,但真正的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下发言,或者实际与人交流时,就会退缩,表现出不足的一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差。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学科中口语学习的重点,要让学生敢说话,会说话,敢于在人面前表达自己,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语水平,更能以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的标准要求下,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与人交际的能力,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并且能够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快速地组织语言应对实际交流中的问题,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本类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以上从学会说话、沟通交流以及能说会道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将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当作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有其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要的沟通交流的一种能力的体现。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基础后,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面向实际化、应用化,更贴近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与人交际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文明与人交流的素养,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逐步提升口语表达和现场演讲的水平,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将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认识到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这也是我们本研究课题的初衷。

参考文献:

[1]赵雪梅.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之我见[J].快乐阅读,2012(34).

[2]王新景.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2(35).

篇5

中图分类号:G762.2 文献标识码:A

Case Study of Third Grade Deaf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Problems

ZENG Xianzhi

(College of Education, Suihua University, Suihua, Heilongjiang 152061)

Abstract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focus of today's school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education stage, language training for deaf camp is a favorable language classroom, emphasi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language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 deaf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knowledge of the problems of language and may an effective response measures in special education in basic education is crucial. For the deaf, the hearing on the existence of obstacles, language teachers need to teach the language of knowledge, when able to observe some more nuanced and timely detection of problems, through the deaf humane care to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are growth. Taking third grade deaf object as this case study, start from language teaching aspects of the problems, talking about several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 words third grade deaf students; Chinese learning; problem inquiry; case analysis; solutions

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对于身体或者智力因素健全的学生的教育上,亦应当体现在对于特殊学生成员实施教育后所收获的成效水平上。基于这点考虑,将教育的视角关注到对于聋生的语文教育,提升特殊群体对于祖国文字的热爱,并最终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是很重要的。

1 个案研究具体情况

作为特殊教育对象的三年级聋生,其心理认知能力相对于身体因素健全的同龄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特教语文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系统性的调研以了解三年级聋生在接受语文教师授课存在的阻力,达到提高特教语文授课实效性的目的。

1.1 选取三年级聋生作为研究切入口

过了三年的在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大部分的聋生具备了感悟语言文字的一些技巧,这也为进一步实施聋生语文教育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国内外的相关的资料之中,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正常孩子的语言感悟能力通过听觉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初见雏形,但是聋生由于其失去了捕获声音的最佳媒介,其建构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心理理解能力的时间都晚于普通学生。

三年级的聋生,正处于语言知识结构构建的重要时期,重视其语文知识传达的成效性尤为重要。本次个案研究所选取的某特教学校参加个案研究10名三年级聋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并不是很强,语文教师在教授文字知识的时候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提升聋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是教师的授课着眼点所在。

1.2 采用的主要的研究方式

搜集学生资料。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通过深入聋生中间,了解到这10名特殊的孩子中,很多孩子性格较为内向,他们的年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语言表达水平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在这10名聋生之中,父母为听力正常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要高于父母听力存在问题的学生。6名女生中性格较为活泼的聋生,其利用语言传达自我思想的欲望要高于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

整理特教语文教师教学经验。通过与特教语文教师建立沟通机制,以及在参与听课之后,笔者发现,聋生由于听力上存在的阻碍,其在接收语言符号的时候并不是很顺畅,有时候在教授同一个词语或者字音的时候,就需要语文教师重复很多遍。在教师批改的聋生的作业本中,学生的错题点比较多,语文教师需要付出比普通教师更多的精力去认真批改。聋生也需要语文教师创设更多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够引起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构建与家长沟通机制。家庭环境也是聋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聋生更需要来自家庭与学校环境的人文关怀。本次个案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与家长交谈的方式,系统掌握了聋生在家长身边所接受的语言表达熏陶,为在学校进一步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2 对三年级聋生实施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因循传统,脱离生活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中,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教授的时候往往采用的是传统的授课模式,将语文读本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聋生们由于听觉受损,不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住一些字、词的发音规律,他们所依托的往往是视觉、触觉的感知,但是,语文教师单纯地依托于教材,不利于调动聋生们学习文字的积极性。三年级大约要学习七八百的汉字,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学生而言已经有相当大的难度,脱离了生活场景的单纯传授更不利于聋生智力的开发。

