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风险分析

金融风险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2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金融风险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金融风险分析

篇1

[DOI]10.13939/ki.zgsc.2015.52.01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金融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也贡献着一定的力量。但是地方金融的发展还不完善,在相关的制度建设、金融指导和监督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地方金融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1地方金融的内涵

地方金融是一个国家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机构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基层性的金融机构。地方金融机构的资本主要是来自地方政府,还有一些是当地的城乡集体组织,所以,相对应的,对于地方金融的人事任免权就属于当地政府的管理范围,这也是由地方金融的性质决定的。地方金融机构在管理结构和治理方面比较简单,地方政府只是在组织形式上对金融机构进行管理,但是不进行具体化的管理,所以,管理结构相对简单。我国地方金融主要包括,各地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一些担保机构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各个地区的地方金融也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为国家的金融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地方金融的快速发展,自然也会出现一些风险性问题,相比而言,地方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引导,往往会出现很大的金融风险问题,例如:东部沿海地区的民间借贷规模比较大,这种借贷方式在进行过程中缺乏政府的监督,容易导致当地的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的资金断裂,引发地方性的金融风险;还有许多地方民间集资现象非常严重,这种不良的集资行为给地方金融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造成整个地方的金融风险。

2地方金融风险的特征

地方金融风险也属于一般的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同样具有金融风险的正常特征,如:金融风险的高危害性,一般情况下,金融风险的爆发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的危害,而且会通过经济方面,迅速地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而地方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将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地方金融风险,也有着和一般金融风险不一样的地方。

2.1地方金融风险的特殊成因

社会中的一般金融风险就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经过发展和演变,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爆发,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对于地方性的金融风险,除了和社会中客观的经济状况有关之外,主要还会由于社会经济的转型,造成的一些各种制度缺失以及不规范,和地方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等方面有关系[1]。

2.2地方金融风险的地域危害性

地方金融就是由一定的地域来划分的,由一定的经济状况而形成的地域性的金融机构。所以,所谓的地方金融风险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金融机构引起发生的金融风险。地方金融的特性就是严格的地域性,这也是和全国性的金融机构不同的地方[2]。所以,地方性的金融风险在发生的时候,动摇的是某一地区金融机构的信心,而且这种风险会向周边地区进行蔓延和影响,所以,会导致周边的地方造成地方金融风险,逐渐扩大影响范围。

2.3地方金融风险可以实施有效救治

地方性的金融风险相比全国范围的金融风险,影响力要小很多,而且在发生地方金融风险的同时,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去遏制它的发展和恶化。全国性的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必然会引起重大的影响,通常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金融风险的变化发展。所以,对于地方性的金融风险,可以凭借国家的财政进行有效的救治和帮助,很快地实现地方金融的正常化。

3地方金融的风险情况分析

3.1地方金融的信用风险

地方金融风险的发生情况中,信用风险是一种主要情况,信用风险主要是由于地方金融机构的贷款人在使用信贷后失去了还款付息的能力,所以和地方金融机构之间产生了违约的情况。这种情况造成了金融机构直接的经济损失,对于数额大的信贷,将对本地区的金融情况带来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地方金融在获得发展的同时,面对的金融风险也有所增加,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不稳定性,要避免地方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也是不可能的。

3.2地方金融的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在地方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预测[3]。在金融机构的各个工作环节当中,都有可能产生市场风险,例如:在进行一些投资的时候,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不全面,造成对市场信息的错误判断,在股市价格和汇率等一些具有很大变动性因素的影响下,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从而引发地方金融风险的发生。

3.3地方金融的操作风险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家的金融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地方金融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也就会暴露出来一个问题,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在此过程当中一直没有发生变化,现有的金融理论和知识远远落后于金融发展的速度,所以,地方性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速度就降下来了,同时也会出现许多失误和问题。由于地方金融的业务人员没有提高相应的业务素质,会严重影响地方金融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操作,造成一些严重损失。

4地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

4.1政府要提高对地方金融的指导和监管

地方金融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往往在发展过程当中,缺少统一的指导方针,同时,地方政府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缺少相应的监管。在2010年,财政部颁发了《地方金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充分地规定了地方金融的管理工作和监督方面的工作,也从原则上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处理事务进行了规范。对于防范地方性的金融风险问题,就需要对地方金融的发展做出建设性的指导方针,并不断完善,在风险的发生过程中就进行有效的防范。

4.2地方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

目前,许多地方金融机构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所以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我国地方性的金融风险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地方金融机构应效仿上市公司,及时对机构的业务和管理作出调整和规范,预防地方金融风险的发生。

4.3地方金融机构要完善相关的风险评价

由于地方经济深刻地影响到地方金融的发展,所以,地方金融机构的资产受到地方企业和诚信状况的影响非常大。故此,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应给予诚信问题足够的重视,同时,需要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以降低地方金融机构的风险。

4.4地方金融机构要采用相应的预警体系

建立地方金融风险的预警体系,可以有效地对地区金融风险进行预防。地方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确立,可以有效地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现状,如果地方经济有问题发生,这个体系的确立就可以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此外,在地方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及时地学习和应用,解决地方金融发展的问题。

5结论

本文解释了地方金融的内涵,介绍了地方金融风险的特征,并对地方金融风险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地方金融风险问题的产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实现地方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参考文献:

篇2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引导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①。也就是在供应链中,上下游中小企业在核心企业的同意下,以核心企业为担保,向商业银行融资,促进整个生产链的顺利运作。与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不同的是,银行通过核心企业来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把风险控制到最低。供应链金融很好的实现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等的多流统一,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风险控制效果。但供应链金融在给整个生产链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放松了对供应商的资金约束,因而蕴藏着很大的风险。

二、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

(一)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风险

供应链金融主要流程是中小企业(融资商)在与核心企业签订合同后向监管方交付抵押物,并向银行申请融资,监管方向银行提供评价证明,银行确认后向中小企业(融资商)提供授信,同时核心企业受到货物后验收,将应收账款单据交给银行,并向银行确认将来支付贷款。因此,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银行风险、企业内部风险、企业外部环境风险、担保存货风险。

各风险细分图如下:

(二)风险评估

由于供应链涉及因素过多而导致供应链金融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做风险评估时采用定量分析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比较实用。这里选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各风险进行评估。

步骤如下:

1、列出层次结构

三、结束语

由于各因素之间的优先关系评估是由专家判断得到,数据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在做评估时要做好详细的调查,收集可信数据,总结经验,结合实际,并且可以采取多位专家评估求平均值的方法。此外对于模糊矩阵做一致性检验处理,使得到的权重数据更可

批注:①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出自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张吉军.模糊层次分析法(FZHP)[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14(2):80-88.

[2]李毅学,汪寿阳,冯耕中.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

[3]王寿阳,张维.金融工程:一个新兴的、充满挑战的研究领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28(8):1

篇3

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从来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家最重要的是时刻把风险意识放在首位,并掌握相关金融知识,防患于未然。

海尔集团张瑞敏先生曾有一句成功感言,那就是时刻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其实就是风险意识。企业的管理者如果拥有很强的风险意识,那他们就会经常反复思考企业的日常运转,研究很可能出现的问题,识别或是预见潜在的风险,然后通过用好相关的管理人才,通过资金管理的技巧和国际通用的制度规避和化解风险。即使是遏制不了,也要尽可能地把风险降到最低或者是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建立预警机制

走出去从事海外经营的企业要建立覆盖企业经营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风险的防范要从业务流程的最前端开始。在海外开展业务的企业要加强对当地投资环境的研究,评估风险类别,签订合同时就要把金融风险控制在萌芽中。签订什么样的合同决定了企业有什么样的收益和风险。签约时的币种选择、劳工情况、原材料价格变动、汇率变化及税收等都是要考虑的内容。中信建设委内瑞拉社会住房项目、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项目、安哥拉卫星城项目以及巴西坎迪奥塔电站所签订的合同都充分评估了各类风险,并通过专用合同条款进行了规避。如在防范汇率变化、价格变化等风险方面采取了调价公式;在资金支付风险方面则尽可能通过石油担保来规避;在信贷风险方面则借助中信金融机构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

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分析与反馈系统,加强预警机制的建设。实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和费用控制,完善财务快报制度。根据信息分析系统,及时预测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变化及可能对汇率带来的风险,及早采取对策。

此外,企业风险管理的各环节应有专人负责。并且,需要经常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跟进,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始终在可控状态。

(三)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加强银企合作

规避金融风险,需要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公共信息和金融政策资源。在信息资源方面,我驻外使馆经商处,有关金融机构和行业组织都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每年出版发行《国别风险报告》,企业应充分利用。在金融政策资源方面,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走出去的企业的支持力度愈益加大,是企业加快开拓国际市场、防范金融风险的坚强后盾。

同时,商业银行有很多好的产品可以提供企业来选择作为规避风险的工具。每一家银行都有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部门,他们会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推出很实用的产品。企业的经理应当经常和银行的财务经理进行交流和沟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量身为企业设定资金管理的模式,从而有效规避金融风险。

加强与金融业的合作,组成联合体同船出海。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对投资对象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前者往往注重与标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提升自身价值,对短期财务收益看得相对较轻;而后者则恰恰相反,更注重目标企业的财务回报。如这两类企业组成收购联合体,可以起到取长补短、规避风险,在利益上各取所需的效果。

(四)创新发展模式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得自身硬”。我国企业应创新发展模式,有效控制关键资源,建立价格风险控制机制,加大履约索赔的力度,有效规避价格风险,确保公司的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同时,银企合作中还体现出这样的辩证关系,即走出去的企业要规避金融风险,而金融业本身要善于通过走出去规避自身的风险。我国金融业必须改革只立足于国内的旧式经营战略,选择多样化、风险分散化的经营战略,不仅要经营好国内业务,还要积极开拓国际业务,走国际化、规范化、市场化、多元化的道路。

