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老年护理的特点

老年护理的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老年护理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老年护理的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65-01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全社会更多地关心老年人健康,改善 老年人生活质量。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平均寿命随之增长,但在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日益发达的同时,各类车祸、生产安全事故也不断增多,当这些不幸发生在老人身上时,由于年老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别人的帮助。做好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疾病的康复。为达到上述目的,一定要掌握老年人护理的特殊性,提高老年人护理工作效果,护理人员的责任义不容辞。下面就2009 年1 月~2010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400 多例骨科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予以总结。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2009 年1 月~2010年12 月份共收治住院病人192l 例。其中55~92 岁446 例,占本科住院总人数2312 % ,55~60 岁236 例,61~70 岁116 例,71~92 岁94 例,其中女174 例,男272 例。这些病例中长期卧床的比例占70 % ,有半数以上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支、肺气肿、肺心病、营养不良性水肿、静脉曲张、前列腺肥大等。其中有1 例死于心肌梗死,1 例死于脑出血,1 例死于癌转移。其它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患者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完全丧失,随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们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之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伤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对待老年患者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患者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2、2 生活护理 老年人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应耐心、细致多做解释。操作时动作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患者住院后生活环境习惯改变,加之各种因素影响,易造成失眠。护士应注意夜间有治疗护理操作时,尽可能集中进行,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信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2、3 营养护理 个别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 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老年人多伴有循环系统的明显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能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 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减弱,一部分病人有烟酒嗜好,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入院后,要求不吸烟,讲清吸烟对术后身体的危害性。鼓励病人咳嗽、作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作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怕疼痛、不能咳嗽的病人鼓励病人尽量把痰咳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3、3 褥疮的预防 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下脂肪少,皮肤干燥多皱褶,皮肤营养缺乏,弹力及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棉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棉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 协助翻身1 次,并用50 %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颈全体医务人员及家属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多年来无褥疮发生。

3、4 预防泌尿系感染 老年人因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减少而致肾功能减退,此外膀胱粘膜并随着老化萎缩,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发生尿潴留,再加上卧床而引起泌尿系感染。对长期卧床病人嘱其多饮水,有尿及时排出,排尿困难时,可用手挤压下腹部,使膀胱余尿排空。需行导尿术的病人,按留置尿管的护理常规护理。

3、5 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减退,因病情需要使用激素治疗的应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长期卧床病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39-02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生活、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改变,以及疾病增加,行动不便,必然造成老年人的孤独感、失落感、寂寞感的增加,造成了老年人独有的心理特点[1]。因此充分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并施以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满意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月-12月内科老年住院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在62~82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 方法

观察分析每一位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与鼓励他们,同时争取与老年患者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行之有效的心理沟通,取得老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1.3 护理措施

1.3.1 老年患者与青年患者的心理差异

①感知功能衰退:由于老年人脑组织萎缩,细胞功能下降,大脑皮层退化,加之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的老化及病变,对视、听、嗅等感觉能力下降,引起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依赖性增强,随之出现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独、悲观、抑郁、消极、冷漠等[2]。②思维能力下降:因记忆力减退,思维过程减慢;另外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使老年人固执、多虑、易冲动等。③记忆力衰退:记忆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四个部分组成。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表现为机械记忆力和近期记忆力差,爱唠叨、急躁、埋怨。④性格与行为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性格也随着发生一些变化,有些老年人做事优柔寡断、顾虑重重;还有些老年人不愿与人接触交往,性格孤僻[3]。⑤情绪情感的变化: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时多种多样的,可由个人所处的环境、职业、素养等不同而表现各异。有些老年人情感变得幼稚、不稳定,像孩子一样,稍不顺心便会生气、哭泣,有的则会因一点小事兴高采烈,或因较大刺激而反应强烈,情绪失控。针对老年患者的与青年患者的心理差异,首先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相处关系。语言是情感交流最主要的方式,护士可以通过经常与患者一起聊天等方式,充分关心患者日常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本身的了解程度,还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对患者思想情绪的变化及各方面需求做较为深入的了解。

1.3.2 老年患者自身的心理特点

①焦虑不安,老年患者往往对自己疾病的相关问题及相关知识不了解,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是否能治愈等还不清楚,因此常常引发焦虑不安,可出现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②孤独寂寞:老年患者由于住院时间较长或亲人陪护时间较少,而又不愿同其患者交往,患者感到非常孤独寂寞,情绪低沉等。③悲观恐惧:主要见于病情较重或癌症患者等,感觉正向死亡靠近,加之病痛的折磨因此产生恐惧、紧张;还有些患者对自己病情预后不了解,缺乏信心,产生悲观失望心理。④多疑: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此类患者过于谨慎小心,对自己的健康问题往往过于关注,如出现稍微的不适,就以为自己身患严重疾病。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应有针对行的实施护理,①焦虑不安:首先了解影响患者焦虑不安的因素,可通过周围环境来改变患者的焦虑情绪,比如可以再在床头上放一些绿色植物,或建议患者听一些舒缓音乐,指出焦虑不安对疾病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②孤独寂寞:这类患者虽表面冷漠,但内心情感丰富,内心渴望有人关注,对于这类患者在护理上要打开患者的心扉,通过与护理人员的交流、与其他患者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患者的适应性和相处能力,帮助患者摆脱孤独寂寞[4]。③悲观恐惧:这类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无法预后,对这类患者要给以更多的同情,并可给患者讲一些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例子,减轻患者悲观恐惧心理,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④多疑:对此患者应耐心疏导,给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一些生理上正常的表现,消除患者多疑的心理。

2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84人(96%)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86人(99%)在住院期间对比较满意(其中一人因医保报销问题保留意见)。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内科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自身的衰老,内科患者数量增加有味明显。且老年患者的与青年患者的心理差异,不能将青年患者的护理方式直接应用于老年患者身上,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首先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和谐的相处关系。其次护理人员还应针对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特点,针对不同老年患者的症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总之,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要因患者而异、因患者疾病而异,这样才能起到对疾病治疗的促进作用,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梁秀梅,李建华,中艾琳,李晓芳,方忠宇.老年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65-66.

篇3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11-02

一?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特点

当病人被确诊为癌症后,普遍会有震惊?否认?埋怨?愤怒?悔恨?恐惧?沮丧等等情绪,其心理反应主要取决于本人的性格和既往对生活中出现问题的应变能力?有的人可以正确对待,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各种检查和治疗;有的人则绝望消沉,产生恐惧?抑郁?愤怒等情绪,给治疗带来消极的影响?

当癌症患者被确诊后的心里一般是恐惧感,感到心慌,惊恐,眩晕,茫然,这称之为“休克期”,癌症患者往往精神极度紧张,彻夜不眠?有点甚至感到悲观?绝望?不思饮食?拒绝治疗,听天由命,等待死亡的来临?

