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1: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民营医院行业市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松绑”缘何遇冷?
医学界的专家表示,价格松绑对民营医院触动不大原因有二:一是过去除特定项目,它们实行的已经就是市场调价,因此再次放松价格管制,对其影响不大,其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二是既然是实行市场调节,那么就是市场说了算。现阶段本身就举步维艰的民营医院,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吸引来患者。要想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取得一席地位,只有立足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得到群众认可,才能有可能发展。
当前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比起价格更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资金缺乏、高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怎样吸引资本投入高端医疗产业,提升医院的软硬件设施,就成了民营医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对不少市民来说,民营医院在医疗设备、医生素质等方面与公立医院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心脏搭桥、肿瘤切片等大型手术民营医院根本就做不了;还有人才问题也迫使民营医院目前大多专注于妇科、眼科等对资金、人才要求相对不是很高的领域。
除此之外,民营医院自身还存在管理滞后、市场定位不准确、品牌质量不稳定、信誉诚信不足等问题。
以信誉诚信不足为例,身处市场竞争夹缝中的民营医院,广告宣传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战略手段。然而,部分民营医院恰恰是因为急功急利,虚假广告,导致疗效与承诺不相符合,给患者造成心理创伤和经济损失,埋下了患者不信任的重重危机,这些行为都使整个民营医院行业形象严重受损。
民资问鼎:不可急功近利
政府放开民营医院价格管制,事实上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这对大量游走在民间,苦于找不到投资方向的民间资本来说,又多了一个选择。
2013年是民营医疗的发展年。2013年10月20日在武汉召开了全国民营医院年会,有近900余家民营医院参会,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出台的各项鼓励和支持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非常深入人心,产生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2014年业已到来。新的一年,民营医疗机构向何处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议题。近两年,中国民营医院协会和北京民营医院协会前往贵州、四川、河南等地进行调研、考察、交流,将各地情况综合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民营医疗的发展道路坎坷,困难重重,但是前景看好,即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笔者预测2014年民营医疗的发展将有一些新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12个方面:
1、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民营医疗的鼓励和支持力度还将加大。各级政府将继续出台配套性政策文件及可操作性的措施;地方和民营医疗机构所期盼的更具可操作性、导向性及指导性的意见也将逐步浮出水面;一些差异性政策也将有所调整。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民营医疗市场的发展将进入与公立医疗改革相适应的高速路。
2、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将有序地增加。如今,在相关政策放开的同时,民营医院的基本准入制度也更加规范。民营医疗机构必须做到入门前的自检自验与入门后的自我约束,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净化民营医疗市场做好前期准备。
3、民营医疗机构的特色品牌优势即将出现。由于民营医院发展周期短,尚未具备与背景深厚且有政府财力强力支持的大型公立医院进行竞争的实力。但是一些特色鲜明的、有专科优势的、具有相当规模的专科医院,已初露锋芒。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已趋近一些三级医院的专科水平,并已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和患者的高度信任。新的一年,预计这些民营医院将突破层次差别,提前突进国家和地方品牌的先进行列。
4、困扰民营医疗发展的人才、税收、医保、土地等四大瓶颈问题,将会从不同程度上,在各地区实现破解。破解这四大难题的阻力很大,绝非易事。以北京的医保问题为例,其已对民营医疗机构闭门四年,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在国家医改的推动,以及广大患者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强烈要求之下,政府主管部门和医保部门不会因单方面的担心和疑虑而永远紧闭大门。
5、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方式将由单纯格式化,向格式化加人性化转变。以管论管是我们的常态化监管模式,想要加强服务的力度,需要在引导上下功夫,在警示警告上做文章,在惩罚上出重拳。这将是一场监管方式的改革,是稳定和维护民营医疗市场的重要突破口。如何帮助民营医疗机构由被动监管变为主动守法,把应付检查变为高标准的自我约束,是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管理者共同的责任和目标。
6、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的手拉手合作方式将有破冰之举。如果能将公立医院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与民营医疗机构的市场机制化管理有机结合,将会对中国的医疗改革有很大帮助。北京三环肿瘤医院、北京桓兴肿瘤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合作的成功范例,已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经验。我们相信这种合作将会大大地促进民营医院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7、民营医疗机构法人的治理观念将实现长足进步。由于体制不同,很多民营医疗机构在人治与法治界限间厘之不清。老板的思路就是机构的思路,老板的社会门路就是机构的出路。这种传统的理念,将随着时展而淘汰。民营医疗机构不单是个人产业,更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卫生事业,现在许多老板的知识与理念都有了更新和提高,新一代民营医疗机构的管理者正在崛起,企业管理模式也将随之改变。
8、民营医疗机构将由重技术、重效益,转向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中以一些拥有品牌优势的民营医疗机构尤甚,他们正在向做大做强而努力奋斗。许多法人和管理者已经在研究同仁文化和协和文化,此正为良好开端。
9、民营医疗的行业自律和诚信的打造将有新起点。长期以来,民营医疗机构的诚信受到了很大挑战,他们以主动优质服务见长,却吸引不到广大患者就近求医,有些热衷于打广告、搞活动等过时手段来吸引患者。这其中不乏一些虚假广告、过度包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民营医疗形象。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医院协会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都在探索加强民营医疗的行业自律和打造诚信的办法。
10、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是政府行为无法替代的。加强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和自身建设,是社会赋予的历史责任;规范引导行业自律,是协会的重要使命,义不容辞,不可取代。
11、加强民营医疗机构党工团组织建设,将是推进民营医疗机构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创新点。事实证明,建立了党工团组织的民营医疗机构,机构健全、功能齐全、内部机制活力增强、企业文化培育顺畅、骨干队伍稳定,企业发展有后劲。
分析早期民营医院广告的成功,会发现当时的营销环境是其成功的关键:
首先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卖方充分利用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
其次是营销环境初级单纯,使一些胆子大、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医院啖得“头啖汤”。早期做广告的民营医院本来相对较少,即使是做广告的医院,一方面受到资本实力的限制,另一方面大部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广告投放量有限。这样,那些资金实力较强、胆子大的医院,抢占了市场的高端。
再次是国家对医疗广告的监管力度有限。在早期,国家对医疗广告基本不存在真正意义的监管,这样,虚假广告大行其道。虽然有违社会公德,但上当受骗的患者却将大量的真金白银送给了医院。
以上几点,只是医疗行业市场初级阶段的几点总结,相对于这种市场环境,现在的医疗市场,至少存在以下几点变化:
一、外来资本的大量进入,一些老牌民营医院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完成资本的积累。这些,使民营医院整体实力加强。
二、有强大资本做为后盾,使民营医院的竞争更趋激烈。
这一点突出表现在民营医院的广告投放量上。以为例,目前,在电视、报纸二大主要的医疗广告媒体上,各大民营医院的广告占了相当的比例。
三、患者趋于理智,社会对于医疗行业出现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
自从年、相继出现高价收费事件后,医院的诚信问题到了冰点。而且,由于民营医院虚假广告在媒体上的相继曝光,诚信问题成为一个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话题。
四、国家对于民营医院广告的监管趋严,对于医院广告的限制性条款越来越多。
现在,没有拿到广告许可证的医院,想拿一个许可证非常艰难。由于受到公立医院与国家政策的挤压,民营医院的成长环境本来就比较险恶,只能在不孕不育、性病、慢性病等专科领域求生存。而现在,由于市场营销环境的这些变化,民营医院的发展更是艰难,可以说,目前是民营医院发展的十字路口,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迎头赶上,成为时代的宠儿。我们仔细考量了目前民营医院的现状,以为,在当前形势下从市场中脱颖而出需要做好以下事情:
一是营销:
有营销界的人士在对当前纷繁的民营医院市场进行观察后曾断言说中国的民营医院没有真正的营销,只有广告。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综观的民营医院,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在电视报纸上广告量比较大的主要是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及华美、等多家美容整形医院,从其的内容上来说,基本没有多少营销的内容,营销的主要还是知名度。从这一点来说,民营医院的营销还是属于初级阶段。
近几年,在中国其它行业大行其道的整合营销离民营医院还远,真正进行整合营销还需要一定的资金保证、公共关系积累。但量力而行的、结合医患关系的营销还是有大把的潜力挖掘,比如结合社会较有影响的事件进行事件行销(今年上半年地区水患的公益活动、举行社区卫生研讨会、节日里在人流集中的地方如白云山与管理部门成立救护站等)、出版有关疾病预防的手册发送等,钱花得不多,但能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在医患危机重重、诚信问题突出的社会中独树一帜。
二是广告制作与创意:
虽然有人说现在是“做广告找死,不做广告等死”,但对于民营医院来说,后面一句话实实在在,前一句则不尽然,重要的是看怎么做,也就是广告的创意与执行。
广告的目的无非以下几个,一是扩大医院的知名度,让患者来医院就诊;一是创建医院品牌。就现阶段大多数的民营医院而言,创建医院品牌是一个相对空泛而不切实际的目标,扩大知名度、让患者来医院就诊成为民营医院广告传播的最切实可行的目标。
怎样扩大知名度,让患者来医院就诊呢?笔者以为可以先对以下一些问题进行通盘考虑:
我们医院为什么要做广告?
