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53-01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是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学校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对语文的要求很低,被教师和学生误解为是纯粹的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情绪不高,课堂氛围较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甚至不会运用。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平台,但不是唯一的平台。语文存在于生活,教师应该将语文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在教学上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上来看,现在对于教育的评价大体上还是停留在以“分数”论好坏的层面上,那么和分数扯上关系的往往就会走向应试教育,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以及它内在的美感,孩子们的天性也在教学中逐渐地被消磨,创造能力也渐渐淡化,使语文教学变得相对困难,缺乏趣味性,学生厌学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不光要从表面上解决问题,更应该在根本上找原因。好比作文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例如,课文中经常出现对动物的描写,对景观的描绘等,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通常会对其进行讲解,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去体会并且思考,但老师却忽略了一点,学生的思考与描绘是否贴近生活?或是一味的参照呆板的作文辅导教材?或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冥思苦想、抓耳挠腮的写着驴唇不对马嘴的文章呢?对于这些问题,老师何不让孩子们去生活中细细体会呢?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是否想过朗读也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呢?基于对小学语文现状的分析可知,语文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小学语文与实践教学二者有机结合

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做到密不可分?我们以写作为例,如作文题目为《描写你所喜欢的小动物》。仅从题目上来看,就是观察一种小动物,包括它的外貌、生活习性等,在学生的脑海中,身边的小动物无非就是小猫、小狗,不经常看见的动物,学生很容易仅凭想象去描绘它们的特性,而不去认真仔细的观察周边的环境,作为老师,应该带领孩子们到室外去参观学习,享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礼物,除了猫、狗,我们身边还生活着很多动物,例如小松鼠、青蛙、蝴蝶、蜗牛、蚂蚁等,学生可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进行写作,内容既充实又详尽,且来源于生活,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绝不能让学生们由于在封闭的教室中学习基质知识,从而视野受到限制,思想受到束缚。应该让孩子们多在生活中寻找灵感,鼓励学生多去观察身边的实物,哪怕是一株植物、一种自然现象、一个季节等,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将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发现,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其实来源于生活。

三、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从咿呀学语到写字、认字,语文充当着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小学语文是我们识字的开始,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没有语文的情况下,任何学科都不能独立存在。其次,在教学上要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这些知识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为什么要去学它?”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生观,要有学以致用的思想,学习这些知识能够让我们发现语文中的美,学着用美的眼光看世界,从而更好地学会用优美的句子去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最后,实践教学既能满足于教学现状,又能满足社会未来的需求,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及涵养。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内涵以及自身所具有的魅力,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结束语

教师要切实开展实践教学工作,通过学习探究以创造独特的实践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精细设计,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浓厚的课堂氛围。对实践教学要从根抓起,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篇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汉语拼音教学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教学内容,它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等能力密不可分。汉语拼音教学不仅可以辅助小学生进行识字和学习普通话,还可以在识字的基础上提高写作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语言文字交流必须以拼音为载体,因此,学好汉语拼音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

儿童刚入学,识字的数量并不多,但口头语言的词汇量并不少。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入学前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像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但是学生口头掌握这些词汇并不成形,因为他们不认识这些词汇的书面形式――汉字。当学生学习了解汉语拼音后,识字的速度就会明显加快。通过把汉语拼音与汉字字形联系起来,了解字义,记住字形,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汉字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工具性就显现出来了。

小学语文课堂在拼音教学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识字,并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与写作。儿童独立阅读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然而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面对纯汉字的书本读物他们既读不懂,也读不通,只能“望书兴叹”。在这种情况下,汉语拼音则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凭借汉语拼音,学生可以无障碍地阅读课内的书本知识和课外的诗歌、寓言等读物。广泛地涉猎书本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增长见闻,活跃思维。小学生的早期阅读对学生智力、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汉语拼音使学生的早期阅读成为现实。

此外,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帮助写作的功能。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该提倡“拼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方法。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总是等到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后才开始写作。在这种作文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手法不熟练,作文水平很难达到课堂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能说不会写的问题,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识字量不足,对于识字量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拼音代替汉字,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及早解决词汇量与书写量不成正比的现象。

