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劳动教育小课题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在“六年服務一生”办学理念的指引下,青园小学少先队工作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方向性、针对性、可行性,树立了“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育人理念,将宏观理念细化、分解到各个微观教育环节。例如,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劳动”的教育时,特别设立了“劳动日”,除了学校教师参与劳动教育,还聘请了工勤人员担任全程指导员,劳动教育从课外实践延伸到少先队活动课堂,以精细化的课程作为实施载体,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劳动教育。
二、坚持“争章”引导,积微成著
在少先队品牌活动实施的这条道路上,青园人从来不走寻常路。我们创新了“雏鹰争章”活动,全面实施“小葵花奖励计划”。每学期每位队员手持一本《小葵花奖励手册》,每位老师时刻准备着小葵花贴纸和刻有老师名字的印章,根据队员日常行为实时给予奖励,无微不至地帮助少先队员养成良好习惯。学校为此还设立了“快乐丫米日”。丫米是英语单词yummy的音译,是好吃的意思,这种有趣的奖励机制,让少先队员们变得更加积极向上了。
三、开展各项活动,造微入妙
学校拥有各具特色的红领巾社团122个,涵盖人文、科技、艺术、体育等类别。机器人社团远赴美国、印尼等国家参加国际机器人大赛斩获金奖;青葵合唱团在北京唱响青葵的快乐,让世界聆听青园的声音;小葵花电视社团多次和央视少儿频道合作拍摄专题片并成功播出。学校特别重视红领巾社团的建设,专门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把红领巾社团的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巩固了少先队组织形式,使组织更好地覆盖、影响学生。
四、提质队伍建设,无微不至
1、开辟花木实践基地,开展幼儿劳动教育。
我园的幼儿绝大部分是农民的子女,对一些花木有所认识,因此,学校不仅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儿童的重要任务,而且还需要为加泽镇经济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将学习种植、栽培花木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块特色内容。
首先,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对花木的种植栽培有了一点小小的认识,于是,我就请当地在种植方面能力强的农民对幼儿进行讲解,之后,还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的不同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分别设立了不同的学习专题:例如:“花木的认识”“花木的种植” “花木的扦插” 、“花木嫁接”、“花木剪枝的学问”、“花木的管理”等。在确立了学习专题之后,我园劳动特色教育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解决劳动场所的问题。我园内有一块空地,我们便将它开辟为我们的劳动实践基地,命名为“花木实验基地”,并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我们各个班分别认养了其中的一块地,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小朋友利用课余的时间在实践基地上开垦、种植、管理,有一次在种植花木时,我班的施琪突然问我:“王老师,我们种的花什么时候会开呢?”我听了笑笑说:“只要你们每天都能来关心它、爱护它,给它浇水、施肥,我想它肯定会很快就开花了”。听了我的话,小朋友们劳动的更积极了。从而在劳动中体验到了的劳动带来的苦乐酸甜。
在小朋友的辛勤劳动下,我们的实践基地上的花木一派欣欣向荣。小朋友看着自己种植的花木这么好,每个人的小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心里流淌着幸福的歌。
在这几年里,我们的小朋友在这块小小的“自留地”上忙碌着,幸福着,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获得了花木种植和栽培的学问和技能,体验了劳动的乐趣,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情感,小朋友坦言:原来劳动可以更美的!
