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继续教育

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临床医学继续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G562.6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0-0001-02

现代临床研究对医学统计学的依赖正日益加强,从科研设计到统计分析,再到科研论文的撰写,每一步都需要统计学的支撑。同时,新的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出现对临床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医学论文的撰写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更新统计学知识。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已有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务人员,他们学习目的明确,不以广泛学习统计理论为主,而是针对性地提高专业理论和技术。因此,如何正确引导医生在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寻找循证依据,提高科研和业务素养是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目标。针对此实际情况,我校开办了临床研究中的设计与统计分析继续教育学习班,授课内容覆盖了从临床科研设计到统计分析和统计结果表达各个部分。

为了解临床医务人员对医学统计学知识的需求现状,为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开展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参加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学习班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报名参加本次继续教育学习班的115名临床医务人员,以本校附属医院的临床医生为主。

2、调查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法制定调查问卷,课程结束后,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由学员自行填写。共发放调查问卷115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问卷回收率为81.74%。

二、结果与分析

本次学习班主要授课内容为:临床研究中的统计学问题、CONSORT简介、统计方法简介与错误辨析、SPSS统计软件简介、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及其软件实现。

1、基本情况。

参加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学员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学员以年轻的,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初、中级临床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为主。

2、对医学统计学的掌握情况。

绝大部分学员都有医学统计学基础,88人(93.62%)在学历教育阶段都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统计学》。学员统计学方法的掌握现状如表2所示。对于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大部分学员熟悉(19.15%)或者比较熟悉(65.96%),而对于高级统计学方法,一半以上的学员不熟悉(56.38%)。对于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大部分学员比较熟悉(64.89%),而对于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观察性研究不熟悉的学员占45.74%。

3、需求分析。

(1)对本次学习班授课内容的认可和进一步需求。

68名学员(占72.34%)认为本次学习班对其今后发展非常有帮助,对授课内容的认可如表3所示。从表3得出,最受学员认可的课程是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及其软件实现,这和目前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点和研究现状较为符合。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在国内临床医务人员中较受欢迎,同时又缺少meta分析所必需的统计学知识。对CONSORT的认可度较低,认为是可以简单介绍的内容,主要原因是目前临床医生自己撰写RCT研究报告的机会少,因此接触CONSORT的机会也较少。

(2)对医学统计学授课内容的需求。

所有学员都认为非常有必要适时的开展医学统计学的继续教育学习班。70人(占74.47%)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班中讲授常用的实验(试验)设计方法;65人(占69.15%)希望增加常用的观察性研究设计的方法。对于统计分析方法的需求情况详见表4。

表4表明大多数有医学统计学基础的学员对于简单的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内容已经掌握,他们更加注重这些统计分析方法所得到结果的展现,比如如何利用图表进行结果展现(54人,占57.45%)。对于高级统计学方法,学员最想学习的内容分别是多因素试验分析56人 (占59.57%),logistic回归54人(占57.45%)和生存分析59人 (占62.77%)。特别是后两者,在临床医学科研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三、讨论

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为临床医务人员建立统计思维、提高统计素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目前国内院校和医院的考评机制中,临床医生的科研水平也被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临床工作还是科研工作,统计学方法的掌握,统计学思维的建立对于临床医生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的继续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本研究调查发现,目前临床医务人员在科研设计和统计方法上存在着以下需求。(1)高级统计方法。一半以上的学员表示对高级统计学方法不熟悉,同时,在临床科研工作中对高级统计方法的要求在不断增加,特别如多元线性回归、多因素试验设计和分析、logistic回归和生存分析等临床上常用的高级统计学方法,需求比较大。(2)观察性研究设计方法。在平常的临床科研中,RCT研究只是占了少数,大量的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如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这类研究设计在临床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部分内容的潜在需求会非常大,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可以考虑增加观察性研究设计和分析的内容。(3)统计结果报告格式。将统计软件产生的结果转换成符合期刊要求的结果表达形式是统计分析的关键一步,如何撰写统计学方法部分,如何制作统计图表等内容看似简单,但是不少临床医务人员经常犯错,比如不报告统计量只报告P值、不报告精确的P值等。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对该部分的需求较大。(4)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统计学过程。系统综述能够通过对多个有争议的或者相互矛盾的小型临床研究采用严格、系统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和合成,解决纷争或提出建议,为临床实践、医疗决策提供循证依据。系统综述中用到的统计学方法、使用条件以及软件实现等都是临床医务人员急需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在职临床医务人员的统计学教学应与学历教育阶段的医学统计学教学有明显的区别,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应以实用性、针对性强为原则,注重统计思维的培养和软件的使用。结合本次继续教育学习班的经验和调查,笔者认为今后针对临床医生的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以下两个方面设置。

