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利水电工程评估

水利水电工程评估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水利水电工程评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水利水电工程评估

篇1

有大量研究报道指出:无论所建设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发与运行方式属于抽水式蓄能发电,是径流式引水发电,或调节性水库,其建设与运行势必会对整个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评估重点是了解项目建设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以及项目的建设与运行是否为生态环境或社会环境所接受。在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估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第二是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的评估。本文即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方面的技术要点进行评估与分析。

1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评估要点

1.1针对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目标的调查与识别:重点关注所评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所覆盖区域与建设范围内是否涉及到农田,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需要进行特殊保护的区域,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敏感性目标的关注与评价。

1.2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概况的调查与识别: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体系中所涉及到的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附属工程,环保工程等建设内容,主要评估建设内容是否合理与全面,同时还需要从水资源,水电,以及流域资源等多个层面针对工程项目的规划符合性进行评价,关注规划内容具体实施中的情况与合理性内容。

1.3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枢纽部分选址,蓄水位,以及运行调度模式的评估:调查收集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工程建设区域沿线环境敏感性目标,了解相关敏感性目标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区位相关性关系,重点关注内容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选线,选址,运行调度方案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以及具体环保措施的合理性问题。

1.4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计划以及施工方案的调查识别:指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规划要求以及所对应工程区域生态环境条件,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特点以及具体保护要求,结合施工现场交通组织体系,施工道路建设方案,重点关注项目规划以及工程区布置的环境可行性,并系统论证环保措施的合理性。

1.5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期间以及运营期间的产污,排污情况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分析工程建设期以及运营期产污,排污情况时,应当重点关注相应策略是否能够符合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若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到移民安置方面的问题,则还需针对安置区内的环保措施进行评价。

2工程环境影响评估要点

2.1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的评价。主要的评估技术要点可以概括为:第一是重点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态的完整性水平,对环境保护目标与建设项目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重点论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后的环境保护以及修复措施(如针对施工场地的恢复,对料场开挖景观的影响等内容);第二是针对项目建设位置与生态环境及敏感性目标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生态环境中因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变化,提出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所涉及到的国家保护性动物,植物应当准确预警,根据动植物对生活习性及生存环境要求,对包括植物移植、工程避让及异地重建等在内的环保措施进行细化处理;第三是针对项目影响区域内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进行评估,重点关注环境保护要素,明确项目建设区位与保护区,名胜区等在位置分布上的关系,评估两者间的符合性。若涉及到隧道工程项目,则应重点了解输水类隧道建设所导致疏水问题是否会对施工周边的地表植被等生态元素产生影响,并做出准确预测,了解环境应对方面的措施,分析隧道工程建设是否会对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产生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第四是针对建设项目覆盖范围内的鱼类动物进行科学保护。重点研究并评估项目建设完成后对本区域内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情况的影响,制定针对鱼类繁殖季节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条件,评价过鱼设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完善对增殖放流站的选址,条件允许时可以提供相应的平面布置图和建设规划图。

2.2对水文环境影响问题的评价。主要的评估技术要点可以概括为:第一是针对碱脱水段下泄生态流量问题进行评价,制定在项目蓄水和导流阶段对应下泄流量的保护性措施,评价下游水资源受水库蓄水情况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方案,评价生态小组的建设可行性;第二,应深入分析并了解受项目建设影响水文区域内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水源现状,并对污染水源变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特别制定针对敏感性水质指标的指控要求,根据工程项目建设要求制定污染源的治理方案,加强对重点退水区域及水质保护河段的合理选择,加强农灌退水策略;第三,针对规模相对较大的水库类工程项目,必须重视对分层取水问题的分析,结合项目建设区域内的水温分布情况及运行特征,对所致水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研究可以有效缓解水温影响的相关措施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2.3对环境空气以及声环境影响问题的评价。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对项目建设区域内环境条件的调查以及对敏感性目标分布情况的评估,准确界定各种影响源因素的强度水平,遵循环境质量保护需求,重点围绕项目建设中料场开采及工程运输等内容的环境敏感性进行预测分析,根据预测结果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确保项目环保效益目标的实现。

3结束语

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主要关注评价项目建设影响性质以及影响程度的显著性,以验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水平,同时了解环境保护目标对工程项目建设内容的重要意义,以明确环保措施在实施中的优先等级。本文中重点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关键内容与要点,望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前期了解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关系,从而在具体实践中有效实施环境保护的应对策略。

作者:吴南江 单位:定西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

参考文献:

篇2

水利水电工程系统主要是将水利水电工程认为是一种整体的系统,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工作中的各种工作过程,从而能够更好地将水利水电工程中各项风险进行体现,也就能够提前做好相应的措施,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就十分有必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整体上进行风险评估研究,保证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正常的进行。

一、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概念以及意义

(一)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定义

系统工程的概念就是指能够应用到所有领域的科学技术的方法,对应不同的领域使用不同的系统工程概念的应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较为复杂,因此如果以普通的方式来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研究显然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就需要使用系统工程来对水利水电工程来进行研究。而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工程的定义为,水利水电工程从规划,设计,勘测,施工最后到运行的整个过程。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工程也包括了水利水电工程的主体结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相互作用。

(二)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往往具有以下四种特点。第一种特点,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个性十分突出,每一个水利水电工程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因此设计的系统就需要与已有的系统功能要求即使能够达到完全相同的情况,也不能够进行套用,只能够借鉴出已有的系统功能来进行系统构建方案的选择。在第二点上,水利水电工程往往比较大,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的风险会随之增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允许采用在原模型上做实验的方法来进行结构进行选择。在第三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往往会比较重视规程规范的指导作用,由于系统的设计无法摆脱外界的影响经验的这种模式,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往往十分重视历史上的国内国外的各种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通过这些种类的总结工作能够较好地将各种条文进行规范,减少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损失。在第四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够以避让的方式来摆脱外界的各种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在没有开工之前就应该让已经建成的部分结构来承担一些外部作用。

(三)水利水电工程的功能以及结构

系统的结构往往指的是在系统中的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以及制约,并且通过相互的作用形成的关系以及形式。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当中,水和其他不同用途的水工建筑物是系统的物质元素,水利枢纽的设计方案,水利水电工程的招标投标,建筑物的施工管理以及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目标就是在水利水电工程完成后能够起到灌溉,防洪,工业用水,城市用水以及发电的作用,这些功能的实现往往取决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坝主体是否能够满足盈利方面的各种要求,同时也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组织管理技术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二、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风险

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风险指的就是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在每一个建设阶段存在的可能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或指使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发生的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这些情况都是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建设有着较大影响的。同时也是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风险往往具有以下的几种特点。在第一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风险是实际存在的,在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是无法通过人为的方法进行完全的避免的。第二点,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风险发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在第三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风险的后果也往往会具有不确定性。在第四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系统风险具有可预测性,能够进行相应的预测。在第五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风险与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效益是矛盾统一体。在第六点上,水利水电工程系统风险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一旦在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风险,那么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水利水电工程系统风险的评估方法

