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0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健康教育教案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健康教育教案

篇1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20

《心理学大词典》中对心理暗示是这样描述的:“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它是在无对抗的态度下,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或不加评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心理暗示的本质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因而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心理暗示能给予人以正面的引导,给人的潜意识注入很多美好的东西和力量,可以让受暗示者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得到强化,不足的地方得到改进。心理暗示的着力点集中于一个“暗”字,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趣味性强且柔和的活动或语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运用积极心理暗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潜能,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 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积极心理暗示就是心中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或者接受积极向上、健康的暗示。积极心理暗示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心理潜能,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减少意外运动损害,有利于体育生态课堂的构建。

1.1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实质是学习需要,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在学生脑海中的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渴望成功,渴望教师的重视、信任和尊重,一旦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追求成功的内驱力。教师的积极心理暗示,如饱满的热情、期许的目光、会心的微笑、满意的点头,都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浪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成就感、自信心和自尊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1.2 增强学生自信心

自信是个体心中有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对自己有正_的认识和积极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悦纳自己。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甚至非常自卑,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心理暗示是增强学生自信心、消除自卑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暗示,或者善于发现学生长处并给予肯定,或者直接告诉学生自卑心理已经消除,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鼓舞着学生勇敢地面对挫折。

1.3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指构成人意志的诸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在体育运动中,学生的意志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如对手给自己的心理压力所造成的优柔寡断;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任务所造成的畏难;高目标、高要求、高难度所造成的怯懦等。此时,教师的积极心理暗示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活动的强大原动力,可以对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视与关注,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强化自己的动机,激发斗志,逐步形成勇敢、顽强、积极向上的优秀意志品质。

2 体育课堂中有效发挥积极心理暗示的方式

2.1 榜样暗示

榜样暗示是指教师以自己或某个学生的标榜性形象感染、教育学生。榜样的教育要比直接的批评或惩罚教育效果好得多,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够全面地教育其他学生,从而取得“曲径通幽处”的教育效果。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经历并不丰富,他们的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受到客观的影响,绝大部分受到教师或家长的潜移默化。所以,教师的榜样对学生行为举止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专业技能技巧、鼓励性语言、稳定的情绪、慈爱的眼神、和谐的态度等都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诱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心态。

比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因为重复、高强度的动作练习,学生很容易因疲劳而产生负面情绪,降低或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此时,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展示几个高难度且漂亮、优美的扣篮动作,那么必然会得到学生们由衷的钦佩,在这种极具震撼力的示范表演的感染、带动下,学生必然会受到相应的鼓励,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教学效果也必定大大提高。

2.2 环境暗示

教学环境暗示指的是通过营造某种场景、氛围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愉快、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孟母三迁”充分说明了教学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学习环境,能消除学生胆怯、恐惧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要运用好环境暗示教学,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的班风和学风,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锻炼,终身体育的价值趋向。其次,要科学合理地布置教学场地,清理、打扫教学场地,标志物要清晰醒目;各种运动器材放置距离适当,定期检查、加固运动器材,作好安全设施,排除安全隐患。最后,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观念,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优化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建立和维持与学生融洽协调、互相信赖的关系,有效运用积极心理暗示方法,让学生乐学不倦,获得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2.3 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是指教师通过特定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教学心理暗示中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暗示方法。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语言暗示可分为有声语言暗示和体态语言暗示。有声语言暗示即教师通过口头言语有意识地向学生发出具有激励性、启发性等积极的信息刺激,如“你真行”,“有进步”,“我真喜欢你”。体态语言暗示是指教师运用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动作、眼神等来传递激励信息的一种非语言形式。语言暗示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最迅速且最简便的暗示教学法,它能使学生愉悦、迅速地接受,达到预期的反应目的,而不会引起学生的抵触。

如在800米长跑练习中,部分学生在跑完400米后就情绪低迷不情愿再跑了,勉强跑完800米的效果也不尽人意。如果教师在运动前进行积极心理暗示,把长跑美化成是一次新的“”,是对意志的考验,并对学生提出期望:“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战胜自己!”在学生跑完400米后的途中,教师再鼓励:“坚持!你能行! ”。在最后阶段,教师再次鼓励,如此下来,即使学生身体倍感疲倦,但是内心保持一种高昂奋进的情绪,从而克服畏难、厌倦心理,坚持完成练习。

3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暗示的注意事项

3.1 实施暗示要有实效性

心理学研究认为,心理暗示具有无选择性,即个体对暗示不具有分辨力,暗示都会产生效果,但权威的暗示会出现良好的暗示效果。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积极心理暗示的实施者,其权威性直接影响到心理暗示的效果。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师德修养、突出的专业能力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在学生中树立权威榜样,而学生才会有意识地去关注、体会老师的每一句话或每一个动作,暗示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其次,体育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相应使用的教学暗示情境进行精心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充分挖掘学生情感和智力方面的潜力。

3.2 实施暗示要有针对性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许多客观的差异,如性格、兴趣、体质、能力以及气质等。因此,教师在实施积极心理暗示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暗示方法和方式,注重“因材施教”。比如,τ谧员案斜冉锨康难生,教师要尽可能地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发现自己在体育学习方面的能力和优势,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对那些技能、技巧、技术掌握得较好的优秀学生,教师实施暗示的侧重点则是鼓励他们锐意进取。

积极心理暗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不可或缺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忽略它的存在及其重要作用。如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恰当、科学地运用积极心理暗示,就可以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当然,积极心理暗示方法并不足以“包治百病”,更不能片面地强调或夸大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导致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的失误。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等.心理学大辞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12.

