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0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建立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实现公共支出管理的创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行政府采购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资金使用的高效率、高收益和使用过程的公正性、高度透明。
一、现阶段政府采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政府采购预算和年度采购计划编制过于粗放,预算约束力不强。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时内容过于简单,一般采购预算只有预算总额,并未具体说明年度采购商品的名称和数量。同时,由于存在大量临时安排的采购项目,也就难以控制采购资金来源的合法性,致使政府采购资金失去应有的监督,导致预算追加频繁,重复采购和超标采购时有发生,政府采购的“节支”功能也就难以体现。
第二,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基层工作亟待加强。大部分采购中心未制定具体评标操作办法,未按规定建立供应商库和专家库。
第三,政府采购行为欠规范。政府采购程序主要包括编制预算、汇编计划、确定采购方式并执行采购、订立及履行采购合同、质量验收等步骤。例如:目前的政府采购合同履行的质量验收,大部分为邀请国家认可的专业质量检测机构进行专业验收,采购商品的质量难以保证。
第四,采购规模偏小,采购范围窄。有些商品和专用设备为纳入政府集中采购,仍由各单位自行分散采购。
第五,政府采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采购中心存在重采购、轻监管的问题。同时,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也就难以有效的防范政府采购领域的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导致“集中采购成为垄断采购”的现象。
二、规范政府采购活动的对策
第一,加快政府采购法律体制建设,真正做到依法办事。工作重点要放在采购合同规范文本、预算和计划管理、货物招投标程序、集中采购机构审核、监督检查和违规违纪的处理等方面的具体操作办法和制度规定,使政府采购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法治化的管理轨道。
第二,建立分工合理、协调运作的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原则,明确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合理划分监督管理部门与执行机构之间的职责分工,将政府采购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分离。
第三,抓紧抓好政府采购基层工作建设。要建立政府采购执行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制定政府采购执行人员的从业准则和岗位标准,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组织采购人员学习《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和合同法等法律知识,学习和掌握采购领域的专业知识。
第四,按照规定编制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有计划地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政府采购计划的编制及时与否,直接影响到政府采购工作的效率。增强政府采购计划编审的及时性和严肃性,保证各项政府采购活动按计划进行,从而减少政府采购的盲目性。
第五,建立健全内部采购制度,严格按照程序组织采购,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使每个环节紧密衔接又相互制约。积极推行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的办法,扩大直接支付范围,使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分离,增强采购款项拨付的条理性,从源头上制止自行采购和乱支采购。
第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扩大政府采购的影响面,使政府采购知识深入人心。结合政府采购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政府采购限额标准。
第七,强化监管工作,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要建立监察、财政、审计等单位组成的政府采购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政府采购工作。
三、政府采购工作的绩效评价的含义及标准
政府采购工作绩效评价的是指为了达到政府采购的目的,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实施、管理、监督、统计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实现的效益,以及实现资金合理分配多喝经济调控目标所发挥的作用的衡量和考核。
第一,采购规模、范围以及采购工作的推广程度。政府采购也有一定的规模效应,适度的扩大采购范围,提高采购规模,也是众多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办法。取得采购规模效应而又不盲目的扩张采购,使采购规模达到合理的范围,从采购标的的种类和采购量上来衡量工作的绩效就是一种评价手段和评价标准。
第二,采购需求的实现。采购资金使用的高效益不光是实现少投入量,也要考虑其尽可能高的产出量。采购到满足需求的,保障质量和使用性能的产品就是有效的产品。采购需求的提出人是用户方,评估成功的产品是否符合其需求的一个直接方法就是听取用户方的意见。可以采用调查问卷或者回访的做法,手机产品用户方的意见并加以统计。引入采购需求的实现作为评价标准,可以从定性上确立我们采购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采购资金的节支率是用来评价政府采购工作成效的指标。很直观地显示了资金投入的节约程度。政府采购的节支率越高,表明政府采购的节支效果越明显,工作绩效评价越高。
第四,采购过程的透明度,杜绝资金使用过程的腐败的成效。实施集中采购管理和部门采购管理,或者引入中介机制,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和出发点就是实现阳光采购,加大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第五,提供资金支出的详细统计数据,这也是采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全面性,都将影响有关政策的颁布和侧重,从而影响整个采购工作的发展趋势乃至整个经济发展速度。
第六,提供保护制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民族工业振兴的辅助作用。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许多发达国家都还是以各种立法、国际协定、谈判等方式通过政府采购来为国内的弱势产业或企业提供保护。为了促进国内产业振兴,企业发展,我们也可以采取类似手段,这一手段取得的辅助作用的大小,也可以作为工作绩效的一项考核内容。
四、政府采购促进国有资产管理
政府采购是以政府为主体、为实现社会公众需要而进行的采购。在采购过程中,政府是实际贸易行为的参与者,但政府同时作为管理者,又对国有资产、财政支出负有管理的责任。因此,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对于促进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意义重大。
