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篇1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效率的度量指标选择 

 

资产负债管理(ALM)是国外商业银行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具体指在给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约束下,为企业财务目标而制定,实施,监督和修正企业资产和负债的有关决策。资产负债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方法,它代表了当今国际上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先进水平,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资产负债管理的效率,主要是指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商业银行实现其经营目标——利润最大化的程度和效率。通常以两种方法来衡量:生产/成本边界法(Production/Cost Frontler,P/C-F)和净息差法(NIM)。P/C-F方法以效率最高的银行作为效率前沿,其他银行以此为标准进行比较、衡量银行的效率水平。在NIM法中,将银行的净息差(净利息收入的收益率,即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的比值)作为效率分析的核心。 

根据产业组织的观点来看,净利息收入是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一般来说,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的提高,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对资金来源和运用,资金期限、资金的利率结构等进行合理的搭配,从而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产收益,使利差收入增加,从而增加银行的经营收入。Berger(1995)以及Demi rgu Kunt and HuizInga(1 999)指出,净息差法(NIM)的优点不仅仅是简单方便,也包含着商业银行效率的许多重要信息。 

银行收入结构从整体上可分为三部分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和非营业收入。在早期,银行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于传统存、贷业务的利差收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业的收入结构和业务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利息收入所占比重不断缩小,非利息收八的比重不断扩大。即便如此,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当前世界大银行利息收入约占60%左右,非利息收入可占到总收的40%左右。因此,可以认为,NIM仍是决定大多数商业银行盈利性的主要变量。 

当然,利用净息差(NIM)来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效率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规则来说明净息差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因为,一方面较高的净息差确实代表着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作为一个产业,较高的利差也同时说明了该产业市场结构存在垄断性、政府管制成本较高。因此,仅使用NIM考察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效率,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够全面。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净利息收入和非净利息收入占了银行净收入的绝大比重。在忽略营业外收入的前提下,总资产回报率(ROA)不仅衡量了银行最重要的存贷业务(表现为NIM),同时也衡量了中间业务的管理状况。所以,在衡量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和效率时,以ROA作为辅助工具,可以得出更全面的结论。 

在本文中,将以NIM为核心,同时辅助参考ROA,来考察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效果。基于数据的获得的便利性,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已上市银行的NIM指标,来研究中国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的效率。在时间上,则选择自2007年开始,因为2007年3月份中国进入新一轮升息周期,而2008年11月开始又迅速下调利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经历完整的加息,降息周期,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效率的检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4年起,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著名的大银行纷纷倒下,由于开放程度不足,中国银行业所受的影响非常有限,取得了独树一帜的好成绩。 

2008年,14家上市银行的净利润达到3753.35亿元,同比增长30.5%。在14家上市银行大规模集体加大拨备的情况下,2008年资本回报率仍然高达17.6%。比2007年,2006年分别提高2.38和5.28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全球银行业平均水平。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海啸造成的国内经济持续下滑,2008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不断放松,连续降息造成利差持续缩小,2009年第一季度银行业实现的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超过一成,使14家上市银行仅实现净利润1087.5亿元,同比下降8.9%。 

从2008年一季报可以发现,14家上市银行的息差出现较为严重的分化,见表1。环比降幅最低的是深发展,其次是宁波银行和华夏银行,同比降幅最低的是民生银行,其次是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总体上看大型银行NIM更加平稳,这是由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资产和负债,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减少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银行的净息差。 

NIM的不同降幅直接导致利息净收入的不同表现,整体银行业净利息收入环比下降10.7%,只有深发展和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他银行均为负增长。南京银行,交通银行和兴业银行降幅在7%以内,个别银行超过10%,见图1。 

ROA是对银行分配和管理资源效益的基本衡量指标,ROA的高低决定了银行对于息差变动的缓冲能力。ROA越高,同样程度的息差下降,对于业绩的影响就会越小,反之亦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ROA水平提升很快,尤其是在2007年度的加息周期中,商业银行更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随着降息周期的到来,各银行盈利能力受到冲击,表现为ROA也开始下降,见表2。总体上看,大型银行ROA波动幅度明显小于中小银行,显示出良好的平稳性,表明大型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较高。 

 

篇2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8-0068-02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学者将随机规划模型应用到资产负债管理方面,即在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下,根据测算出来的风险值来管理资产和负债,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分配经济资本。Mulvey和Valdimirou(1989,1992)在金融计划问题中开发了网络结构模型。但是,由于他们的模型规模过小,这种方法和模型很难用来处理实际规模的金融问题。Kusy和Ziemba(1986)提出了简单补偿的多期随机线性规划模型。他们的模型被视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模型的里程碑。该模型应用于温哥华城市储蓄信贷协会的5年资金计划期内,并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这种模型中,提出模型的基本原理、构思模型的结构是该方法的难点,并且该类型模型同时也面临着大量计算的问题。然而,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当今大量随机线性模型被提出,并且可以通过更加有效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Oguzsoy和Guven(1997)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是多期随机线性规划模型成功运用的一个典范,该模型被应用于土耳其的某商业银行,但模型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不适合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更不适合对整个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截至目前为止,资产负债管理只是对单个银行或局部地区的研究,并没有从一个行业的角度进行分析,而我国在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非常缺乏对整个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状况的分析和了解,缺乏制定相关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依据。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利用多期随机线性规划模型,结合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资本监管约束,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通过实际数据和优化结果的比较,发现我国银行业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问题,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2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实现投资目标的同时,能偿还未来债务的最佳投资策略,即通过对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管理,把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的。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资产主要包括各种贷款、库存现金、证券及投资等。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各项存款、借款、金融机构资金往来等。由于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额主要来源,在银行的负债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可以认为商业银行的负债为各项存款。假定模型计划期为T,在t=0时刻,银行把3种资产组成投资组合,并在之后的T-1个离散时间点调整其投资组合。为了模型描述方便,给出如下记号:

(1)模型的风险控制体现在惩罚参数的选取上。因为在每个时期的机会成本可能是不同的,所以相对应的惩罚参数就会发生变化。

(2)随机参数包括储蓄存款和库存现金,随机参数的确定采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实现。根据对我国银行业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计划期内的随机参数,预测值与实际值之差就为相应随机参数的偏差值。

(3)在这个模型中,没有加入存款流约束和资本充足率约束,因为我们假定整个银行业的存款流是相对稳定的,资本是充足的。模型中的两项政策性约束可以保证银行的流动性要求。

3 实证结果及政策建议

选取2005年1月到2005年12月我国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库存现金、证券投资、存款准备金、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等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资产的流动性不足,我国银行业的贷款结构比较合理。为了改变我国银行业所面临的困境,应对国外银行的竞争,在积极学习外国先进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的同时,还应加快我国金融市场化的步伐。下面给出几点建议:

(1)金融监管方面

1)逐步放松对银行业投资的管制,降低运行成本,确保投资的多样性和安全性。目前,我国政府禁止银行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也不能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这样,极大地限制了银行投资变现的能力,必然导致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不足。

2)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让银行真正成为利率市场的“定价者”。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距离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的改革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银行管理实质上是对利率的管理,银行利润的大部分是通过利息差的控制实现的,因此,只有在银行成为利率市场的“定价者”时才能更注重对自身资产和负债的管理。

(2)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

1)拓展业务渠道,降低流动性风险。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国内业务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流动性明显不足,具有很高流动性风险,其根源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品种单一,并未实现世界上主流的混业经营,而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我国商业银行的单一业务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很高。因此,商业银行应进行多样化的业务渠道安排,以增加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适当增加短期贷款的数量,限制中长期贷款数量的增加,增加投资流动性强的证券品种,以降低流动性风险。同时,积极开展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尽可能地实现双方的互惠合作,以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2)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纲目齐全、层次清晰、易于操作的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建立相应的预警、预报和分析系统,把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与现代化的操作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3)引入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决策模型。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主要是防止市场风险。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日益加剧,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日趋严重。银行迫切需要一种协调不同经营风险,并进行前瞻性策略选择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基于情景分析的优化决策模型是目前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工具,其思想在于将盈利性指标、不同风险指标以及银行业绩和市场占有率指标集成为不同目标级数的多目标规划函数,在内外部环境约束下进行多情景优化。

参考文献:

[1] Mulvey J M,Vladimirou H. Stochastic Network Programming for Financial Planning Problems. Management Science 1992,

38:1642-1664.

