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进出口贸易活动

进出口贸易活动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进出口贸易活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进出口贸易活动

篇1

1研究背景

金融危机中,由于一些国家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接管,信用恶化和萎缩,贸易中的履约风险和结算风险增大,使国际贸易萎缩,加剧国际市场激烈竞争,全球范围内各国贸易政策开始趋于保守,贸易保护主义威胁增大。在趋紧的贸易大环境中,我国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以致于国内现在关于人民币应该保持升值趋势还是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争论再起。

2人民币升值对国际收支变动的影响

2.1人民币升值对经常项目帐户收支变动的影响

至于贸易互补度方面,新疆国际商贸大通道的贸易定位,就是缘于我国与中亚国家间极强的贸易互补性存在,这是新疆边贸发展的基础。人民币升值会否使贸易互补度下降从而降低贸易流量呢?应该不会,理由是:第一,中亚国家由于历史原因,产业结构失衡造成国内对新疆出口的日用消费品和机电产品需求强烈。虽然新疆也面临着其他国家如土耳其、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以及一些西亚国家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但新疆出口商品物美价廉的竞争优势短期内还不可动摇;第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国内能源供应增长较慢,使能源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2007年开始已经上升到50%以上。中亚作为世界上能源储量排名第三位的地区,能够通过陆路通道向我国供应油气资源,对实现我国能源进口市场多元化和运输方式多样化,减少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显然,即使人民币继续升值,也不会因为其带来贸易互补度降低,从而缩减贸易流量。总体来看,人民币升值对扩大贸易规模是有利的,对新疆经常项目帐户会产生收入增加效应。至于支出方面,升值使人民币购买力增加,带来的通常是进口成本下降,进口贸易流量显著扩大。

2.2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和金融项目帐户收支变动的影响

(1)人民币升值对短期投机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确定,就会产生不断继续升值的心理预期,从而使人民币升值投机将加重,短期资本流入增加。而且,短期资本还可能通过外贸套汇、假合资项目等渠道入境。入境的国际热钱将选择诸如房地产等受益于升值而产生明显增值的市场进行投资,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会增加国外机构的投资信心,也可能使他们获得投资收益和升值收益的双重利润。

(2)人民币升值对直接投资流动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看似会增加直接投资成本,降低直接投资热情,其实未必。因为:第一,如果直接投资目的是为了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则存在人民币升值使其出口制成品美元价格提高,削弱了价格国际竞争力,如不提高美元价格,则出口利润减少的情况。但人民币升值同样会带来进口原材料的美元价格下降的现象,两者相抵后的结果是汇率升值对出口利润影响没有想象那么大。2008年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大面积的加工贸易型企业倒闭和转移风潮,关键因素并非人民币升值,而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在我国到了转型升级的转折点;第二,如果是大型跨国公司的战略投资,其并不在乎人民币升值所增加的一点投资成本,而是看中了我国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国内市场。而且其投资基本是长期投资,升值后其在我国存量资产反而能够得到增值收益。

3人民币升值对新疆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不能否认,人民币升值会使新疆出口商品美元价格提高,降低其在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但这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也为原先一味依靠廉价优势,在国际市场打价格战的出口企业敲响了警钟,使其在关注比较优势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对竞争优势的关注程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手段也将逐渐从单一的价格竞争手段向各种非价格竞争手段转变。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新疆外贸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质量和效益型,促使新疆企业降低消耗和成本,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高非价格竞争的能力,提高出口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改善贸易条件,避免“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往往是由贸易条件恶化导致的。其出现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出口商品是在国际市场占有较高市场份额,而且需求价格弹性较低。从新疆2008年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主要属于消费刚性较强的服装、鞋帽、箱包、纺织品、农产品等日用消费品,其也是我国传统大宗出口商品,在中亚市场占据较高市场份额。显然,新疆一定程度上具备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可能性。解决办法只有提升出口价格水平,降低进口价格水平,改善贸易条件,而人民币升值正好带来了这种价格效应。超级秘书网

3.3降低资源进口成本,增加进口规模

新疆进出口贸易严重不平衡,比如2007年新疆出口额115亿美元,而进口只有22亿美元,贸易顺差程度远高于全国水平。这本身就意味着新疆外贸发展并不合理和健康。出口只是换汇手段和过程,进口才应该是最终目的。因为只有进口,才能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乃至经验、文化等等,以及国内短缺的商品和物资。后者可以保障国内各部门发展的平衡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健康,前者可以帮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等,最终使经济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人民币升值使进口成本下降,一方面使中亚能源和资源等主要进口品在不考虑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的前提下变的比以前廉价,从而为新疆大量增加能源、资源进口带来良好机遇。目前进口规模有限,主要是因为能源、资源运输通道的制约。随着中哈输油管道一期的竣工输油,二期的开工建设,随着中国—中亚输气管道在2010年的全面竣工使用等,新疆能源进口将面临快速增长态势。人民币升值显然可使进口节约更多成本;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中亚国家资产价格变的更便宜,在我国积极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新疆企业完全可以抓住升值的机遇,积极购买中亚国家的能源、矿产资源资产,为将来扩大能源、资源进口奠定坚实基础。

4结论

(1)人民币继续升值对新疆国际收支的影响表现在:经常项目项下会带来贸易规模的增加进而使国际收支额上升;在资本和金融帐户下会产生短期投机资本的增加,但直接投资不会受明显影响,所以该帐户国际收支额也会相应上升。(2)人民币升值对新疆出口贸易的影响,短期来看是不利的,长期来看,通过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贸易条件改善等等,有利于新疆外贸实现可持续发展。(3)对新疆进口贸易来说,升值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在新疆能源、资源运输瓶颈解决后,如果升值,必将带来新疆进口空前增长的井喷局面。

参考文献

[1]易纲,张磊.国际金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33.

篇2

随着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依赖程度也在加深。我国企业在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下不断发展壮大,但需要面对的贸易风险也在不断变大。企业一旦无法规避贸易风险,就会对其本身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的会扰乱国内外行业市场秩序,因此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及规避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一、进出口贸易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我国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贸易风险。加上近些年来国际经济环境萎靡,无形中进一步加大进出口贸易风险,部分国家为应对金融风险不断调整本国内信贷政策,造成我国进出口贸易风险变大,坏账率不断增加,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因为进出口贸易风险蒙受损失的企业多不胜收,严重的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情况。作为进出口贸易风险发生的重灾区,我国相关企业应该做好进出口贸易风险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最终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1]。

二、进出口贸易风险特征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其本身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进出口贸易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客观存在性

即进出口贸易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在进出口贸易中是“必然”的,因信息不对称、操作错误、认识偏差等的影响,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风险几乎是不可完全避免的。

(二)相对变化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是因为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等相应地发生改变,且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消费能力、消费偏好均有所改变,企业的风险预警意识也随之增强或削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及其在进出口贸易中的表现[2]。

(三)无意识性

进出口贸易风险的产生是贸易主体的无意识行为所造成的,贸易主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主导者,其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上的失误、操作中的差错等均可能引起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换言之,进出口贸易风险不包括恶意、故意行为而导致的情况,即进出口贸易风险的发生是难以预见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提高企业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能力的措施

现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国内进出口贸易受到不小的冲击,因此需要提高进出口贸易企业应对贸易风险的能力,本文中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经验,从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三方面入手,给出提高抗风险能力。

(一)应对价格风险

套期保值是贸易企业应对价格风险的有效措施,指的是将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将来现货市场上买卖物品的临时替代物换成期货合约,为现在买进以后售出或将来需要买进商品价格提供相应保险的交易活动。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即在买进或卖出实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或买进同等数量的期货,经过一段时间,当价格变动使现货买卖上出现的盈亏时,可由期货市场上的亏盈得到抵消或弥补[3]。最终在现与期、近期与远期之间建立完善的对冲机制,最大程度降低价格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二)控制信用风险

应对进出口贸易风险首先需要选对合理供应商,只有确保供应商才能确保商品质量,企业进出口贸易进行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首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主要是有效控制客户风险,关键点在于供货方是否具有真实背景、相应能力及诚信度等。所以实际中首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及准入条件;完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做好内控制度建设,贸易开始前对信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全面了解供货方相关信息,确保商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企业以最低价格获得相关商品,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促进贸易企业发展壮大。

(三)应对合同风险

对于合同风险的应对,需要全方位了解《合同法》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国际贸易相关法律知识,还需要在签订合同之前,认真审查合作者的资信情况等必要时委派专人通过工商、税务和银行等渠道,进行实地调查;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的每道条款,参照政府所展示的合同示范文本,保证合同条款的词句不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4]。案例企业在签订合同的同时,深入了解了东道国的贸易合同惯例,谨慎使用该国的贸易术语,以及了解各种交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是在执行合同时,安排专业工作人员监督合同条款的落实,最大限度降低贸易合同风险。

四、结束语

针对目前进出口贸易风险的特点,进出口贸易企业应该深入了解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涉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并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发展空间,最终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磊.进出口贸易专业的工作过程及核心能力研究[J].广西教育.2014.

