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药企业前景

医药企业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药企业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药企业前景

篇1

从纷繁热闹的会场中,不难发现如下几个热点:

一、 社保目录:产品进入社保是本届药交会一大亮点,各大厂家纷纷将各自的社保品种隆重推出。

二、 GMP认证: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自然是厂家宣传的另一重要手段。

三、 独家品种、国家级新药:此两项是会场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

四、 底价招标:许多厂家纷纷以底价招商的方式,招徕客户,其扣率之低让人瞠目结舌。

五、 个体药商众多:参加本界药交会的主要人群除生产厂家和商家外,个体药品经营者是占流动人群中的绝大部分,他们主要是寻找底价品种进行合作。

面对以上的几个热点,我们不禁要问:

一、 底价招标都是什么品种?

令人惊奇的是,底价招标中的品种目录中有一大半是国家甲类和乙类社保品种。

二、为什么会是这样?

中国加入WTO,药品生产、经营、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使得现今中国药品生产厂商众多,产品研发能力弱,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药品重复生产的矛盾变得异常突出,往往一个社保品种少则十多家,多则上百家进行生产,而GMP的实施给厂家施加了以往无法想象的生产成本压力,为了降低固定成本,各大厂家纷纷将其产品目录中进入社保目录的但有众多生产厂商的品种用底价进行招标,以期通过销售量的增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成本压力。

三、底价招标的最终结果如何?

许多产品进入了社保,而且以较低的价格进行招标,短期内企业可以回收一定的资金,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由于生产厂家众多,在经历痛苦的价格大战后,利润空间将被无情压缩,而市场由于品种价格混乱,促销无法跟进,必然使得销售受阻,最后淡出市场。

四、为什么有如此之多的个体药商参会?

原因很简单,由于目前医药企业管理的规范和加强,以及自有品种利益的下降,而他们在长期的医药营销中积累了自己比较熟悉的营销网络,这趋使他们愿意也能够向高利润的品种靠齐。

五、 个体药商能否成为今后销售的主流?

当然不能。

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医药批发行业的整顿和规范,GSP的要求使得绝大部分个体药商无法单独运作,他们只能成为药品批发商的二级办事处或药品生产商的分支机构,先天不足决定了其只能在过渡时期充当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对高利润的驱使和对未来的不确信,他们在运作中往往趋向于短期利益,不能够从长期来设计和考虑市场的整体规划,同时对于整个全国市场来说,市场间剧烈的冲货很容易使得本来就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土崩瓦解。

六、什么品种最受欢迎?

毫无疑问,独家社保品种是最受欢迎的品种。   经过此次广州药交会的洗礼,药品竞争的残酷性已经清楚的摆在我们面前,它对于我们今后的药品开发和销售工作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开发出市场需要而又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品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几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思考。

1、 关于价格:全国有关药品降价的呼声此起彼伏,相信所有从事药品销售的市场人员都经受着医药公司不同程度的降价压力,不断下降的供销价格严重挤压了本就不宽余的操作空间,药品销售越来越难做了,这是大多数销售人员发自内心的呼声。

大家不禁要问,药品价格是不是真的必须不断下降?

有如下一件趣事,现与大家共同分享。

某公司产品S在某市有A、B、C三家公司进货,其中A公司是主要经销者,目前价格是批价80扣,对于没有广告支持的产品,此扣率应该说在全国所有地区都算比较高的扣率,所以市场一直承受着来自经销商的巨大的降价压力。今年11月份,该市所有市级医院进行招标,A、B、C公司同时要求我们提供标书,为避免同业竞争,市场决定将标书投给其中某一家单位。   这时候,戏剧性的情况发生了,A公司首先找到市场负责人,主动要求将扣率提高到84扣,条件是只给他们一家投标书。随后B公司又找到市场负责人,将价格提高到85扣接标。

为什么A、B公司在面对招标时愿意破天荒的提高招标价格呢? 为什么A、B公司如此在意S产品的标书?

商业竞争!

随着医药体制改革,药品招、投标的全面实施,药品商业在药品流通中首当其冲的成为最直接和最残酷的竞争中心,来自医院的订单成为他们耐以生存的根本。

现在我们来看看S产品的资料:

A、 市场销售多年,拥有自己的专业营销队伍和广泛的营销网络。

B、 拥有良好的医生、药房及医院上层基础。

C、 由于疗效独特,确切,已拥有一大批忠实的消费群体。

D、 每年具有相当数量的稳定销售额。

E、 最重要的一点,它是全国独家品种,招标中不存在其他直接竞争的品种,不具有被其他厂家的同一产品用低价替代的危险。

通过对S产品的分析,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S产品的价格会逆流而上了。

2、 关于社保:社保目录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人民基本健康保障的基本构成,必然成为众多医药厂家竞争的焦点。目前进入国家社保基本医疗目录的要求非常严格,所需环节甚多,各项隐性支出投入至少以百万计算,而进入地方目录,所需费用也在数十万元,能否进入还只是一个未知数,如此之高的费用和风险,很少有厂家能够承受。

3、 关于独家品种: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竞争原则,竞争使得产品质量更优,价格更低,总体上说是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对于具体的企业个体来说追求的却是相对的竞争实力,称之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它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药品由于国家政策的强制性规定,同一种产品其包装、说明书、价格(GMP厂家可以略高)等都必须基本一致,这就决定了产品的无差异性,如何在无差异中获取竞争优势?

品牌!

但品牌的树立需要长期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对于占据医药行业绝大部分的中小型医药企业来说是不具备树立品牌的实力的,为了获取相对的竞争力,他们就只能够采取最原始的竞争手段——价格竞争。

降价,大幅度底价招商。

结果是恶性竞争导致产品价格急剧下滑,所有厂家均无利可图。 所以,避开恶性竞争是唯一的出路。

独家品种正是最恰当和有效的办法。

独家品种:独家生产具有垄断性保护。

西药:主要指药品专利;

中药:主要指中药保护;

对于包装、外型等申请的专利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独家品种要求不如社保那么高,也正是众多中小型医药企业所适宜采用的道路。

4、 关于销售队伍:拥有了独家品种,如果缺乏销售队伍跟进,要取得竞争优势仍然是空中楼阁,扎实的根基不管是对于医院还是零售的销售都是必不可少的,认真建好销售队伍,是企业所有竞争决策得以最终落实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健全专业、高效的销售队伍是中小型医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销售队伍,市场销售必然受制于经销商或商,纵然产品一时间销售发展良好,但其中藏有巨大的隐患:

A、 销售通路:销售渠道为中间商控制,企业对销售网络无法掌握,当公司和中间商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渠道受阻,销售量陡然成直线下降,严重影响公司生存和发展。

B、 销售终端:由于中间商控制着终端的供货,其对终端的维护取决于终端带来的利益和其成本的大小,由于自身品种比较多,同厂家之间经销关系的不稳定和地区间大规模串货等因素的影响,势必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而大多采用捞一把就走的心态,这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严重的终端损失,而且往往这种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C、 后续产品跟进:任何产品都具有其一定的生存期限,持续跟进的产品发展策略是保持一个公司长期竞争力的重要策略。而中间商由于和公司的利益往往局限在现有的产品上面,对于新产品的开发由于投入的风险和产出的利益之间的密切程度远不如老产品,他们对于新产品的接受程度直接决定企业新产品很难推进市场。

