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保险档案管理

保险档案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1: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保险档案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保险档案管理

篇1

    (一)起点不公正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缺乏应有的规范性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比较晚,相应的政策不能够全面的依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同样的相应的扶持政策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农村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方案推行难度大。在1999年国务院整顿规范文件下发后,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按档管理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得到建设。由于,城乡发展的二元结构,严重的影响着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不能适应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样,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明显的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远远的滞后与城镇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档案管理的起点不公平,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损害着农民的根本利益,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发展,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资金供给不足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瓶颈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需要社会资金的支持,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定比较晚,仅仅是靠提取3%管理费作为经办机构经费来源,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费用,由于缺少相应的保障资金,养老保险就不能有效的完成信息化的建设,不能有利于社会农村养老保险机制的开发与利用。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导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也影响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途径

    (一)齐抓共管,健全网络管理

篇2

1、工伤保险的特点

1.1、具有强制性

工伤保险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为确保劳动者享有这一权利,国家通过建立法规强制实施工伤保险制度。由于工伤属于意外事故,具有不可预知和难以逆转的特点,对个人以及其家庭往往造成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因而必须强制参保。

1.2、具有互济性

因工伤人员在社会上分布不均,必须依靠社会力量进行保险,通过统筹基金的办法,使得工伤保险的劳动风险得到分散,解决企业和地区之间承受的不同压力"这样操作,体现了互济性,对企业和劳动者形成保护机制,在较大范围内分散风险。

1.3、具有福利性

劳动者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基金,这是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而且基金由国家财政提供担保,由隶属于政府部门的非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经办实行专款专用,确保受保人享有应有的福利。

2、目前我国工伤保险档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档案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档案管理的需求,因此发展新型档案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化、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是现代档案管理的需求,我国的档案管理很多仍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2.1、档案类别分类不清

档案的随意摆放使得档案的集中管理出现问题,档案的类别划分不清,使得档案的归类和查找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而且容易使得重要的业务档案没有特别标记并纳入重点管理范围,极容易造成档案遗失,不仅如此,这样还容易使得档案的管理出现业务交叉,出现问题时出现责任不清,相互推卸的情况。

2.2、业务档案管理制度混乱,缺乏科学性

据调查,现阶段大多数机构仍然是利用人工来进行档案信息的记录与保存,而不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电子化管理,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的录入与查找。因此使得人工查找业务档案的过程变得困难,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却难有成效。但是随着业务档案数量与信息的不断增多,原有人工的档案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繁杂的资料使得参保人员信息的查阅更新变得困难,不仅对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造成影响。

2.3、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是临时招进来的兼职人员,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也未曾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工作质量无法保证。

3、实现工伤保险业务档案信息化的途径

3.1、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这主要指的是纸质档案、声像档案和实物档案等档案的信息化。对于纸质档案,一般通过扫描的方法,将得到的图片文件进行转换,将其中的的文字转化为文档文件;声像档案则利用计算机系统,将一些转录设备与其进行连接,转化后得到音、视频文件;而实物档案,一般通过照相、摄影等手段形成影像、视频文件,然后进行保存处理。所以,为了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开发一套工伤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是必要的,通过整合资源,使得系统的信息数据得到充分利用,建立档案系统时信息的录入变得快捷高效,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

3.2、档案信息的合理编目

档案信息的编目是档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步骤,在传统编目基础上通过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快速分类,使得档案信息得以很好的归类,提高了管理效率,这种方法工作量小,操作性强,容易取得实效。

3.3、档案信息的快速检索

档案信息化工作中检索是很关键的一部分,也是档案信息化水平高低的一种体现。由于档案分类的局限性,一些具有相关性的文件资料由于门类原因被划分在不同的类别,因此如果需要查询详细的档案资料,就需要进行不同门类的信息搜索。通过跨网络的分布式查询,满足检准率的要求。

3.4、档案信息的高效传递

传递档案信息有很多途径。其中最具高效的是网络服务模式,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结合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发展出来的一项新途径,也是时下研究档案管理的一项热点。通过进行档案的高效传递可以将档案信息通过网络快速发送给咨询者,为其提供档案相关信息。

