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对园林绿化的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古往今来,在国内外的统计资料中,所有的自然灾害中,风灾损失几乎与地震损失相当。国内外的诸多案例证明,在台风登陆过程中,常伴有暴雨、巨浪和海潮,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城市绿地系统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和破坏,因此,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台风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影响
1.案例
例如,台风到来时,其正面袭击某城市,一夜之间使该城市面目全非,造成全市停电、停水,电讯中断,道路交通受阻,多家工厂企业停产停业,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笔者查阅资料得知:台风对某市的道路绿地共造成 31 科 76 种 16661 株树木受损。损失前 10位科依次是含羞草科、苏木科、桃金娘科、楝科、蝶形花科、杜英科、木棉科、千屈菜科、南洋杉科、漆树科。这 10 科树种损失占总体的 83.56%。另外新种苗木及一些浅根性树种、树冠茂密的树种、街边种植环境恶劣的行道树最容易受损。
灾害对城市绿化工程的影响
根据以上案例可知,台风带来的灾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台风给城市绿地带来了毁灭。由于大树和古树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时间的生长积累才能形成稳定的植物景观,一旦在台风中毁坏将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其所造成的损失难以用金钱衡量;
(2)台风带来的安全威胁。树干的倒塌容易砸伤行人和车辆、压坏房屋、挂断供电线路等,极大地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台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避免造成长时间的道路交通阻塞,影响救灾工作和市民的正常生活,城市绿地树木的倒伏和倾斜都需要及时扶正和清理,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同时景观的恢复、损坏设施的赔偿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台风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其破坏性是不可抗拒的,但是在通过城市绿地灾害调查发现,除了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外,很多可以控制的主观因素加重了灾害的程度。具体情况包括:1)部分树种本身抗风能力差。这与其树冠形状、根系类型、冠根比、木材材性以及树龄、病虫害情况等因素有关;2)树木移植后的恢复情况。通常小树移植后恢复较快,速生性树种移植后恢复较快;3)频繁的城市道路和地下管线的改造需要频繁搬迁大树,引发施工伤根、种植穴变小等情况,使得根系的固着能力受很大影响,甚至因此破坏了根系的正常生长而致使支撑能力下降,大大降低抵御台风的能力;4)护树设施的老化及设计缺陷。科学合理的护树设施能对树木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同时还不会伤害到树皮或者限制树干的生长,而老化和不合理的护树设施则会在灾害来临之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会连累树木受害;5)广告牌及其它公共设施的坠落等的外力作用使得树体受损。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直接或间接加大了受灾的严重程度。这些问题的解决,是园林绿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应急管理及预案措施
2.1应急管理的含义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地方政府应急管理的主体则是政府,客体是突发公共事件。在这个过程当中,担当公共管理职责的政府处于关键地位,并发挥着主导作用,其目标是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冲击降至最低点,因此,地方政府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所做出的反应尤为重要。
2.2应急管理对城市绿化的重要性
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也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这三部分。在自然灾害发生前,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尽可能预防和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一旦自然灾害发生了,则应当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按照预案并结合实际情况尽快防止灾害的扩大和发展,同时展开救援工作。当自然灾害结束之后则应当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警、监测,做好自然灾害的预测工作,在获得其征兆时就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危害。对于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去应对,控制灾害的扩大,阻止其进一步的发展,尽可能地减少其危害程度。因此,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对于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是至关重要的。
增强政府在自然灾害中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完善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但是,我国不完善的应急法律法规、单兵作战的政府防灾减灾模式、不完备的指挥决策系统与职能体系,以及社会应急保护能力的不够等等,都大大影响了我国应急管理的效率与水平。政府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有准确的角色定位,必将大大推进我国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
2.3防台风措施
2.3.1适当修剪
在台风来临之前,应对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因为树木冠幅过大时需要适当修剪,否则容易形成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例如有些树木树冠直径达3一4米,枝叶浓密,但主干胸径却不至10厘米。主干承受的压力太大,最好能制定详细技术规程指导在台风季节来临前修剪部分影响防风的枝条。
2.3.2按时加固护树设施.