(一)水利水电工程系统主观评分法

这种方法又被叫做专家主观评分法,一般的流程就是首先编制水利水电工程系统风险的预测表格,其中也包括了风险影响的要素以及相应的权重值,然后再聘请水利水电行业的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对每一项风险来给出相应的分值,水利水电工程系统风险管理人员通过计算调查表中的权重值并且通过综合专家的评分结果来给出总体风险的评定,在最后就能够考察系统能够接受最大的风险的范围。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概率统计方法

概率统计风险的分析法是一种知道未来系统可能会出现的多种状态,并且能够估算出每种状态发生的概率。但是在这种方法下,是无法对风险的多种状态进行较好的分析,同时也不能够确定出哪种状态是能够实现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系统自身具有以下的集点,首先需要让整个系统存在两个或是两个以上不以人为意志转移的自然状态,然后整个系统应该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能够确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在最后系统未来发生的状态的概率进行考虑,这样也就能够指导系统未来发生的可能状态。

(三)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的德尔菲法

篇3

关键词:水利水电;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评估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geological hazard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TV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48-01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大量的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然而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强度较大、时间较长。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在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移民问题对泥沙、河道的影响;对气候、水文、地质、土壤、水体、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以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等。扰动区(特指工程施工区)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常发生根本改变,难以自我修复,必须加以人工措施促进其恢复进程。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恢复的基础。扰动区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需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与施工,才能保证恢复进程的顺利进行。[1]

1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点

首先,工作人员需要进行详细的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①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②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③地裂缝勘察评价;④泥石流勘察评价;⑤区域地面沉降勘察评价;⑥岩溶勘察评价;⑦采空区勘察评价等七项勘察内容。[2]

其次,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工程环境进行特殊土影响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六项内容:①黄土湿陷性;②红粘土分散性;③软土的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低渗透性、不均匀性;④新近沉积土、混合土、填土欠固结、欠压密、高压缩性、结构不稳定性;⑤自然条件变化和各种工程活动影响多年冻土的工程地质条件变化;⑥膨胀岩土的胀缩性等。以上各项环境岩土工程的勘察内容,都与地质灾害的评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要点

2.1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灾害评估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灾害评估是所有评估体系中最为复杂严谨的一种,具有以下几项特点:[3]①建设用地范围大:包含了枢纽区、库区、场内公路区、建筑材料区、弃渣场区、生活区等。②包含工程枢纽多:不同工程枢纽区地质灾害现状需要分开评价。③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场地主要表现为地形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等,环境地质条件评估普遍在中等――复杂之间,因此总的环境地质条件应评估为中等――复杂。

2.2 地质灾害评估内容。

①调查评估区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形成原因和主要作用因子,对其稳定性进行现状评估;②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和地质环境条件,对主要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对其危险性和可能对拟建工程产生的危害程度做出预测评估。

3地灾评估与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区别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规定,地灾评估不能替代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的评价工作,要严格区分地质灾害和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的区别。目前,各类工程地灾评估所涉及的灾种通常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相关的六种灾害。除此以外,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些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不良环境地质问题均不作为地灾评估的灾种。[4]

4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中,地质灾害评估与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密切相关。地灾评估必须建立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遥感影像、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气象水文等资料的基础上,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全面的地面调查,必要时也应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物探、坑槽探与取样测试。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开凿了大批隧洞,这些隧洞工程的兴建,使其固有的环境地质平衡条件发生改变,从而诱发了一系列的不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甚至发生地质灾害。例如:隧洞工程所引发的淹没与浸没、进出口边坡稳定、隧洞涌水、围岩稳定、岩爆、高地温、有害气体、放射性元素、隧洞废渣排放等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都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5结语

要“发展经济”必须大量修建水利水电工程,要“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少修甚至不修水利水电工程。针对这一矛盾问题,本文科学论证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重要性。地质灾害评估代替不了建设工程和规划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有关环境地质勘察的评价工作。工作人员应严格区分地质灾害和工程地质问题的区别,同时也要对工程地质问题中涉及工程安全、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巨大的、不属于地灾评估内容及范围的不良地质问题,在评估报告中进行初步评估,指出其危害之处。探讨环境岩土工程地质现象造成的地质灾害,提出预防环境岩土工程地质问题发生的措施建议,也将成为地灾评估和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共同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曹永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人民黄河,2008,27(1):56-58.

篇4

现阶段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度正在日益提升,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手段,以避免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当前建设较多的工程也引起极大的关注度,特别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一方面更是重中之重,本文中具体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予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水利水电工程能够真正受益于大众。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目前情况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是迫在眉睫,如不及时对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必然会影响到该工程带给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影响到其整体效益,所以必须予以重视。从调查分析可知,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弊端:第一,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对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并不完整,这直接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初衷受到影响;第二,相关部门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并未对环境进行有效的评估,没有分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导致的不良因素,而且并未由此设立相应的预防措施,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土地的占用问题,而在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的居民的安置也存在问题,导致大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使其对工程建设怨声载道,这些都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对工程长远利益是非常不利的。

二、优化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一)具有环保意识,重视生态评价体系

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重视该工程的建设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这其中需要强化对环境保护的认知,从工程规划设计,再到调度运行,乃至管理方面,相关人员都必须参与其中,并且能够从现状分析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及经济效益,同时还能满足生态效益,加强管理人员环保意识。要想提升环保意识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借助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约束功效;其二,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宣传,并且优化相关奖励机制,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根据以往研究显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对当地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针对其对生态环境不利的一面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策略,在实施过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做好趋利避害。有关单位需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建设予以科学的评价,确保其最大价值。进行评价过程中,考虑在工程环境价值的同时还要考虑生态经济效益,从多个层面分析确保不会影响到该其区域生态环境,立足现状,展望未来,考虑到长远利益。

(二)完善环境评估,予以优化策略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使其作用性受到影响,因而需要做好环境评估工作,工程建设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评估工作,梳理各项经济评价,做好风险评估,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在工程建设中,对于各项不确定因素需要做好全面的分析,然后针对于此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例如:以葛洲坝为例,在建设过程中,中华鲟存在即将濒临的现状,针对现状采取扶助放养的措施,从而让中华鲟能够得以绵延,防止珍贵物种即将灭绝的困境。而青铜峡水库建设过程中,主要是借助淤积改善不利的情况,使其成为农田与湿地,进一步促进工程建设过程中不会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

(三)科学移民政策,保障移民利益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当地民众的妥善安置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制定完善的移民政策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应用是极为重要的事情,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保护生态环境,以此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二,而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角度分析,能够增加其经济及社会效益,并且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完善移民政策,从而确保移民合法权益。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就会耗费很多的精力与财力,还需要支付高额移民安置费,从而减少工程投资利益。然而对于相关领导单位来说,必须要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由此才能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够造福于大众,确保工程有序实施展开。移民政策的推行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淹没的土地、房屋、其它有价设施,对上述几项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估,对当地居民进行有效的补偿,可以通过给予股份的形式,共同参与水电工程,这样移民与开发商具存在共同的利益,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当地政府及人大代可以作为股东,有权进行股东参与决策管理,这一建议需要给予合理采纳并实施。结语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建设之初就应该考虑到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将生态环境破坏将至最低,甚至是没有,这样才能将水流水电工程能够效益最大化,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由此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在水电工程的推动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岩.浅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0:125-126.