[2] KusyM I, Ziemba W T. A Bank 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 Model. Operations Research,1986,35:356-376.

[3] Cemal Berk Oguzsoy ,Sibel Guven. Bank 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 under uncertaint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7, 102:575-600.

篇3

一、银行简介

招商银行成立于1987年4月8日,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深圳。由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创办,并以18.03%的持股比例任最大股东。自成立以来,招商银行先后进行了四次增资扩股,并于2002年3月成功地发行了15亿普通股,4月9日在上交所挂牌,是国内第一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的上市公司。

二、招商银行流动性资产负债模型

(一)基本假设

假设市场是完全有效的,即价格能充分反应信息;不考虑外币业务和国际结算;不考虑其他风险和税费;不考虑衍生金融工具;银行的无形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忽略不计;银行的周期性季节性因素忽略不计;银行的惩罚成本等忽略不计。

(二)建立模型

设生息资产x,付息负债为y,平均收益率rx,平均成本率ry,目标函数maxR,R为净利润。

maxR=0.013*x1+0.0152*x2+0.0232*x4+0.035*x5+0.0572*x6+0.0608*x7+0.0405*x8-0.0073*y1-0.0276*y2-0.033*y3-0.0203*y4-0.0346*y5;x1=0.19*(y1+y2);x6+x7=5609;x7>=8705;x5>=3946;x1

利用lingo8.0软件编程,得到模型的全局最优整数解。(单位:人民币亿元)

一般存款准备金x1=3597;存放央行备付金x2=0;现金x3=19018;拆出x4=0;证券投资x5=4353;短期贷款x6=7853;中长期贷款x7=8705;存放同业x8=0;活期存款y1=14017;

定期存款y2=8183;同业存放y3=0;拆入y4=0;向央行借款y5=15145;主营业务收入=16655

(三)结果分析

(1)虽然存在奇异值,但总体来说模型计算出的结果跟实际值拟合较好;

(2)模型计算出招商银行贷款和证劵投资在生息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且逐年上升,这与金融危机过后经济逐渐复苏有关,也与实际值很接近;

(3)模型计算出招商银行的现金量很大,远远超出了实际值,这有可能是因为临时性资金融通的原因;

(4)模型计算出招商银行存款数额在付息负债中占有很大比重,是该行主要资金来源;

(5)模型计算出招商银行主营业务收入远远超过实际值,说明其资产负债管理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

(6)模型计算出招商银行2011年拆出资金和存放同业金额为0,这并非是不合理的。并不表示说没有此项业务,也可能是因为模型采取亿元作为单位,小数点后位数较小;而本文编程时将之设立为整数现性规划求解,因此,最优解中出现0值。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由于招商银行存款的增速略高于贷款增速,可以简单的得出一个结论:在2011年国内紧缩货币政策,市场流动性持续偏紧且央行六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招商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流动性风险主动管理,确保了本外币流动性安全。

(二)建议

1、丰富存款种类及期限类型

招商银行主要资金来源于客户存款,并且有逐年上涨的趋势,而流动性风险也是来源于此,所以招商银行应该使存款种类和期限类型不断丰富。

2、改善存贷款结构

招商银行中长期贷款比短期贷款要高,流动性资产较少;而活期存款又高于定期存款,不利于抵御流动性风险。

3、大力发展表外业务

资产多样化能有效帮助招商银行在兼顾安全性、盈利性的同时分散流动性风险。

4、加强流动性风险主动管理

受国内紧缩货币政策影响,市场流动性持续偏紧,招商银行应深入分析政策趋势和市场走势,调控资产规模,科学预测流动性需求。

5、优化风险限额体系

招商银行应该对流动性风险资产负债制定不同的限额体系,进行分类管理。

参考文献:

篇4

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以及为商业银行比例管理提供了量化标准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协议。

在商业银行产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其资本来源主要是存款,而资金运用比较单一,主要对企业发放贷款,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主要在资产方面,通过对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经营目标,由此形成了资产负债管理理论。1960年以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流通的发展,要求银行提供大量的贷款资金,通货膨胀率的不断上升加剧了这一要求;另一方面,中央银行实施的各种法规和限制,使商业银行通过利率竞争来扩大吸引存款资金越来越困难。面对这种变化,商业银行寻求从非存款渠道即从货币市场引进资金,从而产生了多种新的融资方式。银行交替地使用这些融资方式可以从国内、国外,民间和官方多渠道扩大资金来源,提高解决资金需求的灵活性,缓和流动性方面的各种压力。由此,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

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在保持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方面,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资产管理理论过于偏重流动性和安全性,在一定条件下以牺牲盈利行为代价,不利于鼓励银行积极进取,促进经济增长。负债管理理论能够较好地解决资金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鼓励银行家发挥进取精神,但它依赖于外部条件,隐藏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银行开始认识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把银行资产和负债的管理相结合,既概括了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的优点和长处,又克服了各自的弊端。该理论以资产负债表各种科目之间的对称原则为基础,尽力达到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均衡统一。所谓对称原则,强调资产与负债之间数量期限、利率的对称,要求银行以此为要求不断调整其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以谋求经营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国外商业银行为了达到经营目的,逐步形成了一系列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资金汇集法、资产分配法、差额管理法、比例管理法。

1987年12月10日,国际清算银行在瑞士巴塞尔召集12个西方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专门讨论加强经营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的监管问题。会议通过了“巴塞尔建议”即如何衡量和确定国际银行的资本标准和资本适度比率。巴塞尔协议确定了资本的组成以及资本与资产比例、计算方法和标准比例。协议将银行的资本分为核心资本和补充资本两档。核心资本由银行的股本和公开的储备构成,股本包括银行发行和实收缴足的普通股和永久性优先股;公开储备指银行公布的税后留成收益。补充资本由未公开的储备、资产重估储备、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混合债务资本证券以及附属定期债务构成,另外,商誉不能作为核心资本组成部分,且对从事银行活动但并未纳入该家银行系统的附属机构的投资也不能视为银行的资本。协议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和银行“表外”业务进行风险加权计算。风险加权计算是根据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相对风险大小,赋予它们五种不同的加权数,即0%、10%、20%、50%、100%,风险越大,加权数就愈高。在此基础上,巴塞尔协议签字国的银行必须保持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至少应为8%,其中核心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至少为4%,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在1992年,签字国应完全达到上述标准。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对该协议的准则制定了有关规定,以风险权数衡量资产信贷风险,以用资本充足率加强约束。这不仅使各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督更为具体和严格,而且把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现状及原因

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如何尽快地向规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过渡,是我国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与国际惯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1)资本充足率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水平,但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拨入的信贷基金当初就不是按比例拨入的,而且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资本金没有得到相应补充,因而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极低,远远低于8%的水平。(2)存贷倒挂不平衡,超负荷运行严重。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贷规模盲目扩张,信贷收支靠拆借和占用汇差来平衡,导致存贷倒挂、超负荷运行严重,与商业银行存贷比例要求相差甚远。(3)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流动性负债长期资产化十分严重,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比例失衡,国有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靠借款来维持其流动性需要。(4)资产结构单一,存量板结。银行资产的80%以上都是信贷资产,且短期资产长期化十分突出,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不能满足流动性和多样性要求。(5)资产质量低,安全性差。逾期贷款和“两呆”贷款比例远高于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比例的标准,资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上述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状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看,首先是自我积累机制缺失。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分配是金额上缴和少量留利,没有建立起随资产增长而补充自有资金的积累机制,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信贷资金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充,从而影响了自身的资金实力,这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资金运营的约束机制。存贷不讲来源,期限不讲对称,盲目扩张信贷,争规模上项目,不管期限长短和风险收益,这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存量板结,超负荷运行的根本原因。再次是缺乏经营风险消化机制。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和使用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经营风险,提取比例过低,且未能真正消化资产坏账,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有增无减。(2)从国家宏观金融运作看,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市场金融调控采取刚性办法且松紧无常,使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缺乏主动性,在调控中处于被动状态,从而给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带来巨大的负效应。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在资产的流动性方面缺乏必要的第二准备金,如短期证券投资,短期拆放,短期票据贴现等。而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采取规模控制办法,调控时紧时松:松时敞口供应,国有商业银行千方百计扩张规模,行成许多无效贷款;紧时“一刀切”,国有商业银行只得牺牲好的企业压缩贷款规模,这使得好的差的企业都不能搞活。中央银行这种刚性控制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每况愈下。(3)从社会经济环境看,主要是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企业经营机制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约,政府直接干扰金融,企业吃信贷资金的“大锅饭”等,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按照信贷资金的“三性”原则来运作。

