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小学语文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53-01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是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学校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对语文的要求很低,被教师和学生误解为是纯粹的课堂教学,而忽略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情绪不高,课堂氛围较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甚至不会运用。课堂是学习知识的平台,但不是唯一的平台。语文存在于生活,教师应该将语文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在教学上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上来看,现在对于教育的评价大体上还是停留在以“分数”论好坏的层面上,那么和分数扯上关系的往往就会走向应试教育,在应试观念的影响下,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语文这个学科本身的宏大以及它内在的美感,孩子们的天性也在教学中逐渐地被消磨,创造能力也渐渐淡化,使语文教学变得相对困难,缺乏趣味性,学生厌学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不光要从表面上解决问题,更应该在根本上找原因。好比作文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例如,课文中经常出现对动物的描写,对景观的描绘等,一般情况下,老师们通常会对其进行讲解,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去体会并且思考,但老师却忽略了一点,学生的思考与描绘是否贴近生活?或是一味的参照呆板的作文辅导教材?或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冥思苦想、抓耳挠腮的写着驴唇不对马嘴的文章呢?对于这些问题,老师何不让孩子们去生活中细细体会呢?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是否想过朗读也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呢?基于对小学语文现状的分析可知,语文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小学语文与实践教学二者有机结合

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做到密不可分?我们以写作为例,如作文题目为《描写你所喜欢的小动物》。仅从题目上来看,就是观察一种小动物,包括它的外貌、生活习性等,在学生的脑海中,身边的小动物无非就是小猫、小狗,不经常看见的动物,学生很容易仅凭想象去描绘它们的特性,而不去认真仔细的观察周边的环境,作为老师,应该带领孩子们到室外去参观学习,享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礼物,除了猫、狗,我们身边还生活着很多动物,例如小松鼠、青蛙、蝴蝶、蜗牛、蚂蚁等,学生可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进行写作,内容既充实又详尽,且来源于生活,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绝不能让学生们由于在封闭的教室中学习基质知识,从而视野受到限制,思想受到束缚。应该让孩子们多在生活中寻找灵感,鼓励学生多去观察身边的实物,哪怕是一株植物、一种自然现象、一个季节等,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将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发现,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其实来源于生活。

三、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从咿呀学语到写字、认字,语文充当着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小学语文是我们识字的开始,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没有语文的情况下,任何学科都不能独立存在。其次,在教学上要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这些知识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我们为什么要去学它?”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生观,要有学以致用的思想,学习这些知识能够让我们发现语文中的美,学着用美的眼光看世界,从而更好地学会用优美的句子去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最后,实践教学既能满足于教学现状,又能满足社会未来的需求,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及涵养。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内涵以及自身所具有的魅力,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结束语

教师要切实开展实践教学工作,通过学习探究以创造独特的实践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精细设计,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浓厚的课堂氛围。对实践教学要从根抓起,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篇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事实上,汉语拼音教学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教学内容,它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等能力密不可分。汉语拼音教学不仅可以辅助小学生进行识字和学习普通话,还可以在识字的基础上提高写作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语言文字交流必须以拼音为载体,因此,学好汉语拼音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前提。

儿童刚入学,识字的数量并不多,但口头语言的词汇量并不少。这是因为孩子们在入学前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进行口语练习,像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但是学生口头掌握这些词汇并不成形,因为他们不认识这些词汇的书面形式――汉字。当学生学习了解汉语拼音后,识字的速度就会明显加快。通过把汉语拼音与汉字字形联系起来,了解字义,记住字形,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汉字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汉语拼音帮助识字的工具性就显现出来了。

小学语文课堂在拼音教学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识字,并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阅读与写作。儿童独立阅读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然而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面对纯汉字的书本读物他们既读不懂,也读不通,只能“望书兴叹”。在这种情况下,汉语拼音则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凭借汉语拼音,学生可以无障碍地阅读课内的书本知识和课外的诗歌、寓言等读物。广泛地涉猎书本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增长见闻,活跃思维。小学生的早期阅读对学生智力、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汉语拼音使学生的早期阅读成为现实。

