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跨境电子商务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传统的企业营销发展中,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这就需要注重营销策略的优化,将新的技术应用在营销工作中。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的企业营销,就改变了传统营销模式,对网络平台进行了应用,这就为企业营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为企业营销的整体效率提高打下了基础。
1.跨境电子商务的内涵及跨境电子商务下企业营销特征
1.1跨境电子商务的内涵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是新的发展时代有着重要作用发挥,跨境电子商务是在不同关境交易主体间,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来达成交易和支付结算后,利用跨境物流送达商品以及完成交易的商业活动。在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统一性概念还没有明确,也有的学者认为跨境电子商务是不同国家地区间的交易,在邮件以及快递形式下实施的通关,表现在数额小以及次数比较频繁和速度快的国际贸易模式。互联网发展时代,对营销模式有着优化改变,跨境电子商务的利用,对企业营销的整体质量提高也有着促进作用。
1.2跨境电子商务下企业营销特征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营销发展中,也逐渐形成其自身的特征,比较突出的就是便捷高效性,在营销的成本上得到了有效降低。跨境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企业也带来了很大便利,在店面租金层面有了降低,对库存的压力也大大的减少。并能有效实现跨地区以及跨空间和跨国界的全球化消费服务。跨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营销交互式沟通的特征比较鲜明,能对互联网技术加以应用,从而实现了即时陛的沟通,这就对信息和商品的交换完成效率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对实际顾客的需求也能有效满足。
2.跨境电子商务下企业营销现状和具体营销策略
2.1跨境电子商务下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营销过程中,在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下,对整体营销的效率提高有着很大影响。由于政策的监管体系建设没有完善化,在政策层面的支持没有到位,这就影响了企业营销的效率提高。电子商务出口在货物运输以及交易方式等和传统贸易差异性比较大,在当前的一些法律制度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的契合度有着差异,这就对企业的营销规范性有着负面影响,还没有形成跨境电子商务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跨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营销手段相对比较单一化,这就对实际消费者的变化不能有效适应,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长期目标的实现上就会造成不利影响。为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作用有效发挥,以及企业营销的质量提高,对营销手段的多样化就比较重要。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的整体交易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优化。跨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营销发展,在网站建设以及产品推销和跨境支付的环境层面,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有效优化。在对消费者的信任获得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跨领域的延伸和商业驱动模式转化层面,在服务体系上还没有完善。这些都是影响企业营销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2.2跨境电子商务下企业营销策略实施
跨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营销发展,在策略的科学实施层面就要加强重视,可从政策上进行着手,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业务范围层面加以明确化,并要能积极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主体资格登记以及支付机构结构市场准入制度。不仅如此,企业营销中在操作方面也要充分重视,要能把跨境电子商务和支付主体与外汇主体监管体系有机结合,这对跨境电子商务外汇收支数据的统计就提供了很大方便,对外汇备付金的管理水平上也能有效提高。政策层面的支持要从多方面着手,其中就有电子商务出口经营主体以及构建相应检验监管模式等,从多方面对企业营销发展作出保障。
注重创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营销理念。在跨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营销发展过程中,要想将发展水平有效提高,就要在跨境电子商务的营销理念上和时展相结合,对传统的企业营销以及电子商务营销的理念及时性转变,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科学实施。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要对过度依赖中间渠道的营销理念加以转变,从而把资源投入到直接客户以及消费和物流服务当中去。再有就是要能树立全面以及全效的电子商务营销理念,将跨境电子商务能直面消费者,采取积极措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在营销的品牌树立方面进行加强。
加强价格策略的科学实施。跨境电子商务下的企业营销,在价格策略的实施层面科学实施,跨境电子商务下的价格策略施要在用户价值,以及价格变动能力和定位系统智能化上进行加强。企业的产品生产前,就需要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在市场调查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实际客户的需求能有效详细的了解,从而制定科学性的产品价格。这对企业营销的针对性策略作用发挥层面就有着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交易金融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根据调查可知,2015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金额达到5.5亿元,相对于2014年增长了28%左右。基于国际贸易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模式逐渐成熟,未来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可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模式越来越成熟,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网络用户群体规模不断扩大,网络交易已经成为现代化交易的主要模式,极大程度地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模式下,我国政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越来越重视,并且给予大力支持,有助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例如,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商品税率政策、外汇、产品安全问题等,提高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但是传统进出口贸易在不断萎缩,2011-2012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达到1.7亿元与2.1亿元,相对于上一年增长比达到33%与25%左右。由此可见,跨境电子商务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2016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达到6.6亿元,占我国总进出口贸易的18%,未来呈现逐渐增长趋势。