我们医院的广告里面要卖什么——我们做的是哪个专科,有什么特点?
我们要卖的专科与竞争对手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不同?这些不同几句话能说清楚吗?
我们医院的广告要给谁看?他们最关心什么?他们最怕什么?
竞争医院是怎么做广告的?
竞争医院广告里说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说?
他们在哪里说?我们在哪里说?
当然,这样的问题还可以提很多,也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搞准确,才能做到创意的量身定做,才能做具有销售力的广告。
当然,这些问题的提出在其它行业的广告创意中也经常采用,在这里,笔者根据对市场的了解,就民营医院的影视创意谈几点看法:
一、民营医院治疗的是不孕不育、性病、癌症、慢性病等专科领域的疾病,本质上说,这些疾病都存在没法根治或需终身治疗的特点,在疗效上民营医院并不比公正医院特别是那些三甲医院强多少。所以,从这一点来说,需要创意性强的广告支撑。
二、民营医院的同质化也使民营医院对广告的创意具有较强依赖性。
本来,广告服务于产品与营销,但这一点,对于民营医院而言,寻求产品的差异性比较艰难。本来,医院比的就是设备、人才以及历史与名气。但显然,各民营医院的设备与人才相互之间均没有显着差异性,而且,每家医院都会宣传其设备与人才,众说纷纭,各说各有理,按人之常情,旁观者绝对不会去轻易地相信其中任何一方,更何况与其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患者。所以,明智的作法是在没有显着差异时干脆不说,跳出这个是非圈,去说点其它东西。但其它又有什么好说的呢?服务?营销?显然,在营销层次较低的民营医院广告中,显然也没有太多可说的,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依靠广告人员的创意了,靠其突发奇想了,这虽然有点本末倒置,但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三、广告创意的差异性是民营医院成功的重要法宝。
这话一说出来肯定会遭到每一个广告人的批评,但这一点却是目前民营医院市场的一个不争事实:既然在产品也就是医院本身找不到差异性,就只有靠广告创意了,通过不同于别人的广告、与众不同的创意与不一般的视觉声音
效果,卖出好成绩来。
医院产业潜力巨大,国内的改革仍处起步阶段
据统计,我国2001年人均医疗消费为396元(47美元),而美国和加拿大的年人均医疗消费分别为4090美元和2095美元,差距远远大于人均GDP的差距;差距之大,一方面意味着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中国医疗服务业的开放尚处于起步阶段:
截至2002年底,全国的民营医院接近1500家,中外合资合作医院超过200家;随着WTO后中国按照承诺逐步开发医疗市场,外资将利用资金、管理、技术等优势进入中国医疗产业,
目前我国的200多所中外合资医院,北京就有近30家,如中美合资佳美口腔治疗中心、和睦佳妇儿医院、国际燕莎诊所、北京国际救援中心等,上海有中日合资厚诚口腔医院、合资凤凰医院等。台塑董事长王永庆拟投资150亿新台币的长庚医院,都在推进之中。
尽管医院的民营化改革尚在研讨阶段中,但是由于在定点医疗机构认定上的所有制歧视会逐步打破,国内非营利性医院的垄断地位也将慢慢动摇,他们不仅要面对民营医院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医疗机构的直接挑战,只有迅速提高自己的规模、实力、水平,才能在竞争中生存,而医院的超常规发展,资本缺乏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国外同行的案例表明,上市是医院最快的发展途径。
盈利性医院的扩张,将对现有的药品工业、诊断产业结构将产生较大的“分流”
按照表1、2中的数据推算,中国医院药品市场2100亿元附近(医药商业协会统计1700亿元,稍有出入,考虑是未计入医药商业口径的部分,例如进口药品与民营等销售通路所导致),而由于医院药品市场只是整个药品市场的80-85%,因此国内整个药品市场在2500亿元附近,相应的医院医疗市场有4200亿元之多,潜力巨大。
目前盈利性医疗机构从数量上占到医疗机构总量的1/2强,但是从床位与医院资源上看,在全国还不成气候――医院数量占10%;床位占3%。但是预计一旦政策有所松动,医疗产业民营化的进程将大大快于以中药业为代表的医药工业、以及以连锁药店为代表的医药商业的民营化进程。
从3年左右的中长期看,民营医院由于其高起点、广泛分布、机智灵活等特点,将对现有医院用药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不排除商业化运行后的民营医院占有一半以上医疗市场的可能。具体有投资价值的民营医院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优势地区服务中上阶层;或者特色医疗服务与便民服务的;在一些竞争性较强的领域中,例如养老院、卫生院、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机构,以及卫生体检机构等改制而成的民营医院,将占领相应细分行业的大部分市场。
目前介入医院资产的上市公司已经有9家,其中深圳市场4家,上海市场5家(附表2),
考虑跟踪关注的医院题材公司:
申华控股(600653),2001年5月,公司决定出资29500万元参与华晨国际医院项目的投资(其中配股资金24101万元。占华晨国际医院注册资本66%。但是到今年1月,公司由于华晨实业办理医院的报批手续两年未果;而期间合资医院的审批政策和程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得该项目的建设许可证迟迟未获批准,公司暂时搁置了这项投资计划。
另外,同仁堂、双环科技等企业都有计划介入医疗服务市场,考虑长期关注。
未来2-3年不同医疗器械类别所受影响程度展望
1)医院民营化的行业背景
从我国的行业发展来看,尖端医疗设备依赖于进口,而常规性设备则供过于求。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尽管约有3千多家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但这一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新产品开发速度缓慢,以及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仍是最大的瓶颈。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介绍,去年的抗“非典”战斗, 带给我们的是对这些年国家产业政策和医疗卫生政策的反思: 医疗器械产业在我国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是最早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经济洗礼的产业之一,较少受益于国家的保护性产业政策,行业竞争程度比较高;医疗器械行业的多年过度竞争,加上没有国家相应的引导和扶植政策,使很多企业无力发展,造成行业中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这种产业特点在抗“非典”的医疗器械供应体制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在移动式X线机、有创呼吸机等产品的初期供应中,都出现了企业生产规模小无法保证供应量的情况。
医疗器械在防治“非典”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消毒机、防护服等大量护理和急救产品成为临床治疗的需求重点,得到了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抗“非典”期间,不少企业就结合“非典”特点研制新产品、对老产品进行了很多技术革新和改进,提高了产品适用性和档次。相信今后,护理和急救产品会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成为新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最多的领域之一。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德国机械设备协会医药部劳伦茨・博乐对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中外合资充满信心: “从短期看,非典疫情过后,医药生产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能力,将采购更高级的医药生产设备。从长期看,2004年7月前所有中国的医药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为达到这一认证标准,目前中国医药生产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正着手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设备。”
2)从检验科的情况上看,预计、中高端诊断试剂企业通过“分流”实现扩张最快,增长前景看好
预计最先受到影响的治疗领域在于一些急性致命疾病慢性化后的康复治疗:例如肾脏透析市场、心脑血管市场;上市公司中,诊断试剂龙头企业有上实联合、复星实业等,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有万杰高科、万东医疗等,部分将在医疗体系的大重组中受益。
这部分价格区间笔者认为中档价位的治疗器械、诊断器械将收益最大:尤其是每月治疗金额在200-500元附近的诊疗费用,是大多数刚刚富裕起来的部分国人最容易接受的价位,而且与外资企业同类产品相比有性能等方面的相对优势,有望借助医疗市场扩容销售再上新台阶。
而万杰高科的肿瘤医院在脑瘤定向治疗,上实联合参股的实业科华公司在乙肝免疫诊断、复星实业的诊断在生化诊断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分别是这3个领域的市场领导者,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人均诊疗费用稳重有升的大环境下,这些企业会抢得市场先机,实现高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已经逐渐开始产业化的生物芯片行业(万东医疗母公司北京博奥)也值得长期关注。
伴随着医院民营化的大趋势下,中药企业面临的机遇是在上述这些细分治疗领域中找到突破口,再创民族药业辉煌;其中,三九医药准备明显增加服务业的比重,其中两个事件将对公司盈利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公司增持股权的三九医院2003年已经开业;2年前开始开展的免煎中药饮片与中药电子调配柜,可以对医院实现协同输出服务,该公司由于是国家的5家试点企业之一,目前已经有160家医院的规模,认为这项业务将由投入期逐渐将进入产出期。
3)急诊科室中,大输液品种受到的影响呈“中性”
大输液品种等对于床位依赖性较大,销售弹性逐渐减小的品种,预计受到影响在中游水平,药品通过民营医院销售渠道的分流速度,预计接近于民营医院床位扩张的速度。
抗感染药物是化学制剂药物的最大类别,主要公司有白云山、丽珠集团、华北制药、鲁抗医药等;这个领域的上市公司是国内医药企业完全意义上的“核心资产”,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升与成品价格下降的双重制约,这几年优势企业的技术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随着市场秩序得以维护,竞争从营销手段上升到技术、规模等层面以后,这4家龙头企业的优势将得以发挥。
