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常用理论

公共管理常用理论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2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共管理常用理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共管理常用理论

篇1

1、前言

新时期,工厂管理要想提升效益、优化水平,应树立现代化思想,基于战略目标,做精做强,应秉承务实精神,勇于开拓创新,方能取得显著成效。实践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可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发展环境,创建良好鲜明的企业文化,为此,我们应基于关键绩效模式,秉承全面绩效管理原则,实施标杆管控,努力追求卓越,才能真正争先创优,优化工厂架构,实现持续全面发展。

2、全面绩效管理内涵

全面绩效管理为一类完整系统的工作体系,该体系之中需要企业、工厂的统筹组织,并吸引各部门、各机构人员的全面参与。实践管理工作主体应用记分卡,借助目标控制手段,基于工厂战略目标与生产任务进行全面研究,有计划、全面系统的进行员工综合绩效的考核与管控。具体流程包括绩效计划的有效制定、科学实践以及辅导管理、考评交流、出具考核结果等,实践工作中应促进员工个人目标同工厂组织、部门目标的有效结合,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层级划分与逐步落实,推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管理层、经理人员同员工应强化沟通,全面参与,明确岗位职责、掌握管控方式、应用人性化管理手段,基于绩效目标持续优化沟通。管理层应辅助员工不断的清扫障碍,解决实际困难问题,给予有效的支持引导与辅助。企业应同员工共同配合,致力于绩效目标的科学实现,并真正做好远景规划,实现持续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现代化企业应构建切实可行、全面细致的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创办一流工厂,明确各个车间、生产班组、员工个人的工作指标,并做好全面监督管控,促进企业通员工目标的良好结合,令员工真正的服务于组织建设,借助绩效考评、标准细化,方能令工厂管理更加规范科学,促进员工综合业务技能、水平素质的优化提升,激发人力资源潜能,实现企业创新发展。全面绩效管理有利于企业营造公平有序、透明公开、和谐文明的工作生产环境,可借助政策与体制引导,实现员工同企业同步发展,并促进各类绩效的优化提升,为此,工厂管理中只有科学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方能创设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创建工厂绩效管理综合体系

3.1基于战略目标创建工厂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工厂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首先应树立战略目标,创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通过层层分解战略发展目标,总结出影响企业发展的成功核心要素,并形成关键绩效体系指标。企业应在绩效管理中清晰明确存在的主体矛盾,并进行绩效指标的重点考核。指标选择应把握核心重要性、可控、可操作性以及关联性原则,首先应做好指标体系的规划设计,并明确目标体系,完善指标以及目标的科学评估与细化调节。只有指标体系完善设计后,方能就其中指标明确同一考评周期之中应符合的合理绩效标准。该阶段中,应依据企业发展战略明确企业级指标,并做好各个部门指标的进一步设计,而后可将指标继续向工作岗位细分。基于关键绩效思想进行工厂管理体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即由众多绩效指标之中精炼出若干重要指标实施考核,进而有效降低了对工厂员工的管理束缚,同时节约绩效工作成本,在提升实践效率的同时,对于企业强化核心竞争力极为有利。

绩效考核管理中,工厂应就各个部门的重要工作提升激励管控力度,进而激发员工积极性,可将部门评价体系设计成为基础绩效以及卓越绩效等内容。可将映射工厂部门核心工作能力水平与实践价值的绩效指标设置成卓越绩效,并进行评估。方法则以符合与实现的具体效果作为依据,应主动同行业先进水平进行综合比对分析评估,扩充分配差距,进而引导工厂各个部门更高、更快的向着先进行列水平逐步发展,同时应强化工厂各项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持续优化绩效工作,进而为工厂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展创建合理的平台。关键绩效体系创建的核心内容应包括工厂级别、部门级别以及各个关键工作岗位绩效指标库,具体指标应源自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

3.2做好优化调整,巩固绩效工作实践水平

为令企业全员明确绩效管理核心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方针政策,构建统一认识,应做好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调整。可定期组织内部研讨会,鼓励新思想,通过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做好相关管理文件与指标创建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更新绩效指标库,通过反复论证,创立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总则以及实施细则。同时,应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领导实施全面培训,达成一致共识。应依据有关规定,同归口单位、执行机构进行全面沟通,规划条线考核、全过程监督各项框架体系、工作规范,依据企业历史数据做好模拟运行操作。并应注重在模拟阶段中不断的排查,发掘问题应全面登记,并进行优化整改。

绩效考核工作推进阶段中,应优化服务管理,并做好咨询,借助考核方式输出,辅助企业各部门依据规范思考并执行工作。同时,应在实践中强化部门联系、日常交流与管理培训,提升员工认识,并构成管理内在的正面激励。应做到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详细周密的前期计划,讲究流程,优化过程控制,并做好考核测评。

3.3参照执行过程问题,完善绩效考核管理

为优化绩效考核管理,应在执行阶段中细化观察、全面分析,通过对工厂过去完成工作的研究评价,总结实践经验,发掘具体问题。应对绩效考核体系架构与工作细则做横向以及纵向的全面审核,参照工作重点以及发展方向,梳理季度工作的实践思路与具体方式。应在企业原有工作基础之上令发展方针、目标、工作质量、机构互评、单项否决等项目加入到考核架构体系之中,联合专业管理机构进行讨论,并制定考核细则。应明确关键绩效管理指标的明确并非一锤定音,而是持续的优化发展阶段,应全面发掘指标内容的不全面与充分之处,并添加与删改各项指标。应在考核阶段中促进各项指标的合理完善。再者,应实施科学有效的定期计算,对各类指标的具体执行结果进行全面回顾。应清晰明确工厂实际生产以及运营阶段中各项重要的绩效参数,并做好及时的评估诊断。在注重考核管理评估结果的同时,还应更加注重绩效管理的实践过程。每月应定期进行绩效数据与工作资料的全面汇总收集,并同制定绩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作出综合评判。同时,应积极同工厂各部门进行及时联络沟通,进而争取在短时期中快速的发掘问题、弥补不足、解决矛盾,保证员工实践工作同工厂以及部门的步调一致与良好协调。

4、结语

篇2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的现状

(一) 施工现场杂乱

施工现场杂乱是当前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企业缺乏6s管理制度和意识,现场管理不严格、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施工无计划,操作无标准;工人纪律松弛,生产效率低;材料、工具设备乱丢乱放,浪费惊人等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现场管理意识不足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认为建筑工程施工就是抓工程质量和进度管理,认为施工现场管理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是企业管理额外的负担,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忽视了施工现场的各种管理工作,导致了整个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松弛、管理混乱、物品摆放杂乱,存在大量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危险因素。

(三)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建筑企业基层施工单位人员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小,特别是高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更小。职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技术素质差,有些企业甚至雇佣价格低廉、未经岗位培训的民工干活、使质量、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的科学发展。

(四)安全管理力度不足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另外建筑施工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劳动及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有的施工项目不注重安全管理工作、安全设施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制度松弛,致使安全隐患和事故经常出现,严重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达不到工期的预期效果、最终将损害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施工阶段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实现建设工程主体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主要阶段。如何做好建筑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筑工程项目靠市场竞争得到,业主或顾客越来越苛求项目的实施质量。因此,建筑施工承包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劳动者和管理者在工程项目上直接结合的水平,这些要求我们必须创造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进行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建筑施工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制,组建以项目经理部为主要形式的施工生产组织系统,全面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搞好现场管理,不单要选好项目经理,还必须建设一个好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职能作用,才能使现场管理工作有一个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 增强现场施工管理的意识

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首先要提高认识,深刻了解现场管理的职能和作用,才能搞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到这种情况,员工素质、科技水平、生产条件基本相同的企业,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其生产效益、工程质量相差很大。在施工现场管理中,秩序是效率的基本前提,没有秩序就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没有效益。施工现场管理得当,物料可以节约,人工、材料、设备费用等可以减少,现场不会出工伤事故、质量事故、火灾等事故,可以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社会效益。强化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对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加强6s管理的培训,是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

(三) 严格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1、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对人员实行严控,通过提高具体操作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人包括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等,对他们在优选后强化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奠定质量管理的基础。

(1)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施工人员必须树立质量第一、预控为主、用事实说话,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观念。

(2)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特别是管理干部应具有较强的进行质量规划和目标管理的能力。操作人员中的技术人员要有技术指导和检查质量的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纯熟的技术,踏实工作的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意识。服务人员则应具有甘做绿叶的心态,尽可能周详的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以出色的服务来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2、 控制好施工现场原材料的质量

对施工材料实行严控,主要是检查施工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等质量。除了要严把采购关外还要加强检测力度,尤其是要加强现场施工使用时的质量控制 ,对于原材料来说建筑施工过程就是材料消耗的过程,就是造出更多的优质工程的过程。使用过程中应妥善保管进场的物资,严格且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降低消耗,保证实现管理目标。施工前要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的准备工作。施工中要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保证施工需要,组织材料的合理使用,加强现场物资保管。施工收尾时,要加强清理、退库、回收和利用、结算等的管理。同时,对于工程施工中的机械设备、试验仪器、测量仪器的状态也要随时进行管理检查,从而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保证工程质量。

(四) 做好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1)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

(2)根据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2、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对施工人员的建筑施工安全培训的加强。要想搞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素质,而这又依赖于企业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进行安全施工的技能,并且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了工程和人身伤亡的事故比例。

总结:

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操作工人,再加上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较大。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运用现代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制定适合企业自己的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实行科学管理, 制度化管理,才能使得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此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曹东华《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

[2] 许华艳《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因素》[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12).

