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企业经营之道

企业经营之道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企业经营之道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企业经营之道

篇1

因此,公司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而是一个具有社交活动和情感的实体。公司可能在无意中已经成为个人和集体组织身份特征的提供者。这种变革给管理带来了新要求和新责任。

公司员工及股东通常会通过归属于某一家公司或购买该公司的股票来表现他们的自我意识,此时他们往往对公司的一些变化表示担心和抵制。在他们看来,这些变化可能会改变公司的本质。

全球化经营引发难题

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都面临着环境的改变。它们以往都局限于或被保护在国内市场中,而现在它们的商品、服务和资本流动超出了国界。这一环境的变化为它们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全球化使公司能更自由地进入新的市场领域,但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它们究竟是谁?

麦当劳在美国之外的扩张,就是一个伴随着全球化而产生的商业机遇和身份特征挑战的绝佳例子。在法国,麦当劳经营着最大的快餐连锁店,它有一个由法国人组成的领导团队,连锁店归法国的总经销商所有,所有原料供应几乎都来自法国,并且员工也都是法国人。麦当劳(法国)公司比起那些生产和服务都来自法国之外的公司要更法国化,然而却被法国人以及法国媒体认为是一家销售“垃圾食品”的美国公司,甚至认为它对法国人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威胁。

为了改变法国公众的认识,麦当劳(法国)公司的管理者向市场投放了大量广告,用以强调他们80%的采购进货都来自法国和欧洲,其采购惠及了成千上万的法国农民。尽管做了这些努力,但公司的身份特征仍然是一家美国公司。麦当劳(法国)公司管理者无法解决一个难题,即向法国公众解释,尽管麦当劳的商标是美国的,但麦当劳(法国)公司却是法国的。

在全球扩张过程中,面临挑战的并不只有麦当劳一家。中国公司在进入西方市场时也遭遇了政治和心理上的阻碍。最近大量的事例都表明,身份特征问题对企业而言有时是一种负累。联想在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的5年里,继续使用IBM的商标制造和销售电脑。但是当联想取得为美国政府供应电脑的合同时,却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强烈争论。持批评态度的人主要有这样一种担心,即中国设备会威胁美国的国家数据安全。

虽然全球媒体都在显著位置上刊登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收购美国能源集团优尼科的消息,但是中海油集团仍然由于中国国有企业的身份特征而被挡在了门外。就在雪佛龙成功收购了伏尼科几天之后,《金融时报》采访了时任中海油总裁的傅成玉,他表示公司无法改变由中国政府持有一半股份的企业身份特征。

尽管文化差异总被认为是导致并购失败的主要因素,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公司身份特征实际上对其有着更重要的影响。文化和身份特征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比如说,文化背景基本一致的两家公司合并了,但公司管理者和雇员在顾客导向、技术创新、企业家精神、为股东创造价值以及内部协作等方面都是一致的。

很明显,公司的身份特征就是区别于其他公司的重要标志。因此,尽管公司在文化层面表现出近似的价值观,但要对它们进行合并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文化层面的融合可能会掩饰企业身份特征在更深层次上的差异。

破坏性的创新之道

20世纪的一些行业,比如钢铁业、计算机业、通信业、金融服务业、零售业等的技术和营销在大变革之中结束的。在这些行业中,那些依靠传统技术或商业模式发展起来的企业都突然受到了新进入者的冲击。这些新进者有不同的价值观、目标、战略以及经营原则。

在传统的战略管理逻辑中,所有参与者都被假定为有相同的战略选择权,并且区分胜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完成自己的战略。但是这种逻辑忽略了一个显著因素,那就是公司身份特征影响着公司所要考虑和执行的战略方针。

比如在钢铁行业中,全球大型的综合钢铁公司几乎运用了所有可行的战略来安排生产经营,如公司合并、降低产能、退出低利润的细分市场以及流程创新等,然而它们却无法应对一种新的钢铁制造商――小型炼钢厂。这些小型炼钢厂的厂房通常很小,成本很低,因此它们能够以低得多的成本提品。

当前,对于一体化的大型钢铁企业而言,要想在与小钢铁厂的竞争中取得成功,它们就得变成小钢铁厂,否则只能退出钢铁市场。此外,它们不得不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究竟是谁的身份特征。但由于改变身份特征比调整战略难得多,因此有的综合钢铁生产商要么破产,要么与其他的大型钢铁制造商联合起来降低成本,要么从根本上重组自己。

钢铁行业发生的一切同样也发生在了计算机行业中。在计算机行业里,生产个人电脑的制造商已经赶超了原来的大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制造商。后者中的大多数要么已经破产,如DEC;要么重组成为服务提供商,如IBM和优利系统公司。和钢铁行业一样,计算机行业中的身份特征问题也是决定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另一个例子是照相机行业,宝丽来曾经是世界即时成像相机行业的领军者,但是由于它被深深地束缚于自己的即时成像相机生产商的身份特征中,最终走向了破产。

IBM的例子表明,破坏性创新并不一定会导致公司破产。企业能否在破坏性创新中存活下来,取决于在破坏性创新发生时高层管理者的判断力。这些管理者要能使他们的公司经受住深刻而痛苦的变革,进而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功。那些没能觉察到破坏力的强度,以及那些对身份特征的惯性特征缺乏了解的管理者,将会使他们的公司在未来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身份特征营销法则

管理者必须掌握“身份特征营销”法则。比如,麦加可乐的快速成长给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带来了挑战。麦加可乐是由一个突尼斯律师于2002年在法国推出的一种苏打饮料。创始人希望为法国穆斯林提供除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同时保证将利润的10%捐给巴勒斯坦慈善机构,另外的10%捐给欧洲慈善机构。

只要这种新的苏打饮料没有被法国主流的零售渠道所接受,只能在民族商店里才能买到,那么作为市场领头羊的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就不必为此担心,因为虽然它们被赋予了突出的身份特征,但只是在一个较小的客户群中流行。然而当麦加可乐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张后,竞争者们就不能再忽视它了。

麦加可乐公司最近将总部改设在了位于中东的迪拜,同时正在建设一个大型工厂。公司现在向64个国家销售各种软饮料,2005年在全世界共售出了10亿公升饮料。该公司创始人曾自夸麦加可乐已经成为继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饮料品牌。

麦加可乐的成功以及其他饮料品牌的不断发展已经迫使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重新审视它们在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营销和广告战略。前可口可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道格拉斯・达夫特也有意识地淡化可口可乐美国品牌的身份特征。因为可口可乐品牌已经成为穆斯林攻击美帝国主义的靶子。

一些私人的可乐品牌,包括麦加可乐在内,已经在一些地区迅速发展,并给可口可乐的经营带来了威胁。现在,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在它的销售和营销团队中提出了“本土化思考,本土化行动”的理念。与依靠亚特兰大总部创建广告主题相比,可口可乐当地办事处制作的商业广告要更胜一筹,因为它们更适合当地居民的品味和情感。

据说,除了制作适合当地的商业广告之外,可口可乐公司还通过定价权、信贷手段以及它足够大的销量和规模经济效应等方式来对麦加可乐进行反击。仅仅做到这些就足够了吗?从长期来看,答案将取决于这个新的竞争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和多长时间内利用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自我意识,通过强调自己与伊斯兰民族的产品具有种族一致性,将消费者从对手的品牌手中争取过来。

我们的观点是在面对基于身份特征的竞争威胁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以及其他主流企业必须学会如何与这些新的对手竞争。针对当地受众的商业广告活动是正确行动的一个步骤,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要更有效地应对这种基于身份特征的竞争,主流的市场参与者必须尝试创建一个品牌,要么使其固定在同一个身份特征上,要么对可供选择的理想身份特征起作用。

对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来说,首要的战略是与当地的商业合伙人合作建立可供比较的品牌,这个品牌将会易于获得技术、专家意见和主流的零售渠道。第二个战略意味着在阿拉伯、伊斯兰国家要基于另一种社会身份特征进行竞争。比如,该品牌将会吸引更多的人,使人们认为这个品牌代表了现代化,而不是一种西方的生活方式。■

如何将身份特征作为竞争的优势

1、确信通过打造品牌而塑造的公司身份特征是真实的。

篇2

由此可见,成立四十年的台达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涉及电源及零组件、能源管理与智能绿生活三大范畴的多元化企业。为了展示台达集团的多元化特色,大楼还设有大型展示演示区。其中,在台达集团负责渠道与品牌销售的子公司――中达电通展厅,向业界展示了为工业级客户提供绿色节能的动力、能源、工业自动化与视讯等解决方案的“可靠的工业伙伴”的品牌形象。

整合与互补

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固然存在管理复杂、竞争对手众多的挑战,但也具备风险分散、资源整合复用的优势。

作为多元化经营的代表,研发和制造是台达集团的发展重心,而中达电通的发展重点则是销售和渠道。新大楼落成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正在于其缩短了研发和销售之间的距离。“研发和销售要形成整合战略。”中达电通总经理游文人表示,“传统的模式往往是先研发再销售,而新型环境下则需要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我们必须做到集研发和销售于一体,这样才能将更优秀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

由于背靠台达集团,中达电通可以更好地整合集团资源,比如整合集团下属企业旺能光电的太阳能新能源资源,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此外,中达电通在组合多元化新方案方面也很有一手,比如台达在台湾得到广泛应用的语音识别系统就在近日得以登陆祖国大陆市场。作为针对电信行业的新方案,它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游文人表示,台达集团的主力产品将通过中达电通遍布在祖国大陆的41个分支机构迅速推向市场,中达电通的任务就是根据重要客户和行业的需求进行精细化管理,并不断对台达集团提出产品方案的研发改进方向。为此,明年的重点将聚焦提升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不仅要考量企业备件库分布的广度和深度,备件物流供应链的成熟度,还要考验整个团队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中达电通将更为注重“十二五”期间新行业的发展,将投资聚焦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以部署中长期战略。

方案系统化

中达电通动力事业部的UPS产品已经进入大陆市场前五名,但对于致力于方案系统化并具备集团整合资源的中达电通来讲,其自身的定位依旧是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参观展厅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了其新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台达InfraSuite。相比多数UPS企业仅能提供机房电源产品,中达电通的解决方案显然要丰富得多。目前,它不仅提供高效电源、配电产品、智能机柜、空调系统和管理监控,连机房内的LED节能照明产品也都是自有品牌,方案系统化的整合效应突出。中达电通UPS开发部总监陈冰女士认为,未来,中达电通将紧随技术发展趋势,在供电方面继续模块化、高频化趋势,推出占地面积更小、管理更强、功率更大的新产品。据悉,中达电通400K和800K的更为可靠、更高性能的高端UPS产品将在不久面市。在配电方面还将体现智能管理、系统融合的特色,合理的机柜设计与机架式空调还将突出绿色节能发展理念。

