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3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筑工程就业方向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筑工程就业方向

篇1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涉及专业多,及易受外部因素(如政策、经济环境、天气等)的影响等特点,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多、风险影响大。特别是作为项目投资方的业主单位,不仅要对项目建设过程负责,还要考虑前期决策和后期运营的影响。对于业主方而言,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项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建设项目的成功。

1.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1.1项目风险

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事件或状况,一旦发生,会对至少一个项目目标,如时间、费用、范围或质量目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项目风险一般可用损失量C和发生概率P的函数来表示:R=∫(P,C)。

1.2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从认识、识别、分析、评价、处理、监控以及所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指风险管理的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上,采取主动行动,合理地使用自留、规避、减轻、分散或转移等方法和技术对活动或事件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以合理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预定的项目目标。

1.3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作为集成了多项因素的大型活动,具有涉及专业广、干系人多、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内容复杂、对管理水平要求高等本质。基于工程建设项目的这些特点,可以归纳出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以下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项目风险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损失可能十分巨大,甚至是灾难性的。

1.4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1)风险管理是与工程管理其他管理职能有机整合。项目风险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现有工程管理的各项职能,在风险管理方法的指导下,对现有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职能的强化,与项目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HSE管理等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与现有的工程管理体系、制度、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提升,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整合其他职能,使风险管理活动落实到项目各项管理活动中。

(2)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须考虑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特性、独特性特性明显。工程建设项目全面风险管理要依据特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性、规模、技术专业、工艺程度、工程建设项目类型、项目管理模式以及项目所处地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是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包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运行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且需要在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不断地进行之中,逐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4)由于项目具有的一次性、阶段性特点,项目立项决策和设计阶段对项目能否成功有根本性的影响,所以这两个阶段的风险管理是难点和重点。

(5)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全方位风险管理。要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每个目标的风险管理(如进度、质量、费用、安全环保等);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每一部位的风险管理(如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制造等);针对建设过程的每个工作环节、针对项目的每个决策的风险管理。

(6)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全员风险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主体、参与主体的所有部门、各部门的所有人员等均须具备风险意识,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基本的风险应对能力、能为专业人员提供基本数据信息。

2.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本部分从项目环境风险、项目本身风险、项目参与主体行为风险三个方面,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2.1项目环境风险

(1)政治环境风险。如政策体系是否完整、连贯、具有一致性、是否透明、政策是否会有变化,政府办事效率高低,地方保护主义是否严重;是否存在腐败现象等。

(2)经济环境风险。如通货膨胀因素、利率变动、税种税率的变动、国家宏观规划调整、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物资设备材料供应水平等因素。

(3)法律环境风险。主要考虑相关法律是否健全,条块之间是否有冲突,政策法规是否有变化等等。

(4)社会环境风险。主要考虑项目所处地区是否存在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不良,是否存在罢工、群殴、破坏、偷盗等现象,是否了解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风俗习惯等因素;

(5)自然环境风险。主要考虑当地的工程地质地貌条件,水文气象条件,地震、海啸、洪水、台风等恶劣气候等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

2.2项目本身风险

(1) 项目决策风险。主要考虑项目立项是否存在不可行因素,项目产品市场是否可能发生变化,项目现金流计算是否失误,实施项目需要的资金及其他资源是否能够满足等。

(2) 项目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资料不正确,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缺陷,使用了不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存在重大技术难题等造成的风险。

(3) 项目合同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条款不完整,合同责任与风险分担约定不明确、不公平,合同条款语义模糊,合同有效期规定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

(4) 项目实施和管理风险。

包括项目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员能力不足等风险;原始勘察依据不全,设计方案缺陷、项目变更过多;设备、施工、工程质量不达标;人工、材料、设备、施工、安装等费用超出预算或失控;设计不能按计划完成,施工不能按时进场,材料设备不能按时到位,工程不能按期完工等;发生保安、偷盗事故等;施工现场发生职业病、传染病等健康事件。

(5)项目试运行与验收风险。试运行方案未审批,试运行所需外部条件不具备,试运行程序与职责不清,验收标准不明确等。

2.3项目参与主体行为风险。

投资者或业主支付能力差、改变投资方向、不履行合同责任等而产生的风险;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设计单位)技术或管理能力不够,缺乏职业操守和责任心,不履行合同责任等而产生的风险。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及建议

3.1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可以分为项目的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管理、应对风险规划和监控风险六个过程。

(1)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规划指决定如何开始、规划和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管理规划过程应在项目规划过程的早期完成。

(2)风险识别

识别风险是指要确定哪些风险会影响项目,并以书面形式记录其特点,并将其特性记载成文。

(3)定性风险分析

定性风险分析指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并对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进行评估。

(4)定量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分析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概率和损失影响幅度进行评估和汇总的基础上。对定性风险分析过程中作为对项目存在潜在重大影响而排序在先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5)风险应对规划

规划风险应对指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消除或减轻风险;还要通过适当的风险转移安排来减轻风险事件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

(6)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指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识别新风险和实施风险应对计划,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

3.2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1)风险回避:在工程项目立项决策时,认真分析风险,对于风险发生频率高、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项目不予批准,或采用其他的替代方案。

(2)风险降低:如通过修改原设计方案,或是增加合作者和入股人来降低和分散风险。

(3)风险转移:对于不易控制的风险,业主方一般可 采用两种转移方法:A、通过签订协议书或合同将风险转移给设计方或承包商。B、保险。即对可能遇见的风险去投保,这是防范风险的最主要的方式。

(4)风险自留:即使对风险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但总是有一部分风险是不可预见的,因而业主方对这种自留风险只有采用在预算价中自留风险费的方法,以应付不测事件。

3.3业主方风险管理建议

(1)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业主方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管理人员的相应管理责任,并设置必要的专门岗位,负责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编制、风险管理责任划分,组织和监督风险管理列表的建立、更新和落实,编制风险管理状况的报告。

(2)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

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多、风险因素不稳定、风险的变数大,而且因素之间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等,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应对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规范地建立、更新和运用风险列表进行风险管理是进行项目风险管理非常有效的工具。

工程项目组织过程结束后,及时总结项目风险管理成果,为以后同类项目提供基础数据和经验。

(3)借助风险管理机构力量

建设项目业主借助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进行建设工程的风险控制,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

(4)投保建设工程保险

建设项目业主可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实施中通过工程保险等途径消除或转嫁风险。

篇2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72-01

1 建筑工程企业发展方向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的步伐不断的加快,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很多特点,分布广、涉及面大、流动性强和劳动密集型等特点,面对这些特点,就需要用信息化的发展去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成败的关键。