2.2 教具陈旧,不利授课

特殊教育学校本身就是一所实施特殊教育的教育机构,它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援助。但是,目前很多聋校的教具却很陈旧,往往还是依托于挂图,录音机等基础的教学用具。比如三年级语文教师在讲解文章《庄稼的好朋友》的时候,任然停留在单纯的挂图展示以及教师亲手在黑板上绘制图画的方式,这样就不利于打造灵动的语文授课氛围,不利于调动聋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3 照本宣科,忽略朗读

聋生虽然说听力受到了损害,但是其却仍然具备放声诵读的内在因素。三年级的聋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没有声音的世界更是其探求的空间。但是,聋校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的时候,却往往将视角放在了对于个别字、词的识记上,而忽略了对于聋生的诵读训练。在语文教师讲解《到海边去》的时候,这10名聋生都充满了对于诵读的表现欲望,渴望将自己的诵读展示给其他的同学,但是教师却将课堂之中大部分的授课时间耗在了本课时的讲授汉字方面,最终聋生中只能沉浸在一种失落的氛围中。

2.4 沟通较少,课堂呆板

对三年级的聋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时候,很多教师往往单纯将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作为教学目标,但是却忽略了这个阶段的聋生在情感上所渴望的是来自外界的温暖。很多聋生的父母由于工作而将孩子交给了上一代人看管,长辈们给予孩子的爱往往夹杂着一种隔代人的溺爱成分,所以很多孩子在学校之中更需要教师给予的爱的熏陶。

3 提升聋生语文水平的策略

3.1 融生活情景,创新聋生语文

聋生由于其感官当中的听觉器官存在着接收声音的障碍,在接收语文知识的时候就主要借助眼睛以及观察能力来补助教师传达的文字知识。因此,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三年级特教语文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年级的聋生他们接触不到有声的世界,传授课本中的抽象文字知识就需要语文教师研究聋生心理,将贴近其身边的生活场景活化到课堂授课之中。比如在讲授文章《观赏冰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教具为学生们展现来源于生活的画面,让孩子们用眼睛捕捉到银装素裹的雪的世界,观赏艺术家为人们呈现的海豚、远帆等冰雕作品。这样既让学生领会了本课时的授课内容,又会成为激发这些特殊学生对美好未来向往的助推器。

3.2 引进先进教具,活化语文课堂

语文中所蕴含的文字的无穷魅力是需要教师借助相关的教学用具形象化地传达给受教主体。对于三年级聋生而言,传统的教学用具反复地应用于一些篇章之中,自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得课堂的氛围也会变得过于枯燥。

如,特教教师在讲授一些文字,比如“鸡”、“牛”,“笑”、“哭”等字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依托教师伴随着手势语的反复的诵读,让学生感觉教师口型,或者通过几张简单的“卡片”,让聋生感觉这些生字的发音规律。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特教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画面直观,灵活多变的特点,通过制作flas或者制作幻灯片的形式,来把握住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边观看动画或者图片的同时,直观地观察到闪烁于屏幕当中的文字,进而活化这个特殊的教学空间。

3.3 强化诵读教学,提升聋生口语水平

在调查研究的这些聋生中,很多学生都感觉在语文课堂上自己读书的时间并不多,他们更渴望获得自我阅读的空间。作为特殊教育的施教者,语文教师也感觉由于聋生的接受语言文字的能力普遍偏弱,短短的40分钟要让这些特殊学生掌握授课内容,课时压力较大,因此也就压缩了对于学生的诵读训练的时间。但是,诵读对于提升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聋生自信心却是相当重要的。例如,教师在讲授《帮助李奶奶大扫除》的时候,可以分成三课时,通过扫清个别生字的障碍,以及学生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应到学生反复诵读文章,感悟发音技巧。同时,可以以此课为契机,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语言表达自己曾经做过的“助人为乐”的事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提升了聋生的情感水平。

3.4 实施爱的教育,打造和谐授课氛围

聋生是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从心理学角度考虑,十来岁的聋生,他们的理解能力要低于同龄的正常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所接触到的外界的事物不断增多,这些孩子逐渐意识到自身听力的缺陷,如果不能给予多一点的关爱,这些特殊的孩子很容易就会产生一种自闭心理,自然也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实施。因此,教师除了进行日常的授课之外,还应当走近学生,通过游戏或者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爱的温暖。

通过这次对于三年级聋生的个案研究,笔者深深感触到了“教无定法”的内涵。对于这些特殊的教育群体,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授课的环节中,自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众多的授课难点,这就需要特教语文教师积极研究适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落实语文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于江霞.用爱心撑起一片蓝天[J],教书育人,2010(16).