篇3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办得好坏,有无特色,是学校校长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作为小学校长要管什么?怎样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我认为应从学校的“人、财、物”等重要方面进行全面探索。可以切合实际,运用宏观微观论的理论,通过整合、优化学校各类资源,努力形成学校内部的良好的运行机制,有效地开展工作。

在学校工作实践中,校长要重视宏观决策与微观管理,二者相互渗透,互为依托。宏观决策是方向,是目标,是学校长远性的、整体性的、大的方面涉及全局性方面的工作;微观管理是方法,是步骤,是以当时性的、局部性的、小的细节方面工作。宏观决策以微观管理为依托,并通过微观管理而实现;微观管理以宏观决策为目标,并在宏观决策指导下具体运作。宏观决策和微观管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

一、明确的管理目标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指南,是学校宏观决策的核心,微观管理的根本。

校长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决策的核心是学校的办学管理目标。校长要制定出正确合理的管理目标,务必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的敏感性,提高政策性理论和业务水平,不仅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更要以微观管理为着眼点,具体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工作布置到位,督导检查到位,改进方法,不断调控,才能提高管理效能。

学校的管理目标,是通过管理活动把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宏观意向的模式,也是对最佳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宏观性的超前期望。它反映了学校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协同进行有效活动的目标性要求,体现了教育者对理想办学状态的价值取向。目标是管理工作中的灯塔,建立明确的宏观管理目标具有决定微观行为活动的导向作用。依据宏观微观理论,管理目标的效能作用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方向目标×工作效率=管理效能

此公式表明,管理的效能与方向目标有正相关关系,即设定工作效率恒定良好的,那么,宏观决策正确,目标明确,微观管理优化、协调、合理,则管理的效能就会大大提高。

二、科学的规划是学校发展的前提,是实施宏观决策的重要体现,是实施微观管理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加强预测和规划。学校谋求发展,就得制定科学的规划。有了规划,工作才有谋划的蓝本,工作实施才有思路,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没有规划,工作开展就会产生盲目性,办学效益就不会理想。

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既要切合实际,又要从宏观着眼、微观考虑,注重抓好“四个必须、四个提升”,即:必须优先教育体系,提升发展水平;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质量水平;必须强化教育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必须细化教育规划,提升投入水平。努力促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办好有特色有水平的学校。

学校规划既具宏观性又具微观性,宏观性表现为中长期规划,微观性的表现为短期计划制定,以及计划实施的方法、措施、步骤等。学校发展规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校的现状分析、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系统和学校发展规划的保障系统等。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要遵循以下原则:(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根据教育发展要求,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率;(2)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社会发展因素进行预测和分析,统筹考虑学校的布局调整、现代教学仪器设备的添置、更新等;(3)科学管理、效益最优原则:根据上级有关指导性的精神,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科学管理追求效益最大最优,提高协调发展程度和优质教育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分层管理,分类指导,是学校宏观决策、微观管理的有效途径和举措。

一个优秀的校长不应成为全校做事最多的人,而应成为全校做事最精的人。校长是学校最高的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事无巨细,校长要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学会管理,善于管理,驾驭管理,才是实施优化高效管理的关键。基于宏观微观论的原理,我将学校工作分解、归类,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个人。只有分工清楚、职责明确、各司其职、协调运作,才能有效做好学校各方面的工作。

1.学校工作分解、归类的基本框架。

学校管理工作应分为:(1)教学管理,(2)后勤管理,(3)财务管理。教学管理可分为: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又可分为:备课、上课、作业设计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教研、培训、师德教育等方面;学生管理可分为:德育教育、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安全管理等。后勤管理可分为:设施建设、校园环境、教学服务和关系协调等。

2.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结构模式

校长抓管教导主任、后勤主任、财务主任;教导主任抓管班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教研组长及任课教师。后勤主任主抓校园环境、物资配备、教学仪器购置等;财务主任主抓资金的调配、账务往来等。

这种管理方式具有五个特点:(1)教学中心地位突出,校长工作精力集中;(2)职责分明,便于管理,体现“人人有专职,事事有专人”的原则;(3)是“抓大放小”的具体表现,是“纲举目张”、有序渐进的有力证明;(4)是制定规章制度,进行宏观决策、微观管理的必要依据;(5)条理性逻辑性强,能保证学校工作的连续性、有序性、规范性和稳定性。

四、分权管理,抓大放小,是着眼宏观、落实微观管理方式的有效策略。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说:“管理就是解决集权、分权。”校长是一校之长,是学校权力的中心,一所学校办得怎样,教师的积极性怎样,教学质量如何,学生发展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校长的用权。在学校管理中,权力是能够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力量,是统一行为的保证,是校长管理好学校的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校长无法管理学校,但具备这个条件,校长并一定就能管理好学校。

校长用权、分权,应在“公”“正”“廉”“明”的基础上灵活地把握好,发挥权力的最大效应。校长应该灵活、适当地集权与放权,让下属都有与其职位相对应的权力,在信任上放权,在放权上信任,使他们对自己职权内的工作认真负责,敢作敢为。这样学校各项工作才能良好地运转,从而达到校长用权、分权的目的。

由此可见,学校校长要在平时的管理工作实践中,势必要注重人财物的宏观调控,抓大放小。校长要将指令要求明确及时地下达到各部门乃至各个人,然后再考虑给予适当的微观指导,并适时地进行督导检查。当下属将工作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上交给校长时,校长务必须予以重视,务必从微观处想方设法地落实解决的办法。

五、校长宏观决策、微观管理应以发挥人的能动性为本质。

校长要取得宏观决策、微观管理的实效,就要充分发掘教师人力资源的最大能效。美国有位管理教育家说过:所谓管理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教师是学校人力资源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掘教师人力资源的能效,用规章制度激励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使学校全面工作出成效。那么,如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呢?其一,建立健全教师工作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人、管理事。其二,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教师,尊重信任教师,关心理解教师,培养发展教师,领导要善于运用情感激励的工作方式,多与教师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和意见,是校长实施有效决策的前提。抓师德养成,抓作风建设,用好人力,人尽其才,才能使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得以出色完成。其三,大力倡导教师具备“四有精神”即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同事负责、对国家负责,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其四,打造一支勤政、务实、能干的领导团队是事关必要的。校长要实现有效管理,就得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各成员的作用。一是要全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规程;二是要配好班子、用好班子、管好班子,这是领导班子工作能力展示的基础保障。校长不仅要善于集权、用权,而且要善于分权、授权,尊重信任下属,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唯才是举,人尽其才,才能更好地领导全体教师做好一切工作。三是要重视培养班子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精神,这是学校领导做好管理服务工作的关键。四是要强化责任意识。要明确分工,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个人,各司其职,协调运作,才能使学校全局工作做得更好。

总之,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管理必须“立得高、低得下”。结合实际,尝试运用宏观微观理论,理顺关系,把握主次,驾驭全局,指导到位,认真落实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精心实施科学优化的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篇4

1 现场施工管理的基本工作

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面向建筑市场的窗口,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施工项目的各项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质量直接反映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决定着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施工管理是建筑产品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竣工验收,回访保修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它的基本工作是为建筑安装活动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并对工程项目进行目标的组织和控制,其主要的内容大致是:

(1)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签定跟企业的项目经济承包责任合同,全面履行合同的条款和承诺,对企业负责。

(2)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图纸会审,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保障工程顺利开工,提供人员、材料、机械设备优化配置方案,并组织分阶段进场。

(3)按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过程中经常性准备工作,满足工程的需要。

(4)搞好施工阶段各项工程项目的组织和控制,及时跟踪各项施工指标和信息传递与处理实现最终施工目标的最优化。

(5)按照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利用施工任务单或作业项目承包合同的形式,搞好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管理。

(6)组织工程交工验收的准备工作,妥善完成交工验收和回访保修工作。

施工项目管理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贯彻节约原则,以“双增双节”推动施工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和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施工管理工作重点是现场,它涉及到公司各职能部门,是整个公司综合管理的集中反映,也关系到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与资金运转等综合效果,因此,公司所属各职能部门必须坚持“现场第一,强化服务”的原则,积极帮助,指导和监督项目搞好施工管理,为项目工程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搞好技术、资源供应及生活等服务工作,使现场施工管理有效地运行,形成以现场施工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和多种保证体系,及时解决现场管理中的矛盾和冲突。

项目的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目标是以数字和指标来确定的最终效果:如工期提前天数,质量的优良率,安全的达标率、成本的控制和降低率、材料的节约率,机械的完好率、人工费降低率以及现场文明施工的达优率等。施工管理是目标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

2 加强项目管理体系、管理责任到人

项目施工管理要结合工程对象规模、特点及要求,确定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建立适应项目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使项目班子能精干高效的运转,对于项目明确了总体管理目标后,还有施工期各阶段的分目标,即工程质量、进度等产品成果性目标,工程成本,劳动生产率等管理效率性目标。

为落实制定的目标,一是要落实目标的责任主体,即谁对目标实现负责;二是要明确目标主体的责、权、利;三是要落实对目标责任主体进行检查、监督的上一级负责人及手段;四是要落实目标实现的保证条件。具体来说:项目施工管理的首要条件,是一个精干、高效的项目班子,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分工明确,管理到位,责任到岗位,加上企业的管理体系提供的监督和保证,最终实现项目的各项目标。

3 实施动态控制

施工项目的管理目标确定后,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实现,由于施工项目的特点是周期长、工作量大,在施工过程中有诸多的干扰因素。所以,必须进行动态控制,不断地排出干扰实现控制目标。施工项目的干扰因素来自多个方面:

3.1 人的干扰因素

包括决策的失误,计划不周,指挥不当,控制协调不力。责任不清.行为失误等人的干扰因素是影响目标实现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在管理层、决策层其影响面就较大,因此。选派项目经理必须慎重。要求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指挥协调能力。对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和施工工长。质安员,成本员,材料员都必须德才兼备,能胜任本职技术业务工作。对严重失职或不称职的人,应及时撤换或调整。

3.2 材料的干扰因素

包括供应不及时,供应品种、规格、数量、质量不合乎要求,价格不合理,材料试验中的问题,材料使用不当等,以及构件和预制品也可能发生类似材料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工程成本应由项目经理责成材料部门严格按计划,材料的质量要求组织材料分期分批进场,加强计划性,所提供的材料和半成品应有相应的质量证明,如出厂合格证,原材料检验试验报告和材料证明书,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杜绝材料采购中吃回扣.以次充好的违纪行为。

3.3 机械设备的干扰

如机械选用不当,供应不及时,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机械故障.维修不当,利用率低,效率发挥不好,更新不及时,收费不合理等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导致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发生。这类问题涉及到施工准备中对机械的合理配置问题以及动力部门的工作范围,应通过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的施工方案前期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机械使用问题,应加强岗位责任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保养,维修和持证操作.对确定不能满足生产的机械则由动力部门进行平衡调度。

3.4 工艺和技术的干扰因素

包括施工方案设计不周,没有优选,或对方案实施不力.工艺方法选用不当,使用不当,在操作中出现问题,执行技术标准工艺规程不力.检查不及时,管理点没有设计好.执行好,这类问题工程质量、进度影响很大,应该由技术部门,工长、质安员在施工中实行工序控制,认真进行技术交底,积极开展质量Qc小组的活动,选定课题,如砼的质量控制,砌体结构的质量控制,屋面防渗漏的质量控制等进行PDCA的质量循环制定质量目标,质量方针,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项目的创优目标。

3.5 资金方面的干扰因素

目前这类问题反映较普遍,甲方的资金不到位,拨付不及时和数额不足,也有的是在结算、索赔中发生矛盾。项目内部也有滥用资金违犯财务制度,甚至有无视定额管理,滥开任务单,人工费严格超支的现象。严重的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对外要积极催收工程款,有些涉及到索赔的问题,应有原始资料足够的索赔理由,通过项目、分公司及公司的积极努力,找监理、业主及时解决,并及时办理工程决算。对内加强财务制度的贯彻,严格控制工程的人工费开支和定期的成本核算,经济活动分析,“开源节流”使项目能实现成本降低的目的。

3.6 环境干扰因素

这方面的干扰是复杂而多变的。一是技术环境如地质、水文、气象;二是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体系,管理制度不合理;三是劳动环境,劳动组合不优、劳动工具不足、工作面狭窄;四是社会环境,如环保、交通治安、绿化、文物保护等还有政治环境等方面的干扰,这些问题都需针对具体情况由相应的部门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解决。

上述各类施工中出现的干扰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工程进度,质量创优,工程成本降低,安全生产产生影响、施工管理应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目标的动态控制。

4 施工现场的管理

施工项目现场管理的好坏,涉及到项目施工活动的正常进行,也直接关系到各项专业管理的经济效果。施工现场管理好象是一面“镜子”,能照出施工单位的面貌。直接体现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也是贯彻有关法规的“焦点”,是一项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能有半点疏忽。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要求做到施工现场文明整洁,施工井然有序,管理有制度,内部资料齐全,安全措施得力,质量管理目标明确、效果显著、不扰民、不污染环境,而且开展文明施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在施工管理上要求:

(1)强化施工平面管理,合理布置施工平面机械、临时设施、材料和半成品的堆放,临时供电、供电管线的走向及敷设,现场施工用水的有序排放和沉淀池、排水沟的设置,临时围档都要精心布置,使道路畅通,现场文明整洁。

(2)安全措施可靠,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外架搭设,三宝四口五临边的防护安全用电符合规定是文明施工一项重要内容,从资料到现场必须按规定做好。

(3)质量控制有目标,QC小组有活动、有记录,保证资料齐全,三检制落实,现场质量达优是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

(4)动力设备,材料管理,有帐目有各项记录。材料堆放整齐,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化,清洁无油污,现场坚持边做边清,随做随清。

篇5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工程预算是工程项目施工重要的财会工作之一,指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耗费定额、成本定额以及单位估价表等费用标准,根据设计文件的施工图纸来预先计算和估计工程所需的全部投资额。工程预算工作是对施工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是基本建设的重要环节,它将整个工程项目所需事物消耗量及其货币价值进行综合,收集整理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详实的基础数据,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专业性。实现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是项目施工的目标,建筑产品生产过程具有复杂性和异质性的特征,作为控制建筑产品建设成本的工程预算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提高工程预算的准确度也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手段,因此,做好工程预算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预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施工企业合理组织施工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施工企业只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合理组织项目施工,提高人力、物力、财力的组织管理水平,才能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编制施工建设计划和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时,工程预算所提供的工作量和各项工料消耗成本是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的参考指标之一。同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也要以工程预算作为其重要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组合、排列和协调施工中的各工序,将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紧密衔接,力求将总工时压缩到最少,以保证充分合理利用人力和物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也体现了工程预算技术性的特征。

(二)有利于施工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和成本控制

工程预算为企业进行财务核算提供了详细的资料,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使其在每一施工阶段都能对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和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办法,控制施工成本,顺利地完成建设任务。工程的预算造价以及施工企业产品的预算成本都由工程预算来确定,同时工程预算又规定了各项施工耗费定额,为施工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了依据。施工企业按照工程预算的要求,定额限量管理人工和材料成本,对企业内部经济指标加强核算,从而不断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由此可见,工程预算是施工企业准确的进行经济核算、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因素。