在台风和强热带风暴来临前,要对绿地树木进行支撑检查,原有的支撑要进行修复加固,老化的要更换,缺损的支撑要补齐,要根据树木的大小规格、树种特性、现场立地条件等因素采用钢管、水泥柱、钢丝绳、竹竿等支撑物进行支撑,用铁丝、绳索扎缚固定。支柱与树干之间垫一些旧的橡胶、草绳之类柔软的东西,防止风摇树干时磨破树皮。对新栽树种、古树名木等要采取特别加固措施,如使用防护钢架、连片加固等方法,加强防风效果。
2.3.3加强台风预报
台风登陆与否以及登陆后路径的正确、及时预报,极其重要.气象部门要利用一切预报方法来准确、及时预报出台风的登陆地点、时间以及登陆后的路径,及早向公众,以便及时作好抗台准备。
2.3.4领导重视,政府组织
台风对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的破坏程度非常严重,各级领导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因此,增加对气象的投入,加强台风的科学研究工作,提高气象部门监测台风、预报台风的能力,在绿地建设、养护过程中加大一些护树设施的投入,管养的力度,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环节。
2.3.5克服侥幸心理,提高抗台减灾意识
由于近年来,人们重视了经济效益;忽视了台风灾害的威胁,盲目进行各种生产、建筑和经济活动,以致台风袭击时遭受巨大损失、因此,大力宣传有关台风及抗台减灾的科学知识,克服侥幸心理,提高抗台减灾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3.6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制定应急对策
一旦台风正面袭击,可以临阵不乱,行动有序,迅速地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台风灾害。
2.3.7做好应急预案
组建防台领导小组加强值班,并对各单位防台防汛工作进行检查,检查抢险救灾设备、物资贮备情况。在台风、汛情到来前,搞好发动、层层动员,教育广大员工树立“抗大汛、防大灾”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充分准备,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以确保防台、防汛工作落实到位。对接到有关行道树倒伏影响交通、园林设施危及市政设施等信息后,协调指挥相关各区或养护单位,及时清理和排除险情;灾后迅速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园林设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及时报告受灾情况。对行道树、绿篱被毁等现象,影响交通的及时清除,其余的在2日内清理完毕;天晴后72小时内全面恢复城市绿化景观;对被毁较大的园林设施,应采取必要的临时补救措施,以不影响市民的日常生活,并及时制订修复计划。作为从事园林绿化的施工养护单位在抗台救灾中应发挥主观积极的作用,平时在建设和管护过程中排除安全隐患,台风来临时组织好救援人员随时待命,以应对突击情况,对建设管护的绿地24小时派人值班巡逻,随时发现情况及时处理,争取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结束语
总而也之,在现代城市发展中,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存环境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自然灾害的挑战,全面而综合的判断和积极有效的应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人类聚居的城市范围内,城市安全是保证人们生存的前提,而良好优质的人居环境是保证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不仅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可有效地缓解灾害损失。在大搞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也要做好保护现有园林绿化成果。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飞速猛进,北方很多地区已经步入了现代城市化发展阶段,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园林绿化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已经成为城市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工作,是现代园林建设的保障。
1.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意义
园林绿化是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环节。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对于现代园林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1有利于美化生态环境
园林绿化是生态环境美化的重要手段,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通过针对绿化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进行配置管理,能够有效点缀和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1.2有利于净化城市空气
园林绿化植物对空气的净化有着独特的调节作用,很多园林植物能够吸滞烟灰和粉尘和有害气体并释放氧气,草坪植物也有很好的蒙尘作用,因此,园林绿化的护理有利于空气的调节。
1.3有利于调节气候变化
生物学认为,树木花草的生物性能能够蒸腾水分,调节空气的相对湿度,具有吸热、遮荫和防风的作用。园林绿化的有效养护与管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
1.4有利于噪音污染管制
现代城市化建设,工厂林立,人口密集,各种噪音污染程度急剧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充分运用植物自身的生物自然机能,能够有效地调节控制噪音污染。
2.当前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意识浮浅错位
现代园林绿化,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的生态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同时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本身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造成很多园林管理单位人员思想意识浮浅,对园林绿化的重要性未能充分明确,工作缺乏主动性。
2.2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政策导向片面偏失
受客观因素影响,有些地方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针对性太强,只注重“黄金”地段的养护管理,喜欢做“面子”工程,而次要地段重视不足,养护管理质量较差,造成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不能全面整体性统一发展。
2.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市场竞争机制滞后
现代市场运行机制下,园林绿化也应与市场接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但现行园林绿化管理机制,竞争机制严重匮乏,管理组织结构流动变化频繁,导致政府在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上束缚被动,积极主动性不足,导致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效率低差。
2.4园林绿化护理与社会协调力度不移
