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家庭教育

安全家庭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安全家庭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安全家庭教育

篇1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处处充满着威胁孩子安全的因素,如:家庭的电源插座、热水瓶、刀、室内的摆设、家中存放的有害药物等,家长除了极力消除这些容易导致孩子意外伤害的隐患外,应尽量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了解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懂得不该这样做的理由,并认识其危险性。如:让孩子观察刚煮熟饭的高压锅、热水瓶内的水、刚用过后电熨斗,告诉孩子这些东西很烫,会烫伤人,家长可“示范”着摸一下,随即把手拿开,嘴里喊着“烫”,脸上作出痛苦的表情,然后握住孩子的手,也在其上面迅速摸一下,使他感到有烫。有过这种体验,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再不改贸然去做这些危险的事。家长还可利用周围发生的事故,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如:领居家孩子手被小刀刮伤,可带孩子前去探望。一方面,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另一方面通过看小伙伴受伤伤势和痛苦的表情,使孩子懂得玩小刀易发生危险。像这样生活中他人的教训,都可以成为丰富孩子生活经验,预防意外事故发生的好教材。

家长还应让孩子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粗浅的安全知识。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喜欢游戏活动,喜欢听故事,因此,我们可能采用这种形式向孩子进行简单的安全知识教育,这样做,孩子易理解并乐于接受。如:通过故事《鲁鲁的鼻子》,使孩子懂得不将异物放入口鼻,不然会有危险性。游戏“看谁找得对又快”,让孩子分辨哪些物品是危险的物品--这样安全知识在听故事及玩中不知不觉地牢记在心中。另外家长还应教会孩子识别一些常见的符号与标志。如:交通安全标志、有毒物品的符号,安全通道的标志等,告诉孩子每个标志所包含的意思,从中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提高孩子独立行为的能力

孩子随着生理与心理水平的发展提高,出现强烈独立行动的愿望,但由于孩子知识经验比较缺乏,独立行为能力差,这一现象也是导致孩子出现意外伤害与不幸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教会孩子一些基本动作和自我保护的技能。如:学会正确使用椅、凳等攀高的能力;吃鱼学会剔鱼刺;学会正确使用剪刀、小刀等一些工具,懂得使用这些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要有正确的握法,不要拿着这些工具到处走动,更不能奔跑;懂得跑步拐弯要放慢速度;摔倒时用手臂支撑,同时把头抬高。家长还要注意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家长不要急于干预,而应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孩子要喝水,不知道热或凉怎么办。家长不要急于告诉他到底水是热或是凉,而是让他想办法解决“你想个法子,看怎么能知道是凉是热?”并提醒幼儿注意不要烫到手。在成人的启发下,孩子会想很多办法:我用小勺舀一点试试;垫上毛巾摸一下;手放上面感觉有没有热气―――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后碰到类似的困难,即使大人不在身边,他也会设法安全地解决。

篇2

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医学的进步,幼儿因健康问题引发的死亡率下降,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导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研究的数据显示,“跌落撞伤、烫伤烧伤、硬物夹伤和宠物咬伤在幼儿日常意外伤害事故中所占比率较高”〔1〕。在生活中,幼儿在家庭中的意外伤害事件频发,已造成一些幼儿伤亡。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但反思现今幼儿的家庭教育,发现其中的安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家长需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便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家庭教育中幼儿安全教育存在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作了明确规定,强调家庭要有教育意识,保障幼儿安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在教育方面更加关注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忽略对幼儿安全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培养,这与家庭保护的角色相悖,也是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缺位的重要表现。近几年,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凸显,而留守儿童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饮食安全问题、交往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和游玩安全问题〔2〕,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教育缺位,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安全教育问题愈发突出。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位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尤其造成幼儿安全意识的薄弱,而且在学前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增加了其遭遇危险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其不知道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潜在危险,也不知道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更不知道当危险来临时自己应该如何做。

(二)家长安全教育内容仅限于书本,缺乏操作技能

部分家长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会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渗透一些安全知识,尤其当幼儿出现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时,家长会告诉其行为的危险性。如,当幼儿要将手放在插线板的孔中并去抠时,家长会立即制止并告知幼儿不能这样做。但仅仅禁止幼儿做这些行为还不行,应该进一步告诉幼儿,这么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不然有些幼儿会在家长不注意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再去一探究竟。而且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关于安全方面的教育仅限于绘本或是现实中遇到的情况,缺乏成体系内容的教育,更缺乏一些必备技能的训练,如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事故中,溺水和交通事故占比较大〔3〕。倘若在幼儿时期就加大对儿童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对其游泳技能的训练、交通知识的普及以及其他应急技能的训练,将会大大降低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保障儿童的生存权。

(三)家长教育方式存在滞后性与随意性

家长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方式存在滞后性与随意性。如,部分家长会在幼儿发生意外之后再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有的意外对幼儿造成的伤害已无法弥补;还有的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具有随意性,家长随意的态度与方式会影响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幼儿产生不用重视安全问题的错觉,这也违背了安全教育的目的。这些教育方式反映了家庭中对安全教育的不重视。但是,有的家长认为安全教育就是随机教育,具有偶发性,不用采取正式的教育方式,认为随着幼儿的成长,其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会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家长忽视了经验的增加有时会付出一些代价。如果家长在这之前就对幼儿进行系统、正式的教育,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幼儿面对危险的风险性。除此之外,家长安全教育方式的随意性还表现在其对安全问题的讲述方面,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属于简单粗暴式,是命令式的,如“不可以动”“不可以摸”“停下”等,这样的方式一时能够起到震慑的作用,但有时反而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二、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家庭教育中关于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家长态度方面,同时也包括其知识层面及技能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缺乏以及对安全培训不重视,具体表现如下:

(一)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

家长忽视安全教育,究其根本还是家长对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也是造成现今安全问题多出现在家庭中的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家长的安全意识与家庭中的安全隐患成负相关〔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也愈发隐蔽,也就逐渐弱化了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如,现今很多家庭住在高层小区中,一些家长认为高层建筑更安全,防护措施更加严密,从而放松了对幼儿安全的警惕,从而造成幼儿从高层坠落事件频发,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家长不在场的几分钟之内发生。还有很多交通安全事故是由于家长玩手机而疏忽照看幼儿,从而造成悲剧的发生。这些意外的发生都表明家长不重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甚至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安全都有所忽视。

(二)家长安全技能缺乏

目前,不少家长对安全教育的理解仅限于书本知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些安全问题时更需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即安全教育“既需要理性传达,还需要动作传达”。〔5〕幼儿家庭安全教育中也存在缺乏相关技能训练的问题,这是因为有的家长自身对安全技能的掌握就有所欠缺。如面对幼儿不慎跌伤或是骨折的情况,有的家长就会移动幼儿,正确的做法是不要移动幼儿,以免造成二次伤害。除此之外,对基本的急救措施,很多家长都是有所欠缺的,如面对异物卡住幼儿的喉咙时家长不知道怎么做;面对幼儿溺水时不知道怎样处置等。这些基本的急救措施都是家长应该学习的,不仅学理论,还要进行相关的实际操作练习,以防万一。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际操作经验更有价值。