在建筑企业施工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网络、检测系统,这样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借助建筑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让建筑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也让建筑企业的决策科学,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网上的招投标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建筑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实现了建筑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成本监控等问题,很大程度的优化了建筑施工的过程,实现了建筑企业的高效的管理。

2 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原因

2.1 客观原因

建筑企业中传统人力的建筑行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比如那些还在用人工的方式去结算工程造价和单纯靠人力完成的建筑行为,已经不能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相适应。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施工方式,这也是市场经济环境对于建筑企业提出的客观要求,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企业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还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主观原因

建筑企业为了寻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从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上面去创新。就需要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创新系统、建筑企业过程控制系统和项目管理的目标系统,完成建筑企业的组织目标和过程管理,这四个部分要充分的促进、充分的协调,为建筑企业内部竞争的机制提供最有力的技术保证,运用这些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对建筑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不仅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各项资源的利用率,拓宽了建筑企业的信息渠道,为建筑企业实现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建筑企业发展方向研究

3.1 全面数字化系统不断的加强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建筑企业谁能掌握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能够抓住机遇,赢得挑战。所以说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慢慢渗透到建筑企业的方方面面,进入到建筑企业的资源管理配置、财务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为了让建筑企业更加长足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更加注重的是数字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

3.2 电子商务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最有力的机遇和挑战,建筑企业的发展需要借助的是强大、快捷、方便的信息数据做支撑,这样可以实现建筑企业信息数据的无障碍交换和共享,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效率。网络和电子商务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复制和存档也给建筑企业的重组实现了快捷方便。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模式中注重的人力的管理模式,人才的流失就会让建筑企业无法正常的运作,而电子商务的运用和普及,加强的建筑企业中资源整合的力度,即使没有当事人的参与,也可以让整个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正常的运作,在完善存档的过程中,保证建筑企业高效的运作。

3.3 市场的导向型趋势加强

建筑企业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需要利用好企业自身的信息渠道,获得第一手的咨询,更好的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建筑企业更好的发展。用信息化的手段做好市场发展和建筑企业之间杠杆的作用。

3.4 整合建筑企业并购做大做强

建筑企业正确认识电子信息化给建筑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推动建筑企业的改制和重组,这样可以更好的国际接轨。首先要建立一种基于资源和能力并购整合的模式,并在建筑企业的战略发展、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人力资源、制度、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与协调,在建筑企业整合的过程中,成立专门的并购整合管理机构,强化管理层和团队的作用,并及时优化发展,迅速让建筑企业可以做大做强,参与未来国际的市场竞争。

3.5 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方式

建筑企业应该加速推动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力争扩大建筑企业的规模和产值,并获得更高一个级别的资质,充分做好专业的细分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获得经济效益和品牌优势,建筑企业应该朝着更加专业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4 结论

我国就已经逐步迈向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必须要引进信息化的手段,建筑企业必须做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推动建筑企业的高速发展,并积极向国内外标杆企业学习,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这样可以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工程项目管理,也会对施工进度产生巨大的影响,实现建筑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和信息交换,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秦海福,陶任重.浅析新时期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1).

[2]徐安华.建筑业施工机械发展趋势及管理模式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7,(01).

[3]陈诺炯.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

篇3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通过自己的现场施工工作经历和对建筑相关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所培养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定位。在对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施工及施工管理相应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对施工员岗位的工作进行分析、取舍,凝练出行动领域和相应的学习领域。构建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面向工程实际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施工员岗位任务

作为土建施工人员应该具备以下要求,能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具有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具有常用工程材料的应用能力;具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工程造价预算知识;具有主要工种的操作能力;具有施工质量检验的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一般结构或构造问题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office软件、AutoCAD软件及有关专业软件。

二、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施工员岗位任务分析,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结构

本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通识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平台课程,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设备、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法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方向课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钢结构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实务、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实务、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平法识图;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项目管理、建筑电工基础、市政工程概论。

实践课程包括:集中实训,建筑制图实训(平、立、剖面图)、建筑测量实训、建筑CAD实训、地基基础实训(土工试验)、工程计量与计价综合实训、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综合实训、工种操作实训;专业实践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践、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75-0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成为各职业院校面临的难题。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提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就对高职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挑战。总体来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方向有工程技术方向,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公务员、教学及科研方向。所涉行业包括建筑业、勘察、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业、路桥施工、政府机关以及科研单位等。本文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沟通协调能力和就业心态加以分析,同时通过层次性、递阶性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工地实际资料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重视专业优势的培养