园林绿化属于社会公益性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部分地方由于宣传协调不力,市民随意攀折园林苗木、破坏绿化工程现象严重,社会参与性不强,使得养护管理投入长期不足。
2.5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技术开发缓慢
随着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也应具备科技平台,由于养护管理得市场机制弱化,导致很多地方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培训、开发严重不到位,绿化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出现滞后,人才资源流失严重,不利于绿化养护工程的管理。
2.6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法制保障弱化
法制管理是现代管理形式的基础保障,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加强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法制化措施,但从整体上看,园林绿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操作规程、管理体系法制保障薄弱,导致科学、法制和规范化的养护管理措施难以有效落实。
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落实理念
3.1园林绿化的养护应遵循实行全程管理理念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首先是要保证树木花草等绿化植物的成活率,达到预想的绿化效果。在园林绿化护理过程中,要采取科学高效措施,针对绿化植物进行园林建设的全程性护理,切忌绿化护理工作有头无尾,导致绿化资源的浪费。
3.2园林绿化的养护应充分体现因地制宜理念
因地制宜是创造园林景观艺术的基础,在养护管理中贯彻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是提高园林养护水平的重要遵循原则,是构建地方特色园林的必然要求。因此,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要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充分根据实际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的进行养护管理。
3.3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应贯彻人文生态理念
园林绿化的养护应适应人们的生活审美习惯,高大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绿色种植结构,是绿化功能的体现。在园林绿化养护中贯彻人文生态的理念可以人们崇尚自然美。
4.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实践措施
4.1加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前瞻性,增强责任管理意识
在现代园林绿化管理养护过程中,要针对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进行强化教育,要创新管理措施,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管理意识,提升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实效性。
4.2转变政府对园林绿化的管理职能,加强绿化养护监控。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转变政府干预的管理职能,加强绿化养护的监督,实行园林绿化的全程全面性养护管理,做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发展。
4.3构建和完善科学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绿化养护管理。
现代市场运行环境下,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要与市场接轨,建立完善市场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园林绿化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园林绿化工作的质量效益。
4.4拓展园林绿化护理技术开发渠道,科学规范绿化养护。
利用现代生物科技,严格监控灌溉施肥、土壤改良、苗木栽植等关键养护技术管理。综合开发绿化养护技术的开发渠道,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绿化护理人员的综合技能素质。
4.5深化园林绿化建设社会宣传力度,协调社会保障机能。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加大园林绿化保护意识的公益性政策宣传导向,同时协调社会各界的积极主动参与性。
4.6构建园林绿化建设法制保障体系,实现绿化规范养护。
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绿化水平已成为衡量许多国家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许多城市与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发展当中的重要性与无可替代的功效,并试图通过运用一般园林绿化所使用到的花草、树木等品种进行企业单位与城市的布局,以此发挥出与人类生产、生活与生存有着紧密联系的多项功能。本文将从当前企业单位园林绿化存在的不足入手,根据实践总结出提高企业单位园林绿化水平的相关措施,旨在不断完善当前生态体系,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模式[1]。
一、我国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当中的体制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当中还缺乏有机协调与统一的管理体制。因为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性,各职能部门未能最大化将其综合协调的作用发挥出来,使得类似随意伐木毁绿、侵占园林绿地的现象层出不穷,继而导致整体生态环境恶化。由于许多企业对园林绿地的监管体制的薄弱,相当多的部门并未将其纳入考核、监督体制,导致我国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
(二)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的意识问题
在进行企业单位园林绿化规划的过程当中,对于绿地的预留面积相对不足,
高标准、高质量、大面积的绿化景观比较少。对于企业单位的企业单位园林绿化工作来讲,更倾向于强调草坪的规划,对高大乔木的栽培则相对较少。笔者认为,应该实行灌、乔相结合的复层生态群落,选择偏重花色的树种。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的建造并未做到从市民及职工要求出发,基于破坏绿色的基础之上构建起来的“人造景观” 、过份追求覆盖率、盲目重视绿化所带来的景观效益,对生态效益没有做到足够重视。
二、完善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切实抓好绿化养护管理工作
首先,企业及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发挥好自身职能,按照领导及全国园林工作会议的指示,强化市场管理、施工资质审查与园林行业设计等问题的监督力度。在企业各部门的参与之下,从企业单位园林绿化方案设计审定至委托养护全过程,都要作出明文规定,确保有据可考。
其次,科学引导绿化市场,发展健康科学的园林市场经济。第一是要整顿当前企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绿化队伍,实施施工资质化管理模式。第二,要提倡公平化的竞争,严禁转包,不断完善承接工程时的投招标制度。第三,建立健全的质检制度,严把绿化质量关。