二?老年癌症患者被确诊后的护理

2.1对病情紧张恐惧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首先我们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迎接他人来住院,用亲切礼貌的语言详细介绍责任护士?负责医生?同室病友?饮食制度?探视制度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引导和协调患者之间?护患之间关系,鼓励他们适应新的群体生活或发扬互帮精神?其次我们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说明病情的重要性?可靠性及安全措施,给他们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2对于忧虑怀疑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们要利用术前接触患者机会多的有利因素,把握时机,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想,如要让他想想现在遭受疾病折磨,忍受一时开刀之苦,可免除长期的病痛?对他们的询问和质疑要“百问不厌”,用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进行疏导?解释?满腔热情地介绍同种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并邀请术后的患者现身说法,可通过这种交流,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同时客观地介绍主刀医师的高超技术,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依赖,耐心地讲解麻醉方法及麻醉效果,千方百计地消除患者忧虑怀疑心理?

2.3 对于焦虑不安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们要有极大的同情心,充分理解他们的心情,了解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适当?适时安排家属探视?针对经济困难的事实深入浅出地讲解治疗与手术之间的关系?手术是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采取的手段?手术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使你不再为疾病而担忧,生活能自理,这样可以减轻家庭或单位负担?通过解释和安慰,消除老年患者焦虑不安心理?

除此之外,我们不应忽视对家属和所在单位方面的工作,主动向他们说明手术的必要性,使他们愿意出钱支持患者手术?鼓励家属合理安排好工作,关心照顾好患者,使老年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三?老年癌症患者手术前后护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

作为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的心理,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应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和理解?并以高度的同情心安慰家属,首先使患者家属克服悲观情绪,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另外,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简单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药物的副作用及防范措施与注意事项,消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以取得密切配合?

3.2 术中心理护理

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反应及时处理,主动关心体贴和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多作解释以防止患者情绪波动,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总之,术中适时的关切询问?简单亲切解答询问,尽量用语言安慰病人,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平衡,使手术顺利进行?

3.3术后心理护理

我们把对患者的同情和关怀延伸到手术室之外,通过随访,了解患者使用造影剂及化疗药物后的反应,经过相互交谈加深患者及家属与护士之间的理解?信任?完善护患之间的关系?

在对老年心理护理过程中,我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敬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突出的心理需求是受重视和尊敬,因此护士称呼老年患者要有尊敬之意,言谈举止要考虑老年人的感受,耐心地与之沟通,老年患者喜欢谈及往事,切忌生硬打断,而且听其讲话应专心,回答询问要慢而响亮?清晰?切不可奚落?挖苦老年患者,损伤其自尊心?

2? 关心老年患者

关心老年患者需给予其精神支持和无微不至的生活照顾?老年患者因病住院,可因原已习惯生活方式改变而倍感方便,但又不肯经常求助他人,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生活更需要得到护士的细心关照?护理老年患者除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还要充分考虑其特点和习惯,如把物品放在老年患者的易取之处,考虑老人的饮食特点的同时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勉强老人接受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睡眠?此外,病室设备和布置也需考虑老年人人性化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滑等?

3 ?调节老人情绪

安排老人参加些集体运动,可起到调节老人情绪?克服孤独感之功效?对老年患者独特的不良行为如易忘事?刻板?古怪等,可在短期内有所改变的,应积极给予帮助,如帮助老人制定日常生活时刻表,按时提醒,以保持其日常生活的计划性;不易在短期内改变的,只要不影响其他患友和疾病诊治,则应避免过度关注,可通过赞扬?肯定等方式使其强化积极行为,忽视消极行为,切忌生硬强迫老人改变日久形成的癖好?

4?加强社会联系

老年人独居缺乏照顾,往往会造成老年人性情孤僻?焦虑?多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社会联系,避免孤独就尤为重要?要鼓励组织他们热爱生活,心情舒畅?热爱社会,关心公益,积极参加有意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其老友?老同事及单位前来看望,也可安排老人的交谈活动?亲人?朋友?同事的探访有时仅几分钟,对老人却是莫大安慰?但护士需提醒探望老人者切莫谈论强刺激性话题,以免他们因过于激动发生意外?

篇4

1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特点

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疾病的种类不同,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将受到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以下几点:

1.1悲观孤独心理人到老年多会产生失落感,好反思,多顾虑,骨折后老年患者因意外事故打击,发病突然,致生活自理能力变弱,加之创伤带来机体的一系列功能改变,致老年人发生极度悲观情绪,又失去了与家人生活中的交往,便产生强烈的悲观孤独感。

1.2焦虑、恐惧状态环境对于保持人类健康及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影响。老年骨折患者来到医院,在各种需要未得到应有满足时,产生焦虑、恐惧心理。

1.2.1期待性焦虑病房环境对老年骨折患者来说往往是陌生的,患者的衣、食、住、行一般都在床上进行,患者对关怀和照顾更显得急迫,致使患者产生期待性焦虑。

1.2.2分离性焦虑老年骨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住院后不得不与熟悉的人和环境分离,而这些熟悉的人和环境可能是老人心理的支持,一旦分离可能产生分离性焦虑。

1.2.3自觉性悔恨骨折后老年患者常因资历老,贡献大,性格固执,适应性弱,所以特别希望周围的人,特别是护理人员能对待自己像长辈一样尊重他们,使他们的自尊心理能够得到应有的满足。

2老年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的媒介不是药物或治疗工具,而是护理人员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及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

2.1急诊期护理干预骨折的老年患者多数因意外事故所致,发病突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痛苦,甚至愤怒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宜首先了解患者受伤经过及精神状态,然后以热情诚恳、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安慰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尽可能地满足患者非原则性要求。我们还要积极地与患者沟通交谈,以便掌握老年人的心理要求,对表现孤独者予以交流,对表现焦虑者予以疏导,对表现抑郁者予以劝慰,对表现绝望者予以信心,特别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更要细致。耐心对待老年人,并要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争取支持配合护理工作,使老年骨折患者心中得到慰藉,增强老年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决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治疗期护理干预骨折后老年患者心理平衡失调,脑力不济,行动不稳,生活处理能力差,所以骨科护士要以勤为本,要有为老年患者服务,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这是满足老年患者身心需要的重要基础,坚持为患者做好每一件琐碎的事,如定时为老人翻身,以防发生压疮,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还要经常深入病房,及时解决患者起居问题,使之主动配合治疗。解除患者担心治疗效果的精神负担是护理干预的关键,早期功能锻炼阶段的进步有助于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刺激,以防止患者身心疾病的恶性循环,有助于发挥药物和手术的疗效,调动患者的能动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心理健康。

篇5

焦虑 衰老的征兆往往会使老年人感到惶恐不安、内心空虚、无所适从,莫名其妙地担忧将来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对自己的健康缺乏自信心,久而久之,往往就会出现抑郁、焦虑的情绪,性格发生变异。常表现为意志消沉,烦恼,抑郁焦虑。