随着房地产发展日趋平稳,市场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别是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学会一门专业技能尤为重要,而高职院校的生源良莠不齐,这就需要从教学的源头抓起,制订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需要邀请企事业用人单位和学校一起制定,把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职业技能课结合起来。同时采用全新的课程教学标准,把课堂教学内容全部融入对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坚持在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实地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进而查漏补缺,这样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元的,毕业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工地实际资料来充实自我,学校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实训等手段更加直观地让学生进入工作角色,进而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二、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提出,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由全面化变得更加专业化,用人单位选人原则逐渐由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向专业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变。而很多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太多,过多地强调专业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加上很多专业课理论教学知识点偏难、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很少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缺乏动手能力,在面对市场竞争时感到迷惘。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实训环节的开展,以便学生快速适应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环节。实习实训是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可以检验出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知识掌握程度。在实习实训环节可以采用案例导入的方法,例如墙体裂缝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分析。首先,从材料角度分析水泥强度、砂子的细度模数;其次,从配合比的角度检验混凝土和砂浆试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材料和配合比都满足要求,还可以从施工工艺和工人的施工水平上找原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回忆学过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实体建筑物中发现问题,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最后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或者在以后的施工中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唯有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较多,学生个体之间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对理解能力较好、知识技能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适当地加大难度,找一些对综合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实训任务来做,如某个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让学生根据参观过的工地现场,独自考虑施工总平面图的布置,进行施工区域的划分、建筑材料的放置、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的生产生活等,进而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而针对理解能力较差、知识技能掌握较慢的学生,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学生逐步完成各个单项的训练,然后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环节如果能够持续这样进行,相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三)推进校企合作深化工程。满足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校企合作是搭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明确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从而改进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可以使学校对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如实施“2+0.25+0.7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专科学习期间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0.25年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系统地实践学习,第二阶段0.75年在对口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践学习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现毕业生从学生到职工角色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初次就业率。此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所学知识面较广,毕业后可以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咨询公司、勘察设计单位或工程测量单位进行工作。因此,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对专业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安排在不同的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同时,学校也应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针对不同工种建设不同的校内实训室,例如建设建筑全真模型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施工设备操作实训室、力学实训室以及建筑构造实训室等,满足学生对建筑构造、建筑材料、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和工序方面的技能训练等,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一)转变就业观念。毕业生要降低就业期望值,总体来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乐观,但与其他专业相比,学生在毕业前的实习阶段收入普遍较低,2015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期平均工资仅为800元,很多毕业生感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选择放弃。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应该斤斤计较眼前的得与失,而应该加倍珍惜实习的机会,不但要认真做好领导安排的日常工作,而且要主动请缨去做一些有难度的工作,这样才能迅速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建筑工程技术毕业生而言,有些毕业生平时善于交际选择因而选择去施工单位,而有些学生喜欢稳定的工作环境从而选择去设计院,我们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自己的择业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判断好自己究竟适合干哪一类工作。此外,在求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到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生理方面的因素。例如,体质较差,难以从事繁重体力的劳动。因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认真学习,同时应适当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正视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乐观的求职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力是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必备的心理素质,在新形势下,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不仅是对其体力、财力和智力的考验,更是对他们自制力和精神的磨炼。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反馈,面试的单位很多,但双方达成意愿的很少。偶尔有意向单位的,学生还会对薪水、工作地点提出各种要求,因而很多人中途放弃,认为所学专业用处不大。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毕业生会因主观条件或者外界环境的影响,或多或少会面临一些现实矛盾和艰难的抉择。因此,毕业生要正视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合理控制自身的情绪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选择性困难时,要理清主次、学会放弃,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实施,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发展进步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沿线各个国家基础性建设条件差别较大,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发展不是很均衡。这些外界条件都将激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不断充实自己去适应社会的发展。总之,土建类毕业生要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来求职,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积极进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在择业过程中谋取一份理想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柯.建筑类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方向[J].经营管理者,2011(19)

[2]方晓.关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江西化工,2013(3)

[3]张英淑.心理素质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林业科技情报,2010(4)

[4]王根伟.提高高职土建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3(6)

篇5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3-0023-05

一、建筑工程类人才需求调研说明

(一)调研目的

通过调研了解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建筑业用人单位的需求趋势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以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为视角,详细了解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水利与水电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全英班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高校建筑工程类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

企业方面,以来学校招聘或在学校、学院就业网站建筑工程类招聘信息的珠三角地区建筑业用人单位为主;毕业生方面,以学院2015、2016届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水利与水电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全英班毕业生为主。

(三)数据来源

调研数据获取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单位方面,主要来自2015年、2016年秋季珠三角地^建筑业不同领域的50家用人单位来学院招聘时的现场交流访谈数据信息;毕业生方面,向2015、2016届毕业生发放调研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招聘信息方面,学院就业网站2015-2016年的600余则招聘信息。

二、当前建筑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当前建筑业人才需求整体背景

1.宏观背景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影响。

中国新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市场。根据《中国建筑业统计年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从2005年34 74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80 757.47亿元,广东省建筑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 199.59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8 865.68亿元。建筑业总产值的迅猛发展为建筑工程类毕业生提供了深厚的产业背景。

2.行业背景

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既拥有如万科、中海、金地、招商、保利、碧桂园、富力和恒大等一大批在华南甚至全国知名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又拥有如中建四局、中建钢构、广东长大、中铁、中交等大型建筑施工单位,还有各类大大小小的建筑设计院、建筑装饰公司、建筑软件公司、建筑设备公司,以及其他省份在珠三角地区设立的分公司。如此众多的建筑业用人单位为建筑工程类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行业需求市场。

3.微观背景

2014年9月-2015年7月,学院就业网站共近340家建筑单位招聘信息,提供近1 100个岗位,同期学院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合计约310人,剔除读研、出国、继续考研类毕业生之外,真正找工作的约150人。2015年9月-2016年7月,学院就业网站共近360家建筑单位招聘信息,提供近1 200个岗位,同期学院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合计约330人,除读研、出国、继续考研类毕业生之外,真正找工作的约160人。可见,建筑工程类毕业生供不应求。

(二)当前建筑业人才需求方向要求

1.主要招聘方向

通过对学院就业网站两年来的600余则招聘信息统计分析得出:房地产类需求在造价、施工、现场工程管理、成本管理、精装工程管理、开发报建等方向;设计院类需求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结构工程等方向;施工单位类需求主要集中在土建、造价、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路桥、市政、水电等方向;装修装饰类需求主要集中在设计研发、幕墙、项目管理、质检、造价、巡检、采购等方向。

2.建筑业人才继续教育与从业资格

从与用人单位HR访谈交流中了解到,建筑工程类毕业生从事建筑领域工作后,一般从一线基层岗位做起,如建筑业的员:施工员、预算员、质检员、试验员、测量员、安全员、材料员和资料员,轮岗培养的经历以帮助毕业生尽快熟悉建筑施工全流程。同时,建筑工程类毕业生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考取从业资格证,如一、二级建造师、咨询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建筑师和岩土工程师等。高校可提前引导学生在校期间了解考试要求,有针对性地学好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发展方向提前做好考试准备,打造核心竞争力。

3.建筑业用人单位选人标准与倾向

从与企业HR访谈交流和毕业生问卷统计中了解到,设计院最看重毕业生的技术知识和专业功底;房地产最看重毕业生拥有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实习经历,以及突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施工企业最看重毕业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品质等。

(三)当前建筑业人才需求特征与招聘渠道

1.用人单位的类型和所在地区分布

近三年来,来学院招聘的建筑类单位数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房地产企业、施工单位、设计院、装饰装修公司、防水行业及建筑软件设备行业,需求量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以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建筑单位总部主要集中在这些城市,主要业务也集中分布在这些城市。

2.招聘渠道

建筑业单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招聘应届毕业生:政府组织的大型综合性招聘会;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会;企业到学校或学院进行校园宣讲;在校园网上招聘信息;在应届生求职网、海投网、无忧前程校园渠道等校园招聘网站招聘信息;借助认识的高校专业老师、往届学生提供招聘信息等。学院、学校就业网站以其就业信息的针对性、全面性、及时性深受毕业生认可。