(三)家长对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工作不重视

面对幼儿安全问题,幼儿园和社区都高度重视,同时注重向家长传授相关知识,如有的幼儿园定期举行安全培训活动,对容易出现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问题进行剖析,并就相关措施予以展示或讲解;社区相关部门面对社区家长举行一些讲座或实践活动,向家长宣传相关安全教育知识,比如防火防盗、如何预防幼儿疾病等方面内容。大多数家长都会参加相关活动,但部分家长在讲座或培训现场做其他事情,没有学到相关知识,这体现了家长对幼儿园及社区培训工作的不重视;还有的幼儿的父母不去参加相关活动,让孩子的祖辈去参加,如果发生一些意外,老年人因为年老体弱等原因可能起到的作用不大,甚至弄错了一些急救措施,反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家庭教育中幼儿安全教育策略

(一)家长要提高安全教育意识

安全教育意识是家长进行教育的首要条件,因此家长要认识到安全对幼儿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教育意识。首先,家长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一个对自身安全都不重视的家长,很难意识到幼儿的安全问题;其次,家长要优化安全意识,不应只把眼光放在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上,而且对幼儿身心健康尤其是生命安全都要予以关注。不论是家长提升自身安全意识,还是优化安全意识,都是加强家长安全意识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家长才能够在脑中有安全这根弦,从而会有意识地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并成为一种习惯。

(二)家长要增加安全知识和提升安全教育技能

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是家长提升其安全技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首先,家长可以通过书籍或是网络进行学习,尤其是现今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家长可以通过视频对相关急救技能有更直观的感受,便于自己的操作练习;其次,家庭重视与幼儿园合作,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家长要重视园所及社区安排的培训活动,积极参与并有所反馈,切实提升自己在安全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与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建立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安全教育。此外,家长可以把一些简易的急救方法教给幼儿,提升幼儿的自救能力,为幼儿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家长要重视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

目前,我国的整个安全教育系统并不完善,应建立从幼儿园到高校、从家庭到教育机构的完整安全教育体系,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同时将国外好的安全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改造,使整个安全教育系统完整而有效。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幼儿园、中小学以及高校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其次,各个教育阶段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将安全教育纳入平时教学中,如高校应该将急救这门课定为必修课;再次,卫生防疫部门可以连同医院为准父母提供相关培训,或是倡导产前培训机构增加这门课程。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系统,为家长的安全教育提供保障。家长对于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工作一定要重视,配合整个安全教育系统的工作,重视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认真参加各种安全培训,使自己的安全教育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安全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一个人的成长源于家庭教育,安全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加强家庭教育中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长幼儿的安全知识,提升幼儿的自救能力,这些都与家长自身安全素质有关。家长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幼儿园的配合,从而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慧渊,何敬瑜.在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47-49.

〔2〕张荻金.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胡涵,郭琳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隐患:溺水、交通事故与被〔EB/OL〕.(2015-07-01)〔2017-03-16〕.

篇3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生活空间,家庭的生长环境可以影响儿童成长的一生,此时家长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关乎儿童未来的重要的举措。

一、中国家庭教育方式类型

(一)极端型

极端型教育方式的表现一般为,父母在教育儿童过程中,存在过分的保护迁就或者过分冷漠、不关心;或者过分训斥、体罚孩子。这一类父母要求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一般不会考虑到孩子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育出的儿童一般具有胆小、自卑的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并且一般没有自己的主观意见,其主观意识会在父母极端教育中出现消退或者越积越烈两种趋势。

(二)严厉型

严厉型的教育方式一般表现为,父母在教育儿童过程中,较少迁就和保护孩子,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的观点和指令,更多采用体罚、指责、不管不问的方式教育儿童,一般不会同孩子讲道理,往往根据自己的想法支配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与极端性相似,都不会让孩子拥有安全感,使其教育出现反向的教育后果。

(三)溺爱型

溺爱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分保护和迁就孩子,对孩子很是热爱,具有“孩子就是我的宝贝,得宠着、惯着”这种思想方式,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对孩子体罚、责骂现象。这种教育方式培育出的儿童在家中甚至外面都会有安全感,但是容易引起孩子自负、自满的心理。

(四)成就压力型

成就压力型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够学习成绩优秀,各种事情都要做得很好。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一般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很少会对孩子做出体罚、责骂的行为。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儿童会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见能力,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具有较多的安全感。

(五)积极型

积极型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可以接受孩子的合理想法和建议,尊重孩子的意见和个性,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自己,经常会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很少责骂、体罚。这种方式培育出来的儿童具有较高的安全感,其自主意识和个性也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表现得更优秀。

二、选择正确教育方式的意义

(一)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幼儿的心智发展

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是通过探究,而安全感的存在有利于幼儿探究世界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可以发现,在幼儿探究好奇的事物的时候,总是会拽着父母的手,让其陪同去一看究竟,或者自己一个人过去,但是总会回到父母身边,这正是体现了安全感在其中产生的作用。因此给予幼儿充足的安全感,才能使健康幼儿正常发展其心智。

(二)安全感的缺失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篇4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首先从环境点出发,让幼儿在文明、礼貌、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例如在以前小班幼儿刚刚入园的时候,考虑到小班孩子小、处于难分辨是非的年龄阶段,所以我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交朋友、讲礼貌、齐分享等温馨的氛围,让幼儿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或许离他们很遥远但又贴近生活的文明、法制教育,在家长和幼儿的心理上都能得到安抚,同时,也让家长充分的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在一个新的集体中生活,不再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也不能任其撒娇、赌气,而是要真正地融入集体,走进集体。

二、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安全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加深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让幼儿谈论、分析,最后让幼儿去认同某些事情哪些地方不对,应该怎样去做等,这样就会更具有说服力。比如在大班的一节语言课《警察与司机》活动中,首先,我让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然后说一说自己或家人有没有违反过交通规则,最后再去引导幼儿了解违反交通规则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的危害,同时我还会收集很多相关的视频或者课件进行情境性的教育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乏味的活动也变得生动、实在。更令我们欣慰的是,有的幼儿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开车的时候,有时候会因为时间的紧急而违反交通规则,现在觉得那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回家后一定要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讲一讲,而且还会监督爸爸妈妈不要这样做,我相信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言语、也是以身作则的一种教育,更相信通过这种种的活动,不仅仅让幼儿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幼儿周围的人去遵守社会规则。