上市公司中主要的大输液生产企业有:双鹤药业、上海医药、通化东宝等。国内300多家同类企业中,只有21家大中型企业年产量超过5000万瓶,而且市场上的产品90%以上是玻璃瓶包装,软包装实际年产量不到2亿瓶;因此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调整:抗感染类大输液比例过高,而营养型,治疗型比重偏小,预计在这两个方面前期投入的企业将有所收益。
夹缝中求生存
许多细心的人们发现,在诸多的民营医院中,特色专科医院占了很大的比重。“走特色专科医院之路,其实是我们无奈的选择。因为我们和公立医院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对这个问题,多家民营医院负责人表示了很大的无奈。
医保问题仍然是民营医院的最大困扰。比如,上海1700万常住人口中,约有1000万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民营医院因为没有医保定点资格只能为剩下的700万人服务,而且这700万人同时也是国有医疗争夺的对象。
此外,造成民营医院困扰的还有医疗设备审批制度。现在医院要引进价格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大型医疗设备,必须经过卫生部门的审批,而且每年引进的设备还有一定的额度,光这一条就卡死了许多民营医院向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以特色专科抗衡公立医院成为许多民营医院最有可能的市场制胜战略。事实上,虽然民营医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基本上还是总体处于夹缝中求发展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民营医院有4500多家,其中床位在300个以上的有近400家,如果加上个体诊所和其他民营医疗机构等,中国民营医疗机构将近20万。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民营医院的现状是,1/3是盈利的,1/3是平衡的,1/3则是亏损的。
诊断民营医院“弊病”
被视为市场活力象征的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在民营航空的作用上得到了充分的显露,一家春秋航空诞生伊始抛弃既有航空企业的竞争路线,独特的廉价航空理念给整个航空市场带来了新气息。其实不仅是航空业,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历程已然证明了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活力给人们经济生活带来的深刻变经。但是,民营医院为何无法发挥同等的“鲶鱼效应”?
事实上,在民营医院这种倒退的背后,是诸多主客观因素使然。民营医院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非嫡系”的地位出现在医疗市场上。作为市场的补充力量,政策环境并未对其特别眷顾,反而将大部分民营医院排斥于主流之外。
最先体现在税收负担过重。北京五洲投资集团副总裁闫衡秋认为,现在税务部门在制订政策时候把医院当成一般服务业,考虑到医院既有营利性又有公益性,所以不笼统按照一般服务业来定税。为此,他一直不断呼吁国家在税收上支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在2000年前,国家对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2000年,全国实行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同意对医疗服务征税制度进行相应调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实际上已明确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
以一家营利性的民营医院为例,目前要缴纳的营业税为5.5%、企业所得税为33%,另外还有增值税、房产税等10多个税种。由于公立医院不仅有税收优惠,同时还享受财政补贴,曾有人核算,民营医院的成本要比公立医院高出16%,这也致使一些医疗机构不堪税负,在新医改尚未到来时,就纷纷关门歇业。
同样令人头痛的是,多数民营医院尚徘徊在医保体制之外、行业管理不规范、筹资难竞争力小多样问题之中。在采访中遇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民营医院院长,他无奈地告诉记者,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除了有一定诱惑力的薪水之外,民营医院在引进人才上就没有几张打得出手的牌。由于职称晋升和户口问题等几道坎的阻碍,中青年医生很少有人愿意来民营医院,所以民营医院常通过一些本地或外地大医院的优秀医生的挂职来解决人才荒。然而,根据现有的医疗卫生系统人事制度规定,医生只能注册一家医疗机构,也就是说公立医院的医生只能在本医院注册并工作,否则就违反了现行的《执业医师法》;外院的资深专家虽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往往只是每周来坐诊一次,难以从整体上提升民营医院的医疗水平。因为缺少与行业人事的交流,也造成很多医疗行业专家对民营医院不了解,产生了一些偏见遭受断臂之痛,生存艰难。
不应任由民营医院“自生自灭”
自民营医院诞生以来,消除民营医疗机构身份歧视的呼声就从未间断过。然而在呼唤享受“国民待遇”的同时,民营医院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专家的担忧,能否在医疗卫生领域扮演生力军角色,还得看其对自身发展“瓶颈”的突破。
在创业之初,很多民营医院采取“广告轰炸”的策略打开市场,这些广告往往又多存在夸大疗效、误导消费者等问题,一份统计显示,全国90%以上的民营医院广告都存在违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目前民营医院的诚信危机。
现为某医疗集团高管的薛家鑫已从事医疗医药管理近十年,同时他还是全国工商联2007年民营医疗政策发展的建议者。在薛家鑫看来,今后应该建立医疗市场的准入机制,对民营医院的准入按有关法规审查其主体的资质;为防止民营医院为牟取暴利而行为不规范,应该设立预警机制,以便适时地进行政策调整;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对行为不规范、服务质量差的民营医院要坚决要求其退出或整改等。
如果说体制限制与追逐短期利益等因素诱发了民营医院的违规行径,那么监管缺失的市场却成为放纵民营医院蜕变的温床。
现在这个时点谈论医疗服务业,很多投资者可能觉得是不是太晚了,投资者普遍感觉医疗服务类的股票估值太高了。其实如果回顾下以前医药的白马股就知道行业趋势远比短期估值重要,上一轮大牛市云南白药、天士力、片仔癀等为代表的中药股在2007年估值也很高,即使经历了2008年的大幅度调整,现在股价仍然是2007年高点的数倍,2007年貌似高高的山峰,现在看来不过是山脚的小山丘,连山腰都还没到。所以看行业大趋势更加重要,只要行业前景广阔,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即使现在看来的高位买入,到未来看也是相对的低位,当然如果能在回调低点买入更好。
历史上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被严重的压制,以美国为例,美国医疗服务市场与药品市场的比例是8:1,而我国2011年这一比例仅为5:4,2011年我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8296亿元,而当年医院终端药品销售收入规模6639亿元。2011年民营医院床位数占整个市场比例仅9.72%,按照国家要求到2015年,民营医院床位数将占到整个市场20%。从国家政策层面,2009 年4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13年10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的“非禁即入”,我国新医改政策明确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并提高诊疗服务收入,我国医疗服务将出现类似于美国70年代的爆发式增长。
医疗服务价格长期看涨,长期以来,我国医院的医疗服务“社会公共产品色彩浓厚”,医疗服务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上海2012年率先在4家公立医院试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处于上升通道中。同时医疗服务的量也在持续上升,一直以来,三甲医院人满为患,二级、一级医院则门可罗雀。浙江省将从今年4月1日起,在全省推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这将大大提高基层、一级、二级医院的医疗服务量。照此趋势,全国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量都将上升。另外随着医生多点执业逐步推开后,医生群体的整体工作时间增多,将促使医疗服务总量上升。
目前民营资本开始大量进入医院,很多民营资本是盲目的投资,他们缺乏管理经验,大量资本涌入抬高了医院的收购价格;医院投资周期长、平均利润率在10%~15%,我国民营资本应该选择性地进入利润丰厚的、有特色有壁垒的中高端医疗服务市场,而不是盲目投资投机,未来民营医院分化是必然,收购医院风险与机遇并存。
A股医疗服务类公司有,做专科医院的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另外马应龙也有部分专科医院资产;医疗器械的新华医疗、鱼跃医疗;另外复星医药、信邦制药、恒康医疗均有涉足医院的并购;还有做移动医疗的九安医疗。目前这些公司估值均不便宜,但只要医疗服务类大方向没问题,其中能跑出来的竞争优胜者,长期看股价还有拓展空间。
为社会资本推开“玻璃门”
《若干政策》提出要全面开放首都医疗服务市场。允许社会资本在本市举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逐步提高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比重。本市需要新建医疗机构时,优先安排社会资本进入,凡是社会资本能办的,政府不再举办;当出现多个社会主体同时申请时,可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举办主体。
王保国院长认为,目前应是办医院的好时机。过去民营医院虽数量多,仅北京的民营医院就达数千家,但发展规模都普遍不大。新医改政策出台,绝对是为民营医院发展提供了良机。北京鼓励社会力量办医的18条意见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把好的政策和想法落地,发挥政策效力。北京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改领域方面做了很多有前瞻性的探讨,出台的这18条意见可行性很强,有些理念和做法在全国都是超前的。当然这也是基于北京的就医群体和所拥有的资源不同。从政策出发点可以看出,北京市要把民营医院做大做强,做成专科医院、特色医院,政策则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王保国从四个方面论述政策创造的良好环境所在,具体体现在:
一是在审批方面。《若干政策》提出社会资本和政府投资在同一区域进行投资审批时,优先审批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优先是非常好的政策,这种做法很对。因为同是投资实体,不管是社会投资还是政府投资,最终都体现在为一个区域的公民提供医疗服务,普惠于民,在此情况下,政策优先社会投资,通过社会资本运作和管理,推动社会资本办医服务于区域公民,起到和政府投资一样的作用,同样造福于民。所以,优先社会投资的政策思路客观上会鼓励和壮大社会资本办医的热情。