3.建筑单位招聘985高校毕业生的原因

开设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高校很多,有大专层次的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有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地市级高校、省属高校和985重点高校。众多大型、知名建筑单位到985重点高校招聘建筑工程类毕业生的主要原因有:提高单位招聘的门槛,减少招聘的工作量和成本,提升单位的知名度;985重点高校生源质量好、师资雄厚,专业基础扎实;提前储备领导和技术骨干。因此,建筑单位基本形成了以“招聘985重点高校毕业生作为后备领导和技术骨干,地方性高校毕业生、社会人员作为一线现场工程技术员,职业技术学院、独立学院高校毕业生作为外派项目基层员工”的多层次用人格局。

三、当前学院建筑工程类毕业生的求职分析

(一)毕业生求职类型选择与毕业新现象

从问卷统计分析发现,毕业生最希望工作的单位类型:一线知名房地产,占56.86%;二三线房地产企业,占29.41%;“中”字头建筑施工单位,如中建三局、四局、八局、中铁二局、中交、港航局等,占50.98%;各省建筑施工单位建工集团及子公司,如上海建工、北京建工、广东建工、云南建工等,占23.53%;民营建筑施工单位,占9.8%;知名建筑设计院,如广东省院占49.02%。由此可见,近年来,房地产的繁荣发展、房地产企业的高薪和发展平台对985高校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吸引力很大,学院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去房地产单位,尤其是一些知名大地产公司的比例非常高;学院建筑工程类毕业生选择继续读研、出留学的比例也逐渐增大。学院2015届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合计311人,其中读研89人,占28.6%;出国16人,占5%。2016届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合计331人,其中,读研104人,占31.4%;出国31人,占9%。

(二)毕业生工作地域与单位性质

学院毕业生约70%来自广东省内,就业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剩下约30%来自其他省份,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优先考虑在经济发达的广州或深圳,所以外省、非珠三角地区的建筑业单位来学院招聘的较少,如图1。

2016年来学院招聘的用人单位性质依次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政府机关和金融单位等。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其中施工单位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房地产企业大都为民营企业,如图2。

(三)毕业生求职应聘供求高峰

通过对学院就业网站建筑单位的信息量、时间统计发现,从9月至次年的6月,一般以10、11、12月份和次年的3、4月份为用人单位招聘高峰期,见图3。

根据对学院2015届、2016届工程类毕业生签约提交协议的统计分析,毕业生签约以11、12月份和次年的5、6月份两个时段为签约高峰期,尤其是第二个时段,临近毕业前夕签约人数最多,见图4。

(四)毕业生求职择业考虑因素

在毕业生问卷调研中发现,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宣讲会上最想了解的信息分别是:薪酬待遇及福利,占74.51%;机会和晋升空间,占72.55%;培养计划和职业成长路径,占66.67%;单位的岗位设置及工作地点,占62.75%;单位的信息简介、产品或业务规模、实力等,占62.75%。毕业生在选择意向单位时,最看重的因素分别是:良好的晋升机制,占74.51%;培训及自我提升的机会,占64.71%;五险一金,社保、节假日等福利是否齐全,占60.78%;工资水平高低,占56.86%;工作与兴趣、专业能力是否相符,占49.02%;工作地点,占39.22%;行业发展前景,占39.22%;行业地位和知名度,占27.45%。这些数据反映出毕业生在签约时更注重单位平台、个人发展空间等个人价值实现因素,具体到求职岗位方面,毕业生倾向的岗位分别是:工程管理岗,占50.98%;土建技术岗,占50.98%;结构设计岗,占43.14%;成本造价预决算岗,占15.69%;开发报建岗,占5.88%。这些反映出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在求职时更倾向于从事技术实践工作,希望能学有所用。

四、未来建筑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从数量上看,人才需求大、易波动

一方面,中国正推进的新城镇化、珠三角城乡一体化、“一带一路”建设,自然灾害后的重建,大型建筑企业外包工程、大型房地产企业到国外开发投资等,这些都为工程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需求市场;另一方面,建筑工程人才需求易受经济形势、国家宏观调控等政策影响。

(二)从用人单位的要求来看,行业人才需求特色鲜明

通过对近2年来用人单位招聘要求进行分类汇总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集中在: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社交沟通、领导管理能力等。不少受访单位招聘985高校的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其长远目标是为单位培养中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所以他们更希望招聘的毕业生能深入一线沉下心来踏实工作,在单位能有长期发展。

(三)从专业上看,懂预算、法律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大

根据统计,除结构设计外,工程造价、概预算和工程管理方面需求最多。未来既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程管理、法律、销售潜质的高端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更受市场欢迎。

(四)从趋势上看,对国际化的高端建筑人才需求增加

“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建筑业走向国际市场,必然对专业知识扎实,能从事对外交流的、熟练掌握外语阅读及翻译工程合同的国际化建筑人才需求增加。

五、当前华南理工大学筑工程类毕业生拥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一)拥有的优势

1.背景资源优势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985、211重点高校,知名度高;每年高考录取中,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分数线要超过一本录取分数线近50多分,生源质量好;土木工程专业有80多年、工程力学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师资雄厚,是华南地区建筑工程类高校中唯一的985重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在华南地区建筑工程领域有良好的口碑。建筑领域用人单位在广州高校举办校园宣讲会、广东省理工专场招聘会通常在华南理工举办,提供的就业需求信息量大,毕业生占据主场优势。华南地区建筑行业发达,单位众多,需求量大,为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2.学科专业优势

学院建筑工程类覆盖土木工程(房屋建筑、地下岩土、道路桥梁三个方向)、工程管理、工程力学、水利与水电工程等不同专业方向,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专业共通性,又有一定的差异互补性,能够较好地满足建筑行业不同方向的人才需求。

3.综合素质优势

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实践实习锻炼,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本院毕业生在工作中踏实肯干,特别是学生党员和干部在实习单位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和攻坚作用。学院对毕业生的教学、成绩考核严格把关,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在校期间的科创经历奠定了一定的科研基础,部分毕业生经过实习单位培训和实践锻炼后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素质高,发展后劲足。

(二)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与企业需求的复合化存在差距

目前,学校在专业教学方面学时过多,学生辅修法律、经济和管理专业学时过少,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用人单位对建筑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定位和高端管理化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结合有待加强

学校和学生对于英语的教学重视不够,不利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对于信息技术重视不够,通常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利于今后信息化的发展。

3.职业定位不清晰,对行业企业了解不深入

毕业前,毕业生缺乏整体职业规划意识,对单位了解不深,职业规划不清晰,就业形势好的情况下违约现象频频发生。毕业后,部分毕业生适应工作环境和吃苦精神欠缺,跳槽率较高。同时,学生对行业内不同领域的企业了解不多,择业过于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对于其他施工单位、装饰装修、防水、建筑仪器、件等非主流领域了解不多,很少涉及。

