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旅游投资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近年随经济、科技、交通快速发展,旅游成为一个朝阳产业。专业机构预测国内旅游业投资会向旅游基础设施(以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建设为主)、旅游服务设施(以酒店、会议住宿为主)、专项旅游产品(以温泉疗养、自驾车、主题公园等为主)三大方向集中。温泉旅游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保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符合人们需求,占旅游消费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温泉产业被喻为“朝阳产业中的朝阳”,成为我国旅游投资的新热点 。以区域性温泉资源拥有量而言,云南居全国首位。因此对云南温泉旅游投资进行分析,具有一定代表性和重要意义。
一、云南温泉旅游投资的有利条件
1. 资源优势。温泉资源是温泉旅游投资的物质基础和核心资源。2008年全国普查显示,云南省温泉源共达1240处,占全国已知温泉总数的三分之一,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品质优的特点,从而具备创建高级温泉旅游区的资源条件 。
2. 温泉旅游发展取得的成就。云南温泉旅游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发展历史悠久。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就有对安宁、腾冲等地温泉利用描述。二是目前开发已具一定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西部大峡谷、腾冲热海等温泉旅游项目在国内外具较高知名度,为云南温泉旅游的投资开发积累经验 。举例说明:西部大峡谷项目集休闲娱乐、康疗保健、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温泉园区之一,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该项目为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区位等优势,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温泉旅游开发提供一种成功模式。
3. 良好的地理优势。云南具有内连内陆腹地,外通南亚、东南亚,进而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地缘优势,是我国同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为开拓旅游业客源市场提供优越条件。随2009年澜沧江――湄公河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深入,密腾公路开通,泛亚铁路开工,加上GMS、川滇藏旅游区、滇黔桂经济合作区、中越经济走廊等区域性合作进一步推进,为云南旅游业全面融入南亚、东南亚旅游圈,客源市场共享实现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提供千载难逢机遇 。
4. 游客市场规模庞大。云南旅游业近年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2009年,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510.7万人次,比08年增长11.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50.2万人次,增长12.8%;国内游客1.03亿人次,增长14.1%,突破接待1亿旅游人次大关;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94.8亿元,增长20.2%;旅游业总收入达663.3亿元,增长18.6%。
5. 政府强势主导优势。政府支持为云南温泉旅游发展活力奠定基础。如2009年颁布《云南省旅游条例》、《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这些政策出台为云南温泉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强力保障,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温泉旅游经济效益预测
1. “温泉与健康管理”成为未来消费主流。温泉的核心价值是养生与疗养,以温泉为载体引导人们改进健康与管理健康,这是一种趋势。有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人口当中有15%属健康人群,20%非健康人群,70%为亚健康人群。从日本、中国台湾省、美国等国际成熟的温泉旅游发展借鉴,根据市场分析预测: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在未来五年内会获得迅猛发展,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元,这预示着“温泉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将是未来整个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2. 温泉开发模式。现代旅游更加注重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满足游客追求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以及精神上的个性体验,这必然要求温泉旅游开发模式要在开发内容、形式、思维和原则进行方向性思考。通过分析,云南温泉旅游投资在这方面已具有一定优势。例如,已形成投资者主动采取多样、多元、多层次开发,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开发出多个温泉旅游产品系列,形成多选择性温泉旅游路线等。近期成功案例是将多种温泉旅游设施集聚到某一特定的区域,丰富游客一次温泉体验的历程,如温泉主题公园、乡村型温泉旅游产品等。这些多元开发模式,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增强消费吸引力,在旅游资本与新旅游消费开发层面上,提升温泉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也将更多资本引向云南温泉旅游产业汇集。
三、结论和展望
甘哈曼在《第四次浪潮》书中宣告:一个以“休闲者”为中心的特种服务性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由于温泉旅游强大的经济价值,广东、云南、重庆等温泉资源富集区或经济发展城市各种主题的温泉旅游项目先后上马,形成了新一轮温泉投资热潮。与此同时,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形象工程和重复性建设愈演愈烈,设施越建越大,越建越综合,但是缺乏特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盲目抄袭和缺乏创新意识。因此,一个具有庞大游客规模,政府统筹支持有力,旅游主题丰富,开发氛围浓厚的地区,必将成为其优选地区。而云南省形成的养生、休闲与度假的氛围和庞大的市场前景切合了未来市场需求。所以有理由相信,云南省将成为一个新的温泉旅游投资热点地区。
参考文献:
[1]姜若愚、刘奕文.旅游投资与管理[M].2007.云南大学出版社.
