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0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高三化学归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有针对性地研究提高复习效率
1.针对高考的考点有备而战
高考是高三化学复习的终极目标,要想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就有必要对高考的考点进行深入仔细地研究。对于高三化学复习来说,对历年的真题进行研究和试做是认知高考试题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对历年高考化学真题的试做与研究,才能通过试题了解高考化学考试的考点和出题难度以及透过试题把握出题者的意图,进而纠正自己的复习思路,避免复习知识深度过深或过浅,同时寻找自己的知识盲点。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高考试题的特征比较明显,考题不偏不倚,不超纲不片面,总体命题风格稳定,考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同时又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高考试题与教材和大纲的联系紧密,却又不照搬教材,因此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全盘掌握,牢牢抓住大纲中的核心知识点,并将知识的发散,同时要融会贯通,灵活应用教材中的知识点,要体现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2.钻研教学和考试大纲,提高化学复习效率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是高三化学复习的根本依据,高考命题也紧紧围绕考试大纲,要想把握高考化学考试的脉搏,就要钻研考试大纲及教学大纲,体会高考命题的趋势和命题要求,明确复习要点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化学复习备考的效率和考试成绩。教师和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结合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寻找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体现,教材是化学学习的根基,通过根基深挖相关内容,以教材为依托,把握全面知识,把握各个知识考点。教材作为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即承担着传递基本知识的功能,又承担着知识考查的载体和联系的功能。高考作为综合性的知识考查体系,要求比较全面,对知识体系的考查也比较全面,因而在复习过程中,依托两纲与教材的结合,不沉溺于题海战术,结合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融会贯通,对教材中的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相关例题、实验和实验方法、现象等深入研究、理解,了解高考考题的出题思路,结合考题与大纲的测试方式,才能从容应对高考考题中的测试,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课堂结构,提高复习效率
1.通过情境学习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传统的化学复习课程中,老师总结教材内容,学生忙于做笔记、做课堂练习、做考试卷或做题,不仅复习过程枯燥无味,复习效率也不高,学生往往兴趣不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低,甚至对化学复习课堂产生畏惧心理,因此,导致课堂复习效率很低。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中,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通常只能集中8分钟,8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效率也会降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将学生的精神集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问题中。教师通过预留独立的思考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获得了知识的巩固和记忆的加深,教师在情境过程中能够发现学生的知识盲点,因此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讲授,同时学生在情境课堂中减轻了化学复习的压力,化枯燥为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笔者根据自身实际经验,在复习课程中通常会结合考点、教材、大纲及日常生活及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提问。例如:在讲授化学平衡课程中向学生抛出如果你作为化工厂的负责人,面对合成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你如何解决,如何提高工厂的综合经济效益?学生通过思考、辩论加深了对化学平衡常数和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解与复习。
2.引导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高三化学课程中,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等需要记忆和掌握的知识点较多,如果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记忆不牢固,而且在实际应用和高考考试中,因为时间、压力等因素不能很好地运用知识点。因此,教师在高三学生的化学复习中,应当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化学课程中的规律,归纳知识分类,总结解题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思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连贯起来,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构架,而不是一盘散沙似的知识点。当学生能够将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时,在考试和实际应用中就能予取予求,才能充分发挥化学知识点,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得心应手。总结和归纳的学习方法需要在长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才能形成系统、形成体系。如:在复习金属铝、铁化合物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铁三角、铝三角引导学生对化合物方程式的书写总结相互之间的规律、联系,比较相互之间的不同,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完善而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其他如各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记忆上,学生可以自行总结,总结常见化学性质,比较不同物质间化学性质的区别,在日常学习和做题、考试中不断完善和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总之,在高三的化学复习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复习方法,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应用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有针对性地加以思维训练和解题训练,必然能在高考和知识的掌握上取得主动。当然,本文介绍的一些提升高三化学复习效率的对策只是抛砖引玉,更好、更多的方法需要教师、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56
进入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习题教学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如何搞好化学教学中的习题教学,是搞好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进行校本研究活动中,我对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的习题教学课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实践,得到了一点体会。并上了一节“校本教研”习题课。现就如何提高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的习题教学谈一下我的个人体会和做法,与同行探讨。
高考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有发展前途的新生,但同时必须考虑有利于促进中学化学教学的顺利进行,这就是统帅高考化学命题的主导思想。从近几年化学科高考试卷来看,试卷的整体结构,已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和相对稳定,考查的化学知识范围、题型结构、知识结构、难易程度和学科能力层次要求都处于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化学科考试说明》规定的比例。I卷与II卷分工明确,前者以考查化学基础知识为主,但也组织了一定能力的考查,后者以能力考查为主,但注意了能力与化学基础知识的结合。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效益精心编题
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又是教学的倡导者,在复习每一章节前,教师就应做到心中有数,本章节在教学中的地位怎样?是通过哪一种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要达到何种的教学目的。教师则应依据所对应的教学目标来设一定的化学习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上氨气的喷泉实验时,我就设计了以下习提纲让学生思考:
1.喷泉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依据物理学规律,何时能产生喷泉?
3.以下情况能否产生喷泉?(液体为大烧杯中液体,气体为圆底烧瓶中的气体)
A、水与氯化氢 B、NaOH溶液与CO2 C、液溴与乙烯
4.如果去掉胶头滴管,如何能使喷泉喷起来?
课前教师根据所提出的问题预先准备好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课堂上要求学生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有了问题,再辅助以必要的实验,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讨论也异常激烈。这样不但将复习内容与课本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喷泉实验的原理,同时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和对实验的动手能力,将学生思维层次引向纵深。第二个问题的设置与物理学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以致用的学习原则,融入了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课堂上学生还针对本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数据测量与计算得出了产生喷泉的相关数据。因此,这种围绕教学目的设计的习题教学,既较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复习效果,又开阔了学生视野。
二、明确目的精心练题
教师选题,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拿出几个题目甚至是别人已组建好的一整套化学试卷来给学生一做了事,必须要明确每一个题目的功效所在。也就是说,教师在组卷之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目考查了学生哪些知识点,依据《化学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明确每一道题目考查了学生的哪些能力与思想品质,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哪些学习方法等。例如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是依次序进行的这一知识点时,我就设计了以下两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1.在含1mol的Fe3+、Cu2+的溶液中加入a mol的锌,当a取值不同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哪些?是否有固体剩余?剩余的固体是什么?