4、工伤保险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足及对策

4.1、传递过程中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推行工伤保险档案信息化,利用网络进行传递档案,电子符号代替了数据资料,档案信息流动过程中的签章等确认手段不存在了,这使得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容易造成信息的截取、泄露、篡改等问题。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加强档案数据文件的加密保护和严格管理,在信息的源头上做好管理工作,保证各种需要归档的资料具有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工伤保险档案的归档做好前期工作。

4.2、原始资料档案的保管问题

档案信息化条件下,原始资料档案和档案信息发生了分离,为了保证档案的真实可靠,在输入原始档案信息时,通过利用图像文档管理技术,扫描原始档案并录入到计算机系统里,方面搜索与传递。同时,原始档案资料必须装订成册妥善保管,而且定期需要进行核对,保管备查。

4.3、业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

建设工伤保险档案的信息化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以新的眼光看待工伤档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能力,同时,信息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需要参保单位和个人档案资料完备全面,这使得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已的业务水平,增强管理能力,努力学习,通过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档案资料的使用和利用效率。

5、结语

工伤保险档案的管理是社会保险工作开展的关键一环,也是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的推广。通过结合工伤保险档案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工伤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的方法,对工伤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始终遵循真实,全面的原则,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和档案管理,为广大工友的工作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刚.工伤保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47-48

篇3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281-02

一、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保制度不管进行改革,人们对保险事业的认识不断提高,要求加入社会保险的人员逐年扩大,社保档案数量剧增。根据权威部门统计,到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5556万人,比2008年末增加了1852万人,预计到2013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44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4.6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3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5亿,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超过5.2亿。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增长过快,传统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保事业发展的要求。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公民个人社保档案隶属多个管理部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不足,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焕发生机。

二、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是适应我国社会保险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关系着每个参保人的根本利益,社会保险部门不但要履行社会保障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对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职能。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之日起,到离退休结束领取保险金,中间还有可能面临失业,人员的合理流动等诸多环节,需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手续,如此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若无具有创新的、行之有效的、完整准确的个人资料管理,社会保险部门的工作就会陷入困境,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要善于创新,以利于社保部门提高业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只有从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到归档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跟上社会形势发展的步伐。

三、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要不断创新

(一)形成制度,依法办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要依法、依规办事。国家应要依据《档案法》,《保密法》等政策法规,尽快制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办法,将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要对社会保险档案存储的内容及范围、档案室的配套设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等作出较为详实的规定,社保档案管理要有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要求各有关部门形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的成熟的流水程序,做到既利于完成工作,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部门都要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构建一套符合实际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以彻底改变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上的无序状态,逐步形成全国统一、上下协调一致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体系,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能适应社会保险发展的需要,更好的为参保人员服务。

(二)社会保险档案微机化、数字化管理。为适应社会保险发展的需要,各级社会保险部门要解放思想,学习不同地区的先进经验,购置微机设备,招聘专业微机人员,配备专门的微机档案室,实行社会保险档案微机化管理。社会保险档案微机化在一个行政区域要尽力做到工作统一进行,以便为下一步计算机联网及共享社会保险档案数据奠定基础。社会保险改革之初,在办理过程中使用过大量的纸质材料或证明,例如各类保单合同以及各种需要存档备查的档案资料等,数量多,占空间大,给保存查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现在可以将这些材料进行电脑扫描储存,将纸质档案转变成数字档案,以此提高社会保险档案保存查阅的工作效率。

(三)搞好人员培训。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决定着工作的成败,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社保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为此社保部门应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联系,紧密合作,积极组织社保档案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经验交流。把社保人员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不断提高社保档案管理队伍的业务技能。

(四)管理统一

社保档案管理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办法,全国上下一盘棋,结束社保档案管理分散问题。在中央的领导下成立一个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处,国家依法负责拟订社保档案的发展规划、改革计划、规章制度。社保档案管理处在全国各地设置分支机构,负责公民社保档案内容的定期增加和更新。在全国实行参保个人档案号码与本人身份证号码、劳动保险号码统一,做到参加社会保险人员“一号管理”,专人专号,从发放的劳动保险号码上就可以反映出公民的收入和保障费的缴纳情况,有利于社保信息的查询。