诚然,我们身边不乏通过药品招商和成功的例子,他们中也有一些做得很大,但总的说来,其在整个药品销售中只占有很小的分额,也不适合大部分厂家采用。

篇2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5-0035-02

1 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很多学者都对企业家精神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精神是创新精神、竞争精神、冒险精神的综合;汪丁丁认为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合作精神。根据不同学者的观点,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三点:创新性、承担风险和挑战不确定性、环境应变和机会敏感性。这种精神核心不仅可以应用于企业,对于医药监管部门同样适用。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萨伊首次提出“企业家”一词,他认为,企业家是能够将低产值的经济资源移至较高生产力领域,并获取较大收益者。而企业家精神即是应用创新的方法使用资源,以使生产力及效用最大化。按照萨伊的观点,企业家精神不仅可以出现在私营部门,也可以应用于公共服务部门。“政府不可能像企业那样运作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不可能更具有企业家精神。任何机构,无论公营私营,都可以有企业家精神,正像任何公私机构,都会出现。”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85年出版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也指出,对于社会上的任何机构而言,不论是企业还是公共服务机构,都需要企业家精神。他认为,“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富有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正常的、稳定的和连续不断的需要。正如管理部门已经成为当代所有机构的具体机关,成为使我们这个由各种组织构成的社会融为一体的机关一样,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也必须成为我们的各种组织、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社会维持富有生机的活动所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 医药行业监管现状

2.1 监管效率低下,缺乏创造性

我国的医药监管部门工作效率低下,照章办事,工作缺乏创造性。监管人员总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进取心和事业心,使监管工作丧失活力,对医药企业的监管只是象征性的,一直扮演的角色是“甩手掌柜”,监管效率低,致使部分医药企业钻监管的漏洞,生产不合格的药品。另外,没有形成“大监管”的概念,即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统一进行监管。目前,我国对着几部分的监管各有自己的一套机构、工作人员,造成监管成本上升,监管效率低下。

另外,监管主体的多头化,由于存在部门之间的利益,在药品流通领域的一些部门和环节出现了重复监管现象,而对于一些的确需要多头监管的地方,又存在协调机制不到位的问题,导致监管空白,直接导致监管效率的降低。

2.2 应变能力差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整个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反感命令指挥式的管理,要求拥有自,“今天的环境要求各种体制机构不是简单地替公民们服务, 而且要把权力赋予公民”,这要求我们的医药监管部门提高应变能力,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网络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提供给公民一个平等交流的机会,而我国的SFDA网站建设还很不全面,同时,其他有效地平台还没有建立,公民缺乏参与机会。从近几年发生的数起“药害”事件可以看出,我国医药监管部门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面对公众的质疑,危机处理能力不足,造成了社会的恐慌。

2.3 严重

不仅存在于监管部门,存在于我国政府的各个部门,这是我国历史遗留的问题。致使政府部门分工过细,机构臃肿,部门交叉重叠,一旦出现问题,责任不清,各部门相互推诿,更无法找到责任人,包庇现象屡见不鲜。我国医药监管主体不独立,具有双重身份,致使监管公平性受损。

2.4 监管力度不足

我国对医药监管的性质认识不足,财政投入相对较少,致使监管供给不足,由于人力、物力及财力的不足,使监管部门不能兼顾所有涉及的内容。另外,我国法制建设落后,监管强制力不足,立法内容跟不上社会发展。目前,已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其效力及规范程度远远不及发达国家,以GMP为例,我国的GMP认证门槛较低,倘若我们国家的药品出口到美国,需要通过美国的cGMP的认证,我国的药品出口成本上升。

3 医药监管部门需要培育企业家精神

造成这些监管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监管部门缺乏企业家精神的三个本质特征,医药监管部门可以借助企业家精神来医治自身的弊病。医药监管部门把自身当成一个企业,在企业的角度,应该如何培育企业家精神。

3.1 顾客是上帝

医药监管部门要明确自己的顾客是谁,医药监管部门的顾客是医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医疗机构以及普通的公众,树立顾客是上帝的观念,聆听顾客的心声,及时识别顾客的需求,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建立真正服务公众的监管部门。在经济市场上,顾客的需求可以引导市场、创造市场,而对于我们医药监管也不例外,及时识别“顾客”的需求,意味着机遇和挑战,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创造性,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对医药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医药监管部门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转变,转变为服务的角色。

3.2 以市场为导向

医药监管部门的作用之一即是规范医药市场,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在我国官僚体制严重、盛行的条件下,医药监管部门要积极利用市场的力量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来规范市场,比如削弱监管的多头力量,使监管主要依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其下属单位,这有利于医药行业的规范,有效地避免重复监管和监管空白的现象,对保障公众的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3 监管的分权

医药监管部门要将权力下放,积极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一线工作人员更多的参与权,创立一个反应迅速敏捷的环境,建立有效地监督、报告、责任机制,提高监管的应变能力。另外,医药产品不同于普通产品,不仅监管部门的所有人员需要对监管负有责任,积极号召公众对医药产品进行监管,实行全员监督,对医药市场的规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要分权,也要适当的集权,定时与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会谈,总结在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只有一线监管人员对监管的实况最有发言权,在交流总结过程中,进行创新,寻找适合本国的监管体制。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只一味的模仿西方的监管方法、体制,不利于我国现阶段的医药发展。

3.4 使命感和责任心

“”往往使政府部门深深陷入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中无法自拔,忘却了自己的使命以及工作的目的。监管部门应提出明确的使命以及目标,能够引起各级人员的共鸣,创力有效地具备企业家精神的组织文化,使监管人员对自己的目标、职责、任务了如指掌,改变监管部门的照章办事,监管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国家规定的规章条款,而是来自于监管的目标和使命。简化清除复杂过时的规章制度,激活监管人员的热情,尽职尽责,努力创新,使监管部门由“规则驱动型”转变为“目标驱动型”的组织。

3.5 绩效评估

当前,正如福特基金会的卢・温尼克所说:“在政府中,一切激励因素是以不犯错误为定向。你取得了九十九个成功也没有人注意,但只要犯一个错误你就完蛋了。”这就导致监管人员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态度,要彻底转变监管人员的思想,使企业家精神为监管带来活力,就需要建立有效地绩效考核标准。对监管人员实行“顾客是否满意”为标准的绩效考核,激励监管人员去创新,努力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彼得・德鲁克(美),蔡文燕(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吴湘玲.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美国行政改革的新趋势[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3] 彭文民,王春城.论具备企业家精神的新型政府组织文化[J].经济论坛,2006,(12).

