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德育经验

小学德育经验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1: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德育经验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德育经验

篇1

摘 要:少年强则国强,未成年人承载着希望,关系着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他们的健康成长,吸引着社会各界的目光,寄托着祖国的期望。近年来,作为龙游县首批教育特色学校,箬塘小学致力于"七彩德育"的研究,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走出了一条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特色之路。

关键词:德育;建设;开发

一、"七彩德育"的框架

箬塘小学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灵动的思维、张扬的个性"为育人目标,以"多元教育,七彩教育"为办学特色,形成了"务实、求真、勤奋"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从七彩课程、七彩课堂、七彩德育等方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体系如下图:

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七彩课程:突出文化的传承,培养情趣高雅、快乐健康、特长突出、全面发展的阳光学生,营造多元和谐的育人氛围。

(2)七彩班级:加强学生行为规范训练,实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3)七彩活动: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鲜明活泼的主旨,打造校园活动新模式。

(4)七彩评价: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整体效果。

二、"七彩德育"的实施

1."七彩课程"的开发

在学校"七彩"课程规划中,我们设立了"红、黄、蓝"三大基本色系拓展课程,即学科拓展领域、体艺生活领域、实践体验领域。实施主要有两条途径:

(1)周二全校性"七彩社团活动".学校按低、中、高三年段推出相应社团活动项目,学生自主选择参加最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内容如下:

(2)周四以班级为单位的"一班一彩班队活动".每班项目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与学生共同确定。如"我是学习的小主人""我是勤劳的小蜜蜂""我是文明小天使""我是小小安全员""我是环保小卫士"等等。各班围绕某一育人主题,展开长期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活、实"的一班一彩班队活动。

七彩课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与才华,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锤炼心智,知行统一,帮助学生融入社会。

2."七彩班级"的建设

学校推出了"七彩班级"创建活动,实现"我为班级争光彩,班级促我快发展"目标,激励学生人人争当七彩少年。具体以班级"七彩教育小组"建设为抓手,形成组内教育力量。

(1)小组的组建。小组按异组同质、同组异质原则,分成6人小组,并围坐成马蹄形。

然后确立组名、组训、和小组口号。制订过程组员人人参与,成员必须共同遵守,共同努力奋斗。

(2)小组长培训。善观察、引导组员品行,并将教师、家长、组员、其他组成员等,对本组组员各方面表现的评价情况进行汇总,并记录好《七彩教育小组日评价记录表》。

(3)小组活动。以"我们始终在一起"为理念,在组织上课、大课间活动、集体赛事、"一日品行规范"晨诵午读晚背等活动,都做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评价以小组捆绑形式进行,促使组员间形成共同教育、共同约束、监督的齐抓共管局面,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4)评比考核。学生一日品行由组长按细则记录在《七彩教育小组"争箬叶"日评价记录表》上。组长每周汇总好《七彩教育小组周评价汇总表》,并按箬叶片数,班主任奖励箬卡一次。每月,班主任根据《七彩教育小组月评价汇总表》,评出班级"七彩教育小组".每学期评出各级"七彩少年".

(5)表彰奖励。每月"七彩教育小组",学校进行物质类、荣誉类和实践类奖励。

通过七彩班级创建活动,教育小组内的相互督促、教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组员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大大提升。

3."七彩活动"的策划

自主创新、特色鲜明的少先队活动,是小学德育的生命与灵魂。学校根据七彩育人目标,构建了"七彩节庆"系列活动,即紫色梦想节、红色文明节、橙色创造节、青色艺术节、绿色体育节、蓝色读书节、金色收获节等。如下图:

一系列的七彩德育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氛围,每一次活动都能帮助每一个孩子寻找到自己的舞台,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学会一种本领,培养一种习惯,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

4."七彩评价"的建立

箬塘小学所在地"箬塘"村地名有个来历——"七彩箬神"动人传说,我校吸收了传说中"感恩"的内涵和富有本土文化底蕴的"箬"元素,根据学生喜欢集卡、喜欢玩升级游戏的心理,紧扣学校的"七彩德育"目标追求,建立一套涵盖全方位的"七彩箬卡"激励评价模式。

(1)评价主体与内容。七彩评价变单一的教师评价为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值周小干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七彩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兴趣态度、自信心、进取心、自主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

(2)评价方式。七彩箬卡评价体系按照《"七彩箬卡"学生评价体系实施细则》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评价以画"箬叶"的方式进行,一片箬叶7笔画成,表现好的,均能得到若干笔画。)每画成一片箬叶,可以换取一张"单色箬卡",集齐七张单色箬卡换取一张双色箬卡,再集齐七张单色箬卡,换取三色箬卡一张,以此类推。每周进行一次升级换卡;每月表彰一次,进行物质奖励或实践活动类的奖励。每学期,根据得卡和综合发展情况,开展"七彩少年"评选活动,即"单色少年,双色少年……七彩少年".每学年收获节举办箬卡"换购"活动,学生按卡的积分换取相应物品。整个小学阶段,凭"七彩卡"的张数,获得"金箬少年""银箬少年"或"铜箬少年"荣誉。

"七彩评价"让学生每天都有目标,每天都有期待,每天都能体验到成长、成功的快乐。

通过"七彩德育"的开展,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学生喜爱新型箬卡评价机制,经常美滋滋地数着箬卡;学生踊跃地加入到校园活动当中来;学生更愿意在"箬卡"的激励下,在教育小组的监督帮助下,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讲文明、讲诚信、讲卫生、会合作、会学习、会做事、会活动、会锻炼"的"七彩少年"……近三年,学生在写作、绘画、演讲、科技、剪纸、体育等各方面获县、市、省级奖达260多人次,在各级报纸、刊物发表、得奖有96人次。学校参加全县科技运动会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第五名、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在县体育运动会连续三年跻身前八强,参加县第二届小学美术一校一品展评团体一等奖,先后被命名为"县绿色学校""县文明学校""市小学品德教学分会研究基地""姑蔑书画院艺术教育基地""浙江省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等。

篇2

一、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更需要教师创设的良好环境。例如,在表扬好人好事时,要适当的教育表现较差的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防止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偏差,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班主任还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高他们对是非的辨别能力。

