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二历史课程

高二历史课程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1: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二历史课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高二历史课程

篇1

在高职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中,《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作为基础技能训练和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显着的作用,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联系密切。但教学实践中二者往往“分而治之”,独立教学。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割裂了它们作为音乐基本学科的内在联系。

一、教学现状

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常是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进行分开教学,单独行课,而往往忽略二者内在联系,教学进度不能同步,教学内容没有形成有效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不利于专业学习的矛盾。

1、是基础乐理课程教学理论脱离实际。作为一门纯理论课程,基本乐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内容较枯燥,教学方法陈旧,由于“分而治之”现状,基础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脱节,没有形成有效互动,在基本乐理内容讲解上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学生难懂易忘。

2、是基础乐理教学滞后于视唱练耳等其他专业课程,极大地影响了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进度与质量。作为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视唱教学从简单节奏到复杂节奏,从无升无降的调到有多升多降的调;练耳训练则从单音到音程、从原位到转位和弦,从单声部到多声部的练习已成为一种模式化教学。随着学习时间的增长、练习难度加大视唱练耳教学也变得枯燥无味。

二、整合必要性

(一)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整合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本乐理教学本身纯理论性、抽象性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从而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在音乐实践过程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视唱练耳主要是唱和听的实践练习,离不开基本乐理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基础的视唱练耳实践练习难以提高。将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有效整合,利用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互通、互补的特点,讲用结合,边讲边用,既避免了基本乐理只讲不用,又避免了视唱练耳只练不讲的弊端,通过应用练习加深理解、牢固掌握基本乐理知识,用所学知识指导视唱练耳实践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教学多元性。

(二)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整合教学,可以提高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学习的质量。在练唱每一首视唱曲前,根据乐理学习的进度从曲子的表情术语、速度术语、力度记号、谱号、调号、调式、节奏类型、装饰音记号等进行分析讲解,理解所学术语、记号含义,便于学生学以致用。例如:在讲解力度及其音乐表现作用时,可以选用几个不同风格的小练习曲,或者选择一个音高节奏相同的片段,由学生选择不同的力度进行视唱练习。通过两者整合的教学,做到实践有理论指导,理论通过实践检验和巩固,从而互相促进、相互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两者的教学质量。

三、整合措施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视唱练耳》、《基本乐理》课程整合前提是要明确两者的课程教学目标。 《视唱练耳》课程不仅是乐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主要通过听、唱、说、写、弹等方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音乐记忆和培养创造能力。其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音乐素质。包括训练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提高理解音乐力。二是发展音乐记忆。音乐记忆是音乐学习者必备的重要能力,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有助于任何音乐课程的学习。三是培养创造意识。能根据听、唱、说、写、弹等方式将乐谱演绎成音乐,或将音乐还原为乐谱,这就需要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创造意识。

《基本乐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本课程领域的理论和提供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能力和素养。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认识和了解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丰富自身的理论修养。二是培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三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

(二)树立全面、综合化的教学思维

全面、综合化的教学思维,就是打破原有孤立的将各门课程割裂的思维,将现“视唱练耳”、“基本乐理”甚至部分基础和声内容整合为一门课程,将舞蹈律动、民族曲调、形体表演等艺术学科要素在教学中使之与音乐听唱能力的训练相结合,同时融合合唱指挥、键盘和声、即兴伴奏、器乐、音乐教学法等专业课程相关内容在教学上的连接,建立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持的关系使这门课程,将乐理、和声、视唱、听音、记谱融为一体进行教学。这样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基础音乐理论”课树立全面、综合化的教学思维。

在教学中,将部分乐理的谱例、合唱谱例运用于视唱练习,将部分声乐作品、和声练习选作听音内容,还可以将学生的乐理试题或者和声习作选作记谱内容。这样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拓展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

1、强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研究 在传统视唱练耳及基本乐理教学中,课堂的教与学基本以教师为主。在视唱教学课堂上,学生视谱即唱,课堂音响来源多为钢琴音色,通过钢琴作为辅助工具听音记谱。同样,基本乐理的教学课堂也是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不能自主发表个人的想法。事实上,乐理视唱练耳教学采用单一钢琴音色及纯听觉技术训练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利用计算机音乐制作技术和多媒体系统提高视唱练耳与乐理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在课堂中引进国内外所使用的各种视唱练耳软件EarMaster Pro4.0、Ear power3.0、Eocnre4.5.3、Auralia等进行运用,探索适合高职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教学的运用多媒体软件教学途径和方式。将各种音色、各种节奏、各种风格音乐引入课堂,改变单一的钢琴教学工具和音响,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与当代音乐文化接轨。