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它不断地陪伴学生学习与成长。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学好汉拼音的重要性,正确运用汉语拼音,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使学生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

篇3

一、游戏化教学,让互动无处不在

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喜爱的一件事莫过于做游戏了,如果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将它实施在课堂教学中,相信一定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会产生极强的互动性。这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游戏化教学,是立足于孩子们的实际心理需求,根据他们的特征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让互动在课堂上无处不在。如此,以游戏化教学模式对孩子们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被充分显现出来,有利于小学语文互动课堂的构建。

二、课堂提问,师生互动

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两者进行开展的,老师“教”,学生“学”,只有彼此间配合默契,通力合作,才能将这一教学过程完美地实施下去。师生关系历来就是课堂上的一项重点,如果想要打造互动课堂,那么课堂提问无疑于是最好的一种方法。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回答,与老师进行沟通,如此,这种强烈的互动性会促使孩子们学得更好。这些问题就是开启师生互动之门的钥匙,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帮助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通过课堂提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打造小学语文互动课堂。

三、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学习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能力的途径,而在课堂上相互合作可以让这些目的更好地实现。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又不是做游戏,怎么能跟小伙伴一起呢?其实不然,合作学习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相互帮忙,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事实证明,在课堂上合作学习,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会更加喜爱语文课。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觉得上课是一件枯燥的事,反而会认为是快乐有趣的。合作学习,增强生生互动,有益于小学语文互动课堂的开展。

篇4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课程,不能急功近利。因此,要从小学时期就开始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巨大的积极作用。()本人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归纳和总结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如下几个方面,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包括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代表着中国的软实力,体现着仁义礼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起步阶段,是学习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会使他们日后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学习中,他们会接触到古诗的魅力,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洒脱,又比如“天苍苍,野茫茫,风草地见牛羊”的辽阔。还会体会到宋词的所表现诗人的感情,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无奈,又如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所表现的他为报效的祖国的满腔热血。经过对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们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积月累会使他们打下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加深文化底蕴。

二、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

语文是一门十分广泛的学科,它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还有语言组织能力等等。语文的学习不单单是为了语文学科的成绩提高,还是为了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语文的学习甚至可以影响到政治、历史、地理、甚至英语学科的学习,这些学科都是在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上才能学好的,都需要一定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是无法去学习一些相关的科目的。语文这一学科就好比是一种工具,你只有有了这个工具才可以去学习其他的科目。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当今的社会上,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孩子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看的是日本、韩国动画片,过的是圣诞节,而留下来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中国的'年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我们的传统文化。目前外语学习越来越红火,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学英语。但是对能否准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却不够重视,存在不少问题,现在有的大学生连写书信都感到困难。这清晰的指出,我们正在受到外来文化的严重侵蚀。当代的学生们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中华的古老文明则无法继续传承下去。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它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缩影。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古老中国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五千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希望,小学生学习语文,了解传统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他们会更深刻的了解和喜欢上中华文化,可以培养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有效的抵制外来文化对我们侵略,使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四、有利于提升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今的社会上,写作水平是一项重要技能,工作中、生活中、到处都需要,假如一个人没有良好的文笔和写作基础,是无法再社会上立足的。然而,写作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更需要长期的积累。所以,越早的积累就会有更多的发挥和提升的空间。

篇5

【中图分类号】G468.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16-01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教学,即朗读能力决定着学生以后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可见培养语文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篇6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被教师和学生们误解为是纯粹的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平台,但是却并不是唯一的平台。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学习语文的时候,教师应该联系实际生活,将语文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特别是小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时候,教师培养他们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分析

从目前大部分的教学现状分析,语文教学都比较困难,缺乏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学生厌学的情况,而束手无策。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写作的问题,比如,课文中对于一个实物、一处风景、一种意境或是场合的描写。教师们一般都会对其进行讲解,让大家去体会或者是思考。但是这就忽视了一点,为何不让学生们去生活中去寻找这些描写?此外,小学语文注重朗读与写作,这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那么在写作方面,学生们是否真的能够贴近生活去写?还是参照着一些作文辅导,或者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冥思苦想的写作呢?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是不是只是觉得这是一种任务?有没有想过朗读怎样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呢?以上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教学完全脱节,教师缺乏实践性教学的理念与方式。

