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学科的概念

地理学科的概念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0: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地理学科的概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理学科的概念

篇1

一、地理教学中素质教育内容的构成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惠顾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方式转变

1、指导思想转变是根本。

在总结过去“应试教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基质教育”的新目标、新思路,无疑是非常及时和正确的。我认为,“素质教育”不是不重视学习成绩,而是在抓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更要突出“素质”。其中包括要加强学生的品德、学习兴趣、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尊感、自强心、自信心及人格的培养,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各类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一种和谐、舒畅、平等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每位教师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与品德修养,在教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克服自身弱点,树立战胜困难、不自暴自弃、养成坚强性格作为一个更高层次的目标,贯穿在每节课乃至全部教学过程中。

2、课内外知识紧密联系是关键。

以地理教学而言,过去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常常厚此薄彼,把学生完全禁锢在课堂上,诚然,课堂教学是系统传授知识的基本形式,然而,仅有这一种形式是不够的。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作为学科学习对象的地理环境空间存在的广阔性和时间发展的长久性。由于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断的搬进课堂观察和演示,使地理学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一定限制,造成某种程度上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因此,必须与课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3、充分合理利用电化教育手段,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复杂性,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和相对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而电化教育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可以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的展示。因此,电化教学是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地理教学现代化的主要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电化教育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中,起着独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投影图片,为有目的、有计划和持久性的观察,提供独特的条件。

(2)利用投影图片,加强学生记忆图像的能力,并使之保持并再现。

(3)利用投影图片,增强学生驾驭图像的能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4)利用电教手段,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通过直观图表,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等方式,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在“有图似无图”、“无图似有图”的境界中推进教学过程。

三、新课改、新理念下的备课要求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较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在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落实。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

篇2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

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错误思维结构称为相异构想,地理概念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对相异构想的消除和转化以及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作用明显。

一、地理概念及其学习过程中相异构想的价值认识

1.地理学科考查能力要求

在高考文科综合的地理考试说明中,对地理四项基本考查能力第二条中提到:“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第三条中提到:“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高考命题中对地理概念的考查内容丰富、方式多样、层次、频率较高,是地理教学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部分。

2.高中地理概念的复杂性、多样性、系统性、抽象性和阶段性特征要求

不少地理概念(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不仅具有(水平、垂直)空间(如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时间特征还有数量和质量特征,因此要注意地理概念的空间尺度(如产业转移)和动态变化。由于教材的篇幅和顺序的安排(如直接给出高层次概念),学生对地理概念内涵、外延和系统的建构需要一段时间,在某一学习阶段学生可能存在概念迷思的情况。高中地理概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并形成以某个概念为中心的概念体系,因此某些核心概念的理解偏差或障碍对地理概念的学习造成干扰或消极影响。

3.教师实施高效地理概念教学的要求

教师能够充分、准确地认识、预见学生在地理概念学习上的相异构想,使它们成为课程资源,成为教师实施高效地理概念教学的起点。教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感觉课堂讲解详细,环节设计合理,但学生在涉及某个地理概念的知识上一错再错。究其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在地理概念学习中的相异构想,找出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消除思维定式等学习障碍,顺利实现地理概念的正迁移。

二、实现地理概念学习中相异构想转变的策略分析

1.活化图像,创造价值

图像类型多样,承载的信息丰富,呈现方式直观形象,合理把它们应用在地理概念教学的情境创设中,引导学生自主暴露、自觉关注相异构想。如,背斜与向斜这两种地质构造类型的判断教学时,可以先呈现只受内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地质剖面图,让学生观察两处地质构造的岩层新老关系、地形类型;随后再叠加上外力作

用,在同一张地质剖面图呈现这两处地质构造的岩层新老关系、地形类型,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利用不同类型图像间的联系,实现相互转化,在提高学生读图、作图、析图能力的同时,更好地让学生发现思维和知识断裂点。

2.详析过程,强化逻辑

对学生而言,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分离状态”需要学生正确的认识过程来打破,过程的步骤越简练、分析越深入、体验越深刻直接关系到新建立的正确联系和科学思维的牢固程度和今后的发展空间。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层次,参与概念的演绎过程,让学生养成独立面对新出现的相异构想、积极调整思考方式,减轻对教师的依赖。

3.巧用变式,正向迁移

地理概念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受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的限制,或直接望文生义。在复习课中,利用几个关联题组,能帮助学生注意先前忽视的新特征,帮助学生明确该概念适用的区域,进一步抓住概念的关键词和本质属性,从而顺利实现正向迁移运用。教师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手段,使学生有效地加深认识和理解教学对象的本质特征,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高度,让学生在多种情景中进行识别,对概念的理解、应用更到位。

参考文献:

[1]范丰会.中学生的相异构想与物理教学中的概念转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6(01).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64-01

自主、合作与创新是新课改理念的主要精神。高中地理教学改革要在践行新课改精神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实现师生之间互动合作,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逐渐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全面优化高中地理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自主意识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鉴于此,高中地理教学改革须转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在地理学习的时间、进度以及内容等方面,留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支配,提供学生自主选择与判断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自主意识,首先即是要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从而将高中地理学习转变为一个能动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知识经验,掌握其思维活动焦点以及热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着手,唤醒学生学习主动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活动激趣。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进行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在活动中获得的成功感会增强他们对高中地理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展开自主学习。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地球的运动”的教学中,老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自己生日当天的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及其位置、当天昼夜长短变化趋势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一教学活动中来,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善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性。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老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录像、挂图以及地理标本等直观教具,发挥其作用,或结合地理教学内容,自主设计地理教学新模型、新教具等,使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趣味性,使学生保持在自觉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的教学中,老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制作课件时,编入近期的卫星云图动画,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近期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情况,将原本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习自主意识被充分激发,使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彰显学生地理学习的主体作用。