(二)切实强化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的规范化管理
首先,深化绿地的整体规划,加强可操作性质,将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的建设与发展纳入规范化的轨道,积极完善和制订组团间隔离地带的绿化发展以及组团内部尤其是企业中心地区的绿地规划,通过总体的绿地规划系统控制绿地率的指标,不断加强对建成区域当中指标的控制。
其次,凡是在总体规则已进进行确定的绿线或绿块范围,必须严格控制在这个范围之内插建具有永久性的建筑;对于绿化面积不能达到标准的相关项目更是要绝对控制。一般而言,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的核心问题就在于土地,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对绿化用地赋之予垄断式管理的模式,确保一只笔制度[2]。
(三)加强企业单位绿地管理,保障绿化建设及养护的资金渠道
首先,在当前实行市场经济模式的情况之下,理应从企业单位园林绿化事业的特点及性质出发,加大国家投资的力度,此外,还要广开筹资本的渠道,不断完善相关优惠政策,保障企业单位绿化成果与绿化发展,巩固一部分相对较为稳定的资金来源。
其次,加快实现一部分大中型建设项目的绿地率尽快达标。确实落实企业绿化补偿费等新标准的实施与制定。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种手段实际上是一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之下针对有偿使用土地的新模式,经由立法层面对企业单位园林绿化实行一定控制,启动提升建设项目的绿地率的经济杠杆问题[3]。
总的来讲,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开展,我国各地城市与企业单位都在不断实践与探索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园林绿化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而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化的企业单位园林绿化管理对于加强与改进我国城市基本设施的管理必将起到正面的、积极的有效推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此外,由于城市进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本文所提出的观念也不能起到一劳永逸之效,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还需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确保其与时代同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Abstract: Landscape is the important sign of modern city,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is the core work of greening, only by improving landscap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level; in order to make landscape plays a greater ecologic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This paper briefly presents landscape engineering work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园林工程的现状分析
1.园林绿化管理机制滞后
现在是市场经济,各项工作都需要与市场接轨,这样才能很好的发挥人员的能动性。对于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更是应与市场充分接拉轨。但目前的情况下,园林绿化管理机制滞后,管理组织结构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政府机关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工作缺乏主动性,严重阻碍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工作效率。
2.经营管理制度自身的矛盾。
当前社会园林绿化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机关对园林绿化养护企业实行费用包干,园林绿地养护管理单位普遍存在着政府给多少钱,做多少事,管理职责不明确,没有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很多国有、集体甚至部分民营园林绿化养护企业管理机制不够灵活,管理过于混乱、松散,职工工作责任心普遍不够强,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很好的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很难提升工作积极性。
3.对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不能在短时间内给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所以很多施工单位领导没有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是实现园林价值向使用价值的转换,是提高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必不可少的持续性、长效性工作。虽然现在政府部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包括园林绿化施工单位本身都普遍特别重视绿化工作,但往往只是重建设而轻管理,苗木成活率低,养护管理不到位,养护质量较差,导致绿化景观效果差而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施工队伍不专业
目前的园林绿化施工,特别是在县、市中小地区的绿化施工,尽管在表面上也是由专业园林绿化公司运营,但是具体施工时,很多人员为农工人员,并没有施工员证。而由这些非专业人士进行的施工无法达到标准,导致很多的绿化工程植物成活率很低,或者生长势不强,达不到应有景观艺术标准。
后期养护措施不到位
后期养护措施不到位也是常见的情况,比如:不设支撑或支撑不合理,起不到支撑效果;没有及时中耕除杂,导致绿化杂草丛生;没有正确进行浇水、施肥,导致绿地植物缺素症状明显,病虫害严重等,严重地影响绿化景观。
园林工程养护工作的特点
1.园林绿化的养护要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绿化工程要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就要保证树木种植的成活率,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树木移栽过程中为了减少水分流失,就必须在树木起挖、运输、种植的过程中减少根系损伤,栽植后对树冠进行必要的修剪,修剪后要及时用专用材料密封伤口,尽量降低树冠失水的程度。种植后如果阳光照射很强,要尽快采取适当的遮荫措施,可根据光线的强烈程度选择不同型号的遮阴网,必要时用浸湿的草绳缠绕树干,适当喷水,用来减少树干水分流失,保证树木的成活率。
2.养护管理的长期性
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在园林绿化工程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种持续性、长效性的工作,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工作内容包括整体面貌维护、植物保护、绑扎修剪、浇水施肥、花坛花境的花卉种植、环境保洁、日常管理等内容。园林绿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园林景观的完成,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只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养护管理,园林景观才能逐渐达到完美的景观效果。
