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骨科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篇1

结果: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患肢的恢复程度,良好41例,一般5例,4例患者的患肢恢复较差。其中2例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僵硬,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加强护理及换药处理后,情况有所好转。

结论:帮助患者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积极做好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工作并对各类可能的并发症做出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 围术期 护理体会 不稳定骨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30-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发生概率逐年上升。高龄患者的骨质较为脆弱,故而老年性肱骨外科颈骨折多为十分严重且复杂的关节内骨折。该病的患者占全部骨折患者的4%~5%。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发生此疾病的概率更高达10%[1]。现阶段,一般采用手术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若处置不当,极易造成患者肩关节僵硬,故而患者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我院对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采取了积极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收入的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上的骨质疏松。5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34例,年龄64~87岁,平均(71.4±1.7)岁。致伤原因包括,车外伤11例,高出坠落伤10例,摔伤29例。其中有4例患者合并肩关节脱位,6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①观察患者患侧肩部及患肢的肿胀情况,患者入院后,立即让患者采取绝对卧位休息,并垫高患者患侧的肩部以及患肢。使用消炎止痛的药膏涂抹于患者肿胀的部位。并指导患者进行手指伸屈以及握拳训练,以促进肿胀的消除。实时监测患者患肢的血供、肿胀等情况。②患者因年龄较大,心理承受能力差,对疼痛的耐受能力低,极易出现紧张等负面情绪,治疗依从性差,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故而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根据患者的情况,对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树立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③老龄患者易出现各类合并症,故而要检测患者的血压、血糖,每天检测2次血压,4次血糖。保证患者的血压、血糖在手术允许的范围之内。④术前3天即可开始对患者术野皮肤进行消毒,并使用无菌的敷料包扎。术前1天,禁水禁食。术前半小时对患者进行备皮、消毒处理。

1.2.2 术后护理。①术后返回病房后,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测量其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处理。②检测患者的患肢情况,观察切口是否有渗血,观察切口负压引流管的引流液的颜色、性质。③术后先使用冰袋敷于患肢,以减轻肿胀、出血给患者带来的疼痛。12h后给予患者热敷,促进水肿的吸收。④若患者放置PCA管,可依据患者的疼痛情况,多次给药。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控PCA管是否通畅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⑤采用全麻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应禁水禁食6h。6h后,方可给予患者半流质食物,之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食物。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术后即可直接使用普通食物。⑥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常用Hughes、Neer的三阶段法[2]。包括第一阶段的上肢旋转、伸展练习。第二阶段的颈肩部集群运动。第三阶段的患肩的大范围活动、伸展、对抗训练。

1.2.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若手术部位、患侧肢体出现任何不适(疼痛、红肿、畸形),请及时来院复查。每月及时在家属的陪同下进行复查。同时坚持对患肢进行锻炼。

2 结果

50例老年性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患者患肢的恢复程度,良好41例,一般5例,4例患者的患肢恢复较差。其中2例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僵硬,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加强护理及换药处理后,情况有所好转。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不断增多。只有对患者采取的合理的手术围术期护理措施,并在术后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训练,才能避免患者发生肩关节僵硬的现象,使其患肢得到更快的恢复。我院对选取的50例患者均进行了有效的患肢功能训练,训练效果良好,大部分患者的患肢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只有2例患者不配合功能锻炼,导致肩关节僵硬。

总而言之,帮助患者对患肢进行功能训练,积极做好围术期的各项护理工作并对各类可能的并发症做出有效的预防可以提高老年患者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2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  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0.05)。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研究表明确保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伤害,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紧张有序的救护活动本身就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时应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采取积极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护。对于患者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3.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  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篇3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常有病情危急、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表现,容易发生意外,具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为减少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本文对骨科围手术期安全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骨科围手术期患者304例,其中男170例,女134例,年龄18-78岁,平均43.5±8.78岁,既往无精神疾患,采用随机抽样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人,其中试验组男85例,女67例,对照组男85例,女67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

1.2.2 试验组除采用骨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外,建立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护士长及质控护士定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或杜绝护理缺陷。①规范、熟练操作技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认真、熟练地履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严谨性。②注重护患沟通,加强语言修养,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③加强医护沟通,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

④重视护士继续教育,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业务培训,使其熟练掌握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⑤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完善护理记录,书写护理记录并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做到主观的描述、判断,结论不能有自相矛盾的记录可能,保持记录客观性和一致性[2]。

1.3 评价指标 (1)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情况比较:从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情况、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情况统计2组数据。(2)患者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从患者的投诉、护理缺陷申报、护士纠纷处理三方面统计2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1 2组积极配合治疗情况 对照组积极配合治疗患者133例(87.50%),试验组为148例(97.37%)。2组积极配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7,P

2.2 2组发生意外与纠纷例数比较 对照组护理意外和纠纷发生率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本研究表明确保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纠纷,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3.1 骨科患者常由于突遇意外伤害,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可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各种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紧张有序的救护活动本身就会使病人产生一种心理安慰和信任。同时应关怀、安慰病人,保持镇静,采取积极态度配合医务人员的救护。对于患者家属,应客观地介绍病情,取得家属的合作与理解。

3.2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倡导安全文化,增强安全管理理念 临床护理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护理风险始终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候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甚至发生医疗纠纷。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业务技术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加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有助于杜绝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

3.3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护理安全隐患存在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临床活动中,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务人员,要注意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防范护理差错,减少护理意外与纠纷,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全程优质服务。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93-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人群在扩大,开展骨科手术的患者逐渐增加,由于手术或麻醉时体内激素增加加重糖尿病,容易并发感染,伤口不易愈合,常合并重要脏器的损害,使手术风险性增加,因此高度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1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发股骨颈骨折9例,并人工膝关节置换2例,并发腰椎间盘盘摘除5例,并颈椎管狭窄1例,并人工单髋关节置换3例。针对疾病特点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对于择期的糖尿病病人应做好各项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有无并发症,了解各脏器的功能、酸碱平衡和代谢情况等,多采用胰岛素(诺和灵)治疗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在8.33mmol/l以下。

1.2 讲解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的焦虑情绪得到分散和减轻的办法。首先要了解体内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注重情绪对其的影响,因此必须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稳定,消除紧张。其次指导讲解学习手术的相关知识,掌握医护人员教的减压办法(如听音乐、亲人陪伴、交谈等),从而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1.3 认真做好饮食指导,每日应保证碳水化合物的供给,如米饭、面食,每日的保证250克以上,避免产生饥饿感,减少消耗脂肪和蛋白质降低体能。

