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质量管理工作亮点

质量管理工作亮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1: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质量管理工作亮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质量管理工作亮点

篇1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 A

目前AP1000核电正处于首堆建造阶段。海阳核电作为AP1000核电建造的依托项目,承担了AP1000核电首堆建造的任务。核电建造周期长,施工精度要求高,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或者留下质量隐患将对后期核电厂的运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建造期的质量就是运行期的安全”,要保证建造期的质量,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关键在于做好施工过程质量管理。

1、牢固树立质量“零事故”理念

1.1背景

“零事故活动”是日本1973年借鉴当时美国安全评议会开展的“Zero in on safety(瞄准安全)”活动,将其与质量控制活动(QC)、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法(KJ)等相结合所形成的活动体系。

“零”、“预期”、“参与”是“零事故活动”的3个基本理念,同时也贯穿于核电建造的各个阶段中。作为第三代核电的“国内的国外工程”,AP1000核电站建造的特点和难点使其所坚持的质量控制理念相对于其他的核电建造更为严苛,首堆项目自开工至今也真正实现了“零事故”的安全质量目标。

1.2“零事故活动”理念在核电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随着核电技术的成熟,核安全的保障与人的因素存在巨大关联,任何的疏忽都不能被容许。如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由于人为失误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突然功率波动,酿成了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而“零事故活动”所倡导的所有危险源都应被识别和解决成为现代核电建造的重要理念,它帮助我们识别的不仅仅是工作中的危险源,更要求深入发掘员工日常生活的危险源存在情况。

“零事故活动”理念要求为了实现“零事故”和“零职业病”的目标,建立一个积极、主动、和谐的工作环境,所有工作现场或工作过程中的潜在危险以及员工日常生活的潜在风险,在工作开始前都应被识别和解决;为防止事故或伤害的发生,要严格执行每一个安全操作程序。“严格操作和管理”是必须恪守的全天候核电建造准则,保证核电后期能够保持安全运行,关键是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核电建设不同于其他建造工程,它要求安全、质量、运行的高度一体化,对包括最高管理者、经理、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内的每一位参建员工的道德、人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核电建造之所以倡导“零事故活动”,就在于它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安全文明施工、技术交底等,确保人、机、物、环均处于最佳状态,做到管理精细化,环境人性化。

现代化的核电建造需要依靠先进的“零事故活动”理念,创新的工作体系,科学的工作机制和超强的执行能力,创造出良好直至优秀的核电工程业绩。牢牢坚持“零事故”这一根本理念,将对于核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保障。

2、深刻领会核电“四个凡事”要求

核电项目与常规项目不同,它的责任更加巨大。我国核电质量管理理念及方法,首先是引进、学习、借鉴其它先进国家的经验,通过十几年的核电项目管理实践,在总结和创新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中国国情的核电项目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并成功运用在国内核电项目管理中。主要体现为“四个凡事”原则:

a)凡事有章可循:核电项目管理工作,应该对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每一个人,每一项工作,每一个流程,每一道环节,每一个零部件,每一种文本,必须通过制度作出规定。项目部根据核电厂质保体系中应遵循的法规(如ASME NQA-1-1994、HAF003、HAD003等)建立了与工程实践密切结合的质量保证大纲、管理程序、工作程序、细则等,并要求施工班组人员严格按照技术交底、施工方案、施工图纸等进行施工。只有全面而系统的规章及制度,才能保证核电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有章可循。

b)凡事有据可查:不管是ISO9000:2000质保体系,还是核电项目管理体系,对管理过程的记录,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都设立了专门的程序文件,对记录工作做了及其严格和细致的要求,尤其核电管理更为严格。核电建造中所有记录分为永久性记录和非永久性记录两类,永久性记录的保存期应不少于该物项的使用寿期。而非永久性记录的保存期应不少于业主所规定的最短期限。所有工作必须按照程序和上游单位要求进行记录,做到“凡事有据可查”,在这样的过程中同时也要求施工班组长人员保证施工自检记录的清晰、整洁、完整。

c)凡事有人负责:在管理过程中对事情的推诿,算是一种“绝对真理”,可以说哪里有管理工作那里就会发生推诿现象,而核电项目中各国核安全局均要求零事故,自然核电项目的质量和管理均要求零缺陷。在质量保体系的要求中,组建相应机构、配备人员,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内外部接口,使每项活动都有人负责,不漏项,不重叠,避免出现“谁都负责、谁都不负责”的现象。

d)凡事有人监督:在核电厂的建造活动中,对质量有影响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一些特殊工艺过程,如焊接、热处理、砼搅拌等,必须加强其工艺过程控制,事先进行必要的工艺试验,事中与事后则在实施者自检后,派专人进行专门的验证,也就是“凡事有人监督”。这是核电厂质量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

3、熟练运用“PDCA”循环

图1. “PDCA”循环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它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执行;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PDCA循环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PDCA表明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

a)计划阶段,包括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和制定计划四个步骤。核电的建造从一根钢筋一车混凝土到房间、主体的建造,无一不是参照工程量的大小、施工专业及区域的不同进行细致的划分,制定土建、防腐、钢结构、焊接等的施工方案及相关工作程序作为依据,利用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对施工工序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同时,为保证各项施工质量的顺利验收,核电工程采用了严谨而周密的检查和试验计划(ITP)作为有效的控制手段,通过分次放行的方式逐步实现各项质量目标,为后期质量活动的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b)在核电建造的执行阶段,又可理解为过程控制的阶段,尤其强调的是人的资格的符合性,重视人员授权及培训,主要表现在特种作业人员的管控方面。目前核电建造过程中对特种人员持证上岗进行可视化的管理,极大的便利了现场对特殊工种及特种作业的管理,使施工工艺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c)在检查阶段,主要是效果检查,在计划执行过程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如ITP的设点签字放行,施工或试验的过程在经各方检查和见证符合图纸、施工方案及相关工作程序的要求后,质量控制点得以签字放行。同时,为保证现场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不间断的专项及关键点监督使各项工作成为一个闭环,循序渐进,用质保及质控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方式维持核电现场各项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

d)在处理阶段,包括两个步骤:巩固措施和改进。把成功的经验尽可能纳入标准,进行标准化,遗留问题则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去解决,如核电施工中产生的不符合项(NCR)就是现场施工不能满足要求的具体体现,所有未放行的质量控制点需重新ITP进行见证消点,直至满足要求。而每年至少一次的管理评审、年度质保监查等工作的目的,就是不断寻找薄弱环节和漏洞,不断改进和提升。通过循环,让管理更加完善有效,从而达到减少甚至避免质量问题产生的目的。

PDCA循环像车轮一样向前滚进,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就像核电工程的每个子项、房间、标高、班组,直至个人的工作,均有一个PDCA循环,这样一层一层地解决问题,而且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这里,大环与小环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质量计划指标连接起来,通过各个小循环的不断转动,推动上一级循环,以至整个核电建造的大循环不停转动。通过各方面的循环,把核电的各项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并纳入质量保证体系管理,实现总的预定的质量目标。

4、正确理解“质量与进度”关系

工程项目中工期、质量、成本是三大组成要素,质量是首要,但是实际建造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支出,导致赶工期的现象屡禁不止,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工程质量的不达标。核电工程的建设不仅仅是国家发展进步的体现,它的质量问题更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确定合理的工期对核电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4.1“质量与进度”的对立统一关系

工程项目管理中,质量控制是按性能指标要求,即确保工程项目质量达到要求。进度控制是按时,即确保工程项目如期完工。

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之间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工程项目质量、进度存在着对立的一面。即如果强调质量,就不得不降低进度;而如果侧重进度,就需要降低质量要求。另一方面,工程项目质量、进度之间存在着统一的一面。即如果业主方适当提高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会造成工期延长;而如果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制定得既可行又优化,使工程进展连续、均衡,则不但可以使工期缩短,而且有可能获得较好的质量和较低的成本。

当“大干一百天”的嘹亮口号响彻海阳核电施工现场时,各承包商都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各项施工任务,也侧面反映出了业主单位要求提高工程进度的迫切需求。然而突如其来的阀门错装事件无疑给这热火朝天的大干活动敲响了一记警钟。事实证明,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合理的优化工期,才能顺利完成工程的进度目标。如果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必然会导致另一方面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4.2 用“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态度达到质量与进度的充分“统一”