篇2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 4 道,选择题 24 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篇3

初中生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学生们却因为在家中的娇宠而不知道如何去应对这些压力;初中生处于特殊的心理发展时期——青春期;第二反抗期的到来使初中生要求人格完全地独立。以上三方面说明了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团体辅导的必要性。但在实际开展心理团体辅导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下面来看看会遇到哪些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初中生心理团体辅导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活动设计、活动操作、活动目的的升华等各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些在授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课程的活动设计

团体辅导活动课最关键的是选题与活动设计。有些活动学生提不起兴趣从而使学生失去对心理课的关注;有些活动不符合初中生的思维阶段,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从而达不到活动的效果,使活动只是一个形式;还有一些活动虽然很精彩,但对于超过40名学生的班级就很难开展,甚至有些活动只适合对20名左右同学开展;对于活动课,可能教师最担心的就是班级纪律,有些活动会使学生过于活跃导致班级一团糟,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2.活动的操作

活动内容确定后,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们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1)学生活动的分组。首先在学生分组的问题上要提前有所准备,进入青春期后,学生的交往模式发生转变。初中初期的交往模式表现为小团体交往,他们不加掩饰地排斥团体以外的同学并且每个班级会有一名有影响力的学生,学生对异性的兴趣用相反的方式表达,如漠不关心、讽刺甚至以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初中后期则表现为只有特定的一两名同性别好友,男女生的关系逐渐融洽,但不表达出来。

(2)学生的活动气氛。初中生活泼爱动,不像高中生那样有自制力,所以在活动中学生过于兴奋,不会仔细听老师所说的活动要求,这会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活动。有些学生虽然理解了活动的内容,但不能够认真对待心理活动,只当作闹着玩。我在一次团体辅导活动中完成“优点轰炸”这个活动时,有的组能够按照活动要求完成活动,有的组一直在开组内同学的玩笑,即使老师站在旁边也不认真对待。

3.活动的意义

初中心理活动课一般为每节45分钟,有时一节课下来时间刚刚够,忙完活动,已经没有时间与大家讨论活动的意义了。初中生在分享活动时最易冷场,尤其是男孩子不敢去发言,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做教案时应该着重加以注意。

二 心理团体辅导课所遇问题的对策

1.课程的活动设计

(1)活动要有趣味性。学生们希望的心理课不应该是单纯说教性质的,活动内容不能单一的为小组讨论、心理测试,要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而不是只坐在椅子上。像在纸上写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在小组内分享这样的活动就很难让同学们产生兴趣。

(2)活动要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有些活动如通过画图理解家庭关系就会使学生感到很为难。初中生虽然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但这种评价还是比较不完善的,很难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效果;初中生不善于在大家面前说出自己的优点,觉得很难为情,所以在设计这方面的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3)活动要简单易操作、易管理。有些活动过于繁琐,即使教师反复强调规则,学生仍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大大地影响了效果。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学生能不能理解活动要求、能不能按照活动的要求去做。“信任之旅”是提高伙伴之间信任感最好的活动,但在初中却难以开展,有些同学搞恶作剧,反而对主题起到了消极作用。最后,也要确定活动没有危险性。

2.活动的操作

(1)学生活动分组。分组时尽量避免男女生为一组,以免在活动中出现学生不配合的情况,每组人数宜为8~12人。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的队友,如果教师强行分组或为了增加活动效果随机分组,都会使学生出现不服从管理的情况。

(2)学生的活动气氛。我在初一进行活动时,有一些男孩子经常在活动的间隙不顾教师要求自顾自地开小差。这些活泼好动的学生们非常喜欢心理课,也乐于参加课上的活动,有时他们扰乱课堂纪律只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果条件允许,有一名助手会大大提高课堂质量;这名助手可以为心理老师也可挑选一名在班级人缘好的同学作为课代表,在课前和助手商量活动内容,使助手完全明白活动内容。在分组活动中可以让助手负责几组,这就大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3)活动的灵活应变。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使我们不能按照教案中的计划进行,比如学生以前做过类似的活动、教学进度过快留出了过多的空余时间,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一个备选活动。

3.活动的意义

(1)合理安排时间。不宜把活动安排得过满,有时简简单单的一个活动实际操作起来却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我们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活动的看法。

(2)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学生不好意思举手发言,教师可以先点平时活动积极的同学或小组组长分享感受。当冷场时,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表扬同学们的思维活跃,以此鼓励其他同学发言。当一些同学发言后,其他的同学可能思维被固定了,都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时教师应该从其他方面引导学生。

总之,在团体辅导课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教案计划得再完美,在实际操作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教师不能对活动效果太苛求,随着与学生们的接触时间变长、信任感增加、课程的深入,教学会越来越顺利的。

参考文献

篇4

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四川地震灾区学校在经过重建恢复正常教学以来,全部中小学校均对学生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但由于灾后重建恢复时间较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地震灾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女生下滑、男生基本保持原状的趋势,其中男、女生50m跑、立定跳远和铅球,女生仰卧起坐、肺活量均下降幅度较大。在常见病预防方面,学生肥胖率低于全省水平;贫血、蛔虫检出率上升;龋患率流行程度较高;中度营养不良者检出率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视率较高,其中高中生为73.45%,初中生为58.92%,小学生为28.32%。学校卫生保健地震灾后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总体合格率达93.0%。环境卫生合格率达98.0%,饮食卫生合格率达97.5%,但是有68.25%的学校未按时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体检。所调查学校的教学硬件条件均是宽敞明亮,富有现代化与信息化特色,所使用的教学设施配备齐全,但在一些教学设施的维护上存在管理不到位、使用率较低的状况。