篇3

2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分析

一般来说,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选取货物周转量指标代表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进出口总额代表华北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两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物流业对华北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否有影响,以及影响程度。

3.1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相关性分析对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目的是验证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是否有积极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影响程度的显著性如何。华北地区2003-2012年间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统计数据

3.2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的弹性分析以上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对其进出口贸易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但无法计算出影响程度有多大。本部分研究以经济学原理中的弹性理论为依据,力求定量分析出华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变化引起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幅度有多大。

篇4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进出口贸易成本提供了下降空间。其具体表现有:传统进出口贸易产品主要通过产品展销会、电视广告等方式来宣传产品优势,或获取交易信息。但电商出现后,进出易双方可直接利用互联网对接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信息利用率。据美国《福布斯》提供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电商可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节省5%到10%的交易成本;其次,在电子商务的辅助下,交易企业对接目标客户的可能性提升,以至于企业无需聘请过多的外部联络销售员,从而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2.贸易范围扩大

电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运营方式。在电商的支持下,进出口贸易有效规避了有形壁垒与无形壁垒带来的贸易阻碍,以至于本国企业能够将贸易触角伸向更广阔的贸易领域。其具体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将产品信息公布到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并设置关键词方便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搜索。全球各地的客户搜索、查找到页面并查看信息,而后再直接通过网络提供的对话窗口与进出口企业进行产品交易沟通,最后达成跨国交易;另一方面,企业直接将商品信息置人网络拍卖平台传送给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而吸引有兴趣的客户商谈交易事项。由此不难看出,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辐射范围已从某个国家逐渐扩散到了全球。

3.贸易效率提高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合作已可直接利用网络实现。具体表现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出易双方可直接传送电子合同、发票、提单、信用凭证乃至保险凭证,进而使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文件并交换文件;在电商的支持下,交易双方还可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商品订购、商品价格谈判、合同签约、支付结算等,整个交易过程速度快,便利性强,交易时间短。由此也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海关等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4.客户满意度上升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够全天候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向客户输送所需产品资料或相关信息。特别是在电子邮件与MSN等实时交流工具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已能随时随地回复客户,解答客户的产品疑问,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大大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电子商务打破了各国时差带来的贸易谈判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都能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髙了客户满意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重重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一种网络交易方式。它对数据传输、交换乃至处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为了方便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都开设了网上资金交易通道。即直接在网上划拨资金,使交易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交易资金。然而,电商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各项安全交易认证技术与系统都还不够完善,各项网络基础建设也比国外落后。加之我国并未构建权威性信用体系,以至于进出口企业的网络交易,特别是资金划拨等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此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黑客攻击、未授权资金中途篡改等问题频频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重重。这也说明,电商环境下我国要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必须要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交易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至今还未有标准统一的法律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管制。这也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有:电商单据资料是否真实并无可靠的辩伪法规可依;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的合同虽然提出了多种书面形式,但书面形式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国家制定的进出易法规不同,使得进出易双方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签订方面,进出易双方只能用电子签名,但电子签名是否属实无法识别,且各国也未针对这方面问题提供法律依据。这些电商交易法规问题严重阻碍了进出口企业的正常交易,促使进出口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忧虑重重。

3.电商物流未及时跟进

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贸易逐渐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高度统一。其中,信息流与资金流能够在电子支付技术支持下迅速完成,特别是无形商品,只需直接进行网络交易即可。但实物交易则需依赖物流来完成。纵观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还相对落后,硬件设备陈旧,功能少,更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进出易有关的通讯设备、传真设备等设备都还相对较差,外部引入技术昂贵,以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物流无法及时跟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限。因此,若想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必须要及时解决电商物流问题。

4.网络消费观念落后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实现了网络交易。交易双方能够直接通过网络选购货物并付款。然而,由于进出口贸易过程中,货物运输路线长,一旦抵达客户手中的货品质量不佳,客户需花费大量的退货邮寄金额。部分客户为了减少支出,则将就收下了已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但这种做法却让客户对网络进出易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印象,甚至由此催生了客户对所有电商的不信任心理;另一种情况是,我国不少进出口企业对电商存在误解,认为电商就是单纯的信息查询与方式。这种错误观念,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始终无法扩大。部分进出口企业则害怕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资金亏损,而不愿启用电商为进出口贸易服务。这些落后网络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步与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題的应对策略

1.引人网络电子安全技术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若想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适当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具体来看,可实行以下几个措施:一、落实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方式以确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与交易的可靠性;二、引人非对称密钥码技术,提高交易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交易信息被黑客技术半路拦截或泄露;三、引人数字摘要、信封或签名等验证方式,对所有进出口信息进行验证;四、引人进出口贸易双方均认可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并做多次合同协议条款确认,充分确保交易协议安全可靠,并由此规避篡改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双方必须要达成及时更新网络电子安全技术的协议,以防止双方安全防范技术落后而带来不良人侵现象,导致企业交易亏损。

2.完善网络交易法律机制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立法机构应将电商重视起来,并将电商的发展纳人法制建设轨道,真正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也要求我国立法相关人员,乃至政府部门要积极关注的国际电商贸易规则、合同协议制定规则及相关讨论活动,主动参与国际电商贸易标准的制定与合作活动。特别是在电子合同、签名辩伪、电商关税、纠纷仲裁、交易标准等方面,要逐步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能够在电商环境下顺利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向前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针对性创新跨国物流体系。对此’笔者建议,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时要积极引人跨境专线物流与海外仓储服务两种物流模式。其中跨境专线物流主要是指以航空包舱方式运输货物,抵达国外后再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进行目的国派送。这种专线物流最大的优势是物流运送规模大,且配送范围广。如当前,市面已形成了美国专线、澳洲专线、中东专线多条物流专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流配送方式价格比普通商业快递低,可有效节约进出易企业的物流成本。海外仓储服务则是指进出口贸易企业直接在销售目的地设立仓储地,以实现货物分拣、包装与派送。其具体操作为:首先,头程运输主要以海陆空方式将大量商品运输到销售目的地仓储库房;其次,我国进出口企业直接利用电商物流系统发送交易信息到仓储管理部门,由仓储部门直接派送商品;最后,本地派送部门按照上个环节提供的订单信息,直接用当地邮政或快递向客户派送商品货物。相比跨境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需花费相对较大的成本。对此,笔者建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重视电商优势宣传以转变消费观念

网络消费是我国现代化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我国消费者依旧畏惧电商带来的欺骗性,那么我国进出口贸易将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进出口贸易也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电商优势宣传投人,让国民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消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与标准化的运营环境,真正使进出口贸易企业能够使用电商为消费者服务,防范坑害消费者现象。在企业方面,进出口贸易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商操作培训,了解电商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电商运作环境。

篇5

一、引言

改革开发以来,人民币汇率逐渐发展为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与内外均衡的经济变量。国际金融界一直对我国持续已久的贸易顺差进行着指责,近年来,鉴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中欧及中美双边贸易都呈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的现状,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必然,因此人民币汇率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前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世界金融的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我国的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结合程度越来越高,这样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愈发显著。所以有必要进行人民币汇率及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分析与研究。