参考文献

[1]尹冬桂;抓档案工作必须做到“四个强化”“两个落实”[J];湖北档案;1997年02期

[2]闫华;吴桂宏;张美莲;要重视和加强社保档案的管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7年03期

篇4

一、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出现的规范性问题及如何加强

随着现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参加养老保险。但是关于农村养老金保险的管理工作上,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关于农村和城镇的起点不同问题,因为城市的发展更加的迅速,相对于农村来说,国家也会给予更多资金上的支撑,所以在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上,就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而农1险制度本身就要落后于城镇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对的档案管理也就并不是十分的完善。这就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缺乏应有的的规范性,这是农民群众不能很好的享受应有的利益,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面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缺乏规范性的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下几种方法进行加强:

1.建设相对完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制度,所以在档案管理上存在很多的漏洞。如果想要尽快的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一个相对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2.政府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城镇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相对于农村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政府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想要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来给予支持。

3.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论在什么方面管理人员的素质,都是管理工作上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可以更好的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进行管理。

二、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出现的法律问题及加强方法

到现在为止,我国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法律基本没有,所以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上没有相对的法律规范。由于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的压制,人们在对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出现懈怠,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十分的不稳定。还有就是农民们大多文化程度并不高,没有很好的法律意识,也就导致了不能很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给很多不法行为创造了空间,以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滞后。所以为了可以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进行,我们要有一个相对的法律制度。这个法律制度的建立,必须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最基础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对合理的法律,来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还要加大对农村的相关法律宣传,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让他们可以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三、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档案保存的问题

目前来说,农村养老保险档案都是用纸质手写进行保存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流动的人口越来越多,就涉及到了档案的调入和调出的问题。在这种档案经常的流动的情况下,这些档案就会出现一定的破损和丢失。还有就是环境的因素,在农村生活的环境相对较差,国家建立的相对的机构的建设也没有很全面,不论是办公地点还是办公设备,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还有就是对于档案的存放地点,它的环境要相对来说更加差。就是因为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导致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残缺和丢失,这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也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对于档案的丢失、磨损、参缺这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尽最大可能得去降低档案的受损与丢失,并且建立档案丢失后的应对对策。

1.降低档案的丢失和受损。我们可以提高档案存放的环境,管理人员对档案要做定期的维护。

篇5

一、以对档案管理内容的明确为切入口

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当中有明确指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证据、依据,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与保管期限》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安全,不得伪造、篡改。对于进入医疗档案管理内容的类别可以划分为永久性和定期性两大类,其中定期保管类当中又分为1年、3年、5年、1年等几小类。而对于上述的各种社会保险业务的档案在管理过程中都是具体依据国家所颁布的《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相关要求进行执行。因此,一名从事医疗档案管理的从业人员,要想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服务水平,就必须要明确自己所从事行业的相关工作内容是什么。通过认清与掌握自己的工作范畴,工作内容,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二、以对医疗档案前期文书的处理为切入口

从医疗档案管理的角度来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有效档案管理的重要前提。要使档案规范、标准,必须先解决好公文制发。而完成这一环节,做好前期的文书处理是重中之重,也是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实现的重要基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主要是对参保单位或者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参保个人所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是我们医疗档案管理的核心目标,也是反映社会保险事业不断发展的宝贵资料与重要的历史凭证。公文本身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档案质量,也将制约日后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标准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工作基础。对于将成为档案的公文文本载体的质量上一定要注意,其中幅面的尺寸规格上就要求统一化,这样做的好处便于装订。另外,文书的标题是否是准确的,主送单位与抄送单位是否准确齐全与否,还有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签发的手续有无。以上所提到的种种都是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有效性所应该关注和重视的内容。