卡罗尔•汤普森曾说:“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通过结合项目部工作的实际情况,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a)管理者须具有完美主义的理念,要能够管理、引导好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不出现一点漏洞。当一个管理者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降低,对现场的个别质量问题视而不见,也必然会使这样的风气层层蔓延至最基层的施工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者的标准高低,可以透过员工行为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方面。

b)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业流程和明确的员工岗位职责是把事情一次做好的保证。我们在感叹核电工程浩大的同时,不得不注意到工程背后的强大质量体系建设,从设计图纸、设计变更的控制,到采购物项、机械设备的管理,再到施工方案、工艺过程管理的实施,乃至细小的职责划分都将每一道工序、每一项任务进行了明确,以保证在实施过程中不出现任何纰漏。

c)要求每一位参建的员工必须能够完全了解自身工作的需求。海阳核电现场的“两级QC”管理在经历了起步时的吐故纳新后已顺利运转起来,一级QC从源头上检查、督促施工班组按照图纸、方案、交底等技术要求完成施工工序,二级QC对一级QC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负责施工工序的检查及验收。两级QC分而治之,但却更有利于保证核电现场施工质量及一次验收合格率。

d)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还要求各个环节、部门之间产生密切默契的协作,同样包括给别人创造一个能让他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环境。例如,技术管理的科研工作需一环紧扣一环,如果每一环节都只顾眼前,最终只会导致整个研究工作分崩离析,事故不断。

在核电建造这样一个历史性的工程面前,任何的施工进度都需要为工程质量让步,但为了达到质量与进度双赢的目标,“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态度,其实更是一种收益最大化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5、积极推行经验反馈工作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发生后,世界各核电营运者意识到学习和运营其他核电厂的运行经验对提高本厂的业绩和安全性都非常有利。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为了加强世界各核电运营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推动经验反馈工作的开展,编制了导则《核电厂重要运行经验指南》(WANO GL 2003-1)。IAEA GS-G-3.5(2009)《设施和活动管理体系的应用》规定,经验反馈是识别管理体系问题存在之一,也是改进管理体系问题之一。

然而,当前核电工程建设阶段的经验反馈工作仍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由于核电各单位之间交流壁垒的存在及专职专业的经验反馈工程师资源匮乏等原因,经验反馈这一管理提升工具还未能得以真正的有效利用。针对上述问题,对核电建设阶段经验反馈体系推进的建议如下:

a)以总承包方为主体,建立核电建设经验反馈共享信息平台

经验反馈的目的不外乎三点:对已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事件重复发生。我们平时针对较小的缺陷或者事件,分析、统计和跟踪,发现可能发生较大事故的隐患或者苗头,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阻止比较大的事件的发生。因而,经验反馈工作在核电建造阶段直接受益方是总承包方及其各承包方,其次是业主方。所以应以总承包方为主体开展经验反馈工作,才能充分做到信息有效共享及实践应用。

b)利用激励措施,重点推动经验反馈工作

为保证经验反馈工作的有效开展,可经验反馈体系中实行考核制度,以建立核电建造阶段标准化的指标、统一的事件报告和分级标准,积极组织开展经验反馈培训、召开经验反馈交流会等,推动经验反馈工作的开展。各核电厂应倡导各级管理层鼓励、激励员工参与事件报告,对于积极、主动上报经验反馈信息的人员进行奖励。以保证员工积极、及时、如实的报告偏差和事件,并实现报告制度的透明、公开。

6、大力倡导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是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行为规范的活动。标准化是一项制定和实施规范的活动,所制定的规范应具备的特点是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其内容是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对提高工作效率、稳定产品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AP1000核电建设来说,质量管理及质量体系建立与维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海阳核电项目部坚持“项目部引导、职系主体、整合资源、以点带面”的原则,把“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作为质量目标,自主创新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确保从事前预防到过程控制阶段质量目标的圆满实现。

a)为能够快速、准确地使质量管理人员掌握监督、监查的要求,防止监督监查中出现漏项、缺项等问题,海阳项目部自主创新编制了《质量管理岗位培训标准化手册》《质量管理标准化检查单》,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质量团队。

b)质量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为提高质量过程控制的效率,海阳项目部抽调大量质量管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编制了《AP1000检验批表格》《AP1000核电核岛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指导手册》《质量管理工作标准化表格》等,规范了海阳AP1000核电施工的过程质量控制,优化了工艺控制过程,为项目部节约了大量的成本,保证了施工质量。

c)为巩固各项过程控制的结果,中核二四海阳核电项目部通过实践总结与创新,对核电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埋件移位、混凝土浇筑外观质量缺陷、钢筋漏装等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形成了《质量通病手册》,实现了质量管理从计划、实施到成果巩固的标准化建设。

标准化建设是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项目总体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不断优化质量目标,固化质量控制流程,为实现专业化AP1000建造,营造核电建造能力和施工管理业绩的良好口碑奠定了有力的基石。

7.结语

尽管在AP1000核电建造的质量管理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成绩的取得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也走了很多弯曲的道路。如何将良好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教训得到充分的反馈和吸收,成为AP1000核电承建单位亟需思考和付诸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中核二四将继续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探索,致力于形成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后续核电项目的开拓提供宝贵的经验,建造具有开创意义的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CPI数据核字(2012)第118275号.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三合一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2).

[2]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京内资准字1314-L0014.中国核建:扎实推进AP1000建造标准化[J].北京: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2014(8)总第9-10期.

篇2

1.我国电力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存在大量的未完的工程项目,不具备质量监督检查条件工程中存在大量的未完的工程项目,根本不具备质量监督检查的条件,而且在没有监督检查的过程中,电力建设工程仍不断进行建筑施工,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问题,应给予严厉的处罚措施。

(2)工程实体质量存在的问题较多。

工程实体质量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也是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曾有过许多的解决方法及措施,并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应用过,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距离工程建设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做好管理工作,本文将会做进一步的探讨。

(3)参建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参建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电力工程建设人员分两类人员:一类为从事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人员,对其进行有效培训,国家就这方面的要求已很严格了;另一类则为具体的施工人员,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人员主要是农民工,因此,对他们的培训工作是必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这类人员通常并没有经过严格的技术考核,也没有正规的上岗证等。

2.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工程质量管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工程质量行为和工程主要技术管理上,包括了从工程开工、原材料采购、设备管理、施工控制、验收移交等多方面的全过程管理。

2.1施工准备质量管理措施

2.1.1工程质量标准管理措施

开工前,建设单位应明确本项目执行的工程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标准有效版本清单,作为参建各方施工、检查验收的依据。各参建单位应建立工程质量标准跟踪管理制度,并及时更新,确保工程中使用的质量标准为现行有效版本。

2.1.2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编审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应包括下列(但不限于)质量管理内容:编制依据、项目概况、质量目标、组织机构、质量控制及管理组织协调的系统描述、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检验和试验程序等;确定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及作业的指导书;与施工过程相适应的检验、试验、测量、验证要求;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程序等。施工组织设计一般由施工项目部总工组织编制,合同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报送项目监理部审查。项目总监审核签认后,报建设单位审核、批准。

2.1.3设计交底及施工图纸会审措施

工程设计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设计质量决定着项目建成后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设计图纸是施工和验收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对设计图纸质量进行控制,开工前应进行设计交底和施工图会议审查。不经会审的施工图纸不得用于施工。设计交底在施工图会审前进行,目的是使参建各方透彻地了解设计原则及质量要求。设计交底一般由建设单位组织,也可委托监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交底的内容一般应包括:(1)设计意图和设计特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2)设计变更的情况以及相关要求;(3)新设备、新标准、新技术的采用和对施工技术的特殊要求;(4)对施工条件和施工中存在问题的意见。施工图纸交付后,参建单位应分别各自进行图纸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核对。

对于存在的问题,应以书面形式提出,在施工图审查会议上研究解决,经设计单位书面解释或确认后,才能进行施工。图纸会审由各参建单位的各级技术负责人组织,一般按自班组到项目部,由专业到综合的顺序逐步进行。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或委托监理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参加,会审成果应形成会审纪要,分发各方执行。

2.2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措施

2.2.1施工技术交底措施

施工技术交底是施工工序中的首要环节,施工作业前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是取得好的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施工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管理人员了解项目工程的概况、技术方针、质量目标、计划安排和采取的各种重大措施;使施工人员了解其施工项目的工程概况、内容和特点、施工目的;明确施工过程、施工办法、质量标准等,做到心中有数。技术交底应注重实效,必须有的放矢,内容充实,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要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环境条件、季节变化等情况确定具体办法和方式,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全员签字手续。在每一分项或关键工程开始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未经技术交底不得施工,监理应对技术交底工作进行监督。

2.2.2设计变更管理措施

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是施工及验收的主要依据。施工单位应按图施工,建设(监理)单位应按图验收,确保施工质量。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前期勘察设计的原因,或由于外界自然条件的变化,未探明的地下障碍物、管线、文物、地质条件不符等,以及施工工艺方面的限制、建设单位要求的改变等,均会涉及到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管理,也是施工过程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2.3隐蔽工程验收管理制度