三、创造条件,完善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

篇5

中小商业银行和其他企业一样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盈利的方式就是存贷利率差,因此就很有必要就银行所拥有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良好的管理,同时加强整理整合银行自身的客户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如今金融市场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取得发展机遇和空间。

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虽然在资产和负债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管是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还是事后的监督方面相较以前都有十分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资产负债管理规模不断扩大

本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和国内那些大型的商业银行比起来资产负债规模就相对更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不断努力,目前他们的资产负债管理规模逐渐扩大,盈利水平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究其原因有二:首先这些年来,我国绝大部分的中小商业银行为了提高整行的利润,往往都将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作为首要目标,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了不少策略,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在产品、业务方面都做出了新的规划,接触新产品,拓宽业务范围。其次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服务态度方面做出了极大的改善,在维持原本客户良好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发掘新客户,间接性的扩大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年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为了盈利的终极目标在不断的努力,国外先进银行以及国内大型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给他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同时,注重对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不论是事前预测、事中控制还是事后监督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与此同时,还注重对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来源、使用的方式方法、期限以及利益相关者等等都进行了适当的配置和改善,提高了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三)中间业务盈利收入逐渐增加

其实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盈利的主要方式是靠存贷利率差,存贷利率差越大盈利越大,但这些年来,中小商业银行在吸取了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上,也逐渐拓展自己的中间业务,不断创新,不断引进新产品新理念,拓宽业务范围,利用当下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做到与时俱进,既多元化又独有化,提高中间业务的盈利收入。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负债结构单一

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资产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靠客户的存款,很少主动寻求资金,诸如发行相关的金融债券,一方面是由于资格审查不过关、资质不合格;另一方面金融债券只能作为辅的资金来源,所以很多中小商业银行这方面的资金相对较少。而负债这块中小商业银行大部分的都是被动性的放贷出去,主动借款的比例还很少,一旦客户还贷不及时,后果可想而知。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资产结构单一,一旦一方面出现一点问题,蝴蝶效应十分严重,可能危及整行,经营中的风险间接性的增加了,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

(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单一

对于资产负债管理来说,西方的中小商业银行管理方式方法都多种多样,比如利率敏感性管理、声誉风险管理以及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等等,管理的效果也很好;然而对比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来看,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主要应用的是资产与负债的简单比例管理,管理效果也不甚理想,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管理方式方法的过于单一会增加中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三)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落后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办法十分重要,我国目前中小商业银行整体管理办法都比较落后,使用的主要是事前的一些比例确定办法,这种管理的方式方法还比较传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在未来的应用价值并不大。不单单是资产负债的管理办法落后,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也并不先进,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目前来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主要是通过对资产负债的数量进行管制,还没对其进行数据的分析比对,很难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其次,目前A段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还主要使用净利差。静态的缺口管理等方法,而动态的管理方法却基本没有涉及到,目前还是一片空白。

(四)风险管理系统不完善

首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还不强,大家对风险管理还没有很清楚的认识,整个行业的风险管理系统也不健全不完善,很多的地方都做的不到位,风险的事前预测、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监督反馈等整个流程都缺乏有效的机制,对风险没有详细的等级划分以及当风险切实发生时如何及时有效的应对等等都还需要向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商业银行学习和借鉴。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有梯度的风险意识管理人才,配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团队,共同为银行的风险服务,降低整行的总体风险。

三、完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建议与意见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

中小商业银行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建议一套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对加强资产负债的有效管理十分必要。在原本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中结合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引进一些西方先进的决策模型作为设计相关统计计量软件的标准,增强软件的性能和实用性;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从资产负债的整个使用流程加以强化,资产负债的来源、使用方式、期限等等,从各个方面进行信息系统的记录,并运用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模型进行对应的分析,对银行业务实现精细化管理。

(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体系

前面我们谈到了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还比较单一,这对中小商业银行防范风险还十分不利。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在综合考虑和衡量资金的安全性、盈利性以及流动性的情况下,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象、地区以及时间上都进行合理的搭配,实现银行的终极目标即利润最大化。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体系的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对于资产负债结构的单一化可以考虑从产品的多样性和独有性方面作为突破口,扩大产品的种类,经常对金融产品进行更新,给客户更多选择的余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降低中小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其次,在资产和负债的搭配上可以下功夫,两者之间很多情况下是可以进行有效的对应的,时间较短、成本较低的负债可以搭配收益更低的资产,而对于那些时间更长、成本更高的负债则与收益更高的资产进行匹配,实现资产负债之间的相互转化。最后,建立一套专门针对自身的风险指标体系,诸如借贷比以及资本的充足率等等,控制和约束银行的风险资产的总体规模,降低整体风险。

(三)加强资产负债的主动管理

相对于西方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我国目前阶段的中小商业银行还十分被动,对资产负债的管理也不够积极,很少主动管理整行的资产负债,造成目前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混乱,银行整体有多少资产,有多少负债其实银行的管理者很多情况下都不甚了解和清楚,资产负债的期限以及用途等也都模棱两可,就是中小商业银行疏于对资产负债的管理,使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不足,所以很有必要加强资产负债的主动管理,可以通过建设专门的资产负债管理团队,培养每一位员工的资产负债管理意识,在日常经营中严格执行,提升银行的核心的竞争力。

四、加强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意义

(一)宏观上对社会经济稳定有促进作用

从宏观角度上来说,中小商业银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对整个社会经济来说意义重大。首先中小商业银行作为社会经济主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发展是建立在一个稳定健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的,这是中小商业银行所必须的社会空间;与此同时,中小商业也应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两者之间是相互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加强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不单单是能降低银行自身的各项风险,实现银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更重要的是能够维持更好的金融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微观上有利于银行自身的长远发展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要想更好地适应这个新的时代,提高自己的发展动力,更大部分是取决于对整行的有效管理。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帮助自身优化整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也能提高闲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提高盈利性水平;还能增强银行产品的多样性,实现服务的优质化,降低银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等。诸如此类的益处还有很多,对中小商业银行自身的长远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也能帮助中小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

五、结Z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整体的经济状况和金融市场都不稳定,想要在如此经济不景气的情形下取得发展的空间,中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压力还很大,资产负债的管理任务还很重,需要做出的努力也还很多,中小商业银行理应在结合我国的国情下,有针对性的改善目前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的解决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提高中小商业银行在行业里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韩冰.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4

篇6

一、前言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等都会对中小商业银行存款造成很大压力。加强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成为他们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管理方法落后于外资银行。首先,资产负债管理没有科学的定量分析,如数量、结构、期限、区域等如何分布才能更好地权衡风险和收益?临界点是多少?外部环境变化对风险收益的均衡的影响是多少?其次,目前的负债管理主要是静态的管理策略,并不能反映动态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利率、资产价格波动频繁,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为了满足对现金流量的需求,需要对资产负债实施动态管理。

2.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单一,规模和时间不匹配

银行的负债中,存款总额的比例最高,所以较少中小商业银行利用发行金融券来融资。虽然银行的中间业务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但由于贷款的比例过大,限制了理财产品的种类,导致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被动债务规模较大,主动负债的规模较小。

3.中小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不高

目前,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意识较低是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之一。管理的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对各种风险的重要性的高度重视,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导致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缺乏专业、完整的基本业务数据系统,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风险管理。

4.缺乏科学的资本市场定价

我国的商业银行只能被动接受国家规定的统一利率。在利率市场化下,中国的商业银行很难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很多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资金的科学定价机制。在缺乏定价基础上,不能提供定期存款和贷款的风险等信息,不能为目标利润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中小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竞争力而降低价格,结果开展的业务越多,遭受的损失就越大。因此,商业银行应建立高效、科学的资金价格体系,通过使用灵活的定价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1.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中小商业银行应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更新索引系统或将资产负债管理机制进行调整,以达到在数量、时间上的平衡,尽量在考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前提下,以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调整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的平衡;二是实现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尽可能低的利差;三是增加自身资产的流动性,以减少在经营过程中责任的风险。

2.提高中小商业银行资金利用率

资金是中小商业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支柱,实现资产和负债的管理应加强自身的资金利用率。首先,中小商业银行要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从而提高中间业务的比重。在此基础上,增加非利息收入的整体份额,避免过分依赖利差收入,从而规避由于经济周期带来的风险。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客户结构的调整。中小商业银行要积极响应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尽可能减少因为客户改变贸易政策原因带来的冲击,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3.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的价格体系