二、国际贸易视角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分析
(一)全球经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越来越重视,跨境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模式。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使得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金融在不断提升,新的交易模式逐渐形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的物流方式与支付方式的出现,促进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国际贸易存在的局限性逐渐被打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为了在国家市场生存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经济全球化模式下,我国制造的产品逐渐流入各个国家市场,并且占据较大比重。根据调查可知,其他国家中国制造产品达到19.9%,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产业量最高的国家。由此可见,全球经济对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企业的外贸模式转型
基于国际贸易视角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在新的国际市场形势下,外贸企业要想稳定发展,需要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以及品牌形象。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贸易企业在面临传统贸易到电子商务贸易的转型,优秀企业的转型成功,带动了其他企业的发展。例如,诸多转型成功的贸易企业,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利用平台去进行产品销售,通过国家仓储中心进行物流运输,提高了产品的运送效率,并且贸易出口产品的价格低于当地产品价格,成功地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政府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支持
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家政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越来越重视,并且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支持。我国政府于2012年在上海、重庆、杭州、宁波等地区,布设了跨境电子商务协同研究机构,主要为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提供相关服务。2013年我国出台了相关法律政策,主要为解决跨境电子商务海关问题,其中包括海关监管、检验、外汇等,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同年,我国政府对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六条支持政策,跨境电子商务地位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消费者的产品需求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个性化产品不断出现。为提高企业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加强对个性化产品的研发,并且注重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跨境电子商务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用户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品选择,从而完成产品的采购,例如,客户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选择汽车的坐垫材质,甚至可以提出个性化要求进行产品订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节省了大量交易时间,打破了空间地域的局限,有助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对国际贸易视角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模式越来越成熟,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文章从全球经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的外贸模式转型、政府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支持、消费者的产品需求不断提升四方面,论述了国际贸易视角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基于贸易周期的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9(16):66-68.
跨境电子商务是对外贸易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其通过互联网使供需双方能直接进行交易等商务活动,特别是在物流模式方面完成了改造使生产商跨国贸易不再有中间商的物流链而直接与零售商或消费者进行对接,在效率与成本方面具备贸易便利化的属性。当前,在相比我国对外贸易呈现低迷态势、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诸多不利经济因素的情况下,跨境电子商务则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此时针对贸易便利化机制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进行相关对策研究将对我国贸易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以及对现代化贸易便利化体系的建立与健全等层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贸易便利化的内涵与意义
贸易便利化的定义是贸易成本的降低[1]。在国际贸易过程中,由于传统贸易程序复杂、涉及管理机构众多、手续繁琐等原因导致贸易的运作效率低下、成本偏高并成为阻碍贸易发展的技术壁垒。因此贸易便利化指向成本降低的内涵主要包括:更为透明专业和支持性的制度与业务环境、更为便捷的非歧视性和非物流障碍性措施、与国际或区域及世贸组织相一致的标准等。其涉及非关税壁垒的大部分种类,例如通关流程、检验检疫、工商、物流、外汇、保险等,并坚持全面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原则[2]。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作为贸易便利化指标的重要组成在现阶段已成为最容易突破贸易技术壁垒的因素,其开始作为新的交易模式在市场的运作中扮演着促进贸易便利化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贸易便利化是促进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因素。推进贸易便利化对于贸易商来讲意味着减弱和消除贸易壁垒等阻碍性因素的影响,使商品贸易在跨国流动的交易程序层面进一步简化、成本层面进一步下降、通关层面更为便捷且用时进一步减少,提升了企业效率、为国际贸易活动营造了公平开放且有序的竞争环境。对于政府管理机构来讲,不仅可以得利于相关资源的重组利用和贸易商遵规守法意愿的提升,而且贸易便利化下透明和高效的进出口贸易政策将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与安全水平,并使政府公务人员参与腐败的风险有效降低[3]。同时,贸易便利化将营造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商来华投资以促进我国贸易的转型升级与经济的繁荣发展。