据悉,明年动力渠道的经营目标是实现50%的超高速增长。对此中达电通UPS渠道业务总监李松林以“聚焦、辐射、整合”三个关键词概括了渠道发展重点。即聚焦行业市场,从重点项目型行业营销走向行业部门配合行业销售的整体资源布局,并针对多元化产品经营特点对合作伙伴进行定位和梳理,实现重点产品重点销售。市场辐射则会着力于两个层面,一是在同一渠道平台植入更多的集团多元化新品,二是同一产品通过客户需求的反馈,研发出针对不同应用的个性化方案。而整合不仅是渠道战略也是整个中达电通的发展重点。陈冰表示,整合体现在多个层次,比如横向整合台达集团各个子公司的产品技术资源,销售与研发的前后台整合,从提供单一产品到整体方案的能力整合,以及渠道资源的整合等,关键是要将绿色、节能、高效的理念和价值传递给最终客户。

链接

莫忘初衷

篇3

结合近几年中小民营企业的现状(参考笔者发表的《危机下的中小民营企业路在何方》一文相关阐述),很多中小民营企业都想基业长青,但最终是红火几年就倒下了,很多企业出现了大起大落,很多企业遇到了成长的瓶颈,更有很多企业出现了失控甚至倒闭等等。这一切的本源大多都在于企业老板对企业运营,即“经营”与“管理”基本概念的不理解(笔者一直以来信奉一个观点:建立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应先把概念搞清楚,明白了是什么、为什么,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之后再围绕此不断的发现是什么原因导致问题的存在,最后针对原因有针对性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探讨一下“经营”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及辩证关系等相关问题,以为企业困境寻找解决办法。

“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及关系

什么“经营”,什么是“管理”。一般来说,“经营”关注的是如何把业务做起来,通过什么样的运营模式来服务于哪些市场、客户、如何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等等相关问题。而“管理”关注的是在做业务的过程中如何使企业更稳健、更持久,其涉及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如: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管理、产品创新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等。

简言之:“经营”是指企业进行市场活动的行为,而“管理”是指企业理顺工作流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经营”是对外的,追求从企业外部获取资源和建立影响;“管理”是对内的,强调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建立秩序。“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开源,要赚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节流,要控制成本。“经营”是扩张性的,要积极进取,抓住机会,胆子要大;“管理”是收敛性的,要谨慎稳妥,要评估和控制风险。

“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企业要做大作强,必须首先关注“经营”,研究市场和客户,并为目标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基础“管理”必须跟上,只有“管理”跟上了,“经营”才可能继续往前进。“经营”前进后,又会对“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发展的规律就是:“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交替前进,就象人的左脚与右脚。如果撇开“管理”光抓“经营”是行不通的,“管理”扯后腿,“经营”就前进不了。相反的,撇开“经营”,光抓“管理”,企业就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用人来打比喻的话,“经营”的好坏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一个人是否有钱,而“管理”的好坏最终的衡量标准就是看一个人是否健康。“钱”与“健康”两者缺一不可的,没有人愿意为了有钱而牺牲掉健康,甚至生命?反过来,在现代社会里也没有多少人认为我只要健康,没钱也行。大家骨子里都是想要富裕的,不管是精神还是物质方面。企业也是如此,需要赚钱也需要健康。所以“经营”与“管理”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只顾一个方面,必须同步前进。

“经营”靠模式

如果说“经营”在于赚钱,那么企业就要必须先想出如何来赚钱,用什么方式来赚钱,这就需要考虑好企业的销售方式,即赢利模式问题。

赢利模式基本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企业实现什么样的价值,也就是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二是企业的业务范围;三是企业如何来实现价值,采取什么样的手段。

举例说明赢利模式式问题:

张先生创新了一款很棒的产品:为就餐人数超过1000人的餐厅设计了一款洗涤机。这款洗涤机能洗碗、洗菜,还能去除农药残留。一般1000人用餐的餐厅洗菜、洗碗需要5个人才够,用了他的洗碗机只要一个人工就够。不仅节省人工,由于有科学的洗涤程序,还能节水30%以上。

针对此产品,他这样来进行营销:一台洗涤机售价为5万块左右,直接针对1000人以上的餐厅进行销售,大部分是先收款后安装,少部分是先付一部分,一两个月之后再支付其余部分。用户对这款产品的性能、品质等方面评价都很高,只要买了的都非常喜欢,时间越长,感觉越划算。

但就是这么好的产品,最终的销售却很不理想。问题出在哪里?究其原因:产品没有问题,市场也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了销售方式,即赢利模式上。

为什么?我们来分析:对一个1000人的餐厅而言,一次投入5万多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在没有使用之前,能节省多少人工、省多少水,自己心里没数,何况,还可能因为机器的不稳定,而影响营业。所以,是赢利模式,也就是一次性支付的销售结算方式,让餐厅的老板望而生畏。

篇4

1.在企业的创立之初,我们首先要选对行业。选一个朝阳行业或是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北京诚之盈贸易有限公司,我们所经营的是医疗器械产品。我们知道,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都有很大改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的医疗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但是,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度总体偏低,呈现小而散的状态,与美欧日发达国家医疗器械产业结构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对这些慢性病的诊治需求会日益增长,刺激医院及家用医疗设备的需求快速增长。虽然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但仍无法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与世界医疗器械工业强国仍存在不小差距。再者,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逐年加大、新医改政策落实加速对医疗设备的新增。“十一五”相关政策规划对卫生体系的完善给医疗设备需求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由此可见,市场需求空间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保障了行业的发展前景。只有这样,我们在今后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方能有一个很好的基础。

2.我认为一个企业要长期发展,它一定要有一个高于追逐企业利润之外的根本宗旨或者说是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在企业内部,打造一套符合企业自身特征的企业文化。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应该承担两个重要的责任,一是为股东负责,二是为社会负责,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一个企业要想长青,成为百年企业。这是很多企业家的一个愿景或发展目标。我相信,支撑这样一份愿景或目标的基石不仅仅是企业的利润。在北京诚之盈贸易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我首要考虑的不是回报率,不是营业额,也不是市场占有率。我把对客户和社会的的责任放在第一位,把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作为重中之重。我们把本着对客户、对百姓、对这个社会负责,注重产品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诚信经营作为企业的根本宗旨。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核心价值观,才使得我在企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至于迷茫。经营企业,获取利润无可厚非,但切记不要过分、盲目的追逐利润,无论何时,切莫忘记了身上肩负的那份社会负责。做好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的平衡,甚至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是社会责任高于企业利润,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把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做长久,做成百年老店。

3.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选对主要合作伙伴。合作共赢,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在选合作伙伴,要以有共同的价值观为基础。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才有了我和强生公司长达十余年的愉快合作。这期间,我也多次获得强生(中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颁发给我的五年精诚合作奖、项目执行优秀奖等一系列奖项。在一定程度上,是强生成就了我们,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强生的认可,我们是共赢的。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因为我们选对了合作伙伴,这一切的基础,是我们相通的价值观。

篇5

有些企业坚持不懈地抓住冲力,但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坚持下去。慢慢地,这股顺风就不知不觉地改变方向,最后彻底消失,整个过程甚至根本没人察觉到。企业的业绩仍在增长,只是增长的速度和效率都不如从前。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地工作,但工作的进展却非常缓慢。这种情景你是否觉得似曾相识?

这样下去你早晚要付出代价。假设你和一位资深分析师见面,你的企业的最大投资人对这位分析师的意见非常重视。你认为自己的企业目前非常安全,毕竟你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但目光锐利的分析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你没什么值得骄傲的。没错,你的企业增长适度,但远未达到卓越的水平。投资你的企业比较安全,仅此而已。所以,我可能建议我的母亲买你们的股票,但前提是她愿意接受只有1%的涨幅。我们认为你目前的增长全凭苦干,而只以苦干取胜的难度也在日益增大。你的企业缺乏冲力,也就是缺乏进攻的锐气。”

这样的分析结果总有一天会让你的企业远离辉煌。于是下次你召开会议的时候,你没有祝贺大家完成目标,你希望得到更多。你告诉大家:“是的,我们的业绩是在增长,但这还不够,我们要找到增长的冲力在哪里?我们何时才能实现卓越?如果利用现有的资源,我们何时才能创造进攻的冲力?”与会者都在看自己的文件,这时有人站起来问你:“你有什么好办法呢?”你想说什么呢?

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企业实现卓越增长

拉莱克希望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找到不断实现卓越增长的方法?拉莱克对卓越的定义是超过预期:是让你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增长率。在一些高科技市场,这个增长率可能要达到60%。而在其他市场6%可能就已经让你鹤立鸡群了,因为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只有3%或4%。拉莱克所指的是让你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增长率。拉莱克撰写此书的目的就是告诉你如何获得必要的牵引力,以确保你的努力不会付诸东流,也就是说确保你的努力能够获得具体的回报。

毕竟绝大多数企业都在竭尽全力推动增长,它们选择的是硬干的方式。提高利润率的措施经常会减少营业收入,而推动收入增长的方法需要的投资可能会拖累利润率。这就好比一只脚起跑的时候,另一只脚却陷入淤泥中。既保持良好的资产负债表又不至于精疲力竭是非常困难的:看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前进。企业不断地增加营销投资来拉动销售,不断地催促员工提高生产率,缠着供应商与合伙人达成更优惠的交易。但不断地向前走非常辛苦,不但会让你筋疲力尽,而且还会把你的资源搅得乱七八糟。

拉莱克认为“可以通过更好的方式来推动企业增长”。拉莱克早先的研究结果显示,业绩远胜于竞争对手的企业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企业的表现说明,在某些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更有效率的方式实现增长。它们异乎寻常的高增长表明,增长背后有一股看不见的推冲力。这股力量似乎在推动企业自动地前进而无须消耗太多的资源,它们轻轻松松、自然而然地以极高的效率实现了增长。由于它们消耗的资源比其他企业少得多,所以它们可以提高增长速度。似乎有股力量在推动它们增长。拉莱克不断地探索这股力量到底是什么,以及这些受到推动的企业是如何获得这种力量的。

当拉莱克发现如果有冲力推动企业取得成功,这些企业相对的营销支出就会减少时,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浮出了水面。传统的看法是“营销花钱的目的是赚钱”,但拉莱克的感觉是,受冲力推动的企业实现了卓越的增长,但用于营销的支出却比那些推崇传统的“花大力气营销”的企业要少。

