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家庭教育

安全家庭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4 15:40: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安全家庭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安全家庭教育

篇1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处处充满着威胁孩子安全的因素,如:家庭的电源插座、热水瓶、刀、室内的摆设、家中存放的有害药物等,家长除了极力消除这些容易导致孩子意外伤害的隐患外,应尽量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了解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懂得不该这样做的理由,并认识其危险性。如:让孩子观察刚煮熟饭的高压锅、热水瓶内的水、刚用过后电熨斗,告诉孩子这些东西很烫,会烫伤人,家长可“示范”着摸一下,随即把手拿开,嘴里喊着“烫”,脸上作出痛苦的表情,然后握住孩子的手,也在其上面迅速摸一下,使他感到有烫。有过这种体验,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孩子再不改贸然去做这些危险的事。家长还可利用周围发生的事故,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如:领居家孩子手被小刀刮伤,可带孩子前去探望。一方面,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另一方面通过看小伙伴受伤伤势和痛苦的表情,使孩子懂得玩小刀易发生危险。像这样生活中他人的教训,都可以成为丰富孩子生活经验,预防意外事故发生的好教材。

家长还应让孩子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粗浅的安全知识。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他们喜欢游戏活动,喜欢听故事,因此,我们可能采用这种形式向孩子进行简单的安全知识教育,这样做,孩子易理解并乐于接受。如:通过故事《鲁鲁的鼻子》,使孩子懂得不将异物放入口鼻,不然会有危险性。游戏“看谁找得对又快”,让孩子分辨哪些物品是危险的物品--这样安全知识在听故事及玩中不知不觉地牢记在心中。另外家长还应教会孩子识别一些常见的符号与标志。如:交通安全标志、有毒物品的符号,安全通道的标志等,告诉孩子每个标志所包含的意思,从中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提高孩子独立行为的能力

孩子随着生理与心理水平的发展提高,出现强烈独立行动的愿望,但由于孩子知识经验比较缺乏,独立行为能力差,这一现象也是导致孩子出现意外伤害与不幸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教会孩子一些基本动作和自我保护的技能。如:学会正确使用椅、凳等攀高的能力;吃鱼学会剔鱼刺;学会正确使用剪刀、小刀等一些工具,懂得使用这些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要有正确的握法,不要拿着这些工具到处走动,更不能奔跑;懂得跑步拐弯要放慢速度;摔倒时用手臂支撑,同时把头抬高。家长还要注意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家长不要急于干预,而应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孩子要喝水,不知道热或凉怎么办。家长不要急于告诉他到底水是热或是凉,而是让他想办法解决“你想个法子,看怎么能知道是凉是热?”并提醒幼儿注意不要烫到手。在成人的启发下,孩子会想很多办法:我用小勺舀一点试试;垫上毛巾摸一下;手放上面感觉有没有热气―――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后碰到类似的困难,即使大人不在身边,他也会设法安全地解决。

篇2

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医学的进步,幼儿因健康问题引发的死亡率下降,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导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研究的数据显示,“跌落撞伤、烫伤烧伤、硬物夹伤和宠物咬伤在幼儿日常意外伤害事故中所占比率较高”〔1〕。在生活中,幼儿在家庭中的意外伤害事件频发,已造成一些幼儿伤亡。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但反思现今幼儿的家庭教育,发现其中的安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因此,家长需要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便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家庭教育中幼儿安全教育存在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作了明确规定,强调家庭要有教育意识,保障幼儿安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在教育方面更加关注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忽略对幼儿安全知识及技能方面的培养,这与家庭保护的角色相悖,也是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缺位的重要表现。近几年,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凸显,而留守儿童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饮食安全问题、交往安全问题、交通安全问题和游玩安全问题〔2〕,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安全教育缺位,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安全教育问题愈发突出。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的缺位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尤其造成幼儿安全意识的薄弱,而且在学前期的幼儿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增加了其遭遇危险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其不知道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潜在危险,也不知道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更不知道当危险来临时自己应该如何做。

(二)家长安全教育内容仅限于书本,缺乏操作技能

部分家长意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会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渗透一些安全知识,尤其当幼儿出现一些不安全的行为时,家长会告诉其行为的危险性。如,当幼儿要将手放在插线板的孔中并去抠时,家长会立即制止并告知幼儿不能这样做。但仅仅禁止幼儿做这些行为还不行,应该进一步告诉幼儿,这么做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不然有些幼儿会在家长不注意时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再去一探究竟。而且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关于安全方面的教育仅限于绘本或是现实中遇到的情况,缺乏成体系内容的教育,更缺乏一些必备技能的训练,如在农村留守儿童安全事故中,溺水和交通事故占比较大〔3〕。倘若在幼儿时期就加大对儿童安全意识的教育,加强对其游泳技能的训练、交通知识的普及以及其他应急技能的训练,将会大大降低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保障儿童的生存权。