[2]任小朝.浅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OL].科技与企业,2013(20).

[3]路文斌,平措卓玛.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江西建材,2016,01:142-143.

篇5

二、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成果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以行业幅度管理和分级层次管理为基本构架的质量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有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工程质量管理权限得到了逐级分解。水利部的《规定》对农村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权限还作了逐级分解。明确由水利部负责全国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各流域机构受水利部的委托,负责本流域由流域机构管理的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指导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从而,形成了水利部――各流域机构――各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

二是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已基本完善。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基本上推行了“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

三是工程质量管理责任主体与责任事项已具体对应。按照国务院《条例》和水利部《规定》,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由项目法人负全面责任,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按照合同以及国家和水利行业的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不代替项目法人和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尤其是国务院《条例》明确了各责任主体所应承担的质量责任和义务,在违规的罚则上做出了详尽的规定,加大了经济处罚的力度。

四是建立健全了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督网络。政府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除设置了水利建设与管理单位归口管理工程质量外,一般都单设了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站,授权其代行政府质量监督职责。

(二)以推行和规范“三项制度”为管理动力,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农村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农村基本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和提高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以监督检查和执法监察为辅助手段,达到了农村水利水电质量管理要求,基本上实现了农村水利水电行业的自查自纠目标。

三、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虽然取得了上述可喜成果,但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责、权、利彼此分离,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够严格。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大多数为公益性项目,一般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回报,投资形式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一些地方和建设单位往往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争取国家的投资上,而把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准备得不够充分。争取到建设资金后,往往又因为受农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季节的限制,有的地方政府不执行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匆忙开工建设,甚至不办理立项审批手续,以至工程完工后无法验收,对整体的工程质量无法评价。同时,项目法人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不具备作为项目法人的实质条件,处于责、权、利分离的被动局面,因此很难承担起项目法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相互重叠,容易埋下工程质量的隐患。在农村大规模水利水电建设过程中,水利部门承担着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设的双重艰巨任务。

(三)工程建设市场无序竞争,市场行为违规操作,市场准入把关不严,无证和越级设计、施工、监理的情况,在个别地方时有发生。

(四)施工人员队伍的素质偏低,影响了工程的内在质量。由于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法纪意识淡薄,致使他们不能按照施工的规程,规范和监理有关的规定操作。加之施工人员队伍质量管理知识欠缺和检测技术、设备、手段的落后,不利于工程内在质量的提高。

(五)政策法规相对滞后,执纪执法力度欠缺,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一直不太理想。由于各级地方财政的财力有限,有些地方自筹资金到位率不到50%,个别地方根本没有配套,这种局面一直未在政策层面上得到解决,从而导致“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被动现象比较普遍,影响了农村水利水电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

四、加强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的设想

优化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当务之急是坚持五个结合,多途径地采取积极措施,切实解决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矛盾与问题。

(一)结合农村水利水电工作思路的转变,加强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好的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源自工程的科学规划和工程的优秀设计。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工作的深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加强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此,要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加强流域规划,保证投资的重点;二是严格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为提高农村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强化农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决策、咨询和评估制度,充实壮大咨询评估机构,建立权威的专家库,进行严格的评估、论证和审查;四是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前期工作费用的准时到位,为工程的顺利开展,开个好头。

(二)、结合“三项制度”的推行,强化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监督管理职能。“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代表了农村水利水电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应着重把握三个切入点:一是在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审批程序上,要严格把关;二是在农村水利水电工程制度的落实上,要认真督导;三是在农村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评价上,要进行控制。

(三)结合农村水利水电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规范整顿农村水利水电建设市场。农村水利水电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是决定工程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建立健全有序的农村水利水电建设市场,要通过人员和队伍素质的提高来实现治本措施的目标。为此,要抓好三个环节:一要加强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二要加强资质审查核准工作;三要规范农村水利水电建设市场行为,重点规范农村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投标活动,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农村水利水电建设市场秩序。

篇6

引言: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一些存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其中工程设计以及工程施工中的材料管理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岁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还应该加强现场管理的力度,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少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的同时,水利水电项目尤其是中小型水利水电项目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是工程设计方面和工程施工材料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决策咨询评估有待加强

我国的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在工程设计的项目决策和咨询评估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即使是中小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其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都比其他项目复杂。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具有自己独特的地理、地质、水文、环境等特点,设计人员应该对这些情况充分了解并深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项目决策,但实际工程设计中,设计人员常常沿用以往的设计资料和评估体系来设计现在的工程项目,这就项目整体决策上出现一定的偏差,影响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工程前期勘测设计的深度不够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在设计前,应该对现场进行仔细的踏勘,充分了解现场情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人员为了赶时间和减少开支,往往对工程前期的勘察工作进行简化处理。在踏勘时,设计人员只对场地地质进行了基本的测绘工作,并没有进行深入全面的地质勘探工作。由于设计人员的勘测使他们对地质情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不能对地质的具体情况详细描述,这也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带来一定的隐患。

二、工程施工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在我国的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事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引起的。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相比其他类型的建筑项目,其施工难度较大,现场突况较多,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和规范进行施工。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为了中标揽下项目,故意给出低报价,这样在施工中为了弥补报价的损失,常常采用价钱便宜质量较差的施工原材料或者偷工减料。施工原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隐患,甚至导致重大事故发生。

(二)施工中的问题

1.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在我国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因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较差而导致出现质量隐患。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突况远远大于其他项目,比如施工地点突然沉陷、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场地排水困难、施工地基突现碎裂地带等,在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和负责人常常不能有效地解决施工中的突发问题,导致施工进度变慢,影响了水利水电项目的经济效益。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的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相对较差,而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好坏。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人员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并没有对现场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没有针对具体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这也给施工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2.施工过程中的管理监督力度不够

相比其他项目,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工期较长、技术难度较大,因此更应该注重对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尚没有一套完整和系统的标准规范,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过程的治疗控制和监督的力度不够。这也导致了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常常出现各类质量隐患。

三、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一)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应该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所需原材料的质量监督,避免各种可能影响材料质量的不良行为。合格的材料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完工的重要保障,也关系着建设项目在投入使用后的性能和安全。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招标阶段,应该对投标人的报价进行严格的审核,确定其价位在合理范围内,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施工单位过后为了弥补报价差额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苛扣材料费用,降低了施工方使用劣质材料进行施工的概率。

