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生教学实践

小学生教学实践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生教学实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生教学实践

篇1

凡事预则立。制订一个可行性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打字教学计划,是有效开展打字教学的第一步。如表1所示,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我将打字教学分为五个阶段。

教学阶段 教学任务

熟读键名 正确读出主键盘区的键位名称

熟写键位 熟练写出主键盘区的键位

了解指法规则 了解指法规则,知道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

键位练习 熟悉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形成条件反射

盲打练习 实现26个英文字母、常用符号、数字键的盲打

实施多种教学策略,突破盲打难点

实现盲打的关键,在于掌握键位排列的顺序、掌握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以及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盲打练习。于是,我在教学中实施了以下策略。

1.趣味游戏+读写结合突破键位记忆难点

熟悉键位顺序是盲打教学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主键盘区记忆的重点是26个字母的排列顺序,一般采取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记忆,横向将字母键分为三组:QWERTYUIOP、ASDFGHJKL、ZXCVBNM。纵向将字母连数字和标点键分为十组:1QAZ、2WSX、3EDC、4RFV、5TGB、6YHN、7UJM、8IK,、9OL.、0P;/,最后以熟读至脱口而出为目标。

这样记忆键位排列比较枯燥,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应用了趣味游戏策略,如采用两人击掌读、顺序抢读、键名字母排队等趣味游戏,将枯燥的键位记忆在游戏的氛围中轻松搞定。在读键名时,注意划分节奏,让学生易读上口,如将上排键划分为QWER―TY―UIOP,将中排键划分为ASDF―GH―JKL,将下排键划分为ZX―CVB―NM。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的实验研究也表明,书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第二阶段采用的是读写结合策略,使学生从看着键盘读写键位逐渐过渡到不看键盘写出键位,记熟键位顺序。应用读写结合策略贵在坚持,以七天为一个周期,要求学生每天读写两次。研究表明,最多两个周期,学生即可熟记键位顺序。

2.直观图例+口诀记忆突破手指分工难点

在进行到了解指法规则阶段时,教师给各手指分工,将手指分别与键位对应(如右图),并让学生记熟。通过直观图例,结合纵向读记键位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指法规则,为他们实际操作键盘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还可辅以趣味口诀操,帮助学生记忆。如引导学生一边说口诀,一边弯曲相应手指做手指操。

3.运用综合练习策略突破练习难点

(1)初级阶段:听打练习策略

听打练习策略是采用电脑播放打字内容的录音,学生根据录音提示,使用相应手指进行击键练习的一种策略。学生可以不使用打字软件,用写字板或Word等检测输入的正误,甚至可以不用开机,仅用一个键盘即可练习。

教师在课前将练习内容按一定规律划分,并进行录音。课上,学生根据录音提示进行打字练习,教师逐一指导。录音内容建议分为入门和进阶两个阶段。入门阶段针对的是单一键名的听打练习,其重点是让学生养成盲打的习惯,耳听提示,眼看屏幕,手指击键。因此,这一阶段练习速度要慢,练习内容要简单,有重复,有击键指法提示。如,上排键练习(有录音提示):左手小指QQQ,Q回A。教师可根据学生盲打的进步情况,将录音内容重复数遍或做其他调整。

经过有录音提示阶段的练习,学生对于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获得了初步印象,可以逐步过渡到无指法提示的听打练习阶段。这个阶段的练习关键在于慢速、准确。教师可采取多种组织方式引导学生开展练习,如采用逐一指导、两生互助等方式纠正学生的指法,建议练习内容从单字母练习过渡到多个字母组合练习。

单字母练习(有录音提示):有指法提示的26个字母的顺序练习或无序练习。

两个字母组合(无录音提示,A E I O U 与其他字母的常用组合拼音形式):如FAFA YEYE LILIBOBO LULU。

三个字母组合(无录音提示,常用双韵母与声母组合或简单英语词汇):如JIA WEI TOU ARE DOGCAT CAR。

多字母组合(无录音提示):学生熟悉的拼音、英语单词或英语常用句子。

听打练习策略改变了常见打字练习软件只能采用屏幕对照或者书本对照的练习方式,把学生的听觉也调动起来,让学生多感官地投入打字练习。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有效降低了学生盲打练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够逐渐熟悉手指与键位的对应关系,养成正确的指法习惯。