篇3

作为“产品灵魂的设计师”,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以下五种综合能力:计划、组织、沟通、激励和控制等。但是,这五种能力通常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需要在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磨砺,经过公司有意识的培养和市场锻炼后打造而成的优秀的中级管理人才。他们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医药背景知识(医、药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直接的市场销售或管理经验(医、药或保健品市场营销经验)、具有亲和力的沟通能力(良好的销售业绩可以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和敏锐的市场意识(通晓医药行业的政策变化、关注市场动态的习惯和搜集相关信息的畅通渠道)。

二、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

产品经理,应该是一个运行状况良好的公司中,实行先进的产品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产品管理体系:即指将公司各个产品线作为相对独立的事业,交由专人全面负责和经营的一种产品管理形式,也是目前在国内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或在行业品牌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外企和合资企业所广泛采用的高效的产品经营管理模式]。作为企业内产品管理体系中对产品全面负责的专人,产品经理的主要工作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本部门的学术专员/产品专员搜集行业动态信息,整理产品基础资料,制作具有特色(包含企业形象识别信息)的宣传资料,对受众(准顾客、专家队伍)提供明确的指导使用的作用;

2、领会公司市场营销总监/营销副总经理对品牌经营管理的要求,设计清晰的产品定位和品牌形象,完善产品培训知识手册,培训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和本部门学术专员/产品专员,保证他们能准确地向市场传达品牌建设的要求;

3、全面管理产品的营销策略制定、推广活动策划及组织实施等各项活动;

4、与市场管理部所辖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负责产品的销售目标、市场份额和利润指标的同步增长。

三、产品经理所需要的职业环境。

在西方跨国公司中行之有效的产品管理体系,在国内医药市场环境中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障碍,与我国医药市场的内、外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

(一)外部环境阻碍了产品经理的正常成长。

1、我国医药市场宏观调控和监管能力较弱,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严重滞后的现象,以及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烙印的医疗市场,滋生了许多不规范的商业竞争行为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腐败风气,特别是以“带金销售”为典型的不规范竞争行为,也影响了产品经理正常发挥作用。致使一向注重销售业绩,忽视长远发展的国内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出短视的市场管理政策,不能给产品经理在公司内合理定位,让他们感觉地位低下,意见不受重视而出现无所作为的恶性循环;

2、我国的医药市场还没有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政府在现阶段出台的许多政策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如医药分家、集中招投标、国家定价、社保目录调整等。虽然总体上在不断完善,但客观上对企业冲击很大。这些医药产业与监管政策的不连续性和多变化性,都是不利于产品经理正常工作的,给产品管理也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3、幼稚的市场环境导致我国目前还缺乏规范的医药市场信息的网络建设,不同渠道所获知的非权威的片面信息,影响了产品经理对市场的准确判断,也是误导产品经理决策的原因之一。

所有这些客观因素所造成的大环境都极大地制约着我国产品经理的正常成长,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充实自己,在能够创造良好市场管理机制的企业中寻找到合理的定位和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

(二)企业内部机制制约着产品经理发挥作用。

抛开外部环境对产品经理正常成长的客观因素,我国医药企业内部不完善的机制,也在制约着产品经理正常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过来也影响了企业产品线的正常运行,阻碍了企业长远发展,极大地损害了企业和品牌价值的远期利益。

1、由于产品管理体系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较短,国内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其所能发挥的作用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因此,对于产品经理的职能定位、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协调、人才选拔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经验不足、管理混乱的现象,使其无从更好地发挥营销策划和品牌经营管理的效能;

2、由于公司建设的逐渐规范化,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职能也得到了分化,现阶段国内医药企业都非常关注销售业绩,受着“销量是硬指标”的考核压力的驱使和以销售导向为主的外部大环境,使得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往往赋予销售部门过大的特权和政策倾斜,导致他们不能有效配合产品经理的工作。产品经理所制定的关于产品策略和计划,往往不能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掌握着终端客户的销售部门工作人员,直接影响了客户和经销商,关系营销和感情营销的烙印始终挥之不去,使得品牌营销的先进方式无从立足;

3、“人治大于法治”的传统观念和害怕内部竞争的狭隘观念,使得国内大多数医药企业的产品经理无法与企业决策者或总经理等进行有效、及时的沟通,不能获得足够的授权或被委以重任;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业绩不能与公司的销售业绩简单地挂钩,在短期内也是无从考评,因此,不能获得足够的激励,也影响了产品经理潜力的充分发挥。

四、如何充分发挥产品经理的能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应该在任职期内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和团队员工的潜能,将本职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让企业或公司内各部门经理和员工都能认识到产品线的变化:在制定了准确的产品定位后形成的优良品牌形象,为销售业绩所带来的质的提升。

外资或合资的大型医药公司的产品经理多是受过系统工商管理知识学习的MBA,他们不但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且掌握了丰富的工商管理知识,具有市场调研、营销策划、成本核算、盈亏预测及分析、投入产出指标控制、内外部沟通等综合工作能力,容易获得充分的授权,因此,在短期内就能取得不俗的业绩,使公司的产品能在各自领域成为领导品牌,如西安杨森的吗叮啉、息斯敏,中美史克的新康泰克,上海施贵宝的开搏通等。

而国内医药企业的产品经理大多是“半路出家”,从其它领域转行而来,很少有受过正规MBA教育者,他们或偏于销售,过于注重局部及短期的销售数据,落入传统市场销售部门职能的窠臼,体现不出自己的独特性;或偏于学术,过于注重医学专业却缺乏市场观念,制定的销售策略对市场销售的指导作用不明显;或偏于被动服务,只是跟在销售人员的后面,简单行使销售支持工作,缺乏客观指导作用,无法引起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等。

要想避免这些“先天不足”对自己能力的发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为自己发挥应有的职能,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和团队的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要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要认识到专业培训的机会是企业/公司能给予员工的最好的福利待遇,在争取不成功时,要利用业余时间,多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不仅是医学专业知识和药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还要有MBA的工商管理知识,综合培养自己的个人工作能力;

2、大力挖掘团队工作成员的潜能。

充分发挥团队的工作效率,与团队员工多多交流个人感受,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产品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不定期培训,不要将自己简单定位于市场营销系统的行政管理人员,而陷于一些简单、重复的事务性工作之中;

3、及时、有效地与企业或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沟通,使其充分认识到产品经理的巨大作用,为你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充分发挥产品管理体系的高效能。

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预算

一、在企业经营中,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是企业长足发展的需要

现代的企业必须摒弃旧的管理模式,才能为企业谋取生存、发展的机会,如果把企业看做是一个整体,企业内部的综合协调管理想要顺利实行,首先应该有战略目标和战略计

划做指导,促进企业管理的各方面之间的协调运作,强化各项管理职能工作。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管理,能够从大局上全面的把握各个部门和上下级之间的经济和职能关系,更够更

好的为完成企业的计划目标而提供支撑和保障;同时,还可以把企业的决策目标系统化、具体化和定量化,让企业内的每个员工,能够明确自己应尽的职责。也只有这样,才会让

每个单位及部门的下属目标和企业的总目标保持一致,进而保持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的行为的统一,这样即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提升管理效率。所以,企业的当务之急

,就是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并且使预算管理发挥最大的效用,这样才可以保障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运行。

(二)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财务预算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企业的一切活动开销都要通过预算目标进行。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开销始终要围绕预算进行。实行预算管理后,企业可

把具体的预算目标逐级的细化到每个部门,最终到每个职工。如果制定了预算目标,企业中上至部门下至员工都要严格遵守,每个行动都要以此为目标,使企业中的每个部门及职

工,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所在的部门和企业总预算目标的相关性,这样才能促进每名职工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更加努力的工作。

(三)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实行财务预算管理要从两方面进行:(1)为保证预算能够切实进行,就要不断完善企业预算管理的制度体系和组织结构。(2)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让每个员工都能全