当前全球能源、资源价格下降的形势下,建议中国政府引导中国企业将外汇储备与各种货币以及像石油这样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资源进行交换,通过投资、资源开发合作,更多地占有资源储备,借助市场化交易主体的力量,代行国家战略职能,这将不仅有效规避金融风险,还对国家能源安全大有裨益。

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企业应当抓住机遇,通过跨国并购、股权置换、海外上市、项目融资等方式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善于通过海外投资、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结合,加速国际化步伐,并在市场经营中不断增加存量。

二、对金融风险的识别

具体来讲,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遇到的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货币风险、信贷风险。

汇率风险主要表现为汇兑过程中的价值损失,是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最常遇到的金融风险之一。前些年,由于中国企业对外一直以美元签订合同,后来美元的持续贬值使不少公司遭受了重大损失。因此,此后不少公司的对外合同都改以欧元签署。不曾料到的是,今年以来,美国金融体系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危机”,先后涉及欧美、亚太地区,并引发了全球经济形势的动荡不安。近期欧元持续贬值,又有不少企业痛感把鸡蛋放错了篮子。目前,国际汇市复杂多变,呈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汇率的波动,增加了换汇操作难度,也增加了风险。

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而言,汇率风险在一定条件下转换成价格风险。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工程项下货物和设备的出口价格;美元贬值还导致国外项目员工工资上涨:在由于美元贬值而导致本币升值的国家,工程实际造价高于以美元计价的合同价格。对于国际工程承包业务来讲,如何选择签约合同币种、外汇保值方案等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成为新的课题。

篇4

一、前言

2016年春节过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就一路飙升,政府出台了各种政策对我国房价进行调控,但是效果甚微。中国房地产市场仍然吸引着一批批投资者进入。自2003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就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直到2008年我国开始出台各种政策控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到近年来逐步放宽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控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波动不断。

房地产市场的开发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且需要大量的投资。房地产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房地产金融为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持和保障。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必然会给房地产金融带来风险,因此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现状

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消费、投资和出口中,投资和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来源,而房地产投资是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非常重大,其中金融产业受房地产产业影响最大。房地产金融风险是指经营房地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或者客观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其资产、收益、信誉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根据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主要有: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房地产企业贷款风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以及土地储备风险等。

(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

虽然我国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较发达国家存在发展时间短,发展完善度不够等劣势,但是随着房价的一路飙涨,贷款买房成为大部分购房者的首要选择。虽然我国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把控较严格,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也较低,但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具有隐蔽性强、暴露时间长的特点,且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由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引起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容易引起银行坏账,总体来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主要有:欺诈风险、银行存贷期限不匹配风险、提前偿还贷款风险。欺诈风险是指个人住房贷款者为最大程度上获得银行贷款,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收入水平、收入稳定状况、个人动产和不动产情况进行伪造欺诈银行的风险,一旦个人住房贷款者无力偿还贷款,银行难以回收贷款;银行存贷期限不匹配风险是指由于个人住房贷款期限较银行吸收存款的期限长所造成的银行资金不稳定的风险;提前偿还贷款风险是指贷款者提前还款后银行遭受的服务成本损失、提前收回造成的资金闲置以及预期收益减少等损失风险。

(二)房地产企业贷款风险

由于房地产产业占用资金量大、回款慢等特点,房地产企业在投资房地产时会想尽各种办法获得足够投资,在这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舞弊行为,产生房地产企业贷款风险。总体来说,房地产企业贷款风险主要有: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假按揭、企业财务信息造假、房地产企业“超前贷款”等。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表示房地产企业的偿债能力较低,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会存在风险;假按揭是指房地产企业为更快获得贷款,采用“假按揭”的方法获得个人住房贷款替代项目开发贷款以获得开发项目资金导致的风险,当楼盘销售情况差时,会出现不良贷款;企业财务信息造假是指企业为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对自己的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粉饰,使得银行高估其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贷款金额等造成的风险;房地产企业“超前贷款”是指房地产企业在不具备发放贷款的“四证”条件下用流动资金贷款来顶替房地产开发贷款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风险

贷款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银行会大力发展贷款业务。而随着一些大企业的贷款金额大、还款时间长等弊端,同时也为了开拓新的市场业务,银行逐步加大对房地产贷款业务的支持力度。房地产贷款业务的还款率高、还款时间短等特点使得房地产贷款成为各银行的主要竞争业务,因此产生一些恶性竞争手段。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为业绩考虑会放低对贷款者的信用和资产状况的审查严格程度,使得一些不符合银行住房贷款要求的顾客获得了贷款,一旦顾客不能按时还款,所有的风险由银行来承担。同时,房地产贷款业务数量多、情况复杂,如果银行过分依赖房地产贷款业务,一旦房地产市场产生波动,y行所遭受的风险很大。

三、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产生原因

(一)房地产金融体系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房地产金融体系。美国的房地产金融体系是世界公认的房地产金融体系的典范。它包括银行间接金融和市场信用在内的一级市场以及以证券为主要手段的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主要是发放贷款市场,二级市场是出售抵押贷款的市场,两个市场共同作用形成了完备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和系统风险分散体系。而我国自商品房出现以来,房地产金融市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商业房地产融资体系和政策性房地产融资体系组成的房地产融资体系,但是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并没有形成完备的金融资源配置体系和系统风险分散体系,使得对风险的应对能力特别弱。而且我国房地产金融目前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获得房地产投资。

(二)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落后

商业银行对贷款的信用风险评定主要采用贷款风险测度法,虽然该方法能从一定程度上对信用风险进行评定,但是其还是存在贷款风险度主观性强、科学性差等弊端。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评定和度量等技术上都比较落后,对企业的了解主要依靠财务信息。商业银行在房地产贷款项目中不注重对贷款的事后监督和不确定性因素对贷款的影响,过度重视违约后债务的账面价值的损失。我国对贷款的五级分类管理制度,对贷款分类级别设置过少,缺乏对贷款损失率的细化。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较为落后的技术方法是导致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过高的重要原因。

(三)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的个人信用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对个人信用的信息披露、使用以及信贷各方的权利、义务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从已有的法律来看,现有的法律并没有对个人信用风险管理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且我国尚没有法律对个人失信的惩罚制度作出明确的惩罚规定。

同时,我国的抵押制度不完善。我国抵押贷款中有规定是法院可以查封不良贷款人员的房屋等,但是并不能对其进行拍卖。该规定是以保证不良贷款人员的基本生存底线为基础的,却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这会使得不具有贷款和还款能力的人员想方设法获得贷款,同时诱使已经获得贷款的人出现不按时还款等行为的发生。

四、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一个完善的房地产金融体系需要发放贷款市场和出售抵押贷款的市场相结合,我国目前发放贷款的渠道单一,同时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出售抵押贷款的市场。因此,我国应该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金融体系。

前面提到,我国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不健全,融资渠道单一,因此,为我国房地产金融的稳定发展,需要拓宽融资渠道,也只能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房地产产业发展来改变现状。鼓励房地产投资信托企业的发展,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我国的房地产投资信托企业在国家的控制和帮助下得到健康发展,以后国家应该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房地产投资信托企业的发展。同时,对房地产企业而言,也可以通过与地方资金雄厚的企业进行合作等方式实现自主融资。地方企业投资房地产可以通过投资房地产进行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创造新的盈利模式。我国应扩大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额度,积极推进房地产融资渠道的拓宽。

(二)建立和完善住房信贷保障制度

住房信贷体系应该具有一定的在社会环境中分散风险的能力,但是我国的住房信贷体系不具有此功能,因此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住房信贷保障制度。

建立和完善住房信贷保障制度,首先要完善房地产抵押贷款担保体系。房地产抵押贷款担保体系可以通过建立政府住宅抵押贷款担保基金组织和社会抵押贷款担保公司组成。通过政府住宅抵押贷款担保基金为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保障,当购房者无力偿还债务时可以让政府住宅贷款担保机构承担其未偿还的债务,保证能够向金融机构及时偿还贷款和利息,降低住宅抵押贷款市场的系统风险水平,降低坏账率,还可以开办社会抵押贷款担保公司来弥补政府住宅抵押贷款不能解决的缺陷。

(三)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根据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住房贷款制度将长时间存在并发展,因此,我国应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为降低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提供信用保障。个人信用评价制度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再加上我国社会情况的复杂性等,我国尚未出现比较成熟的个人信用征信公司。我国应积极推进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立起政府推动征信公司市场化运作的个人信用体系。

首先我国应该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个人信用体系中个人信息披露、使用以及信贷各方的权利、义务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规定当个人失信时应该遭受的惩罚和惩罚力度,为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提供法律支持。

其次,我国应建立个人信用专管机构。我国的专业个人信用机构缺乏,主要的信用评判是通过贷款申请人提供的资料由银行对其信用进行评判,评判的主观性较强,科学性差。我国应该建立非盈利性的可信度高的信用管理机构,如国家信用管理局等。

第三,我国应建立个人信用评判体系。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对能够表明贷款人信用状况的信息进行长时间记录,并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供信用评级机构共享信息。同时,我国应建立一个有效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对贷款人的信用进行全方位有效评估,避免因为评估失误造成的金融风险。

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时刻存在,但是并不是不能够有效控制的。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金融风险目前主要是因为制度和市场的不完善造成的,我国应该加快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文清,钱周信,贾慧敏.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技术经济,2005,04:52-54.