1. 授课内容。(1)授课内容模块化。授课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统计学方法、高级统计学方法和若干专题。基本统计学方法授课以结果的报告和论文写作为主;高级统计学方法模块需要适当增加课时,突出多因素试验的分析、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生存分析等临床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专题模块突出当今临床研究热点和难点、新的观点,紧贴临床应用实际,比如可以开设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统计学方法专题培训班、观察性研究设计和分析专题培训班等进行深入讲解。(2)增加软件教学。淡化公式的推导和大量的计算过程,突出软件在授课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临床医务人员利用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SPSS软件在学员中应用非常广泛,65.96%的学员使用SPSS作为首选的统计软件,可以针对SPSS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开展学习班。

2. 授课方式。继续教育的授课方式可以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PBL教学模式强调基本概念和统计思维,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淡化公式的推导和计算,以学员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继续教育阶段的医学统计学教学需要特别强调实践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将临床实例、软件实现、结果呈现等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让学员自己动手,增加实际应用能力。

笔者对于医学统计学继续教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手段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本次学习班中得到几点启示:(1)医学统计学的继续教育培训是有必要和有需求的;(2)对继续教育内容和培训方式做更多的探索和改革,使临床医务人员更容易接受;(3)医学统计学专业人员应紧跟国际医学科研方法、统计学方法、循证医学方法的最新情况,时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临床医务人员。本次调查的结果为我们今后设置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供可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娟,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如何突出成人特点[J]. 中国成人教育, 2002, 8:169

2、Jin Z, Yu D, Zhang L, Meng H et al. (2010) A Retrospective Survey of Research Design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in Selected Chinese Medical Journals in 1998 and 2008 [J]. PLoS ONE 5(5): e10822. doi:10.1371/journal.pone.0010822

3、王家良,循证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M]. 第二版, 2006. 10

篇2

一、虚拟现实技术

(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其运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在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一门新兴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以及构想性等特征,通过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生动的感觉世界,允许使用者通过头部转动、眼球转动、手势及其他动作对虚拟实体进行交互考察,以此模拟或体验真实过程[3]。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其更加精确、直观和形象化,并逐渐应用于医学、军事、设计以及艺术等诸多领域[4-5]。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

篇3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临境技术,是指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率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1]。通俗地讲,虚拟现实就是一种人与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可自然交互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起源于美国,目前以风行于军事训练、娱乐、医学、教育、建筑等各个行业。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通过学习者的亲身经历可以加速这一过程并且巩固所传授的知识,虚拟现实技术是为此而设计的很多方法中最有效的。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且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因为它允许学生与现有的各种信息互动,在仿真过程中,学生可以经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接触各种仿真物体以及接触虚拟境界的各个部分。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感知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点,认真分析临床医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契合点,必将为临床医学教育带来新的生命力。

2 目前临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临床实践与医学伦理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临床操作中有部分是具有侵入性的,对病人来说,可能会有创伤性和危险性。假如医学生的技能操作尚不规范和熟练,让其直接施行操作,很有可能将对病人构成伤害,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这有悖于医学伦理。其次,学生多组见习,如果反复检查同一名患者,必然会造成患者的不合作,从爱伤观念和人道主义观念出发,需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来代替以真人为对象的临床实践教学。

2.2 临床技能实践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规范性、直观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部分不可或缺。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院校有限的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实习床位等资源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医学生的实践需求,师资力量和实验室的运行能力也面临着很大的考验。

2.3 医疗风险与带教教师积极性的矛本文由收集整理盾

随着社会法制观念的普及,社会医疗需求的增加,医患纠纷日益增加,在对医师尚没有相对科学和公正的法律保护的情况下,要指导医学生在病人身上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临床带教老师往往要冒着极高的风险,有些带教医师基于自我保护意识,经常避重就轻,躲避带教。这对提高临床技能教学质量极为不利。