2.在含1molFeBr2溶液中通入a mol的Cl2当a的取值不同时,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通过讨论以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两道题目的相同点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氧化-还原反应是“依次序进行的”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不同点是第一题是不同氧化剂中加入同一种还原剂,当量不同时反应不同;第二题是不同还剂中加入同一氧化剂,量不同反应不同。因此两道题目的思维能力相同,考查知识点相同。要能正确的得出结论,学生还应掌握中学化学中常见氧化剂氧化性强弱、还原剂还原性强弱等记忆能力的考查,并且还要掌握氧化剂氧化性强弱、还原剂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规律,同时还应熟练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与技巧等相关知识体系。当学生明白以上两道题目的思维能力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归纳出中学范围内中所有量不同反应不同的所有化学反应,将它们分类整理并及时的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相关能力进行全面的梳理。
三、侧重鼓励高效讲题
每一班级里,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就会在学习能力上产生好、中、差等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充分了解每一道题目哪些学生会做,哪些学生不会做。具体的每一个题目是针对哪些层次的学生进行考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习题讲评时有针对具体的学生进行习题教学,采取或详讲、或略讲、或个别辅导等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做到具体的、分层次的、依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习题教学。之所谓教学的好与坏在课外而不在课内。切不可每一道题目都面面具到,教师讲得口若悬河,学生却昏昏欲睡。这样不但浪费了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的有效时间,而且是收效甚微。
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一:善待课本,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
课本和教材是专家、学者们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修订,现已相当成熟,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据初步统计,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共有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也就是说,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不过关,后面的复习就会感到障碍重重。因此,必须切实注意这一环节的复习,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例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粗看往往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味一番,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可以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指加快或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等问题。经过一番折腾,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再者,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的非常多。例如原子质量、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质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同位素与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一物质等等。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将十几个典型实验弄清原理,反复拆开重组,相信你定会大有所获。
二:经常联想,善于总结,把握知识网络
经过,高一高二阶段化学的学习,有些同学觉得个别知识点已学会。其实,高考考场得分,学会仅是一方面,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才能更有把握不失分。也就是说,化学学习,重在掌握规律。有人说,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了,这话不全对。实际上,关键在于怎样记。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的种类繁多实在是微不足道……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所以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题!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
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因此,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不失是一个好办法。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勇于号脉高考;因此在选做习题时,要听从老师的安排,注重做后反思,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方法,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再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支链由整到分散,位置由中移到边,写毕命名来检验",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十分快捷,非常实用。
四: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作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然后因人而异的采取强化的纠错方式加以解决。这里就扼要介绍几种常见纠错做法,以供参考。
1、摘抄法:将纠错内容分类摘抄,在其题下或旁边加以注释;
2、剪贴法:将纠错题目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科目、类别分别贴在不同的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部或旁边加上注释;
3、在资料及试卷上纠错:有序整理资料及试卷,或按时间段、或按类别、或按科目地分门别类,加以注释;
4、将纠错还原到课本:将纠错点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记纠错点,同时在其下部或旁边或附一纸片,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误原由及简易分析等内容。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备考方法构建知识网络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采用“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关注以下“3条线”,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化,从而达到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
(1)高三化学复习知识线
a)以某种具体物质为线索。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质——应用——对环境影响。其中对“性质”的复习应归纳为:物质类属的通性、氧化性、还原性、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等方面。“应用”则包括: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物质的分类提纯、环保科研中的应用等。
b)以某种元素为线索。元素——单质——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盐,掌握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c)以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线索。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2)高三化学方法线
化学反应类型讲清反应规律:每一种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复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应按反应类型注重讲清化学反应的规律,避免因死记硬背化学反应方程式而产生对化学方程式恐惧、混乱、乱用、误用等问题.常见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元素周期规律。
抓好“三个结合”
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与基本理论、实验和计算密切联系,在复习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将这三块内容穿插其中,使元素及其化合物与理论、实验、计算融为一体。
(1)与基本理论结合
在复习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运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化学平衡等理论加深理解某些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又能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运用。
(2)与实验结合
高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必须结合一些典型实验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与计算结合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将定性深化为定量是必不可少的,与计算结合,既巩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又可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总结规律,突出重点
(1)在复习高三化学主族元素时,从相似性、递变性、特殊性入手,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2)适时总结规律,有利于突出重点,强化记忆。
高三化学答题的加分技巧一、基础概念要清晰
化学这门科目很多基本概念都是比较难懂的,会有很多专业名词和一些方程式。但这些都是最基础的知识,只有打好基础复习才会更顺利。因而,平时考生就要复习好这些基本概念,对于一些名词、术语考生可以编一些口诀来帮助自己更好的记住。对于很多相似的名称,考生要擅于去区分,分析这些化学反应或者是元素之间的不同,只有找到了不同之处,考生才能更好的记住。有不懂的地方,考生更是要找老师问清楚,不要让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
二、进行题型分析
考生除了教材上面的知识点要牢记之外,也要多多做题去巩固。考生每拿到一种题的时候,都要去分析解题的思路,运用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去解题。当然首先的一点就是考生要明白题目当中考察了哪些知识,然后才能用规范、科学的文字进行表述。那平时考生就要多多训练自己读题的能力了,也就是要看懂关键词,看看具体考察那点知识。
三、训练自己的答题技巧
要做好各种题型,考生就要多多训练自己的技能。例如训练自己实验操作的能力,毕竟化学这门科目,少不了做实验。平时考生就要把握实验操作的每个机会。按照老师实验的每个步骤,做好每一步,不能出错。实验做完之后,考生就要把实验操作的目的、操作步骤、原理等等这些知识点都写出来,有空的时候就要反复看。也能使考生的理解知识点,更快的掌握做题的技巧。
高三复习阶段,提高学生的化学复习效率与高考成绩直接相连。重视“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引导学生学习,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化学概念、原理、公式等,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自主学习模式”理念的分析