1.4 认真做好皮肤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皮肤高渗状态加上末梢神经感觉异常导致营养供给不足所致,循环差、弹性差,较正常人受压后抗压能力下降1至2倍,因此身体容易受压部位的护理尤为重要,进行按摩要间隔时间要短,并做好骨隆突部位的保护,避免受压破损。同时要勤擦洗、勤换衣,保持床整清洁。

1.5 因手术日禁食,要注意病人的血糖波动变化情况,宜上午进行手术,如时间很长,须补充葡萄糖按2-4克葡萄糖比1单位胰岛素的比例缓慢静点,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表现,如心慌、出汗、反应力差等,及时做好静脉补给,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1.6 遵医嘱术晨做过敏试验,保证手术前半小时合理应用抗菌素,认真做好清洁皮肤准备,减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观察生命体征、血糖的动态过程,保证平稳迎接手术。

1.7 认真做好心理指导,由于紧张会引起血糖血压升高,影响睡眠,刺激体内环境增强手术或药物等的刺激的敏感性,因此要认真地进行术前访谈,舒畅心情,稳定情绪,介绍成功病例和疾病发展过程、治疗过程,增强自信心,以利于很好配合。

2 术后护理

2.1 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胰岛素泵注射、监测指尖和静脉血糖变化并做好记录,使血糖控制在11.1mol/l以下,应用胰岛素持续到骨折愈合完全后。同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严格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2.2 皮肤护理仍然是重要的 由于手术后患者被动,要做好受压部位皮肤的保护,定时进行局部及全身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可视病情使用波动式充气床垫,可以改善空气流通,预防压疮的发生,效果明显。保持床铺平整。

2.3 做好口腔护理和会阴护理,每日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观察并正确记录引流液体的性状和量,并保持通畅有效,防止脱落。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给予相应的处置。

2.4 早期指导患者做肌肉的等长等张运动,制定计划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促进机体内心、肺、神经、内分泌的功能。由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由床上运动到床边运动逐步增强,运动次数逐级增多,要以耐受不疲倦为宜。

2.5 饮食方面 宜给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蛋、奶、丰富维生素、粗纤维等,严格控制食量,忌暴饮暴食。还要注意保证二便通畅,以利营养吸收,从而促进恢复。

2.6 调动病人主观积极性因素,保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 指导患者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学会应用胰岛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还有低血糖的自我管理,积极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3 总 结

本组病例无感染发生,血糖控制较理想,通过整体的科学的精心护理使糖尿病的病人并发骨科疾病是可以进行手术的,切口愈合达到一级,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促进和利于功能恢复,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4 结 论

糖尿病患者并发骨科疾病开展手术不是绝对禁忌,采取科学的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疾病康复的保证。

总之由于糖尿病本身因素,生理环境高糖状态易并发病变,如末梢神经炎、骨质疏松、静脉炎、糖尿病足、坏疽等。随着糖尿病人群的扩大我们的护理服务也在不断的扩大,让每一位住院患者都来学习相关知识,并掌握了自我血糖管理和必要的功能锻炼,通过有计划的围手术期治疗护理,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变提升生活质量。为广大的糖尿病患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为今后的护理工作不断扩展更新理念打下基础。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06-01

1.临床资料

本组39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65岁-79岁,平均70.5岁。股骨干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10例,胫腓骨骨折7例,肱骨骨折4例,锁骨骨折6例,其中,开放性伤口1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7例,双髋关节置换1例,钢板固定19例,髓内针固定12例。既往有糖尿病史37例,首次确认为糖尿病2例。

2.护理

2.1 心理护理:本组病人多因瞬间的意外引起躯体运动障碍,加之患糖尿病多年,容易对治疗缺乏信心,表现为焦虑、抑郁、暴躁或情绪低落。护理措施:①向病人讲解手术的目的、手术的方法、麻醉的方法、手术后注意事项以及手术后效果,消除病人的不安心理。②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可以播放治愈患者的幻灯片,让病人了解骨折愈后效果良好,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专科护理:

2.2.1 疼痛护理:手术疼痛是患者较为关心的问题。手术前,抬高患肢至少于心脏齐平,48小时内持续冷敷,以减轻组织肿胀。手术后,应用术后镇疼泵,或口服药物减轻疼痛。

2.2.2 皮肤护理:①手术前使用夹板、牵引的病人,应保持衬垫平整、松软适度,尤其要注意骨骼突起部位,要仔细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颜色、动脉搏动改变情况。②皮肤出现破损,糖尿病病人抵抗力较差应及时清创处理,防止发生感染和延误手术治疗。③手术后,对于长时间卧床的糖尿病病人,容易导致组织受压坏死产生压疮,要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及时翻身,定时按摩受压部位。④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较差,术后切口容易感染不愈合,要注意无菌操作。

2.2.3 会阴护理:糖尿病人比普通患者更容易引起尿路感染,所以要加强会阴护理。每日两次进行尿管护理。术后6小时后,就可以进行尿管夹闭,进行膀胱肌锻炼,以便尽可能早日拔除尿管。鼓励长时间卧床患者多饮水,排尿前轻扣膀胱,尽量排尽膀胱内残液残渣,避免形成结晶。

2.2.4 饮食护理:对病人进行合理的饮食护理,让病人理解并自觉遵从饮食医嘱。手术后两天内患者易进食,流质、半流质容易消化的食物,一周后注意添加粗纤维饮食,以保证大便通畅。围手术期的糖尿病人,既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又要使血糖在许可范围内,所以要根据体重确定每日所需饮食,不能正常进食者可以给予静脉营养支持,避免因营养不良造成伤口或切口不愈合[1]。

2.2.5 血糖监测:不良情绪、创伤、手术等应激因素的存在容易导致血糖增高,或因不良情绪、受伤后进食量过少等因素导致血糖降低。总之血糖值波动较大,因此必需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采用短效胰岛素治疗,围手术期控制血糖在7mmol/L~10mmol/L。糖尿病患者皮肤不容易愈合,应用胰岛素最好至手术后14天,拆线后,改用口服药物。

2.2.6 功能锻炼:手术后抬高患侧肢体,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麻醉4-6小时后,就可以指导患者做远端关节活动,肌肉的收缩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2]。糖尿病患者在加强锻炼的同时可以辅助抗凝药物。

3.结果

本组39例内围手术期发生伤口感染2例,血糖控制不良1例。病人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伤口甲级愈合。