程参与其中,把预算管理和经营管理紧紧的结合在一起;既然想让每个员工都参与进来,那就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对工作业绩的考核是保证责任制度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在对预

算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时,通过考核的方式避免非正常的开支,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的预算成本。并且可以客观的估计企业未来的状况,以此来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通过这种

方式,可以准确了解每个部门的花费清单,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体制。通过实行考核奖惩制度,把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最大化,这可以保证企业向着更高的目标逐渐前进,使企业面临

的风险降低。

二、企业财务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些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将工作重心放在生产上,而忽视了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财务预算问题。财务预算管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所

诞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和理解到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一些企业只是解决表面问题,没有把问题的根源弄清楚。有些企业在做预算时没

有包括全部的人员,只是以生产为目标,没有结合实际来制定预算目标。

(二)没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目前有些企业很不重视预算管理,企业的领导者很少参与企业制定预算目标,在加上很多企业还不能确定设立这种机构有无必要,或者企业内部对这个问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

见,导致问题一拖再拖,有些企业把预算工作都交给预算小组和财会部门,导致了资金预算的方案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很难发挥应有的效果。

(三)没有强硬的执行力度

很对企业的预算负责机构只是将预算的编制列出来,但是却没有在实际的工作中发挥作用。很多企业很少关注执行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只是追求最终的结果。

在每年仅仅进行一次的年终分析会上,只是对得到的结果进行评论,而不能对过程进行掌控。

(四)没有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对预算执行结果的激励和考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企业认为预算的考核并不能明显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对于预算的推行和管理,还存有

很多不足之处,使这项工作变成了表面工程。一旦失去了预算指标的约束,整个的预算工作就成为一纸空谈。

三、建立有效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公司领导要足够重视

在企业内进行大力宣传,让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清楚实行预算管理的作用和意义,为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在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很多方面和环节不

是由一个部门完成的,需要多个部门的分担与合作,间接的说就是要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要积极参与到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在财务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财会部门要和其它的部门

积极协商,做好控制和合作工作,最终实现财务的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以身作则、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当预算以外的项目需要审批时,要仔细斟酌,严格按照程

序办事,不要因为预算有伸缩性,就随意的增加支出,最终导致预算目标不能完成。

(二)加强预算控制力度,健全预算组织机构

对日常的事物进行管理的部门就是预算部,它直接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管制。在预算管理中的最高组织机构,就是预算管理委员会,它的工作主要是对每年的预算进行编制、调

整和考核。一旦在预算管理中出现严重问题,就由其负责协调和解决。以组织机构为基础的,是预算管理责任网络,企业下属的子公司主要是执行者,它们主要是监管自己所在单

位的预算。如果预算一旦确定,就如同在企业内部具有“法律效力”,其下属的部门就要严格按照预算工作,根据预算的多少,确定经营活动的范围。预算管理委员会一个季度或

者一个月,就应该组织进行一次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会,在对各个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对预算控制管理进行追踪,如有必要就要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将企业的管理和预算紧密的

结合在一起。

(三)对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普及,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企业要实行预算管理,首先要进行预算编制,这在预算管理中也是极其关键的环节。为了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有效的完成,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一定要结合自身部门或者

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编制方法,用于各种内容的业务。其中弹性预算,适用于不能很好的估计自身在市场中的份额及市场价格的企业;固定预算主要适用于市场情况相对

稳定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预算编制方法,灵活运用预算编制,不能教条刻板。

(四)积极慎重的调整预算,对预算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

当然,预算编制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偏差,这就需要相应的反馈信息,并及时的传达到预算执行部门,以便公司的领导部门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信息,并及时的

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同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以保证在未来的执行过程中,不会在出现类似的问题。

总结:企业利用市场背景,进行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就是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它在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起着协调、规划、控制及业绩评价的功能,可以使企业的风险有

效的降低,并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盈利额度,所以在企业中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意义重大。(作者单位:抚顺煤矿脑科医院)

参考文献:

[1] 赵莹。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变革[J].经济研究导刊,2009,(3):113-115。

[2] 韩国兰。新会计准则下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思考[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6):69。

[3] 王秀红。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09,(12):281-283。

篇5

文明创建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文化从理念向实践转化的有效载体,是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近年来,随州市供电公司在创建全国文明单位过程中,目标明确,措施缜密,亮点鲜明,成效显著,工作成绩可圈可点。但是,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当前,进一步巩固企业文明创建成果,推进文明创建再上新台阶,是摆在供电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笔者认为,主要途径在于进一步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建设,通过将创建目标和责任细化到每位员工,激活企业文明创建细胞,才能保证文明建设的深化和健康发展。

1.吸引员工参与是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的重要基础

人是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社会文明的承载主体。在企业中,员工是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员工通过企业安排的岗位劳动,不仅创造了巨额的企业财富,也共同形成了多彩的企业文化。以弘扬先进企业文化为标志的文明创建活动,同样需要每位员工的共同参与。离开员工的广泛参与,企业文明创建活动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随州市供电公司创建实践表明,任何一项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都是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出色表现的结果。为确保“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目标的实现,去年下半年供电公司党委全面启动了“文明巡礼”系列活动,其中包括“九项行动”,即文明单位“精品行”、文明机关“效能行”、文明治企“规范行”、文明窗口“满意行”、文明现场“安全行”、文明班组“标杆行”、文明员工“风采行”、文明庭院“美化行”、文明家庭“和谐行”。“文明巡礼”活动受到省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得到省市文明委的高度评价。其成功经验就在于公司挖掘出每位员工的岗位特点,精心设计了与每位员工息息相关的文明行动,确保了创建活动在员工中的全覆盖。

当前,增强文明创建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员工的创建积极性,是保证文明创建活动持续产生效果的重要前提。供电公司通过提出“义利合一”的理念,强调文明创建在于帮助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符合人们的传统道德思想和现代价值观念,能够激发员工义无反顾地参与活动,但仍需在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上进行新的探索,如建立各个班组、每位员工的创建活动档案,定期开展目标承诺、成果考核和评选表彰等,使创建活动真正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2.提升员工素质是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的关键因素

文明创建的内容涵盖了企业的管理、效益、安全、质量以及员工个人形象、精神面貌、日常行为等各个方面。其中,员工的思想道德、业务技能、精神状态、工作表现等决定了企业的管理实力、执行能力和业绩水平。归根结底,提升企业“人”的素质始终是文明创建的主要任务。员工素质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支撑,也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随州市供电公司文明创建活动取得长足进展的成功标志,正是培育了许多高素质的员工群体,推出了一系列企业文明形象的典型代表。公司下属供电所抄表工、“全国劳动模范”左光满的先进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公司成立了以左光满的名字命名43支“光满服务队”,他们活跃在供电服务一线,“光满服务”精神已成为公司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公司还以党委中心组、市民学校、网上课堂、实训基地为平台,以职工技能运动会、“青年先锋”评选、“星级”人才工程、“师带徒”活动为载体,营造“人人是人才、人人能成才”的良好氛围,公司人才密度达93.5%,高技能人才比例达79.12%,17名员工入选省公司人才库。

