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政治哲学笔记

政治哲学笔记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政治哲学笔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政治哲学笔记

篇1

冠心病;体重指数;肥胖症/分级;血清尿酸水平

作者单位:113008抚顺市矿务局总院心内科

我们对14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体重指数(BMI)和血清尿酸水平测定,并根据BMI程度分组比较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选择2009年0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纳入标准:符合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排除标准: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②近期(3个月内)连续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抑制剂、促尿酸排泄药物及肝素者。③继发性肥胖患者。④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本文实际入选冠心病患者149例,男95例,女54例,年龄47~83(63.42±15.70)岁。

1.2 方法

1.2.1体重指数计算方法及分组 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I =[体重(kg)]/[身高(cm)]2来判定肥胖。其正常值为18.5~22.9 kg/m2,≥25称为肥胖症。根据2000年2月亚太地区肥胖症诊断标准:25~29.9 kg/m2为肥胖1级,BMI >30 kg/m2为肥胖2级。

1.2.2 血清尿酸的检测方法 3组对象分别于就诊、入院或体检后次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l,加入试管,室温静置30 min,分离血清后保存于-70℃冰箱,集中备检。采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测定血清尿酸浓度,机器使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正常参考值 208~428 μmol /L,尿酸试剂盒由该公司提供,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1.2.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全部统计数据,平均血尿酸水平值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计量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149例冠心病患者中,1级肥胖患者56例(37.58%),2级肥胖患者41例(27.52%),正常BMI患者52例(34.90%)。不同体重指数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浓度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体重指数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比较(x±s,n/%)

平均血尿酸浓度(μmol /L)高尿酸血症例数(n)高尿酸血症患病率(%)

2级肥胖组(n=41)439.25±51.60bd27bc65.85bc

1级肥胖组(n=56)406.37±46.22b16a28.57a

对照组(n=52)378.64±36.9759.62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3 讨论

尿酸是人体内核酸代谢终产物,引起血尿酸浓度异常原因是嘌呤合成过多或者尿酸排泄过少,以及两者同时存在。国外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BMI高度相关,肥胖是血尿酸浓度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异常也与冠心病发病有密切联系,后者体内一方面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紧张素Ⅱ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嘌呤类氧化酶活性升高,血尿酸合成增加;另一方面血尿酸中微结晶成分参与了冠脉血管壁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血小板产生聚集加重,促进微血栓形成,病情发生进展。目前国内涉及血尿酸、BMI和冠心病这3者联系报告较少。我们选择了一组近期来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分析对象,入选对象接受了BMI和血清尿酸水平测定,并根据BMI程度分组比较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结果表明,2级肥胖组的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1级肥胖组和对照组,同时1级肥胖患者的血尿酸浓度、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些发现与国内一些作者同类观察[1-3]结果接近,提示重度肥胖症患者血尿酸异常表现更为明显。

总之,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都与冠心病发病关系密切,但它们各自的详尽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答案明确的是,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全过程,尤其是两者同时存在时危害更加显著[4]。因此,在冠心病患者患诊疗计划中,不仅应包括调控体重指数,还应重视监测和干预异常的血尿酸浓度。

参 考 文 献

[1] 杨楷,马杰,刘红,等.血尿酸水平与肥胖相关指数的关系.微循环学杂志,2008,18(4):66-67.

篇2

Effect of Simvastatin Treatment for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HUANG Dong-me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8):067-069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he mechanism of different dose of atorvastatin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yperlipidemia. Method: 12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infrastructure, control with simvastatin atorvastatin group 60 mg/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1 tim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imvastatin and atorvastatin 40 mg/d, 1 time/d. To observe changes of blood lipid levels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 After administration, blood lipid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ffect was more obvious,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yperlipidemia; Simvastatin

First-author’s address: Zibo City Combine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Zibo 255026,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28.024

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进食高脂高蛋白的食物,从而引起高血脂症发病率升高的现象[1]。该病是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肾栓塞及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冠心病(CHD)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本病的基本病变是供应心肌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而临床中最为多见的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情况[2]。尤其是老年人多发,也是由于血脂异常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3]。早期应用血脂调节药物纠正血脂代谢紊乱,对冠心病有较好的逆转作用[4]。近年部分临床证实,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脂水平并延缓或阻止动脉硬化发展,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氧化应激等作用。但是对于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不仅药物治疗效果重要,同时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同样要在临床中引起重视,而本院常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本研究着重探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该疾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有无明显差异,并为今后治疗老年患者的冠心病高脂血症提供较为有价值的用药剂量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冠心病高脂血患者120例,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46~73岁,平均(53.8±13.8)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7.12±1.24)年。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符合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空腹总胆固醇(TC)≥5.72 mmol/L,三酰甘油(TG)≥1.7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给予冠心病基础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康可等常规治疗[5],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60 mg/d,1次/d。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40 mg/d,1次/d。