另外,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建筑材料的检查和验收。应该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和生产能力的材料生产厂家,保证自己购买的材料符合国家合格标准,同时符合设计要求,在材料进入场地之间,最好对材料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测试,确保不会因为材料质量问题造成工程损失。同时施工单位还应该加强对现场材料的分类和管理,重视施工材料的运输、储藏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避免材料混淆或者发生重要的变质现象。施工单位应该从各个方面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二)加强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尤其要重视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首先应该严格审核施工技术人员和相关负责人的资质等级和职业技能等,保证相关人员的资质和等级符合国家规定。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相关岗位技术人员进行合理分配,加强施工团队的合作和配合,在人员配备上达到有效、安全、合理的施工。在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应该严格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和标准规范进行合理施工。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较难,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一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施工,既不能因为担心影响施工进度而打乱施工工序,也不能凭借施工人员的主观判断擅自更改施工技术。应该严格按照一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进行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控制,防止造成项目不可挽回的损失。

结语:我国是一个拥有多种资源的国家,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开发是充分利用水资源的一个明显标志。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由于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而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地形和技术都比较复杂,这就导致我国的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常常出现一些质量隐患,甚至出现重大事故。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应该加强对材料和施工的质量控制,提高整体施工效率,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汉华,薛建荣.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李俊,王林霞.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J]科技创新导报,2009(2).

篇7

中图分类号: TV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34

信息自动化技术最为主要的作用就是数据收集,通过对地理空间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供定位服务。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地理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充分了解周围的地理环境才能够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效率的提高。因此,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信息自动化技术运用的可行性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相关部门开始关注与重视工程建设中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工作。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出现更好地满足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数据采集与分析、管理的需求,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需要进行收集的数据与信息量非常大,传统的数据采集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需求了。信息自动化技术采用动态的方式对数据进行采集与监控,同时能够对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透彻、深入的分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有效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 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实现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实际上就是将计算机技术、路由器技术、pc服务器技术、交换机技术、SNA光效交换技术等高科技技术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工程建设的自动化控制与信息化管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采用的信息自动化技术一般为二层或者三层结构,二层结构中包含采集层与处理层,三层结构中包含采集层、处理层与应用层。通过信息自动化技术能够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信息自动化技术包括GIS技术与GPS技术两种类型,CIS技术主要的作用是利用模拟立体动画在计算机中构建施工工程的整体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对工程进行研究;GPS技术实际上就是遥感技术,主要的作用是进行定位。GIS技术与GPS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GIS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防洪工作中GIS技术的应用。在洪涝灾害等情况之下,GIS技术能够及时地对信息进行提供、存储与管理,通过对相关信息数据的分析发出警报,为抗洪救灾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还能够通过信息数据分析对灾情进行评估,制定救灾的路线与预测灾区降雨量;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GIS技术的应用。GIS技术在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首先对水资源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变化等进行有效地监测与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与总结找到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采取有效地措施对水资源进行管理;水土保持工作中GIS技术的应用。通过GIS技术能够对土壤侵蚀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进而准确地评估土壤侵蚀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土壤进行保护,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河道口监测工作中GIS技术的应用。通过GIS技术能够有效地监测河道口泥沙淤积情况,同时对泥沙淤积的位置进行定位工作,为河道清淤工作提供便利,保障河道的通畅;水利水电动态演示系统中GIS技术的应用。首先,通过GIS技术能够对工程环境进行虚拟设定。通过GIS技术能够在计算机内绘制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框架,进而对工程的各个角度进行有效的观察与研究,同时还可以对周围的地形进行展示,在施工的过程中做到因地制宜。其次,通过GIS技术能够对地下洞室的进展进行动态呈现。通过GIS技术的呈现作用,施工人员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及进度等进行明确的了解。

2.2 GPS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通过GPS技术可以对区域结构稳定性进行探究。GPS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地质构造新型,可以对某个区域中的地貌特征、地形特征等进行观察,进而探究该区域的构造稳定性;通过GPS技术能够对泥石流、滑坡等进行预防。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常常会出现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通过GPS技术能够对地质进行有效的勘测,对泥石流、滑坡等情况的出现进行预警,降低人员与财产方面的损失;通过GPS技术能够对岩溶进行分析。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红外影像对岩溶进行有效的检测。

3 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效率较低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信息自动化管理的资金投入量直接影响着和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效果与发展速度。在信息自动化技术实际运用过程中,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不重视这方面的资金投入,或者在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划,导致资金利用效率较低,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信息自动化管理软件、设备等相对比较落后。

3.2 信息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缺乏

如果没有专业人才的操作与运用,再好的信息自动化技术与设备都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信息操作者与管理者应该对相关的变动进行及时的了解与掌握,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杜绝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隐患,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运行。与其他的专业相比,水利水电工程并不热门,该专业的就读学生数量本来就少,而毕业后真正从事该项工作的人数就更少了,其中的专业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4 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措施

4.1 对信息自动化技术的投入资金进行合理调度

对于所有的建设项目来讲,成本控制都是非常必要的环节之一,水利水电工程同样如此。水利资金的性质主要包括2个方面,资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水利资金具有经济属性;水利物品的特殊性与资金投资的多元化决定了水利资金具有配置属性。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水利资金合理配置的主要目标是以有限的水利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或者以最少的资金消耗达到预定的效益。因此,管理者在工程早期应该对每个建设环节所需的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为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引进与发展预留充足的资金,避免在后期实践的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促进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质量的提高。

4.2 进行专业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水利水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强化专业人才的引进工作与培养工作,依据市场实现程度进行人才激励,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人才吸引与培养机制。水利水电企业应该依据项目的特点引进各种先进的科技人才,建立具有创新精神与专业素质的人才梯队,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发挥人才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同时,水利水电企业还应该重视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建立与完善科技人才再教育制度,促进企业人才知识的更新换代,同时采用科技人才聘用制度,为人才的引进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5 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充分料及与把握周围地理环境,才能够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高效性与安全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自动化技术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也同样如此。水利水电企业应该注重加大信息自动化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实现技术的更新与完善,促进施工效率与施工安全性的提高。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必然如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涛. 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45):295.

[2]周薇薇.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未来展望[J]. 江西建材,2014,16(04):110.

[3]林红. 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与技术应用的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6(48):231-232.

[4]朱强,樊启祥,金和平,李纪人. 空间信息技术在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综述[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0,06(65):84-89.

[5]徐玖平,李姣.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动态联盟组织模式的结构集成[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11(95):2447-2458.