[2]云南画报.云南着力打造温泉旅游大省[J].云南画报,2009(1):29-34.
[3]唐跃军等.发展云南温泉特色旅游产品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6)110-111.
拥有一个优秀的交易策略之后,投资者最重要的决策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资金,优化资金使用比例。在若干个体系和策略中,将所持资金的多大部分配置到每一个头寸中,取决于每一个投资者和资金管理者。
这与Ma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不一样。因为最优资金比例不但关系着用什么比例的钱来配置头寸,同时关系着如何来迎接亏损,使得一个策略能够长期生存下去,尤其是期货投资所特有的动态保证金管理体系,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关注一点:明天我们还能继续投资下去。
股票市场上一个常见的长期的买进-持有策略是大家熟知的称为现金成本平均值(买进同样现金数量的价格间距相同的股票)的资金管理模式。普通的交易者和专业投资者的区别在于:专业投资者会设定一个亏损的极限,一旦达到亏损极限,交易就终止。
曾经有一个叫做的希腊赌徒,用一种渐进式的下注方式来下注赌博,亦即每次将赌注增加60%,将赢来的40%装入自己的口袋(实际上是按照数列在下注)。若将这种思想引入期货市场,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投资策略是一个系列,具有多项投资。其次,在一个交易体系中,必须具有特定的进入点和退出点设置。
1.平均回报体系
原始的Kelly体系设置是
赌注数量
其中W是可能赢的数量,L是可能输的数量,P是赢的概率。
首先,Kelly体系不能直接引入期货市场,原因是基于一下几点:
⑴交易的结果和赌博的结果不一样,不是每次都全部输掉也不是每次都百分之一百的赢。
⑵具有手续费。
⑶动态保证金交易使得你必须为追加保证金做好准备,防止强行平仓的发生。
所以,我们不但要估计交易盈利的概率,还必须考虑亏损和盈利的大小,以及上下波动的大小,为动态的保证金做好准备。
如果不考虑保证金的话,调整后的体系就成为如下:
其中是风险数量(亦即投入资金比例),r是策略的平均回报率(平均盈利/平均亏损),是该策略下历史交易中盈利次数,是该策略下历史交易中亏损次数。
在一个投资策略下的多个交易品种选择的时候,体系给出的投资百分比不会大于25%,也就是说,体系给出的百分比和Makowitz投资组合理论给出的百分比是完全不一致的。
那么,体系的交易策略对于期货交易的改进如何呢?
2.考虑保证金的交易最优资金比例体系
上述Kelly体系给出了一个较为优化的资金投入比例,下面考虑的是一般化的情形,然后结合特定的投资策略来分析期货投资资金使用比例问题。
2.1 一般随机资金收益体系
下面将要证明,引入保证金和无风险利率之后,优化这个投入比例不但可以最大化资金增长率,同时可以在固定的目标增长率下最小化达到该目标增长率的时间。
2.2 期货投资策略下的资金比例
假设一自有资金进入期货市场投资,设期货交易保证金比例为m1,手续费为m2,无风险利率r,为初始资金。
投资者资金分配比例为如下三部分:
⑴期货头寸(空头或者多头);
⑵为动态保证金做准备的资金;
⑶投资到无风险资产。
其中为动态保证金所准备的资金为,为标的资产的波动,所以有
其中代表的是收益扣除手续费(即买卖期货头寸的手续费),为扣除了动态准备的保证金后获取无风险利率的收益。
而是使得上述等式取得最大值的比例函数,通过求解上面的最值优化问题,可以得出投资比例分配原则。
而对于一般的标的而言,要对其状态空间进行处理和分析,一般用如下方式:
⑴将N+1个“交易日”的交易数据收集为
⑵对应N个收益率为
⑶将N个收益率划分为m个区间,取第i个区间的中点为,对应区间里面所包含的收益率为个,于是对应频率为来逼近其概率值。
⑷那么,随机变量状态空间和概率对应为:
和。
参考文献
[1]Breiman.L.Optimal gambling systems for favorable games.Fourth Berkeley Symposium on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I.1961:65-78.