“自主学习模式”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做课堂的主人,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发现和探索,自主合作,寻求创新的学习方式,最终解决问题,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想学、能学的层次达到会学、学会的境界,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研究
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上运用“自主学习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综合高中化学复习实践活动,使学生自主复习化学基础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具体内容如下:
1.教师导出线索,学生自主搭建框架
高三化学复习中,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意识和热情,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受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产生兴趣,主动学习。其次,要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分清主次,找出学习重点和难点,积极引导学生串联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参与到课堂复习之中,培养学生系统归纳知识的能力,从而建立自身知识体系,构建框架,清晰线索,以利于理解,加深印象,清楚学习目标,更好地掌握复习要点。
2.教师指导学法,学生自主回顾储备
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之上,要注意指导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在现有概念的基础上,填充知识,丰满内容。通过播放多媒体资料、实验活动、制作表格、分类总结等方式展示化学公式、原理和实验成果,教会学生预习阅读的方法,查阅资料的能力以及独立获取信息的手段,重视课外阅读,再次深度挖掘知识点。另外,教师可以把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相结合,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现有化学知识基础之上,了解生活常识,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从而丰富知识体系,增强知识储备。
3.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提升
在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设计一些教学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质疑,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使其发散思维,大胆创新,主动思考,互动交流,深入探究,从而很好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一切可以学习的资源,创造学习环境,通过互联网、多媒体资源等播放图文并茂的化学知识,满足他们对于学习的氛围需求,开放课堂,构建一个宽松的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4.教师及时检测,学生自主归纳反思
在课堂复习之后,教师要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检查习题、作业,开展化学活动等方式来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归整学习思路,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和出题意图,反思困惑,重视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以加深印象。另外,还需适时点拨、鼓励学生,随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自主学习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实施,能够使高三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设自由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复习之中,适时引导,强化巩固知识,发散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提升整体学习效率。
1、会而不对。主要体现在答题者明确了试题要求也知道了试题答案却写出了错误结果,或者答非所问。如:化学方程式方面书写时分不清反应什么时候是用“=”还是“”,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书写时出现错别字,如:氨和铵、溶和熔、碳和炭、脂和酯、苯和笨、褪和退、萃和卒等等。
2、对而不全。主要表现在答题的大体思路正确,答案也出来了,但答题不严谨,书写不全面、不精细,丢三落四,不够完备或以偏概全。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配平;计算结果不加单位等等。
3、全而不精。主要表现在答题时虽然面面俱到,但不能用精确、简练的化学语言来阐述化学原理及现象、实验操作过程等等,文字叙述重复啰嗦而没有抓住要点。
二、高三化学复习中培养学生规范化答题能力的具体内容
1、实验操作的规范化。
化学实验题的考查历来是高考化学的一个重点。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要让学生明确该如何进行规范化操作,严格依照科学的方法和步骤去规范地使用基本仪器,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如气体的制备实验,实验之前我们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燃性气体必须验纯后才能点燃;对于一些有毒、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应该有通风设备而且必须要有尾气吸收装置等等。通过这种规范化地教学才能让学生明确在解答实验题型时该如何规范化地解答。
如:复习有关物质鉴别的实验时就必须向学生强调鉴别的答题顺序是:先操作(取样,加入……),再现象(有……生成),最后结论(……的是……)。
2、化学用语的规范化。
化学用语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和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学好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高中化学用语主要包括三图(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图);四号(元素符号、原子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七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反应热);八式(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热化学反应式、电极反应式)等等。在上述化学用语的复习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做到表示准确规范,交待清楚,绝不能含糊不清、大而化之。
3、语言表述的规范化。
高三化学复习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求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分析、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在化学测试的主观题中有许多内容要求学生能利用化学原理和化学语言对所给的化学现象、物质检验、实验设计、物质合成等进行分析、阐述和作答,这就要求答题者的语言表述必须准确和规范。
4、解题过程的规范化。
解题过程体现的是答题者对化学试题的理解和对化学原理的运用程度,是考生化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形式。如果学生的解题过程杂乱无章、颠三倒四,那么体现出的思维也是错乱无序的,紊乱的思维也可能将学生的答题引人歧途。由此可见,规范解题过程也是高三化学复习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如:离子型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教师在复习时就要要求学生规范化配平,配平的顺序应该是先配电子守恒,然后是配离子的电荷守恒,最后是配元素的原子守恒。经过这样的规范化复习,学生对类似的配平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高三化学复习中培养学生规范化答题能力的途径
1、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教学环节。
学生的模仿性是与生俱来的,高三学生也不例外。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规范化教学。教师自身要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和化学语言。如: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区分大小写等等,教师的教学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只有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才能使学生有样可学,自觉养成规范化答题的习惯。
2、立足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规范化答题能力。
(1)针对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反馈和化学测试中收集整理素材。在对学生不规范化答题进行及时纠错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素材,要求学生人人建立一个错题本,教师针对全班情况整理出一个班级错题集。
一、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命题以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因此在高考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侧重知识点的立体组合,加大对学生思维方法训练的力度,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复习方向。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托,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所以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明确考查内容、试题类型、难易比例以及对能力层次的要求等等。严格控制教学超纲与提高复习难度,只有这样才能减负增效。
2.认真研究高考试题
往届高考试题代表了高考考查的方向和深广度,是大纲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复习备课时,教师要花大量时间来研究全国的高考试题,发现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的变化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决战高考。高考试题有关基本概念的考查内容大致分为八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离子共存问题;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量;阿佛加德罗常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等。基本技能的考查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的横向联系及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切中高考脉搏,把握复习方向。
3.合理使用教辅资料
教师只有拥有大量资料,才能多角度获取各种有效信息,优化复习试题资源库,以免错误信息干扰学生复习、浪费时间。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外,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也是获得高考有效信息的途径。
二、研究学情,制定复习策略
学生到了高三复习阶段一般只“迷恋”复习资料,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陷入“题海”战术。为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这个怪圈。个人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重视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