疑病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些人往往会出现疑病症状。这种人一般比较刻板固执,因循守旧,个性执拗,容易将注意力从外界事物转向自己的躯体,并且主观感觉加强。

自卑 这种人往往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很少与别人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减弱,对生活缺乏热情、勇气和自信心,从而产生不安和自卑心理。

孤独 有些老年人由于丧偶或夫妻不和、多病、行动不便,儿女工作繁忙,自己无人陪同,精神压力和体力负担过重,再加上不善交际,易出现孤独、失落感,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抑郁 抑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多因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亡的威胁而产生。有的老年人则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而产生抑郁心理,悲观失望。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加强心理保健调节 老年人应该从身体、智能及情感上适应生存环境,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即使在遭遇困难或者不幸时也能用自己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情感,保持冷静,适应新的环境。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年人应戒烟、限酒,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扩大社会交往面,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触大自然,保持心情舒畅,克服消极心理,振奋精神。

保持与社会的接触 应多关心老年人,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走向社会,多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

篇6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因此,熟悉和掌握老年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2例,其中19例误诊,误诊率为20.6%.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2例,男55例,女37例;年龄60~89岁,平均(70.1±7.2)岁。均符合Framingham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力衰竭分型:全心衰26例,右心衰28例,左心衰38例。心力衰竭病程3个月~12年,平均(5.2±4.3)年。住院次数:1次16例,2次21例,3次以上55例。

    1.2病因

    本组以原发病为主要病因,其中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是主要原因。单一疾病致心力衰竭者12例;合并2种疾病36例,3种以上疾病44例。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功能衰退亦是造成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之一。基础疾病:患者多有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患有慢性支气管炎18例:冠心病36例;糖尿病28例;高血压42例。心力衰竭的诱因:上呼吸道感染26例,房颤18例,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9例,其他39例。

    1.3临床表现

    胸闷、心悸、憋喘、端坐呼吸、需高枕卧位36例;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或白色黏稠痰、痰中带血丝28例;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缺乏18例,恶心、呕吐9例;少尿、水肿8例;发热12例,头痛、头晕、烦躁、失语9例,胸痛8例,消瘦6例。

    2、临床特点

    2.1老年人因恼血管硬化及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差,病史常陈述不清,同时常伴有全身多种疾病存在,致使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而心力衰竭症状往往不典型。

    2.2老年人在脑血管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心力衰竭加重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神经细胞缺氧及机能减退,可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而疲乏、无力或头晕常是老年人心力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亦可出现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嗜睡等症状。

    2.3由于心力衰竭所致胃肠道出血与低氧血症,可表现胃纳差,上腹胀痛不适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甚至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极易误诊消化道疾病。

    2.4大多数患者出现轻咳、气促及肺底移动性啰音,是急性左心衰及肺淤血早期表现。临床注意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相混淆。

    2.5老年人免疫机能低下,症状多样,反复发作,且病情变化快,应结合临床征象全面分析,心律失常、输液、劳累、情绪激动、电解质紊乱常为诱发因素。

    3、观察与护理

    3.1减轻心脏负荷;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都会根据自己的年龄、能力、心脏功能等作一些自己能承受的工作,所以一般不会导致心功能不全。当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时护士应注意限制患者的活动,轻度心力衰竭可室内活动,心力衰竭较重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医学|教育网搜集,液体点滴速度不宜过快,15~20滴/min,每天输液总量不宜超过1000~1500ml.要教育患者不要作超能力的体力活动,当心力衰竭表现改善后,方可逐渐根据自身情况恢复体力活动。

    3.2饮食指导;由于心力衰竭,患者闷气,活动量减少,消化功能差,同时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淤血,故而导致食欲减退。此外,钠盐摄入过多,可加重心衰。因此护士应向患者讲解饮食与疾病转归的关系,劝其进食应清淡、低热量、不产气、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少量多餐。根据病情适当控制含钠食物,以防钠盐摄入过多致体液潴留而增加心脏负担。当食欲好转后,进食不宜太快,避免过饱、腹胀而加重心脏负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3控制感染;老年心力衰竭反复发作多为感染诱发加重。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做好室内空气消毒。使用抗生素观察用药后反应、疗效、不良反应等。对咳嗽咯痰多的患者要经常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对重病体弱痰液粘稠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吸引器吸痰,医学|教育网搜集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氧气湿化瓶及管道应严格消毒后晾干备用,干燥保存,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湿化液每天更换灭菌水。

    3.4病情观察

篇7

老年;护理;临床特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而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是当今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患者占患患者群的比例增加,对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1]。笔者在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本院158例住院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男97例,女61例,其中,60~64岁24例,65~69岁51例,70~74岁52例,75岁以上31例;主要患病种类依次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其中合并两种以上疾病者55例(34.8%)。

2 结果

依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经过良好的护理干预,158例患者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患者和家属对护理满意者149例(94.3%)。

3 老年患者临床特点

3.1 生理病理特点 步入老年阶段后,记忆力、观察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辨别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为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耳目失灵、记忆减退、说话颠三倒四等,且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老年患者听力下降既有生理上听觉功能退化的原因,也有各种病理原因,如脑梗死,常常造成老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各种信息。脑卒中患者有语言、阅读和书写障碍,也可能影响面部表情、肢体等非语言交流。而老年人视力减退程度和持续时间各有差异,能不同程度地影响与他人的沟通能力,特别是患者对他人身体语言的感受,由于视力受损,患者接受信息能力减弱和变慢[2]。

3.2 心理特点 ①由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因为在各种角色的逐步后移而感到不适应、不平衡,表现为性情固执、怪癖任性、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因小事大发脾气;②有些人认为自己不再被家庭和社会所需要了,常有被社会排挤在外的感觉,空虚、无聊、自卑,以至丧失自信;③由于慢性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给家庭成员带来不少麻烦,出现焦虑、内疚、自责,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绝望厌世,时而抑郁寡欢、沉默少言,时而乖戾暴躁、怒气冲冲。④由于其他各种因素影响造成的消沉、沮丧情绪,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甚至失去生活的乐趣和信心。

4 护理措施

4.1 正确护患沟通 ①语速要慢:因为老人反应速度慢,在与老年人沟通时,要适当减缓语言速度,切忌催促,使其建立信任感、安全感,鼓励患者多表达内心感受。②简短、重复:在与老年患者沟通时,注意语句简短,重复交代,直到老人理解、记住为止,必要时可用书面记录提示或告知家属协助老人完成。

4.2 心理护理 运用语言艺术,细致、敏锐地观察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以便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为其排忧解难,消除顾虑,减轻病痛。调整好患者的情绪,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使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4.3 饮食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牙齿松动,味觉下降而饮食减退,应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饮食,保证给予均衡营养饮食,如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饮食中应给予低脂肪、低盐、少糖、多维生素、高蛋白、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饮食,多食蔬菜和水果,注意少食多餐,并要多饮水,对自己不能进食的患者根据病情,采取适当,帮助喂饭。