(三)有利于施工企业进行工程竣工结算

施工企业在工程竣工后要清理归集工程涉及的所有账目,及时、准确地做好竣工结算工作。施工企业要按照工程预算与工程实际耗费差额以及原始资料来修正预算,确定工程实际的建造价格,与建设单位办理竣工结算手续。同时,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工程设计变更预算账目也是竣工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因此,竣工结算检验了施工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程度,是确保工程造价,落实单位工程收入的最终环节。

二、现行工程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落后,由于项目施工、设计以及监理为不同利益主体,而且缺乏统一的监管组织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导致各利益主体各自为战,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了整个建设项目成本的控制。缺乏统一的成本管理目标,使得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无法进行综合管理,我国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工程进行招投标时,施工单位为了承揽合同,不惜背离实际准确的成本计算,极力压低标价,为后续施工埋下了资金短缺的隐患;而在工程施工阶段时,设计单位重设计轻成本的弊端凸显,往往出现频繁变更设计的现象,导致建设成本不断攀升,建设单位企业在承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往往与施工以及设计单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二)预算编制计算方法滞后

当前缺乏高效快捷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预算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得所需的成本定额信息,各地造价管理部门只能通过定期一些调整系数来进行弥补,这难以与国际通用的预算编制实物法接轨,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在我国建筑领域广泛应用,这需要建筑标准相关管理部门时时改进原有的工程预算编制机制和预算定额。但我国现行的确定方法缺乏弹性,往往以定额做为预算确定的依据,定额单价更新速度慢且很难实时换算,严重滞后的统计基础无法反映工程真实成本,使得工程量计算取费容易产生偏差,从而影响预算编制的效果。

(三)工程建设设计存在漏洞

在对影响工程建设成本的因素分析中,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而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建设单位并没有对设计工作予以相关的重视,设计单位也没有获得激励措施去精心设计和限额设计,对设计方案没有进行优选和改进,同时,设计招标制度在一些项目中并没有真正实施。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对设计单位没有必要的成本约束机制,使得许多设计单位缺乏精品意识,没有全面采用限额设计,片面追求设计工作的经济效益,为降低其自身分先,不惜采用过于保守的结构设计,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增加了建设成本。

三、强化工程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综合管理

建立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的意识,认真测算已竣工工程的经济指标,以此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估算指标,并获得设计概算依据。对投资估算加强管理,全面推行限额设计,在确定合理的工程投资的同时,还要对投资的动态变化进行充分预测,从而保证建设项目保持充裕的资金,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在设计阶段,也要加强成本管理,关注建筑设计对成本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注意检查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竣工验收时与原有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不得擅自改变设计、追加投资。在经原项目批准机关认可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对工程造价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变更,而未经批准同意就提高标准,造成成本增加的行为,有关部门应追究其责任,审查造价时也不予承认。

(二)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费用构成

由于我国目前施工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建筑工程造价费用计算比较复杂,主要由直接工程费用、间接费用、预算利润和缴纳税金组成,而且各地取费基础及费率不同,跨地区进行工程施工的企业在编制工程预算时面临极大不便,使预算与实际情况易发生脱节。同时,这种复杂的工程造价费用计算方法严重落后于国际上通行的工程费用计算方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为了使我国建筑工程造价费用构成与国际接轨,应将造价费用按材料耗费与人工成本区分计算,从而使计算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简化了预算费用结构,有利于企业建立现代化的薪酬制度,推动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建筑项目竞争。

篇6

1引言

施工现场离不开用电,工程设备、施工机具、现场照明、电气安装等,都需要电能的支持。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的加强,施工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电场所更加广泛。每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都有大量的用电设备,施工现场由于用电设备种类多、电容量大、工作环境不固定、露天作业、临时使用的特点,在电气线路的敷设、电器元件、电缆的选配及电路的设置等方面容易存在短期行为,易使施工临时用电成为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根据建设部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导致的触电事故已成为建筑施工现场五大伤害类别之一。建筑施工用电问题包括供配电系统、配电线路和防漏电保护等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安全管理中要着重抓好的几个主要环节。

2施工现场用电管理措施

2.1供配电系统管理

(1)供配电系统的选择

我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所采用的线电压为380V、相电压为220V、电源(电力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系统中,从可选择的接地、接零保护系统分类为TT,TNC和TNS三种系统电力,并对这三种系统作了分析比较。TT系统是指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将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基座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这种系统在埋置保护接地电阻方面,需要消耗大量钢筋,接地装置的制造和埋设施工量也很大,从经济和技术上来看都是不适宜的。

TN系统是指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将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基座经过中性线(零线)直接接零的保护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工作零线(N)与保护零线(PE)合一的系统为TNC系统,工作零线N与保护零线(PE)分开的系统为TN-S系统。分析比较这三种系统,在TN-S接零保护系统中,只要在配电装置中设置漏电保护器,这种系统便可明显地克服TT系统的缺陷,既经济,技术操作上也方便,电气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基座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对地零电位水平。按建设部JGJ46 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建筑施工现场用电须实行TN-S系统。

(2)架空线路的架设

配电线路在建筑施工现场用电工程中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电力的任务。配电线路最普遍、最常用的敷设方式是绝缘导线架空线路。因此,严格按规程架设架空线路,是用电安全的首要环节。架空线路由导线、绝缘子、横担及电杆等组成。架空线路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按JGJ46 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架设架空线路的技术要求如下:

1)安全距离:架空线路档距不得大于35 m,线间距离不得小于0.3 m;最大弧垂点与地

面的最小垂直高度,在一般场所为4 m,在机动车道为6 m,在铁路轨道为7.5 m。架空线路与邻近线路和其它设施之间必须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并避免穿越起重设备的作业范围。

2)架空导线最小截面:用作架空线路的铝绞线截面不得小于16 mm2;铜线截面不得小于10 mm2;跨越铁路、公路、河流的线路,档距内的铝线截面不得小于35 mm2,并不得有接头3)架空线相序排列:实行TN S接零保护系统时,采用三相五线制配电,电杆设横担,五个绝缘子分别为A,B,C相线,N线,PE线。

2.2配电箱与开关箱管理

配电箱与开关箱是用电设施的关键部件,合理设置和使用配电箱和开关箱,是保障用电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一项最基本的技术要求。

(1)配电箱设置的原则

1)分级设置:整个施工现场设总配电箱,再根据现场施工用电的实际需要设若干分配电箱,每个分配电箱下可设若干开关箱,开关箱连接用电设备。配电箱分级设置的层次是:电源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用电设备。2)动力与照明分路设置:为了保障现场照明可靠,防止动力与照明互相干扰,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要分别设置。如动力、照明共用一个配电箱,则必须分路设置。

(2)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装设

1)箱体的选择:箱体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 mm的铁板制作。铁质箱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承受一般的机械冲击,可防止箱体腐朽而失去对箱内电器的保护,同时又便于整体保护性接地或接零。

2)配电箱的安装:总配电箱应装在电源附近,分配电箱装在用电设备相对集中的地方,分配电箱距开关箱不得大于30 m,开关箱距固定式用电设备不宜超过3 m。开关箱严格实行一机一闸―漏―箱制。配电箱、开关箱体安装高度应便于操作和维修。固定式箱体下底面高度以1.3~1.5m为宜,移动式箱体下底面高度以0.6~1.5 m为宜。

3)配电箱、开关箱导线进出口处的保护措施: 配电箱、开关箱体的导线进出口是漏电的多发点,常因带电导线损坏而发生碰壳短路事故,因此,在导线进、出口处加强绝缘并将导线卡固;导线进、出口一律设于箱体底面,以防雨雪和沙尘杂物侵入;进、出线应加护套,分路成束,并做成防水弯,导线不得与箱体进、出口直接接触;进、出口导线不得承受超过导线自重的拉力,以防导线在箱内的接头被拉开。

4)箱内电器的联接:箱内连接导线一律采用绝缘导线;接头必须牢固保持电气联接,并用绝缘物包扎严密,不得有带电导线;其中保护零线(PE线)应采用绝缘(绿黄双色)铜线。

5)箱体及金属部件接零: 配电箱和开关箱箱体及箱内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件应可靠地与保护零线(PE线)作电气联接,并应将PE线和N线严格区分,避免混用。