1.3 疗效评定 观察临床疗效和产生的不良反应。按照标准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对两组患者的在治疗前后TC、TG、LDL-C和HDL-C水平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同时观察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血脂水平改善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C、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尤其观察组明显;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和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良反应 经药物服用1个疗程后,两组部分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横纹肌溶解、周围神经感觉障碍及抑郁症等。其中较为高发的为肝功能异常以及骨骼肌病变。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81.6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后果及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脂血症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损伤内皮细胞膜结构,改变膜通透性、膜酶和受体功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6-8]。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在治疗和预防冠心病中越来越被重视。不仅能够降低血脂,而且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在形成方面进行有效抑制,能够让动脉内的皮下组织功能得到恢复,起到抗感染的作用,能够让斑块趋向稳定[9],防止破裂,从而减少了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的心绞痛等冠状动脉相关事件的发生,降低了因冠心病伴高脂血而导致的死亡[10]。同时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强的调脂作用[11],可以较好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并通过反馈调节,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活性而加速LDL的清除[12],调整血浆脂蛋白,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减少血栓素和ET的形成并防止血栓形成和抗炎作用[13],从而达到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抑制[14],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防治,辛伐他汀对冠心病的高血脂症有着较好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恢复动脉内皮功能、预防感染发生,对减少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都有显著的作用[15]。同时具有药效持久、服用限制少、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药理研究显示,辛伐他汀是临床应用中常用的钙拮抗剂,可以有效抑制患者的动脉收缩[16]。该成分可以降低受体与药物的结合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而且辛伐他汀可以激活LDL受体,降低患者动脉壁的脂肪累积,起到改善动脉硬化的作用,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清除。在治疗存在心肌缺血性改变的患者时,包含该成分的复方药剂可以有效增强患者心脏功能,提高输出量和冠状动脉血液流量,提高心肌供氧的同时减少氧气消耗量,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机能。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服用辛伐他汀40 mg剂量为最为安全的有效剂量。

参考文献

[1]梁庆佳.步长脑心通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87-91.

[2]徐乃翠,徐晓春,俞琦,等.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干预[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0):1834-1836.

[3]郭丽君.他汀类药物联合消心痛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7):87-88.

[4]郑渊.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高脂血症42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2006,6(23):4623-4624.

[5]王红卫,喻卓,付先平.国产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并发高脂血症疗效观察[J].云南医药,2007,28(3):241-243.

[6]徐国华,李庆,李良露,等.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促进血脂异常达标[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58-159.

[7]徐乃翠,徐晓春,俞琦,等.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干预[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0):1834-1836.

[8]焦静,章磊.辛伐他汀药理作用及临床新应用[J].吉林农业,2011,2(1):192.

[9]胡丽辉.辛伐他汀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0,4(23):91.

[10]熊瑛,罗丹,李俊.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24(22):251-252.

[11]丁小蓉,常晓琪.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医学综述,2012,22(17):246-247.

[12]赵新杰,普永军,宋毅.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心绞痛45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4(9):172-173.

[13]侯俊会.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2A):82-83.

[14]杨秀枝.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早期作用[J].内科,2009,4(2):284-286.

篇3

【关键词】 呼吸衰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机械通气;血必净;氧代谢;C反应蛋白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对全身状况差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感染的重症患者来说,如何尽早顺利撤机拔管,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降低ICU住院日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2006年12月~2008年5月我科采用静滴血必净注射液,对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接受机械通气71例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71例,随机分为血必净观察组(观察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平均年龄63.58±17.56岁;对照组35例,男2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89±16.79岁,两组间在性别、年龄方面有可比性(P>0.05)。均为入住我科72 h以上的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10分的重症患者。基础疾病为外伤(尤其是多发伤)、食管癌、肺癌、消化道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术后、妊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加重期、糖尿病等慢性内科疾病,均为存在SIRS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患者。COPD急性加重期诊断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加重期的诊断标准[1];其余均经血常规、痰培养、影像学等证实。SIRS诊断标准符合重症医学分会制定的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2]中相关标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建立人工气道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予以常规抗感染、化痰平喘、必要的镇静、退热、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0 ml静脉滴注,2次/天,连用7天。于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后第1、2、3天取动脉与中心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入室当天与机械通气后第3天取静脉血查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观察5天内撤机成功率及好转出科率。