二、革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教育中永恒的主题。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学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要注重运用有效的途径,使学生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发展成为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因此,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要注重改革传统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知,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首要步骤即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任何探究与创新都是在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以教材为依托,以问题为媒介,引导学生积极进入“最近发展区”,积极探索新知。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1.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设计的问题要在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基础上,确保设计的问题具有探索空间以及思考的价值,这就要求老师设计问题时,多设计“怎么样”以及“为什么”式的问题,确保问题的梯度性与新颖性,以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

2.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在地理教学中,老师要留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结论,强化学生思维过程训练。另外,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3.启发学生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侧面思考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允许学生存在荒诞、幼稚等想法,使学生敢问、乐问、善问,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中“地球公转与季节”时,老师在运用多媒体对地球公转现象进行演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求其画出二分或二至时,地球的侧视图或者是极地俯视图,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师生交流合作

合作是新课改的重要精神,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改变传统教学的单向传播方式,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改变学生学习中孤立的学习者角色,转变到与他人一起合作学习,参与到体验学习成败的过程中来。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合作情境,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进行人教版“热力环流”的教学时,老师可积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地理知识生活化,并在合作学习中巩固地理知识。如老师可设置问题情境:人们在进行房屋装修过程中,通常把空调装设于房间上方,而将暖气装于下方,这有什么科学依据?并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围绕此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老师也积极参与其中,给予适时引导与点拨,强化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中,要以新课改理念:自主、创新、合作,为根本出发点,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注重教学情境创设,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合作的品质。

参考文献:

[1]孙霞.新课标理念下对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1):282.

[2]蓝耿.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2):160-161.

[3]陈常兰.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3,(23):45.

[4]宋文园.分析高中地理新课改背景下的高师人文地理教学改革[J].学苑教育,2013,(15):26.

篇4

关键词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34-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改革也逐步深化,立足近几年的地理高考,其考试形式与内容不断创新,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面对灵活多变的地理高考题型,考生失分较多,如何解决考生这方面的困境呢?古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比直接给考生提供结果更有意义,也更能有效地帮助考生应对变幻莫测的地理高考题型。逻辑思维能力是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方向,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也是新课程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是指符合世间事物之间关系(合乎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本文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通过已学的地理知识、理论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分类、比较、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有条理、准确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

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应贯穿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中,从常态课的课前准备、实施过程到课后的巩固、落实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理念设计入每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强化地理思想、提高能力。

一、设计能够调动学生逻辑思维的导学案

与传统的教案相比,导学案要求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为依据,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改变了过去以“教”为主导的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导学案的特点有利于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能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地理逻辑思维的基本过程由“分析综合”、“分类比较”、“归纳演绎”、“判断推理”等共同构成。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除了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整理、归纳、概括、总结知识点外,还应注意设计环节让学生学会判断、推理、演绎,通过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思索,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导学案的知识结构、问题难易设计要有层次性、有递进性,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顺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从“我是怎么样想的”、“我为什么这样想”、“我还想到了什么”“我能否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我有什么样的感悟”等思索过程中逐步推进。

例如,在三圈环流知识点中,讲解不同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天气状况时,在导学案中,可以先给学生加以提示,让学生自主分析,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哪类气压带、风带容易带来降水,哪类气压带、风带不易带来降水,对于学生在后面章节中,通过学习不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其气候特征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课堂学习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组织

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真理的获得过程实际上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在地理课堂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诱导,让学生进行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调整和矫正,逐步学会排除各种干扰和暗示,控制信息量,提高思维活动的效果和速度,让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知识信息中概括出原理性的东西。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环节举出一些贴切生活的实例,一些比较感性的东西以及生动形象的图片,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大脑细胞,又有利于学生将这些感性的实例与理性的知识结合起来,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与结合,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由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知识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并且要及时关注学生反馈的实际效果,纠正学生思维上的认知错误,以此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概念。

比如,教学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时,在课本中的“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北半球)”这幅图中,洋流分布在全球多个海域,包含不同性质、名称。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自行观察图,总结洋流分布规律,面对如此大的信息量,大部分学生往往会不知所措,在短时间内难以有效落实学习任务。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学习中进行有效地指导,以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可指导学生分步完成学习任务,化繁为简。首先,教师先要求学生观察北半球太平洋中低海区和中高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画出来;其次,教师再要求学生观察北半球大西洋中低海区和中高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画出来;再次,让学生比较北半球两个大洋洋流分布状况,找出其中的规律。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画南半球的洋流分布。最后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并画出洋流模式图,用洋流模式图解释印度洋的实际洋流,引发学生质疑,激励学生探究,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提升思考的能力。

三、设计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实效习题

除了在课堂学习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后地理习题的巩固也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具备地理思想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之一,地理思想是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想法,是对地理概念、命题、规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质认识。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多指导学生采用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去解答地理问题,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地理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已学的地理知识、理论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分类、比较、归纳、演绎、抽象、概括,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所以,课堂习题的选择不在于量多,而贵在精、有效性、针对性;习题的讲解侧重点不在于检验学生的正确率,而是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做题的方法及规律,让学生不仅仅是简单地学习到了地理知识,而是能够对学到的东西举一反三地应用,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在地理教学环节,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地理新课改的理念之一,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2014年福建地理高考卷中的客观题9~10,典型地体现出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第9题,从题干以及图中信息分析,此图为以赤道为轴左右对称点为同一地点,不同月份的风向风速图。通过读图,对比分析,①地7月份的风向为西风,风速为

10m/s,图中相对应,1月份的风向为西风,风速5m/s~10m/s;②地7月份的风向为东风,风速为5m/s,1月份风向为西风,风速10m/s~15m/s;③地7月份的风向为东风,风速0~5m/s,1月份为西风,风速为0;④地7月份的风向为西风,风速15m/s~20m/s,1月份的风向为西风,风速为20m/s;通过对四地不同月份风速、风向的概括、对比,可知答案为B选项。

第10题,从抽象、概括出图中北纬中、低纬地区的风向,归纳得出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图,通过演绎、推导,得出洋流分布模式图。

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循序渐进、贯穿于中学地理教学始终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新的、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53-01