为证明自己的假设,拉莱克调查了营销投资对大型老牌企业实现长期增长所起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对全球最大的1000家知名企业的行为和表现进行研究。这些企业成立的时间介于1985年至2004年。拉莱克对这些企业的营销行为进行跟踪调查,观察营销行为的改变对于企业销售收入、净利润和股价的影响。调查结果令人震惊。

苦干型、墨守型和激进型企业的营销之道

根据营销行为的不同,拉莱克把这些企业分成三类:苦干型、墨守型和激进型。因为拉莱克希望了解极端营销行为造成的影响,所以他按照25%、50%和25%的比例划分这三类企业。为了简单起见,拉莱克用抽样中数量最多的消费品与服务公司进行阐释。

苦干型指的是以传统方式努力推动业务的企业,它们通过大力追加营销投资来拉动销售。根据拉莱克所列排名,这类企业中25%的企业在过去20年中的广告比率涨幅最大,广告比平均值增长了3%。

另外就是墨守型企业,这个类型的企业在拉莱克的研究对象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它们的广告比率在过去的20年中基本没变。这类居中的企业满足于过去的营销行为,没有采取任何激烈的措施。

剩下的25%为激进型企业。这类企业你可以说它果断,也可以说它莽撞,反正恰好与苦干型相反,它们在削减自己的营销支出,在过去的20年里,广告比率比平均值下降了4%。而在它们削减营销支出的同时,苦干型企业的营销支出却有3%的涨幅。换句话说,激进型企业的营销支出比竞争对手减少了7%。

鉴于营销手段是多数企业用来驱动增长的有力武器之一,这种做法的确值得引起重视。这些被人们称为先锋的反传统企业是发现了其他推动增长之道?还是因为自己的鲁莽而在竞争中落后于人呢?

拉莱克预料到这三种战略行为会对企业创造股东价值产生影响,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影响的力度之大。

拉莱克将20年来这三类企业股东价值百分点的变化与在此期间道琼斯指数的变化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营销支出保持不变不是可行之道:墨守型企业的股东价值下降了28%,在道琼斯指数的平均增长中仅占72%。

正如多数分析师所预料的,与营销支出保持不变的墨守型企业相比,广告支出涨幅最大的企业创造的股东价值要大得多。苦干型企业创造的股东价值恰好与道琼斯指数的涨幅相当,从而证明了积极推动营销的传统方式对于增加股东价值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传统分析没有预料到的是激进型企业的表现。在过去的20年里它们的广告支出与销售收入虽然有所下降,但在冲力的推动下创造的股东价值仍然比道琼斯指数高出80%。想想看,高出80%呢!

鉴于墨守型企业明显受到惰性的限制,可以暂且撇开其不谈。从股东价值的增长来看,苦干型与激进型企业之间的差别在于“良好”与“优秀”。这两类企业战略行为的差别首先体现在激进型企业的营业收入上。假如以苦干型企业的业绩为参照,过去20年来激进型企业的收入增长了93%,涨幅几乎是苦干型企业的两倍多。激进型企业在削减广告费用的情况下营业收入显著增长。而且请注意:这个数字不是与业绩不佳的企业相比,而是与道琼斯指数增长相当的企业做比较得出的。

再来比较这两类企业的利润率增长情况,拉莱克发现激进型企业的表现也要抢眼得多,它们的平均利润增长率比苦干型企业高58%。利润率涨幅高出58%已经是极为出色的成绩了,但这个差别与两者营业收入增长的差别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虽然苦干型企业的营业收入涨幅比激进型企业要逊色得多,而且它们还在不断地增加营销支出,但它们还是想方设法收回了一些失地:它们与激进型企业之间的利润增长差距不像拉莱克预期的严重。那么它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它们的做法就是削减其他成本,特别是削减制造和研发成本。成本降低再加上效率提高足以弥补营销支出与营业收入比的上涨,并得以缩小一些自己与激进型企业在营业收入上的巨大差距。虽然苦干型企业在这一点上有所弥补,但由此可以看出这两类企业谁更受投资者和人才的青睐。股市也表明:激进型企业的股价涨幅比苦干型企业高出80%,这个数字比两者在利润增长率上的差距要明显得多。

归根结底,大力增加营销投资加上削减其他成本固然可以推动增长,但激进型企业的卓越成绩说明了一点:企业可以采用更有创意、更聪明的方式来获得更高的增长。

很显然,只是单纯地降低广告比率还不够,直接削减广告费用肯定会导致增长放缓。拉莱克的研究表明,受冲力推动的激进型企业其实增加了它们总的营销支出。但尽管营销预算上涨,这部分支出与其所带来的收入的比例却在降低。也就是说,由于激进型企业的收入增长迅猛,它们的广告比率在支出增加的情况下反而有所下降。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营销资源的价格不可避免地会上涨。但假如企业希望在持续获利的情况下保持增长,就必须以有效的方式投入这部分支出。与苦干型企业相比,激进型企业增加的营销支出更见成效:它们在降低广告比率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入增长,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利润率。

问题在于:如何改善营销投资的效率?卓越的营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但单凭卓越的营销方案还不够。激进型企业的营销投资效率高是因为它们开辟了推动增长的蹊径:利用冲力效应。它们创造了大力推动企业有机增长的条件:冲力推动式增长。

拉莱克调查了几家激进型企业,有银行,也有轴承制造商,完全来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的共同点是:推动其在成功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是智慧,而不是“肌肉”或金钱。它们就是受冲力推动而增长的企业。

冲力推动型企业:

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实现卓越增长

初看之下拉莱克的研究结论与人们的直觉相反,但其实这是非常合乎逻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增加营销投资是为了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产品质量欠佳、新产品研发不力、增长前景堪忧或者总体缺乏创意等。

遭遇以上问题的企业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大力增加营销资源以攻占没有把握的市场。而要为昂贵的营销方案买单,这些企业又必须采取更多的补救措施,被迫削减运营和研发等成本,但其实这些成本对于增加产品的吸引力非常重要。这种行为最后导致资源耗尽,企业由内而外遭到重创。这种类型的企业永远无法建立起冲力,它们属于冲力缺乏型企业。

激进型企业的杰出表现证明,企业可以选择其他增长方式。这些依靠冲力推动实现增长的企业无须拼命地加大营销力度,因为它们已经建立起可以提高效率的冲力。它们获得的不是高于平均值的增长,而是极为卓越的增长。它们的卓越体现在两个方面:不仅增长率更高,而且也更加有效。

冲力推动型企业的成功秘诀:

深层次挖掘客户需求

沃尔玛(Wal-Mart)与丰田(Toyota)是两类企业的代表。它们所属的行业不同,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但它们曾同时位列全球15大最富有的企业,而且是各自行业的领头羊。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依靠创造冲力来实现增长。虽然现在其中的一家已失去了增长冲力,但另一家依旧一枝独秀。

■沃尔玛:冲力并不自动存在

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创立沃尔玛的时候事事以顾客为中心。这种以顾客为中心的做法帮助沃尔玛实现了卓越增长,并且在它成为行业中坚力量之后还连续多年推动其实现增长。不论沃尔玛目前面临着多少挑战,它都是依靠冲力推动增长的企业。

山姆・沃尔顿了解零售业,但他主要的资产是他了解顾客。他的优势在于:善于聆听顾客的意见并注意观察他们的行为,他懂得他们的需求。当他开始创业的时候,他把重点放在某一类特殊的顾客身上,即与自己的背景相似,来自美国南方乡村地区的顾客。

正是秉持着以顾客为中心的态度,沃尔顿意识到乡村小城镇蕴含的潜力。当1962年沃尔玛开张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大型零售商店在人口少于10万的小城镇是无法存活的。然而沃尔顿却抓住机遇,故意把门店开在没有大型竞争对手的小城镇。

沃尔顿明白小城镇的顾客会重视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会喜欢在本地购物,而无须长途跋涉到大城镇去。他还意识到这些顾客的价值比表面上看起来更大,虽然他们的钱包不如大城市的购物者鼓胀,但由于缺少竞争,沃尔玛可以从他们的钱包里掏出更多的钱。更加廉价的门面和劳动力成本,再加上没有竞争对手……这些都表明沃尔玛的顾客带来的利润更加丰厚。

这些有利因素让沃尔玛获得了构建冲力所需要的牵引力。随着新门店不断落地开花,沃尔玛也在不断改善自己的经营,包括改善客户服务、供应链和供应商关系,最终获得了采购的规模效应,从而实现了“每日低价”的口号并赢得了更多的冲力。

“每日低价”的口号与传统的零售业促销正好相反,传统的促销方式是以低价吸引顾客,希望顾客最终购买更加昂贵的产品。在沃尔玛诞生以前描述这种零售促销方式的经典语句是“以小利换肥肉”。这里的小利其实是诱饵,肥肉则反映了商家的傲慢以及对顾客的欺骗。这种促销方式好比猎捕野鸭,以猎人用陷阱诱捕野鸭的方式来吸引顾客。

而沃尔玛的“每日低价”则把零售商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完全颠倒过来。它没有把顾客当成被诱捕的野鸭,而是与他们建立起生机勃勃的合作关系。让沃尔玛的对手感到不快的是,他们无法理解“每日低价”表面上只是个促销口号,但其实却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情感价值:信任。这种不易察觉的情感价值深受顾客认同。几十年来正是顾客的信任推动着沃尔玛持续增长。

不幸的是,增长的冲力并不是自动存在的。有人认为沃尔玛后来对成功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对员工的尊重、与当地社区及供应商的关系等,不如早期那样重视,所以它开始丧失增长的冲力。这种冲力是动态存在的:假如你不去着意培养,它就会逐渐消逝。但只要你持续关注并培养这种冲力,你将获得巨大的回报,它能帮助你登上全球第一的位置。

■丰田汽车:与顾客的自我意识建立联系

2007年5月,当被问及丰田能否成为全球汽车行业老大的时候,丰田总裁渡边捷昭(Katsuaki Watanabe)根本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嘲笑竞争对手。他说:“我觉得我们没必要去关心其他公司怎样,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的话反映出丰田对客户至上的坚信不疑,也揭示了丰田得以全面掌握客户各种细微需求,乃至最终获得优异业绩的原因。

此外,这也说明不能简单地把丰田的成功仅仅归因于精益生产。善于有效地从业务中攫取价值只是基础。驱动丰田增长的是创造无可匹敌的新价值的能力。丰田成功的秘诀是把自己与顾客的自我意识完全联系起来,它的产品不仅仅是单纯的货物,而是完美地体现出丰田无与伦比的价值。以普锐斯(Prius)为例,这种款车对于注重环保的城市驾车族具有令人难以抗拒的诱惑,它可以减少碳排放,适合城市道路驾驶,同时兼具时尚外形。它不仅仅是一辆车,而是一种价值宣言。雷克萨斯(Lexus)则面向完全不同的市场提供完全不同的价值,但如果你是它的目标客户,你也会觉得这些价值是难以抗拒的。