1.3 疗效标准 (1)临床脱机标准:所有患者均处于呼吸衰竭恢复期,生命体征平稳,均满足下列脱机条件:①引起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已经好转;②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Hg;③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急性心原性肺水肿、低血压,不需要血管收缩药物;④具有自主呼吸的能力。呼吸机参数: SIMV机控频率降到6次/分、压力支持水平≤5 cmH2O、呼气末正压≤5 cmH2O、FiO2≤40%时, PaO2/FiO2>200 mmHg、自主呼吸频率5 ml/kg以上[3];(2)脱机成功标准: 脱机后患者能自行排痰,在吸氧的的条件下,停用呼吸机48 h以上未再进行机械通气,为脱机成功[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示;治疗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组间比较若方差齐性,多重比较采用的是LSD法(最小显著差值法);若方差不齐则采用Welch或Brown-Forsythe法,多重比较采用的是Dunnett’s T3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

2.1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介质和氧代谢变化比较 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最终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观察组2例,对照组5例;死亡对照组1例。

3 讨

对于使用机械通气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重症患者,尽早顺利撤除呼吸机、拔除人工气道,减少ICU住院日一直是当今急诊危重医学所面临的棘手问题。尽管已有强有力的抗生素及脏器功能支持手段,病死率仍居高不下。ICU重症患者肺部感染中革蓝阴性菌常见[4],但研究显示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多种强有效抗生素在杀死革蓝阴性杆菌的同时,均会促使细菌内毒素释放。而内毒素又具有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粒细胞等合成释放一系列炎性介质的作用。TNF-α、IL-6为机体主要的促炎介质。TNF-α是炎症反应的启动物质,是最早发挥作用的前炎性因子,其释放失控激发一系列级联反应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IL-6等可由TNF-α诱导产生并参与机体炎症反应,造成组织继发损害甚至最终由SIRS发展为MODS[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在各种感染和创伤时可升高,且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文献报道C反应蛋白的升高可作为感染、炎症的指标,动态观测C反应蛋白的变化有利于检测疗效和判断预后[6]。临床资料表明,细胞因子介导的过度炎症反应是促发MODS的主要因素。因此如果给予合理的干预,将阻止SIRS向MODS的发展并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内毒素被认为是革蓝阴性杆菌致SIRS的主要原因,遗憾的是目前尚未发现一种抗生素具有安全中和内毒素的作用[7]。血必净注射液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5味中药组成,是从32组中药处方中筛选出的既能降低内毒素水平、强效广谱拮抗内毒素作用,又能强效拮抗内源性炎性介质、阻断过度炎症反应[8],调理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药物。

本组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效果显著:血必净注射液观察组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C反应蛋白等炎性介质水平,治疗后第1 d较对照组更有效地改善低氧血症(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9):640-646.

[2] 重症医学分会.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2):121-126.

[3] 姜 辉,俞森洋,王立万. 智能监护脱机模式与间断停机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脱机中的比较[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8):545-548.

[4] Weber DJ,Rutala WA,Sickbert-Bennett EE,et al. Microbiology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ompared with that of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7,28(7):825-831.

[5] 王蔼卿,曹书华. 血必净对感染性 MODS治疗中细胞因子及预后影响[J]. 天津医药,2007,35(7):529-530.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7年3月到2009年6月本院共收治ARF患者78例。急性中毒13例、 产科大出血8例、重症感染21例、创伤大量失血27例、其他9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平均41.7岁。患者按入院顺序等随机分为IHD组和CBP组。其中IHD组38例,CBP组4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① 禁食禁水,营养支持,胃肠减压[2];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③改善胰腺微循环,通气治疗;④胰酶抑制剂奥曲肽0.1mg皮下注射,每日4次,⑤维生素预防感染,重要脏器保护等。血液净化治疗:选择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单针双腔)作为血管通路。CBP组应用贝朗CRRT机进行持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滤过器为AV600S聚砜膜,血流量120~160 mL/min,置换速度为2000 ~3000 mL/h,超滤量根据生理需要及全天治疗量具体设定,24 h持续治疗。普通肝素抗凝,首剂0.3~0.5 mg/kg,维持剂量3~10 mg/h;有出血倾向时低分子量肝素抗凝,首剂20~50 U/kg,维持剂量1O~30U/h;透析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根据透析效果酌情微调剂量。IHD组同常规血液透析,应用碳酸氢盐血液透析,血流量200~300 mL/min,置换速度为300 ~500mL/min,每天透析1次,每次4~6 h。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行生化检查、血气分析和心脏彩色多普勒心功能检测等,观察两组患者血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白细胞(WBC)、碳酸氢根(HCO3-)、心率(HR)、呼吸(RR)、血压(BP)、平均血压(MAP)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计算两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