[2]杨奇志.我国股指期货定价及套利交易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03).
[3]雍炯敏.刘道百.数学金融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赵新娥.试析股指期货交易特点与投资策略[J].财会月刊,2009(02)
[5]金治明.数学金融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引言
自1993年6月中国首家旅游类企业锦江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开始, 到2011年12月31为止在沪深两地上市的A 股旅游类上市公司已达29家。上市旅游公司作为旅游行业的领军群体,其经营业绩的好坏代表着整个行业的经营情况,通过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差距,研究上市旅游公司的经营战略,找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指出一条更优、更快发展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
二、上市旅游公司投资价值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一般都是采用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因为财务比率的获得比较容易,而且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发展前景,但是企业的财务比率很多,难以进行一一分析,而主成分分析法则可解决这一难题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通过降维来简化数据结构的方法,它把多个变量(指标)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综合指标),而这几个综合变量可以反映原来多个变量的大部分信息。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旅游上市公司的众多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能反映企业投资价值的主成分, 然后计算不同旅游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综合得分,以判断旅游上市公司投资价值。
(二)样本与指标选取。 本文选取在沪深两地上市的资产总额比较大、权重比较大的16家旅游类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选取的这16家上市旅游公司可以分为三大类:资源类型的峨眉山A、桂林旅游、华侨城A、黄山旅游和丽江旅游;综合类型的北京旅游、国旅联合、西安旅游和中青旅;酒店类型的东方宾馆、华天酒店、金陵饭店、锦江股份和新都酒店。针对上述三种类型上市旅游公司的特点,本文选取利益相关者较关心的六大类财务指标,包括每股财务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经营效率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及资本结构指标,共19个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其中每股财务指标包括:每股收益(元)、每股未分配利润(元)、每股净资产(元);偿债能力指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权比率;经营效率指标包括:存活周转率(倍)、应收账款周转率(倍)和总资产周转率(倍);盈利能力指标包括:经营净利率(%)、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成长能力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增长率(%)和股东权益增长率(%);资本结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资产比(%)和固定比(%)。
三、上市旅游公司财务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一)主成分提取。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19类指标中提取出六类主要指标,通过它们来代替原有指标变量所含的信息。通过计算各个标准变量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6个主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为89.473% ,即这4个因子反映出了总体信息的89.473%,丢失信息较少,用它们来代替原有指标变量进行上市公司业绩评价是可行的。
(二)主成分分析。上述步骤提取的6个主因子,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意义。在本文的实证中 ,采取了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旋转后累计方差贡献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没有影响原有变量的共同度。可以看出:
第一主成分对所有变量的因子载荷中,比较大的是每股收益、经营净利率;
第二主成分对所有变量的因子载荷中,比较大的是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
第三主成分对所有变量的因子载荷中,比较大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第四主成分对所有变量的因子载荷中,比较大的是股东权益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
第五主成分对所有变量的因子载荷中,比较大的是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净利润;
第六主成分对所有变量的因子载荷中,比较大的是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增长率。
四、上市旅游公司投资价值因子得分计算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上式旅游公司19个财务指标的各主成分方差贡献率和各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由该方差贡献率与因子载荷可以得出主成分表达式的系数向量E,运用SPSS工具运算可以获得各主成分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将所有主成分表示为各个变量的组合。
以提取的6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结合各因子得分,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W=0.21984F1 + 0.18478F2 + 0.14608F3 + 0.12878F4 + 0.11929F5 + 0.09596F6
运算得出旅游上市公司的各主成分得分、主成分综合得分及综合得分排名,运用综合得分排名可进行各旅游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比较分析。
五、结论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16家上市旅游公司各变量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在前五名的依次是华侨城A、首旅股份、西安旅游、宾馆、黄山旅游,这些公司投资价值相对较高,而新都酒店则排名最后。从前五名的旅游公司排名来看,均为综合类,资源类旅游公司排名分布较均衡。酒店类呈现两极分化态势,说明该行业类型内竞争比较激烈。
参考文献:
[1]陈智玲,王恒山.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综合评估[J].统计与决策,2006(2).