健康教育状况地震灾后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比例不容乐观,有13.2%的高中、28.5%的初中和39.8%的小学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由于没有正式的国家规定教材,81.0%的高中、75.0%的初中和52.0%的小学使用了自编健康教育教材,有82.0%的学校能够制定学校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和完备的教案及课件,但在中学和小学健康教育内容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重复。在学校开展健康咨询活动方面,有95.0%的高中、88.0%的初中和77.0%的小学开展了健康咨询活动,有82.5%的高中、79.5%的初中和88.0%的小学没有定期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在经历地震之后,学校校舍的恢复,教学秩序的重构使灾后学校教育得以正常运行。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在学校卫生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管理松散和不到位,致使灾后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不能够正常运行,不能将援建方所援建的卫生设备良好地运用到日常之中。(2)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齐,尤其是在镇(乡)和村级学校更为突出。(3)学校卫生设施存在城乡差异,边远小学的卫生设施相对于城市还显简陋,学校在利用卫生设施上未形成正规的管理、维护制度,让卫生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的局面。(4)现有学校卫生环境发展不平衡,在教学环境上处于较好状态,但在饮食卫生与环境卫生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尤其是学校食堂的规范管理和定期检查及对食堂从业人员的定期体检应到位。(5)学校健康教育制度不规范,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未开展健康教育课程与健康咨询活动。(6)学校在恢复正常教学之后,没有依据自身实际形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机制,这对于刚刚重建走上正轨甚至身处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学校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应当引起有关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重视。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深化管理、强化观念,严格遵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学校卫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制定与规范学校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2)灾后学校教育是事关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乃至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应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学校卫生工作检查监督机制,让灾区学校卫生得到保障。(3)进一步加强落实对口援建政策,不断促进一对一的帮扶,加快灾区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卫生工作的借鉴学习。(4)加大卫生工作的社会媒介宣传,搭建学校、医院和保健院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学校卫生工作与当地医疗工作一体化,促进学校卫生工作的持续推进。(5)多渠道筹集专项资金,定期开展学校卫生工作自检、自查与评价,不断提高学校卫生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

作者:李秋良 张晓林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篇5

对学生渗透心理性教育主要是指在实际教育中自动运行的心理基本素质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并且有针对性的帮助每名学生处理生活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十分有效的发挥心理健康对学生产生的作用。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他的职责就是教学育人,但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者,而生物教学的渗透教育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过程,本文依据几个不同的方面给予了探讨。相关的教学不能只是停留在对相应知识的培养上,并且还要深入到对学生的健康进行关注,同时也要积极的处理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渗透才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进行全面的发展。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给予了一定的思考。下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渗透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供参考。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实际的生物课的教学中相关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社会角色,努力变成和学生们变成十分平等的关系,并尊重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在实际的过程中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和认知等进行互动。相关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合作、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相关的生物教师应该做到平易近人的好态度,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给予相同的爱护和关爱。

比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在人格上让学生感觉到平等。可以经常性的使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进行探讨”“该问题你是可以回答的,不信你可以试一试,你可以的”等激励性的语句,而千万不要使用具有批评性的语句。

二、进行集体备课的教学策略

相关生物教师可以采用四步法的方式进行轮流备课,进行个人钻研集体探讨的方式来学习。个人的钻研就是为集体备课而准备的,尤其是相关教案的主备人,要将教案的全部内容进行完整的分析,并充分阅读并思考教学参考。将教学的重点内容突出出来,将教学的环节和方法进行从新的安排,在进行集体的探讨时将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安排进去,在这个基础上来进行个人的复备工作。

依据个人来说,基本性的策略有很多方面主要有:标、改、选、增和删等。所谓的标就是指:在共同形成的草案上来形成标识课本中的重点和难点。选,就是主要选择认为自己适合的情境进行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案。而其中的增,就是要不断增加重要的案例和方法。所以的改,就是将原来教案中不适合的地方进行删减。调,就是要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相关的教学特点,将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环节进行顺序的调整等。

三、要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性教育

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具有冲动性、脆弱性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不稳定性甚至会对外界环境产生的过激反应等。当那些不良的情绪累计过多之后,最后会直接导致一些生理疾病的发生。学生们在初中教学中曾经学过生理卫生课。其对自身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因为应试性教育,很多学校也基本是不上,换句话说会让非本专业的老师照本宣科。当遇到有关青春期的问题时还是难以启口。让学生对自身出现的变化和一些性知识严重缺乏认知,所以就造成了不能自己调节、疏导,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心理性问题。当学生面对来自生理上的不同变化时,比如:遗精、月经等多种现象又渴望了解时,往往不好意思向教师和家长进行咨询,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心理阴影。很多学生并不能得到正面的接触和回答,这就严重的造成了部分学生直接从网络上进行了解从而进入到了一些不良的网站,同时加上学生的辨别能力比较差,最后学到不该学到的“知识”。

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在讲解发育和生殖时,经过和卵巢所产生的过程,同时并结合受精卵的过程形成,甚至相关胎儿的产生,并向学生解释遗精和月经的生理现象,实际消除学生心中的自卑感和神秘感,进一步用好的态度去面对。

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内容

心理教学的设计主要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位置,并注重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适应心理,在相应教师引导之下的学习十分有利于学生们的自觉主动性,积极开发学生的好奇性心理和主动学习的品质,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和合作的精神。与此同时,这就强烈的要求了教师提供自主性学习,促使了学生的目标明确,不断的激发了学习的学习经验等。充分的给学生提供了积极的思考能力和自,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来了学生的好学心理。

比如:

相关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讨时,要不断创设新的学习情境,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同时在不断提出假设之后进行相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同时也要注意在课内外活动的结合,不断重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学习能力。

五、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

在生物课的实际教学中,相关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性心理,来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进行实际的教学时要依据相关的特点来不断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愉快的学习。失败和成功不仅可以积极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且还会对后来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相关的教师要不断的运用样板练习和进行课堂上提问的方法,进行评价性鼓励,同时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积极的引导学生面对学生的失败和挫折,要不断鼓励学习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