篇6

小学三年级是学生认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应该对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好的教学方法具有增强学生识字能力、逐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健康发展等作用。

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创新的意义

课堂是最能体现出时代意义的地点之一,而课堂教学要想与时俱进,就要把创新融入课堂里。“创新”作为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是概念化的过程,它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主要特征。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力量,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使课堂充满想象的空间。所以,对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的识字课堂来说,创新教学是很好的归属。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创新的具体方法

首先,教师在进行学生识字能力训练的时候,要把教材合理利用起来。虽然教材不会自己说话,但是教师可以把它要表达的思想描述给学生听。特别是语文,它是一个国家母语学习的载体,承担着历史的重任,对于创新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语文教材应与时俱进,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传达思想,让学生乐于学习。如果语文教材落后又枯燥,书本上的东西用不到实际生活中,会影响学生对母语的兴趣,这样不断地恶性循环,最终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也需要创新。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发挥体态语对学生的强烈感染作用。当教师想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借助微笑来增加亲师感;需要鼓励学生时,可以通过轻抚头部的方式;面对犯错的学生,可以通过眼神或手势加以暗示。

最后,学生学习方法也要有所创新。由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是建立在不断实践并总结经验之上,再加上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望程度比较高,这都要求教师在平时课堂训练中引导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并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总之,汉语作为一门艺术,它的魅力是无穷的。小学语文老师要想使语言的魅力充分发挥出来,不仅要对规范化语言加以掌握,还要注重教学的激励性和趣味性,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语言教育的陪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269-01

小学作文训练究竟应该从哪一个年级开始,多年来一直说法不一,有的人认为应该从三年级开始,其理由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识字,并认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不识字或识字不多,怎么能够作文呢?我以为这种片面的理解未免失之偏颇。固然,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以识字教学为主,但毋庸置疑,三年级开始命题作文,并不意味着三年级以前没有作文的基本功训练。命题作文只不过标志着小学作文训练上升到一个较高的阶段,是作文训练所采取的又一种形式。的确,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其目的不只是为了识字而识字。试想,如果低年级语文课只抓识字,或者单抓阅读,而放松了作文基本功的训练,那么,到三年级命题作文时,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学生咬笔杆,无从下笔;教师皱眉头,无法指导。《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这分明告诉我们,小学作文训练应该从一年级抓起。

我以为,整个小学阶段作文训练可分为四步进行,每一步都有其侧重点。第一步一年级强化说话训练;第二步二年级侧重写话训练;第三步三年级步入片断训练;第四步四、 五、六年级进入命题作文训练。现就一年级口语训练谈谈我个人的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以求和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加强学生口语训练,指导学生说词说话

说得好才能写得好,口语是说话的基础。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还不能动笔写文章。因此,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准确地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1、指导看图说词、组句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很强,根据学生好新、好奇、好仿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里的图画来激发学生看图的兴趣和说词组句的积极性,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我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看图说词、组句。例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拼音部分,每个字母都配有图画,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同时,启发学生看图说词。如教学“e”这个字母时,先问学生,图上有谁?在哪里?干什么?有的学生说:“图上有鹅在水里玩”。有的学生说:“有一只大白鹅在水里游泳”。通过看图学生就说出了好几个词:一只 白鹅 在 水里 河里 游泳 玩等,然后再让学生集体回答一遍,以加深印象。在教学其他字母时,同样如此。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字母,积累了口语词汇,而且培养了学生具体、准确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中,这种练习,要注重让学生从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初步认识一个完整句。记得在教学前班时,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肚子痛。听完后,我问同学们:这位同学说的话有没有毛病,当时学生中没有一个回答出来,于是,我摸着自己的肚子,面带痛苦地把这句话又重复了一遍。这时,其中一个学生说:“老师的肚子不痛”,顷刻间学生们一下子大笑起来,我又问:“这句话错在哪儿,该怎样说?”学生们弄口同声地说:“应该是:老师,我肚子痛。”通过这件事,在这学期的看图学词学句教学中,结合图画,我班学生对照图画基本能说一句完整的话。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采取问答的方式来指导:谁?干什么?怎么样?或者谁?是什么?这种练习多做几次,就可以使学生知道,只说“谁”不说“是什么”或者只说“是什么”不说“谁”都是不完整的句子。同学们对“完整”的话有了一些感知,就有了对完整句子的认识。