4.小结

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营养差、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围手术期通过心理护理、专科护理,使病人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14-01

骨科髋部手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高,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 [1] 。我科通过对此类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有效护理干预,明显减少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5例,男151例,如174例,年龄最大95岁,最小34岁,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11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3例,髋部周围骨折手术199例。

1.2 治疗结果 本组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28例,发生率8.61%。其中肺栓塞死亡3例,均发生在手术一周后。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针对髋部手术均属于骨科大手术,患者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活动,护理中应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详细向患者讲解病情手术方案,手术医生,技术水平及预后情况,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活动,取得患者及家属理解,积极配合治疗。

2.1.2 消除不良生活习惯。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发现对手术不利的习惯及时指导患者改正,有些患者有吸烟史的,护士应与其讲解香烟对手术后血管的损害,香烟中的尼古丁物质易引起血管痉挛,损害血管内皮组织,造成血小板吸附血管壁上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理解后立即戒烟。

2.1.3 饮食指导 患者术后需卧床,胃肠活动功能相对减弱,嘱其饮食应可口、易消化,忌生冷、油腻辛辣,多吃新鲜蔬果、水果、鱼和瘦肉,加强机体营养支持,以增加抵抗力,提高手术耐受性。

2.1.4 术前功能锻炼指导。术前常规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指导患者使用骨科多功能牵引床抬臀及踝泵运动,股四头肌静力舒缩运动及扩胸运动。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渗血情况,疼痛情况以及引流量,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禁用止血药物,常规应用舒血宁或者血塞通,预防血栓形成,对无禁忌症者,常规使用弹力绷带绑扎患肢,利用机械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减少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2.2.2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6小时麻醉消失即行股四头肌静力舒缩及踝泵运动,使用骨科多功能床吊环行抬臀活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5-7天即可扶双拐下地,患肢禁止负重,髋部周围骨折手术患者根据其伤情尽早下地活动,一般伤后7-10天扶双拐下地患肢禁止负重,若合并上肢伤则予以早期坐轮椅下地。

3 体会

髋部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陆芸等[2]报告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5.7%。吕厚山等[3]报告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7.1%(24/51)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静脉回流,有效防止静脉血栓形成。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因此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4]。本组患者我们通过术前、术后早期有效的各种护理干预措施,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61%,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中华骨科杂志,2009,29(6):602-604.

篇7

随着关节置换及脊柱手术的广泛开展,以及严重创伤多发性骨折的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在临床中逐渐增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重者可以发生肺栓塞(PE)而致死,故有效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促进康复非常重要。国内对DVT和PE的预防、重视程度及治疗策略还远不如西方国家。骨科手术前后若未行任何预防措施,术后约有50%机会出现DVT,故预防DVT、PE 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1 高危因素

1.1 DVT形成的三大因素主要包括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血管壁损伤,且好发于下肢[1,2],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均可导致高凝状态。

1.2 围手术期与DVT (1)手术前常规禁食、禁水,胃肠减压等导致血液高凝状态。(2)手术中病人:卧床、下肢制动,麻醉导致周围血管扩张,肌静脉回流减少;术中使用牵引器、压迫,术中器械直接损伤及任何原因所致休克。(3)术后凝血机制的改变:术后病人常继续禁食、水;术后卧床、制动及下肢包扎是下肢DVT的重要原因;围术期止血药的应用,术后怕出血而停用抗凝药物,致凝血功能增强;瘫痪、肥胖、静脉曲张和使用雌激素、吸烟等是导致获得性高凝状态的高危因素。

2 护理干预

2.1 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从入院至出院使用长腿弹性袜,术中和术后初期在双腿弹性袜上使用连续气压装置;垫枕抬高患肢30°,垫枕不能太硬,不要在腘窝和小腿下垫枕。

2.2 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足趾、踝部、股四头肌的运动,每天活动20次/组,每天4~5组,双下肢交替,每次5~10分钟;每天还需进行足踝和膝关节主动及被动运动,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淤滞状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后期活动次数可随恢复情况酌情增加,告之患者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主动合作。

2.3 鼓励患者每天定时做深呼吸、咳嗽、咳痰;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芹菜、葡萄等;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戒烟,吸烟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烟草中尼古丁可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诱发DVT形成。

2.4 密切观察DVT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持续不缓解,且逐渐加重,出现小腿肌肉饱满紧张,压痛明显,如排除原发疾病所致者,可考虑DVT。

2.5 警惕PE的发生 PE是下肢DVT最严重的并发症,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恐惧感等症状时,需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予支持性护理,如生命体征监护、高流量氧气吸入(5L/min)、建立静脉通路等;同时安慰患者,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免剧烈咳嗽。

2.6 作好患肢的护理 密切观察肢体皮温、色泽、水肿及足背静脉波动情况,患肢供血障碍,局部压迫易引起缺血、缺氧;要注意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及时更换已污染的床单、防止褥疮;密切观察患肢周径及颜色,在髌骨上15㎝,胫骨结节下10cm画上标记,每天上下午各测2次,如果患肢周径不断增加,肿胀较原来加重,说明静脉回流受阻,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处理;嘱患者注意安全,避免碰撞伤肢;尽量不在手术肢体输液、输血及各种穿刺等护理操作,深静脉穿刺时避免反复操作加重血管壁的损伤,选择优质的内置导管。

2.7 正确选择麻醉方法、适当用药预防 对血栓形成高危因素者,首选椎管内麻醉;术中适当血液稀释降低血液粘稠度;严格掌握止血药物的适应症并酌情选用抗凝剂对高危病人进行预防,可予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低分子肝素钠15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同时严密观察凝血情况。

2.8 心理护理 下肢DVT患者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而担心预后,患者长期卧床,接触的人少,讲话的机会少,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态度诚恳,让患者发泄心中的抑郁,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增加其自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3 体 会

DVT的形成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集,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骨科大手术可造成静脉损伤、静脉血液停滞以及血液高凝状态,且病人活动少,若同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更易形成DVT。若做到早期防治,对于术前高危因素患者可给予输注丹参液及功能锻炼;术中俯卧时尽量保持腹部悬空,避免下肢静脉血流被压迫[3],保证充足的血流量;术后鼓励并帮助患者进行双下肢功能锻炼;尽量避免卧床时间过长和制动过久,可使DVT发生率明显降低。对发生DVT的患者,告之早期绝对卧床休息的意义,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咳嗽、胸闷、胸痛等PE的症状,注意不能用力过度,禁止推拿按摩,防止DVT脱落引起PE危及生命。