二、对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高度重视

“良好的习惯是人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资本,这一资本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而坏的习惯将会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十九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这么说。由此可见,在人的一生中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小学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开展品德教育,把学生品德作为教育起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同时,要注重教育的实效性,做到低起点,高要求,奠定学生个人习惯与社会公德的良好基础。

三、对传统的德育模式进行改进

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多采用说教方式,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这样的模式效果差,甚至会引起学生的烦躁心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之路有很大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德育教育模式也要进行改进,除了传统的说教方式外,我们还可以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四、结合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对优化育人环境有高度重视,培养出勤奋上学、劝恶扬善、文明礼貌、积极健康的班干部对全班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利用集体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被班级情绪所感染,让他们自主自觉遵守班规班纪,调节自己思想情绪。在实施个别教育工作时,班主任要采取疏导、对比、取代等方式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从整体上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建设。

五、教育模式要将尊重、热爱、严格要求相结合

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倾注自己的情感,做到对每位学生的真正关心与关怀。在此基础上加强教育管理工作,保证德育目标顺利实现。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每位学生的态度要平等,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怀与帮助。另外,教师还要善于提出正确严格的要求,让学生改进自身不良行为习惯,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结束语:

班主任身为班级的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德育素养,对德育模式加以改进,打下全面提高小学生素质的坚实基础。

篇3

研究材料证明,系统的道德认识以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在小学阶段逐步形成的。他们形成了自觉地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当然,这种道德认识的能力带有很大的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则性。但发展的趋势是和谐的,且有一个稳步的发展过程。

小学生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不能保证有良好的道德行为。所以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在品德发展上的认识和行为、言和行基本上是协调的。因此,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而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出现言行一致或不一致的分化。其原因在于,学生年龄越小,行为越简单,易于外露,他们还不善于掩饰自己。而年龄较大的学生,行为比较复杂,他们日益学会掩饰自己的行为。形成学生言行不一致的原因很多。一是模仿的倾向。模仿是小学生的特点,他看到模仿有意思,明知是不正确的举动,也往往要模仿。二是出于无意,常常无目的地要做出一些不利的举动。三是只会说,不会做。道德行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要克服困难、有毅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小学生在品德上的认识和行为脱节的情况及原因较为复杂,但是,这种脱节是容易克服的,只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且通过循序渐进、积极的引导,小学生的品德就能得到发展。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品德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的。

教育的场所,主要是学校,但近几年来,“拆除学校围墙”的主张越来越强烈。因为对学生的教育,绝不是学校可以包办的事,尽管在教育中,学校教育处于中心地位,但学校毕竟是教育场所的一个部分,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配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因此,对一个学生的德育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教”的配合与协作。

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无时无刻不在与同学、老师进行着交往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在体验后继续实践,道德更能表现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为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交往生活中道德的培养。

引领学生过有意义的日常生活,鼓励学生交往是值得提倡的。一位老师在班级里设置了一个班级信箱,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什么心里话,遇到什么矛盾,可以写在纸上投进信箱,学生有什么愿望,也可以通过信箱转达。每天,这个信箱都会收到好几封学生来信。其中有学生说今天对妈妈撒了谎,觉得很不应该。还有的学生说与某某同学闹了矛盾,心里想认错又没有勇气,于是求助于信箱。这个过程,恰到好处地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心态进行了反思,达到心灵深处的自省、自律。其实,学生对自己的同龄人会更容易说心里话,倾听别人的体会,交流不同的体验,如果找到了信任的对象,互相解决矛盾或心事更方便也更有效。

我听过的一堂课中,对小组讨论的那个环节印象特别深。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课文中对主人公美的描写有很多,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请同学们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开始了各种交流,以下是一个小组的主要对话:

甲:我先找到了一句,“槐树上的洋槐花映衬着这张青春的脸。”

乙:你这句话我也找过,不过我觉得这和突出主人公的美没有多大的联系,它又没有直接写……

乙还没说完,甲急了,两人开始辩驳,争论不休。

丙和丁各叫住一方,丁说:“我们先把这个句子做个记号,待会儿请教老师吧!”

乙表示同意,甲却坚持不放,看来甲是个很能坚持自己意见的人。

看他们有争执,老师过去了,也加入了这句话的讨论:“这句话的确不是直接写主人公外在或内在的美,但是这句话也在写主人公的美,是一种侧面描写,它是通过什么写美的?你们再讨论一下吧!”

在老师的点拨下,乙发言了:它用洋槐花的美来衬托主人公的脸,不是花美人更美吗?

甲:原来这叫侧面描写,怪不得有点像又有点不像呢!

……

学生间的交流、冲突、理解,老师的参与、引导都在这里上演着,通过对话、思考、再对话几个环节的实践体验过程,学习任务完成了,合作精神也随之确立了。当然,学习中的交往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教育者可以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竞争,在竞争中学习更多的东西。

班上有一个学习能力并不强但很有上进心的学生,课外常常见他向别人请教问题,只是很多次都碰壁。原因在于他不知道该怎样向同学询问,心理负担很重,怕别人说他。这里牵涉他和被他问的学生两类人的交往态度。我先从被他问的同学那里着手,向该学生讲述了一个成功者也需要和别人合作和作为成功者该具有的风范的有关故事,让他谈谈他有问题向老师请教时的那种心情,从而体会刚才问他问题那位同学的感受。很快,他就能从先前的交往误区中走出来,希望帮助那位同学共同解决问题。然后,我又开始找请教问题的那位同学。关键在于他。对他的学习我谈了我的看法,也让他谈了自己对自己的看法,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亮出了真正的目的:让他试着用刚才问我的方式去询问那位同学。事后,他高兴地跑过来,他们俩结成了学习对子,不但他的问题解决了,那位同学还向他请教了一个问题呢!