篇8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没错,疑问是学生学习思维的开始,它犹如一把打开学生心智的钥匙,只有有了疑问,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研究。而课堂的开始环节———导入环节,则是向学生提出悬念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的绝佳时机,这样既能使学生明确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还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中《月球之谜》这篇课文时,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太阳的有关知识进行了了解,那么,对于另一个星球———月球,你们了解多少呢?看了《月球之谜》这个题目,你们会产生什么疑问?”“我想知道,月球上能住人吗?”“老师,月球上有水吗?“”月球大不大呀,能住下我们这么多人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各种疑问,于是,我趁机继续说道:“没错,月球对于大家来说,确实是一个神秘的星球,大家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吧,嫦娥居住在月宫里,上面还有美丽的桂树、会捣药的玉兔,那么,实际上的月球和我们想象的月球是否一样呢?下面,就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到月球上去一探究竟吧。”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疑问,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迅速进入对课文的阅读中。

二、引进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篇9

长期以来,关于如何妥善处理好中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也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研讨的热点话题之一。结合近二十年的教学经验,我从中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脱节的现状与成因入手,谈谈做好中低年级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的几点方法和途径。

一.中低年级语文教学脱节的主要表现:

第一、教材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脱节。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较为简单,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少,教师的讲课速度也较慢,往往采取较为直观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但随着年级的升高,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加深,知识点的增多,思维难度也不断增大。由于课时在增多,教师讲课的速度也在加快,老师讲课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详细了。

第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脱节。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习惯从原来的“被动依赖型”渐渐向“主动自主型”转变。由于低年级教材较为简单,教师授课方式较生动,学生还可以被动地获取足够的知识。由于学习年段的变化,光靠听老师讲课已不能达到获取知识的需要了,它要求中年级学生要具备自我吸收和自我消化的能力。如果在小学语文中低年段过渡期间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很难跟上教师讲课的步伐了。

二.造成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脱节的原因

第一、学生学习的心理不同。刚入小学的学生,还带有明显的幼儿期的特点,这在思维活动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所以,教师对低年级学生实行的是“保姆式”管理――看得紧,管得严,扶得多,照顾周到;而对中年级的学生,则逐渐“放手”,照顾相对减少,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第二、教师心态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级的学生个头在不断增高,教师开始把他们看成小大人,授课、催交作业等均点到为止,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如果说,教师把低年级学生看成孩子,需要“妈妈”的督促;那么中年级的学生就是在不断成长的小大人,渐渐脱离“母亲”的怀抱。

第三、教材内容的设计变化。低年级的课本范文,大多以比较简单的识字为主。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把识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结合起来,大量运用各种插图,如看图拼音识字、看图学词学句、看图填空等。但在中年级的教材中,则出现了古诗词,甚至是长文章。虽然拼音、新字新词的学习还在继续,但是学生会明显感觉学习任务在不断加重,范文在变长,内容在变深……

三.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渡的途径

(一)做好学习兴趣上的衔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上三年级下册《燕子专列》一课,教师可以从唱《小燕子》这首歌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春光中小燕子的活泼可爱(给学生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话锋一转,可是,瑞典有一群燕子却遇到了难题(听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都悬起来了,注意力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燕子专列》这课…如果你是电台、媒体等,你会怎样呼吁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寻找冻僵的燕子?(一时间,教室里静极了,同学们陷入了沉思……)所以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既能创造宽松有趣的教学情境,又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