2、重视体验,综合运用不同艺术学科要素,让学生动起来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模唱法、听写法、听辨法、构唱法、分析法、音程训练法等等。在《基本乐理》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是讲授法,练习法等。 根据我们全面、综合化的教学思维,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将舞蹈律动、民族曲调、形体表演、歌曲创作等艺术学科要素在教学中使之与音乐听唱能力的训练相结合。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接龙、创编节奏、创编歌曲、律动和形体表演等体验形式,运用了多元的艺术学科要素,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四、结语

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整合教学对于高职音乐教学课程。通过学习,学生不仅需要掌握音乐的基础理论,具备读谱、视唱以及准确把握各类乐音构成要素的音乐能力。音乐理论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立生.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视唱练耳新变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7.9:161-162.

[2]乔国辉.对高师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现状的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7,3:107-108.

篇2

高尔夫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一直是高尔夫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05年辽宁职业学院与韩国库伦株式会社联合办学开办高尔夫职业教育,并与合作企业建立了紧密型高尔夫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几年来又先后与全国四十多家球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在高尔夫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把我院具体做法概述如下: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

理实一体化课程是指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对项目任务、工作过程所进行的整体化认识和理解,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通过对该类课程的学习,根据高尔夫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岗位工作的需要,以胜任职业岗位工作为发展方向,以岗位的工作流程为主要内容,以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为主要实践场所,以学生的特点来确定教学形式,通过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来完成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

二、理实一体化实践

1.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高尔夫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国内兄弟院校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调研和高尔夫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充分利用铁岭龙山高尔夫培训俱乐部有限公司校内实训基地资源,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岗位能力,采取“学生员工化、管理者教师化、俱乐部课堂化、院企一体化”途径,逐步推进和完善“前校后场、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前校后场”:学院引进企业资金在校内建成18洞高尔夫球场——铁岭龙山高尔夫培训俱乐部有限公司做为校内实训基地,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指导实习实训、共同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俱乐部为学院教学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和实操器材,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和勤工俭学岗位,球场管理和工作人员指导学生实践,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为专业教师提供企业挂职锻炼的岗位,为教学提供案例素材,提供行业信息等,从而使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合理灵活,在高尔夫俱乐部中进行多种形式的理实一体化的现场教学、课内实践、轮岗实训、课程实习,专业实习,使教师和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在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管理、技术培训、球童服务等课程的教学。“理实一体”:学生在校期间,按照高尔夫礼仪要求,身着高尔夫专业服装,以员工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和俱乐部;俱乐部管理人员以教师的身份,全程指导、监控学生的教学、实习实训;俱乐部既对外运营,又是学院延伸的课堂,学生可以在俱乐部各岗位培训学习、专业实习中,明确岗位能力要求,履行岗位职责,达到学生和员工、管理者和教师、俱乐部和课堂、学院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根据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模式,结合高尔夫球场运营特点,利用前校后场的优势,实行“多层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组织形式,从而达到岗位基本能力形成岗位核心能力训练岗位能力拓展综合能力提升的能力培养目标。

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岗位认知和岗位基本能力的培养。通过入学教育、球场参观、岗位认识实践,使学生了解专业概况,对今后从事的工作岗位及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充分利用学院前校后场的优势,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案例教学、思想素质教育等,逐步培养学生对工作岗位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学生掌握高尔夫俱乐部商务管理专业技能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通过四化即“学生员工化、管理者教师化、俱乐部课堂化、理实一体化”训练途径,采取轮岗的实训方法对学生进行岗位基本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基本能力。

第三阶段:按照高尔夫俱乐部运营的特点,充分利用前校后场的优势,开展理实一体化的高尔夫专业综合实训。实训前,学院制定完整的理实一体化实训方案,召开实训动员大会,布置实训任务,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训活动,专业能力大幅度提升。

第四阶段:通过企业和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学生的反馈,针对学生在理实一体化综合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以内容相对灵活的课程、行业专家有针对性的讲座、学生总结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的岗位能力得到提升和拓展。