这比我预期的效果更理想。看来,教师的科学引导非常有必要。

(二)实践活动

一位低年级班主任发现近段时间学生逃值日现象比较严重,就抓住契机开展了一次以“我是劳动小能手”为主题的班队活动。通过角色转换、模拟劳动、值日比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的道理。同时,将

此活动加以延伸,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给每位学生制作了一张“我是劳动小能手”的家校联系卡,要求组长、家长对该生劳动情况作详实的记载,及时向老师、家长反馈,并出台相应的奖励机制,从而帮学生树立劳动意识。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劳动意识大大增强。我校地处郊区,这为学生的劳动基地实践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一次学校开展了“我们是未来的小菜农”活动。学生首先简单了解“菜篮子工程”,请基地的有关人员介绍“菜篮子工程”以及如何保证本地的居民蔬菜供应的措施。然后学习种菜技术,利用学校周围的空地建立小菜园,在菜农的指导下学习种菜,并召开一次交流会,交流种菜的经验。期末时举办“丰收乐百菜”展览,举行野餐,每位队员烧一道菜,庆祝丰收。

篇4

(一)家庭原因

家庭不良因素是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阻碍。当父母双方不和睦或者父母与其他亲属不和睦时,小学生极有可能出现不合群、孤僻、胆怯等现象;当学生父母对学生过分溺爱、缺乏严教,使小学生养成的恶习无法得到改善,并将恶习带入学校,破坏了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形成被班级集体孤立的情况;部分学生父母为维持家庭生计,外出打工,将子女托付给老人,使小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导致经常出现焦虑、不善言表等不良心理。

(二)社会原因

小学生心智处于启蒙状态,对任何事物都容易产生兴趣,由于社会之中信息缺乏管理,不良元素通过网络、书籍、电视等方式传播,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例如不用工作就可赚大钱,做事凭关系等不良社会现象也时刻冲击着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校原因

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会在学校度过,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不够成熟,使教师具有极大的工作压力,所以设置了大量的行为规定,扼杀了学生好动的天性,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仅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将高年级教育标准用在低年级的小学生身上,不仅降低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心理教育虽然附属于德育教育,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德育教育是主要就小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道德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教育概念。小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中,要养成良好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民主观念与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小学生的社会公德心与文明行为习惯。而有关心理教育的覆盖面比较小,指教育者运用相关的教育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可以在小学学习期间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也有相同的联系,两者的教育目的与内容都相同,注重小学生积极向上、助人为乐、思想道德的培养,帮助小学生完善自身道德修养。在进行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都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与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塑造自身完美人格。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途径

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下,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必须实现完美融合。德育老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自身提升为学生的心理导师,倾听学生的烦恼,使学生保持乐观开朗的生活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建立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而班级作为学生的集体,环境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可以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为了保持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需要注重两个方面:其一,教师要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身道德修养,充分关心、呵护、尊重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一味帮助优等生,更应加强对后进生与性格内向学生的教育,帮助所有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其次,教师需要在班级上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从而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创造出良好的班风。通过鼓励、引导等方式让学生认识自我,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中不断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过程中脚踏实地,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课堂学习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推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渗透是较好的教育方法之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品德的场所。在德育教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不同的方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教师不仅要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也要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品德的修养。例如:在学习交通规则有关的课程时,教师通过列举出有关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小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增长对知识的掌握。使用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在生活之中遵守交通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自主学习。

(三)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而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德育实践教育中,比如在教育学生文明行为规范时,通过引导学生爱护校园植物、文明讲话、不随地吐痰,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行为修养。在班级活动中,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例如开展有关幸福的故事演讲比赛,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通过演讲的形式分享自身有关幸福的故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勇气,消除了胆怯心理,在活动过程中增进与同学教师之间的友谊,从而实现德育教育。

(四)加强学校文化体系建设

篇5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校花网*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课件下载*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

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校花网*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课件下载*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篇6

我首先感谢领导、同事们的信任和支持,给我这个机会参加竞职演讲。我叫*,*年9月开始负责*中心小学德育工作。

今天,我竞聘的职位是*中心小学德育主任。

现在,我想向大家谈谈我两年任期内的工作总目标: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在校长的领导下,认真地履行德育主任的工作职责,力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两年重点工作:班主任队伍出特色,年级文化见实效。

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突出骨干班主任作用的发挥与辅射作用,每个年级安排一至两名骨干班主任教师,开展结对子活动。并通过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班主任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鼓励班主任利用各种渠道,学习搜集各种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班级管理方法,并灵活运用于班主任实际工作中。二是通过学校搭建平台,推广部分班主任的特色管理。目前,学校个别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有新招、有特色、有实效,比如,低年级的“我给家长支一招”,高年级的“手抄报记录我成长的足迹”等,教育效果很好,这些已取得成果的班级特色管理方法,老师们可以学习借鉴,也可以再创新,通过学校搭建的平台,以点带面,以个体带动群体,推动学校整体班主任队伍建设。

年级文化建设:经过一学期的建设,我校班级文化逐渐形成,各班环境育人氛围较强,做到了精心、精致,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抓年级组建设,突出年级文化氛围的渲染,强调年级组作用的发挥,强化年级整体意识,以此构建年级(学校)评价体系,将“三个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下面介绍两年任期内的专题工作:培养良好习惯,塑造美好人生。

著名教育家关鸿羽曾指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小学阶段,孩子养成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他今后的人生之路,所以,在本学期,我校经过反复分析研究,将学生的养成教育目标定在培养“三个好习惯”上,即身心健康好习惯、为人处事好习惯、自主学习好习惯。我们认为,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人生存的基石,是人一生中奋斗的本钱;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学会自主学习,是人生存的本领。此三类好习惯含概了养成教育的全部内容。因此,我校将学生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良好习惯,塑造美好人生”。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校会将工作定位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公文写作习惯上,所有的工作都以“三个好习惯”为主线,贯穿起所有的活动,渗透到学生点滴的生活中,力争在两年内,有一个质的飞跃。

下面就这一专题工作介绍如下两方面内容:如何开展;预期成果。

将如何开展:

一、以年级文化为依托,进行养成教育;

强调年级组作用的发挥,工作的开展以年级文化为依托,做到组内策划,组内管理,组内实施,组内评价。学校每学期制定总目标,将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方法等下放给各年级,各年级组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该年级的整体情况,确定该年级本学期的养成教育目标,各班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增加分目标,并相应地开展年级、班级活动。每学期开学初,将学校教育目标通知家长:孩子在这一年龄段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有哪些,学校将如何重点培养,家长应怎样配合。这样一来,学校清楚,家长了解,家校合作,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到了学年末,各年级经过考查测试(观察法、问卷法、座谈法等),确定孩子们是否达到培养目标,并告知家长。在这一过程中,各年级组要开展相应的活动,并且利用校刊、家委会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建立相互的联系,确保在培养孩子的目标上达到统一,方法上达到一致。