六、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

相关的教师要不断的了解并观察学生的情感。对那些在学习中经常出现的紧张、烦躁、疲劳和厌倦等情绪等,教师都要给予一定的调节,要让学生保持愉快而平静的心态。对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个别的帮助,教导其改进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技能。对于中学生来说它完全处在青春期。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很多,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所以很多学生并没有在比较正规的途径对知识进行获取,而形成比较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就不能正确的抑制自己的冲动性和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就阻碍的学生的健康发展。

七、高度重视相关教师的人格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还处在一个人格形成的不稳定时期,相关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相关教师的人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性作用。所以,相关教师不应该只是片面的注重知识的教授,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注重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也要有意识的将自己的诚实善良以及积极上进和认真负责等良好人格直接传给学生,积极的促进学生在个人格上的发展。

生物教师运用心理教学以及其相应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能力和理论的素养。让生物教师积极的渗透自己的心理教育,十分有利于在学校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育知识,但同时育人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核心。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而在整个生物学中积极的渗透健康教育一直都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并且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科学处理水平进行较好的处理,同时要进行适时的渗透,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以及相应的行为素质等进行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

结语:

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生物教学中主要渗透心理健康是解决和预防心理问题和积极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如今的管理教育中也是一项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总而言之,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十分迅速的科学,由于生物科学的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健康有着直接的管理,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将直接的进入生物科学的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人际关系的不断复杂,每个人的心理都承担着诸多的压力以及严峻的考验。因此,心理健康的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让生物教师积极的渗透自己的心理教育,十分有利于在学校营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主要的任务就是教育知识,但同时育人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核心。从某个意义上来说,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良好的辅导者。所以,在生物教学中积极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预防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现代教育中不能忽视的问题。生物科学中渗透健康教育主要是在主要教学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原理以及相应的心理辅导。十分有效的发挥学科健康教育的作用。所以,本文对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渗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给相关的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金燕,陈志伟.高中生物新教材中透视出的性教育问题――道德教育缺失与教育模式匮乏[J].中学生物学,2008,10(05).

[2]范荣.高中生物教学渗透性健康教育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0(02).

[3]郝秀尧.在高中生命科学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8(03).

[4]吕林海,汪霞.当前世界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特征及其启示:课程政策设计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9,4(07).

[5]王英.生物教学中进行青春期早期性健康教育的初步尝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12(06).

[6]李艳辉.高中生物学科渗透青春期性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4(06).

篇6

1.前言

在素质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农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从总体上讲,只有抓好了乡(镇)一级的农村学校体育及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对基础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对冀东地区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提出了冀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以促进冀东地区学校体育健康持续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从冀东地区不同的市、县随机抽取40所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设计《冀东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冀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3.1.1体育课开课率和每周开课次数情况

国家规定各地中小学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小学各年级每周安排3课时以上,中学为2课时。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40所农村学校中,农村中学开课率为100%,小学开课率为78.6%。其中69.2%的农村中学是每周安排2次体育课(表1),只有27.3%的小学校每周3次体育课,说明在按国家要求安排体育课次数上中小学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还有18.2%的小学校每周只安排一次体育课,说明农村小学体育课安排不是十分规范。

3.1.2体育教案执行情况分析

教案是教师根据学期体育教学进度和单项教学计划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一堂体育课设计的教学方案[1]。课前写好教案是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由表2可知,该地区农村中、小学在完全依教案上课情况上分别为27.2%和25%;在偶尔依照中,中学占63.6%,小学占62.5%;共有10%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完全不依照教案上课。可见教师凭经验上课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规范性较差。

3.2冀东地区农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3.2.1早操、课间操开展情况分析。

早操能使学生在一天学习中有充足的精力;课间操是对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一个放松,所以利用好早操和课间操进行身体锻炼,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推动作用。调查表明冀东地区94.5%的农村学校不出早操,92.3%的学校能较好地开展课间操,课间操内容基本是集体做广播操,组织、时间、纪律要求都很正规,出勤率也能保证,但做操质量较低,存在学生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这样就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3.2.2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统计表。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能够达到人均每天活动一小时的,小学占16.5%,中学占47.6%,而在这些学校中,真正安排并认真组织的学校,小学、中学分别占36%和68%。可见,尽管一些学校将课外体育列入了课表,但认真实施、落实的学校并不多。

3.3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3.3.1体育师资短缺是主要因素。

通过对相关学校体育主管领导、体育教师的访谈,体育师资匮乏是当前困扰农村学校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有一校长讲得非常好:“没有老师教,再多的场地、器材学生们也不会玩。”

3.3.2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调查反映出,当前初中的体育教学无论从规范性还是时间保障上都要好于小学。究其原因,河北省2008年体育成绩首次计入中考成绩总分,所以当前学校和家长都对初中学生的体育成绩开始关注起来。而小学则由于没有这样的压力而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3.3.3体育活动项目单一,学生兴趣缺乏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开展的又一因素。

4.结论与对策

4.1结论

4.1.1冀东市农村学校体育课开课率较高。但从依教案上课的情况可以看出冀东地区农村学校在体育课授课过程中规范性较差。

4.1.2冀东地区大部分学校都能按照规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其中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以课间操为主。

4.2对策

4.2.1提高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学校领导要把“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摆在应有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把农村学校体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4.2.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增加体育教师的培训机会,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2.3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一点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到阳光下、操场上去锻炼身心;学校体育运动会的设项应体现多样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只是少数人参与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相如,李芬芬.北京市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2):34-35.

