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习音乐的基础

学习音乐的基础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1: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习音乐的基础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学习音乐的基础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1-089-01

本文所说的音乐基础理论是指音乐中所学基本的视唱、乐理这一基础性理论课程,这一基础理论的学习对普通高中音乐考生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说,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学生在演唱与演奏中很难掌握准确的音准、节奏等技巧,更不要提对音乐的表现力。高中音乐基础理论不但是高考音乐的必考科目同时还是与其它音乐考试科目建立联系的重要支柱,无论在理论或实践中都能发挥着巨大作用。

笔者自工作以来一直在潜心研究音乐的考试内容与摸式,发现很多高中学习教师都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就拿我们江苏省来说,每年的高考学生都说自己弹奏或演唱的怎么样,很少听到有人说视唱、乐理或其他理论不行,可见在很多学生眼里,高考只有吹、拉、弹、唱,可是他们却不曾想在娴熟技巧与丰富表现力的背后,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在几年工作研究与实践中来具体分析高中音乐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的重要性。

一、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在高中的定位与制约因素

1. 视唱基本乐科定位与影响因素。俗话说,看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就要看他的视唱水平怎样。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学生刚接触音乐时首先接触的是视唱的音阶“1234567......”,对音准好的同学来说,好则好,不好即便后天怎样努力,也很难赶上视唱好的同学,这部分学生音乐素质就谈不上好,在高考中很难考出好成绩,甚至影响整体分数,像这样的学生在音乐高考中很多。还有一种可能,学生的音乐整体素质较差。这是客观因素存在的,学校考虑自身的发展,并不是把所有条件好的学生都给你参加训练,有的文化成绩相对薄弱,有的个性比较强,厌恶做一切事情的调皮者,这些学生也是没有办法管理和改变其性格的,也难以在艺术领域取得进步,甚至由于没有良好的音乐感的培养和认真的态度,影响了整个音乐的学习。

2. 乐理基本乐科的定位与影响因素。乐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音乐基本乐科,它包括音、音程、和弦、节奏、调、调式等几个方面。它在高考中占有的分值不大,但却往往因乐理分数而影响整体,这说明学校忽略了它的重要性。其实,乐理内容不多,但灵活性与理论性是比较强的。还是以江苏省为例,每年高考学生自认为乐理复习的不错,起码不会在专业上拉分,但往往想象与结果大相径庭。这说明,首先,乐理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其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甚至有些呆板,原本一样的题型换一种方法就做错,这是肯定不行的;然后,就是做题速度慢、不熟练,虽然江苏省每年的高考乐理题与其他省份相比略简单,题量也不大,但学生的做题速度实在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需要引起学校老师的高度重视。所以,乐理学科更不该忽视。

二、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指导艺术实践

1. 视唱乐科艺术实践。视唱是一门理论兼技法的学科,它有固定的逻辑思维模式,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可引申到其他学科中,它是比较灵活的。作为基本考试乐科,视唱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下面我分两方面来说。

①歌唱方面:对于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要用来歌唱,歌唱时首先要练声。练声就像视唱一样需要音准等方面的要求,显然,有些学生会说,教唱发音本来就是声乐教师的职责,他唱一句我们就模仿一句,殊不知这里面还有很多牵扯你音准问题的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刚开学时,临时听一位老师上声乐课,学生看见我们在听课,状态相当积极,作了一组发声练习后感觉其声音是通的,方法运用的也较到位,表情也不错,可是总觉得他的音准忽高忽低,总有那么一点点音发不到音点上去的感觉,尽管老师再强调再模仿让他注意音准,可还是没有改变多少,这很显然是他音乐素质的问题。

②演奏方面:对演奏的学生来说,有些乐器音准方面也不容忽视。比如拉弦乐器二胡,我经常听到有些二胡学生演奏姿势、持琴触弦的感觉还不错,就是二胡拉出的音如噪音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本身不像钢琴等键盘乐器一样有固定音高,只有演奏者在演奏时提前闪过某个音的音高,把这个音印在脑海里,拉出此音,所以二胡不好拉,音准要好。