2、利用园内外绿色资源,开展幼儿环保教育。
我园地处加泽,这里处处绿树成茵,季季花开不败。我们着手利用这样的有利资源来开展环保教育。
我们与远近闻名的“艺林园”、“大树园”、“夏溪镇花木市场”、“紫薇园”等单位进行联系,将其设立为我园的实践基地,我们的小朋友定期到这些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时小朋友总会带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会问:“王老师,这棵树怎么会这么高、怎么粗呢?”有的会问:“王老师,这棵树的树叶怎么是红色的呢?”对于幼儿的提问,我们也是耐心的一一回答。在每次参观时,小朋友的身影总是活跃在其中,他们还会向旁人宣传环保的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展环保活动,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我们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都是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它对幼儿园构建优美的育人环境发挥着潜在的作用。我们积极开发园内文化资源让幼儿园的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对小朋友的环境品德的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幼儿园还设立了环保岗位并轮流值日,小朋友个个都有自己的劳动服务岗位,争当“护绿小卫士”。当看到有人乱扔纸屑杂物等违反等行为进行监督批评,小朋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我们又从班级和幼儿园两个不同的层面,以营建班级文化人手,每个幼儿积极创建富有特色的幼儿小阵地,种植角、卫生角、常规角、环保星星榜等独特的幼儿小阵地大放异彩,营造了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教育氛围,小朋友在各个小阵地的建设和维护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3、劳动体验中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劳动体验中小朋友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花木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奥秘无穷。在种植和栽培中,我们请来的农民专家们引导幼儿开展了科学小课题研究活动。引导幼儿们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开展实验,深入探究,在小课题研究中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
我们的幼儿在小课题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和问题,他们深入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4、开发花木文化审美功能,开展幼儿艺术教育。
花木文化内涵丰富,它能陶冶幼儿的性情,启迪幼儿们的心灵。开发其审美功能,在幼儿中开展艺术教育,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活跃幼儿的文化生活,还能培养幼儿们追求美,展示美,创造美的艺术才能。
为此,我们特别开设了花木艺术兴趣小组。“花木绘画”、“花木拓印创作”、“树叶贴画创作”、“标本制作”、等兴趣小组已为幼儿们深深喜爱。小朋友在花木的艺术天地中尽情畅游,大胆创作,一幅幅质朴却灵气十足的作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下转第27页)(上接第25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2-029-001
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科技教育是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一条重要渠道。教师们应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思想,把科技教育贯穿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形成学科科技教育目标体系。新形势下的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科学理论和科学常识,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技教育因素,把科技教育纳入教学目标之中;在教学内容上把科技教育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找出最佳渗透点和结合点进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按科技发展要求处理好认知与情感、基础与发展、教与学、全体与个体的四个关系;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将多种媒体手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信息传递形成抽象与直观、音与形的统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整合学科教学的功能,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指导学生网络学习,拓宽学习渠道,组织开展网上读书、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等,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知识技能和获取最新科技发展信息的能力。
1、爱的环境氛围
一个良好的、积极的环境意味着一个能够诱发、维持、巩固和强化积极的社会行为的环境。我园自对幼儿进行关爱他人教育的研究开始,就将环境创设作为关爱教育的隐形阵地,园内的一景一物、一桌一椅、一杯一巾、一床一被等等物品的呈现以及墙面的设计、玩具的丰富与多样,都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可接受性,总体设计是温馨、可爱,色彩明亮,以孩子们喜欢的造型、颜色为主,尽可能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体验到被尊重、被接纳的爱的情感,体现的一个总原则就是“角角落落总关情,方方面面都有爱”。