隐蔽工程是指将被其后工程施工所隐蔽的分项、分部工程,在隐蔽前所进行的检查验收,是对一些已完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检查。由于检查对象就要被其他工程覆盖,给以后的检查整改造成障碍,因此隐蔽工程检查显得尤为重要,必须重点控制,防止出现质量隐患,它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一个关键过程。施工项目部应建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制度。项目监理部应建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签证制度,其工作程序为:(1)隐蔽工程施工完毕,施工项目部按有关技术规程、规范、施工图纸先进行自检, 自检合格后报项目监理部核查;(2)监理工程师首先对质量证明资料进行审查,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与施工项目部专职质检员及相关质量管理人员一起到现场共同检验;(3)经现场检查,如符合质量要求,监理在隐蔽工程检查记录上签字确认,准予施工项目部隐蔽、覆盖,进入下一道工序;否则,指令整改,施工项目部整改后自检合格再报项目监理部复查。

2.3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措施

2.3.1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管理措施

工程质量验收应按照检验项目、检验批、分项、分布、单位工程的顺序进行逐级检查验收。工程质量验收制度应明确工程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划分;检验项目的性能特征及重要性级别;检验方法和手段;各级质量检验的程度和抽检方案、比例;检验所依据的工程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验收应具备的条件、程序和组织方式等内容。

2.3.2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措施

工程资料是工程施工或安装期间实施质量管理活动的记录,是工程实体质量的真实反映。工程档案资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资料;(2)工程材料质量记录;(3)施工作业过程作业活动质量记录资料。工程档案资料应随工程进展同步形成,内容应真实、齐全、完整,相关各方签字齐备、字迹清楚、结论明确。各参建单位应制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工作。按照竣工资料的要求,编制工程竣工文件,进行工程移交。

2.3.3竣工验收程序措施

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以确定工程项目达到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应规定竣工验收的程序,包括施工单位的质量三级检验、监理单位的竣工初验制度、启动验收的组织方式及验收程序,如存在缺陷,按不合格程序处理。

3.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要从上道工序应满足下道工序的施工条件和要求,各相关专业工序交接前,应按过程检验和试验的规定进行工序的检验和试验,对查出的质量缺陷及时处置,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这样才能对电力建筑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与有效的控制。 [科]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重点

Key words: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quality;management;focu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4-0039-01

1以现代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理念为指导,开展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关系到施工企业经济利益、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建筑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其科学的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必须以现代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理念为指导,通过严格的事前控制减少和降低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以此达到预防施工质量通病发生的目的,有效减少企业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科学的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严格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有效保障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重点

2.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前,施工企业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以及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并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过程中明确施工各部门、人员职责,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职责不明确造成的推诿现象,提高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效率。通过根据自身管理结构与工作流程特点的、工程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适用性。避免照搬其他企业或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造成的质量管理工作不能适用于实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2.2 施工材料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施工材料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管理过程中,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首先要注重进场材料的检验与检查,确保进场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另外还要加强施工材料的存放管理以及使用前的检验,对于受暴晒、雨水影响较大的材料要采用覆盖等方式保障其不受日晒雨淋的影响,确保施工用建筑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2.3 科学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是为了保障工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换件。其科学的设置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企业要根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工程所在地域的气候特点及季节、工程特点等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以此保障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各个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以此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在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点设计与执行过程中,施工企业要通过对工程设计方案、图纸的深入分析后,将影响施工质量的承重部位、操作技术参数及施工环境等设置成为质量控制点,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点进行检查与验收,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4 施工质量监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施工质量的监控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其通过对施工质量控制点的监控以及对可能引起施工质量隐患的因素控制达到质量预控的目的。通过严格的施工质量监控能够使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各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有效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应着重对施工过程的操作进行监督与管理,避免由于操作不当或不按规定操作造成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因此,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过程的巡检与旁站,以此提高现场质量监控力度,有效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工序交接过程的检验管理工作,避免事后补签交接记录等情况的发生。以严格的交接检验确保上一工序的施工质量不会对下一工序造成影响,避免质量隐患治理与返工等成本的增加。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还应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对于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各项技术参数等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以施工人员培训为切入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人为因素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施工过程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人”这一要素。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与责任性的提高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工程开工前的重要工作。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设计方案以及质量控制要点等技术文件,对施工人员、施工管理人员以及质量管理人员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使其明确施工控制要点与注意事项,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施工管理体系中明确的职责、权限,促进施工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促进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能够有效的促进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促进施工人员对自身工作中质量相关工作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施工过程中农民工施工技术的提高,促进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需要施工过程全体人员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其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注重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有关人员的培养,以此作为基础开展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并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有效提高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效果,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为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伟,赵龙.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建筑资讯,2009,10.

[2]刘立峰.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J].工程监理,2009,12.

篇4

一、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1、是由建筑施工本身的安全问题现状决定的。建筑施工由于本身的施工特点,大多数建筑施工生产流动性大,施工过程复杂,露天作业多,施工时间长,人员素质高低不一,机械设备复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不可预测的因素,这些都使得建筑施工本身成为安全事故高发的行业。

2、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线。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准是高效的管理。对管理制度的制定、人员与机械设备的管理、现场各个施工项目的配合、应急预案的制定以及发生事故后的迅速反应能力及应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的安全,所以,作为一个施工企业,它的管理水平越高,越注重细节,安全事故也会离它越远。注重施工安全管理,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这也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施工企业的发展,增强了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二、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安全质量问题分析

1、高处坠落。项目参与人员暴露在具有潜在坠落风险的位置(洞口临边、龙门架和脚手架等处),由于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或者人的安全意识的脆弱性或者两者共同作用下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2、坍塌。项目参与人员暴露在具有潜在坍塌风险的区域内(基坑等),由于支撑系统的脆弱性或者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或者人的安全意识的脆弱性或者以上三者中的任意两者或三者共同作用下造成坍塌事故。

3、物体打击。项目参与人员暴露在具有潜在物体坠落风险的场区内,由于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或者人的安全意识的脆弱性或者两者共同作用下造成物体打击事故。

4、触电。项目参与人员暴露在具有电器设备的环境内,由于防护系统的脆弱性或者人的安全意识的脆弱性或者两者共同作用下造成触电事故发生。

三、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质量问题的因素

1、工程参与方自身责任

我国工程施工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有法不依、违章施工、不依照施工流程施工以及施工资质不足等,此外在施工中还存在拖欠工程款项以及签订霸王条款等问题,这就使得施工主体在施工过程中态度消极,无法在安全管理上积极采取措施。一些安全防护资金无法按要求到位,并且有些工程为了赶工期,导致了施工强度较高,施工人员在施工中便不会重视安全防护,因此埋下了安全隐患。

2、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尽管我国己经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距离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构建还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并且在此基础上的配套制度建设也显得比较落后,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

3、项目资金无法到位

有关施工安全防护相关费用在我国相关规定中有明文规定,并且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详细支出都进行了明文规定,在施工中需要施工方严格予以执行。但是为了注重经济效益,业主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中对于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并不重视,所以忽视了对管理工作的监察。因此施工单位便会习惯性的在安全管理资金方面不断缩减,因此施工中相关安全管理资金便会无法及时到位,这就致使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了威胁。

4、缺少安全管理意识

经济效益是企业存在以及发展的基础,我国施工企业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然会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基础,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往往并不重视。有些施工企业往往只是将安全管理机构作为一种形式,对于日常施工中发现的问题也没有予以纠正,仅仅将安全管理作为一种形式。这种由于安全意识缺失而造成的管理问题也会引发安全事故。

四、施工企业深化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

1、树立科学的安全监管观念

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应当始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理念,在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都应当坚持这一理念。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给企业形象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损失。所以,建设主管机构以及建筑单位应当统一思想:施工安全无小事,必须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对待,且将安全生产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来开展。我国颁布了《施工建筑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评价标准》,依据该制度各施工企业应当立足本企业的生产实际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制度。

2、构建科学的安全监管评价体系

建筑施工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设计的学科体系相对较多,因而其体系组成相对较为复杂。并且施工中所设计的岗位众多,不同的岗位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负的责也具有差异,施工企业应当在施工前对这些岗位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依照预估风险对岗位进行科学的设置、安排,并确定安全管理措施以及需要投入的安全费用。从而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确定目标的最优性。

3、强化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监控

现场采取安全检查、巡视、旁站、平行检验、验收等技术措施,使项目安全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监理部根据现场安全管理情况适时发出监理指令,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制度。安全防范措施采用施工单位自检自验、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复检、安全设施验收;质安站抽查监督的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对易发生事故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对于较大危险性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监理部应实行旁站监理,排好轮流值班表总监带班轮流值班并做好安全旁站监理记录。监理工程师在日常巡视检查发现施工安全事故隐患,或有未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违反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应立即开具监理通知单,要求限时整改,监督施工单位落实整改,整改后复检合格方可同意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不做整改不予安全验收,不予出具安全评验资料;安全验收不合格监理部不参加基础、主体分部的质量验收。巡视中发现有严重施工安全事故隐患或有严重违反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情况、违反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应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签发工程暂停令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方仍然拒绝整改,擅自盲目施工时;项目总监需及时与工程所在地质量安全监督站及时报告相关情况,出具监理报告由建设主管单位作出相应处理。

