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对于当下所存在的众多教学理论而言,发源于我国且对教学领域具有关键影响作用的理论――情景教学理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对其的探究可谓是方兴未艾。对于国外而言,对其探究是构建在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情境认识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流传到我国,最初被运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体系中,因为其具备广泛性以及可操作性,所以,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其教学过程会具备广泛性以及借鉴意义,所以众多学科持续采用此理论对自己的学科教学进行指导,在这当中就包含地理学科。因此,以下笔者将首先针对地理教学的案例进行相关分析。
一、高一地理课堂情境教学案例
教学情境的是否良好,关系着学生是否可以主动高效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让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尽量达到最佳状态,促进整个教学的总体效果能够起到积极的能动作用,笔者在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之上,综合类型探究结合办法,试着去进行高一地理课堂情境教学实例的综合开发,以下是我对于案例开发的总体设计流程。
二、案例设计流程
对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而言,要求所创设的方式十分开放。可最为本质的目的还是要为课堂教学进行相关的服务。但是,本文作者通过对高一地理课堂情境教学实例的行动进行总的探究,归纳总结了相关的情境教学总流程,具体是:掌握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中情境的实际运用小结。
(1)掌握课程标准,前提是对于课程标准进行相应的解读。是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 年)为主要发展参照,主要是对于标准摘录和活动相关建议进行全面而仔细的解读,使学生学习的方法、内容以及所需掌握的层次和达到的效果具备全面性和整体性的总体意义。
(2)确定明确的教学总体目标,首先进行分析阐述的对象是三维目标,除此之外的教学目标是对于课程总体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分类,从对教材的整体解析到对整个课程标准的全面解读,再从过程以及方法、挖掘知识以及技能、情感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作为出发点非常重要。
(3)教学中情境的实际运用,这是对于之前掌握课程标准以及确立教学目标的总体说明,以此为基础的教学情境设计主要分为三个不同流程:营造情境明确问题学习活动。营造情境,综合全面的学情分析,创设一个适合学习者学习综合需要的学习情境。比如营造问题情境,主要指的是通过内部问题以及外部问题知识经验在契合构成中所产生的矛盾,借此来引起学习主导者的强烈思考目的以及最积极向上的思维倾向从而达到的一类心理状态。明确问题所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主要是指教师在营造学生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或者协作的基础之上才可以达到的学习任务。通过一定的情境,选取出和目前学习息息相关的事件或者问题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解决。在情境创设之下,学习活动主要指的是可以引发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探讨以及沟通。能够选择的学习方式有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方式。比如,通过图片营造一个独具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全情投入,进行观看。要对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即使是简单问题的提出。让每个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探寻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倘若提出较难的问题,应该激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沟通来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可进行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合作交流,进而确保活动内容的进一步完成。(4)归纳总结,主要指的是在情境教学之后,对某一案例的总体归纳总结,具体包含学生的反应、达到的效果还有对相关问题进行的思考。
三、具体案例分析
通过综合情景教学的案例设计总体过程,以我校使用的地理教材的部分能容为例,列出以下案例:
(1)活动情境教学为主的案例
案例・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
课程标准
解析工业区位的相关元素,通过具体实例总结说明工业区域的构成条件以及发展特色。不管从部门上来说,还是从布局来说,工业生产都非常复杂。可因为工业的“非天然性”十分突出,教学中更适合使用“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的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制约工业区位选择的三个主要因素。
2.过程和方法
在对角色进行探究的基础之上,更深层次探究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使用辩证的、整体的、联系和进步的观点看问题,逐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
活动情境:把握问题:淮河流域关闭了数量庞大、污染严重的造纸厂,部分人认为淮河的水质得到了改善,部分人却认为这样为当地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你认为哪种观点更加准确?比较淮河流域前后的各种变化状况,对淮河流域智力的可行性举措以及策略进行相关的探究。
角色分配:政府官员,列出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计划,探寻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协调进步的相关举措;分析环保专家,调研造纸厂对于环境的污染的相关数据。
总结:请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到完整的结论。
归纳总结:角色扮演主要指的是教师依照教学内容模拟各种现实工作以及生活情境,通过学生或教师和学生一起扮演情境中的不同角色,借此来对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及其人际关系进行了解掌握,并探寻出详细的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的基础上,可以体验社会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结语
笔者在前人已有的关于地理情境教学及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教学一线的地理教师进行的地理情境教学问卷调查,然后得出了当前中学地理情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对地理情境教学的一些思考和看法,最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来说明地理情境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是对客观存在的地理事物进行真情实感的描述和介绍,作为一种课堂的教学素材,将日常生活中同地理息息相关的生活案例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补充,教学中凸显了案例分析的优势和特色,帮助学生理解,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有效的促进教学效率。
一、初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运用与地理事物有关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和认知,学生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和信息的获取后对获取信息进行重新的组合和运用,进而获取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从道理到案例型,即从地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出发,通过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加上案例为辅助,加深理解,进而获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另一种是从案例到原理型,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说明和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地理知识所遵循的规律,运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1]。
案例教学能够明确教学目标,对研究对象的特点、内容、延伸有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对地理事物表面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析,明晰地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建立起有效的空间结构模型,找出地理教训过程中的知识规律,从而提高学习质量[2]。而案例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案例的科学性、动态性、社会性、综合性、区域性及针对性,不同的案例可以揭示不同的地理事物变化发展规律,需要用综合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思维去把握。