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实行

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以作文写作为例,文从心生,心有所感,感从生活中来。这就是一条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连接的主线。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时候,可以从这条主线入手。例如,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XX》。如果在学生们的心中对XX有印象还好,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印象,那么就应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去亲身观察,绝对不能总是让学生们在封闭的教室中,学习着那些基础知识,而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些。写作是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关键。写好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而不是在教室与课堂上去凭空想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们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留意对于生活中点滴的感触。最好是让学生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自然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三、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应该作为首要课题。而实践教学正是培养小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如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

其次,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习唐诗的时候,很多小学生也曾经想过,这些这么久远的知识我们学习有什么用呢?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课文以及诗词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写作,而写作的目的则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描绘现实的生活。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得以体现,尤其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要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学习写作也是要能够表达自身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实践性的融会贯通。实践教学是为了满足社会未来的需求,对学生的生活与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告诉小学生们,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够得到使用。语文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有素质以及涵养,写作可以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文字来批判或者是赞扬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如“三鹿奶粉”事件。如果我们能够有良好的文字功底,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来批判这些丑恶现象,为社会做贡献。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与社会,那么教学的意义才真正得以体现。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实践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教师要通过创造独特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小学语文的实践性教学。学习一定是为了要使用,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真正拥有学习的。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要从根抓起,并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宋慧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

2.陈永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实践与探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

篇7

G623.2

小学语文教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朗读教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力求让学生投入饱满的热情,绘声绘色地朗诵,即可积累词汇,又可培养语感,使学生能充分体会文章的情感和主旨,逐步深入分析文章的重点词句和重点段落,为理解全准备,也为今后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作铺垫,更有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朗读是小学阶段学好语文的基础。

在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重点在阅读和作文训练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朗读教学,认为朗读无法提高阅读和作文水平。我认为,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必须从朗读开始,朗读教学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只有把朗读抓好了,才能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有些教师和学生都忽视朗读这一环节,因此达不到对学生的朗读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朗读教学方法的偏颇

有些教师上语文课,先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照葫芦画瓢的读一遍,便开始讲解分析段落大意及课后问题的解答,却忽略朗读环节的设置。这样貌似在朗读,其实则不然,因为朗读要大声地放开嗓子,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加强朗读训练,合理安排朗读时间,要求学生高声齐读,或让学生分组朗读,分男女生朗读,分角色朗读,使之充分得到朗读方面的训练与指导。

2.朗读教学方向的谬误

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朗读的要求是“准确、流利、富有感情”。这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有的语文教师往往只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却忽视了“准确和流利”这两个先决条件。所以部分学生达不到朗读的基本要求。

三、朗读教学方法的改进

1.改变过去“随心所欲”的朗读方式,杜绝教师在课堂上范读,学生小声阅读,必须认清朗读的重要性,完善朗读教学的方法。

篇8

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1]。许湘云[2]指出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不仅表现在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小学生课外读物的主体,是小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丰富材料。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对于语文课程人文性的重视使得文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提高。而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优势资源,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突出价值也受到了肯定。纵观近年来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的研究,可以看到:(1)小学语文中收纳的儿童文学体裁非常丰富,主要有: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儿童散文、童话、寓言、儿童科学小品、儿童小说、儿童报告文学和儿童剧本等。(2)从儿童文学纳入量的数据统计来看,儿童文学选文总数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减少,以人教版一到六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第1学段选文总数为147篇,第2学段选文总数为127篇,第3学段选文总数为97篇。但儿童文学所占小学语文课本的比例却都不低于57%,由此可见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本文的论述中,笔者分别从儿童文学对培养儿童的阅读乐趣;丰富其想象力;发展叙述思维、提供间接经验等方面的积极意义,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阅读儿童文学能培养儿童的阅读乐趣