第五阶段:将学生安排到校外高尔夫俱乐部进行理实一体化顶岗实习实训,使学生真正参与高尔夫俱乐部管理与服务全过程。这一阶段是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的阶段,通过俱乐部管理与场地服务,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也是实践教学中综合技能训练的实地检验。要求学生掌握俱乐部管理与服务整个过程,最终具备从事相关岗位群工作的能力。

2.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充分利用“校中场(铁岭龙山高尔夫培训俱乐部有限公司)”优势,与高尔夫行业、俱乐部合作,对高尔夫俱乐部工作领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构建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完善“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紧密结合岗位能力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了《高尔夫俱乐部服务与管理》、《高尔夫市场营销》、《高尔夫赛事策划与组织管理》、《高尔夫专业技术》4门优质核心课程和《高尔夫专业英语》1门支撑课程,开发了5部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和1部《高尔夫俱乐部管理理实一体化手册》,建设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制定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理实一体化质量评价标准,对课程进行重组和课程内容整合,构建基于高尔夫俱乐部管理和服务工作过程标准化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三、理实一体化的体会

通过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真正融合,实现了技能实操训练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同时把职业规划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融入于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模式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极强的面向工作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了解了高尔夫企业文化,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中锻炼了师资队伍,使教师在进行理实一体化设计时的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主动到企业兼职锻炼,对企业工作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理解更透彻,实操动手能力更强,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教学团队整体教学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四、建议

1.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应以现代高职教育的视野,拓展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领域和空间,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校企共同优化组合课程设计项目,建立丰富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2.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应重视校企合作与沟通,关注企业的运营,把校企资源整合并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应以企业投资为主,倡导校企共同发展。

3.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应加强企业调研,以企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坚持每年调研反馈教学效果,提高课程设计与实践水平,定期总结校企合作课程设计的优势与不足,掌握企业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归纳出最佳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方案。

多年来,辽宁职业学院高尔夫学院一直坚持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特色课程设计为标志,以创新求发展为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思路,构建了高尔夫特色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模式,积极推进了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高尔夫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特色和亮点。

参考文献:

[1]尹茜.宋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微观设计研究[J].职教通讯,2011,(10).

[3]李延红.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构建和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

[4]孙亮.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管理类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华章,2012,(17).

[5]贾富勃,刘衍芬,姚卫东.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篇3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1-0100-01

课程考核是检验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1]科学、合理的考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反之则会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2]因此,开展儿科护理学课程考核改革,对加强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一、现行课程考核方法

现有课程考核形式包括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和终末性考核(期中、期末考试)。考核方式有开卷与闭卷考试、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等。虽然摒弃了以往死记硬背的课程考核模式,但还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3]:

(一)重结果、轻过程

以终末性考核为主,期中、期末考试占期末总评成绩的80%,这种片面的考核方式,容易让学生被动地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过关而复习。

(二)重分数、轻能力

把卷面成绩看成能力的“化身”。过于依赖考试结果使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出现“高分低能”的情况。现行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沿用传统的闭卷笔试方式,开放式如开卷笔试、现场操作等形式少,尤其偏重理论,这种死板单一的考核方式势必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4]

(三)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的考核形式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在理论的基础上还要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但目前相对陈旧单一的考核形式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课程特点,调整各部分的权重系数为:平时成绩30%、技能操作考试成绩20%、期中考试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30%,并对现有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之间的关系做如下调整。

(一)加大平时考核权重

平时成绩是过程性考核的重要环节,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在现有基础上加大了考核权重,由20%变为30%。此外,在考核中还加入素质教育考核,努力培养学生严谨、慎独、奉献、博爱的职业精神。

1.平时成绩考核方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包括出勤率(20%)、职业素养(20%)、课堂提问及讨论(30%)、课后作业(30%)。

2.出勤率20分,全勤满分;迟到或早退1学时扣2分;旷课1学时扣5分;考勤成绩扣完为止。

3.职业素养考核20分,分为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合作学习、课后复习四部分。设置优、良、中、差四个标准,根据学生各项表现分别打分,四项总和即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总分。

4.课堂提问及讨论考核30分,由教师随机抽问和课堂讨论两部分组成,各占15分。教师随机抽问,主要检测学生回答内容的正确性、条理是否清楚以及对问题的熟悉程度等,分为A、B、C、D四个等级。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成绩由小组总结发言情况及讨论报告书写情况综合打分。