4.4 基础护理 保持患者个人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床单被罩;夜间室内要保持弱光,及时发现和果断处理意外情况,以协助医生的诊断、治疗。护理技术操作首先要熟练,才能取得患得的信任,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3]。对于患者身体暴露的部位及时覆盖,避免着凉。

4.5 肢体功能锻炼 向患者解释身体活动对康复的意义,劝导患者进行功能性锻炼,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在运动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磕碰、摔跤;对于卧床的患者给予被动运动,经常变换,活动肢体,以保持血液循环畅通和呼吸通畅,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通过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4.6 排便的护理 老年患者多为长期慢性病患者,因心理紧张应激、生活饮食习惯改变及某些疾病的原因容易便秘,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指导患者卧床排便,尽快建立床上排便习惯,并按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此外还应合理膳食,适当腹部按摩,对于严重便秘患者,可服用一些缓泻药物[4]。

4.7 睡眠护理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睡眠的质和量逐渐下降,此外生理和病理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药物因素等原因均可导致老年患者失眠。笔者针对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通过健康教育、调整睡眠环境、实施睡眠限制、提高睡眠效率、满足老年人的睡眠习惯、药物辅助促进睡眠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了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

4.7 重视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向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让患者家属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并随时电话随访,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知识,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4.8 疼痛护理 老年慢性疼痛特点:老年内科疾病多为慢性病,病情迁延,多病并存,症状复杂。而老年人对疼痛反应不敏感,较少诉说疼痛感觉和影响疼痛的因素,更多表现为情感异常。老年患者持续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功能障碍与生活行为受限等症状明显增加。有些疾病的疼痛具有隐袭性,不注意观察,可能延误诊治。因此,针对老年患者特点做好护理评估,是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基础。对疼痛应进行合理护理评估与诊断,动态观察病情,合理镇痛。

5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院的服务档次,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张露,孙建萍,杨支兰,等.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承德医学院学报,2009,24(4):398-400.

[2] 孙淑英,王冬梅.内科慢性疾病老年病人抑郁障碍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家庭护士,2009,5(10):3-4.

篇8

神经内科是医院重要临床科室之一,主收治脑梗塞、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病变,住院患者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衰退、多合并有基础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神志不清、运动功能障碍,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护理难度较大。因此,探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特点,总结护理方法非常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某院神经内科收治老年住院患者800例(男531例,女269例),年龄60~84岁,平均(73.2±7.3)岁;病谱:脑血管类疾病619例,其中脑梗死381例、脑出血238例;脑部炎症42例,癫痫32例,其他7例。据就诊顺序前400例为对照组,后400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据旧有的临床护理路径,于患者入院时据患者病情、医嘱、急诊情况给予基础护理,包括治疗护理、生活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管理由护理部遵照医院相关管理制度、卫生部门标准执行[1]。

1.2.2观察组 (1)据对照组护理经验、医院旧有临床资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特点如下:①发病急骤、危重患者众多,病情变化性强,老年患者脑溢血、脑梗死患者众多,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变化迅速;②合并症较多,老年人组织器官机能衰退,合并症较多,以基础系统疾病、器官功能障碍为主;③感染并发率较高;④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减退;⑤护理风险较大;(2)护理方法:①急救护理,建立专业、高效救护小组,对危重患者加强监护,建立病情风险等级评定体系,对病情危殆者及时给予救护;②合并症治疗,针对老年患者合并症,采用积极的方法进行阶段性治疗,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由易至难,控制慢性病,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合并症进展;③感染并发预防,采用循证护理,如针对易并发泌尿系统并发症患者,提高泌尿系统护理标准;④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减退,给予相应的康复锻炼,如阅读、记忆能力锻炼,肢体功能训练;⑤风险控制,加强风险控制管理,给予分级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抑制风险差错;⑥加强基础护理,提高基础护理标准,给予患者舒适护理、心理支持、全面的健康宣教,并促进患者家属配合[2]。

1.3观察指标 住院时间、基础护理次数、患者满意度,并发例、死亡例、瘫痪例、护理差错、护理投诉例、意外事故例次。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P

2 结果

2.1不良结局与不良事件 观察组并发、死亡、瘫痪不良结局发生率,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意外事故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相关指标与满意度 观察组住院时间、基护次数、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神经内科主收治脑血管疾病、神经疾病、神经心理交叉性疾病,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其中脑血管疾病患者比例通常在50%以上,本次研究中达到77.34%。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临床特点综合了老年患者、神经内科特点,具有感染并发率高、病情进展变化性强、临床护理路径繁复、护理风险大等特点,据统计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率可达6.00%以上,并发率可到20%甚至更高[3]。因此,针对以上特点,某院提高神经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标准,通过加强基础护理、风险控制、循证护理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421-02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口腔科老年患者日益增多。老年人从器官组织到人体各个系统都存在着普遍的、自主的、缓慢而不可逆转的变化,使机体的协同以及各个层次的功能逐渐发生了改变,使人体逐渐向衰老过渡,其特点有细胞损耗增加、功能细胞的大量丢失,而代之无功能的纤维细胞、有害物质或有毒产物的积累,导致细胞中脂褐质逐渐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增加,导致结缔组织化、器官组织功能的退化、纤维化,且神经系统、激素协同机制、免疫协同系统各方面的协调性下降,协同顺序的紊乱,心理上也存在差异。因此老年牙病有其特点和需要特殊的医疗护理照顾。

1资料与方法

本组随机从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门诊就诊患者中选取120例初诊患者,男70例,女50例,年龄为60―84岁,平均为65±12岁,对本组患者初诊疾病、并存病及疾病知识、心理特点进行问卷调查,专人咨询并记录。

2结果

牙病种类有龋齿、牙周病、牙髓病、尖周病、楔状缺损、牙齿磨损、口腔粘膜病等。其中,大部分老年人口腔中常有多个患牙,例如龋齿、重度磨损、楔状缺损、牙周病同时存在,老年人对疼痛的描述也不清楚,其中龋齿约占51.7%,牙周病约占25%,并存疾病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病,还有个别老年患者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等,其中高血压有43例、糖尿病有15例、冠心病8例、肾病5例,有的老年患者常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年过65岁的老人60%以上有各种慢性疾病5%―10%患有大脑功能紊乱。