百年树人,提升员工素质并不能朝夕之间一蹴而就。在“再造一个随州电网,实现售电量突破30亿”的公司发展大背景下,超前研判随州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市场需求的脉动,公司需要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左光满”涌现出来。只有如此,文明创建才能通过提高员工素质这个桥梁,与企业科学发展有机整合、良性互动。

3.激发员工活力是巩固文明创建成果的有效途径

篇6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053-01

1 实施“顾客关系管理”战略的必要性

“顾客关系管理”战略是指企业从战略的高度,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与顾客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是建立和发展与顾客长期、良好的关系。“顾客关系管理”战略是企业营销战略体系中的核心战略,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一种竞争手段。企业为什么要实施“顾客关系管理”战略呢?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1.1 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把“顾客关系管理”战略放在首位

企业经销的是商品,但输出的是服务,属于服务型企业。这种性质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除了来自品牌形象、经营规模、服务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外,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其顾客群体的规模和忠诚度。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争夺顾客。在某一特定的区域市场上,在市场购买力一定的情况下,谁拥有的忠诚顾客多,谁在竞争中就处于优势地位。

1.2 市场竞争状况要求企业必须培养忠诚顾客

目前,在我国的市场上,消费者需求向着差异化、个性化方向发展,这种变化趋向客观上要求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顾客的忠诚度取决于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又取决于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顾客需求的变化要求企业必须了解顾客需求,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进而培养顾客忠诚度。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差异化优势正在被同质化取代,产品品种结构、服务项目和方式、促销手段等同质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趋势导致顾客分流现象突出,忠诚顾客减少。

2004年12月11日, 随着我国市场的全面开放, 外国巨头凭借资金、 品牌管理、 采购等方面的优势, 特别是战略管理上的优势, 冲击着中国的市场。面对外资企业咄咄逼人的态势, 对于在战略管理上欠缺的我国企业来说, 维持一个稳定和忠诚的顾客群体对于其生存和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 全面实施“顾客关系管理”战略,全面提升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1 树立清晰的“顾客关系”理念,注重顾客关系的建立与维持

企业应该明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内涵和实质,不仅把吸引新顾客作为扩大市场份额的手段,更应该明白:顾客的忠诚是企业长期获利的源泉,特别是在市场规模一定、越来越多的外资巨头参与瓜分市场、竞争手段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拥有一个忠诚的顾客群体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是企业一笔无形的财富。所以,企业应彻底摒弃“以自我为中心”、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落后观念,把“顾客就是上帝”由口号变为实际的经营指导思想,站在顾客的角度关注顾客价值,强化企业与顾客的长期联系,在顾客的不断满足中培养其对企业的忠诚并实现企业的赢利目标。

2.2 开发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国外巨头逐步蚕食中国市场、顾客流失非常严重的竞争态势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必须苦练内功,利用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和品牌差异。学习借鉴国际企业先进的经营方式,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在产品、服务、购物环境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方面,可以商品种类齐全、更新频率快形成特色;也可以高质优价形成特色;还可以商品的精细、实用、方便形成特色。

2.3 商与厂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共同建立市场反馈和信息分析机制

厂商负责库存、补货,商负责顾客服务和管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厂商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存货;由于进货渠道直接,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双方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

总之,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施“顾客关系管理”,针对顾客需求开发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并努力降低成本,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使顾客满意,从而培养忠诚的顾客群体。企业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7

1.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而且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来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道德观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生活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行为,这有利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经济秩序和市场秩序,而这正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提高效益的突破口之一。企业要发展。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有一支技术高、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好的职工队伍。而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密切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3.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所以,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企业的管理内容,不但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促进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只有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企业管理体制之中,用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才能创造出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热衷于追求产值和利润,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有足够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企业发展资金不足,这在国有企业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部分企业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投资少,制度不落实,严重地干扰了企业建设和正常经济秩序,将使企业逐渐失去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2.企业中少量职工素质低,技能水平低,企业职工良莠不齐。一些领域道德败坏。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严重地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经济秩序,使部分企业渐渐失去了发展的社会环境。

3.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口号化。形式化”现象严重。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有效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将使企业逐渐失去发展的机遇。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1.企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企业管理内容,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是市场经济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刚”、“柔”并济,既抓疏导教育,又不放弃经济、行政处罚,使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管理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要根据企业特点,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北大荒精神、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作用,激发起职工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大无畏精神,使职工在积极向上的主旋律中为企业建功立业。

2.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我们树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保证我们经济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党委领导企业的全体职工参加全民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仅符合中央的要求,也符合企业的特点,企业里的党员是职工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在企业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充分利用党员的榜样力量,倡导社会正气,在党员中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并以此作为党员的工作评价标准之一。

3.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加强职工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要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个职工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指两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干劲。二是指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首先是指工作本身水平方向的扩大化和垂直方向的丰富化;其次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工具、设备、器材等的先进水平和完备程度:再次则指工作场所的宽敞、洁净、明亮、舒适程度,以及场区的绿化、美化、整洁程度等。

篇8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按照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下达于企业内部各个经济单位,以一系列的预算、控制、协调、考核为内容,建立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数据处理系统,自始至终将各个经济单位的经营目标同企业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对其分工负责的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对实现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

二、全面预算管理以目标管理为导向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作为管理的根本,根据行为科学原理而提出的。目标管理中,一切管理行为从目标制定开始,以目标为执行导向,最后以目标完成程度作为业绩评价的依据。目标管理强调授予下级一定自主权,减少干预,在统一的目标下由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强调事前明确目标,使下级周密安排并选择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减少对作业过程的直接干预。

如果说战略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经营目标,目标管理思想则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的导向。因为全面预算管理通过科学的预测,确定与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预算目标,以该预算目标作为统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活动的导向,预算的编制、执行、评估考核都是围绕着实现预算目标来进行的。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预算管理活动是以实现预算目标为导向的。通过将预算目标分解为各预算子目标,然后把它们落实到每个责任单位,又延伸细化到每一位员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完整严密的目标体系。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一)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下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体现了财务控制权在企业范围内的配置,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共同治理下”的预算管理。公司治理结构理顺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预算管理关系:企业董事会最重要的工作是审批、考核子公司的预算,董事会不干预子公司经理层的日常经营行为,但是要对经理层的行为进行监督。子公司经理层负责单位预算的编制工作,企业在此基础上编制总预算。子公司的预算一经批准,就需严格执行,不得随意变更。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全过程监控”的预算管理

对于“全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1、预算管理贯穿于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消费者的全过程,涉及整个价值链的全部业务流程的始终企业预算管理以现金流量为主线,涉及营业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是对集团各单位、各部门所属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预先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测算,并对其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控制和考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它集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预算于一身。

2、预算管理是涵盖预测、试算、平衡、执行、调整、分析、评价、奖惩等环节的完整管理过程

由于预算目标的设定是对未来进行的预测和规划,从而与战略有天然的联系;由于预算与企业各成员单位的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人力资源流相关,从而能有效实现集团范围内资源的全面、合理配置;由于能够提供实际业绩与预期目标的比较,因而预算是一种业绩评价体系和奖惩体系,能够激励各成员单位努力实现组织的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这种全过程的监控,企业对子公司的财务监督转化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使财务监督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实行预算管理后,经营者任免、年薪和职工工资都将与预算执行挂钩,预算完成的好,经营者的年薪就高,职工的奖金就多;预算完成的不好,经营者就会面临免职或降薪的压力,职工也会面临工资降低或下岗的压力。