阅读是能够获得乐趣的。儿童文学的阅读不仅供给儿童文学的滋养,而且供给儿童精神的滋养。儿童文学所展现出来的丰富的儿童世界、宝贵的童年经验是儿童所必需要的。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童话《笋芽儿》将儿童的个性融合在笋芽儿这一形象中,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笋芽儿成长的经历,笋芽儿破土而出、茁壮成长的历程隐含的是儿童的成长历程,文章结尾处笋芽儿发出了“我长大啦”的呼喊,符合儿童语言活泼、生动的特征。文章选取的形象、运用的语言贴近儿童的心理和生活经验,文中一系列的拟声词、叠成以及动词的恰当运用也使文章充满童趣。极大的增加了儿童的阅读乐趣,引导儿童向热爱文学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二、阅读儿童文学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儿童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藉由想象来解释这个五彩缤纷、充满未知的世界,在个体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世界。儿童文学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重要材料。儿童文学选文中的儿童诗、童话、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其与生俱来的特点丰富着儿童的想象空间。在想象的空间里,儿童可以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我想》),可以跟着小猪、小鹿、小兔一起去走山路(《走山路》),可以跟着风娃娃到处吹大风(《风娃娃》),可以除妖降魔(《除三害》),可以在荷叶上唱歌(《荷叶圆圆》),可以跟牵牛花说悄悄话(《小鸟和牵牛花》)……儿童文学给儿童提供了源自生活又超出生活的经验感受,从而拓展儿童的想象世界。

三、阅读儿童文学能发展儿童的叙述思维

叙述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又是大脑进行思维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叙述对于儿童来说也是重要的,在生活中儿童几乎是用故事表达着自己的一切。儿童叙述思维的获得是后天习得的,儿童可以通过文学阅读发展叙述思维能力。儿童文学选文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叙事作品。儿童通过对这些叙事作品的阅读,可以从中学到叙述的方式,掌握叙述的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段以童话、儿童故事为主的叙事作品一般比较简单。故事主题明显、角色单一,着重于故事起因、经过、结尾的交代,较少着墨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多采用顺序的叙述方式。到中高年级增加了儿童小说的体裁。叙事作品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都开始丰富起来。出现了倒叙、插叙、平叙的叙述方式,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儿童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发展了儿童的叙述思维,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阅读儿童文学能给儿童提供间接经验

儿童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其实是在接触一个经验世界,从他人的情感经历、思想经历、困难经历、成长经历、认知经历中获得间接的经验,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提升对事物的认识、磨砺个人意志。在文本中,思想、情感经历往往融合在困难、成长、认知经历中。

儿童文学选文中,《用心灵去倾听》、《我的舞台》、《难忘的启蒙》、《剥豆》等作品展现的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体验。《风筝》、《槐乡的孩子》、《乌塔》、《菜园里》等作品向儿童传递着富有乡村、田园特色的生活经验,在讲述乡村孩童生活的同时也展现了乡村、自然的景色和风貌。《曹冲称象》、《草船借箭》、《晏子使楚》、《将相和》以及一系列的成语故事等作品呈现了古人的生活智慧、睿智的战斗谋略,但文章重在叙事,对古代人物的礼仪、服饰、风俗较少着墨。而像《寻找春天》、《一次有趣的观察》、《小蝌蚪找妈妈》、《我最好的老师》等作品体现的是儿童在认知上的经历。这些文本提供的间接经验或者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吻合,或者超出儿童的生活经验。前者给儿童以生活的参照,后者给儿童以经验的丰富。这些从儿童文学中获得的间接经验有可能作用于儿童之后的现实世界。

2008年,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发动一批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研员对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展开讨论,他们认为儿童文学文本教学应聚焦文本中的形象和感情,注意保持阅读的新鲜感和完整性,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教出童真、童趣;而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师也应提高儿童文学素养,这不仅有益于学生,同时也有益于教师[3]。沈红[4]也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跟据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以及教学规律,正确处理其文本的思想性、知识性和文学性的关系,避免利用文本灌输知识,利用文本进行思想教育,让儿童文学散发儿童味、文学味,让儿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读出文学味。由此可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重视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的同时,要以童话课文作为载体,还应该不断提高儿童文学修养,加强教师对童话的审美教学,改变以往的陈旧教法,营造出美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 转引自王泉根.赵静等著.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0:18