篇5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税收收入增加贡献巨大。2000―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54%,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高达26.61%,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以及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分别由2000年的15.14%和5.02%上升至2009年的19.15%和12.84%。2010年,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五项税种合计实现税收收入6527.88亿元,加上房地产营业税、建筑业营业税和房屋转让个人所得税,全年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合计为12255.09亿元,土地和房产相关的税收总额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6.74%,占地方税收收入比重为37.48%,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30.18%。如果考虑房地产对银行信贷和建筑业等相关行业的拉动,这一比重将更高。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金融业也累积了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如果不及时化解将会影响我国金融体系,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房地产信贷结构基本分析

按所占比重的高低,个人购房贷款、房产开发贷款、地产开发贷款(其中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贷款)分列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前三位。

表1中,我们系统整理了2008年和2009年H省W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具体流向。按照房地产开发环节划分,可以分为开发建设环节和销售环节。其中,开发建设环节分为地产开发和房产开发。从相对规模来看,房地产开发贷款大致占整个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39%,而销售环节的购房贷款大致占61%。房地产开发环节的贷款中地产开发贷款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比重约为11%,房产开发贷款占比约为28%。地产开发贷款中主要是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贷款,大致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10%左右。房产开发贷款中主要是住房开发贷款,约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19%。购房贷款包括企业购房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其中,绝大部分购房贷款用于个人购房,2008年个人购房贷款占当年商业银行信贷余额的60.91%,2009年这一比重为60.87%。个人购房贷款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个人购买新建住房(一手住房)的抵押贷款,2008年抵押贷款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比重为45%,2009年这一比重进一步升为49.06%。

透过H省W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的具体流向我们发现,个人购房贷款是联系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最为重要的枢纽。

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分析

从2008年和2009年W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的流向来分析,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近一半投向个人购买新建住房的贷款,个人购房贷款是联系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最为重要的枢纽。尽管抵押贷款有房产作为抵押,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程度也不高,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仍然起着警示作用。

表1中,2008年W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合计为1053.07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0.34%,个人购房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2.39%;2009年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余额增至1391.55亿元,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降为18.47%,个人购房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1.24%。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根据央行的政策报告,“截至2009年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9.2%,占比较上年末高1个百分点”。而据报道“美国的次级房贷仅占美国整体房贷市场的7%~8%,即使次级房贷违约率上升至20%,也不过占美国房贷市场的1%左右”,金融市场通过风险的放大效应和加速机制迅速将危机扩散至各个领域。

虽然抵押贷款有房产作为抵押,但当抵押房产的市值大幅下降至小于个人贷款余额甚至有进一步下降预期时,房贷的违约事件就有可能发生。如果房地产价格普遍大幅下降,那么房贷违约可能大量增多,商业银行的呆坏账可能迅速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也许会演变成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会进一步波及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

三、地方投融资平台的金融风险分析

表1中,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中贷款流向较多的除了个人购房贷款、房产开发贷款外还有地产开发贷款(其中政府土地储备机构贷款)。2007年11月19日,由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该办法明确了土地储备的概念,即“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土地的大规模收储与一级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根据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7]17号),土地储备资金来源于:从已供应储备土地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储备土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借的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经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土地储备的其他资金;上述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其中,土地储备机构储备土地举借的贷款规模应当与年度土地储备计划相衔接,并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不得超计划、超规模举借贷款。

但据我们的实地调研,H省W市2009年土地储备资金来源结构中90%的资金来自于银行的贷款。根据《财经》2010年第8期的报道,2009年北京市国土局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13家银行建立了资金合作关系,市、区两级储备机构共筹措银行贷款约1169亿元,几乎与当年北京实际完成的土地储备投资金额相等(1165亿元)。

2007年之前,土地储备中心要获得银行贷款必须有土地使用证作抵押;而在国土资发[2007]277号文件之后,土地储备中心通过担保的形式便可以获得银行贷款。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银行有放贷的需求,在政府信用的担保下,银行更愿意提供土地储备贷款。

2010年4月1日,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城市商业银行第十次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土地储备中心的实质是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起设立,以土地、财政补贴资金、股权等作为资产,建立的资产和现金流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主要用以实现债务融资,进而将资金用于土地收储、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迅速膨胀。根据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公告,“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其中:省级165家、市级1648家、县级4763家;有3个省级、29个市级、44个县级政府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均达10家以上”。“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融资平台公司举借的为49710.68亿元,占比46.38%”。这些融资平台主要发挥为政府建设项目融资的作用,从公司的经营范围来看,以政府建设项目融资功能为主的共有3234家,占49.18%,兼有政府项目融资和投资建设功能的有1173家,占17.84%。这些通过融资平台及其他途径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截至2010年底,地方各级政府已支出的债务余额中,用于交通运输、市政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建设59466.89亿元,占61.86%;用于土地收储10208.83亿元,占10.62%”。

尽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形式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还衍生出了“银信政”等信托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但银行借贷仍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从借款来源看,“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占79.01%”。

在融资平台银行贷款的担保和偿还上,地方政府除了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是税收收入),更多的也更为重要的是土地出让收入,因为很多市、县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是“吃饭财政”,用于建设的财政资金相当有限。“2010年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诺用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为25473.51亿元,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而实际上,作为抵押担保和未来偿还本息的土地出让收入,通常是被高估的未来预期的土地收益。一旦房地产市场转向,土地一级市场遇冷,不能够顺利出让,极容易引发地方债务违约甚至是引发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来为其融资平台提供抵押担保而获得信贷资本,这些资金大多被投资于基础设施领域,来支撑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而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城市土地的大幅增值以及城市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迅速增加,土地出让收入一方面用于偿还债务本息,另一方面用于进一步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这种以借贷资金进行土地开发、储备以及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经营土地”、“经营城市”推高地价和房价,以未来出让土地的收益偿还债务本息以及下一步的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债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在这种地方债借贷模式下,资金能够正常循环运行是建立在未来持续上涨的土地收益和房地产价格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土地开发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而且有些地方重复建设问题较为突出,具有较明显的结构性风险。在预期投资收益无法保证、财政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资金链一旦断裂,容易造成金融风险的显性化。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已支出的用于市政建设、交通运输和土地收储整理的债务资金合计为69434.33亿元,占支出总额的72.23%。这一庞大而不可持续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成为当前我国金融系统中的巨大隐患。

四、结论

尽管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程度不高,但我们看到,从土地一级开发土地储备整理开始到房地产开发建设环节到房地产销售环节,乃至城市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无一例外地看到各种主体如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或是购房者个人都与银行有密切的关系,这种传统借贷关系为主的方式将风险集中在银行体系内,一旦危机爆发将使得银行体系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陈志勇、陈莉莉: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1(12).

[2] 陈志勇、陈莉莉:财政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调整[J].财政研究,2011(11).

篇6

(一)房地产投资旺盛

2012年以来华坪县数座摩天大楼相继开工,房地产投资大增。2012年房地产投资12490万元,同比增长79.7%;2013年1~9月房地产投资32634万元,同比增长2.7倍。

(二)房价涨幅较大

120~130平方米公寓式住宅目前价格:腾云房地产3900元/平方米左右,保合花园4100元/平方米左右,中合花园4300元/平方米起价,按朝向、楼层不同,价格高的达6000元/平方米左右。平均价格比1年前每平方米涨了1000多元。

(三)商品房空置率上升

商品房空置率2011年为10%,2012年为39.7%。

二、华坪县房地产信贷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少

1.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2003~2013年期间本县房地产企业获得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仅1000万元,2008年发放,2009年归还。房地产企业缺乏有效抵押,加之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开发贷款控制较严,银行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较少。

2.以个人名义发放用于房地产开发的贷款。2003~2008年末无贷款余额;2009年末贷款余额1300万元;2010年末贷款余额1300万元;2011年末0万元;2012年末贷款余额480万元;2013年6月末贷款余额480万元。

(二)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趋缓

三、风险分析

通过近年的严格监管,金融机构在房地产贷款方面相对保守,房地产贷款风险控制的成效是令人满意的。但由于房价继续上涨,存在房地产泡沫破裂的风险,对金融业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一)贷款偿还风险

由于银行贷款相对较少,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资金来源:一是定金及预收款。近年房价飙升,买房投资的客户较多,因此房地产商通过定金的方式可以取得前期开发资金;二是拖欠工程款;三是房屋销售款,主要是住房按揭贷款。由于开发商自有资金很少,主要靠“借鸡生蛋”,如果遇到政策变化、市场变化,房地产开发商存在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由于定金及预收款、房屋销售款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有的人用于炒房,如果形成烂尾楼、房价暴跌的局面,所购房屋不能转让变现,将对还贷产生影响。

(二)存款枯竭风险

由于房价过高,买房花了几代人的积蓄,也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储蓄。因此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削弱了金融业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不利于金融业稳健发展。

(三)抵押物贬值风险

房地产市场发展增加了银行贷款抵押物,有利于信贷业务发展。但由于个人贷款以及私营企业贷款抵押物严重依赖于房地产,如果房价暴跌,抵押物风险就会显露。

四、对策建议

(一)合理支持县域房地产开发

小城镇与大城市不同,大城市由于住房需求量太大,对房价只能控,而小城镇住房需求量有限,适度开发反而有利于房价走向平稳。县域金融机构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理性支持房地产开发,促进公平竞争,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推进小城镇建设。

(二)防止贷款用于炒房风险

篇7

1、经济增长速度快,结构体制不完善。从金融发展至今来看,70年代开始,东南亚的国家经济相继发展,其增长速度相当快。正是由于这种经济发展速度太快,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出现资源效益不佳的状况。这些国家看重的只是经济的发展,却忽略了完善经济结构,因此在发展中没有及时解决结构问题导致风险出现。