5.课后作业考核30分,课后作业至少布置三次(包括课后练习题、病案讨论报告、试验实训报告等),每次作业占10分。

(二)增加技能操作考核

为了实现与工作岗位的对接,利用学院一校两附院的资源平台和临床一线工作者共同拟定了儿科护理学各项常用操作技术考核量化评分标准表。

1.考核方法:技能考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考核结果以百分制记录,包括实践操作70%和理论口试30%。

2实践操作:实践操作考试统一参照考核量化评分标准,以学习小组为计分单位每组5~7人,小组随机抽考项目,每组3~5人参加实践操作考试,2人参加理论口试,以小组平均成绩代表小组成员技能考核成绩。

(三)改革期中期末考试

为了加强综合运用能力考核,同时适当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避免“高分低能”,对考试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内容阶段化、题型多样化,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逻辑思维能力,努力实现分数与能力相匹配。

1.期中考试:理论考试,考查学生1~8周学习情况总分100分。题型: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2.期末考试:理论考试,考查学生9~16周学习情况(80%),兼顾前半学期(20%),总分100分。题型: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三、考核改革的初步成效

本次课程改革围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展,以2015级大专护理1~12班为对象开展试点。这次改革总结了过去三年高职儿科护理学考试管理制度的缺漏部分和薄弱环节,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一)学生方面

由于课程考核分散化,学生不能再通过以往期末“临时抱佛脚”的方式搞集中战。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践操作把被动的“苦学”变为主动的“乐学”,稳扎稳打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二)教师方面

课程考核改革是督导和评价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师也在进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改革。教法上采用讲授法、理实一体化、小组合作等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

(三)考核体系方面

通过课程改革初步形成了儿科护理学重过程—考能力—多元化—提素质的个性化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改革是伴随教学持续改进的过程,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还将努力。如期中期末考核注重理论考试、形式单一、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各项考核指南还不够细化,评分标准和考核内容尚需进一步集体讨论完善等,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作者:杨婷

参考文献: 

[1]张继瑜.检验医学专业临检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D].南方医科大学,2009. 

篇4

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音乐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它融音乐基本技术、基本理论、音乐审美和音乐教学能力培养为一体,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潜能。通过该课程的训练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音乐的各类音响元素、音乐表现要素和表现规律,增强对乐感的感知能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审美能力和驾驭音乐、表现音乐的综合能力。

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大多数普通高等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感知的综合能力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在新疆这个多民族文化地区,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体制、组织教学上尚存在诸多缺陷。随着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发展,新疆高校的视唱练耳课程应结合当今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趋势,并考虑新特的自然、人文环境,从新疆各民族学生的实际出发,选用有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本文以新疆高等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为研究对象,客观地展现新疆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其中的问题,从诸多层面对其进行再认识,以期为新疆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一、新疆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国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新疆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在教材选择方面,从早先以大、小调体系为主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视唱教程》(陈洪编著)到当前的体现多元文化观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视唱教程》(孙虹、许敬行编著)等。在本土视唱练耳教材建设方面,主要有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于2000年开始尝试新疆本土视唱练耳教材的建设,编写了《新疆少数民族视唱练耳教程》。2006年开发出《新疆民族音乐视唱训练系统》《新疆民族音乐主题资源库》等软件并在教学中使用。2007年编写了《音乐风格与元素训练》教材,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于2012年出版。在教学方法上,从单一固定唱名法到当前的固定唱名法与首调唱名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也紧跟了时代的步伐,等等。总体而言,新疆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在近年来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此为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在取得较大发展的情况下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对课程本身的认识不够透彻引起的,有的是因为在课程实施上的把握不足引起的,等等。可以说,这些问题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将视唱练耳课程仅仅视作一门纯技术训练的课程

由于视唱练耳课程的训练是以音乐各要素为内容的,这就容易把视唱练耳课程当作是脱离理论与文化的纯技术训练的课程。其实,对音乐各要素的分解练习恰恰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音乐要素,通过对音乐基本要素的掌握来积累音乐语言,通过分解——综合这一过程来完善学生的听觉;通过对音乐各要素的分解学习,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了解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感觉和分辨能力。

(二)将视唱练耳课程看作为西方音乐体系服务的课程

由于视唱练耳课程体系来源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以至于我们简单地把它看作是仅为西方音乐体系服务的课程。视唱练耳课程虽然来源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但其目的是通过听辨与视唱等手段来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把视唱练耳课程看作为西方音乐体系服务的课程并不是课程本身之宗旨,而是在教学中所持的音乐教育观念和视唱练耳的教材内容所使然。