参考文献

篇8

2 流行病学

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关于DVT的流行病学数据。吕厚山[2]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达47.1%,翟振国[3]报道为30%-50%。这与欧美国家的报道相似,在美国,无预防措施的重大骨科手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手术等)DVT发生率为32%~88% [4、5]。我们临床上之所以没有见到这么高比例的DVT患者,是因为其中大部分为没有症状的患者。根据美国OlmstedCounty,Minnesota的数据显示[6],美国每年有症状的DVT发生率为145/100,000,肺栓塞为66/100,000,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而死亡的人数每年约20万,因DVT而丧失的劳动力每年约200万,这充分说明,DVT的发病以及其造成的损失已达到了惊人的程度[7]。

3 DVT形成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早在1884年,Virchow就描述了DVT形成的病理学三要素:血管内膜损伤,血液滞缓和血液高凝[8],至今受到人们的普遍公认。骨科患者涉及创伤、手术、制动及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与这三要素密切相关。由于下肢静脉血流慢于上肢,一般DVT以下肢多见。且以左下肢多见,这主要是因为左髂总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几乎成直角,跨腰骶生理突起被压向前方,另又被右髂总动脉压向后方,导致左侧下肢静脉前后受压后,血液回流慢于右侧[9]。

3.1 血管内膜损伤

血管内膜损伤后,膜下胶原蛋白暴露,可发挥强烈的促凝作用,促进血小板在的内皮下胶原处黏附、聚集,导致血液凝固,血栓形成。对于骨科患者,有很多因素导致血管内膜的损伤。①创伤:骨科患者多数因车祸、重物砸伤或坠落等引起,这些高能量损伤将直接导致血管的挫伤,撕裂甚至离断。②手术: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本身也是一种创伤,手术中由于骨折复位,软组织的牵拉,以及伤口过长时间的暴露均有可能损伤血管。③药物:骨科创伤患者受伤后大多数软组织肿胀,需甘露醇、七叶皂甙消肿活血,这些药物本身对血管内膜有一定程度的损伤[10]。④静脉操作:有部分患者需长期输液、反复穿刺以及静脉插管,这些操作直接导致血管内膜损伤。

3.2 血流滞缓

正常血流中由于血液成份比重的不同,红细胞和白细胞在血流的中轴流动构成轴流,其外是血小板,最外是一层血浆带构成边流。当血流减慢时血小板可进入边流,增加了血小板与内膜的接触机会和粘附于内膜的可能性。由于血流减慢,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在局部易达到凝血所需的浓度,导致血栓形成[11]。骨科患者骨折后由于手术、麻醉和镇静、肌松药物的应用,使肌肉暂时丧失了“肌泵”的收缩功能,加上患肢长时间处于制动,静脉回流减少、流速减慢,促进DVT了形成。

3.3 血液高凝

血液高凝是指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血液较之正常状态下更容易凝聚。此状态常见于一些遗传病,如第V因子和凝血酶原的基因突变等。骨科患者在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或术后失血较多的情况下,血液浓缩,血中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其它凝血因子(Ⅻ、Ⅶ)的含量增多,其粘性增加,易于发生粘集形成血栓。另外,骨科患者为防止创伤出血而应用的凝血类药物,也会促进血液的高凝状态。

3.4 危险因素

除了以上的DVT三要素外,还有很多危险因素会促进DVT的发生。如患者伴有慢性心肺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糖尿病、静脉曲张、小腿溃疡、既往血栓病史等,DVT的危险性会更大[12]。高龄(>50岁)、肥胖、吸烟、妊娠和口服避孕药与DVT的形成也有着密切关系[13]。长途旅行也是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据报道乘坐汽车、火车、飞机持续时间超过5小时以上者,静脉血栓形成机率增加5倍左右[14]。

4 围手术期DVT的预防、治疗和护理

骨科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由于创伤、手术和术后的长期制动等多种综合因素,导致了围手术期DVT的高发生率。如术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相应的治疗护理,DVT的发生率将明显降低[15]。李进[16]报道了126例骨科大手术后的DVT发生率为37.3%,其中未采取预防措施的DVT发生率为66.67%,采取预防措施后DVT发生率为15.28%。

4.1 术前DVT的预防和护理

需行骨科大手术的患者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其DVT的发生率较高[17]。术前可以针对已经明确的危险因素进行有计划和针对性的术前教育。让患者大体上了解DVT的形成因素,预防方法,DVT发生后的症状,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等。这种术前指导既能让患者对DVT有足够的认识,同时能减轻心理负担,还能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其次,还要教育患者注意生活上的一些DVT危险因素,如戒烟、戒酒,饮食上以低脂食品为主,多食维生素较高、高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小便通畅等。

4.2 术中DVT的预防

手术中应避免粗暴操作,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术中彻底止血,保护手术野中的血管,避免血管内膜破坏后血栓形成。术中如失血过多,应给予输血和补足液体。对于DVT高危患者,尽量采用硬膜外麻醉[5]。

4.3 术后DVT的预防和护理

4.3.1 观察早期DVT症状

如患者主诉有下肢沉重、肿胀、关节屈伸时肌肉不适,则需警惕DVT的发生。术后巡视病人时要注意患肢皮肤颜色、皮温、周径,浅静脉是否怒张、肢体与正常侧相比是否明显增粗。如果发生以上这些情况,及时通知主管医师。如果患者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应考虑肺栓塞,应立即进行抢救并通知值班医生。

4.3.2 药物预防

预防DVT的抗凝药物有阿司匹林、潘生丁、华法令、二氢麦角胺等口服药和肝素、右旋糖苷,复方丹参液等注射液。此类抗凝药物存在着出血的副作用,临床上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黑便,牙龈出血等症状。患者应用肝素时,还要注意定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4.3.3 物理预防

4.3.3.1 术后和功能锻炼

术后患者抬高双下肢20°~30°,上半身抬高15°,膝关节屈曲15°,这样的可以使髂静脉松弛,并有利于静脉回流。鼓励患者在床上尽早主动屈伸踝、膝和髋关节,利用肌肉的收缩作用挤压血管,促进静脉血液流动。如患者主动活动困难,可以由护士或家属进行由跟腱起至下而上的肌肉挤压运动,对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和大腿后侧肌群按摩,加速血液回流。