化学教材是总复习的根本,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在化学总复习中要“抓纲务本”,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的前提下,进行拓宽和加深,本着这个原则选择合适的复习题。
2.看清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
没有基础,能力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末。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浑然一体的。因此,化学总复习我们在复习中要以化学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概念为准则,打破教材内容顺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框架,有效综合归类,整合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式可以从化学反应类型上使之系统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从物质的分类入手,以原子结构,物质结构作为指导。知识网络化,纵横统一起来,这样知识点就不显得琐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3.类比归纳,形成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牛顿在《自然哲学数学原理》中说:“科学研究的实质是归纳的。”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类比归纳法的核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自我感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强化学生理解巩固,培养学生系统知识、探寻规律的能力。它能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类比”中巩固,在“归纳”中渗透,在领会中使知识得到升华。这样不仅可以教给学生化学知识,通过言传身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的严密性。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应采用比较复习的方法。学生应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明确其共性,认清其差异,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三、突出重点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只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功能。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复习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要花足时间、深刻理解、彻底消化,形成缜密的知识网络,可教给学生采用“关键词提示法”、“分层递进法”、“谐音记忆法”去记忆。如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一单质一氧化物(氢化物)一酸(碱)—盐”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可以“组成一结构一性质一制法一用途一存在—保存”为思路,也可从该单质到各种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为线索,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只有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立体知识体系,才能把握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强化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战能力。
四、规范答卷,减少无谓的失分
1.规范答题
答题不规范是学生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化学基本用语不规范、简答题的语言表述不够科学、准确、规范、严谨,思路混乱,不能切中肯綮回答问题,计算题存在最终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数字的问题,没有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学习时要严格要求,落实双基训练 。
2.强化审题、
一是强化审题的态度,看完题再做题;二是强化审题的方法,抓重点词、标重点字、理解题意后再做题;三是抓审题的能力,从大量信息中概括出重点信息、关键信息。
总之,高三化学复习是一项系统的学习工程,要提高复习效率,学生就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教师要设计好复习思路,注重实效性,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只要教师在复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注重学生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会在新一轮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一、高三化学复习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将知识系统化和网络化
当进入高三化学总复习以后,面对多如繁星的知识点,教师往往是通过归纳、梳理、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点,从重、难点的归纳,到典型习题的剖析以及解题方法的分析,教师讲的非常细致,分析的十分透彻,总结也非常到位,这种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复习模式,是我们在高三常用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经过选择、判断的思维过程,所以学生的能力不会有多大的长进,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时不会思考、不会解题的现象,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复习效果自然不佳。高三复习的有效性,只有在学生的有效参与下,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他们的思维的角度出发,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思维训练中,将其思维向广度和深度逐步引入,实现思维的空间发展。
例如,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由于知识点众多、繁杂,相关联系度低,而使学生倍感头痛,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让他们成为高三化学复习中的主人翁,提升他们化学思维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在每一块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之前,让学生提前预习,用网络箭线的方式将该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反应串联起来,形成思维网络图,并选出其中做的比较完善、比较好的同学,并请他们利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在课堂上进行发表、汇报,同时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点评,这样,不仅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枯燥乏味的高三化学课生动了起来,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分析、抽象、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锻炼了化学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和批判性。
下面的关于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就是高三学生们通过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汇报和讨论得出的:
二、高三化学复习要从联系实际的情境出发,将“五基”进行有效的整合
无论是按照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还是根据高考命题特点和高三学生的心理特征,高三的化学复习课我们都会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整体设计,每个专题复习将考点、题型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整合设计,以化学基本问题(化学学习、研究和应用过程中的典型“真实性化学问题”)整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应用(简称“五基”整合),以真实性问题情境和逻辑思维线索为探究驱动明线,以高考考查的知识,技能,观点,方法和能力为复习的核心暗线,引导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实现对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复习与升华,并学习应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品质,渗透过程和方法的指导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五基”整合专题复习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复习教学中的拓展应用。情境教学,问题解决,探究学习都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五基”整合专题复习模式将这三者密切结合在一起,其基本思路是:把复习教学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复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基本流程为: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明示问题―引导解决问题―评价总结。复习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探究问题的过程,建构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所以,高三化学复习要从联系实际的情境出发,将“五基”进行整合开展专题复习,这不仅是有效针对新课程高考化学命题的特点,也是暗合了学生综合运用化学基础知识、技能、观点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例如,2014年江苏省高考题第16题:
高三这一年对每一位考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高三化学教师肩负着重任。高三化学复习课相对于新授课更难上。有的教师在复习课中,往往担心哪个知识点没讲透,一节课从头到尾讲个不停。结果,适得其反,学生会的早会了,不会的还是不会。由于江苏高考的特殊性,高三化学教师大多面临着课时少,学生不重视等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提高高三化学复习实效,值得我们去探索。在高三化学教学中,我做了几点尝试,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复习实效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总结十句,不如学生自己去慢慢理清思路。老师讲的多,学生忘的也多,课堂效率差,久而久之,不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多。要让学生多问、多讲,在问与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建构了知识,并且记忆深刻。