(2)提速阶段:屏幕对照练习策略

字母顺序练习策略。按照26个英文字母正向、逆向顺序进行练习,逐渐提高速度要求。该练习可借助打字软件,采用学生自由练习、限时统一练习等方式进行。

节奏练习策略。在借助打字软件进行深入练习阶段,教师可借助节奏器或音乐节奏,让学生依据一定的节奏进行打字练习,并根据学生的盲打熟练程度,逐渐加快击键节奏,帮助学生提高盲打速度。如,播放节奏“嘣―嚓―嘣―嚓―”,让学生依据节奏进行击键练习。节奏器的应用,在慢速阶段有助于学生舒缓紧张的心情,在提速阶段则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学生盲打的内驱力

在盲打教学中,有必要引入激励机制对学生进行评定与奖励,让学生获得提高盲打水平的内驱力。教师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要把奖励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努力上,而不是学生的能力上,注意评估、反馈和奖励的频率,尽量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奖励。

1.自评激励机制

奥苏贝尔认为,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种成分组成。自评激励机制在于唤醒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激发学生内心自我发展的要求,使之不断超越自我,获得进步。教师通过设定晋级速度,让学生不断地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盲打速度。晋级级别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四类,每类按10WPM(每分钟10字符)再划分为五个等级,达到每个级别的第五级,就可晋级(见表2)。

2.互评激励机制

通过自评可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我,通过互评,则可让学生了解与同伴之间的差距,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互评可采取小组互评、组间互评、班内评比以及班级间评比等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评的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切不可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打击其自尊心,使之产生焦虑情绪。除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之外,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等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评价。这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打字水平。

综上所述,明确的教学计划、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恰当的评价激励机制在盲打教学中极为重要。在打字教学中,教师还应时刻谨记:学生的发展是最为关键的,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获得不断进步。

篇2

在数学公式、定理等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在愉悦、轻松、民主、平等的气氛中,主动积极参与探究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例如:教学六年级“圆锥体体积”时,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把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逼真的动作、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温暖体贴的话语献给学生,这样就营造一种师生心理相容、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后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真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吗?”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操作、质疑、分析、讨论完成。全班分为六个小组,给每一个小组提供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有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有的不是等底等高)。让学生用圆锥装沙,分别倒入相应的圆柱内,看看需要倒几次才能装满,由于存在等底等高的情况,有的学生装沙时不够严密,学生意见不一,通过反复试验后感知到:“圆锥体积不一定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是怎么回事?学生产生疑惑,我让他们继续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问题的原因。经过再一次实验、比较、分析得出是由于“等底等高”或实验不够细心引起的变化。为了让学生记住结论,我及时设计两道习题进行检测、巩固,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①一个圆锥体积是108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②有一个圆柱和圆锥,它们的底面直径相等,高也相等。圆柱体积是63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练习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总结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这种师生互动、实验操作等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传授数学知识时要尽量做到数学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教学内容中注入生活内容,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教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时,我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我们从车站坐车去厦门旅游,车上的乘客人数会出现变化吗?”学生在教师生活化问题的激发下,有的说:“客车经常停停走走,车上的旅客有的上车,有的下车,人数有时增加,有时减少。”有的说:“我乘出租车只有下车的,没有上车的,到达厦门时人数变少了。”有的说:“我曾经做的士去厦门,司机一路招呼路人,到达时人数增多了。”此时我出示课件,课件播放着一辆客车正在公路上行驶,车上有21个旅客,到了一个乡镇,下去了5个旅客,路旁有3个旅客正拿着行李上车。我及时提问:“车上现在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老师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中掌握计算方法。这种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激发,从而增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应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不断运用新颖的、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单从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工夫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解决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兴趣。当教学“学校养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的例题时,首先引导学生读题,说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学生边说,我边在黑板上贴12只白兔和7只黑兔图;然后提问学生“白兔比黑兔多几只是什么意思(白兔与黑兔同样多的数目外还有几只)”,老师动手演示,把白兔和黑兔一只一只对着,中间用虚线连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白兔和黑兔对着有7只,是同样多的部分,还有5只没有对着,这5只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最后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能很快地列式和计算出结果。这样,学生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顺利。这样做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