(三)家长教育方式存在滞后性与随意性

家长在安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方式存在滞后性与随意性。如,部分家长会在幼儿发生意外之后再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有的意外对幼儿造成的伤害已无法弥补;还有的家长对幼儿安全教育具有随意性,家长随意的态度与方式会影响幼儿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幼儿产生不用重视安全问题的错觉,这也违背了安全教育的目的。这些教育方式反映了家庭中对安全教育的不重视。但是,有的家长认为安全教育就是随机教育,具有偶发性,不用采取正式的教育方式,认为随着幼儿的成长,其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会随着经验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家长忽视了经验的增加有时会付出一些代价。如果家长在这之前就对幼儿进行系统、正式的教育,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幼儿面对危险的风险性。除此之外,家长安全教育方式的随意性还表现在其对安全问题的讲述方面,部分家长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属于简单粗暴式,是命令式的,如“不可以动”“不可以摸”“停下”等,这样的方式一时能够起到震慑的作用,但有时反而会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二、幼儿安全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家庭教育中关于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家长态度方面,同时也包括其知识层面及技能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缺乏以及对安全培训不重视,具体表现如下:

(一)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

家长忽视安全教育,究其根本还是家长对安全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也是造成现今安全问题多出现在家庭中的原因之一。相关研究表明,家长的安全意识与家庭中的安全隐患成负相关〔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家庭环境中的安全隐患也愈发隐蔽,也就逐渐弱化了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如,现今很多家庭住在高层小区中,一些家长认为高层建筑更安全,防护措施更加严密,从而放松了对幼儿安全的警惕,从而造成幼儿从高层坠落事件频发,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家长不在场的几分钟之内发生。还有很多交通安全事故是由于家长玩手机而疏忽照看幼儿,从而造成悲剧的发生。这些意外的发生都表明家长不重视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甚至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安全都有所忽视。

(二)家长安全技能缺乏

目前,不少家长对安全教育的理解仅限于书本知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一些安全问题时更需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即安全教育“既需要理性传达,还需要动作传达”。〔5〕幼儿家庭安全教育中也存在缺乏相关技能训练的问题,这是因为有的家长自身对安全技能的掌握就有所欠缺。如面对幼儿不慎跌伤或是骨折的情况,有的家长就会移动幼儿,正确的做法是不要移动幼儿,以免造成二次伤害。除此之外,对基本的急救措施,很多家长都是有所欠缺的,如面对异物卡住幼儿的喉咙时家长不知道怎么做;面对幼儿溺水时不知道怎样处置等。这些基本的急救措施都是家长应该学习的,不仅学理论,还要进行相关的实际操作练习,以防万一。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际操作经验更有价值。

(三)家长对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工作不重视

面对幼儿安全问题,幼儿园和社区都高度重视,同时注重向家长传授相关知识,如有的幼儿园定期举行安全培训活动,对容易出现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问题进行剖析,并就相关措施予以展示或讲解;社区相关部门面对社区家长举行一些讲座或实践活动,向家长宣传相关安全教育知识,比如防火防盗、如何预防幼儿疾病等方面内容。大多数家长都会参加相关活动,但部分家长在讲座或培训现场做其他事情,没有学到相关知识,这体现了家长对幼儿园及社区培训工作的不重视;还有的幼儿的父母不去参加相关活动,让孩子的祖辈去参加,如果发生一些意外,老年人因为年老体弱等原因可能起到的作用不大,甚至弄错了一些急救措施,反而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家庭教育中幼儿安全教育策略

(一)家长要提高安全教育意识

安全教育意识是家长进行教育的首要条件,因此家长要认识到安全对幼儿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教育意识。首先,家长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一个对自身安全都不重视的家长,很难意识到幼儿的安全问题;其次,家长要优化安全意识,不应只把眼光放在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上,而且对幼儿身心健康尤其是生命安全都要予以关注。不论是家长提升自身安全意识,还是优化安全意识,都是加强家长安全意识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家长才能够在脑中有安全这根弦,从而会有意识地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并成为一种习惯。

(二)家长要增加安全知识和提升安全教育技能

对安全知识的学习是家长提升其安全技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安全知识的学习。首先,家长可以通过书籍或是网络进行学习,尤其是现今网络资源的丰富,使家长可以通过视频对相关急救技能有更直观的感受,便于自己的操作练习;其次,家庭重视与幼儿园合作,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家长要重视园所及社区安排的培训活动,积极参与并有所反馈,切实提升自己在安全方面的能力,同时可以利用这些机会与专业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解决平时遇到的问题,建立家庭、幼儿园和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安全教育。此外,家长可以把一些简易的急救方法教给幼儿,提升幼儿的自救能力,为幼儿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家长要重视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