过去,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管理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购置计划无目的性,管理不善,每年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政府采购实行严格的采购预算,加强了采购的计划性管理,解决了过去随意采购、监督乏力、不能形成规模采购效益等问题。实行政府采购,只要是财政性资金,且用途符合年度政府采购目录的支出,都必须编入采购预算,对没有预算的采购,财政不予拨款。将采购计划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不仅能事前加强对预算单位国有资产配置计划的管理,而且还能细化预算的作用,从而达到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固定资产。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资产营运的质量和效益,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政府采购遵行“三公”原则和效率原则,采用公开竞标、竞争性谈判采购等采购方式,通过招标投标的形式来规范国有资产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运营质量和效益。有关资料显示,政府采购通过程序规范管理,在提高采购质量前提下,能节约10%左右的财政支出。政府采购作为一种对公共资金进行管理的手段,在国有资产的购置过程中,对节省财政支出、引导国有资产向高效益领域转移、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认识。改革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实行市场化运作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经营城市的重要内容。下步,各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广泛宣传矿产资源法及其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我市对矿产资源实行市场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依法开矿光荣、违法采矿必纠的浓厚的舆论氛围。各乡镇(街道)也要动用各种宣传工具加强宣传攻势,强化干部群众的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观念和开矿必须依法有偿取得采矿权的意识,使矿产国有、有偿使用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
二、加快矿产资源市场化运作进程。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__)197号《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所有探矿、采矿企业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出让采矿权。自20__年7月1日起,市国土、矿管部门要按照“五个统一”的原则,切实加强全市矿产资源规范管理工作。
一是统一规划定点。市矿管部门要根据《龙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结合市场需求和生态环保需要,制定矿产资源开采近期计划;对矿产资源开采实行统一定点,严格限定开采范围、深度和开采量;要建立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矿业可持续发展;市矿管部门根据规划和管理规定,对采矿点的设立进行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
二是统一采矿权评估。对全市所有的建筑、建材用矿产资源,按矿种、矿产品质量及不同的开采条件,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点,聘请有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或者采取询价、类比等方法进行矿业权评估,作为采矿权有偿出让的依据和标准。
三是统一有偿出让。停止一切无偿方式授予采矿权,新办矿山企业或延续登记的矿山企业,采矿权一律有偿出让;所有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有偿出让采矿权的,以评估价作底价,最后成交价为全部采矿权价款(含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资源税、水土流失防治费、道路补偿费等);采矿许可证到期的,需补交矿产资源补偿费和价款后,方可参预采矿权竞买。
四是统一收费标准。在出让采矿权的同时,其它需要买受人依法依规缴纳的各项费用一并收取;买受人一次性缴齐各项费用后,除办理各项有效证件需再缴工本费之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到矿区收费;中标人或买受人支付的采矿权价款,扣除交易成本,其余全额上缴市财政,由市政府按4:3:3的比例在市、乡镇(街道)、村之间分配。
2009年,作为国内首家创新型综合财富管理机构——首善财富管理集团成立,至今不过4年的时间,而它的发展速度不可小觑。它的前身是两个机构的整合:北京市首善律师事务所和北京首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本来首善律师事务所是为我们投资管理公司提供金融法律服务的,将律师事务所与投资管理公司进行整合,来做财富管理,当时确实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吴正新说。
从最初只是做业余投资,到后来辞职下海创办投资管理公司,吴正新在金融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20多年时间。正因为如此,他对金融投资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早在2005年,吴正新就认定法人股投资是个巨大的金矿,他以100多万元的资金去买法人股,并且不断通过杠杆放大,到2007年,市值已高达数亿元,这也是吴正新通过法人股投资赚到的第一桶金。在法人股流通以后,他又开始做PE投资和融资服务。
首善财富成立之初,主要有两项服务:一是为资金的需求者提供融资服务;二是为自有资金和客户资金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吴正新表示:“随着业务的发展,我们发现财富管理的价值链很长,就在投融资业务的基础上,开发了很多增值服务,包括为上市公司股东提供大宗交易、税务筹划、市值管理服务,再就是后续的私人信托、投资移民、高端健康管理服务等,这都是我们开发出来的综合化业务。”
打造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财富管理三大平台
现在,首善财富管理集团主要有以下三大板块业务:一是投资银行业务,为各类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方面的服务,主要以私募融资业务为主;二是以对冲基金和期货CTA为主的资产管理服务。现在首善资产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采用MOM(Manager of Managers)模式,涵盖股票、债券、期货CTA、对冲基金等各门类资产为一体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平台。首善资产不仅有自己的技术团队,还整合了包括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内外顶尖团队,近几年来为客户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吴正新认为,作为高端的财富管理平台,要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就必须有一个综合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三是围绕投融资业务衍生出来的增值服务,吴正新把它归结为综合财富管理业务,包括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股票大宗交易、税收筹划等等。吴正新说:“我们的客户主要定位在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股东,我们可以为这些客户提供从融资到市值管理、大宗交易、税收筹划以及后续资产管理等一条龙的服务。”
致力于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财富管理
“我们的财富管理概括为三全财富管理,即全领域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财富管理。所谓‘全领域’就是我们的财富管理领域覆盖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等全部金融领域;所谓‘全方位’就是我们的服务范围涵盖投资服务、融资服务、增值服务等各个方位;所谓‘全过程’就是我们的财富管理包括财富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传承等全部过程。”吴正新说。和市场上存在的其他一些只做第三方理财的财富管理公司不同,吴正新认为“首善财富管理致力于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顶尖的综合化财富管理公司。只有综合化的财富管理公司,才可能在未来的财富管理市场有着竞争优势。”
坚持专业化、数量化、程序化、多元化、国际化的“五化”方向
以前,我国财富管理领域的落后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富裕程度扩大了,财富管理的市场也越来越大。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亲力亲为的观念可能并不适用于财富管理,一定要靠专业的、规模化的管理才可以完成。
2010年,吴正新来到上海,发现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上海其整体金融环境较为优越,资金集中、人才集中、信息集中,适合做财富管理与对冲基金。有了这样的外部环境,首善财富就有了它的双总部架构:上海是资产管理总部,北京是投行总部。