二、案例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运用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可改变以往传统教学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可结合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做到教学相长。
(一)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课堂
传统的教学多是停留在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上,以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多是被学习。案例教学打破教学常规,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发散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点[1]。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点拨下得以拓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有利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有一些知识同生活间的联系还不是很密切,学生还不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地将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僵局,对教学课堂进行情景模拟和内容延伸,显得通俗易懂,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对知识进行有效迁移进而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案例教学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地理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不断提高,思维得以发散,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提升[3]。
(三)有利于培育学生探索精神
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仅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团队学习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也可以创设比较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去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对地理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思考,与教师、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和平等的交流,整个过程让思想不断碰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3]。
三、初中地理课堂中案例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选择典型案例,优化教学设计
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多选择比较典型的案例,结合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认知规律,选取生活中一些趣味性和知识性比较突出的案例来加以教学。案例材料的选取之后也要进行加工和挖掘,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突出案例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案例也要看能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能否对案例进行扩展或者分组讨论,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3]。在教学中,对一些地区的典型事例要深入分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巩固知识和加深理解的知识平台[4]。例如在介绍《自然灾害》这一节,就要结合一些时事政治和地方实际来展开教学,如福建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灾害比较多的省份,影响最大的就是每年的台风,此外还有地震、泥石流、干旱等,在教学上也可以选取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如台风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动漫、图片来演示台风的来源、成因、危害和防护等内容,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直观明了的表达,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最后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教师点评,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科学的知识体系,对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时间变化、空间结构等内容的联系有更好的把握。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合理的导入课程教学内容,导入环节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在短时间内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的运用教学案例,可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在课堂上就能主动的融入课堂学习,有很好的积极作用。教学中也要选取一些同时事政治、环境保护、生态破坏、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例如在讲授中国政区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先播放《美丽中国》的短片视频,配以轻音乐,让学生为之兴奋,同时也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之后让学生上来讲解一下自己曾经去过哪些省份旅游,对各个地方的认识,接着老师进行讲解,最后还可以播放《国家》的励志歌曲,在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教学模式,发散学生思维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也要采用立体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摒弃填鸭子式的教学,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分组谈论。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不墨守成规,组织好教学内容,较好的把控教学秩序。在案例讨论中,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找出最佳的问题解决办法。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对教学案例进行反思和总结,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深入分析,揭示案例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和原理,提高学习能力。
(四)明晰研究取向,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要对新课程改革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方向和价值取向,特别是要明确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取向、创新取向、关联取向、层次取向和动态取向[2]。教师自身要提高综合素质,在听读说写等方面的技能都要强化,同时要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和理论研讨,提高教学技能。要寻找地理同生物、物理等学科间的关联,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和思考,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间的关系同环境科学、生态保护、全球气候等内容结合起来;案例选取贵在创新,对地理事物要有一个新的认识,从新的视角和创新取向角度来探究知识间的变化规律;案例的选取也要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要帮助学生在全面认识地理事物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包括"收集-筛选-分析-组织-讨论--价值判断"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也要有层次感,融入宏观和微观的研究内容,渗透可持续发展;在动态取向上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的改造、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等变化,分析地理的变化发展规律。
总之,案例教学要融入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合适的教学环境下运用才能发挥出强大的生命力。他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认真的组织,也需要学生积极的配合和参与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新时期,要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指导,不断的总结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在思考中创新,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地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亚妮.浅析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案例教学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4):38