目前,我国的整个安全教育系统并不完善,应建立从幼儿园到高校、从家庭到教育机构的完整安全教育体系,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同时将国外好的安全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改造,使整个安全教育系统完整而有效。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幼儿园、中小学以及高校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其次,各个教育阶段的相关管理部门应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将安全教育纳入平时教学中,如高校应该将急救这门课定为必修课;再次,卫生防疫部门可以连同医院为准父母提供相关培训,或是倡导产前培训机构增加这门课程。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系统,为家长的安全教育提供保障。家长对于园所和社区的安全培训工作一定要重视,配合整个安全教育系统的工作,重视加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认真参加各种安全培训,使自己的安全教育技能得到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安全教育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总之,一个人的成长源于家庭教育,安全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幼儿时期就应该加强家庭教育中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长幼儿的安全知识,提升幼儿的自救能力,这些都与家长自身安全素质有关。家长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与幼儿园的配合,从而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倪慧渊,何敬瑜.在园幼儿家庭安全教育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8(11):47-49.

〔2〕张荻金.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胡涵,郭琳琳.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隐患:溺水、交通事故与被〔EB/OL〕.(2015-07-01)〔2017-03-16〕.

篇3

孩子的安全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家庭和学校最为关注的话题,特别是低幼儿童,要让那么小的的孩子“自觉”遵守成人世界里的那些规则着实不易。如果这些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求生能力,那么他们受到的伤害可能要小一点,那么。家长如何向低幼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呢?笔者以为可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

1.情绪渲染法

安全教育应该与生活结合起来,家长应该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邻居家孩子手被小刀刮伤,可带孩子前去探望。一方面,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另一方面通过看小伙伴受伤的伤势和痛苦的表情,使孩子懂得玩小刀易发生危险。又如,孩子跑得太快或者在路上不小心摔倒时,家长除了关心孩子,还要及时引导孩子、教育孩子,让他知道为什么会摔跤,为什么会受伤,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就能从生活中吸取他人的教训,或者从自己亲历的小事中一点一滴地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时有效地掌握安全知识。

2.故事引导法

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命令式的教育上,这对任何年龄的孩子都行不通。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读书、儿歌、看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安全教育。如,通过故事《鲁鲁的鼻子》,使孩子懂得不将异物放入口、鼻、耳,不然会有危险性。

3.游戏法

家长可将安全知识融入与孩子的互动游戏中,每晚睡前给孩子唱一遍“小兔子乖乖……妈妈没回来,不能把门开”;将孩子带到马路上,亲身体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还要等一等,不断地重复提醒,刺激他的记忆。通过游戏“看谁找得对又快”,让孩子分辨哪些物品是危险的物品。

4.对话引导法

篇4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首先从环境点出发,让幼儿在文明、礼貌、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例如在以前小班幼儿刚刚入园的时候,考虑到小班孩子小、处于难分辨是非的年龄阶段,所以我首先把活动室布置成交朋友、讲礼貌、齐分享等温馨的氛围,让幼儿走进幼儿园就能感受到,或许离他们很遥远但又贴近生活的文明、法制教育,在家长和幼儿的心理上都能得到安抚,同时,也让家长充分的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在一个新的集体中生活,不再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也不能任其撒娇、赌气,而是要真正地融入集体,走进集体。

二、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法制安全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加深对法制教育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让幼儿谈论、分析,最后让幼儿去认同某些事情哪些地方不对,应该怎样去做等,这样就会更具有说服力。比如在大班的一节语言课《警察与司机》活动中,首先,我让幼儿说一说在生活中看到的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然后说一说自己或家人有没有违反过交通规则,最后再去引导幼儿了解违反交通规则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的危害,同时我还会收集很多相关的视频或者课件进行情境性的教育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环节,幼儿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乏味的活动也变得生动、实在。更令我们欣慰的是,有的幼儿说自己的爸爸妈妈开车的时候,有时候会因为时间的紧急而违反交通规则,现在觉得那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回家后一定要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讲一讲,而且还会监督爸爸妈妈不要这样做,我相信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言语、也是以身作则的一种教育,更相信通过这种种的活动,不仅仅让幼儿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幼儿周围的人去遵守社会规则。

