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1: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血糖的预防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前言
语文教学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2.1 初中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上需要进一步提高
初中知识虽不深,但涉及的知识面广,对老师的语言综合素养要求高。初中语文课不仅要讲授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起着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培养情感,思考未来学习、发展的作用,特别是对想从事文字工作的学生而言,因此,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课程改革和社会要求提高的背景下许多老师知识陈旧对学习新知识感到力不从心,知识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另外一个由于初中语文不属于考试拉分大的科目,从而它不像其他数学,英语,物理等受到重视,因此,很多有资历、专业及综合素养强的老师不愿意初中语文的教学。
2.2 教材知识相对落后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与世界的交流,我们的思想认识及社会实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后初中语文课本上还基本是以前的文章,其中很多文章不能体现当前社会的实事,不能表现当前人们的情感,因此,很大程度上不能被学生所接受,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3 教学方法革新较慢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大,很多初中学校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老师授课生动和更易理解。但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学生不易完全消化接受。更主要的是,尽管采用多媒体教学其实际还是偏向于以老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模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互动,这使得学生对知识难以有系统的掌握,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2.4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近年来,初中教学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社会调查等课程的的比重有所增加,然后在实施上,理论课与实践是严重脱节的,社会报告通常在寒暑假就那么一个,平时所有学习都是注重考试。
3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研究
3.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要接收者。中国有句谚语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论语中教育学家孔子也说过:“好知之不如乐知之”。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知道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乐趣是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对语文充满兴趣,他们才可能自主的去学习和涉取知识。只有在思想上有了对语文的重视,才能积极的采取行动去完成语文的学习。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去学习语文,直到得到所想要的知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不断的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意识,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思想。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减轻老师的教学量。具体的实施策略有:
3.1.1 加强语文学习氛围的营造,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枯燥的学习氛围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老师和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文学展、作文比赛、诗歌朗诵、书法比赛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中,在语文的学习中得到自信心和满足感。
3.1.2 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的气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根据课文或文章去构造情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从中的启发。在想象中体会语文意境的优美。比如学习《背影》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朱自清的感受,老师可让学生试着想想自己的父亲的背影。
3.2 拓展教学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性和独立性
所谓开拓教学思维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播,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研究性阅读,使学生能够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炎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事物出发,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让他们去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就改变了过去偏重记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更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其基本的作法如下:
3.2.1 强化课程导入设计
老师要认真的设计新课的导语,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较好的导语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力,使课堂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好的导语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新课的熏陶下积极的去学习新课,对新课文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
3.2.2 转变提问方式
老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以及提问的难易程度,尽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上,要知道看哪个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较高质量的完成预习的任务,看哪个学生能够首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回答,看哪个学生对文章的记忆最快最准确。在语文课堂上。,要尽量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老师可以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的来说,老师在课堂上要随时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成功,同时随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提问设置,并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思考、大胆的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
3.2.3 及时进行课堂点评
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良好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成就感,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有动力进一步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老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这样做既让学生提高的积极性,同时又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激发,使学生更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进而可以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因为解决问题是对知识技能的运用,但是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3.3 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多媒体教学引进了课堂。多媒体教学是把教育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老师把授课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在教学课件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教授学生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种形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乐趣。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难度,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通过其他的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在学习古诗《使至塞上》时,只是通过老师简单的描述并不能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诗人王维所要表达的那种情怀与意境。通过多媒体老师可以播放一些塞外风景图或塞外游牧等相关的视屏,也可以播放一些塞外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大漠的情怀,老师也可以把诗的情景通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轻松的学习语文。