而美国汽车厂商则是苦干型企业受到束缚的最佳诠释。它们竭尽全力提高效率,但尽管它们现在更加精益求精,却没有变得更加适应市场。它们力求通过巨额的广告宣传加上大力促销来拉动销售额,同时以大幅折扣来降低库存,从而达到驱动营业收入增长的目的。它们之所以重金投入,是希望弥补自己的产品未能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不足。

而丰田却借助冲力这股东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利润最丰厚的汽车厂商。丰田的成功源自各种不同的因素,但最基本的要素是深层次挖掘客户的需求。丰田证明自己可以不断推出性能可靠、工艺完美无瑕的产品。一旦建成了这个核心平台,它就继续创新,生产出不仅只是汽车的产品,譬如普锐斯和雷克萨斯系列─这两种车型都与驾车者产生了情感共鸣,与他们的自我形象和理想联系在一起,普锐斯的优点是环保,雷克萨斯是豪华与身份的象征。

制定冲力战略:

先创造机会,再抓住机会

篇6

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转型。现在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的老板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他们的企业也多是传统企业。在企业互联网转型的事例中,小米是较为成功的。雷军在讲小米成功转型时说了3句话,第一句是有无限大的市场,第二句是有花不完的钱,第三句是有一流的人才。但是这些转型条件是明显不适合中小微企业的。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只能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

由此我开的药方是,第一创新我们的商业模式,第二升级我们的营销模式,第三创建资本模式。中小企业做企业营销战略时,要重新思考3个条件:变化、竞争和资源限制。不论是今天的营销还是过去的营销,都是在一个充满变化的市场上开始并完成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做营销战略,合理配置这3个条件。

未来,我们要“全网营销”,主要包括“天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地网”――专卖店、商场、连锁店,以及“人网”。其实移动互联网时代做的就是“人网”,是人的链接,是熟人和熟人之间的生意,一个圈子和一个圈子的联盟。而传统互联网做的是“天网”。

中小企业家缺什么,第一缺品牌意识,第二缺渠道,第三缺钱,第四缺人。在这个残酷、变化多端、资源有限、推陈出新的环境里,中小企业想要转型,想要继续走下去,必须要依靠经营和管理这两条腿走路,经营先走,管理跟上,抓住机会努力存活下去。

点子大王何阳:创新离不开生产

我国从上到下一直鼓励创新,大量投资建设创新基地,但成效却小之又小。在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100多项发明中,没有一项是中国人发明创造的,在国际诸多发明奖项中,中国人的发明创造也是屈指可数。但是我国却有世界上1/5的人口,在享受着别人的发明成果的同时,做着简单重复的组装工作。比如在很多工业产品上都能看见“Made in China”的字样,足见“世界加工厂”的地位。浙江义乌是我国大型生产制造基地,产品产量大,却没有任何创新。企业不需要创新的员工,更多的只是需要一个监工生产的员工,导致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反过来也导致我国的创新能力落后,其实这就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

我们生产大量的产品,对外却号称“自主产权”,其实抄袭、仿造占比99%。德国在其发展初期也经历过“德国制造”的屈辱阶段,在创新创造方面,每个国家都是从摸爬滚打中探索出来的。我国企业具有劳动力便宜、工业基础好两大优势,这使得今天的产品已经假冒不伪劣了,偷工不减料了,产品的创新也指日可待了。

辩证地来看,生产力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生产了产品,企业才可以在此基础上研究创新;没有产品的生产,企业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创新的实践是靠生产来体现的,两者缺一不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有了政策支持、政府引导,企业就可以尝试探索研究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中小企业的优点是“船小好调头”,经营形式灵活、适应能力、专业性更强,找到适合自己创新发展的路径,就会立足于市场,企业的面貌将会焕然一新,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中国品牌教育家梁中国:

品牌引领企业“步步高升”

创业如果没有正能量引导就会变成一场闹剧。首先,品牌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不管是在互联网上购物还是聊天,不管是利用众筹创业还是开发项目,都需要一个承载的品牌,如果没有品牌,这些都不能继续下去。

大众对品牌意识的欠缺有两点原因:一是创业者或经营者不懂其道,自身对品牌的认知就有欠缺,认识不够全面,不了解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上述问题;二是创业者或经营者不重视品牌的重要性,就像人们对待体检的态度,正常人一般应该是一年一次体检,年老者一年两次,但是体检的重要性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如果早半年通过体检检查出身体的异样,就可以避免病情加重。现在很多企业过于重视营销,满足于账面上的进出账,而忽略了长久的经营之道。

品牌对企业越来越重要,所以就需要专业人士以及专业的部门来管理。比如宝洁公司,它旗下有很多品牌,不可能都对董事长负责,由此就产生了首席品牌官。以前我认为首席品牌官只是一个职务,但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它更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不仅是大企业,中小微企业也同样需要具备这种品牌意识,把品牌放在战略高度,进行专门化制度上的管理。

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老板来说,其本身就是首席品牌官,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也可以避免人才难找的问题。作为老板,必须得有品牌意识,不能有偏差。品牌是由内而外的,是我们对价值的一种定义,比如餐厅为何而开,面向什么样的客户群体,这就是对它价值的定义。

品牌同时也是合作关系的载体。品牌越强大,客户对其忠诚度就越高,合作双方的关系也就越紧密。品牌可以让企业的经营、发展更加稳定,所以品牌的维护很重要。如果企业产品的质量很差,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那么这个品牌就会无人问津,因此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品牌都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创业和经营的第一课。

99世界众筹节发起人张迅诚:

“众”人拾柴火焰高

2015年被定义为“股权众筹的元年”,众筹,一方面是“众”,即要有人气;另一方面是“筹”,即筹集资金。众筹就是筹人、筹资源、筹智慧。

篇7

以前的中关村中小品牌机生产厂商有十几家,虽淘汰了一些,现在也有个七、八家,再加南方市场和部分二级城市的,估计二、三十家不成问题,然而这么多的厂商,都有个致命的通病,产品同质化、渠道单一化、生产效率低下、市场运作成本过高。这一点我想个中当事人不得不承认吧。很好的例子,大家可以留心一下,“旅游卫视”不少节目主持人前面的笔记本上,好像都多了一些品牌电脑的广告吧,具体是哪几家就不说了,虽说做产品的宣传,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您是盲目跟从的那一位,我想就该好好反省一下了,市场运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旦失去了特色,往往投入与产出是不成比例的。

大家不免就要问了,市场竞争都到这地步了,那我能怎么办?别人做了广告,我也得做吧,要不就更卖不出去产品了,甚至是破产。表面上看来是无可厚非的,但细想想,问题却并非如此。在讨论解决方案之前,还是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当今国内品牌电脑生产企业的基本状况,从几方面来说吧:

首先,产品同质化,没有一丝特色,大家做的几乎是一样的产品;

其次,制造也只是简单的DIY加工,成本、质量、技术都没什么优势;

再次,市场运作渠道类似,根本体现不出物流、资金流的优势;

再次,公司管理成本与沉淀成本过高,无形中形成了很大的额外包袱;

另外,营销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与营销部门就好像是个花瓶,产品卖不掉就想到打价格战和广告战,这边作广告、那边搞宣传;这里有促销、那里更是有优惠,忙得不亦乐乎。结果投入了不少,效果理想的没几个。再说,单靠简单的价格战,怎能打得过国内数一、数二的大企业,更不用说那些跨国集团了。即使一时间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这结果又能够维持多久呢?企业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形成差异化前,没有建立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单靠拼成本、杀价格是行不通的。单打价格战,你打不过更强大的对手,更甭说一直以灵活性,高性价比而著称的DIY产品了。价格战作为一种竞争策略有其重要意义,但并非是权宜之策,而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才是经营的核心与宗旨。

那大家不禁要问了,这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该怎么办?仔细分析上面的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大家好像都没能走出盲目从众心理这一怪圈,别人做什么,我就要做什么,至少不能比他差。这种攀比的心理,而不能结合自身实力与特色,独辟蹊径,走出与众不同的道路,开辟另外一片天空。偶然也将变成必然的结局,那就是被市场所淘汰。 这样说起来不免有些残酷,但不要忘记这就是现实。

根据目前的市场供求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产品、渠道、服务等同质化程度过高,是制约国内大部分品牌电脑厂商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所以,采取合适的差异化经营战略是这些厂商所必须的、首要的发展战略。笔者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定位:我的产品特色在哪里?我的渠道特色在哪里?我的产品消费群体在哪里?我的产品价格体系在哪里?我的产品竞争对手在哪里?真正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是的,这几方面要都做出特色来,那是超人,但你要清楚,在各方面条件相似的前提下,往往某一方面突出的表现,将会使你的产品突显出来,成为特定消费群体内的佼佼者。这也就是所谓差异化经营的优势,如果运用得当,将会产生非常理想的效果。

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或服务独特的某一部分直至全部不同于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势,作为指导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方向。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差异,其中,基于市场差异而进行的产品开发是整个运作环节的重中之重。就品牌电脑而言,差异存在于产品内部构造工艺,以及外部的价格体系、市场渠道、广告宣传、消费群体定位等诸多方面,从而造就市场差异无所不在。这种差异或多或少的客观存在,但要找准市场的差异并为我所用,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具备分析研究市场、开发创造市场的能力,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通过充分的消费趋向调查,敏锐市场洞察力,恰当地把握市场机遇,挖掘别人忽略的潜在市场空间,最终达到出奇制胜。

企业实现差异化,以满足消费需要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去娱乐消费者,为其提供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更多的附加值,从而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优势。真正的实现企业差异化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但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而将企业的发展从战术模式提高到战略的高度。

战略模式的选择是由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和自身的行业地位决定的。跳出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的泥潭,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就是说企业要不断地开发出顺应和引领市场的差异化的新产品。在此,本人就从品牌电脑厂商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很好的运用差异化经营的几方面,同各位一起分析一下。

产品定位的差异化

在具体分析问题之前,说点题外话,在零售学中有个理论叫“手风琴理论(ACCORDION THEORY)”,它是一种关于零售商演变的周期性理论。意思是说,我们可以采用商品种类的深度和宽度来描述零售业的变化。它认为零售商所销售的产品种类是从大深度、小宽度——小深度、大宽度——大深度、小宽度循环变化着的。虽然这一理论是应用于零售商的,但作为一个生产型企业,其产品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这将为其产品的选择和定位,提供很好的依据。