3讨论

3.1老年口腔疾病特点

随着年龄增加牙齿磨耗大,致使邻牙之间的接触关系变得松弛,本来是紧密的点状接触逐渐因咀嚼磨损变为较松弛的面状接触,加之老年人牙龈萎缩,容易形成纵型横型的食物嵌塞,因菌斑形成而发展成邻面龋,其次老年人牙龈萎缩、牙骨质暴露而牙颈部和釉牙骨质界是较薄弱的结构部位,有利于细菌的侵入而形成菌斑,在菌斑下方产生龋损,通过牙骨质进入牙本质形成根面龋。此外老年患者唾液腺萎缩,唾液的质量发生变化,因此冲洗菌斑的能力减低,易容易形成龋病。在本组中龋病发生率高达51.7%,为老年牙病就医的主要原因。此外老年人常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而致血液循环障碍,血流淤积、牙周组织营养不良、代谢产物堆积,使牙周病发生率增加。老年人因牙龈萎缩,牙颈部牙骨质暴露,再加上机械摩擦,易造成牙颈部磨损,用不正确的方法刷牙,年龄越大,历史越长,牙颈部磨损也越多,因而楔状缺损较多。由于老年人在长期咀嚼过程中的机械性磨损,使咬合面磨耗,且牙与牙之间的接触关系通过日久天长的磨耗而变得松弛,易造成食物嵌塞,促进邻面龋或牙周病的发生,不均匀的磨耗形成过于尖锐的牙齿边缘和牙尖,还容易刺激和戳伤颊舌粘膜而形成溃疡。

3.2老年患者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疼痛感觉、味觉和咀嚼能力等均有改变。听力、视力也减退,老年人心理上也悄然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心理变化常导致就诊延误:一是性情固执,不易接受他人劝告,对医疗治疗不理解,二是存在紧张或恐惧心理即牙科畏惧症。特别是初诊患者,其原因主要源于对治疗器械的恐惧及其痛感的降低。依据我们问卷调查,约一半以上的老年患者存在牙科恐惧症,而在所有的治疗中最为恐惧的是对拔牙及牙钻的恐惧。以上因素的存在加之老年人行动不便,许多患者在疾病早期未能来医院就诊,拖延甚至放弃治疗,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使治疗疾病变得困难,不能达到最佳疗效。

3.3常见并存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并存病发病率增加,老年人并存病中最常见为高血压、糖尿病,其次为冠心病、肾病。

高血压:高血压为老年常见病,本组中高血压患者比例为19.2%,为主要并存疾病。由于老年人动脉硬化,以及对口腔科治疗的恐惧紧张心理影响,可使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病情加重,使血压升高。此外,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交感神经对血管反射性调节能力减低,治疗长时间躺卧后可引起性低血压的发生。还有甚者高血压继发脑梗塞,不能说话,偏瘫,患者行动不便且无法沟通交流。

糖尿病:随着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口腔科合并糖尿病患者也日益增多,糖尿病是由于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繁殖,白细胞移动和吞噬能力受抑制,加之血管病变,组织营养差,肉芽组织形成不良,导致伤口不易愈合。同时对炎症易感性增加,与牙周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冠心病:由于老年口腔就医基数增加,其冠心病病例也相应增多。冠心病发病较急,危险性大,其中心绞痛发作时疼痛可放射至上下颌骨,甚至以此症状就医,而口腔科治疗时的疼痛等因素可为其发作的诱因。

肾病:由于年龄增大,肾功能减退,肾脏代谢毒素能力降低,机体抵抗力低下且不易疲劳,否则导致病情加重。

4口腔科门诊老年患者护理要点

在口腔科门诊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初诊患者,护理是极为重要的环节,首先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

4.1紧张心理的克服

老年人治疗前多有紧张恐惧心理,对治疗不理解及受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影响,故首先应以良好的态度对待,讲话要耐心清楚,对治疗过程进行必要解释。减轻患者精神压力,牙科恐惧症有时成为阻碍老年口腔患者就医的决定性因素,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保持安静、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做各项护理操作要轻巧、及时并予以高质量服务,同时帮助患者,以取得患者信任。

4.2行动不便的帮助

老年人行动迟缓,可帮助搀扶至牙椅上,同时由于腹肌力量差,起坐比较困难,治疗时可使用吸液器或牙椅调至座位以便吐唾液或漱口。

4.3老年口腔特点的护理

老年人颞下颌关节松弛,治疗中应控制张口度,老年人咽部反应迟钝,应防止吸入或吞入异物,将牙椅调成与地面成30°50°。

4.4治疗中的护理

治疗中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可有效减低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同时术中可适当转移患者注意力,老年人身体耐受性差,容易疲劳,治疗中可适当让患者休息片刻,减轻长时间张口所致的疲劳。

4.5术后护理

治疗完毕后及时告知患者以解除其紧张心情,预先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现象及注意事项。

4.6口腔保健指导

定期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病、牙周病,有缺牙者要及时修复以恢复咀嚼功能,多吃富含纤维食物,多行咀嚼,以产生较多唾液便于清除食物残渣。注意口腔卫生,采用正确刷牙方式,对患者有口腔白斑,长期口腔溃疡不愈或口腔肿瘤可疑者,应及时检查就医。

5口腔门诊并存病的护理

5.1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在治疗前让患者休息片刻再测量血压并记录,严格掌握手术禁忌症,若拔牙患者应先予以降压至正常后方可拔除患牙。轻、中度得高血压并不影响口腔治疗,可于治疗前给予镇静剂。如果收缩压超过年龄120mmHg、舒张压超过110mmHg,应使用降压药,将血压降至舒适后在治疗。局麻药应避免使用含血管收缩作用药物,可选用利多卡因,在注射局麻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对于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治疗结束后应缓慢坐起,防止性低血压发生,观察10min后无不适症状后方可离开。

5.2糖尿病患者的护理

由于糖尿病患者对手术耐受性差,易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术后易发生感染,故门诊外科手术应先检查患者空腹血糖,若高于正常水平,应先控制血糖,待正常后方可进行外科手术。并在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因糖尿病患者易感染,其内科治疗病程比正常健康患者病程长,不易愈合,治疗过程中适当予以抗生素口服,护理操作应严格无菌,避免不必要感染发生。部分患者治疗前若空腹,治疗过程需预防低血糖发生。

5.3冠心病患者护理

对近期曾有心绞痛或6个月以内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口腔科治疗应适当延缓,先期内科检查及治疗,对于无禁忌症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口腔科治疗时,需常规配备心血管扩张药物、氧气与必要的抢救设备和药物。

5.4肾病患者护理

对于急性肾病患者或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若进行口腔外科手术应尽量避免。慢性肾病恢复期患者口腔治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抗生素应选择对肾功能损害小的药物,服药后多饮水,促进药物排泄,并告知患者由于其抵抗力差,应多休息,且易并发感染,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篇10

引言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 老年患者在骨伤科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做好他们的护理工作,无疑是骨伤科临床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情况下护理老年病人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的帮助,如何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尽快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十分重要。