六、建议

(一)明确人才定位,打造人才培养特色

985重点高校培养的建筑工程类毕业生应当明确定位,即为大中型建筑单位培养未来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主要技术骨干。这样的定位就要求学校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懂法律,具备一定管理和领导组织潜力的复合型毕业生;学校提前帮助学生了解建筑工程类发展方向和需求岗位,引导学生在“大专业宽口径”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兴趣爱好、职业选择领域有针对性地主攻一两个特定方向,最终形成“宽基础+专业化”的鲜明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

(二)将能力素质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和管理

亚投行的创办、中国建筑业走向国外和互联网信息的发展,更多的建筑企业需要专业知识扎实、英语和计算机熟练的技术和管理后备人员,高校应加强外语、计算机应用与专业知识的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钻研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专业老师借助实践、竞赛、平时大作业和课程设计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检索等手段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时要适当压缩专业总学时,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学或辅修经济、法律、管理等相关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将日常活动开展与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相结合。

(三)早规划早定位,促进校企合作

建议高校在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基础上,将教学实习、寒暑假实习结合起来,从大一开始引导有意向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学生分别到施工单位、设计院、房地产公司实习,感受不同领域文化氛围和工作特点,以减少大四求职时的违约和工作后的频繁跳槽现象;985高校可以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联合行业内优质企业校企合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减少求职时过于扎堆房地产领域,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磨合期”,从而促进毕业生事业发展更加顺利。

篇6

纵观现如今我国高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模式,仍有一大部分高校是旧的工业民用建筑专业同建筑工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培养出的人才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具体学科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专业配置和课程布置有机结合起来,教学缺乏实践性。面对教学中的问题,应根据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的改革和管理,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管理人才。

一、明确教学规划和思想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明确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规划和教学思想。建筑专业的教师应在实训、实验的过程中深入建筑施工单位,搜集施工单位对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职责,调查研究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工作经历,研究和分析社会企业对于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搜集在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学科愿望、实践能力等资料;开展讨论,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学生的就业进行建议和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规划和教学思想,指明教学改革的方向。只有思想的确立,才能保证教学方向和道路的正确。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还要注重社会实践的参与,这就需要社会技术管理人员的参与,与校方一起研讨建筑工程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设置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组、更新、优化,不断整合教学设备、完善师资力量、规划具体专业;根据建筑工程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性要求来整合。从此而提高学科知识的科学体系与实践性,直接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性。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一般平均每周安排32或64学时,将学习时间重点放到学生的实践上。

二、加强教师培训

我国高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许多高校教师自身知识和实践无法适应时代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高校建筑工程师资力量。加强建筑工程专业教师的实训、实验技能,可以选派教师到实际的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实训,学习更多实践技能和知识,在实践中明确社会就业方向和人才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向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学习的工作技巧和经验,有利于引导学生毕业的工作。

三、加强学生的实训

建筑工程的实践要求主要有建材实验、操作和土工实验。实践项目是识图制图、施工、结构设计和计价实训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项目主要有识图制图、施工实训、结构设计、房屋建筑、计价实训等。实践技能的提高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的始终,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变化不端增加实训的难度,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教学实践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校外实训可以充分与实训人员的技能以及设备优势相结合,再加之以讲座和实时的指导,最终能够有力地增强了教学实践的时效性。定期选派学生到施工单位进行实训、学习,让学生接触到与施工单位相符合的专业技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实训的资金投入,购置及时的和相应的教学设备,从而创造与施工现场高度近似相似的实践环境。教学的专业项目课程也不能抱残守缺,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市场新动向,从社会实际和市场实际出发,讲市场的实际需求与教学项目相互补充。在教学和实训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已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消防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校企合作有利于资源共享,实现学生和企业的共赢,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实训、实习环节能够真正深入到工程实践中去,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四、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式、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需要,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根据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采用双师配置的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充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而且使师生充分参与进实践之中,这种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与学习的双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成果的完成与合格与否。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如何围绕兴趣指导和加强,引进门,留住人,带出来,而培养人才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积极合适的引导机制,引导出并半自发式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学管理者才可以说是从实际出发,改良传统教学方法,与新时代新要求充分结合,完善管理体制与教学模式,为有源头活水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管理创新机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与管理的创新改革绝不是割裂的,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批判改良地继承与完善和实时的吸收创新的长远性和复杂性工作,教学管理者需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管理机制。面对当下高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管理问题,校方和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教学规划和教学思想,指明教学改革的方向,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生的实训,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与此同时,要建立起科学的、有效用的、可操作性的学生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筑工程人才。

作者:甄凤 单位: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710

一、 专业背景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圈城市形态的形成,从而带动城乡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飞速发展,增加了市场对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的需求。 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顺应了建筑市场的需求而衍生的一个专业。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质量需要大量工程管理专业人才,但现有的工程管理培养模式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行业现状仍存在一定距离。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算是较为年轻的专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和发展阶段,但基本上以工程技术为依托,兼顾管理、造价、经济,不同的院校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培养土木工程技术、造价、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算是一个建筑“全能”专业。

可是,这样的“全能”专业真的能让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生们全能的胜任建筑行业中各岗位的工作吗?

二、专业改革现状分析

现下建筑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种类型的用人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咨询单位等。这些公司对建筑管理人才的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是市场的迫切需求了。从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从业人员水平来看,多数的学历水平较低,但是基层相关的施工技术工作经验丰富,良好的专业技术是保证其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就是要培养具有工程、建筑、施工、生产等相关专业技能,而且具备了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然而通过以下行业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看出,行业当下的现实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尽契合,导致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尴尬。

而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因其专业领域过泛,什么都想抓,什么工作岗位都想能胜任,虽然愿望是好的,但由于知识技能多而不精,反而有“小刀很多把,把把都不利”的无力感。相比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术型毕业生来说,感觉更显弱势。如何把高职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建筑类教育中的极强专业,并具有竞争力,已成了呼之跃出必须的改革。

三、已有教学改革基础和环境

但由于是新兴的专业,存在着专业实践基础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理论研究还欠缺、实验室及设备不完善的缺陷等,在专业实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业定位、形成特色职业发展模式,既需要把握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规律,又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和学院发展实际出发,明确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系统研究职业化、特色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问题。

四、改革目标和内容

如何能提升我们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本次主要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具体包括: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