2、银行呆账坏账严重。在过去经济发展的几十年里,高速增长的经济使得东南亚各国的房地产价格暴增,这种价格的暴涨恰恰就吸引了各个银行向房地产大量的投资,进而导致银行存在很多呆账坏账,这些呆账坏账的增加也就严重影响了东南亚各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在金融风险来临以前某些金融机构竞相倒闭破产。

3、发达经济国家导致的金融动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日本股市复苏,美元持续走强,这两者的发生使得一部分原本已经流入东南亚的外资全部撤离,这些外资的撤离给东南亚国家的货币造成了强大的压力。这种形势下,发达国家的巨资流动便掀起了空前的金融动荡。

4、国际间的金融危机具有广泛和巨大的影响。由于金融危机的发生,各个国家的处理方式手段不同,对其国家的金融的负面影响程度不同。而我国之所以影响程度较低是因为,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我国政府调控和管理得当。

二、我国金融风险的特征

1、隐蔽性。基于我国的国情,在我国,大多数金融业的倒闭其预期的前兆风险是隐蔽存在的,不像西方国家,商业性银行如果经营不善就会直接面临破产、倒闭或者被兼并的风险,其承担风险的主体是很明确的。金融业不同于别的行业,在我国金融业的自有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非常小,其特殊地位也明显可见,这种情形下,我们国家的金融业不管经营的有多差,也不会存在风险自担的问题。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存在,使得我国的金融行业不得不更加稳步发展,因此,我国应该针对我们国家这种金融风险的隐蔽性实施更加完善的金融制度。

2、累积性。金融风险的存在总是相对而言的,一旦一方发生损失,那么必定有一方盈利,这就是说金融风险并不是针对于某一方面而存在的。在西方国家,由于其风险达到一定边界一些银行就会直接倒闭,因此他们的风险损失一般不会一点一点的积累起来。而我们国家的不同点在于,我们国家基层银行的经营不善是一级一级的嫁接过去,知道转到总行为止,那么这种结果就使得其风险不断的积累。当金融风险从隐蔽性转为暴露时,日积月累的风险带来的不良后果会更加严重。因此,我国应该从金融管理上,一层一层的分批进行金融管理,这样才能避免金融风险的积累。

3、集中性。就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来说,他们的融资方式一般有很多种,这种多元化的融资方式使得金融风险分散。而从我国国情出发,目前我们国家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国家银行构成的主渠道,由于融资渠道比较集中主体,那么当发生金融风险的时候,相对于西方多渠道融资方式来说比较集中。正是由于这种集中性,当金融风暴来临时,我国在金融处理的时候能够很集中地进行改善措施,但是这也有一个不利的地方就是,由于风险的集中,致使金融风险来临的时候集中的体系受到强大的冲击。

4、行政体制性。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与国家体制的不同,那么金融业的运行也是不同的。虽然这种存在的经济变化与经济情况不确定的因素带来一定的危险,但从某一程度来说还是可控的。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风是谁决策谁承担风险,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们国家金融风险的形成是具有行政体制性的。我们国家一般会发放一些政策性的贷款,这些贷款如果不能收回也要贷,这就说明其银行的经营自主性不强。那么,我国在管理的时候,应该依据行政体制的特性处理金融问题,在风险袭来之时能有有效地抵御风险。

三、财政应对措施

1、加强国家对非银行机构的监管。金融风暴的冲击,使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关注。由于国际的金融动荡尚未解决平息,那么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金融波动,或者说为了避免公众信心缺失的影响,对于问题较多的投资公司,国家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在清理的基础上态度应该更加坚决,而且要与国家政府各级坚决脱钩,杜绝经营资金财政化。国家在处理这些问题较大的信托投资公司的时候,应该依照国情并且处于原则基础积极地进行改组。对于那些证券经营机构,国家应对此进行干预,使得他们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结构,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

2、明确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加快其体制改革。对于银行信贷资产,国家应进行风险分类,并且予以有效的管理,积极快速的完善国有企业,从根本上理清企业与银行的关系。经过改革,国家就可以解决目前困扰银企关系的信息约束问题,使得我们国家的企业与银行成为经济市场上具有竞争意识的企业实体。从资金的运用效率与营运收益出发,各个银行要寻找国家值得贷款的企业,而企业也可以自由的选择贷款银行,这种自由行的解决使得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

3、优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大监管力度。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国有企业的发展是由国家对其投资掌控的,而国有企业的发展在遇到金融风险的时候,其导致的结果是非常隐蔽的,也就是上述所说的,我国的金融危险是隐蔽的。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在经营国有企业的时候,更应该重视国有企业的改革。尽管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国有企业私有化,但是到目前为止,国有企业仍是我们国家的主体,其在金融行业里的地位不可忽视。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其股权的优化至关重要。股权结构的优化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与发展奠定可靠合理的制度基础,同时减少了从各方面带来的金融风险的潜在危险。在优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应该依据国家现存的金融法律法规,从收益与运作上完善体制,从而加大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

4、对外开放金融管理,增强金融风险抵御能力。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其金融管理一般都是封闭性的,那么在金融行业获取相关信息的时候,信息量明显不大。如果国家对金融行业的管理实行开放制度,那么民众对于金融行业的了解也大大增加,在开放性的金融管理模式下,各种隐蔽性的金融风险暴露而出,那么在抵御金融风险其抵御能力也在增强。长达20年的对外开放实践,使得外资流入已不同于当初纯粹的工业资本的引进,而是越来越多地以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等为内容的金融资本流入中国,这些大批量的流入更加促进了我国对于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但是,金融资本的大量流入比工商业资本的流入所携带的危险更大,那么这样一来,如果还是封闭的金融管理体制就不能将更多的金融风险暴露出来,最终会导致金融体系的瘫痪。因此,国家管理应该依据现实需要,再继续吸引科技含量较高的资本流入时,加快金融监管标准与体制的完善,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对外开放金融管理,增强金融风险抵御能力。

篇8

房地产投资的全过程是指从房地产投资意向的产生到房地产出售资金回收或报废为止的整个过程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可分为投资决策项目实施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等阶段不同的阶段各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败,投资者必须对各个环节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并加以防范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

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投资决策阶段最为关键,拥有最大的不确定性与机动性房地产投资一旦展开进行,很难从项目建设中撤出,否则会付出高昂代价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风险主要源于政策和经济方面

1.政策风险

国家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全局的,政策的潜在变化可能给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带来各种形式的经济损失尤其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尚未完善的条件下,政策风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尤为重要

(1)产业政策风险

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影响房地产商品需求结构变化,决定着房地产业的兴衰国家强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会直接促进城市商业和服务业楼宇市场的繁荣政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紧缩投资于房地产业的资金,将会减少房地产商品市场的活力,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损失

(2)金融政策风险

房地产投资绝大部分依靠银行贷款而进行,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对房地产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2003年6月央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对房地产开发资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建筑施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提高房地产企业贷款准入门槛,使那些主要靠银行贷款进行投资的企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3)土地政策风险

房地产开发建设以土地为载体,土地政策的变化势必对房地产业产生重要影响土地产权制度的变更不同的土地取得方式土地调控制度以及不同的土地政策执行力度都会带来房地产投资风险

(4)税收政策风险

税收政策的变化对房地产投资影响重大税收政策和土地调控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调节房地产市场的两个有力工具房地产投资中,各种税费名目繁多,占开发成本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一旦提高税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面临巨大成本风险

(5)城市规划风险

城市规划除了涉及到规划指标和用途的相容性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建筑限高等,更重要的是通过城市规划布局调整和城区功能调整交通的变化等来对房地产业带来影响因此,房地产企业能不能及早预测规划目标,选择增值潜力较大的合适地块,是决定项目开发成败的核心因素

2.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包括市场供求风险和通货风险市场供求风险是最直接的风险市场供应量市场购买力市场价格等反映供需状况指标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供需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进而极易导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而形成市场供需风险相反,市场供需不平衡会导致大量商品房空置滞销,使投资者承受资金积压的风险另外,房地产投资周期较长,其间可能遭受由于物价下降带来的通货紧缩风险,也可能遭受因物价上涨而形成的通货膨胀风险膨胀率下降会抑制对房地产商品的需求,房地产价格下跌,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损失,膨胀率增大会刺激对房地产的需求

3.区域社会环境风险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各个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环境各异,这使得不同地域的房地产开发面临不同的风险因素,同一风险因素在各地的影响程度也相差悬殊,即风险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

4.开发时机风险

从房地产周期理论可知,项目开发时机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易受国民经济的影响,因此,经济发展趋势就成为影响开发时机的主要因素所以说,风险与开发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

房地产投资的实施阶段是指房地产投资计划的具体实现过程,它包括从获取土地筹措资金到设计施工等过程此阶段将面临具体的风险因素一方面,在土地获取阶段,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协议招标和拍卖意投等方式来获得所需要的土地,这三种获取土地方式的选择就具有一定的风险

另一方面,时间质量和成本是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的三大管理核心,也是三大风险因素管理不当,将会使企业面临工期拖延风险质量风险和成本风险

1.工期拖延风险

工期一旦被延长,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状况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错过最佳租售时机,如已预售,会承担逾期交付的违约损失信誉损失;另一方面,会增加投入资金利息支出,增加管理费

2.项目质量风险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开发项目质量主要体现在项目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美观性与环境协调性五个方面消费者重视房屋的物理质量,更强调房屋的效用承包商施工技术水平落后偷工减料,建筑结构有安全隐患等,是造成项目质量风险的主要因素;房屋设计和户型结构未充分考虑潜在消费者功能需求,也是房屋质量不佳的重要方面