2. 乐理乐科艺术实践。音乐理论基础也称乐理,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律制、怎样记谱(也就是怎样读谱)、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等,当它作为理论考试时,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乐理知识是对音乐艺术规律的总结,因此对于乐理知识的认识和把握不能脱离音乐作品孤立存在,不能把乐理作为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乐理知识的学习应该更多地和活的音乐作品分析联系起来。

篇2

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给予我们极大的启示。分析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有九分之八的学生是当地人,根据他们年龄特点,各方面感知能力特点,另外九分之一的外校生,他们思维较为敏捷,想象力丰富。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有意识地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进行主体性的策略研究,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自信心和创造意识,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提高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活动性、创造性三个方面。

1.1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自主性

它与受动性、外在性相对立,其表现为学生行为的自主、自信与自律(自控)。自主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尊重”,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的尊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尊心,创造使教师的“外部”指导转化为学生“内部”能动活动的条件。教师的角色应当是顾问、辨论会主席、对话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点拨和概括三方面,在这三个方面之前教师行为应该是倾听,努力的倾听(这点在当前普遍没有做到)。应该区别“教学”与“教学生学”的不同,认识到从长远上看,少教才能多学。对学生的要求是“反思”(自律、调整)。具有反思的思维方式,是人的重要特征;反思,是自主性的最重要表现。

1.2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活动性

活动性对于教师的要求是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空,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而非自己。必须强调指出,这里的活动是自主性的活动,即学生作主人的活动,而非学生是木偶的活动,也非"表演式"的专供参观学习的所谓活动。对学生的要求是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确,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学习是试错的过程,不是复制、照相。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理解事物,都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理解。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错误,调整自己的教学,矫正或纠正学生的错误,从而使学生得到发展。

1.3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创造性

创造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对中学生而言,不应该要求“发前人所未发”,仅要求“发自己所未发”即可。从社会需要与学习需要两个方面看,教学中都必须强调创造。创造性对教师的要求是实践与激励,自己的创造实践是对学生创造的激励,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活知识。创造离不开直觉思维,而直觉思维离不开审美水平。因此,在引导与激励中,应该在美育上多下笔墨,对学生的要求是探索与猜想,探索是态度、猜想属方法。

2.研究理论依据

主体性教育思想即便成了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主体性教育也便成了立于教育改革潮头的主题。现代教育把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构建学生的主体性作为学校教育的本质。主体性即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且三者是主体性结构中的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不同层次的方面。主动性即主体能动性,它必须以自主性为基础,又把创造性作为主动性的较高层次的发挥和表现,主动性是主体性的本质特征。因此,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实施主动性教育。实施主动性教育,必须依据主动性培养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基本原理:需要激励原理,满足需要是一个人主动行为的心理依据;行为强化原理;人的主动性可以通过对其主动行为的强化而塑造;文化教育原理;通过学习人类文明汲取蕴涵的人类主动精神;社会互动原理;人的主动性总是通过与社会的互动而促进的;自我教育原理;自我教育是学生主动性的本质体现,也是主动性生成和强化的必要条件。教师只有从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的多方面成长、顾及了他们的主动性,才会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也正是在处理一些活的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老师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老师能否唤起他的力量?老师能否从学生的眼睛中读出愿望?老师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老师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老师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老师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老师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与哲学、艺术相关,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也只有“这种教学的方法,使得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得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嚣、厌烦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3.研究方法

根据初中学生课堂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观察法的设计作研究方法。

3.1 学生音乐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3

音乐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之一,其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学习兴趣低下。作为初中音乐教师,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认真地学习音乐知识,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一、 恰当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恰当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充满好奇,引发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广大音乐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形式,为学生架起通往音乐的桥梁。以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这样导入: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本民族音乐,并挑选几名学生演唱其中的几首歌曲。接着,教师再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我们本土的优秀作品,但在民族音乐歌曲的海洋中,还有很多国外的优秀民歌作品值得我们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明显表现出了高昂的兴致,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必然效果显著。

