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古诗教学思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 互动交流 主动性激发 策略探析
在小W阶段,学生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不断的接触外来汉语的学习。因为,认识其它事物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学习与表达基本功,学生积极地参与意识能够得到激发。因此,再遇到新鲜事物才会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功底,增强自身的语言理解技巧。因此,通过创新学习模式教授小学生语文古诗课程,可以激发学生课堂上的主动性,提升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首先,应该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主动性,这也是开展互动与交流的良好开端。
例如,进行基础语文古诗阅读教学时,不能遵循传统的古诗课教学理念,除了读就是读写,授课教师过多进行说教式授课,即授课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学习,这只是一种效果不好的方式,一味的记或者是死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得到激发,同时也影响了学生课堂互动交流的氛围。这样的教学模式进程中,学生的言听计从表现良好,课堂参与效果却很差,这根本没有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真正提高。
一、以心得交流为契机,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不能单纯的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作为学校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方式。因为,小学生语文古诗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交流主动性,从识字方面的浅显学习再到古诗阅读分析能力的转化,古诗阅读的时效性要得到体现,也是实现学生自主发挥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例如,对于以下问题:低年级出现学习跟不上,理解能力欠佳、较高年级学生不能抓住诗词重点和诗词传递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程结束没有相应的读书心得或者是古诗学习无重点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从课堂上的交流来获得。但是,他们往往都是被动的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比如,授课教师可以给出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如收集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的古诗词。将学生通过大脑涌现出来的看到过的大量诗词进行总结,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对一首诗词的理解应该让学生逐渐的认识到诗中关键词的作用。
二、创新性培养方法,规范思维互动方式
语文古诗课程学习的标准就是对语言理解能力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独立的阅读古诗并思考和理解古诗思想感情的能力。因此,内心的交流与互动可以通过外在的互动交流形式得到提升,这些对于小学生而言,完成语言的基础学习只是一部分,授课教师的安排进程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整体和系统性学习模式开展的同时,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综合的提升,就能完成这些教学与教育目标。首先的目标是培养参与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要开放,不能局限于一学科的教学过程,而是整个思维的交流和提升。第二是提供思维互动的平台,进行批评与反批评。授课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读写与思考的方式,是一种引导,一种合理性的配合。
提升语文古诗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方法指导,另外就是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课堂的互动交流和引导是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步骤。例如,在讲授《泊船瓜洲》和《商山早行》两首古诗时,不能让学生只是停留在背诵,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欠缺就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或者是师生之间的交流来获得,作者的归心似箭和旅途的失意之情虽然自己理解不了,但是通过这种交流能够达到掌握并延伸,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能够提出一些关键词等,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生活化教学,理论结合实际创新升华课堂互动模式
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的基础主要是学生的认字辩词能力的提升,但是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还需要实施开拓性的开放性古诗教学活动或者是课堂教学模式,例如,主题式多元化古诗学习、主题回顾性古诗学习、古诗情景交流与分享、实践拓展古诗阅读分享等方式。小学生对语文古诗的学习特别喜欢问,通过让每一位学生分享古诗学习心得,提高个体理解能力的同时,感化并传播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李白古诗交流会,像《静夜思》《赠汪伦》等课程学习交流会,授课教师会安排学生进行古诗阅读学习与交流,使学生产生对课外古诗阅读的兴趣,通过这样不断地进行课堂内外的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激情。
通过开展不同作者的古诗学习活动,如孟浩然、杜甫等,或者是按思乡、怀才不遇等题材开展,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对语文古诗课程教学的形式改善,不断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也能够突出自主学习模式开展的主题。例如在六年级学习《咏柳》一课时,通过选择性的适应课外古诗学习情景,如授课教师更应该让学生进行分组式交流与学习讨论课外读到的古诗,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不断深入的探究与品析,总结古诗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创新性一定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的转变教学理想与教学方式,不断增加小学语文古诗学习的独特性,语文古诗课程中的创新性教学方式需要授课教师不断的结合学生的兴趣,逐步的做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的古诗学习与理解性的互动交流学习。
(老师通过自由读、范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交叉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后提问)
师:你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棵绿色的柳树,它的叶子碧绿碧绿的。
生:我读了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一棵高大的柳树,它的枝条上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春风中摇摆着。
师:哇,真美!
生: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从远处驶来一辆马车,马车上,几位踏青的游人来到湖边,当他们看到绿油油的草地上,碧绿的柳树在湖边摇摆着枝条,真是美极了。其中,有一个叫贺知章的诗人禁不住吟诵起来:碧玉妆成一树高……
师:你太有想象力了!
