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训练

小学数学课堂训练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小学数学课堂训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小学数学课堂训练

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就得激发学生“说”的兴趣,使他们想说、要说。

1.营造说的氛围 激励想说的兴趣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对待。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尽可能减少统一要求,吸取学生的不同意见,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去理解学生,善待学生,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教师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给予充分肯定,激励学生想“说”,有信心“说”,喜欢“说”。

2.体会数学语言的美感,激发想说的兴趣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炼、逻辑性强,表面上显得枯燥乏味,但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一种内在的美感。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他们编成口诀、童谣、歌曲、故事等用于数学,这样不仅使学生便于掌握,而且能感受其中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索的兴趣。例如:学生初学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我教学生唱四舍五入法儿歌:“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宝。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是‘5’大‘5’向前进,小于‘5’的全舍掉。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这些生动形象的数学语言,让学生通俗易懂,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并很快地跟老师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说”

数学的三大特点之一是逻辑的严密性,因此,教学中应指导学生“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语言,让学生会“说”。

1.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注意语言的规范化,用词要准确。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感受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的同时,也学会怎样有条理地表达,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我教给学生一种算理:根据三年级学过的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相乘,再运用乘法结合律先把两数相乘得整数,再与另一个数相乘得出结果。我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探讨出更多的解题方法,如灵活运用乘法分配率。通过几道类似题目的强化训练,让学生以自说和同坐互说等形式进行训练,在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的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2.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提高数学语言

在数学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参与并进行引导。指导学生了解说的内容,说的形式,认识说的环节步骤,让学生学会说。教师在倾听学生说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点、适时补充,培养学生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提高听说能力和说的效果,进而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时,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然后要求学生通过画图、拼图得出结果。同时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计算过程和结果。学生掌握方法后,再要求学生叙述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领会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训练过程 ,让学生“善说”

我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把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说的过程,做到三个“鼓励”

1.鼓励学生说算理

数学课中计算的重点是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与否,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如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老师不要仅仅满足答案,而应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被除数和余数的,让学生充分利用语言这个信息源,清晰而又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学生思维的优化进程就会大大加快。

2.鼓励学生讲思路

精练的数学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便于分析数量关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习应用题时,有些学生会解题,却不能用语言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要从语言训练入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训练学生从条件出发可以怎样想,从问题出发可以怎样想。关键要说清楚思路,如从条件出发可以运用:根据什么和什么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再根据什么和什么 又可以求出什么,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进行自己力所能及的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通过反复训练,逐渐提高表达的要求,学生就会将分析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这样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同学分析应用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篇2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思维发散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习惯通过形象思维认知新事物,而数学教学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其思维的开发程度。教师不能被传统教学观念限制,而应引导学生挣脱束缚,敢于质疑周围的事物,勇于表达自身观点,这样学生才会对自己好奇的事物保持较强的求知欲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具体而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参与积极性提高,充分发散思维,发挥主动学习能力。

例1:在超市买4块橡皮要花2元钱,如果要买15块同样的橡皮,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常见的应用题,由于涉及到两次计算,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现场模拟在超市购物的情境,“收银员”要思考计算买15块橡皮的总费用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接着分析这些条件是否已知,如果是未知的应怎样求。通过分析,学生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即先求每块橡皮的单价:2÷4=0.5(元),再求买15块橡皮的总价:0.5×15=7.5(元)。在这种情境中解题,学生不仅会将学习当作责任,也会将其作为一种娱乐,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收获情感体验。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挖掘其学习潜力。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必须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境,打造有趣、形象的数学课堂。通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从已学知识过渡到未知的新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享受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满足感。例如,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矩形面积公式和推导方法,接着鼓励其用割补法自由切割、重组平行四边形,观察能得到怎样的新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并尝试列出了面积计算式,进而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真思考了问题,还做到了手脑并用,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保持其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时机,灵活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最好具有开放性,不是教材中死板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另外,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设置悬念,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其展开思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提高创新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 有效把握学生特点,运用多元方法解题

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都有很大差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解解题方法,而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鼓励其思考新的知识点,通过分析和探索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篇3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184-01