对于首善财富未来的发展方向,吴正新提出“五化”的发展战略,即要朝着专业化、数量化、程序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这也是财富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吴正新详解其中的含义:“专业化就是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财富管理,都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管理,这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趋势;数量化是指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需要更加数量化与精确化,未来的投资需要科学性,而科学的投资要基于量化的模型;程序化是通过量化的模型来进行计算机程序化交易,而程序化交易也是首善财富资产管理的核心特色,并且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多元化指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一定要具备多元的资产管理能力;国际化指从团队到业务,都充分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
大资管时代
在汇添富基金副总裁娄焱看来,大资产管理之所以在近年来被逐渐推到行业前沿,源自三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一是整体经济的发展赋予其发展动力;二是金融脱媒的浪潮改变了金融机构传统的业务模式;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赋予了金融机构更多的发展机会。跨业融合也成为各大金融机构必须要做的事 情。”
在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沿革中,曾经有很长时间是以IPO为核心业务的模式在支持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并且创造出中国第一代富豪群体。如今,这一模式已经转型,全新的资产管理时代悄然到来。“大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有三个重要标志:财富规模迅速膨胀、投资多元化和直接化、监管部门撤出监管管理。”翁先定认 为。
“从资产管理规模来看,2012年年底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达到7.47万亿,证券行业资产管理规模为1.85万亿,如果再加上银行近7万亿的资产管理业务,整个大资产管理规模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投资品种上看,相较于资本市场发展第一阶段投资品种仅限于交易证券,如今可投资品种呈现出多样化和直接化特征。”翁先定进一步解释说,“另外,从监管力度上看,自2012年二季度开始,监管机构开始主动撤出,鼓励市场竞争:5月份证监会提出11项改革措施,保监会也出台政策,加快保险行业市场化进程,这些政策的放开和突破,让机构更有活力。”
与翁先定持相同观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也认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从需求角度来看,十确定的GDP和人均收入翻两番的目标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均会使得中国的财富规模进一步增加,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快速上升,未来对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从供给角度看,最近几年泛财富管理的兴起正好契合了中国金融转型的需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在加强模式转型,组织架构也在向多元化集团方向发展,这将为深化财富管理服务提供条件。”张承惠表示。
挑战困局
对参与其中的机构来说,更加开放的环境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如果说过去公司总是在埋怨像大闸蟹一样八只脚被缠着不能发展,那么现在面对的真正挑战是,放开八只脚之后仍不知道怎么走。如今,市场给予了你这样的机会,机构需要先建立起自身资产管理的能力。”在“资产管理行业定位与融合”圆桌讨论上,平安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宇翔的这席话吸引了一片掌声。
杨宇翔认为,过去各大机构的资产管理部门,并非真正意义上在“资产管理”,更多是对资产中狭义标的物的单一类别运用。但随着监管的放松、市场进程的推进,机构资管部门可运用的资产,在投资宽度和深度方面都大大拓展;与此同时,可运用的工具和手段也更加多元,其中的复杂性为金融机构提出了挑战。
杨宇翔所形容的“大闸蟹松绑论”亦引起了华泰保险副总裁杨平的共鸣,他从业务层面指出了目前财富管理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从去年起已放松监管,但是资管行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真正的资产管理,最终应该由需求端推动,而不是从供给端来推动。”
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罗金辉由此引申开去,讲述了他的担忧。“很多机构可以进入这个领域,鼓励竞争,成本降低了,产品创新多样化,这非常好。但是从严格意义上看,到底应该是泛资产管理还是统一的资产管理呢?如果没有统一的监管制度,可能会把大家引入非常危险的境地。统一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从资产管理的本质上统一标准。”
张承惠则认为,财富管理所面临的共性的挑战,包括充分利用内部客户资料形成财富管理链条、解决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而从分业来看,银行业最迫切的是需要在表外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防范风险;券商则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局面,不仅与银行、证券公司之间盈利模式相同,不同券商之间业务模式也基本相同,亟需增强自身竞争力;而保险公司理财的最大挑战,则在于如何在回归保障的前提下提供创新的保险产品。
探索前行
在资产管理行业发生变革的当下,各大机构同业之间如何融合?
娄焱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我认为短期内竞争可能会非常激烈,但是长期来看,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会回归到寻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立身之道,形成均衡的局面。”
“做资产管理,要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做自己擅长的东西,避免自己的短板。监管的开放赋予了机构真正的选择权,你在哪一个领域能够给客户提供附加值?这就要求各机构有一定的专业化,既强调统一市场,又强调市场的细分。”罗金辉概括说,“比如保险公司的资金是长期的,它的负债和投资都是长期的,这点与银行不一样,因此保险资金可以利用此点提供更好的产品;而券商和基金公司在股权市场上有很强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券商,在交易平台、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一整套后台方法,都是经过长期累积形成的,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
“资产配置专家”瑞士银行
瑞银是全球领先的银行集团,是欧洲第二大互助基金管理者,业务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形成了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四大核心业务体系。全球资产管理部是瑞银的唯一资产管理机构,管理资产规模约61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0,业务多元化,追求长期总投资回报。
产品与业务。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部的业务定位是资产配置专家,其不直接设计理财产品,而是提供跨地域、跨产品、跨渠道的多样化选择,资产配置方案涵盖了各类投资工具,包括股票、固定收益产品、货币市场、对冲基金、房地产、基础设施、私募股权投资和基金咨询等。经过各组合的相互搭配,可以形成多层次投资策略,而客户关系维护则由位于瑞士、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本地团队负责。
财务与经营。2012年,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部的营业利润为19.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5%,对集团的贡献度为7.4%(投资银行占33.8%,财富管理占27.7%,零售及公司业务占14.7%,其他业务合计占16.4%)。