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我们的阅读教学重讲轻读、重问轻读;朗读目标不清,要求不清;朗读指导无方,效率低。面对三大现状,我们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激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朗读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识字量少,注意力和思维等特点的影响,要想顺利完成读书任务,困难不少。因此,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是朗读教学成功的关键。儿童都有与人交往、探究问题,爱听故事的本能要求,教师可以把这些心理需要迁移到读书上来,告诉他们读书就是和许多有智慧的人交朋友,能带你到神奇之地去玩耍,给你讲最有趣的故事。

二、加强认读训练,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认读基本功

认读能力是朗读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认”是“读”的基础,“读”是“认”的熟化,认读训练就是把读书和识字融为一体,使之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得益彰。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要强化认读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切实过好认读关。

1.识读同步,寓识与读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集中把全课生字的音、形、义解决好,然后再开始读课文。而苏教版小语教科书遵循随课文识字的特点,主张“识读同步,寓识与读”,是以读为本,随着读书活动的展开使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学习逐步深化。

读书先要认字,学会拼音,有了注音,学生就能独立识字,教师指导阅读时,主要处理好识和读的关系。对不认识的字,不要全都集中在白板或卡片上完成,而是要放在课文中学,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识字的自动化水平。试想一下,如果用20分钟集中识字、学词,再读书,恐怕书是读不好的;如果用20分钟“寓识与读”,多数学生可以把书读正确、流利,这样,生字的音和义可能也不会存在多大的问题。低年级四本书的课文是全文注音,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时把目光主要集中在汉字上,遇到不认识和记不准的字,再快速扫视一下拼音。教师如果注重教给学生这样一些“认读”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学生大大缩短识与读的距离。

2.加强增大视幅的训练

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注意力分配能力,且视幅太窄,读书时即使没有生字也可能会一字一顿地读、重读、回读,这就把词语读破,句子读断,难以形成连贯的语流,影响语义的理解。

针对这一现象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的态度和专注的品质。其次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意义整合与分配能力,帮助他们从看一个字读一个字,变成一次看清两三个字甚至五六个字,并能借助插图和已有经验进行意义整合,尽快达到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来朗读。第三要培养学生的断句能力。引导学生借助口语经验逐步提高断句能力,预防两字一顿、齐读中整齐划一的唱读。第四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模块”的积累。对课文出现的新词语,要引导学生有意注意,强化其信息刺激,整合认读单元。

3.范读领路,摹仿入境

解决学生朗读难点,提高朗读效率,范读是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如《三个小伙伴》等。尤其是一年级上学期,第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教师先范读。通过慢速的范读,让学生边听边看课文,或边听边小声跟读,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语言和内容,为自读扫除一些障碍,作必要的铺垫。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当然,范读不是教师的专利,充分发挥优等生的示范作用则更具激励性。如果认读不过关,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会碰到种种障碍,直接影响他们情感表达。另外,低年级如果不打下扎实的认读基本功,到了中高年级,有些学生认读仍有障碍,甚至小学毕业还不能过好“认读关”。因此,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既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保底要求,又是难点之一。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材料,注重语感的培养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应把注意力集中到语感的培养上来。决定语感生成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表象,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对词语的理解要与相关的事物表象联系起来

利用课文插图帮助阅读,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同时还要激活W生生活经验,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践来理解词意。教师如能善于用课文中的词据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画面,鲜明的语感也就产生了。

2.用课文中的语句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画面

朗读时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在头脑中“过电影”,呈现表象和画面,通过国课文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画面,使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场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3.用课文的意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

能边读书边在头脑“过电影”呈现课文的表象和画面,是读书的一个层面。能把直接摆进去,走进课文情境,又是一个层面。教师要指导学生边朗读边走进课文的画面和意境,甚至可以把自己化为文中人物,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四、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一旦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自然会读得更精彩。教师要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更高。

篇6

1.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学校对地理教育不够重视,挤压地理课时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学校连最起码的期中考试都被取消,或者干脆不开设地理课程。师范本、专科院校培养的地理专业人才远远不够。学校不重视,地理教师的工作成绩得不到认可,一些专职地理教师出现改行和分流现象。一些地理教师在中考不考地理的客观实际下,不能及时调整这种不利环境因素,不能利用当前教学改革的有利条件,去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注重平时教学,不能及时洞察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变化。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当积极改善学校地理教学的模式,以适应地理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2.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中应以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方面、能力方面及情感方面的能力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地理不参加中考,这就使部分学生、家长、学校不再重视地理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就变得可有可无,这给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和地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很大的实际困难。 在这种形势下,初中地理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解决目前教学和新课标目标要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模式,不断充分发挥课堂四十分钟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结合教学法。新课标要求创新、知识拓展、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在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与探究中,地理课中如果能恰当地利用“结合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首先,地理知识与本地区地理环境相结合。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识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但这种升华认知初中学生显得比较困难,但学生一般对本地区地理环境都有所了解,为了拓展学生认知面,加深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引入新课时,先为学 生创设地理情境,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导入地理新课的学习之中。与课本知识结合学习新课;在综合复习知识的学习中,注重课文地理知识与本地区地理环境相结合,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找到综合性地理知识的特点。其次,自然环 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

2.2 图表教学法。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地理素质提高较慢。主要是因为一是世界地理知识较难掌握,二是因为地理教学忽视了图表的作用。地图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工具,是地理的望远镜,是其他任何工具都无法取代的。在初中地理 教材中,不仅有各种类型的地图,还有各种各样的地理漫画、地理照片和地理图表等等。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图表,加强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爱地理、想学地理以至会学地理的愿望,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经过尝试,以图表为突破口,学生运用图表的 技能不仅有了很大提高,还充分调动了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和 丰富的地理情感,优化了地理教学效果。

篇7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而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依托于创新教育模式.工程教育是为国家输送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但日前工程人才短缺已凸显出来.为了培养更多的工程人才,各个院校都相继进行工程教育改革.CDIO工程教育模式等各种新型教育模式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与此同时,概率论正突破传统的应用范围向各个领域渗透,和其他学科的交互作用日益活跃.英国的逻辑学家和经济学家杰文斯曾对概率论大加赞美:“概率论是生活真正的领路人,如果没有对概率的某种估计,那么我们就寸步难行,无所作为.”因此,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育和学生概率统计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前 言