四、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方法

以目标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是以出资者的目标收益为经营目标,根据市场预测,倒挤出内部责任预算目标并形成详细预算的过程,其重点是通过苦练内功,充分挖潜以保证出资者收益目标的实现。它的理论依据是平均利润率理论,根据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学说,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因此投资者投资是要求获得的报酬可以量化。其公式为:

投资者要求的报酬=总投资额×平均利润率

其具体编制程序为:(1)由出资人根据预算编制方针及对企业的有关预测、决策分析确定目标利润,提出预定期间内企业各部门的具体目标;(2)由经营部门以市场需求预测为基础编制销售预算;(3)以改善内部管理为基础编制成本费用预算;(4)预算管理部门汇总审计并协调各单位预算,形成最终的全面预算方案;(5)全面预算报董事会批准。

以目标利润为经营目标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较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与企业战略管理的总体目标是相符的,它最适合于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而且在逻辑上,两权分离程度越高的公司越应该采用该预算管理模式。但其难点问题就是目标利润的确定,定得过高,实现难度太大,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是他们对预算管理工作产生消极对抗,定得太低,既不能满足投资者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要求,又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五、结论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开展现代化管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完善经济责任制度,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参与预算的编制,了解企业发展目标和明确责任,可以调动管理人员和广大员工开动脑筋,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改善经营管理,降低和控制产品成本,增强企业凝聚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提高企业长期的、稳定的持续经营能力。

参考文献:

[1] 推进全面预算管理 加强生产与经营结合 陈锡坤 中国总会计师 2007/11

篇9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A

1合同管理的内容

所谓的合同管理,不仅包括对每个合同的签定、履行、变更和解除等过程的控制和管理,还包括对所有合同进行筹划的过程。因此,合同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施工任务、承包模式(合同结构)、选择合同文本、确定合同计价方法和支付方法,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合同索赔等。

2合同管理过程中必经的几个阶段以及其的重要性

2.1合同分析

合同分析主要由企业的合同管理部门或项目中的合同管理人员负责。重点从合同执行的角度去分析、补充和解释合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将合同目标和合同规定落实到合同实施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时间上,用以指导具体工作,使合同能符合日常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工程按合同要求实施,为合同执行和控制确定依据。合同分析阶段主要有三个内容:

1)分析合同中的漏洞,对有争议的内容做出合理的解释;

2)分析合同风险,并制定合理的风险对策;

3)分析合同中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制定合理的完成方案。

2.2合同交底

合同交底即由合同管理人员在对合同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管理人员和各个工程小组学习合同条文和合同总体分析结果,使大家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规定管理程序,以了解合同双方的责任和工作范围,使大家各项工作协调一致,避免执行过程中的违约行为。

2.3合同跟踪

合同跟踪主要是要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与控制,并加强变更管理,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主要依据是合同以及依据合同而编制的各种计划文件;同时要依据各种实际工作文件,最后还得依据管理人员对现场情况的直观了解。

3合同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分析与应用

3.1合同管理过程中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1)应当签订书面合同而没有签订,使企业存在风险。

2)合同文字不严谨,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而这种体现只能靠明晰的合同文字。

3)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常见漏洞的往往是违约条款。详尽的违约责任条款可以一一把合同对方将来从事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交易信誉和对合同未来结果的预期,设计对自己有利但又能为对方所接受的“双赢”合同。

4)应变更合同的没有书面变更或没有及时书面变更。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实际中存在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在一定程度上也相当于重新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5)合同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监督力度弱,考核不严格。

有的企业制订了较为完备的合同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在制度落实上做的不够;在企业里,上级部门对下级单位没有做到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考核没有和薪金报酬挂钩,缺乏必要的威慑力。

6)管理手段落后导致合同管理效率低,信息传递不及时。

在企业中,相关职能部门和不同级别层次的管理者都参与合同管理时,很容易出现合同审批环节多致使审批效率低的问题,一份合同的签订前的审查,常常要花上几个星期的时间。如果是纸质合同,还存在人工送审跑腿费力的问题,甚至丢失合同文本等合同资料,给工作带来被动。合同管理效率低有时会使企业错过某项业务的良机;信息传递不及时则会使各部门之间沟通变得困难。

3.2 解决合同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全过程把关、动态跟踪管理是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合同管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目前,在一些企业建立了内控制度,实际上就是企业管理体系的具体体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效降低了经营风险。由于企业经营的复杂性,合同管理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3.2.1完善合同管理机制

企业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充分估计、对对方行为做出准确判断和制约,需要经过技术、经济等职能部门和法律部门做详细的论证,然后将论证结果传递给企业决策机构,做出尽可能准确的决定,并对做出决定的合同行为进行跟踪管理。

(1)一是明确职能分工。企业里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能了解、判断一切问题,在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现代社会,只有分工明确、方向专一才能做得更好。因此需要把合同管理的各项职责分解到企业相应部门或机构。如:技术部门负责论证和审查合同的经济性、技术性和合同项目的可行性;财务部门负责论证和审查合同资金资产的可支配性、价款或报酬结算的合理性;法律部门负责审查合同的合法性和严密性。

(2)二是设计合理管理程序。这一程序既要整体表现企业的管理理念,又要具体的体现授权权限、部门分工、流转顺序等内容,一般要重点突出法律部门的把关职能,因为合同的合法性和严密性是合同得以生效的基础。在大部分企业里,管理程序通过会签审批来体现,从而实现对合同的立项、签订、履行、结算全过程管理。

3.2.2推进合同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企业的合同数量与合同管理信息传递效果和效率成反比关系。合同管理比其它管理更需要信息沟通和处理。合同管理信息的畅通是各个管理机构及时沟通协调必不可少的条件;合同管理效率的高低与否,决定着企业能否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决策。同时,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如合同登记、合同台帐、合同检索等,这些工作虽然“技术含量”低,但工作量很大,出错率高,若借助电脑和网络来处理,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因此在合同数量较多的企业中,应当开辟合同管理的网络化途径,开发合同管理系统软件。网络化管理能极大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相关人查阅监督,能够实现合同事务管理自动化,避免重复劳动,同时能有效避免合同补签、倒签现象,同时实现合同起草、合同会签审批、合同履行、合同检索、合同统计分析、合同自动归档和导出台帐等多种功能。

篇10

成本管理主要的作用就是对于成本的把握,也就是通过战略成本管理来使得企业的成本能够达到最优化的运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能来自于很多方面,但是如果企业对于成本管理不严格,企业的成本管理上没有优势,那么企业的成本将会比竞争对手高,这必然是企业的一大劣势,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难以维系,反之,如果企业实行的成本管理效果好,成本的管控和使用优于同行或者竞争对手,这必然成为企业的优势,也有力的保证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维持。