三、在自主性游戏中渗透法制安全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在自主性游戏中,我们常会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生成一些区域或者角色,让幼儿把实际的生活带到游戏之后,成为生活的一个缩影,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游戏中的警察和司机的角色,那是家长开放日的一次游戏,“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警察”全心全意地、认真负责地做记录,解决问题,有的小朋友可能因为爸爸妈妈今天在班级看活动,就会表现的“霸道”了一些,不听警察的指挥,“警察”和“司机”还争吵了起来,当然我也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了游戏之中,并进行了指导,幼儿的爸爸妈妈也在其中充当着“法官”,虽然“警察”没有争赢“司机”,但“司机”的爸爸妈妈很公正,也过来为“警察”鸣不平了,于是我建议把“司机”在游戏中的罚单、造成的一些“事故”等用记录和拍照的形式收集起来,在游戏结束后进行一个总结和讨论,通过“警察”“司机”的对话,以及一些“证据”,鲜活的再现了游戏的一幕幕,也让幼儿、家长更深刻地了解到:“公道、公正、公平”才是处理事情的真谛。也是我们现在这个法制社会的原则。增强了幼儿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篇5

电功率不仅仅是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它还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学生在学习电功率时感到的抽象、困难,我们可以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的角度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脱离困境,掌握好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功率,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

一、电功率

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它是衡量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通常它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由它的定义可知P=W/t,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时间的单位是秒(S)。这个公式可以改写为W=Pt,由它可以算出用电器在一段时间中所消耗的电能。

电功率还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P=UI,这是一个普遍实用的公式,它表示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当用电器不变且是纯电阻电路时,可以根据欧姆定律I=U/R进行变换得:U=IR、P=UI推出P=U2/R或P=I2R,这样就可以在只知道电压或电流之一的情况下,再知道电阻就可以求电功率了。

灵活运用各种公式的变形,熟记各种公式的运用条件,才能在做题时心中有数。

二、家庭生活安全用电

引起家庭用电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电路接入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等。针对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等问题只需更换电线,检查线路就可以了,对于电路接入用电器总电功率过大的问题,就可以利用初中物理中电功率的相关知识来解决。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功率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问题

物理并不只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轻松掌握,学以致用。

目前,中考物理题型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这值得我们重视:突出探究,重视能力;体现创新,迁移应用;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下面是电功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在家里我们总能发现电视、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上的铭牌标有电压值,那是额定电压值,用U表示,指该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就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用P表示。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值是一个定值,是不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与之对应的是实际电压值和实际电功率,实际电压值是指用电器在实际工作中两端的电压值,在实际电压值下工作的电功率就是实际电功率,根据实际情况下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不同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实际电压,相应的也有多个实际电功率。额定电压值和额定功率只是一个参考,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下,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小,用电器就有可能运行不正常,如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风扇转速变慢等,如果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上,同样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大,就有可能损坏用电器。通常在物理中也会出现关于这方面的题目,如题:“某同学自制了一只电烙铁,它的电阻为1100欧姆,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 ,把电烙铁分别接在110V、 220V、 230V的电路中,它的电功率各是多少?”这就说明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不同,实际电压可以有多个,实际功率也有多个,所以在学习电功率后就应该知道家里的每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是多少,不同时让多个用电器工作,以免使电路中的总电流过大而造成危险。

保险丝,它安装在开关中,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所以保险丝要选用电阻较大,熔点较低的金属,通常选铅锑合金。家庭电路中一般按照实际情况选择规格合适的保险丝,保险丝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当保险丝烧断时,如果不是短路,家庭电路中U是220V,由P=UI知, I过大,说明电路中接入的总功率过大,就需要减少家里同时工作的电器,避免引起事故。

要灵活运用公式P=UI,如果家里接入用电器过多,可以通过计算I=P/U,得出电路中的电流,如果电流超出家庭电路中电线的额定电流,就要减少接入的用电器,直到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电线和电能表额定电流为止,往往考试中也会涉及这类题目。

四、总结

考试中涉及家庭安全用电关于电功率的内容多是考查电路中能否接入新的用电器,能接入多少个用电器等,这都可以使用P=UI这个普遍使用的实验公式来解答,如果要用到其他公式,需要注意前提条件。教师可以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易犯的错误,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如公式P=U2/R、P=I2R使用的条件,并列一个相关题目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加深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多学多练来攻破这个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 顾福敢.第七讲电功电功率和家庭电路[J].初中生世界(九年级物理版),2011,(2).

[2] 陆坤.浅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 [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

篇6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23—01

“三生”教育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是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三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那么如何在学校开展“三生”教育呢?

一、强化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

老师和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是课堂,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为此,每一个教育者都要自觉地将“三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充分挖掘课程中 “三生”教育的隐性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如,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老师要让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和自我防护的手段;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互助友爱的品德,养成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和的意识,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刻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良品德,真正使“三生”教育内容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突出实践活动,开展行为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三生”教育作为引导学生学会生存、生活,创造有意义的生命价值的教育理念,更应该注重实践活动。

1.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把“三生”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文化具有导向、规范、激励、凝聚、塑造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雅俗共赏、特色显明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熏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辟专题文化长廊,分期进行系统的宣传教育,如“生存与环保”、“感恩”、“珍爱生命、安全伴我行”等。定期在学校宣传栏内安排“三生”教育的宣传内容, 如“交通安全教育”、“拒绝”、“健康成长”等宣传画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教育。

2. 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渗透“三生”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三生”教育过程中。通过演讲、朗诵、知识竞赛、文艺演出、游戏、国旗下的演讲等形式,让 “三生”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生活中和心灵之中。

3. 抓好特殊群体的“三生”教育。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各种矛盾不断产生,学校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孩子不断增多,如何有效对这些孩子开展“三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校每学期调查了解留守学生家庭情况,对每一位学生建档造册,老师就是他们的爱心“妈妈”、“爸爸”。每位爱心“妈妈”、“爸爸”结对帮扶2~5名学生,通过和贫困留守学生谈话、心理辅导,孩子们在心灵上得到了关爱与温暖,在生活上得到了照顾和体贴,在学习上解决了一些具体困难,在行为上纠正了一些不良习惯。

三、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开展“三生”教育

篇7

一、当前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家长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主要的原因,另外家长自身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和整体家庭生活环境都影响着家庭教育方式的采用与实施。尤其是现在独身子女的家庭,全家就一个孩子,越是重视越是在实际的生活中容易出现问题。如何教育孩子是全家的主要问题,家庭成员的经历不同、想法不同,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会有不同的方式。

(一)娇生惯养,导致孩子任性骄横。

现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就只有这一根独苗,就像老人们经常说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在家里事事依从,样样随着他,简直快要给去天上摘星星了,可以说是对孩子有求必应。有的家长渴望唯一的孩子在感情上更多依赖自己,以保证老年有可靠的慰藉,他们放松了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助长了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在行为上霸道,缺少控制力。这就属于溺爱型的家长。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极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他们在家里充当小皇帝,小公主的角色。上幼儿园挑座位,挑床,渴望得到教师的注意等,在与小朋友玩的时候也是希望大家都让他,没有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总是不讲理。他们在家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大家都围着他转,到以后离开家去上学或是在社会上生存,别人不可能都像父母一样对他们,他们就会有失落、无助的感觉,并且他们的性格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对他们的成长工作都很不利。