利率市场化下,会增加中小商业银行对相关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定价。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理财产品的定价机制,以保证中小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获得丰厚的回报。建立和完善产品定价体系,不同的产品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方法,结合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建立客户差别定价法,根据不同客户的实施可能带来的综合收益差别定价,建立客户综合贡献评价模型,按照客户的类型进行细分;建立合理的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最终实现资金在各行业、区域上的平衡。

4.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资产和负债的有效管理应当建立适当的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增加一些先进的决策模式,以加强资产负债管理的软件的应用,并建立相应的预测、分析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整合现代化操作,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在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列举了一些先进的资产责任管理办法,以达到平衡精细化管理。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决策模型,运用集成的多目标规划功能,包括盈利指标,风险指标,以及银行业绩和市场占有率等。

5.建立健全有效安全的金融市场

建立金融市场离不开银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建立有效安全的金融市场,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达到中小商业银行之间实现公平竞争。

作者:杨丽明 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篇7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 研究

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在可接受的风险限额内实现既定经营目标,而对其整体资产负债组合进行计划、协调、控制的过程和前瞻性地选择业务策略的过程。从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开始,资产负债管理工具逐渐在我国银行业得到推广运用。截止到2011年末,在我国已上市的16家银行机构中,基本都在总行高级管理层下设立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专责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规划、协调和决策工作。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还在总行层面设立了资产负债管理部,专门负责全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日常工作。

近几年,随着监管政策的调整和自身实力的增强,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也实现了跨区域发展。管理半径的扩大,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负债管理工具的有效运用,将有助于提升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运用好资产负债管理工具将有助于其业务发展以及总行发展战略在当地的落地。本文作者希望结合在城市商业银行总、分支机构的工作经验以及对资产负债管理工具的认识,对分支机构如何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期能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

概括讲,资产负债管理主要具有以下三大职能。

(一)管理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资产负债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进行管理。流动性风险如不能有效控制,将有可能损害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如果对市场风险管理不善,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损失。对于流动性风险管控,主要确保商业银行无论在正常经营环境中还是在压力状态下,都有充足的资金应对资产的增长和到期债务的支付;对于市场风险,主要通过将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二)配置经济资本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而风险意味着潜在损失。潜在损失可以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三类。预期损失是根据大数定律计算出来的平均损失,银行可以通过提取拨备进行预防;异常损失指战争或重大灾害等发生概率极低的事件造成的巨大损失;非预期损失介于预期损失和异常损失之间,银行可以对其发生概率和损失金额进行量化,并据此计算最低资本限额加以防御。经济资本即为用于抵御非预期损失的资本,其数量是根据银监会的监管要求和商业银行经营的审慎程度来决定的。由于资本是稀缺资源,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可以对经济资本进行合理、高效配置,既确保有充足的资本覆盖风险,又可实现经济资本回报的最大化。

(三)协调短期与长期发展目标

在确定经营目标时,商业银行应将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实现有战略目标的持续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判断市场利率走势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资产和经济资本配置在银行的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分支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

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包括分行和支行。下面主要从城市商业银行的分行层面分析资产负债管理工具的运用。支行可结合自身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参照实施。

(一)设立资产负债管理机构

为做好分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分行应成立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为分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专门机构,负责分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的计划、协调和决策工作。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至少包括分行行长,分管业务发展、计划财务、风险控制的副行长,参加部门应有业务管理部门、计划财务部、风险控制部的负责人。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一般设在计划财务部,负责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会议的组织和会议决定的督促落实。

(二)建立管理制度

一个机构的正常、有效运作有赖于制度保障。因此,分行应依据总行管理办法制定分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资产负债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规范。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具体事项

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重点不一样,其业务类型会有所差异,但分行一般都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票据业务、同业业务等类型。因此,分行资产负债管理涉及的业务也主要是以上几类。

1.有效管理流行性风险

分行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支付清算资金不足的风险;二是资产业务资金短缺的风险。对于第一种风险,一般都由总行予以保障,通过向总行拆借资金进行调节;对于第二种风险,如总行资金充裕也可拆借,如总行不予拆解资金,则需要分行通过吸收同业存款和票据融资予以匹配解决。

2.有效管理市场风险

分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重新定价风险。目前,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已引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工具,从而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利率风险上移总行,由总行资金部门承担全行市场风险管理的责任。为增强分行业务的自主性和市场反应能力,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仅对存、贷款业务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对于票据业务和同业业务,则要求资金来源与运用必须匹配进行,包括期限匹配、金额匹配、利差锁定,从而有效控制市场风险,并避免流动性风险;由于现阶段我国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对于按照央行利率政策执行的业务,需合理判断利率是处于上行阶段还是下行阶段,从而确定业务利率是随央行利率调整而浮动还是固定不变。

3.合理配置经济资本

年初,总行会根据董事会下发的全行实际资本积累及资本规划,按照风险偏好及风险政策,考虑银监会资本充足率要求,提出经济资本总量控制目标,并根据全行发展战略和各分行的业务计划,下达分行当年的风险资产和经济资本计划额度。分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需根据分行现有业务规模及结构、当年业务计划和业务发展策略,对总行下达的风险资产和经济资本计划进行分配,实现既确保有充足的资本覆盖风险,又实现经济资本回报的最大化。如客户通过存入保证金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敞口额度占用风险资产并消耗经济资本,银行同时可收取签票手续费和风险资产占用费用;票据业务需占用风险资产并消耗经济资本,但也带给银行一定的利差收入。因此,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在分配经济资本时,需考虑不同业务占用的风险资产和经济资本数量以及经济资本回报率水平,从而确定不同业务的规模控制额度。

4.平衡短期与长期发展目标

协调好短期与长期发展目标是一家分行立足当地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设立分行的地方一般都是直辖市、省会城市等,金融市场相对比较发达,同业竞争比较激烈。对于当地的大项目和大客户,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无任何竞争优势,主要的竞争策略就是降低利率,以牺牲效益为代价争取客户。因此,这一阶段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需做好大项目、大客户的业务筹划,合理分配经济资本,以牺牲较小的效益实现较大的业务回报;同时,以经济资本配置促进总行特色业务的拓展,如对于小微企业、中小和农贷业务以及其他总行力推的特色产品,在风险资产计量和经济资本配置方面予以倾斜,从而实现总行发展战略在当地的落地。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1994.2.

[2]银监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2004.12.

篇8

中图分类号:F8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7-0057-04

一、问题的提出

自利率市场化正式启动以来,我国已经历了银行间利率管制放松、贷款利率上限浮动和存款利率上限浮动等改革阶段,基本路径是“先外币,后本币;先存款,后贷款;先农村,后城市”。

从长期角度来讲,利率市场化是必须且必要的,但短时间内其给商业银行带来直接而显著的冲击与风险也需要严加防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尹雷、郝国胜(2013)通过实证研究利率市场化、金融监督与银行危机间的关系,发现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危机呈正相关关系,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入,银行发生危机的概率增加。

国内的学者对利率市场化结合中国银行业现状提出了思考与观点。卓峻(2013)、蔡逸仙(2013)等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并提出建议;张东辉等(2013)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我国银行利率水平、存贷利差、净息差及净利差的问题;杨盛昌(2013)探讨了利率市场化中存贷利差、利率风险的影响。

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按照既定的经营目标对资金进行整体的配置与组合,进而实现在银行管理层面追求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目标。研究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符合了现阶段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的需要,对于研究商业银行未来经营方式及思路十分重要。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入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对策。

二、利率化市场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活动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种类将增加,结构更丰富;银行资产负债中主动负债的比重将提高,资产负债组合管理的难度也会加大;利率市场化将会推进金融衍生工具向前发展,利率期货、远期协议、利率互换等将会加速创新,商业银行也将更大幅度地利用这些工具进行资产负债的管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识别、计量、处理、评价系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亟须建设更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与之匹配;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定价的难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定价并且不陷入同行业的存贷款争夺战,还能走出自己的经营特色。除此之外,银行在存贷款的争夺之中的不同侧重点将会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的进一步分化,中小银行面临的生存压力更大,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对象,同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转型。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负债管理主动性不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主要采取比例管理方式,注重总量平衡,相对来说还比较被动,缺乏管理的主动性。银行的外来资金可以分为存款负债(被动型负债)和非负债型存款(主动型负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动型负债包括借款负债、发行金融债券和其他应付款等。从下页图可以看出,我国四大行仅仅客户存款就占到了其负债的80%左右。可以说我国商业银行主动型负债占得比例较小,现在国际商业银行已将主动型负债作为吸纳资金的重要方式。但我国商业银行还以被动性负债为主,要通过主动型负债扩大吸收资金渠道很有限。