说学活动就是学生面对老师和同学,针对课堂学习的内容,阐述自己学习情况的活动。它是学生之间交流学习经验、学习心得的形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习过程、学法运用效果的有效方法。学生的“说”既能体现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反映学生思维的过程,也是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数学可以说是一种语言,语言是通过交流来学习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说的训练。使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所以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有机会讲数学,通过讲理清自己思路,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概念,创造知识。当前的基础教育要求学校的各个学科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他们自己的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争论、创造性。心理学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思维的形式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说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学习,使学生处于学习者的环境中,发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本人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说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说学的主要内容

1.说质疑。学生在接触新知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的旧知发生矛盾,学生把认为矛盾的知识点叙述出来,为进一步探讨新知确定思维的方向。如学生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发现与前面学到的“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不同的地方,这时可以启发学生说清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而可以进一步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思维的误区。

2.说思考。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把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有条有理的说出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做简便计算的练习题24×25。学生会有不同做法。24×25=6×(4×25)=600;24×25=12×(2×25)=600;(24×5)×(25÷5)=600;24×25=(30-6)×25=600。做完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通过思考、说练。判断。比较,学生所学习的不仅是一个题目的解答方法,而是这一种类型题目的计算原理。

3.说分析。在新知产生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说清分析的过程,就能把旧知识再次的抽象概括,使之成为包容新旧知识的共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特别[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解题思路,可以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如:“光明制鞋厂七月份实际生产鞋27500双比原计划多生产了2500双,求增产了百分之几?”学生叙述分析过程:要求增产百为之几,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增产百分之几,住就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增产的那部分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所以用增产的数量除以后计划的数量。

4.说评论。针对同学的说学提出自己的评语,甚至进行辩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信息,取长补短。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达到相互启发的激励口头表达欲的效果,同时还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如学生在学习带分数的乘法时,先做尝试题×2=(1+)×2=;×2=×2=;×2=(2-)×2=。教师及时的提问“带分数的乘法要用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引起学生质疑、讨论,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说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5.说小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用准确简炼的语言加以展示,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这是课堂小结的一种常用方式。

二、说学的组织形式

1.点名说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指名某个学生说学。

2.自由说学教师给定范围,学生举手发言,自由主动地参与说学活动。

3.小组说学学生在同桌之间或学习小组范围内说学,这样可以人人参与。

4.班级说学在小组说学的基础上,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开展说学,它可以作为班级活动的一项内容,以达到交流学法,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的引导评价

1.在学生的说学活动中,教师对参与说学的学生应及时的以适当的方式给予肯定与鼓励。教师的理解和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感动人心的,它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篇4

一直以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作为教师的我们一直在课堂教学方面做不断的尝试,想寻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努力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颖的课堂教学手段,使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比较符合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究,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不再感到学习很枯燥、很累,让学生主动求新知,化知识为能力,从而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那么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是目前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我虽然担任了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也可以说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回顾这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历,发现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老旧的教学理念,比如:上课还是应该老师多讲,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主动的讲课,学生被动的听,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好。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实现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我觉得只要做好以下几点,充分利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精粹,就一定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先学的前提条件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的好习惯,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学会预习课本的好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施步骤

【1】“先学”:每节课刚一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重点知识告诉学生,同时提出2-6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问题可以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用5-10分钟的时间去自学课本。这段时间里,数学老师就要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准备板演的练习。比如: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老师首先就把重点列出来:1.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2.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3. 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老师也可以给出一组图形,让学生自己来认识这些图形。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2】“后教”:自学的时间到了,老师应该通过分组让学生们自己讨论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比较后,再让学生提问或到黑板上演练。然后老师进行提问,上课提问是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好知识的必用方法了。老师应该让已经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老师就应该表示肯定,不必重复;如果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这个时候老师就要进行补充;如果讲错了的,教师也不要一味的批评,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更正错误。这样一来,老师讲的时间就不多了,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但是能够通过简单的补充、更正的方式来达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比如数学课上“面积和周长的换算”,学生自己先看课本例题,然后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后,老师发现学生只在面积和周长的定义上比较模糊,那么就只重点讲这个方面,其余的就不用多讲了。

【3】“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完成作业,学生当堂练习后由老师进行点拨和纠正。老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当堂学习的知识,基本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完成率达到95以上,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当堂就完成了作业,老师也比较能够对学生今天的学习效果有直观的了解,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也真正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也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二、今后教学实践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1. 要能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当课堂的主人,这就是我们的指导方向。但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那些表现积极主动的同学,老师要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更加自信。