2.动手操作,发展学习兴趣。

篇3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意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语文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 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三、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把小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体发展的机制,认识到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其主体的发展机制,使之成长、成熟。“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传统的师道尊严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则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合作的师生关系 合作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强制性的教育,很容易伤害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引起儿童对教师的反感甚至恐惧,也容易扼杀儿童学习的兴趣。合作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2)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

(3)互动的师生关系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历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由一定的观念支配其教学行为,对学生施加影响。而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需要,理解、接受教师的影响,并在行动上做出反应。

篇4

金忠明老师和李慧洁老师在《论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来源》中认为:一个教师教学实践知识师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是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也是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理性思考的外在表现形式。小学英语教学在其课程本质上应该就是一种教学“实践”,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性知识实际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效果大小和成败。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知识虽然在理论系统性方面暂时不足,但随着在自身具体教学活动实际中,不断积累起更适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知识从而最终形成了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风格和体系。小学英语教师在自己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以及学科特点,不断丰富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知识,从而在教学的的知识纬度、和价值观纬度等方向不断丰富。

篇5

一、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实践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认知能力不强,使得小学生难以对数学这门较抽象的知识予以理解。而通过小学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将数学通过生活案例或生活情境呈现,促使数学教学以小学生理解和认知的程度展开,有利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利用了数学知识,这使得生活与数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涵盖数学知识的生活情境来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可以使数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消除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惧感和不理解,促使小学生逐步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提高小学生知识水平。例如在进行表内除法课程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来展开教学活动,将小学生分为四组,分给每组一定数量的饼干,让每组组长根据自己小组成员数公平、合理地分配饼干,如若不能平均分配,让每组成员讨论公平分配饼干的方法。此种情况下,小学生容易在分配饼干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表内除法知识,促使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数学知识。所以,基于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可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二、基于实际生活,制定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让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解答数学习题是验证小学生是否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为了使小学生能够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积极投入到数学问题解答中,数学教师应当从实际生活出发,合理设置生活化的数学问题,降低数学问题逻辑性的同时,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理解性,促使小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地参与数学问题的解答,为逐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创造条件。例如,在检测小学生是否真正认识圆知识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小猪推圆形车轮与小熊推方形车轮比赛的动漫。在小学生观看完动漫之后,教师让小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猪推圆形车轮比较快?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圆的?因为多媒体视频中动漫的播放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生活化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小学生在学习兴趣引导下,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再次回顾和学习圆知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实际生活,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同样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性兴趣,愉悦且轻松地学习和温习数学知识。

三、基于实际生活,在教学中还原生活原型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沃土中,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了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还原生活原型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生活化的表现,此种方式的教学活动呈现,可以营造轻松、自由、无压力的教学氛围,促使小学生很快地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中,轻松、自由、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这对于提升小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有很大帮助。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原生活原型呢?首先,数学教师应当从小学生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生活环境中,发现和收集存在的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将其记录。其次,教师应当对所收集的生活原型进行分析,了解生活原型中数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呈现的手段等。再次,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及生活原型,制定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还原生活原型,让小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最后,正确引导小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按照生活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促使小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还原生活原型,引出数学知识,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81-01

数学作为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如往返问题、花销问题、距离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可见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然而,从我国目前教学现状来看,小学数学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常常使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幅度的受挫,进而失去对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对此,本文将从生活化教学的思想理念出发,针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与实践,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数学教学效果。