当然,导入的形式还有很多,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如教唱《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唱《送别》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跟现实联系一下,回忆自己在生活中与亲人分别时的心情,并指导学生用这种情绪来学习和演唱这首歌曲,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切身体会,自然热情高涨。

二、 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接受自己,进而爱上自己的课。其次,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质疑教师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引导;对于自己出现的失误,教师则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指正。再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做游戏,或者举办小型的演唱会、演奏会等,让学生有展示才华的机会。相信做到了这几方面,必然能够使音乐课堂充满乐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用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多引入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诚然,在我们的音乐课本中确实存在很多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一次音乐欣赏课上,我让学生欣赏古琴曲《流水》,并要求学生根据其中的旋律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景。有的学生描述: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响声,让人仿佛看到了在阳光照耀下晶莹剔透的水流;有的学生描述: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那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让学生在描述歌曲的过程中爱上了音乐学习。

四、巧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技术逐渐进入课堂,并以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为教学提供了主要支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学生接受起来就会容易许多,学习兴趣必然高涨。如在教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时,教师可利用事前设计好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一望无际的田野,并将歌谱和歌词显示在美丽的图画中。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被画面吸引,上课时就会格外用心。

五、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内容美和形式美陶冶学生情操的。内容美是音乐的声音,形式美是音响与舞台的效果,这些内容只有在音乐表演中才能完美地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适时为学生开辟第二课堂,用实践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由展示的舞台,通过组织合唱团、艺术竞赛等,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兴趣。以“京剧”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在教学中组织京剧知识大比拼。待学生广泛查阅资料,并充分理解了京剧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再为学生组织京剧表演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胆量,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又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兴趣是学生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有力翅膀。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育人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引发学生兴趣,让美好的音乐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爱民.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与评价,2012(7).

[2]施夏英.浅谈如何激发初中音乐课堂学生学习兴趣[J].音乐时空,2011(6).

[3]赵秋蓉.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8).

[4]叶松.浅析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大观,2012(5).

篇4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作为一名多年在一线从事音乐教学的教师,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新课程改革指导下音乐课的常态教学,谈谈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及在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学行为的反思

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实行新课程改革后,启发学生怎样唱出优美的声音不见了,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几乎消失了,教师的范唱少之又少,有的只是热烈的课堂气氛和各种音乐活动,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并非部分教师理解的那样,借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教学活动没有了知识的支撑,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些都是音乐教学大纲中没有阐述的,同时也是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更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我们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必须把握的依据和支撑。新世纪我们的音乐教育需要进步需要改革,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学会反思,学会扬弃,去其糟帛,取其精华,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音乐新课程实践中的体会

(一)引趣是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例如在《雪绒花》这一课中学生进教室时给他们放录音《哆咪》,用音像图画式和提问描述式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想看这部电影吗?随即给学生播放电影《音乐之上声》片段,学生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不仅对此歌的创作背景有了深刻的了解,而且对片中的音乐也逐渐熟悉了,因此,再学习这首二部合唱歌曲就比较容易而且也学的很投入。因为在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片段时,已经三次出现所要学的《雪绒花》的旋律部分了,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记住了主题旋律,都听会了,那教师只要在解决第二声部的难点部分和歌曲处理上进行启发和引导就可以了。

(二)“导入”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艺术。

导入的目的是教师有意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十分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的教学内容中去,所以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 “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起着诱导、铺垫和衔接的作用。一个精彩的导入能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归纳,定会总结出更加完善的设计,为每一节音乐课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导入。

(三)恰当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要将新的精神和思想渗透到音乐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启用情感教学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结合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以情感人,这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恰当。