(二)过分保护,导致孩子缺乏锻炼。

一些家长在抚养孩子中,缺乏正确的观点,采取不恰当的行为,对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代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别说是帮父母干活,基本属于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根本就不让孩子做自己能做、该做的事。本来幼儿园的孩子天性就爱玩,喜欢运动,喜欢跑、跳,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但是我们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安全,为了怕碰着、磕着,根本就不让孩子们出去玩,生怕孩子出事,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

这样教育下的孩子,一般性格都比较软弱,他们不会做很多同龄人都会做的事,不会玩大家都会玩的游戏,他们在父母的保护下,渐渐地脱离了同年龄的人,在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后都有影响,因为你不会玩,因为你不敢玩,大家都排斥你。不和同年龄的人一起成长,不利于孩子社会化发展。上大学不会洗衣服大有人在,许多孩子上学必须有爸妈陪着才能学习。这样的孩子缺乏锻炼,不利于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性格和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三)期望值太高,教育方法不当。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都好,但是对孩子缺少正确的评价,不能科学地为孩子定向。有的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子女,把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子女,让孩子替他们实现梦想。有的家长以自己认为有用的、好的为孩子定向,不顾及孩子的爱好与能力。家长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目前有许多家长走进了高期望值的误区:一是不顾孩子的实际,一味过高过严地对孩子提出要求,有时根本就违背孩子的生长发育的规律,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不利,比如过早地让孩子学弹钢琴,对孩子的手指的肌肉发展就很不利。二是攀比心理严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就一定要求自己家的孩子也要怎么样。三是重智轻德,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一些家长认为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智力高,将来就一定有出息。孰不知不恰当的期望,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期望太高,于是家长陪读、请家教、给孩子报补习班。孩子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不强。这样做的结果,孩子往往成了考取高分数的机器,其意志、品质、情感、人际交往等等维系其生存和生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不到发展和提高,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不准交往,不准贪玩,把早期教育设置成学计算机,学应用,弹钢琴,学书法等,使孩子过早脱离童年世界,极大地妨碍他们健康成长。而一旦孩子的成长与他们的期望不一致时,部分家长又会走向另一极端,或迁怒孩子,横加指责,粗暴打骂;或放弃了正常的必须的家庭教育,放任不管,认为孩子是没得救了,不给孩子正常的教育。更重要的一点是,孩子在家长长期的高期望值的压力下,其心理、情绪长期压抑,得不到舒缓,最终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扭曲,行为失常,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四)家长教育的不一致。

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由于孩子的特殊身份,家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更多,一般最常见的是“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圆场”的现象。在大家庭里大家都爱孩子但方法不一样,打也为孩子,护也为孩子,老人是彻底的惯孩子。一般孩子受老人的放纵娇惯比父母更厉害,祖辈和父辈之间,常常因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别,形成不一致,而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致,也会造成矛盾而削弱教育效果,因为祖辈总是认为儿子应该听他的,甚至因为孩子的教育导致家庭纠纷。

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属于核心家庭,即:家庭里只有父母、子女两代。家长教育要求不一致,主要表现为一个要管,一个要放;一个要严,一个要宽。有时夫妻二人还故意在孩子面前扮演黑白脸。以为一个打,一个拉,有哄他的,有吓唬他的,是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那就大错特错了。在这种气氛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两面性。家长的要求不一致,常常会伴随着家长之间的分歧和争吵。争吵尽管可以设法避开孩子,但分歧是无法避开孩子的眼光的。这种分歧会给孩子造成教育的真空,而孩子也往往很善于钻这样的空子,在一面受了管教,就跑到另一面去诉苦;在一面受了罚,就跑到另―面去讨爱。另外,孩子还会对家长产生不同的看法与态度。由于家长的教育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误以为家长中有的爱他,有的不爱他;有的专门保护他,有的老是惩罚他。于是孩子对家长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态度。

教育的不一致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更是重要,一般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养成两面派性格,他们在爸爸面前一个样,爷爷面前一个样,学会了两面说好话,这样的孩子容易养成口是心非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以后与人交往也会表达出这样的倾向。

二、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构建

(一)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教育观作为一种思想,支配着家长的教育行动。正确的教育观的树立对于家长教育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观念正确了,自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会有相应的正确的方式与行动。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的构建,是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的。

对于现在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它们直接导致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比如重智育轻德育,这样家长就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于别的方面就太放纵孩子,在学习上又对孩子太严格。还有的是对孩子期望太高,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给孩子过早地背上沉重的负担。

总之,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导致不正确教育方式的主要原因,要想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爱孩子应该爱得适度

爱孩子本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应该向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会提出许多无理的要求,假若我们做父母的对幼儿过分溺爱和迁就,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长大后一旦对越来越高的物质享受得不到满足又缺乏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能力,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家长对幼儿正确的言行和合理的要求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不正确的言行要求不但不能满足其要求,而且应耐心进行说服教育,使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三)家长要保持对幼儿教育要求的一致性

现代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长辈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首先我们的长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有统一认识,克服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会懂事等错误的观点。如今特别是祖辈们对孙子孙女特别的溺爱和顺从,经常为一些小事情,父母说应该这样做,而祖辈却说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不行。长辈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孩子无所适从,使之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教育才能形成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行。如当孩子犯了错误后,我们家长应该一致的批评、说理,千万不能出现父母批评他,而长辈却站出来帮孩子的情况。

在核心家庭中,父母也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树立家长的威信。同时家长教育要求的一致性,有利于孩子分清是非,知道善恶,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切实实施民主型家庭教育方式

民主是我们要提倡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现在的一些家庭中所实施的民主却是一种变相的溺爱。家长们认为让孩子参与就是民主,但对孩子的要求过分地尊重,就又回到了有求必应了。

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说:通过多项全国性少年儿童调查发现,当代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分为六种类型: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最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高,相应的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形成敢说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采用否定型教养方式则相反,父母经常责备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训斥多于鼓励。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低,总是甘居下游,对自己的前途常怀恐惧无望之心,这样自卑的心态往往会对他们未来参与社会竞争产生不利的影响。

民主型的家长以合理、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他们站在引导和帮助的立场,设下合理的标准,并解释道理。既尊重孩子的自主和爱好,又坚持自己合理要求;既高度控制孩子,又积极鼓励孩子热爱生活和自主发展。

这种教养方式国外的父母比中国的父母用得多,我们要多借鉴,多参考。研究表明:持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首先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可靠。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

我们现在应该教育我们的许多家长多应用民主的教育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是为了他们好,只有他们在观念中认识到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并运用好的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样才能既不辜负父母一片为孩子的心,又对孩子的成长好。

参考文献:

篇8

为人父母,要律人,更需律己,要明白身教胜于言传。“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而要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人父母,是本能,更是学问。老鹰将小鹰踹下悬崖,陪它飞翔,大狮子带领小狮子奔跑觅食,逐渐成长。求生的教育似乎是一种天性,但成才的教育却离不开父母科学、理性的指引。正如这部规划中所提倡的,只有坚持科学引导、规范管理、依法推进,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才能了解家庭教育的奥秘,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好为人父母的这门大学问。