4.3.3.2 机械预防

目前有很多机械预防方法,包括小腿充气压力泵,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器,分级压力长统袜,弹力绷带等,这些机械方式均能起到预防DVT形成的作用[1、18]。

4.3.4 其它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往往需静脉输液或穿刺,尽可能避免在患肢的同一静脉上反复多次穿刺,特别是大隐静脉。避免长时间静脉输液,连续输液尽量不超过48小时[18、19]。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缓慢和充分稀释。

4.4 DVT形成后的治疗和护理

如怀疑患者DVT形成,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应尽快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血栓的部位,大小。根据血栓情况评估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并制定治疗方案。

DVT形成后的主要治疗是抗凝,一旦客观检测确定诊断,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治疗分为药物治疗、溶栓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抗血小板药和抗凝药为主,在药物治疗期间最主要的仍是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征象,如患者伤口的渗出量,外伤或手术区域有无血肿形成,患者有无贫血等。

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溶解血栓,促进受阻血管再通,不损害静脉瓣膜结构,因而成为DVT的常规治疗方法。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链激酶、重组链激酶、纤维蛋白溶解酶、抗栓酶等。其中尿激酶是最常使用的溶栓剂。由于出血危险较大,骨科手术术后的病人应避免使用溶栓药。

手术治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取出血栓,通畅静脉。但由于取血栓手术本身对血管会造成一定适度的损伤,故手术治疗仅针对于巨大髂股静脉血栓导致肢体坏疽危险的患者,或存在药物抗凝或溶栓治疗禁忌的患者。对于一般的下肢血栓,外科治疗常植入静脉滤器即可。

5 出院后的指导

DVT形成后,需要长期的抗凝过程,首次发生的患者至少治疗6~12个月,对复发的患者建议无限期抗凝[20]。且DVT易导致下肢静脉曲张,小腿皮肤静脉溃疡等后遗症,如不及时防治可导致严重后果,所以,要高度重视病人的出院后指导。一般在不影响骨科疾病恢复的情况下,嘱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功能锻练,注意饮食结构;避免便秘,咳嗽等,这些会增加腹压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诊。

6 小结

DVT在骨科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如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在临床上,我们诊治和护理上要注意仔细观察、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整体护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避免手术并发症和有效的恢复肢体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使病人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白金广、刘素萍.创伤或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836-837.

[2] 吕厚山、徐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55.

[3] 翟振国、王辰.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86-188.

[4]HardwickME.ColwellCWJr.AdvancesinDVTprophylaxisandmanagementinmajororthopaedicsurgery.SurgTechnolInt. 2004.12:265-8.

[5]AnayaDA.NathensAB.Thrombosisandcoagulation:deepveinthrombosisandpulmonaryembolismprophylaxis.SurgClinNorthAm. 2005.85:1163-77.ix-x.

[6]HainesST.Venousthromboembolism:pathophysiologyandclinicalpresentation.AmJHealthSystPharm. 2003.60:S3-5.

[7] 蔡莉莉、徐燕.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进展.护理杂志.2003.20:93-94.

[8]CarrollP.Deepvenousthrombosis:implicationsfororthopaedicnursing.OrthopNurs.1993.12:33-42.

[9]LudwigB、HanT、AmundsonD.PostthromboticsyndromecomplicatingacaseofMay-Thurnersyndromedespiteendovasculartherapy:casereportandreview.Chest.2006.129:1382-6.

[10]ZakariaelR,HuntCM,LiN,etal.Disparityinosmolarity-inducedvascularreactivity.JAmSocNephrol.2005.16:2931-40.

[11]VerhammeP,HoylaertsMF.Thepivotalroleoftheendotheliuminhaemostasisandthrombosis.ActaClinBelg.2006.61:213-9.

[12] 程凌燕、耿莉华.骨科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护理研究.2004.18:2086-2088.

[13] 侯黎升、崔洪鹏.骨科患者静脉血栓疾病的预防.临床骨科杂志.2007.10:183-185.

[14] 王琳.旅行可加重深静脉血栓.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484.

[15]ElmanEE,KahnSR.Thepost-thromboticsyndromeafterupp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inadults:asystematicreview.ThrombRes.2006.117:609-14.

[16] 李进.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21-522.

[17] 邱贵兴、戴戎、杨庆铭、裴福兴.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中国临床医生.2006.34:27.

篇9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科收住的高龄股骨骨折患者共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68-90岁、平均年龄75岁,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8例、股骨干骨折22例、股骨髁上骨折6例,其中行人工关节置换术38例,置内固定术50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老年人反应迟钝,代偿功能差、股骨骨折后有可能损伤血管神经,所以病人入院后要采取一问、二查、三看的方法来确定此次受伤是否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愈后功能恢复。一问指具体了解受伤原因、时间、部位和病人的反应及症状;二查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全身受伤情况、伤口、肢体血运和感觉运动功能;三看指观察病人们面色及表情,肢体肿胀程度,尿量及颜色,根据观察结果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1.2 心理护理:突如其来的意外创伤、疼痛、出血等刺激,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无助和焦虑的心理,为此我们要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及时沟通,用同种病例的良好情况做导向,缓解不良情绪。在临床操作中动作轻柔、准确到位,以取得患者的信赖,使之消除顾虑,配合其治疗。

2.1.3 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患者长时间卧床胸部活动受限,肺泡不能充分扩张,毛细支气管内的分泌物不易排除,从而易引起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在病人入院后有吸烟者劝其戒烟,协助病人勤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和深呼吸,每天3-4次;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用超声雾化吸入,再配合药物对症治疗。

2.1.4 防止压疮形成:压疮是高龄患者受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多数由于肢体疼痛活动受限,软组织弹性差,食欲不佳,全身骨突部位很容易形成压疮,因此我们要指导家属及病人勤翻身、勤拍背、勤按摩、勤清洗、勤更换床单,加强营养、补充足够的热量,消除压疮形成的潜在因素。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术后病人送回病区后严格交接病人,按特级护理每15-30分钟巡视病人一次[1],详细记录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静滴速度以及出入量等,密切观察病人麻醉后的意识状态和病情变化情况。

2.2.2 伤口及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手术后将伤口引流管妥善放置,防止受压、打折、脱出,引流袋或引流瓶挂于床沿,位置低于伤口水平线,避免倒流引起逆行性感染。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液量,如果术后2小时内引流液>400ml[2],伤口渗血较多,应警惕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一旦出现及时补充胶体溶液或血液制品。