篇8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各个地区均遭受着不同程度的资源紧缺危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能够快速发展经济,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肆意挥霍资源,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阶段,而在这一阶段之后的今天,我国的资源环境已经遭受了强烈破坏,如今,我们正遭遇着严重的水资源、电能源等生活必备资源的日益枯竭的困境,国家在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之后,一个新的议题便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有效优化能源配置,开发水能等清洁再生能源,做好针对当前环境的治理工作,便是当务之急。而我国目前也正在处于水电开发的阶段,水利水电工程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产业和民生产业,所以,搞好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平衡好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的关系,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

1.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的关联性分析

1.1环境与水利水电工程互为依托

一般来说,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都会选择建在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高山和峡谷中,而且这些工程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庞大,所以,整个工程的建立对于地形、地质、当地气候、资源等环境因素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因而,环境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立的基础,假如当地地质结构不稳定,则容易对工程造成诸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的具有危害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一个地方建立起庞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势必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诸多或好或坏的影响,倘若在创建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强化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建立,那么将会对环境起到良性作用,而如果有所疏忽,则会起到恶性影响,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又是影响环境的关键因素,二者之间互为依托关系。不过,针对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恶性影响,是可以通过后期的补救措施来加以完善和弥补的。

1.2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互相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包括水坝、水闸、水电站等,这些工程都是非常庞大的,而且一旦建成,将会彻底融入当地的环境之中,改变原有的环境形态,增加新的环境要素,而这些改变,相较于最初的环境形态,已经完全被更新,形成一个崭新的环境系统,而这个创新的环境系统的好与坏如何评估,则要靠这个新建立的水利水电工程与旧环境下的各种因素的磨合度来衡量,倘若新环境与旧要素之间契合良好,那么这个被更新的环境系统就会被激发出更大的作用,而且这个良性效用是具有叠加性的,也就是会在保留原有有利因素的基础上,累积产生更强更优的效用,这也代表着会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优质环境条件,环境被进一步优化了,工程也会进行的更顺利,也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水利水电工程与环境的作用性分析

2.1二者之间的积极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之所以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对环境的调控性和优化性,针对我国当前的水电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合理有层次的开发水电工程,不仅可以解决各地水资源分配不均,利用困难的的问题,还可以借着开发水电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劲头,减小环境污染问题,这样既协调了资源分配的综合利用,增强了经济效益,又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而水库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一大项,它的广泛建立可以保护当地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和植物动物生长的野外环境,有效缩减水土流失、湿地破坏、土壤盐碱化等恶化环境的问题,帮助改善因湿地环境被破坏造成的植被稀少的问题,以及气候多变的问题,而且在水库中蓄存水量还可以保证居民的用水情况,让农民有水灌溉,让居民有水可用。另外它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洪水发生的危险性以及发生后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性,一定程度上保护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2.2二者之间的消极作用

尽管开发水利水电工程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但是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果在初期的设计并不合理,存在漏洞,则容易对环境造成破坏。水利水电工程庞大,必须有非常广阔的占地空间,而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肆意开采矿石,挖掘土地,任意截流,则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继而引发一些自然灾害。而在建成之后,由于水库需要大量蓄水,所以在一开始必须大量的引入下游河流的河水,这样河水骤然减少,很容易影响到下游居民的用水情况。另外,水库在分区时也要掌握好科学原理,不要产生一部分断流而另一部分水位偏高的现象,不然,很容易引发工程事故。

3.以保护环境为基础,合理开发水利水电工程的策略性分析

3.1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评估

由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现已遭受到严重破坏,而水利水电工程在建立时又势必会改变原有的自然环境,如果建立不当,则会雪上加霜,对生态造成更难以估计的破坏,所以,我们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机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立之前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估测,分析其利弊,着重强调这项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性评估,如果某项目不能通过整体评估,则不能被允许建立。另外,在通过了建立之初的评估后,也不能放松,在整个项目施工的全部过程中,都要跟踪继续评估,确保不会由于疏忽而造成纰漏。

3.2重视评估结果,切实搞好治理措施

针对上一点的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估,我们要在得知了评估结果之后认真做好善后工作,如果评估结果是好的,那么我们要沿袭这一设计路线继续深入工程的建立,如果评估结果是不合格的,那么我们则要吸取教训,认真总结经验,重新规划设计工程方案,力求达到绿色标准,尽最大努力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要将一系列整改措施扎实推进,努力将各项改进措施都能脚踏实地的落实到实处。还可以打破常规,创新思路,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增添新的设施,已减免对环境的影响。

3.3做好二次评估工作,努力完善,查漏补缺

尽管一些工程在最初的创建阶段和中间的施工阶段都能做到绿色科学环保,但是在善后工作问题上也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可以在对工程的投资金额中预留出一部分二次评估资金,在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之后,已经更新了当地的环境状态之后进行再次评估,一则可以检查当初的一次评估结果是否科学、全面、客观,二则也可以为日后的长期监督积累起丰厚的经验。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环境保护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巩固了环保成果。

结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不能只一味的向大自然无度索取,肆意破坏,用来发展经济,满足自我,这样等到的只能是各种天灾不断,人们的生活不再安宁,要合理规划建立水利水电工程,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发各种可再生清洁环保能源,这是人类必须面对,且需要长期坚守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房芳.关于对水利水电环境影响评价薄弱点的认识及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05)

篇9

要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的项目决策,必须要以当地的人口密度、水文资料、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等为依据,作出科学的评估,然后以评估结果为基础,制订出一套与当地施工情况相吻合的项目决策。但是,现在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完善的方案,总是以施工需求为依据走一步算一步,施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盲目决策的情况。这样做,除了会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外,还加大了工程的投入成本。

1.2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作为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工程,水利水电发展水平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所需的施工费用比较高、施工难度比较大、施工工序比较复杂,所以,要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进行,就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基础,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资金。政府拨款属于实际工程建设中主要的资金来源,但是,政府在下发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时,要层层过滤,最后到施工单位手中就变得越来越少,所以,导致工程缺少建设资金,很难有效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1.3工作人员的素质较差

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一些施工管理人员并没有以相关条例为依据开展施工管理工作,这样就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有一部分管理人员为了牟取私利,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这样除了无法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质量外,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除此之外,一些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严谨、不认真,这种懒散的工作态度也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1.4工程质量管理目标不明确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量比较大,在工程建设动态品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不管是在精力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所以,不能实时监督工程的具体施工情况,并且还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深入程度。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行业庇护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水利水电的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

2加强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做好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正式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国家水利规划和水利水电建设规定为依据,认真做好水利综合规划工作。同时,还要以实际的建设情况为依据编制施工方案,这样能够保证工程的施工效率。除此之外,为了有效预防前期工作的滞后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必须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措施弥补其中的不足。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要坚决避免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出现。

2.2明确管理目标,加大管理力度

在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做到以下2点:①要明确管理责任和目标,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各方面和各角度的质量管理工作,绝不能够因为工程量比较大而忽视一些细节部分的质量管理工作。如果没有抓好细节质量管理工作,必然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②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同单位和不同部门之间必须要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协助和互相支持,要严格按照相关工程规定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监督、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情况,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