2.过度依赖利息收入。因为我国的负债以被动型负债为主,尽管近年来理财产品获得了快速增长,分流了部分传统存款,结构性存款等主动负债所占的比例提高,但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在负债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人民币存贷款业务一直是银行的主要业务品种,利差收入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2013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中,中国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最低,为69.59%,其他三家银行都在70%之上。可见,目前银行对利差收入依赖,以居民定期存款为主的负债业务,具有稳定性,但也给负债业务带来了被动性,银行过度地依赖于利息收入不仅不利于银行分散风险,也不利于资金的调节。

3.资产负债管理方法还有缺陷。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主要方法是资产负债管理。常采用缺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及压力测试,对市场风险进行计量和分析,将风险敞口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缺口分析的缺点是计划期的不同选择会使得缺口的绝对值和正负性发生变化,而计划期的选择又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其次,准确预测利率、汇率的变动对于任何一家银行都是十分困难的;最后,即使能合理选择计划期并且正确预测利率和汇率,银行也不可能完全自主地改变风险敞口,因为客户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敏感性分析是静态方法,在某一时刻对资产与负债的久期进行了匹配,但随着时间推移,组合的久期又会发生变化;另外,当利率变化越大时,久期对于利率风险的反映就越不准确;而对于那些附带或隐含期权性质的债券和贷款,久期也很难衡量出其中的利率风险。

篇9

自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在竞争中发展,己成为中小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构建完善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还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层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不足

优化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加快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部分,但目前很大一部分中小商业银行未清晰的认识到资产负债管理的意义,大部分资产负债管理人员都是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简单地进行资产结构调整,另外,管理人员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也比较片面,严重影响着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金融监管和法律约束力度不足

从外部监管角度来说,缺乏完善的金融监管和法律约束机制也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相对较差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一方面,现阶段我国逐渐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发展空间相对较小,商业银行很容易积累大量的不良债权,一旦爆发金融危机,银行不良债权的大量积累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另外,中小商业银行在长期积累大量的不良债权后,将严重影响其正常的运营,且还会加大银行经营、发展的危险性,银行各项业务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非常不利于中小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就现阶段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营运情况来看,要想在短时间内降低其不良资产,并达到国际相关标准是非常难的,而这正是阻碍我国金融改革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是以信用为纽带的,但现阶段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不健全,不利于完善的信用系统的构建,一旦信用链断裂,将会爆发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法律法规制度非常不健全,相关的商业银行法颁发时间很短,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在我国商业银行中“信用贷款多、担保贷款少”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容易成为不良贷款。此外,我国当前仍未出台与《证券法》、《政策性银行法》、《社会保障法》等信贷制度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之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性较差,使得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居高不下。

(三)现有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不能满

足资产负债管理需求近些年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商业银行服务手段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商业银行的服务手段必然会发生根本性地变革。国内商业银行为了迎接这场变革,正在进行全面的准备,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上,更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而建立一套以客户为主,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目的的现代化商业银行计算机系统。但现阶段,我国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现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并不能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需求,这也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四)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较小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都比较少、涉及到的领域也十分狭窄。因此,其资产负债的品种和结构都十分单一,尤其是一些非信用业务和中间业务所占比例很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相对集中,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要提高经营利益,就必须拓展业务经营空间,积极发展多元化商业银行,同时要进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资产、负债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寻求新的利润来源。

二、中小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

当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不足,结合管理实践,本文认为应该对下面三个问题进行深入认识:其一,资产负债管理是借助于若干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进行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的相关指标并不仅限于存贷比例和备付金比例,对其余指标也要进行下达和考核,银行不能只片面追求存款否则很容易形成亏损;其二,金融资产多元化趋势客观上要求资产负债管理多元化,在融资投资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多渠道、多种类,与之相适应,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除银行存款外,也不能对股票、债券以及中间业务所的证券买卖、国际投资等业务的忽视;其三,在当前高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统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资产负债的管理要求。资产负债管理所依据的主要指标体系,都离不开资产负债的支撑以及比例管理的实施,也就是说需要通过数据的采集、分类以满足比例计算、监测分析、考核、预测的要求,但是传统的统计报告制度无法将比例管理所蕴含“质”的方面的要求体现出来。因此,结合实践经验和需求改革统计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构建

想要有效提升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构建。一方面,我国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环境,尽快出台并完善商业银行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及金融法实施细则,这样中小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负债管理时才能有法可依,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业的规范化;另一方面,我国要进一步加强信用制度的构建,这样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才可以显著降低。

(三)改进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

改进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使之满足资产负债新型管理模式的需求,也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构建高素质的信息建设团队,现阶段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高素质IT人才十分缺乏,因此必须要尽快引进和培养一批这方面的人才,这样中小商业银行的信息系统构建质量才能有效提升。因此,改进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首先要注重复合型IT人才的引进工作;其次,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服务于中小商业银行的管理和经营工作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构建必须结合中小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和经营管理手段,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化经营管理以及业务的操作流程还处于不断摸索的进程中,这就要求中小商业银行在建设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将经营管理作为基础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相对较为完善,我国可以积极吸取发达国家的管理和建设经验。

(四)积极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为了有效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还要积极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首先,中小商业银行要对消费信贷业务以及个人理财业务大力的进行开展。私人业务的开展能够有效的建立起银行和客户之间的风险均衡机制,让银行与客户的金融交易从原来的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流动,降低银行对客户的过度净负债,使银行和客户在社会融资的风险中处于平衡状态,从而有效的对银行的经营风险予以分散;此外,中间业务的运营风险相对较小,获利也相对较多,中小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拓展中间业务。中小商业银行要以批发性中间业务产品为主体,将业务的重心放到中高级业务上,从而实现中间业务集约化经营的格局,通多元化的手段走出一条具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效益之路。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愈加复杂,运营风险不断提升,注重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必要。首先,要加强中小商业银行管理层及负债管理人员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其次,一定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构建,通过增强金融监管降低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最后,还要改进商业银行计算机信息系统。另外,还要积极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

作者:黄锐 单位:广东华兴银行惠州分行

参考文献:

[1]杨丽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36:40.

篇10

一、引言

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等金融机构常用的一种管理手段。资产负债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是指金融机构按一定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来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组合。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指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通过策略性改变利率敏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金融机构的目标,或者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来维持金融机构正的净值。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实质上是指对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各个项目的总量结构进行计划,操作和控制,在确保商业银行流动性充裕和安全的情况下,以最小的成本费用来获取最大的收益。资产负债管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被普遍应用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7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批的商业银行陷入倒逼和重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导致银行经营中过度使用金融杠杆,从而累积了大量的风险,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开始浮出水面。

二、金融危机暴露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和缺陷

我国的商业银行虽然一直以来运用资产负债管理,但是与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直观,明确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如何尽快地向规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过渡,是我国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与国际惯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有很多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1.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

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在结构安排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之处,导致银行的流动性比较差,容易引发流动性短缺的危机。我国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借款来维持其流动性需要,银行的自有资金不足,资本充足率比较低。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贷款占较大比重,银行的资产形式单一;短期贷款被长期占用;各种形式的政策性资金占用仍占有一定的比重;资产质量较差,机构调整困难,银行经营风险较大。另外,银行的负债也存在着很多的结构问题:居民储蓄存款成为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负债形式单一;国有银行资本金不足;长期以来养成了对中央银行资金的过度依赖;主动性负债量少,形式单一。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结构中存在着这些问题,导致银行存在着很大的流动性风险,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很容易引发一些问题。

2.利率管制导致银行存贷比高,利差收入成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利率管理政策,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基本上是由中央银行来确定,这导致商业隐含的存贷款利差很大,银行的利差收入成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在银行的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在国外的商业银行中,由于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利差收入在银行的收入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表外业务,中间业务和投资等业务。过去5年,在中国银行业的主要利润中,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一直都是他们利润的主要来源。《中国经济周刊》联合万得资讯的统计显示,2010年,16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达到1.4万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978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7万亿元;2009年,16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达到1.1万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252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4万亿元;2008年,16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达到1.2万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796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4万亿元;2007年,16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达到9587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1396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1万亿元。2007―2010年,16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最低为70%,最高甚至达到101%;中间业务普遍在20%以下,大部分都在10%以下。而据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bankscope的统计,欧美甚至东盟地区的商业银行,息差占比一般只有50%~60%左右,中间业务则都在20%以上。