2.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形式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国际商务活动,其特点是分属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参与者突破国界地域的限制、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最大限度打破贸易壁垒、商品传递的跨境物流中间环节少,最终交易的完成凸显出商品较低的价格和生产商较高的利润空间的特性[4]。其与传统贸易形式相比具备显而易见的优势,也和贸易便利化所追求的降低贸易成本的目标有着共同的属性。与此同时,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在逐年递增,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性也随着它自身的发展而逐渐提高,其将迅速发展成为未来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形式的种类如表1所示。
2.2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在便利化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跨境电子商务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业态形式并凸显着重要的作用,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与全球贸易不断深入发展而形成的。尽管这一重要的趋势在我国对外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和地位作用,可当前我国贸易领域仍然存在不少障碍和劣势使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的发展面临不少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存在的与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不相适应且影响便利化的问题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政府监管需进一步提升的方面: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而使政府管理效率低下、由于政策法规原因产业链自身在开拓市场层面存在较大难度、缺乏跨国在线争端解决机制、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小额化和微量化而存在物品税与货物税的税收缴纳争议和检验检疫办理困难、海关监管立法待健全且通关效率低下[5]、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培育跟不上发展需求等。其次是产业发展需自身加强的方面:跨境电子支付平台的不健全导致跨境支付存在局部障碍、物流周期长且无法全程跟踪和退换货费用高、品牌和信用建设不重视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出现质量低劣和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
3.贸易便利化机制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3.1加强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与政策体系建设,确保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的公平
目前,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规制,我国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并没有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支付、通关、结汇、税收、物流、消费者权益保障等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的层面做出具体的规范或制定相关的标准。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通关流程优化、退免税政策、融资、营销渠道做出指导意见,这是国家在政策支持体系方面走出的重要一步,然而这仅仅是关键的开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其必须是法律和政策体系的高地,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政府有关部门仍然需要在已有的国家相关进出口政策的框架下,进一步制定有利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和规范有序管理的政策体系,加强从业者身份管理、支付、税收、电子签名和知识产权等层面的立法,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互联合作与跨国监管,打造更加公平开放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以实现引领便利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3.2加强监管部门改革与协作,不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管涉及海关、外汇、工商、检验检疫、物流、税收、金融等多个政府管理部门,在现有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与其发展不相匹配的情况下,这就需要多部门之间加强协作配合提升监管效率促进监管成本的进一步降低,涉及到政策的制定应综合考虑部门之间相关政策能否衔接与提升效用的问题。政府各部门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监督与管理,应坚持综合改革的理念,实行协同发展的路径,通过管理与服务创新,重点解决当前亟需解决的如体制改革方面深层次的相关问题[6]。实现以新的理念和规则来适应和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稳中求进并逐渐形成一整套的侧重于线上平台深入建设与线下产业链和生态链培育同步进行、政府的监管与服务工作同步推进、政府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同样重视等方面重点推进的政府监管策略来引领跨境电子商务的积极有序发展。
3.3进一步推广“六大体系,两大平台”经验做法,提升贸易服务效率水平
相对于传统的外贸出口由于货物数量大、批次少等形成与贸易时间周期长短关系不大的特点,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目前最大的问题却是体现在速度方面的效率问题。“单一窗口平台”坚持一点接入的原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对策:贸易商、物流商、支付商等参与主体只要对接网上的单一窗口,一次申报就可以一次性完成所有的与海关、检验检疫、物流、外汇管理、税务、工商等部门对接的流程,将极大提升商品跨境交易效率。“单一窗口平台”作为线上平台与线下有效承接的一区多园的“综合园区”平台组成了“两大平台”,而“六大体系”分别是信息共享、在线金融、智慧物流、信用、统计及风险防控等体系[7]。“六大体系,两大平台”这一试验成果应加大支持力度从目前的我国综合试验区实现向更多城市范围推广应用,在充分评估有效的情况下甚至实现未来在全国范围内的复制和推广,以企业效率和市场活力的提升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贸易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
3.4加强品牌建设,推动提升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相关从业者应着重考虑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质量、品牌、技术等品牌建设层面的问题。这一诉求是源于近两三年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的背景下,企业进行跨境贸易传递的商品集中于少数的品牌资源且营销渠道狭窄,甚至为了抢得市场大搞恶劣的价格战[8],这对于我国在贸易大国与贸易强国层面的建设毫无益处。因此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从业者应打破过去不涉及品牌建设的惯常,在产品研发投入层面予以加强,提高产品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并推动产业链相关产业的发展。着重实现品牌建设提升至较高层面:摆脱价格战而重点进行价值战,在产品质量与认证、包装设计、交易信用、售后服务、物流速度等方面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精准的营销提高境外顾客的满意度并带动产品的重复购买率。与之伴随的是品牌价值愈来愈高,卖价也将愈来愈高,最终实现质量提升的同时产业结构性也得以优化。
【参考文献】
[1]Sourdin,P.andPomfret,R.贸易便利化:国际贸易成本的定义、测量、解释与降低[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3-10.