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但是由于初中生知识结构的限制,要求教师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自主教学的有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1]。本文重点探讨地理教学中自主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开展多种活动
1.通过地理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初中地理教学要能够结合社会及生活环境,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相应的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地理实验提高动手操作的学习能力。初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营地作用,帮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围绕重难点进行研究性、开放性的教学。尤其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进行地理实验之前做好各种准备。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训练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实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另外,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不断激活储备的地理知识,有效利用已培训过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获取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模M旅游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拟定旅游路线,并自发结组拟定考察任务,这种自主旅游的模拟符合初中生的能力发展水平,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提高组织能力、参与探究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促使学生在模拟旅游的过程中,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3.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参与意识
针对初中生的特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小报的制作评选、地理课外兴趣小组、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地理知识的补充学习。如学生可以通过地理小报的制作,搜索课本上没有提及而自己又非常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和内容,通过这样的参与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在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拟定一些辩题,自由结队,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索相关资料,提高学生整理资料、语言表达及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深化自学能力
初中学生已具备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同环节,教师应不断跟进,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以及地理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以及分享信息和创意成果,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团队合作意识[2]。
二、促进个性发展
1.采用多样教学方法
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样化地理教学,通过不同的自主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不断与学生互动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时,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个性发展。
2.引导倾听、评价及反思
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环节教学生学会倾听、评价以及反思,不断提升其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只有真正具有了自主学习能力,并能自主反思及探讨,才能提高地理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互动探究中大胆动手、动口,才能主动探究新知、主动参与合作、乐于互动探究[3],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7-049-1
一、在初中地理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从学生角度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一是强调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实践性。案例教学能够展示给学生具体典型、客观真实的事例情景,促使学生将所获得的知识加以内化,形成自己特有的知识,并能够自主地运用。内容丰富、完整的地理案例,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欲,促使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案例的情境中,从地理案例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二是突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主性。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能真实地再现案例情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能够独立自主地分析案例,深入案例特定的环境中,主动探索问题、积极分析问题,学生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百利而无一害。三是注重挖掘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案例自身有着多样性、客观性、典型性、可读性特点,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思维创造的平台,为学生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宽松的学习和实践环境,这样学生有着多方面展现自我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四是培养学生群体的合作性。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围绕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讨论分析,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尊重,不仅能够增强群体凝聚力,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掘自身的优势,培养学生群体的合作性。
从教师角度看,一是教师在进行地理案例教学前需精心选择和编制案例,而这恰恰需要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用理论指导实践,让案例成为联系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教师实行案例分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将所获得的知识加以内化,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二是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得以提升,教学经验才能加以积累。在地理课堂中,选取合乎课本内容的事例加以讨论分析,可以让教师更深刻地明白哪些地方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哪些地方效果理想,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1.选取典型、有针对性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运用具体案例进行课堂教学,选取的案例越好、越典型,案例教学质量就越有保证。因此,所挑选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与课本内容相一致。如在讲解《不同的人种》时,教材中对世界不同人种的不同特点、分布地区、分布的原因等罗列得比较详细,然而,这些内容无法给学生创造较大的思维空间,学生看了很容易就忘记了。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内化这些内容,笔者在课前设计了相关的案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不同人种的图片资料及文字描述,如黑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美洲,让学生比较非洲的黑人和美洲黑人有何异同点。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会想方设法寻求所需的信息源,探求正确答案。
1.1教师专业性较差