二、我国进出口贸易特点

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壮大发展,大体呈现以下的特点。

(1)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对外开放和外贸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出口贸易呈现飞速发展的状态。198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200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居世界第3位。2007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顶峰的25616亿美元。2009年,由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2072亿美元,依然具有很大的规模。(2)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进出口贸易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活动的依赖程度,通常用本国对外贸易额占本国GDP的比重来表示,具体可分为进口依存度与出口依存度。1997年至今,我国进出口依存度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尽管2009年金融危机略有下降,但是整体水平仍然较高。(3)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国内企业使用国外厂商提供的零部件或原材料,并按国外厂商提出的质量技术标准加工出成品获取效益的贸易方式就叫做加工贸易。一般的商品买卖不同,加工贸易方式涉及的零部件、原材料及加工后出口的成品都是委托方所有,并没有发生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加工贸易使我国进出口呈现刚性发展:出口增加的同时,进口也在增加。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影响。

(1)我国贸易顺差促进人民币升值。自从加入WTO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处于长期平稳的增长趋势中,这为国际贸易顺差创造了先决条件。但是贸易顺差在带来巨大外汇储备的同时也对形成了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贸易顺差的出现将直接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变动。(2)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由于我国对于投资环境的建设以及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一直处于显著增长的阶段,促使外汇投资商信赖对人民币的投资,也加剧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压力。此外,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经济增长明显变缓慢,但是我国经济却能持续增长,从而促使外汇逐渐价格下跌,进而诱发人民币升值。

四、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进口成本的降低。人民币升值使进口的原材料、能源及其他生产资料的价格下降,这将大大减少我国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和其他战略物资的成本。使大笔交易的进口成本将随着人民币升值而降低,从而提高了相关部门的盈利能力,并且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2)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自加入WTO以来,鉴于出口导向型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中欧及中美双边贸易都呈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的现状。人民币升值可增加我国的进口总额,从而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减少贸易纠纷,从而缓和我国与欧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和谐发展。(3)有利于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升级。一直以来,“重出口,轻进口”便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尽管它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也增加了对出口的依存度。人民币的升值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进口增加及出口减少,可以缓解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的局面。人民币升值对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国内企业自主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1)削减了我国出口贸易。相对比国外收入增长幅度而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增长幅度小,其优势就被抵消了。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人民币实际汇率的调整然后升值,会导致我国贸易顺差减少,贸易出口利益将会缩水。(2)打击外商的投资积极性。外商在国内的贸易额度在我国出口贸易额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减少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成本,打击了外资注入的积极性。(3)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平稳健康的发展,人民币升值首先会增加出口成本,进而导致价格体系的变化,这不利于当前我国企业商品的价格体系,而且还会造成企业的人员流失及结构调整。另外,人民币升值还会造成国外商品的盲目进口,从而导致供需关系不平衡,影响国内商品市场的稳定,甚者会造成通货紧缩现象。(4)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人民币升值将降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国内消费者用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质量更好、数量更多的进口商品,这将严重影响到国内相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5)加大我国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的升值将削弱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导致可以容纳众多劳动力的加工型出口企业利润下降。这些企业转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必然会使许多素质较低的劳动者面临失业危机。

五、结论

中欧及中美双边贸易都呈现贸易顺差继续扩大的现状,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趋势。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进出口贸易有利有弊,为了更好的规避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足,我们需要认真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相应的调整优化策略,以保证我国经济与贸易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婷.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 时代金融, 2010,12.

篇6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个国家、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关联程度不断提高,某一国家、某一经济体出现问题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也在加大,各国、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各国企业进行国际化运营的风险也在加大。发达国家的企业较早地融入了市场经济,较早地参与了国际化运营进程,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运营经验,适时开展了贸易管理体系的创新,构建了比较完善的贸易管理体系。例如,发达国家的企业都非常重视市场调查和预测,许多企业都建立了专门的市场分析机构,通过缜密的市场分析发现贸易机会,为贸易战略及策略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针对信用交易迅速扩大、信用交易违约现象大量发生的现状,美国政府、社会和企业开始进行有关信用管理的研究与探索,从而诞生了贸易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管理制度,许多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以保证企业货款的及时、足额回笼;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伴随着金融风险日益加剧、财务欺诈频繁发生的现状,美国政府、社会和企业加快了内部控制研究的步伐,推出了与贸易管理体系息息相关的风险控制制度,许多企业都建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以规避、降低或化解由于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产生的各种风险。

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化运营是一种大趋势,是企业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必然。为此,我国企业必须克服体制上的障碍,建立满足国际化运营的治理结构,形成紧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体制与机制,这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现资源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具体业务操作层面进行了大量的论述,提出了很好的运营对策。本文力图从如何构建满足国际化运营要求的贸易管理体系方面进行论述,该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持续改进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求得长期生存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二、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现状

纵观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历程,一类是由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前的国有进出口公司演变形成;一类是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放开进出口权以后新成立的专业外贸公司或企业的专业外贸机构。原国有进出口公司演变而成的外贸公司开展国际贸易较早,但长期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展国际贸易运营,此类外贸公司实质性自主开展国际化运营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为其不满20年;上世纪90年代末以后建立的外贸企业或企业中的外贸机构中的大多数则是在本世纪初,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才实质性开展国际化运营的,为其不过10年左右。因此,我国外贸企业或企业中的外贸机构参与国际化运营的经验远不如发达国家的企业,绝大多数企业建立的贸易管理体系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分析我国企业建立贸易管理体系的现状,大致可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类,企业没有专设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机构,进出口业务基本上采取业务流程服务外包(BPO)运营模式进行。也就是说,从市场调查、客户资信调查到进出口贸易合同签订、履行(包括外贸融资、报关、报检、保险、物流、外汇收付、缴纳税费、退税办理、外汇核销等)到合同纠纷处理、保险理赔等全部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此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存在五个重大缺陷,一是由于专业的贸易机构不可能对贸易国的行业保护政策了解,不可能洞察到贸易国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加上存在贸易国“贸易壁垒”、“国家违约”等问题发生,使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蒙受损失的风险;二是由于企业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信用管理”难度大,落实机构、岗位、职责设置的“相互制衡原则”、“不相容原则”难度大,存在因业务流程当事人(包括本企业员工)不当操作、不规范操作、不法操作使企业进出口业务蒙受损失的风险;三是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没有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存在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监控与被监控之间因“信息不对称”,使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四是缺少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体系或企业进出口专业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存在不能以先进的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导致不能抓住最佳进出口贸易时机或无寻找最佳贸易时机的意识,使企业蒙受“机会损失”的风险;五是缺少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监督、风险考核与评价管理子体系,难以及时发现有关进出口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运营、供应链管理、子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我们称其为C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二类,企业设立有进出口贸易机构,为该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分配了相应职责、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没有形成体制上或制度上的相互制衡。例如,进出口机构缺少专设的市场分析科室及信用(风险)管理科室,进出口贸易活动除合同结算外全部由进出口机构下属的外贸科室负责,结算由其下属的财务科室负责,杂务由其下属的综合科室负责。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与C类体系的区别仅仅是全部业务流程由企业自己运作,但是没有形成实质意义的体制上的制衡和机制上的制衡以及岗位设置上的“不相容设置”,所以存在重大缺陷,我们称其为B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三类,在企业层级或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部门内部设立了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及市场分析机构,在管理体制上、运行机制上、管理职责及岗位职责分配上均体现了“相互制衡”、“不相容设置”的原则。能够对进出口贸易业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信用管理,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策略,并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但是,进出口业务风险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评价子体系不完善,存在部分风险不能化解的风险;没有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缺少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存在因“信息不对称”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缺少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存在不能始终以先进的企业子文化引领员工思潮、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风险。我们称其为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四类,在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管理控制子体系,对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与评价,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信息化处理,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建立了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以先进的进出口业务系统子文化潜移默化员工的作业活动,用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提升其创造力。我们称其为A+ 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三、构建企业国际化运营要求贸易管理体系的做法