(3)配电箱和开关箱的使用与维修

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均应编号,做名称、用途、分路标记,并配锁,专人操作和维修。送电的正确操作顺序是: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停电的正确操作顺序则与送电时相反。施工现场电工必须持电工证上岗,该电工证必须是由省建设厅颁发的有效证件。配电箱和开关箱必须定期检查与维修,以保持箱内整洁,保持电器的正常性能。

2.3漏电保护系统安全技术

建筑施工用电仅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是不够的,因为当电气设备的正常带电部分对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基座发生漏电时,保护零线只能为漏电电流提供通路和降低电气设备外壳或基座对地电位;当漏电严重,漏电电流值未达到相关线路短路或过载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时,保护零线上将会有较大的漏电电流,使与之相接触的人体受到相应的触电伤害。为此,还必须设置专门的漏电保护系统。漏电保护系统是由漏电保护器构成的多级保护系统。建筑施工必须采用两级保护。开关箱必须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箱。

2.4现场用电安全技术档案管理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档案建立应齐全。从施工现场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要求检查的项目内容填写简单,不真实,达不到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

3.安全用电具体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人的安全行为及物的安全状态,必须严格遵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技术规范。

(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该档案包括: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及修改资料,安全技术交底资料,临时用电工程检验验收表,电气设备的试、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接地电阻限额是记录,定期检(复)查表,电工维修工作记录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要求,并且要履行审批手续。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设备必须规范化,必须严格按照《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设置。供电系统必须实行TN-S系统。

(3)配电系统实行“二级或二级以上漏电保护系统”,总配电箱(柜)及开关箱内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开关箱必须遵循“一机一闸一漏电”原则;漏电保护器参数的选择要符合规范要求。

(4)导线(或电缆)、开关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所需用电负荷的多少来选择;配电箱及开关箱的设置、线路的设置要根据施工现场施工用电设备的地理位置进行科学地、合理地布置;供电系统实行三级配电二级(或三级)漏电保护系统。

篇7

2试验原材料

2.1水泥

采用抚顺水泥厂生产的中热525#水泥,其试验成果见表1。

表1水泥物理力学性能检测成果表

类型

水泥品种

密度

g/cm3

细度%

凝结时间

安定性

抗压强度MPa

抗折强度MPa

初凝min

终凝h

3d

7d

28d

3d

7d

28d

GB175-1999标准要求

中热525#

不得超过12

不得早于60

不得迟于12

必须合格

不得低于20.6

不得低于31.4

不得低于52.5

不得低于4.1

不得低于5.3

不得低于7.1

检测值

3.15

1.4

2:21

3:25

合格

33.2

47.2

59.7

7.0

7.3

8.7

2.2细骨料

采用三大系统生产的天然砂,其试验成果见表2。

表2天然砂检测成果表

项目

细度模数

F.M

表观密度

g/cm3

云母含量

%

坚固性

%

含泥量

%

有机物含量

吸水率(%)

依据DL/T5144-200规范要求

2.3-3.0(中砂)3.1-3.7(粗砂)

≥2.55

≤2

≤8

≤3

浅于标准色

三大系统天然砂

2.87

2.62

4.0

0.4

浅于标准色

1.0

2.3粗骨料

采用三大系统人工碎石,其试验成果见表3。

表3人工碎石检测成果表

粒径

mm

表观密度

g/cm3

堆积密度

g/cm3

吸水率

%

压碎指标

%

针片状含量(%)

三氧化硫

%

坚固性

%

有机物含量

DL/T5144-2001

规范要求

≥2.55

≥1.35

≤2.5

≤16

≤15

≤0.5

≤5

浅于标准色

5-20

2.62

1.57

2.1

3.6

5.5

0.12

1.0

浅于标准色

20-40

2.68

1.36

2.1

5.4

6.5

0.14

1.0

浅于标准色

从表1、表2、表3中可知,水泥、骨料均满足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

3.4外加剂

采用哈尔滨生产的JL-10型引气减水剂。外加剂物理性能检测结果如下:

表4外加剂性能检测成果(检验依据:GB8076-1997)

试验项目

性能指标

检验结果

一等品

合格品

减水率,%不小于

10

10

12一等

泌水率比,%不大于

70

80

20.6一等

含气量,%

>3.0

4.2一等

凝结时间差min

初凝

-90-+120

+110合格

终凝

+120合格

抗压强度比,%不小于

3d

115

110

114合格

7d

110

112合格

28d

100

103合格

结论

经检测以上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GB8076-1997技术标准要求。

3抗裂合成纤维(CTAFiber)

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生产,其主要参数见表5

表5CTAFiber纤维主要参数

纤维类型:

束状单丝

规格:

19mm

比重:

0.91

抗拉强度:

>400MPa

抗酸碱性:

极高

弹性模量:

>3.5GPa

熔点:

约160℃

纤维直径:

48μm

导热性:

极低

燃点:

约580℃

含湿度:

<0.1%

安全性:

无毒材料

抗低温性:经-78℃实验检测纤维性能无变化。

抗老化性:纤维经过了特殊的抗老化处理。

4掺抗裂合成纤维与不掺抗裂合成纤维混凝土的空白对比试验

采用上述原材料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试验用混凝土配合比见表6,试验成果见表7,检验依据DL/T5150-2001进行。

表6试验用混凝土配合比

种类

设计标号

骨料级配

砂率(%)

水灰比w/c

坍落度(cm)

每m3混凝土用量(Kg/m3)

外加剂(%)

水泥

5-20mm

20-40mm

品种

掺量

掺纤维

C25W6

40

0.42

16.4

359

731

548

548

150

JL-10

0.7

不掺纤维

C25W6

40

0.42

17.2

359

734

550

550

151

JL-10

0.7

表7混凝土性能试验成果表

种类

含气量(%)

抗压强度

Mpa

劈拉强度

MPa

极限拉伸值

×10-4

弹模×104

MPa

抗渗标号

7d

28d

90d

7d

28d

90d

28d

90d

7d

28d

90d

28d

掺纤维

3.45

31.9

37.3

39.8

2.3

3.48

4.68

1.14

1.28

3.06

3.35

4.13

10

不掺纤维

3.26

27.9

34.2

36.2

2.2

2.88

3.98

0.96

1.12

3.16

3.46

4.25

8

5抗裂性试验

大体积、大面积混凝土和砂浆在浇筑成型1h后,表面在材料硬化前往往会失水收缩引起拉应力,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收缩裂缝。原因是由于砂浆表面水分蒸发速率超过内部水分渗透到表面的速率,以及混凝土和砂浆的早期抗拉强度达不到其收缩所产生的应力造成的。水分蒸发是使砂浆及混凝土产生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原因。

参考水利部长江科学院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方法进行混凝土胶砂抗裂试验。

混凝土抗裂试验所用胶砂的重量配合比为水泥:砂=1:2.8。水胶比0.55,纤维掺量按0.7kg/m3计算。板状试件尺寸为610mm×914mm×19mm,成型后在28±2℃、相对湿度70%的试验室内,风扇下吹1.5h。然后置于40±3℃、相对湿度50%、2.5m/s风速环境中。在24h裂缝基本稳定以后测裂缝的宽度和长度。观测结果见表8。

表8胶砂开裂试验结果

编号

裂缝宽度(mm)

A

裂缝长度(mm)

B

裂缝面积(mm2)

A×B

A×B

加和值

对比百分率

(%)

无纤维

2.0

1.0

373

373

813.6

100

0.5

440.6

440.6

掺纤维

2.0

1.0

307

307

504.5

62

0.5

395

197.5

6试验结果分析

从表7、表8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纤维混凝土较不掺纤维混凝土7、28、90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14%、9%、10%;劈拉强度分别提高4.5%(7d)、20.8%(28d)、17.6%(90d),28d、90d的极限拉伸值较不掺纤维混凝土分别提高19%、14%,混凝土掺纤维后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扩展、降低裂缝宽度和长度。有效的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对早期硬化过程中的混凝土有很显著的阻裂效果。

从以上试验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混凝土中掺加抗裂合成纤维后,混凝土的抗裂强度有显著提高,而且其抗压强度也有提高。

在混凝土中加入CTAFiber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抑制混凝土内部自由水蒸发,提高其变形能力,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为解决混凝土表面龟裂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CTAFiber纤维在水中可以自行均匀分散。掺量适宜时,经机械或人工拌和后,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含几千万根的纤维量,在混凝土中呈三维乱向均匀分布。