在金融危机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的这种经营模式和收入结构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之处,对于提升我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有着不利的影响,并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

3.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低,存在着很大的坏账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中,对于资产的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能力和意识比较差,导致逾期贷款和“两呆”贷款比例远高于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比例的标准,资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存在着很大的坏账风险。尤其在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商业银行在这个期间向地方政府发放了巨额贷款。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我国地方政府负债问题开始逐渐的暴露出来,在地方政府的巨额负债中,银行的贷款占有很大比例,这些积累的债务很有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出现大规模的坏账和呆账,从而引发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缺陷的成因

1.我国商业银行自我积累机制的缺失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分配是金额上缴和少量留利,没有建立起随资产增长而补充自有资金的积累机制,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信贷资金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充,从而影响了自身的资金实力,这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资金运营的约束机制。在对于存贷款来源的控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存贷款长短期错配,盲目扩张信贷,不断的扩大银行的规模和义务,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比较差,这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其次是缺乏有效的经营风险消化机制。坏账准备金的提取和使用未能充分考虑商业银行自身经营风险,提取比例过低,且未能真正消化资产坏账,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有增无减。

2. 我国居民高储蓄倾向和国家政策的扶持

我国居民的高储蓄倾向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比较宽松,银行对于风险控制的意识比较差,国际竞争能力比较差。我国的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居民储蓄,我国居民长期以来的高储蓄倾向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比较充裕,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经营环境比较宽松,不重视其他货币业务的发展,不重视对于资产负债结构的配比和控制。其次,我国对于商业银行一直采取扶持政策,中央银行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来源非常稳定,存在很大的盈利空间,这种机制使得商业银行不重视对于风险的控制和收入途径来源的创新,使得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低。

3. 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展不健全

我国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比较缓慢,作为直接融资平台的资本市场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严格的发审制度使得企业直接融资的难度比较大,导致企业只有通过银行的间接融资来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这种情况使得银行非常容易获得贷款对象,导致银行对于资产负债的管理不重视。

四、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对策

1.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距离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的改革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银行管理实质上是对利率的管理,银行利润的大部分是通过利息差的控制实现的。因此,只有在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加快对于业务的改革和创新,银行才会更注重对自身资产和负债的管理?

2.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拓展业务渠道,提高资产负债的质量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拓展业务渠道,积极发展表外业务,中间业务以及其他投资业务,以增加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质量。适当增加短期贷款的数量,限制中长期贷款数量的增加,增加投资流动性强的证券品种,以降低流动性风险?同时,积极开展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尽可能地实现双方的互惠合作,以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3. 加快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改革

健康健全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是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市场条件。我国要不断加强资本市场的改革,给银行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和资金来源,为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创造条件,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和空间,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更多的手段。另外,要不断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融资提供更好的平台,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为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提供保障。

4.银行监管机构要积极引导和监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

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需要银行监管机构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和引导。我国的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包括中央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不断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手段,积极监督和引导银行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工作。另外,监管部门要不断加强对于银行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控制,积极引导银行开展新业务,拓展投资范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从而为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五、总结

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也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要积极的吸取经验和教训,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高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孟艳. 金融危机冲击下资产负债管理的再审视[J]. 金融论坛. 2010(02)

篇11

一、利率市场化

我国利率市场化开始于1996年,已经快20年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步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2015年才过去四分之三,就进行了四次降准三次降息,最后一次在2015年8月26日直接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随着利率的开放,银行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以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的我国商业银行为保证收入的增长,会加大推动债券、同业拆借、票据和黄金等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

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行政干预。让政府更多的是进行引导或者通过市场来影响市场,而不是蛮横的行政条例。对于金融资源的配置也应该让市场去决定资金的去向,进过多年的有计划的改革,央行已经把大部分金融资源的定价、配置权力归还给了市场,而且改革还在继续直到完全的市场化。

(1)货币市场

首先谈谈基准利率,金融机构要取得资金就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这些资金的价格就是基准利率。在发达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都是由市场决定的,最为典型的是在欧洲有着重要地位的LIBOR(伦敦同业拆放利率),在美国有着重要地位的Federal funds rate(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两国的存贷款利率均是根据此利率自行确定的。例如美国联邦储备调控市场的武器之一就是联邦基金利率,它能够有效平衡和稳定银行在隔夜市场互相拆借资金的利率水平,进而影响市场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稳定物价和最大程度地实现就业的双重目标。

正是由于基准利率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在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使其成为了中国收益率曲线短端的基准。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2)存贷款业务利率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顺序是,先放开银行间利率,后放开客户利率;本外币方面,先外币后本币;存贷款方面,先贷款后存款;在存款利率方面,先放开大额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存款利率。近几年的利率开放都是随着降息一同公布的,市场上的商业银行的反映也是迅速的,几乎同时做出的利率上浮的决定,甚至有不少地方银行一浮到顶。央行取消利率的管制,让商业银行一步步获得并熟悉自我决定利率的定价,给我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二、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的在于使银行以有限的资金,在兼顾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情况下,进行最适当的资产与负债的分配。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努力的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变革,在未来利率市场化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1.利率市场化对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后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获得资金价格不确定性带来的定价管理挑战;2.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将更加多元化,金融市场投资、主动负债等在银行资产负债中的比重将提高带来更大管理难度;3.会产生一大批金融创新产品和工具,银行需要借助更为复杂的金融模型来管理;4.银行表外业务将不断增加,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也将加大;5.对管理系统的要求更高。

2.国内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剪刀差让我国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管理作为资产负债管理的重点,业务的重心还是停留在存款、贷款之上。不少银行还是存在存款至上的理念,并没有真正的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一是负债结构不合理

由于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仅仅依靠存款所获得的资金是越来越难以满足贷款和投资增长的需求,寻求存款以外的其他资金来源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理财产品在近几年发展很快,同业拆借、结构性存款、回购协议、发行中长期债券等主动性负债占比也逐步提高,但是主动负债占比仍然相对较低。所以各商业银行在积极的吸收存款的同时更应该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以寻求更多的非存款负债来满足自身业务的发展。

(2)二是过度依赖信贷业务

央行的利率管制使存款和贷款之间形成了不小的存贷利差,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集中在信贷业务上,没有动力去发展非信贷业务。利率市场化后存贷利差必然会减少,到时候商业银行还想要保持现有的增长速度就必须积极转型,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私人银行、银行自营资金投资、理财业务等非信贷业务作为发展方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

3.利率市场化下资产负债管理的应对策略

经历过利率市场化的西方银行,用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利润和风险共存的金融市场,我们应该平衡好风险性和盈利性,只有提高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才能去追逐更高的利润。所以国内商业银行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和紧迫感,抓紧时间制定目标、积极推进改革,以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1)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保证经济主体经济活动效率性的关键保证。商业银行只有在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下才能积极主动地实行资产负债管理。西方商业银行所共有的特点:产权清晰、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各利益相关方关系明确,然后银行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开展各项金融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主要还是以国有股为主导,由于国有股份的所有者比较模糊、甚至虚置、缺位。在这种体制下的我国商业银行难以独立于政府自主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例如国有企业的贷款中存在大量的逃债和废债,银行难以收回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下降货款不良率居高不下。所以先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才能有高效的资产负债管理。

(2)提高市场风险计量水平

识别和计量风险是风险管理的前提。随着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商业银行通过开发自己的系统软件、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借助大型计算机的强大运行速度,使商业银行能够更及时的识别和计量市场风险。

基于银行经营情景和优化技术的资产负债管理决策模型是目前最为推崇的资产负债管理工具。该类模型是将情景模拟、优化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统一反映银行的各种经营目标和内部约束、外部约束和宏观政策因素针对不同情景进行优化决策的方法。通过软件外包等方式,委托有先进技术的第三方公司建立自己的市场风险计量系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先缩短和国外先进银行的差距,然后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与国外先进银行同台竞技。

(3)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任何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都要人才能转换为生产力,所以在银行引入更先进的管理技术、更复杂的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也对银行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西方差距的就是在于中国缺少懂理论、能实践的资产负债管理人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先从国外引进人才,再培养一批银行所需要的复合型金融人才。(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文轩.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城市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2] 于东智,郭娜,关继成.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2.