三、以医疗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为切入口

篇6

医保档案的归档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档案材料、打印质量等。但目前面临档案管理工作面临医院票据、出院小结等材料规格不统一和打印质量不统一的情况。如跨省市就医,使得不同医院的票据规格不同,大小不一的票据和报销材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再如,由于打印设备不同,出现纸张的字迹不清楚或难以辨别。针对以上问题,要推行统一的行业标准,一是规定发票及报销材料的纸张大小、形状以及纸张的材质;二是严格要求打印材料的质量,使用统一的激光打印技术,既保证打印字迹的清晰和质量,同时也保证打印材料的长期保存。

二、加大信息化医保材料的归档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推行,医保结算的材料也逐渐增多,给档案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另外,不断增加的医疗档案材料需要更大的储藏空间,出现严重的涨库情况。此外,传统的档案库房多由办公用房改造而来,各种功能、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而且隔热、防火和防潮情况也不理想。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大信息化医保材料的归档,可以通过扫描材料进行归档的,可以将扫描后的原材料退还给参保人,从而缓解档案室纸质档案的存放量,缓解涨库情况。另外,要改善档案室的规模和条件,使用专业且规范的档案室,使其满足现代医保档案发展的需求,做好隔热、防火和防潮,保证纸质档案的长期保存。

三、提升信息化医保结算服务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医保结算业务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时期,我国医保档案采用传统的归档模式,主要方式是参保人想要了解自己的档案信息,在医保业务窗口是无法查询的,需要到档案室进行查询,档案库工作人员为参保人提供所需的复印材料。这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业务创新,从而适应档案管理的新趋势。因此,信息化为医保结算提供了便捷方式,医保结算可以借助新的支付方式,扩大医疗机构的范围,多开设定点报销场所和异地报销方式,实行跨省市和区域的直接结算方式。借助信息化的医保结算方式,可以减少医保部门的工作量,也减少了医保档案管理的环节,减轻了档案归档的压力。同时,为参保人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四、扩大、整合医保档案信息化

大数据时代给医保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虽然庞大的数据和广泛的数据库容纳了更多的医保档案,但目前的医保档案管理数据库建设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没有实现全面的数据融合,出现档案数据标准化程度低、技术割裂和管理的碎片化,这些都是制约新时期大数据医保档案管理的因素。因此,要加快推进医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从医保档案的收集开始,完善立卷、保管、利用和移交各环节,建立医保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跨区域和省份的医保档案管理平台。

五、加强防范意识,做好保密工作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问题是最大的网络安全问题,我们经常从新闻上可以看到,个人信息泄露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危机。医保档案涉及参保人的个人隐私,做好大数据网络维护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医保档案管理部门有专业的网络安全维护人员,定时做好网络维护,加强档案信息保护能力,预防病毒侵袭造成的参保人信息泄露。另外,还要预防信息丢失和误删的情况出现,做好医保档案的备份和加密,制定严格的惩罚机制,做好责任到人,切实保障医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推动着医保的进一步发展,医保档案管理是对医保实施效果的一种反映。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特色医保体系的建设,要构建全国统一的医保系统,推行统一的行业标准,做好医保档案管理工作,为参保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

参考资料:

[1]郑德利.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在新形势下的强化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9(12):139.

[2]吴琼,刘环,兰坤,高欣.新媒体在远程医疗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05):312-313.

篇7

由于医疗信息化建设逐渐推进,我国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档案已经初步的完成信息化。然而,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却出现一个问题,即我国没有形成规范化的信息化档案格式,不同的省、市,甚至不同的医院都依自己的需要建立信息化档案。不规范的信息化档案建立的方式给未来整合信息化档案资源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如果两份格式不同的医疗保险档案资料要整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会出现丢失数据的问题。

1.2操作化尚未实现

相关的部门领导有时对档案管理的认知出现问题。他们认为要做好档案管理就只需要被动的收集和整理资料,这些工作不需要有很大的技术性,于是他们将不能胜任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调到档案管理办公室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档案管理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能够主动了解如何才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如何才能收集到更多档案资料、如何才能使档案被更有效的利用。以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人们要求医疗保险档案的工作人员要熟悉网络,以信息化的思路看待医疗保险档案建设的问题;要求他们熟悉计算机操作,能够准确的录入档案资料;能够从医疗保险档案的数据中提炼出更多的有用信息等。