(二)做好学习习惯上的衔接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1)课前主动预习,课后自觉复习的习惯;(2)课堂上有思路活跃、勤记笔记的习惯;(3)课堂里有大声答问、大胆质疑的习惯;(4)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5)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6)作文时有先构思、再写提纲、写正文以及加后记的习惯;(7)文章写成以后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8)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惯;(9)有勤于动笔、写心得体会、记日记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如果能在小学低年段就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年段以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较为繁重而节奏较为快速的学习,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我教过的好几届学生中,有几个在小学低年段里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学习习惯特别好,学习兴趣浓厚,进入中年段以后,他们在学习上如鱼得水,在年段里都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尖子生。

(三)做好语文知识上的衔接

众所周知,蓝图再好没有砖瓦不行,文章再妙没有字、词、句不行。因此,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首先应严在字、词、句上,扩大识字量、掌握汉语拼音是搞好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衔接与过渡的重要前提。比如,二年级时我就让学生先读背好词好句,再试着让他们在句中寻找好词,在段中寻找好句,自己觉得好的词与好的句子或段落可重复读几遍。在严格训练、讲究效益的基础上,去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通过看课外书、看报纸、听广播等活动。到了三年级,学生慢慢地自己会读书,会找出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了,也会做读书笔记了,学生阅读的基础慢慢地打好了,就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四)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的好坏,是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学生升入中年级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教他们“学会”,而且让他们“会学”。 例如:教学《花钟》一课,在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花开的句子后,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种花?”很多学生无从知道。其实,如果教师将问题进行简单化,学生就不会被难住。同样写“花开了”,作者是怎样写的?你能像作者那样说一说吗?这样,既能真切地体会语言的丰富与精妙,还能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语文学习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将语文知识教学和基础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双基”落在实处,练在需要处。坚持从“循法”到“无法”,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发展思维能力,依托教材提高读写能力。学会归纳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三年级学生初读课文,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学会归纳,是件不容易的事。例如,《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从故事的讲述中了解发明家的思维过程,体会发明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一些高年段的阅读知识与方法,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对故事内容进行提炼。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先让学生读懂每一自然段,说出段落大意,然后完成填空题,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着眼点。

老师除教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不仅“授业解惑”,还应该“授之以渔”,交给学生自己学习的“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五)课外阅读的衔接

《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中要完成400万字的阅读量,而中学阶段只有三年的时间,还得完成九门学科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时间也不富裕,而如果他们能在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进入这个阅读过程,甚至提前到小学一、二年级就开始进入这个阅读过程,不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学习品质――因为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求知欲强的时候,又没有太大的学习压力,还能避免精力过剩造成的上网玩游戏而耽误学习的可能。

近几年,我更是将所教班级的阅读年龄提前。去年,我接手了一个一年级班级,在学会拼音后,很多孩子在我的倡导下就开始了阅读。在阅读中,孩子们不认识的字就看拼音,通过阅读,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可以这样说,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同时,识字又促进了学生更好地阅读,形成了一个极好的良性循环。可见,阅读对学生学好语文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提早阅读这种学习方法是最好的。我教过的语文学习优秀的孩子,大部分是喜欢看书,而且多数是很早就开始进行阅读的,他们的语文能力与他们的阅读时间、阅读量是成正比的。

(六)做好差生转化的衔接

篇10

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要想让学生在一堂课40分钟内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学生也很难做到。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必须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目光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我曾经看过一位老师写的文章――《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位老师在里面写到:“在我们班上课,孩子想开小差都难!”因为她足够的自信――自己的课孩子一定愿意听。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开始进行反思:课堂纪律不好不是学生的问题,更多的也是教师的问题,正如这位老师所说“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从那以后,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地去好好备课。其实,只有教师上课有激情,富有趣味性,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步入你的课堂、才会快乐地走进学习的世界。因此,我们一定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绝不能进课堂。

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提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采取了许多有利的措施。上课前,详细拟定让学生自主预习的要求,同时布置快乐预习的内容,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上课时,在初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在理解了课文以后让学生摘抄课文当中的好词好句等等。上课后,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延伸。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高年段的语文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创设一些互动性的教学环节,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自己本身也在提问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这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抓住那几个要点?哪些问题是可以问的、如何来问?学生会有哪些答案、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这些在备课时都要进行充分考虑,以便提前做好预设。