1.4 效果评价

显效:治疗后腹部CT显示胰腺无形态学改变,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尿淀粉酶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腹部CT显示胰腺水肿明显减轻血/尿淀粉酶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无效:治疗后临床表现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加有效率。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记录存档,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3 讨论

肾衰竭可分为急性及慢性。急性肾衰竭病情严重,进展快速,通常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小球急骤减退,肾小管功能障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脏血流供应不足等,导致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氮质血症等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ARF早期大量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循环血量的供应不足,会影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炎症介质也会对肾血管产生强烈的收缩,产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的产物如坏死组织、各种酶类、蛋白分解产物、细菌毒素等,对全身脏器会产生很大的毒性作用,增强肾血管对加压物质的敏感性,导致体内凝血与纤溶过程失衡。

血液透析及滤过作为临床危急症状抢救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弱化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了免疫状态,而且还可以为营养治疗提供空间,保护重要脏器[2]。从我们的临床体会来看,CBP具有以下显著优点:(1)净化效果好。通过高通透膜和持续性滤过清除大量液体,通过对流和部分吸附机制,可较为理想地清除中、大毒性分子,而且置换液成分的即时调整有利于改变血浆成分,阻止氧合障碍进一步恶化。(2)可有效维持内环境稳定。CBP能缓慢、连续、等渗地行使透析作用,有效纠正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稳定和改善血流动力学,通过补充碱基,清除未测量的阴离子、磷及氯离子,有效纠正酸中毒。本组CBP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IHD患者。CBP对于重建免疫内稳状态和保护免疫细胞也有一定作用,余晨[3]等观察了l2例SAP患者,CBP治疗后单核细胞数上升明显,HLA-DR表达增加显著。(3)改善心功能。 CBP通过持续稳定的透析,可减少心肌抑制因子,恢增强肺功能,改善心肌功能,提高组织氧利用,提高动脉血氧分压[4]。IHD可迅速改善症状,也兼有CBP的上述特点,但其效果显著要差。由于其具有间断性,治疗效果不能持续,而且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这对于危重期患者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从临床统计来看,CBP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以及相关指标改善如BUN、Cr、WBC等方面均显著优于IHD组(P

关于何时介入CBP治疗,一般认为在患者出现尿毒症症状或水电解质紊乱时才开始,也有学者把APACHE 1评分作为指导CBP治疗的参考指标,认为评分为15~25分是CBP介入的最佳时机,但上述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实际介入时间仍有很大的回旋余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Gettings[5]等将100例创伤后急性肾衰竭患者分为早期开始者和晚期开始者”,结果发现早期组的院内存活率要显著高于晚期组(39%:28%;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0):773.

[2] 梁剑波,温德良,江丽屏,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重症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l3(3):163-165.

篇5

中广网北京5月19日消息(浙江台记者朱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5、6月份正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紧张答辩的时候,有调查显示,现象愈演愈烈,有专家说现在国内论文市场高达十亿元,

记者在实际的调查中找到了一家叫做期刊315的实体店,这家店主要负责帮一些毕业生毕业论文,硕士论文、医学论文、职称论文,而且他们强调现在论文有检测的设备,重复率要控制在20%到30%。店员告诉记者,因为他们的人员都非常专业,重复率可以严格控制在范围里面,不会对后期的检查造成任何的困扰,而且他告诉记者,只要加一点点费用,写出来的论文可以在全国20多家国家级省级的杂志上面进行发表。几百块钱就可以了,而且还可以在专业的杂志上进行发表,对于很多平时学习不是特别认真或者说有临时抱佛脚心态的学生来说利益性还是很大的,所以很多临毕业的学生都会选择这种方式进行。据记者了解,现在论文市场已经达到了十个亿。

很多教育专家表示论文造假现在不仅仅是学生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学位授予单纯强调论文造成的。很多发达国家文并没有强烈要求一定要写论文,比如很多医用型的硕士也不要求写学位论文,只要达到相应的学分就可以。教育专家指,平时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没有重视对学生的严格的要求,寄希望于最后毕业论文的阶段让学生得到一个综合性的训练,这种做法不是很切合实际。现在这种学位为王,论文当道的模式下,最重要的是还是重视平时学生的系统性的学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