鉴于IT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市场越来越趋于成熟化和细分化,中小品牌电脑厂商在其产品定位中,必须首先依靠产品的专业化立足于市场,从而进一步向规模化发展。从现在就要从根本上强调专业化,而不是大规模或大批量的思想。当一个企业向其客户提供某种独特的有价值的产品,而不仅仅是价格低廉时,他就把自己与其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了。差异化可以使企业获得额外的溢价收益,即使在周期性或季节性经济萧条时,也将拥有大批的忠诚消费群体。

但不能不指出来的,差异化不能不考虑成本。差异化有可能带来成本的上涨,但差异化也可以带来溢价收益,当溢价收益大于成本上升幅度时,企业效益就会增加;差异化也可以使相对成本更低,比如在某一细分市场做到领先,则会带来规模效益;所以,差异化并不意味成本的过高。当然,如果因为差异化而导致成本超出了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则没有任何价值,必须马上停止。同时,差异化不是“怪异化”。 任何事情均有个尺度,差异化和怪异化仅有一线之隔,往往是过犹不及,反而起到了画蛇添足的作用。

消费群体的差异化

消费群体的不同及对产品的看法的差异,决定了其是否作为某种产品最终消费者的主导因素;而从厂商的角度来看,就是其所生产的产品是否为消费者所认可与接受,甚至决心购买。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费需求的差异创造了产品的差异;反过来,产品的差异又决定了不同的消费群体,这两方面是休戚相关的,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是如出一辙。

产品推向市场前,就决定了该产品所面向的客户群体,是大众消费群体,还是某一特殊消费群体,由于面向消费群体的不同,决定了其市场的竞争也是不尽相同的,各有利弊。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产品,将不得不面对更多企业的同类型产品的竞争,这对于那些企业价值链还没有形成之前的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没有价格、服务、渠道等优势,无疑加大了市场拓展的难度,经过一段时期的市场拼杀,往往是败下阵来;而针对于特定消费群的产品,由于其产品的差异,形成独具特色的窄带客户群体,虽然这样的产品定位将会使其失去很多的客户群,然而这必然会很好的将你的产品从根本上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从而在这部分特殊消费群体内独占鳌头,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其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IT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正是产品逐步专业化,市场细分化的时候,从而开辟间隙市场变得尤为重要。许多企业由于错误的市场定位,往往为其失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企业在从事间隙市场开发的时候,也将其从残酷的竞争中解脱出来,能够把企业的力量集中于一个细分市场,关注产品的优越性,形成拳头产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发现一个可开发利用的潜在市场才是一个长远战略,它可以使中小企业在众多大的竞争对手的间隙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苹果电脑由于其特殊性我们不做过多评论,但从国内市场来看,正是因为其产品的特殊性,虽然销量不多,但是它在专业的图形工作站领域里,却拥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对此我想决策者不妨多留心一下孩子、老年人、发烧友、游戏玩家、车载电脑等窄带市场。

市场渠道的差异化

好的产品还需合适的市场策略相辅佐,才能使自己与众不同,脱颖而出。现阶段不少企业在某一市场上取得一定业绩后,就开始了不切合实际的大规模、盲目性的全国市场拓展,但往往由于其自身实力的限制,使其物流和资金流无形中产生了巨大压力,最终,市场没拓展开来,反而将企业拖垮了。这就好比行军打仗,战线拖得越长,对其后方补给要求越高。所以在进行市场推广过程中,就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实力,针对目标市场,采取切实可行的集中性策略。

集中性策略是指将有限的企业资源集中投入到某一市场区域,在特定范围内资源明显优于竞争对手,达到占领在该区域市场的目的。在全国市场中先选定重点目标市场,在重点目标市场中再选定重点区域,将人力物力先集中在重点市场进行突破,由点到面,连面成片。然后将样板市场的经验进行复制和推广。这就可以使企业集中优势,各个击破。

在渠道方面成功的莫过于DELL了,然而从其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来看,并无任何优势可言,然而就是因为其销售平台的灵活性,满足了一部分消费群体,才确立起来这个世界级的品牌电脑厂商。在此我想决策者不妨采取一些灵活新颖的营销模式,如:人员直销,网络销售,借助已有的大钟、国美、苏宁等大型销售平台,同已有的系统集成商(SI),包括硬件系统集成商、软件系统集成商等形成资源互补,结成战略联盟等。

广告宣传的差异化

新品上市,要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广告宣传自然必不可少,而且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形象定位,所以选择合适的媒体做宣传变得尤为重要。“在最恰当的时间,选择最恰当的媒体,让最合适的目标消费者收看”,这是企业必须一直秉承的广告宣传策略。

注重节目与广告的关联性,注重品牌形象与收视观众品位的统一性。 如果广告与节目缺乏必要的关联性,那么最终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广告品牌定位与节目受众品位的一致性,就可以大大提高广告的实际效果。联系实际,优化媒体组合,获取最大传播效果。特殊的广告形式不是万能的,企业运用广告手段往往既要打产品品牌,也要传播产品功能,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整合传播手段,才能达到广告传播的最佳效果。

同时企业也可以多进行一些与目标客户群体的互动活动,让其产品能够真正的深入人心,为其产品的导入打下广泛的消费群体基础。在此我想决策者不妨采取一些产品试用,同游戏软件开发商协同举办竞技比赛,特定客户群体使用指导等等。

服务体系的差异化

差异化服务有肋于建立品牌,在普及基础的基础上,提供差异化服务,给消费者营造更为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放心的售后服务。最终建立起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服务体系。建立厂商、经销商以及消费者间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利于厂商和运营商把握差异化的用户需求,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开发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体系,也有利于厂商和经销商共同实现可盈利的运营模式,实现经销商的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服务战略,提升经销商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打开产品的市场销路。

客户用的放心,维修升级方便快捷,出现损坏等非技术性问题,可以享受收费合理的维修等等,都会从各自方面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美誉度。在此我想决策者不妨逐步推出差异化服务,如上门服务、24小时热线服务、推出一站式服务,让所有维修、养护、升级工作皆可在一个维修点一次完成。

篇8

(二)对产品技术密集、需要在境处进行售后服务的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和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优先考虑赋予自营进出口权。

(三)对产品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市场变化快的非机电产品生产企业,视其生产产品特性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情况,赋予自营进出口权。

(四)对生产资源性、原料性、大宗初级产品的企业,以及产品受配额限制和市场单一的生产企业,赋予自营进出口权从严掌握,原则上不批准其经营一类商品。

(五)已赋予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集团,其核心企业及紧密层企业不再赋予自营进出口权。已成立全资进出口贸易子公司的国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其核心企业及紧密层企业不再赋予自营进出口权。已参加出口联合体、出口联营公司的企业一般也不再赋予自营进出口权。

(六)对非生产性的国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可视期行业特点,赋予相应的自营进出口权。

二、自营进出口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一)必须是政企分开、自主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对其紧密层企业、总公司(含联合公司、总厂)对直属企业,应实行“六统一“管理。

(二)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和开展进出口业务所需要的设施和资金,以及其他必备的物质条件。

(三)有健全的内部组织机构和与经营进出口业务相应的外贸、技术等专业人员。

(四)有自产的出口产品和出口市场。

(五)经营进出口业务能自负盈亏。

(六)生产的产品符合出口质量标准。

(七)产品技术密集和机电产品生产企业,连续两年年均出口供货额(含出口,下同)一般应在一百万美元以上。

(八)一般机电产品生产企业,连续两年年均出口供货额一般应在二百万美元以上。

(九)非机电产品生产企业,连续两年年均出口供货额一般应在四百万美元以上。

(十)对非生产性的国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参照上述条件执行。

三、生产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权需要申报的材料

(一)企业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可行性报告(主要应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产品出口情况、国际市场预测、自营外贸所具备的条件、自营效益分析、今后发展设想等)。

(二)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三)企业前三年出口供货实绩(非生产性国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应提供前三年委托进出口实绩或其业务收汇情况)。

(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企业实有资金状况(银行或当地会计律师事务所出具的证明)。

(六)企业进出口业务章程(包括明确的经营范围)。

(七)企业经营的进出口商品目录。

四、赋予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的审批程序

(一)地方所属企业,由企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向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经贸委(厅、局)和经委(计经委、生产委)提出申请,经其共同审查取得一致意见后联合报经贸部国务院生产办。

(二)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企业,由其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经贸部、国务院生产办。

(三)实行国家计划单列的大型试点企业集团直接向经贸部、国务院生产办申请。

(四)国务院生产办在征求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其中属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征求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办公室)的意见后,对各地区、各部门申报的企业进行审查,将符合条件企业和审查意见送经贸部。经贸部根据国务院生产办的审查意见,进行审核批复。

五、自营进出口企业的权利

(一)有权以本企业的名称直接对外从事进出口业务活动;国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可以集团核心企业名称或其一家全资子公司名称对外从事进出口业务活动。

(二)有批准的进出口业务范围内,有权出口本企业自产产品,进口本企业生产所需的技术、设备、零部件和原辅材料。

(三)有权申请加入与其进出口业务有关的商会,参加国家、地方经贸部门组织的与企业经营范围有关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并得到国家对外贸易方针、政策的指导。

(四)有权享受国家在进出品贸易方面所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

六、自营进出口企业的义务

(一)必须遵守国家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各项法令法规,按批准的进出口业务范围从事经营活动。

(二)在进出口业务上必须接受国家或地方经贸部门的行业管理、监督和检查。

(三)必须承担国家或地方下达的出口创汇任务,并保持适当的出口增长速度。

七、对自营进出口企业的奖罚

篇9

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国内道路运输企业也必将发生重大变革。为适应新的行业发展形势,交通部制定了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管理办法,决定对全国道路运输企业进行经营资质的评定,并按照评定后的经营资质等级实行经营的合理分工。其目的是加快提高我国运输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引导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规范化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道路运输企业现状及进行经营资质等级评定工作的必要性

(一)道路运输企业在施行经营资质评定前的状况

1、企业规模小,经营业户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自八十年代初道路运输市场全面开放后,由于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投资少,收益快,道路运输业发展迅速。原来交通部门所属的专业运输企业因解体和下放,其经营规模大大缩小,经营能力大大降低。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其他行业部门为分流富余人员,成立了一批小规模道路运输企业,从事道路运输经营。而在农村个体运输业户占得比例很大。形成了目前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多、企业规模小的局面。