二是在用地方面,政策有所优惠,但需更具体的运作步骤和具体落实。比如说可以和医院的性质相挂钩。非盈利性的民营医院,如果与公立医院发挥同等公共服务职能的,可免费供地或优惠价格供地。如地价太贵会限制民营医院规模壮大,制约其发展,不利于民营医院做大做强。所以,土地供应的配套政策很重要。
三是在引进人才方面,给民营医院政策扶持。在此政策下,民营医院可不仅面向北京纳才,还可面向全国,甚至引进海外人才。通过政策扶持使民营医院可从各地引进高端人才,解决户口等具体问题,有利于吸引人才。同时,在经营体制上,民营医院更有利于人才流动。
四是对民营医院推行高端化发展,向高新技术的方向推进。《若干政策》提出,经审核属于医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和拥有高新技术医疗机构的项目,按规定享受土地供应和政府土地收益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把医疗行业当作高新技术产业看待,尊重医生工作的技术含量,体现医生的价值。这是非常先进的理念和治理方式。传统的医院医生如果进入民营医院,会在意是否失去原有的社会和学术地位,只有在这些方面给予同等政策支持,才能引进更多人才到民营医院。
政策还在医保、新农合、政府采购服务等方面,使民企和政府资本准入门槛相同,在管理体制、制度等方面也有新突破。
期盼政策更为细化
《若干政策》提出,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本市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这将给社会资本的成长带来什么机遇?政策如何使社会资本更好的利用这一机遇?采访中,这两位院长在表达了对政策充分期待的同时,也希望在具体政策执行中,比如对医院重组的具体模式、社会办医机构的用地需求、民营医院的税收支持、鼓励社会办医机构的科研创新等方面,有更为细化的措施。
安太妇产医院院长陈凤林认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是大势所趋。医疗本质是服务行业,须有民营企业介入才能有声有色。医疗作为服务行业,其改革速度远滞后于其他服务行业。 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中,政策可考虑做成第二次“公私合营”。所谓公私合营就是在办院过程中,给社会资本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不再严格区分所有的分野。陈凤林期待具体政策设计与执行中能对现有医院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要进行适当分离。比如某些有实力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可拿出几个发展比较弱的科室,设定明确条件和准入门槛,进行市场化拍卖,通过市场中介机构运作进行拍卖或托管。一家公立医院的所有权固然非常重要,但相对而言,更有意义的是经营权。他认为把医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适当分离,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个考虑路径。他强调同一病种,同一服务项目,可能民营医院的收费普遍要低于公立医院,唯有如此,民营医院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若干政策》提出,保证社会办医机构的合理用地需求。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用地纳入城镇用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按划拨方式用地,也可按协议出让或租赁的方式取得土地。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有偿方式用地,经国土等有关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可按协议出让方式供地。
陈凤林认为,既然医疗是服务行业,应吸收当年特区发展的模式鼓励民营医院发展,鼓励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民营医院办分院。相较于对社会资本办医在土地政策上的优惠而言,陈风林更强调市场开放对社会资本办医的支持力度。他认为土地有形,但市场无形,其价值远大于土地。对一些社会资本而言,享受土地优惠政策的机会比较有限,与其如此,不如租房发展更现实方便。在关于医疗用地的优惠政策设计中,他认为可采用市场化拍卖方式,出资方提交计划书,政府规定利用土地要达到一定的营业额和受益群体标准,对就诊量和科室都有明确限定,对土地利用实行实行承诺制。政府通过设定土地利用标准,达到政府对医院提供服务的要求设定。就达到设定标准的可进行一定补贴,若达不到规定标准,就进行制裁。采用市场化方式,对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一视同仁,赋予同等机会参与。
《若干政策》提出,支持社会办医机构科研发展与技术创新。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认定,经认定具有先进技术或产品(服务)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政府在相关基本建设、关键设备购置和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同时,《若干政策》提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对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自产自用制剂免征增值税等支持社会办医税收政策。
安太妇产医院已被认定为“高科技企业”。安太现有7个关于不育症方面的发明专利,2个美国,2个欧盟,3个在中国。但安太虽然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高新技术待遇,仍然觉得负担过重。希望高新技术企业免收所得税,给高新技术企业更大的扩展空间。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就是在专利申请费用方面减免了一半费用,但相对而言,是毛毛雨。所以,税收的优惠扶持对民营医院来说是非常实在和实惠的。对民营医院营业税免征,是直接受益。但民营医院要缴纳33%的企业所得税,负担房租、员工开支、市场开发费外,几乎没有利润,也就没有富裕资金再扩张。
陈凤林认为,民用医院发展扩张过程中,融资和资本不是最大问题,主要是缺政策。比如安太如果政策允许,他们拟再开设立几家分院。有了梧桐树,再招凤凰来,比较容易解决资金问题。他说自己可以“找钱”,可以通过实行股份制,进行融资。但关键是要给民营市场,要给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创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安太想设立分院的想法,在现实执行中就极为困难。因为设立分院的审批手续和新开一家医院一样,而且现有政策不允许民营医院办分院。周折的审批过程让他们规模扩张执行不易。安太医院已在北京南城开辟了自己的客户市场,也希望在北城有个分院,服务一方百姓。但审批手续的繁琐,使他们很期待在《若干政策》的政策效应下,能够被允许办分院,审批手续能顺利完成。
《若干政策》提出,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全市医疗卫生职称评定、人才选拔和培训体系,在技术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全科医生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与政府办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王保国强调,医生最大的职责应该是看病,应该重视临床。但临床在方面却存在困难等现实问题。为了职称评定等,临床医生只能更多做基础研究。中国在临床医学上的专家评估体系、评奖、基金申请等制度都需要改革与突破。而这次《若干政策》中,对职称评定、学术研究等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这是个利好。
他认为,在社会资本办院过程中,重要的是投资人与专家达成共识或默契。只有当民营医院被专家当成事业时,专家与投资人才真正建成命运共同体。搞专业要依靠专家。专家的价值在股权关系上要得到合理体现。所以,民营医院要通过设立内部股权激励等机制使专家和医院间建立起命运共同体,让其有一种主人意识,建立起命运共同体和价值认同。他认为在《若干政策》正式后,很多社会资本会很有兴趣进入这一领域,一定要重视建立起命运共同体,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民营医院的发展。
北京三博脑科医院医疗院长 王保国
虽然目前民营医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这并不妨碍民营医院成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角色。
民营医院走两极公立医院做中间
当基本医疗已经不能满足一些先富起来的人需要的时候,个性化、多元化的医疗市场需求就会越来越大。“公立医院的基本医疗还没有做好,怎么能去给少部分人做更高端的需求呢?”北京维多丽亚医院董事长吕健国说。
吕健国介绍,民营医院所选择的科目,一般是公立医院不重视、不愿做,社会需求较大、私密性很强的科目,比如妇科、男科。还有一些是因为公立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不够,虽然需要一些专业技能,但又不需要手术住院的,比较安全而且见效快的科目,比如齿科。
这些科目需求的增长,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以齿科为例,北京市1999年私人牙科诊所还不到100家,现在这一数字已经发展到1600家。瑞尔齿科总裁邹其芳在接受《小康》采访时说:“国民对口腔保健的认识提升很快,而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北欧,每700人就有一个牙医;在美国,每1000多人中有一个牙医;而中国,每3万人才有一个牙医,这一数字的悬殊对比也说明了中国齿科市场的潜力很大。”
他认为,现在看牙医俨然成了一种时尚和品质生活的象征,牙齿诊疗机构社会地位的转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生活质量进步的体现。
在医疗界,当前医疗服务结构被细分为三个层次,预防医疗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高端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更多地承担基础医疗服务,面对数量巨大的服务对象,不可能注意到太多的服务细节,这就为民营医院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北京和谐医院负责人认为,“民营医院走两极,公立医院做中间”的分工是一种最合理的结构。公立医院应充分利用所拥有的丰富医疗资源,解决疑难杂症,同时利用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做好社区医疗服务,满足低收入者的最低医疗需求;而民营医院应作为公立医院的有力补充,以公立医院无法开展或不愿开展的诊疗项目为核心,加强对患者的服务,满足民众的个性化需求。
服务是竞争力
民营医院是按照《公司法》来设立,按企业模式运营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民营医院与其他民营经济没有区别,所不同的是,民营医院是专业性更强的服务行业。