教学片断二
师:我这里还有一首诗,也叫《咏柳》,作者就是我。
(生作惊奇状。师出示另一首《咏柳》)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大声朗读)
柳叶青青柳枝长,
千条万条随风扬。
柳条拂面人心醉,
人间处处皆春光。
师:读得好!这首诗和贺知章的《咏柳》比,哪首诗写得好?请大家自由朗读,对比体会。
生:两首诗都写得好。
师:你更喜欢哪首诗一些?它好在哪里?
生1: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柳树写得十分形象、逼真。
生2: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既写了柳树的动态,又写了柳树的静态,语言很美。
生3: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好。它写出了柳树的颜色、形状和姿态,让我们觉得好像亲眼所见。
生4:我觉得沈老师的《咏柳》写得好。这首诗不仅写了柳树,还写了人,把景和人结合起来写,显得更高明。
生5:我觉得贺知章的《咏柳》写得含蓄些,不像另一首诗那么白。
师: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你们能不能把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呢?
(师指名)
师:你读哪首诗?
(几位学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诗高声诵读。)
师:其实,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写诗。你们课后把写好的诗贴在教室里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教学片断三
师:读了课文,你觉得《咏柳》这首诗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生:诗人赞美、歌颂了柳树。
师:既然是歌咏、赞颂,我们就来唱一唱,好吗?
生:好!
师:请大家给这首诗谱曲,自由吟唱。
(学生纷纷唱起来,有的是自己谱的新曲,有的是老歌换上诗作歌词。)
师:谁愿意唱给大家听一听?
(老师指名,学生摇头晃脑地吟唱。)
教学思考
1.感悟之新
古诗词往往用字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在讲解字词的意思上要花很多时间,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全部嚼烂了喂给学生。结果,一首优美的诗词被支解得支离破碎、索然无味。《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新的要求:“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因此,学生学习古诗词,重在于读,而不在于“讲”,在读中去感悟,去想象,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具有个性化。沈老师在《咏柳》的教学中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拘泥于文字的考证、词语的讲解和诗意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反复吟诵,发挥想象,把诗的语言转化成为的图画,将诗的韵律、节奏与情境所展示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悟到语言文字之美妙。
2.比较之新
古诗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积淀,能够起到提升小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明确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并且要仔细研究分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提升古诗词课堂效率。学习古诗词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领略其中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一、小学阶段开展古诗词教学课堂的意义
其一,开展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鉴赏能力。古诗词是意境美、韵律美以及哲理美的三种结合体,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其中的美。由于小学生还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并不具备辨析鉴赏能力,只能从事物的外观上辨认出丑或美,缺少体会其中内在美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古诗词本身就具备的内在美条件,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中阐释其中含蓄美以及古代文人骚客在诗中寄托的情感、壮志凌愁,使学生提升内在美的鉴赏能力。
其二,古诗词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因此,若想提升小学生创造力,就要为小学生创造有利的想象空间。古诗词虽然篇幅较小,内容简练,但在这其中包含着诗人情感和思想的凝练。由此可知,古诗词拥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以及艺术创造力,小学生若想充分领会古诗词其中的涵义,就要深刻体会诗中的意境,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少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因此小学生可以借助古诗词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在主观头脑中形成诗的画面。大多数的古诗词意境都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小学生可以凭借对古诗词的理解,形成主观印象,与此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帮助小学生丰富语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提升其写作能力。
其三,古诗词能够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思想品德。古诗词中较好的体现我国古代文人对当时社会以及生活的思想认识,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历史积淀。在小学中加强对古诗词的教学,一方面可以弘扬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承我国经典;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学生产生爱国情怀,提升道德品质。
二、在实际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比较容易忽略整体教学。部分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上都先从古诗词读音校正出发,之后对句子逐句翻译。这种方式顾然是教学手段的一种,但其并没有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只强调对字词的解释,并没有了解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因此,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更应该强化古诗词其中意蕴。
在平常的古诗词考试题目中往往只注重对古诗词背诵情况,很少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掌握。由此可见,多数的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都是单板的,只通过背诵并且依靠主观形式去理解。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缺少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语文教师若想提升古诗词教学课堂中的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深入研究分析古诗词的合理教学方式以及其重要性,以此为根本立足点开展古诗词教学课堂。
三、改善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对古诗词的朗读训练