二、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印下孩子成长足迹;

活动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润物细无声。我校两届一年级都针对孩子不懂关爱他人的缺点,开展了“我爱爸爸妈妈”主题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由先学会爱父母,过度到爱他人、爱集体,活动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受此活动启发:每一个年级的孩子都会有他们这一年龄段、这一时段的特点,共性问题比较明显,如果以年级为单位,针对“三个好习惯”开展相应的特色活动,一来老师们能集中智慧,将活动设计得有声有色,二来特色活动的开展,会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所以,在今后两年内,各年级将有针对性地挖掘本年级学生的共性问题,设计相应的特色活动,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标落到实处。通过活动,让学校的教育成果真正成为孩子的精神文化,渗透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指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此后,每一个年级根据孩子的特点,将这一特色活动不断修改、完善,使“三个好习惯”的教育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三、以评价手册为辅助,加强学生质量监控;

现使用的《小学生综合评价手册》虽然全面,但评价内容固定不变,有时评价的意义不强。我们将根据“三个好习惯”制定评价手册,使之与学校教育活动一一对应,每学期,学校制定“三个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总目标,使学校各类工作有主线;将具体评价内容下放到各年级组,以突出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在年级组目标的基础上,各班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添加相应的评价内容,使评价落到实处。

篇7

北师大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多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一直关注生命教育,努力寻求生命教育和学校德育的结合点,着力探索生命德育的突破口,致力生命德育品牌建设,从而提高德育实效。在品牌建设实践中,学校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高,努力使品牌建设走得更远,更顺畅。

一、永恒的追求,发展的灵魂——学校生命德育的缘起

我校的“生命德育”由生命教育理论而来,有着特殊的背景和现实必然性。

1、积淀与传承——学校生命德育的提出背景

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离不开正确的理念。多年来,我们不断追寻学校德育理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德育应贯彻党和国家的育人目标,反映时代特色;应立足于学校土壤,促进学校发展;应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们不断思考,不懈努力。__年,提出“常规工作上规范,德育工作创特色”的目标,致力于规范化建设和特色化创建。__年,提出“发现每位学生价值,发掘每位学生潜能,发挥每位学生特长,发展每位学生个性”的德育理念。20__年起,我们在思考学校德育发展走向的过程中,将视角投向“生命德育”这一课题,提出了“生命德育活动课程的(文秘站:)校本实践”德育品牌建设。我们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归宿也是人,教育的本质是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是促进人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次将生命教育的放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中,正式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这一精神的提出更坚定了我们的工作信念。

2、关怀与提升——学校生命德育的价值取向

当前教育,往往把学生送进理想学校当成第一要务,在这浮躁、功利的社会,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身不由己。但德育工作者还须坚守自己的教育信念,应清醒地知道,教育除了给予学生知识,还需给学生留下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应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不仅要对学生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教育过程。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命价值为核心,以教育活动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创造生命意义、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既是“以人为本”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终极追求。

基于对教育现状的反思,基于对“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的理解,我们以生命教育理念为依据,把学校生命德育的价值定位于:对人的道德生命的关怀和提升人的生命意义。根据人的生物性生命、精神性生命和价值性生命三种生命形态的发展规律,将学校德育纳入到生命教育体系。我们着眼于学生个性生命的健康发展和提升,着眼于学生在活动实践中的生命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人本与活力——学校生命德育的目标定位

学校生命德育有三个核心概念:“基于生命”、“为了生命”、“有生命力的德育”。“基于生命”,即学校教育活动都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形成乐观积极的生命态度、掌握基本的生存和生活技能,进而激发生命的潜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为了生命”,即教师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带着信念去耕耘,带着希望去播种;用生命的温暖光大人性的美好;用生命的活力唤醒智慧的潜能;让校园生活充满关怀、激励、温暖和成就感。“有生命力的德育”指德育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领人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应是追求“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教育,是强化实践体悟的教育。

基于生命德育理念,学校确定了三大生命德育目标:首先,探索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生命德育活动课程的系列内容、活动方式。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完善,打造成全市有影响力的德育品牌。其次,通过生命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自己、关怀别人;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思考如何生存下来,还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生活,不断超越,乐观进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第三,通过生命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教师更新德育观念,学会从生命教育的高度看待德育,看待学生,看待自己,提高组织设计生命德育活动和生命价值引领的能力。

二、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学校生命德育的实施

为了践行生命德育理念,实现生命德育的系列目标,我们必须高瞻远瞩,长远谋划。我们必须找寻抓手,寻求突破。通过深入分析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现状,考察影响学校发展的社会资源,我们认为,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1、规划与提炼,描绘学校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发展蓝图

(1)着眼未来,统筹规划。学校坚持以校为本,实事求是原则,在认真梳理德育资源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多方取经,制订了《构建生命德育体系,打造有生命力的学校德育——堰桥中学德育发展五年规划》。从“背景分析,对生命德育和德育活动课程化的认识,国内外研究和趋势分析,指导思想和发展总目标,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的操作模式,管理与评价”六个方面,对“生命德育活动课程的校本实践”进行科学规划,并经学校八届九次教 代会通过,成为学校近几年德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__年10月,学校成功举办“生命德育工程启动仪式”,11月成功承办“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高层论坛”观摩现场会。

(2)提炼升华,提高品位。在省十五规划课题《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中学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及市*课题《中学生道德成长档案的编制和实施研究》成功结题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课题,成功申报了省教育学会的“十二五”规划课题《生命教育理念下的班集体建设研究》,同时参加了北师大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新形势下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学校成为北师大生命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研究实验学校,探索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让科研提升德育内涵。通过课题研究,保证德育品牌后续发展。__年11月,学校成功承办__市“十二五”中学德育特色研讨会,全方位展示学校生命德育品牌建设的成效。

(3)学习借鉴,优化方法。为了进一步明晰学校德育特色发展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学校先后组织人员到东北育才中学等取经,不断提升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研究和实施的品位。邀请华师大教授和__市教科所专家来校作指导,思考如何提升德育的内涵和品位,如何着眼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如何着眼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基;如何着眼于学生活动中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生命环境奠基;如何有效给予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