4、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与考核

所有事情的落实最后都是人的落实,人的差异导致最后结果的差异。所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道德教育,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其次应该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做到上岗培训,规范操作。

5、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能够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通过应急预案的制定,相关负责人对于整个工程的难点有所把握,心中有数,从而对某些容易引发事故的环节重点关注,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项目参与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即便发生事故,也可以尽量减少损失。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中,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加强安全管理是质量水平得以提高的前提,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促进建筑工程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225-02

引言

电费管理是电能销售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电力营销工作的核心部分,其工作质量不仅影响电网经营企业经济效益,也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资金周转和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本文从电费管理工作的五项主要工作模块:电价执行、抄表、核算、电费回收和账务处理入手,结合各环节工作特点,分析阐述电费工作质量控制重点和方法,为切实提高电费业务管控力、实现精益化、标准化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电价执行工作质量控制

电价执行的政策性很强,须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到位,尽可能减少营业人员工作差错,严禁擅自扩大优惠电价范围,或将高电价用电按低电价结算,给国家和企业带来损失。控制重点和内容有:

1.报装台账资料。通常情况下,客户电价是在客户提出用电申请后,供电公司依据客户的用电性质和国家电价政策确定,并在供用电合同中明确。装表接电后,依据工作传票,建立抄表卡(机),记录客户用电容量、电价以及功率因数考核标准等计费信息,归档后纳入报装台帐资料管理。控制时应从工作传票和供用电合同及其他报装资料入手,查看电价分类是否准确、电价确定是否与客户用电情况相符、记录是否完整准确。重点查看:(1)基本电价是否正确。(2)用电性质与电价是否一致。(3)电价与客户受电电压是否对应。(4)峰谷分时电价各时段比例与文件是否相符。

2.电子信息。所有档案台账录入营销系统后形成电子信息,并作为电费计算的依据。通过电子信息控制:(1)客户用电性质及电价设定相符。(2)客户信息完整准确,并与原始工作票中所确定的电价一致。

3.大容量用电客户。对有多种用电类别的客户,尤其是用电容量较大的客户和专用变压器客户,要到现场进行核对,了解客户用电容量和用电性质是否与报装台账资料相符;用电容量、用电性质是否完整准确,特别是大工业用电的容量核定是否准确,高压电机是否计入计费容量;不同类别的用电是否分别装表计量,对未按不同用电类别装表计量的客户,定比定量设置是否符合规定与实际情况;功率因数考核标准是否正确;峰谷分时电价执行是否与文件规定相符,现场情况是否与工作传票、营销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相符。

二、抄表工作质量控制

要从抄表卡(机)有关资料的建立、抄表到位率和准确率、抄表计划、抄表质量和抄表异常情况处理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1.抄表卡(机)信息质量。抄表卡(机)上客户信息资料准确是抄表员抄表质量的保证,是抄表计量和电费计算的依据,是抄表员到现场核对客户各种参数的必备资料。抄表卡(机)上的电价、容量、电压等级、供电方式、计量方式、表计信息和变更记录等内容必须齐全正确。客户地址、门牌是抄表员确定抄表路线的依据,户名和表计资料是抄表的依据。对抄表卡(机)建立资料的监督检查应重点解决好抄表卡(机)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问题。最终目标要达到报装台帐资料、抄表卡(机)、电子信息以及现场实际四者相符。

2.抄表到位率、准确率的控制。目的是为了杜绝估抄、漏抄和错抄。控制抄表到位率、准确率要做好:(1)事后控制。在抄表员完成抄表工作后到现场抽查,对照抄表员的抄表结果进行分析抄表工作质量。(2)事前控制。按照供电公司确定的抄表周期,在抄表员抄表前,到客户处抄录电表,记录抄表区的异常情况,待抄表员抄表后,再对两者进行比对,分析抄表电量差异是否合理。

确定抽查对象的依据:(1)台区线损分析结果;(2)抄表员的记录分析。

3.抄表计划、抄表记录和抄表异常情况处理质量的控制。抄表计划控制内容包括:抄表计划和抄表例日的执行情况;月末抄见电量比例。抄表记录和抄表异常情况处理,主要抽查抄表员有无抄表记录、抄表记录的质量、抄表异常情况是否全部按按规定通过工作传票进行及时、准确地处理。

抄表时除抄录电表读数外,抄表员还应认真核对计量参数、检查计量装置有无异常、是否存在违章用电和窃电现象,将客户的异常用电情况做好记录,及时处理。抽查人员应先调阅抄表员的抄表记录,再查阅有关业务票据,将抄表记录和有关业务票据对照分析,看抄表员的记录是否详实,业务票据是否办理,已办理的业务票据是否正确,工单处理的结果怎样,对有异议的问题还要到现场核实取证。应特别注意的是,如有连续6个月或以上零电量的用电客户应列入电力营销控制的重点工作范围。

三、核算工作质量控制

电费核算是电费管理的中枢,电费是否能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账务是否清楚,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关键在于核算质量。

1.电量核算。主要控制以下内容:(1)表计电量计算是否准确。(2)母、子表的电量结算是否准确。(3)线损、变损电量计算及分摊是否到位。

控制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计量方式和计量表计的关系,确保现场与执行情况相符。(2)对电量波动较大的客户进行分别统计分析,核实电量波动的原因。计量表计故障的,要根据表计不同故障原因而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并重点杜绝人为差错同时出现。其他非计量因素原因的,应重点关注客户用电容量突然改变、电能表实际使用人改变或表计实际供电范围改变、人为连续多月估抄后当月现场抄表等情况。(3)长期零电量。对于长期不用电的客户,抄表人员和核算人员要及时将该类客户统计汇总,报有关负责人审定处理,将该类客户长期不用电的真实原因查清,尤其是新增客户,要弄清客户不用电的原因,防止因计量故障或违章用电现象延续存在。

2.退补电量处理质量的控制。由于所有非抄见电量电费之外所发生的电量电费变化都需通过退补电量或电费手续来完成,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应给予重点关注。通过查看退补工作流程中每一环节的处理档案,来检查工作质量或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应首先查阅起始环节对客户现场情况的描述,然后对照退补电量电费的计算依据及处理结果,查看是否符合、是否存在计算错误。主要内容及处理方法是:(1)电能表现校、轮换造成的电量退补,将计量轮换、轮校后的计量报告录入管理系统,核查电费工作人员是否及时准确处理退补电量报告。(2)计量故障造成的电量退补或其他电量退补,须调阅计量部门对客户计量故障处理报告,再到电费管理部门核查,看抄表人员是否在抄表卡(机)上和微机信息系统上记录有关事项,同时在电费结算单上核查是否按报告要求及时退补电量。

3.电费核算的控制。主要包括电量电费、基本电费、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峰谷分时电费、代征电费等的控制。(1)电量电费。首先根据客户电价与电量的对应计算结果,与电费结算人员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若计算结果有偏差,就要重新核查,查清原因及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将有关情况记录清楚,备案待查。(2)基本电费。要抓好计费容量的核查,把握计费容量变化的关键点,重点把握变压器暂停次数、变压器暂停时间、新上和增容、暂停或减容客户的基本电费计算情况。客户变压器减容、暂停次数和时间必须符合《供用电规则》的有关规定。按需量计算基本电费的客户,按规定核定需量值。(3)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控制好功率因数考核标准、平均功率因数计算、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计算三个方面的工作质量。(4)峰谷分时电费。重点关注峰谷分时电价执行范围和浮动比例是否正确。(5)代征电费。重点关注代征电价的执行范围和价格,特别是实行减免的特殊客户要严格执行文件,既不能擅自扩大减免范围,也不能全额征收擅自取消优惠。

四、电费回收工作质量控制

1.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重点控制电费回收完成的实效性、核对电费账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预收电费的管理情况、欠收电费客户采取停电催费措施和违约使用电费计收等方面的控制。

2.控制电费回收资金的安全性。一是随机抽查走收电费人员手中电费发票,统计发票金额与财务账上的挂账电费金额是否一致,判断营业人员对现金电费缴纳的及时性。二是通过查营销系统收费记录,统计一天的现金收费金额,与其当天的现金缴款单金额比较,检查营业人员现金进账的及时性。

五、电费账务管理工作质量控制

1.电费收入的真实性与及时性。提取电力营销和财务销售报表进行比对,重点控制是否存在电费结算周期内人为提前或推迟结算电费的现象、是否存在人为虚增、虚减电量造成电费收入统计失真的现象。