《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主要内容

为深入贯彻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我国家庭教育创新发展,近日,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部署了准确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内容、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促进家庭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7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同时,围绕健全实施机制、落实部门职责任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工作示范引导等方面提出了4项保障措施,明确了未来五年家庭教育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落实举措。

《规划》提出准确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内容,注重突出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到课题研究、指导服务、亲子活动等家庭教育各个环节。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各具特色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儿童之家、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活动阵地,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城市社区达到90%,农村社区(村)达到80%。着力推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站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城市90%的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农村达到80%。确保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规划》还要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每年至少开展2次公益性的家庭教育讲座或家庭教育亲子活动。

《规划》提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推进政府购买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力度,积极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在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

《规划》提出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网络家长学校建设,大力拓展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服务平台,借势借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到2020年,基本搭建覆盖城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规划》提出促进家庭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依托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指导服务平台等,为资源匮乏的地区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80%的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孕妇学校和儿童早期发展基地,50%的婚姻登记处建立新婚夫妇学校或提供婚姻家庭辅导、婚育健康及育儿知识宣传服务。强化特殊困境儿童群体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要注重建立家庭指导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或台账,及时掌握儿童家庭监护情况、成长发展状况等,为他们提供常态化的、专业化的家庭支持服务以及所需的转介服务。

《规划》提出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确立“十三五”家庭教育重点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促进家庭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

《规划》提出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全国层面,由全国妇联、教育部协同有关部门全面启动家庭教育法的研究工作,形成立法草案,推动出台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

孩子成长中存在“影子爸爸”:父亲角色缺失

一个男士吹嘘:“我老婆能洗衣服,做家务,做饭,带娃,逛街,自己赚钱!”朋友回答:“像你老婆那样的,在我们那里叫寡妇。”这个最近在网上流行的段子,虽然很刻薄,却形象地描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真实情况。

如今,很多家庭的育儿工作由妈妈承担了大部分,爸爸很少参与,就像影子一样。这样的爸爸被形象地称为“影子爸爸”。“影子爸爸”不仅导致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还深刻地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稳定。

“一个女性朋友不再联系你,一是她死了,二是她当妈了,三是她孩子上学了。”自从有了孩子,35岁的外企女白领王女士对这个戏谑的说法有了越来越深刻的领悟。

孩子小的时候,她每天晚上多次醒来给孩子喂奶把尿,先生在一旁呼呼大睡。现在孩子3岁多了,王女士感觉基本还是自己一人带娃――几乎没有自由时间,逛街、美容,闺蜜聚会,通通取消,除了上班,几乎所有时间都围着孩子转。而先生,还时不时地和朋友小聚一下,每周六上午的踢足球,更是雷打不动。像王女士先生这样没有存在感的爸爸,正成为很多家庭中一种典型的存在。调查显示,94%的受访者感觉自己身边有“影子爸爸”,其中45.1%的受访者表示,这样的“影子爸爸”很多。只有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身边没有“影子爸爸”。

为何“影子爸爸”如此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和部分父亲心存依赖思想,责任感薄弱,被认为是造成“影子爸爸”盛行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还有52.9%的受访者认为是受男人天生不会带孩子观念的影响,23.7%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当下的母亲太强大,父亲才会乐得清闲。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看来,“影子爸爸”的流行背后有很多原因。一是传统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二是现代女性全面崛起,从收入到学历,完全不亚于男性,甚至比男性还要强大,再加上怀胎十月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使得母亲在孩子的养育上会显现出天然的优势。

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游戏,很多东西都要不断地学习,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不少爸爸本能地选择了回避、撤退、转移,放弃了责任。同样,很多父亲缺乏远见,他们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教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意识,以为自己只要负责挣钱养家就可以了,妻子一个人带孩子完全没有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父教的缺失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父爱的缺失,孩子会最敏锐地感受到。如何才能让缺失的父教重新回归家庭?除了从家庭内部着手,全社会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家庭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做好家庭教育立法的基础。立法是对社会问题的回应,家庭教育的立法也必须回应家庭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贵在让家长学会自我改变

“教要教人求真,学要学做真人”。而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显然不可能只依赖学校教育,担负言传身教责任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经各种调查早已被教育工作者确认,缺乏家庭教育已产生了严重的子女性格障碍、家庭暴力和人格扭曲等问题。

“教孩子之前先教大人”甚至一度也成了共识。在中国一些城市,有关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的实验也如火如茶,家庭教育的全面普及上升为国家意志。

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试图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放置在法律框架之下,成为强制性的教育模式。明确了相当精确的目标,着力规范了各阶段家庭教育指导和亲子活动的次数等,更对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的家庭教育到达率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要求就目前看来实际非常之高,而且具体实施起来恐怕会遭遇非常多的难题。

应该说,即使在一线城市,家庭教育的普及都还有很多课题需要面对。首先,成年人的行为模式相对孩子更为固执,更难调整。即使在家庭教育执行较良好的深圳等地,很多家长凭借一年四次的课堂依旧难以改变什么。家长即使听课时吸收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教育子女这一关。

其次,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标准,家长的反馈流于书面,缺乏具体实践和个性指导。有关家长的教育仍需深入,并琢磨出沟通方法。

而这还是在条件优越的大都会,九部门关于家庭教育的规划还要深入广大农村。很多农村地区连相对不错的学校教育都缺乏保障,更不要说针对家长开展教育工作。部分地区的家长基本在外打工,要完成家庭教育的工作任务可谓十分困难。

在中国最缺失家长教育的家庭有两大类,一是家长疲于奔命、无暇照顾孩子的贫困家庭;二是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成功有内心焦虑的家庭,可是他们对家庭教育的信任度最低。

所以我们不单要重视家庭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实施计划在城乡的覆盖率,更要重视教育本身的实际作用。针对家长教育效果不彰的现实,理应改革家长教育指导方法,增加实践性和家长在家庭中的责任感,让家长建立科学的家庭规则和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教育好家长,才能教育好孩子。接下来,我们要沿着家庭教育五年规划,落实落细,让孩子在未来遇到“更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九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其中,要求城市与农村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这一规划的出台,将引领家庭教育的新方向。

俗话说,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自古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纵观历史,古有“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被视为垂训子孙及家庭教育典范的《颜氏家训》,近代有“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的《傅雷家书》,当代则有五花八门、品类繁多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总结。可以说,家庭的一点一滴教育、培养、规范以及耳濡目染的熏陶,便是对孩子成人的塑造过程。家庭教育搞得好,孩子就行端人正,社会就风清气正,国家就魂强根正。

篇9

一、“退”中求“进”,接纳和迁移家庭教养经验

开学前的半个月和开学初的第一个月,是托班家长工作的起始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家园彼此不太了解,家长害怕孩子不适应新的环境和幼儿园的教养方式,对幼儿园和教师充满疑虑;而幼儿园及教师有自己的一套既有模式,希望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尽快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养方式。