篇11

二、课本的编者也应力求体现初中语文教学的层次性。现行的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单元、分主题编写,但从整体看仍然缺乏必要的层次性。例如:说明文的编写应分层次,并配有知识短文。初一年级应以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为目标来组织相关文章;初二年级应以掌握说明方法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为目标;初三年级应以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为目标。这样就体现了编者的层次性,才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文本。为此,希望教材编者要编出有层次、分年级目标的文本,给教师、学生提供一个便于学习又得心应手的好教材。

篇12

一是吸引学生爱上读书。这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必定不喜欢语文,也不会喜欢语文课和语文老师,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把课上出趣味来,并找些课本内外的生动故事让学生品读,再采用一些激励性评价措施,让孩子尝到书是甜的,读书是美好的事儿,逐步引导他们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拥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是教会学生读书。作为教学方法的“读书”,内涵丰富,类别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读法又都指向共同的语文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内要教学生学会精读、泛读、背诵、积累,学会提问、思考、解疑,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当众发表自己观点。课外阅读就该放手,设法让学生读得专心投入,读得没有心理负担。课内课外应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语文教育应有的思维。无论课内课外,最好都要让学生达到“读得通,读得懂,记得住,用得出”的目标,这才是读书的真功夫。

三是鼓励学生读一定数量的书。就阅读而言,没有一定的数的积累,也就谈不上质的提升。课标提出小学阶段阅读不少于150万字,这仅仅是一个保底数。而试想如果一学期只上完一本语文教材,学生才阅读了多少万字?大概在2万左右吧,中间还相差的大约148万字相当于多少本同样厚薄的书?它们藏在何处?这就要靠教师和学校去搜集和开发儿童阅读资源,让孩子读到更多的书。

四是教育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书要有选择,作为教师有责任给孩子选择有品位的、有益身心的图书。但是,选择不是给家长简单开个书目了事,也不能一味的用成人的眼光限制儿童的阅读,要在尊重儿童自身阅读取向的基础上科学建议。同时不要忽略整本书的阅读,读整本书往往更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培养他的阅读品质与能力。

有的教师可能会说:一学期只够上完一本教材,哪还有时间读其他的书?其实这是对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篇13

一、精心投入教学设置特色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主要分为语文和历史两方面。

在前一阶段的历史教学当中,对于不同班级的历史学科能够做到精心备课、针对性备课、个性化备课,对于初三班级主要以补充基础知识、知识联系中考、明确重点难点、构建知识体系为主,对于初一与初二年级主要以引导兴趣、构建脉络、全面学习为主,一阶段的历史学习学生们都能够对于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所教授的知识全面掌握,在第一次月考当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当中,针对于初三班级和精英班级同样展开了不同的教学。

在精英初二的语文教学当中:

引导兴趣。精英班级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还是较为浓厚的,一方面在于语文学科内容丰富且趣味性较强,另一方面也在于语文学科学习的形式丰富多样。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纳入更多的文学知识、文学趣事、文化名人,同时让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并加强学习成果展现时的仪式感(本学期的“主题+演讲”模式,认识诚信,诚信文化,学习演讲,共同撰写,汇报交流,邀请听课,录制视频),让学生对于语文兴趣更加浓厚。

插入中考。对于初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当中插入了一些中考的要求,在初二年级养成规范、严谨的习惯。例如固定题型的答题模板,(例如语文乃至文科的分点答题习惯,例如考场作文的标准构架)在让学生自由发展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精准的思维模式,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烘托情感。语文教学既是培养文学素养,也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就决定了对于人格、对于思维、对于情感进行深度教育的责任,我在语文课堂当中把亲情、友谊、感恩、责任等内容有机的融入,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引导学生情感蔓延,契合我们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在初三的语文教学当中:

直击中考。以中考试卷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于整个一轮复习的步骤和目的有深入了解。

重点击破。对于考试当中最为重要的作文和阅读给予了大量的时间去讲解和练习,五次作文练习,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三种阅读类型,每种类型细致的讲解以及十篇左右的练习数量,保障了初三学生对于阅读题目的基本掌握。

成果显露。本学期,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已经完成,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达到了“中考试卷有了解,各类题型有思路,抓大放小有重点,必考题型能拿分”的水平;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浮于表面、浮于口头”、“有思路、难落笔”、“一知半解、难拿全分”的情况。