1 更新教学理念,突出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从虚拟、抽象的课本教材中脱离出来,让其在与周围事物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思维的火花,从而让其对世界与生活有更深的领悟与感悟,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小学数学生活化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教学,将问题生活化,将数学生活化,应用数学思维去分析、观察与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一定要让学生站在生活的角度进行感知,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的周围事物去感知数学的魅力,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基础性的定义以及运算才是学习的重中之重,由于小学数学的学习材料往往是从生活当中取材,这就为教师进行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他们的兴趣所在,根据学生来进行教学工作的调整以及教学观念的更新。例如教师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枯燥的事物往往使学生提不起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选取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事物,或者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数量关系进行题目设置,让学生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有效地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巩固数学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这种对于应用题的生活化设置就体现出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只有善于将生活元素加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才能够使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数学学习,才是对小学生而言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2 贴近学生生活,激发探究欲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当所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时,学生才会自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与捕捉生活中潜在的数学因素,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能从已有认知背景与生活实际出发,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与求知热情。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时,由于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除了信息交流还有物质交换,而人民币作为我国通用的一种货币,在物质交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在各种场合使用到人民币,如,坐公交、打车、交水费、吃早餐等,小学生虽然认知能力与生活经验有限,但也会在生活的各个场合中接触到人民币,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来进行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早上都是怎么来学校的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坐公交。”教师:“那么坐公交需要什么呢?”学生们思索一会儿回答道:“钱。”教师:“没错,是钱,这也是咱们今天所教学的知识内容,人民币”紧接着,教师拿出几张面值为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的人民币,并告V学生具体的换算方法。由于这一教学情境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与生活背景,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快速被吸引过来,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这样以来不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符合当今教育教学下“以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在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也强调了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个性发展的全面进步。

3 借助教学设备,丰富学生经验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有限,加之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传统课堂教学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致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持续低迷,而现代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高科技设备,其不仅为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也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进程,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设备因其集动画、视频、文字、声像等于一体的功能而被广大教师所认可与接受,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进行相关课堂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其理解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多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提升其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能拓宽其视野,丰富其生活经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数学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出更多具有教学价值的教学素材进行相关课堂的教学,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促进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丰富其生活经验,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石,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 朱国锋.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2013,22:42-43.

篇7

一、陶冶民族文化情愫

艺术来源于生活和民族文化,想要学生培养出艺术气息,需要从民族文化方面着手,在小学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和艺术情感教育是很好的方法。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交流的场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维系着课堂的纽带,当教师能够以丰富的情感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时,学生才能够从课堂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感染,其创造性的思维才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不仅仅是学生的简单作画或者手工制作。另外,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谈话中设境,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设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二、教学过程中的文化素养提升

小学生处在幼年,其抽象思维尚未建立,他们理解事物大多是用的形象和图像思维,因此,美术课堂恰恰符合小学生的记忆趋势,适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并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教师应该精心设置别样的美术课堂,充分利用美术的图像感和色彩感,并融入民族文化,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并理解授课内容,同时又不乏想象的空间。如此,既可以激发学生民族文化的情趣,也可以积累更多的美术知识和艺术体验。如果能够结合多媒体等数字化信息技术,将图、文、色通过多样性组合构建出理想的美术载体或是作品,可以使得美术课堂更加丰富生动且艺术感和灵活感十足。

小学美术的课堂,其重点并不是教授多少的美术专业知识,而是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多少的艺术素养、艺术灵感和艺术创新思维。通过美术教学启发小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通过加强艺术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加强德育方面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某些美术文化的情愫,探索他们的本质需求,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根据每个人自身个性的需求分层次发掘他们的艺术素养,进而实现学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理想。

篇8

人都会产生对各种事物的感受、看法、思想、意识,并拥有强烈的表现欲。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听众,很少真正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这样会扼杀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的思想、情绪受到压制,无法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也无法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的美。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表演,才可以让音乐更深入学生的心理。提升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的策略研究,就是要通过研究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来找出更好、更多的方法,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致,为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音乐艺术素养奠定坚实基础。下文是通过音乐教学实践而得出的有利于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方法,以供广大音乐教育者参考。