2.电费发票管理。包括发票的领用、填写、统计、发放和回收五个方面。重点控制发票的领用记录是否完整,核对库存发票、领用发票与总发票是否吻合,电费发票填写的规范性、准确性,统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客户签字手续记录、发票回收的完整性等。

篇6

[摘要] 消毒供应室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供应室能够为医疗实践活动提供无菌器材、敷料以及其他无菌物品等等,从而提高医院的工作质量以及患者的就医安全。为此,强化供应室质量管理工作,对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患者的就医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工作人员素质、工作质量、灭菌效果检测以及无菌物品管理等角度入手,对提高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

关键词 ] 供应室;质量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16-02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安全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医疗、护理以及教学等实践操作正常开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关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供应室质量管理监测等方面将决定着供应室质量的优劣[1]。为此,做好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强化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首先,医院应严格落实包括《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以及《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等在内在的供应室管理文件。以此,为培养供应室工作人员的 综合素质,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立体化的综合培训体系提供支撑。

其次,通过构建有针对性的工作培训体系和专业教育活动,树立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强化供应室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无菌物品,掌握工作技能的能力。在开展人员素质培训过程中,应积极动员全体人员参与到医疗消毒技术、感染知识掌握等多种培训课程中,对包括消毒、清洁、分类、回收、包装、灭菌等分项工作在内的供应室工作环节的注意事项、操作技能等,通过培训传授给员工,构建标准化的操作方法,鼓励员工自我学习和自我改进[2]。

最后,构建完善的监督奖惩机制。完善的监督奖惩机制的建立与落实,将能够极大的提高供应室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依据相关供应室操作规范等文件、指标,构建用于评价供应室人员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等多方面在内的监督奖惩机制。通过落实该机制,对工作认真积极、技能操作娴熟、自我学习等表现优异的员工积极精神和物质嘉奖。相反,对于表现较差的员工给予警告、处分、再培训等在内的处罚措施[3]。从而引导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应树立忠于职守、恪尽职守的工作责任心。引导员工积极进行自我学习和提炼,鼓励创新、鼓励进取。

2 做好物品洗刷工作,强化无菌物品管理

2.1物品刷洗质量管理控制

供应室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物品进行洗刷,以提高物品灭菌质量。在对物品刷洗过程中,即开始了物品的灭菌工作。通过物品刷洗实现对包括血液、脓液、蛋白质、黏液、油污等在内的污染物的冲刷,确保供应室物品不会因上述污染物的存在而出现生物膜的现象发生。为此,需要在工作中,制定严格的物品冲刷质量,对刷洗的程序进行严格的规范性约束,对刷洗所用的物质,如安必洁多酶清洗剂,在使用过程中应按照1:200的比例在水中稀释,以免影响其清洁效果[4]。同时再对不同物品刷洗灭菌过程中,应注意区别对待和有针对性的操作。如玻璃类物品完整配套、澄明度检测、pH值测定、热源检测阴性等等,以此,衡量玻璃器皿的刷洗灭菌质量。而针对金属器皿的清洁、灭菌、消毒等工作,需要进行器皿的除锈去污等工作,在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工作中,保障此类器皿无弯曲、无裂痕、无破裂等等。

2.2强化无菌物品的管理

供应室在经过物品的刷洗、灭菌、消毒等工作后,需要进入物品的无菌管理环节。物品的无菌管理环节也是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开展无菌物品管理进程中,确保物品水分含量不超过3%,避免物品在潮湿、破损、字迹模糊等情况下的存放管理。供应室工作人员需要对无菌物品在供应室的摆放位置进行科学的安排,确保无菌物品能够在清洁的环境下存在,如摆放在18~25 ℃的温度和55%~65%的湿度环境中,并严格按照标准,每日对无菌物品进行紫外线消毒工作。此外,针对无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供应室应严格构建和落实“三查四对”工作制度,以此,确保供应室物品的包装、存放等符合规定要求,确保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落实无菌操作的制度要求[5]。

3做好化学监测工作,把好质量关

3.1 3M指示胶带和指示卡监测

借助3M指示胶带和指示卡监测实现对供应室物品灭菌效果的监测。一方面3M指示胶带能够对供应室物品的灭菌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测,一方面指示卡监测能够对灭菌的结果进行监测,通过可以量化的指标,对灭菌效果进行有机的评价,从而确保供应室物品灭菌都能够达到标准,提高供应室质量管理效果。

3.2做好B-D实验

B-D实验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做好供应室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的监测和实验工作。B-D实验是保障和提高真空存储供应室无菌物品的关键所在。通过B-D实验能够对进行的真空操作储备物品进行衡量。提高物品灭菌实验的质量。B-D实验合格,则证明可以进行供应室无菌物品的真空存储工作,以此降低物品在存放过程中被感染的概率。

3.3做好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是化学监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确保供应室质量的最有效的把控环节。通过湿热脂肪肝菌芽孢,实现对供应室物品无菌操作的监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取两个湿热脂肪肝菌芽孢放置在生物试管中,在标准操作规范下,将试验包放置在灭菌室内,持续一个灭菌周期。此后,将取出的生物试管芽孢放置在56 ℃的培养罐内,持续培养48~72 h。对其颜色进行观测。若呈现黄色,则证明物品灭菌失败;若颜色为紫色,且物变化,则表明灭菌符合要求。针对化学监测,需要做好监测档案记录工作。

[

参考文献]

[1]王成玉.严格供应室质量监测控制院内感染[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13(7):1076-1077.

[2]Stefancyk AL Improving processes of care: making changes that hit and miss[J].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2009,6.

[3]Hong RathavuthMontana. LiviaMishra Vinod.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J].Family planning services quality as a determinant of use of IUD in Egypt,2006,1.

篇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A)―0009―01

管理的根本和最终目的在于人的发展,向管理要效率实际上就是向人要效率。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这样的管理理念是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要遵循的思想。因此,如何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是工作的重点。

欣赏是一种管理艺术,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以学生为本,赏识每一位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本的前提是管理者首先要赏识每一位学生。管理者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及时准确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天赋,并给予肯定和赞赏。另外管理者需要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可以成功,觉得自己是有才能的学生。这样的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

赏识学生的关键是爱。换句话说,只有从内心唤起对学生的爱,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学生身上看到未来,发现蕴藏在他们身上的无限潜能,赏识具有不同素质和能力的学生,从生活情感到教学管理都要贯穿一个“爱”字,这是教育最有效的钥匙,也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根本所在。

以教师为本,欣赏每一位教师。教师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每一位教师都充满热情地投入到有效的教学工作中去。心理学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这体现了尊重和赏识对个体的重要性。学校管理工作中如果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性,并切实运用于管理实践当中,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当代教育管理就应该树立这种思想,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其他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作用,营造和谐、进取的工作氛围,最终在课堂上实现教师价值的最优化。

科学观、和谐观是赏识教师的基础和前提。由此出发,赏识每一位教师,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教学、教研活动中的独特见解,赞赏教师为学校工作作出的贡献,这可以唤起教师工作的无穷动力。同时,管理者应该尊重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有尊严地从事自己的工作,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每一位学生,得到管理者和社会的认可。

篇8

一、全面实现“四办”改革要求

全面推行一网办、一窗办、简化办、马上办“四办”措施,探索实行“上门办、现场办”,制定下发了《甘肃省食品**监管“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传达“放管服”改革工作精神,研究解决“放管服”改革中的突出问题。2018年,我局70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依托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在线办理,在省直部门率先实现了办事事项100%“一窗办”和“最多跑一次”,基本实现“不见面审批”,并持续向“最好一次都不跑”目标迈进。在“四办”的基础上,部分增加了“现场办、上门办”服务,形成“零跑路”审批模式和“4+2”服务品牌。同时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质量抽检数据纳入共享目录,实现了各级政府部门信息共享。

二、大力激发公平竞争内在动力

我局持续清查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规范性文件,先后3次组织规范性文件清理,共清理规范性文件119个,废止23件,宣布失效7件,印发的规范性文件全部进行法制和公平竞争审核,均向省政府法制办予以报备,规范性文件审查报备率100%,受到政府法制部门到表扬。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对7类事项合并进行办理,5类事项的现场检查予以合并,取消9类事项的现场核查环节,精简办事材料116条,清理取消各类证明文件74项,优化压缩审批环节144个,办事时限整体压缩30.23%。出台了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利企便民的23条措施,从放宽市场准入、开辟绿色通道 、取消现场核查、合并现场检查、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审批时限等方面实施具体举措,努力破除阻止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限制。

三、着力构筑**监管法治思维

篇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58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02

质量管理历经百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现在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强调全过程的管理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或细节的偏差,都可能导致结果的重大偏差,出现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因此,细节管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因其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对社会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一旦报告质量出现问题,会影响到社会的公平、公正,甚至是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