CDIO工程教育理念最初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合作创立的,其中“CDIO”代表着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间的联系为方式来学习工程技术,是倡导“做中学”的一种教学理念.CDIO工程教育模式要求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高等院校中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之一,但它又不同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其他数学类的公共基础课.它是研究随机现象、揭示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数学学科.而随机现象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因此这门学科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它又不同于那些直接贴近于工程项目的专业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又属于基础数学类课程,为学生传承着数学的思想和以数学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具体地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学生讲授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问题凸显出来.在以往课程教学中只偏重例题和公式的讲解,而忽视了基本概念的讲解、理论思想的讲解和实践应用环节的训练,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学后无用,致使学生在实践中遇到概率统计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无法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分析问题.有的学生可能考试后的第二天就全忘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概念,吃透概念.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适应新型的教育理念,就不能再沿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改革

对于一门数学课程的讲授的关键来说,就是应该把数学课程的思想即贯穿课程始终的精髓讲解出来.数学思想是理论的基础,是数学理论的精髓所在,即其本质的东西.

最能体现出数学思想,无非就是“概念”的讲授.“概念”往往是最不好讲的,如何把它的本质抽出来,又如何把它的本质通俗易懂地、生动活泼地、更具有吸引力地展现给学生.这应该是每个教师一直努力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教师需要不停地探索,不停地收集各种资料,参看各种资源.对于一个概念,是先抛出一个问题,启发式地引出概念的定义,还是直接给出概念,用一个例子去解释它的本质,可能还要教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比如说讲解“相关系数”这个概念,光是给出公式,学生是不能真正吃透概念的.要讲好这个概念,我认为要从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出发.虽然协方差也能反映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要受变量所用的度量单位的影响.比如考虑随机变量(X,Y),X表示人群的体重,Y表示人群的身高,如果度量单位发生变化,X,Y将会翻倍,根据协方差公式Cov(aX, bY)=abCov(X,Y),相应的协方差就会翻倍.因此要引入相关系数,它是不受度量的单位的影响,是一个无量纲的量.

数学思想也体现在公式的讲解上,教师必须讲明白公式是干什么的,解决什么问题的,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才能真正明白这个公式怎么去用.全概率公式是概率论中的一个基本公式,可能教师反复地强调它是非常重要的,而忽略了它的本质的东西.它是用于计算较复杂事件的概率问题,将复杂事件的概率化为在不同情况或不同原因或不同途径下发生的简单事件的概率的求和问题.公式指出: 在复杂情况下直接计算P(B)不易时,可根据具体情况构造一个划分Ai, 使事件B发生的概率是各事件Ai(i=1,2,…)发生条件下引起事件B发生的概率的总和.如果学生真正明白全概率公式的本质用途的话,那么就能通过综合分析一事件发生的不同原因、不同情况或不同途径来找到样本空间的一个划分,从而利用全概率公式来求得这个复杂事件发生的概率.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往往要借助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这些教学手段来体现.比如说讲解最大似然估计法时,我们可以首先说一个例子:某同学与一位猎人一起去打猎,假设同学打中的概率为0.1,猎人击中的概率为0.9,若一只野兔从前方蹿过, 只听一声枪响, 野兔应声倒下, 让学生猜测是谁打中的?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肯定会猜测是猎人打中的.由于只发一枪便打中,而猎人命中的概率大于这名同学命中的概率, 故一般会猜测这一枪是猎人射中的.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参数估计问题,参数p有两个可能取值,对于事件A“只发一枪就打中”已经发生了,我们认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应该很大.因此我们就找p的值使得事件A发生的概率达到最大.这就是最大似然估计的思想,也就是在已经得到实验结果的情况下,寻找使这个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最大的那个θ作为θ的估计θ^.这样学生对最大似然估计法有所了解,在深入讲解时,学生就更容易理解.

三、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改革

在经典的教育模式下,往往是以老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主要的地位.随着教育模式的改革,无论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还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为了顺应课程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要求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牢记以学生为本,要切实地改变教学方法,重新设计教学环节,既要做到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又要有思想性和应用性.教师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有关课程的应用案例,最好和学生的专业相关,指导学生去思考、讨论、解答,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积极改变习题课的上课模式,不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习题课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这一章的重点题型、重点方法的讲解与训练,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精讲为辅的模式开展.另一部分是讨论题部分,主要是以概率为工具来解决一些贴近实际生活的例子,讨论题多提前布置下去,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上课时主要以学生讲解讨论为主,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引导和点评.总之,习题课就是以“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为模式,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多动脑,切实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综合素质.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改革,也要注重考核制度的改革.以往考核就是最后期末的一张卷子,最后及格就及格了,不及格就不及格,平时的表现几乎不起任何作用,增加学生对最后考试的重视,而忽视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更有甚者,得过且过,总觉得有时间,总想等到期末的时候再努力,可殊不知到期末前,发现内容太多,拉下的功课已经不容易补上了.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多次进行阶段性考试,随时关注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根据阶段性考试反映出的问题,积极调整课堂的教学进度.同时也增加考核制度中平时所占的比重,让考核制度更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注重与实际问题相连的教学改革

新型教育模式,重点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选讲例题和讨论题中,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一些实际的例子或者贴近生活的例子,让他们了解如何用数学的知识,用概率统计的知识来解释实际的问题.学生最初碰到这些题目时,往往一筹莫展,毫无头绪,无从下手.但通过这方面的练习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例题和讨论题的选择上应该由易到难.比如说我们在讲完伯努利概型时,我们就可以给同学留下如下贴近生活的讨论题:

例题:在平常的生活中,人们常常用“水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来形容有志者事竟成,但是,也有人认为这些是不可能的.如果从概率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这是很有道理的.这是为什么?

这是一个很小的用概率来解释问题的例子.这个例子实际上就是如下的问题:

设在一次实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ε>0,独立重复该试验n次,求事件A至少发生一次的概率.