3 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既可避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又可使学生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以及模拟患者的病情变化中学习医学知识和相关的操作技能,以便在真实的临床医学实践中实现学有所用,不仅使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得到保障,还可以较高地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的无损耗实践环境可以模拟实验、实习的全部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可在不占用实验室资源的情况下,掌握实验的操作流程,这样就很大程度地节约了实验室资源,有效缓解供需矛盾。

最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医学生在接触临床之前就提前进入虚拟的临床氛围,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理论,可以使其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进而避免在接触真实临床环境时出现手忙脚乱的状态,防止造成安全隐患。

4 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4.1 虚拟人体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早在1985年,就开始进行人体解剖图像数字化的研究,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医学院将一具女性尸体和一具男性尸体分别作了1mm和0.33mm间距的ct和mr扫描,然后将尸体冰冻后切成1mm的薄片并照相,经图像重建生成冠状面和矢状面映像,所得图像数据经压缩后,建立了“可视人”,并出版发行了cd盘片[2]。学生可在计算机屏幕上对“可视人”进行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解剖,并且可以缩放局部图像。这一项研究应用对解剖学的教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汕头大学医学院于2002年9月引进挪威的综合模拟人(simman),主要用于临床技能教学和考核[3]。

首都医科大学于2004年引进了美国的hps和智能型高级综合数字模拟人,率先在国内开展基于vr的急诊医学高仿真模拟教学[4]。学生的诊治操作由计算机评判,“病人”的状况随时改变——或恶化或好转,学生在此过程中可获得真实的临床操作体验。

此外,虚拟人体可开展虚拟解剖学、虚拟内窥镜学等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4.2 虚拟实验室

虚拟实验室是在计算机加上一组软件和相关的硬件,让使用者在操作这台计算机时就像在操作一台实验仪器一样。很多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实验都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开展进行。

在“实验室”里,学生有充分的实验自主权,可以仿真实现各种实际中甚至不可视、不可入、不可摸、危险性高的实验,扩宽了教学实验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甚至可以“全天候”地开展实验,降低了实验教学对客观物质条件的依赖。

虚拟实验室的硬件用来解决信号的输入和输出问题,软件更为关键,它能很方便地改变、增减系统的功能与规模,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科尔曼实验室开发的exp软件,就是一个用于神经生理学虚拟实验的基于虚拟现实的多功能软件。

篇4

【Abstract】 Resident physicians belong to the title in a relatively low-level,but it carries a lot of responsibility,as in the case with the superior guidance of the physician director,conscientiously do his work,and to have a good attitude and consciousness.Patients with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managing their own jurisdiction,to attend the morning meeting on time,strict shift timing summarize clinical pliance work shift system,good writing shift,and strictly enforce the duty system.In addition,for purposes of residency must also be actively involved in continuing education,learning new technologies,research,an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read the relevant papers,to further enrich themselves,but also to better serve patients,improve themselves,commentary titles,etc.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However,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the more grass-roots hospitals,for each area are scattered by a large number of residents,they effectives as a hospital,if we constantly improve ourselves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to the masses of people.However,China’s grass-roots hospital doctors continuing education status quo is not optimistic,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therefore an urgent need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development path.Author of the literature and own practice,doctors from the hospital and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current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s to credit mode,resource sharing system, all system and case discussion meeting system and other system-based approach,and hope some related work reference.

【Key words】 Resident; Continu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h; The status quo; The problem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5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44

医师职称包括住院医生、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四种,住院医生作为属于初级职称[1],也叫做“住院医”,主要责任在于完成基本医疗工作,比如收治患者、记录病程、按照上级医师指导开局医嘱、实施某些基本的临床操作等[2-5]。住院医生属于医师职称中比较低级的一种,但其承载的责任却很大,如在科主任与上级医师指导下,认真做好分内工作,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意识;全面负责与管理自己管辖的病患,按时参加晨会,严格交接班,定时总结临床经验;下班遵守交班制度,做好书面交班,并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等。此外,对于住院医师而言,还必须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技术、科研,并主动阅读相关论文,进一步充实自己,也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提升自己、评职称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基层医院拥有大量住院医生,而且从相关报告来看,基层医院住院医生以中专及以上文凭较多,而目前医疗结构、服务手段、就诊方式及工作技能等随着社会进步、医学发展出现了改变[6-10],住院医生若不及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探讨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发展路径及相关问题,本文进行了浅谈。