1.3共享化尚未进行

医疗保险档案资料是带有隐私性质的档案资料,在未经持有人允许的情况下,接触档案的人不能泄露医疗保险档案的资料。然而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信息安全的不足也成为人们忧虑的问题。如果不能给予医疗保险档案共享平台一个安全的保障,那么医疗保险档案共享化就难以持续。

2做好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完善信息化档案的标准

要让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实现,就要在全国的范围内统一一个科学的医疗保险档案建立标准备,它必须要能准确的记录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参保的方式等等一系列信息,这些信息使用的字段必须是标准的、录入的格式必须是统一的、使用的标签必须是科学的。如果不能做好这一系列的基础建设工作,那么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根基会非常薄弱。要确保这个环节能够顺利进行,我国相关的部门要统一建设意见,督促执行过程、严格审核结果。

2.2培养现代化管理的人才

医疗保险档案建设能不能顺利进行,与执行该建设的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让医疗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能顺利的推进,相关部门的领导必须抛弃陈旧的观念,用现代化信档案管理的方式看待医疗保险档案建设的工作。为了确保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关部门的管理人要从招聘、培训、考核这三个方面确保人才的素质。即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招聘具有现代化管理经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档案人员;录取适当的人选以后,人力资源部门要定期为工作人员培训,让他们能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人力资源部门要拟订合理的指标考核工作人员的成绩,让他们的成绩与经济收入挂勾。

2.3做好安全化平台的建设

虽然信息化和共享化即意味着要做好档案安全工作会比较困难,可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依然能够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的保密性。比如医疗保险档案建设部门要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杜绝有人入侵信息档案建设的平台;要求医疗保险档案持有人牢记调阅医疗保险档案的密码,并用多重验证的方式确保其机密性。

篇8

1 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1987年就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定市社保所在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缺少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的职工档案,通过查询企业职工花名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卡、补缴缴费分解表、历年缴费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确定缴费事实,重新整理、归集参保数据,真实记录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历史,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参加工作的李桂兰,今年已经46岁。1980年11月,李桂兰成为保定市水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按照有关规定,1987年1月李桂兰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1998年李桂兰离开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兰从新疆特地赶回到保定市社保所查询以往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离开企业十几年,社保资料会不会遗失?社保所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过去的参保记录?李桂兰的心里忐忑不安。来到保定社保所,档案员根据李桂兰的身份证输入名字后,几秒钟就查到记载李桂兰详细缴费情况的职工养老保险卡。李桂兰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保定市社保所依据李桂兰的养老保险卡,重新为她补办了养老保险手册,恢复了缴费情况。

2 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保定市,类似李桂兰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保定市社保所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社保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档案目录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档案局《冀人社发2009(11号文件)》要求,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保定市纺织厂等7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3.1 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我市社保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所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3.2 统一档案室标准。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保定市社保所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3.3 统一规范整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还要求对社保业务档案进行统一集中清理。各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先收集后筛选、保齐全少缺漏的办法集中清理,要求每位职工将橱柜的所有原始资料、文件集中起来,进行鉴定整理、组卷归档。

篇9

1.对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缺乏重视。很多部门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导致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十分落后,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和维护,使得农民感到十分不公平。

2.缺乏资金投入。与城市相比,农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当地政府对于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是阻碍目前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尽管近年来,国家日益增加了农村保障项目和档案管理的扶持资金,但仍然难以满足农村保险档案管理的资金需求。对于很多农村来说,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所需资金是由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拨款的,如果社保机构资金短缺,便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供给。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难以跟上时展脚步,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缓慢。

3.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随着农民对于养老保险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参加养老保险,很多农村的养老保险日益得到普及和覆盖,对档案进行科学有效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必须不断健全档案管理机制,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为农民提供养老保障。然而,几年来,由于档案管理制度缺失,导致很多档案管理没有法律规范和制度依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部门在制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相关政策和文件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进行,不公开,不透明,缺乏舆论监督机制,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