2.3严格落实工程资金的投入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工序多而复杂,并且工程规模也比较大,因此,需要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大。由于政府的资金投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会被层层剥离,很难满足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所以,在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要认真落实政府投入的资金。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够正常开。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对水利工程专项资金的管控力度,严厉打击浪费资金和挪用公款的行为。

2.4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除了要不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技能,还要着重培养施工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最终组建一支精通计算机和外语、善于管理、懂法律、懂经济、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施工队伍。

篇10

水利水电工程是改造大自然并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的工程。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如何发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并有效的规避这些风险,成为了水利水电建设中的重要一环。

1.水利水电工程风险

发展性和积累性是水利水电工程风险的两种表现形式。若在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及施工阶段没有充分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没有采取相应的规避、控制或者转移措施。那么,水利水电工程在运行阶段就会因一些外因引发而显现出来,不断发展放大,最终导致无法控制的重大事故和损失的出现。

水利水电工程风险同时兼具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其风险管理集自然与社会因素于一体,需要在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预测、决策、应对和控制等环节进行动态管理。本文就水利水电工程风险及应对思路进行一些简略的探讨。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风险因素及对应处理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分为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阶段。在各个阶段,水利水电工程的风险设计各有侧重,而其对应的处理措施也各不相同:

2.1规划阶段,识别、避让风险

活动断裂及巨型滑坡体是水利水电工程选址阶段的最大风险。选址错误,如将大坝建在活断层上,到后期无论使用何种补救措施都无济于事。因此在选址时,采用避让措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或者规避风险。此外,库岸滑坡可引起超标准洪水、库内大型或巨型滑坡可能形成库中坝。这些在选址时,都应有所注意。

正确的选址应该远离活动断裂,规避滑坡体。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下,这些河段也不应设置高库大坝,避免对当地的山体水文地质条件的显著改变。

2.2设计阶段,分析、防范风险

在设计阶段要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依据分析和评估,选择适合的坝型及枢纽布置格局、优化建筑设计,对可能的风险进行防范。

防范地质风险:地质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一为混凝土拱坝坝肩的抗滑稳定性,二为深厚覆盖层上当地材料坝坝基的不均匀变形和渗透。前者应注意深层抗滑稳定,后者则应该增强坝基防渗透的设计。另外,地形、地质条件的适应性是布置挡水建筑物是应优先考虑的问题。

防范洪水风险:混凝土坝应优先选择,利用坝身泄洪;如果覆盖层较深厚,则应选择当地材料坝,并增大泄水建筑物的泄水能力。

防范地震和由地震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风险:高山峡谷区,宜将厂房布置在地下,尽量采取通过隧道的方式上坝及进厂。同时要积极分析地面建筑上部边坡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危岩体或变形岩体对水坝的危害。

提高建筑物或者其地基的设计指标或标准可以有效的控制或规避因有限地质资料引发的不确定风险。有关资料表明,在重力坝事故中因地基失衡而诱发的占34%,拱坝中则为37%,当地材料坝中则为30%。因坝基出现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强,后期补救困难两大特点。因此,坝基的设计除了需要跟建筑物一样的可靠度标准,还对耐久性有着高标准。

风险评估应该由专业人士负责,特别是针对主要建筑和设施设备的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结论往往是在人为假定或理想条件下进行模拟实验的结论。如果计算采用的参数、模型或评判标准不同,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就大相径庭。因此对于试验结果,不应该盲信,更不应该直接引用。必须结合类似的工程案例加以比较参照,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最终合理采用。

主要建筑在设计上,只关注整体的安全是不可取的,设计者更应该将目光放到局部风险可控上。以挡水建筑物的孔、洞等关键部位的设计为例,整体的安全设计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应考虑到局部的应力和变形。努力降低因应力超标而引起的开裂或变形过大导致的畸形运转的风险。

若临时建筑要改建成永久建筑,其风险也必须经由充分论证,包括其改建的方案、措施、施工的方式方法以及其施工的时间。同时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料的使用也应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实践的新事物,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弃用不用新事物。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使用新生物体。但是,在积极使用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学会稳妥。

2.3施工阶段,监测、控制风险

风险控制是施工阶段应对风险的主要任务,它的目的是既保证工程安全、质量优异,缩短工期,又使工程造价相对节约。设计之初提出的可能性风险及其应对措施应在施工阶段得意落实,并凭此进行风险控制。然而在施工过程,各施工单位往往以进度为重,忽视了安全和质量,从而引发了风险。

工程开始挖掘的时候,可能存在实际挖掘地的地质条件与设计阶段地质勘探测量结果不一致的风险。同时也存在,参与建设的单位只重挖掘轻视支护的风险。因此,在开挖阶段,施工单位应该遵守动态设计原则,以挖掘地新的地质条件,或依据安全监察的资料,进行动态调整和设计。

当工程进入混凝土浇筑或大坝填筑阶段时,工程的风险类型由安全风险转变成了质量风险。由外转向了内,由表象转为了里像。而此过程不可逆。因而,在填筑阶段,施工质量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后期补救起来就很困难,运行阶段处理难度就更大了。

2.4运行阶段,风险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减少损失

若是建设末期未能有效彻底的控制和规避风险因素,在水坝运行期,特别是初期,问题将会大量涌现。即便是前期规划合理合据,设计无懈可击,工程质量优异的水利水电工程,在后期运行中依旧需要维护和保养。水利水电工程的风险管理贯穿着这个工程运行阶段。

工程的风险管理应该明确责任主体,并建立健全风险责任制。同时风险管理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风险等级报告体系,首先在制度上降低和规避风险。应急预案应包括组织体系,使用机制,使用保证及监管条例等内容。其注重点应放在实用性上。

3.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风险同时兼具自然和社会的双重性。它客观、普遍存在的。但是只要我们采用适当的措施方法,在规划阶段,识别、避让风险;在设计阶段,分析、防范风险;在施工阶段,监测、控制风险;在运行阶段,风险管理、制定应急预案,我们就能够防范甚至规避风险的发生,降低因风险产生的损失。

篇11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整个项目建设的核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投资效益,因此有必要对施工质量评价的方法展开探讨分析, 综合考虑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结合进度和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思考,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同时还要考虑到投资方以及其他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的相关信息的掌握问题,以保证项目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施工结束后的质量评估都能顺利的进行。