篇7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2、明确责任

每位师生都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安全工作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全体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学校的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人管,都有人负责。

(二)加强教育 增强素质

1、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要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课由专职教师任教,任何人不能挤占健康教育课,健教教师要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身心均能健康发展。

2、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护自救的能力。

各学科教师要结合本学科的课程在教学时适时渗透安全教育。每位教师在备课时,学期教案里要体现安全教育的内容,每学期每个学科要上交一份相关的教案。

安全教育工作应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部门将协助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周围和学生的特点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各种事件的应急处理的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的能力。万一发生安全事故,做到不惊慌失措,并能采取有效办法保护自己。要使学生增加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了解,增强安全保护的意识,不做不利于安全的事,又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

3、要教育学生家长做好监护工作。通过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溺水和。

(1)要让学生家长明确自己对自己的孩子在安全方面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安全隐患在哪些方面,应该重点做好哪些防范工作。

(2)了解和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孩子安排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

(3)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告诉家长。家长会上,不要只讲学生的成绩,要通报学校的安全状况,要根季节的特点,把学生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告诉家长,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让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让家长真正担负起自己应该担负的监护责任。采取家长所能采用的办法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抓住重点确保安全:

1、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消除安全隐患。

初中安全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部门要加强常规工作检查的力度,进一步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男教师抚摸女生或带女生回家补习,体育教师在学生自由活动时要加强安全教育,不能随意“放羊”。绝不允许因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不规范,而发生安全事故。

2、要认真学习《学校安全意外事故处置预案制度》。

篇8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个人潜质的发挥及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结合数学教学特点谈几点想法和做法:

一、注重教学目标渗透心理教育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实施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数学教学目标之中,是实现学科教学渗透的前提条件。

第一,制订教学目标要注重挖掘其内在规律性。如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据史记载,我国对该项的发现和证明,比西方国家要早四五百年。对此,教师可以这样设定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勾股定理,感受祖国文化的悠久历史,教育学生用功学习,努力使祖国文明发扬光大。

第二,要充分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心理的共性和个性,有针对性地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不要“一刀切”,应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目标的实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也有所不同,应针对性地因具体情况不同而灵活施行。数学教学目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径直外露的形式,而是潜移默化的融合。

二、课堂是数学教学的阵地,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课堂上,每一步教学环节的拟订和实施都要适应学生的心理水平,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轨迹进行教学,这样恰恰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受到训练,原有的心理认知水平也得到提高,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育效果。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学生难于理解题意,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教师要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抛开自己原有的设计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怎样学习他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接受,从而让他们尝到收获的喜悦,经过深思熟虑后再精心编写教案,针对实际授课,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觉得教师和他们离的很近,教学活动得以开展。

2.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学生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欲比较强。教师要在课堂活动中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启发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我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到这点,如让学生通过动手画、拼、剪等方式将枯燥的书本知识变为有趣的、直观的画面,当学生发现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成功完成任务时,成功的喜悦刺激强化了主动学习的过程,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愿望。直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接受新的知识。学生感到直观易懂没有压力和困惑,心理健康教育同样水到渠成地获得良好效果。

3.精心设计作业,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让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最佳状态。但学生的自信心在不同程度也存在着差异,这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和其他各种活动中。如: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也不同,同样的作业练习布置下去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

作业练习设计得好,不仅可以把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三、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利用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对教学工作高度负责,深入钻研教材教法,讲课的时候能全身心地投入,就会获取全体学生在心理上的认可和配合,促使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都会使学生情绪振奋,学习兴趣油然而生。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他们的优点,适时加以表扬,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让他们伴随着快乐的情感体验来参与学习过程,提

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学科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充分挖掘课本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努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重视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具有主动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晨怡.小学生的衣着[J].金色少年,2008(4).

[2]胡群芳.浅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

篇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51-02

【关键词】 健康教育;师咨培训;学生保健服务

18世纪初,美国教育家Hoyacc mann首先提出了健康教育的概念,强调将学校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的迫切性。世界卫生组织原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指出:“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将为达到全球健康目的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我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制定的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九五”规划明确指出:到2000年,各省会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县镇以上学校要达到80%~90%,县镇以下学校要达到70%~80%。为充分了解甘肃省中小学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笔者于2004-2005年对该省14个市、州所属112所中小学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甘肃省14个市、州,从每个市、州随机抽样调查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各2所,总计112所。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自行编制“甘肃省中小学健康教育现状调查表”,内容包括学校健康教育师资情况、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情况、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开展健康教育课的情况及未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原因等5个项目共13个条目。问卷统一印制,由专人负责向相关市、州被抽取的学校定向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20份,有效问卷112份,有效率为93.3%。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在112所学校中,将健康教育独立作为一门课程开设的学校有33所,占29.5%,开课的学校主要是城市中小学;未开设的学校79所,占70.5%。80%以上学校(小学56.4%,中学43.6%)以《体育与健康》课作为学校健康教育课,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课程改革,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导致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感到困惑与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是观念滞后,教师长期受传统落后意识的影响,认为开展健康教育课最大的阻力是“应试压力大”,与升学就业无关。有85.0%的农村中小学从未单独开设过健康教育课。

2.2 健康教育教师配备情况 开展健康教育课的33所学校均没有专职教师,主要由体育(17名,占51.5%)、生物(6名,占18.2%)任课教师和班主任(10名,占30.3%)兼职承担。兼职教师学历分别为本科7人、大专21人、中专6人。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培训的健康教育内容见表1。

在被调查的112名体育、健康教育教师及相关人员中,60%以上自认为不具备学校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仅有10%的教师在岗前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健康教育学课程培训;有84%的被调查者不知道《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80%以上的学校教师认为体育教师的《体育与健康》课就是学校健康教育课;90%以上的任课教师愿意接受系统的知识培训,有65%选择短期脱产培训,25%的人建议归纳在学历教育中,其余的希望利用刊物自学。