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部分之一,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入情感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人所处的空间意境,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读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例如:在小学语文《绝句》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正式进行之前创设教学情景,带给学生春天来临的感觉,使学生在情景中展示阅读风采。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我国古诗的创作多数都来源于田园山水、因此从诗中就能够透露出一幅完整唯美的山水画面。同时在山水画面的表现之外,还寄托着诗人的主观情感。由此可见,在小学生领会诗中意蕴之后,在头脑中就会形成一幅带有情感的山水画。但需要注意到的是不同学生对这幅山水画的构思以及情感表达的测重点不同。
(三)丰富古诗词教学内容
古诗词与现代诗歌在创作时间与空间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难以对古诗词其中的涵义以及文化背景理解与掌握,因此。就需要借助一些辅助材料。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下查阅相关的诗人背景、兴趣爱好等资料,帮助小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诗词内容,有效加深记忆与理解。例如:在《石灰吟》中,其作者是于谦,教师可以阐述其是明朝民族英雄等内容,由于其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可以将《墨梅》放在一起对比。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综合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阶段教学活动的重要引导者,有必要承担起古诗词教学责任,并对古诗词教学课堂作出反思,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将古诗词培养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做好我国古诗词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闻俊媛.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2).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其内在的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的古诗文课堂教学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大段的教师讲解挤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剩余的时间就用来应付考试,让学生抄写古诗,抄写古诗文的解释,课堂气氛沉闷而没有丝毫活力。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把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吗?经过了自己广泛的阅读思考之后,我学习了一些名师的古诗文教学策略充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有了一些收获,现“取其一勺”和同行进行交流。
1 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古诗文教学的阶段目标,有章可循。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中,按照不同的学段,对古诗文的学习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第一学段的学习目标是: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的学习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在前面的基础上有了更细更高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第二、三个学段都表明了学习古诗文的主要目的是:体验作品的情感。什么是情感体验呢?我们可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方智范教授的一段话中得到答案,情感体验就是以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体会作品内在情感的过程,是读者内心和作品情感发生共鸣的过程。
2 读为主线,落实情感体验的目标。
从课标准要求不难看出第三、三个学段都强调要通过诵读体验作品情感。而吟诵是阅读古诗文公认有效的方法,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吟诵的方法有很多,如节律朗读法、诗情画意结合法、节奏诵读法……
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步骤分层次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
首先,初读,要求学生能读到字正腔圆,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声朗读,读到字字要准,字字响亮为目的。
然后,再读,要读出节奏,教师可以范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并予以模仿,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打着节拍,或摇头晃脑地读,只要学生可以读出节奏,读出兴致,什么方法都可以尝试。
接下来,悟读,体会诗歌的意象之美,把诗歌中的语言符号想象成立体可感的意向,让颜色鲜艳起来,动作连贯起来,真正走进诗歌的境界。在这个环节,一般采用带着问题自由读的方式进行领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抓住一个诗歌中的关键词,从词突破,进而引领学生想开去,体会到了诗歌的情感。如在学习《秋思》一诗,教师抓住“意万重”和“又拆封”来理解全诗,学生就可联系其他,把这首诗描写的情境具体可感地活动起来,也就很容易地领悟到了诗人独居异乡,对家中亲人的无比思念的情感,一种孤苦、寂寞不觉涌上心头。这个环节的读,一般采用自由轻声读或默读的方法,边读边思考。
最后,入境读。在上个环节的体会之后,诗人满满的感情已经充溢了学生的心胸,教师即可就势引导学生用声音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可以采用教师范读的形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适合的音乐素材,来渲染气氛,进而把读推向学习的。在学习了《秋思》之后,我就播放了陈悦的《乱红》,配合学生的朗读,音乐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心带进了那个萧瑟的秋季,耳旁也仿佛听到了风的声音,学生的读诗的声音应声而起,整个课堂凄凄切切,诗味浓浓。
课堂上的四步读伴随了学生对诗歌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舍得在“读”上动心思,把古诗文的学习难点一个一个溶解在“读”当中,既保护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让课堂书声琅琅,在诵读中在诗歌中走了好几个来回。
3 想象画面,为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插上翅膀。
诗不达诂,课堂上逐字逐句释意、讲白讲深讲透的现象是在不足取,诗有三本“以声律为窍,以物象为骨,以意格为髓。”意象是诗的关键,是诗的灵魂,想象则是意象在学生头脑中“呈象”,而后直抵诗作灵魂。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思考这样的问题:
3.1 从哪里让学生想象?答案是:从诗歌的空白处切入去想。如《秋思》一诗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意万重”,可能想到了……可能想到了……又可能想到了……
3.2 怎么想?答案是:可以借助插图,进行联想;可以抓住主要词句,扩想;也可以设置情境,假想;还可以利用空白,补想。如《所见》一诗的教学,我们就可以创设一个安静的夏日中午的情景,让学生想象茂密的森林里有什么,能听到什么的声音,小孩子骑着黄牛一路走来突然发现了什么,他为什么突然不做声了呢……通过以上的想象,自然而然就把静止的文字立体化了,孩子们的眼睛里立刻出现了灵动的场景,理解诗歌也就不是个问题。
所以,教师一定要像设计精读课文的教学那样去发现古诗文教学的想象点,让学生从精炼的文字中抓住几个意向,想象开去,学生的理解一定比抄意思要深刻得多,也有趣的多。
4 善用资料链接,给学生一把理解古诗的钥匙。