3.开发成本风险

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风险源于开发的各个阶段建设前期对项目成本的影响程度达95%—100%,越到后期影响程度越小在规划设计中,方案陈旧深度不够,参数选用不合理以及未进行优化优选设计,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在建设期间,国家调整产业政策,采用新的要求或更高的技术标准,也都会使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加7;除此之外,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导致的建材价格上涨和建筑成本的增加及项目是否能按时完工工程质量的保证施工中意外事故等都是这一阶段将要面临的风险

三、经营管理阶段的风险

房地产项目建成后,资金投放工作基本结束,投资过程就转入到房地产销售出租或物业管理的经营管理阶段该阶段决定着房地产投资收益的实现,是房地产投资风险最大的环节之一其中包括:营销策划风险物业管理风险和其他风险

1.营销策划风险

营销策划是经营管理的核心,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成本能否收回利润能否实现在房地产营销策划中,价格定位销售渠道营销方式等都是很重要的方面其中,定价最关键,因为消费者对价格最敏感价格过高远离市场会引起房地产销售困难,难以实现利润;而价格过低不仅会减少房地产利润,还可能致使消费者怀疑商品房的质量,从而影响房地产商在市场中的形象和信誉风险

2.物业管理风险

物业管理的水平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后继生存与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不仅注重其价格和质量,而且注重其售后服务,即物业管理,物业管理需要一些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这也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如专业管理队伍管理构架管理公约以及管理费用等

篇9

房地产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房地产金融是指房地产资金的融通,包括住房金融和土地金融。狭义的房地产金融是指与房地产投资及开发经营相联系的货币资金融通活动和房地产金融资产投资活动,即为房地产业及相关部门筹集、融通、清算资金并提供相应服务的所有金融行为。从服务对象上划分,它包括为房地产业的房地产开发、建设、交易、经营等活动服务的“房地产业金融”和为居民的住宅建造、购买、维修、装饰消费等活动服务的“住宅金融”两个主要部分;从服务内容上划分,它包括房地产资金融通、房地产资金转账结算、房地产保险、房地产信托等业务,其中又以房地产资金融通业务为主。

一、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一)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概念

房地产金融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资金的筹集、融通、清算等金融服务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承担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二)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分类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人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导致房地产贷款本息不能按时收回甚至无法收回的风险。主要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困难、资金周转不灵或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甚至破产倒闭而无力还款,以及借款的住宅消费者失业、收入减少、意外支出增加、死亡等原因导致无力还款。

2.流动性风险

由于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现金和随时能转换为现金的其他资产,以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满足客户提取存款要求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有的是原发性的,即资产结构中的中长期贷款比重过高,现金和国库券等不足以应付提款需要,又缺乏及时融入现金的手段和渠道,导致流动性不足;也有的是继发性的,是由信用风险带动的流动性风险:房地产金融中人多以房地产作借款的抵押物,当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时,贷款银行要处理抵押房地产从中求偿,如果卖不掉房地产而使银行缺乏现金来应付提款等需要,也会形成流动性风险。

3.资产负债结构风险

由于房地产资金融通中资产结构通常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如果金融部门的负债结构中以活期存款为主,就可能形成流动性风险;如果负债结构中多一些公积金存款、住房专项储蓄存款等来源较稳定的成分,结构风险就能缩小。

4.资产质量风险

如果贷款中质量差的贷款(逾期不还的无力偿还的和无法追索的等)较多,贷款银行就面临效益差的风险,房地产金融中的资产质量风险与借款人信用有关,与宏观经济形势有关,也与具体的贷款业务处理有关。

5.利率风险

如果存款利率上升,或者贷款利率下降,或存贷款利率同向变动但利率差缩小,都可能带来经营效益方面的风险。房地产资金融通尤其是住宅金融的期限往往较长,在长时期中利率变化越频、越大,利率风险也就更大。

6.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才是实际的利率,在名义利率不变时通货膨胀会使实际利率下降,甚至可能为负数,就使银行面临风险。固定利率下的通货膨胀风险一般比浮动利率下的大,因为后者往往随通货膨胀而上浮,如果贷款利率固定而存款利率浮动,银行的通货膨胀风险就更大,房地产金融的长期风险使其通货膨胀风险也较大。

7.汇率风险

如果外汇升值本币对外贬值,以外币计价的债务负担将加重:反之,则以外币计价资产将实际减少。外汇买卖、外汇收支中也有风险,当房地产金融中借有外债或引进外汇时,也会面临外汇风险。

8.其他风险

房地产金融中还有其他风险,如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损的风险,业务操作中其他失误带来的操作风险,业务办理过程没有全面注意法律条文导致法律风险、国家政策变动的风险、房地产资金转账结算中的风险、房地产保险中的风险、房地产信托中的风险等。

二、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成因

(一)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的不同利益诉求

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多元化,主要包括土地供应方、各级政府、开发商、银行、投资性住房和自住型住房需求者等。多方利益主体在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尤其在房地产行业实现市场化之后,房地产价格与每一个利益主体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一方面房价高涨让消费者不堪重负,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仅为房地产开发商贷款也为一般的消费者提供了按揭贷款服务,这无疑将风险再度集中于银行信贷。再者,各级政府也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需要在收益与风险间寻求平衡。因此,房地产市场中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决定了房地产金融风险。

(二)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机制还很不完善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法规建设相对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而言还是相当滞后的,除《商业银行法》中有关银行设立和资金运用规定外,还没有专门的房地产金融监管框架,房地产金融业务的有关规范也有待制订。

(三)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

我国市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市场尤其如此,国内商业银行制度体系尚不完善,而房地产开发资金集中依靠商业银行贷款,这无疑使得房地产金融风险双倍增加。我国商业银行关于房地产的信贷形式主要有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贷款、住房消费贷款以及土地储备贷款等,因此,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都与商业银行信贷密切相关,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所以,一旦此环节中出现危机必然为房地产金融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房地产资金来源多元化是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四)房地产金融市场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房地产金融体系

缺乏多层次的房地产金融市场机构体系,缺乏多元化、规范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体系,缺乏独立、有效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中介服务体系,没有形成完备的房地产金融一级市场,尚未建立房地产金融二级市场。

(五)个人住房信贷存在的违约风险

自我国商业银行为个人住房提供按揭贷款服务以来,银行中个人住房贷款和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资产率都有所下降,有效的改善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因此银行便把个人购房贷款作为优化资产的主要途径大力发展,而没有看到个人住房贷款存在的风险。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尚未建立,商业银行难以对贷款人的贷款行为和资信状况进行充分严格的调查监控,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可能存在违约风险。

三、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如果市场约束力缺失或者力度有限,就可能因资源有限,以致个别利益主体将发展成本转嫁给资源贡献者,而资源贡献者不仅无法实现利益还要付出成本。此时的市场资源的利用率受损,整个社会成本也可能加大。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来自各个利益主体的争夺,更是来源于利益集团对于某些参与主体的市场约束力的无效,导致各个利益主体失衡,进而导致成本不断外化,而最终这种成本又是由全社会来承担的。因此对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化解应该着手于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构建,通过平衡房地产市场中各个利益主体的诉求,保证参与主体的相对平等性,以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对称。

(二)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管理

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应注重加强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补救。在发放贷款前,一旦出现房地产商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的问题,就应没收其抵押资产。但是这种评估方式也属于消极的补救措施,应将风险防范的重点放在事前控制及事中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房地产信贷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商业银行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规定,而不能受利益驱使,给不符合规定的开发商发放贷款,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规律的认识,不受虚假繁荣的诱惑,进一步加速银行的体制改革、完善内控制度,并制定科学的商业银行内部考核方法,实行权利与责任合一的约束与激励制度。

(三)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

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是为了将集中在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担到全社会以共担风险,主要途径是让投资者直接承担房地产业风险的市场化融资。目前适合我国房地产融资主要是将银行贷款融资转化到银行贷款、房地产信托、住房资产证券化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模式,是丰富房地产开发商和住房消费者融资渠道的主要可行方法,也是有效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的主要途径。在成熟完善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中,房地产开发融资和个人住房贷款应该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以及融资市场之上建立丰富的证券化二级市场。在二级市场上,创新各种房地产金融工具,主要包括投资基金、信托证券、指数化证券等。这样在房地产金融市场上投资者对证券化金融资产的自主购买,有效地实现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第一次分散,二级市场把集中于房地产信贷机构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再次分散到整个金融市场的各种投资者中,从而实现房地产金融分析的逐级化解。

(四)建立个人信用制度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通常只能依靠道德约束,一旦出现信贷危机受到的经济利益和法律责任约束极为有限,因此,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包括信用档案机制、信用调查机制、信用账户机制、信用监控评估机制一体化的系统制度,从经济法律的角度开发个人和企业的信贷行为,加大信贷违约成本从而有效降低信贷违约风险。比如,各商业银行可采用联网方式,对故意违约和采用欺诈手段骗取贷款的借款人在网上公布,并取消其终身贷款资格;而对守约的借款人则可给予信用等级评定,信用等级越高越容易获得贷款,而且贷款期限、利率水平也可获得更多优惠。另外,对购买别墅、购买高档商品房、购买多套住房并主要用于投资的客户,应适当提高贷款利率及贷款成数,并遏制“零首付”、“假个贷”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篇10

(一)煤层气开发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现状

据高弟在2010年10月发表的《贵州3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前景广阔》的数据推算,贵州省煤层气资源总量为3.1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总量的22%,排名全国第二。可以为贵州省1200万城镇居民供给4500年的总燃气量。但贵州省对瓦斯的利用率仅为12.4%,大部分被作为废气排放到空气中,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