笔者主要从事岩矿分析测试、职业卫生有害因素检测、水土分析测试等工作,负责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10余年,下面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如何在细节处着手,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效控制检测报告的质量。

1 适宜的管理体系文件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这里讲的适宜有两层意思。一是满足规范、标准和认定准则的要求。编制文件前,必须要读懂并且得到正确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要保证文件体系满足有关要求,同时要易于理解和执行,保证机构的适用性。二是符合本机构的组织架构和管理职责划分。质量体系的架构要符合本机构的行政管理框架,在管理上不能出现交叉重复。管理职责的划分要切合实际,能够有效执行。比如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要赋予其足够的管理权限和权力,保证其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能独立开展工作,若管理职能交叉受行政管理干预太多,会影响质量控制。体系内的所有人员职责和权限界定清楚,才能各负其责,可有效避免“两张皮”的现象。

质量体系应把内部管理制度、工作的各阶段、各程序及各过程环节相互紧密地结合起来,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标准要求、过程方法,编制出相应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质量记录表式,使实际工作与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相互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使质量管理体系在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保障作用。

体系文件不能照搬照抄,要花心思、下功夫,使体系文件既符合标准要求,又紧贴实验室实际情况。要涵盖到实验室技术、管理活动的每个细节、每个环节,特别是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明确规定每人应干什么,怎样去干,怎样才能干好,怎样才算干好,干好或干不好怎样。简单地说就是把日常工作通过编写作业指导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具有可操作性。

2 最高管理者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宣贯培训是抓手

最高管理者能够决定组织的命运。有权制定组织的政策,赋予员工职责和权限,提供资源。最高管理者应当通过其具有的领导权力,创造使员工积极参与的氛围和环境。这是最高管理者核心作用的体现。如果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其行为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的心态和工作热情。因此,作为质量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要保持和最高管理者的有效沟通,并获得理解和支持,在资源配置和政策制定上进行合理安排,才能保证质量管理工作充分有效地开展,并得到持续改进。

全员参与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各级员工是组织之本,承载着组织的目标,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源泉。任何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形式,如果没有全员参与并得到正确理解,就没有办法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全员参与也是领导作用的重要体现,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在质量管理中的才能和工作热情,才能达到组织利益的最大化,使员工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只有真正参与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才能集思广益,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保持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一个好的体系或方法,必须得到相关人员的正确理解和接受,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也极易产生“两张皮”的现象。因此,宣贯和培训是个有力的抓手。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宣贯和培训往往是薄弱环节,易流于形式。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培训效果的问题。第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年度培训计划是质量负责人必须完成的功课,一个好的培训计划一定要有针对性,目标要明确,解决的问题要具体,切忌泛泛。这要求质量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哪怕在一次培训中只解决一个问题,日积月累,也能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第二适当借助外部培训力量。关注与本实验室相关的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选择合适的优秀员工参加外部培训,以提升其技能,接触先进经验,同时也会增强其质量管理工作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优秀员工的一种激励。第三,在工作中发现问题随时培训。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不良习惯时,除立即纠正外,应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相关人员即时培训,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第四,制订培训计划时,同时制订培训效果的评价方法,并在培训结束时对效果进行评价,以达到逐步改善和提高的目的。

3 细节决定成败

毋庸质疑,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过程中,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应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关键过程。在关键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决定质量管理成败的就是细节。而一些细节往往在质量管理中容易被忽视,而这些细节往往对最终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以下举例说明。

本实验室承接了某项目的样品分析,分析项目包括钾离子和钠离子的含量。任务分配后,操作人员按确认的方法进行检测分析,测试结果出来后发现标样和空白的钠离子含量都明显偏高,超出误差要求。随后,对检测方法、操作步骤均进行了检查,并对所用玻璃器皿和白金坩埚又重新清洗,依然没有找到原因,最后怀疑检测用纯水是否被污染,于是对纯水进行检测,果然发现钠离子明显偏高,问题就出在水上。通过这个事件,经和有关领导的沟通,为确保检测质量,决定不再外购纯水,购置了一套符合标准要求的纯水制备设备,并对制备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控,保持水质的检测记录和实验同步进行,从而保证实验质量和效率。

对于大型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是个关键环节,一个小小的螺丝钉都可能造成仪器数据的重大偏差。比如有一次参加盲样考核,考核项目为苯、甲苯,使用的仪器为气相色谱仪,样品的前处理完成以后开始进样检测,标准曲线的进样过程很顺利,线性良好。然后开始测试样品,测试过程中三次进样的溶剂峰和样品峰越来越小,重现性很差。此时开始查找原因,从参数设置、气路、进样口、进样垫、色谱柱等逐一进行排查,均未发现问题,最后检查进样针,发现是进样针堵塞造成的,由于没有备用针,只好等第二天购买后再检测。结果解析好的溶液经过挥发之后,第二天的结果明显低了好多。所以仪器保养很关键,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备用部件一定备足,否则会引起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化学实验室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地方,实验室管理层及所有员工都要时刻注意,质量是关键,安全是前提。因此,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程序和风险评估程序,识别安全隐患。比如有些矿石融样时间比较长,期间实验人员如果擅自离开,可能会造成银坩埚融化,甚至可能引发火灾。所以实验无小事,任何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变成大事故。

人是实验室检测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对实验室的全部活动起着支配作用,是决定实验室质量的根本原因。实验室的管理者要善于用人和管理人。从人的角度去发掘潜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人也是最不安全的因素,有些人因为试验过程熟练或怕麻烦的心里,就会擅自减少保护措施,比如不带手套,不穿工作服等行为,有时就会带来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所以怎样让员工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去做,这也是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篇10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及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技术及施工队伍的问题

当前,在一些中小型的水利工程中,特别是涉农的水利工程,施工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较低,技术工种配备不全,技术人员较为短缺且流动性大,施工过程中遇到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难题解决能力明显欠缺。此外,一些施工单位缺乏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缺乏质量意识,施工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而这些,就为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带来不小的隐患。

1.2 盲目追求工程进度,对工程质量重视不足

目前,虽然各参建单位反复强调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但是迫于工程进度的压力,为了避免工期延误业主提出索赔,有一部分施工单位不得不“重进度、轻质量”,当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发生冲突时,往往会选择工期优先,将工程质量抛到一边。

1.3 技术力量薄弱,人员业务水平低

在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单位,设计、施工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较低,对于复杂的技术问题无法很好地解决。另外,有些人员在“等、靠、要”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不思进取,工作懈怠。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层层的挑战,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给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1.4 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初期都建立了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了质量监督管理小组。与此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小组成员职责分工、检查监督程序以及方法等。但时,由于大多数人员身兼数职,精力有限,专职人员技术力量也相对较为薄弱,因此,导致这些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力度不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部分质量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在一些投资少、技术含量较低的中小型水利工程中,更容易出现参建单位对质量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区县、乡镇、村级小型水利工程中这样的现象尤为明显。

1.5 工程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监理单位投标人员与现场配备的监理人员不一致,现场配置的监理人员数量和执业资格不能满足工程监理工作需要。二是部分公司的监理人员有监理工程师资质但却不是水利专业监理,且对水利工程不够熟悉。三是部分监理单位为节约成本,工程现场不配备相关办公设备、检测设备,没有与工程相适应的法规与规范,制订的平行检测试验未按试验计划实施。

1.6 质量监督的问题

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制约质量监督工作开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质量监督执法力度与现实质量管理需求存在差距。质量监督站仅限于对工程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不良记录等处罚行为无具体可操作依据及程序,监督执法的权威性难以确立,导致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力度大打折扣。二是监督员队伍建设需进一步提高。现在大多数基础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配备的监督员层次不一,专业不对口、工作经验欠缺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监督执法能力等方面与当前水务工程建设发展形势存在一定差距。

2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措施

全国各级水行政主管部分颁布的有关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文件中规定,水利工程质量按照建设单位负责,监理部门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可以说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设立了层层的“防火墙”。然而,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质量问题依旧不容忽视,一些质量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因此,现阶段必须要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水平,把好水利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明确监督工作在质量监管体系中的作用

依照《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对建设、监理、设计及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动态监管, 检查参建单位的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落实。加强对工程参建单位的施工质量行为、质量检验及质量评定工作的监督。以及对主要工序、重要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的施工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查。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监管职能,转变适合工程特点的监督模式,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提升质量监督水平,探索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关口前移,不断改善质量监督体系的良性运行,切实、高效地控制质量监督全过程。

2.2 强化以抽查为主和巡回检查以提高质量监督效能

注重发挥现场抽查和专项检查促进作用,针对不同工程合理设置检查力度,确保了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运作模式主要以抽查为主,进行不定期、不告知的巡回检查为辅。同时,复查的意义重大,当建设工程出现问题,首轮检查提出之后,是否已经进行了整改,正凸显出复查的作用。