(一)健全满足国际运营要求的组织机构并分配相应职责

对于大中型企业应根据“相互制衡”和“不相容”原则进行组织机构、职责的设计。例如,在进出口贸易机构下至少应分别设置市场(信息)科、信用(风险)管理科、外贸科、综合科等科室,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在进出口机构下至少还应设置财务科室。

市场(信息)科的主要职责为:对各种进出口贸易市场环境进行动态分析、形成分析及预测报告,为董事会调整进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为管理层调整进出口贸易策略提供参考,为外贸科实施具体贸易操作提供信息参考,为信用(风险)管理科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提供信息参考,为财务科实施货币保值提供“汇率变动”参考。

信用(风险)管理科的主要职责为:复核进出口贸易客户的资质、审核及鉴证进出口贸易合同、审核贸易合同项下的结算单据,审核信用证(付汇)条款,会签产品出库单。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客户的履约情况对其实施信用等级评定,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其授予不同的“信用结算条件”。对进出口贸易全过程实施信用(风险)监督、监控、预警和警报。

外贸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获取客户有关资质证明等书面材料并实施审核。签订并履行合同、为信用管理科提供贸易合同及其项下的有关单据,提出信用证开据条款,开具产品出库单等。配合信用管理科实施合同违约处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诉讼等。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合同履行。

综合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配合企业相关部门,对进出口货物依据合同约定(例如国际标准或货物到达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合同约定标准)实施验收、未经验收的货物不得放行(入库或出库)。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原料入库或产品出库验收手续。

财务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复核合同项下的“信用结算条件”是否与信用管理科的授予条件相一致,会签合同审批单、产品出库单,复核贸易项下的结算单据等。根据合同约定收汇或付汇(复核信用证条款、办理信用证或其他付汇手续)。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会签产品出库手续、中止或终止支付货款等。

(二)建立健全外贸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立健全对外贸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提高进出口贸易运营效率、降低人为因素、降低信息传递不对称风险的必要手段。注意其必须实现与企业网的互联及信息传递、处理流畅,切忌搭建进出口贸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孤岛”,在进出口机构内部和企业层级,实现进出口业务流程处理无障碍电子信息化,实现监督与被监督、监控与被监控的“信息传递对称”。在企业互联网层级上,通过企业层级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传递对称”,实现管理层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关进出口业务“信息传递对称”。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信息传递不对称使进出口贸易运营蒙受损失的风险。

(三)建立健全市场分析及预测机制

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巩固原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二是为企业在原料、物资设备进口市场抓住价格低位、在产品出口市场抓住价格高位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三是为原材料进口保值、产品出口保值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市场分析及预测应该坚持“五位一体”原则:(1)通过供求关系变化(要关注宏观政策,如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可能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2)通过周期性规律变化对原料市场、产品市场进行技术图形分析及预测;(3)通过相关产品市场或相关衍生品市场的相关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及预测;(4)密切关注世界范围内大型基金对市场的炒作;(5)分析“预判突发事件(例如预判可能发生战争、动乱、罢工等)”及“已发生突发事件(例如已经发生的战争、动乱、罢工等)”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同时,依据分析预测结果制定出原材料进口及产品出口保值方案或应对措施并上报。

(四)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主要有五大步骤:第一步,通过各类官方、非官方渠道获得各类有关风险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政府商务网站或行业协会网站获得行业(产业)预警信息,通过国家驻外机构网站获得进出口贸易所在国的预警信息、政策信息,通过国内外金融机构网站获得有关金融政策变化、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收、付汇风险信息,通过有偿或无偿信息服务机构获取有关风险信息,在情况紧急时还须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获取有关风险信息等。对进出口客户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监控,发现合同履约过程的风险信息等;第二步,归纳、整理、分类上述获取的有关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制定出风险控制方案或风险应对措施;第三步,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向有关科室发出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并监督、监控其风险控制过程直至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解除;第四步,对各科室的风险控制进行月、季、年考核与评价,其结果作为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第五步,要求各业务科室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向信用(风险)管理科传递风险管控动态,保证进出口机构内部有关风险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定期向企业层级的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体系传递有关管控信息,保证企业层级有关进出口业务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

(五)建立健全内部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

企业运营的效果与进口环节、生产环节、质量保证环节、出口环节等环节息息相关,整个供应链环节贯穿了一系列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的好与坏。换句话说,进口环节也好,出口环节也好,都应该与生产等环节形成互动与联动、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有机整体。建立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及风险管控机制的目的正是将市场变化迅速传递到生产等环节,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规避或降低进出口业务涉及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供应链运营风险及其它风险。企业应着重从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的建立、内部市场模拟外部市场运作、供应链内部环境,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供应链活动监督、考核、评估与评价,供应链运营机制持续改进等几方面入手,抓好供应链运营机制的建设。

(六)建立健全外贸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

从企业文化的生成来看,企业文化是根植于社会文化之上的子(亚)文化。与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一样,每一个下级企业同样具有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上,但是又具有自己文化差异的企业子文化。同样,由于各专业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进出口管理体系、计量检验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等)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的更加细化,导致各专业管理体系同样具有自身特征的专业管理体系子文化。而此阶段建设活动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能否与企业的制度建设、企业的生产运营机制建设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换句话说,要通过先进的子文化体系建设潜移默化员工的业务运作,最大可能地调动员工创新、创效的主观能动性。

(七)建立健全贸易管理体系的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

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应该从四个方面开展:一是自我监督、考核与评价,主要是指进出口机构下设的信用(风险)管理科室定期对其他业务科室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应该每月开展);二是企业上级部门和企业分管领导依据管理制度定期对进出口管理机构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三是企业效能监察部门依据效能监察制度定期对进出口管理系统或供应链系统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年度开展一次);四是董事会财经审计部门定期开展的监督、考核与评价(至少每三年一次)。从而,上述四个方面的监督、考核与评价形成了保证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立体监督、考核与评价机制。

四、结语

为了构建好符合国际化运营的贸易管理体系,企业应该委托具有较高声誉的专业咨询公司对现行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方面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进行梳理与评价,制定新的组织架构方案或对原组织架构进行完善的方案,必要时实施流程再造。企业的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企业的分管领导要亲自参与并主持实施组织架构的落实和流程再造,这也是体系构建和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篇7

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分析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以初级产品为主导的国际贸易逐渐转变为以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为主导。贸易结构的变化可以从进出口商品结构、进出口贸易方式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来分析。

进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进出口商品在整个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进出口贸易方式主要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其中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看出一国贸易发展的程度以及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发展状况可以体现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1.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按照联合国“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方法,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分为10大类:0类(食品及活动物)、1类(饮料及烟类)、2类(非食用原料)、3类(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4类(动植物油、脂及蜡)、5类(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6类(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7类(机械及运输设备)、8类(杂项制品)和9类(未分类产品)。其中,0~4类为初级产品,5~9类为工业制成品。

从出口方面来看,中国经历了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到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1980年中国初级产品出口额为91.14亿美元,占当时总出口额的50.30%,到2006年中国初级产品出口额达到529.19亿美元,增长了5.8倍。但是,2006年初级产品占当年总出口额的5.46%,为历史最低。对比看来,工业制成品则从1980年的90.05亿美元增长到了9160.17亿美元,占当期总出口额的比例由原来的49.70%增长到94.54%。这说明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工业制成品的飞速发展,使中国一跃成为工业化国家。(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一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总出口额的比例超过55%,则认为该国家进入工业化阶段。)