同时我们也可以给出如下贴近生活的例子:

例题: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民族传统,早已成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燃放烟花爆竹也常常引发意外,造成惨剧.假设每次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警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如果春节期间北京有100万人次燃放烟花爆竹,计算没有引发火警的概率.

以上这两个例子都很简单,用到的知识并不多,但是却能反映出用概率来解决问题.这两个例子无非就是说明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在长期的大量的重复独立试验中,它又几乎是必然会发生.但是通过这些实际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小概率原则”.当然随着课程的进展,到课程后面就可以找一下综合一点的题目.尤其是讲解统计部分,这种实际问题更是很多的.

五、在新型教育模式下年轻教师的发展

首先,年轻教师要注重数学史的学习.数学史记录了数学的起源,只有了解了数学发展史才能理清数学发展的起源,才能更好地把握数学课程的精髓所在.另外数学史中含有关于数学家的一些小故事,如果能合理地应用到课堂上,可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对于年轻教师,应该适当学习一些数学史的内容,尤其是概率论的发展史,这样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可能会更加深刻一些,对概率课程的讲解可能更游刃有余一些.

其次,年轻教师要注重所教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目前教师只对自己讲授的课程比较熟,而对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很陌生.这样各门课程的教师都各自教各自的,对于听课的学生接受到的也是支离破碎的内容,学生更难以将各个课程联系到一起,更难以将所学的内容真正为我所用.

最后,年轻教师要注重人格魅力的修炼.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严谨治学的精神.教师的精神面貌对学生来讲很重要.教师应传承一种阳光、活力、青春、永不言败的精神,比起知识的传授,这种精神上的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另外,教师除了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之外,还要有深厚的学术底蕴,扎实的学术知识和宽广的学术范畴,是身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

【参考文献】

[1]何书元.概率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篇8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9-0203-02

我国高等工科教育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疏忽团队协作问题。这种现象在本科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尤为明显。

《软件工程》作为本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专业基础与综合能力并重的特点,对培养合格+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极大影响着中国软件行业的未来。然而,当前本科《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只注重理论的讲授而忽视动手能力的培养,只开设理论课时而放弃实践环节、缺乏项目训练机制、教学方法落后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等。

1 CDIO概述

根据CDIO官方的定义:CDIO代表构思(cone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国内关于CDIO飞研究与实践最早起源于广东省的汕头大学。从2005年起,汕头大学工学院在常务副校长顾佩华教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研讨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加以实施,现在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在此之后,CDIO模式迅速在中国其他高校得到推广,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围绕CDIO的研讨、推广和培训活动。第一批18所CDIO试点高校名单于2008年12月由教育部高教司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会议上确定,随后,第二批21所CDIO试点高校在2010年4欲望产生,全国共计有39所高校在开展CDIO试点工作,这种规模还在继续扩大。

2 基于CDIO理念的本科《软件工程》四步教学法

遵循CDIO理念的培养模式,本文探索基于CDIO理念的本科《软件工程》教学改革,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提出来基于项目案例的原型-设计-实现-测试(PDIT)的迭代四步教学法。

2.1 原型

对每个项目案例,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并运用《软件工程》中讲述过的软件开发方法的理论知识,然后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开发方法进行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基础一般的学生,鼓励他们遵照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原型学习。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去查阅课外资料,研究最新的开发方法,并运用在项目开发中。

2.2 设计

在设计工程中,引导学生自由组合,构成一个开发团队,但给予一定的限制,即进行男生女生搭配,基础薄弱与基础良好搭配,基础较好的学生偏重项目的管理,这样使得团队既能协调完成工作,又能使学生都能收获知识。对于软件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然后给予一定的事例参考,让学生首先进行模仿设计。在此基础上,鼓励每个团队查阅课外资料,研究最新的软件方法和设计泛型,并亲自实践这些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3 实现

实现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能看到实际效果的软件开发阶段,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学习《软件工程》中优秀的编码方法和良好的编码规范,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编程任务。鼓励团队负责人按照项目模块进行适当的分工,并对分工结果给予知道和评价,对不合理的分工给予纠正,并促使团队成员思考如何合理的分工。对于编码过程,引导学生温习以往的编码知识,树立良好的编码习惯,引导学生自我鼓励,按照进度完成编码任务。养成进度和成本观念。

2.4 测试

测试工作是传统软件工程教学工程中最不受重视的一个环节,然而,当前的软件开发行业,对于软件测试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对于软件测试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个环节,要引导学生学习《软件工程》中成熟和经典的测试方法,掌握这些测试理论和技术并运用在项目测试中。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去查阅课外资料,研究最新的测试方法和自动化测试工具,并试用这些测试工具辅助软件测试过程。同时,在软件测试环节,对一些复杂的测试工具给予一定的教学指导。

3 结语

遵循CDIO理念的培养模式,本文探索基于CDIO理念的本科《软件工程》教学改革,提出来基于项目原型一设计一实现一测试的迭代四步教学方法,指出来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在本科生《软件工程》课堂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基于项目案例的四步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提高了《软件工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Crawley E.F.,Malmqvidt J.,Ostlund,S.Rethinking Enginee-ring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Springer,New York,2007

[2]吴鸣,熊光晶,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3):54-59

篇9

关键词:

CDIO;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7102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核心理念是“做中学”,集中表现就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设计课程,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综合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等四个层面的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虽然不属于工程类课程,但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可以借鉴CDIO的核心理念,以会计核算流程、会计工作循环为载体来组织设计财务会计课程,将“做中学”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把财务会计理论知识、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重构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会计六要素的核算,财务会计的工作成果就是财务报表。传统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往往按照理论知识体系来安排,先学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素的核算,然后学习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的核算,最后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传统的教学内容结构设计给人以本末倒置的感觉,因为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最终要向企业外部披露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会计要素。基于CDIO的教学内容结构设计思路可以从财务会计的工作成果出发,为了得到财务报表,必须完成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而不管是多么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都跳不出会计六要素的范围。因此,可以将教学内容结构重新设计为一个一级项目和八个二级项目。将财务报表的编制设置为一级项目,这也是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目标;为了完成一级项目,必须完成八个二级项目,这八个二级项目是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岗位群来设置的,具体包括出纳、债权债务核算、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税务、销售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和资本金核算。这八个二级项目的完成,涉及的理论知识就是会计六要素的核算。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结构以后可以让学生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明确财务会计的核心目标是财务报表;第二,明白就业后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出纳、工资核算等。