2、整合与优化,构建生命德育课程的科学体系和实施方案

在“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原则的指导下,从学生内心需求出发,按课程要求,我们建构了“以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德育活动体系。以“尊重学生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创设有利学生体验感悟的活动形式”为研究内容,逐步形成活动目标多元化,活动内容系列化,活动途径多样化的生命德育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体验、内化、升华,使道德发展成为自然、愉快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开发生命潜能,创造生命奇迹。

从生命德育的目标出发,整合专题教育内容,建构校园生活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文明课程、身心和谐课程、校园人文课程三大中心内容。分学段,分时段,有计划,有侧重地实施教育;按生命教育目标要求,整合研究型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建构社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重大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和走进社会大课堂活动课程,爱心志愿者课程。六个年级按年度和教育侧重点编排成内容纵向衔接,要求横向沟通的课程体系。

按课程要求精心设计生命德育活动方案,明确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实施过程和评价保障措施。要求包括课程目标、活动方案、拓展教材、活动记录、感悟体会、活动评价六大块内容。做到目标多元整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弘扬生命个性,拥有健康人生。

3、多元与交融,探索生命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实施策略

(1)落实一个核心理念。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构建,满足学生的生命发展之需,落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理念。学校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健康发展的文化场,突出“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注重学生的体验内化,通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校园人文环境中的体验,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素养品位。

(2)两种课程有机渗透。学校将德育与学科教学、专题教育与日常管理、重点活动实践体悟与平时习惯培养相结合。在思品、历史、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课这些显性课程中进行生命教育课程渗透。在语文、音乐、美术、主题班会等隐形课程中有机融合,进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

(3)三项板块专题教育。一是认识和珍爱生命专题:生命与健康(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训教育、体育节)、生命与安全(安全法制教育、禁毒防艾教育、自救自护、逃生演练等生存技能提升教育);二是关注和关爱生命成长专题:生命与成长(感恩教育、养成教育、抗挫折教育、榜样教育、艺术节、文明礼仪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生命与价值(诚勤校训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自律自主教育、道德成长档案的评价研究);三是创造生命意义和价值专题:主要是生命与关怀(人生观教育、环境教育、红十字活动、爱心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动)。

(4)四类社团活动跟进。本着“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目标,在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校本课程进行统筹规划,并借鉴名校丰富的校本课程实施经验,着力开发和实施四类十八门社团活动。一是科学素养类(地理待解之迷、航模、爱上PS、布艺DIY、数学史、生活与化学);二是人文素养类(国际时事热点、大国历史、吴地文化史与堰中百年史、影视欣赏、主持与朗诵);三是身心健康类(五星棋艺社、团体心理辅导、社交礼仪);四是生活技能类(十字绣与编织、摄影、插花与花卉栽培)。从学生和教师的情况调研,制定《课程开发指南》、《选课指导书》,组建校本课程“走班制”模式,加强过程管理,开展总结评价和展示活动等方面进行操作,整体实施情况良好。

生命德育体系的建构,德育品牌的打造必然将成为实现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

三.品牌塑造、文化构建——充实生命德育品牌发展的内容

品牌是一种口碑,一种品位,一种影响,更是一种科学管理。“品”是品格、品质、品位等内隐的物质,“牌”不过是一种外显的媒介物,它只有与内涵相匹配才是真正的品牌。品牌建设必须注重品质保证,它始于品格、继成品质、终成品位。品质是学校的内涵,品位更是学校的灵魂,可以使学校充满生命的张力。

学校在完成基础调研、品牌定位、战略设计几个环节以后,品牌塑造必然成为下一步着重打造的工作。因为,品牌创建须经历一个长期、稳定的,执着的追求打造过程,需要形成浓厚的文化底蕴,需要长期培育。要多一点耐心期待,多一点渐进式、渐变式的累积。学校的各个阶段和各项工作都要 体现品牌意识,学校各种办学行为都要指向品牌发展。

品牌塑造包括形象、行为设计与建设,品牌培育(规划、实践、拓展、管理),品牌推广,品牌整合与提升,品牌维护、监测与创新。品牌塑造必须在历史层面、现实层面和未来层面寻找独特的文化生长点,拥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在长期经营中追求卓越,要有独特的故事,独到的做法。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量,体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化特色。

品牌塑造常依托校本课程的系列化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是品牌发展的重要标志。课程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育人价值取向的直接表现。学校重视构建与倡导的文化相符的课程体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课程化让品牌创建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在总结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编撰了生命德育校本教材《社会实践活动指南》,使德育活动更规范、更富实效。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18-01

关于德育的界定,著名教育家王汉澜和王道俊主张“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而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因此,研究德育的重要性与有效途径,对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德育的重要性

北宋时期司马光论断: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教育部十分重视德育,并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德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德育的关键阶段,懵懂的小孩子思想意识单纯,社会经验和能力极为有限,而此阶段正是道德意识的成长期,也是为学生步入社会做人打好基础。

当前,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德育不容乐观,如爱国主义意识淡薄;不懂得尊重人,见面不问好,说脏话;不喜欢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浪费粮食现象严重;乱扔垃圾,乱涂乱画;文明礼仪缺失;做错事不主动认错或不承认错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主能力欠缺等。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成长成才。所以,对学生进行早期德育势在必行。学校作为学生德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把树德育人作为首要任务。也只有把德育重视起来,才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才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合新时期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生德育的有效形式

德育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如何把德育渗透到培养孩子的全过程中呢?我认为以下方式很有效果。

1. 学校德育的存在形式及途径

历年来,各个学校一直都把德育摆在了首要位置,甚至把德育的目标当作学校的校训或办学的宗旨。如港大同学会小学:明德惟志、格物惟勤;许家坝小学:重德、博识、开拓、健美;常熟市实验小学:崇德尚文,厚积薄发。除此以外,学校还要进行以下德育工作:新生入校培训,让新生明确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每周的升国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演讲,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意识;举行小学生文明礼仪演讲比赛活动、小学生爱国主义征文竞赛活动;开设思想品德课;每周一次的班级主题班会等。