由于农村地区交通不便,工资待遇较低,使大多数教师不愿去农村学校任教,从而农村学校专业地理教师极为匮乏,地理课程由其他专业老师代教。且农村教育资源的落后,老师本身又不进行专研,只是对地理书的内容照读,就当教学任务完成,地理知识功底十分薄弱,创新意识不足,教学经验较少,这些都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地理人才的培养。
1.2地理学科不受重视
如因前几年东北地区地理尚未纳入中考范围之中,使地理这一“小科”更加不受重视。大部分的学校以及老师认为只要上课就可以,不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测试。并且大多时间都留给语、数、外等主科,使学校给地理课程安排的课时过少,使教师急于完成教学进程而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外,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很落后,认为孩子只要把主科学好,小科不重要。从而使学生养成了不重视地理课的观念。
1.3地理教学器材不足
在一些农村学校由于不重视地理学科的教学与学习,有很多课程需要三维立体化的教具,但乡村地区学校连基本的地图和地球仪等器材都不足,甚至没有,在地理教学器材上的投入较少,在很大程度限制了地理教学的开展。
1.4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低下
由于地理课是个相对抽象以及空间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之前没有接触地理的情况下,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再综合以上几点,师资力量差,地理课不被重视,教具也较为缺乏,课堂氛围不活跃,自然调动不了学生的兴趣点。另外,传统教学往往采用“教材+板书”模式,较为呆板、单一,难以捕获学生眼球,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显,且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地理课堂失去活力。另外,教学案例较少,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学内容。
1.5教学方法刻板单一
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没有依据新课标要求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和主体的教学方法,无法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无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容易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脱节。
2建设共享案例库的意义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一些乡村地区因为观念落后等原因,以升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严重阻碍了地理学科课程的深化改革。针对以上乡村地理课程现状,地理学科案例库可以充分解决好教与学的问题,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促进从原来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现在以“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升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极为重要,有助于地理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共享案例库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创新了教学方式,这种创新,有望成为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开发建设乡村地理案例库,共享案例资源库,对于实施地理新课程和深化地理教学改革及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1建设共享案例库有利于增加乡村地区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
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提升了地理在乡村学校的学科价值,使地理学科的影响力提高,社会价值进一步加大,进一步改善了乡村学校不重视地理学科的观念,促进乡村学校对地理学科形成科学认知,减小城乡教育差距,对于解决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具有实际意义。
2.2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案例库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自己分析、理解、研究具体案例,或者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地理综合思维、创新思维、主观能动性以及实践能力。为未来培养综合性地理人才,服务于家乡、社会、乡村振兴奠定了思想基础。
2.3有利于促进乡村地区地理教师基本专业素质的提高
案例库既可以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情景描述,又充实完整了课堂的教学环节,同时也补充了教师欠缺的地理专业知识。对于一些虽具备专业地理知识但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拓展了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大大提高了从教技能和教学效率,在科学开展教学方面,也将会有较大的指导意义,进而促进农村地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地理案例是新的教学理念在地理课堂中体现的载体,建立在教师对实际问题的了解,进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案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从而解决地理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学生的旧的学习观念、旧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2.5促进区域间地理案例库的完善共享
推进案例库向全面、综合、完善发展,就要真正树立起“全员共建、案例共有、平台共管、利益共享”的案例库建设理念,在加强校校合作、城乡合作起到了特殊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教育的城乡差距。
2.6对于新课程改革有较大推动作用
新课改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方向。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分析、思考、探讨问题,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且尊重学生个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个性化案例,使案例库种类丰富,促进科学教学,有助于师生共同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要求。
3地理共享案例库建设与应用原则
3.1遵循科学性原则和地理教学性原则
共享案例库建设所选择的数据和信息必须要确保它的客观性,绝不能胡编乱造、篡改数据、捏造事实,避免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错误的认知。为了确保案例及数据来源准确、可靠、客观,要全面的查阅信息,保证论证充分,分析恰当。实施步骤应清晰有度,方案齐全。最重要的是案例要围绕实际问题采集,并展开教学,据此可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特点。案例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发展实际,符合教师教学水平实际,符合教育教学特点实际,有效针对教学特点,制定并遵守教学原则。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知识繁多复杂,要将案例库建设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兴趣性,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探究的兴趣。中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但认知宽度较窄,且对科学方法的理解程度和认知不足,因而教师应秉持教学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案例,在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认知。
3.2符合地理学科特性原则
地理是一门空间性和地域性较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依据图表进行。因此,案例库的建设要以图表为主,使学生在学习时养成结合图表的习惯,从而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掌握学习地理的技巧,培养和优化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并从中探索出地理学科的内在规律。
3.3关注各学科间相互联系原则
各个学科从不同方面阐述知识和理论体系,各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因此,建设案例库时还要关注其他各学科对地理的影响及作用,利用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析案例,且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案例的选择要兼顾文理思维,使学生建立多方位,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3.4依据课程标准建设共享案例库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反应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应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整体强调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从而顺应地理课程改革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而案例库的建设要依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5以乡村振兴为根本开发目的