2.3 健康教育教材 见表2。

健康教育缺乏系列教材,尤其是缺乏师资培训教材,教材在实用性、创新性方面尚有缺憾。各类开展健康教育的学校健康教育教材拥有率为36.4%(12/33),其余大部分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体育与健康》,个别学校使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多种形式,缺乏规范性,没有有效、统一的要求,且极少数学校使用的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仍然是1995年教育部制定的。

3 建议

3.1 改变观念,把提高认识作为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 各级学校特别是中小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接班人的任务。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等重要使命,“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样是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应改变过去唯“升学率”的工作观念和做法,切实落实国家有关对健康教育课程安排的要求,将2周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的课程设置中,做到有课时、有师资、有教材教具、有教案和有考核评价制度。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中小学领导层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理论和实施方法的培训,落实和配备师资,切实把学校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

3.2 建立相关师资人才的培养体系和制度 教师是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确保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要促进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首先必须配备良好的师资。目前,在体育专业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健康教育专业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也培养了一批学校健康教育师资。但此次调查发现,担任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未接受过相关知识的培训,今后应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方面做必要的改革,拓宽专业口径。根据目前具体情况,短期培训也不失为改善目前师资状况的较符合实际的方法,可尽快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师生之间沟通技巧和知识传授技巧。随着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多元化的发展,高等院校既要培养健康教育的专业人才,又要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师范类高等院校应肩负起这门学科师资的培养任务。

篇10

为了弥补新课标教材“双基”不足、内容跨度大等问题,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学校进行了校本学案的探索。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主要形式,就是编写《导学案》。在校本导学案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界定了学案的概念,分析了学案的基本特点,辨析了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和联系,形成了学案编写的原则、程序和组织方法。基于对学案本质的认识,我们认为学案应致力于建立一种“学的课程”,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学什么”与“怎么学”。学案既是一种教与学的课程资源,也是一种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

(二)德育课程序列化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学校教育活动中经常组织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往往缺乏系统性,对学生在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不能很好地把握,教育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具体表现为:第一,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认为课前师生无需精心准备;学生主持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题班会课结束,教育活动随之结束。第二,实施中存在缺陷:主题随意,缺乏科学育人的序列;过程表演性强,缺少育人的针对性;内容娱乐化倾向严重,不能很好地明理导行。第三,保障中存在的不足:在主题班会课上的研究、机制、保障还不够健全,难以提升主题班会工作的研究水平。第四,主题班会“主题”存在的问题:缺少有针对性的主题;缺少合理结构;缺少合理顺序。根据主题班会的问题,学校组织了部分优秀班主任进行专题研究,分别确立了三个年级的主题:七年级以适应和养成教育为主;八年级以青春期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为主;九年级以中考和理想奋斗为主。通过多次主题班会序列化研究课和专题研讨,规范了主题班会课课堂内容、教学程序,提炼了几套常用的教学模式,汇编成《初中学生成长30阶梯》,有效地解决了主题班会课的内容案例问题。

(三)课外校本课程特长化、活动化

1.学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历史、地理、生物、化学、语文等学科,每学年都要开展一次全校性的学科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七年级历史学科参观金沙遗址,生物学科参观植物园,语文学科参观杜甫草堂;八年级地理学科参观建川博物馆;生物学科参观熊猫繁殖基地;历史学科参观三星堆;九年级化学学科参观污水处理厂。每次学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有反馈,有小结,有成果展示。

2.学科兴趣小组。为搞好学科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我们召开学科兴趣小组动员会,得到了老师们的积极支持;有特长的老师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申报了57个项目。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状况和教师特长的特点,对学科兴趣小组做了适当的调整,将学科兴趣小组调整为28个。每个小组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定人数,定内容。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3.班级第二课堂。班级第二课堂,班主任为第一负责人,学科教师参与,内容有价值观的引领、热点时事、学科兴趣拓展、演讲、棋类、辩论等。同时,学校制定了二课堂的底线要求,要求每次开展活动必须有考勤记录、活动方案、期中作小结、期末作总结、学年出成果,并严格考核,及时反馈,评出等级奖。班级二课堂为每个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奠定了基础,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4.学生社团组织。校学生会、团委会、环保志愿者、文明执勤岗、礼仪示范班、广播站、电视台、心理志愿者等学生社团组织,吸引了大量学生参加,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课堂教学篇: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一)问题分析和价值澄清

学校力求把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聚焦点是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其基本要求是遵循学习的规律,其关键是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鉴于此,我们在分析现行课堂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之后,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广泛的讨论,认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相比,滞后于课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当部分的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二是教师单向灌输较多,教学方式单一,教学针对性差,课堂效率不高;三是学习过程学生参与度较低,学习状况反馈少;学习效率低,学业成就感差;四是教师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路成为全校领导、教师的共识。同时,受全国“先学后教”等课堂教学改革的影响,经过反复地学习、思考和比较后,学校确立了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围坐式”为外显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方式的课堂教学改革,它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1.学生座位进行变革,全校所有班级教室内学生座位改“秧田式”坐法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围坐式”。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进行变革。教师从讲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挥者、检查者、评价者。教师主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挥,是活动过程有效性和学生参与程度的检查者与激励评价的实施者。

3.对知识学习的程序进行变革。对于课堂学习活动要做到集约化,具体表述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完成的学习活动须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学生个体不能独立完成的则由组内两人合作完成,两人合作仍不能完成的则由本组内完成,本组仍不能完成的则可寻求其他组的帮助,当全班都无法完成时,则由教师引导启发完成。