我认为,学校教师的德育学习也很重要。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做到学长为师,身正为范,才能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还要经常加强业务能力及自身的道德修养,认真学习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师德考核制度,达到德“业”双馨的目标。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自己的人格要经得起考验,要做到表里如一,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心中有数,做学生心中的榜样,让学生从内心里诚服。同时,教师要经常深入班级,要从小事做起,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促使学生德育的养成。

学校领导要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常抓不懈,要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并负责落实好。首先,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如开设传统文化课,诵读经典文学《弟子规》《三字经》,让学生定期观看有关德育的纪录片等宣传教育;要利用好少先队员的带头模范作用,举行各种有意义德育活动,如新年晚会、师生书画作品展览、校园安全演讲比赛等活动。同时要利用好传统节日,如雷锋日、保护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打扫卫生活动,帮助孤寡老人,祭祀烈士、参观古文化遗址等活动。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可设置校园文化墙,校园安全警示牌,悬挂名人名言、优秀字画,种植美丽花草,让校园的墙壁会说话、说好话,让校园充满人文气息。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会让人们心旷神怡,从而对德育工作起潜移默化的功效。

2. 家庭德育的存在形式及途径

顾名思义,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对其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德育规范、思想品德等的教育。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家长,作为父母,应重视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件大事。我认为家庭德育有以下几个途径:

首先,家长要重视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其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也就是说家长的德行在孩子的身上会表现出来。所以,家长尤其在孩子的面前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家长要做好表率,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勤俭节约,为人真诚善良。

其次,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为人父母,很难与孩子做朋友。因此,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孩子多交流、多互动,谈谈心,说说话,散散步,讲讲故事,教育孩子分辨是非,看清世间黑白,感受人间冷暖。同时,家长还要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总之,时代在变迁,人类在进步,但作为人,德是做人的根本,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孩子的德育只有从小抓起,才能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篇9

1.1结合实践课教材内容进行教育。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多,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进行组织纪律、集体观念教育;通过球类、游戏、接力跑,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教育。

1.2抓住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及时地进行教育。在体育课上,学生处于积极活动的状况,情况多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着变化。在指导过程的同时善于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抓住苗头,抓住倾向,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鼓励表扬或批评,达到育人的目的。及时地教育引导,杜绝不良现象,有助于学生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建立一个和谐的、团结奋进的班集体。

2.利用游戏进行教学

游戏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是儿童十分喜爱的体育项目,也是儿童最好的伴侣,是最有效、最有意义的活动,也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之一。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体育游戏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着那些爱体育却不爱上体育课的孩子们。

2.1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找到了可行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游戏化”。在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练,通过自主、自觉、快乐的课堂教学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除通过语言、直观感知外,还必须经过亲身实践,进行反复练习,才能消除各种错误与缺点,正确掌握、提高、巩固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有机体就要承受一定的运动量,就会有枯燥、厌烦的情绪,而采用游戏教学法就会使学生忽略这种枯燥感,同时可以利用同伴参与游戏时得到休息并能从中看到他人的优缺点,而思考、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在游戏教学法中可以综合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竞赛法。在教学快速跑时单人跑就不如双人或多人进行游戏跑时的积极性高。在练习传接棒时如果只是单纯传接棒的练习,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但采用接力游戏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练习单足跳时,在规定范围内看谁跳的步数少,而先到达终点等,都能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2.2游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在游戏教学中坚持以正面引导、表扬鼓励为主,提倡同学之间、男女之间的团结友爱,提倡互相鼓励、互不埋怨、同心协力为集体争取胜利的精神。提倡胜不骄、败不馁,谦虚好学,不断前进的好作风。对表现勇敢、机智、果断、符合集体主义精神的行为及时表扬鼓励,对不遵守纪律、不守规则的学生,采取提示、劝告、计算罚分等手段,培养诚实、遵守纪律的美德。

3.关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体能的发展,不仅教学的方法手段机械单调,而且有时对待学生的态度极其恶劣,很少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常常把学生推向尴尬的境地,学生的自尊自信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的人性化越来越受到关注,新课程强调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为此,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从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其次,要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是学生获得心理感受的载体,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才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心理感受,包括:喜悦、沮丧、紧张、兴奋、劳累等;再次,建构让学生交流心理感受的平台。就是当一项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参加活动的情况的学习结果,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学习,而且便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想法,以便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最后,教师要细心观察活动中的学生。学生的心理会随着活动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往往要通过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4.培养学生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如,在一场校际拔河比赛中,因我发现一名学生在本班比赛的中途偷偷地跑进了自己班级的队伍,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意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埋怨那名同学的同时,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我要主动地向学生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

5.耐久跑教学教法手段要多样化

篇10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

童子诵读国学经典已不是新鲜事,自从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发起,由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倡导(于九八年起在香港),业已整整十年之久,十年的经历,成果数不胜数,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今天我们将此话题重新提起,意在从目前轰轰烈烈的背诵之中,从各地你学我仿的表演之中冷静下来,更深层次地反思国学经典的正确位置。

(二) 选题的意义:

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渐成风气。

3、“以德治国”应从孩子开始。

4、国学启蒙与素质教育可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 调动学生德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人、造就人、成就人。

(二) 保证学生在全球化大潮中关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三) 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判断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是极有帮助的。

(四) 让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其文明素质之效果。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近几年,国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而且各界仁人志士倡导了许多活动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江苏省扬州市的“小学古诗文辅读实验”、中华孔子学会成立的“国学启蒙馆”、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开设“国学”诵读课等。

从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趋势看,古诗文诵读在国内外华人圈已逐渐达成共识,国学渐渐被世人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开始关注“国学启蒙”。目前,国学启蒙的响应者已有很多。各地实验区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现行幼儿、小学文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中缺失人文素养的问题:

2、国学经典正式列入课程以后学生学习负担的研究问题;

3、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的问题;

4、以儿童学习诵读国学经典带动家长、影响社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普及的问题。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 课题界定:

1、国学的含义。国学范围甚广,内容丰富,大致可归纳为“经、史、子、集”四部,因此,我们要从国学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作为教材,由语文教师根据国学教育的目标,结合国学教育的内容实施引导。

2、国学启蒙的含义。启蒙,启,有开导、启发之意。蒙,昏昧无知的意思。启蒙是开发蒙昧,教育童蒙的意思。国学启蒙之含义:其一,以国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来启发蒙童;其二,仅对儿童进行国学的初步发蒙,使儿童具有初步的基础的国学方面的入门知识、修养、能力。