从进口方面来看,初级产品的进口虽然在数额上有了巨大的增长(从1980年的69.59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871.3亿美元),但是,初级产品的进口比例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相反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的34.77%下降到2006年23.64%)。与此相对应的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无论从数额上还是从比例上都处于增长的态势,虽然自2003以来,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出现了下滑,但是仍然维持在75%以上。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从最初进出口初级产品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进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转变促使国内的产业进行了大的调整,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当前,以产品内贸易分工为代表的新的全球产业链分工,致使中国工业制成品在进出口方面出现了大进大出的现象。随着中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出口不断增长,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另外,学术界一般把SITC中的0-4类初级产品定义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工业制成品中第6、8类制成品定义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5、7类制成品产品定义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三类产品从1980年以来表现为快速的增长。进口方面,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口要远远超过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出口方面,在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要远远大于其他两种,但是2003的时候,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超过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综上所述,中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逐渐转变为以进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这也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贸易结构一直在优化。

2.中国进出口方式的变化

在进出口贸易方式上,改革开放初期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后,加工贸易占据总进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进入21世纪后,加工贸易有所降低,但是加工贸易的竞争力却在不断增强,在2006年加工贸易竞争力指数达到了最高值22.7,而在1994年加工贸易的竞争力指数才只有9。总之,中国的贸易方式已经从一般贸易为主转变为加工贸易为主。

3.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变化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在2000年的时候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2000-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但是最近几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较快,2007年已经实现贸易顺差608.3亿美元。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的贸易竞争指数也从2000的-0.17增长到2007的0.1。这也说明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仍然处于一个低级发展阶段,未来还需要大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贸易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出口占商品总出口和占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贸易的比例虽然一直在增长,但是依然比较低。截止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出口占工业品的进出口的比例也刚刚达到40%,所以国家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提高和优化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

综上所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一直在优化。从原来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国际贸易发展为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国际贸易。在此期间,加工贸易的崛起有力的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工贸易占整个贸易额的比重不断提高。另外,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也取得一定发展,虽然目前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是良好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也不断在提高。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

经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分析发现,在贸易结构中各个类别的发展程度都不一样,汇率变动对各个类别的影响一定也不一样,这就有必要对各个类别进行分析。由于进出口产品可分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即初级产品)、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本文将对这三类别做深入的分析。

按照联合国“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方法,初级产品包括0-4类,资本密集型产品为5和7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6类和8类。

首先,本文采用0-4类出口产品的面板数据做分析。由于涉及的类别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了能简便地看出汇率变动对各个类别影响的差距,本文的解释变量只选取当期的名义汇率。模型如下:

模型中,i表示类别,n表示年份,LnTRin表示i类别n年进出口总额的对数,同理,LnEn表示n年的汇率。其中,E为直接标价法。

计量分析如下。

以上三个计量结果分别从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角度分析了名义汇率变动对三类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从上面三个计量结果来看,汇率变动影响最大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其次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影响最小的是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其影响系数分别为:4.03、2.64和0.36。即,汇率每升值1%,资本密集型产品将减少4.03%,劳动密集型减少2.64%,资源密集型减少0.36%。三、小结

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全球各国都相继采用浮动汇率制,汇率的上下波动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不论是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都造成了汇率的巨大波动;加上持续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人民币汇率已经不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因此,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必须加强抗汇率波动的能力。

在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动的时候,首当其冲就是资本密集型产品。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广东和山东的韩企不断的违约撤资,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的投资收益已经不能弥补汇率变动带来的损失。伴随着外资的撤离,中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受到了重大影响。由于中国在劳动力方面的优势,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抵御汇率冲击能力稍微强一点,但是因为中国加工贸易的附加值很低,这降低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综上所述,汇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影响最大,劳动密集型产品次之,对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影响最弱。因此,在优化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时候,政府应该着重加强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扶持,争取中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优势,以增加抗汇率波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徐扬辉.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口贸易结构的影响[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篇8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3-0103-06

行业标准化被用作贸易保护工具,具有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等特点,给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最难对付的一种贸易壁垒。

虽然行业标准化的背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阴影,但不得不承认其已成为贸易进出口中的通用准则,具有普遍适用性。如果企业不能适应或者不愿意去适应它,结果是自己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削弱,甚至被迫退出国际市场。控制标准成为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开发标准同开发产品一样具有战略意义。

以下将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就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研究,希望本文能为我国行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思路。

一、相关研究综述

国际标准化组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把“标准化”定义为对实际与潜在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使用,以在相关领域内获得最佳秩序的效益活动。行业标准化是在特定工业行业中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在行业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研究方面,Swann(2000)认为标准的兼容性可以带来网络效应,标准的多样化减少作用能使得产品达到临界量,取得规模经济作用;Seinerjian和Watters(2000)认为标准是进行贸易进出口和消除技术壁垒的重要工具;Mark A.Lemley(2002)研究了知识产权与标准设定组织的关系,认为知识产权会促进产业创新,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样标准设定组织便会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改善在某些行业上出现的知识产权重叠的现象。

在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上,Johannes Moenius运用引力模型分析了1980~1995年期间来自12个国家的471个行业的国家特定标准与双边共享标准对贸易进出口的影响;Bab001 and Michael R.Reed(2007)运用引力模型对16个OECD国家和亚太国家17年的加工食品出口的双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标准化对发展中国家加工食品出口的影响。Joshua P.Fershee(2008)研究了国家恢复皮革标准对于美国能源产业的影响,分析指出国家恢复皮革标准将会对消费者长短期的电力消耗产生影响。

国内刘冰、侯俊军(2008)利用1987~2005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建立协整方程分析指出标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王耀中、陈文娟(2007)利用协整分析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1985~2005年机械制造行业标准对中国机械制造行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指出行业标准增量是进出口贸易增额的格兰杰原因。葛京、谊(2008)搜集了1996~2005年超过60个产业的标准和贸易进出口数据,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并进行多元分析,得出标准对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进出口的影响效应以及影响机制,并提出了我国标准化活动的政策建议。

国内外研究现状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计量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等方法,主要集中于标准化和特定背景下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或者壁垒相关性的研究。下面将在此基础上,从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及作用结果方面进行分析。

二、研究设计和理论模型

(一)研究假设

在Semerjian、Watters(2000)、Mark A.Lemley(2002)、刘冰、侯俊军(2008)、王耀中、陈文娟(2007)、葛京、谊(2008)等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如下:

假设H1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贸易出口额存在正面影响;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贸易进口额存在正面影响。

假设H2 在机械制造、服装、钢铁、家电、食品加工、煤炭6个行业中,行业标准化对贸易进出口额存在正面影响。

(二)样本数据的选取

以下在工标网对行业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的划分标准的基础上,考虑获取数据的可操作性,选择了机械制造、服装、钢铁、家电、食品加工、煤炭6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取自中国1993~2008年上述6个行业的年度数据。其中标准数据是当年制定或修改的标准数,来源于工标网并由本研究相应整理而得,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年鉴》、《中国机械制造工业年鉴》。

(三)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分析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面板数据模型通常能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的数据点,并能够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两个方向上的变化,在实证研究中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四)理论模型

在一个行业内行业标准越多,说明该行业的标准化程度越深。用行业标准的数量来表示“行业标准化”,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多截面多时序的角度进行研究,选取的是行业标准增量作为衡量标准化活动的指标。

由于国家的资源禀赋、政府的贸易政策、厂商的竞争优势等众多因素都对进出口贸易活动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在探讨行业标准化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同时,需要将上述因素简炼而全面地引入模型当中,将每个行业各年贸易额的和作为一个自变量引入模型。本文研究的是标准化活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效应是具有连续性和时序性的,在一个时间节点或较短的时间区间内无法完整、准确地观测,因此需要建立多截面的计量模型(6)。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得到模型(1)和模型(2):

表1数据分析表明,模型1通过了显著性水平1%的F检验,且模型的R2和调整后R2均达到了0.98,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变量InS和InTE分别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和1%的T检验,证明回归方程有意义。因此,由以上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行业标准化对出口的影响模型为:

InE=0.689+0.0648In S+0.77In TE

由此模型可知行业标准化对我国的出口存在正面影响,影响系数为0.0648,即行业标准化数目每增加1个,我国的出口额将增加6.48%,也就是说行业标准数目越多出口额越大,即行业标准化的程度