图像能使人更直观地感受到它所代表的意境,它能将歌曲的内容和意境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正好也是小学生所易于接受的,形象化的音乐场景构造,可以让小学生能更迅速地认识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点、启发、描述,并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便可以更进一步让学生投入教学情境。比如,在进行《大鹿》这堂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通过简单的图像描述这首歌的意境,或是课前准备时准备好一幅与这首歌场景、意境相一致的图画,让学生体会揣摩画中事物的心情、思想等,学生经过不断思考揣摩画中的意境,进而加深了对歌曲的理解,掌握了歌曲所包含的情绪和深意。这样有利于更快地学习,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音乐作品还可以通过模拟来实现,可以借助音响将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直接刺激人们的大脑,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如借助多媒体和VCD进行教学,可以感染学生的视觉效果,感受音乐的动听。以《小青蛙》为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置在一个美丽的夜晚,小青蛙在荷叶上跳跃着捉虫子、玩耍的场景等,并结合变幻音乐旋律的课堂教学环境,刺激着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能更快地融入音乐中,进而进行音乐教学。

篇9

【中图分类号】G623.5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而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凸现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学习的生活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它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堂教学应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活动背景,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使儿童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在活动中改变自己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出一种能动的、非顺从的、非保守而具主动性的人;二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完整的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应包括学生意志、交往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三是课堂教学应强调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和新身体验,创造性的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做到学与思、思与行、行与创的统一。

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1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而数学的特征之一就是高度的抽象性。如果不把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由此下去,学生就必然会对数学产生厌倦,因此数学教师与学生共同走进生活就显得十分必要。

1.2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3数学教学生活化,还可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再通过回顾这些问题与结论的可行性推动数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2.1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生活化的教学气氛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活泼积极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首先,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课堂上教师要力求改变优等生和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不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其次,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某一教师,必然也喜欢这个教师上的课,形成老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教师上的课,我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像主持人一样具有亲和力,让学生有向师性。另外,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可以不对学生作不必要的限制,学生可以站着听,也可以直接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同时我们也要正确对待爱插嘴的学生,因为循规蹈矩的学生不会插嘴,胆小的学生不敢插嘴,不动脑筋的学生无法插嘴,只有上课精神集中,思维敏捷的学生才会。

2.2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2.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首先,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其次,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另外,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2.4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

首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另外,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总之,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篇10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11

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师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体育技能的理论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上,而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脱节,学生的实践知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育课程变成了枯燥的练习以及对教学任务的机械服从,而不是在课程学习中得到愉悦的身心体验。长此以往,造成学生失去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的素质也难以得到全面提升。

随着全国范围内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被逐渐关注,“解放孩子们的双手”已经在不断的推进之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以后对于运动与健康的理解,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意义深远。我们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出能够更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和提升。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宠爱造成很多学生的生活能力比较差,性格上存在自私、孤独的特征,这些对孩子以后的交往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把这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性格的塑造。

一、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的相关知识

体育教学的实践化指对于体育教学不仅要从体育的本质来理解体育的内涵,还要从体育活动的实践中来领悟;体育的生活化是要求我们的体育课堂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完成课程所规定的练习,并且在练习过程中得到完整的情感体验。

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实践中包含生活性,生活性同样需要实践来完成。体育的实践化、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实践性为准则的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体育生活化的场景,从而使学生能够将体育与生活的概念融合起来,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的必要性

1. 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学生的体重、身高等指标在逐渐增长,身体的匀称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中小学生的体质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耐力、力量、爆发力、反应速度等多项指标都在下降,以耐力的下降幅度最大。此外,高度近视患者增加,肺活量水平大幅降低,这些令教育部门非常担忧。而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应试教育使学生长期处于高压条件下,造成身体素质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学校和家长留给孩子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太少了,使孩子得不到锻炼,这也是我们体育教学的不足之处。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是不是达到了激发学生锻炼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目的,是不是做到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是不是重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这种状况下,进行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 体育学科的特殊性