在这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我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在欣赏京剧时,我拿一些脸谱和服饰,采用分组抢答的形式,让学生们每组选一个人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教师:“现在问题开始,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脸谱哪个是生、旦、净、丑?”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问答形式很平常,但若教师变换形式来进行,就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老师采用一些接近生活、接近社会的形式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并且对音乐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产生了,而学生的情感也是发自内心的。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情感进一步陶冶与升华。再次是气氛渲染,让会唱京剧的学生演唱熟悉曲目,虽然水平不高,可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从而更好地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之处,这就激发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及热爱。这节课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通过学生演唱激起了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激发了学生热爱京剧并将我国国粹发扬光大的热情。

(四)灵活、多变是解决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法宝。

1.如何避免器乐教学枯燥的问题。

在器乐教学的基本练习中,反复的音阶练习学生掌握得很快,但是显得枯燥,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和声形式及不同节奏训练:

X XX XX --: X.X X.X X.X X.X: 这样运用多种形势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调整唱歌教学的发声练习。

过去唱歌教学程序中首先是发声练习:mimimimamama……有的学生不是笑就是做鬼脸,虽然有几分钟的发声练习,可到了演唱歌曲时声音质量却没有提高,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唱歌教学前的发声练习还有必要吗?怎样解决发声练习与演唱歌曲相结合?于是我思索并大胆在唱歌教学过程中摸索不再单一做发声练习,而是在演唱过程中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学生演唱声音经过调整后非常好,效果是单一的发声练习所不可比拟的。经过大量实践,事实证明音乐的基本技能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关注音乐――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技能技巧”的内涵。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不是要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大众教育。鼓励帮助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识谱教学还要不要教、如何教?

我在教学过程中确实体会到有的学生基础差,根本对识谱没有兴趣。对于音乐教学来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有了一定知识和技能后,学生才有可能对音乐产生进一步的兴趣,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音乐素养。

以上这些都是在实施课改后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及感受,写出来和同仁们一起探讨和学习。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要用一切美的手段来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塑造美。让我们共同努力,使音乐如磁铁般吸引学生,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爱好吧!

篇5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想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计算机等手段,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说,要让学生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要在黑板或者卡片上画出各个音符,来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来识认,还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要花费不少力气,才能勉强说明白。如果改用电脑音乐系统《音乐大师99》软件则易如反掌,借助五线谱编辑窗,只要输入该种音符就能显示出该音符并能使电脑发出与之相应的声音。使学生在认识音符的同时,又能听到发音的长短,既直观又形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比如说,我在教授《草原赞歌》这首具有蒙古风格的歌曲时,可以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一望无际的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录入硬盘,强大的视觉冲击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这时我注意到,学生的眼睛活了,再不是眼睛直直毫无内容了,他们的眼睛带有了一定的色彩,好像在诉说着什么、在寻找着什么、在感受着什么……这样,不用我去讲解歌曲的大意,不用我说明歌曲的风格,学生们都能唱得那么有感情,唱得那么恰到好处,使我真正体会到他们是带着极大的热情去体验音乐的魅力的。同时,我也真正理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道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音乐中寻找美,有利于进行德育、美育教育