4 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探索出一条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改革新途径,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安全防护再上新台阶。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一是采用对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法,了解体育教学情况;二是观察法,即通过听课、检查教案、看设施建设、学校体育活动场地情况,并和体育教师交流,充分了解学校体育课堂安全防护措施现状及关注情况。
三、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部分初中和小学生进行调研。
四、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学生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回收率95.8%,教师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28份,回收率93.3%;从调查问卷和观察交流中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和学校体育课堂安全防护措施现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从学生调查的数据看到,78.3%的学生认为每周体育课节数达到课程标准要求,有21.7%学生反映出仍有个别体育课存在被挤占现象。体育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将近七成学生上过篮球、排球、足球、田径课,乒乓球等课程。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但存在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监管力度不大,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活动课预期的目的。小学体育活动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全达标;体育教学课堂随意性大,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五、现状成因
1.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统考科目,忽视了体育教学。中考加试体育以后,体育课得到重视,但平时还是不够重视,只是到了初三,加强锻炼,突击练习获得高分,考完之后就束之高阁,甚至取消了体育课。
2.小学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职体育教师,几乎均为兼职;教学中也只能给学生教教操,跑跑步,或者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体育课成了玩耍课,到了期末,简单的考一两项,划个分数,体育课就结束了。
3.体育场地及硬件设施不到位。属于政府投资力度不够,学校也没有自身创收能力,体育教学成果很难展现出让人瞩目的成绩,仅有的一部分教学经费也都会分配到以语、数、英等主要教学科目上,因此小学体育工作开展比较艰难。
4.安全问题扩大化。在学校常规管理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体育课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学生稍有运动损伤或出现不安全因素,家长就会把责任全部推向学校,推向体育教师,因此,有些运动项目如单杠、双杠、足球、远足等项目在学校不敢开展,造成体育课因噎废食的现象。
六、措施对策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充分认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学校教育的根本是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要意识到体育教学关乎全民素质的提高,民族振兴和国家兴亡。同时面临中考体育改革,体育教学要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实施教学,必须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2.举办短期或稍长时间的体育教师培训班。安排年轻而且有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师参加,聘请省市体育专家前来授课,尽快打造一支具有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体育教师队伍,弥补小学体育教师缺编问题;同时,对学校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或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鼓励自主研修,提高自己专业技能,从而成为一支业务素质精良的中学体育教师队伍。
3.要求各校每学期对体育教学投资达到一定比例。每学期定时购置、更换数量达标的体育器材,给每学期一次运动会,每年两季运动会,篮球赛、体操比赛、棋类比赛等活动分配足够的经费;按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服装费。
[中图分类号] R25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38-01
老年脑卒中在临床有较高复发率,加重了已有神经功能障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对复发因素进行研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复发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未复发的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复发因素并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70例,均为经MRI或CT确诊为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其中首次病发中风后,3年内复发多次或再复发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为60-76岁,平均65.7岁。缺血性脑卒中28例,出血性脑卒中12例。并与同期收治的未复发的3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60-75岁,平均64.6岁。缺血性脑卒中19例,出血性脑卒中1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复发因素进行分析,包括自身合并疾病、社会参与及个人生活方式等因素。因脑卒中为出血性和缺血性,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为一级推荐用于对复发进行预防的措施,故不选择单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作用研究内容,而将两类卒中的用药依从性和规律用药作为变量分析。其他复发因素包括高血糖、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X2检验,P
2 结果 脑卒中复发因素比较,观察组40例中,高血压占70%,高血糖占25%,高血脂占30%,心脏病占22.5%。对照组30例中,高血压占40%,高血糖占16.7%,高血脂占13.3%,心脏病占10%。危险因素对照组低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脑卒中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死亡率的常见疾病之一,据相关统计显示,约有15%的患者在病发脑卒中1年内,会再次卒中或发生死亡,第3年可达到40%-50%,预后较差[2]。组患者及家属均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脑卒中不断向后推迟了高发年龄,复发比例也不断增高[3-4]。男性复发比例高于女性,同侧复发较为多见,脑梗塞为主要复发类型,其病理机制为病侧脑血管在首次卒中后发生变异,血流缓慢,与健康比较血液供应较差,新的脑梗塞灶易形成。高血脂、高血压为使脑卒中复发增加的危险因素,患者长期患高血脂、高血压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有动脉瘤和多怪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在有诱因的情况下形成脑出血或脑梗塞。若未能对危险因素在卒中首次发生后进行控制,则继续加重血管病变,新的出血或梗塞易形成,造成卒中复发[5]。
脑卒中复发预后效果明显低于首发患者,脑卒中复发有较高致残和致死率,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6]。其原因为脑卒中首次病发后脑细胞部分发生死亡,因不存在再生功能,故需其他脑细胞进行功能方面的代偿,脑卒中再次复发生代偿功能明显下降,死亡脑细胞却不断增加,有较差的预防。同时老年患者全脑功能下降,也对治疗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老年脑卒中患者因长期卧床,易合并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同时情绪和社会心理负担过重也会对复发造成向。故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复发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脑卒中复发的情况降至最低,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岩.350例脑卒中病人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71-73.
[2] Collins R,Peto R,MacMahon S,et al.Blood Pressure,stroke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part2:short term reductions in blood pressure:overview of randomized drug trials in their epidemiological context[J].Lancet,1990,335(8693):827-838.
[3] Zhang SP,Liu YH,He R,et al.Factors in association with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4,8(16):3160-3161.