[2]王晨旭.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上市旅游公司投资价值研究[J].中国商贸,2011(18).
[3]王峻惠,张月.不同类型上市旅游公司业绩差异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6(06).
[4]吴琳萍.2007年度旅游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5-0071-03
引言
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自1978年开始起步,经过 30年的发展已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增速放缓,旅游产品单一、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薄弱等问题已成为云南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另外,过去依靠自然资源的单一发展模式受到环境和资源的制约,难以持续发展。据云南省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云南省接待入境旅游者同比增长速度自1999年世博会大幅增长,到2005年达到最高峰,增长率为36.49%,此后增长速度不断放缓,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影响下更跌到历史最低12.76%;同时国内旅游市场发展也有所减缓:接待国内旅游者虽未出现大幅下降,但旅游者数量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4%左右,市场份额也呈下降趋势。在当前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国际经济状况持续低迷,而国家出台扩大内需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投资,扩大国内旅游市场、保持国际旅游市场份额是云南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一、文献综述
对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始于斯密[1],他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而哈罗德―多马模型[2][3]则认为提高投资、进行资本转移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关于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胡永政、胡庆龙[4]使用了线性随机过程简要地描述和分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水平和旅游信贷对黄山旅游的影响,认为资本的结构和资本积累一样对旅游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唐晓云[5]通过对“大口径”旅游经济系统(即包括旅行社、旅馆、交通、公共实施等13个行业的广义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回归,得出结论,即资本投入、制度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因素主导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小口径”旅游经济(即狭义旅游业)的发展索洛方程回归及要素投入产出有效性测算,得出结论,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资本投入。王静[6]、谭抗美[7]通过对云南省旅游收入、各州市旅游景点的统计,发现云南旅游产品在总体上仍然以观光为主导,旅游开发与经营比较粗放,创新不足,难以持续发展。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对云南旅游经济研究主要是对旅游经济总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进行研究,而对影响旅游经济增长的因素也只限于描述性分析,实证分析较少。因此,本文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旅游收入、旅游业投资、旅馆投资、交通投资四个变量,综合了时间和截面数据作计量分析,分别研究其对云南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旅游业涵盖广泛,包括餐饮、旅馆、交通、通讯、商业、娱乐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统计和分析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为了避免旅游业的模糊性和交叉性为分析带来的困难,本文选择了和旅游经济增长相关程度较高的四个因素:旅游投资、交通投资、旅馆投资以及公共设施投资作为要素投入进行分析,论证各要素与旅游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这里所指的旅游业投资是狭义旅游业投资,主要包括旅游设施、旅行社建设等方面;而旅馆投资即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是旅游投资的重点;交通运输投资虽不是旅游经济的直接拉动要素,但是,云南省旅游景点分布在省内各个州市,完善的交通网对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公共设施投资包括市政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及游览景区管理三个方面,是旅游业得以全面高质发展的软条件。
综上,本文将以上四项投资作为要素投入加入生产过程,建立线性生产函数进行分析。论证各要素与旅游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的生产函数为:Y=f(I)、Y=f(T) 、Y=f(H)和Y=f(G),其中,Y代表旅游收入,I代表旅游业投资,T代表交通投资,H代表旅馆业投资,G代表公共设施投资。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云南统计年鉴》1992―2007(因公共设施投资统计数据自1994年后才列入统计年鉴,因此公共设施投资统计包括1994―2007年数据)。