开发与建设共享案例库应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养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面向现代地理学为基本战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要责任。共享案例库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利用案例教学提高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整体水平提升,使教学和科技发展有力结合,从而促进乡村教育振兴,阐释新时代乡村振兴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及科技需求,进一步深化中国乡村科学与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
3.6确保案例时效性与实用性
吸纳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保持案例库不断更新,案例的选择最好为近期发生或当下存在,不宜选择时间过长或历史时间悠久的案例,并保证案例内容的完整与更新的及时,且最好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将真实发生的实际案例引入教学环境,并且对特定案例的背景、发生条件、发生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情况,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秉持与时俱进原则。同时案例要与生活和学习内容紧密相连,加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易于理解,确保知识为社会生产、现代化建设服务。
4地理共享案例库建设与应用建议
4.1加强案例库区域间的共享机制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案例库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就要依靠区域间各学校的交流、合作、对案例的补充,依靠团队的力量,推动建立基于区域共享的教学案例库,增强共享意识,建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案例间的区域共享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转变,更有利于加强乡村地区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观念交流,从而对乡村教育振兴产生较大影响。
4.2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呈现地理案例库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虽然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先进,但运用形式依然较为单一、呆板,通常只是通过图片形式呈现。案例教学应打破传统模式,多方式、多角度、多元化的呈现地理案例。例如,可借助现流行的短视频平台,通过将地理案例与视频、音乐、图片的结合制成地理案例短视频,增大地理案例的影响力与共情力,拓宽传播途径,从而有利于共享案例库的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3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担任对整个教育活动的领导组织作用,而学生使学习认知活动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案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是案例分析、探究的主体,不仅要了解案例的问题本身,还要学会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方法,因此,在案例选择上要与教材紧密联系,使学生易于理解,使教师方便讲授,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探究意识以及协调、组织、沟通能力,完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4.4优化案例库实施过程
建设前,大量收集数据真实案例,丰富案例种类,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建设时,将不同种类案例进行有规律分类,同时进行严格筛选,将时效性较差,违背科学原则案例删除;建设后,积极收取各学校教师及用户的反馈,及时改正案例库中的不足,满足用户需求。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和乡村产业的振兴,也应是乡村教育的振兴。只有办好乡村教育,才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乡村要全面振兴,产业是关键,教育当先行。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人才,人才培养必须依靠教育。农村教育因此要保障各学科均衡发展,促进农村教育振兴,是决策者和教育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办好乡村教育有利于培养乡村产业人才,有利于留住乡村产业人才。地理共享案例库的建设不仅仅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案例库,也是为学生提供素材的平台,更是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它的建设不但有利于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平衡各学科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培育地理人才,支撑和引领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朱学尧.基于区域共享的高中人文地理案例库建设[J].教学与管理,2020(11).
[2]张文娟.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开发与应用的实践研究——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D].河南大学,2020.
[3]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刘彦随.新时代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J].地理研究,2019(03).
2009年学术研讨会围绕“新时期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发展”主题,下列与会代表作了大会专题报告。
“转型时期:高师地理教学论发展路向的思考”
(李家清)
“地理科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与创新”
(袁书琪)
“强化教育见习、实习、研习质量管理探讨――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为例”(段玉山)
“地理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徐宝芳)
“国际地理教育动态――以卢塞恩可持续发展地理教育和国际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为例”(王民)
“地理考试的研究与思考”(夏志芳)
2010年学术研讨会围绕“创新,让地理教师更具专业水准”主题,下列与会代表作了大会专题发言。
“均衡教育下的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
(袁书琪)
“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培养优质地理师资”(李家清)
“课程改革中‘差异化’理念的思考”(段玉山)
“将学科特色作为地理教学继承与发展的生长点”
(林培英)
“地理教学论核心课程的深化改革”(李晴)
“转型时期高师地理教师教育课程重构的几点思考”
(仲小敏)
“基于地理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的改革探索”
(刘兰)
2011年学术研讨会围绕“前沿・理性・责任: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改革与创新”主题,下列与会代表作了大会专题交流。
“修改后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阐述”(夏志芳)
“走向发展性的地理教学论”(李家清)
“数字星球系统实验室与地理教师教育”(徐宝芳)
“转型时期高师地理教育改革与基础教育衔接的思考”(仲小敏)
“关于高师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技能训练问题的思考”
(胡良民)
“高校地理教育学系列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黄京鸿)
“地理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索”(李晴)
“中学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杨新)
“以命题为抓手,提高地理教师教学水平”(刘恭祥)
“基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地理教学论》若干问题思考”
(王向东)
三届学术研讨会的专题发言与广泛交流,不仅直观反映了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在学科建设、理论构建、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入系统思考与持续探索实践的成果,也生动体现了他们孜孜以求、认真执着,坚持改革创新和继承发展的精神。