1 老年人骨伤特点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骨与关节损伤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明显的增高,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常见于老年骨质疏松者。①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骨质量衰退,使骨的机械强度明显降低。骨骼丧失正常的载荷能力,以致较轻微的损伤,甚至躯体自身的重力即可造成骨结构破坏、骨连续中断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因此,骨质疏松被认为是骨骼功能衰竭的表现。②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好发部位是脊柱,尤其是胸腰段椎体,扭闪均有引起,一般第一次轻微外伤,患者仍能站立行走,不甚疼痛,往往失治。第二次再有轻微外伤时,腰部疼痛加剧,摄x线片或MIR检查时往往有新鲜压缩性骨折,又有陈旧性骨折,胸腰段呈后突畸形,其它好发部位是股骨颈部、肱骨外科颈部位、桡骨远端等。③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机制主要是骨量减少、骨质量衰退,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本身机械强度降低,对抗外加应力的功能减弱,遇到超过骨骼机械强度的外在应力,尤其是脊椎骨折,仅由于骨折平面以上躯体自身重力的作用,加之腰部肌肉强力收缩即可发生骨折。所以,患者并无明显外伤,只是腰部闪挫伤即可致脊椎骨折。④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除与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相关外,还与暴力大小、作用力的方向及骨折好发部位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是骨骼本身退化与骨骼外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⑤老年骨折的诊断与年轻人不同,因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差,如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股骨颈的嵌插骨折,因疼痛较轻,甚至不疼,功能受限不明显而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身高变短或者驼背畸形提示存在椎体的楔形变或压缩性骨折,老年人如身高较青年时低4cm以上,则提示存在重度骨质疏松,一旦发生骨折,则是2个椎体或2个以上椎体发生骨折,患者自身躯体的重力作用即可造成椎体的变形与压缩。⑥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不仅治疗骨折,亦要防治并发症,防治结合,估计和预测疗效及预后是老年骨折治疗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因老年人本人及家属对骨折治疗不积极,无信心,不配合等,只有50%的老年性骨折得到有效治疗。对股骨颈、转子部、外科颈骨折一般多采取手术治疗,对胸腰段骨折一般多用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对骨质疏松骨折在常规治疗骨折的同时,选用降钙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日3次,每次1支(50u),效果甚佳。降钙素可降低骨丢失,对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有止痛作用。亦可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配合体能锻炼,增加日光照射时间,增加含钙量高的食物,改善生活方式,预防跌倒等。

2 老年人骨伤的应急处理

一旦遇到骨折,患者首先要做到的是静观别动,尤其不能搓揉。老年人骨伤的应急处理包括:①如有皮肤伤口及出血者,应先止血和消毒及包扎伤口。要清除可见的污物,然后用干净的棉花或毛巾等加压包扎。②四肢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经伤口暴露出来)有出血时,不能滥用绳索或电线捆扎肢休。可用宽布条、橡皮胶管在伤口的上方捆扎。捆扎不要太紧,以不出血为度,并且要隔1小时放松 l-2分钟。上肢捆扎止血带应在上臂的上1/3处,以避免损伤桡神经。③上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硬纸板进行固定,然后用绷带或绳索悬吊于脖子上。下肢骨折可用木板或木根捆扎固定,也可将双下肢捆绑在一起以达固定目的。④骨盆骨折,用宽布条扎住骨盆,病人仰卧,膝关节半屈位,以稳定身体,减少晃动。⑤如果受伤的老人脖子或腰背疼痛,这时要注意不能胡乱扶、抬伤者,一定要保持其脊柱部位处于伸直状态,绝对不能坐起来,以免压迫脊髓造成下肢瘫痪,最好在保持平卧位的状态下送往医院[2]。通过以上处置后,可搬运病人送医院。搬运病人动作要轻,使受伤肢体避免弯屈、扭转。搬运胸腰椎骨折患者,须由2-3人,同时托头、肩、臀和下肢,把病人平托起来放在担架或木板上。搬运颈椎骨折病人时,要有1人牵引固定头部,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然后在颈头两侧用棉衣等固定。搬运下肢骨折病人时,可由1人托住伤肢,其他人抬躯干上担架。上肢骨折者多可自己行走,如需搬运时,方法同下肢骨折病人。

摔伤导致骨折,会造成骨折部位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甚至出现畸形[3]。因此摔伤后不可用力揉按受伤部位,出现肿胀时可使用冰敷。

3 老年骨伤患者护理

3.1 心理护理

3.1.1 文明礼貌, 亲切体贴, 在患者心中留下好印象

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尤其对老年患者, 讲求文明礼貌是护患交谈的原则。根据病情选择好卧床, 搬动时动作应轻盈, 切不可用力过猛, 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3.1.2 确立远期治疗目标, 做好出院指导

病人要出院了, 并不意味着护理工作到此结束。还要为病人做好出院后的护理指导, 让他们在心理上树立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念[4]

3.2 营养护理

骨折的病人由于疼痛,卧床不活动,消化功能不好,可引起身体代谢的变化,最明显的是蛋白质的负平衡。外伤所致的失血也是体内营养的损失。骨折患者饮食有四点禁忌:忌偏食,保证骨折患者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忌食难消化之物;忌少喝水,患者活动少,肠蠕动减弱,饮水减少,就容易引起大便秘结;忌过多食用白糖。在给病人作饮食指导时,要注意病人是否并存原发病.应根据老年人自身体质特点,如合并糖尿病的需给予低糖或无糖饮食.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的病人需给予低盐、低脂饮食等。

3.3 疼痛护理

3.3.1 保护病人皮肤

保持病人皮肤的清洁干燥及床单的清洁干燥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大小便后应及时冲洗并擦干,使用便器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擦伤皮肤,对病人的皮肤应每日用温水清洗1次,局部皮肤可用50% 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天2次或3次,促进血液循环。但有些部位不主张按摩,如已经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已经破溃的皮肤等。

3.3.2 减少对局部的压力

应用气垫床,并经常翻身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一般2~3 h更换1次,翻身时注意避免直接拖、拉、推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如果病情不允许翻身的,可把手伸进臀下或在骨突处进行按摩,以防止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生压疮。

3.3.3 其他注意事项

对有些和各种原因不能翻身的病人,可采取侧卧位倾斜3O°,对预防压疮较理想。这种侧卧倾斜可消除大转子及骶骨部位的局部压力,采用这种时可在骶骨上、肩胛骨下用枕头支撑保护病人,另放一枕头于两膝之间。不正确时,在骶骨及支撑面可考虑伸手协助,以帮助病人摆正。使用石膏、夹板、牵引的病人衬垫应松软合适不要过紧,经常观察局部皮肤和肢端皮肤的改变,以免肢端坏死。对易出现压疮的病人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7]。

4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4.1 警惕心脑血管并发症

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改变,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脏收缩相对减弱,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出现[5]。此类病人一经住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 防止骨折延迟愈合

老年女性病人,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甲状旁腺分泌增高,以及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用钙剂及适量维生素D以增加钙的吸收和利用。

5 结语

做好老年骨科病人护理,要根据老年骨科病人的特点,做好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和疼痛护理,并积极的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这要求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为病人着想,从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充分体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理解老人的处境,尊重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和不便,以周到热情的服务态度、准确的护理操作取得老年人的信赖,增强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11]。

参考文献

1 吕志瑶.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0):1356-1357.