与集团及其他业务部门关系。瑞银集团内部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有机整合在一起,机构资产管理与私人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产生重要的协同增效作用。瑞银创建了独特的一体化业务模式,使其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已有资源,通过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互动协同,挖掘更多机会,从而实现最大增加值。例如,投资银行部可为财富管理部和资产管理部设计多种结构化产品;资产管理部不仅为其客户做投资决策、管理所有共同基金,同时也为私人银行、零售与公司银行部提供信息和解决方案,不仅在收入方面挖掘协同效应,还从成本、技术、后勤等方面充分做到资源共享。
风险隔离。为了防止过度协同带来的风险叠加,瑞银采取了三项风险隔离措施。
强化独立风险管理。瑞银提出,要减小总部的资产和人员规模,把更多资产和职能重新配置给各业务部门。在弱化总部职能的同时,对自身融资框架进行改革,使每个部门的资金成本和负债结构与专业化运营的竞争对手相似。
理顺内部定价,引入独立监督。瑞银对各部门之间交叉服务、收入分享及连带安排进行了重新审视,根据市场环境和产品需求的实际情况对内部资金成本和风险溢价进行重新定价。此外,瑞银还提出“双董事会制度”,即以CEO为首的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严格分开,前者负责日常运营,后者负责战略制定和风险监控,在非执行董事会内重新组建了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独立负责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的最高权利机构。
创造外部市场,实现有限协同。由于很多创新产品都有“长尾”特征,历史数据有限,通过计量模型很难准确度量该产品的风险。为此,瑞银主动放弃了部分协同效应和潜在收益,如投资银行部的某些创新产品不能直接服务于财富管理部的个人客户,必须先经由资产管理部推向外部公开市场,在外部市场获得充分定价和长期评级后再以成熟产品形式提供给财富管理部门。
“全球本土银行”汇丰
作为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平台,汇丰环球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AUM)已超过43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3位,并自2010年起将旗下信托、基金和投资管理业务等纳入该平台,共享同一品牌,不但成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也是全球知名的新兴市场资产管理机构,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经营网络,遍布亚太、北美、欧洲、拉美、中东和北非地区,员工数量超过2000名。
产品与业务。汇丰环球投资管理的客户包括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经纪、中介及批发商等。业务方面,汇丰提供一系列积极投资及量化投资配置,包括股票、债券、流动资金管理及另类投资策略,致力提供长期投资价值,同时注重全球配置和本土资源相结合,这与汇丰的“全球本土银行”的策略相一致。此外,遍布于20多个新兴市场地区的投资团队可以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研究能力和资源。
管理模式。集团高管层委任来自于不同地区且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组成管理团队,是为了满足各地区客户不同需求的同时,综合拓展全球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在伦敦设有全球执行委员会,主要是制定策略指引,该委员会主要构成包括全球首席执行官、全球首席投资官、北美首席执行官、全球首席产品总监、全球首席运营官、亚太首席执行官、全球人力总监、全球合规总监、拉丁美首席执行官、欧洲首席执行官及全球客户策略总监。
与集团及其他业务部门关系。一方面,汇丰较强调发挥自身实力,依靠内部团队而非外部力量提供资产配置方案,这源于强大的集团资源和协同能力,除所属板块外,集团内其他产品和投研团队都是强大后盾;另一方面,资产管理业务依托汇丰集团全球范围的网络和子机构,通过这些机构开展营销,并为客户提供专业资产管理服务。其管理资产中83%通过内部消费者金融、商业银行和私人银行等渠道而来,但组合交易和风险控制则通过资产管理团队统一运作,这方面与UBS较为相似。
对中国资管机构的启示
诺亚称,业绩增长动力来自活跃客户数提升,和管理费随着分销规模的增长而提升两方面。其中活跃客户数增长34.4%,达1613个。另一方面,资产管理业务的布局给其业绩增色不少。目前其主要涉足PE和地产基金两类产品,截至三季度末,歌菲资产管理的资产额达52亿元。不过,财报中并未披露资产管理业务对业绩的贡献比例。上述人士透露,52亿资金中,PE的规模约22亿-23亿元,剩余是地产基金。“今年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地产基金异军突起,已和阳光城、华远地产等7家大型地产商签定合作协议。”他说。
除这两项业务外,诺亚财富资产管理业务还准备在四季度,布局固定收益的FOF产品及家族财富管理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9-0062-06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9.15
根据民生银行与麦肯锡联合的《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至2015年中国可投资金融资产达100万美元(即650万人民币)或以上的人数近200万,年复合增长率20%,可投资资产在1亿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人数将近13万,约为2012年近两倍,我国将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财富管理市场之一[1]。财富管理业已经成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社会保障能力,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着力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财富管理的差异性、发展模式和策略、竞争力和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Driga等(2009)梳理了不同机构间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差异性,发现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等机构的目标客户以及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所不同[2]。德勤公司(2010)的研究报告分析金融危机对瑞士财富管理业务的影响,通过2004—2008年的数据实证研究,认为先进的管理模式是决定财富管理业务收益的关键因素[3]。Victor等(2009)则从投资规划、金融管理、税收规划、退休规划、保险规划、地产规划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为财富管理发展策略提供建议[4]。而Norbert等(2010)回顾了欧洲财富管理发展历史,认为金融危机后的财富管理发展、投资活动应采取新的策略[5]。
国内相关的研究中,叶央(2008)通过研究瑞士银行集团 “一个企业”(One Firm)的财富管理模式,认为通过其内部伙伴关系可增加集团跨客户、跨部门的业务,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收入[6]。康志榕(2009)研究发现美国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年平均利润高达35%,并且增长快速,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7]。尚震宇(2012)研究认为我国2006—2010年14家上市银行绝大部分处于财富管理的综合效率无效状态[8]。俞炯玲(2011)则认为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是商业银行打破同质化竞争、辅助产业资本走出去、实现自身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9]。
上述研究仍缺乏对不同模式下的财富管理产品体系梳理,以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具体收入贡献分析。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本文将在梳理两种典型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模式下对应的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及收入贡献。
一、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
(一)摩根大通——独立实体模式
摩根大通的财富管理业务具有典型的实体独立特征,即在同一的银行集团(控股公司)下,设立多个独立的法人机构共同提供财富管理业务。