2.3 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

质量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 建立独立、综合、系统、公正的工程检测机构, 为工程质量评定提供科学的依据、保证建设工程的顺利安全进行有着重要作用。所以监督机构要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的管理工作,确保检测质量。

2.4 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人员业务素质与执法能力建设

在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管理上,要坚持在工作过程中持证上岗,并对质量监督人员进行继续再教育,做好日常的教育培训工作,确保质量监督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加强监督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抓好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监督机构数量、专业、人员规模与大规模水利建设规模相适应,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的质量监管队伍。

2.5 加大施工质量与安全宣传及教育的力度

在工程开工时和建设中, 质量监督人员应深入工地, 对工程参建的各方人员进行质量与安全监督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宣传, 增强他们的质量与安全意识。从而提高参建人员对质量与安全必要性的了解和认识,防止、减少事故的发生。

2.6 规范质量监督工作程序、依法行政

质量监督工作必须注重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工作流程,严格把好质量监督各关键环节,确保质量监督工作有序正规、便捷高效。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是代表政府部门行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相关管理工作,所以质量监督从业人员一定要注重研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熟练掌握各类规范标准,确保质量监督工作于法有据、程序正当,做到依法行政。

2.7 注重把检测数据作为质监决策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加大措施,加大质量检测范围、频率,确保质量监督工作科学严谨,提高质量监督的水平。在水利工程建设及监督的过程中,要做好加强现场检测的工作,提高质量监督的科技手段,保证质量监督的科学性,同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积极总结摸索,坚持推行强制性的质量检测手段,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工程特殊部位或其他关键环节的工艺选择和相关措施的安全可靠性评定进行技术辅助和指导。

2.8 在监督过程中强化质量责任的落实

一要落实从业单位质量主体责任,项目法人、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质量检测等从业单位是水利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项目法人对水利工程质量负总责,其他从业单位依法各负其责;二要落实从业单位领导负责制,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所承建项目的工程质量负领导责任;三要落实从业人员责任,勘察设计工程师、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等从业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负责;四要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从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按各自职责对其经手的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工程质量因素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监督与管理水平,保证水利工程质量,打造真正的优质工程。

篇11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生产力进步都显示了很高的效益。国际上经济发达、交通现代化的国家,从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的需要,都在一定时期内规划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络。从长远看,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对于我国保持发展后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就是对高速公路企业的生产施工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它是衡量工程质量管理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高速公路的建设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管理又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本文就我国的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重点进行探讨。

1.我国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近年来,公路工程施工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得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也认识到了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传统粗放型管理更多的是注重事后检验,忽略了事前与事中的控制。同时由于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自身质量管理水平等问题造成了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开展存在诸多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对高速公路实施质量控制与管理。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进行高速公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提高公路施工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公路建设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2.质量管理研究综述

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格兰特在1946年出版了《统计质量》一书,形成了著名的统计质量管理理论,使质量管理由事后检验变成事前控制。1950年代后,质量管理学家进一步深化了质量管理理论,形成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现代质量管理理论。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认为,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是实施质量管理的三个主要环节,称之为“质量三步曲”,并提出了普遍存在的“80/20”规则,他还强调高层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中的重要责任。全面质量控制的创始人菲根堡姆在1961年指出:为了生产较高质量的产品,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进行策划,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该使全体人员都具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责任。

国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质量管理的理论研究。著名质量专家张公绪在1982年提出了两种质量诊断理论,以后又提出了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并和孙静一起提出了两种过程能力指数的诊断理论等。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球化,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向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即全球质量管理阶段。国内学者也提出了高速公路项目质量管理解决思路:质量功能展开技术将质量的各子项目的合理质量进行量化,并转换为设计方案。其中,针对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构建了基于6σ管理的施工项目质量管理DMAIC模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点――量化质量管理点――质量原因――优化质量管理点――规范化质量管理。

《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公路工程质量实行建设单位或项目法人全面负责,监理单位控制,设计、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体制。

3.影响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因素研究

国内有很多学者分析研究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有学者认为影响高速公路施工质量主要有三个因素,分别是设计因素、管理因素和施工因素。上级政策、技术规范、决策思想、施工工艺、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因素都会影响高速公路施工质量。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仓促、深度不够,造成决策失误、设计经验不足、建设管理经验不足、承包商建设高速公路的经验不足、工程建设主要材料设备不能满足要求、赶工期造成质量失控等也是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4.高速公路施工质量控制

质量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生命,高速公路的质量指的是整个高速公路系统能够满足人们快速、安全、舒适、便捷需要所具备的特性。影响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五类:人的因素、材料因素、机械因素、方法因素和环境因素。质量管理是指确立质量方针及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牵涉到多个单位,部门之间的协作,涉及到了施工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且其好坏直接反映了系统内部各环节工作的综合水平,因此在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中,必须针对高速公路质量影响因素,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坚持系统的质量观。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从施工方到监理方及项目办都要严格实施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主要是监督项目的实施结果并判断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及确定排除不一致的原因和方法。具体步骤为:通过度量来获取施工质量的真实状态;将施工质量实际值和质量标准进行比较;识别施工的质量偏差并确认问题;对施工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以及采取纠正的措施来消除质量偏差。质量控制最主要的特征是直接对产品进行检查,监理公司安排合理的监理人员在项目施工各环节进行旁站、测量、检查、测试等工作。发现问题和缺陷除了直接排除之外,还要分析产生缺陷的根源,及时与项目办沟通,采取根本性措施预防缺陷再次出现。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的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在事前控制方面,主要工作有:(1)对项目参与者进行资格审查。针对大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尤其是全线只有一家业主方,对于业主方的要求更为严格。业主方应该是具备丰富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和建设经验的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各项质素(思想素质、技术素质等等)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2)对施工材料、设备及施工环境进行检查。所有用于工程项目的材料和设备必须经过相关质量管理人员、质量检测中心的认可才可进场。(3)建立施工阶段质量的控制系统,主要是组织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检查验收――总体验收和资料归档。

在事中控制方面,主要工作有:(1)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依据。包括共同性依据和专用性依据:设计文件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合同文件、工程质量评定标准等,施工技术的详细技术报告等。工序的质量控制,对于影响每道工序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2)设置质量控制点。根据施工的特点,抓住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实施重点控制。(3)质量检测。一般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业主方设有独立的质量检测中心,监理方和施工承包商也有自己的质量检测中心,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控。(4)巡检制度。高速公路项目由于施工路线长,项目业主要及时的了解项目的施工情况,一般会设置专门的质量巡视小组,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巡检。

在事后控制方面,主要工作有:组织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验收,审查竣工图,组织试车等工作等并建立项目的技术档案。

通过以上项目质量控制的总结,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过程中,以下几个因素不可忽视:人的控制;机械设备、原材料的控制;施工工序的控制。在选择项目业主、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时,对项目参与各方的工程师、计划、财务、质量、试验、机械等等主要管理人员的能力都要进行考察以提高整个项目的管理水平。对于施工材料设机械设备,要经常组织检查和验收,作为施工方应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在施工工序方面,应严格遵守施工流程,设置质量控制点,严格工程计量制度。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具体实施单位是各施工单位和监理公司,项目办对其建立进行激励与约束机制十分重要,质量巡查和抽查也必不可少,全员质量管理的意识应贯彻始终。

5.结论

高速公路建设是我国现代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其施工质量对高速公路建成后的行车安全性、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其还关系到公路建成使用后的养护成本与使用寿命。因此,加强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已经成为现代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必须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以科学的管理的重点开展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以此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改善传统施工中存在的弊端,提高高速公路施工质量,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质量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玉良.浅谈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问题[J]. 科技创业家,2013,11.

[2]王建奇.公路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具体管理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5,4.