2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2月

篇11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特点  护理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及生活质量。因此应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1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60岁,连续三日非同日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排除假性和继发性高血压者。该病分2型:(1)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2)混合性高血压收缩压》≥40mmhg,舒张压≥90mmhg。

        1.1血压波动大,主要是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表现为血压忽高忽低。

        1.2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大多数老年人表现为收缩压升高,常常大于160mmhg,舒张压正常或下降,常小于90mmhg,同时常伴有运动后头晕及心前区不适表现。

        1.3容易发生性低血压。老年患者在降压治疗中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而出现头晕眼花时,有直立位低血压表现,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降压药期间活动应缓慢。

        1.4合并症及并发症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高尿酸血症、高血脂症、肥胖症等,这些疾病的存在降低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疾病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高血压治疗效果。

        2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

        高血压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的有头晕、耳鸣、眼花、失眠、乏力等。严重时出现心悸、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 

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如确诊为高血压病就要进行药物治疗,平时要做好护理工作。

        2.1 高血压患者,常有情绪不稳定,因此家人要给予照顾体贴,减少其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注意保持室内的安静与清洁,减少影响病人情绪激动的因素,并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

        2.2 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起居非常重要。对于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但血压保持一般水平、重要脏器功能尚好的病人应适当进行活动,鼓励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2.3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主要是坚持低钠饮食,这样能使血压下降,一般食盐量为每天5—6g,对于肥胖者还应限制食物的总热量和脂肪饮食,每日脂肪不超过30—40g,并适当增加活动,以减轻体重,减少心脏负荷;还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辛辣和过甜食物,进食宜少量多餐,不要过饱。平时还要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的摄入。

        2.4 高血压患者平时要注意避免血压剧变的因素,如不要参加易引起精神高度兴奋的活动;在冬天要注意保暖;戒烟;预防便秘;节制性生活等。

        2.5 预防性低血压。要避免久站不动,突然下蹲或头部朝下的动作,改变姿势时动作要缓慢,淋浴时水温不宜过高,如果一旦发生低血压要立即平卧,抬高足部,就可以缓解。

        2.6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调整药物的使用,血压不要降得过快、过低。监督病人遵医嘱服药,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增减药物,服药要准时,也不可忘记服药或下次服药补上次的剂量,更不能自行突然撤换药物。

        3  小结

篇12

【中图分类号】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96-02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在老年精神障碍中,抑郁症占25%。老年抑郁症的症状主要分为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1]。通过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能减轻抑郁症状,减少复发的危险,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状况,减少医疗费用和死亡率。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抑郁症18例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58~68岁,平均6.5年。患者病程为5~20年。主要表现为头晕9例,头痛2例,失眠2例,纳差1例,肢体麻木无力1例,心烦及情绪低落2例,胸闷1例。

1.2 方法 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药临床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一般1~2周内加至治疗量。用药后2~4周见效,若用治疗剂量4~6周仍无明显效果应考虑换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副作用较少,使用方便。治疗剂量每日氟西汀20 mg、帕罗西汀20 mg、舍曲林50 mg、氟伏沙明100 mg、西酞普兰20 mg。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危险大,在需要时应使用电抽搐治疗,对于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抑郁症患者也可用电抽搐,一个疗程6~12次。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运用心理治疗。临床上多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如解释、倾听、指导、保证、安慰等,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所患疾病,主动配合治疗。

1.3 结果 老年人抑郁症经临床治疗,痊愈10例,显进4例,进步3例,无效1例,有效率94.44%。

2 护理措施

2.1日常生活护理 睡眠障碍是患抑郁症的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以早醒最多见。护理人员白天应安排或陪伴老年人从事多次短暂的活动,尽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睡前不做剧烈活动,不观看紧张刺激的电视节目和不阅读刺激性的书籍,晚上入睡前给予温热的牛奶,洗温水澡,温水泡脚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清晨应加强巡视,对早醒者给予安抚,延长睡眠时间[2]。抑郁常导致老年人食欲减退,有些因畏食或自罪观念而拒食,加之老年患者体质较差,睡眠不好,容易出现营养缺乏,故应保证营养摄入。对于进食少或违拗的老年人要耐心规劝、喂食,督促进食。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营养,特别注意补充钠盐,可服用加盐的牛奶,以维持适当的水分及营养。抑郁者常无力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护理人员应督促、协助完成自理,并使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危重、木僵、生活不能自理者,要悉心照料,做好老年人的清洁卫生工作。长期卧床不动者,需防止压疮的发生。

2.2安全护理 患抑郁症的老年人,易出现自杀观念与行为。尤其是病情较重,情绪消极,悲观失望,有厌世观念者,往往会事先计划,行动隐蔽,甚至伪装病情好转来逃避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注意,并采取各种方法,来达到自杀目的,故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防自杀。老年人住处应光线明亮、陈设安全[3]。墙壁以明快色彩为主。病房设施要加强安全检查,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一切危险物品如刀剪、玻璃等锐器、药物和各种绳索、有毒物品等均不能带入病房,杜绝不安全因素。发药时应仔细检查口腔,严防患者藏药或囤积后一次吞服。试体温时,严防咬吞体温表。鼓励企图自杀者多参加利他活动,使其从受助者的感激反应中体会其中之乐。成立包括配偶、子女、邻居、亲朋好友和职业咨询者等在内的自杀者监护小组,以便给予企图自杀者重新生活下去的动力。

2.3用药护理

2.3.1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使用抗抑郁症的药物,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其禁忌证是严重的心、肝、肾疾病、癫痫、急性窄角型青光眼。同时要注意观察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毒性反应。服用抗抑郁药后出现如头晕、乏力、恶心、双手颤动、视物模糊等,甚至出现心悸、呕吐和腹痛、双手粗大震颤、嗜睡或昏迷等,警惕药物中毒,及时通知医生。

2.3.2用药指导 因抑郁症治疗用药时间长,有些药物有不良反应,患者往往对治疗信心不足或不愿治疗,可表现为拒药、藏药或随意增减药物。要耐心说服患者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物,更不可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另外,由于老年抑郁症容易复发,因此强调长期服药,对于大多数患者应持续服药2年,而对于有数次复发的患者,服药时间应该更长。另外,清晨给药可避免因药物兴奋所引起的失眠。用药期间应避免驾驶和具有危险性的运动。由于抗抑郁药可增加酒精的作用,故用药期间应忌酒。