的加深会促进出口。

表1数据分析表明,模型2通过了显著性水平1%的F检验,且模型的R2和调整后R2均达到了0.95,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变量InS和InTE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证明回归方程有意义。因此,由以上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出我国行业标准化对进口的影响模型为:

In I=28.37+0.01951n S+0.1851n TI

由此模型可知我国的行业标准化对进口额的影响程度为0.0195,即行业标准数目每增加1,我国的进口额将增加1.95%,也就是说行业标准数目越多进口额越大,即行业标准化的程度的加深同样会促进进口。

(二)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分行业分析

(6)家电行业:

InE=0.58+(-0.02)InS+0.73InTE

InI=51.27+0.26InS+0.14InTI

家电行业标准的实施阻碍了贸易的出口,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02,即标准化数目每增加1个,出口将减少2%。因家电行业产品本身有其特殊性:我国的家电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行业技术水平总体上不高,而我国家电行业实施的标准水平大多是中等偏上,这就导致了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水平达不到国内标准的要求程度。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1)我国的行业标准化与进出口贸易正相关,影响系数分别为0.0648和0.0195,证明了假设是成立的,即行业标准化对我国贸易进出口额均存在正面影响。(2)检验结果显示,对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对进口额的影响,但其影响弹性都较小,究其原因,进出口贸易大多采用的是国际标准,而我国的行业标准绝大部分是国内标准,还未上升到国际标准。使得行业标准化虽然对进出口贸易产生正面效应,但贡献程度不大。

数据分析表明假设基本成立,行业标准对钢铁、煤炭行业的进出口及对家电的出口均产生负面的影响,对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及家电的出口均产生正面的影响。由实证结果可知:在这六个行业当中,食品加工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服装行业。可见,行业标准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标准化程度的加深和国际采标率的提高而加强。

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篇9

中图分类号:F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143-03

阿瑟・刘易斯在其《经济增长理论》中提出,促使经济增长的三个近因为经济活动、增进知识和增加资本。经济增长是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的过程,通常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的增加。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经济增长除了取决于国内消费和投资的拉动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拉动经济增长。

一、相关研究和文献回顾

将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及经济增长联系起来的理论,是在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由分歧到交叉融合直至逐步一体化,可以将直接投资与贸易置于同一框架下研究后,才有了出现的可能。作此尝试的首推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他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建立在国际贸易理论的同一基石即国际分工基础上,提出边际产业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以互补形式存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方面,真正将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发展、对外投资联系在一起是邓宁等(2001)在投资周期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发展轨迹,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行为增加将导致外资流入增加,外资流入增加会导致出口增加,而出口增加又会最终导致向外投资增加。

以上成果说明了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关系,并探索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三者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现有研究仍多是集中在单一的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或是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上,对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如何?

二、实证分析

前面已对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阐述,现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及经济增长三者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相关理论进行检验,同时也是对笔者所提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

(一)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根据前文的假设及要解决的问题,选取的变量为1985―200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GDP),进出口贸易总额(EXI)和对外直接投资额(OFDI)。根据理论,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有促进作用,但是一国的经济还会受到除该两者之外很多因素的影响。为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引入以下函数:

GDP=f(EXI,OFDI,Q)+u

其中,Q是除对外直接投资及进出口贸易以外的所有其他因素,如社会中的就业状况即劳动投入的大小、社会中的资本要素状况、人力资源情况、R&D情况等。u为随机扰动项。假设所有其他因素Q不变,即固定Q时得到以下计量模型:

GDP=β0+β1*EXI+β2*OFDI +u

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得到方程:

InGDP= β0+β1*InEXI+β2*InOFDI +u

为了直观地描述OFDI、EXI和DGP三者的长期关系,将三者按样本数据首先绘制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图,如图:所有数据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其中GDP数值以当年汇率折算换成美元。

从图中可看出,各变量都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且变动方向一致,说明其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计算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1。

从图1中可看出:时间序列数据有明显的增长趋势,且由表1可见,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甚至接近于1,表明各变量之间有较紧密的相关关系,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因此,要使建立的回归模型有意义,就必须要求这些非平稳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就是各变量是同阶单整的,为此必须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二)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为了研究的方便,并考虑到对各时序数据取自然对数后不会改变时序的性质及关系,且所得到的数据容易得到平稳序列,对这些时序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后,得到的变量分别记为:LNGDP、LNOFDI、LNEXI。采用ADF检验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

通过表3可以看出,GDP、QI、EXI的原对数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存在单位根,即都是非平稳的。而经过一阶差分后,三个序列都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下的平稳性检验,即不存在单位根,这表明了三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可用I(1)表示。由此可见,若仅对LNQI、LNEXI、LNGDP进行简单回归而不做平稳性检验所得出的回归结果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三)协整检验

要建立经济变量的关系模型,还要检验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协整(Co-integration)方法是研究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有力工具。下面以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残差的ADF检验进行分析,其结果见表3。

可得模型1为:

LNEXI=0.265761+0.271422*LNGDP-0.352590*LNGDP(-1)+1.074312*LNEXI(-1)

残差项的稳定性检验:

由表3和表4可知,其残差的ADF检验统计值-3.391788小于在5%的显著水平下-1.9592值,故该序列是平稳的,说明LNEXI与LNGDP是(1,1)阶协整,并且它们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协整关系,这表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与GDP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关系。

同理,可得表5。

可得模型2为:

LNOFDI=-9.32714+1.439447LNGDP

由表5和表6知其残差的ADF检验统计值-4.299759小于在5%的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9592,故此时残差是平稳序列,说明LNOFDI与LNGDP是(2,1)阶单整,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GDP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可得模型3:

LNOFDI=-4.722841+0.972615*LNEXI

由表8知其残差的ADF检验统计值-2.913675小于在5%的显著水平的临界值-1.9583,故此时残差是平稳序列,说明LNOFDI与LEXI是(1,1)阶单整,并且它们具有协整关系。且由模型3中系数0.972615为正,可知两者存在同向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长期来看,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这一点与前文小岛清的贸易与投资互补理论模型是较吻合的,也即从长期来看,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互补互促,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促进了GDP经济增长。

(四)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分析的结果反映了我国GDP、OFDI、EXI变量两两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三者之间又是怎样的一个关系模式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为使所建立的模型正确反映出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下面进行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得如下结果(见表9)。考虑到经济中常出现的时滞效应,本文不是只用一种滞后阶数来得到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结论的。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很有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模式:进出口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在长期中相互促进和补充,从而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结论与讨论

总之,通过上述数据的实证检验,可以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以互补互促关系存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这与我国实际较为吻合。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国力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一,从协整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国民经济的增长和进出口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协整关系,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进出口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在长期中相互促进和补充,从而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基本上符合互补关系。对外直接投资QI对进出口贸易总额长期内是促进作用,但对贸易的替代作用不明显。首先,这可能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有关,净对外直接投资仍为负值。其次,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加快、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对外直接投资对贸易的影响弱化。这个结果很好地说明,有关我国日益增长的对外直接投资会带来贸易或国际收支失衡的疑虑尽可打消。

第三,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基本上是互补的,也就是说还是会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这意味着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需要朝着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的一体化趋势发展,以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王小红,等.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贸易,2008,(9).

[2] 孙敬水,张蕾.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协整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财贸研究,2007,(1).

[3] 龚晓莺.中国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

[4] 江小涓.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更均衡合理地融入全球经济[J].经济研究,2006, (3).

[5] 项本武.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 (3).

[6] 张应武.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互补或替代[J].国际贸易问题,2007, (6) .

[7] 姚树杰,韦开蕾.中国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互动实证分析[J].经济学,2007,(1).

[8] 张骁,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脉络及最新进展[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9] 张鹏,李荣林.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贸易影响的动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6).

[10] 张如庆.中国对外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J].世界经济研究,2005, (3).

[11] Dunning J. H, Chang-Su Kim and Jyh-Der Lin.2001.rporating Trade into th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 A Case Study of Korea and Taiwan[J].Oxford Development Studies, 29.