最近传达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生学习理念,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科学设置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以及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实施“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全面提高新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开展实习支教和置换培训;加强教师养成教育,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重视塑造未来教师人格魅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支持高校教师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形成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等。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举措,无疑为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提供了大有可为的广阔平台,当然也对地理教师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二、内容丰富,成果显著
三届学术研讨会内容安排丰富,学术氛围浓厚。每届会议提交学术论文几十篇,老、中、青三代地理教育工作者踊跃参与。会议多由大会学术报告、分会场专题讨论和自由发言等环节组成。在大会报告及对话、分会场交流发言及分会场代表汇报和自由发言等活动中,还对高师地理教育跨区域的科研合作、结合课改指导中学、各类型师资培训及新人帮扶、地理前辈对高师地理教育的贡献及宣传、网站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并欣喜地看到,一大批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年轻博士、硕士崭露头角,成为地理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生力军。
三届学术研讨会除主要进行主题研讨和学术交流外,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地理考察。2009年会议安排了参观蒙牛工业园区、内蒙古师大盛乐校区和博物馆,考察希拉穆仁草原,库布其沙漠和成吉思汗陵等活动。2010年会议组织参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东北师大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自费游览长白山等。2011年会后进行了西宁市区和互助县土族风情考察,自费游览青海湖、日月山等,为外出考察机会相对不多的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提供了亲近大自然,感受各地不同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的机会。
伴随着学术研讨活动的日益活跃和高师教师坚持不懈的探索实践,三年里有关地理教师教育方面的教研获奖、教研论文、教研课题和教育专著及教材等教研成果不断呈现,这里仅展示部分学术著作及高校教材的代表性成果。
《地理学科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9
(胡良民、袁书琪、关伟)
《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张继红、夏志芳)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李家清)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林培英、马贺山)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王民)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李家清)
《地理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王民、仲小敏)
《高中地理教科书的文本比较研究与编写实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林培英,杨国栋)
《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段玉山)
《地理教育实践与理论》,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徐宝芳)
《新课程地理教学论》,西南师大出版社,2011(黄京鸿)
《中学地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李晴)
《中国地学书鉴》(地理教育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宫作民)
三、凝聚团队,展望明天
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委员会隶属于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长期以来,其学术研讨会每隔四年或两年与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一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东、西、中、南、北的高校教师,出版社或期刊代表以及广大中学一线教师齐聚一堂,共商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荟萃了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现了广大地理教师的时代风貌,这也为高校地理教师提供了极好的学习与交流机会。然而,高师学科教育领域长期以来未受到高师院校应有的重视,实际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极大地挫伤了从事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学与研究教师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阻碍其发展与提升,他们也十分渴望和期待在全国综合性学术会议之外,有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专业组织或平台可以倾诉、交流、展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艰辛与寂寞、快乐与成功。20世纪80、90年代,全国范围内曾举办过多次高师学科教学论或学科教育学学术研讨会,语、数、外、史、地、生等学科教学论教师热情参与、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相得益彰,曾取得积极有效的学术研究成果。但由于人数规模、经费紧张等具体原因,未能持之以恒。进入21世纪后,在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的热情关怀和爱护下,在全国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委会李家清、夏志芳、徐宝芳等主任委员的精心谋划和不懈努力下,在全国各高师院校广大地理教师的积极支持和热忱响应下,一年一度的高师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术研讨会如期举行,为深化学术研究、深入课程改革、凝练科研成果、凝聚育人之心、加强交流协作、加快事业发展提供了阵地和平台。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学术研讨会还应开阔思路,寻求拓展,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以共同申报规划项目的方式作为科研基础。目前教育规划项目或专项项目占有一定比例,可由重点师范院校或本领域学科带头人领衔主持申报,其它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合作参与,共同推进教育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也可为学术研讨交流奠定基石。
以学校地理课改的紧迫课题作为应用目标。基础教育地理新课程已推进十个年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急待解决,可以深入中学地理教学第一线,积极开展紧迫课题的改革试验,更切实有效地服务于基础教育。
以承办单位为案例作高师课改实证研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教师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都是为了加快提高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高师地理课程教学论改革持续不断,也各有特色。
以出版单位为合作伙伴发表学术成果。期刊、报社和出版社等,不仅为地理教师科学研究搭建平台,也为展示学术成果提供阵地。学术研讨会可与出版单位紧密合作,有主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及时推出地理教师教育研究最新学术成果,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其一,运用生活化的提问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提问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已经了解的地理知识、规律,将地理问题变成生活问题,由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件、现象非常熟悉,因此会感觉到地理问题新奇、熟悉、具有挑战性。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识加以解释,因此生活化的问题能够消除学生对地理的陌生感,同时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何运用生活化的问题呢?例如在讲解热力环流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大家都见过空调暖气,为什么暖气安装在地面上,而空调安装在房间墙壁上方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暖气、空调,因此他们会将自己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联系到仪器上,让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其二,构建生活化的学生活动。活动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活动和教材紧密结合,活动量具有选择性,教师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构建生活化的学生活动。例如:①选房购房活动,让学生收集开发商的广告,上网查阅资料,并到房产处实地考察,分析周边商品房的设施、布局、环境和价格等,模拟选房购房,让学生能够锻炼手动能力,在活动中学习地理知识;②模拟导游活动,让学生选择本地区一个地点,设计旅游活动,并自己模拟导游,写出选择、介绍景点、规划旅游路线、选择交通方式的文字方案,加深学生对本地区的了解程度,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③解决环保问题活动,让学生到周边地区收集城市污染的资料,并上网了解环境污染给城市发展、居民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并让学生提出缓解环境污染的方法。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和环境是紧密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优秀品质。