传统的音乐教学就是教师弹琴学生学歌,一些欣赏课也就是教师边放录音边对音乐做个简介。学生很难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感,很难感知音乐的灵魂,往往一首歌、一段音乐学下来,你问他有何感受,他们都是一脸茫然,记忆不够深刻。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就大不相同了。它把相关联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试听,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听、想、视、画、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环境中。在音乐课本中,有许多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祖国的自然风光、悠久历史以及民族建筑等,如《黄河颂》《长江之歌》《我们的田野》《苗岭的早晨》等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脑来制作CAI课件,跨越时间和空间,直接体验自然美,真切感受这个地大物博的金色摇篮,使学生对祖国产生敬仰。再如,教唱《国歌》时,我事先准备前后的具有代表性的音像资料,通过电脑播放各段历程,从受剥削、受压迫、受奴役的旧社会到人民翻身做主人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阶段画面,特别挑选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画面,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画面,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唱《国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多媒体还有利于发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利用网络可以搜集大量乐器资料,他们的图形、音色、使用特点应有尽有,通过图声的结合,学生认识起来简明深刻。使学生了解乐队总体为三类,即交响乐队、民族乐队和电声乐队。能够明确地区分乐曲的总类。能够听出乐队里的主音色乐器,并了解交响乐里的乐器分为五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弦乐组和其他特殊需要音色的乐器。民族乐队是以民族乐器为主,其他为辅的一种形式,电声乐队就是由电子琴、电吉他、电贝司等电声乐器组合而成的乐队。学生通过图文声的结合很快地了解。欣赏音乐的水平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用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我在音乐课上创设舞台,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新疆舞。再如,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用肢体语言把机智勇敢的游击队员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三、用优秀作品激发学生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你的熏陶和感染,并自觉地向教师学习。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

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上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教师可提出以比赛的形式由同学们自己组成评委评定出最优秀的作品,用以激励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又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所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初中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努力使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燕喃,初中音乐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1年07期

篇7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引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质,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一段时期的教育实践我发现:有的学生很喜爱音乐课,在课上表现得很投入,而有的学生却时常走神,不能完全融入音乐中来。这种差异是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可避免碰到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发那些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认为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条件。

首先,在音乐教室的布置上,要有艺术性,要和谐、美观,具有强烈的艺术气息,力求宽畅、明亮。并且在墙上挂一些中外音乐家的肖像和键盘挂图,使学生步入教室就会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之中,产生愉悦感。

其次,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音乐,做为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和帮助学生,对他们宽容、平等,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以爱的情感感染学生,建立起感情融洽的关系。而教师良好的情绪,亲切的教态也是诱发学生愉快情感的关键。在课余时间,我经常同学生一起讨论相关的音乐知识,为他们指点或解答一些疑问,并且鼓励他们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对自身的信心。在学习生活中真正鼓励关心他们。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锻练灵活敏捷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兴趣是愉快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同学生一起唱,一起做练习,师生的心灵能得到沟通,学生才能在毫无压抑的愉快气氛中学习音乐。

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各种教学设备,让学生对歌曲发挥想象,创设与歌曲相吻合的教学情境。

二.改革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音乐兴趣

唱歌是音乐教学中最为学生喜爱并接受的一种形式。他们的兴趣往往取决于对歌曲的理解和熟悉的程度。所以要想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激发唱歌的兴趣,关键在于老师的分析讲解。分析的越形象生动,学生就越爱唱。歌曲的分析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意义,还要注意对歌词作简短、生动的描绘和解释,说明大意,再加上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更能唤起学生对歌曲的兴趣,使他们更好地领会词与曲的艺术内涵。

除了学唱课本中的歌曲外,学生还需要欣赏大量的中外名曲,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课外活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比音乐课堂教学更为广泛和深入,它是音乐课堂教学在课外的延伸。因此,它对于音乐德育的贯彻和实施以及能否真正的让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能力得到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常用以下几种形式开展课外音乐活动。

(一)、组织兴趣小组

就现如今的音乐教育开展情况来看,组建合唱团,成立校舞蹈队,组织热爱器乐演奏的学生成立乐器演奏小组等,是非常常见的而且行之有效的办法。

1、合唱团。合唱团是最便于学校开展的集体活动,对于学生而言,也是最容易接受的一种音乐形式,它对于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要求不是很高,正确合理的训练方式,可以使合唱团的技术水平在短时间里得到显著的提高。

2、舞蹈队。舞蹈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视觉艺术,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它是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艺术,在音乐专业的基础上,与其它的同门类科目相比,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在挑选舞蹈学生时,最为注重的是肢体的协调能力及对于节奏的感知能力。从整体来看,它更能起到活跃校园文化增加艺术氛围的作用。就个人而言,对于艺术修养的提高,以及体型的塑造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样在活动的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器乐演奏小组。目前大中小城市特别热衷于学习西洋乐器,而我们一般初中,我觉得更多的应重视民族乐器的学习,以达到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和艺术的目的。就课程安排来说,应当以趣味性娱乐性为主,而对于技术水平及演奏能力不作太高的要求,通过演奏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民族风情、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热爱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为学生日后能在乐器演奏方面继续发展打下基础。