吕健国表示,现在很多人对民营医院的偏见在于没有把医疗卫生当作服务业。既然是服务业,不同的服务档次就应该有不同的价格。比如去酒店,三星的和四星的就可以价格不一样,有不同的价格才会有不同的服务。
服务业的核心是能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这在齿科和体检机构体现得最为明显。比如,一位患者来到瑞尔齿科,他从前台登记到治疗、配药的整个过程,都有专业人员陪同;医生会向患者解释治疗计划,患者可以参与治疗方案的制订过程,并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共同确定最终的治疗方案;每个人都是在单独的诊疗室接受治疗,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每一个患者都有自己的档案,当患者提前预约后,医生会根据以往的就诊记录制定医疗方案。而这些在公立医院都是难以享受到的服务。
中国首家360°健康全管理服务机构――“爱康国宾体检中心”的服务方式就体现了对顾客的人文关怀。这是一个健全、完整的服务体系,能够为个人及团体提供从健康体检、家庭医生、慢病管理、医疗,到健康保险等全方位服务。
爱康国宾CEO张黎刚说,这个领域竞争的核心是服务。因为中国有一流的医生,有一流的设备,但缺乏的是一流的服务,没有把病人当成客户看待,没有真心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在爱康国宾,体检只是健康管理中的第一步,还需要对被检查者进行信息分析、行为干预并制定干预方案。也就是为客户提供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医疗服务等一整套医疗服务健康全管理。
呼唤“福利”
任何一个行业的公平与竞争都是相对的,目前民营医院受到地域经济、政策、自身诊疗范围及管理经营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发展良莠不齐。
北京和谐医院负责人介绍说,康复类型医院对资金、技术、场地、人才等要求门槛较高,同时,与其他专科相比,资金回笼周期较长,使得一般的投资者及公立医院很难或不愿开展,因此,康复类型的医院竞争压力相比其他类型要小一些。但目前有不少医疗机构打着康复医院的旗号,却缺乏必要的诊疗设备及专业医疗人员,这就扰乱了诊疗市场的正常秩序。
另一方面,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同属“治病救人”的医疗机构,行使的社会职能与公立医院并无二致,但却不能享受到更多的“福利”。虽然有三年的免税期,但三年后,税收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并没有把医疗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的投资特点考虑在内。而公立医院的政府财政补贴大概要占到总收入的8%到10%,且没有税收负担;民营医院除没有财政补贴外,过了免税期后,还要承担8%左右的税收,这对尚未盈利的民营医院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强调服务意识,经营灵活,疾病专业性强是民营医院的优势所在;劣势在于政府支持、资金、规模、人才、技术、医疗保险、税收等,几乎全部是硬件要素。北京和谐医院方面认为,民营医院目前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只有等待政策放宽或者借助外部资本方能加以改善。
但现在的情况是,公立医院盈利多,不交税;民营医院盈利少,要交税,其大部分盈利都投入医院的扩大再生产,但依然被定性为盈利性医院,被要求承担与一般企业相同的税率、税种、税费。
吕健国说,税收确实是民营医院发展的一个负担,民营医院发展的过程比较长,不像其他工业企业,也不像饮食、百货等其他服务业,其前期投入产出的过程不一样。因为医院的专业性太强,这导致其前期投入特别大:一方面是固定资产投资,比如设备;另一方面,人力成本也非常高。
而公立医院长期以来是国家投入建设,固定资产存量规模相当大,如果以全成本核算,公立医院资本的运营效率是相当低的,但因为国家承担很大一块支出,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竞争就会对民营医院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盈利不是区分标准
在这场竞争中,吕健国并不赞成以是否盈利来区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
他说,公立医院同样也在市场化,也需要盈利,与民营医院相比,只是存在谁出资谁买单的问题。“药品是生产厂家供应的,生产厂家是市场化的;耗材厂商是市场化的,也要讲市场规律的,公立医院除了人还没有市场化之外,其他都市场化了,难道公立医院就不该获利?难道公立医院就不挣消费者的钱吗?”民营医院是股东出资其分红被股东拿走,公立医院也是靠技术服务和药品盈利,只是盈利不被出资人拿走而已。
为了长期生存和发展,民营医院更注重质量和品牌,因为他们没有强大的资金和政策后盾,一旦出了事,可能就会“卧倒”再也起不来了。
事实上,民营医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大多数民营医院已经摆脱了急功近利的初级阶段,他们具有更长远的战略意识。瑞尔齿科总裁邹其芳介绍说,瑞尔齿科在开业之后的第三年才开设了第二家诊所。并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他觉得民营医院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在技术、服务层面不断精益求精。“这个行业和其他行业不一样,急功近利在这个行业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说瑞尔现在有了一些成绩,那么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没有急功近利,而是脚踏实地。”
北京维多丽亚医院董事长吕健国说,大多数民营医院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见钱眼开”。他认为,国家针对两种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医院也有公平的一面,比如,民营医院的服务项目价格基本都是市场化的,收费标准可以比公立医院高一些,提高价格的根据是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加了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就放大了获利空间。
然而,为了早日收回投资并盈利,采取了大量短期行为的民营医院不是没有。这样虽能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却不能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甚至影响整个行业在社会和患者心目中的声誉。
人们宁可在公立医院深夜排队,也不愿相信民营医院的医疗水平。
“福建军团”的“原罪”
在当下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很难与民营医院挂上钩。这不奇怪,过去的民营医院大多是靠电线杆上贴着的小广告起家,为低收入人群治疗难以启齿的男科和妇科疾病。没有正规身份和过硬的技术,为了挣钱,少不了做些上不了台面的事,形象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圈内一直流传着一个无法求证的段子:改革开放初期,居民生活卫生条件还很落后,皮肤病肆虐,来自福建莆田的赤脚郎中发现一味祖传秘方颇为有效,随即制成药膏四处兜售,一时生意甚好。后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患病者越来越少,卖药生意惨淡,江湖郎中便私下找来一种特制油漆,刷在居民楼外墙上,不少居民由此罹患皮肤病,卖药的营生再度起死回生。再后来,郎中们的生意从卖药变成了开诊所,走南闯北、席卷全国。那些有幸赶上政策快车的人,则摇身一变成了民营医疗的资本巨鳄,一发不可收拾。
坊间的段子固然带着各种臆想和夸大的成分,但“福建军团”不尽如人意的形象由此可见,其江湖地位亦无人可撼。
福建省莆田东庄,一个在地图上极易被忽略的角落在无意中成了孕育民营医院的摇篮。有数据显示,莆田秀屿区在全国各省市从事医疗行业的企业共有1万家(东庄镇占93%),员工总数超过60万人;而向这些医疗机构提供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超过500家(东庄镇占80%),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虽然江苏、北京、广西等地亦不乏投身医疗产业的民营企业家,但由于莆田人从事医疗行业时间较早,经历过几次内部洗牌,很多都形成了大型的医疗集团,成为颇具影响力的行业先行者。
可以说,在中国大多数城市随处可见的男科医院、女子医院、整形美容医院背后,都有来自莆田系“陈、詹、林、黄”四大家族的身影。东庄人认为,“四大家族”办的民营医院及相关企业创造的产值,甚至超过了中国中西部地区一个省的国民生产总值。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莆田系曾经一度牢牢掌握中国的医疗资本的近八成。如今随着市场的逐渐开放,社会资本的大量涌入,“福建军团”的版图已经开始萎缩。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经历过两代人的积累,“四五成的份额还是有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民营医院的数量在8000家以上,约占到全国医院总数1/4,床位数占全国总数的10%,投入的资金规模约在160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掌握在福建人手中的医疗资本可能高达近800亿。
过去,政府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管、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管理层没有可持续的经营理念,“莆田系”和他们的廉价小诊所几乎成了“坑蒙拐骗”的代名词,也成了民营医院无法绕开的“原罪”。那些实现了财富自由的福建老板,不是不渴望建立自己屹立不倒的帝国品牌,他们反复洗刷第一桶金的“原罪”,却发现总是陷入胶着的状态,其强大的影响力几乎阻碍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多年前,朱仪曾在一家整形美容机构负责营销工作。她被灌输最多的是这样的理念:广告上要把效果夸大10倍,客户来咨询时再把效果缩为5倍,入院后继续把效果缩为2.5倍,直到上手术台前医生才能对患者据实交代。“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完全被掌握住了。”而且,为了保证最好的传播效果,同时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创立一家广告公司为旗下的医疗机构提供服务,也成为了“福建军团”的秘密武器。由于广告公司与医疗机构分属不同的法人,单从外人的角度看,完全不会想到其中的隐秘和吊诡。
可以想象,一个被推向市场的孤儿,没有国家保姆的补贴支持,只能靠吸引足够多的患者就医增加利润,广告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也是一把危险的双刃剑——高昂的媒体宣传成本是医疗机构的“死穴”,却是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必须拿下的“高地”。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每一位到诊消费者身上的营销成本已经达到了1800元,而每一个打入医学美容机构仅仅只是进行咨询的电话成本也近900元。很多民营医院的广告费用几乎占据了其收入的10%以上,以上海仁爱医院为例,每个月的广告费用至少要300万。换句话说,只有那些营业额高的机构才能存活下来,但高营业额又要依靠大规模地投放广告,最终这些成本还是要转嫁到患者身上,这就形成了一个自相矛盾的行业怪圈。