2安排教学进程

财务会计课程通常安排在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之后的学期,这是毋庸置疑的。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之一,应该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这样有利于学生尽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毕业后可直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财务会计课程在学时安排上可以分配给一级项目一周(即传统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分配给二级项目96学时(即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具体学时分配如表1。

3改革教学方法

在组织形式上,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建立相应的项目小组,将课堂的中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在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每一组学生所要求的学习任务是统一的,而每一位学生根据工作内容需要可轮流扮演不同角色。以出纳项目为例,以4-5人为一项目组,组内成员可分别扮演出纳员、银行、员工、会计主管等角色,模拟员工报销、主管审批、银行结算等业务场景,由出纳员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不同的项目组可以看作是不同的公司,也可以模拟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这种组织形式使得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关系有直观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多媒体演示、会计证账表实物操作、业务单据实物模拟相结合。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是以文字来阐述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然后学生根据文字叙述编制会计分录。参加工作后,学生面对真实的原始凭证却无从下手,不能准确判断经济业务内容,也就更谈不上正确的会计处理了。而改革教学方法后,在场景模拟、角色扮演、实务操作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应该附有什么样的原始凭证,编制什么样的会计分录,有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业务水平。

4重新定位实践教学

以往的集中性实践教学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对理论教学的消化。随着对实践教学的愈发重视,实践学时比例逐渐加大。从学时数量上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并不完全有效,应注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

升。实践教学不只是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而是在掌

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应用力、创造力。基于CDIO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是“做中学”,平时的理论教学中已经与实践操作融合,所以已经没有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差别。因此,基于CDIO的实践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实践操作,而应该注重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会计核算虽然必须按照准则制度要求处理,但同时也给了会计人员选择判断的空间,而这种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实践操作能够实现会计的。因此,基于CDIO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对相同的实训资料,各组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在完成八个二级项目的基础上,要求各组完成一级项目,然后各组交换财务报表,相互审核,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和询问,被审核的小组需做出合理解释。这样各小组不但复习了理论知识,还可以比较不同组别的会计处理差异。

5改进考核评价方法

以往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成绩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以平时成绩为辅。基于CDIO的考试成绩仍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但是考核的内容、评价的标准与以往有很大区别。平时成绩是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期末成绩是对学习成果的考核,平时成绩重于期末成绩,即以平时成绩为主,以期末卷面成绩为辅。而且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学,还可以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因为基于CDIO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们在做中学,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所以学生当然可以作为评价主体。改进后的考核评价方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避免平时不认真考试得高分现象,防止应试教育结果。

期末考核成绩40%笔试,闭卷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关键词:CDIO;文献检索;教学模式

一、CDIO的含义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从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这四个层面培养学生,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迄今为止,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加入了CDIO组织,其机械系和航空航天系全面采用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取得了良好效果,按CDIO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如今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除了要牢牢掌握既有的知识,还必须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不断地更新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必须具备对本专业、本行业乃至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大系统的理解、掌控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没有包含在传统的专业培养理念中的。因此,我们应该探索新的培养理念,在培养计划中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同他们的终生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大系统掌控能力一同考虑,使整个培养计划成为一个有机的集成体。

二、工科院校文献检索课程现状

(一)课程性质

当前,全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高职生中普遍开设了文献检索课,文献检索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主要讲授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检索理论、搜索引擎、各数据库原理和检索方法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检索利用文献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加强学生情报意识,使学生懂得如何获得与利用情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传统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文检教学存在三点不足,首先,大部分文检课教师在授课时,重点是放在了讲解理论和方法上,教师逐个讲解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及检索技巧,再结合学生专业给出一些检索题让学生实践,学生纯粹为了完成教师的作业而查资料,对各个数据库不能融会贯通,对文献的消化、吸收方法不得要领,到毕业设计查资料时仍然不会利用信息资源,也不知道怎样获得原始文献。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都不理想,预期目的没有达到。其次是实践环节的不足。目前,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文检实习室,手工实习一般安排在图书馆的阅览室进行,用于实习的手工检索工具书数量非常有限,补充更新缓慢,电子资源的实习一般安排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平时是作为自由上机的场所,座位不足,机器损坏严重,网络速度较慢,可供检索的数据库、电子资源登录时间较长,影响检索质量,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一道实习题还没完成。第三,该类课程任课教师的学科背景有很大差异,在指导学生实践上水平不一。一个普通高职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至少也有数十个,而担任文献检索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在图书馆中工作的,学科背景不同,有图书情报专业的,也有其他学科的。图书情报专业的教师对于文献检索的基本原理、方法、检索技巧非常熟悉,但是对于专业方面的知识却存在一定的欠缺,其他学科出身的教师,对于专业知识非常熟悉,文献检索的检索理论、检索方法一般是通过课外自学和研究获得的,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不能将专业和文献检索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美国目录学教育课的总目标被规定为:“学生在完成大学的学习课程之后,应能有效地利用可得到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人员,以便为满足情报需求找到所需的资料”,借鉴这种成功的经验,就要对文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三、基于CDIO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认识

首先要解决领导和教师的认识问题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文献检索课程与其他基础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将文献检索课程定为专业必修课。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掌握文献信息的获取方法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工科的学生来说,学习文献检索,获取文献资料信息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要让学生真正明白,课堂教学是进行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学过程的基础,实践教学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需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两者缺一不可,在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对教师进行培训,重视教师继续教育