其三,运用生活化实例。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地理现象,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创建教学情境,将地理知识融入到生活环境中,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产生疑问,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周边环境资源,创建探究活动。例如在环境污染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环境问题,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问题,采用何种措施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到自己家乡存在严重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并且经常出现酸雨,这时教师就要让学生知道环境问题的危害程度,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观念。其四,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地理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形象的图片、声音、动画等,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招聘会拥挤的场景、城市堵车的图片等,这些内容都是和生活相贴近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此引导教学。
二、生活化教学案例分析
下面将以高中地理的“地球自转”为例,分析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案例。
第一,教学目标的确定。虽然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一定了解,但是囿于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能力,只知道基本的概念,而高中地理“地球自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其中职业学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初中后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的全称是“中等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教育的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和技工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主要培养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其他从业人员。
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较为引人瞩目的成就,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但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导致普高升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形势严峻。特别是2000年以来生源的整体文化素质、综合素质下降,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没有具备初中毕业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行为习惯,个体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道德品质的低下令人堪忧。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无论专业实力,还是个人素质都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特别是人文素质严重缺失,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迫于形势,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只能急功近利,奉行“实用主义”教育观、人才观,对人的培养从属于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强调准职业人才的工具性、效用性,缺乏对人本主义的追求,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情感教学有助于促进人的认知发展,近年来心理科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可以调节认知的加工过程和人的行为。因此,如何通过良好的情感教学对中职学生进行教学就成为了当前中职教师面对的一个问题,而数学对一个学生的思维、情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效用,如何能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结合情感教学的情景体检,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情感教学方式、模式就成为了本研究之目的所在。
二、研究意义:
情感教育是一个崭新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未来的情感教育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形成完整的情感教育链条,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才能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本研究从提高职校数学教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情境创设其实质就是推动情境教学更好地走入课堂,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手段,适应新课改.改变数学难教,数学难学的现状。使数学教学更好地服务职校职业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文献综述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情愫影响对信息的选择,监视信息的流动,促进或组织工作以及,干涉决策、推理和问题的解决。同时认知加工对信息的评价、神经激活而诱导的产生。一般来说,积极的情绪在任职过程中起到协调、组织作用,工作效率高;而消极的情绪起到蒲怀、瓦解或是阻断的作用,工作效率低。愉悦的情绪体验能促进人与人关系的融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并能积极引导他们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与学习。
西方学者有关的情感教学的一些论文是建立在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的,而且有的概念还是直接来源于宗教生活,如“精神关怀”等。这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情感教学理论在科学性及实践价值。
情感教育的理念近年来颇受各国教育界的重视。不少国家、地区都进行过重视学生情感体验的教育实践,其中较为成功的有英国的“夏山快乐教育”、“体谅教育”、美国的教师临床服务、荷兰的激励学校。而国内成功的情感教育实验有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实验、上海市“成功教育”的教育探索实验以及无锡师范附小等学校的“愉快教育”实验等。
我国的研究学者认为情感教学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中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这里、体制、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认为情感教学的倾向具体表现就是:没有把情感发展列入教育目标系列之中,知识的获得或是智力训练的目标占据教育目标系列的中心位置。情感教育是一个与其他教育概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国内研究情感教学的论文选题基本围绕“怎样利用情感手段搞好学科教学或借助学科教学进行情感教育”展开,从以下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论文题目即可窥见一斑:“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谈情感教育对高考教学的催化作用”;“地理教学情感教育初探”;“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影响因素及意义”;“论中学历史课的情感教育”;“浅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等等。