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

1.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主体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主体是评价活动中的行为者,评价活动通常是为其决策或必要的决策管理程序提供信息依据的重要手段。对于同一个评价对象,评价主体并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不同,其所对应的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也不尽相同。本文所研究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活动是在不干涉、不介入企业合法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向工程质量管理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相关数据和信息的过程,因而其评价主体为政府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必须根据政府工程质量部门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评价的目标、内容和原则。在实际评价时,既可能是政府工程质量管理部门委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或具有一定资格的其他机构或专家执行评价职能,也可能是政府工程质量管理部门依托自己的力量和资源独立进行评价,无论由谁来执行评价,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服务对象都是最终利用评价结果的政府工程质量管理部门,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目标和原则不因具体实施评价的主体而有所改变。

1.2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目标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目标首先是反映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客观现状,从而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以此为基础提高政府部门决策和行政的科学性,使其质量管理工作能够适应质量状况的变化和发展,并促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水利水电质量评价的内容结合了管理部门的工作和职能,主要是通过根据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来对工程的类型进行区分,在根据不同类型进行可和和评估,得出相应的结果进行汇总,项目的质量评价重点主要是政府部门投资的项目,然后再针对其他各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1.3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目标是为政府工程主管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标准原则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和进步,工程质量范畴越来越广,人们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所以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应该遵循标准原则。

(2)规范性原则。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必须依据相对规定的体系和方法、根据设定的方案或程序进行,原始评价结果的表达以及汇总等都必须符合固定的格式或要求。

(3)预测性原则。政府工程管理部门对建设工程质量状况的历史和现状进行评价,是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预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状况的未来发展,从而确定宏观质量管理的政策思路和目标。

(4) 综合性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概念与内涵日趋复杂,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要求和期望日益提高,政府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范围也日益复杂化和综合化,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必须符合综合性原则。

(5) 导向性原则。这一原则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政府工程管理部门的宏观质量管理以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所确认的宏观质量状况为基础和前提,质量状况对政府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措施具有导向性;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的政策和措施对建设工程质量水平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具体通过在质量评价指标、标准及权重的设定来实现。

(6) 系统性原则。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内涵存在多维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只有遵循系统综合原则,才能正确反映质量的整体性评价结果,这就要求评价指标及标准在层次和时序上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7) 客观性原则。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必须客观反映实际,为此,数据和资料应尽量全面可靠,评价人员和评价标准应保持最大限度的客观公正

(8) 动态发展原则。只有不断完善、改进、更新评价标准和观念,使评价更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和预测,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更具有实际意义。

2 水利评价方法及注意事项

2.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

(1)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评价等级。现行水利水电工程按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及工程项目的顺序依此评定,工程质量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

(2)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项目与一般项目。按照现行评定标准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在基本要求(检测目)合格的前提下,主要检测项目的全部测点全部符合上述标准;每个一般检项目的测点中,有70%以上符合上述标准,其它测点基本符合上述标准,且不响安全和使用即评定为合格;在合格的基础上,一般检测项目的测点总数中,90%以上的测点符合上述标准,即评定为优良。

(3)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①优良标准。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有50%以上达到优良,主要单元工程质量优良,未发生过质量事故;中间产品质量全部合格,

②合格标准。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中间产品质量及原材料质量全部合格,启闭机制与机电产品质量合格。

2.2 质量评价指标的优选

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各阶段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系统,而目前现有的一些宏观质量影响指标或类似指标在反映工程项目质量影响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全生命周期,水利水电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即:项目准备阶段、项目施工阶段、项目结束阶段,各阶段的评价指标分析如下:

(1) 项目准备阶段

①程前期规划。工程设计和规划主要是根据人员配备、工程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水工建筑物以及水机电气设计作为衡量的标准进行评价。②工程环境。工程环境主要是从工程管理环境、施工环境、工程技术环境以及劳动环境作为衡量标准进行评价。

(2)项目施工阶段

①工程项目参与人。工程项目参与人主要需要明确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承包人、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等。②工程实体质量。工程实体质量主要从水工建筑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金属结构及启闭机、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单元工程质量、水力机械辅助设备安装工程单元工程质量、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单元工程质量、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单元工程质量以及碾压式混凝土坝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③工程外观质量。工程外观质量主要从水工建筑物外观质量、堤防工程外观质量和房屋建筑安装工程观感质量等三个方面进行衡量。

(3)项目结束阶段。

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检查主要包括工程外观质量检查和工程实体质量检查。②工程资料验收。工程资料验收主要包括工程设计资料、平面坐标及高程测量资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原材料检验资料、机电设备、闸门、启闭机安装和试运行资料、地基处理等隐蔽工程记录、建筑物形体测量资料、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工程项目划分及各种质量评定资料等几个方面。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而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是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自身特点,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任务既复杂又繁重。这就要求监理工程师除了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外及专业操作,还需要完善的质量评价系统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拥有准确完善的质量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盘小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探析[J].科学之友.2010(16)

[2]江习武.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阐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7)

篇12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既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也是重要的生态和资源工程建设,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具有情况复杂、人员和资金流动性大、材料与结构技术要求严格等特点,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必须做好技术应用、细节处理和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是整个工程的关键部位,如果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出现质量问题,那么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进度和质量,结构和强度都会带来巨大影响。施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的技术应用,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打下结构、质量与安全等综合方面的扎实基础。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技术和处理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具有结构上复杂的特点,在自重和荷载上远远超出其他工程建筑,这就需要水利水电工程做好技术应用,特别应该在基础结构的施工中,更要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和地基情况,在做好施工准备和技术应用的基础上,避免施工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施工质量,以达到对水利水电工程安全、质量、建设目标的有效维护。这既是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的主要要求,也是全面处理基础,有效提高基础稳定性与安全的基本保障。

3、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的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对于环境和客观因素要求较高,如果出现地质、地基方面的问题将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出现风险与隐患,如果控制不好则很容易出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缺陷,进而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性能与安全,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行业的经验,影响到基础施工的主要因素有:

3.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稳定性

地基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比较明显,如果基础地质表现出抗滑性差、稳定性不高的特点,则会造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稳定性不足,进而会影响水利水电工程上部结构的技术性能与功能实现,容易造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出现应力或剪力的破坏效应,进而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安全。

3.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渗漏

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如果地基出现空隙率过大的问题会产生基础渗漏量增加的实际问题,这会出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渗漏和管涌,不但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漏水,而且会出现对基础和工程的破坏,还会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安全带来影响。

3.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沉降作用

在地质条件、地基性质和工程结构自重的共同影响下,水利水电工程基础会产生沉降现象,过大的沉降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出现变形,进而导致对水利水电工程整体的结构破坏,在水利水电工程运行中会因水体的侧压力或是地震的震荡而导致结构失稳,出现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影响。

4、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技术应用的要点

4.1锚固技术的应用

锚固技术是施工困难区域,特别是山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主要基础施工技术,锚固技术的优势在于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工程量。应用锚固技术时应该做好山区地理、地质、地基情况的全面了解工作,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特点,做好锚固技术差异性的应用,以实现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锚定和加固作用,有效对抗稳定性不足和抗滑能力不强的实际问题。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经常需要使用锚固技术。这主要是因为,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时,选址主要是在山区。在山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物力和财力,其施工过程也是非常困难的。利用锚固法处理工程基础,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工程量。锚固法可以对基础工程进行特殊处理,保证基础工程的稳定性。