二、强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有效对策

1.构建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县级以及乡镇级多个政府部门进行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共同管理和安排好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引入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对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县级档案局应该从更高的层面上对农村养老保险档案进行科学规范,并对其加强监督和指导。其次,无论是人力资源部门,还是社会保障部门,都应该将档案管理纳入管理体系,对档案管理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打好基础,构建完善的档案管理网络系统。第三,对于乡镇级农保处来说,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细化,组织一个农村养老保险档案部门,将具体的档案管理事宜安排到日常工作中去,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收集和整理,并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和保管,使档案管理工作真正能够有效顺利的开展。

篇10

医疗保险档案不但是广大参保单位以及参保人员的重要信息的真实记录和凭证,更是今后支付各类医疗保险待遇和促使保险数据数字化的重要依据。并且医疗保险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业务难度加大,所以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有助于监督各单位缴费,维护参保人员的权益。但目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还面临制度不完善、资料收集不完整、工作实效性低等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把工作做好。笔者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一、完善制度,规范医疗保险档案管理

完善的制度是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是日常开展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促使制度不断趋于科学化、正规化和标准化,才能落实和规范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而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从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加强档案库房设施建设、完善岗位职责制度等方面入手,逐渐形成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有序的、系统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相关单位要以一定的设施设备为基础有效开展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这些基础设施与设备不仅涵盖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网络信息设备,更涵盖专门的医疗档案管理文件柜、场地库房、服务器、复印机等基础设备,必须完善这些设施设备,使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获得必要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当然,在完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以后,还应组织档案人员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将制度落实到每一个有需要的工作环节,促使单位每一个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因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与制度不符而影响工作效率。

二、加强收集,体现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档案管理是医疗保险事业的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在医疗保险中心的管理工作中处于重要地位,而档案资料的收集是开展档案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起点,要想做好档案管理工作,除了完善制度以外还必须广泛完整地收集各类医疗保险档案资料,形成完整的档案系统,使档案资料完整、内容丰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医疗保险档案信息的多元化需求,这是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提升信息资源服务的前提与基础。如单位档案人员从抓好文书、业务、科技等医疗保险档案的形成入手,以档案的积累与归档为基础,在管理层达成共识,提高重视和支持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度,大力宣传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强化全体人员的档案意识,调动他们协助档案人员收集医疗保险档案资料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且档案人员要主动参与单位关于医疗保险的重大活动。另外,档案人员要遵守系统的、完善的档案资料归档制度,明确归档的范围和时间、质量要求等,通过制度确保定期完整接收各种各样的医疗保险归档材料,对其他部门起到约束作用,禁止发生文件材料归档不及时的现象。在医疗保险档案材料的收集过程中发生问题时,相关人员应承担责任,保证档案收集与立卷的质量,收集各类文件材料,确保医疗保险的文书档案、成果资料、声像档案以及专门档案等齐全、完整。

篇11

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将档案实体以数字化信息的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它的优势体现在信息处理快速、节约存储空间、调阅档案便捷以及利于保护档案原件等诸多方面,这就使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向着全面信息化时代迈进,也意味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正在朝着各环节自动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和档案信息利用电子化的方向发展。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

1.可以方便档案的检索和使用

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使用者只要输入关键词,计算机上就会快速呈现出所要查询的相关资料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检索效率。同时还可以采用电子加密技术对档案进行机密处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养老保险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2.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

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使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走向开放化,使新型的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取代传统的档案保管和利用职能,这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提高和优化了养老社会服务。

3.可以支持养老保险决策和管理的及时正确运行

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档案信息的完整可靠程度、加速信息化管理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养老保险决策和管理的及时正确运行。

4.可以提供智能化服务,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

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使档案信息通过远程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大大缩短了档案的编著时间。要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运行,就要使广大的工作人员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思想,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照片档案和实物档案统统纳入管理范畴,努力将复杂工作简单化,简单工作规范化。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库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以满足档案信息共享、快速检索利用的需要。

二、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工作问题认识不足

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受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对于信息化管理的理解还相当片面,认为只要把档案资料输入到电脑中就是信息化管理了,认识不到档案优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档案管理的信息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减缓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很多工作人员的办公思维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上,对于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工作模式非常陌生,甚至对该新工作模式产生不良的抵触心理,使养老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进程受到严重阻碍。