篇8

定义:保护接地是指将电气设备的不带电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接地电阻值一般应小于4Ω。保护接零: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系统中,将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与供电系统中的零线或专用零线直接做电气连接,称为保护接零。根据保护零线(PE线)是否与工作零线(N线)分开,保护接零供电系统又划分为TN-C、TN-S和TN-C-S三种供电系统。本文重点论述一般施工现场均采用的三相五线制系统,即TN-S系统。

要点:1.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引出。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

2.同一供电系统内不得同时采用接零保护和接地保护两种方式。

3.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配电箱柜的金属框架、门,人体可能接触到的金属支撑、底座、架体,电气保护管及其配件等均应与保护零线做牢固电气连接。

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定义:“三级配电”是指配电箱应分级设置,即总配电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设开关箱,开关箱用来接设备,形成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主要针对漏电保护器而言,除在末级开关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外,还要在上一级分配电箱或总配电箱内再设置一级漏电保护器,形成两级保护。

要点:1.两级漏电保护器的参数相匹配,可按如下方法选择:分配电箱可选100~200mA,但不得超过30mA*s的限值;开关箱处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用于潮湿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

2.空气开关不能用作隔离开关,必须选用肉眼可以辨别分断点的开关。

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

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定义:所谓“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就是指每台电气设备必须单独使用各自专用的一个开关电器、一个漏电保护器,严禁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及以上用电设备。

要点:1.箱内开关应贴上标有用电设备编号及名称的标签。

2.箱内接线端子应牢固压接,严禁虚接。

四、电器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同一级电箱内,动力和照明线路分路设置,照明线路宜接在动力开关上侧。

2.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的场所,周围应有足够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周围不得堆放任何有碍操作、维修的物品。

3.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工作零线,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与保护零线端子板分设,配电箱的外壳均作保护接零。重复接地电阻值都不得大于10Ω。

五、安全电压

定义:安全电压是不致危及人身安全的电压。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即为防止因触电造成人身直接伤害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等级,一般分为42V、36V、24V、12V、6V。安全电压应根据使用环境、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尽在()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选用。

要点:1.隧道、人防工程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

2.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场所作业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3.建议在施工现场的职工临时宿舍内尤其是金属板材的临建宿舍内的照明电源电压采用36V。

4.照明变压器必须采用双绕组式安全隔离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六、外电防护

定义:所谓外电防护,主要是指针对不为该施工现场专用的已经存在的配电线路、设施所进行的防护措施。当因场地条件限制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要点:1.对于外电架空线路,当在其一侧作业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且随外电线路电压等级的增加,安全距离相应增大。

2.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的正下方施工、建造临建、堆放材料及构件等。

3.对于现场内的变压器等设施应用木、竹板及杆件等进行遮拦,并悬挂警示牌等,保证防护设施坚固、稳定。

4.塔吊等起重机械吊运物料、构件等不得在外电线路、设施正上方行走,并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七、日常维护与检查

对现场的用电设备、供电设施、线路等进行经常性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要点:1.持证上岗,用电设备、闸箱等的接线、日常维护检查均须由取得相应资格的专职电工进行操作,并作好巡视、维修记录,严禁无证上岗。

2.定期对用电设备、供电线路、设施等的绝缘进行检测,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立即停止使用进行维修或更换。

3.定期对供电系统接地电阻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4.大风、雨雪,前后对整个施工现场的供电系统及用电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后再投入使用。

八、临电系统的验收与档案管理

要点:

1.专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要由电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审批后方可施工。

2.临时用电系统在施工完成后要经过编制人、项目经理、审批人及专职电工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要履行签字手续。

篇9

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十分具体和细致的工作,其管理的项目繁杂而众多。较好的现场管理能够保证较高的工程质量,能够体现相应施工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及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要想保证城建工程的质量,就必须采用科学的现场管理措施,从而促进行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一、施工现场管理在城建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

施工现场管理的水平能够有效体现整个城建工程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施工现场管理对项目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高效完成施工任务;第二,良好的现场管理可以对物资及材料进行较好的管理和控制,详尽的登记有关材料的进出及使用情况,从而降低物资消耗,降低工程成本;第三,良好的现场管理能够同相应的施工技术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进而不断改进相应的施工方法,提升施工效率,保证通过高效的组织方式创造高品质产品。

二、增强城建工程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工程监理水平

(1)提高认识水平,明确各自职责。相应的监理部门必须认真落实各个成员的职责,审查相应设备及监理师的到位情况,然后组织相应人员深入学习承建工程的监理规划、实施细则、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现场应急预案等等,规范监理师的监理行为。

(2)采取多种措施监督监理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在监理工程的过程当中,很多监理人员可能都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责任心不强,对现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纪律比较松散,出勤率及到岗率较差;专业水平较差,因而对相应工程的检测数据不准确;向施工单位收取一些贿赂等等,从而严重影响监理工作的质量。针对这些问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必须严格考察监理人员的出勤率及到岗率,并与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对监理人员进行抽查其对相应标准、施工图纸、检测方法的掌握程度;抽查相应建材及工程,以有效审核监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一旦发现监理人员的不廉洁行为,必须马上指出、纠正,进行严肃处理。

(3)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使管理规范化。为了保证监理工作能够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量化考核成为必然选择。监理部门应定期的进行专题工作会议,对抽查结果进行公布,从而加强对监理人员的教育和提醒,总结阶段性工作。按照相应的《建设工程规范》将各类资料台账做好,相关人员要及时的提交监理周报及月报,做好收发文记录、监理日志、见证取样单登记记录、监理通知单、各项测量记录、旁站记录等等,为考核人员提供有效的考核依据。

因为城建工程具有点多面广的特征,所以监理单位一定要增强对现场的隐蔽工程的抽查监理水平,提高查处安全隐患的能力,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现场的不合格材料,而且监理部一定要保留相应的影像图文资料。

(二)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1)认真筹备并进行科学组织施工。城建工程不仅涉及众多的材料和繁杂的工序,而且施工管理人员庞杂,因而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精心的筹备和细致的安排。招标工程完成之后,相应的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必须召开预备会议,商讨材料的进场时间及开工时间,完善相应的施工设计,督促人员及设备的到位;各个参建单位一定要积极做好图纸的会审及设计交底工作,从而使得施工人员清晰领会设计师的意图及质量技术上的要求。

(2)有效落实计划,保证工程进度。相应的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各层次的进度计划。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相应的合同,有效落实相应的施工方案,进行科学的编制,对周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及总的施工进度计划做好统筹安排,一定要落实到各个具体的施工部位;根据工程的施工情况,召开定期的会议,对进度计划进行讨论,然后监理单位同施工单位协调好各个工程的施工方案、工序间的衔接、穿插,而且还要采取科学的措施保证冬季雨季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

(3)保证施工安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要贯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当中,相应的部门必须抓好事前的控制,对相应的施工技术、建材原料、工程半成品的检查工作。如果在诗中发现了相应的质量问题,就一定要及时返工,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另外,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结合相应的事例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保证工人安全的同时,能够有效保证工程的质量。

城建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关系到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而相关企业及部门必须保证城建工程的质量。增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相应的主管部门及施工企业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有效管理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何耀华.谈如何提高城建工程的现场管理水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4)

[2]黎庆江.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创新,2010(7)

篇10

随着国内长输管道敷设及施工技术的的日趋成熟,国家重点工程业务的日益增多,国家各部委对国家重点工程愈来愈关注,长输管道工程用地手续的办理及审批亦愈来愈严格。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12月27日国务院令第257号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对于“非法用地”的处罚相当严厉,故此办理相关的用地手续是十分必要的。

我就施工单位长输管道工程相关手续的办理,总结一套针对中缅管道有效的管理办法。

因工程需要,进行界面划分:业主单位主要负责国家各部委等用地手续、项目立项、核准、批复等相关手续的报审,EPC总承包商负责省厅级、州(市)级等用地手续的报批,施工单位具体负责市、县、区级用地手续的报批。

一、长输管道工程用地审批手续通常共分为哪几类

长输管道工程用地可分为临时用地,永久用地及“三穿”

临时用地的手续办理可分为普通耕地(农田)、基本农田、经济规划区和林地的相关手续的办理。永久用地的手续分为阀室和站场用地。“三穿”即大型河流、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地下(地上)障碍物、旅游风景区、环境敏感点等特殊地段的审批手续办理。