不难发现,仅仅凭着几个注释是很难顺利地理解诗歌情感的,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地链接相关资料,巧妙突破古诗文教学中难读、难解的瓶颈。
资料的链接一般注意用在这样的时候:
4.1 词义理解的“阻滞处”。
4.2 句意理解的“阻滞处”。
4.3 文意理解的“阻滞处”。
如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王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师链接了一个资料:“事实真的是这样,在这次分别后的两年,王维就去世了。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真的是一次诀别。你还有怎样的感受?”资料一出,一下子让学生的心纠结起来,这一别真成了诀别,多么悲壮啊!情感不用多说,早已升腾到了学生心中。
5 设境激趣,为学生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文离他们日常语言较远,更需要激发兴趣。
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量创设切合诗意、诗情的各种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方式多样,促进感悟、理解和体会古诗文的意境,从而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时效性。
5.1 播放课件,创设试听情境,激发兴趣。文字、声音、动画的组合,一定会让学生迅速入情入境,真切感悟。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要适度,毕竟它是课堂中的一个辅助手段。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建立汉语语言及文字系统的基础,是简单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初入学的小学生还未建立起成熟的语言和汉字系统,小学语文学习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人的一生。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都达不到成年人的水平,因此在讲授语文课程尤其是古诗词时一定要避免枯燥乏味,要结合生活实际在有趣的情境中让孩子能理解记忆。本文就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分析总结。
一、课堂讲解简单化
小学生还处在智力发展阶段,理解力、注意力、记忆力等都未达到成年人水平,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的内容故事都是非常简单的,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的研究意义更加在于诗词的创作背景,所以,在更高教育级别的中的研究,通常会研究诗词作者的时代背景,会研究当时是发生了怎样的历史事件。同样,在小学的教育中,由于学生的思想认知还无法达到所应有的深度,但是教师同样可以将时代背景加以利用,加以介绍。例如在讲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篇古诗的时候,可以讲解作者实在怎样的情况之下创作的这首诗。接着引申出作者王维当时为何对被贬,同时向学生提及当时的历史小故事,增加学生对于这篇古诗的热爱度,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更加细致的掌握这首古诗的含义,同时方便背诵记忆。在为小学生讲解这些内容时,一定要化繁为简,通俗易懂,给他们举生活中常见的小例子,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把古诗词的意境和魅力带给小朋友,把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华文明传承给下一代,让中华文明的根深深扎下去。
二、教课方式避免生硬刻板
我国虽然近年来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可是中国式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弊端,为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一些考试只能全身心的投身于备考知识的讲解和强化,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可是死记硬背却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只注重应试考试成绩,而不注重学生是否真的会灵活作用,活学活用。“把这些都背熟了”,这是中国学生经常能听到的话,老师们总是把它挂在嘴边。对于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只会增加小学生的厌烦感,尤其是小学生,就更加不愿意去背诵。教师可以设计比赛的形式,同样是布置作业,但是告诉同学们明天会是一个趣味比赛,这样的效果就不会只是增加了学生大脑的记忆负担,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不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怀,而是学生会从内心愿意接受并背诵这首古诗了。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节和趣味
小学古诗词读者是小学生,因此要启发学生体会诗歌中的童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将诗歌中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教授《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的时候,其中在讲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时候,可以配合幻灯片的放映,让学生通过眼睛的直观感受来理解诗文中所描述的精彩画面。同样,教师的在课堂的具体教书过程中,还可以提问学生“有谁见过荷花”,“在什么时候”等问题,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让学生自己阐述对于荷花的理解,同时可以讲解荷花的花语,同时与本诗向对应。呆板的教学,学生不会引起共鸣,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呈现给学生,学生会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对照反思,努力接受。
四、开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画画远比写字要容易的多,他们能更容易的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心中理解的诗的样子,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画出来的画向他们解释诗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也可以要学生根据理解的诗歌内容进行舞台表演,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可以将课本知识活动形式话,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死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形式,也增加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同时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学习诗词,更加有助于学生对于中华古诗词的热爱。
五、结语
对于小学的古诗词教学来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太宽松就没有了纪律性,过于呆板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所以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上认真对待,传承继续绵延已久的古诗歌教育传统,因为“诗歌是对人类情感记忆的表达”。只有在文化和诗歌的不断继承流传中,才能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土地上,让我们未来的接班人、正处于花季的儿童、少年们,尽情的与倾听诗歌传统对话,与未来交流。正如托尔尔泰所言,诗人是举着心灵的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让这盏照亮灵魂的火炬,给儿童和少年以人文的关怀和美学的慰藉。
参考文献:
[1]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J].教育评论,2001,(02).