(三)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未能较好地体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

我们现在使用的视唱练耳教材,主要是以西方音乐体系内容为主,训练方法也以西方音乐体系为模板,这容易造成学生形成西化的心理定势:符合西方音乐体系的音乐就接受,反之即排斥。这样必定会使我们的视唱练耳教学走入一元价值观的误区。新疆民族众多、音乐风格形式多样、音乐体系多样的现实提醒我们,采取单一标准的听觉训练已不符合学生发展之需,视唱练耳课程必须要培养学生多元化的音乐耳朵。

(四)新疆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的缺失

新疆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分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欧洲音乐体系三大类别。在强调以学生为本、以体现多元文化音乐观、以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为基础的视唱练耳教学的今天,作为新疆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文化,在教学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无疑是一大缺憾。截至目前,新疆高校中仅有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进行了新疆本土视唱练耳教材改革的尝试,目前已出版《音乐风格与元素训练》教材和开发出新疆民族音乐视唱训练系统、新疆民族音乐主题资源库等软件并付诸于教学实践。

(五)教师的教学方法较陈旧、教学手段亟待提高

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固定调唱名为主、首调唱名为辅、割裂式音乐要素的训练方法及以班级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等,并未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习效率难以提高。其次,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视唱练耳教学并没有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教学手段仍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不停视唱、听写的强化训练方法,这种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上述不足均不利于视唱练耳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新疆高校视唱练耳课程之教学策略的改进路径

以当前新疆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的不足为切入点,以新特的音乐人文环境及各族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体现多元文化音乐观、以本民族母语音乐文化为基础的视唱练耳教学研究为关注点,笔者认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双重乐感”音乐能力是新疆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发展创新之路。

(一)加强新疆本土视唱练耳教材建设,培养学生“双重乐感”能力

“双重乐感”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培养学生感知和把握多种异质音乐构造的能力。在新疆,这种多元异质音乐主要包括西方音乐、各少数民族音乐、汉民族音乐。长期以来,视唱练耳教学一直以欧洲的传统教学体系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乐感,我们实现这个体系的教学目标是以舍弃本民族原有的音乐文化价值观念为代价的。如今对于多元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教育的标准化、均同化模式所引起的弊端已引发了人们的反省。要发展民族音乐教育,改变我们在视唱练耳方面所存在的一元化格局,构建在视唱练耳方面被置换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在视唱练耳方面开拓出一条培养多重乐感能力的新路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多元审美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新疆各音乐院校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重担,积极做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开发和完善新疆本土视唱练耳教材体系,尽快编写出以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为主的汉民族视唱练耳教材和新疆各少数民族视唱练耳教材,并把培养学生的“双重乐感”能力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目标。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师生“双重乐感”能力

我们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双重乐感”能力,同时也是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应具备“双重乐感”能力的必备要求。由于目前新疆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师均是在传统西方音乐体系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就对我们新疆视唱练耳教师现有的知识领域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要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在认清多元文化音乐含义的基础上使教师真正认识到实施“双重乐感”能力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要使教师综合运用人类学、文化学、教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拓宽教师的视野,促成教师音乐文化多元、研究方法多元观念的确立。高校的视唱练耳教师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树立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努力钻研和学习西方的、汉民族和各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特征,钻研教材、钻研教法,只有在不断提高和健全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才能胜任“双重乐感”能力培养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要求。

(三)完善学科理论建设,构建“双重乐感”视唱练耳教学体系

“双重乐感”能力的培养是以多元音乐的实践技能出发,以教学互动、教学相长、教学角色的灵活转换进行跨民族、跨乐系的音乐技能训练。长期以来,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一直沿用西方音乐教学体系。但是,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是基于各民族悠久的历史、丰厚的遗产、独立的审美价值、独特的音调体系而存在的。因此,在构建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双重感知能力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原有的音乐结构、音乐水平,并以现有社会基础为依据,对视唱练耳课程在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探索。在教学、科研与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将其进行补充、修正乃至更新,最终形成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双重乐感”音乐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