这一阶段家园双方要取得协调一致,关键在于幼儿园能先“退”一步,不要急于按自己的想法去设定环境及教育模式。格塞尔就曾指出:当前学校最大的需要是……把儿童当作人来看待,而不要把儿童当作一个必须去适应某个预定的模式的物体。幼儿园生活亦如是,它不应让孩子去适应已经存在的“标准”,而应充分考虑每个孩子及其家庭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时,托班教师应采用“退”的策略,去了解孩子的家庭,并抱着接纳的心态向孩子的家庭学习。比如家访,教师不仅要了解孩子,更要去观察和了解这个家庭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家人间的关系、对孩子的期望、如何照料孩子、如何与孩子互动、孩子活动区域的布置等。开学前一周开设的适应班也是教师向家长学习的好机会,教师要细心观察家长是如何与孩子互动的,当孩子情绪不稳定时家长采用哪些方法会奏效。这样,当孩子离开家长进入托班生活时,教师就可以迁移家庭教养的经验来与孩子互动,使自己更快地被孩子所接受。

接下来,教师可以在“退”中求“进”,即如何在幼儿园延续和迁移家庭文化,创设托班孩子喜爱的“家”的环境,选择更适合托班孩子的教养方法。比如,鼓励孩子将喜爱的玩具、图书甚至音乐CD、动画片、全家福照片带到幼儿园来,教师可时常带领孩子看看讲讲。这些熟悉的家庭物品能对稳定孩子情绪起到良好的作用。又如,暂时顺应个别幼儿在家中养成的饮食习惯,使孩子能较轻松地参与班级的进餐活动,保证身体的基本所需等。

“退”中求“进”的过程,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家庭教养与幼儿园教养的融合,亲身感受到教师对家庭教养的理解和尊重,感受到自己的孩子能和在家时一样安全、满足、快乐。走好了这一步,家园间的初步信任就建立起来了。

二、“进”“退”互补,显现和发挥双方的优势

家园真正的合作一般开始于孩子入园的第二个月或稍晚些时候,该阶段的特点是家园间已初步建立起了信任,但仍需好好维护,才能使双方从信任走向携手合作。

此时,教师要运用“进”“退“交互的方法,将“进”表现为向家长充分展示幼儿园教养工作的细致与成效,通过“退”让家长在支持幼儿园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在“进”的过程中展示是一种手段,其核心是“显性”和“个性”地表现出孩子在园的生活细节与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我认为各班原来仅有的家长园地资料展示和口头沟通,是远远不能满足家长需求的,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显性和个性的展示:

每日餐点实物展示――丰富多样的菜肴样品,再附上保健营养师的文字点评,令家长在放心之余还能获得家庭膳食制作方面的启发。

幼儿活动的照片或视频――直观生动的音像资料,可消除家长的顾虑,还可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具体进步。

幼儿的作品――丰富的作品加教师的个性点评,如“这个圈圈代表爸爸开的车哦,真的很有趣呢”,帮助家长读懂孩子、欣赏孩子。

宝宝在园情况观察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观察项目,形象的标志代表着“你真棒”“有进步”“加油哦”等含义。家长每天接孩子时看到这张观察表就能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

在“退”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家长支持幼儿园工作,并让家长获得合作后的成就感是重点。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有些方面确实需要家长的协助。如,收集一些供幼儿操作的材料、发挥家长的专长为班集体的某项工作出力等。在合作前,教师要说清要求,并给予家长充分的准备时间,合作后更要放大家长协助的成效,使家长所做的工作得到大家的赞许。比如,将家长收集来的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成玩具后,教师可及时拍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的场景,并把照片和新闻稿一起放上幼儿园网站,让全园都知道托班家长的热心支持;有设计专长的家长为全班孩子设计“全家福”照片后,教师立即将照片放到班级QQ群供家长们下载,并告知作者是××宝宝的爸爸;在家长的配合下,托班孩子愿意自己走、不要家长抱了,教师请家长提供孩子外出活动时自己行走的照片,并在园所大厅的展板上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和借鉴。

三、“进”“退”融合,建构家园共育联盟

经过一个学期的合作,家园双方的默契度提升了,家长逐步融入了幼儿园和班集体。此时,许多家长已不满足于单个家庭与教师间的互动,而产生了与其他家庭交往、交流的需要。并且,随着对亲职教育的重视,家长希望在育儿方面获得更多、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所以该阶段家长工作的重点是借助社会、幼儿园和家长群体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家园共育联盟,让每个家长都成为联盟中的主体,共享经验、共同促进,为今后几年的家园共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家园共育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中,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十分重要,教师和幼儿园要迈好小“进”巧“退”的步伐,在引导家长主动参与进来后,再在适当的时候巧妙后退,给家长群体间的交流学习提供空间。

篇10

社会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某人或某事物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根据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将社会划分为:

(1)积极的社会行为,是对他人或群体有益的行为或倾向。

(2)消极的社会行为,是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或倾向。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产生消极的社会行为。下面根据实例分析家庭教育对幼儿社会的影响。

背景介绍

明明是个聪明、帅气、好动的小男孩。上课时,能够大胆的在小朋友面前讲故事、唱歌,喜欢展示自己。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却总是爱闯祸,是父母口中的“麻烦制造者”。

实录一:一天,在组织美术活动欣赏与评析幼儿作品时,明明的画比以前有进步,在老师表扬一番后,小朋友们都为他鼓掌,明明很高兴、得意的接受大家的掌声。之后在评析其他小朋友的美术作品,请小朋友们鼓掌时,明明完全不在意,没有欣赏别人的作品也没有为别人鼓掌,而是自顾自得玩起来了。

实录二:有一天,我带小朋友在户外玩游戏,忽然听到有小朋友的哭声,我赶紧跑到哭鼻子的豆豆(化名)身边问他怎么回事。豆豆给我告状:“是明明捡小石头打我”!我叫来了明明对他说:“明明,你这样拿石头打人是很不对,很危险的。”明明小声的咕哝了一句:“那他怎么不躲开,真笨!”