篇8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但受各种因素制约,一些学生音乐基础比较薄弱,有的没有系统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效率,尽最大努力缩小学生在音乐素质上的差距,是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导致部分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原因分析

1.客观条件制约

相对而言,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现象更多集中在农村学校和规模较小的学校。这些学校或是地理位置偏僻,或是生源数量少,或是教学条件和设施简陋,或是师资力量薄弱,长期缺少专业的音乐教师,使学生缺少接受正规音乐教育的机会和环境。

2.教学观念影响

受“应试教育”禁锢,音乐教育的地位并未得到真正落实,音乐课被当成可上可不上的副课,家长只要求孩子能把书读好、把成绩搞上去就可以,学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缺少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模式限制

长期沿用“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没有很好地遵循音乐教学规律,缺乏打基础和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力、表现力以及参与能力。此外,学生也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比较,以至于与其他学校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二、如何开展好基础相对薄弱学生音乐课教学

1.积极争取好的政策环境支持

教育主管部门应在教师招录、经费安排、教具配备、师资培训等方面,加大向音乐教学相对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学校领导应真正把音乐教学摆到重要位置,从领导分工、课程设置、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和扶助支持,努力营造音乐教学有人管、有时间、有场地、有条件的好环境。

2.千方百计提高认识培养兴趣

利用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强的特点,通过为学生表演声乐、器乐等文艺节目,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向学生讲述郎朗、李云迪等一些名人通过学习音乐实现人生价值、改变个人命运的故事,讲述爱因斯坦、袁隆平等大科学家终身与音乐为伴的故事,引导学生摆脱对音乐教育的简单认识。同时,利用召开家长会、发送致家长书等方式,帮助家长端正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3.切实遵循音乐教育科学规律

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情绪,自觉遵循学生授受心理和音乐教学规律,从最简单的识记音符和识谱唱谱教起,打好学生学习音乐的乐理和技能基础。同时,注意向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蕴含的故事等,帮助学生把握感情基调,真正把音乐当作情感艺术来学习。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教具辅助、对唱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坚持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

(1)学习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组织一些合唱队以及小提琴、二胡等课外兴趣小组,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音乐特长,培育音乐兴趣爱好。(2)环境由教室向校园延伸。把音乐氛围营造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放置雕塑、张挂画像、播放校园音乐广播等方式,营造浓厚的音乐环境氛围。(3)师资由本校向校外延伸。通过选送进修、外请授课、外出听课等方式,把音乐教育走在前列学校的师资力量借进来,提高本校教师教学水平。

5.努力为学生创设载体平台

篇9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也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力,所以同学们音乐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同学们良好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审美、体验、社会交往和创造性发展价值的重要基础。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人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本人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及时肯定、鼓励,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良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逐渐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越来越活跃,善于思考了。我们作为教师就应当适时地去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二、教师用知识和艺术吸引学生

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使他们对音乐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激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以比赛、活动为载体促进艺术渗透,展示才华增强自信以激趣

(1)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合唱、竖笛、巴乌等):有的同学在音乐方面有特长,也有的非常喜爱音乐,那就用课外活动小组的形式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同时也让他们在同学们中起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起到以点带面作用,激发同学们的音乐兴趣

(2)针对市、区艺术比赛培养音乐兴趣:每年各地都会有中小学生音乐方面的比赛,这也是培养兴趣,展示才华,熏陶自我的良好途径,当然如能获奖还可以在升学过程中获得特长生,优先录取等资格,这对激发同学们的音乐兴趣起到非常直接的刺激作用。