从技术、造价、管理、经济、这四个核心大方向出发,四手都抓,但可以根据专业的历年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出偏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在摸索和跟随市场的脚步中前进,分出不同侧重点的培养方向。从现下行业需求情况和我院综合办学能力来看,主抓土木施工技术和造价两个方面,兼顾经济和管理,既可满足市场对建筑行业大批量施工技术和造价人员这两块的需求,使我们的毕业生在施工和造价两个方向做到知识结构和技能虽少而精,又能兼顾胜任管理类和经济类的工作领域,为就业拓宽方向,提高竞争力。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因工程管理行业的实践性要求较高,除了内部教师需继续进修及提高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外,加强企业工程师来担任课程教学的模式是我们进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这一方面我们学院可以说较有优势,利用学院自有建筑产业中的资源,聘请项目中现场施工和预结算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进行实践教学,将项目带进课堂,课堂融入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枯燥的理论知识“填鸭式”灌输模式。

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材改革研究。

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要求等领域的知识根据政策要求和市场情况不断在改进和调整,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材因内容陈旧和更新不及时等原因与实践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同时对于最新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针对拓宽专业,应把合理应用教育技术,开阔学生知识领域作为首要问题考虑,而不应再死守教材理论。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吸收传统知识外,更多地还要吸收先进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因此,仅用加法和减法修改教学计划无法体现教学内容的改革。

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根据专业侧重方向,完善核心课程,修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增加贴近当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知识需求的课程,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5、建筑工程管理的教学模式建设研究。把课堂移步至实验室、企业、工地现场,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等。

五、改革的创新之处

1、不盲从部分高校较极端的课程教学体系,偏“土木”,或偏“管理”。根据各类建筑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向,建议按主抓技术、造价,兼顾经济、管理开办专业。

2、利用本学院自有产业项目的优势,加重和加大学生实践课程,让学生把课堂搬到工地更为便捷,提前角色带入,为市场培养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3、重视和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我们的毕业生能进入就业岗位直接就业,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七、结语

总之,广西北部湾经济商圈和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坐落广西南宁为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无限商机,使得建筑等相关行业还在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的人才空间,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招生与教学就还将继续下去。我们高职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学方式探索,都有待于专业教师的进一步完善与丰富,以越来越娴熟的步伐顺应市场和时代的发展,以越来越饱满的姿态填补市场的空缺,为该专业的人才输出和提高就业竞争力补充更完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62

Vocational Colleg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gulations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TANG Yanqian

(Guangxi Polytechnic of Construc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n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take a higher college in Guangxi Civil Engineering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gulations" course for the study, construction and the course can be docked close, distinctive, dynamic adjust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 By designing course modules, teaching space, teaching assessment, analysis of its impact on civil engineer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relate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Regulations; reform; practice

1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述评

根据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要基本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因此,依托现实中广西某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要达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1)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模块研究只处于理论阶段。经调查研究发现,以前学者在研究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时候往往只是站在理论教学的角度,片面地对理论教学的改革进行研究、探讨,忽视了建筑工程法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从查阅的资料中,即使有少部分学者对高职院校建筑法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但是,他们大都处于将案例教学法的引入理论教学或是仅仅在理论上对实践教学进行探讨,没有进一步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模块。

(2)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空间研究处于空白阶段。建筑工程法规是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测量、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学生在校学习、获取相关职业/执业资格、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国家权力机关、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等政策以及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公民在建设活动中沟通、协调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筑工程法规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尤为重要。

但是,从前期研究中发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教学活动往往都局限于课堂,没有很好地通过真实案例、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

(3)对建筑工程法规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多方面的评估研究还有待提高。目前,从我们查阅的材料中,尚未发现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包括: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任课老师等多方面的评估研究。没有有效的评估体系,就难以在高职院校中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研究现状的述评,基于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视角,以广西某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为研究对象,构建与该课程能够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土建类及相关专业职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对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模块、教学空间、教学评估等方面展的研究,分析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最终为提出并完善我国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提供理论与实证的支持。

(1)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模块。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主要采取纯理论教学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学生建筑工程法规知识实践方法、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不适应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特别是,实证分析对象执行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已经有四年,学生毕业后可到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材料员等多个岗位就业,每个岗位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建筑工程法规专业知识、技能侧重点均有不同。

因此,在实证分析对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大专业招生、分方向培养”的背景下,针对土建类及相关专业的岗位群及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分方向能力模块的设置与课程组成、分方向能力课程模块,拟制定新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大纲,调整和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建立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对接的紧密关系。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其学习建筑工程法规知识、提高建筑工程法规实际应用能力的主要方式。最终实现学生将建筑工程法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各类职业/执业资格考试以及未来就业工作中。

(2)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空间。更进一步的,在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设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模块后,在实证分析对象中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依据企事业生产服务的真实业务流程进行现场模拟教学,使课程的学习情境与真实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任务一致,安排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工程项目报建、招投标、合同管理、索赔等工作流程,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使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

(3)形成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知识能力需求分析报告。完成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课程模块、教学空间等改革后,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约束力,往往会导致教学改革的中止。所以,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课程模块、教学空间等改革是否能得到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任课老师的认可,或将其结果运用到下一步的教学改革中,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与就业岗位、知识能力需求评估体系。

因此,通过设计针对建筑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建筑工程法规授课教师的不同问卷,进行“四方”问卷调查研究,探索职业能力取向的、校企合作相关的建筑工程法规知识教学模式并进行评估。

3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改革的效果

(1)形成“课课对接、课证衔接”的《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模块。为达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要基本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在我国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课程中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入相应的“工程招投标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大专业统一与分方向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建筑工程法规专业知识、技能侧重点均有不同的背景下,其教学模块最终与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其他课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监理概论、建设工程监理资料管理、房屋建筑工程强制性条文等紧密对接。为实现学生将建筑工程法规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各类职业/执业资格考试以及未来就业工作,实现课证衔接提供基础。

(2)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高职院校土建类及相关专业建筑工程法规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案例―实际操作有机结合,是课程教学的最佳途径。本课程加强工学结合,改变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相分离的教学方法,建立适合建筑工程法规课程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在新的教学空间中,模拟报建、招投标、索赔等真实情景,通过班上成员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改革,各班级分成若干各小组,各小组扮演土建类及相关专业所涉及工作中的各岗位,使学生全面获得岗位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验室中,通过采用现场示范教学法,边讲边做,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作用,发现学生操作不正确时,及时通过示范进行纠正。