摩根大通将业务分成五大条线(见图1),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则通过五大独立法人实体共同组成,包括富林明资产管理(JP Morgan Robert Fleming)、高桥资本管理(High Bridge Capital Management)、私人财富管理(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私人银行以及2008年收购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成立的JP 摩根证券(JP Morgan Securities)。
摩根大通为客户提供分层的资产管理业务。其中,私人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和JP摩根证券均向普通客户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私人财富管理还向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对于超高净值客户,则由私人银行为其提供综合化财富管理服务;JP摩根证券则主要服务原贝尔斯登的客户。法人分设模式有其显著优点:一是各个法人实体可以根据所面对的细分客户,进行独立产品设计、销售和维护客户,为相对明确的目标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二是财富管理产品设计部门与销售部门相对独立,各个实体可以依靠自身品牌进行营销,绩效考核也相对独立,有利于团队激励。其缺点是削弱了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
(二)汇丰银行——控股公司模式
汇丰在集团层面将业务分为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Retail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ing)、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Global Banking and Markets)和全球私人银行业务(Global Private Banking)等四个业务条线,并通过多个实际控股机构共同提供财富管理业务。例如,根据所在国家的法律和监管要求,在全球设立卓誉投资管理(HALBIS Capital Management)、信汇资产管理(SINOPIA Asset Management)、汇丰投资(HSBC Investments)和汇丰自营投资(HSBC Principal Investment)等四大独立投资平台,每个平台都具有独特之处。其中,卓誉主要投资股票基金类产品,信汇资产则主要提供量化资产管理方案,汇丰投资以提供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为主(包括客户资产的流动性管理以及投资方案);设立于香港的汇丰自营投资则主要提供私募基金服务。
(三)瑞士银行——内部整合模式
以财富管理闻名的瑞士银行集团,财富管理是其核心业务,其他业务均围绕财富管理客户展开。瑞银的财富管理采用典型的整合业务模式(Integrated Model),下设瑞银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瑞银美洲财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 Americas)、瑞银全球资产管理(Global Asset Management)和财富管理及瑞士银行(Wealth Management & Swiss Bank)等四个子公司(见图3)。瑞银集团通过设立投资产品及服务部(Investment Product and Service,IPS),聚合投资银行、全球资产管理以及财富管理和瑞士银行的专家,通过子公司之间的客户介绍、产品交换和业务间的配送服务,实现为跨区销售便利,最终为财富管理客户提供完整的投资解决方案、产品和综合性金融服务。
IPS联接了直接参与财富管理业务的三大部门,一方面保持了各部门的独立性,能够从本部门业务的专业角度衡量产品的可行性和盈利性;另一方面又使三个部门面临同一业务目标,从而更好解决可能出现的部门利益冲突。从客户的角度来看,这一模式也有利于聚合客户个人的投资资金流,实现机构规模投资,为客户提供更有利的投资回报。
如图4所示,投资银行可将其发行的产品向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销售,后者再将产品销售给自己的客户。这种内部交易的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减少同质化产品开发,实现客户资源共享,提升集团层面财富管理服务的效率,方便客户获取全方位的财富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助提升各子公司之间对业务成本效益的认识,更加掌握跨部门、跨客户的业务发展趋势,加深交叉销售的深度和广度,扩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
二、财富管理业务范畴
(一)摩根大通资产管理业务范畴
摩根大通的资产管理业务为全球的企业、个人和金融机构管理资产,客户主要分为机构客户、零售客户和高净值私人银行客户,其管理的资产覆盖股票、固定收益产品、不动产、对冲基金、私有股权等。2012年,摩根大通为客户管理各类资产达到2.1万亿美元,而银行总资产为2.36万亿美元。
从机构角度看,摩根大通资产管理业务由摩根富林明投资管理、高桥资本管理、私人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四个实体组成。其中,摩根富林明投资管理面向客户为机构和零售投资者;高桥资本管理服务对象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为其提供对冲基金、私募股权等资产管理服务;私人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则针对个人客户和高净值客户提供综合化财富管理服务。
(二)瑞士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范畴
瑞士银行财富管理条线主要按地域和客户两个维度分层。在地域维度,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负责美洲之外的财富管理,近三分之一瑞士本土的家庭以及近一半的公司是瑞银财富管理客户;瑞银美洲财富管理的业务范围涵盖美国业务单元、加拿大业务以及在美国登记的国际业务。在客户维度,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和瑞银美洲财富管理均根据客户的可投资资产总额进行细分,主要分为超高净值客户、高净值客户和核心富裕客户三类。其中,财富管理与瑞士银行仅在瑞士本土为核心富裕客户提供服务(见表2)。2012年,瑞士银行财富管理服务可投资资产在一千万瑞士法郎以上的客户占55%(见图5),是最大的客户群。
在瑞银财富管理产品体系中,按属性可分为委托和咨询两类(见表3)。委托类产品根据风险属性不同又可分为稳定型、参与性和机会性产品。以稳定型产品为例,稳定型产品面向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其投资标的主要配置股票和债券资产。稳定型产品包括绝对收益类产品和特殊投资组合产品两类,前者主要投资于基金、结构化产品和衍生产品等,后者主要投资于另类投资品和房地产基金等。
(三)汇丰银行财富管理业务范畴
作为2010年由《欧洲货币》杂志评出的“最佳环球财富管理者”,汇丰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包括卓越理财(Premier)、运筹理财(Advance)和明智理财等三项特色的服务。在香港,三项业务门槛分别为100万港元、20万港元和1万港元;对于企业客户,“全面理财总值”不低于100万港币的归为“商贸理财”;“全面理财总值”介于50万至100万港币的归为“商业”理财客户;“全面理财平均总值”介于25至50万港币的归入“理财易”商户。在集团层面,可投资资产超过400万美元的客户则由私人银行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在产品体系上,汇丰财富管理的产品主要由卓誉投资管理(HALBIS)和信汇资产管理(SINOPIA)开发提供。其中,卓誉投资管理提供的产品涵盖新兴市场类、固定收益和绝对收益类产品;信汇资产管理则主要提供股票类、固定收益类、绝对收益类、承诺型及机构化等产品。
三、财富管理业务收入贡献
(一)摩根大通财富管理收入贡献
摩根大通财富管理的盈利模式依托产品驱动,围绕产品营销获取佣金手续费收入,其基本模式是按交易收取手续费。2012年,摩根大通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线为机构客户、高净值客户及零售客户提供服务实现的利润总额达99.46亿美元,占其全年总利润的9.41%(见表4)。整体上,资产管理业务对摩根大通银行的利润贡献度大约在10%~15%之间(见图6);从业务结构来看,以高净值客户为主的私人银行业务贡献最大,收入占财富管理总收入的54.36%(见表5)。
(二)瑞士银行财富管理收入贡献
2012年瑞银财富管理的三大业务部门管理客户资产2.174万亿瑞士法郎,虽比2007年3.189万亿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见表6),但近年来,瑞士银行逐渐将财富管理业务向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延伸,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优质客户有效支持了瑞银财富管理业务的复苏。瑞银财富业务主要依靠佣金收入,不同产品的手续费有所不同。