2. 教师在思想观念上积极转变

要根据实际情况放开手脚大胆施教,不要患得患失。在学生管理上,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

3. 周期短,加强反思,能够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实施“日清、周清、月清”,及时总结、归纳、反思,从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在很多的教学实践中,也有不少的成功的例子,但是真正操作起来也碰到了很多的问题,我们要根据自己教学中实际的情况,来制订教学计划,不要生搬硬套,灵活运用。

篇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确保其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于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中。这样在遇到各种数学问题时,学生才能迅速理清思路,联想到与此相关的生活经验或数学模型,找准数量关系,高效解决问题。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思维发散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习惯通过形象思维认知新事物,而数学教学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其思维的开发程度。教师不能被传统教学观念限制,而应引导学生挣脱束缚,敢于质疑周围的事物,勇于表达自身观点,这样学生才会对自己好奇的事物保持较强的求知欲望。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具体而言,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参与积极性提高,充分发散思维,发挥主动学习能力。

例1:在超市买4块橡皮要花2元钱,如果要买15块同样的橡皮,一共需要多少钱?

这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常见的应用题,由于涉及到两次计算,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现场模拟在超市购物的情境,“收银员”要思考计算买15块橡皮的总费用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接着分析这些条件是否已知,如果是未知的应怎样求。通过分析,学生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即先求每块橡皮的单价:2÷4=0.5(元),再求买15块橡皮的总价:0.5×15=7.5(元)。在这种情境中解题,学生不仅会将学习当作责任,也会将其作为一种娱乐,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收获情感体验。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挖掘其学习潜力。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有效手段。为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师必须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环境,打造有趣、形象的数学课堂。通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从已学知识过渡到未知的新知识,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享受探究的乐趣,收获成功的满足感。例如,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矩形面积公式和推导方法,接着鼓励其用割补法自由切割、重组平行四边形,观察能得到怎样的新图形。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变为矩形,并尝试列出了面积计算式,进而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真思考了问题,还做到了手脑并用,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训练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保持其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时机,灵活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最好具有开放性,不是教材中死板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能力,体验探索的乐趣。另外,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设置悬念,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导其展开思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提高创新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三、 有效把握学生特点,运用多元方法解题

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都有很大差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解解题方法,而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引导,鼓励其思考新的知识点,通过分析和探索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篇6

一、转变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

1、转变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近,通过听报告,体验洋思中学的做法,再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我认为和他们相比,我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科学的方面。我的课堂把学生管得太死,老师包办代替的太多,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将从思想上转变,行动上践行,努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学习效果。

2、转变师生课堂中的角色,同时更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教师不再充当课堂的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讲解的习题,让学习好悟性高的同学当小老师去讲解,让学生们看到他们通过努力自学,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和老师一样好,让学生对新概念下的课堂有了更形象、更具体的认识。

二、课堂的基本结构

1、课堂模式由“静”变“动”。在课堂上,学生不是很规矩地坐在那,他们在教师面前坦然而自信地随意走动着交谈学习内容,间或有打闹的,一会学生纷纷拿着笔在练习本上,争先恐后地写起刚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展示,“台上”的学生或讲解、或辩论,“台下”的学生或站、或蹲、或坐,甚至课桌上挤作一团。教师基本不写板书,而是由学生代劳,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引导、讲评、追问。

2、由一讲到底向20+25分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最后逐步实现10+35分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本质上看:一是把时空还给学生,先采取“20+25”模式,即老师只能讲20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最后逐步实现10+35分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老师只讲授10分钟,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练习。二是分组合作,以小组方式组织教学。

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转变还不够彻底。教师还不敢放开手脚大胆施教,患得患失。

2、课堂结构还不成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讲解时间把握不够准确,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3、不知从何入手。对于部分教学内容不知道如何安排教学。 转贴于

四、今后在教学中改进完善的措施

1、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高年级学生没有低年级学生那种强烈的表现欲,而且我所代的四班是个普通班,大面积的学生对学习数学自信不足,对此,就应该以洋思中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教学改革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是我要奋斗的方向。但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先给学生树立榜样,对那些积极主动走上讲台的同学,不论效果怎样,都要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

2、深挖学生亮点。俗话说:“好娃娃是夸出来的。”那我们就要利用各种积极正面的评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将表现积极的学生名单张贴出来,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