至2000年末,我省道路运输企业共有经营业户207998户,其中:交通部门拥有971户,占道路运输行业总户数的0.74%;非交通部门拥有207027户,占道路运输行业总户数的99.53%。全省共有营运车辆319109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营运车辆19491台,占营运车辆总数的6.11%;社会企事业单位拥有营运车辆150955台,占营运车辆总数的47.3%;个体联户拥有营运车辆148663台,占营运车辆总数的46.59%。我省道路运输业平均每户拥有营运车辆1.53台,其中:交通部门平均每户拥有营运车辆20.07台;社会企事业及个体联户平均每户拥有营运车辆1.45台。

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规模小,企业建立的运输网络覆盖能力有限,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发展壮大受到了制约。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将全方位进入我国道路运输市场,国内道路运输企业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2、道路运输工具档次较低

我省道路运输行业普通营运客车和营运货车所占的比重很大,高级营运客车或专用载货车辆所占比例很低,道路运输企业车辆结构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省道路运输行业营运车辆车型结构如表一、表二所示(略)。

至2000年末,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共有营运客车80445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营运客车12740台,占全省营运客车总数的15.84%。共有高级营运客车总数5717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高级营运客车1350台,占全省高级营运客车总数的23.61%。高级营运客车总数占营运客车总数的7.12%。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旅客在出行时越来越注重乘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快捷性。道路运输业高级客车数量偏低,车况陈旧落后,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旅客的需求,不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制约了道路旅客运输的健康发展。

至2000年末,我省道路运输行业营运货车总数为238664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6751台,占全省营运货车总数的2.83%。全省共有专用载货营运货车9235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303台,占全省专用载货营运货车总量的3.28%。我省营运货车车辆结构中,高效率、低能耗的重型营运货车很少。而高能耗、效率低的普通营运货车占得比重很大,全省共有普通营运货车229429台,占营运货车总量的96.13%。

当前,道路运输企业在用的营运货车大部分是普通敞蓬货车,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货损、货差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在运送沙石、建筑材料及煤炭等货物时极易洒漏,并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发达国家多数实现了营运货车厢式化,既有利于避免被送的货物途中丢失和损坏,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我们在调整营运货车的重型、中型、轻型以及专用货车的车型结构比例时,还应考虑营运货车的厢式化问题,力争早日实现货物无敞露运输,大力发展特种车辆运输。

3、道路运输企业经营机制落后,服务质量不高,安全隐患较多,运输效率较低。

至2000年末,我省国有专业道路运输企业共计145户,其中已改制的企业11户,改制专业运输企业仅占我省专业运输企业总数的7.59%。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比较落后,无论是国有的专业运输企业,还是社会个体运输经营业户,基本上采用的是单车单干的运输生产组织形式,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单一。

在市场经济下,许多道路运输经营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道路运输的服务质量提高,使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企业的窗口形象。道路运输企业实行多种经营形式后,有些经营者为图谋私利,短期行为严重。有的道路运输企业车辆使用权被层层转包,外来车辆挂靠专业运输企业,司乘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行车的安全动态无法掌握,使原来行之有效的预防性教育、检查、动态监控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形同虚设,行车事故频频发生,重大、特大恶性事故率呈上升趋势。

4、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

从文化素质来看,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其中具有中等专业以上学历的大约占18%左右。而个体和社会其他从业人员,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从业人员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近年来,道路运输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岗位技能培训,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接受了一定时间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专业技术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个体和社会其他运输业户从业人员,多数均未通过岗位培训。道路运输企业缺乏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的高级人才。

5、道路运输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

在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道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如果不加快道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会导致道路运输企业创新和竞争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将从根本上改变现行道路运输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效率、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为道路运输企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道路运输企业进行经营资质评定工作的必要性

1、开展资质评定是调控道路运输市场,改善行业形象,提高行业素质,促进行业发展的需要。

开展资质评定是有效调整运输市场,培育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需要,是优化运力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需要。道路运输企业存在着不少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客运市场宏观调控乏力,运力结构严重不合理,车辆档次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只注重外延发展,忽视内在提高,服务质量不如人意。货运市场经营主体过多、过散,市场集中度低,大中型企业为数不多,运输能力不强,企业和个体户数量很大,车辆结构不合理,运输经营方式落后。要从根本上治理整顿好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只能通过对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优化企业结构,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提高全行业服务质量。资质等级与经营范围挂钩,等级越高,可经营的货种、线路越多,这必将推动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引导企业把提高服务质量当作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

2、开展资质评定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道路运输市场将逐步完全对外开放。道路运输行业要应对国际、国内运输市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激烈竞争。无论外资、中资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经营项目、范围都要受到《规定》的约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符合实行国民待遇的国际惯例。这必将促进国内道路运输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的经营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运输效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道路运输企业来主导行业发展方向,建立起以安全、高效为特征的,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道路运输组织系统。

3、开展资质评定是完善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道路运输企业按照企业经营资质等级实行经营分工后,无论是线路质量招标,还是行政审批分工,都要以企业的资质作为主要依据,按企业的资质经营,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明确不让其经营与资质不符的经营项目。这样,可以减少行政审批程序中的不正之风,促进行业管理转变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对道路运输企业来说,明确了企业的经营资质等级,可以直接参与经营项目的招标和经营,监督不符合资质条件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通过加强企业质量信誉的考核,提高企业管理,促进行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道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观念陈旧落后,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者只抓生产经营,不注重财务管理工作,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由营运部门及司乘人员创造的,财务部门是一般的职能管理部门,只是简单的记账和算账。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企业管理上的失控,经济受损,效益下降。主要表现在承包经营初期,以包代管,放松企业内部管理,承包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拼车辆、设备,该保养的不保养,该维修的不维修,使承包车辆没到使用年限就已报废,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单车租赁经营后,只注重对外发包车辆数量,忽略了车辆租赁费的收缴,使大量的租赁费收不上来,有的已成为死账,企业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有的经营者为了个人的政治目的、个人业绩考核或为获取银行的信贷资金等,虚增企业收入,该进成本的费用不进,该提的折旧不提,该摊的费用不摊,想方设法把利润调整为最大化。有的经营者,为了躲避税费,达到躲、偷、漏、避各种税费,采取不该摊的费用多摊,不该提的多提,该入账的收入隐瞒不列,转移账目,账外设账。

企业对外投资、重组改制及资质评审时,编造理由高估资产,以获得较大比例控制权和评为更高一级资质企业。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将坏账、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使国家和职工利益受损。

道路运输企业采用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经营方式非常普遍。由于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经营形式的存在,使会计确认和计量上具有不确定性。

(三)经济效益下降,财务状况恶化。

表三:2000年国有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略)

道路运输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较差,未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多数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如表三所示,我省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低于企业的正常比率水平,国有道路运输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低。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不高,企业资金管理不利,资金占用水平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周转速度缓慢,应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企业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高,资产负债率超过标准财务比率(40%-60%)水平,企业的负债程度较高,偿付长期债务能力较低,企业财务风险较大。2000年度我省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完成利润总额-1687万元,亏损面43.33%,企业获利能力水平较差,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全面实现交通运输企业扭亏尚有一定的阻力。

(四)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虽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执行情况不是很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有差距,从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有的单位甚至认为领导说了算,有无内部控制制度无所谓。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不完全,针对性不强,操作性较差。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滞后,受管理人员思维、管理意识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监督环节薄弱,执行力度不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

思维观念落后。会计人员普遍的认识就是只要按法规、制度要求,把一套账做好,把一套会计报表编制出来,就算完成任务。对于运输成本控制、经营预算编制、投资决策分析、资金运用等工作职能,认为是与财务会计人员无关的事情,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文化素质较低,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以我省道路运输企业为例,至2000年末,全省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在职职工44065人,有财务会计人员1041人,占企业职工人数的2.3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会计职称以上的会计人员很少。个别财务会计人员不敢讲真话,不能同外来诱惑、威胁或弄虚作假的行为做斗争,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业务知识陈旧、老化,结构单一。财务会计人员在经济、法律、产业组织与管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外语等其他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制约了财务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挥。财务会计人员所学的业务知识,仍停留于旧会计制度所学的内容,对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学习得很少,研究的不深,有的甚至没有接触。

(六)财务管理手段滞后

目前,多数道路运输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还停留在手工会计核算上,财务人员覆行的只是会计的职责。即使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也只是实现了会计核算上用计算机替代了手工核算,或者部分地完成了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而网络会计在道路运输企业几乎是空白。

三、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等级评定中的财务分析

(一)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有关财务状况分析

1、道路运输企业在资质评定中提供的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分析

(1)规定申报资质等级评定的企业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目的

《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规定:申请经营资质等级的道路运输企业要提供企业净资产和客、货运净资产的资产评估报告,其目的就是通过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对道路运输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以确定其资产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经营资质等级对中小道路运输企业来讲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壮大的机遇,对中、小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的申报工作我省非常重视,鼓励他们实行强强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为了规范中小企业之间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经营体制改革动作,避免个别企业之间搞假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蒙混过关,规定企业在申报经营资质等级时必须报送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年度企业会计报告和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

(2)道路运输企业提供的资产评估报告、会计报告真实性分析

由于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原因导致资产评估报告、会计报告虚假。有的企业本来其资产没有达到其要申报的资质等级标准,为了多估资产、收入,少计负债,不惜出重金请愿意为其出具假报告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假的资产评估报告或会计报表审计报告。

目前,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中,存在不少有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会计师事务所竟相压价,不顾质量恶性竞争,为保收益不计后果,面对干预和压力不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谨慎原则而违心出具不实审计报告。中介机构责任心不强,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甚至没有审计就盖章出具审计报告。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资产评估程序、标准、方法进行评估验资,没有资产评估、验资职责的部门机构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验证。

企业与中介机构联合串通,提供虚假会计报表,任意扩大企业资产规模,减少负债,增加企业营业收入,以达到相应的资质等级。对已抵押资产评估确认,不分清责任,没有考虑企业的债务情况,提供不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审计报告。

2、道路运输企业资产规模分析

交通部颁发《道路运输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资产规模规定为:一级企业净资产在5亿元以上,其中客运净资产为3亿元以上;二级企业净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客运净资产3000万元以上等。对道路货运企业的资产规模规定:一级企业净资产在5亿元以上,其中货运净资产在3亿元以上;二级企业净资产在1亿元以上,其中货运净资产在6000万元以上等。

至2000年末我省交通部门客(货)运企业净资产分布情况如表四(略)所示。

(1)道路运输企业有关资产状况分析

①不良资产数额较大,存在潜亏

应收账款中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数额较大。据统计,至2000年末我省交通部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达11800万元,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占企业应收账款总额的27%至51%。应收账款中欠交的货运运费、车辆承包租费较为严重。有的已成为企业的呆账,有的以实物抵账,把实物的价格定在高于同期的市场价格,形成潜亏。