教师对于成绩过于重视,经常出现为学习而学习的情况,将古诗词的学习放在了一个十分功利性的位置。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2学生压力过大
由于现在的应试教育太过高压,导致学生一味为了考试而学习古诗词,忽略了古诗词的深刻意义,不能体会其精髓。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加强阅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进程中,诵读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诵读也是我国古诗词教学一直拥有的良好传统,对古诗词进行有感情的诵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古代诗词中优美的意境。学生可以利用诵读的方法来深化对于古诗词的记忆,并在脑海中进行古诗词场景的再创造,使得单纯的文字在脑海中变成了丰富的场景,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诵读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语感。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阅读的空间,通过对阅读方式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进行一首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师可先进行范读,对于古诗词中容易读错的字词进行订正,随后让学生进行齐读或分组读,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的阅读中提高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兴趣。此外,诗歌是强调节奏性的。所以,老师应当给学生讲解一些节奏的知识,可指导学生划分朗读节奏,使之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最后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一唱三叹”之妙。总之,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声情并茂,从中获得审美的享受。
2介绍作者,了解诗情
了解古诗词的作者,也是了解其诗歌的一种方法。了解诗人的生平传记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得学生对诗歌以及诗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理解诗歌做好铺垫。
3理解诗词的题目
在理解一首诗的时候,应先理解其题目。有些诗歌通过题目就可以猜测出它所要描写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因此,老师在讲解一首诗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解题,通过解题来理解诗歌的内容。
4进行合理的联想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是古诗词的美妙所在。很多古诗词都是用精练的语言,再配合各种意象,营造出各种妙不可言的意境。对此,可以让学生结合诗中意境进行无限的遐想,以此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诗词的真正意义。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瞑》,可以让学生想象这样一幅画面:在细雨微凉的空山雨后,皎洁的明月稀稀疏疏的照应在松林间,清洌的泉水沿着石头涓涓而流,水中的鱼儿自由穿梭游玩,竹林中不时传来浣衣女的笑声。通过良好的联想,学生可以感受到丰富场景,并在阅读和想象之间进入到古诗词的意境中,真正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5实地感受,加强理解
教师应注意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重视实地感受。在教学中,利用家乡的地理优势,带领学生走向户外,通过领略风景的方式来感受古代诗词描绘的美丽场景,以此与诗人对话,体验“诗歌生命”的美。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勃发、灵感的闪现,也是诗人生命价值的最高诠释。如果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情感,必能达到学生、诗人之间情感的传达与体验。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1语言品读法
与其他的文学作品相比,诗歌拥有更强的表现能力,在字句之间往往能够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情、所处的场景等等。也正是由于诗歌这种表现能力及其字句的凝练,教师才更应注重在鉴赏诗歌过程中要求学生重视品味诗歌的语言,通过感受诗歌凝练的语言,更好地感受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对此,教师可以用语言拼读法。首先,学生可以进行自由诵读,了解诗歌的大体意思。然后,可以进行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最后,再来有感情的朗读。我们都知道,诵读是理解诗词的基础,也是诗词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点拨感悟法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理解古诗词的含义,感悟其中蕴涵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做一次“老师”,让其上台讲解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感情,另一方面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提升其对于表达的自信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3讨论赏析法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赏析。中国古诗词的语言、修辞都是极为精练的,这种精练能够给人带来巨大的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大胆的分享。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交流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4联想想象法
在初中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古诗词的丰富场景进行想象,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加以辅助,如在教授的过程中配以音乐或者图片。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对古诗词进行创作性的描写,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配图,或者进行扩写。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体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正如《老子》中所说的这句话,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们打开古诗宝库的钥匙。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我总结出学习古诗的六步法。所谓六步法,即:析诗题、知诗人、读诗文、晓诗意、入诗境、诵诗情。
1、析诗题与知诗人:分析诗歌题目,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及创作背景。这对掌握所学古诗基调,了解所学古诗内容,体悟所学古诗情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学好一首古诗的基石。比如,在教学《别董大》(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第七册)时,从题目入手,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高适送董大,同时对作者和董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学习这首诗做好了准备。
2、读诗文与晓诗意:通过学生预习,能够读通诗文,在此基础上,能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音乐美。通过结合注释、查字典等方法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读诗文是了解诗意的重要方法,晓诗意能促发学生更好地读诗文,不能将这两点割裂开来。
3、入诗境与诵诗情:在理解了古诗意思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年级班级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们进入诗歌的情境。北京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收录古诗48首,这些古诗中无不显露出作者丰富的情感,更有多数古诗给我们展现出了优美的画面。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们可以走进画中,与作者展开心与心的交流。之后,通过有滋有味,有腔有调的吟诵,自然而然地体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以上六步法,不是按部就班的六步,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做适当调整,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诵读
古诗的学习,诵读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古诗要达到的重要目的,更是培育学生们热爱祖国语文的重要途径。除了课前、课中、课后多种多样的诵读之外,这里我想特别指出两点:一是教师授课时的导读,二是教师的范读。