3、思想上转变,行动上践行,抓细节,抓过程,强化课堂教学。在学生管理上,要细节分明、落实到人,“不给学生留有犯错误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为了使课堂教学具有延展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尖子学生,可增设教案附页,关注学生进步的大小。

4、短周期,勤反思,及时解决问题。及时反思与反馈是洋思中学教学的一大法宝。要实行“日清周评月小结”的形式,构建立体式、大密度的网状管理体系。实施“三清”,及时总结,及时归纳,及时反思,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预期目标及效果

l、课堂是学生脑力劳动的过程,时间一长会使学生产生疲倦感,要机智而合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比如:独立思考时间过长会使学生产生困乏感,这时可以换为三五人的小组讨论。

篇7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以知识掌握为终极目的,忽略了人的学习特性,教室成了学生静听教师宣讲规则的课堂。传统教学虽然在学习系统知识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书本,造成学生主体意识淡漠,创新精神差,给学生进一步发展带来障碍。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我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唤醒学生的认知系统,拓展思维,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相遇问题”的教学,一是要求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形成两个物体运动的观点,二是要求学会分析、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以前学的是一种物体的运动,而现在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有些学生对题中的术语如“同时…‘两地”“相对”“相遇”等的含义不明白,就会造成学习困难。本人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幅动态画面:首先是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接着两车相对而行,直到相遇的全过程,并适时通过闪烁、发声等手段。让运动过程由“静”变“动”。同时鼓励同桌之间相互演示上述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同时”“两地”“相对”“相遇”的含义,为应用题的学习分散难点,扫清障碍。这种借助多媒体的教学,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直观地虚拟了“相遇问题”的现实情境,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让学生做好了全身心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从心底产生准备和老师及同学一道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会学”、“能学好”,从而逐步走向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搭建交流平台。激发学生大胆质疑

质疑是指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鼓励学生从不敢提问题到敢于提问题,并逐步做到善于提问题,就要为学生建造民主的平台,从而使课堂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进而进发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5/7和3/8大小比较时,一般教师教学往往把它们化为分母或分子相同的分数进行比较。我在上这课时,出示例题后,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然后汇报交流,出乎意料的是学生竟然得出了过小组讨论还得出了以下几种方法:(1)5/7超过一半,3/8不到一半,所以5/7大于3/8。(2)5/7有5个I/7,3/8由3个1/8,1/7大于1/8,5个1/7当然大于3个1/8。(3)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比较它们的大小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三、以生活问题分层指导,训练学生的思维

生活问题是学生的认知思维的最佳导火线,利用好生活中学生所熟知的问题,可有效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但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生活体验的不同,教师应当根据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训练和指导,尽可能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优秀剩“吃”得好,让潜能生“吃”得饱。本人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上、中、下三层,其数量比为1:2:1,前后座按比例组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程要求,分别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各层次的学生在最近发展区自主学习,得到发展,争取进步。

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几节课的教学或一时一事的教育就能达到的目的。只有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才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学习的转变。

四、组织社会生活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调查能力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能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通过调查访问,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并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篇8

数学情感主要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意志力和自信心,强烈的数学情感是学生学好数学和未来进行科学创新的有力支撑。现代数学教学应更多地关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良好情感。教学中,我们教师可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事例(如数字电视、交通红绿灯的时长、电子秤、计算机等)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引发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的好奇心,使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提高学生对数学信息材料的接受程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操作、提出问题、假设验证、设置悬念、设疑质疑、数学趣题等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和探索欲望,萌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数学活动中,学生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教师必须悉心体察,特别要给予积极鼓励、耐心指导和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愿望和行为,形成不断探求知识的毅力和恒心;对于每一位学生每一个闪光点都应及时加以肯定和赞扬,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数学成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培养学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并给予他们创造性尝试的机会,锻炼学生对事物要有自己的看法,如对数学结论或自己得到的结果有一定的认识和把握;利用图片、实物、板书、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及渗透集合、函数、对应、转化、类比、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美,引发创造欲念。