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不仅有教授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责任,同时也要为学生创造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机会。如果我们的体育课堂远离了实践性、生活性,那么就难以达到促进学生与人交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

3.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

“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现在的课程目标所倡导的理念,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石,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对运动的习惯和兴趣,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这样的论述正是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因为我们的体育课程不只是为了教授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我们的教学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体育教学实践化和生活化的意义

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使体育教学充满了人文色彩。

首先,体育实践化、生活化教学与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分不开,以他们生活中的感悟、体验、经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生动形象,由原本的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和教师双重主体,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了关注。这种转变让我们的体育教学从功利化的倾向中解脱出来,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学生的人格,达到了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而且,实践化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主动权大大提升了,可以设计更多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如此看来,不仅是学生得到了解放,教师的思想同样得到了解放。

其次,体育教学的实践化和生活化的理念肯定了体育教学与生活的关系,使体育教学的学习领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于课程资源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使从生活中寻找可利用的资源成为趋势。

而且,在生活化和实践化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平等的,教师通过还原学生的生活场景,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因为学习内容贴近自己的生活而对教学活动具有了发言权和主动权,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这种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的对话、合作、平等的关系。

四、体育实践化和生活化的实施措施

1. 教师要树立“实践化生活化”的教学观念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实践是学习的途径,只有将生活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实践化、生活化的体育教学之中,教师首先要确立教学要以学生的生活在先,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的观念,让生活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创造学生的实践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发展。

教师同时也需要从态度上进行改变,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作为参与者和引导者,又要作为学生的倾听者和朋友,要彻底抛弃之前学生机械服从,教师完全主体的模式。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幽默感影响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态度中感受到被关注、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才不会拘谨,师生关系会更加的和谐融洽。

2. 教学内容要突出生活化、实践化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资源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要充实和更新,要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了将运动项目改编的更加适合小学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实践与生活相结合,开发更多的体育课程资源运用于教学。

3. 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体育生活化实践化的教学要以学生的体验和经验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学生一旦在教学场景之中感悟到生存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并将这种感受内化,就会形成一定的信念、价值和态度,进而转化为教养,这将对实现综合全面的体育教学目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形成积极的人生观。

4. 教学情境和教学方式要突出实践化、生活化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创造更接近生活的典型场景,让学生在愉悦而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活动。比如,在练习投掷时,将课堂设计成“劳动最光荣”的场景;进行跨越式跳高教学时,可以设计成超市的场景,让学生自己选择跳高的起跳高度,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具体化的场景中进行学习,这既满足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又使他们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

5. 将生活化、实践化延伸到课堂外

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提倡终身体育、健康体育,而学校的体育教学不只是为学生打下学习体育的基础,还要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够主动进行体育学习,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比如跟爸爸妈妈一起爬山、郊游;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学习骑自行车等,这些体验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在实践中学习到技能,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因此,体育教学要让学生的生活与实践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

结语

健康合理的体育教学方式需要的正是重视生活和实践的体育教学活动,让体育锻炼变成生活的必需品才满足了终身体育的要求。体育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身体,充分实现科学育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旭山.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品德与社会》回归生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2]许远理,李亦菲.情感智力“9要素”理论建构及量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

[3]张聪智.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公正观念的影响[J].成才之路,2010(34)

[4]杨贵仁,刘国永,季克异.中小学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研究实验总报告[J].中国学校体育,2006(03)

[5]翟德萍,邱春,杨永明.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师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篇11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学实践的创新和改革迫在眉睫。只有通过教学实践创新,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

一、充分利用新课改环境,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显然不再适用于教学发展的需求,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首先就必须要想办法创新教学模式,尽可能地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特点,开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

比如,小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强。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多提问,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让他们回忆自己在电视或者是生活中所见到的松鼠是什么样子的,具有哪些特征,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必然会更加深刻。以上所说的是,小学生身上所具备的一些优点,但是在他们身上也有一些缺点,例如自制力差,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保证学生的学习。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情感培养作为重要部分