篇9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90-02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提出

2014年上半年,我国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根据《规划》,到2015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将初步形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南宁举行,出台多项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新举措。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一达标、两优化、三提升”的发展目标和7项主要任务,提出了6项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新机制,对加快发展广西现代职业教育做出了顶层设计。

然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的提出虽然为我国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层次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等,相对于我国在2020年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打通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三大教育体系之间互通渠道的规划,仍然阻力重重。因此,视学生为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主体之一,将学生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管理理论相结合,为其制定全方位的培养方案、多层次的培训方法、交叉立体化的培训模式等,能够丰富我国教育部提出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论。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1999-201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房地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年均约为10%。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在国家和广西经济发展战略多重机遇叠加的政策背景下,广西建设行业的发展将会迎来又一个春天。根据广西人才网的《2013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建筑/工程类职位对人才需求达到28565人,位于广西区人才需求职位的第二位。而另一方面是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第二,高职教育体系战略性不强。第三,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处于开始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这种反差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性。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3”对口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全国高考生源在2008年到达历史最高人数1050万后,已开始全面下降,且将可能延续至2017~2020年前后。种种迹象表明,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高校的生源将呈持续、快速下降趋势,部分高职院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生存挑战。作为高职院校,处在高考录取的最后一个环节,未来的生源质量必然不断下滑。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往下以“2+3”衔接模式积极争取中职的生源,既有利于保证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也有利于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保障中专层次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向高端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

(二)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分方向培养模式。根据调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群有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监理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和材料员。虽然,不同岗位要求的专业基础能力相同,但是,专项技能各有侧重。因此,广西高职院校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按照前3个学期完成系统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第四个学期按“志愿+就业”的原则选择专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设立施工、内业、监理、测量、钢结构、设计6个专业方向,满足用人单位订单培养和零距离就业需求。

(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衔接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人才,而非廉价劳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往上力争向本科、甚至专业硕士的培养层次发展,探索建立包括高职、应用本科、专业硕士等的职业教育体系,科学布局,保证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多元化。因此,广西高职院校通过专升本、自考、函授等渠道积极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衔接的双向沟通桥梁,建立一套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高职院校可以与普通高等学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通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的界限,拓宽继续教育途径和空间。

篇10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工程造价专业成为热门专业之一。该专业是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的新专业。每个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要求有预算员全程参与,开工的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及工程竣工结算的工作都要求预算员进行预算,而从业主到施工单位及公证方的造价咨询中心都有自己的预算员,很明显,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极大,就业范围很广,就业机会多。

在国际上,项目业主一般喜欢聘请测量师,协助业主进行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相关市场的不断扩大,社会各行业如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企业、咨询公司等对造价人才(包括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的需求不断增加,造价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我院自设置工程造价专业以来,每年招收的学生稳步上升,13,14级新生人数超过500人,每年就业率接近90%,大量的毕业生反映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高就业率也反映了市场对专业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对于大一新生,更重要的是了解专业背景以及专业需求方向,更好的和市场对接,为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工程造价专业需求

工程造价专业意在培养懂技术、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工程造价人才。需要学生能够较系统地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熟悉有关产业的经济政策和法规;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编制有关工程定额;具备从事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编写各类工程估价(概预算)经济文件,进行建设项目投资分析、造价确定与控制等工作基本技能;具有编制建设工程设备和材料采购、物资供应计划的能力;具有建设工程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并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在高职院校中,造价专业开设的专业一般开设包括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房屋建筑清单计价,定额预算,项目管理,建筑施工技术,工程经济等课程。为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三、工程造价的就业方向

对于建筑领域,市场的就业方向还包括一些资格证书。在项目投资多元化、提倡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今天,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考取执业证书。在建筑工程行业中比较有分量的证书包括20多个,比如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等。

就造价工程师来说,我国目前处于紧缺状态,由于考试要求严格,资质审查细密,迄今已取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证者,全国只有十万余人,而全国预计需求则在100万人以上,无疑职业资格证书的作用和地位日趋重要。

因此考取相应的资格认证也是很好的就业方向。除了造价员、预算员这些比较基础的对口方向,毕业生还可以选择施工员,监理员,材料员、资料员、质检员等,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为就业提供多重保障。

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围绕着造价员、施工员、监理员展开,就业面宽广,机会丰富。

除了这些职业资格证书以外,在我院造价专业学生中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均可获得双证甚至三证,包括计算机等级合格证,英语A、B级合格证,以及施工员证等,为就业提供了充分保障。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86-03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的“宽专业基础、多专业选向、综合素质教育、深度融职业技能考证(资格证书)”的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指导思想。所谓大类招生即按门类招生,而非按具体专业招生。实施“大类招生”已成为高校招生方式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结合省重点专业群“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积极探索与实施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建工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实施背景

目前很多的高校采用一种新的招生方式――大类专业招生,即高校按相同或相近的学科门类,对教育部专业目录内同属一类的专业进行合并归类招生。实践证明,大类专业招生方式存在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专业分流时间仓促,课程体系适应新的培养目标难度较大等问题,但是,大类专业招生的学生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一般这1年)的基础课学习,再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爱好及职业规划,进一步选择更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专业方向,以提供更大的专业选择空间。此招生方式不仅保障了学生学习的自,而且注重通才与专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增强了学生就业竞争力,从而促使人才培养良性发展。

目前,我校建工类专业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4个方向,本专业群主要培养学生学会本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职业岗位(群)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的岗位(群)有建筑业施工企业、建设工程监理企业、建设工程项目咨询管理企业、建设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各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等的土建类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且毕业后的3~5年内,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现场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材料员、监理员等。5年后,通过国家相关的行业执业资格考试,以取得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高级执业资格,达到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岗位要求,成为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和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思路

课题组坚持“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以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为宗旨,根据大类人才培养特点,组建建工大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行业人才需求,构建基于建筑工程专业群的“就业面宽、整体素质高、岗位技能硬、迁移能力强”且能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高职建筑工程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充分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变换的适应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组织领导

课题组十分重视建工专业大类招生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在多个层面上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如图1所示。

四、实施成果

(一)构建了双循环大类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的改革思路,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质三者紧密结合,以培养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主要目标,探索和构建基于校企合作平台下的“1+1+0.2+0.3+0.5”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即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双循环培养模式。