案例分析

本文作者经过一年多和明明父母在晨接、离园或电话等多种形式的交流、交谈中了解到,明明消极的社会行为与他的不正确家庭教育有重要关系。

一、目中无人。明明从小在溺爱中长大,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造成了孩子目中无人,认为大家对自己所做所为都是理所应当,只考虑自己,而不考虑他人,只注意对自己有利的事,其他则漠不关心。

二、攻击。明明是独生子女,全家视他为掌上明珠、关爱过度、对孩子百依百顺。此时正是幼儿个体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是个性形式的奠基时期但时间一久,就养成了一种习惯, 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则易怒、发脾气、哭闹,觉得什么都是别人的不对,没有自己不对的。到了幼儿园,与同伴有了纠纷时,总责怪别人,不能协商解决问题时,攻击就产生了。

指导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教师一定要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从而实现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我和明明妈妈进行了交谈。针对明明的种种表现,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使家长认识到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指导、教授了一些正确的教育观念及方法:

一、要改变孩子的自我中心行为。首先,要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以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其次,教孩子为他人做些事情,比如把有趣的游戏介绍给别人,把好玩儿的玩具让别人玩玩等。

二、教幼儿关心尊重他人。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妈妈累了,知道让她安静休息一会儿等。其次,借助图书等给幼儿讲讲述一些尊重父母,尊重他人的故事。再次,引导幼儿学会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让幼儿从小就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都应共同努力,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建立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篇11

幼儿园入学申请书1__幼儿园:

您好!我们的孩子__,出生于____年_月_日,____年_月我的孩子就满三岁了,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我向贵园申请能让孩子于____年_月份以插班的形式入园,现将具体理由阐述如下:

一、贵园的教育特色

现代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发现孩子的内在潜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贵园采用教师赛教等活动,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展现了铁路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技艺和创新的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孩子通过您们的良好的教育一定会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以全面的开发和提高,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他们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过程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观念,更早的融入社会大家庭中,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孩子对贵园的喜爱

我们身边有在贵园上学的小朋友,孩子与这些哥哥姐姐一起玩耍时,经常能见识到他们在幼儿园学到的不少知识,就主动要求“我也要上幼儿园”。我们家长也认为贵园的老师素质高、有耐心、对孩子和蔼可亲。此外,贵园离我们家很近,以后接送孩子比较方便,而且我们全家都十分喜欢贵园的.教学环境。

三、家庭的实际困难

我的丈夫在沿线_小站工作,一个月只能集中休在家待6天,而我在_室工作,经常要值夜班,有时还要下站处理故障,节假日有时也得不到休息。一方面孩子的姥爷姥姥住在_,姥爷还未退休,姥姥身体不好,还要照顾年事已高的太姥姥无暇帮忙照看孩子,另一方面孩子的爷爷奶奶年纪越来越大,爷爷患有心脏病,特别是奶奶近来颈椎和腰腿的旧疾越发严重,老两口无论从体力和精力来讲照顾孩子都比较吃力,孩子奶奶的父母均还健在,老人时不时要分心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单纯的家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日益增强的求知欲以及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我们认为幼儿园动静交替的各项活动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我们还希望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让他理解到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彼此学习的重要性。

四、我们的努力与承诺

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早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并还将继续努力强化。我们愿意积极配合贵园的教育工作,结合贵园的教育理念辅以必要的家庭教育,同时郑重承诺我们将遵守贵园的各项规章制度,综上所述,我们衷心希望孩子能在贵园度过他快乐的童年,特此申请还望贵园予以考虑为盼。

特此

敬礼!

申请人:___

___年__月__日

幼儿园入学申请书2尊敬的幼儿园园长及相关负责人:

您好!我们的孩子___,男孩,20__年__月__日生于郑大二附院,户口所在地为________。此刻孩子已到入园年龄,基于以下原因,我们全家期望能让孩子在你们那里上幼儿园。

一、教育理念的统一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带给给孩子健康活泼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探究学习的兴趣,发现孩子的内在潜能,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并协助孩子实现理想。我们认为在贵园的教育理念与我们是一致的,孩子在那里必须能健康成长。

二、贵园对于我们的便利条件

1、贵园离我们家很近,以后接送孩子比较方便。

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幼儿园离家近,每一天早上就能够让他多睡一会儿,这对孩子十分重要。

2、贵园有过硬的办园质量,我们把孩子送进来很放心,而且我们全家都十分喜欢贵园的教学环境。

三、家庭的实际困难

一方面孩子奶奶身体不好,而且我弟弟也即将要小孩,到时就无暇帮忙照看。另外我上班离家十分远,平时上班走的早,回去的晚。如果能上贵园,孩子妈妈接送会比较方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单纯的家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日益增强的求知欲以及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我们认为幼儿园动静交替的各项活动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我们还期望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潜力,让他理解到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忙彼此学习的重要性。

四、我们的努力与承诺

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给孩子报名了金宝贝早教,在那里培养他的群众意识,协作观念。目前孩子已经在金宝贝学习了一年,此刻能够独立和小朋友一齐听老师讲故事,和小朋友一块做游戏,回答问题十分用心,深受老师的喜爱。另外我们平时十分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并还将继续努力强化。我们愿意用心配合贵园的教育工作,结合贵园的教育理念辅以必要的家庭教育,同时郑重承诺我们将遵守贵园的各项规章制度,

综上所述,我们衷心期望孩子能在贵园度过他快乐的童年。特此申请,还望贵园予以思考为盼。

申请人:___

20__年__月__日

幼儿园入学申请书3尊敬的__幼儿园老师:

本人系___的奶奶,因为__幼儿园的办学效益不高和老师对我孙子___的照顾不够现申请转学,非常感谢一起相处的日子里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孙子___关心和帮助,但本人确实对__幼儿园的老师和服务态度有失所望,恳请__幼儿园老师的批准。关于在__幼儿园购买的学生保险,自今日起以后安全事故我自己与保险公司挂钩。自今日起我孙子与__幼儿园脱离师生关系。

特此申请。

真诚感谢您们,谢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20__年_月__日

幼儿园入学申请书4尊敬的校领导:

你们好!

我是__的母亲___,在过去的半年里,__一直在贵幼儿园就读,贵幼儿园也给了__莫大的关怀。贵幼儿园是个很好的幼儿园,但因家远以及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原因,现向贵幼儿园提出转学的申请,希望贵幼儿园能体谅为感!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20__年_月_日

幼儿园入学申请书5尊敬的__幼儿园的老师们:

您们好!

由于各种因素,今年九月份,我家想给熙熙转到离家近些幼儿园去,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本人工作的调动需要让熙熙换个位置更佳的幼儿园以方便上下学的接送,希望贵幼儿园能批准!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86-0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与父母作用的过程中,会通过学习将父母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内化到自己的行为模式和道德观念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在环境因素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极其重要。家庭教育环境是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基石,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家庭教育理念

完善家庭教育理念,应充分认识到社会环境变迁以及学校教育环境变化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要了解孩子的想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积极消除"代沟"的不利影响。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非常想挣脱家庭的束缚,家长应该更多的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引导孩子个性人格的健康成长。家长的期望应该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融合,这样孩子才会把父母的期望和鼓励作为自己前进的力量,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发展潜力。在对孩子的评价方面,家长不仅要评价孩子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积极观察孩子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人生理想。

2.创造良好的家庭沟通环境

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父母的工作生活压力也大,常常忽略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再加上人生阅历的不同,家长和孩子之间自然会存在"代沟"。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是解决"代沟"的唯一途径。当父母与子女发生意见分歧、思想冲突时,父母应当主动与孩子交换看法,了解孩子想法,应当给孩子说话、发表意见的权利,当好孩子的人生和心灵导师。当家长遇到困难时,也可以与孩子讨论,让孩子懂得家长的难处,共同克服困难,在沟通和交流中加深了解,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和责任感,消灭代沟。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往往伴随着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包容,允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充分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家长的理解和信任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3.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学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会组织很多活动让家长参与。家长应该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分享孩子的喜悦,感受孩子的变化,指导、鼓励孩子,作孩子成长的见证人。