2.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自身的不足

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无论是档案的起草、修改,还是档案的印发都是由工作人员在电脑上完成的,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数据库里,这样虽然便于复制和修改,却也使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不复存在,导致电子文档是否可以作为档案、是否具有法律效益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多麻烦。

3.制度法规与规范的不足

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规范化、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的计算机软件普遍存在机器和配件型号不一致、质量差异大、开发语言不统一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阻碍了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4.档案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不足

当今养老保险管理部门既熟知档案管理知识,又具备信息化技术的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政府还没有把培养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纳入到主要的工作任务进程当中,这也是导致档案信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5.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不足

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档案,这样虽然便于复制和修改,却也给不法分子窃取和伪造档案信息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档案需要长期保存的性质要求计算机的软硬件寿命都非常高,需要应用的计算机质量要有保证。

三、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1.加大对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我们要想让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大对相关人力、物理和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投入。比如为单位购买配置优良的用于存储养老保险人员档案的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聘请具备计算机信息化应用能力的人才等等。这些优质的工作资源不仅能够显著的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使档案的查找、阅读和保存变得更加便利,为档案存储的区域设置加密保护,增强养老保险档案工作的保密程度。

2.完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服务方式

我们要想让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采用可以开发养老保险信息资源和创新服务方式的先进技术。例如:已经在档案管理部门初步实现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服务,可以设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这样可以大大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和过度浪费;还有可以采用缩微技术服务,用这种技术来存储和保护一些珍贵的档案,可以收到非常显著的成效;也可以启用相应的公共网络服务系统,利用电话、计算机网络等公共网络为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注重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养老保险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于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相关领导应该认真制定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战略,力争达到科学、合理、高效。掌握这方面的各项内容,做好培训前的充分准备工作,然后再根据设定的培养策略对其进行培训,从而收到最好的培训效果。与此同时,可以让培训人员根据制定好的学习计划进行自学,让他们之间多沟通交流,增加对于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探讨,强化这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使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高效实施的目的。

4.建立规范标准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

要想建立起规范标准化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就一定要确保档案管理网络的安全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机制必须规范化。我们可以努力从这两方面做好: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机制,逐步统一各项工作标准,细化各项工作,制定各项安全措施;统一档案管理标准,这样能够保证档案资源库的正常建立,使整个档案信息网络工作保持畅通,顺利实现养老保险档案的资源共享。

篇12

1.社会保险纸质档案管理工作不被重视。

当前,很多业内人士对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的今天,纸质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知不觉被淡化了。他们认为,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看不到档案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现象。面对这种情况,2009 年 9 月 1 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实施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定》,从归档范围、保管年限、保管内容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

2.硬件设施不到位。

到目前为止,在很多单位还没有正规的档案(馆)室,没有配备专业人员,缺少必要的设备,有些地方和单位仅限于一般调档、阅档,没人查询时就不管不看,有个登记册就算管理了。

二、如何打造社会保险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

打造一支社会保险专业化的档案管理队伍是社会保险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工作,服务民生的具体措施,也是一项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长远举措。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应与其他工作一样同部署,同考核,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部署、年末有总结。各地区社保档案管理部门要做到办公场所宽敞,办公环境清净,办公职责清晰,按照1万卷配备 1 人的标准配备档案管理人员,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做到素质出色、业务精湛,准确把握相关的工作方向,不断提升日常的工作管理水平。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要做到档案室、办公室与阅览室分开,购置档案专用立式双轨道密集架,配备空调、计算机、温湿度记录仪、吸尘器、灭火器、去湿器等设备,并定期检查档案室内外的技术保护措施,做到防盗、防火、防高温、防虫、防鼠、防潮、防尘、防阳光直射,高质量地管理好社保档案。