(四)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民族乐器辅助“双重乐感”教学

目前,新疆高校视唱练耳教学仍然采用以钢琴和黑板作为教学辅助器材的传统教学方法。单纯听钢琴的视唱练耳的教学,其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时,用钢琴定音高是无法正确显示民族音乐的风格和音高的。如维吾尔传统音乐中的中立音、大二度、小二度等音程是不能用钢琴来描述的。而运用数字化、民族乐器进行教学,上述问题便迎刃而解。电脑数字化采集和制作技术的运用,解决了只用钢琴作为教具的单一音色问题;立体节奏、多声部旋律听写可采用多种乐器的音响进行训练,比传统训练更真实,也和实际乐队效果相一致;其次,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把原来枯燥单调的练习变成生动的视图形式,再加上文字说明更利于增加学生对训练内容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中国传统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视唱学习上,更有利于学生对传统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更好地树立文化相对论观点,有利于“双重乐感”能力的培养。

(五)唱名法选择的再认识

关于唱名法的选择,我们可以从柯达伊教学法视唱练耳教学理念中得到一些启示。柯达伊强调以母语进行音乐教育是培养儿童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其视唱练耳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首调唱名法为基础结合固定音唱名法的教学。使用首调唱名法是柯达伊教学法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因为首调唱名不仅表示了音高,而且建立了音级的倾向感觉、建立了调式基础。在各个不同音级上建立的大小调,统统归结为Do是大调和La是小调两种形式,使调式关系、概念简单化。对于不同调性高度的五声调式、欧洲自然调式、教会调式容易分析清楚。也容易使最基础的和声功能进行引入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为建立和声听觉、学习和声学、钢琴即兴伴奏及移调演奏等打下良好基础”。①我们在构建以体现多元文化音乐观、以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为基础的视唱练耳教学研究和培养学生双重乐感能力时,应认真学习和借鉴柯达伊的基于“母语”“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的教学思想。纵观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大都使用首调唱名法。要构建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为基础的视唱练耳教学和培养学生“双重乐感”能力,要求我们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采用两种唱名法兼用,并以首调唱名法为主,固定调唱名法为辅进行教学。

结语

新疆跨居丝路中段,其独特的地理与历史原因,形成了东西方文化碰撞、多民族文化共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织以及共享文化与个性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典型格局。新疆丰富的音乐资源、涵盖世界三大音乐体系的架构就是最好的例证。新疆高校的音乐教育改革应以展现新疆音乐文化之多元格局、追溯其多元之“源”、揭示出音乐生态中的多元之间的共生关系、解析多元之个性、整合多元之共性,最终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保持与发展新疆多元音乐文化的音乐教育之路,并结合现代教育观念与技术,自上而下地将其纳入整个学校的音乐教育体系,形成具有三大乐系交织、融合之特色的新疆音乐教育。②基于此,新疆各音乐院校应主动承担起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守护,改变视唱练耳教学中单一的以欧洲音乐文化为中心的教学格局。建立多元审美取向,以多元文化音乐观为指导,以扎根本民族母语音乐文化为主体,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双重乐感”音乐能力为目标,对新疆高校视唱练耳课程重新定位,并对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分析与反思,是当前新疆高校视唱练耳课程的发展创新之路。

注释:

①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394.

②付晓东,张欢.新疆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定位——构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8(1).

参考文献:

[1]徐岚.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与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6.

[2]文红宣.民族音乐文化特征与视唱练耳教学[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2).

[3]张欢.付晓东.“双重乐感”的人才培养设计——以新疆多元音乐文化为案[J].中国音乐,2008(4).

篇5

本文为2012-2013年度院级科研课题《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与我院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成果之一(课题编号:A20121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1日

一、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安排紧张。目前高职院校中只有部分院校开设有实训周,能够保证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以后简称沙盘课)课时的充足及课程的连贯性。而更多的高职院校并没有开设实训周,折中的做法便是将沙盘课开设在周末的两天,共20课时左右,但只能保证实训的完成,没有安排知识讲解和总结的课时,另外与校内公选课等会发生时间冲突。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大多数院校在开设的沙盘课中讲授的内容大同小异,一般为三部分:理论及规则讲解;初始年运营;学生模拟经营。三部分教学内容更多只是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沙盘模拟实训,对于通过实训如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则很少进行讲解和指导,这远远达不到通过沙盘课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三)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时角色缺位。沙盘课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但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引导者、信息者、股东、客户、供应商、审计、咨询顾问、评论分析家等。如果教师态度不端正、责任心不强或者业务能力有限,则很容易陷入“放羊式”管理的局面,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基于上述三点,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确定,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进行重新设计,以保证沙盘课的教学效果,达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目的。