企业库存积压多年的存货,主要是汽车零配件,大部分已是过时和被淘汰的汽车零配件,已无使用价值,但账面数额较大。有的企业油库多年没有盘点,库存数量远远低于账面数量,形成潜亏。

部分企业对运输车辆计提折旧采用工作量法,在市场不景气时大批车辆闲置、停驶,车辆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但折旧还没提足。有的资产净值很高,而车辆已老化,造成账面车辆净值很大,但真正可运营的车辆却很少。

②对外投资管理不规范,投资回报率低

道路运输企业的长期投资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盲目投资,缺乏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长期投资项目不签订投资协议;对长期投资的核算不规范;对已达到规定的投资比例的长期投资项目不按照权益法核算。有的企业长期投资回报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有的投资项目甚至多年没有分利,所投企业连年亏损,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投资损失。

③虚增资产,调增企业净资产

为了增加企业资产总额,达到增加企业净资产的目的,在对企业资产重新评估时,把土地进行重新估价,增加企业的资本公积,使企业的资产和净资产同时增加。

把挂靠车辆作为企业的资产,增加企业的营运车辆数和运输车辆的原值、净值。道路运输企业实行挂靠经营方式比较普遍,其中货运企业比客运企业突出。从我省实际评审情况看,企业挂靠车辆数约占企业车辆总数的20%至70%比例,个别企业属于“空壳公司”,没有自有营运车辆。

车辆有关证件弄虚作假。对营运车辆的有关证件及证明材料进行编造、拼凑或篡改。为了准确反映企业实有车辆数,确认企业车辆产权和所有权,通过到有关部门对企业营运车辆证件进行验证,发现有的道路运输企业在经营资质申报表中,将其他单位的营运车辆计入本企业,虚报企业营运车辆数。个别企业还存在着编造、拼凑和篡改车辆证件现象。

为了达到相应资质等级的条件,有些小规模运输经营业户采取假兼并、假联合的方式进行组合,以某一企业名义申请道路运输企业资质评定。这些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和重组只是形式上的组合,签定虚假合同,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程序规定操作,没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企业仍然按照原来的经营模式、经营范围独立经营,各自为政。

④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

申报经营资质等级的道路运输企业,多数存在着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的问题。造成企业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的原因:一是实收资本不实。在1993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后,由于受会计政策的影响,将改革前的固定基金、流动基金和专用基金中的更改基金转作实收资本,但是多数企业未向工商局申报变更登记,造成法定资本与实收资本不符。1995年企业进行清产核资,调整企业潜亏和固定资产毁损,报经财政或国有资产部门核实批准先冲销资本公积,不足部分冲减实收资本,仍未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二是实收资本核算不规范。表现在集团公司和分级核算的企业,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或者总公司对分公司的投资,分别作“长期投资”和“实收资本”账务处理,但在汇总报表时没作抵销分录,造成账表实收资本不符。三是对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理解不够。按照《公司法》规定,企业实收资本超过注册资本20%时,应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

(2)客运线路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分析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客运线路使用权具有无形资产的一般特征,是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客运线路使用权是客运企业取得客运线路经营的权利,是企业为运送旅客、提供运输服务而持有的,它没有实物形态,是一种权利。客运线路使用权的取得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企业在新开通一条客运线路时,通常要做客流调查,经济效益分析,办理线路审批手续,还要做广告宣传等,这些工作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在新线路试运行期间客流量又小,收入少,在短期内没有利润甚至亏损。而在线路使用期内,还要根据线路客运收入向有关部门交纳一定的税费。

客运线路使用权基于上述特征,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故可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根据交通部有关文件规定,客运线路属于国家资产,国家授权企业使用,不允许企业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因此,企业参加资质评审时,不能将其线路使用权重新评估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处理。

3、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分析

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对道路旅客运输收入的规定:一级企业年完成总营收5亿元,其中客运收入3亿元以上;二级企业年完成总营收5000万元,其中客运收入3000万元以上等。对道路货物运输收入的规定:一级企业年完成总营业收入5亿元,其中货运营业收入3亿元以上;二级企业年完成总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其中货运营业收入6000万元以上等。

2000年我省交通部门客(货)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分布情况如表五(略)所示。

(1)道路运输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分析

在实际评审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道路运输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运输收入、生产量低于交通部规定标准,主要原因是道路运输企业存在着多种经营方式,如:公车公营方式、单车承包经营方式、单车租赁经营方式等,使营业收入的确认存在着不确定性。企业财务账表只是部分地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生产量完成情况,约占企业总营业收入、生产量的三分之一水平。为了真实地反映道路运输企业的营业收入、生产量完成情况,企业在申报经营资质时,允许企业按照实际经营的线路、班次、实载率、车辆数等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后再申报。但换算系数的选定缺乏科学性,当公车公营方式在某一企业所占比例较大时,换算收入与实际应达到的收入将相差很大。

公车公营的经营方式基本上用于高速公路旅客运输、快速直达旅客运输及快捷货物运输,客运站的售票收入及货物结算中心的运费收入可作为运输收入。而单车承包经营方式与单车租赁经营方式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承包者每月交纳的管理费、线路使用费和营业税金;另一部分是每月从承包者一次或分次交纳的相当于车辆净值或者是购车款中转入的收入。

(2)道路运输企业生产情况分析

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对道路旅客运输生产量规定:一级企业在近5年内年均完成客运量1200万人或客运周转量120000万人公里以上;二级企业在近5年内平均完成客运量230万人或客运周转量23000万人公里以上等。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资质等级的客运量标准,将客运站的旅客发送量计算到企业客运量中,造成客运量数据不实。企业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后,客运量是按客运收入换算出来的,因客运收入不真实,使客运量的准确性不高。同时,营运客车行驶里程不能完整统计,造成客运周转量不准确。企业营业收入、生产量完成情况记录不完整,实际计算出的基本运价水平也不够真实。

4、道路运输企业的债务分析

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规定道路运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2000年我省交通部门运输企业共145户,其中:资产负债率达60%以下的运输企业45户(客运企业25户,货运企业20户),占交通部门企业户数的31.03%;资产负债率达60%以上的运输企业100户(客运企业34户,货运企业66户),占交通部门企业户数的68.97%。

道路运输企业负债数额不实、资产负债率不准确的原因:一是该提的费用不提或者少提,造成负债总额不实。如:少提或者不提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退休活动经费以及该提而未提的长期借款利息等。二是调整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达到减少流动负债金额。有些企业将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相抵,达到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目的。三是企业资产不实,掩盖企业的或有负债,使企业存在潜在的债务损失。有的道路运输企业对外提供贷款担保,数额较大,没有在企业资产负债表附注中披露,使企业存在潜在的债务风险。

为了推动企业规范发展,我省允许企业在申报经营资质时,对有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测算。但企业应当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规范自己,发展自己,增强生命力。企业财务账表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将会带来很多弊端:一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数据失真。会计数据不真实,是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它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等有关法规规定。二是企业对外提供的营业收入、生产量等经济指标,与实际相差较大,企业少交纳税费,造成国家有关税费流失。三是会计核算不规范。营业收入与成本费用等财务数据只是部分地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性原则。四是对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错误的信息,造成决策失误。五是落后的经营管理手段对企业发展不利。企业经营者只满足于现状,没有紧迫感,不能通过挖潜企业内部潜力来扩大生产。

(二)道路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分析

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营运客车规定:一级企业自有营运客车800辆以上,客位24000个以上且高级客车在150辆以上,客位4500个以上,或拥有高线营运客车300辆以上,客位9000个以上,车辆新度系数在0.7以上;二级企业自有营运客车150辆以上,客位4500个以上且高级客车在50辆以上,客位1500个以上,或拥有高级营运客车60辆以上,客位1800个以上,车辆新度系数在0.7以上等。

对道路货运企业的营运车辆规定:一级企业车辆总载质量不少于7000吨,其中载质量为8吨及以上的重型载货车辆的载质量不少于3500吨,或专用货车不少于车辆总数的40%,车辆新度系数为0.60;二级企业车辆总载质量不少于1400吨,其中载质量为8吨及以上的重型载货车辆的载质量不少于700吨,或专用货车不少于车辆总数的35%,车辆新度系数不低于0.55等。

至2000年末,我省公路运输行业营运车辆情况如表六(略)所示。

自有营运车辆是指车辆产权属于该企业,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冠有本企业名称,企业固定资产账上有车辆产权登记的营运车辆。所谓挂靠车辆是指以企业的名义营运,但车辆产权不属于该企业的车辆,即在车辆的行驶证、道路运输证上均冠有该企业名称,但企业车辆资产账册上没有登记的营运车辆。

在道路运输企业资质评定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将挂靠在本单位经营的个体车辆和社会其他企业车辆作为本企业的自有车辆。因挂靠车辆不属于其资产,不应计入企业自有车辆。

有的客运企业经营者和个体运输业户,为了个人利益需要,私自增加客车座位,使客运车辆客位不准。有的货运企业承包经营者及个人运输业户,为了偷逃养路费和通行费,通过汽车制造厂或改造厂使车辆标记的载重吨位远远低于实际承载能力。所以,在核定营运车辆吨(座)位时,应以公路征稽部门核定的吨(座)位即养路费征收票据上标明的吨(座)位为准。个别汽车厂家出于自身利益,把自己生产的车辆按照高级车标准进行简单组合,尽管达不到高级豪华客车标准,却定为高级豪华车辆。

交通部规定在考核营运车辆新度系数时,车辆使用年限统一按8年计算。但有的道路运输企业为了能够达到相应资质等级车辆新度系数标准,在不影响营运车辆总数和总载质量的情况下,把那些使用年限长的营运车辆不在申报材料中申报,以达到提高车辆新度系数的目的。对于高速快客运输的豪华客车和从事长途快运的重型货车,按8年计算新度系数,则会出现车辆新度系数很高,实际上车辆已经到了报废限度。

(三)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方式分析

1、道路运输企业的几种经营方式

公车公营经营方式:即由企业出资购买运输车辆,车辆产权归企业所有,并由企业自己经营的方式。

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经营方式:又称抽本经营方式,是指车辆的产权是企业的,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除上交按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核定的承包费外,还要一次性或分次上交相当于车辆净值的费用,承包者在约定期间内占有和使用营运车辆,待承包到期后,车辆产权归承包人所有的经营方式。

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即由承包者个人出资购买运输车辆,而车辆资产记入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以企业的名义经营,且承包人按合同约定上交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和其他代扣、代缴费用,待承包到期后,车辆产权归承包人所有的经营方式。

挂靠经营方式。即车辆产权归经营者所有,经营者以企业名义经营,车辆的行驶证、道路运输证上均冠有企业名称,并按合同约定上交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和其他代扣代缴费用,待经营到期后,车籍转出该企业的经营方式。