二、临时用地手续的办理

因审批周期较长,可请EPC总承包商、业主单位帮助与省国土厅协调,下发先行用地的相关文件指示,允许施工单位先行用地进场施工,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尽快收集报件上报所辖县国土部门进行审批。

先与设计单位联系,将总体施工图纸进行现场比对、踏勘,明确施工位置,定桩,所在行政区域的具体划分界面,将具体面积进行详细测算,核实。工程技术部、协调部、国土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同参与。联系专业资质的测绘公司出具勘测定界图,进行具体面积勘测,出具详细的勘测定界图,交由国土部门规划科,套入该行政区域规划图进行线路比对,之后将审核结果提供国土部门耕保科。作为办理临时用地手续的基础必备资料之一存档。勘测定界的测绘工作需一定费用,具体费用按照国家或行政省份测绘费用标准执行。

及时与各地土地主管部门进行咨询,并索取临时用地报审资料。按照相关要进行办理。需多与主管部门进行沟通,督促尽快审批。保证长输管道用地的合法性。其中涉及普通农田的州(市)级国土部门予以审核批复,基本农田规划区由县区国土部门—州(市)国土部门—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审批。涉及经济规划区的,建议联系设计单位、上报业主单位进行线路优化,合理避让经济规划区。报件经核实无误后,由各级国土部门审核完毕,出具《临时用地使用同意书》或同等效力的文件。

1.林业手续的办理

1.1办理林业砍伐手续需准备的材料:1、林木砍伐申请2、林业审批文件—《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国家林业局关于批准XX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林地的行政许可决定》(国家林业局)3、林业调查图4、林地中涉及的权属单位、权属人签字确认证明5、林木处置证明。提交所辖县级林业部门。

1.1.1林木砍伐申请

林木砍伐申请由用地单位提交,一般由建设单位出具,其中内容包括使用用途,依据,面积,林种,蓄积量。详细数据见《使用林地林木采伐调查设计说明书》

1.1.2林业审批文件

需由建设单位提交县级以上林业部门进行审批。天保工程林木砍伐需上报国家林业局进行审批。国家公益林需上报省林业厅进行审批。地方公益林需上报州市级林业局进行审批。一般林木县级以上林业局进行审批。

1.1.3林业调查图

林调图需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勘察,测绘,编制。

1.1.4权属单位、权属人证明

林地中涉及的权属单位、权属人的签字确认证明。在林业调查设计图中查出,并与林业部门进行核实无误后,由各乡(镇)村、村小组,村民确认,并村、(乡)镇逐级盖公章,收集齐备后,将作为办理林业砍伐证的材料之一。

1.1.5林木处置证明,需林地权属单位、权属人认真明确砍伐后的林木的用途和处置方法,并签字、盖章后确认,提交到县级林业主管部门

2.2报批、批复阶段

提交林业砍伐证内所需数据,经林业主管部门核实无误后,可直接办理林业砍伐证

2.3所缴费用

2.3.1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征收标准

根据云财综(2009)70号“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一)用材林林地、经济林林地、薪炭林林地、苗圃地,每平方米收取6元

(二)未成林造林地,每平方米收取4元

(三)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林地,每平方米收取8元;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地,每平方米收取10元

(四)疏林地、灌木林地,每平方米收取3元

(五)宜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每平方米收取2元

由建设单位统一交付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将支付凭据交由施工单位,到所属县区备案

2.3.2育林基金的征收标准

根据云财综〔2009〕32号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育林基金按照最高不超过林木产品销售收入的10%计征,具体征收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考虑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核定”

由建设单位统一交付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将支付凭据交由施工单位,到所属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3.“三穿”通过权的办理

3.1穿越公路、铁路、大型河流环境敏感点、风景区通过权的的办理

3.1.1提交资料申请(位置,里程,用地理由,依据),穿越施工方案,安全施工协议,用地单位资质(营业执照、施工资质、组织机构代码证、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及EPC负责办理的省厅各相关管理部门关于对相关位置的批复,提交至州(市)级相关管理部门、支队、县(市)级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办理,并根据相关的费用收取标准交纳费用。(关于费用缴纳,一定要签署补偿协议或会议纪要,这样有利于保护施工方的利益。)涉及重点旅游风景区的,建议联系设计单位、上报建设单位进行线路优化,合理避让重点旅游风景区

3.1.2待相关主管部门核实审批后,办理通过权批复

综上所述,临时用地、林业砍伐手续、“三穿”通过权等相关手续,宜按照以下几点进行办理。

严格遵照管道局的项目管理模式理论的的科学指导,施工单位负责办理相关手续必须指定专人办理,权责明确,以免出现相互推诿,拖延办理,延误最佳时机,影响施工进度,损害整体工程的经济利益

积极与权属主管部门进行对接,并抓紧落实相关报件的准备工作,配合权属主管部门的工作,有利于报件的审核报批进度

倡导创新思维,提供应对能力,对于难以沟通的主管领导,采取迂回策略,开辟新的突破口,以利于加快审核报批的进度。

对于施工单位长输管道用地报批手续的办理,我们要掌握主动,明确责任,权衡利弊,积极热情,团结一致,针对所有难以处理的事项,进行内部专题性会议讨论,保障施工进度,维护整体工程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篇11

近年来,在我国现代的企业管理中,经常会用到5s管理的管理理念。5s管理理念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施工的成本、提升企业的形象,还能给员工创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因此,5s管理理念在建筑企业施工现场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还能够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5s管理理念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5s管理理念的概念

所谓的5s管理理念,就是对建筑施工现场的人员、材料以及机械等进行综合的管理和控制,在管理中可以降低各种因素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其中5s管理理念主要包括:整理(SE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以及素养(SHITSUKE)五方面,如果将5s管理理念应用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可以通过整理来改变现场混乱的施工现状,并且改善现场的管理体制;整顿就是根据物品的特点和功能,将其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以便在施工时顺利取放,从而提高施工的效率,避免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清扫,就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制度,保证物品一直处在良好的状态,延长物品的使用期限。其中主要包括对材料以及设备的管理,施工人员在使用完材料和设备时,一定要保证材料和设备放置在清洁的环境中,并且要严格按照物品的放置规定进行放置,保障施工现场的清洁性和整洁性;清洁的含义就是不乱摆放物品、保证物品和环境的整洁,并且工作人员也要严格遵守保持环境整洁的行为;而素养主要是指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施工单位一定要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遵守建筑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使其能够按照专业的标准进行工作,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氛围,提升施工人员的素养,体现出施工人员的团队精神,并且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建筑施工的效果和质量。

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5s管理理念的应用

(一)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应用

在施工现场管理中,5s管理理念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建设施工现场管理部门。为了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必须要明确现场管理的目标,之后建设专门的现场管理部门,并且确定相应的管理结构,其中常见的组织形式有工作队式项目组织形式、部门控制式项目组织形式以及矩阵式项目组织形式等。在进行管理模式的确定时,要按照工程的建设特点进行分析,对工程的工期、质量以及成本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确定最合适的管理模式,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第二,明确现场管理的管理内容。在进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时,要提前对管理内容进行确定,主要包括对现场管理部门进行设置、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及调整人员等,确保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能够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各个环节之间出现影响的现象;第三,明确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结构。在进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时,要按照以往的施工经验,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结构进行调整,其中主要包括施工项目的负责人、工程师、造价人员以及质检人员等。另外,还要明确项目管理的要点,比如成本造价、技术方案以及施工安全等内容,促进整个建筑施工能够按照规定的环节顺利进行。

(二)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5s管理理念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创造5s管理理念的氛围。5s管理理念应该应用到建筑施工管理的每个环节,也就是说要创造一种良好的管理氛围,从而促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顺利进行。比如,可以在进行施工管理之前,制定5s管理理念的应用方式,将5s管理理念融入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各个环节;其次,制定通用规则。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要对当地的市场建设需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并且要根据市场的建设需求评定自身的建设能力,最后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通用规则,从而获得大多数人员的认可;再次,编订计划书。根据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划分各个管理环节,并且安排专门的人员对各个环节进行负责,编订相应的计划书,主要包括清扫、整理等环节负责人的安排,以及时间和意见的计划等;最后,修改方案。充分了解5s管理理念,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其应用的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提升管理方案的高效性。