此外,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具有帮助写作的功能。现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应该提倡“拼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方法。在很多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总是等到学生有一定的识字量后才开始写作。在这种作文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学生的写作手法不熟练,作文水平很难达到课堂的要求。很多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能说不会写的问题,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识字量不足,对于识字量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拼音代替汉字,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及早解决词汇量与书写量不成正比的现象。

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它不断地陪伴学生学习与成长。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学好汉拼音的重要性,正确运用汉语拼音,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使学生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

篇3

一、游戏化教学,让互动无处不在

对于小学生而言,最喜爱的一件事莫过于做游戏了,如果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将它实施在课堂教学中,相信一定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会产生极强的互动性。这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用游戏化教学,是立足于孩子们的实际心理需求,根据他们的特征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让互动在课堂上无处不在。如此,以游戏化教学模式对孩子们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能被充分显现出来,有利于小学语文互动课堂的构建。

二、课堂提问,师生互动

课堂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所有的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两者进行开展的,老师“教”,学生“学”,只有彼此间配合默契,通力合作,才能将这一教学过程完美地实施下去。师生关系历来就是课堂上的一项重点,如果想要打造互动课堂,那么课堂提问无疑于是最好的一种方法。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回答,与老师进行沟通,如此,这种强烈的互动性会促使孩子们学得更好。这些问题就是开启师生互动之门的钥匙,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帮助老师进一步了解学生。通过课堂提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打造小学语文互动课堂。

三、合作学习,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学习是接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提高能力的途径,而在课堂上相互合作可以让这些目的更好地实现。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又不是做游戏,怎么能跟小伙伴一起呢?其实不然,合作学习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相互帮忙,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事实证明,在课堂上合作学习,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会更加喜爱语文课。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觉得上课是一件枯燥的事,反而会认为是快乐有趣的。合作学习,增强生生互动,有益于小学语文互动课堂的开展。

篇4

语文是一门积累的课程,不能急功近利。因此,要从小学时期就开始重视语文学科的教育和培养,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十分巨大的积极作用。()本人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归纳和总结出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有如下几个方面,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包括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代表着中国的软实力,体现着仁义礼智信的古老生活哲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起步阶段,是学习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这个时候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会使他们日后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学习中,他们会接触到古诗的魅力,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洒脱,又比如“天苍苍,野茫茫,风草地见牛羊”的辽阔。还会体会到宋词的所表现诗人的感情,如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无奈,又如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所表现的他为报效的祖国的满腔热血。经过对这些古诗词的学习,学生们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积月累会使他们打下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加深文化底蕴。

二、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

语文是一门十分广泛的学科,它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还有语言组织能力等等。语文的学习不单单是为了语文学科的成绩提高,还是为了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语文的学习甚至可以影响到政治、历史、地理、甚至英语学科的学习,这些学科都是在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上才能学好的,都需要一定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是无法去学习一些相关的科目的。语文这一学科就好比是一种工具,你只有有了这个工具才可以去学习其他的科目。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当今的社会上,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孩子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看的是日本、韩国动画片,过的是圣诞节,而留下来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中国的'年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我们的传统文化。目前外语学习越来越红火,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学英语。但是对能否准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却不够重视,存在不少问题,现在有的大学生连写书信都感到困难。这清晰的指出,我们正在受到外来文化的严重侵蚀。当代的学生们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中华的古老文明则无法继续传承下去。

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它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缩影。其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古老中国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中,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五千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作为未来中国发展的希望,小学生学习语文,了解传统文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他们会更深刻的了解和喜欢上中华文化,可以培养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更能有效的抵制外来文化对我们侵略,使中华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四、有利于提升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今的社会上,写作水平是一项重要技能,工作中、生活中、到处都需要,假如一个人没有良好的文笔和写作基础,是无法再社会上立足的。然而,写作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良好的语文基础,更需要长期的积累。所以,越早的积累就会有更多的发挥和提升的空间。

篇5

【中图分类号】G468.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1-0016-01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教学,即朗读能力决定着学生以后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可见培养语文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认识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不兴安岭》《火烧云》《五彩池》《观潮》《草原》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火烧云》“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天空着了火。”“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晚霞斜照大地的瑰丽的画面。“火烧云的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