篇9

课堂反馈这一概念经提出后,立即引发强烈的关注,语文教学反馈具有诊断、激励、调控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有效性,增加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大多数小学教师对教学反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实际运用中不能运用多种反馈形式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反馈的含义及其分类

(一)教学反馈含义

1、反馈的含义。反馈是指一种系统控制的基本方式,这种输入输出的过程能够影响系统下一次的输入和再输出。反馈具有两个特点,“反”为反馈的前提,将输出后产生的信息返回到输出端;“馈”即是一种调控,将输出信息进行处理后再返回输入端。从字面上就不难看出反馈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并不是某一个行为导致的单独结果。

2、教学反馈的含义。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通常教学反馈是指负反馈,即是教师通过学生发出的输入信息后,经过教学活动这一过程将学生输出的信息再次返回给教师,教师通过得到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活动,使得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离不断减小。同理,教学反馈也是一个循环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充分参与其中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1]。总而言之,教学反馈是一种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教师通过教学反馈可以检测教学活动有效性,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反馈分类

1、正时差反馈。正时差反馈也称为超前反馈或前置性反馈,这种反馈方式需要教师根据自我的教学经验,对可能出现的疑点、难点问题做前瞻性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辅助方法。由于这种反馈方式是在教学活动之前发生的,所以需要教师准确的把控将要出现的问题,提前构建好应对方案,让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2、负时差反馈。负时差反馈是教师通过书面形式,如作业试卷等得到的反馈信息。由于这个反馈过程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所以也称为延时反馈。教师通过得到的信息可以对学生掌握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也可作为下一个教学阶段的前提[2]。

3、零时差反馈。零时差反馈即在课堂之中进行的反馈,也就是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在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讨论交流都属于这一形式。由于这种反馈形式具有直观及时的特点,所以在课堂实践中也运用的最为广泛。

二、小学语文教学反馈的基本形式

(一)提问法

提问法是获取课堂信息最直接也是最基础的一种手段。语文课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更为强调课堂中的互动与信息交换。反馈信息的获得包括两种提问形式,提问形式的区别主要在于提问者的角色不同。一种是老师提问,另一种是学生提问。当师生之间进行问答交流时,老师从中便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积极互动的反馈使得信息得到传递交流。因此提问法具有简便、及时等特点,成为语文课堂中最基本的反馈形式。运用提问法时应当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开放性。

(二)观察法

学生的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同样能够向教师传递信息,这时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用捕捉观察到的细微变化来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根据小学生的教学特点,教师需要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来调动课堂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听课效率。小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好奇心强,在创新思维与想象力上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高;另一方面自控力较差,经常会被外界环境影响出现走神、发呆等情况,这时教师应当及时发现并给于提醒,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课堂中来[2]。

(三)测试法

这种用书面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反馈形式能够得到全面的信息反馈。教师通过测试来判断学生课堂知识掌握水平,以便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能有所重点的授课,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但是这个反馈方法由于存在滞后性和诚信度的问题,得到的反馈信息准确性会受到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反馈的重要性

(一)诊断功能

如同医生对病人做出的诊断一样,教师通过收集到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在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业的批改是获得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诊断学生的基本方式,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对不重视这个过程。在语文作业中问题大多是开放式的,学生的答案是对问题的主观表达,因此评判标准也应是多元和有个性的。简单的“√”或“×”不加文字描述,这样得不到任何价值的反馈信息。

(二)调控功能

教师通过对反馈信息的诊断能够根据学生的水平的差异性来调整教学任务和课堂节奏。教师对语文课堂反馈信息的把握,让教师对学生水平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不慌不乱。在调控的过程有些教师却理解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思操控学生,希望能够按部就班的上课,不出任何差池。学生表现出不一样的理解均认为不正确,这种方式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接受几乎为零,教师还主观的认为自己是做的了课堂节奏的掌控。

(三)激励功能

教师通常会根据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对学生积极的表现要给于及时的肯定,学生的内心得到满足,信心得到增强,这样能起到激励自身和他人的作用。对于学生消极的表现,否定评价也必不可少。有研究表明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中,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5]。教师在通过反馈信息来激励学生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的一种鼓励和提升。有些教师在评价学生环节做的不到位,走入一味肯定的极端,这样也也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下面这个案例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结束语:

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课堂反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本身需要对课堂有全面清晰的理解,在获取反馈信息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群体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最大限度发挥反馈信息的作用,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其中,并且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科学实现语文教学反馈。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学大辞典(上)[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P713.