2011年,财富管理及瑞士银行贡献了集团85.90%的运营利润,并且在该业务模块中财富管理贡献了58.22%的利润,而零售和公司业务合计贡献41.78%的利润。在投资银行和公司中心业务大幅度下降的背景下,财富管理在瑞银中的作用更显重要。
(三)汇丰银行财富管理收入贡献
与摩根大通盈利模式有所不同,汇丰银行采取依照客户类型收取月费和按次计费相结合的模式,并对利用汇丰财富管理网络系统进行相关操作的客户也收取一定费用。
在汇丰银行的业务条线中,2012年,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贡献了46.37%的税前利润(见表8),占比比2010年的20.17%大幅度上升;全球私人银行贡献了4.89%,比2010年的5.53%也有所下降。在金融危机后,汇丰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经历了痛苦的调整,在2011年出售拉丁美洲多地分支机构后,汇丰有意退出在亚洲多地的私人银行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原因是汇丰在部分亚洲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出现亏损。因此,汇丰银行在北美洲、亚洲等地积极出售附属子公司的动作不断,2012年便出售了汇丰在日本的私人银行业务给瑞士信贷集团。
商业银行对财富管理业务的调整可以从该业务的成本效率比率指标找到深层次的直接原因。在集团层面,成本效益比率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金融危机中,汇丰银行通过裁员收缩部分业务减少运营支出,将运营成本从2008年的490.99亿美元大幅下降至2009年的343.95亿美元。2012年由于受到美国和墨西哥等国洗钱指控的罚款及Libor操纵案等因素的影响,汇丰银行成本效益比上升。其中,私人银行和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比率(见表9),主要原因是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的运营收入比商业银行业务高96.14%,而运营支出却高出160.19%,直接导致财富管理的成本效益比率降低。
四、对我国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启示
(一)财富管理业务有利于转变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依赖存贷利差,约80%利润来自利息收入,存在严重的同质性,而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利润的40%以上来自非利息收入,其中财富管理成为维护客户、实现交叉销售的重要渠道,为商业银行带来直接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同时也为其他业务的渗透提供了切入点。本文所考察的三家银行来看,财富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并且相比自营交易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更为稳定。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转变盈利模式,实现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建立合理的财富管理组织架构
财富管理业务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需要多部门配合,其服务对象具有高度的差异性,本身又涵盖业务咨询、产品设计和实际投资等活动,需要来自不同部门和不同专业的团队协同配合。本文所考察的三家银行中,从机构角度看既有相对独立的模式,也有整合的“一个企业”模式;从客户细分上,既有严格的客户分离模式,也有共享客户的模式。但这些模式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在矩阵式组织框架下,由各专家团队制定不同的管理战略与策略,为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相比国内银行通常采用的总分行制模式,矩阵式的财富管理模式更符合财富管理业务的特点,更有利于提高银行内部资源利用效率。
(三)建立多样化的产品体系
高净值客户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主要客户,但这类型客户往往具有个性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其承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但对投资能力的要求也较高。上文中三种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均建立了完善的产品体系,将细分的客户引导到不同服务部门,再根据与客户对应的产品服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服务。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在产品体系上,同质性非常强,在销售模式上,往往限于一次销售,交叉销售,纵向延伸式销售仍有待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发达的国家,银行为客户提供的产品已经涵盖固定收益产品、私募股权、衍生品和房地产等,相应的服务覆盖投资咨询、房地产投资、信托服务以及资产管理等。因此,我国现阶段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完善的产品体系和个性化服务将极大增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力。
(四)树立鲜明的财富管理品牌
卓越的财富管理是瑞士银行蜚声全球的品牌印象,卓越理财和运筹理财也成为汇丰鲜明财富管理品牌,摩根大通则凭借出色的投资能力吸引众多投资者。国内商业银行尽管也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受制于产品服务的同质化,投资能力差异性不强,致使品牌建设成效并不显著。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在财富管理品牌建设上,应不仅仅是限于某种产品,而应将其内涵扩展至一种服务模式的创新,这种模式包含了客户的细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投资能力的提升,应深刻认识到财富管理将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着力点。
(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财富管理最后的落脚点是银行的实际投资能力,而为满足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需求,银行需要把握未来市场机遇,平衡产品的盈利与风险;广泛投资于境内外的各类市场,良好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国外银行针对财富管理业务的特征,为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条例,并配以先进的IT系统建立灵活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国内银行的财富管理风险管理仍然依赖于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体系,难以根据其特点灵活高效进行监管。因此,国内商业银行应根据财富管理业务特征量身制定风险管理条例,确保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民生银行,麦肯锡.2012中国私人银行市场报告[R]. 2012.
[2]Imola Driga, Dorina Nita, Ioan Cucu. Private Banking and Wealth Management Services Offered by Banks[J]. Annal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trosani Economics, 2009, 7: 231-240.
[3]Deloitte. Winning in Wealth Management[R], 2010.
[4]G Victor Hallman,Jerry S Rosenbloom. 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The Complete Reference for the Personal Financial Planner[M].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2009.
[5]Norbert M Mindel,Sarah E Sleight.Wealth Management in the New Economy[M].New Jersey:John Wiley & Sons,2010.
[6]叶央.瑞银集团成功财富管理模式借鉴[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9):44-46.