(3)以高考和特长生的培养作为动力源:大家都知道,上大学对每一位同学来讲都是梦寐以求的事,而且现在的高考音乐人才的录取人数也非常的多,其中不乏知名度非常高的大学,也包括许多师范类院校,当然还有许多著名高校招收的特长生,门类很多,而且报考音乐方面的同学文化成绩录取比较低等(从历年的高考对比得出),所以对同学们来讲,学好音乐也是实现理想,迈进高校的一条康庄大道。

青少年学生对人和事充满热情,重视友情,富有竞争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全班每个学生为激趣对象,合理运用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实行分层激趣,激励学生互助互学、合作竞争。介绍小提琴家马思聪时,各小组学生自愿组合,根据书中的小故事即兴表演。回答问题,其他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表演小品时后援团加盟,尽量让每个学生体会到集体互助合作的快乐,勇敢地参与音乐表演活动;开展多种音乐艺术实践的竞赛活动。如:组织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演奏乐器、唱歌、欣赏、舞蹈、创作竞赛等;在课外,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排练节目,积极参加社区等公益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使学生增强对音乐学习的自信,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表现为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和肯定,他人激励。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积极的期望、诚挚的关爱会成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音乐教育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他人评价激励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养成习惯进行言语激励,如“你很善于思考”、“你的声音很有特点”、“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的歌声感动了我”。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 、敢问,可能学生提的问题比较幼稚,但教师不应批评讥笑,而应给予肯定,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总之,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学生身心的特点,合理运用各种素材,善于激趣、重视激趣,才能真正发挥音乐的独特功效,实现音乐教育改革的目的。

篇10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它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从人脑结构看,人脑的左半脑是语言脑,右半脑是艺术脑。人的形象思维、创意思维是靠右半脑实现的。音乐开发右脑,并促进左脑的发展。

(二)有很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音乐的熏陶与影响,从音乐中吸取欢乐和力量,从音乐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与体验,从音乐中受到启发或灵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中国的“地质之父”李四光不但放射着“科学之光”,而且闪耀着“艺术之光”,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追溯历史,孔子既是思想家又是音乐家;曹操、李白、李世民、李隆基,乃至、鲁迅、,都十分喜爱音乐。放眼世界,印度的泰戈尔亦精通音乐、擅长作曲,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章,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三)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四)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力。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更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2、提醒学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感觉音乐。3、提倡独立性思维品质,鼓励他们在听赏过程中独立地感觉音乐带来的震撼,让他们拥有创造的灵感。音乐结束后,让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二)要打破盲从,促进创新。在课上,我故意安排错误的讲解和示范,在课前告诉学生:“老师在讲解音乐作品,音乐知识时,在示范演唱和演奏时都故意安排了一些错误,看谁发现的错误多。” 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只要建立起这样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探究”型,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

(三)要树立自信,肯定创新。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才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但在创作时,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就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描述,可能会出现扩大,缩小,重组,甚至变形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有求新求异的观念,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赞成他们的“不标准”答案。可设定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同学们进行论证和反驳。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我们就投他一票,支持他。这样,在有知不觉中,学生的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得以展,对音乐的理解了进一步加深了。

篇11

初中生的心智仍未完全成熟,社会经验、人生阅历都还比较缺乏,因此,要让这个阶段的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学者进行合理引导。引导的基础是了解,而沟通是了解的必要手段,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必须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时刻掌握其最新的思想动态,而后根据学生的关注点确立合适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始终“紧跟学生的脚步”,从而拉进教师与学生、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确立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形式多样化,万万不可照本宣科。例如,在进行《八月桂花遍地开》一曲的教学时,笔者并未采用传统“听——教——唱”的教学形式,而是带领学生在欢快的歌曲旋律中舞动彩带、扭着秧歌走进教室,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歌曲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也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大可以抛弃以往非黑即白的评价方式,对学生采取开放式的评价。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即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犯了错误,教师也不应该一味地指责批评,这样有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况且音乐的鉴赏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教学者应该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另外,在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改变学生的座位顺序,从原来整齐的一排排座位改成圆形或马蹄形的座位形状,这样可以大大拉近教学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