篇10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中小型进出口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企业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平台资源,可以获取更多的商业信息,赢得更多的商机。在进出口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交易效率,还能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相比于传统交易,电子商务大大缩减了进出口企业的交易时间与交易费用。每个网络服务公司都有各自的技术背景,其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形成覆盖型行业联合网络,为市场有效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全面的流水线服务的无形商品和服务。对于有形商品、互联网虚拟消费的产品交付及全球化信息产品交互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交易,打破地域障碍,使进进出口贸易行为更加方便简捷。在传统进出口贸易中,企业需办理各种繁琐手续,费用也比较昂贵。而采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加快了办事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此外,电子商务使进出口贸易商在交易进程中减少了对中间商的服务性投入,交易双方直接通过网络联系洽谈业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贸易活动成本。

二、电子商务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发达国家凭借高尖技术、雄厚的资金以及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优势占据了先机,基本上垄断了国际信息技术贸易的全部份额。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在近些年也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目前总体还存在收费较高,网速较慢,有些地区没有网络等问题,影响到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如果不改变目前现状将导致我国失去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佳时机,进一步加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电子商务既有与传统商务活动相同的风险,也有其自有的风险,尤其在交易安全方面,包括资金安全、信息安全、货物安全、商业秘密安全等。网络黑客在数据传递过程中破解密码,获取客户资料,然后以客户的名义或者卖方的名义发邮件给对方,极易造成网络诈骗。这种情况在我国采用电子商务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中屡见不鲜,这不仅造成交易双方的损失,也会影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更会制约电子商务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运用。

3.物流环节不畅

我国信息跟踪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信息服务和网络体系更新的落后,这使物流业的发展失去了坚实的基础;第二,发展电子商务的物流服务水平普遍较低;第三,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运输和存储等层面上,而在物流成本控制、流通加工、物流方案设计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难以提供包括计划、规划、咨询在内的全程服务。

4.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电子商务不仅涉及到交易双方,还涉及到银行、保险、税务局等多个部门,并且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这就需要统一的部门来协调工作,统一的标准来约束国际贸易。但从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没有建立相应的标准,成立相应的部门来协助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促进电子商务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应用中的对策

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是需要有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我们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优化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提高传输速度和准确性,降低网络的使用成本。应大力完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的基础建设,合理、科学、有效的利用现有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各种网络资源,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传统的行业分割和垄断的管理体制,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清除障碍。

2.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电子商务安全主要涉及认证技术安全、支付安全、密码技术安全、防火墙技术安全等。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从法和德两个方面解决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的信息安全及信用问题,不断完善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立交易纠纷解决机制、应用电子商务的信用等级认证数据库等。而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除应加强其网站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提高网络风险防范意识,还应该建设和改善对有关电子商务应用的硬件设施。

3.优化物流企业业务流程

优化物流企业业务流程,在物流企业内部推行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延伸服务。建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从根本上保证商流和物流的高效率。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

篇11

一、反倾销会计的理论框架

所谓反倾销会计,是指特定主体运用会计知识、反倾销法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反倾销中的问题提供会计支持,进行会计规避、会计举证、会计调查、会计鉴定活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针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在反倾销应诉调查中,会计信息提供着权威的诉讼支持。反倾销调查涉及国际贸易、反倾销法律和会计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反倾销应诉中,应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构建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会计概念框架,正确指导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提供令反倾销调查当局信服的会计记载资料,获得反倾销调查中的市场经济正常调查待遇,就显得尤为必要。

反倾销的会计概念框架可以为企业提供实务运作上的指导,它可以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信息披露三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这三个方面又分别可以从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专题、调查中的成本结构分析及问卷填列以及反倾销中的盈余管理三点来分别加以说明。

二、研究假设

反倾销会计主要用于应诉反倾销案件,以及在反倾销案件中提供对我方有利的经济证据。自1995年以来,各国对华反倾销案件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反倾销会计学有了更深的发展,反倾销会计人员的队伍也逐年扩大。由此可见,反倾销案件与反倾销会计人员的数量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由于反倾销会计人员的数量不易统计,本文利用反倾销案件的数量来替代反倾销会计的发展这一变量。进出口贸易是本文研究的另外一个变量,这个变量易于量化,本文利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来替代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因此,本文的研究假设可归纳如下:假设:进出口贸易额为自变量JCK,反倾销案件的数量为因变量y,进出口贸易额与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本文利用最简单的线性模型来对此假设进行检验,即:y=α+β*log(JCK)。

三、样本选取

(一)1995~2009年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案件统计

从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数量来看,我国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年到2009年,世界范围内共发起3865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自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一个最重要的例证就是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的增加,我国已经连续15 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

从1995~2009年的15年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达3865起,其中2009年最高,达到437起;1995年最低,为157起。而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也高达746起,从1995年的20起,到2009年的75起逐年增长。

国外对华反倾销数占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数占其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由1995年的12.73%上升到2008年的35.1%增长了22.37%。如此快的增长趋势,不仅说明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运动的主要目标国,也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1995~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数据统计

自1995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进出口总额从23499.9亿元上升至150648.1亿元,最高达150648.1亿元。本文主要研究进出口总额对我国反倾销会计的影响,其变化趋势可用折线图表现,如图1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运用Eviews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实证结果

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额与反倾销案件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即进出口贸易额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反倾销案件的增加,而反倾销案件的增加将促进反倾销会计的发展,从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反倾销会计的发展。在今后几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仍将不断扩大,我国仍然无法摆脱国际贸易争端的障碍,我国的反倾销会计将发挥其重要作用,其发展也将顺应潮流,成为我国会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关键一环。

参 考 文 献

[1]白蓉蓉,蒋葵.我国企业应诉反倾销中的会计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23~124

[2]贡峻.基于反倾销会计视角的会计准则国际化问题研究.会计准则发展——第六届会计与财务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6:352~358

[3]贾轶群.解决企业反倾销会计问题的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08(5):86~87

[4]李昌奎.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释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73)

[5]刘翠英,杨桂花,刘虹.反倾销会计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及预警系统的建立.商业会计.2009(20):14~15

[6]吴惠萍.出口企业反倾销胜诉的会计障碍及对策.经济师,2009(7):157~158

[7]王仁祥,李芊蕾,陈艳林.国际反倾销制度对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启示.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

[8]张琦.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现代商业.2009(30):253~255

篇12

不可否认,中国在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上卓有成效,但并不足以替代逐渐弱化的传统价格竞争优势。从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多方面来看,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揠苗助长,但如果诚信出了问题,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很难找到立足之地。即使一时侥幸有所收获,也不具备可持续性。

企业如果在进出口贸易中做不到诚信经营,后果会很严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个别企业的不诚信经营必然会影响到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同感。前些年,中国制造的摩托车在越南市场上占有率一度达到80%。但近些年来由于一些企业过度低价竞争而没有在品牌、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增加投入,不仅砸了这些企业自己的牌子,也使中国摩托车行业在越南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竞争优势与国际竞争新优势如何相加,“之和”都需要乘以商业诚信。如果诚信上出了问题,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履约率低、交货不及时、售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就会频繁出现,那么,无论是传统竞争优势还是国际竞争新优势,效果都会

大打折扣。

在进出口贸易中追求利益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诚信经营则为其中之大“道”。在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诚信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诚信则是万万不能的。除了传统竞争优势与国际经济新优势之外,诚信应当是永恒不变的商业竞争力。有了诚信,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才能获得更多客户认可。

迄今为止,我们的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之所以受欢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往讲诚信所带来的“栽树”效应,而我们现在之所以更要讲求诚信,除了不砸前人辛苦创下的牌子外,也要用良好的商业信誉让更多后人“乘凉”。当绝大多数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上都能够做到诚信经营时,个别企业的失信行为就很容易被甄别出来,在打击的过程中也不容易让诚信经营的企业“躺枪”。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存在着“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但只要能够形成诚信经营的大环境,用诚信去驱逐“劣币”也是完全可能的。