导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导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恰当运用整体导入和部分导读。整体导读,多为一课之始,激发兴趣,奠定基调。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酒,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除了整体导读之外,还有部分导读。尤其是古诗教学中,对那些千古佳句,或者蕴含深刻道理的名句,整体导读的适用价值就不高了。这时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激发学生读诗的热情。如: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其次,在学生情感激发点导读。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所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总有激发他们情感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激发点,及时导读,催化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学内容。
再次,导读要本着两个原则:语句优美,情感充沛。学生,尤其是低中学段的学生,对自己老师有着无限的敬佩和羡慕,教师的范读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读诗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教给学生们读诗方法的重要途径。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也是一座山,很难逾越,更难爬上峰顶。在小组课题展开研究的同时,对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面发现了诸多问题。我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问题之我见
由于古诗词距今年代久远,写作背景复杂,而且内容高度凝练,情感含蓄深邃,不少教师缺乏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常常采用“解释题目―读通诗句―分析字词―串讲诗意―总结思想”的五步教学法,使古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解释”的层面上,以致原本完整和谐、充满活力的诗词艺术在教师逐字逐句的解说中成了枯燥的文字符号。而在这充斥大部分语文课堂中的五步教学法中,读通诗句无疑是所有环节中最重要的,也是问题最多的。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是趋于形式。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总会让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形式多样的朗读齐上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3.朗读指导单一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
4.朗读只求形式
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二、名师引路见阳光
正当茫然困惑之际,援疆教师推荐翻阅《小学语文名师古诗词课堂实录》,发现里面收录着许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实录、教学心得等。深入地解读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实录,名师们高超的教学设计给我们以启迪,他们精湛的古诗词教学艺术着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创设诗境,在朗读对话中感知
古诗词言简意赅,却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甚远。教师在教学时特别需要创设与古诗词相和谐的情境,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如临其境深入感受。
2.在对比欣赏中品味
古诗词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在教学时,可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带领学生对比体会,加深理解。此外,还可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
3.咬文嚼字,在研词磨句中升华
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因此,学习古诗不能浮光掠影。而需要沉下来,觅诗眼,品佳句,感受诗歌的意趣和含蓄。贯通生活与诗句的问题,激活学生言语活动的创造性,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有情有趣,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始终在文本语言的内部快乐进行。
4.联系生活,模仿创造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特点,以景与情的触发点为语言转换枢纽,充分利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实践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创造,让学生通过转换语言完成对古诗词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激感,提高活用语言的能力。
1.教法枯燥,缺乏美感。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多半是采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过程公式化、教条化,使原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大餐被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隐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
2.学法单一,缺少灵动。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但是从学生学习古诗的现状来看,还往往局限于课堂。老师也盯着课本,不敢越雷池半步,生怕节外生枝,生怕联系一些课外知识、拓展相关古诗会浪费时间,不敢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引进课堂,不想或者极少推荐积累其他古诗。所以,不仅课堂如一潭死水,缺了课外延伸、课外实践活动这一源头活水,校园古诗文化建设更是淡漠,使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缺少古诗词的教化、美化。
3.角度偏移,缺乏趣味。自从新课标明确指出背诵古诗词的数量后,教师也比较重视学生古诗词的积累、背诵,但是在理解上有偏颇,不少教师仅仅关注了学生“量”的积累,只知填鸭灌输,让学生大量地机械地抄写、背诵、默写,学生在枯燥的背诗、抄诗中毫无审美体验而言。慢慢地,便丧失了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受到情感的熏陶了。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探讨
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加强学生情感的培养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肤浅的思考:
1.以读为本,体味美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得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要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2.以图配诗,感受意境。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地领悟诗词的意境。当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例如,在教学《小池》时,可以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小池里那含苞预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一定能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想象漫游,深入情境。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使课堂妙趣横生,令学生兴趣盎然。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以诵读为主、辅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像,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像、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地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1-01
一、古诗词教学现状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本作为学生学习母语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都重视古诗词篇目的编选。高中语文课本几乎每册都会单独设置一个固定的单元来讲解古诗词,可见古诗词在高中语文的重要地位。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教授和学习古诗词方面出现了一些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未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但是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原有阶段,教学方法也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在备课上,他们往往依赖教参进行教案设计,以不变应万变,使得教学质量止步不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方法的创新和改进,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使得本来富有个性解读色彩的诗歌教学,变成了具有标准答案的诗歌识记过程,剥夺了学生的话语自。
(二)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古诗词由于年代久远,语言高度凝练,形式上与现行汉语相差甚远,使得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抵触和厌烦心理。再加上古诗词的解读晦涩难懂,必须借助工具书、教师来帮助理解,甚至有时候在这两者的帮助之下,还是感觉一头雾水,鉴于古诗词的积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好了几篇并不代表在学习新诗歌时畅通无阻,这就使学生形成了古诗词无法学好的错觉。