“后娘养的孩子没人疼”
直到2003年,民营医院的发展进入了转折阶段。当年,中国正式允许海内外财团、医院管理集团、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自此中国民营医院数量几乎每年都在增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05至2011年间,我国公立医院数量持续下降,民营医院数量保持9%以上的增长,2011年共有民营医院8437家,同比增长19.37%。
按照发展路数的不同,民营医院也大致可归为四种:一是由经营较好的个体诊所发展成一定规模的医院;二是一些企业和个人通过兼并、注资改制发展起来的自主经营或股份合作医院;三为国外资金注入建立起来的合资合作医院;四是公立医院转制形成的民营医院。
然而,民营医院迎来的是真正的曙光吗?
“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除了鼓励社会资金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之外,国家将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这一条明确出现在新近出台的新医改方案中。这是对我国民营医院在保障我国居民身心健康方面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也是民营医院发展、壮大的强有力的政策依据。民营医院如何在现行新医改政策(即:国家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下,调整以往的管理措施及方法,将与民营医院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作者对新医改政策下民营医院经营对策的调整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一、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全员市场服务意识
医院要以医学模式的转变为契机,转变服务理念。现行的医学模式已由以往单纯医学模式到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今天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新的医学模式从生物学单方面研究及治疗转变到心理、社会、生物学全方位的研究及治疗,重视社会、心理、生物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综合作用和影响,从以往病人求医向医患双求转变。医务人员眼中不再只是单纯的“疾病”,而更多地是去感受一名“病人”、“患者”。医院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病人来开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身的医疗市场。医院应注重医疗市场的开放和维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经营的一切都围绕着市场而运行,而市场唯一不变的规律就是它永远在变。因此在转化服务理念的同时,还要强化全体员工的市场服务意识。将院内服务作为医院内部市场,院外服务作为医院外部服务市场,先由内到外,推倒院墙,让每一个患者在院内院外均得到满意的服务,这样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忠实顾客。同时,医院应积极参与到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之中,获取更多的政府部门的支持,并改变民众对民营医院的看法和偏见。力争医院能够纳入当地的医疗保障管理范畴,并在顾客群中产生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医院的形象。
二、转变经营策略,确保稳定的医疗服务市场
医院的经营策略必须具有创新、开拓和前瞻性,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患者的要求,实行以市场服务为导向的医院发展方向,这样才能保持医院的经营策略不偏移。
(一)以社区服务带动医院发展。新医改中要求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现行卫生资源却呈现出一个倒三角状况,绝大多数卫生高级人才、精尖设备存在于大城市、大医院。民营医院要在这种夹缝中求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非常手段,将自己“沉”入社区,以社区服务为医院的外部支撑。专科病人需要筛选,民营医院在总体实力上与老牌公立医院相比还有相当一段差距,如将病人筛选放置于病人进院以后,那么,民营医院可选的范围就十分的小。当民营医院进入社区以后,组织并参与社区内卫生服务,直接服务于社区民众,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在最基层对一部分病人进行筛选,提高医院病源量。
(二)以专科建设基础,走多元化的经营服务之路。加强服务,强化质量内涵,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范围,为病人创造优质、高效、方便的医疗环境。根据相关调查报告,全国虽有几所民营医院已列入三甲行列,但大部分民营医院主要以专科为主,且专科主要集中于一些不育不孕、男科、整形、口腔、肿瘤、骨科、中医等方面。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专科人才寻觅相对容易;多数患者对专科诊治疑难杂症的价格敏感度低,市场潜力好;专科主要依赖医生技术,涉及大型设备较少,投入较小。民营医院现有的这种专科结构,给公立医院的冲击及影响非常小,却对同城的民营医院造成了很强的竞争压力,甚至可能导致相互辗压,两败俱伤。因此,要加大差异化办医力度,扩大竞争的空间。在民营医院经营过程中要避免人云亦云,人行亦行;避免在很多技术项目上重复投资;避免形成低水平、重复竞争局面;避免使用价格战来抢夺一点医疗市场份额,损害目前尚不成熟的医疗市场。同时,提供一系列的特色服务、特殊服务、特需服务,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逐步形成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差异化服务上大做文章,将医院打造成院有专科、病有专人、人有专长的特色品牌医院。
(三)加速医院整体营销。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大部分仍然还是按照以前固有模式营销医院,一些民营医院虽进行了一些医院营销方面的尝试,但都比较肤浅。一是大部分民营医院仅仅停留在以低价吸引患者;二是对部分“专家”进行个人包装,让他领着患者跑。而更深层次的医院整体营销却被忽视。医院营销要体现出创新形式,要利用整体营销的传播方式来加深目标群体对医院的认识,进而产生认同,在扩大知名度的基础上延伸美誉度,让广大群众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产生对医院的良好形象与服务理念的一致看法,理解医院,支持医院。医院应全力突破现有的市场份额占有的市场框架,为顾客患者带来长期的价值,并创造出关系维持更持久的顾客,培养市场,提高医院市场占有率。
三、转变管理机制,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
医院的品牌体现在技术、质量、管理、服务等诸多方面,只有综合素质高的医院才可能创出名院、名科、名医。医院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必须建立在市场服务的基础之上,并将其逐步转化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要从传统“人浮于事”的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医院市场服务反应机制,服务内控机制,充分利用医院资本进行市场动作,内部市场做优、做强,外部市场做大、做响,使医院经营管理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医疗机构是一个高科技、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患者诊治的最终结果,同时也是医院发展和创新的原动力及保证。近几年快速崛起的民营医院对医疗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加了,很多投资者为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奉行利用即价值的观念,采取的都是“拿来主义”,不愿向人才培养投资。如聘请公立医院离退休的高职称人员做专家队伍,把刚毕业的学生作为基础人员,从而形成民营医院医护人员队伍“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使得中间层卫技人员缺乏的现象突出,人才培养出现盲区,为以后医院技术的发展留下隐患。多数民营医院都重视使用人才,但却对人才队伍的培训缺乏积极性。有些民营医院开办以来就没有送出一个人进行学习,没有一项科研课题成果,没有一笔外出学习交流经费,导致技术老化,知识不能更新,业务徘徊,直接影响着民营医院发展和壮大。
(二)追求完善的人文关怀。医院是救死扶伤和治病救人的地方,应该是最有人情味、最尊重人的场所。从社会发展来看,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医院对服务的投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医疗服务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还应在医疗技术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出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的人性化服务。医院的人文关怀,它需要医院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知道和了解患者的痛苦和难处。近年来,卫生部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医院应“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出并实施了一些便民措施,但仍有一些方面相对滞后,显得乏力。因此,民营医院在医疗服务中应按患者需求改进工作流程,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不断扩展服务领域,提高全员医德素质,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增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病人在服务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温暖。
IFC业务覆盖世界许多国家,尽管名为金融公司,但是其业务的涉猎范围极其广泛,如矿业、农业、银行等领域,如今投资医院这一举动似乎又将引领一些资本的投资动向。