(二)战略成本管理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

企业在市场上生存和竞争主要是完成几个目标,企业首先是要实现盈利,企业盈利了才能够维持企业的运行,并且能够有多余的资金等进行扩大生产经营,如果企业要想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那么就只有两个途径,一是为企业争取获得更多的利润,二是对于企业的成本进行控制,通过开源和节流这两种办法帮助企业进行利润的最大化。但是成功的企业往往需要这两方面的联合,既能够做到尽可能的扩大收益,又能够尽可能的节约成本。但是在目前的环境下,企业的交易成本很大,主要是由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在与外部的客户/服务商/经销商等进行交易的过程中成本增大,而且现在随着贸易的全球化,企业的交易范围进一步扩大,这种地域的扩大也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而且全球化的贸易形势也使得企业的竞争对手更多了,竞争更加激烈了,所有这一切都指向了企业的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只有企业对于成本进行了良好的管控,才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

(三)战略成本管理使成本计算更加符合实际

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对于企业的成本进行合理的计算,因为企业的各项发生费用很多,而且企业也有很多种作业成本,企业需要对这些成本进行计算,以便于通过这些计算获得的成本信息对成本进行管理,但是企业在计算这些成本的时候,如果使用的方法不够恰当,那么就会出现企业不能够找到合理控制成本的方法,在某些可以缩减成本的方面无法做到缩减成本,而在某些需要增加费用的增值作业方面却会遭到成本的缩减,因此,企业的必须要通过成本管理这种方式,要出合理的计算企业成本的方法。

二、加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路径

(一)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认识和旧理念的转变

第一,企业内部要建立系统的管理理念,实施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抛开原来的成本管理理念,把成本的内容和范围落实到每个环节,要随着管理的需求而变化创新。比如商业商品的采购,要从源头开始控制,选择优质供应商,既保障了商品质量,又降低了成本,而且尽量不放弃“废料”,有效综合利用。

第二,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提高成本管理和工作人员的成本预测和决策能力。加强财务人员或者成本管理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提升他们的成本理念认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能全面而准确的分析信息数据,使成本的预测和决策水平提高,也加强了风险信息的评估,使得管理人员在经营决策时有准确的参考信息和数据,避免因决策失误操作企业经济损失。

第三,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企业的凝聚力[5]。把成本管理的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和具体工作人员,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且加强企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使企业的凝聚力得到提升,从而促进工作效率,使企业效益得到提高。

第四,加强科技创新理论,使成本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不断创新。任何管理制度和措施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成本的创新意识,让成本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先进的管理方法,促使自身企业的成本管理适应时展和需求,从而促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合理选择成本管理模式

企业要提高成本管理的质量,就要根据自身情况,加强成本的预测工作,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探索出适应自身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模式。成本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成本企划、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等。一种方式是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系统比较注重塑造企业的管理文化,为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低成本?鹇缘氖凳┑於?了基础,实施有效的价值链研究方法,使低成本发展战略的制定更加便捷。另一种方式是引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方法。任何产品的市场销售和获利情况都是变动的,而产品生命周期的模式就是把产品分成不同的阶段,企业可以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而采取营销策略,尤其适合大型设备的生产企业。这其中,成本企划的管理模式就是在企业的产品研发阶段进行成本降低和控制的方法。它是企业在产品研发的初始阶段,以企业的利益为目的,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一定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环境下,自行确定产品的成本。

(三)加强成本管理的控制和监督措施

篇11

东北人老张是某酒厂的退休工人,几十年来一直喝酒,近几年他身体不好,于是儿子将其接来养老。儿子孝顺,三天两头给老爸买酒。结果,老张的病越来越重,最近更是心慌气喘,而且连腿也肿了。

医生结合老张的病情、检查及多年饮酒史,诊断其是酒精性心肌病。老张的病在很多年前还有一个洋名字――慕尼黑啤酒心,原来科学家早在100多年前就发现,长期喝啤酒的人,其心脏比正常人大,寿命比不喝酒的人短。

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证实,酒精、特别是其代谢产物乙醛,可以直接危害心肌细胞及其内部结构,长期饮酒可使心肌变性,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出现心功能不全。而且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使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上的α-肾腺上素能受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心肌缺血。

酒精性心肌病多发于成年男性,其发病与长期大量的酒精摄入有密切关系,尽管饮酒量和嗜酒持续时间与本病发生的确切关系尚不够明确,但一般认为每天饮酒所含酒精量超过142克、持续5年以上,或者每天饮酒所含酒精量超过60克、持续10年以上,就容易得酒精性心肌病。

吃错药也会得性病?

文/胡静美

这几天,张先生的生殖器越来越红肿、发痒,尿道口还有黏性分泌物,并起了两个水疱,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可能得了性病。

但到医院做了尿道分泌物化验后,并没有发现性病的病原体,再加上张先生一直否认自己有不洁史,医生判断他得的并不是什么性病。医生又追问张先生最近服用了什么药物,张先生回想起,他一直在用复方新诺明。这下医生基本弄清楚了,张先生的“性病”就是此药引起的。医生让张先生立刻停止服药,一周后,张先生的“性病”不治自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张晓乐说,复方新诺明属磺胺类,是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副作用很多,其中皮肤黏膜症状较为常见,如表现在生殖器上,患者就会怀疑是不是性病的表现。有些到皮肤科就诊的“性病”患者,往往是因磺胺类药物不良反应所致,而不是得了性病。

这类患者如果刚刚发现症状,且没有出现生殖器溃烂等表现时,一般不需要进行任何治疗,停药一周后就可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是患者以后不能再用这类药物,否则仍会出现同样症状,可改换其他疗效相似的药物。

性病一般是因传播的,辽宁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正刚表示,在其20年的工作经历中,只碰到过一位患者,没有不洁性生活而感染性病。因此,只要没有“乱搞”,基本上不会得性病。如果“无缘无故”出现了性病症状,应该先想想是否最近服用了什么药物,在就诊时要把自己的用药情况告诉医生,因为有可能是所服药物引起了“性病”的症状。

中老年女性警惕“前列腺增生”

文/周燕芬

篇12

1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医药制造业是指按照国家规范要求,按照一定的加工程序,生产出人们需要的医疗产品的企业。医药商和相关的工业也属于广义上的医药制造业,本文仅仅研究医药产品的生产。显然,医药制造业的财务风险就是指医药产品在制造、经营、出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失的可能性,还有因为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如国家政策变动、市场需求变动、产业政策变动等因素造成的潜在损失,以上综合定义为本文所研究的医疗制造业财务风险。

2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21投入大

医疗制造业因为自身的行业性质,其研发投入和标准生产线建设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的。一般而言,药物的研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尖端的人才和大量昂贵的材料。一般医药企业的研发支出占企业全部投入的30%以上的比重,并且难以保证其未来的效益预期。从世界上的案例来看,高端药物从开始研发到最后面向市场销售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需要投资将近100亿元。此外,由于医药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医药的制造还需要通过一系列质量管理规范,这就需要医药企业建立具有严格质量标准的生产线,而这项投资粗略估计在5000万~3亿元。

22回报高

伴随医药企业的高投入性之后的是高回报性,这是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前面提到,医药企业是研发投入占比很大的企业,这就决定了医药企业具有较多的专利技术,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一个产品在专利保护的时间段内,会形成市场垄断从而赚取超额利润,给医药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比如美国一家医药企业曾因为研制成功一种叫作细胞生成素的新药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