二、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系统研究

沙盘课教学系统可分为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

(一)手工沙盘优缺点分析。手工沙盘将企业的资产负债指标清晰地通过各种实物沙盘教具在沙盘盘面上展现出来,更加直观。学生完全靠手工去记账及推演,在模拟经营中也充满着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手工沙盘有利于学生对沙盘模拟规则的记忆和理解,但手工沙盘费时费力,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很容易集中在沙盘模拟推演本身,而不是沙盘模拟课程对就业能力的提升作用上。

(二)电子沙盘优缺点分析。电子沙盘是将企业的资产负债指标清晰地通过沙盘软件界面展现出来的,省去了手工记账及推演的环节,通过点击相应的操作按钮,计算机会自动进行记账及推演。这使得学生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思考与总结,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但缺点是由于采用计算机自动记账,许多学生不做认真思考便一味地操作,模拟企业很容易中途倒闭。

鉴于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的上述优缺点,有必要将二者结合使用,在初期阶段通过手工沙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于相关理论及规则的理解,后期阶段则通过电子沙盘的模拟经营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设计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ERP手工沙盘与电子沙盘相结合的方式,初期以手工沙盘为平台,训练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后期以电子沙盘为平台,训练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加深学生对企业经营的本质及生产型企业经营流程的了解;2、使学生掌握并能够应用市场营销中的定位思想;3、加深学生对企业预算重要性的了解;4、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能力,通过数据了解优胜企业与失败企业;5、提升学生的16项就业能力,尤其是口头交流能力、倾听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两个阶段的模拟经营实训,让学生反思企业经营决策成败,感悟经营决策真谛,切实提高学生的16项就业能力。具体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等如表1、表2所示。(表1、表2)

(三)课程的教学方法。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一套融角色模拟、讨论式、案例式及汇报式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1、角色模拟教学方法。教师让学生按角色扮演企业管理者,分别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会增强学生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激发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创造性,不但有利于牢固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还有利于他们将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际之中。

2、讨论式教学方法。在模拟实训课程中,教师可以就“企业”中出现的问题、竞争对手的情况、改进措施等方面让每个小组进行内部讨论。小组成员通过查找资料、分析数据、独立思考后与其他成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概括点评。这一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索,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互动。

3、案例式教学方法。各模拟企业经营思路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案例,教师要及时发现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4、汇报式教学方法。教师让每个小组回顾过去6年企业运作的成败,进行汇报式展示,这既是对学生实训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在汇报展示这一环节中,无论模拟经营的成果如何,教师要求学生思路要清晰,内容要丰富多样,同时还应展现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多角度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一位学生的课业进行评价,体现“能力本位”。手工沙盘阶段采用的成绩评定标准与电子沙盘阶段采用的标准略有不同,如表3、表4所示。(表3、表4)

1、组内综合能力评分纳入考核成绩。本课程特色之一就是采用分组对抗的方式,所以各个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更清楚地了解各位同学的表现,因此我们将在总成绩中占20%的综合能力评定权力赋予学生。在这个部分中包括对规则的理解能力、口头交流及倾听能力、团队协作的意愿及能力、职责内工作的决策能力、对决策或指令的执行能力等5个方面的评价,每个方面各占4分,这部分的最终成绩根据本组内其他几个成员的评价取平均值而得。

2、学生模拟经营业绩排名纳入考核成绩。手工沙盘阶段,这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20%,排名第一的经营小组每个同学都得20分,排名第二的经营小组每个同学都得18分,依此类推。对于宣告破产的企业,如独立经营未超过3年的经营小组每个同学得0分,如超过3年的经营小组每个同学得5分。

电子沙盘阶段,这部分成绩取自多轮模拟经营的平均成绩,占总成绩的50%,排名第一的经营小组每个同学都得50分,排名第二的经营小组每个同学都得47分,依此类推。对于宣告破产的企业,如独立经营未超过4年的经营小组每个同学得0分,如超过4年的经营小组每个同学得15分。

3、教师评分。手工沙盘阶段,占总成绩的50%,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综合表现,10分,包括考勤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量;(2)记录检查,10分,检查是否完整记录了与职位相关的各项工作内容;(3)课后论文,30分,课程结束后一周提交,对模拟经营的总结和反思。

电子沙盘阶段,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出勤、随堂测试两个方面。(1)出勤,10分;(2)随堂测试,20分,检查对自身角色职责的掌握情况等。

以上三个部分成绩的累加即为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

主要参考文献:

[1]康元华.ERP沙盘模拟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为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