一次全市统测的试卷中,有一个选项:用交流电电解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制取氢氧化钠溶液。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老师,电解时为什么通直流电而不通交流电?”说实话,平时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通直流电后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电极产物等基本原理上,以往教学中几乎没有学生思考这一问题,更没有人提出这一问题。于是我向学生反问:“交流电和直流电有什么不同?如果通入交流电会产生什么结果?”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问题又还给了学生。“如果是交流电,电流方向不断改变,电极产物也会改变。”学生将它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很容易将问题解决了。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很多教师不舍得“浪费”时间。往往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讲一节课,写满满一黑板。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长期下去,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对化学课失去了兴趣。有时候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写,自己归纳,效果反而更好。
如讲元素周期表的内容时,如果还按照新课的内容讲,有几个族,几个周期,学生早就厌了。我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元素周期表(其他学生在下面画),先画表格(七行、十八列),再将前36号元素填进表格中,再总结元素周期表的族、周期的规律及表的分区等,学生记忆深刻。在以后的习题中,学生再做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习题时,就会做到心中有“表”。
二、巧用演示实验,提高复习实效
在高三复习课中,很少有教师愿意再做实验。有的教师觉得新授课时,实验已经做过了,没必要做了;有的教师觉得做实验太麻烦;还有的教师觉得做实验很浪费时间,还不如多讲一个题目更有效,原因种种。其实,在高三复习中,课本上的典型实验,练习题中涉及的实验,学生有疑问的知识点,都可以设计成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难点。
如遇到实验题,部分学生连最基本的实验仪器:冷凝管、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等的构造都忘记了。这时候,完全可以将这些仪器带过来给学生看,要比看着学案上的装置图讲,效果好很多。
三、巧用学生的小妙招,提高复习实效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经常犯一些低级错误。强调多次之后,学生还是会犯这类错误,很伤脑筋。例如,在书写银镜反应、复杂的缩聚反应等方程式时,因学生过分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构或组成复杂的产物上,而造成水等小分子的漏写。一次评讲时,再次强调水不要漏写了,否则前功尽弃。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们可以先写水等小分子,再写复杂的产物,这样水就不会漏写了。”这一难题得以解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时候学生的小妙招还真管用,他们的很多方法非常有效,也容易让学生接受。
四、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复习实效
复习课,如果每天都是复习知识点,评讲习题,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疲倦。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查阅资料,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恰当视频,作为课堂的引入,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将枯燥的复习变得生动起来。如用“含氟牙膏”广告引出沉淀溶解平衡的复习,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化学并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常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又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将作业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用红笔圈出来。上课时,在实物投影上投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下次遇到这个知识点,就去提问出错的这位学生,他就不容易犯同样的错误了。如氨气为什么极易溶于水?是因为氨分子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学生甲总是忘记写“分子间”,经多次提问,她在这个知识点上就不会再失分了。并且,每位学生的薄弱点都不尽相同,找到他们的薄弱环节,单独进行专项训练,就更有针对性,效果会更好。
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高复习实效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智力和能力等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难以顾及每位学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复习课设计时只能照顾到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会跟不上,要给予个别辅导;基础好的学生有吃不饱的感觉,要适当地增加难度,这样让吃不饱的学生吃饱。上课提问时,也要尽量照顾到大部分学生,容易的题目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难的题目交给基础好的学生,尽量让每一位学生找到自信。班里有一位学生上课听课很认真、回答问题很积极,并且回答的问题也都是对的,可分数不高。事后帮他分析原因,认为他很粗心,难的题目能做出来,容易的题目经常出错,基础也不够牢固。找到原因后,这位学生在今后的复习中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几次考试下来,明显进步很多,也增强了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高三的学生学习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的情绪,有时显得无所适从。多和他们谈谈心,多关心和鼓励他们。只要你是真诚的,学生都愿意敞开心扉,与你交流,从而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让他们更愿意学“你的”化学。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高三化学教师要多用一点心思,多花一点时间,去思考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提高高三化学复习实效。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这是我们高三化学复习应努力的方向。
一、强化双基,构建知识网络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是高考的主要内容(10年理综化学试题中这部分超过50%),且多为“理解”和“掌握”这类较高层次的要求。同学们在复习这一大块知识时要特别注意“准”和“活”。
“准”就是准确地理解双基知识点,并能将它们正确运用到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中去,让它们相互交织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然后又在这些知识网络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比如对“化学平衡状态”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的理解,就要能够准确地把握:1.对可逆反应中同一种反应物或同一种生成物而言。2.速率大于零。由此再深入:如何判断化学平衡状态?如何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并涉及到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
“活”就是灵活运用双基的知识去解决与之相关的各层次的问题。阿佛加德罗常数的理解和运用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同学们可以将近几年这种类型的考题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归纳出知识热点并灵活地掌握它们。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知识的复习,构建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网络。
中学化学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大大小小22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基础,同学们在复习这类知识时应该重视课本,理解教材,反复琢磨,善于归纳。学会在归纳中学习、在学习中归纳、在归纳中提高。
二、重视实验,重视应用;注重创新,培养能力
实验是理综的重头戏,化学更紧密地联系着日常生活、生产和社会实践,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因此,同学们在高三复习时一定要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实验
同学们在第一轮复习时,要对以前的实验报告、实验笔记认真复习,经常联想实验时的情境,清晰地再现实验过程、操作要点、实验现象。对某些实验最好能动手重做,这样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更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专题复习或综合复习时还要善于对实验目的变通和创新,对实验装置的撤并与改造,对实验知识的归纳和小结。
2.重视应用
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要始终地抓住“结构-性质-制备-应用”这条线并进行扩张,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化学物质、化学知识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注重能力培养
我们以考纲为纲,以课程标准为准,以教材为本,以历年高考题为样本,认真、切实制订了高三化学学科复习的达B计划。不但制订了教学过程日程安排计划,而且制订了日常训练模块章节内容计划。我们把高三日常训练始终放在心上,抓基础,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注重学生化学学科思想的培养。着力解决化学学科知识理解、巩固、分析、迁移的能力问题,努力在学生科学素养上做文章。同时,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我们高三化学达B复习的第一目标。
2.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听课与评.课,发挥组内成员集体的力量
(7)每周进行一次有目的性的、制定每周详细规划的、研讨巩固练习的集体备课。
每次集体备课,我们都明确中心发言人,确定重难点内容,集体研究习题及测试的重点。
平时我们坐在同一办公室,随时随地召集起来进行临时性的集体备课,随时沟通各自复习过程中的一些情况。
(2)相互听课、评课,发现亮点与不足,加强组内交流,落实高效课堂我们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通过常规性听课评课机制,讨论最佳的上课方式。
重点解决通过何种方法讲清、讲透知识点,在讲解中应该串联那些相关知识点,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的最佳处理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为根本立足点。我们把集体备课、组内听课与高质量评课落到实处,真正发挥组内集体的力量,发挥集体作战的优势,从而切实落空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效率。
(3)轮流编制相应章节的知识过关题和基础检测题,然后在集体备课时间讨论改编,发挥个人与集体的力量,做到每次集体备课都有内容可评可析,再在个人蓝本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智慧,从而使相关题目的选择做到精致化。
3.找准科学的复习思路,全力追求复习效率
现在的江苏高考,对我们的选修学科而言,时间短,任务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复习,使学生掌握考点,形成最基本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找准复习的切人点,掌握学生客观的学情,向学生推荐最适合的复习方法,从而追求高质量的复习效率。
(1)明确重点、细化考点
首先让学生宏观上了解和认识化学学科模块知识体系和各模块的知识主线,明确应该重点复习什么,哪些是重点知识,构建好学科知识的网络框架。
过好两关:
精细考点关,对考点要高度重视,但不随意加深,对琐碎的小知识点尽可能的系统化,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与基本知识相融合。作业纠错要认真,点评要及时,强化训练要到位,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综合分析关:形成知识主线、知识网,不断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逐步形成化学的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守恒思想、类比思想、平衡思想、量变质变思想等;学科方法:极限法、迁移法、比较法、假设法、差量法等。
(2)深入理解重点知识复习中要舍得在重点章节上花时间、下工夫、求效率,切实梳理学生在重点问题上存在的盲点。
对高考重现率特别高的重要知识点,一定要透彻讲解,讲清各种知识迁移的可能。要注意从知识的不同理解、不同迁移的角度出发,从核心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出发,从解题技巧或解题策略角度出发,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巩固,引导学生的发展性思考。
(3)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避免盲目做题。多做题,客观上会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但我们不要盲目练题,要紧抓教材、重视课本,精选习题,注意适当拓展,最好在做完习题后,理顺习题和课本知识要点的关联。化学知识要懂得迁移、拓展、总结,掌握各点知识后要把知识点网络化,形成知识系统化对以前做过的精选习题、近年来的高考真题以及大型考试调研模拟试题要进行认真研读、仔细分析、了解出题意图,对新颖题型,要对相关知识查漏补缺,把握重点,做好及时纠错。重视答题的规范化和答题技巧性的培养,减少不必要的失分。规范答题能够养成学生答题的严谨、认真的心态,而答题技巧的培养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要统计考试中各题失分的具体情况,查找学生失误的原因,特别是答对率不高而又有提升空间的题目。是审题不清,概念不清,知识遗忘还是思维不准确等等,如果这些方面都克服了。成绩会大大提高。
(4)加强考练及作业批改环节
化学教学脱离了考练不行,我们要定时考练。
根据讲课进度,我们每周自编或改编一套练习题,一般不使用陈题,且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增加新颖、经典变式题型的考察。每章至少出一套过关强化性训练题。单元过关强化性试题一般要做到:基础题占75%,中等难度题占20%,新颖性题目占5%。对于我们这样的学校,我们选择少做难题,提高在基础题上的得分率。
4.注重高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1)知识复习课
知识复习课一般使用下列模式:复习提问;讲授基础知识;归纳基本规律;规范学习;当堂练习。在复习课教授中,尽量提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对重点难点要讲的精辟、讲的透彻。精讲要设置问题,要让学生思考,每一节课要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2)讲评课
讲评课一般采用如下的程式:
校对标准答案(提前先印好);学生自主探究,黑板展示,理清解题思路,寻找解题问题;师生合作,小组讨论,共同解难答疑;教师归纳小结;巩固练习。
要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提高学生个人解题能力。
5.抓达B级边线学生,有效提高达B率
高三化学的复习方法指导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形成单元,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强化)的主线组织单元复习,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此整合教材组成单元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第一轮复习注重基础要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别是高三选修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如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实验或同一方法完成不同实验、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等),进行深入地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注重教材章、节之间知识内在联系、规律的揭示,形成知识结构和网络。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应以元素周期律的性质递变规律作为知识主线,以化学基本理论作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即根据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逐一地判断某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通性,同主族元素或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根据强弱电解质理论推知一种盐的水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或非金属活泼性顺序,推测某一反应是否发生;根据化学平衡和勒夏特列原理,知道如何促进或抑制某一反应的进行等。重视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常识介绍,它们往往是高考考查的盲点。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第一轮复习应根据掌握知识的情况,多穿插一些小专题,侧重训练、提高某种单项能力,如: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无机元素化合物性质推导、化学计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学实验中的实验原理设计、仪器设计、操作方法设计、有机同分异构体推导(限制条件与不限制条件)、有机分子式确定、有机官能团推导等等。对于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第一轮复习不可涉及过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时达不到,会挫伤学习积极性。
高三化学差如何快速提高高三化学是要分专题进行复习的,其中实验是一个重点,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大家一定要背熟了,把相关的知识点总结归类,把类似的问题对比分析,这样记忆更深刻。
化学最后复习阶段要把历年真题好好研究几遍,看看都考什么题型,每种题型会考什么题目,每类问题怎么回答,有哪些规范答题术语等。
化学其实不是最难的学科,只要大家用心背了,细心做题了,不懂就及时问了,相信化学成绩短期内就能提高上去。错的题目一定要留心,找到确切的错误原因,效果会很好。
提高高三化学成绩的方法1、化学主要首先理解原理,然后结合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勤动手勤记忆,再结合一些典型习题,强化理解和记忆,然后注意知识点的对比、归纳和整理。
其实题目都是挺有共性的,抓住方程式和各种计算公式,记住各种物质的性质。
2、学习化学另一个重点就是效率,只有高效的学习才能事倍功半。
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我们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音现象,越过由发声到理解意义的过程,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式,实现阅读提速、整体感知、理解记忆、注意力集中的飞跃。
3、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4、听好每堂课.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
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
5、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一、化学复习时重视设置问题的迁移性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不同和难易程度进行拆分,然后重新组合,将大范围的问题拆分成小的题组,一环扣一环地渐进性提问,层次深入,重视课堂问题设置的迁移性,这样设置问题可以使问题更具有层次性和联系性,可以充当学生的思维踏板,让课堂提问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细细涟漪荡开来”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化学课堂教学波澜起伏、迭起,让学生的思维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创造一个“博学、善问、勤思、乐学”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提高化学复习效率,享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并能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复习化学必修二中《有机化合物》的时候,教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备课,层层深入地设置问题,这样提问:(1)什么是有机化合物?(2)什么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3)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的化合物是什么?(4)生活中最常见的有机物是什么?学生回答:“有机化合物主要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组成,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以碳酸根结尾的物质。”“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甲烷和乙烯。”“我们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脂肪、氨基酸、蛋白质、糖、血红素、叶绿素、酶、激素等。”这些问题的设置难易程度适中,布局层次井然,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能使自己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层层递进地进行复习,并且能够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看成是多个具体的“点”连成一条“线”,提高化学复习的实效性。
二、化学复习时教师布置作业时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空间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其形式、内容都要做统一的规定,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需求。因此,新课标改革根据这一具体情况加以分析,提出了几点要求:(1)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作业自己完成。(2)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机会独立思考决策、体验感悟和创造应用。
每个学生对化学复习的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都不同,因此,教师给学生留有自由复习的空间,可以提高化学复习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主体地位。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化学的学习成效并且兼顾学生的主体个性。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复习的平台,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适合自己的作业,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高化学复习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应该重视高中化学复习策略的探讨,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实效性。教师在创新教育方法、革新教育模式的时候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一方面,化学复习时重视设置问题的迁移性,应用教学技巧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化学复习时教师布置作业时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化学复习效率,建立示范效应,为新课改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叶长江.高三化学复习技法[J].黑河教育,2008(05).