贵州省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较大的问题值得重视,其原因是贵州省中小煤炭企业在煤矿区占比最高:一是贵州民营煤矿由于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历史不长,所以金融风险较大;二是缺乏足够的融资支持和投资支持,导致中小型能源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金融风险高。当然,金融风险较大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在贵州民营煤炭企业中体现得更为突出。由于贵州省煤矿瓦斯没有进行煤层气产业化和商业化投融资开采利用,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不足,所以导致贵州煤炭矿区瓦斯矿难频发。煤层气资源开发风险事故较多。

(二)煤层气开发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原因

1、煤矿权和煤气权没有理顺

贵州省的煤层气矿权基本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登记,煤炭矿权有的属于中央,有的属于贵州省各地,无法理顺贵州省煤层气矿权和煤炭矿权重叠和分设的矛盾。因此,一要协调理顺“两权”的关系,使“两权”合作或统一,吸引融资和投资资金,便于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二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努力打造贵州煤层气产业,充分发挥中石化、中石油作为投融资主力在贵州煤层气开发利用中的作用。总之,煤炭是贵州省所有,煤层气矿业权是中央所有,两权主体分置,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这是导致贵州省煤层气产业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原因之一。

2、所在地银行信贷青睐国企歧视私企

安全经济学研究表明,安全投入总资金规模突破临界点限制才能使安全投资的收益大于安全投资的成本。因此,只有大规模开发贵州煤层气资源(煤矿瓦斯)才可以取得安全设施投资的经济效益。由于开采煤层气机械化程度很高,属资本密集型,而煤层气产业投资融资规模巨大,其银行信贷投资和抵押贷款投资都受到贵州省金融体制的限制,所以贵州省中小能源企业无法取得大规模银行投资融资的资本金。在贵州省,对待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二元分隔的金融体制,互相参股煤层气开采的股份制制度尚未普遍建立,民间又短缺资金,因此无法聚集巨额资金来取得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总之,贵州省金融体制改革没有到位,也是贵州省煤层气产业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一个基础性的原因。

二、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分析和金融风险评估

贵州省是我国煤层气的重要产出分布区。煤层气是煤炭开发中引起矿难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随着煤层气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的进步,煤层气已成为一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洁净、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对煤层气及其化工商业化投资融资的金融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对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采取的金融风险控制管理措施,从而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金融风险控制的集约成本。

(一)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分析

对金融风险的管理是一个对各种工具资源的有效率的配置的过程。贵州省煤层气气田资源开发项目融资规模巨大,应该把贵州省煤层气开发项目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风险控制的关口前移。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视角分析,贵州省煤层气开发投资融资项目主要预防煤层气安全经营风险、本益比风险、煤层气投资无效的风险、煤层气相关用户的信用风险、煤层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和贵州省煤层气投资融资项目决策的风险。

(二)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评估

在贵州省煤层气产业开发投资融资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模式上,建议参照张建平和张伟在《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金融风险识别与控制模式研究》的成果,动态收集整理金融风险形态识别的相关数据,选择恰当的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析工具,进行金融风险的定量测试和回测,形成金融风险程度动态管理的综合策略集成,将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技术、行业专家等进行集成,形成模块化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以便于在金融风险分类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策略集成,实现金融风险资源的高效益的配置。

总之,只要贵州省地面抽采技术取得突破,贵州省煤层气产业就会变成投资较大、回报期长、效益很好、投资融资的金融风险不高且能变废为宝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降低煤层气产业开发投融资的金融风险的建议

贵州省煤层气开发项目要尽量避免和降低金融风险,建议采取如下方式融资:

(一)利用国际CDM项目融资开发煤层气

建议贵州煤层气利用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开发机制),突破资金和技术瓶颈。在贵州省3.15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回收领域,利用甲烷减排的CDM项目融资。CDM项目是贵州省向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融资的有效渠道。因为中国是目前最大的CERs(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提供国。发达国家的资金加技术买走贵州省3万多亿甲烷气体的“排放权”,实现和履行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就温室气体减排配额进行买卖,经合组织成员国通过CDM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做项目,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利用CDM国际基金的国际融资方式以解决煤层气金融风险较大的问题,可以转移消化掉贵州省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

(二)建立四位一体的金融模式

煤层气开发项目属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以贵州省一个储量56万吨的乡镇煤矿为例,大约可采出30万吨煤,而前期投入就需1050万元。与瓦斯治理要求相匹配的安全生产系统,投入也需要上千万元。贵州省的矿难预防投资方案,应该是煤矿企业为投入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协同筹资的“四位一体”方案。

(三)利用基金管理公司

贵州省应成立煤层气产业开发投融资基金管理公司。这个基金管理公司内部云集着许多融资专家。他们精通项目担保融资、设备担保融资、ABS(Asset BackedSecurity)模式、LBO(Leverage Buy-Out)模式、OPM(Other People’s Money)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BT(Build-Transfer)模式融资,特别是要大胆尝试TOT (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移交――经营――移交投资融资模式。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贵州煤层气开发产业,该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全力推动贵州煤层气开发产业基金赴港上市或在沪深股市A股上市。

此外,贵州省还可以利用法律的、行政的和财税的其它手段,解决贵州省煤层气产业开发投资额巨大的筹资难题,降低投融资的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①韦艳. 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J].理论与当代,2007年第5期第22―24页

②高弟.贵州 3 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前景广阔 [J].当代贵州,2010 年10月下第8页

③张建平,张伟.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金融风险识别与控制模式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月,第29卷,第2期第45―48页

篇11

按照这一定义,金融产品作为各种数据的组合(不需要任何实际物流的支持)在网上实现数量匹配、期限匹配和风险定价,加上网上支付就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因此,基于互联网公司“贴金”的模式,可以将互联网金融主要分为三种模式:支付式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型互联网金融和理财式互联网金融。支付式互联网金融:主要为涉及银行支付结算体系的第三方支付,例如支付宝。融资平台型互联网金融:主要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种模式,一是线上P2P贷款模式。二是阿里小贷模式。理财式互联网金融:这是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如支付宝旗下一项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招商银行推出的“微信银行”等。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风险分析

(一)法律不完善带来的业务违规风险

目前我国关于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正式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利益主体、权责划分、监管主体等关键问题均没有明确的界定。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政策的不明确成为互联网金融长远规范发展的阻碍,处于灰色地带发展的互联网金融极易开展违规业务,产生诸如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民间借贷纠纷等金融风险。

(二)监管创新不及金融业务创新带来的技术风险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让金融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而监管机构技术的创新和监管手段的创新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创新,带来了一系列技术性风险。互联网金融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更容易出现黑客可利用的漏洞,造成客户资金和商家信誉处于风险中。

(三)网络虚拟性和信用体系不健全带来的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意味着交易双方的所有资金业务活动都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增加了交易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放大了信用风险。打破互联网金融信息不对称的关键是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而我国信用体系的构建尚不健全。

(四)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不足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

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将大量数据存储于云端,这意味着犯罪分子更容易窃取数据,得到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据了解,2012年我国有84.8%的网民遇到过网络信息安全事件,总数达4.56亿人次,包括个人资料泄露、网购支付不安全、遭遇钓鱼网站等。

三、加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推动互联网金融合规发展

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的设立应以支持产业创新、推动产业合规发展为前提,减少硬性规定设计。尽快出台针对各类互联网金融模式的规范性法律法规,对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围、发展方向、监管办法及违规处罚、退出机制等相关内容作出界定,从宏观层面上将其纳入法律监管框架之下。

(二)构建协调合作监管框架,引导互联网金融稳健发展

互联网金融突破传统金融业分工,模糊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界限,同时包含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内容。因此,互联网金融监管必须联合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各相关部门共同开展,形成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实现金融监管信息共享,打造金融监管的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网络。

(三)创新改革监管方式,利用先进技术加强非现场监管

金融监管应与时俱进,推出新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手段,加快构建互联网金融非现场监测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机将大量的金融业务数据进行自动分析,综合评估金融机构内部业务发展的风险状况,建立非现场监测预警机制,形成实时跟踪监测系统。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利用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的大数据分析企业、个人信用,实现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征信系统。制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管理办法,对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分配和责任承担、机构的信息披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等作出明确规定。

四、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初步构建

(一)监管原则和目的

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宽松的创新环境,过于谨慎、严苛的监管措施有可能抑制其创新发展。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坚持非审慎性监管原则。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使互联网金融交易更加安全、公平、有效,金融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

(二)监管主体

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的综合性、多领域、电子化等特征,监管主体应包含各级政府、各级金融监管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商税务部门、工信部、公安部、行业自律组织等。

(三)监管职责

1.各级政府。一是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范畴,协调监管主体间的工作,确保不出现重复监管、监管漏洞等问题。二是形成互联网金融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监管主体间的沟通交流。三是尽快完善互联网金融立法,填补法律空白。

2.各级金融监管部门。一是人民银行应牵头组织各金融监管部门工作,协调各类监管事宜。二是推动成立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三是开展互联网金融企业日常监管工作,以非现场监管为主,现场监管为辅。四是协助互联网金融企业打造内部征信系统,并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接。

3.工商税务部门。加强对从事互联网金融企业业务、税收情况的监管,适当加大检查频率和深度,充分收集第一手信息,及时反映该类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篇12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9-0010-04中图分类号:F831.59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tically obtained the unconditional joint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and statistic characters of asset return which determined by continuous time square-root stochastic volatility (SV) model.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empirical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ECF) was proposed to estimate continuous time SV model. This simple method requires neither discretization nor simulation. The estimation of continuous time square-root SV model using ECF method was illustrated, along with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using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index dat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exist mean reversion in the volatility process of these two markets, and the advantages of fitting asset return data using continuous time SV model.