4. 2 预应力管桩技术

在处理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时,运用预应力管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基础工程质量的过关。在运用预应力管桩时,首先要区分预应力管桩中的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的作用,它们对工程基础处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预应力管桩的桩身允许偏差见表 1所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推动了预应力管桩的发展。在运用预应力管桩进行基础工程沉降工作时,通常是利用震动法、射水法和静压法的技术方法。而静压法和锤击法是经常使用的技术方法。静压法主要是利用桩机产生的作用,对预应力管桩添加一定的力,使预应力管桩能够顺利压到地面以下;利用锤击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的建设速度,并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质量。在选择预应力管桩技术方法时,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选择适合工程施工的主要方法。在预应力管桩的沉降工作完成后,要全面检测预应力管桩的质量。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预应力管桩不符合要求和质量时,必须要选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进行解决,确保预应力管桩质量的过关,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基础质量。

4. 3 软土处理技术

软土处理技术有 6 种方法:①运用挖除置换法。将工程一定范围内的软士挖除,置换具有无侵蚀性和低压缩性特点的散粒材料,比如灰土、砾石等;②重锤夯实法。主要是利用履带式起重机将重锤吊起至一定的高度,让重锤自由下落,并利用重锤下落的冲击力将土层夯实;③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主要是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基础表层或者是基础内部的积水进行排除,主要建设水平和垂直的排水通道。同时利用自重和外荷的作用,将基础内部的积水快速排除,加强凝结的速度,以此提高软土的承载力,提高地基的强度;④混凝土灌注桩。为了提高软土基础的承载力,在软土基础上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将上部带来的荷载进行有效支撑;⑤振动水冲法。振动水冲法在增加软土基础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时,利用振冲器在土层中进行射水振冲造孔,并利用碎石和砂砾桩进行填充;⑥旋喷法。在工程基础处理中,为了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可利用旋喷机建成旋喷桩,以此增强基础强度,提高其承载力。

4.4基础灌浆技术

基础灌浆技术是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中一种技术,是地基施工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水利工程中地基不稳定,而导致建筑物出现孔洞以及裂缝现象。一般来讲,基础灌浆技术的实施是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的,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将其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防渗漏效果,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水利工程的一些岩溶地区进行施工建设时,多采用基础灌浆施工技术,在基础处理岩溶地区施工中,并未形成一定的技术规模,但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与先进的灌浆技术相结合,一些技术熟练的工人可以建设优质的工程项目。一般来讲,岩溶地貌实施基础施工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基础施工中有填充物,需要普通实施灌浆技术; 另一种为基础施工中无填充物,该项工程在进行填充时需要专业的灌浆技术。但应该注意,在实施基础施工技术时,应根据岩溶大小以及具体地质情况而采取具体的施工措施。

5、结语

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施工中要注意对施工人员技术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控制好基础施工的核心环节,这样才能确保基础的施工质量,达到对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安全、效率等目标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X82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193-01

1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推动了我国农业、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拉动就业、国家税收等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以及生物链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人工对自然界的改造,造成水体、地质、气候等发生变化,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我们在利用水利水电工程造福人类的同时,如何减少自然灾害、保护生态平衡,成为水利水电开发研究的重要话题。

2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与功能不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工程建设的方式、规模、组成以及地理环境等不同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破坏了生态系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一般都选用天然的河道,工程建设一般都对河流进行截流,会引起河流局部断流的现象。由长时间形成的河道生态系统因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而遭到破坏。尤其是水体中的生物,受截流坝体的影响,洄游性的鱼类将无法回游,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截流之后的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原有的地质环境产生变化,导致库岸崩塌、地震等地质灾害暴发的因素加大。同时,河道的截流,会引起河道的水质、水温发生变化,截流之后的河道变成了人工湖,使水流速度变缓,水体的稀释能力下降,加重了水体污染物浓度。同时也改变了水体的温度,对鱼类的繁殖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温度跟水污染的加重,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2 水利水电工程破坏了生物链的连贯性。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会对整个河道的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河道的截流需要大量的土石来筑坝,需要破坏大量的植被满足工程需要的土石。土地是植物与陆地动物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土壤的流失导致生物失去生存的环境,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物在处理之后又排入河流之中,对河水造成严重的污染,严重影响了陆地与河流的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动物被迫搬迁,使工程所在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链都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失衡。

2.3 水利水电工程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首先,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一些传染性疾病:血吸虫病、疟疾等直接与人类所处的水文环境有关。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淹没大量的土地,造成人地矛盾紧张,如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就会大片的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如我国的三峡工程,总共移民人数超过110万人,如果处理不恰当,将产生严重的负面社会效应。最后,对文物产生影响,我国历史悠久,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留下许多文物古迹,而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使陆地被淹没,这样一来,就会对该地区的文物古迹造成影响。

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策略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影响,但我们不会放弃对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要积极探索解决保护生态环境的办法,以确保水利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有序进行。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完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相关部门提供法律依据,严格约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现阶段,我国对生态环境破坏缺乏评估标准,我国现行的评估标准也只是对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粗略的评估,但与工程项目缺乏一致性,因而,我们应加大法律监控范围 ,把环境评定范围扩大,使其包含对整个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定,才能整体的对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平衡。

3.2 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利水电项目开发的高度一致性。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总是以追求最高利润为目标,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开发目标,加强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能弥补的损失,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3 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要务,充分认识工程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对工程进行设计、规划、施工以及运行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效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工程建设过程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

3.4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根据谁开发、谁受益就谁补偿的原则,构建具有稳定性、合理性、合法性的补偿机制。在对环境影响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通过下放生态基流、鱼类增殖放流、设置鱼类过鱼设施等相应的措施,协调水利水电工程与水生生物的平衡关系。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格渔政执法等措施,采取人工的增殖放流对水生生物进行补偿,以确保水生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3.5 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的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运行方案,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确保三者的利益的高度统一。在制定调度方案的过程中,首先满足生活用水,考虑好生态用水,最后兼顾其他用水。以居民生活用水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再展开水资源的调度。同时,河道内也要留有一定的水量,确保农业灌溉、水上运输、小型发电等方面的用水需要。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保护计划书等要求和调度运行之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对工程建设的科学性提供具有可靠性的数据依据。

3.6 健全移民保护政策。对于淹没了文物、土地和房屋进行评估,同生态环境补偿一起作为股份,一起参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与建设,使土地流失的移民与开发方形成共同的利益,使其长期享受水利水电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让移民以股东的形式参与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能有效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统一。

参考文献

[1] 辛玮琰.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其哲学思考[J].天津大学.2011(06).

[2] 贾硕.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2012(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