3 讨论

老年抑郁症的症状主要分为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以情绪低落、焦虑易激惹、记忆力下降等为常见。病人每天大部分时间,心情都是沮丧、低调、哀伤的,终日唉声叹气,心烦意乱,经常在家中走来走去,有的老人表现对事情丧失兴趣,周围一片暗淡,对未来悲观失望,有的老人睡眠不安,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觉得对不起子女,生不如死,因此而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行为。躯体症状以失眠、嗜睡、食欲增加或减少、便秘、疲乏、胸闷、心悸为主,其中最常见是睡眠障碍,表现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等。因此,在临床上应注意两者的鉴别。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首先应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利定下适当的医疗计划,常用心理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坚持用药、定期门诊复查的重要性。当病情好转后,应鼓励其主动参加家庭和社会活动,克服性格弱点。指导家属帮助老年人管理药物并监护其按时服药,对老年人的进步给予正向的肯定。认识长期巩固治疗的重要性,定期复查,预防复发。指导家庭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如子女重视父母的身体、心理状况,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经常与父母聊天,主动慰藉老年人,可避免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和尽可能早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防止老年抑郁症的出现。同时帮助老年人重新安排生活,扩大活动范围,尤其是文娱、体育、劳动等社会活动。有条件者,还可外出旅游,以使老年人赏心悦目,心胸开阔。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R5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33-01

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多,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人的住院治疗逐步增多。老年患者的特点是病程长,并发症多,不易治愈等。因而住院时间也越来越长,护理工作者对老年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老年患者的心理需求.而掌握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的病情发展及心理特征,对患者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促进疾病的康复。

一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科室2013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100例,其中,男76例,女24例,年龄77~96岁,平均86.5岁,原发性高血压20例,心脏病l6例,肺性脑病20例,糖尿病27例,脑血管后遗症11例,肿瘤6例,住院天数平均为46 天。

2.心理特征:多数老年患者因身患慢性疾病反复发作而长期住院治疗,对周围的事物心有余而力不足,需依赖亲人,感到老而无用,认为自己的患病拖累了家人,多生内疚与自责,导致自卑自弃感。本科住院患者多数都是在社会和家庭中曾是主角或者是领者.习惯指挥他人,自尊心强,患病后由于疾病困扰,领导力下降,心里落差大,常表现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不讲道理,易激怒,责备他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常常有孤独感、寂寞感,希望经常有人关心与陪伴,特别是配偶及子女,并希望可以定期回家与儿孙们相聚。因长期用药、病程长、痛苦等因素的刺激,易发生抑郁和焦虑情绪。再有老年患者住院时间较长,病程较长,疗效不甚满意,会对医护人员发生不信任,出现情绪波动,造成不必要的恐惧感。为了能真正地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使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得到及时周到的服务,所以应了解掌握住院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3.护理

⑴.心理护理①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护士自我形象的树立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护理人员必须反应灵敏,口齿伶俐。知识面广,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均能科学地解释清楚,护士的言行与举动时刻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如懒散、轻率、潦草等可使患者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所以护士应洁净、端庄、大方、文雅,操作轻柔,稳重认真,举止温和善良,仁爱亲切,通过护士自身表现在老年患者心目中建立权威的形象,使其配合治疗,这是心理护理的基础。 ②掌握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由于长期住院,感情脆弱、情绪不稳定,他们比以往更渴望亲人,特别是医护人员的体贴和关爱。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沟通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患者表达出他们的焦虑和情感,可采用体态语言与触摸等方式加强沟通,如做手势,眼、面部表情等,以便正确理解和帮助表达老年患者的需求,说话时态度和蔼,语言清晰。老年患者凡事会反复地陈述,当他们倾述时,护士要认真倾听,注意不要打断话题。不能出现厌烦的情绪。 ③安慰和鼓励患者,加强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如疼痛时牙关紧闭;烦躁时坐卧不安;抑郁时远视无语、双目无神;痛苦时不止;伤心时偷偷落泪;高兴时笑容满面等。患者的不同表情反映出不同的心理变化,护士应注意观察其变化,了解其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护理。对于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出现的悲观和自弃要予以抚慰和劝导,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支持。鼓励老年患者适当锻炼。如散步、听喜爱的音乐、戏曲、读书、看报,做力所能及的事,主动耐心与老年患者沟通,为他们解除心理压力。对焦虑和担忧的患者要帮助分析原因,了解焦虑、恐惧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向他们介绍有关疾病的病因、发病规律及预防,向他们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情绪的改变成为许多疾病的诱发因素,针对其病因进行心理分析,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

⑵用药护理:老年患者的各个脏器功能都减退,代谢率下降.可导致药物分解代谢障碍,药物在体内的时间较青壮年长,副作用反应明显增加。有关资料报道药物对老年人的副反应率比青年人要高出3~7倍,这就要求对患者的用药既要严格掌握用药的剂量,又要掌握其用药途径及用药后的反应,一般认为老年人用药剂量是青壮年用药量的1/3。

⑶营养护理:因长期住院或卧床,活动少,热量消耗差,咀嚼功能下降,腺体萎缩,胃酸及消化酶分泌减少,胃的蠕动功能减退,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所以老年人易发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或营养缺乏等情况。在饮食过程中过多的热量进入机体就会转化成脂肪储藏在人体内,分布在皮下或肝脏、腹壁等,使体重增加,造成高血脂,可引起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等。蛋白质是老年人提供营养的重要物质,但摄入过多,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弱,肾脏功能减退,所以蛋白质分解代谢过度,增加胆固醇的合成,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大的重要性,由于部分维生素在小肠合成,老年人胃酸和肠液分泌均降低,影响正常菌群的生长。所以老年患者在饮食中要选用美味、可口、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治疗老年患者习惯性便秘,预防痔疮,还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预防动脉硬化,故应食用蔬菜类,如:西红柿、胡萝卜、韭菜、牛奶、瘦肉、蛋类,豆制品等 。

⑷生活护理:因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患者昼夜住在病房,无论治疗、休息和吃饭都在一个固定的活动范围,很容易产生疲乏厌倦、情绪低落,因此,患者更渴望能得到必要的帮助和体贴,给予其生活上的帮助,在不影响病情的前提下.鼓励患者家属及亲朋好友探望,适当让家属陪同,病房设施要新颖、幽雅、整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使患者每天都有新的感觉,适当进行室外活动,恢复期患者适当锻炼,如散步、阅读、娱乐,以增强体质,调节情趣,使患者能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药物治疗.促使疾病早日康复,对于有不良嗜好的患者,要加强卫生宣传,促其戒烟、酒。

二 结果

通过以上的人性化服务及精心护理,100例患者均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使并发症得到良好的预防或处理.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三 讨论

通过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情、诊断、诊疗方案、服药方法、饮食指、,检查目的、时间安排等,进行相关医疗知识宣传和保健指导,引导患者正确地面对现实,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使其早日康复。做好老年患者的医疗保健工作对解决社会问题和保证重要人力资源.促进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