篇12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088-01

1 供电企业要加强谐波的治理

(1)电网设计时对谐波进行综合考虑。①在变电站设置消除谐波或抑制谐波的装置(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和混合型滤波器);②从电网结构上考虑对谐波进行抑制。首先,对谐波中的用户设立专线供电,例如通过给装有较多变频器的线路直接拉10kV的专线供电,能够确保变频器产生的谐波不会对厂区的其他设备造成影响;其次,针对不同的变压器采用适当的连接方式。不同功能变压器采取不同连接方式时,对抑制谐波有着不同的效果(例如三相整流变压器采用Y-d(Y/)的连接方式,可以有效消除三次及其倍数的谐波);最后,适当增大电容容量,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谐波水平。

(2) 加装谐波抑制装置。由于供电企业不可能要求用户主动使用产生谐波更小的新设备,为此可以在现有的、产生谐波较大的设备附近装设滤波器,这是抑制谐波最有效的方法。目前用户侧的谐波器分为有源滤波器、无源滤波器和混合型滤波器,表1为三种滤波器的对比。

(3)加强新建或增容的谐波源用户的管理。在用户申请用电或增容时,供电企业要对用户用电设备的结构和负荷性质进行详细了解,对有可能产生谐波的设备进行标注,并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在答复用户用电申请时,供电企业要明确对影响电网电能质量的态度,督促用户在进行电气设计时,同步考虑采取消除谐波的技术措施;在审核用户的设计图纸时,供电企业要根据谐波源和系统公用电网参数,进行谐波预测计算,对可能超标的用户提出修改意见;在与用户签订用电合同时,对有谐波污染源设备的用户,供电企业要明确产权分界点允许的谐波畸变率或允许注入系统的高次谐波电流限值,为今后的整改提供依据。

2 供电企业要加强电压暂降的治理

2.1 从电网源头上减少故障的发生

电网故障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但供电企业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尽量降低故障的发生机率,具体说来:缩短继电保护的时间,提高继电保护动作速度;加强高电压等级电网可靠性,确保全线都有避雷线和避雷针等避雷措施,减少雷电直击线路上;对一些雷击密度高的地区及重要的用户,可以考虑不使用架空线供电,而是拉地下电缆或高压电缆给用户供电(地下电缆铺设在地下,一般不会受雷击,而且可以减少施工及树木的干扰而导致故障,是提高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对一些重要的用户或敏感设备采取高电压等级的专线供电或拉近与电源间的电气距离,并且对一些事故较多的用户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以免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用电。

2.2 从用户侧采取必要的措施

对于用户而言,他们只能采取技术和经济上都可行的方案,如在设备前安装能够抑制电压暂降的装置。目前,能有效抑制电压暂降的设备有不间断电源(UPS),动态电压调节器(DVR)及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等,其中不间断电源(UPS)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频的不间断电源,能消除电压暂降和电压暂时中断所带来的干扰,一般只能给重要、敏感设备供电(如重要的计算机主机、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或其他设备);动态电压调节器(DVR)是一个串联在用户敏感设备与电源之间的装置,主要用来补偿电压降低,提高DVR下游的电能质量;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是一种并联型无功补偿的FACTS装置,它能够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并且其输出可以变化以控制电力系统中的特定参数。

3 其他措施

3.1 加强小水电上网的管理

目前供电企业对小水电上网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致使上网电压严重越上限(尤其是边缘地区的10kV公用混合网,存在整个丰水期电压严重越上限的情况)。为此供电企业要完善小水电上网管理制度,强化对小水电机组上网电压的监测;研究制定小水电上网调度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小水电机组励磁控制方式的普查,研究制定小水电机组上网电压实时(准实时)监测的技术方案,并且不断完善小水电上网因数的考核机制;从提高电压合格率和企业效益的角度出发,分析评估小水电上网峰谷电价、三度无功电量抵扣一度有功电量、小水电上网按照固定功率因数要求进行核算电价的影响,研究并提出小水电上网电价的改进建议。

3.2 构建完善的电能质量指标管理体系

针对电能质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供电企业要完善电能质量管理构架,建立电能质量管理责任传递机制,将电能质量指标逐级分解下达,细化到地市供电局生技、计划、市场、调度及变电、区县供电局等运行单位,区县供电局将指标分解下达到供电所和班组,并将相关指标纳入评价考核。建立电压合格率指标月度分析和通报机制,地市供电局每月通报电压合格率指标完成情况,按照变电站各级母线电压合格率、“站-线-变-户”关系,系统开展指标分析工作,及时查找导致电压越限的因果关系,以及在管理上、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

4 小结

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和商品,电能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又有其自身的质量,而电能质量不佳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分析电网电能质量的现状,强化电能质量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供电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从加强谐波的治理、加强电压暂降的治理、构建完善的电能质量指标管理体系、加强小水电上网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就供电企业强化电能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期为促进电网电能质量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亚妮.电力系统的电压管理分析[J].企业导报,2011(9).

篇13

现如今对于我国而言,冶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各种冶金自动化生产水平也正在逐渐提高,这对冶金企业的电气设备安装工程质量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是,在冶金工程项目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人们解决,例如:整体施工工期较短,时间较紧、对于设备安装质量要求较高、投资金额较高等等。冶金工业工程的建设项目和其他的实验开发项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工程项目严禁出现工程延期和工程质量偏差等问题,而对于电气安装工程来讲,则是这些工程项目中的一个重点环节。

一、目前我国冶金电气工程情况

对于我国而言,各种钢铁工业正在飞速发展,从而使我国的冶金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得以全面展开,对于冶金工程建设影响最大的则是其中的质量管理、监督管理以及过程控制等等,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还是冶金工程建设中的电气质量监督管理对冶金行业的影响。

对于冶金工业工程的电气安装人员而言,除了要对设计图纸有充分了解之外,还应当及时发现设计图纸中的不足和缺陷,并不能按部就班的照着设计图纸盲目施工,应当找出其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或者建议来改善施工。就目前我国而言,还存在着少量电气安装人员专业素质不过硬,文化水平较低等情况,这对冶金电气施工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只有专业素质较高、技术水平过硬的施工人员才可以彻底保证冶金工业工程电气安装的总体质量。所以,当安装人员在对一项冶金工业工程的电气进行安装之前,首先应当对每一位安装人员进行专业考核。由于现在假证现象较为普遍,所以,在对那些持证上岗的人员进行监督时也不能太过于轻信上岗工作证。

二、冶金电气工业工程的质量监督

(一)施工前的监督管理

对于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而言,要重点从宏观以及体系上入手。在对任何一个冶金电气项目工程进行施工之前,监督人员都需要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质量保证以及管理制度上做出全方位检查,与此同时,为了能给今后的施工奠定一个良好地基础,需要让责任主体单位签署一份质量保证书,在体系上给予工程质量充分保障,将质量责任制得到充分落实,明确好质量责任。

(二)施工环节中的监督管理

要找准新建冶金电气项目中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质量监督管理计划,对其中的关键工序、低压盘柜母线等做出全方位检查,并对高压电气交接进行试验。当工程的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到必监点时,要立刻通知质检人员赶赴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验收工作,直到验收工作结束且能够确保整体质量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施工。

与此同时,要对材料的实体质量以及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进行核查,对于那些缺少合格证明以及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应当及时要求采购部门进行退货或者更换,将各种质量文件补充齐全;其次,监督管理人员要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要注意重点跟踪检查审批合格的施工组织设计,查看其是否完全按照起初制定好的方案来进行的组织施工。在对其中的冶金电气进行交接试验过程中,由于本身存在设备复杂、型号多且电压等级相对较高等特点,所以在进行试验之前,监督部门要编制出一套专项方案,并根据这些设计要求以及规范对每一台电气设备的试验项目内容进行明确,试验漏项是实际工程施工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也并未按照规定要求进行交接试验。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确保整体施工质量。

(三)竣工后的质量监督

为了可以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工程实体的整体质量,要对整体的工程资料进行审查,要将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相互融合,使工程资料和实体工程得以同步进行,随着施工工程的进展,监督单位还应当时刻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对冶金电气施工工程资料的收集以及整理,要对过程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有效提升。如果在验收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情况,要及时处理,一经发现便不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设备或者材料在质量方面出现不合格情况,监督单位不能签署进场意见,在任何一个环节监督单位都应当严把质量关,不能忽视每一个细节。当工程完工之后,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则是保证资料的齐全和核查整体的施工质量,要对变压器、电缆、高低配电柜以及各种电气设备材料进行充分核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从根本上确保施工完成后的电气设备能够符合和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除此之外,监督管理人员还应当对冶金工程电气交接试验的报告作出仔细核查。

三、冶金工业工程电气施工质量管理

(一)对监理工程师进行监督管理

怎样才可以有效的将监理质量控制发挥到最大化成为了当今监督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首先,作为业主来讲,应当全力支持监理人员工作的展开和进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某些施工单位因只追求进度,严重忽略工程质量的情况,从根本上保证了专业控制可以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要不断规范监理自身的监管工作,为了能够更好的管理监理自身的工作,要从监理实施规范以及监理实施细则入手,时刻对监理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最后,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情况,要对监理单位收集的资料、监理日志以及监理通知单等各方面情况做出反馈,进一步提升监理质量。

(二)要做好冶金电气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之前,监理部门要对施工单位制定管理体系,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并且要完善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对其中的质量责任进行落实;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平行抽查和各种验收工作,加强工序交接检查;施工完成之后,要对冶金工业工程做好事后控制,其中包括了现场安全检查、组织质量协调会。除此之外,还应当督促施工单位督促将未整改的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整改,使其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为了得以有效提升冶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入手:找出影响整体工程的关键环节,对人员自身素质以及人员质量意识不断提升,制定出相关的规范标准,使冶金电气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刘新建. 关于冶金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的分析[J]. 科技资讯,2012,22:152-154.

[2]邓鑫. 电气安装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J]. 硅谷,2013,193-2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