二、加强数学意识训练,有效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心理学观点看,意识是指人类所特有的对客观现实一种很自觉的系统化的能动的反映形式。具体地说,数学意识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自觉的、能动的一种认识形式。它与人的情绪、活动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去理解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去认识数学,并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周围事物、处理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现代人都应该学会运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处理日常生活、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流通中的问题,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思维方式,成为人们的一种文化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数学意识的培养。首先,传统数学中常常把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导入新课,只是把这种联系当作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不是有意识地培养数学意识,我们要尽量把有关内容和有关活动与具体实际的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数学是源于实际、寓于实际、用于实际的,引导学生投身于生产实践和大自然中,从而开辟广阔的创造天地。如让六年级学生讨论、思考建楼房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懂得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设计图纸、丈量土地、计算水泥钢筋的用量、计算建筑工人的工资等等。其次,要丰富数学知识现实背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如经常在新知教学和巩固练习阶段让学生举例说明,经常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学习数学。

三、加强数学技能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传统观念中的数学技能一般认为是计算、作图、测量、制作、实验、解题等方面的技能,现代的数学教育观赋予了数学技能新的内涵,这里的数学技能主要是指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由一系列连续性动作或内部语言构成。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技能的形成一般以数学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获得新知识的条件。俗话说,熟能生巧。进行一定的模仿和反复的练习,可使学生获得创造技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加强数学思维训练,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求异的素质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90-01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阶段,必须利用课堂,多方面训练,过好计算关。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是其他理科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不过关,学习更高层次的理科课程时,就会收到致命的限制。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

一、加强思维训练

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1.正确引导,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54+15÷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先乘除后加减”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5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54与积的和最终等于63。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简便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简便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例如109与9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9×98=(100+10-1)×98=9800+980-98=10682。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897扩大5倍大约得多少?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897接近900,用900×5等于4500,897小于900,如果积小于4500就应该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二、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2.养成认真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3.养成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

三、加强课堂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重点突出。例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0

1.说质疑

学生在接触新知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的旧知发生矛盾,学生把认为矛盾的知识点叙述出来,为进一步探讨新知确定思维的方向。如学生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发现与前面学到的“能被2(或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不同的地方,这时可以启发学生说清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而可以进一步分清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思维的误区。

2.说思考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把思考的动机、过程、结果有条有理的说出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3.说分析

在新知产生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解和分析,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说清分析的过程,就能把旧知识再次的抽象概括,使之成为包容新旧知识的共同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特别[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出解题思路,可以进一步明确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

4.说评论

针对同学的说学提出自己的评语,甚至进行辩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信息,取长补短。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达到相互启发的激励口头表达欲的效果,同时还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如学生在学习带分数的乘法时,先做尝试题 教师及时的提问“带分数的乘法要用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引起学生质疑、讨论,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说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的气氛,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5.说小结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用准确简炼的语言加以展示,可以起到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作用。这是课堂小结的一种常用方式。

二、说学的组织形式

1.点名说学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意识地指名某个学生说学。

2.自由说学

教师给定范围,学生举手发言,自由主动地参与说学活动。

3.小组说学

学生在同桌之间或学习小组范围内说学,这样可以人人参与。

4.班级说学

在小组说学的基础上,每组推选代表在班内开展说学,它可以作为班级活动的一项内容,以达到交流学法,锻炼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的引导评价

1.在学生的说学活动中,教师对参与说学的学生应及时的以适当的方式给予肯定与鼓励。

教师的理解和评价对学生来说是感动人心的,它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说学的环节

篇11

现代系统理论认为,解决问题时要力求体现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课堂练习的设计也应如此,其中犹以整体性最为重要.因此,数学课堂练习在设计上必须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

一堂数学课的练习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过渡性练习.这类练习出现在一堂课的新授知识之前,以练习的形式寻找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连接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这类练习必须准确把握训练的主旨,宜少而精.

2.形成性练习.这是对新知的定向、专项练习,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在设计练习前务必理清本课学习的知识点,以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巩固性练习.这是对新知的巩固训练,一方面检测学生本课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提高技巧,发展思维,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当然,由于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具体的练习设计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有所区别.总之,要从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目标出发,从整册教材的总要求出发,从整节课的总任务出发,整体规划,通盘考虑,全方位设计练习的内容、题型、时间.

二、体现层递性

三道练习题紧扣教学内容,有坡度,有层次,让学生经历了由单项强化到综合运用,由形成知识到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练习的目的,学生的学习欲望更强了,学习兴趣更浓了.