(二) 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教育界前辈张志公经典教育的理论观点:

2、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国学大师南怀瑾经典启蒙教育的理论观点:

3、王财贵《国学启蒙教育说明手册》,其中关于国学启蒙的理论,阶梯、实践等等都说得很详实;

4、明末教育家、理学家陆桴亭的记性、悟性非同步发展的理论;

5、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早期识字教育理论。

六、选题可能存在的困难:

(一) 有部分家长不理解、不配合。

《国学启蒙》教材使用的家长调查问卷(原总人数:99人)交卷总人数:79人,占总人数的79.8%。其中,能和孩子一起读国学的所占比例:30.3%:偶尔读过的占比例:33.3%:但是在“您认为小孩从小学习国学有必要吗?”在“很有必要”的选项中所占比例:72.7%。这些现象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本次研究的成败,因为学校的学习时间有限,语文也有本身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而国学经典的诵读大部分是需要反复记忆和诵读的,这都需要由家长在家中督促解决。

(二) 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尤其中高年级一些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学习教材知识都已经力不从心了,更何况是教材外的国学知识。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能采取分层教学,量力而行,不能强迫,但最后势必造成学生之间水平的较大差距,教师要做到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难度。

(三) 学生的惰性和厌学情绪。

要学习国学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需要一个繁琐反复并且必须持之以恒的过程,而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特点的局限性,很难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于比较深奥难懂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很容易就会产生惰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学习国学的兴趣上不断地狠下功夫,这势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 教师国学水平以及教学积极性不高。

1、时间少:快节奏的生活,信息时代的到来,营造了一个浮躁和喧嚣的世界。教师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安静地享受阅读。而在闲暇里特意来主动自觉地学习国学的,将国学作为阅读资料的,更是少之又少。

2、没有学习国学的环境氛围:因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文很少,只有那么五六篇小文章,在这样的境况之下,任何一个教师,凭借教参以及其他的教学资料,也能基本上对付得了,因此,他们学习国学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了。正是这种种的原因,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功底不深,以至于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常常出现笑话。

3、缺少这方面的培训:虽然教师的继续教育从不间断,但是那些继续教育绝大多数都是对于教学内容和教育理论,政策的培训,而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关于“国学素养”的培训。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一) 研究内容设计:

一年《弟子规》、二年《三字经》、三年《千字文》、四年《大学》、

五年《孝经》、六年《论语》 本文由收集整理

(二) 对教材教法研究和评价研究的初步设想:

(1)根据读本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尽可能地通过开展课题教材教法的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2)本着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原则,“诗意体悟”则做了一些调整,本着浅显易懂,浅入浅出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学时也只是点到为止,理解即可。

(三) 国学启蒙学习中的评价:

我们遵循尽量不增加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诵读和体悟,进行随即的评价,用活动展示在生活中的体悟和运用评价,提倡师生同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亲子共评等多元形式,以达到学以致用。

八、研究的原则、方法:

(一) 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关于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国学启蒙》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各项任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奠定基础。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来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以童心、童趣、童乐学国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发展性原则。《国学启蒙》只是个引子,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寓教于乐、兴趣教学、游戏引学、以玩带学、在玩中学。在潜移默化体悟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5、模糊性原则。《国学启蒙》仅以启蒙为主,引导学生初知文字内容即可。优化教学过程,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成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二)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

在具体操作时,还将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鉴图书资料,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免走弯路。

(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国学与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

(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有针对性地制订研究方案和指导具体的实践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基础教育中对国学进课堂的现状与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3)调查国学进课堂实验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以后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4)调查家长、社区居民对国学的认识、了解和接受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做出新的调整。

3.实验观察研究法: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实验研究。

4.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在实验发展的契机中推动自身质的发展。通过操作变量,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九、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步骤:

1、2010年8月:前期准备。主要确定课题,收集资料,撰写课题方案。

2、2010年9月——2011年7月,开展第一阶段研究。进行中期小结。

3、2011年9月——2016年7月,开展第二阶段研究。针对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与存在问题进行调整。

4、2016年9月——2016年12月,结题。撰写结题报告、论文、案例。进行成果展示交流。

十、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研究成果主要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展示。以学生集体或个体朗读背诵以及吟唱国学经典为主要形式:

二是相关材料汇编。主要以学生的个人技能书法、绘画、手抄报、作文、练习本以及教学活动过程中留下的影像资料为依据;

三是实验经验文章(或论文)交流。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池海波校长?课题行政负责人:全盘负责协调整体实验推动工作:

副组长:张艳副校长?课题常务负责人;撰写课题方案,指导课题正常进行:

副组长:王丽主任?课题常务负责人:指导课题正常进行,撰写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负责指导老师实验等;

组员:教导处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十二、保证措施:

(一) 学校科研组织机构健全。学校成立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长室一教导处一教研组一课题组一实验人员”协同攻关的教科研课题实施网络。

篇11

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教师工作越来越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而要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使教师更好地适应社会、学生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师的观念,培养教师的专业精神。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认为: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精神的提升和教育观念的创新。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一些调研和思考:

1.现阶段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尽管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多年来对学校德育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取得了一些成绩,创造了不少经验,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与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不相适应,存在着薄弱环节,这些不适应和薄弱环节可概括为观念上的“一个忽视”与具体做法上的“三重三轻”、“三个不适应"和“四个不能”:

1.1 “一个忽视”:长期以来受大一统经济模式影响,学校德育忽视个性发展 。

1.2 “三重三轻”:即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

1.3“三个不适应”:即德育工作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1.4 “四个不能”:即不能很好地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和认识规律开展德育工作,存在成人化倾向;不能很好地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很好地将校内教育、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将知识教学与行为养成密切地结合起来。

以上的“三重三轻”、“三个不适应”和“四个不能”问题,都在不同方面程度不同地违反了构成学生良好品德的知、情、意、行等要素间的相互促进与制约的规律,是由于没有很好地适应德育过程的其他规律和特点造成的,要克服这些缺点,就要求教师必须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德育工作方面的知识,掌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品德形成规律,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者的专业教育水平。