(三)施工质量管理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应用5s管理理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以及降级效益等,也就是说,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管理模式对其进行管理,从而使建筑施工工程在整体上提升经济效益。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应用5s管理理念,不仅能够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力度,确保施工行为在规范制度下进行,还能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管理,防止在施工中出现行为不当的情况,从而影响施工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5s管理理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各方面的管理,从而创建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不仅能够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确保建筑施工安全进行,还能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其在建筑行业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在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中,一定要积极引进5s管理理念,并且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建筑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篇12

引言

“电”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在建筑施工现场中“电”也是一种重大危险源,而恰恰好多施工现场就是在“安全用电”上存在薄弱环节,从而引发了触电等生产安全事故。

施工现场离不开用电,工程设备、施工机具、现场照明、电气安装等,都需要电能的支持。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的加强,施工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电场所更加广泛。但是,电能在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很强的破坏力。

施工现场由于用电设备种类多、电容量大、工作环境不固定、露天作业、临时使用的特点,在电气线路的敷设、电器元件、电缆的选配及电路的设置等方面容易存在短期行为,容易引发触电伤亡事故。因此,加强临时用电管理,按照规范用电,是保证施工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作法介绍如下:

一、施工现场的一条电路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统一进行组织设计,有统一的临时用电施工方案,一个取电来源,一个临时用电施工、安装、维修、管理队伍。严禁私拉乱接线路,多头取电;严禁施工机械设备和照明各自独立取自不同的用电来源。

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虽然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但编制手续不全,内容空洞,照抄照搬规范不能指导施工,与现场实际脱节,没有用电维修、检查制度,用电检测资料凭空填写,电工缺乏配电知识等。

二、漏电保护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同时规定,开关箱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就是说,临时用电应在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分别设置漏电保护器,形成用电线路的两级保护。漏电保护器要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总配电箱的保护区域较大,停电后的影响范围也大,主要是提供间接保护和防止漏电火灾,其漏电动作电流和动作要大于后面的保护。因此,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电流动作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不小于0.1S,对搁置已久重新使用和连续使用一个月的漏电保护器,应认真检查其特性,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

在实际工作当中,发现有的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配置不合理,末级电箱漏电保护器电流过大,发生漏电后直接引起总箱漏电保护器动作,没有形成分级配置。

三、三级配

配电系统应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按照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的送电顺序,形成完整的三级用(配)电系统。这样配电层次清楚,便于管理和查找故障。总配电箱要设在靠近电源的地区。分配电箱应装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动力配电箱和照明配电箱通常应分别设置。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的场所,要远离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震动的场所,或者做环境防护。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大于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应不超过3m,配电箱和开关箱周围要有方便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不能够因为堆放物品和杂物,或者有杂草、环境不平整妨碍操作和维修。电箱还要有门、有锁、有防雨、防尘措施。

四、一机、一闸、一箱、一漏

所谓“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就是指每台用电设备必须设置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开关箱内要设置专用的隔离开关和漏电保护器。不得同一个开关箱、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以上用电设备。开关箱内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开关电器必须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电设备实行电源隔离,其额定值要与控制用电的额定值相适应。开关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不得挂接其它临时用电设备,进线口和出线口必须设在箱体的下底部,严禁设在箱体的上顶面、侧面、后面或箱门处。移动式电箱的进、出线必须采用橡皮绝缘电缆。施工现场停止作业一小时以上时,要将开关箱断电上锁。

五、五芯电缆

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实行TN-S三项五线制供电系统。电缆的型号和规格要采用五芯电缆。为了正确区分电缆导线中的相线、相序、零线、保护零线,防止发生误操作事故,导线的颜色要使用不同的安全色。L1(A)、L2(B)、L3(C)相序的颜色分别为黄、绿、红色;工作零线N为淡蓝色;保护零线PE为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使用绿/黄双色线做负荷线。

六、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不致危及人身安全的电压。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等级,即为防止因触电造成人身直接伤害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等级,一般分为42V、36V、24V、12V、6V。安全电压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选用。

6.1隧道、人防工程电源电压应不大于36V。6.2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场所作业电源电压不得大于24V。

6.3建议在施工现场的职工临时宿舍内尤其是金属板材的临建宿舍内的照明电源电压采用36V。

6.4照明变压器必须采用双绕组式安全隔离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

七、外电防护

外电防护,主要是指针对不为该施工现场专用的已经存在的配电线路、设施所进行的防护措施。当因场地条件限制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7.1对于外电架空线路,当在其一侧作业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且随外电线路电压等级的增加,安全距离相应增大。

7.2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的正下方施工、建造临建、堆放材料及构件等。

7.3对于现场内的变压器等设施应用木、竹板及杆件等进行遮拦,并悬挂警示牌等,保证防护设施坚固、稳定。

7.4塔吊等起重机械吊运物料、构件等不得在外电线路、设施正上方行走,并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八、临电系统的验收与档案管理

8.1专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要由电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并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审批后方可施工。

8.2临时用电系统在施工完成后要经过编制人、项目经理、审批人及专职电工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验收要履行签字手续。

8.3建立完善的用电档案,并设专人管理,主要包括:专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接地电阻绝缘电阻遥测记录、电工巡视维修记录、临时用电验收记录等。

九、日常维护与检查

对现场的用电设备、供电设施、线路等进行经常性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9.1持证上岗,用电设备、闸箱等的接线、日常维护检查均须由取得相应资格的专职电工进行操作,并作好巡视、维修记录,严禁无证上岗。:

9.2定期对用电设备、供电线路、设施等的绝缘进行检测,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立即停止使用进行维修或更换。

9.3定期对供电系统接地电阻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

篇13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中,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提高项目工程质量,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个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综合效益。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项目工程建设的效益,探讨分析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1、现状分析。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也十分重视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以加强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这些质量管理策略的采用对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当前,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建设,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的来说,这些问题与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被忽视,影响现场管理的实际工作。质量是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的关键,如果质量不到位,必然影响工业与民用工程的建设。然而,很多的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没有进行定期的培训,对相关规定的掌握程度不够,缺乏相关的质量管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能胜任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往往导致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出现问题,影响整个项目工程的综合效益。因此,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

第二、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测工作被忽视,相关制度不完善。完善的质检制度能够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满足工程建设的各项要求。但是,很多的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质检制度,影响了工程建设水平。例如,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对成品的检测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使得检测结果不真实,进而难以实现对建材和成品的质量控制工作。项目负责人也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进行检测,难以保证每道检测过程质量合格,影响了后期工程建设的质量。

第三、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不到位,给质量管理留下隐患。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对材料的管理。然而,在材料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例如,忽视对材料供应商情况的调查,使得采购的材料不合格;忽视对材料的进场检查,使得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的时候,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往往只是出于形式,使得不合格的材料被运用到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当中,不仅影响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还给整个项目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第四、施工现场管理团队水平较低,难以对现场进全面的管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建设技术水平强、业务素质高的团队是必须的。然而,目前很多建筑单位却忽视施工现场管理团队建设,难以实现对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也难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既影响了工程建设,也影响了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完善策略

在施工的实际工作中,为了应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保证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结合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相关的完善策略。

1、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施工现场质量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重视质量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现场施工质量。重视对优秀的管理人员的吸收和引进工作,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队伍。此外,还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对于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员工实施奖励,对于为认真履行职责的人员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促使他们更好的完成任务,履行自己的职责。

2、健全与完善施工现场质量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根本,也是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只有保证质量,才能提高整个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在进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落实质量控制责任制,对竣工交付的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在施工之前,应该明确质量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检查工作,强化质量监督,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克服质量通病,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施工质量。

3、做好施工材料采购工作,保证现场施工所使用的材料符合质量要求。为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从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进场验收、现场检查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工作。采购的时候应该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加强材料进场检测和现场验收,保证材料合格,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4、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防火、防雷、防点击、防意外事故等等。为了提高安全水平,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项目部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保证施工安全,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与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把握好每个关,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应该派安全生产专员加强现场巡视,对于出现的违规违章操作及时纠正,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为现场施工创造安全可靠的环境,保证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避免事故的发生。

5、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建筑施工的进度控制。进度控制也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编制进度计划的时候,应该对工程量和工序进行全面的了解,合理编制计划,对施工进行妥善的安排。同时,还应该确定计划工期,建筑单位在招标的时候,应该根据企业和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提供合理的计划工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因为如此,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认识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完善策略,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和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