2.2.3 预防泌尿系感染:对于高龄患者术前都置有尿管,所以术后应做好尿管护理。每日2次用0.9%生理盐水250 ml+庆大霉素8万单位做密闭式膀胱冲洗,并用消毒棉球清洗会,防止尿管粘连损伤泌尿道,根据尿量及颜色,鼓励病人多饮水,定时关闭尿管,每隔2-4小时开放1次,保持尿管通畅,锻炼膀胱功能。

2.2.4 加强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DVT是骨科常见的并发症,手术涉及创伤、应激、制动,长期卧床等多种因素,同时与血液高凝状态密切相关[3],所以在手术后早期协助和指导病人做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结合机械性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高龄患者一般体质状况欠佳,脏器功能逐渐降低,骨峰值已至低谷,加之机体内环境由于创伤容易紊乱,情绪稳定性差,因此,做好术前术后的健康指导十分重要。具体要结合病情和个体差异详细讲解手术过程,引导病人调节不良情绪,消除手术前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手术成功。

通过对本组98例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我深刻体会到,在做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同时,还要细心观察和预测病人的潜在疾患诱发因素以及脆弱的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坚实基础,也是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护理 体会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人工肩关节置换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和活动度。肱骨近端是恶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按置换范围分为半肩关节(人工肱骨头置换单极与双极)和全肩关节置换两大类, 肩关节置换术主要为病人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其功能,稳定关节。适用于难以闭合和手术 复位恢复功能的肱骨头粉粹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头肿瘤等。[1]我科2009年1月~2 0 10 年3月对12例病人施行半肩关节假体置换术,经过术后的精心护理,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3周出院,经过6个月的随防,功能恢复良好,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 

1 临床资料 

1 .1 一般资料 

本组12例患者,女9例,男3例,年龄22~70岁,平均55岁;肱骨头无菌性坏死伴严重创伤性关节炎6例,肱骨头小圆细胞型骨肉瘤2例,肱骨近端巨细胞瘤4例,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6例,定制型非限制性肱骨近端肿瘤假体置换保肢术6例。 

2 观察及护理 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多数病人对手术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术后效果不满意,了解病人心理反应,加强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介绍相应的成功病例,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让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和医护人员相互协同,做好治疗与护理工作。本组1 2例病人均能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与护理。

2 .1 .2 术前准备:配合医生作好病人术前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能检查、x线片检查、交叉配血等。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手术有关知识及存在的危险性,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遵医嘱作好病人的皮肤准备、各种药物的皮肤试验,向病人讲解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及目的。并指导患者床上排便及相应的功能锻炼,并强调其重要性,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训练,为缓解术后不适,促进早日康复做好准备。 

2 .2 术后护理

因手术创伤大,床边交接班时应注意观察的内容有:

2.2.1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生命体征。半小时测1次,如有意外及时汇报。

2.2.2 密切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运动及末梢血运,及早发现血管、神经的损伤。

2.2.3 注意切口负压是否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及伤口的渗血情况。

2.2.4 注意观察外展固定架是否使患肢外展50°~60°,前屈45°。并固定制动。一般固定3周左右。病人取平卧位,外展支架与床面平行,肘部略抬高,同时注意外展支架螺丝有无松动,位置有无滑移。 

2 .3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

术后第1天,手术侧手指各关节进行屈伸运动、握拳运动。术后第3天,疼痛减轻即开始被动活动,作手腕、肘关节伸屈,肩部肌肉收缩、伸展锻炼。术后第 5~7天开始进行仰卧位外旋和上举运动[2]。外旋运动时屈肘90°,用健手协助:上举运动时肘关节屈曲,用健侧手握住腕部上举过肩并用手触前额,逐渐超过头部。术后第 7~l4天增加悬摆练习,令病人弯腰患臂下垂,手持木棍,在地面上进行内旋或外旋画圈,并逐渐增大圈的半径。练习时躯体前屈,是为了减轻患肩肌肉克服重力的负担,而且可以使肩部肌肉进一步松弛。术后第3周开始增加等长功能锻炼。屈肘90°,用健侧手、墙壁作为阻力,然后等长收缩内外旋肌群。术后第6周,三角肌和肩袖的创伤基本愈合,开始逐渐做三角肌和冈下肌的主动练习。以上锻炼方式,每天重复5次,每次5分钟。术后随着时间推延,最初被动锻炼,随肌力恢复逐渐过度到主动锻练。

3 .4 出院健康指导

告诫患者功能锻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保证肩关节周围肌肉无萎缩,有效地包绕假体,使假体不易发生松动和脱位。 4 小结

人工肩关节置换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疼痛,矫正畸形和改善肩关节的活动[3]。其手术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假体设计、适应证的选择、手术的方式和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护理来说正确地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4]。

参考文献

[1]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8 

篇11

【中国分类号】 R33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09-01

【Abstract】 objective :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nursing methods of orthopaedic postoperative pains were discussed. Methods: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296 cases of orthopaedic postoperative pains in the Orthopaedic of the 903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August 2010 was summarized. through pains of the orthopaedic postoperative patients estimated, analgesia measures were promptly taken. Moreover, through estimating results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observation of drug side effects, further measures were correspondingly used. Results: Most of orthopaedic postoperative pains we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ctively prevented and discovered, which helped the patients riding out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Conclusion: The a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orthopaedic postoperative pains of the patients and facilitate rehabilitation of their bodys.

【Key words】 fracture surgery pain nursing

疼痛是骨科患者术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是骨科护士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并减轻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我科2010年1月~2010年8月对296例四肢骨折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10年1月到2010年8月收治的骨折病人296例,其中男163例,女133例,年龄6~90岁,上肢骨折172例,下肢骨折124例。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1) 疼痛程度的评估 评估是疼痛处理关键的第一步,护士对安返病房的病人进行综合评估,由于个体差异,病人对疼痛的耐受力也不同,客观地把握疼痛程度较难。常用的评估方法有视觉模拟评分法:即在标尺的两端标有0~10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使用前先向病人解释0代表无痛,1~4代表轻微的疼痛,4~7代表中度疼痛,7~9代表重度疼痛,而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让病人根据自我感觉在标尺上标记出最能代表疼痛强度的点。对语言和表达能力受损的病人则使用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即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至悲哀至哭泣来表达疼痛的程度,让病人指出与他们疼痛相符的脸谱。另外还可以应用目测模拟疼痛评估量表:将一条100mm的水平或垂直线模拟分成100个点,两边代表从无痛到最痛,请病人根据自己的感觉对疼痛强度作出标记。同时护士还可通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方式、局部肌肉的紧张度,掌心出汗等间接了解疼痛的程度,在病人手术后进行常规疼痛综合评估并记录。(2)疼痛原因的评估 除了进行疼痛程度的评估外,也应了解术后疼痛的原因,骨科术后疼痛常见的原因有:术后疼痛与手术操作、组织损伤或伤口周围肌肉痉挛及心理紧张、恐惧有关,也与个人对疼痛的耐受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痛阈、身体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素质、社会因素及暗示与安慰等有关。根据科学研究证明,患者年龄越小,对疼痛的耐受力就越差,女性较男性耐受力差、身体消的病人对疼痛的耐受也很差。性格外向、有一定文化素质的患者更容易表达对疼痛的主观感受。