23风险高

医药企业的产品因为前期的巨大投入和对法治环境的依赖而存在很大的运营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存在两个时间段:一是产品研发阶段。在该阶段产品能否突破技术难关,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占领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性、市场紧缺的药品,其效益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如果医药企业生产的药品没有特色,市场上类似产品很多,即便后期以低价促销,未来也可能难以赢利;二是产品投放市场的阶段。该阶段面临的风险来自政府部门的监管,医药企业因为其社会性较强,药物的出售常常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一旦药物质量出现问题不能通过检测将面临很大的损失。

3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评估

31财务风险的定性评估

所?^“定性评估”就是通过经验主观判断风险的大小,由于每一个人的判断标准不一,定性评估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的定性评估手段就是专家会议,即首先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列举出来,制定每一种因素评分标准和权重,然后由专家们进行打分,依据分数的大小和之前设定的行业标准值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风险状况。

32财务风险的定量评估

(1)概率分析。我们知道在概率论中,常用方差来衡量风险大小,同样,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的计算同样据此法:首先计算,每一个产品未来收益的期望值,然后计算项目的标准差或者方差,通过方差的大小和同类行业标准值对比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2)风险价值度量。风险价值度量就是计算在一定的置信度下产品投资产生的最大损失值。该方法显然可以计算损失的大小,对投资者而言更能提供一个较为精确的数据,从而帮助投资者选择科学的投资组合或者产品组合。

(3)杠杆系数分析。该方法的原理是依据会计中衡量企业运营风险的系数来衡量医药企业面临的风险,这种方法可直接依据财务数据计算,测算出杠杆系数从而有一个直观的判断,此外,可以和同类企业进行比较。

4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41拓宽融资渠道

(1)争取政府优惠和补助。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升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支持生命健康产品的开发,其中就包括技术先进、功效显著的医药产品的开发。医药企业要抓住机遇,及时争取政府补贴资金和税费方面的优惠。

(2)引入风投。鉴于医药企业的产品开发具有高技术性、高回报性的特点,可吸引风险投资者的关注,引入国际或者国内的风投资金,为新产品的研发注入资金。

(3)上市发行股票。由于医药企业具有高回报性,医药概念的股票在市场上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可以为项目募集资金,同时不会提升企业的负债水平。

42延长产品专利保护期

从医药企业的产品特点可知,其未来运营风险的大小和专利保护期息息相关。为此,对于医药企业而言,要想方设法提高产品的专利保护期:一是就一种产品而言,要加大该产品的创新性,保证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和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模仿;二是要对已经向市场推广的产品进行深度挖掘,一些产品可能已经被别的企业模仿,但是如果企业能继续开发该产品的别的功能,然后积极申请新的专利保护期,就能继续在老产品上开发出新的市场。

43减少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

篇13

随着当前国家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在逐渐加剧。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对提高促进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新兴医药市场发展、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情况加剧等因素给国内医药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机遇。如今,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并逐步跻身于世界制药大国的行列。2016年底,我国的卫生总费用支出为35312.40亿元,卫生费用在GDP中占比也保持着逐渐攀升的趋势,医药工业总产值在GDP中的占比已经上升到了4.06%。国内医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国内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一样企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发展环境。但是,随着市场因素对企业发展作用的加大,医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加。为了加强医药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应对当前企业发展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同风险防控的结合成为了当前医药行业管理改革中的重要手段。

一、医药企业经营特点及财务风险分析

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IPO持续走高,行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以说,由于我国当前医药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保持着较高的需求,且需求弹性较小,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医药行业的发展都可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在这样的行业前景下,医药行业为了实现自身企业经济效益、附加值利润和市场占有量的增长,医药行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生产规模和新产品开发中投入资金。但是,由于医药行业本身受到科技水平和国家相关政策影响较大、企业扩大再生产中资金投入量多、企业新产品研发周期过长,导致了医药行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些风险除了受到外部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最主要来源于医药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缠身高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企业资金上的风险,对医药企业生存和经营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例如,我国医药企业前期投入费用过高,在成本回收过程中就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且企业出产的医药产品大部分将进入公共医院,可拓展的市场范围相对较小,随着行业的发展,市场竞争压力在逐步增长。因此,为了尽量规避医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规模扩张过程中面临的投资、融资、资金回收等财务方面的风险,加强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实现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控制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医药企业谋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内控视角下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

内部控制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然而目前医药企业中面临的问题在于企业在现代企业管理框架中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尚未得到完善。因此,在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缺少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存在着管理混乱且极易发生风险。尤其是企业在药品生产、原料采购、市场影响等方面,由于缺乏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企业的成本、资金、负债、应收账款等方面存在着控制失效,资金占用率高、周转期长等问题,企业风险发生概率及风险影响均在不断上升。

(二)财务信息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

为了加强对医药企业资金系统的监管,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的有效进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管理决策和相关财务工作进行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及时发现经营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的主要依据。然而,在医药企业实际的经营过程中,由于企业财务部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和内控监督,在实际经营中资金的使用、预算的执行、会计核算等工作方面中人为性干预影响过大,不乏存在一些虚假的财务报表内容,为了一己私利对企业的资金及盈利情况进行缩减或扩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导致了企业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和企业相关管理决策,使得企业失去了相应的市场敏感性,导致风险发生概率的增加。

(三)企业财务内控及风险防控专业人才不足

目前,医药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更加注重对医药科研型人才的培养,却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引入和管理工作。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内控和财务管理方面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型人才,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导致了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和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步伐缓慢。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风险预警及防控系统等相关设施难以得到完善和应用。同时,医药企业的财务部门人才结构多以会计基础工作及核算性人才为主,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型人才,导致了医药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同企业风险管理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加大了企业发展经营的风险。

三、基于内控的医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大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制度体系的建设力度

为了应对当前医药行业风险发生概率持续上涨的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在积极提高市场竞争和资金管理意识的基础上,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加快对自身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在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中,要落实企业风险管理的各项相关制度、考核评价指标,并以制度的形式将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同企业职工绩效考评联系起来,切实起到提高企业各部门和岗位员工的风险责任意识,明确非风险管理职责,从而提升企业对风险防控管理的有效性。

(二)建立财务信息化建设

为了实现医药企业风险因素的实时监控,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企业应尽快加强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和云计算、大数据等财务信息处理技术,企业管理层可以实现对市场环境、行业竞争、企业生产、资金使用情况等有价值的信息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通过信息化财务系统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披露,通过信息化的财务处理系统将企业财务信息的记录、分析、结果、公示等工作逐步引导到规范化的道路上,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防止人为干预财务信息导致的企业经营性风险的出现。

(三)引入专业内控人才,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为了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加速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医药企业应尽快实现对管理型人才结构的优化,除了医药专业人才外,还应尽快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型专业技术人才引入和培养机制。根据医药企业财务工作及风险防控的需要,在企业内部控制岗位制度管理下,企业应减快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综合性的财务管理及风险防控的团队,采用现代科学的企业管理手段,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和战略决策中的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决策方案等,保障企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同时,对于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企业管理及内部控制中风险预警和防控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在企业中逐步形成全员化的风险意识,增强企业在对经营管理风险的敏感性和应对风险时的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随着医药行业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医药企业不但要提高自身在宏观经济环境中的综合竞争优势,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对市场风险的应对能力。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医药企业应加强对自身经营和发展特性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从而实现对经营风险的有效防控,并加快对企业风险评估及管理体系的建设,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作者:唐闰春 单位:广东安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