(三)高考对古诗词教学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第一,由于高考题型的相对固定和考查知识的范围界定,使得部分教师和学生有了投机取巧的念头。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高考题型进行针对性授课,着重解读高考中的易考点和易错点,着重进行技巧的传授,学生则只识记重点篇目和常考篇目的知识,对其他不常考的篇目则采取相对弱视的态度。第二,诗歌鉴赏一般选自课外文章,使得有些学生产生了侥幸心理,认为书本知识不会考到,从而放松了教材中古诗词的学习。
二、从教师角度谈几点教学策略
(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力图改变以往教师对课堂的完全掌控局面。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在互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
(二)提高自身在古诗词方面的语文素养
1.多读书,积累足够多的古诗词知识和理论。
教师的知识功底如果不扎实,将直接影响对教材的解读是否深入和精准。教师必须多读一些诗歌鉴赏类的书籍,从整体上掌握古诗词理论系统。
2.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想象力、审美力和归纳整合能力。
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除了要在课前认真分析学情之外,还要在课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对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由于古诗词内涵的模糊性和多义性,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审美力,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更好地解读诗文。
(三)创新诗歌策略,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鉴于课文篇幅的限制,教材中除了插图信息能给学生带来些许兴趣和想象空间之外,几乎没有其它的辅助信息。教师如果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教材的不足。例如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在导入阶段可以放一些赤壁的图片、选一些三国时期的人物图片,把学生带到那个时期、那个地方,更能身临其境地了解原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理解,也可以选取电影《赤壁》的优秀片段辅助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开拓学生的思维。
(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效果,首先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中国古诗无论是在形式、意境还是抒情上都充满了美感与艺术感。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深刻地了解诗词美。这样一来,不仅会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让学生对整个语文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和耐心。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让学生对古诗有充分的了解。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先采取客观的形象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含义,通过更加直观的感受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一来,加深学生对古诗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咏柳》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到户外去观察那些柳树,让学生了解柳树的形态,同时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柳树相关的知识或者小故事,并且让学生对柳树的形态与特征进行观察。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通过直观的形象和感受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一句诗的含义。除此之外,轻松愉悦的课堂活动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天性,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创新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同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良和创新,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从笔者自身的经验来看,认为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采取提问教学的模式,在前一课堂上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查询资料进行解决。这样一来,既可以起到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情景的创设,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或者是背诵古诗,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
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鲤鱼溪文化
一、探索与实践
怎样将古诗词教学与当地传统结合起来,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鲤鱼溪文化、民族图腾文化等精髓。笔者结合平常古诗词教学实践,进行了古诗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尝试。
1.特色公开课,融入传统文化
公开课是教师之间学习与交流的最佳机会,也是将当地传统文化向外宣传的难得时机。古诗词公开课授课过程中,不仅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还要和当地极具特色的本土文化相结合,有计划的开展古诗词观摩课。如教学古诗《江南》时结合鲤鱼文化,可以先创设情境,出示剪纸画――“年年有余”剪纸图腾,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诗意。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感悟诗意。教学“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段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读课文,分析人鱼嬉戏的场景。师:看到采莲姑娘这么开心,鱼儿也来凑热闹做游戏和捉迷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从“戏”字可以看出。师:小鱼儿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溜到北面,你觉得小鱼儿怎么样?生:鱼儿欢腾跳跃,争相追逐,很开心。这时可以播放周宁鲤鱼溪《人鱼同乐》的视频课件,师:我们的鲤鱼溪中的大小鲤鱼在悠然自得地游弋,闻人声而来,见人影而聚。请你说说你和鱼儿怎么相处?生:鱼儿见到我们就游过来摇头摆尾,我们用手轻摸鲤鱼,鱼儿不跑,鱼儿和人很亲。师:鲤鱼溪人与鱼同处一块儿,人鱼嬉戏,构成一幅美妙的人鱼同乐的和谐画面……。这样,课文就可以巧妙地结合浦源八百年来的护鱼文化来充实。从宋代开始,当地村民就已经形成规定,要保护家乡的鲤鱼,小学生对本土的护鱼风俗早已耳闻目染,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融入特色传统文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意,更能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的精髓。
2.古诗词擂台赛,传承传统文化
为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班级每年举行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古诗词擂台赛。首先,组织诗词朗诵会。内容都是小学生必需掌握的近百首唐宋诗词和一些简单的古文常识,有些是小学课本中学到过的,比如贺知章的《咏柳》,王维的《鹿柴》等。其次,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活动,设计一些诗词文化常识、名家名作,以书面的形式让学生解答。再次,以擂台赛形式推进比赛。学生根据事先分组推荐代表参赛,由教师出题,内容为小学课内外古诗词,还包括周宁本土的《怡园诗集》《乐天室诗草》等一批优秀诗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背诵整首古诗,或整组背诵古诗词,不能重复,最后将这几轮成绩进行汇总,成绩高者胜出。通过这样的擂台比赛活动,学生不但更深入的了解课外古诗词知识,同时感受了当地传统特色文化的氛围。这样,使古诗词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好地弘扬了中华国粹,传承了本土文化。
3.诵读经典,同品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前人智慧结晶,反映着深沉历史文化。如今,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对本土文化的人文价值更不甚了解。因此结合古诗的经典诵读学习,会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本土文化所蕴涵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的时候,让学生思考:重阳节这天古人会做什么,而我们会做什么?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重阳节古人有登高和佩带茱萸的习俗,而我们当地会吃芋头,吃糍粑,孝敬老人,组织老人登山比赛。古诗学习是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平台,要让学生收集周宁本土传统节日古诗词,了解当地民俗,并在班级交流会上展示。例如,在一节展示课上,学生通过交流,他们了解到当地虽然水资源丰富,但绝不打井,因为浦源村地形像太极,形状酷似鱼,而郑氏祠堂形状为船,打井了无疑是船凿洞。除了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还应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了解三月三驼灯节、清明祭祖,及独特鱼葬习俗等。引导和提示他们,用古诗词,来描摹眼前看到的情节,使得古诗词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学习充分地结合在一起。