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可以说是紧密相连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在语文课文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学习《礼物》的时候,学生能够感受到亲情的魅力,在学习《小英雄雨来》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浓烈的爱国之情……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将情感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而且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身边,有没有一个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人,教师可以以这个话题开展一次语文口语交流主题活动,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特殊经历。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而且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总体来说,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加探索,寻求更多的让学生产生正确的情感的方法。

三、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认知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终将为生活服务。通过小学语文教材可以看到,许多文章所描绘的故事,都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要表达的感情也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历过的,而且在生活中的较多地方都有运用到语文知识。

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也应学会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丰富学生的认知,加强学生的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写作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发现、生活经历、所见所闻等转变成文字,记录下来。这样的写作材料来源于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写作教学也能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资源,实现教学手段多元化

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的运用,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例如,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集图片、声音和文字于一体,类似于小学生在平时所看到的动画片。在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得枯燥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很大的帮助,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时候,学生的年龄小,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汉字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学习,他们的识字乐趣很快就会被消磨殆尽。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将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将汉字教学制作成趣味盎然的踊,选择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给学生以听觉和视觉上的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会更加强烈,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升。

总之,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好的事情,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学会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2

1.引言

艺术源于生活,音乐更是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忠实地记录当地的生活习俗,又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具有鲜活的表现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感染力。随着儿童审美的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将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既符合教学要求又符合课改要求。小学音乐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化,一是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二是可以加深学生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知,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三是可以加强学生对美好品德的传承意识;四是使学生通过学习音乐更好地表达自己。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能使学生学习更贴近生活,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主动承担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并激发音乐学习兴趣。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加强课堂互动,改进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喜欢探索和实践,对于纯研究和理论缺乏耐心和兴趣。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习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曲目,创设情境,加强课堂互动,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使音乐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例如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关于王小二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王小二,增进学生对王小二精神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学习歌曲演唱,并把王小二的故事编排成音乐剧进行表演,加深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体会,唱出曲目中王小二的心境,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发自内心地对王小二进行歌颂。

2.2加强学科融合,拓展音乐学习的形式。

通过学科融合,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使音乐教学更贴近生活。如:在教授《粉刷匠》时可以把音乐和美术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依据《粉刷匠》中的歌词来进行美术创作,一边听音乐一边唱歌一边画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认识到音乐的作用:它能描述生活,表达情感,抒绪。

2.3灵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

音乐教学可以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如:根据时下流行的歌唱比赛形式,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分配好职务(如参赛歌手、评委、拉拉队等),采用海选、PK、决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演唱和音乐鉴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音乐活动中来(擅长舞蹈的学生可以伴舞,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为参赛学生写横幅加油鼓劲)。同时,教师积极营造一种活泼、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2.4音乐鉴赏形式要丰富,要紧贴生活,把音乐情境生活化。

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带着真情和兴趣去学习音乐,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并通过采取讲故事、猜谜语、舞蹈、表演等形式来表现歌曲的内容,真正激发起学生对音乐曲目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授《小天鹅舞曲》时,根据小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特点,结合芭蕾舞蹈和天鹅湖故事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真正发现《小天鹅舞曲》中蕴含的美。

2.5音乐表现形式要丰富。

单纯地教师示范唱、学生跟着练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让学生聆听原版曲目的演唱外,还要对教学曲目进行多种形式的演绎,如:书画、歌舞、朗诵、演奏等,充分拓宽学生的感知通道,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音乐鉴赏时根据实际,或绘画、或作文、或舞蹈、或讨论发言等,从而真正理解音乐曲目。

2.6创设游戏情境及感情场景设置等指导发声训练。

由于小学生对很多情绪无法精准定位,因此我们在教授曲目演唱时,一些比较难以演绎的感情要通过游戏情境来引导。如在教授《小溪流水叮咚响》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用吹气球,在教师说“快”的时候,快速放开手中的气球,感受气流的流动;在教师说“慢”的时候,缓缓释放气球的空气,感受缓缓流淌这种感觉。这个气球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对“渐强”、“渐弱”的真实体验,从而在发声训练的时候根据游戏的感觉,有意识地表达出小溪流水的轻、急、缓、快,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7改善教学评价。