“1+1+0.2+0.3+0.5”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中第1个“1”表示学生进校后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基础课程模块;第2个“1”表示学生进校后第2个学年,主要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并学习相关专业方向课;第3个“0.2”表示0.2个学期,即第5学期前安排毕业班学生利用当年7月至9月的暑假进企业实习,主要是跟岗位实习;第4个“0.3”表示第5学期学生返校学习,主要完成能力拓展互选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第5个“0.5”表示第6学期回企业实习,主要是顶岗实习。该成果获得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优化构建了专业大类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及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思路,积极组织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优化具体思路是:通过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深入分析,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

建工大类专业包含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4个专业,大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四个专业具有同样的专业基础课平台,能够实现“底层共享”。将各专业共同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应用、工程测量技能、CAD应用技能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构建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根据四个专业不同的职业岗位及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开设不同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现“中层分立”。主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实现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思路,优化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存在差异的课程,形成“中层分立”的职业岗位能力模块。

以充分学会专业理论及核心技能为基础,开设四个专业交叉互选的拓展课程平台,实现“高层互选”,高层互选旨在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强化学生对知识及岗位的迁移能力,实现学生个性人化的发展。课程体系见表1所示。

(三)培养建设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内培外引”的方针,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及技术骨干构成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为建工大类专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近几年来,引进博士2名,引进硕士8名,自培博士2名,有11名老师通过江苏省建筑领域考评员资格认定,5名教师参加省培项目,4名教师参加国培项目,5名教师参加境外短期进修项目,参加企业下厂实习人次达到近40人次,且有2名教师评为教授,2名教师评为副教授。

目前,该专业大类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兼职教师20名,其中有教授3名,副教授(高工)13名,博士(含在读)5名、硕士30名,双师比例达90%,已建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四)建立了面向大类专业的共享型实训基地

以央财支持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针对大类专业(专业群)面向的行业(产业)与岗位群,合理整合、优化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为大类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实践教学条件。目前,建筑工程学院的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已建成为集建工类人才培养、职业岗位培训与鉴定、对外服务及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推广应用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型实训基地。该基地包括建筑节能及保温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筑施工技术实训中心、建筑力学及结构实验室、工程造价实训中心、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28个实验实训室(中心)。

(五)深化了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成效

学院依托“南通铁军”的优势,先后与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信建设集团、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苏中建设集团等40多家企业签订了协议,成立校企合作联盟。并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方面不断地创新体制和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11年以来,学院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信息、设备及教学资源优势,加强校企联合,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与创新,与南通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华夏建筑工程学院”,与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三建冠名班”,与南通华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华名班”等办学实体和订单培养班,加强了学生就业能力、创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

五、主要亮点

1.构建了“1+1+0.2+0.3+0.5”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全面深入的专业分析,根据建工大类专业特点,以“工学交替、实境育人”为切入点,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1+1+0.2+0.3+0.5”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建工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2.构建了校企合作“双主体”的人才培养平台。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校企合作办学的原则,主动赢取行业、企业的支持,主动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调整办学的思路,以树立良好的品牌意识,主动践行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构建了校企双主体人才共育平台。

六、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优化专业分流实施方案。结合分流前的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综合考核学生,在分流中充分考虑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规划等各因素综合评估学生,以便更好地疏导学生的个人志愿,真正实现引导学生选择好专业方向。

2.加强班级重组后的管理。学校应加强引导,组织新班级开展各类活动,让新的班级同学之间尽快熟悉,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吴志强.基于专业核心岗位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

篇12

二、加强教师培训

我国高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参差不齐,许多高校教师自身知识和实践无法适应时代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力度,完善高校建筑工程师资力量。加强建筑工程专业教师的实训、实验技能,可以选派教师到实际的建筑施工单位进行实训,学习更多实践技能和知识,在实践中明确社会就业方向和人才需求,根据需求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向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学习的工作技巧和经验,有利于引导学生毕业的工作。

三、加强学生的实训

建筑工程的实践要求主要有建材实验、操作和土工实验。实践项目是识图制图、施工、结构设计和计价实训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项目主要有识图制图、施工实训、结构设计、房屋建筑、计价实训等。实践技能的提高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的始终,随着学生知识水平的变化不端增加实训的难度,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教学实践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校外实训可以充分与实训人员的技能以及设备优势相结合,再加之以讲座和实时的指导,最终能够有力地增强了教学实践的时效性。定期选派学生到施工单位进行实训、学习,让学生接触到与施工单位相符合的专业技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实训的资金投入,购置及时的和相应的教学设备,从而创造与施工现场高度近似相似的实践环境。教学的专业项目课程也不能抱残守缺,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市场新动向,从社会实际和市场实际出发,讲市场的实际需求与教学项目相互补充。

四、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规划和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式、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需要,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要根据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采用双师配置的教学模式,不仅注重充学习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而且使师生充分参与进实践之中,这种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与学习的双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培养成果的完成与合格与否。因此,在教学管理中如何围绕兴趣指导和加强,引进门,留住人,带出来,而培养人才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应该建立科学积极合适的引导机制,引导出并半自发式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学管理者才可以说是从实际出发,改良传统教学方法,与新时代新要求充分结合,完善管理体制与教学模式,为有源头活水来,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管理创新机制。

篇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15

On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y-base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Take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U Huajun, LIU Junqin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raduate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jobs, only to master professional skills is not enough, with the occupation of its core capability to becom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uccess in the workplace. Our hospital to train students, "a multi-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core + Basic + Basic Quality" principle, worked out a career-based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y-based curriculum,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urse system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需要的,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随着建筑市场用人岗位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仅仅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成为其职场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在校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一直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革方向。针对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需要不断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及其能力要求

经过走访建筑行业企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各岗位的主要能力要求见表1。

2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多个专业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即“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案见表2。

3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时,我院根据“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的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核心,符合建筑施工岗位需求,构建出了一套以知识、技能、素质为标准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不论什么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我专业拟为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理论、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打下基础。同时,在新生入学时要组织他们进行军训,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2)职业基础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接下来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有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等,其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来授课的。

(3)职业技能课。我专业的拟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工程施工技术能力,所开设的课程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真正了解了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识。

(4)实践环节课。光有理论知识的充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专业开设的实践课有认识实习、工程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训练、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筑CAD技能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建筑计量与计价实训、顶岗施工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这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简单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况,为他们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5)职业选修课。建筑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为了进一步充实学生,我专业开设了很多职业选修课程,方便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建筑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检验与检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4 我院人才培养的成效

随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开发和调整,以“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为原则,改革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适应性得到很大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不断提高。近三年,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2014年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价,专业对口率为70%,高于同专业全国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黄琳.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2] 张英.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