现代家庭经济宽裕了,很多家庭都全家出游。在旅游中,孩子可以增长见识,增进家人间的情感,而且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家长在旅游途中要大胆放手,让孩子去统筹、安排、沟通,来锻炼孩子的能力。

4.学校成立网上家长学校

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款。然而,做父母却不要任何培训就能直接上岗。实际上,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从生理到心理到养育方式,从知识的学习到人格的养成,是一门大学问。成立家长学校的目的希望通过家校合作,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家庭、学校教育的协调发展。

成立家长学校首要任务是组建家长委员会。每个班选出5个家长作为家委会成员,帮助班主任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意见的反馈工作。由于家长平时都要上班,因此,家长学校主要采取网上办公的模式,不需要专门开设场地建立家长学校,即成立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网上家长学校。网上家长学校设有讲座区,咨询区,交流区和站内新闻四大板块。讲座区是请专业的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资深的老师作教育知识讲座,家长可以在这里选择课程学习。教育讲座意在给父母带来全新的家教理念。咨询区是为家长和家庭教育专家提供面对面一对一交流的在线答疑模式,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个性问题。交流区是为广大家长提供的家庭教育心得体会、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的平台。交流区即有整个33中的交流,也给各班设置了独立的窗口,方便班主任和家长及时反馈班级事务。站内新闻报道家庭教育专家的研究成果,家长在网上家长学校的心得体会以及南宁33中老师的优秀事迹展示,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各种活动以及学校、老师、学生获得的各种荣誉等。

网上家长学校立足33中,多方面多渠道为家长寻求教育资源,帮助家长解答孩子的教育问题。33中的家长们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领导干部,也有普通劳动者。我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家长帮助家长,家长教育家长。这样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网上学校的讲座区和咨询区里的专家们,基本都是我校学生的家长。他们不辞辛苦,为家长们提供服务。不止在网上,他们也被邀请来我们33中,给孩子们、老师们作讲座。比如,我校家委会中有家长是少管所教育科的,有医科大心理科专家,还有中医院专家,都主动来我校给孩子们做过思想品德教育,心理辅导和日常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的专题讲座,我们老师也获益匪浅。

通过网上家长学校,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帮助家长树立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和家教环境。我校举办的课堂开放日、大型活动都邀请家长来参加,方便家长了解孩子,促进家校合作。

成立家长学校的一个前提,离不开班主任的辛勤付出。在学生刚进入高一的时候,各高一班主任就要及时收集各家长的相关信息。收集信息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填写的父母情况,还需要班主任通过电话访谈、网上沟通、家长会等多种方式和多种渠道才能更好的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情况,也能更好的了解到学生在进入33中前的一些情况,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录入电脑,方便学生高二、高三的跟踪教育。

良好家庭环境的形成,使学生敢于自我表达、自我表现,使他们敢于与他人交往,推动他们自主管理意识的快速成长。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基础,为完善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供了环境支持和保障。

篇13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253-01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而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不同孩子的发展。孩子成长的好坏、健康与否,直接取决于家长的教育。

1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1.1 家庭教育理念的不同,导致幼儿缺乏自我

不同的家长对教育的理念都是不用,有些家长比较注重孩子智力方面的发展,他们会要求孩子学习更多课外的知识,包括乐器、舞蹈、英语等,他们会觉得孩子学的越多,就能比别的孩子更优秀,还有些家长是看见别人都在学习,就盲目的为自己孩子报了很多课程。作为家长根本没有关心过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愿意,只认为孩子应该要做这些,这就是家长一贯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看来孩子还小没有判断的能力,所以家长就理所当然地帮孩子来决定各种事情,其实从另一面来看是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作为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随心所欲的玩,不想被束缚和压制。

1.2 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导致幼儿专制、霸道

从计划生育实施以来,我们的家庭结构大都以独生子女为主,八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要什么,大人就给什么,吃饭、睡觉都由大人一手包办,孩子只要张个嘴就什么都有了。家长觉得给孩子这些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其实恰恰相反,家长越是溺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毒害”。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会觉得一切理所当然,别人就应该对我好,对我言听计从,等到长大以后就会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缺乏自理能力,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

1.3 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幼儿极端、缺乏安全的心理

家庭环境是幼儿生活的一个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也就是家长为幼儿提供好的生活环境,比如现在家庭都为孩子买各种好的、大的房子,在装修方面更是豪华,让孩子整天生活在无忧无虑的环境,就像温室的花朵一样。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显得比较娇贵,吃不得一点苦,直接导致的就是看不起穷苦人家,总认为自己很好,很强大。但有一天当受到一点风吹雨打时,他们脆弱的内心就会受到很沉重的伤害,他们会选择逃避,甚至当他们内心的情感、伤害得不到宣泄时,更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除了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也是影响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幼儿能不能健康的成长,主要取决于他们有没有健康、阳光的心理,而这些影响幼儿心理的因素大多来自家庭。试问一个整天生活在吵架、暴力环境中的孩子怎么可能有一个完全健康的心理呢,因为他每天耳濡目染的就是争吵,他会愤怒,心理会扭曲,久而久之也就潜移默化了这些行为,当他在与同伴交往中出现不和谐事情时,他就会像父母一样用争吵和暴力来解决,其实也就说明了幼儿缺乏了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残缺不完整的家庭环境对幼儿也是一种伤害,其中以离异家庭居多,家庭的离异对孩子是直接的伤害,不管缺少的是父亲还是母亲,幼儿的人生已经不完整,比如缺少的是母亲的话,这个孩子的成长会缺失母爱,正所谓母爱如水,母亲能给孩子无限的关怀和爱,她教会孩子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别人,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教育。而父爱如山,父亲给孩子的感觉就是坚强、勇气,是一种正面的能量。所以说母亲、父亲缺一不可。

2 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2.1 育理念

在教育孩子方面全家人应该坚持一致性和统一性,特别是两代人之间的教育理念。现在的孩子小时候大多都是爷爷奶奶带的,他们对孩子是过多、过度的宠爱,就算孩子犯错了,爷爷奶奶也不会责怪孩子,而是息事宁人。而有些父母就觉得应该要严格批评,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但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多数的爷爷奶奶就会跑出来“解救”自己的孙子、女,导致孩子越来越自大,越来越没有礼貌,他们会觉得有爷爷奶奶撑腰,就什么也不怕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大大害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两代人之间必须统一想法,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应该在父母一边,支持父母的教育理念,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做错了,就应该要改正,通过两代人共同的教育,引领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

2.2 树立模仿榜样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而大多数的家长却不以为然,他们觉得幼儿园老师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人物,把一切责任都归于教师,往往忽视了自己作为家长的重要性。家长某个不经意的动作、言行举止,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学习的对象。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量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形象,如善待长辈,和善交往,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长此如此,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去做这些事情,这也就能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