三、在自主性游戏中渗透法制安全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在自主性游戏中,我们常会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生成一些区域或者角色,让幼儿把实际的生活带到游戏之后,成为生活的一个缩影,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游戏中的警察和司机的角色,那是家长开放日的一次游戏,“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警察”全心全意地、认真负责地做记录,解决问题,有的小朋友可能因为爸爸妈妈今天在班级看活动,就会表现的“霸道”了一些,不听警察的指挥,“警察”和“司机”还争吵了起来,当然我也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了游戏之中,并进行了指导,幼儿的爸爸妈妈也在其中充当着“法官”,虽然“警察”没有争赢“司机”,但“司机”的爸爸妈妈很公正,也过来为“警察”鸣不平了,于是我建议把“司机”在游戏中的罚单、造成的一些“事故”等用记录和拍照的形式收集起来,在游戏结束后进行一个总结和讨论,通过“警察”“司机”的对话,以及一些“证据”,鲜活的再现了游戏的一幕幕,也让幼儿、家长更深刻地了解到:“公道、公正、公平”才是处理事情的真谛。也是我们现在这个法制社会的原则。增强了幼儿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的观念。

篇5

电功率不仅仅是初中物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它还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学生在学习电功率时感到的抽象、困难,我们可以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的角度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脱离困境,掌握好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电功率,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

一、电功率

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它是衡量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通常它用P表示,它的单位是瓦特(W),由它的定义可知P=W/t,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时间的单位是秒(S)。这个公式可以改写为W=Pt,由它可以算出用电器在一段时间中所消耗的电能。

电功率还可以由以下公式得出:P=UI,这是一个普遍实用的公式,它表示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成正比。当用电器不变且是纯电阻电路时,可以根据欧姆定律I=U/R进行变换得:U=IR、P=UI推出P=U2/R或P=I2R,这样就可以在只知道电压或电流之一的情况下,再知道电阻就可以求电功率了。

灵活运用各种公式的变形,熟记各种公式的运用条件,才能在做题时心中有数。

二、家庭生活安全用电

引起家庭用电危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电路接入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等。针对电线老化、接触不良等问题只需更换电线,检查线路就可以了,对于电路接入用电器总电功率过大的问题,就可以利用初中物理中电功率的相关知识来解决。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电功率与家庭生活用电安全问题

物理并不只是纯粹的理论知识,而是一门和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科学,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轻松掌握,学以致用。

目前,中考物理题型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这值得我们重视:突出探究,重视能力;体现创新,迁移应用;与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下面是电功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

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在家里我们总能发现电视、电风扇等家用电器上的铭牌标有电压值,那是额定电压值,用U表示,指该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就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用P表示。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值是一个定值,是不随用电器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的。与之对应的是实际电压值和实际电功率,实际电压值是指用电器在实际工作中两端的电压值,在实际电压值下工作的电功率就是实际电功率,根据实际情况下用电器两端电压的不同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实际电压,相应的也有多个实际电功率。额定电压值和额定功率只是一个参考,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下,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小,用电器就有可能运行不正常,如灯泡不能正常发光、电风扇转速变慢等,如果实际电压在额定电压以上,同样由公式P=U2/R知,实际功率比额定功率大,就有可能损坏用电器。通常在物理中也会出现关于这方面的题目,如题:“某同学自制了一只电烙铁,它的电阻为1100欧姆,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 ,把电烙铁分别接在110V、 220V、 230V的电路中,它的电功率各是多少?”这就说明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不同,实际电压可以有多个,实际功率也有多个,所以在学习电功率后就应该知道家里的每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是多少,不同时让多个用电器工作,以免使电路中的总电流过大而造成危险。

保险丝,它安装在开关中,它的作用是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所以保险丝要选用电阻较大,熔点较低的金属,通常选铅锑合金。家庭电路中一般按照实际情况选择规格合适的保险丝,保险丝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当保险丝烧断时,如果不是短路,家庭电路中U是220V,由P=UI知, I过大,说明电路中接入的总功率过大,就需要减少家里同时工作的电器,避免引起事故。

要灵活运用公式P=UI,如果家里接入用电器过多,可以通过计算I=P/U,得出电路中的电流,如果电流超出家庭电路中电线的额定电流,就要减少接入的用电器,直到电路中的电流不超过电线和电能表额定电流为止,往往考试中也会涉及这类题目。

四、总结

考试中涉及家庭安全用电关于电功率的内容多是考查电路中能否接入新的用电器,能接入多少个用电器等,这都可以使用P=UI这个普遍使用的实验公式来解答,如果要用到其他公式,需要注意前提条件。教师可以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易犯的错误,总结出一套系统的理论知识,如公式P=U2/R、P=I2R使用的条件,并列一个相关题目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加深理解。学生可以通过多学多练来攻破这个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1] 顾福敢.第七讲电功电功率和家庭电路[J].初中生世界(九年级物理版),2011,(2).

[2] 陆坤.浅谈初中物理电功率教学 [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