2012年10月,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向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全面开放资产管理业务。从此,基金公司子公司数量与资产管理规模皆快速增长。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基金子公司业务从“量”的膨胀转为“质”的飞跃,从早期盲目进行业务、规模的竞争转而进行新的业务布局和战略调整,开辟“蓝海”并积极创新,把握市场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机遇。
2013年,建信基金与建银国际共同出资组建建信资本,出资双方分别持股51%和49%。宽松的政策环境,加速发展的行业趋势,让建信资本实现了快速发展。2014年,建信资本不断加强人才储备,布局潜力业务,为将公司建设成为资产管理综合服务提供者奠定坚实基础。
借力:品牌产品撬商机
一家新的企业成立之后,与客户之间建立关系,通常需要经过“知道―尝试合作―认同”的长期发展过程。如何让客户迅速知道建信资本,进而愿意尝试与建信资本合作开展业务,借助有生命力的产品打造企业品牌是一个好的突破点。2014年上半年,建信资本通过“善融财富”品牌系列产品的推出,很好地实现了其中的从“知道”到“尝试合作”的过程。
建信资本成立伊始,就确立了“服务实体经济、建设财富生活”的公司使命,致力于为融资方和投资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善融财富”这一品牌名称一肩挑起了两端。“善融”,从融资者的角度来说,建信资本借助专业化的融资能力和融资工具,帮助融资方融资成就其事业,实现建信资本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理想。此处“善”字取其“擅长、行善、帮助别人成就别人之意”。“善融”既体现建信资本擅长融资,又体现帮助融资方成就梦想。“财富”,从投资者的角度,希望为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投资工具,帮助其打理财富,建设财富生活,实现财富自由。“善融财富”系列产品的推出,拉开了建信资本规模腾飞的序幕。
安全:严把风控关
随着泛资管背景下金融产品日趋复杂、交互渗透,尤其是基金子公司起步晚、家底薄,潜在的金融风险受到监管层的密切关注。随着子公司产品及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风险的复杂程度和交互影响越来越大,呈现出风险类型多样化、风险形态复杂化、风险传递交叉化的趋势。须从风险定性分析向风险定量管理转变,以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建信资本自成立起就将风控建设摆在了首要位置,目前已经结合自身的风控流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控体系。一是通过集团协同,加强对项目的评判,采用行业内先进的风控体系和各渠道项目当地的信息优势,对项目优中选优;二是配备了完善的风控团队,风控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业内也处于领先水平。
目前,行业竞争加剧,主动管理类产品成为体现基金公司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虽然基金子公司在主动管理上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总体来看还处于探索阶段。建信资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网络资源,稳步开展主动管理业务。在开展主动管理类业务过程中,建信资本一直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优先选择合作较长久、信用等级评价较高的客户;二是和销售渠道建立紧密的合作,联合开展相关业务,严格控制项目风险;三是公司内部对项目严格评审,努力将风险控制前移。
布局:大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业务孱弱不堪
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东吴证券资产管理部共发行了五款产品:东吴财富1号、东吴财富2号、东吴汇利1号、东吴财富4号和东吴现金增利。其中,东吴财富1号、东吴财富2号于2010年发行,东吴汇利1号、东吴财富4号和东吴现金增利是2012年以后发行的。就市场表现来看,东吴财富1号和东吴财富2号堪称投资者眼中的败家子,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两者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6137、0.8635。特别是东吴财富1号,成立以来共亏损38.63%,位列市场上所有可比产品中的“副班长”。
恒泰证券资产管理部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经理表示,东吴财富1号之所以业绩糟糕透顶,与其投资经理走马灯似的调换有莫大关系。资料显示,东吴财富1号第一任投资经理陈强于2010年2月11日上任,两个月后就离职而去,期间收益为0.35%;东吴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助理王位继任,王位于2010年10月12日辞职,半年内的收益为-8.83%,而大盘指数在这段时间内下跌得并不多,跌幅为4.3%;从10月12日开始,时任东吴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李纯刚亲自挂帅,但东吴财富1号仍然表现不佳,李纯刚离任,在这时间内,东吴财富1号净值下跌了13.90%。2011年4月6日,王位重掌财富1号,由于业绩仍然没有起色,到2013年1月15日,王位下课,在任职期间产品净值下跌20.35%。现任投资经理为赵正风于1月15日上任,任职期间收益率为0.49%。
2012年业绩靠炒股
尽管资产管理业务表现糟糕,但公司的自营部门却表现抢眼。年报显示,公司去年自营部门实现营业收入4.54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2.47%,营业利润达到3.77亿元,几乎凭一己之力支撑了公司的净利润,投入产出比也名列券商行业前列。
能够在2012年的股市投资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与公司投入近一半IPO募集资金分不开。年报显示,2012年1~3月,公司将32亿募集资金中的15亿元用于扩大自营规模。年报还显示,被东吴证券列入交易类金融资产的十大证券投资全部为股票,包括554万股电科院、1410万股中国中冶、685.58万股信达地产等。在上述重仓股中,电科院为公司带来了4312.70万元利润,占净利润的15.30%。但是,在A股市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现象很普遍,私募基金冠亚军排名年年在变就是有力的证明。如果公司的自营业务不能继续贡献高额利润,公司的业绩就会轰然坠地。
另外,本次定向增发,东吴证券拟投资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增加证券承销准备金,增强投资银行承销业务实力”。不过,2012年公司投行业务也表现不佳。虽然在IPO上斩落吴通通讯、联创节能,另有保税科技的再融资项目1单,以及14单债券业务,实现收入1.91亿元,但营业支出却达到2.22亿元,净亏损3101万元。
券商都忙于“圈”钱
去年以来,由于创新业务的推进,券商对资本表现得如饥似渴。但由于受限于本身的净资本,各券商均将找钱的目光锁定于二级市场。
需求升级
中国GDP在过去几十年中实现了高速增长,目前,在中国预计有32万高净值人士。
刚满30岁的陆先生这几年靠着芯片封装生意赚到第一桶金,置下的四套房产也升值不少,一家三口的生活在北京当地算得上优裕。“我当然希望以后的日子过得更好,孩子享受好的教育,出国留学开阔眼界,我和太太退休以后也能保持现在的生活质量。可我不是富豪,没有一个好的理财规划,这些愿望未必能实现。”
梁先生只是我国新富阶层的一个缩影,他们日趋强烈的理财需求使得我国财富管理市场迈入新的阶段。
招商银行的《201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19%。预计2011年这个数字将进一步提升至72万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的活跃使得我国富裕阶层规模逐年扩大。上述报告称,2010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50万人的规模。
另据波士顿咨询公司6月初的调研报告,2010年,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相比2009年增长了31%,超过100万。据估算,目前中国已经有111万百万美元资产富豪,排在美国的522万和日本的153万之后,位居全球第三。这一数字还会随着中国GDP的增长而迅速扩大。
据交行行长牛锡明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财富管理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比例至少占到15%-20%。
在华安基金公司董事长俞妙根看来,我国财富管理市场的需求已开始升级,而公募基金13年的发展历程,或可作为这一过程的“缩影”。
俞妙根援引数据说,13年间,内地公募基金机构数增长了10倍,目前已经超过60家。2010年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增长至2.5万亿元,较1998年的107亿元实现了高达233倍的增长。