关于园林工程养护工作的建议及措施
构建和完善科学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绿化养护管理。现代市场运行环境下,园林绿化的养护与管理,要与市场接轨,建立完善市场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园林绿化护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园林绿化工作的质量效益。
制定园林绿化工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养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园林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使养护管理工作目标明确。作为园林绿化施工单位,应该严格遵循园林绿化工养护管理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施具体工作,制定出一套合理、高效、科学、全面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园林绿地的景观效果和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和质的飞跃。
抓好园林队伍建设,提高园林队伍素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往往脱离实际,闭门造车,设计出来的方案往往不是不符合实际使用功用,就是出现部分品种苗木购买困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设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没有事先和建设单位沟通,了解建设单位的理念,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苗木市场调查分析,造成方案一改再改,甚至推倒重来,费时费力。
3.1创新人才工作方法,加强人才引进工作。聘请园林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常年对园林绿化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当前存在的各项突出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推进作用,此举不仅为专家教授发挥学术特长、服务园林事业发展搭建起广阔的平台,也为该局聚集高端人才,推动园林规划上档次、绿化建设上水平、养护管理上台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89
1 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
城市园林绿化特色主要通过园林植物来进行体现,不同种类植物会呈现不同的观赏特性,比如植物的形态、色泽、质感等都可以形成特色。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地区的地理环境,比如有些城市将香樟作为行道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绿化形式,进而具有良好绿化效果。不同园林植物的相互组合也可以形成有特色的植物景观,与地区环境形成互相依赖和互为衬托的关系,所以地理环境与城市园林绿化特色有着相辅相成的影响。比如在海南,将热带性岛屿植物作为绿化的主要树种,进而有效营造了具有热带特性的绿化特色。但是也有一些园林工作者意图将一些南方树种移植到北方地区作为绿化树种,但是由于冬季寒冷的缘故,这些树种不适应当地环境而没有形成绿化特色。另外,城市园林绿化特色还需要与本地区的文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展现地域特色。
2 园林绿化特色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2.1 城市园林绿化量
构成园林绿化特色性的主要部分是城市园林绿化量,通常情况下城市园林绿化量通过城市园林绿化率、城市园林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园林绿地面积等指标来进行评估。在《国家园林绿化标准》中明确对绿化指标进行了定性,这也有利于促进国城市绿化工作的开展,进而更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调节,所以园林绿化建设应注意按照园林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有效编制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才能更好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覆盖率。
2.2 植物多样性要求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并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特色的树种,所以丰富的植物树种为城市园林特色营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加之不同地区的物候条件有着显著特点,这也为营造城市园林特色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形成城市园林绿化的特色,就需要注重发挥植物多样性的要求,从植物色彩、层次和结构等方面来着手,发挥植物多样性的要求,来推动形成丰富的植物景观。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要尽可能选择多种植物进行景观营造,通过发挥植物多样性的有效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而且还可以更好的营造城市园林绿化特色。
3 创造城市园林绿化特色性的建议
3.1 增加城市绿量
城市园林园林特色要以园林城市评选标准为重要参考,通过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加强城市园林中的植物多样性,打才能营造出季相丰富和种类繁多的植物景观,进而形成符合当地特点的城市园林特色。城市园林绿化特色要发挥其美化环境的目的,这就要求在进行园林绿化过程中要合理进行树种的美学布局,确保城市绿化过程中,按照植物群落来正确把握环境状况,进而形成良好的绿化规划设计。
3.2 考虑全面因素营造特色
不同城市绿化应当具有自身发展的特色,才能确保园林绿化具有代表性,这就要求城市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园林植物的生态美、自然美,当然也要考虑绿化特色符合当地风俗文化审美,要注意将园林绿化特色进一步上升到人文性和艺术性等方面审美要求,才能更好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独具地域风格。城市园林绿化特色主要体现在园林绿化植物与地区环境之间的适应层面,要发挥园林绿化植物在改善与保护生活环境的作用,发挥乡土植物为主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营造作用,才能更好体现城市特色和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美。
3.3 注重对城市园林的后期栽培、养护
要积极促进园林绿色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发挥地带性自然植被的重要作用,才能确保植物与环境的长期适应,才能更好体现城市园林绿化的自然特色,城市园林绿化特色设计在完工之后还要加强后期的栽培和养护管理,在精心施工城市园林特色之后需要进行栽培养护管理,才能确保园林绿化特色的长期保持,具体而言,在后期的栽培养护过程中要对植物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做到经常性的除草和适时修剪,才能充分展现城市园林绿化特色。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