临床上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统称为三高症,是老年群体的常见疾病,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有老年人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1]。老年群体对于卫生健康教育及临床治疗的需求远远大于其他人群。本文就对老年群体所展开的健康宣传及临床所采用的急救措施的情况加以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236位老年三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30例,女性106例,患者平均年龄在50-62岁之间,辅助诊断支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病史已有数年,坚持服用降压、降糖及调脂药物,效果不明显。
1.2 方法 对本文所观察的236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强对患者有关三高疾病的健康知识宣传,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同时通过健康宣传是患者及家属树立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经过健康宣传及临床治疗后,观察患者了解三高疾病的程度及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
2 结果
2.1 经过2个月的健康教育后,此组患者对三高疾病的了解情况统计结果:
【注】将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三高疾病的了解情况达到:了解及一般统计为健康教育有效,由表一可见,健康教育的整体有效性达:80%。
2.2、统计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及临床治疗后,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结果:
【注】:将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达到控制及好转的患者统计为治疗总体有效,由表二可见,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达88%。
3 讨论
通过对本组患者的观察发现,对老年三高患者在进行积极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等工作,使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现阶段对于老年三高人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与饮食调试相结合的。药食本同源,药偏致病,食为养生,三高症的出现主要是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因此,加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十分重要,临床上药食同源疗法也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三高症一般不会出现危急症状,但临床上有一些患者放纵病情发展,不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治疗,也会出现急症。多项研究表明,高血压及糖尿病被公认为是引起卒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强对三高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严重危及生命的血压升高情况,需要作紧急处理,及时准确地处理高血压急症十分重要,可在短时间内使得病情缓解,预防进行性或是不可逆性靶器官损害,降低死亡率,治疗原则主要有:迅速降低血压、控制性降压、合理准确地选择药物。若出现合并症时,如脑出血、脑梗塞、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等等,不可一味地盲目降压,需要权衡器官关注量问题。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是高血糖的并发症,在处理过程中,要求做到病情良好控制,及时地防治感染等并发症及其它诱因,尽量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消除诱因,注意病情变化过程,及早发现和处理。对于三高人群的治疗,总体上要把握住改变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得到患者积极的配合,对于临床疗效至关重要。
老年人属于生理衰退阶段,患病后临床症状不典型,病程长,迁延不愈,出现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需要长期服药。对于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根据老年人的疾病特点,教给他们具体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使其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促进健康。预防教育环节主要是针对于常见病、多发病以及老年性疾病的知识教育,使得他们能够了解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辅助检查、预防措施。紧急情况下怎样和社区医生联系。老年人对于药物的排泄慢,且肝肾功能减弱,因此治老年病不应将药物治疗作为首选。老年人应该学习良好的养生心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修身养性充实精神世界,自然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患者正视现实,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不断地提高患者的饮食习惯和自我护理能力,使得三高人群获得规范的治疗和理想的血压、血脂及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亢秀英,刘文玉.老年人健康教育与疾病防治指导[J].青岛医药卫生,2003,35(1):28-29.
易并发心脑疾患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容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首先是高血糖会造成血管内皮受损,这是心脑血管发病的初始环节。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进行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患病后不仅导致人体内糖代谢紊乱,还会导致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等的代谢紊乱。血液中长期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脂会对动脉血管的内皮细胞以及连接细胞的介质造成“侵蚀”,致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细胞间的联结被破坏,血管内皮就会变得坑坑洼洼,不再光滑平整。血液中增高的脂质和血小板等又极易凝结附着在内皮受损的部位,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动脉血管越来越狭窄,阻碍心脑血液供应,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破裂时会堵塞血管,造成心脑供血不足,但是一旦破裂,释放出来的脂质、斑块碎块将形成血栓,随血流运行,可在顷刻间堵塞血管,如果堵住冠状动脉就会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堵住脑血管就会出现脑梗塞,出现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持续高血糖会刺激斑块破裂,因此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另外,研究发现,糖尿病性心梗、脑梗患者在溶栓、介入治疗后出现后遗症的风险远远大于普通心梗、脑梗患者,专家认为,这是心脑组织中的微血管被高血糖破坏的结果。
患者应提早
采取预防措施
糖尿病患者要想避免心脑血管疾患的发生,应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比如,合理安排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淡不宜咸,宜缓不宜急,宜粗不宜精,宜暖不宜寒,宜茶不宜酒;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缓的有氧运动;积极减肥、控制体重,肥胖的患者,尤其是腹部肥胖的患者更容易诱发心脑疾患,因此减肥也是糖尿病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的一种;戒烟,吸烟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尽量戒烟避免血管损伤。
第二,积极用药,控制血糖达标,血糖控制得越好,心脑血管并发症就越少发生。糖尿病患者应该按时按量用药,尽量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0~7.0mmol/L,将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8.0~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0%~7.0%。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胰岛功能会不断减退,很多人口服单一西药降糖药的疗效逐渐下降,需要联合用药,可配合具有整体调节作用的中药降糖药一起应用,比如津力达颗粒,该药可补益畅通脾络气血,能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能明显降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改善糖耐量异常,促进血糖达标,该药还可调整血脂代谢,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