[2]王冠凤.贸易便利化机制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研究———基于平台经济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4(9):3-18.
[3]胡涵景,张荫芬,李小林.国际贸易便利化与单一窗口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2-7.
[4]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2):22-31.
[5]刘嘉旻.出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模式初探———以企业对消费者(B2C)电子商务贸易方式为例[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5):58-63.
[6]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及政府监管问题研究———以小额跨境网购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4(9):3-18.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8.020
1 文献综述
Troy J.Strdaer和Mihcael J.Shaw(1997)研究发现在信用问题在电子商务市场中,依然十分严重的存在,不利于电子商务更好地发展。但是对于信用问题影响电子商务增长的途径并未完全得到澄清;Roberto Gorrieri和Fabio Marginalia(2006)通过GNDC系统对信用做了详细解释从而证明了电子商务交易信任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严格承担责任的基础上的。但其仅局限于研究国内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并未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做出解释;洪涛等(2013)以我国B2C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为例,认为我国目前存在着十分严重的信用问题并提出几条应对的建议和措施。但其研究对象主要为B2C电子商务,而延伸到跨境领域,对其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少之又少。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跨境电子商务本身所具有的创新优势,势必将突显出来。而在跨境电子商务实务中,各国或各地区的信用标准尚不能统一,致使各国的信用管理体系难以在该领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不仅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而且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未来的政策选择提供参考。
2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
2.1 基于交易成本论的跨境交易信用评估分析
科斯认为: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在此基础上,威廉姆森(1975,1979,1980)等从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了交易成本的决定因素。根据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是一种由于经济主体之间知识、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如果企业没有察觉到其在交易时的失信行为所带来的成本损失,那么失信行为就会愈演愈烈。交易成本论将交易作为其进行经济探讨的目的,通过成本――这一重要的分析解释问题的工具,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商业运营中,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于经济活动进行了分析。
2.2 基于博弈论的跨境交易信用评估分析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游戏理论或竞赛理论,它是研究博弈情境下,参与各方和理选择的理论。通过博弈模型分析消费者与商家的行动动机,确定交易的绩效,得到各自双方最佳的策略选择,达到效益最大。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境外买方通过浏览卖方的网页来获取相关信息,他们之间的交易就构成了博奕。在只有消费者和商家参与的市场经济活动中,且符合理性人假设。对于消费者来说,有“购买”和“不购买”两种选择;对于商家来说,同样也有“诚信”和“不诚信”交易两种选择,消费者购买因商家诚信交易而获得的收益为A1,此时商家也可以获得A2的收益;当商家不诚信交易时,消费者因购买而遭遇的损失为-A3(A1
此时综合商家交易的期望收益为:
E=(p×A2)-(p×A4-B)=p×(A2-A4)+B(1)
由于不知道p×A2和p×A4的大小关系,所以很难对商家所选择的策略做出具体判断。由于A2远远小于A4,则此时商家是否选择诚信交易取决于其若选择不诚信经营所面临的损失B,只有当B足够大时,商家才会选择诚信交易。
3 基于AHP-多级模糊综合评价下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评价体系构建
3.1 研究思路
采用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思想,分析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的评价可以从企业基础信用、企业的跨境经营情况、跨境交易动态信用情况与财务信息四个方面,通过建立各级评价指标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进行研究,如图1所示。该交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以及29个三级指标组成。
3.2 1-9标度法确定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综合评价的关键,而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确定系数的方法,是一种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简单方便而又实用的方法。它通过对相互影响并联系该评价主体的多种因素进行有序有层次的分析,而得到清晰有条理的结果,这个方法再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后,得到在内容界限不明确条件下的判断评价与隶属结果。在这里,我们通过1-9权重标度法确定指标权重。
3.3 确定因素集和评价集
通过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建立因素集:
通过之前对于隶属度的分析,通过各个级别分数的平均值来辅助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进行综合打分。分别为95、85、75、65、55、45、35、25和10。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最终得到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跨境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
结合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解释,其中v1企业在实际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企业的基础信用、跨境的经营情况、跨境交易动态信用情况以及财务信息四项指标在AAA等级的隶属度,则951表示企业在实际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在这四项指标的AAA等级得分,分别将企业实际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在九个等级的得分加总后,最终产生跨境电子商务的综合信用得分,从而根据最终得分确定企业的信用级别。
4 总结
本文通过对于新常态下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优化研究以期为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建议性意见,从而降低交易风险,提高交易效率,为进一步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走向世界,为我国的外贸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Strader,Troy.J.& Shaw,Michael. J.Characteristics of market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1997,(21):185-198.