三、力求开放性

开放性练习,即通过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探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相较于封闭式练习,开放性练习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更有趣,更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练习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思维的求异性练习.这种练习主要用于让学生对教材中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进行推导.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剪拼,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有剪拼成两个三角形的,有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加两个三角形的,也有剪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2.方法的多样性练习.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方法多样性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以充分发展.例如,小张、小李、小丁三人同乘一辆的士同往B城方向,小张在全程的三分之一处下车,小李在全程的三分之二处下车,小丁坐完全程,车费共108元,问小张、小李、小丁应各付多少车资.车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很感兴趣,但对于怎样来处理车资的分配问题却没有统一的意见.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总结出了三种分配方案:第一种由小张、小李、小丁三人平均分,即每人付36元;第二种采取分段结算的方案,将全程分为前三分之一、中间三分之一、后三分之一,每段的车资为36元,那么在前三分之一行程中,小张、小李、小丁每人均分,各付12元,中间的三分之一行程,小李和小丁每人付18元,最后的三分之一处则由小丁一人付36元.这样计算,全程小张应付12元,小李应付30元,小丁付66元;第三种方案则按所乘的路程比1∶2∶3来分配,小张付18元,小李付36元,小丁付54元.

篇12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训练低效归根结底都是学生主体地位缺失造成的。训练时机安排不够精细,缺乏及时性,是我们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基础、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训练选题过易或过难,缺乏层次性,是我们教师对学情认识不足,未能充分根据学生实际来选题;训练过程启发过度,缺乏独立性,是我们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学生没有充分的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训练讲评形式单调就题论题,缺乏发展性,是我们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不强、手段不足;训练效果反馈关注面不广,缺乏全面性,是我们教师面向全体的意识不强,未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为解决上述数学课堂训练存在的问题,提高数学课堂训练的效益,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我们应树立“以生为本”的训练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课堂教学宜“小步走,快反馈”,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到全体学生,新授内容的教学宜采用“小步走,快反馈”的教学方法,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新授内容应适当分成几个环节,每一环节教学之后及时进行适量的巩固训练,这样安排训练学习内容少、间隔时间短,既照顾到了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也符合数学学科前后知识逻辑联系紧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前面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和“老化”,这有利于学生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如《图形的旋转》一节课的教学可分为四个组块:旋转概念、旋转性质、旋转作图和旋转应用。在每一组块里面应及时安排适量的巩固训练。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得到旋转概念后宜安排适量的辨别识图训练以巩固概念;通过自主探究得到旋转性质后可让学生有机会及时应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以巩固性质;旋转作图也是对旋转性质的应用,教师示范后应立即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旋转应用让学生欣赏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的美妙应用,体验感悟数学之美。

二、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

课堂训练的难易既要照顾基础好的学生,也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新授课课堂训练的选题应以基础题为主,因为学生对新知识需要有一个熟悉“老化”、形成技能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训练的思维层次,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既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吃得下,也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题、中档题、稍难题的比例一般约为721。

如《锐角的正弦和余弦》一节课可安排如下的当堂训练题:

1.已知: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

(1)sinA==;

(2)sinB==;

(3)cos∠ACD=,cos∠BCD=;

(4)tanA==,tanB==.

2.如图,根据图中条件,分别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值。

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5,BC=6,求sinB, cosB的值。

4.在ABC中,∠C=90°,tanA=,求sinA,cosB的值。

这组当堂训练题因为考虑到是新授课,因此以基础题为主,稍难题为辅。四题之间思维层次逐步提升,保证了训练的层次性。

三、课堂训练应“敢放手,敢于等”,确保课堂训练的独立性

课堂训练应遵循“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原则,问题应设置在学生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内,敢于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尝试操作,独立“碰壁”“转向”,独立走向成功的彼岸;不要一看学生做不出来就急于讲解,因为听懂不等于学会,学生自己通过艰辛思考领悟得来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听讲得来的效果,我们要敢于等,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独立书写解题过程,因为学生的解题思路从想出来到说出来再到写出来,其实是一个思维不断清晰化、条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训练过程。

如有这样一道训练题:如图,在ABC中,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P,边AC与O相切于点C,点Q是AC的中点。试判断直线PQ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解答:直线PQ与O相切。理由:连结OP、OQ。边AC与O相切于点C∠BCA=90°OP=OC,OQ=OQOPQ≌OCQ(HL),∠OPQ=∠OCQ=90°即PQOP。直线PQ经过半径OP的外端点P,并且垂直于半径OP,所以直线PQ与O相切。