硕博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学位论文中,硕士学位论文占据了情感教育论文的主体,而且大部分论文侧重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将情感作为一种手段的应用性研究成果。曹涛涛在其毕业的硕士论文中,就结合其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数学学习情感目标;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原则及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策略;认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用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去激励、感染学生,要充分挖掘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情感因素、激活课堂教学、改善评价方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绝大多数文章的作者缺乏对情感及情感教育理论的基本把握和重视,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适用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和检验。报纸文章多为对当前情感匮乏状态的揭示和加强情感教育的呼吁,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唤醒人们对情感及情感教育问题注意的作用,而对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问题涉及甚少。总体而言,当前的情感教育研究中,关于情感及情感教育本身的核心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所展开的探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显得相当不足。对于情感和情感教育的含义、本质,当代中国情感教育的目标、功能、内容、过程、方法与规律,以及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等问题,都需要从不同的视阈、角度,用不同的提问和言说方式,不同的研究方法做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系统回答。正如有研究者所指出的:“情感教育这一刚刚开拓的研究领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许多的问题需要探讨。”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本研究的目标:本次论文详细阐述发挥教师情感作用,让数学教学与情感教学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型教学策略。该策略在职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行性及实施途径将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益处分析
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有助于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间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价值所在
由于职中生学习基础多数较差,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因此在职校数学教学中,发挥教师的情感作用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2)不实行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弊端。
其一在于没有情感教学,数学的本身具有枯燥性、乏味性,这使得学生听听不喜欢听了,新旧知识的连接不好,学生不懂新的知识,就不乐于、不易于接受新知识信息。相当于丧失了学习内部的驱动力,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虽经补课,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失败心态的发展,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其二,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尤其是差生,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往往取决于师生间有无相互尊重和信赖的情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是建立教学情感的重要因素。
2、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
(1)教学应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给予特别关注.首先探讨了情感与态度对教学学习的意义,进而从教师的积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研究的价值和必备的品质以及数学与科学精神、世界观的形成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途径。
(2)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体验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通过实验操作创设学习数学的情景;教师可揭示数学本身的内在美,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通过增强数学探究意识,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师应用风趣、幽默、富有情趣的言语讲解相关教学内容,数学课堂应提示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着的人物轶事,将数学知识与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创造性活动联系起来,会使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亲切感。
(3)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的实施,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获取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运用,一切都要易而渐难,由浅入深,让学生对知识始终处于可望、可及、有收获、想进取的积极学习状态。
论文的框架结构:
提出研究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策略意义,查阅文献,分析前人研究成果和方法,提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构思,通过举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统计分析数据,得出中职数学情感教学的益处分析及实施方案。
论文的提纲:
一情感教学的提出
1.1情感教学的历史渊源
1.2情感教学的价值
二职校数学情感教学的理论探讨
2.1情感教学的内涵
2.2数学情感教学的内涵
2.3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运用情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
3.1、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尊重的原则
(三)激励的原则
(四)个性化原则
(五)爱的原则
3.2、措施
(一)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格魅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三)改进教学行为艺术,引导学生知情协调发展
(四)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情感教育载体,数学课教育教学效果
四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施
4.1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目标
4.2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实施策略
4.3职校数学教学中职校数学教学的教学案例分析
研究地点、年度计划及经费预算:
论文完成的时间安排:
1、4周研究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存在的不足。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2、2周明确本研究命题的初步框架结构,
3、1周完成开题报告撰写
4、4周研究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得出的研究结论
论文新意预测或论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测及成果应用设想:
当前的情感教学研究主要是针对高中教学,对职业教育的情感教学研究较少,而职业学校因其教学的特殊性,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模式,采取的策略应当与高中、大学的教学不一致,本研究希望能通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情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以提供相关部门,特别是职业教育学校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卢文学姜红娟罗尔曼《学生个性心理健康教育新概念》153页
2.胡淑飞情感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主动性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3.彭杰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情感策略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6月
4.乔丽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2月
5.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