当国际资本频繁尝鲜医院领域时,就目前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现状来看,民营医院发展仍然充满难题,IFC的这一投资举措能否成为投资样板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毋庸置疑的是,不管投资民营医院能否继续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领域,光凭借这一领域的巨大空间就足以招揽资本的侧目。
医院领域拥有广阔投资空间
可发,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是在近几年来才真正开始的。无论对于境内资本还是境外资本而言,这个近几年才火爆起来的市场拥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2003年以来,全国财政卫生投入的增幅平均每年都在20%以上,是所有重点支出项目中增幅最快的项目之一。其中,2007年中央财政卫生投入在2006年增长65.4%的基础上,又增长了86.8%。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经达到39%。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年均超过10%,如果按照这个发展势头,那么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市场。
但是,细心的人肯定会注意到,我国诱人的医疗市场空间远不止于此。目前中国医疗产业占GDP的5.5%,而美国这一比例达15.5%,其他欧美国家都在8%―10%之间。而以规模而言,中国的医疗市场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5%,如若达到美国市场的水平,那么我国与医院相关的医疗服务将有100倍的提升空间。
这些数据的鲜明对比折射出,这几个对比数字,怎能让资本神往?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的不断扩大,一直由国家控制医疗卫生资源的体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老百姓无处看病、看不起病等。目前公共医疗卫生已与住房、社会保障等并入当前群众反响最强烈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国家的医疗体制改革因此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2007年,历经一年的争论与期待后,医疗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其基本框架已经清晰可见:在加大投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同时,极有可能向民营资本开闸。有人更是这样评论道:2008年,从某种意义上说将是中国的医改元年。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刺激,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给予的支持,民营医疗市场近几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民营医疗机构力量单薄
民营医疗机构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市场规模不断被扩大,在服务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也成为民营医院发展的一大优势。与此同时,民营医疗机构更在专业化方面成绩尤为突出,近两年表现突出的如口腔医院、女子医院等,民营医院开始了向“高、精、尖”转型,以高科技带动利润的增长。
但目前的情况下,民营医院的发展还令人堪忧。
最为严重也是最显明的问题莫过于诚信问题。随着民营医院的发展,“欺诈、价格不真实和急功近利”等现象频频被媒体曝光。同时,非法行医、超范围执业、无证上岗、虚假广告等问题严重,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某些医院的这些做法,难免让民营医疗机构的口碑受到质疑,并且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于是便有了国家给民营医院设立的紧箍咒:不许做医疗广告,不许对药品加价,医生不许走穴等等,难免为民营医院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以广告为例,它无疑是任何机构迅速提高知名度的方法,如今明令禁止,民营医疗机构更需在宣传上动足脑子。
而让民营医疗机构有些尴尬的还有些政策原因:目前,民营医院不能作为医保定点医院,民营医院更不能作为公费医疗的定点医院,民营医院需要自负盈亏,因此在各种发展上面,民营医院面临着比公立医院更大的困难。再加之,民营医院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管理、资金、人才、设备、技术、品质、服务等各个方面均需要一定的时间打造、沉淀,其综合竞争力自然与公立医院不能同日而语。
可以说,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虽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此时它的力量还不足以应对目前的形势,这一形势就决定了其必须寻找资本助力。
风投联姻民营医疗机构
曾有人这样预测到,今后国家的医疗机构将出现五个层次:平价医院、基本医疗保险范畴医院、高收入的白领医院、针对境外人士的豪华医院和顶级的奢侈型医院。
现在看来,面对实力雄厚的公立医院,以及不是医保定点医院的劣势,今后民营医院必定会向后三者靠拢,而将自身定位于高端人群,无疑需要雄厚的资金做支撑,这就是民营医院乐于与风投合作的原因。除了在上文看到的和睦家医院以外,其实很多民营医院均有外资作为发展的助力。
2007年12月,北京爱康国宾获得全球知名的投资银行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以及风险投资机构ePlanet、华登国际、美国中经合集团(WI Harper)、上海创投和清科集团的战略投资,共计2500万美元,这是健康医疗业内迄今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2007年8月6日,英国马丁可利和美国海纳亚洲创投正式向佳美口腔投资1000万美元;而更早几年前,鼎晖投资基金便嗅到了这一发展趋势,在2003年底就出资3500万元人民币,获得了北京慈铭40%的股权。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卫生部和商务部在2000年曾联合发文,承诺“鼓励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办合资医院,外资的股份最高可占到百分之七十”。
当前,在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民营医院对外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内要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因此,民营企业要通过创新适应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模式,才能为民营企业在医疗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模式能够降低医院的财务支出,提高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就降低了医院的经营成本,降低了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使得民营医院能够按照战略发展规划进行稳定发展。
一、民营医院成本管理模式应对的发展环境
首先,在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环境中,由于人们对医疗制度和医疗服务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医疗各项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就必须对医疗行业进行改革。我国政府对民营医院的发展给予政策鼓励与支持,使民营医院能够更积极地开展医疗服务,加大了对医疗设备与服务的投资,提高了民营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模式要能够适应医疗市场的外部环境。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使人们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险服务,城镇居民都能够得到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大部分患者不必因为医疗费用问题而害怕去医院。这样医疗保险制度惠及了广大城镇居民,也激活了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潜力,使得民营医院获得了发展空间。
最后,民营医院面临着管理机制的问题。民营医院在获得政府支持与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还需要解决自身管理机制的问题。由于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受制于自身的管理水平,只有创新自身的管理机制,才能提高医疗技术、员工专业能力,改善医院的经营成本,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民营医院在成本管理中遇到的困难
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是其自身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一些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还不够规范与科学,使得民营医院的管理机制不够灵活,这样影响了成本管理的效率,也使得民营医院的医疗成本急剧攀升。因此,民营医院必须分析成本管理中的制约因素,并且要逐步建立与创新适应自身发展的成本管理模式。
首先,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缺乏明确的目标。由于民营医院的管理机制不灵活,使得成本管理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成本管理得不到其他相关部门或管理职能的支持,造成了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成本管理理念滞后,成本管理执行力比较弱,成本管理目标模糊不清,缺乏科学的成本管理决策。
其次,民营医院成本管理不够合理,不能实现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由于医疗服务涉及到多种成本管理,给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带来了压力。一些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不规范就造成了成本的失控,财务管理人员与医院员工的成本意识比较淡薄,成本管理的制度与流程还不够完善。
最后,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缺乏专业化能力,造成了成本管理的低效。由于民营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成本管理方面还需要提高业务能力,他们还没有对医院的各个部门与医疗服务项目进行掌握,这样产生了成本管理与医疗服务的脱节,造成了成本管理低效率。