除了公募基金,基金公司的另一主打产品――基金专户也在过去两年中异军突起。与此同时,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也在不断壮大。占尽渠道和客户优势的银行理财产品,从“灰色地带”走出的阳光私募,以后起之秀身份崛起的券商集合理财……
伴随交易工具和投资策略的日益丰富,资产管理机构所饰演的角色也在悄然转换。它们不再只是替客户投资赚钱,而是变身为财富“管家”,通过各种风格和运作模式的理财产品,帮助不同风险偏好和收益要求的投资者最大限度实现其理财目标。
俞妙根表示,财富管理需要借助股票、债券等各子市场,而这些市场的日渐成熟可以促进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两者形成了互动关系。
农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周宏亮表示,从广泛的概念来说,财富管理包括资产管理和理财管理。“在新富阶层的带动下,中国投资者的理财需求正在逐步从购买理财产品、追求资产管理向更高境界的财富管理升级。”
与此同时,“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也逐步取代追求短期获利观念,日本理财专家山口胜业说,这一理念旨在化解“生”与“死”带来的理财风险,防止出现“人还在,但钱已经用完了”,“遭遇意外死亡,家人陷入经济困境”。
财富效应
过去三年里,中国新兴的财富管理市场年均增长率达45%。个人财富管理领域内的资产规模从2005年末的2000亿人民币(300亿美元)猛增至2010年末的1.7万亿人民币。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私人财富迅速积累和分配的阶段,对财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资本市场、外汇、大宗商品价格经常急剧变化,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富成为富裕阶层的迫切需求。可以预见,未来走向财富管理领域的客户将以几何级数增长。在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对银行的贡献率大约是普通零售客户的10倍,而据招商银行的估算,在中国这数字有可能是近20倍。
“二八定率下,这部分高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率显然是最高的。我们私人银行客户数只占整体零售客户的万分之一点二,但是对利润的贡献却是16%。”招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坦陈,将市场细分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现累计所带来的长尾效应。被充分发掘的客户贡献利益的链条,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而不仅仅是他交给招行的这1000万元财富管理。看到这1000万元背后的利益供应链条,就是私人银行对于零售业务的特殊意义,而这一点在银行利润增长点乏善可陈的情况下,也在不断地扩大人们的想象空间。
截至2010年底,工商银行私人银行盈利已近亿元。招行也表示,去年年底私人银行已经实现了600万元盈利,管理资产数量达到2500亿元。自招商银行2007年开设私人银行以来,私人银行业务每年都有35%-45%的高速增长,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那一年,增速也高达40%。
魅力超凡
私人银行在欧美有数百年历史,作为一种专为富人服务的银行业务,通过全球性的财务咨询、投资顾问和税务规划,为客户提供度身订制的金融服务,进而帮助客户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由此可见,私人银行已经成为众多富裕人士重要的理财工具。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也造就了一个不小觑的私人财富市场,尽管很多投资者已开始投资房地产和股市,但更深层次的理财观念,例如合理避税、风险对冲、衍生产品投资、贵金属投资、艺术品投资等,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门槛,在门外徘徊观望,却不知该如何进入。
那么,财富管理能为客户做些什么呢?简单地说,财富管理一定会了解客户的需求在哪里,会清楚地归纳他的需求,提供适合的产品以及其他金融与非金融服务等。
需求会有很多种,从投资方面来说,他这个资产能够投资的时间上的范围是怎么考虑的,从他个人的经历看,他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多少等等,财富管理将从一个组合的角度来为客户进行量身定做,通过这些不同产品的组合,提出创新和个人化的解决方案,进而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
此间,以首善财富、诺亚财富为代表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亦另辟蹊径,以全方位、一站式的特色模式,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群雄逐鹿新兴市场
随着资管牌照的逐步放开,各类机构资管业务相互交叉,原有资管业务外延不断拓展,大资管时代已经到来。与此相伴随的是财富管理市场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根据瑞信研究院近期的《2013年全球财富报告》,我国的家庭财富规模达到了22.2万亿美元,占据了仅次于美国与日本的全球第三高宝座,与此同时,成人平均财富也达到22239美元。
为实现高净值人群财富保值增值的冀盼,在政策与监管层面的大力推动下,资产管理机构的各自为政、占地为王、坐享收益的局面被打破了。券商、银行、保险、基金公司等行业近来在创新上屡屡动作,相互渗透趋势日益明显。金融机构间、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间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它们既是市场上的合作者,又是利益的竞争者,资产管理市场的“战国时代”已慢慢拉开帷幕。
银行获批准试点发行资产管理业务的资格,凭借着低风险、重保值的“金主”形象,取道特色发展。而几乎可以布局资产管理全产业链的券商、信托也开始意识到被动式的通道业务已成为过去,现在的关键在于打破机构之间的隔阂,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在磨合中不断取长补短,实现彼此间的真正合作。
第三方财富管理另辟蹊径
面对投资者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传统的理财机构往往由于以产品为导向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时,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作为独立的财富管家应运而生,相对另辟蹊径的产品开发与设计成为它们拓展业务的方向。
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是资产管理市场精细化与专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立足于客户的实际需求,整合其它金融机构的优势产品,以佣金、销售服务费作为驱动,将在战国时代奋力前行。
但业内人士同时也指出,在经过过去两年的野蛮生长后,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整体行业布局仍显鱼龙混杂。
根据@财富管理V(新浪微博),有的独立财富管理机构,如诺亚财富专注于高端市场,通过筛选与设计金融产品,定位于“行动组式”私人理财管理模式;也有像首善财富定位于卓越的投融资服务一体化专家,自主设计平衡风险的资产配置方案;当然也有像好买基金类针对于普通投资客户设立的独立理财机构。此外,像恒天财富由信托公司的财富管理中心整体转制来的也大有人在。
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之所以能够出现在资本市场的狭缝中,根源在于其虽然没有金融牌照,但是却具有光明正大地联合银行、券商、信托等优势,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经纪服务,而目前混沌的行业布局只是过渡时期的暂时产物。业内人士也曾表示,部分后起之秀已在明确自身定位的情况下,与精品路线越行越近,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首善财富管理集团的董事长吴正新通过阐释不同阶段客户的需求形象、系统地概括了第三方财富机构的运作流程,“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需要专注于为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财富管理解决方案:首先客户缺钱,我们要帮助客户找钱,而且是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筹资;对于有富余资金的客户,要帮助其做投资理财,做资产管理;赚了钱以后,我们还帮助客户做配套的增值服务,例如税务筹划、财富传承、健康管理等。”
据悉,首善财富是一家新兴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它以精选优秀的程序化交易对冲基金团队为主的MOM投资为核心,为客户提供私募股权、债权投融资的专业服务。为了将客户的收益最大化,支出最小化,首善财富还专门设立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将税务筹划纳入全方位的服务当中,以便全理地节约税收。“主要是运用国家的政策法律以及会计专业知识和税务方面的专业知识,来为客户统筹规划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