Key Words: Continuous Time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 Empirical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Parameter Estimation; Leverage Effect

一、引言

在许多金融问题的研究中,常常用到连续随机波动模型。连续时间随机过程,特别是包含不可观测或潜在变量的连续时间随机过程,由于似然函数没有封闭形式表达式,所以用传统的极大似然方法对模型参数估计很难实现,因此人们不断寻找各种替代方法对随机波动(SV)模型进行估计。

由于不能得到观测值的连续样本,一般对连续时间SV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时首先离散化模型,然后使用各种矩估计方法,如Chan,Karolyi,Longstaff,Sanders的广义矩方法(GMM)。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文献中,新的估计方法大部分是基于模拟方法发展起来的,如Duffie,Singleton的模拟矩方法(SMM),以及Gallant,Tauchen的有效矩方法(EMM)。使用这些方法时基本上都需要离散化模型和模拟样本路径,实现这两步除了需要大量的计算外,还会把估计误差累加起来,因此可能产生较差的有限样本特性。

当模型的似然函数不好处理或没有封闭形式的表达式,它的傅立叶变换可能具有封闭形式表达式。经验特征函数方法可以解决似然函数没有封闭形式的时候的参数估计问题。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特征函数和分布函数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同样经验特征函数包含与经验分布函数一样多的信息。利用由模型获得的特征函数去匹配由数据获得的经验特征函数,就可以得到参数估计。

二、经验特征函数方法的基本原理

Parzen最早开始对经验特征函数方法进行研究,并按处理的是独立同分布过程还是相关平稳随机过程可分成两类。假设的累积分布函数是F(x;θ),依赖于一个K维参数向量θ。特征函数的定义为:

c(r;θ)=E[exp(irX)]=exp(irx)dF(x;θ)(1)

而经验特征函数是特征函数的样本对应部分,其定义式为:

cn(r)=exp(irXj)≈exp(irx)dFn(x)(2)

其中i=,{Xj}是独立同分布序列,Fn(x)是经验累积分布函数,r是转换变量。由定义式(1)和(2)可知特征函数仅包含参数,而经验特征函数仅包含数据。特征函数和经验特征函数分别是分布函数和经验分布函数的傅立叶变换,由于傅立叶变换的惟一性,特征函数包含与分布函数同样多的信息,且经验特征函数保留样本中的所有信息。经验特征函数估计方法的一般思想是最小化经验特征函数和特征函数之间距离的某种测度。

对于独立同分布情况,使用经验特征函数方法选择转换变量,而严平稳过程必须考虑相关性,此时应使用联合特征函数,可以用重叠数据块实现这一点。如果定义序列y1,y2,...,yT的重叠数据块为:

zj=(yj,...,yj+p)′j=1,...,T-p(3)

因此,每个数据块有p个元素与它邻近的数据块重叠。每个数据块的特征函数定义为:

c(r;θ)=E[exp(ir′zj)](4)

其中变换变量r是一个p+1维的向量,也就是r=(r1,...,rp+1),联合经验特征函数定义为:

cn(r)=exp(ir′zj),n=T-p(5)

作为重叠数据块的一个序列,zj是相关的。在标准正则条件下,cn(r)对任意r几乎处处收敛到c(r;θ),即:cn(r)c(r;θ)对∀r。基于这个结果,Feuerverger;Knight和Satchell提出,在一组离散点上用联合经验特征函数匹配联合特征函数。实际上对如何选择这些离散点以及应使用多少个并没有固定的方案,根据Knight和Yu的方法,在一个区间上用联合经验特征函数匹配联合特征函数,即:

・・・c(r;θ)-cn(r)2g(r)dr1・・・drp+1(6)

或者解下面的方程:

・・・(c(r;θ)-cn(r))w(r)dr1・・・drp+1=0(7)

其中g(r)和w(r)都是连续权重函数。在关于权重函数的正则条件下,这两种方法是等价的,仅考虑式(6)的方法即可。这里计算的是关于zj的无条件(稳定状态)联合特征函数,也可以用条件特征函数来替代进行计算。Singleton;Chacko和Viceira曾用条件特征函数方法估计了扩散过程。

基于(7)式的方法指连续经验特征函数方法。在连续经验特征函数方法中,变换变量r是积分出来的,而且实际的实现需要选择好权重函数。当权重选择的是最优时,该方法产生的估计量达到Cramer-Rao下限。Feuerverger曾证明经验特征函数估计量是渐近有效的,当(7)式中的权重函数w(r)为:

w(r)=・・・exp(-ir′zj)dyj・・・dyj+p(8)

其中f

是数据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然而,如果条件概率密度函数是未知的,这个量就是不可计算的,SV模型即是如此,可选择基于(6)式的方法。

三、连续SV模型及联合特征函数的计算

(一)连续SV模型描述

如果研究的随机过程包含不可观测或潜在状态变量(如随机波动模型),则特征函数的计算有所不同,首先应该把过程向量Xt分成两个子向量,也就是Xt=(S′t,V′t)′,其中St∈Rm,n>m>0是可观测状态变量组成的向量,Vt∈Rn-m是不可观测或潜在状态变量组成的向量。对于平稳过程Xt,边际特征函数可以从条件特征函数得到。在资产收益模型中,往往并不是整个Xt向量都是平稳的,可能只有部分过程是平稳的,剩下的部分则是一阶差分平稳的。例如,在随机波动资产收益模型中,虽然随机波动被描述为平稳的,但对数资产价格是作为一阶差分平稳建模的。换句话说,资产收益是平稳的。不失一般性,假定过程Vt是平稳的,而且St=St-St-1是平稳的,即(St,Vt)是一平稳过程。因此可得到{S1,S2,...,Sp+1}的联合特征函数,而不是{S1,S2,...,Sp+1}的联合特征函数,这时只需要知道ν0的边际特征函数。。

考虑如下连续时间SV模型,即平方根随机波动(Square-Root SV)模型:

dSt=μdt+VdW1t

dVt=β(α-Vt)dt+σVdW2t(9)

dW1tdW2t=ρdt, t∈[0,T]

其中St是对数资产价格,W1t和W2t两个标准维纳过程。选择这个模型进行研究,是因为这个连续时间SV模型被广泛应用在金融文献中用来描述资产收益的动态特性,具有一定代表性。通常把资产收益过程的漂移项设定为一个常数。应当注意的是当资产收益过程的漂移项为状态变量Vt的一个线性函数的时候,可以得到资产收益封闭形式的条件特征函数。模型(9)中瞬时波动过程的描述保证了波动的非负性,其中平方根过程的解为:

Vt+1=(1-e-β)α+e-βVt+σe-β(t+1-τ)VdW2τ(10)

这是一个AR(1)的形式,其中εt+1=σe-β(t+1-τ)VdW2τ是一个鞅。因此该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具有异方差的AR(1)过程。参数β度量的是波动过程的瞬间持续性,dW1t和dW2t之间的相关性度量的是条件波动的非对称水平。特别地,当ρ

(二)联合特征函数的计算

(9)式中定义的具有随机波动的连续时间资产收益过程没有明确的解,然而可以得到资产收益过程St=St-St-1的无条件特征函数,也可以得到资产收益过程的联合特征函数。

令St是(9)定义的随机过程,已知初始值S0以及V0=ν0,则收益过程

St=S1-S0,...,Sp+1=Sp+1-Sp(其中p≥1)的联合特征函数的对数形式表达式为:

lnψ(u11,u12,...,u1p+1;θ)

=C(1,u1,u2)-ln(1-D(1,u1,u2))(11)

其中u1=u1,u2=0,u1=uk,u2=-iD(1,u1,u2),k=1,2,...,p,θ=(μ,α,β,σ,ρ)为参数向量。对(9)式定义的连续时间SV模型而言,C(τ,u1,u2),D(τ,u1,u2)的通解为:

C(τ,u1,u2)=(iu1μ+iβαu2)τ+[(b-h)τ-2ln()

D(τ,u1,u2)=・

其中:h=[b2+σ2(u+2ρσu1u2+σ2u+2βu2i)]1/2,

g=(b-h)/(b+h),b=β-ρσu1i-σ2u2i。

当p=1时,连续时间SV模型(9)的对数形式的特征函数表达式为:

lnψ(u1,u2;θ)=C(1,u2,0)+C(1,u1,-iD(1,u2,0))

-ln(1-)(12)

上面得到的联合特征函数ψ(u1,u2,...,up+1;θ)中,如果令p=0,便得到收益过程St的边际特征函数ϕ(u;θ),即:

ϕ(u;θ)=E[exp{iuSt}]

=exp{C(1,u,0)}(1-)-2αβ/σ2(13)

模型的静态特性可由边际特征函数体现。从(11)以及C(1,u,0)和D(1,u,0)的表达式可以看到,如果令非对称相关参数ρ=0,那么边际特征函数ϕ(u;θ)为:

ϕ(u;θ)=eiuμQ(u2;α,β,σ2),其中Q(u2;α,β,σ2)是u2的实值函数。因此St在它的均值μ附近具有对称分布。

(三)模型的参数估计

对SV模型,大部分估计方法都是基于模拟的,应用到连续时间过程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计算以及离散化。从前面的分析可知,由于资产收益过程以及联合资产收益过程的特征函数可以解析地得到,使用这些解析结果,可以借助经验特征函数(ECF)方法,即利用从数据中计算出来的经验特征函数匹配从模型获得的解析特征函数来估计连续时间SV模型。