2.2 护理措施:(1)合适的 术后帮助病人摆好舒适,保持患肢正确位置,患肢呈伸直膝关节功能位,外展20°~30°,术后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可抬高患肢并指导和帮助病人做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减少肢体肿胀,解除神经压迫,减轻肢体疼痛。观察患肢循环及动脉搏动,是否由于敷料包扎过紧引起缺血性疼痛,当立即去除引起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血管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症状。术后2~3天疼痛明显加剧,应查找原因,及时报告医生处理。(2)有效的镇痛 为解除病人的痛苦,保证病人的良好休息与睡眠,利于术后恢复,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药物和应用镇痛泵,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疼痛是否减轻,并及时报告医生,除药物镇痛外还可做物理疗法来减轻疼痛。(3) 病情观察 加强巡视病房,仔细观察骨折肢体肿胀、疼痛、切口敷料有无渗出、末梢血运、伤口包扎松紧、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及量,观察术前术后体温变化,判断是吸收热还是炎性反应,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如发现骨折肢体肿胀明显、肢端末梢发白或紫绀,患肢感觉疼痛、麻木,被动牵拉时引起剧烈疼痛等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时,应及时汇报医生行切开减压术。如为肢体伤口加压包扎过紧时引起的疼痛,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放松包扎,以减轻疼痛。(4) 心理护理 骨折引起疼痛和正常生理功能障碍使病人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有些病人对手术治疗缺乏了解,担心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多有恐惧、紧张、焦虑心理,因此手术前护士要关怀安慰病人,耐心解释,或与预后好的同病种的病人聊天,使病人了解和认识病情,尽最大努力取得病人的信任,要为病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消除不良的心理反应。术后给予病人热情服务、关心、体贴和照顾病人,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以明显减轻疼痛。(5)创造良好的环境 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18℃~22℃,湿度56%左右,空气流通,减少噪音,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各种物品放置要井井有条,让病人处于一种轻松、愉快舒适的治疗休息环境中,也可减轻术后疼痛。还可以让病人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也可以减轻疼痛(6) 良好的睡眠 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尽量将治疗、护理集中在适宜的时间段进行,避免对睡眠时间的干扰,以保证病人最佳的睡眠,减轻术后疼痛。

3 效果评价

随着整体护理的逐步实施和完善,护士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控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对骨折术后病人的疼痛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通过观察疼痛治疗的情况,及时评估镇痛效果,观察药物副作用并予相应处理,将患者术后痛苦降到最低限度,以及减少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及身体过度活动,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可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对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0

[2] 段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

[3] 王芳民,倪淑卿.实用新医学,2007;8(8)

[4] 邹家柳.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2)

篇12

【Abstract】 Aim to discuss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s. Methods the outcomes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of 60 patients over 75y were Collected during 2008-03 to 2011-12. Results all patients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care after explanation of the disease, preoperative tension elimination,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limb function training well. Conclusion it is key point to insure operation success that perioperative well nursing of elderly orthopedic patients. That not only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ut also increased nursing quality effectively and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to patient's recovery.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医疗活动中,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将逐渐增多,但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生理性衰退,并常合并慢性疾病,再加上营养不良、血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降低,危险性增大。而骨科手术又会对患者产生比较强的压力和心理恐惧。这就给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所以做好骨科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对老年患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对60例75岁~96岁骨科高龄患者行手术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3月~2011年12月,我科共收治60例75岁~96岁高龄患者,平均年龄85.5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粗隆间骨折21例,股骨头坏死15例,股骨颈骨折20例,尺骨骨折4例。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做好老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对手术治疗和促进康复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老年患者因突然的骨折,生活不能自理,预想不到的打击使老年人不知所措,心理上失去平衡,加上肢体的疼痛,情绪波动很大。护士应主动热情、亲切地接待患者,细致介绍住院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安慰患者,使患者很快地适应病房的环境,并尽快协助医生给患者进行处理,让老人有受重视的感觉。术前医生护士应进病房进行访视,主动介绍自己,说明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初步的理性认识。结合患者的病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和介绍疾病治疗的有关知识,在介绍病情时,医护人员的谈话内容应保持一致,以免因内容不一致引起老人的猜疑,加重老人的心理负担。争取家属配合,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体贴,老年人在患病时特别希望得到亲人的关怀,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陪伴患者,给予精神安慰,满足合理需求,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2.2饮食护理 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营养知识 宣传,让其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正确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给予易消化、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物。②饮食要有规律,不可时饥时饱,应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③为了促进老年人的排便能力,防止便秘,可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老年骨折病人,由于钙的吸收利用减少,常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或不愈合。因此,宜给老年人服用钙剂或进食含钙高的食物。

2.3术前常规准备:如血、尿、粪便常规、出血凝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核磁共振等,常规备皮,青霉素皮试等,要求吸烟者禁烟,指导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深呼吸锻炼肺功能,对精神过度紧张,难以入眠者,适当镇静药物以保证睡眠。

2.4 术前合并症的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心病等内科疾病,了解患者各系统功能,积极治疗原有疾病并遵医嘱给予降压、降糖药物等,以免原发疾病影响手术。

3术后护理

3.1术后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尿量、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给予氧气吸入,冬季注意保暖。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

3.2疼痛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24 h内,患者疼痛较剧,而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我们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胸闷、气促等。强调注意药量不可过大。术后3 d仍疼痛较剧者,注意的变换,保持正确、舒适的,抬高患肢,利于静脉血回流,避免患肢肿胀而致的胀痛。另外,结合体温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感染情况。在行早期功能锻炼前,应用止痛药,也可减轻活动引起的疼痛。