[2]王春凤.课堂教学的及时性反馈与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7(04).

篇10

有关于语文的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在不坚固的地基上无法建起高楼大厦,所以一朝一夕绝不可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文素养。从小开始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十分重要。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经历和体会,总结出语文的重要性有如下几个方面,供各位同行借鉴和参考。

一、提高其他学科成绩

所说如今提倡素质教育,但是成绩的高低仍然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准,只有有了优秀的成绩才能升入理想的学府,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机会。语文是一门十分广泛的学科,它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还有语言组织能力等等。之前我们提到过,语文与其他学科关联紧密,不仅仅是政治、历史等文科学科,也包括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关于语文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还有书面表达能力。对于一些理科题目,充分理解题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而对于一些文科题目,清晰、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是拿到高分的关键。

所以说语文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和关键,没有良好的语文成绩,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二、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语文,从最根本的角度讲,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它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缩影。语文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即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一定程度上,语文教育的发展代表着中国软实力的强弱。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绵延不息。作为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希望,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树立和培育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十分重要。

另外在当今的21世纪,西方文化的不断软实力入侵,大多儿童吃着肯德基、麦当劳,听着电子音乐,甚至连基本的唐诗宋词都不知道,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十分有必要,这涉及到中华文化是否可以继续传承下去,关系着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学生们会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中华文化,可以培养和树立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有效的抵制外来文化对我们的侵略,使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三、丰富文化底蕴,提升文学素养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的学习包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特别是古诗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极强的文化艺术价值。在语文教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将会接触到不少经典的传世至今的古诗词。例如,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把银河来了一个水平大翻转,从横向变成竖挂,又从“九天”落到“庐山”,但其神韵依然,光彩照旧,不论在何处,都给人以浪漫的想像和无穷的魅力。又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倾诉了作者对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和伤悼。阴阳两世,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既使不去思量,过去的一切自会浮漾心头,难以忘怀。虽时光易逝,但真情难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

篇11

教师在学习者的教育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共识。“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对教师“教”、对学生“学”的反思,是指教师以教学目的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效果为反思对象,进行主动探究,寻找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监控, 调动教学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的一 种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这一反思过程能帮助教师形成“实践理论”,是教师拥有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富有个性特色的知识体系。

二、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一直关心的问题。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进行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问题,实现自我超越。课改之风刮遍全国,教师们也进行了课改尝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方式更新了,学生自主空间更多了, 教学实践中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做出种种的反应。学生这些反馈的信息教师必须敏感地体察,并深入领会其意图。明确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实际需要,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教学上的优点与不足,利于及时调整,使教学真正适应学生学习认知发展的要求。这种师生互动,能拓宽反思的层面和渠道。从学生角度认识教师行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深入分析教学活动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做出调整增强语文课堂行程的灵活性和可控制性,培养灵洗教学机智和丰富经验智慧,面对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的教学进程,教师要能不断地反思,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合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是否还有学生不适应,怎么引起学生总结。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思维活跃。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这样才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反思性教学贵在反思中积累经验,在经验基础上反思。

篇12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创新性的导入方法引出新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教学的指导者,而学生扮演的是知识的思考者。学生在对导入环节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由此可见,课堂导入环节对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新课导入环节中不仅可以解决学习的疑惑,也能激发自己的潜力,由此可见,课堂导入是比较重要的。

一、背景介绍,可以解答学生对新课的背景疑惑

在小学课文中,有很多课文的年代是比较久远的,尤其是一些古诗的时代背景。小学生在学习一些古诗的时候由于对时代背景不了解,很难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绝句》时,教师在上新课之前首先要给学生全面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小学生对诗人所处的时代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才能减少对诗歌时代背景的疑惑。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时,如果采用传统的理论叙述很难提高教学效率,也很难激发小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给学生介绍故事背景时采用故事讲解法,把古诗的时代背景清晰地给学生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背景介绍法,是课堂导入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解决学生疑惑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运用游戏导入法,可以帮助学生放松心情