经验特征函数估计方法可以说是比较精确的方法,因为它既不需要对连续时间模型的离散化,也不需要模拟,因此减少了由离散化带来的误差,而且也减少了模拟时的大量计算,实施起来比较简单。而且,联合无条件特征函数可以反映可观测过程的静态以及动态时间序列特性。

我们使用的经验特征函数估计方法是基于资产收益St的时间序列观测值的。从连续时间SV模型的描述我们知道,虽然二元随机过程{St,Vt}是一个马尔科夫过程,但{St}和收益过程{St}是非马尔科夫的。如果计算出连续时间SV模型(9)定义的资产收益的无条件特征函数,只要利用(6)或(7)式就可以实现对连续时间SV模型的参数估计。由于不能解析得到(7)中的最优权重函数,所以选择基于(6)式的最小化问题进行参数估计,其中权重函数选择的是具有均值为零、方差-协方差矩阵为Σ=σΙ(Ι为一单位矩阵)的一个多元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即φ(u)=exp(-)。对于非马尔科夫的过程,最优权重函数φ(・)或数据块大小p的选择没有固定的方案。最优权重函数的一个实际选择方案就是采用GMM方法中的思想,即选择的权重函数能最小化参数估计的方差。数据块大小p的选择更加复杂,依赖于数据发生过程(DGP)的精确结构。Jiang,Knight考察了不同的p值对经验特征函数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p值的增大并不能显著改善模型捕捉数据静态和动态特性的能力,不同的p值对连续时间过程的参数估计结果影响不大,但是随着p的增大,会使计算负担增加。因此为了计算的方便,选择最简单的情况,令p=1。

利用前面推导出来的连续SV模型的联合特征函数的对数形式表达式(12),可以容易地得到模型的联合特征函数,即:

ψ(u1,u2;θ)=exp{C(1,u2,0)+C(1,u1,-iD(1,u2,0))

-ln(1-)}(14)

其中C(τ,u1,u2)=(iu1μ+iβαu2)τ+[(b-h)τ-

2ln(),D(τ,u1,u2)=・,h=[b2+σ2(u+2ρσu1u2+σ2u+2βu2i)]1/2,g=(b-h)/(b+h),b=β-ρσu1i-σ2u2i。

由数据得到的经验特征函数表达式为:

ψn(u1,u2)=exp(iu1yj+iu2yj+1),则对应的实部和虚部分别为:

Reψn(u1,u2)=cos(u1yj+u2yj+1)

Imψn(u1,u2)=sin(u1yj+u2yj+1)

要得到连续时间SV模型的参数估计,就是要选择θ=(,,,,)来最小化下式:

∬[(Reψ(u1,u2;θ)-cos(u1yj+u2yj+1))2+

(Imψ(u1,u2;θ)-sin(u1yj+u2yj+1))2]

×exp{}du1du2(15)

由于权重函数选取的是二元正态概率密度函数,仍是指数函数的形式,可使用Gauss-Hermit数值积分方法计算二重积分(15)式,随后利用Powell方法求解关于参数向量θ的(15)式的数值最小化,数值解就是连续时间SV模型的参数估计值。选择Powell方法是因为它不需要计算目标函数的导数,准备时间少,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

四、实证研究及结论

为了验证经验特征函数方法对连续SV模型估计的有效性,使用从1996年10月至2006年10月的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股票指数日收益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上海和深圳股票指数日收益数据序列是偏态和超峰态的;至于动态特性,指数收益的自相关性很低。对于平方收益序列,一阶自相关很低,但并不可忽略,高阶自相关大体上逐渐变小。表1给出连续时间SV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和渐近标准误差。

表1连续时间SV模型的参数估计表

注:括号中的数值为估计值的标准误差。

从表1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沪、深股市的非对称相关参数ρ分别为-0.925和-0.862,说明两个股市存在杠杆效应,且上海股市比较明显,与文的结论一致。在金融市场中,资产价格、波动等在达到极值后,会有返回到其均值或平均水平的现象,称为均值回复现象。相对于离散SV模型,使用连续时间SV模型的一个优点是模型中包含着能体现均值回复现象的参数β。在用经验特征函数方法对连续时间SV模型的参数估计中,β的估计是显著的,说明在波动过程中存在均值回复;此外,使用连续时间SV模型可以很好地体现模型参数间的相互约束关系。波动的无条件均值和方差分别是α和α,可以看出当给定α以及波动的方差时,大的σ值将导致大的β值,反之亦然。

参考文献:

[1] Chan, K. C., Karolyi, G. A., Longstaff, F. A. and A. B. Sanders,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alternative models of short-term rate, Journal of Finance[J]. 1992, 47(3): 1209-1227.

[2] Duffie, D. and K. J. Singleton, Simulated moments estimation of Markov models of asset prices. Econometrica, 1993, 61: 929-952.

[3]Gallant,A.R. and G. Tauchen, Which moments to match? Econometric Theory, 1996, 12: 657-681.

篇13

Abstract:Thisarticleembarksfromtheclassicaltheory,uncoordinatedandthefinancialrisk’srelationshasconductedtheresearchontheregionaleconomiesdevelopment,thoughtthattheregionaleconomiesdevelopmentwillbeuncoordinatedthroughmanykindsofwayinitiationfinancerisk.

Keywords:regionaleconomiesdevelopment;financialrisk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问题最终会集中体现于金融。那么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与金融风险之间是否存在某些关系呢?本文将结合经典的金融风险理论,就这一问题展开初步的分析。

1从马克思经典假说看

1.1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的生产过剩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的产业同构及重复建设问题,会导致商品生产的结构性过剩。经济领先区域经济之所以领先与其产业结构领先于经济落后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分不开的。经济落后地区在缩短与经济领先地区的经济差距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当经济领先区域的产业升级速度不能维持两个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时,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叠加。产业自构必然会引发大量的重复建设问题。而产业的同构与大量的重复建设必然会导致商品生产的结构性过剩。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的需求相对不足,使得生产过剩问题更加严重。第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会导致消费需求的不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必然会导致经济领先区域与经济落后区域收入水平之间的差异。对于经济领先区域而言,在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情况下,其对于已有产品组合的消费需求会趋于饱和,由此制约其消费需要,而对于经济落后区域而言,较低收入水平会制约其消费需求。第二,从投资需求角度看,对于经济领先区域而言,虽然有大量的资本集中,但是由于产业升级的缓慢,资本流入到生产领域的量在产业趋于饱和后就会增长缓慢,投资需求开始不断萎缩,而对于经济落后区域而言,政府将比较稀缺的资源集中配置在其认定的高利润率的“关键性产业”中,这必然导致本地原本就稀缺的资源对于其他“非关键性产业”而言更加稀缺,进而制约了“非关键产业”的投资需求。

1.2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的金融过剩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会导致经济领先区域的金融相对性过剩。根据前文的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会导致资本从经济落后地区持续的流出,同时还会阻碍资本流入经济落后地区。而对于经济领先区域而言,金融资源的大量集中,在国家“一刀切”式的宏观调控下,很容易产生金融的过剩,形成信用的过度膨胀。

其次,对于经济落后地区而言,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大量的金融资源被投放到“关键性产业”,而根据“资金软约束”理论,在行政干预的情况下,这些产业很有可能产生“资金软约束”现象,进而导致金融的结构性过剩。

2从凯恩斯理论角度看

凯恩斯指出,经济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亦可通过这些途径导致金融风险。

首先,从消费需求角度看,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的区域间贫富差距增大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在经济领先区域出现的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及结构性不足,亦会导致区域内收入的两级分化,进一步制约需求的扩张。

其次,从投资需求角度来看,对于经济领先区域,在旧有产业趋于饱和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产业升级,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会阻碍其产业的升级,进而阻碍了投资需求的扩大。而对于经济落后区域而言,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会阻碍“非关键性产业”的投资需求,而另一方面,优质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也会制约该地区的投资需求。

3从周期性的金融内在不稳定理论角度看

首先,按照明斯基的理论,金融风险的产生源于经济周期中的某种变换,而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情况下,经济落后区域的经济赶超战略为这一“变换”的产生带来了契机。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投资机会出现了,大量的资金因而汇集于“关键性产业”,在资金软约束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信贷泡沫。

其次,经济落后区域为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偏好于高新技术的发展,而通过自主开发或者引进的途径在本区域内形成技术的创新,而这亦会带来新的“变换”因素,进而导致多方面的风险暴露。其一,如果自主开发,那肯定要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密切相关的风险投资业,而风险投资业的特点是集高风险、长期性、专业性于一体,这与经济落后区域优质劳动力及资本缺乏的现状是冲突的。其二,如果从经济领先区域引入,由于经济领先区域资本充足,在以此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多以服务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为目标,当然这也符合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化规律,如果经济落后区域进入相关的技术,则会导致资本对劳动力的过度替代,使原本就稀缺的资本更加稀缺,而劳动力就业状况则更一步恶化,进而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最后,稀缺资源向经济领先区域的持续涌入,也会加大经济领先区域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稀缺资源在经济领先区域的持续集中,一方面为银行过度信贷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经济领先区域内有可能形成“被提前的经济繁荣”进而导致过度的投机。

4从货币主义视角看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会导致我国“一刀切”式宏观调控的失灵。在全国统一货币供给调控下,东中部地区经济对货币调控的反应要快于西部地区。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金融机构往往将资金从西部地区调往东中部地区,特别是东部地区使用,很多微观经济主体通过股票市场投资等渠道将资金投向东部地区,这将首先导致东部地区不动产、金融资产价格迅速上升,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会波及到西部地区,使西部地区原本稀缺的货币供给显得更加稀缺,此时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调控又将陷入两难境地。

其次,地方政府出于竞争的需要,对商业银行强加以准财政的职能,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这双重委托的矛盾,进而加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