4.学习方式进行变革,即改以课本为载体的听讲为以学案为载体的学习活动,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讲解。同时,针对传统教学评价主要是侧重于学生个体的评价,着重于学生个体之间的竞赛,还对评价方式进行变革,改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管理与评价为以小组为单位的管理与评价。进行小组“捆绑式”评价,进一步增强小组的活力与凝聚力。

改革成效篇:学校育人水平不断提升

(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龙泉驿区初中学段教学质量考核中,多次名列龙泉驿区前茅;尤其是划片招生后的2013级和2014级,各个学科更是全面完成龙泉驿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在龙泉驿区初中教育界引起很大的反响。

(二)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通过近几年的学月问卷调查,80%的学生对“围坐式”小组合作学习予以肯定,并喜欢这种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组间展示和学生讲解,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合作探究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题班会序列活动和各种兴趣小组、班级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志愿者活动、心理健康月活动、“三自”管理活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艺术节活动等系列活动,龙泉七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更加自信、自立、阳光、健康,初步具有良好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大为增强,这都赢得区内外较高的认同和赞誉。

(四)学生的性意识和性道德进步显著

学生们通过学科渗透式教学、观看科普录像、性健康教育展览、实物标本展示、小组合作学习、座谈等多种教育形式,使青少年在温馨、和谐、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全方位多视角地获得了健康文明、科学的性健康知识。95%以上的学生认为,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但比书本上的知识重要;以前很担心的问题,现在不担心了;以前不好意思的事情,现在觉得没什么,而且知道很多想法是正常的。通过性健康教育,解决了学生的很多困惑,使青少年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和生活。尤其是在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方面成效更为突出。通过这几年实施性健康教育项目,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篇11

一、营造一种氛围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形成需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社区的共同参与。所以,我们在推进实验过程中,要求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员参与和全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期的实践证明,这种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整体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对顺利开展园区实验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二、把握两条主线

园区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是: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地摆脱烦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在推进园区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抓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预防性心理辅导和面向个别学生的补救性心理辅导两条主线,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其潜能,增强适应能力,预防、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促进学生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最终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做到三个落实

1.组织落实

(1)园区成立上虞中学校长为组长、学区负责人和百官镇教办主任为副组长、务实验学校校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园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工作,负责园区实验的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工作。

(2)成立学区负责人为组长、务实验学校分管领导为组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工作小组,负责园区实验方案的制订、实施和考评,具体指导园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园区日常管理工作。

(3)园区各中小学建立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学校实验工作小组,建立校长领导的、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计划落实

2000年年初,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市教体委的工作思路,我们制订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我们又制订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方案》。在实验方案中,我们对园区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教育途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与步骤、保障机制和研究成果作了充分的说明和论证。园区各单位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认真研究,并积极创造条件稳步组织实施,将其列入议事日程,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订了各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

3、措施落实

(1)在推进园区工作中注重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科研先导、经验引路。我们首先确定8所中小学为园区实验学校,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总课题为龙头,要求8个实验校都进行课题研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边推进边研究,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2)抓住关键,选准切入口,构建全方位的、立体的、开放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机制。我们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来抓。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切入口。我们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掘学校每项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3)学校之间加强合作交流、纵横联动、相互促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序列性。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各学段、各年级之间都特别注意衔接,小学、初中、高中加强纵向联合,同时各学段的学校之间也注重横向联合,加强协作研究,经常进行经验交流,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园区坚持每月一次在各实验学校轮流召开实验工作小组例会制度,会上认真交流各校工作,及时总结。

四、加强四个渗透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由班主任老师承担的。园区各中小学始终把班主任当成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一方面给班主任压担子,规定每周一天的晨会课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每位班主任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另一方面通过每月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会,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辅导水平。

2.渗透到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中

各实验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班队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对各班主任进行全面的培训,对以班队活动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全面推进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团队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干部轮换”的团队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

系”的专题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养竞争意识,通过“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围绕以下六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1)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问题为中心,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4)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5)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6)以自身为榜样,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4.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务实验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紧紧依靠园区内各居委会、村委会,在社区教育活动中广泛渗透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途径,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使家长能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达到五个结合

1、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结合。

2、专兼职心理教师和全体教师结合。

3、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

4、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团队活动、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5、常规工作与课题研究结合。

六、抓好六个环节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目前,园区各中小学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要传授的心理知识寓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2.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为全面推进园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前后举办了三次由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的全市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市教体委在暑期也组织了由全市中小学教师参加的辅导报告。除此之外,各校也纷纷邀请专家给师生作辅导报告,这对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开展小型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

学校经常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小型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为主的系列活动,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培养。各校开展的“悦纳他人,悦纳自我,自信地笑对每一天”和“与父母的心灵沟通”等系列活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4.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现在,园区许多中小学开设了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热线电话的开通和心理信箱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感情交流。

5.建立心理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加强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主要侧重于解决个别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通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务实验学校进一步加强了辅导的针对性,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了解更加深入。

篇12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51-02

初中生作为青少年中的一个特定群体,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所以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德发展[1]。其中很多压力已经超过了他们的承受程度,常常会引起不利的、有危害的后果。体育课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所应当。运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对改善初中体育课教学模式,增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初中生全面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上海市杨浦区某一中学初一年级两个自然班级学生共64人,一班为对照班,共31人;三班为实验班,共33人。实验对象经专门体质健康测试,全部合格,均无心血管疾病。实验前经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