[2]齐建华.高三化学复习后期策略琐谈[J].高中数理化,2009(02).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知识点零散、繁多,而且学生对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往往不能较好地将选修模块中的深层次内容与必修模块中的基础内容衔接整合,导致知识的存储始终处于零星状态,难以形成知识网络,使得“一学就会,一放就忘,一做就错”成为常态。
而高三化学总复习的目的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散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第二是促使学生形成学科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在时间紧迫的高三化学复习当中,每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更有学生由于成绩落后而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出于对学生能力的担忧而不敢放开手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反而会不自觉地只注意系统的书面知识,采用“满堂灌,拼时间,多练习”的方式来进行复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通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学科知识片段以及一定水平的自主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只需要教师创造足够的机会,充分{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学会主动地把知识进行关联和整合,能力素养也会慢慢地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使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的高三化学复习也能实现新课标中关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在上述想法的指引下,在过去两年高三复习里面,笔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就是以学科结构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利用预备铃后10分钟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1. 学科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是指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是指知识的整体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而非孤立的事实本身和零碎的知识结论”。他认为任何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这个处于不断统一的结构之内。这种基本结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因素,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因为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他就可以独立并深入地面对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笔者认为高三化学总复习先让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结构,是预备铃后10分钟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 建构主义与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即学习者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学习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合作学习要求日常的学习时间里,小组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积极主动地通过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因此合作学习的一些形式及方法的设计要能够保证组员之间进行真正充分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个成员自己的先前经验、对知识的理解,都成为一种资源供大家分享和学习。在预备铃后10分钟的教学当中,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学生主动、积极、互助地共同参与到学习当中,有助于知识意义建构的高效实现。
三、预备铃后10分钟复习策略新探
带着对预备铃后10分钟怎么用的各种设想,笔者在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高三化学总复习中围绕以学生为主体这个原则进行了尝试,从这两年的各次模拟考试和高考成绩来看,在年级13个理科班中,笔者所带的两个班基本上能够稳定在前几名。笔者分析总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和实施的反馈,最终确定下来完整的实施策略。下面把预备铃后10分钟复习策略简单概括成“五步曲”:
第一步:学情分析(前期准备,8月份第一个星期)
我们都很清楚要上好一节课,都离不开准确到位的学情分析,只有对学生学习情况充分地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以2015年所带的高三(11)、(12)班为例,这是接手的两个全新的班级。初步了解到11班成绩在年级上基本都是倒数的,而12班属于中等偏下的班,但这只是一个整体大概的了解,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有关化学学习的具体情况,笔者在两个班94名学生当中展开了问卷调查。下面列出调查的一个问题。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到以前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情况,学生的化学基础情况、化学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学科知识点掌握情况等等,为以后整个预备铃后10分钟的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二步:组成学习小组(前期准备,8月份第一个星期)
根据上面的学情分析,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采用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当今各国的教育专家普遍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极其有用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不仅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对于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氛围,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对充分利用教学中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其实效是令世人瞩目的。 合作学习小组采用4人为一组,一名组长和三名学生的组成形式。在这里,笔者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情况,把一个班所有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的学生,然后让学生在每个层次各一人,不分男女,自由组合,然后笔者在尊重学生的意愿为前提进行调整,最后组成异质小组。具体的合作学习小组的运行机理,笔者用下面的关系图(图1)来加以说明:
第三步:基础知识梳理整合(一轮复习开始,持续两个月)
高中化学可划分为如下五大模块:基本概念 、 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与计算。一般情况,多数教师是机械地按课本章节顺序或知识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浅层次的重复,没有真正把握新课标的要求,没有对课本和复习资料进行有机地整合,过分地依靠复习资料,不注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的,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这样的复习的模式往往会出现复习了后面的内容,很快又把前面的内容忘记了的情况。在此,笔者认为在整个高中化学一轮复习要把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和整合,一定要做到主动和反复。主动指的是要走到教师复习之前,先自己把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反复指的是要把复习过的内容进行再复习从而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为了做到以上两点,笔者以小组抽签的形式把具体的基础知识点分派到每个学习小组身上,然后小组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把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并汇总在PPT上,并于预备铃后10分钟以汇报的形式给同学们进行复习讲解。下面我们以有机反应类型知识点归纳为例:
在预备铃后10分钟内,先由学习小组成员对以上内容在全班同学面前呈现并进行讲解,有时候可能表达不是太好,不过没关系,笔者会从旁引导、及时纠正并给予肯定,然后全班同学把该小组的总结进行集体朗诵和记忆,这样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最后,当基本知识点都复习完之后,P者再把学生整理的内容全部整合到PPT中,用于每节课预备铃后10分钟集体朗诵或者抽查等形式进行再复习以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
整个过程从高三化学复习开始持续两个月,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大大地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本来看似重复单调、枯燥无味的高三化学复习增添了不少乐趣。
第四步:化学方程式有意义化记忆(紧跟第三步结束之后,持续两个月)
经过上一步,学生基本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要想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能够快速准确地分析、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运用到具体的问题当中。面对高中化学如此多而乱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普遍反映记不住,很容易出错,或者记住了很快就忘记了。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有很多针对化学方程式的教学策略,实践起来也有不错的效果。然而,笔者认为,不管怎样的方法,都只是帮助学生在一定时间容易记住,但是要真正做到把方程式烂熟于心还是要通过把化学方程式通过关联以达到有意义化记忆,并且要不断地回顾重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基础知识的梳理整合完毕之后,笔者在预备铃后10分钟做出了调整,具体的流程分两步:
一是从“面”出发。把课本出现的化学方程式按出现的顺序整理到PPT中,让学生在预备铃后5分钟内进行默写,每次默写10个化学方程式左右。剩下5分钟,让学习小组把他们提前准备好的,觉得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或者多个方程式,通过联系生活、联系课本甚至是可以联系亲身经历来进行有意义化讲解。如下图2所示,某小组在默写完上面方程式之后,通过结合课本具体的实验装置、现象、注意事项等与该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内容来进行关联,在讲到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时候,通过简单介绍了钢铁淬火的过程,然后提出“钢铁淬火之后,表面形成的黑色氧化膜是否是四氧化三铁?”,问题抛出之后,引起同学们一番激烈讨论,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做法,不仅让学生把化学方程式给记住了,还能形成这样一种关联的思维,每当看到化学方程式,都会自觉地进行一番思维的发散,让化学方程式的默写不再那么枯燥无味,反而变得充实有趣。
二是从“点”出发。经过第一步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住了课本上比较重要的化学方程式,也具备了一定的关联能力。紧接着笔者进行了一个提升,改成以某种元素出发,以网络状呈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如下图3所示,金属铁与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通过这样的做法,学生可以把同一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关的方程式进行网络化关联,让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更加的准确和全面。
第五步:小组合作,习题讲解(第四步结束到高考前一个月)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习题讲解其实很常见,但在笔者看来,更多的教师只是停留在表面,纯粹只是让学生讲题而讲题,并没有事先为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而让学生做充分的准备,导致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能力做到有针对性地讲题,更不可能把题目讲通讲精。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一个班级50多人中,最后真正能够从这样的习题课中取得进步的学生是少之又少,更多的学生是在所谓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度过宝贵的40分钟。而笔者不同于他人的做法的一点在于充分利用好预备铃后10分钟,为学生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储备。这是习题讲解活动的坚实基础。
在习题讲解环节,笔者同样进行两个阶段的安排:
第一阶段:教师指导,分模块讲题。首先,笔者按模块先后顺序,给学习小组指定某个内容,让小组成员在自己做过的或者没有做过的题目当中挑选一道或者两道题目备选,当把题目准备好之后,小组成员会在笔者面前先陈述选题的理由并简单口述一下讲解过程,在整个过程中,笔者会适当地给予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和方法性错误。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由于过分紧张,导致一些自己准备好的内容无法顺利呈现给同学们,在这个时候,笔者会通过针对学生的问题,适当地抛出几个引导性的小问题,让学生重新找到题目讲解的方向,同时会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
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活动,笔者在内容安排上,先由较容易讲解的选择题开始,等学生基本适应了,再进入到难度较大的填空题讲解。 在本阶段,笔者只要求学生能够针对某一道题目做到能够把题目讲明白就足够了,这样让学生慢慢掌握讲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不会给学生强加太大的压力。
第二阶段:根据组内实际情况,重点突破。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讲解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能够初步根据题目提炼出考查知识点和方向。进入到第二阶段,为了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切实解决每个小组的实际问题,笔者让小组成员根据平时练习、考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选取对应的题目,进行重点突破。在这个阶段,学生除了要把所选题目讲明白,笔者还鼓励学生可以针对题目的考点做出一些必要的延伸和总结,以此作为一个更大的提升机会。
从整个小组合作讲题实践情况来看,起初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时覆还怀浞只蛘吖分紧张连选择题也讲得不清不楚,但是经过笔者耐心指导讲题要点之后,情况明显得到很大改善。最后两个阶段训练下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独立地把题目清晰完整地讲解下来。下面展示两个案例来呈现学生的学习成果:
案例1
这是一道有关硫酸亚铁晶体制备的题目,上图为某小组成员讲稿,学生在处理这道题的时候,把整个过程的每一步的设计的原理和意图都进行了分析,真正做到把题目做透了。 同时,该学生不止把设问解决了,还针对本题设计到的结晶问题进行了延伸并进行了归纳总结。 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该生已经走出来就题讲题的困境,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高度来完成一道题目,实属难能可贵!
案例2
这道题目所呈现的是一种学生完全陌生的元素化合物,该学习小组把对该题型的分析过程和注意的地方都进行了详细说明,把一道本来看似很难的题目用他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给解决了。同时能够参照该题的考点,进行考点的类比延伸,并给出相对应的类似考点的练习。笔者认为该生在一道题的讲解已经可以做到尝试从教师的高度来理解一道题目。
四、教学效果分析
1.问卷调查
为了更好地把握预备铃后10分钟的复习策略的实施效果,笔者于第一学期末再次用调查问卷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高三(11)班和高三(12)班合共94位同学。发放问卷94份,收回94份有效问卷。下面将两次问卷调查的相同问题进行对比。
从以上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学生在进行了预备铃后10分钟的“五步曲”复习之后,两个班的成绩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其中11班由于基础得到很好的加强,因此成绩进步体现得更加明显,而12班成绩则是稳重有进。
通过两次调查问卷的分析对比以及高二高三成绩的比较可以证明,预备铃后10分钟的“五步曲”复习实践探究对于学生的合作意识、认知、表达、创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顺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逐渐摆脱往日以“题海战术”为主的学习方法,减轻了记忆负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学会了反思和整合知识的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反思及展望
笔者对本次实践探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期间不断地进行复习策略的完善和总结。学生成绩证明该复习策略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确实能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笔者理论水平、研究时间、教学实践等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研究对象和范围不够全面。笔者所在学校的生源于全市为中等偏上,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科基础较一般学校可能会好一点,同时研究对象也仅仅是年级的两个班级,因此得出的相关结论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要进行策略推广,还需要进行研究样本的扩大才可以。
2. 本探究采用4人异质化分组,但学生层次有时候区分并不明显。在异质组中好、中、差学生的个体能力有时差异较大,易造成沟通和合作上的困难,容易导致合作学习开展受阻,同时学生之间复杂的感情因素也有可能影响小组合作的开展效果。因此,在进行异质化分组的时候,还需要增加组内的情况调查,了解组内的成员是否存在矛盾、彼此间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差异,并对组内成员进行及时调配,务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组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展现自己的机会。
3. 预备铃后10分钟时间比较紧,学生时间容易把握不准,容易造成课堂拖沓。因此小组需要提前两到三天开始准备,并把准备好的内容事先给教师浏览,这样便于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提前演练,掌控好时间的分配,让讲解更清晰,更有条理。
4. 学生在台上做汇报讲解时,要确保台下学生认真听讲、积极配合。因此教师需要实时关注学生动态,必要时可通过提问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 学生在本环节准备的内容多种多样,教师如何保证这10分钟出效果并顺利过渡到正课并完成教学任务,这其中的难度和挑战性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备课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多方准备,灵活实施,确保两方面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兼顾。
鉴于本复习策略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在当下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背景下,高一高二也可以灵活运用预备铃后10分钟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作为一个过渡阶段,最终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为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来全面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杨文斌.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
[3] 王晓魏.基于高中化学自主学习下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