下一学期开始,初三语文将会展开二轮复习,将会按照中考卷的考查内容,依照以下顺序展开:

古诗古文抓重点(明确重难点句子,不要求全文背诵)

基础知识长期练(难以短期提升,每日练习做到循序渐进)

课外古文教技巧(难度较大得分较少,通过技巧拿到力所能及的分数)

两篇阅读暂时放(上学期大部分精力在此并已有成果,二轮简单练习)

作文模板精锤炼(打造属于自己的作文模板,教会套用技巧,省时高分)

二复习预计为一个半月至两个月,5·3参考书全部过完,38套卷做完绝大部分。

三轮复习以全面练题、查漏补缺、战略抓放为主,运用各校各地区已经出炉的模拟卷进行反复的练习,对仍然存疑的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同时根据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战略抓重点和某些题型的放弃。在最后一个月做到基本定型,甚至为其他学科让路。

二、管理班级纪律引导实现规范

显著问题,针对处置。制作出三年级的班务公示表,针对班级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记录,从最初的值日问题、迟到问题、课堂纪律问题、作业笔记完成问题等方面入手,解决初三一阶段的问题。

切合实际,改变重点。本学期的班级管理主抓纪律与学风,这也使得初三年级整体有了较大改观,值日问题改为了日常保持问题,迟到问题基本杜绝,课堂纪律问题改为课堂态度是积极问题,这说明学期工作已经让许多表面问题缓解甚至解决。而这时,我们就切合实际的去改变工作重点,让班级管理进一步深化,使得管理工作更进一步。

个别学生,重点谈话。针对于个别纪律情况调查、自律性不强的学生展开个别谈心,了解其内心状况,建立每日、三日、一周阶段目标,让学生的整体纪律及学习状况显著改善。

例如我班李霄鹏同学,在纪律整顿初期常常出现自律性不佳的问题(如图为上课抽查时其趴桌睡觉情况),简单提醒无济于事。而在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其足球荣誉感、队内荣誉感极佳。在比赛时获得最佳射手后则开始加练,而有人说到其比赛表现问题他便会和队友争的面红耳赤。我抓住这一痛点,以班级荣誉、个人表现、榜样作用三个方面与其谈心,并为其设立每日纪律目标,鼓励其完成。一阶段后其表现已有所改善,于是在班会上请他分享自己的变化和感受,并将其树为纪律改进榜样。而今,李霄鹏已经成为班级当中极其活跃却又极其能约束自己的进步榜样。

三、构建班级风气民主自治管理

初三年级根据自身情况,既着眼于中考,又不放弃足球训练、德育培养、能力提升等多方面齐头并进。

构建责任,共同管理。自纪律整顿开始以来,班级中重新选定班委(卫生委员、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各两名,英语数学课代表各一名),同时针对具体事宜(每日课程表更换、中考倒计时更换、空调与多媒体管理)指定专人,真正让班级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自我管理,共同管理。

构建风气,树立目标。明确目标才能有所向往,有所向往才能规范自我,规范自我才能构建风气。初三班级召开“感悟纪律整顿·诉说青春理想”班会,细致筹划班会内容,以纪律整顿与杯赛荣誉为切入点,畅谈感悟,并引申到目标未来。

凝聚友情,和谐班风。跟进体教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学生不仅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存在,更是他们奋斗的支持者,他们成功的见证者。另一方面,在初三年级精英队外出冬训的前一天,组织精英永昌两队的告别赛,真正的让学生们在赛场上、在班级中都能够构建比学赶超的风气,也将友谊和珍重诉之于最热爱的足球上。

四、学风整体优化全面跟进督促

进入课堂,抽查笔记。作为班主任能够做到每节课的课堂状况巡视,每周积极进班听课,真正的对于每日的班级学习情况、每位教师的课堂授课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同时针对于重点学科,或是各学科的困难单元进行了解,并抽查课上笔记,让学生感受到全面的督促,不在学习上出现懈怠。

明确任务,及时跟进。学习委员专门负责每日作业布置,不出现作业遗漏情况;每日晚自习班主任都能够进班跟进作业情况,在晚自习结束之后检查这一天的作业完成情况,并针对一些同学进行抽查,保障了每一位同学学习的认真高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