三、依法做好社保档案管理工作

1.立足于法,搞好建章立制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作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法律主体,一方面,要依法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档案的保管和信息查询服务,确保档案资料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按照相关要求,加强对档案资料的整理和综合分析,挖掘其中对服务社会大众和规范经办业务管理有价值的各类信息,完善业务流程,改进查询手段,提高查询效率,方便参保单位和个人及时便捷地查询和利用档案。另一方面,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按照《社会保险档案管理规定》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对不按规定归档立卷或不按规定移交档案,伪造、篡改、隐匿档案或擅自销毁档案的,,造成档案遗失、损毁、违规提供、抄录档案,泄露用人单位或者个人信息等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赔偿责任,使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2.实现档案管理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

篇13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使用者只要输入关键词,计算机上就会快速呈现出所要查询的相关资料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检索效率。同时还可以采用电子加密技术对档案进行机密处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保险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1.2 可以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使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走向开放化,使新型的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取代传统的档案保管和利用职能,这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提高和优化了保险社会服务。

1.3 可以提供智能化服务,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可以使档案信息通过远程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大大缩短了档案的编著时间。要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运行,就要使广大的工作人员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思想,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将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设备档案、照片档案和实物档案统统纳入管理范畴,努力将复杂工作简单化,简单工作规范化。

2 当前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实效不高

一些社会保险档案机构和人员面对信息化浪潮,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他们一方而脱机或联机接收电子文件进馆保存,另一方面对实体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借助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提供档案信息的网络检索或浏览。但是,不少社会保险档案机构只是盲目地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缺乏先进的思想理念作为指导,对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没有深刻的认识,重藏轻用,重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而忽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结果导致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效益低下。

2.2 信息安全保密程度不高

在信息时代,由于网络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社会保险档案信息泄密的渠道和风险不断增加,除了常见的网络病毒、网络黑客对管理计算机的入侵、工作人员无意泄漏等情况外,电磁泄漏、剩磁泄漏等威胁更是防不胜防。

2.3 档案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不足

当今社会保险管理部门既熟知档案管理知识,又具备信息化技术的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政府还没有把培养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纳入到主要的工作仟务进程当中,这也是导致档案信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措施

3.1 建立规范标准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

要想建立起?范标准化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机制,就一定要确保档案管理网络的安全性,这就要求档案管理机制必须规范化。我们可以努力从这两方面做好:创新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机制,逐步统一各项工作标准,细化各项工作,制定各项安全措施;统一档案管理标准,这样能够保证档案资源库的正常建立,使整个档案信息网络工作保持畅通,顺利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资源共享。

3.2 完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服务方式

我们要想让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采用可以开发社会保险信息资源和创新服务方式的先进技术。例如:已经在档案管理部门初步实现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服务,可以设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这样可以大大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和过度浪费;也可以启用相应的公共网络服务系统,利用电话、计算机网络等公共网络为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3 提升档案信息化建设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进行档案数字化管理时,首先,应当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具有高度专业化技术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应当采用电了加密或数字签名技术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管理。其次,档案管理员应当对归档的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处理,定期检测档案数据库存放服务器的防毒杀毒防攻击能力。最后,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学习如何将电子文件档案移出进行长期保存,避免出现计算机系统损坏或其他意外事故、自然灾害时,导致档案的信息丢失。

3.4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网络安全控制

(1)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访问控制可以说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根据访问控制的内容,访问控制可分为入网访问控制和网络的权限控制两种。一是入网访问控制。它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同时也控制准许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准许他们从哪台工作站入网。用户入网访问控制有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就是防火墙。防火墙通常设置于某一台作为网间连接器的服务器上,并与网络的其余部分隔开,在内部网与互联网之间建认起一个安全网关,使访问者无法直接存取内部网络资源,保护网络资源免遭其他网络使用者的擅用或侵入。二是网络的权限控制。网络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它指定用户和用户组只可以访问哪些目录、子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限制用户可以执行的操作,防止用户越权操作。

(2)硬件防护技术。电子档案载体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应当定期检测和拷贝,检测每年进行一次,采用等距抽样或随机抽样的方式,样品数量应不少于10%为宜;拷贝应每4年一次,要求多重备份,以防数据丢失,并且原载体继续保留的时间不少于4年。对于电子档案的检测和拷贝,必须建立相应的跟踪记录,避免发生人为的误操作。

3.5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