4.联通实践,弘扬传统文化
实践出真知,结合导游活动开展“我是鲤鱼溪小主人”综合实践活动。让班级的小导游在课余时间置身导游实践。让学生根据景点的文化,加工撰写导游词,将古诗词与传统文化结合,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拓宽孩子们的想象,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品格得到塑造。例如:小导游在给游客介绍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石牌坊――“孝子坊”时,结合唐朝孟郊的《游子吟》的诗句,《游子吟》写的是母爱,百善孝为先,在浦源这里有现实生活中的孝行,儿子为母敷药割股疗伤的事迹,可谓孝感动天,为后世孝子之楷模。
二、收获与思考
多年的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收到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兴趣更高涨。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难度最大的部分,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古诗词距离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当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结合之后,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古诗词中的含义,并且学习的负担减轻,学习的兴趣也提 高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61-0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留下的古诗词更是数不胜数,而古诗词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小学生看来,古诗词比较难懂,在教学中这也是教师的一个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古诗词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根据注释来解决生词的问题以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一种单纯的知识的讲解过程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不能够深入了解诗词的内涵,从而缺少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走进课文里,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在第一个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学会字词,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进行默写以及背诵即可,这也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一个阶段。在第二个阶段,教师要进一步要求学生在认识字词和默写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诗词的内涵以及意义,能够根据诗词的含义想象出情景,并且能够了解一些基本的诗词知识,如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以及押韵、通假字的基本的了解。例如,《鹿柴》中的“柴”通“寨”。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要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几年来学过的诗词基础知识,并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这是古诗词学习的中级阶段。在高级阶段,也就是第三个阶段,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基础及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教师要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对他们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以及作业的布置中适当增加难度和综合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词的意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更加具有求知欲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增加学生阅读量并熟读成诵,增强学生参与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学生的字词积累是很基础的一个环节,若学生的字词积累不够,那么学生对于诗词的阅读就会存在一些阻碍。学生词语的积累对于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掌握的古诗词词汇过少,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古诗词的阅读与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教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古文名著以及短小的散文,让学生进行课下的阅读赏析,将课外阅读和实际结合,并且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赏析的篇目,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成诵对于学生理解和体会文学作品确实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对于小学生的背诵篇目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多,更加说明了古诗词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地位。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熟读成诵,并适时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指导,让学生边读边体会,了解诗词的韵律以及情感。
例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朗读示范,把握诗的节奏和语调。教师要把握其中喜悦、激动的情感,开始的节奏是激越的,到第五六句的时候就变得轻快,而“忽传”“喜欲狂”则要重音诵读。教师的朗读会给学生进行一种正确的示范,让学生感受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以及情感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情感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和交融,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让学生体会诗文情感与哲学,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都是古代名家之作,这些诗人和词人都有着丰富的经历与优雅的兴趣爱好以及高尚的文化修养,他们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小学生的年龄低、阅历少,而且正处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在这一关键时期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对学生进行高尚情感的熏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品质。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深入探究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领略其中的情感艺术。例如,在《寻隐者不遇》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的字面意思去体会其中的情感――从开始的失望中得到一丝希望而后又是寻找不到的失望和无奈,并注意启发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想象,将自身带入情境,让他们体会整个心路历程,从而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背景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对作者的经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基本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品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探讨,并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导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总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与任务,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让他们做到熟读成诵,让他们在背诵中体会诗词的含义与情感,增强他们的参与。教师还要让学生体会诗文的情感与哲学,向学生介绍一些诗人的背景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参考文献:
[1]刘春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