2.如何从教师专业化角度去思考并制定对策

2.1 如何在观念上改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1.1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成千上万的专家,而且也需要成千上万的各类技术人员和有一定专长的劳动者。要转变老实听话就是好学生的观念,教师要重新认识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创造热情和个性发展,对那些“五分加绵羊”式的学生要加强引导并适时的进行性格教育。

2.1.2 突破僵化模式,倡导个性化教育。个性特征是有差异的.只有基于这一点,才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体现出层次和个性,要使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不可偏废一方。

2.1.3 注重性格塑造,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培根说过,性格决定人生。中小学阶段正是人生性格塑型阶段。教师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2 怎样做好德育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2.1 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和提升教师专业精神,是德育工作之源。我们学校的做法是:全教会上统一思想,让全体教师明确德育工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依托班主任会议,通过班主任向任课教师辐射,让教师认识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年终评优奖先时,把育人效果、师德素养作为衡量标准,让教师明确德育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可或缺性及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2.2 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寓德育于各科教学活动中,让活动作为工作载体,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工作抓手,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成为教育阵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

2.2.3 让德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中。课堂是主阵地,各科教学是有效途径。教师一定要加强研究,立足课本,掌握学科特点,将学科特点与德育的独特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将德育内涵寓于学科教学始终,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

篇12

一、精品学校管理的概述

精品学校管理与其他形式的学校管理之间的差别在于“精品”。精品学校管理表明了学校管理精品化的过程性、渐进性。精品学校管理的结构如图所示:

由此,我们认为精品学校管理是指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社会主义办学体制下,以现行中小学办学方针政策为依据,以“精密度、差异性、全面性、情感性、实践性”为原则,以精心的态度、精美的形式、精选的内容、精细的过程,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精品”的育人目标而进行的学校管理。

二、精品学校管理的基本特点

1.科学性和人本性相结合。

学校管理本身具有教育性、周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因此,精品学校管理应以科学性和人本性并重。

科学性体现在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技术方法等方面,加强对教育政策法规的研究,加强对学校管理常规的研究,加强对统计、测量,以及计算机等现代管理技术和工具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人本性体现在管理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价值取向等方面。加强对教职员工关于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强调学校管理现代化首先是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加强对学校文化、人际关系的构建,强调“以人为本”。在精品学校管理中,科学性和人本性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规范性和创新性相结合。

规范性是管理思路与方法,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要求,“规范”是“精品”的重要表现之一;创新的方法和技巧是在规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品”是创新的方向和动力。“精品”的境界将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了,而任何一个发展或成功的学校最基本的共性经验就是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结合。从这一个角度来讲,精品学校管理具有把学校引向成功的功能和可能。

3.渐进性和发展性相结合。

当确立了精品学校管理这一带有方向性的思路后,必须结合学校的现状,按照“精致”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每阶段建立一个体系,便实施运转,完善一个体系,并牵动修改相关体系,这样最终整合全部体系,实现精品学校管理在学校发展中的功能、效果和作用。

三、精品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1.建章立制,严格管理,形成了有规定、有考核、抓落实、重检查、有奖励的工作机制,并运行良好,学校管理基本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在2003年9月,新领导班子上任时,学校的办学状况相当严峻,按照“精品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出了精品学校管理的工作思路。

第一阶段工作重点是:建章立制,严格规范学校的常规管理。

在经过广大师生员工近半年的充分讨论以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地制订出学校管理制度草案。这种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做法,使广大师生员工感到自己既是被制度约束的人,又是参与管理的主人。通过制定的《学校管理手册》,包括岗位责任制、考核制、会议制、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相当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从而做到制度为管理服务,而不是管理为制度服务。同时,由于在制定、修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广大师生员工有参与管理的主人翁体会,因此,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大大提高。规章制度的“文”正在逐步地、具体地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工日常工作的“行”之中。

第二阶段:畅通教育信息,形成长效管理。2004年2月起建立了家长接待日制度、公开了校长热线。2004年6月确立了班主任上门家访制。2004年9月建立家长委员会。这一系列举措有效地密切了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关系,并有利于整合教育信息。

第三阶段:积极推荐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成功实施聘用合同制,建立了“能上能下、双向选择、年度考核、一年一聘”的用人制度,包括中层队伍的建设。

第四阶段:建立并完善管理机制,基本实现全面、全员、全城管理。

――进一步完善了常规管理制度,不断改善细节。包括教育管理制,组建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德育工作网络。教学管理制:组建了学校教学管理领导小组、教学调研小组、教师业务考核小组、九年级毕业工作领导小组。行政管理制:继续发挥校务委员会的集体决策作用以及行政管理层的落实功能;调整和完善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和校务公开监督领导小组,以及学校安全领导小组。

――进一步完善了工作例会制,包括校务会议制、行政会议制、行政汇报反思制、教职工会议制、年级组长例会制、班主任例会制、教研组长例会制、九年级毕业班工作例会制、社区家长联席会议制。

――进一步完善了岗位责任制,明确全校包括校长岗位在内的16个岗位职责,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对照各自的岗位责任制订工作计划、实施以及总结,做到严格履行。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根据上级领导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学校安全岗位职责。

――进一步调整、完善了奖惩考核制、中层干部考核制、教职员工考核制、文明组室考核制;德育评价制、教学评价制和听课制;教师常规教学工作抽查制。

2.升华常规管理,积极探索常规管理在提升学校内涵及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

常规管理在提升学校内涵过程中具有驱动作用。抓教学常规,这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抓教育科研管理,这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及推动学生自主管理,这是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

同时,积极发挥常规管理在构建学校文化过程中的支撑作用。比如制订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在全体师生中产生“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强烈共鸣,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大大小小各项检查评比活动中,教师群体获得了凝聚力,教师理念得到了升华,师生素质得到了提高,团结、务实、进取、创新的校风逐步得到了强化和提升。一所成功的学校,不仅是由一个又一个成功构成的一个结果,而且是由一群人向同一个方向不停努力形成的一种状态。“团结协作、淡薄名利”,就是我校今日独特的学校文化和内涵的真实写照。

3.坚持每周行政干部工作汇报反思制度,加强对中层干部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力。

篇13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怕学不成,只怕心不诚。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

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好学深思,心知其义。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常说嘴里顺,常不笨。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