2.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自变量1是教学内容,即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自变量2是运动时间,分0周,12周两个水平。实验时间为12周。在实施处方课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MHT量表的测试。本研究健身运动处方锻炼的主要内容:篮球类:持球侧身跑,变速跑,4X10折回跑,接力跑,篮球小比赛;小球类:羽毛球对打,乒乓球对打,辅以小球比赛;身体素质:单脚跳,蛙跳,俯卧撑,4×25米跑,800/1000米跑;游戏:“捉小鸡”游戏,“贴膏药”游戏,队列游戏;跳绳:单人跳绳,双人跳绳,单脚跳,双脚跳,集体跳绳比赛。(2)心理健康评价指标。本实验采用MHT量表评定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诊断量表(简称MHT)是主要测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教授等人(1991)修订[2]。

3.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班以处方课形式进行教学,运动频度为每周3次,每次课时间为40分钟,热身准备部分5分钟,基本部分30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运动时的平均心率控制120~150次/分。健身运动处方实验实施12周,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教案和程序上课。热身准备部分5分钟,基本部分30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上课教师和实验班相同教师。

4.数据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采集与分析。实验前后对比运用T检验,实验前后的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标准均为p

二、结果与分析

1.两组被试在不同运动时间心理健康T检验结果分析。

经过前后配对T检验,两组被试心理健康前后测显著性差异见表1。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级被试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非常显著性的下降P

2.两组被试在不同教学方式的心理健康T检验结果分析。后测时,两组被试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以及总分上教学方式主效应显著,其他方面主效应不显著:T学习焦虑=-2.327,P=0.0230.05;T冲动倾向=-1.765,P=0.083>0.05;统计结果表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被试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和身体症状显著性降低,实验班的心理健康总分也显著性降低。说明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处方锻炼,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显著。从体育运动的功能与看,增加适宜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增进人际交往和感情交流,而且能解除自我幽闭,从而能起到调节与疏导消极情绪的积极的作用。

三、结论

1.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更加注重大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领会,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运动处方教学通过改善初中生的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初中生参与适宜的运动处方锻炼能够获得更多的运动愉和更多的心理健康效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答记者问[Z].

[2]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45-49.

篇13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校园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05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炜副市长带队,由教育局杨红局长、张跃进副局长参加,包括市党办、政办成员和教育局有关科室人员组成的桐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上虞市、我省铜陵市考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团一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听取介绍、参观校园、搜集资料,获得了一份份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灵启迪,开阔了教育视野。

浙江省上虞市有78万人口,是一隶属于绍兴市的县级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几年来,该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大胆实践,取得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桥,园区示范,区域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园特色。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所报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来,上虞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经验是: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好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突出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即:全方位区域性整体推进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这两条主线;做好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措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团队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和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教育与全体教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经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锤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上虞市实验中学的“以辅导教师、专门渠道为‘精’,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为‘气’,以课题引领、学术研究为‘神’,以校园文化、关注心灵为‘韵’”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领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晖中学的“学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学校文化引领”的教育思想更让人难以忘怀。

铜陵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0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市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铜陵市金山路小学实施的“小学生性格优化教育”实验、铜陵十二中的“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为两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项举措、铜陵二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学生心理方法”令人颇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铜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夏冰作的个案处理的经验介绍令人深受感动,不能不让人为这位从教才两年的年轻女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起一支懂业务、爱钻研、肯奉献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归纳上虞市、铜陵市教育局及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师资培训为根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队伍培训。上虞市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目前,上虞市共有130名学校领导参加浙江教科院组织的“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研讨会”、省教育厅举办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铜陵市选派学校领导到上海市学校挂职锻炼,接受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培训,使学校领导能够率先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有效指导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抓专业教师培训。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请大学和教科院心理学专家教授分别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等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经绍兴市教育局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批准上虞市为培训教师颁发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及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上岗(试用)证书。在省教科院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下,上虞市教体局于2001年3月以来先后举办了三期“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期间邀请了专家和大学、教科院的教授及心理学专业老师任教,培训班分七个专题,总课时为120学时,通过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操作技巧的角色扮演、课堂研讨和论文交流等三方面考核。四百多名教师取得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铜陵市部分学校直接从大学选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生任教,市教研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应该说,两市均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三是抓教师全员培训。利用节假日和暑期继续教育,不定期请省内外心理学专家给全体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索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教育方法和途径,增加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2003年1月,上虞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分管领导、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自学考试,2005年前完成全体教师的基础知识培训及考核,本项培训及考核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根据要求,全市首批有1470名教师已参加《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全市6000多名教师参加了第一轮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和广泛性。

二、以模式探索为手段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实效。近年来,上虞市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是创设活动课教育模式。各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活动课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再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并对以活动课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在研究完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师资、不同学生及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并完善“活动式”、“诱导式”、“情境式”、“体验式”、“聊天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了教师辅导、学生组织、专家点拨等活动课形式。针对有的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他们一方面引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培训,通常在课前由教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与目标,师生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过程的设计,通过大量的观摩与大讨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创设心育活动载体。选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切入口,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向现代化和高质量方向顺利发展。园区各中小学和试点学校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传授的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掘学校每项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育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心。上虞市是浙江省首个“校校通”县市。他们积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为充分发挥现有学校风格资源的优势,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模式的探索,大胆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育网。“心育”网站共有六大主模块:心育课堂、心育论坛、心海拾贝、心语亭、百宝箱和知心屋。“知心屋”里设有“学生在线”与“家长在线”两个分模块,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热线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辅导和帮助,它就像一座“心桥”,使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间心心相连。上虞市和铜陵市不少学校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或网上“QQ聊天室”打进学生心灵,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困扰、常见的心理障碍、自卑倾向、学生孤独倾向、人际冲突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热线电话的开通、心理信箱的设立和“知心小屋”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沟通了感情、增强了自信,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铜陵一中校长介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夏老师充分施展“真情倾诉”的技巧,挽救了不少心理问题学生,堪称校园的“排雷专家”。

三、以园区示范为龙头

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大胆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区域优势和园区特色,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成功经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