二、让音乐成为沟通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

(1)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增强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所谓“互动式”教学法,其实质就是变革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更趋于“朋友化”。众所周知,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也是相互尊重的。而师生之间的“朋友关系”则是这种“平等”和“尊重”在教学中的反映。教师在教授初中音乐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既是“互动式”教学法的内在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从而使教师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学生。比如,在教授创作课时,我首先指定一个曲目《雪绒花》,然后让学生在原曲的基础上改编歌词,或者指导学生在原词的基础上改编原曲,并现场唱出来。学生在表演自己参与创作的歌曲时,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将激励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学习初中音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

(2)通过比赛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增强互动性。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胜利的渴望伴随着他们极大的好胜心而显得尤为强烈。因此,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专门设置了一系列比赛环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设计比赛内容时,我尤其注重对学生基础音乐知识的考察,并极力追求比赛方式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比如,在克服学生的表演障碍时,针对某些羞涩,不敢在众人面前表演的学生,我设计了“表演唱”的环节:首先我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由每小组按序推荐一人演唱统一曲目,并保证每人都有演唱机会,最后比赛的总分将计为各小组成绩,成绩位列前三的小组将获得特别奖励。通过开展这样一系列有趣的学习活动,初中音乐课堂逐渐形成了师生一体的和谐氛围。

篇12

        新世纪,迎来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和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在《新课标》实施之前,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既有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上的问题,也有教学模式上的问题。在多重因素的共同约束下,初中音乐课程很难担当起应该承载的教育责任,学科教育目标也很难落实。

        一 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理念——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2.模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之效

        我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 信息时代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相结合,并将研究结果付诸于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结合,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持。 

        1.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践行“自助化”教学理念

        构建主义起源于心理学领域,由瑞士日内瓦学派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先提出于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演变至今,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建构世界。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利局面;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囿于固有的教学理念,研究、学习并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并转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构建主义”学习的环境和课堂条件,让学生通过这种“自助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环境构建和应用领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尝试导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音乐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促者的作用;教材则作为学生自我构建的对象;媒介成为创设情景,协作、会话的认知工具。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彼此的关系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创新性的变化。

        2.擅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物质保障。信息化时代,要擅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单一的、教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摆脱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为实践改革和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教学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结合,也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光盘、课件等软件,都可以成为初中音乐教学媒体的主流,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例如在《春江花月夜》这节课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通过自制的教学课件,将画面与音乐充分结合,情境交融,通过视、听的完美演绎,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意境,并通过关联画面及配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曲内涵,学生在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充分读懂了乐曲内涵,体验到了中国古代音乐与相关传统文化那一脉相承的审美情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13

师爱无疆,作为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对他来说显得特别的重要,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从而使学生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思索并获得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知识的引入和情感体验等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将教材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整合,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感受音乐的教学情境。音乐教学情境有:故事或谜语情境、实物模拟情境、视屏或画面情境、声音或音乐情境、问题或对话情境、活动情境等。创设的情境是否有引人入胜的情趣、意境?情境与音乐教学重点是否吻合?是否有内在的联系?能否激活学生的音乐思维、启迪学生对音乐感悟?有些教师创设情境却是兜圈子、猜谜语,让学生不知所云,反倒影响和干扰学生的学习。

三、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激情演唱歌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学唱每一首教材歌曲时,先让学生跟着歌曲伴奏带音乐有激情地朗诵歌词,理解歌词的内容,感受歌词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情绪,就会使学生感受到诗意化的教学给音乐课带来的艺术魅力,例如:在学唱《枫桥夜泊》这首古诗词歌曲时,我先让学生在音乐伴奏配乐的背景下做到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然后再让学生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学生很快地进入了状态,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五、通过音乐故事引发学生共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