1 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现状

医生的继续教育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而我国自从80年代才将继续教育的概念引入医学教育中,之后经各种措施与办法后促使其快速发展,且于1991年我国颁布《继续医学教育暂行规定》,以此标志我国医生继续教育走上制度化、正规化的道路,住院医生作为医院有生力量[11],加强他们的继续教育十分必要。就目前来看,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现状有如下几个方面:(1)住院医生继续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及提高医疗水平的主要措施,各地医院均应严格按照《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继续教育方案,甚至可组成专门的培训机构(由医学会、医学院校及当地医院等共同组织),从而促进住院医生继续教育有效实施。(2)加强相关制度建设,根据卫生部文件要求,结合发展需求,制定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细则,强化管理并监督落实,以便从政策与制度上双重保障继续教育的质量[12]。此外,还要明确规定职称晋升、发展与继续教育考核息息相关,促使住院医生将继续教育作为聘任与升职必备条件,从而更好地调动自身积极性投入到继续教育中[13]。(3)根据住院医生结构针对性实施继续教育,这些结构包括人数、等级、工作年限及工作要求等,不同结构有不同的针对性教育,比如临床医学针对性教育、基础理论针对性教育、综合素质针对性教育等,全方位分配资源,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2 住院医生继续教育面临的问题

面对目前我国医院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现状,进一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第一,未能充分认识到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重要性[14]。医学继续教育发展在国内历史不长,而专门针对住院医生的继续教育更少,进而导致医院对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并未引起重视。特别是基层医院,一些地区甚至未开展住院医生继续教育,这些都使得其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第二,继续教育形式与资源严重匮乏。基层医院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往往在院内开展,主要通过听取高级医师讲座或统一上课的形式开展,很难聘请国内高级专家专题教育,且教学模式单一,一些医学信息难以及时与全面了解与掌握。第三,继续教育经费与设施不足。在一些基层医院中住院医生继续教育机构设置在乡镇、农村医院等,这些地方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教育,而且未能配备良好的平台以供住院医生学习[15]。此外,经费不足也会造成激励机制欠缺,无法实施免费与补偿机制,同时基层医院收入少,难以自费或者通过教育培训展开继续教育。第四,缺乏有效的教育考核评估标准[16]。继续教育考核评估是对教学成果的评估,同时也是加强住院医生管理与质量监控的手段,基层医院因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考核评估方法欠缺,以常规分数体系处理,过于单一,而且住院医生学历层次不齐,使得难以客观评价。

3 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路径初探

针对前述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探寻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路径:(1)分布提出发展路径:基于发展落后、认识不足及支持力度不够等,可制定阶段性目标,逐步推进,促进整体发展。其一是分布发展,改变当前继续教育现状;其二是分布实施,提高住院医生综合素质。通过宣传继续教育,使人们认识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制定管理制度,促使政府、医疗及医院单位等重视并着手实施继续教育;出台文件细则,指导住院医生稳定良好开展继续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17]。(2)强化继续教育及其培训发展力度:第一,实施学分制培训体系。总分100分,其中病历及医疗文书10分、医德医风教育10分、专业技能30分、临床实践操作15分、医疗学术活动10分、外语与服务5分、写作5分[18-26]。通过对住院医生前述方面接受教育与表现情况展开评估,确定最终学分,学分合格者则予以等级晋升,并实施新一轮的继续教育,而不合格者则返回初次继续教育,直到合格进入下一轮为止。第二,开展全方位教育制度。针对住院医生进行患者管理、医学知识、人际关系处理策略、职业道德素质及独立处理问题等方面教育,全面提升住院医生综合素质[19]。住院医生素质高低影响医疗水平与患者满意度,同时也是自身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继续教育道路上,应重点加强全方位素质培养,包括内科、外科及妇科等专科教育,尽量培养出更为优秀的高级医师。第三,定期进行病案讨论。定期开展病案讨论是住院医生继续教育发展途径中比较有效的一种,通过临床科室间定期实施病案讨论,促使他们以患者来学习疾病,以临床工作来拓宽知识,从而活学活用,不断扩展自己的继续教育知识结构、知识面。有条件情况下,可邀请资深医师传授知识与经验,而学员之间应相互学习与探讨,共同进步。第四,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一些基层医院应信息闭塞、资源匮乏,为此应构建共享资源体系,看从实际资源与虚拟资源两个方面着手。其中实际资源指的是和周边医疗机构、地区等合作,加强学术交流、传递工作经验,及参加相关学会科研等;而虚拟资源则指的是搭建网络平台,以便住院医生能及时了解新资源、新技术及新信息,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27-30]。(3)创建住院医生工作站:通过住院医生工作站,促使住院医生工作更加智能化。住院医生工作属于医院主要环节,任务重、工作复杂,创造良好工作站可更方便住院医生完成自身工作与任务,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4 结语