一般高职院校的专业多达上百个,少则数十个,每个教师要讲授几个不同专业的文检课,而从事文检教学的教师一般是由图书馆的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他们的学科背景不同,要设立专门的文献检索教研室,结合教师的学科背景给一个或几个相对固定的专业的学生授课,并对所有兼职和专职教师进行图书情报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修,提高他们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文献检索课还应该补充新生力量,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网络环境对高校文献检索教师的要求,也是今后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根据各章节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的具体情况,选用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时要结合检索实例,尤其是与本专业相关的课题检索实例, 注意把检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给学生,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开展课堂讨论,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堂讨论巩固加深学生所学内容,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提高自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抓好实践环节,写好检索报告

实践环节是文检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首先要有固定的实践场所,手工检索要有专门的实习室,保证有一个自然班学生所用实习工具书的种类和数量,网络数据库的检索要有专门的电子实习室,要有足够的实习用机,保证机器设备完好,数据库网络连接的畅通;其次要保证学生完成检索报告的质量,为了加强学生对文献检索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我们采取让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检索,然后根据检索结果编制完整的检索报告。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设计检索课题,学生可根据学号从教师给定的检索课题中选择,教师给定的检索课题一般与专业相关,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制定检索课题,如果学生是自己制定的检索课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指导,以防学生制定的课题范围过宽或过窄。

2.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检索并记录检索途径和检索结果。学生根据自己选定或设计的检索课题,查找资料,主动学习相关内容。在检索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各自学习的收获,也可以和教师进行探讨,然后利用检索工具进行实际检索,在检索过程中反复调整检索策略,记录下检索途径和检索结果,并结合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达到对知识的深入掌握与理解。

3.整理检索结果,编制检索报告。在一个数据库检索任务完成后,学生根据检索的途径、方法和结果,整理文献并编制一份完整的检索报告。

篇11

1 背景与理念

我国从2002年起开始在35所高校开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软件人才,强调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除了要牢牢掌握既有的软件理论和基本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对软件行业和软件项目的深刻理解与掌控能力,必须具备根据市场发展及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必须具备扎实的开发能力与良好的交流能力、团队精神,还必须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从而不断的更新自己。

对学院部分本科生的前期调研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被调查对象认为在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用到,而认为“非常有用”的只占不到5%。调查还发现,超过98%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教学应当在基本理论教师讲授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结合项目案例、工程实践、学科前沿发展,同时迫切希望提高软件构思与设计能力、自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被调查者比例分别超过95%、85%、75%和60%。然而,上述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包含在传统的专业培养理念中的。目前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和其他工程教育类课程一样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个人学术能力轻团队协作精神,重既有科技轻创新进取的问题。课堂教学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即使在实验课教学中,学生也只是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操练,以实现对课堂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技能。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2000年起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机构在Knut and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的巨额资助下展开研究。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于2004年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以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改良乃至终结废弃的生命全过程指导工程教学过程。CDIO工程教育理念正是以此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教学大纲,包括4类一级能力、17组二级能力(如表1所示)、以及73种具体能力,范围涵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个人素质和发展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大系统适应和调控能力。CDIO工程教育理念自诞生至今,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可与采用,迄今已有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全面采用了该教育理念,完善教学大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国内一些大学也开展了对CDIO的研究、实验和探索。

本文将CDIO的教育理念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改革中,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者进行多方面深入调查,并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消化吸收和本土化,同时参考国际高等院校的应用经验,在此基础上对软件学院本科生软件工程课程进行了改革,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工程价值观与能力的培养,协作与沟通的培养以及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基础知识的教学策略

基础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选择教学的重点内容,增加案例教学的内容:第二,面授教学中,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为应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保证。

2.1.1 教学重点内容的选择

(1)教材 的选择。根据软件学院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我们选择了Roger s.Pressman的在国际软件工程界享有无可质疑的权威地位的《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第六版)一书作为主教材,重点介绍软件工程的有关概念、原则、方法和工具,并根据软件学院软件工程本科生的特点和实际学习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和补充,保留了其中的基本部分,压缩和删除了教材中部分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不容易理解的高级内容。

(2)案例的补充。针对软件工程本科生缺乏实际项目经验,教师就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了大量的案例,包括一些公司的成功的软件开发案例,也包括一些失败的案例。同时,选择了一个难度适中的完整的项目案例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讲解中。

(3)与前沿接轨。在每一章的教学内容中都补充了相关的软件业界有关的技术、方法的最新的研究、发展动态,让学生实时了解行业的最前沿。

2.1.2面授教学方法的选择

(1)全方位的信息传授。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信息空间,有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掌握信息、运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网络资源的超链接特性符合人类学习的认知思维习惯,也促进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探究和知识建构。

(2)启发式教学。教学中还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就软件开发中的问题进行多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为应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3)学生上讲台。每次主讲课都安排学生轮流上讲台,对上一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复习;同时还安排学生对一些案例进行准备,在课堂上由学生组织案例分析的讨论,老师对其中的关键点和出现的问题给予指点。这种方法很好的锻炼了学生总结、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的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2.2 工程价值观与工程能力的培养

篇12

一、CDIO工程教育理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四个字母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 实践的、 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CDIO 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

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CDIO理念教学

2009年,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充分考虑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和IT 行业的人才需求标准,针对学院IT 专业的设置情况,对CDIO做了创新,构建了具有东软特色的TOPCARES-CDIO “能力”指标体系。 其每一个字母代表一种能力,分别是: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开放式思维与创新、个人职业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工作、态度与习惯、责任感、价值观、应用创造社会价值。根据市场对IT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确立培养计划及目标,制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三、CDIO教育教学理念下的《立体造型》课程改革实践

《立体造型》是一门动画专业核心主干课,其课程主要内容是卡通立体造型设计、卡通形象塑造的基本方法及技巧,认识设计与工艺手段的关系,包括玩具、模型及相关的造型规律和制作方法,立体造型的市场应用等。

《立体造型》传统课程模式是教师统一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做出自己想要的动画立体造型形象。这种课程模式的弊端是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做出的动画造型作品整体来说较为分散,并且课程作业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后续应用。