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小学音乐教学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唱得如何外,更要评价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和体会。我们的评价要多元化、人性化,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音乐曲目的难度,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习惯来评价。有些民俗曲目,因为学生不是那个地区的,感觉陌生和不理解是很正常的,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当地的民俗来讲解,使学生主动承担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责任,并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结语

音乐源于生活,每一首歌、每一部音乐剧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都是作者情绪的表达。面对新课改,小学音乐教学生活化已变成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我们要将音乐教学趋向生活化,通过更新教学方式等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实现音乐和生活的融合,为学生享受音乐和终身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篇13

在小学教学当中,师生互动是一种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高质量的互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注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传递教学内容,将教材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传授,同时通过语文精神和素养的提升来进行学生的语文教学。在当前教育理念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积极进行师生互动,推动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谋求其在发展中变革,是师生互动成为小学语文教与学之间的良好纽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现状

1.1教师对互动教学时机把控水平有限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师生之间互动并不是数量越多、时间越长就越能够得到良好回馈的,需要对于互动教学的时机进行有效的把控,把握精准的频率和时机,才能够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互动教学时机的把握,主要将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教学水平两者相结合,扎根于实际的教学工作实践当红总,由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教师对于互动教学时机的把控往往水平都十分有限。[1]这就会造成不同类型课堂中互动教学时机难以把握,有时候会出现正进行热烈讨论中,教师忽然对于学生的思路进行打断,这样的师生互动适得其反,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难以实现师生互动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1.2教师互动意识有待提升

在进行课程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的更新,同时也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当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对于自身能力发展的问题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进行变革的意识薄弱,因此导致教师互动意识有待提升,生互动的方式和质量都不够理想,一旦没有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具体意识,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师生互动实践。

1.3师生互动的方式过程略显单薄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方式当前存在较为明显的单一问题,例如,在教师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对于课后问题进行提问的模式,这一模式属于最基础的师生互动,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也并非最适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同时也存在提问内容缺乏创新性、对于学生的思路把控不好等问题,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失去了师生互动本身的实施作用。除此以外,在进行师生具体互动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身份有过于强调自身主置的问题,进而导致师生互动处于非平衡的状态当中,互动的过程自然也略显单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互动策略

2.1重视互动交流,使用科学引导策略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想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用科学的引导策略,重视课堂语言和情感互动的应用,因此想要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和效率,就必须重视对话沟通语言的技巧性,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和掌握能力,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话认识到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积极的互动抓住学生观感兴趣的点进行分散式研究,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有目的性的根据具体的教学进程推进情况进行导向性语言构筑,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调动起师生对于语文教与学的积极性,令学生能够提升对于小学语文知识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概括、整理和分析表达能力。

2.2重视培养教师自身互动意识

在进行师生互动实践前,首先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互动意识,有了互动意识,才会有互动的实践,进行师生互动的核心要素就是作为教学活动的导向者的教师本身应当认识到进行互动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而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当中,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实际的具体语文知识学习讲授过程当中,应当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同时互动的表现形式也不仅仅限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传统模式,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话剧表演、演讲比赛等形式,都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深入认识,对于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都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除此以外,还能够在实际的师生互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感受和情感表达模式,想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就需要对于传统的教学思路进行革新和发展,同时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动深刻、平等和融洽的关系,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升自主意识,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趣味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教学质量。

2.3提升教学互动多样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小学教学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小学生正处于自控能力较差的阶段,但是小学生的优势在于好奇心强烈,求知欲望高,而语文教学内容是主观性较强的,如果互动方法得当会提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反之,互动方法突兀或者不科学就会令学生丧失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需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特质着手进行学生语文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状态进行把控,不断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满足,同时保持循序渐进的状态,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从重视互动交流,使用科学引导策略、重视培养教师自身互动意识和提升教学互动多样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三个角度入手,建立师生之间的融洽积极氛围,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激发,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进而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的长期健康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