[2]RGorrieri,F.Martinelli,M.PetrocchiStrader,A Formalization of Credit and Responsibility Within the GNDC Schema[J].Electronic Notes in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2006,157(3):61-78.
[3]洪涛,王维维,王亚男.规范有序发展我国B2C跨境电子商务[J].全球化,2013,(11):82-93.
[4]王成,曾庆梅.交易成本与诚信的关系探究[J].经济师,2012,(11):29-30.
[5]袁庆明,刘洋.威廉姆森交易成本决定因素理论评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9).
[6]张照贵.经济博弈与应用[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范如国,韩民春.博弈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 义乌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东莞小额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认证机构立法相关问题研究 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研究 中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支付风险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法律风险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信用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与税收立法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方兴未艾 基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的研究 基于厦门跨境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的研究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业的发展与问题研究 新时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 保税区跨境进口电子商务发展面临问题的研究 浙江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跨境电子商务支付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尼尔森.全球电商交易规模5年内将增长3倍\[EB/OL\].(20130726)\[20140225]..
[12]冼晓青,陈宏.中国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简介\[J\].植物保护,2013(5).
[1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M\]. Geneva:WHO Press, 1995.
[14]杜梦雅.“另类宠物”放生 当心成祸\[EB/OL\].(20120808)\[20140225\].http://.cn/content/201208/08/content_26296343.htm.
[13]SHINE C, WILLIAMS N, BURHENNECUILMIN F.全球侵袭物种项目:法律与制度框架部分\[J\].易鸿翔,李文凯,译.国际环境法与比较法评论,2002(1):248249.
[14]向佐群.西方国家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J\].林业经济问题,2006(1):6061.
[17]吴志良.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C/OL\]//2001年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基地会议论文集(20021224)\[20140225].http:///article.asp?id=25223.
[16]韦贵红.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74,79.
[17]张博.美国外来物种入侵的相关法律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19.
[19]欧志葵.海淘须严防生物入侵\[J\].南方日报,20140926(16).
[21]环境保护部.关于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的公告[EB/OL].(20140828)[20150226].http:///gkml/hbb/bgg/201408/t2014
0828_288367.htm.
[20]SUTTLE P. Financial Flow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Recent Trends and NearTerm Prospects\[J\].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 Striving for Stability in Development Finance,2003(3):7.
[21]The Strategic Plan for Biodiversity 20112020 and the Aichi Target, Target 9[EB/OL].[20150310].http://cbol.int/deciion/cop/?id=12268.
[26]Sophie Riley:What differences has two decades made to state practice in the regulation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William & Mary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Review,Vol. 38, Forthcoming,2013.6.
[22]赵璨.平衡对外贸易与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国际法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64.
[23]陈洲.“阻击”外来生物入侵亟待完善立法\[EB/OL\].(20131104)\[20140225\].http://.cn/201311/04content_9379444.htm.
[28]Sophie Riley:What differences has two decades made to state practice in the regulation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 William & Mary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Review,Vol. 38, Forthcoming,2013.6.
[24]MYERS N,MITTERMEIER R A, MITTERMETER C G,et al.Biodiversity Hotspots for Conservation Priorities\[J\].Nature,2000(403):85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