三、实证分析
(一)云南省旅游收入和旅游投资的实证分析
在研究旅游投资时,通常使用旅游投资效率进行分析,即旅游投资引起旅游收入的变化情况,具体以旅游投资效率系数反映,即是旅游投入与产出的比值。该数据选择若干年份的数据采用回归方法来确定[8]。
根据旅游投资效率系数公式及统计数据,我们得到了各项投资的效率系数方程:
在5%的显著水平下,除旅馆业投资的回归方程以外,其他三个回归模型均通过t检验、F检验,回归系数也较高,说明拟和较好。
回归方程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投资对旅游经济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但不同行业的投资对旅游收入的增长作用不同,且由于旅馆业投资方程未通过检验,因此分类对投资结构进行分析。
(二) 投资对云南旅游经济增长分析研究
1.旅游业投资
自1992年以来,云南省旅游收入呈上升趋势。旅游投资对旅游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但2002年开始,云南省对旅游业的投资有明显减少,原因包括旅行社饱和、旅游开发速度减慢等,因此以2002年为分割点,分别作回归分析。1992―2001年的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旅游投资对旅游收入的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投资效率系数为41.05。但以2002―2007年的数据作回归分析,投资效率系数为-437.32,对旅游经济增长出现负作用。截然相反的数据反映了云南旅游业投资存在的问题:云南旅游业投资于旅行社建设的数目较大,但数量多、规模小、旅游线路雷同且无新意、销售网络局限,抗风险能力较差,造成整个旅行社行业恶性竞争,而对旅游景点的规划研究、开发、宣传都远远不够。
在当前旅行社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旅游业投资资金应更多的流向旅行社的管理与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应对旅行社进行整合、治理,对旅游市场要进一步深化管理,强化旅行社行业管理体制,规范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法规及运作,关闭或合并亏损旅行社,努力营造有序、公平的经营环境;在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旅游人才培养上投入资金,加强旅行社旅游产品开发力度;还应在云南旅游品牌宣传、景点维护等方面增加资金投入,以此加强云南旅游业的竞争力。
2.旅馆业投资
旅馆业,即旅游住宿接待设施。旅馆业的回归方程投资系数未通过t检验,从历年统计数据中也发现旅馆业的投资从1992年开始增加,到1998年达到顶峰,这一数据的背后原因是为迎接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云南省加大了各类旅游住宿设施的投资,但1999年之后投资逐渐减少。如果以1992―1998年的数据作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能通过t检验,投资效率系数为11.43,旅馆业的投资对旅游经济增长同样具有较大贡献。但随着世博会的闭幕,云南省旅馆业供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存在着大量规模小、质量差的旅馆,既不能盈利更不能树立云南旅游业的良好形象;与此相对的是缺乏高质量住宿设施满足人们对品质的要求,除昆明、大理、丽江和西双版纳等发展较成熟的景区有层次相对高的住宿条件,其他景区的住宿设施还非常落后。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旅游业竞争加剧,旅客更注重住宿设施的服务舒适度与价格合理性。因此,资金应投放在现有设施改造、建立经济型酒店方面,也可吸引知名饭店集团、连锁酒店进驻,既节约了社会成本,也可以从资本和管理上实现改革。
3.交通设施投资
旅游是以交通为主要工具的活动,畅通的交通网络是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云南省地处高原,94%为山地,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加之经济开发相对滞后,交通网非常薄弱。与之相对的是多数景点都位于偏远落后地区,交通设施投资对云南旅游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从回归方程中看目前交通投资对云南旅游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目前,云南省交通网络仍然薄弱,一些近年来日渐升温的旅游景区,如怒江、腾冲、广南等具有云南原生态特色的景点多数位于较偏远的落后地区,薄弱的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降低了旅游地的可进入性,严重影响了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欠发达的交通网络一方面增加了旅行社的成本,直接影响旅游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路况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旅客的旅游质量,省内大多数景区都没有高等级路面直达,颠簸的长途旅程不仅使旅客无法很好的欣赏云南景色,更难以形成良好的旅游形象,无法形成持续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在交通方面重点应放在省内公路投资建设上:一方面加强对现有公路的维护、扩宽,以适应大量旅游者;另一方面,争取各项基金、贷款及吸引外部投资建设通往迪庆、怒江、文山等民族地区的高等级公路,提高旅游地通达性的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再反向作用于旅游业,两者协调发展。
4.公共设施投资
公共设施本身并不属于旅游开发,但是,良好的公共设施条件是增加旅游地竞争力,促使旅游者消费增加、停留时间增长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了市政设施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及游览景区管理等方面。