大多数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可以享受到无限乐趣。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握小学生的游戏兴趣点,利用游戏导入法给学生开展新课程。通过这种导入方式,小学语文课堂将会变得丰富多彩,改变单调性。例如,在口语交际课《我会拼图》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理论讲解方式,在给学生简单介绍口语交际课程后,让小学生在小组中做拼图游戏。教师给小学生制定了一个规则,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做好拼图的学生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用这种激励方式鼓励学生做拼图。这种游戏导入法可以让小学生在口语课中放松自己的神经,让自己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学习。此时,小学生不仅可以收获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样小学生就会对游戏产生兴趣,会在口语交际课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学习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改变着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这个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导入中也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讲新课前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北京》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北京的建筑和文化生活的视频,小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对北京的全貌有个大体了解,增加小学生对北京的了解。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方式,可以提高课堂的导入效率。小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中,通过观看丰富多彩的多媒w课件,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四、运用情感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

语文学习需要情感投入,学生只有在学习课文时情感丰富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语文学科的特点是人文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好好利用这个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导入法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可以在上新课前给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诵一段关于雷锋奉献社会的故事,然后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雷锋做好事的漫画。学生在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和观看漫画中就能了解雷锋的事迹,也能被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染。学生的心灵触动了,在学习中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因为,学生已经被雷锋精神所吸引,对于新课的学习是充满渴望的。

课堂的导入环节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还是对教学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需要合理运用这一教学环节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为自己的教学注入活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育的成功发展。

篇13

小学语文是中学语文的基础,是锻炼学生扎实的基础功以及语文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程度,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方法和领悟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互动教学能够增进师生友谊

有人说,交流是增进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关键。小学语文老师是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触时间最多的人之一。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会对老师的工作改善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师的见解和指导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大的指引作用。因此,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很好地辅助老师给学生传授教学知识,

还有利于师生增进对彼此的了解,增强信任,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比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在讲解“我的梦想”这篇作文时,不仅要给学生讲解如何写好作文,还要多问问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多听听学生的梦想是什么。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才能知道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样的过程也是师生互相增进了解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多与老师互动,不仅能够增强自己的学识,还能够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的意见和见解,有利于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塑造。再者,互动教学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起信任的重要开始。试想,如果师生之间没有信任,那么,就不会以诚相待,学生不愿意跟老师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老师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关心学生。长此以往,师生之间就会产生隔阂,老师很难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也不再信任老师。所以说,互动教学对师生之间友谊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互动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是衡量一节课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一名老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更是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反映和总结。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开朗,甚至是有点调皮的。他们在课堂上很多时候思想总是会开小差,身在课堂心在外等。因此,教学效率就大大降低了。所以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讲解,不能仅靠语文老师一个人去单方向传授,还需要学生的反映和回馈。互动教学能够让老师知道学生是否听懂,吸收程度如何,以便老师更好地改善。在以往的很多教学实例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语文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地讲授,学生在座位上呆若木鸡,或者是有些人心不在焉地回应老师,但是当老师提问,某一个人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这些都是单方向教学的弊端。老师只知道传授知识,却忽略了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真正的互动式教学应该是这样的:老师问,学生思考,然后回答,老师评论,学生改正。这样一来,以往的过程才是真正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也是能够改善老师教学方法的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还有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授课方式,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成一定的默契。更有利于小学语文老师增强对每一个学生的深入了解,从互动式教学中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方式、思考方式等,从而有利于老师因材施教地教育学生。

三、互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小学语文教学与很多知识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相通的。小学语文老师不仅要在知识上给予学生教育,还要在人文修养和个人素质的培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示范。小学时期的语文知识大多数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知识对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培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多与学生互动沟通,才能更近一步地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方式,

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小学也是小学生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互动教学能够让学生多与老师交谈,让师生之间的思维得到互换并且互相影响,能够对小学生的性格养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小学生腼腆害羞不愿意回答问题,如果小学语文老师对此不管,而只是单方面授课,小学生很容易就养成内向腼腆的性格。所以说,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课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积极的性格。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多以互动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老师讲解完教学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并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健全向上的性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