我们不能一看到学生出现错误的苗头就叫停并提示,应该有“胆量”和“气量”让学生先错下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因,并重新寻找正确的证明思路。

四、训练讲评应“勤反思,多提炼”,确保课堂训练的发展性

讲评要讲解正确、规范的解题过程,更要暴露典型错误,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变个别学生的典型错误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课堂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教师有目的地选择解题过程正确规范的和有典型错误的进行正误对比板演或展示。讲评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一题多解:本题还有哪些解法?哪种解法更加便捷?一题多变:添加、减少或改变条件后怎么解?条件与结论置换后结论是否还成立?图形运动变化后怎么解?讲评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用到了哪些知识,分析解题的关键是什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要与学生一起提炼解题过程中所蕴含的解题规律、解题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如上例,在讲评时除暴露、解剖典型错误外,还应让学生汇报交流不同的证明思路(如下图所示),各种不同的思路里面证明的突破口在哪里,最后应引导学生归纳切线判定的辅助线添加规律:已知公共点连半径证垂直。这样讲评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篇13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整个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然而复习课的整合常让教者感到困惑,学生感到重复枯燥,结果是学生成绩与老师期望相差甚远,抱怨、自疚、叹息交织成一曲苦涩乐谱。究其原因,是我们急功近利,越俎代庖,人为地抹杀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主动权,忽略课堂教学效益。九年级数学后期复习,教学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因此,寻求科学有效的课堂模式,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益就显得异常重要。经笔者教学实践,运用洋思“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进行初中数学复习课,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复习课效益。

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总复习课型中如何运用洋思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略谈自己的构思,以期与各位同仁切磋提高。

一、遵循的原则,注重的环节

整个教学过程应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原则,把思考、回顾到问题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贯彻始终。中间围绕“自学、思考、交流、评价、更正”及“点拨、归纳”组织教学,努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索、应用数学、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把单向传授转化成学生回顾、思考、创新的探究活动。适时撒播情感,及时表扬激励,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树立健全的人格。善用现代教学设备,改变传统的课堂呈现方式,使省时和激趣相统一。

二、基本流程

(一)先学策略

1.揭示复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感知本节课的复习任务和要求,在后面的学习和活动中做到方向明确,有的放矢。语言要贴近学生实际,注意与教材、课标要求基本保持一致。

2.自我检测、评价:(1)围绕目标,展示自测题(基本题型)。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能直接体会考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会做则基础知识过关,否则还有欠缺,为后面合作交流、自我温故、相互纠正、自我定位提供依据。(2)相互纠正、自我定位。教师提供答案或提示,合作伙伴交叉评阅,相互借鉴,这样学生在交流中就找准了位置,在无声中相互施压,无形中催发兴趣,激起相互竞争,合作提高的氛围。同时,教师应俯下身子点拨学生,提高尖子生,搜集学生在自测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后教”准备一手资料,不至于重复学生已熟练掌握的内容。

3.自我归纳,查缺补漏:首先,教师提供基础知识资料包(投影),学生根据自测中存在的问题查阅课本及数学资料,这样就避免了盲目性,调整了学生不愿听教师讲授知识点的反感心态,若适时引入识记比赛,可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最后,教师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给予剖析、归纳和拓展。

4.典型题型的训练:(1)展示例题,按需提示。由于是复习课,有关题型在新授课中已接触过,如果以常规操作呈现,学生往往没有激情 ,但来个“朝三暮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唤起学生探究、尝试欲望,因此我就以“中考试题赏析” “走近中考”等方式呈现。(2)学生试作,教师巡回指导。自我训练,旨在让学生通过紧张的口头或书面练习来巩固,提高基本技能,体现能力立意,突出学生自主训练的原则,课堂上例题、练习题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操作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疑难。

(二)后教策略

只教学生不会的地方。“教”不是教师的专利,注重“兵”教“兵”,设法引导会讲的学生讲,学生讲对了,教师给予肯定、表扬,不再重讲,学生不会讲的,老师才讲,学生讲错了,教师再更正。课堂中的自测题,基础知识点(规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就放弃教师教。其次,注重教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再者,营造一个较为自由的空间,教学生探究、讨论、创新 一些问题的解思路方法,增强获知体验,提高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方法基础。最后,让学生在讲练结合的循环中加深印象,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中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有意识地引导,教会学生系统地归纳整理,综合概括,来揭示其内存联系和规律,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