2、爱的心理氛围
鲁迅说:"教育植根于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所以,要想使幼儿学会关爱,首先要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同伴和周围成人的关心、爱护,只有这样,幼儿才可能在有意无意的模仿中形成积极的关爱情感,并得到日积月累的强化巩固。几年来,每一个参加实验研究的老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以一颗宽容的心接纳孩子的各种行为,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生活、游戏和活动,在被接纳、被尊重的爱的心理氛围中学会关爱别人;此外,还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善于发现,用爱的眼睛去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身心特点和个性特征,挖掘个案出现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用老师满满的爱去温暖那一颗颗幼小的心灵,让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爱的榜样氛围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积极的模仿对象,更能够激发、维持、巩固和强化孩子们所形成的关爱情感和行为,爱的榜样,既有老师的有心为之,又有老师的细心观察。老师的有心表现在老师定期组织的各种亲子活动,如:亲子游戏、亲子手工、亲子绘画、亲子歌唱等,使孩子们在与爸爸妈妈的共同活动中体验快乐,感受来自爸爸妈妈的那份关爱和呵护,并学会了如何关爱自己的父母和其他的家人,使关爱父母及家人的积极情感和行为不断巩固和强化;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率先垂范,对自己的长辈和亲人积极施爱,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播撒爱的种子,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种爱的榜样氛围,达到一种“不令而行”的隐性教育目标。老师的细心表现在老师随时随地都做一个有心人,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积极寻找同伴中的榜样和示范,及时与幼儿进行对话和交流,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爱、发现爱,放大爱的力量,使孩子们有了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最终成为一个有爱、会爱的孩子。
自课题实施以来,我园坚持“教育从品行开始,幸福从启蒙奠基”的教育理念,以“关爱教育、润物无声”主题月活动为载体,每月制定主题活动方案,注重幼儿的亲身经历和亲手操作,自然习得各种经验和技能;注重让幼儿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亲近自然;注重有效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开放课堂,亲子同行。使关爱他人教育渗透于主题活动之中。
如爱在五月主题“幸福生活 劳动创造”:活动总目标是“以五月的劳动节、母亲节为主题生成契机,以“劳动教育和感恩教育”为主题内容,帮助幼儿了解和熟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激发幼儿的劳动激情,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和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意识,进一步宏扬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活动流程是“感受劳动的伟大—体验劳动的艰辛—萌发劳动的情感”;活动内容包含:劳动最伟大:职业万花筒;劳动最美丽:劳动者颂歌;劳动最神奇:职业变形记;劳动最光荣:小鬼来当家;劳动最崇高。
每一个主题的活动形式都是通过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等进行的。幼儿在一次次活动中感受爱、体验爱,学会爱、表达爱。
绘本具有一般文学作品的特点,对孩子来说就是厚积薄发的熏陶感染,无论是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还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哥哥姐姐,优秀的绘本永远是孩子们成长的好伙伴,是引导孩子们感受爱、发现爱、表达爱、学会爱的最好工具,同时它更以具体的形象、艺术语言的感性形态存在于时空之中,以能激发孩子的感情为最大特点,与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和情绪特征相吻合,使他们学会从绘本阅读中汲取爱的营养,积蓄爱的力量,激发爱的情感,表现爱的行为,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绘本的教育功能,让幼儿体验文学作品的多种内涵,使幼儿在读读、看看、讲讲、说说中获得爱的熏染,萌发关爱之情。
为了达到研究目标,我们让老师精选关爱绘本,设计活动方案,先在1-2个班进行绘本阅读,在获得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再把绘本依次向别的班级进行漂流,如让大班幼儿阅读主题鲜明,情节起伏,侧重感悟人物心理和角色性格特征的绘本:《逃家小兔》、《快乐王子》等,;中班漂流的绘本以情节重复、人物复杂、对话句式相同,便于幼儿理解和表演等为特征,如:《嘘》等,小班幼儿选择的绘本情节、人物简单、以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为主、对话重复精炼、易于幼儿理解和表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好朋友》等,无论什么样的绘本,我们都是先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仔细揣摩、分析主人公的内心想法,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通过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分析蕴含的道理。重点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体验家人之间、朋友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从而激发幼儿的关爱他人之心。