其实,除了用诚信驱除“劣币”之外,讲求诚信经营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否则,“良币”照样有可能成为需要被驱除的“劣币”。不妨提个醒。比如丰田汽车可以说是全球汽车业的佼佼者,但前些年在安全气囊危机处理过程中,丰田的质量神话受到严重质疑,最终不仅付出天价和解费,还大规模召回问题车辆。

在当前的进出口贸易中,不排除会有部分企业靠失信不当得利。对于这样的企业,“诚信”二字不能仅寄希望一个“讲”字,还应当靠更有力的诚信体系来制约他们。从这一次的《备忘录》来看,推进进出口信用体系建设不会是说说而已,必须要“撸起袖子”。我国“守信褒扬、失信惩戒”进出口信用体系已基本成型。其中,联合惩戒已覆盖包括进出口在内共14个领域。

篇13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之前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较弱,以资源配置功能为主。2003年至2010年期间,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逐步增强,但资源配置功能依然占据主导地位。2004年以后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功能大幅度增强,资源配置逐步成为次要功能,出口作为重要需求因素,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之一。

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总额占GDP比重的演变情况。改革开放之前,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际环境限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相对较慢,进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需求作用十分微弱。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进出口贸易规模的快速扩张,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出口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升,分别从2003年的9.8%和4.62%提高到2010年的49.03%和25.72%,进出口贸易作为需求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大幅度增强,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需求因素。

下面就以进口总额为例研究进口总额的的影响因素。

二、理论综述

根据国际经济学的知识可知:

一个国家进口和出口量主要是有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决定的,H-O理论表明一锅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一个国家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也是决定一个国家进出口状况的决定性因素。根据这些理论可以找到影响中国进口总额的影响因素。

一个国家的商品进口量与该国居民的需求有关系,I=Q*P,其中Q为需求的商品数量,P为商品的价格,P、Q均大于0。

GDP是显示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直接影响因素,GDP会对一个国家的进口量产生影响。

汇率会对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产生重大的影响,人民币对外币汇率上升会导致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加,就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可以导致进口总额增加;相反汇率降低会导致进口总额降低。

城乡居民储蓄,储蓄函数的一般形式为S=S(Yd),储蓄等于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差,城乡居民有足够的储蓄才有自资金购买国外产品。

出口额是进口额的对立面,出口额的大小会从多方面影响进口总额,一个国家的进出口总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外贸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和城乡居民储蓄一样,外汇储备量从购买力水平影响进口量,从理论上来xcvbnm,./说,外汇储备量越高,进口量就会越高。

所以,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就形成了进口总额的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

三、模型的设定

1、影响因素的分析

(1)GDP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出口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GDP到了一定水平,居民才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购买国外产品。进口量与GDP呈正相关,即GDP增加,进口量增加;GDP减少,进口量减少。所以选择GDP作为解释变量X1.

(2)出口总额

出口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内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商品进口量和出口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贸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出口额会影响进口额。所以选择出口总额作为解释变量X5。

(3)城乡居民储蓄

城乡居民储蓄是另一个影响进口量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城乡居民只有有足够的储蓄才能够有资金购买国外产品,所以城乡居民储蓄直接影响进口量,且城乡居民储蓄与进口量呈正相关,所以选择城乡居民储蓄作为解释变量X3。

(4)汇率

人民币汇率升高,即人民币更值钱,即可用相对来说少量的人民币就可以买到外国产品。例如,假设以前的汇率是1:8,即一美元可以换8元人民币,若某商品为20美元,以前要花¥160才可买到,现在汇率上升只要花¥140元就可买到了,因而有利于进口贸易;若某商品为¥160,以前只要花20美元就可以买到现在要花20多美元才可买到,因为由于汇率上升20美元只相当于¥140了,因此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汇率与进口总额成正相关。且由于美元最具代表性,所以选择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作为研究对象。所以选择汇率作为解释变量X4.

(5)外汇储备量

外汇储量是另一个影响进口量的主要因素,一个国家只有有足够的外汇才能够有资金购买国外产品,所以外汇储备量直接影响进口量,且外汇储备量与进口量呈正相关。所以选择外汇储备量作为解释变量X3。

(6)其他因素

此外还有很多影响进口量的因素,如汇率、反倾销率、国外的商品价格指数等,由于这些因素有些对进口量的影响不是很显著,或者是数据收集比较困难,要把它们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模型比较困难,所以归为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在本文中用随机扰动项 来表示。

2、模型的设定

Y代表进口总额

X1代表GDP

X2代表出口总额

X3代表城乡居民储蓄

X4代表汇率

X5代表外汇储备量

基于以上数据,初步建立模型

四、数据的收集

五、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本文收集了我国1990-2010年进口量的相关数据: 注:以上数据来源各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用最小二乘法,利用Eviews软件可得估计结果如下:

报告形式:

统计检验:

给定显著性水平 为0.05

判定系数:R2=0.9967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高。

F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F=909.5042 表明模型线性关系显著,或解释变量GDP X1、出口总额X2、城乡居民储蓄X3、汇率X4和外汇储备量X5联合起来对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Y有显著影响。

T检验(解释变量显著性检验):GDP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1.9676 ,表明GDP对Y无显著影响;出口总额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12.2101 ,表明城乡居民储蓄对Y有显著影响;汇率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0.5858 =

2.131,表明汇率对Y无显著影响;外汇储备量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0.2940 ,表明外汇储备量对Y无显著影响。

模型经济意义:

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GDP每增长1亿元,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减少0.1661亿元;

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出口总额每增长1元,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减少0.7867亿元;

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城乡居民储蓄每增长1亿美元,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增加0.2175亿元;

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汇率每增长1元,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增加4.1681亿元;

假设其他解释变量不变,外汇储备量每增长1亿元,被解释变量进口总额增加0.1473亿元。

但由于本题中Std. Error过大,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现对其进行计量经济检验:

计量经济检验:

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选择的影响因素过多,所以估计模型之前,应先分析各个因素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利用COR命令进行相关系数检验,得相关系数矩阵为:

通过计算表明,x1与x2、x3、x5高度相关,许多相关系数大于0.9,如果决定用表中全部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很可能会出现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先按照逐步回归原理建立回归模型。

逐步回归法:

首先修正理论假设,在高度相关的变量中选择相关程度最高的变量进行回归建立模型。我们发现出口总额x2与进口额Y相关程度最高达0.996347,故可先建立这两者之间的一元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以x2为基础,顺次加入其他变量逐步回归。二元回归模型估计结果如下表:

经过以上的逐步引入检验过程,最终确定j进口额函数

=693.5633+0.6873X2+0.0578X3

(711.4128) (0.0489) (0.0200)

T=(0.9749) (14.0610) (2.8956)

统计检验:

判定系数:R2=0.9950接近于1,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拟合优度高。

F检验:F=1800.098,大于临界值3.55,其P值0.000000也明显小于 =

0.05,说明各个解释变量对出口总额Y有显著影响,模型线性关系显著。

T检验:出口总额X2的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14.0610大于2,表明出口总额对进口总额Y有显著影响;城乡居民储蓄的回归系数的t统计量绝对值为2.8956大于2,表明城乡居民储蓄对进口总额Y有显著影响。

计量经济学检验:

1)自相关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DW表,当n=21,k=2时,得下限值dL=1.125,上限值dU=1.538,因为DW统计量为0.9578

偏相关系数检验:

(1)自相关的补救:在LS命令中直接加上AR(1)项来检测模型的自相关性,并与前面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

输出结果显示AR(1)为0.5985,且回归系数的t检验显著,表明模型确实存在一阶自相关;调整后模型DW为1.1409,样本容量n为21个,解释变量个数k为2,查5%显著水平DW统计表可得dL=1.125,dU=1.538,而dL=1.125

异方差的White检验如下表所示:检验知Obs*R-squared=11.53904,表明不存在异方差性。

nR2=8.1660,其伴随概率为0.0857,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 =0.05,接受原假设,认为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所以本文的最终模型估计结果为:

该模型表示,当出口总额增加1亿元时,进口总额增加0.6873亿元;当城乡居民储蓄增加1亿元时,进口总额增加0.0578亿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