[3] 杨建东.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经济,2013.

篇12

在我国,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如何尽快地向规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过渡,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和风险管理与国际惯例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本充足率低,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的水平,但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拨入的信贷基金当初就不是按比例拨入的,而且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资本金没有得到相应补充,因而现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极低,远远低于8%的水平。

二是存贷倒挂不平衡,超负荷运行严重。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贷规模盲目扩张,信贷收支靠拆借和占用汇差来平衡,导致存贷倒挂、超负荷运行严重,与商业银行存贷比例要求相差甚远。

三是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流动性负债长期资产化十分严重,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比例失衡,国有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靠借款来维持其流动性需要。

四是资产结构单一,存量板结。银行资产的80%以上都是信贷资产,且短期资产长期化十分突出,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不能满足流动性和多样性要求。

五是资产质量低,安全性差。逾期贷款和“两呆”贷款比例远高于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比例的标准,资产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资产负债管理状况产生的原因

从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看,首先是自我积累机制缺失。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分配是金额上缴和少量留利,没有建立起随资产增长而补充自有资金的积累机制,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来信贷资金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充,从而影响了自身的资金实力,这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缺乏资金运营的约束机制。存贷不讲来源,期限不讲对称,盲目扩张信贷,争规模上项目,不管期限长短和风险收益,这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存量板结,超负荷运行的根本原因。再次是缺乏经营风险消化机制。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和使用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经营风险,提取比例过低,且未能真正消化资产坏账,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有增无减。

从国家宏观金融运作看,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市场金融调控采取刚性办法且松紧无常,使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运缺乏主动性,在调控中处于被动状态,从而给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带来巨大的负效应。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在资产的流动性方面缺乏必要的第二准备金,如短期证券投资,短期拆放,短期票据贴现等。而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采取规模控制办法,调控时紧时松:松时敞口供应,国有商业银行千方百计扩张规模,形成许多无效贷款;紧时“一刀切”,国有商业银行只得牺牲好的企业压缩贷款规模,这使得好的差的企业都不能搞活。中央银行这种刚性控制使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每况愈下。

从社会经济环境看,主要是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企业经营机制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制约,政府直接干扰金融,企业吃信贷资金的“大锅饭”等,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无法按照信贷资金的“三性”原则来运转。

几点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重开展工作:

篇13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5)02-0069-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5.02.16

我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4年7月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上表示利率市场化2年内应该可以实现。在央行政策推进的同时,余额宝结构性存款等利率市场化的产品快速出现,冲击着商业银行传统稳定的资金来源[1]。利率市场化后,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利率风险有较大幅度上升,银行的利息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同时负债的稳定性降低,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因此新形势下,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高低将对利润水平和稳健经营造成较大的影响。如何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适应利率市场化下的市场竞争,将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指的是商业银行按一定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三性平衡[2]。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资产负债管理是在资本限额下,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实现银行净利润最大化。

陈新跃(2005)等认为粗放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不能适应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对资产负债管理中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和持续期限缺口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以上模型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但是该类方法考虑的是预期净利息收入或现值最大化,没有考虑背后利率非预期变化带来的利率风险[3]。刘艳萍(2009)等根据现实世界中不同时期收益率变化不同的利率免疫问题提出了方向久期的资产负债组合模型[4]。迟国泰(2011)等根据银行净值的变化与增量资产负债和存量资产负债持续期的关系,提出了资产负债组合利率风险免疫模型。当未来利率走势不定,波动非常大时,商业银行才会选择完全规避利率风险;而在大部分情况下商业银行都存在相应敏感性缺口,在承受一定利率风险的情况下去赢取利润,因此该类拓展的资产负债组合模型应用范围有限[5]。巴塞尔委员会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建议使用缺口法进行情景测试,分析压力情景下银行净利息收入的不利变化。郭奔宇(2005)、林乐芬(2013)等设计了相应利率压力情景,应用我国实际数据进行利率风险识别及压力测试,并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分析了风险的来源[6-7]。但该类方法侧重于风险分析,压力测试这类方法固有的缺陷在于情景选择的主观性,以压力测试结果为依据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存在难度。

以上研究的是利率市场化下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方法的研究,随着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部分研究从银行业实务的角度,提出利率市场化下资产负债管理的应对策略。于东智(2012)等认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应该从加强组合管理、强化定价管理、推进金融创新三个方面强资产负债管理[8]。龙军(2014)等总结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建议加强业务计划管理来依托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加强利率管理来完善现有资产负债管理[9]。

要落实利率市场化下资产负债管理的应对策略,必须要有比以往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本文引入利率风险经济资本和预期利息收入的概念来准确分析净利息收入水平,为商业银行决定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本文对银行常用的流动性缺口分析法进行了改进,在活期存款的沉淀期限模型中引入回归方程来能定量考察利率市场化下银行负债产品差异化定价的影响。

二、利率市场化下净利息收入的变化及其应对

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般性存款的利率取决于央行的指导利率,而央行存贷款指导利率调整间隔时间较长且波动较小,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面临的利率风险较小,净利息收入水平的高低不取决于利率风险的大小,而取决于议价能力的高低。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热衷于扩张规模,尽可能多吸收存款去发放贷款。目前商业银行管理利率风险提高净利息收入主要依赖于资产端的定价,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及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预测未来的基准利率,当基准利率上行时发放浮动利率贷款,当基准利率下行时发放固定利率贷款。

当前存款利率仍是管制利率,即使主要负债端出现利率的未预期变动,净利息收入减少的幅度很小,在流动性可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使用期限越短的负债去匹配贷款,获得净利息收入越高。显然期限越短的负债与长期限的资产组合,其内含的利率风险较高,但是存款利率管制下该利率风险的绝对值仍然很小。

当利率市场化后,存款利率波动性将大幅增加,利率风险将对净利息收入产生显著的影响,净利息收入的稳定性将下降(并不是指净利息收入绝对值下降,而是从风险的角度来说波动性增加)。本文将经济资本的概念引入到利率风险中,定义净利息收入为预期收入减去非预期利息收入,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利率市场化后净利息收入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变化。

EC(NII)=Expect(NII)-Var(NII) (1)

其中,Expect(NII)为预期利息收入,Var(NII)为非预期利息收入,EC(NII)为净利息收入。

图1中NII1对应的资产负债组合1为一年期固定利率贷款和较短期限存款(如活期),NII2对应的资产负债组合2为一年期固定利率贷款和较长期限存款(如7天通知存款)。在当前存款利率受管制的情况下,图1中净利息收入NII1和NII2将从曲线退化成直线,净利息收入波动性很小,假定利率市场化前后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不发生变化,则NII1和NII2退化成Expect(NII1)和Expect(NII1),显然资产负债重定价期限错配程度越高,商业银行获得的净利息收入越大。图1中显示,尽管净利息收入的预期值与利率市场化前相同,但是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净利息收入存在较大的可能性会低于预期值,不稳定性增加;尽管NII1的预期水平是高于NII2的,但利率风险对应的经济资本EC1>EC2,实际情况也可能会出现NII1小于NII2。利率市场化后如何选择资产负债的重定价期限匹配特征需要经过定量测算,使风险和收益相匹配。

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模型的研究和商业产品则较多,而净利息收入的经济资本模型涉及利率期限结构模型[10],往往依赖蒙特卡洛模拟技术进行收入概率密度的模拟,整个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关于净利息收入的经济资本尽管有相应的解析表达式,如式(1),但是其理论解释和计提资本的依据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则基本缺乏探讨。首先,从风险的性质上来讲,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对应的是非系统性的风险,单笔债权的信用风险特征不同,经济资本计提的多少也不同,利率风险经济资本(对应净利息收入)是一种系统性的风险,一方面取决于外部市场利率的变化,另一方面取决于商业银行持有资产负债的组合特征。其次,从经济资本的定义出发,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等于非预期损失减去预期损失,因为预期损失已经涵盖在定价中,非预期损失一旦实际发生,超过预期损失部分就会实际消耗资本,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的定义非常明晰,而如果从实际消耗资本的角度来看就难以理解净利息收入对应的经济资本,式(1)经济资本的定义是预期收入减去非预期收入的数值(银行净利息收入低于这个值的可能性为给定值,如0.1%),根据英格兰央行的研究及定性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银行利息收入模拟结果都是正数[11],即使出现较小的利息收入并不造成银行实际资本的消耗,出现非预期较小的利息收入,仍是对资本的补充,即使出现负向的净利息收入,也仅仅消耗掉相同数量的资本,为何用预期收入减去非预期收入呢?仅从风险的角度理解净利息收入对应的经济资本是不足的,还必须从财务的角度对经济资本进行分析。银行净利息收入的预期值是列入了商业银行的年度经营计划中的(经营计划包括了巴塞尔协议第二支柱下的资本预算),预期利息收入在资本预算中是发挥了补充资本、利润分红和覆盖运营成本上,因此如果净利息收入因利率风险出现了非预期的大幅下降,这时运营成本仍须支出,同时资本未获得有效补充,非预期利息收入低于预期利息收入留下的缺口,商业银行必须在期初持有相应的资本覆盖这部分风险。