回归分析说明了公共投资对旅游收入的增长同样起着明显的拉动作用,投资效率为2.80。但和旅游业、旅馆业的投资比较,投资仍不足。事实上,在目前各地均积极开发旅游、不断改善旅游环境的情况下,良好的城市环境对吸引顾客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不可忽视卫生、绿化、服务质量等软环境的建设对旅游收入增加的作用。同时,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与保护并进是发展旅游的重要前提。但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云南省在公共设施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且投入额不稳定,而项目的建设需要连续性的投入,在各地创建优良旅游的激烈竞争下,只有稳定有序的投资才能逐步形成好的旅游环境,增加竞争力。因此在软环境上的投入同样不能缺少。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结合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云南省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选取了旅游业、旅馆业、交通设施及公共设施投资四个变量对旅游经济收入进行回归分析,并结合云南旅游业发展情况利用统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限于数据资料的局限及旅游业统计数据综合关联性,一元回归并不完全精准。但简单的模型即支持了投资是旅游经济增长的关键的理论。利用旅游业、旅馆业、交通设施及公共设施投资建立的回归方程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不同行业投资对云南旅游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各异。
旅游经济本身的产业特质决定了它必然会受到内外因素的冲击,甚至于包括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上述的分析已经给出了一定程度的解释。就投资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而言,我们一方面要注意资本数量和规模对旅游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重要的是发挥投资的导向作用,调整旅游发展模式,优化投资结构,从过去单纯强调增加引资数量转向提高引入资本的质量,提高旅游投资的产出效率,以投资带动旅游经济增长。
同时,在旅游业的投资中,政府在投资区域、资金结构方面必须起到导向作用,这是因为旅游业是以具有公共性的旅游资源为存在基础的产业;另外,旅游产业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多为公共物品,其外部效应导致私人部门不愿意承担基础设施的建设;最重要的一点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在保护环境、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私人部门往往为追求利润,而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只有政府主导,起到调控作用,才能使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资本来源方面应注意:对基础建设大项目,引导商业性金融机构或者政策性金融机构对其融资;在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对旅游企业按一定比例收取费用,建立地方旅游发展基金,投资于其他区域及基础设施;发行旅游国债,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而以股份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责任明确,交易费用少,利于资金的有效利用,因此,可以合并集团化小型旅游企业,实行股份制,从而整合分散力量,有效利用资金。另外,云南省旅游业目前只有西北和西南地区发展较完善,知名度较高,而其他地区则开发缓慢,投资严重不足,而实际上各个片区的旅游资源都有各自的优势与特色,缺乏的是便利的交通设施和开发完善的旅游景区。因此,在投资中应将政策和资金向这些地区倾斜:由经济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发展,将公路、水利、电力等设施扩展为网络,同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各方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中,而投资的乘数效应决定了任何一个产业的投资都会带来整个国民经济的成倍增长,整体经济发展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Smith, A.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the Wealth Nations. New York: Random House, Vol.1937:1776.
[2] Harrod, R.F. An essay in dynamic theory, Economic Journal 1939.Vol.49:14-33.
[3] Domer, E.D. Capital Expansion,Rate of Growth,and Employment Econometric 1946.vol.14:137-147.
[4] 胡永政,胡庆龙. 基于金融支持视角的旅游收入增长研究――来自黄山旅游业的经验数据分析[J].经济管理,2007,(24):82-87.
[5]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优秀硕士论文库,2006:10.
[6] 王静. 论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背景与途径[J]. 经济问题探索,2006,(10):14.