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关爱教育,生活处处充满爱,事事都能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
1、混龄互助。每次春游、秋游及全园性的参观超市、武警中队等社会活动,我们都让一个大班孩子和一个小班孩子手拉手一起走,在大带小活动中,大孩子能很好地照顾小孩子,沿途不断地关心小孩子;同时,在平时的一日生活中,我们还经常让大班的一些孩子和小班的一些孩子进行交换,让大班的孩子做小班弟弟妹妹的榜样,带着他们一起游戏、吃饭、睡觉、穿衣等,在照料小班弟弟妹妹的过程中,把对小班幼儿的关爱之情转化为实际行为,同时也感受到老师和父母平时在照顾自己的过程中的辛苦,将这种感情延伸到回报老师、长辈、家人对自己的关爱;而小班幼儿在与大哥哥大姐姐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既学到了各种本领,又学会了与人
交往。 2、亲子活动。每学年,我园都会举行亲子游戏、亲子手工、亲子绘画、亲子歌唱等活动,使孩子们在与爸爸妈妈的共同参与中体验快乐,感受来自爸爸妈妈的那份关爱和呵护,同时,将自己对父母的关爱反馈回去,得到爸爸妈妈的鼓励和肯定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那种亲情更浓了,尤为重要的是,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关爱自己的父母和家人,使关爱父母及家人的积极情感和行为不断巩固和强化;
3、生活活动。组织大班幼儿帮助保育员老师擦桌子、洗茶杯、分发餐具、整理床铺;帮助厨房的叔叔阿姨剥毛豆、蚕豆,摘豆角等,将对他人的关爱之情付诸于劳动实践中,有效地培养了幼儿关心帮助别人。
1、办学方向: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紧紧围绕“以德治校”的中心,按照“规范特色”的办学目标,面向一切学生,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2、组织管理: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敬业勤政的集体,校务会成员分工明确,工作到位,学校重大事件由集体研究决定,透明度高;工会组织起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凝聚力作用,校务公开,合理化工作扎实有效,教职工参政意识明显增加,领导班子的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干群关系融洽,工作热情高涨,大局意识强烈,工作效率提高。学校的各类档案管理规范,资料齐全,学校“十一五”办学规划、学年计划总结、部门计划总结、教师个人计划总结等完整齐全。各项考核均有良好表现。
3、教师管理:按德兴市教委有关规定,学校每年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考核,积极参加市局安排的各类培训,对教师的师德、教学业务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每月的教学常规考核、文明办公室考核、每学期的师德师风考核均设立奖励制度,教师的各类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每周二是学校规定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做到有学习有记录。张永娣、吴珍珍、姜小平、邓礼华老师的论文获江西省教育学会三等奖,徐光伟老师获三等奖。德兴市德育论坛演讲获二等奖。余萍老师的教学导入设计获中国基础教育协会一等奖,并获江西省“新雷杯”征文辅导二等奖。张永娣、周燕、徐光伟、汪木强、祝娟、夏丽兰老师在德兴市“五环联动,反思成长”教研活动中被评为先进教师。
4、学籍管理:学校历来学籍档案规范齐全,学籍变动统计及时准确,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
5、后勤管理:学校校舍档案齐全,校建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制度规范有效。学生家长大多为矿山职工,加上矿区建设要求,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难以开展,学校没有住宿生和食堂。校园规划有序,环境优美,标志醒目,文化气息浓厚。
6、教学工作: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各科能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把五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学校每月进行教学常规考核,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全程监控,有教学检查和质量分析制度,效果良好。新课程和新课标已深入人心,教研组织健全,课题研究实施有效,图书室、语音室、电脑室管理有序,使用率高,但学校分管的主任听课课时欠缺,学生作业量的控制有待科学化。
7、其他教育工作:我校认真贯彻《公民道德规范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以“五爱”教育为核心,以队伍和制度建设为重点,以日常行为规范训练为突破口,以“文明学校”、“五星班级”的创建活动为载体,强化德育的阶梯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继续营造“处处是课堂、事事是教材、人人是教师、时时都育人”的德育氛围。在健康课的开展中,能从实际出发,但没按每周0.5节的课量排入课表。班主任工作得到加强,后进生得到转化,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贯彻“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响应市“阳光体育活动” 『 1
2011新区小学目标管理工作总结计划,保证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的活动时间,组织好每日的“三操一舞”,学生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一年里,加强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适量的公益劳动。普及程度: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升学率100%,辍学率为0,留级率为0。
8、教育质量:学校各项教学指标均达中心小学的规定。出色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