改革后的《立体造型》课程从应用性、实用性出发,先将《立体造型》课程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相对应,采用反向推倒的模式,剖析《立体造型》课程存在的必要性、课程中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课程要培养学生未来岗位应具备哪些能力,并且能力点和知识点要与今后工作岗位对应,然后将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重新设置,分成主要知识点能力点及次要知识点和能力点,将这些能力点贯穿到课堂内容中去。教学理念是“以项目为导向”,强调让学生在“做中学”,将虚拟项目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践能力。改革后的《立体造型》课程大纲思路如下:

课程共分为四个阶段:构思(C)、设计(D)、实施(I)、运行(O)。

1.构思阶段(C)。教师讲授立体造型的课程内容、概念、与雕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立造型创作的要素、原则及思维方式立体造型的观察方法及制作流程规范等。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创作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每个项目小组完成一个剧本包括人物角色设定、剧情发展等文字设定,并搜集、整理、归纳相关资料,撰写一份项目策划。在项目策划中体现通过本章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立体造型的理解,了解课程的意义及培养哪些能力。

2.设计阶段(D)。教师讲授动画造型设计要素和方法。每个项目小组完成一套角色形象的创作稿的概念设计,含有设计草图、等比例稿、角色比例结构稿、色彩设定稿、动态设定稿、服饰设定稿、道具设计稿等。

3.实施阶段(I)。教师讲授动画角色模型的创作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期的动画设定,包含动画主、配角角色模型制作,动画道具制作,动画场景模型制作等。鼓励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意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总结经验,杜绝各种形式的临摹与抄袭现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作品质与习惯。

4.运行阶段(O)。学生可以将《立体造型》课程中的作业成果运用在《定格动画》课程中,拍出一部完整的定格动画片。通过调整课程,使课程之间有效地衔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在知识的运用上更加顺畅和得心应手,同时也体现了《立体造型》课程的良好运行。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学生学习效果反馈

教师以集体点评的方式对每一组指导和点评,学生针对遇到的问题提问,教师进行答疑。学生根据项目作品展开讨论,并针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并对学习效果、学习心得进行分享和反馈。学生的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标准一,教师根据每组项目完成质量给出分数。平时成绩标准二,每个项目组组长根据组员的工作态度和项目实施情况给出分数。将两个分数进行综合得出学生的平时成绩得分。期末考试采用项目成果加答辩的方式,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答辩的形式。

改革后的《立体造型》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

1.以TOPCARES-CDIO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项目为导向”组织教学,通过任务驱动,将动画立体造型制作流程引入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等、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运用启发引导、任务引领、问题导向、分组讨论、协同教学等多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2.注重启发式教育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列举大量实例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制作流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丰富,如课件、案例、网络资源等等,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与教师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3.成立多方考核与评价小组。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从知识掌握、能力水平、态度表现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将学生分组,2~4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不同的岗位职责,以课堂边讲边练及项目组研发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

五、CDIO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前景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培养层次、结构和人才类型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不能均衡发展,工程知识和动手能力差,缺乏敬业精神,毕业后不能较快适应工作。如何让培养出的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如何让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体现教育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

CDIO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代表了国际工程教育的最新发展方向,作为一种开放的模式,CDIO教育教学理念也许并不能“包治百病”,但是各个学校和专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以及专业特色,对教学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CDIO尽管在很多国际高校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在其历史还很短,实施过程中还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研究回答,要不断进行完善,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实现方式,有充分的发挥空间。CDIO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教育真正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于大量创新型的人才的需要,“学以致用”,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篇1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56-02

1 问题根源

课程设计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并能将其转换成实际应用,是理论向实践过渡的一个重要过程,历来受到工科学校的重视。近年来,课程设计出现了一些弊端:教师指导不严格,题目重复,学生互相蹭车,打酱油,使得课程设计的作用越来越差,效果非常不明显。

2 教学改革

为了解决课程设计的弊端,推行了以CDIO[1-2]教学改革为理念,跨学科、多课程综合的专业综合训练课程改革[3-4],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2.1 项目要求

总体要求:

自行设计气动爬行机器人[5],机构形态自拟,完成机器人的整机设计、选型、加工、集成及调试。

具体要求:

(1)采用气动系统驱动,气源、电源拖线方式,气源压力5 bar,电源电压24 V。

(2)实现手持有线控制器的转向、前进、后退控制、步态行走。电气控制采用继电器方式。

(3)实现5 kg负重下按预定轨迹行走要求。

(4)整体平面尺寸不超过200mm× 200 mm。

2.2 项目实施节点设计要求(见表1)

2.3 项目实施节点成绩评定

2.3.1 理论设计阶段(1~4周)

(1)成绩评定方法如表2所示。

(2)以小组形式提交材料,内容如表3所示。

2.3.2 实物制作调试阶段(5~8周)

(1)成绩评定方法如表4所示。

(2)以小组形式提交材料,内容如表5所示。

(3)另设奖励机制。

通过答辩及竞赛,评比出足式机器人和爬杆机器人一等奖各一名,奖金400元,二等奖各1名,奖金300元。

2.4 元器件提供

提供的元器件如表6所示。

2.5 具体案例

2.5.1 结构设计

该爬行机器人[6]的结构采用分体式设计,共有9个气缸进行动作,如图1所示。

气动爬行机器人的气动原理图及电气原理图分别如图2、图3所示。

气动爬行机器人的总装图及x-d图分别如图4、图5所示。

3 跨学科专业综合训练特点及收获

(1)跨学科、多课程综合本专业综合训练实现了跨学科、多课程知识体系的综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立体的、综合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研、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体工程实践为对象。该专业综合训练以具体的工程实践为对象,更加贴近生产实践,能够使得学生提前进入工程实践状态,实现工科学生理论课与企业工程实践的无缝联结。

(3)更加灵活、科学的考核方式。该专业综合训练不再是原来“一张卷、一张图”的考核方式,而是多节点、多成果的考核方式,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强蕊.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考试模式[J].西安科技大学:高校研究,2014(1):63-64,67.

[2] 李琳.地方高校应用本科教育的转型探索:CDIO的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14(8):51-53.

[3] 周俊,周坚中.现代光电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3(11):77-7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