一、旅游地产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先行,奠定行业发展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呈飞速发展趋势。据统计,2005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730美元,而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居民的收入提高到足以满足温饱的状态后,结余部分则会用于其它类似旅游等发展性消费方面,那么,该国的旅游业也会进入一个新的层次,由此,必然带动与之相关的旅游地产的蓬勃发展。
(二)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消费是拉动我国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而其中旅游消费支出占了居民消费支出相当大的比重。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使得地产商们纷纷瞄准旅游地产,同时,随着旅游需求不断发展,旅游地产投资显出强烈的向周边乡村发展的趋势,农家休闲景区随处可见。
(三)城市改造加快地产商们对旅游地产的投资近10年来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响应旅游业的号召,普遍加大了对地方基础设施的改造,并利用黄金地段来重点打造一些旅游项目。如桂林打造的“两江四湖”就为该市增添了新的亮点,极大地改善了该市的旅游环境,同时,这一系的改造措施的实行,也为旅游地产商的投资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二、旅游地产投资的风险分析
旅游地产不仅与旅游联系密切,也与其他众多行业息息相关,这就决定了旅游地产的投资存在多种不确定要素,具体来说,其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逐利投机心理导致资金风险增大旅游地产投资的高利润使得不少投资商“铤而走险”,盲目集中投资致使旅游地产市场乱象情况层出不穷。例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桂林为了方便海外游客住宿,地产商们纷纷投资旅游饭店。但是,一大批新的高档饭店的新建,造成该市高档饭店住房率立即出现大规模下降趋势。因此,正由于旅游地产投资具有的长期性特点,所以,地产商们在投资时需谨慎评估其潜在的一些风险。
(二)自然灾害与政治立场等不可逆因素增加投资风险旅游地产与旅游业相伴随,一些突如其来自然灾害的发生使旅游发展受阻,那么与之相关的旅游地产也必然“遭殃’。据统计,近年的海啸给东南亚旅游造成相关损失占达80%以上.08年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业造成巨大影响,全省旅游总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18%。同时,一国的政治立场也对旅游地产的发展有或大或小的影响。例如:我国对日本等国的政治立场的周期性变化,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三)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带来的背景风险任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该国的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情况,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调控措施,旨在调控地产业投资过热之势。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虽然各地地产价格过高情况有所缓和,但整体上效果仍不明显。由于旅游地产也具备房地产的一些特征,与房地产业息息相关,故旅游地产商在进行投资时,宏观经济政策成为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三、关于旅游地产投资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政府要增强对旅游地产投资的调控意识坚持科学发展,循序渐进的原则,旅游业在“十一五”建设规划中,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对象,并且现已在各地的建设规划中占有重要位置。旅游地产投资要稳定有序地发展下去,类似于“急功近利”式的政府形象工程则必须避免,同时应回避重复无序性开发,尽量减少资源耗费,使旅游业朝着可持续方向不断前进。
(二)投资有风险,银行需谨慎地产属于资金密集性项目,然而,在实际投资中,仅凭开发商的自筹资金一般无法达到项目的要求,而这些地产商的投资又主要依靠向银行借款来完成,这就很容易导致银行贷款的快速增加,资金风险也随之增大。因此,怎样增强贷款后的风险管理对银行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相应的监测体系的建立健全,做到配合国家政策有序实施的同事,各金融机构之间加强彼此的信息交流沟通,定期依具体情况合理投资,做好对地产业的金融方面的调控工作。
(三)注重市场分析,总结市场规律市场自身的发展往往会被很多因素所左右。由于看问题的的角度不同,个人的眼界有限,致使投资人在投资决策时,一般难以掌控到复杂的市场变化情况。而对于投资人来说,借款人只有拥有具有专业市场分析能力的团队和机构,才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影响市场的多种因素,由此方可大致判断市场的发展趋势。同时为了保障投资环境的安全和贷款的及时收回,金融机构有必要对市场进行合理分析,从而用于对投资人最终决策的借鉴和指导,以减轻金融投资的风险。
四、结语
目前,中国的旅游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旅游地产商能否在这种大背景下分得“一杯羹”则完全考验着各位地产商的智慧。但是,充分评估各种市场风险,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选择的进行合理投资,同时,辅之以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旅游地产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曹炳汝,吴楠.我国旅游地产风险规避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