3.3原发病的护理

积极控制血糖、血压、使术后血糖控制在7.0—11mmol/L,血压控制在130-140/70—80mmHg,积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深呼吸、防治肺炎,肺不张的发生,加强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量的变化,引流管脱落及时更换。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烦躁不安的患者,需按时使用镇定剂,本组60例老年患者经积极治疗,症状得到控制。

3.4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老年患者在术后常有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压疮、心血管疾病造成器质性病变,男性老年患者还有可能因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等,另外老年患者在术后卧床不动,容易伴有不同程度的便秘[1]。对以上我们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患者因年老体衰所产生的肺部炎症和咳嗽反射减弱,痰液阻塞情况下易造成坠积性肺炎,在术前首先要带引导患者如何做深呼吸并嘱每日坚持,术后也应对患者咳痰加以重视定时为患者叩背帮助咳痰,如发现痰液黏稠应给予祛痰药物进行缓解。对于压疮我们采取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床单用品换洗,保持患者使用清洁干燥的床单被褥。同时对患者局部血液循环采取温水擦洗并按摩的方式,必要是可贴减压贴,防止压疮的形成。对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将患肢稍抬高20~30°并进行定时按摩,手术出血导致静脉壁有一定损伤,易造成下肢静脉栓塞。对患者的踝关节做一定活动,膝关节也应做一定被动屈伸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此时尽量避免在患肢静脉输液。老年前列腺肥大引起尿潴留患者极易引起尿路感染,手术后嘱咐患者多喝水每日应保持在2 000 ml,排尿防止感染。在拔除输尿管的同时应嘱咐患者尽量采取自行排尿,可有效防止尿路感染。另外患者在术后不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便秘,因此对术后的饮食也应做好指导,水果、蔬菜、粗纤维、高热量、高蛋白等食物应在术后多食用,必要时给予排便相关处理或口服蓖麻油[2]。

3.4康复指导

骨科手术,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年老高危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要有顽强的意志,不怕痛苦,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在此基础上,我们首先鼓励患者做患肢远端功能锻炼,再鼓励患者做全身活动。一般术后第2天做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收缩股四头肌、臀肌等,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鼓励患者自动活动双上肢,握拳、屈伸肘腕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关节等活动,保持上肢肌力同时有助于保持呼吸功能正常。功能锻炼由帮助患者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直到功能恢复。

4体会

通过对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我们体会到:术前认真细致精心的护理及心理护理;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防止压疮、防止感染、原发病、并发症的护理等,可提高手术患者安全和手术的成功率。掌握老年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配合要点与外科手术的成功是与手术前后正确而周密的护理配合分不开的。

篇13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表现在骨科病房管理上,就是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服务,包括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即衣、食、住、行等各种服务,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亲近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复[1]。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求,逻辑终点是为人服务。自从2001年以来,本院骨科病房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要求,结合骨科患者的特点,深入开展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教育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只有充分了解了什么是人性化服务,才能在骨科的护理工作中自觉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为此,我院特别开设了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的课程,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学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为在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同时,还请了专业礼仪老师进行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培训,制订详细的行为规范标准。

2开展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步骤

2.1规范护士行为和语言我科从日常细节着手,进行规范礼仪培训,要求护士注意礼仪,礼节仪表整洁、大方、端庄、具有良好的修饰和职业特点。语言规范礼貌,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受到表扬有道谢声,服务不足有道歉声,为患者办事有回声,患者提问要耐心解答,遇人问路,领着问路人到达目的地。

2.2提升护士自身素质现代护士的职业要求,不仅是表面上的微笑,而且是结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自觉地付出情感。因而要求护士自觉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相关知识,训练操作技能,丰富心理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专科业务知识。从而在操作规范,沟通技巧,专业知识,服务理念上有了进一步提高。

2.3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一进入病区,护士根据其年龄、职业给予亲切而适当的称谓,同时送上一杯热开水、一张温馨的住院提示卡,与患者进行双向交流的服务指导,将住院环境,探视陪护、饮食、查房、安全等制度一项项为患者进行耐心的介绍。需做检查时,主动与医技部门联系,合理安排检查时间。使患者在短时间内以最便捷的线路完成各项检查,得到及时治疗护理。遇到急、危、重患者,主动询问患者需要,以恰当的体态语气,有效的健康宣教,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患者得到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提出的要求,尽快地给予解决和答复。

2.4加强沟通我们用通俗、简洁、清晰、准确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护士长每天早晨查房带领全科护士向患者问好。向患者了解晚间的睡眠情况,适时进行疾病的康复指导,让患者把遇到的困难,存在的不足,需要改进的问题等一一表述出来。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商讨出可行的办法。当患者康复出院时,叮嘱患者注意身体,递上一张护患联系卡和一句温馨的祝福,并送患者到电梯门口,出院1周内进行电话回访,关注患者出院后健康状况。嘱咐患者有关注意事项,复查时间等。

2.5创造温馨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整齐病房内部一改往日的冷颜色,将墙粉刷成乳白色,贴上温馨标语,悬挂精美油画。每间病房都有空调、彩电、卫生间、挂钟,窗帘换成淡蓝色的遮光卷帘。每张病床均配有柔和的床头灯。手术、检查、合并糖尿病需禁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床头还挂有温馨小提示,同时我们还为患者免费订阅报刊,提供24h开水、微波炉服务。每张病床还设有天使信箱,内置详细的入院介绍以及图文并茂的有关病症的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给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安全、整齐的住院环境。

3人性化服务的满意效果

3.1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病人整体护理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人性化服务遵循“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在技术操作、护士行为、护理服务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规范。因此通过人性化服务。护理职业形象,技术水平都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3.2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护理文化建设。不但从制度上、纪律上规范护士行为,更重要的是逐渐统一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价值观。这一观点逐渐渗透到护理工作的一切活动中,激发了护士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2]。

3.3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消除或减轻手术病人恐惧心理,对择期手术病人来说,在手术室停留的时间虽极为短暂,但却是一生中较为特殊的一段经历,因而顾虑重重。护士应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安慰,更进一步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赖,从而稳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面对手术、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3.4改善了医院形象并拓宽医疗市场在高品质医疗水平保持不变的状态下,护理文化建设所塑造的护士职业形象,不但可使住院者得到商品质的护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所形成的护理品牌能吸引更多的住院病人,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我院护士服务态度好,已在市内社会各界中享有较高的美誉度,出院病人已成为医院的活广告。许多住院病人为享受高档次的护理服务慕名而来。实践证明,护理服务品牌效应已为医院赢得广阔的医疗市场。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