考虑到商业银行债券资产(利率市场化资产)持有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指引》,以促使银行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保持净利息收入稳定,主要还是考虑资产端的利率风险。未来利率市场化后,负债的利率波动幅度增加,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面临的利率风险进一步增大,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能力,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对净利息收入影响日益增加,不再简单的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规模。

三、利率市场化下流动性的变化及其应对

商业银行如何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是资产负债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2013年银行间货币市场“钱荒”更是直接凸显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不足。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风险的方法尽管种类较多,但是基本可按静态或动态方式进行划分。

静态方法中有指标法和缺口法。指标法就是根据当前的资产负债结构,计算相应的静态指标,如流动性资产比上流动性负债,以及《巴塞尔协议III》引入的流动性风险新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12]。值得说明的是巴塞尔委员会引入的新指标,尽管包含了未来压力情景下资金的流入流出考虑,仍然是基于当前时点静态的资产负债表,因此作者仍将其列入静态方法。缺口分析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流动性缺口表展示的是一系列到期时间下资金流入和流出的缺口情况,商业银行根据缺口情况即可提前安排投融资情况,规避流动性风险。动态方法中最常用的是流动性压力测试[13],在当前资产负债表情况下,设计未来一段时间的流动性压力情景(包括存款流出,可变现资产市场价值下降等等),并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计划生成未来每一天动态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入流出缺口情况。流动性压力测试生成的每日现金流缺口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有重要参考价值,因其含有的假设情景过多且预测的现金流与实际差别较大,因此目前来说资产负债的流动性日常管理参考的主要还是静态流动性缺口表。

但是,我们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时,不能根据即期缺口得出结论次日将净流出大额现金,这里面包含了活期存款沉淀资金和定期存款续存的因素,事实上客户的活期存款不可能次日就完全流出,客户有支付和安全存放资金的需求。因些,活期存款的沉淀率是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

活期存款沉淀率作为商业银行流动性实务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在学术界的研究较少,一方面源于建模过程中必须依赖银行内部数据支持,同时沉淀率的模型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各国使用的往往是非常简化的模型。下面介绍香港金融监管服务局的方法,该方法认为活期存款稳定在一年以上部分为一年内活期存款最低额,如式(2)。国际上很多国家使用的最低余额法,其基本思路和香港金管局是一致的,基于无明确到期日余额数据进行分析,并定义一段时间内最低余额为稳定部分,其余为流失部分,通过滚动计算可获得在不同时间区间的沉淀率,从而将无明确到期日的产品,划分为确定到期日的产品。最低余额法如式(3)、(4),其中,式(3)通过滚动计算,获得的沉淀率是一个数值分布,最终确定的沉淀率通过选取置信度处的风险价值即可,置信度选取的标准依赖于银行的风险偏好,如果较为保守,则选取置信度较大的数值,则沉淀率计算的结果也较小。

活期存款沉淀率(一年以上)=过去一年活期存款最低额/活期存款余额平均值(2)

存款沉淀率N,t=min(余额i) /余额平均 i=t,t+1…t+N(3)

存款沉淀率N=VaRα(存款沉淀率N,t)(4)

利率管制时,商业银行无法对负债进行自主定价,负债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资金的支付流通速度等外部因素,商业银行对大额负债的管理主要依赖客户经理维护客户关系,而对于活期存款则基本没有主动管理。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的主要工具和方法不会有大的变化,即使有新工具的出现,仍是从缺口分析法演化改进的,但是商业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发生了重大变化,活期存款沉淀及定期存款的续存,受商业银行负债定价在整个市场中的高低影响较大,近期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发展有力地证明这个观点。从商业银行常使用的活期存款沉淀率公式来看,它无法甄别出商业银行主动差异化定价带来的影响,如继续沿用不加以改进会造成存款沉淀率计算的不准确,从而使缺口分析失效,造成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大。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具有相应的工具,能定量分析负债的差异化定价对本行流动性的影响,一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获取存款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另一方面建议对活期存款沉淀率或定期存款续存率统计模型进行改进, 融入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定价的影响。以活期存款沉淀率(Y)为代表,如式(5)可建立其与商业银行负债定价高于行业平均水平(RateLiability- RateAverage),宏观经济及相关因子(X)的回归方程,活期存款沉淀率取对数转换(ln)是为了使用回归方程时保证其数值在0-100%之间。这方面的数据可通过普通活期存款(即等于市场活期平均利率)进行积累,另外一方面通过商业银行发行的类似活期存款的保本理财产品(此类产品不限额度,随时存取,即高于市场活期存款利率)进行积累。当商业银行缺乏内部长期数据积累时,建议采用简化模型式(6),不上浮的沉淀率数据(Y1)采用历史活期存款数据即可,上浮的沉淀率数据(Y2)可参照外部货币市场基金规模数据或依靠问卷调查和专家判断定性确定参数,这样就回避了统计回归建模的大量数据需求。

1n■=α■X■+α■X■+β(Rate■-Rate■) (5)

1n■-1n■=γ(Rate■-RateA■)(6)

利率市场化下,流动性管理与利率风险管理是紧密联系的,商业银行发展生息资产时,如与负债的期限错配程度较高,可通过提高负债端的定价来减小流动性风险。通过式(5)或式(6),并结合式(1)利率风险的大小,可定量检验此种定价策略下资产负债组合利息收入合理性,从而为商业银行集团司库确定合理资产负债结构提供定量化分析工具。

四、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利息收入的波动性将显著增加,需要承担较大的利率风险,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不再稳定,仅考虑预期收入大小,不考虑利率风险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将使商业银行的收入和风险不匹配,容易造成商业银行实际利息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二)利率市场化情况下,银行体系资产负债错配程度会相对减弱,一定程度上改善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状况。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利率市场化下,资产负债组合期限错配程度越高,其内含的利率风险越大,因此商业银行会综合考虑利息收入与利率风险的匹配性,而在利率管制下期限错配的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

(三)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负债的主动管理,能够建立负债的流动性特征与负债定价数值间的定量关系。利率市场化下负债稳定性下降,负债的流动性特性受商业银行自身负债付息水平高低影响较大,商业银行需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需求确定负债价格水平,从而主动控制负债端的期限结构。

(四)未来商业银行应加强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净利息收入管理与流动性管理应有机结合,当生息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程度较高时,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可对资产期限结构或负债端定价水平进行调整,并考虑两种策略下经利率风险调整后的净利息收入最大化。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全面性的,商业银行获取稳定利差的年代将过去,未来商业银行将应进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利率市场化下的资产负债管理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需与风险管理有效结合,在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可控的情况实现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戴国强,方鹏飞.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风险――基于影子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视角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4(8):13-19.

[2]陈小宪.加速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J].金融研究,2003(2):30-37.

[3]陈新跃,张文武.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技术研究[J].金融论坛,2005(3):39-44.

[4]刘艳萍,王婷婷,迟国泰.基于方向久期利率风险免疫的资产负债组合优化模型[J].管理评论,2009(4):11-25.

[5]迟国泰,张玉玲,王元斌.基于全部资产负债利率风险免疫优化的增量资产组合决策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11(2):161-172.

[6]郭奔宇.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识别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11):62-73.

[7]林乐芬,陈旭阳.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压力测试分析[J].经济纵横,2013(12):84-88.

[8]于东智,郭娜,关继成.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2(9):37-41.

[9]龙军,张宏,程锐.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实务研究――兼论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及应对[J].武汉金融,2014(1):58-60.

[10]贾德奎.基于Shibor的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研究

[J].上海金融,2009(8):31-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