住院医生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组成,但因其继续教育发展历史较短,而且一些地区未能加强重视,使得继续教育开展现状不佳,存有问题,为此建议结合当地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现状,加强住院医生的管理制度建立,并出台相关条例,提供配套设施,加大资金投入等,不断充实教育资源及评价方法,更好地促进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住院医生属于医师职称中比较低级的一种,但其承载的责任却很大,如在科主任与上级医师指导下,认真做好分内工作,并且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与意识;全面负责与管理自己管辖的病患,按时参加晨会,严格交接班,定时总结临床经验;下班遵守交班制度,做好书面交班,并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等。此外,对于住院医师而言,还必须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新的技术、科研,并主动阅读相关论文,进一步充实自己,也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提升自己、评职称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从目前我国医院发展来看,基层医院较多,为此各个地区都零散分布者大量的住院医师,他们作为医院有生力量,若能不断提升自己,可以为人们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晓艳,樊文竹.基层住院医生继续教育现状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5):166-168.

[2]潘玲丽,李熙鸿,母得志,等.急诊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3):139-140.

[3]孙涛,赵玉虹.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与方法在美国的进展和借鉴[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119-123.

[4]孔江联.临床住院(专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11(2):178-179.

[5]董辉,董爱生,徐欣,等.网络及数字病理资源在病理住院医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16(4):584-586.

[6]张淑华,管远志,何仲,等.对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公共必修课学员的调查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3):430-432.

[7]梅晶,王琳.从病历质量看住院医生培养中的问题[J].重庆医学,2011,40(16):1614-1615,1618.

[8]麦超,吴新军.发展医学模拟教育提高急诊住院医生临床实践能力[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0):825-827.

[9]蔡桂生.住院医生医德教育探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982-984.

[10]覃佳强,温晟,王忠良,等.住院医生规避医疗纠纷能力的培养[J].重庆医学,2014,43(12):1525-1526,1531.

[11]纪涛,刘随意,翟骁,等.住院医生血糖管理能力的调查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9):1020-1023.

[12]刘鹏飞,郁卫刚,张伟,等.PBL理念结合“准住院医生”模式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650-1652.

[13]崔渺,冉素娟,卜迎,等.多源反馈评估住院医生沟通能力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499-501.

[14]王永刚,赵继宗.参考美国住院医生培训制度改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2):54-56.

[15]张丽,赵洁.Mini-CEX在内科住院医生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8-9.

[16]杨冬,张军.妇产科住院医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13(16):142-143.

[17]胡世颉,李兵,赵建辉,等.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初步探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1):2138-2140.

[18]叶华茂,彭泳涵,卓冬兰,等.标准化病人在外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3):610-612.

[19]朱传明.助理全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急诊实践能力的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9(4):415-416.

[20]张真真,张声,陈林莺,等.病理科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一对一导师制”的实践与探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1):51-53.

[21]朱金水,张瑞,达炜.住培生宿舍人际冲突调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7):13-14.

[22]王寿宇,刘明川,李慧珍,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5,36(11):82-83.

[23]雷星,阚金庆,张学瑜,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文教育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0(2):16-18.

[24]何建娥.我国医学人文教育的误区及其纠偏[J].药学教育,2014,7(5):24-26.

[25]王夏强,周逸萍.浅论医学人文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3):384-387.

[26]杨恩品,叶建州,廖承成.从《中医外科学》教学谈医学人文教育的融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4):62-65.