三、民营医院创新成本管理模式
首先,要加强成本管理控制。民营医院要建立与完善成本管理机制,要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并且将其与员工的经济责任与业绩考核进行联系。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目标可将其分为相对固定的成本管理目标及变动成本目标。对成本目的采取一些控制措施,如预算控制,确保了成本预算的有效执行;支出控制,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执行;采购控制、库存物资控制,降低物资在采购、使用环节的成本。
其次,提高全体医院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与专业能力。民营医院要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医疗行业的一些基础知识,要熟悉一些基本药品的药理、要熟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病案管理体系,熟悉医疗、护理常识,更要掌握医院的物价管理体系。
最后,提高医院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及加强医院的后勤成本管理。民营医院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使得成本管理拥有自动化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实现网络的成本资源的配置、使用及管理,提升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民营医院的后勤管理应采取社会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降低民营医院的经营成本。
四、结束语
通过对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模式的探究,得出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模式是其在医疗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因素。一些民营医院的成本管理还不成熟和完善,这样就限制了医疗服务的全面发展。民营医院要创新成本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促进民营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引导民营医院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民营医院的良好的成本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能够改善财务管理状况,避免投资与费用支出的盲目性,降低了财务管理风险与经营风险,促进民营医院的费用支出的合理化与投资科学化,提高了民营医院的经济效益,使民营医院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源泽.浅谈民营医院的预算及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1)
而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也可以说各有各的问题。公立医院相关科室的人才流失严重,同时受到来自民营医院的市场挤压,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而缺少政策支持是民营医疗普遍存在的先天不足,在逆境里能够自强不息的有识之士实在不多,民营医院大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跨越了政策、法规甚至道德的底线,“唯利是图、素质低、广告凶”等似乎成了民营医院的代名词。
乱象多发于地下黑诊所
“正规的民营医院因地下黑诊所的种种劣迹一起被抹黑,其实没有人们印象中的不堪,”上海天大医疗美容医院业务院长韩胜苦笑道,正规的民营医院“躺着也中枪”,“一些求美者被做生活美容的美容院诱导,事故频频。大多数乱象发生在美容院等地下黑诊所,不能把帽子都扣在民营医院头上。正规的民营医院还是很规范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下称上海九院)整形外科副主任医师陈付国博士告诉记者,近年来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迅速,一些从事生活美容的美容师半路出家,赴韩国进修医疗美容的技术,半年后即操刀归来,开办地下黑诊所。
“医疗美容不同于生活美容,有人误以为微整形比如注射整形去路边的美容院就可以了。但是,这些项目都属于医疗美容范围,美容院完全没有资质开展这些项目,求美者只能去正规医疗机构做。” 上海九院虹梅特需门诊主任崔海燕从事该行近二十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痛斥地下黑诊所的道德无底线,他在门诊中看过很多曾去美容院做微整形的患者,不但没有变美反而出现溃烂等后果。“这些案例不在少数。”
不过,他也坦言,现在求美者的消费行为已经越来越理性,“一般都会跑两三家医院了解情况。很多求美者知道,医生有不同的手术特长和优势,他们也会按照自己需求挑选。另外,网络的发达也让他们了解更多的手术相关信息和不同病人的手术后体验,以作参考。”
那么究竟哪些医疗美容机构是正规的?本刊记者打开国家卫生部官网后发现只能查询三级医院名录。于是,记者尝试从地方政府网站查询。打开上海市政府网站后,本刊记者发现可查询的医疗机构数据仅更新至2007年12月1日,而在上海卫生局官网上可查询的医疗机构数据虽显示更新至最新日期,但是记者在查询的时候发现,许多医院并不在可查询的数据资料里。
而药物滥用的情况也在地下黑诊所频频发生。上海九院颅颌面整形外科中心颅颌面主治医师余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一些美容院忽悠求美者使用国家从来没有批准过的非法产品,这些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常给求美者带来金钱损失、身体伤害和精神挫折。但凡那些名字听起来很炫的都是不靠谱的。”
“一些相对市场价特别便宜的药物,求美者也要提高警惕的,比如进口玻尿酸,瑞兰-2在上海九院售价3900元/ ml,有些美容院仅售价1000元/ml,但这显然是‘狸猫换太子’之举。”
“还有种情况是使用经国家批准但民营医院自身没有资质使用的药物,”余东介绍说,“像肉毒素属于毒麻药品,不当使用风险很大,因此国家规定有只有三等甲级医院才能开,但难保一些地下黑诊所受经济利益驱使,违规操作。”
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药监局)的网站上可以非常便捷地查到通过药监局认证的各类药品和医疗器械。一位从事临床医学整形十余年的医生提醒求美者,“在美容前必须要做好功课,查询时注意细看商品名称、有效截止日期、生产国家、产品适用范围等。如果再有机构忽悠新产品,直接让他到药监局的网站上给你找找看。”
韩胜表示,乱象发生最大的原因与产品的进货有关。“正规机构引进产品,需要得到药监局的认证,而这非常困难,审批需要经过很多年。另外,产品也在推陈出新,很容易对产品造成认识不足。”
他告诉记者,很多国外高新产品难以引进国内。许多产品已经在国外特别是像韩国这样的周边国家大行其道,成效斐然,但在中国仍然处于非法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过于严格的市场准入反而会限制这个行业的发展势头和技术水平。
国外一些“合理合情不合法”的好产品无法使用,国内部分产品则“合法却不合理不合情”。这正被一些地下黑诊所钻了空子,“不知从哪里搞来些产品,对外声称这就是国外的某某药品,然后坐地起价牟取暴利。”
民营医生人力紧缺公立医生频“走穴”
与许多公立医院的医生一样,余东对一些民营医院医生糟糕的技术表示顾虑,“很多人在我们这学习过,很清楚他们的水平,看着他们走进一些正规的民营医院为病人动手术,甚至做那些较复杂的磨骨手术,实在担心。”
韩胜解释道,“民营医院里大多数医生都是有经验有医师执业资质的。以我为例,大学毕业后从事脑外科9年,后又转行到美容外科,现在又从公立医院出来到民营医院继续医疗美容事业,也有相关的医师执业资质。这样的资历背景实际上是比较完整的一套培训系统。我们做事非常认真,与公立医院的医生业务交流时,他们也感慨我们的病例书写极其规范细致。”
但是,民营医院的医生尤其是学科领头人紧缺是个不争的事实,于是出现了部分公立医院里的医生频繁“走穴”的现象。
据了解,一个公立医院的医生要想在民营医院注册行医,他必须要得到原单位的书面认可,而激烈的竞争使得公立医院优秀的医生要想得到原单位的批准去竞争对手的单位行医几乎不可能。上海九院就曾发公告表示至今未与任何民营医疗机构存在医疗合作关系,也未曾批准其任何执业医师到民营医疗机构从事医疗会诊活动。
但这并不能阻止医生“走穴”的步伐。一名大型民营医疗机构负责人顾先生向记者透露,“有些公立医院的医生在人前不断指责民营医院的是是非非,人后又去各个民营医院捞金。”据悉,医生知名度不同,手术难度不同,每次手术收入也不同,少则千元多则上万。
针对“走穴”的合法性,2009年9月,卫生部曾发出《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希望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通,在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也让广大医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获得更多收益。此后,广东、北京、云南、海南、四川等地相继开展试点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各地进行多点执业登记的医生数量不多,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公立医院的态度成为医生多点执业的瓶颈。院方担心多点执业会给自己医院的科研、医疗与教学带来冲击,而医生也因此顾虑重重,“多点执业需要院方签字,怕领导对我有看法,影响自己的年终考评。”“走穴”医者不在少数,而公开多点执业的医生则少之又少。
咨询师存废之争
“民营医院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用咨询师将求美者和医生完全隔离开来,双方的信息不互通,很容易出现沟通问题。”与许多公立医院的医生和求美者一样,陈付国谈到咨询师制度慷慨激昂,“很大程度上,咨询师肩负的只是市场营销的责任!”有些人认为他们是坑蒙拐骗的“医托”。
“的确,咨询师这个职业一直存在争议。”韩胜表示,由于一些技术好的专家往往很忙,手术多而且压力大,而手术前必须要和求美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从手术的疗程、效果到求美者的心理包括家人的反应等等,要解释清楚非常耗时,甚至有的专家不善于沟通。于是,咨询师这一职业应运而生。
民营医院自身优秀医生的缺乏,公立医院“走穴”医生的时间紧张,让咨询师有了生存空间。目前,“医疗美容咨询师”并非一个被纳入国家劳动人事部门职业大纲的正式职业,但在各类医疗美容机构中,医疗美容咨询师大量存在,特别是民营医院,几乎都设置了这样一个岗位。这个职业没有统一的培训和考试,不需要任何资质条件。相反,会“忽悠”却是其必要的能力。
记者听到对医疗美容咨询师的抱怨不在少数,“急功近利”、“说得天花乱坠,把医生的技术夸上天,不靠谱”、“专业水平不过关,回答模模糊糊”、“问到手术的危险性,啥都说安全,不会出问题”诸如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