[27]马家忠.医学人文教育的关怀哲学基点探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15):63-68.

[28]李晏锋,郭莉萍.医学人文教育与转化医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6(1):80-83.

篇5

1.1知识层次差异:

我国医院药学人员知识层次差异主要表现为学历及知识结构的差异。目前我国药学人员的学历层次包括中专、本科、研究生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中专及相当于中专毕业的药学人员,特别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这部分人员,由于缺乏系统、先进的药学知识储备,很难满足当今高速发展的临床药学要求。在药学人员的职称上不同医疗水平的医院不同等级分布不一,各地区总体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受经济水平及历史条件的限制,相当一部分经验老到的药学人员可能没有接受过计算机、生物制剂等现代培训,加之当今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动医院药学设备不断更新,使老一辈经验丰富的药学人员出现知识脱节的现象。年轻的药学人员虽然知识理论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缺乏实践经验,不能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药学指导。药学人员知识层次的混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药学作用的发挥。

1.2药学教育滞后:

药学专业学生是医院药学队伍后备军,但在学生的药学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存在不合理之处。药学专业的课程有基础化学、分析化学、药理、药剂等,临床医学课程没有开设。要想使药学人员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连化验单、病历本都看不懂的药学人员如何能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指导与监督呢?因此,在早期药学教育中加入临床医学内容才能使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符合时代需要。

1.3药学人员管理相对混乱:

由于我国“重医轻药”,对医院药学人员的管理不够严谨,存在职责定位不明确、专业素质不高、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药学服务模式为药物供应,主要工作是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清算每日用药量,调配药剂,部分药师查房提供用药咨询。这种服务模式是传统的药学工作模式,药学人员的定位以协助临床医师的工作为主,既没有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服务理念,也没有充分发挥药师的功能。在专业素质上,如上所述,对药学人员的培养以药物研制为主要方向,药学人员的教育以药物为中心,疏于以人为中心的实践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药学服务理念存在偏差。另外,由于传统的药物调配模式、职责定位与不合理的教育结构使我国医院药学人员工作范围相对狭窄,各学科之间尚未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2药学人员继续教育的意义

为解决目前我国医院药学人员存在的知识层次、教育滞后、职责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对医院药学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意义深远。继续教育可以帮助不同知识层次的药学人员夯实基础、开阔视野,不断进步。老一辈的药学人员可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药学领域前沿成果,年轻一辈药学人员可通过继续教育补充基础知识,学习传统的中医药理理论。不同层次的药学人员共同学习,不断提升药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继续教育还可以使所有的药学人员保持职业的敏感性,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执业能力,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3继续教育的方法

3.1继续教育的内容:

医院药学人员的继续教育应当以患者、医院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充分重视多学科的合作,使继续教育与医学发展趋势、业务标准具有一致性。具体而言继续教育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如上所述受学科教育专业设置的限制,大多数医院药学人员临床药学知识、药物治疗及生物学科等知识匮乏,继续教育着重弥补这一知识短板,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药学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其次,继续教育的内容还可以是最新的研究成果,如疾病的最新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某些中药的配伍机制具有的新疗效等,以满足不同知识结构的药学人员对知识的需求。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当符合我国药学人员学历层次不齐的现状并符合时展的方向,使继续性教育的内容更具针对性。

3.2继续教育的方法:

继续教育的开展可根据医院药学人员的编制、医院工作、教育经费等各方面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①在职自学。在职自学是最经济、实用的继续教育方法,为满足针对性学习的需要,应当制定教学大纲及考核标准。药学继续教育指导小组可根据岗位职责确定学习内容,药学人员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由药学继续教育指导小组定期组织考核,考核成绩与晋职晋级及聘任挂钩。②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各单位可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举行各种类型的专题学术讲座,尤其是关于新药的临床使用、药物与药物及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经济学、药学监测。通过学术讲座弥补药学人员的临床医学知识储备短板。③临床实践活动。临床药师下病房是很好的临床实践模式,药师通过查阅病历、了解疾病的病因及发病特点,熟悉疾病的治疗原则及诊治方案,提高临床用药水平;在查房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此类问题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知识水平。同时,增加与临床医师交流沟通的机会,用专业知识解答临床医师在工作中遇到的临床用药问题,逐渐发挥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