2、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经营方式和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的账务处理

(1)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经营方式的账务处理

承包者一次性上交相当于车辆净值的现金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现金”,贷记“预收账款—预收承包车折旧款”;如果是分次上交则分次作相同的分录。每月应作如下会计分录:计提承包车辆折旧时作分录,借记“运输支出”,贷记“累计折旧”;承包者按合同规定每月交管理费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运输收入”。从“预收账款-预收承包车折旧款”中按承包月份的平均数作转账分录如下:借记“预收账款”,贷记“运输收入”。承包到期处理固定资产时做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2)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的账务处理

当承包者将购车款交与企业作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购车款”;购车时作会计分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每月作会计分录如下:计提车辆折旧时作分录,借记“运输支出”,贷记“累计折旧”。承包者按合同交承包费时作分录,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运输收入”;按承包期月份总数平均从长期应付款-应付购车款中作转账分录,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购车款”,贷记“运输收入”;承包到期处理固定资产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3、各种经营方式在道路运输企业的运用情况分析

公车公营经营方式主要用于高速公路旅客运输、快速直达道路旅客运输、快捷货物运输等。企业高档豪华客车及重型、箱式、特种大型货车基本都用于公车公营方式,且此种方式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经济效益在全部运输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道路运输企业也正是依靠此种方式去创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经营方式主要用于企业自有的且已使用多年的车辆租赁承包。这种经营方式在企业初始实行承包时应用较广。当前,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和挂靠经营方式在道路运输企业应用比较广泛,是道路运输企业公车公营方式的补充,是企业运输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是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和挂靠经营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尤其是挂靠经营方式更为突出,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隐患多,行车事故频繁发生

由于挂靠在企业的运输车辆过于分散,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行车的安全动态无法掌握,企业对其管理的难度较大。有些挂靠车经营者为图谋私利,车辆不定期保养检修,车辆带病运行,常常超限超载。有的经营者为了减少开支一人包开一辆车,日夜疲劳驾驶,重大、特大恶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的挂靠车经营者没有参加车辆保险,出了重大事故后无法支付巨额损失,只得由挂靠的企业来承担事故赔偿。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危及旅客和货主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服务质量差,严重影响道路运输企业的窗口形象

有些经营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道路运输的服务质量,坑、宰客户现象比较严重;无证上岗,业务不熟,语言粗俗,不文明服务现象非常普遍;违规营运时有发生。使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大幅下滑,道路运输企业的社会信誉受到玷污。

(3)车辆档次较低,车况陈旧落后,车容车貌较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个人财力限制,客观上造成了挂靠车辆档次不高,与道路运输市场上需求高档、舒适、快速、安全的车辆发展趋势不相协调。

(4)生产效率低下

一人一车分散经营,车辆的利用率很低,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发展受到了制约,不利于企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难以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取胜。

(四)道路运输企业有关资产联合、重组、兼并及划拨情况分析

1、个别企业为达到某一资质等级标准搞假联合、重组和并购

有的中小运输企业及个体运输业户,因其资产规模不具备某一资质等级条件,为了评上该资质等级,他们私下里达成协议,以某一企业的名义作为发起人搞联合、重组或兼并,并以该企业的名称申报资质等级评定,待取得资质等级证书时,还是各自为政,独立经营。

2、企业资产假划拨

有的道路运输企业主管部门,为了其地方利益,使其所管辖的道路运输企业评上比较高一级的资质,将几个企业的资产口头或以某种方式划拨给某一道路运输企业,使该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车辆总数达到该等级标准,并以该企业的名义申报道路运输资质等级评定。此种形式的资产划拨不是真正意义的划拨,因接收企业资产账面上没有反映被划拨的资产价值,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理资产产权变更手续。

四、道路运输企业资质等级评定工作对道路运输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的评定,极大地促进了我省道路运输企业的发展。如表七所示,一年来,道路运输企业按照交通部经营资质文件规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改制动作,交通部门企业户数增加了12家,企业资产规模扩大,权益资产增加,大大地改善了资本结构。企业生产量、营业收入大幅度提高,减少了亏损额。客运企业高级营运车辆,货运企业重型车辆、专用车辆都有所增长。企业挂靠车辆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治。道路运输行业正走出低谷,步入盘升趋势。

至2001年末,我省已有24户道路运输企业被交通部评为二级资质企业,其中:客运企业15户,货运企业9户。有74户企业被省交通主管部门评为三级资质企业,其中:客运企业32户,货运企业42户。有14户客运企业被各市交通主管部门评为四级资质企业。

五、加强道路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搞好道路运输企业的资本运营

(一)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1、加强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管理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重要承担者,对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建立健全会计机构,配备数量和素质相当的、具备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是一个企业做好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具有一至四级经营资质的道路运输企业,必须设立会计机构,而一、二级企业还应设置总会计师。道路运输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允许无证上岗。

加强道路运输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通过培训的方式使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不断提高,使他们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能够适应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的挑战,能够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

2、规范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监督

企业应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编制财务报告。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要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加强道路运输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源头控制,加强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

虚假会计信息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助长了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恶化了社会经济环境。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解决道路运输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本文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1、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整顿道路运输企业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对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禁止其从事会计工作,企业财务机构的负责人必须取得会计师以上职称。加强财务会计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

道路运输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如果不系统地学习财会有关专业知识,在对有关会计法规、制度理解上难免不出现偏差。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问题、新方法、新制度不断涌现,即使曾经受过系统学习的财务会计人员,如果仍停留于原有的知识水平上,也不能保证胜任本职工作。

2、明确企业经营者的会计责任,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企业的经营者,承担对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的责任,这其中包括维护各项资产的安全和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准确的责任。财务会计人员只是企业经营者的雇员,在重大会计政策和会计事项的处理上,他们不可能超越企业的经营者。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各项财政法规和财务制度必须了解和熟悉。企业经营者只有带头遵守财政法规,支持会计工作,尊重会计人员的意见,才能杜绝各种不符规定的原始单据出现,才能避免粉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情况发生,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现有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道路运输企业产权结构变革和创新是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的是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实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明确了企业的权利和责任,企业在分享利益的同时,也承担着经营损失的风险。经营者的责任、权力与利益的结合,依靠所有者的监督作用,可以防止经营者短期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所有者与经营者关系的理顺与有机结合。

4、加大奖惩力度

在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过程中,有的申报企业出具虚假的财务报表、评估报告等资料,由于企业作假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其从中获得的利益来说小得多,客观上也纵容了企业在会计信息上作假。主管道路运输企业资质评审机构没有对这些企业进行处罚。因此,必须加大执法的力度,对做假账、假报表、出具假审计报告及资产评估报告者要严肃处理,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同时,对长期自觉遵守会计法、坚持原则、抵制造假的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做到奖罚分明。积极使用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工具,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三)做好道路运输企业的资本运营工作

资本运营是指企业将一切所拥有或可支配的资源等转变为使资本增值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和活动。其表现为以货币化资产为主要对象的购买、出售、转让、兼并、接管、重组等经营活动。资本运营对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扩张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经营风险,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特征是管理重心的价值化,经营机制的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家和国有企业关系的细分化。资本运营的目的是从更大的环境中整合资本资源,将小资本规模发展为大资本规模,将低质量资本发展为高质量资本。

1、道路运输企业的资本筹集

(1)从企业内部挖潜,增加企业存量资本

道路运输企业的资产运营实质上就是运输车辆、维修设备、厂房、站场等这些存量资产流动起来,变换其形态,以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要想使这些资产流动起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须优化资产结构。优化资产结构,就必须盘活存量资产,将一些闲置资产通过兼并、转让、租赁、对外投资等形式盘活,获取增量资金。将增量资金用于更新营运车辆或技术改造,将部分固定资产通过各种方式转换为流动资产,从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变,使资产的结构更加合理。对暂时不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予以租赁或出售,对那些已无使用价值或损坏的固定资产予以报废。有计划选择部分资产进行联营或对外投资。

(2)利用各种形式筹集资本,增加道路运输企业的增量资本

向社会融资,道路运输企业通过推行承包、租赁、抽本、挂靠等经营形式,广泛吸纳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向金融机构贷款,企业可以根据需要以担保和抵押等形式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企业在贷款前要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不能盲目地借款,企业贷款的利息率要低于其投资的预期报酬率,避免因不能按期支付本息而增大财务风险。采取直接筹资来筹集资本,直接筹集资本较有效的方式是实行股份制,采用此种方式筹资不仅体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利益共享,筹集资金阻力小。企业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引进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手段。

2、优化道路运输企业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金和所有者所提供的资本金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构成或比重。最佳的资本结构可使企业的总价值最高,在企业总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下,公司的资金成本也是最低的,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可以同时运用几种筹资渠道。由于筹资成本高低和筹资风险的大小以及筹资的条件不同,所以在筹资时要进行充分分析研究,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及运用数字方式进行计算分析,然后选出最优方案,以期达到资本结构的最优组合。

3、道路运输企业的规模经营与资本配置

道路运输企业实行规模经营,要与资本配置相结合,道路运输企业规模的大小要与运输市场的需求相适应。在对运输市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财务预测方法对运输市场进行预测分析,测定保本周转量及保本收入来确定车辆配置和资本额度。资本配置额度要与运力投入相协调,资本配置额度少,投放运力不足,运输工具上不了档次,形不成规模,不能充分占领运输市场,缺乏竞争力。资本配置过剩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运力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使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增加资本成本,给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费用。也使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收回投资,阻碍了企业发展。

4、加快道路运输企业的资本扩张

道路运输企业经过数年的发展,拥有大批管理、技术人才,具有长期稳定的客、货运输业务和较高的企业信誉,具备一定规模的运输能力,占据较好的地理位置,这些存量资本优势为企业实现资本扩张提供了保证。道路运输企业在实行资本扩张时,要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自身特点选择可行的资本扩张方式,实现企业以低成本扩张,以有限的资本调动和支配更大的社会资本,壮大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避免那种形式上的联合、重组和行政干扰下的收购及盲目的投资,使企业不但没有做大做强,却背上沉重包袱。

六、加快道路运输行业结构调整,完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等级评定内容的建议

(一)完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内容

通过对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发现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尚有不足之处。如对企业资产规模有规定,但对企业资产使用效率没有约束,没有规定企业资产运用能力水平;对企业的收入做了规定,没有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出要求;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有规定,但没有规定应该达到什么样水平等。我们认为应增加道路运输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运营、企业发展能力及企业偿债能力的综合指标-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二)完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等级管理规定的建议

1、关于土地作为无形资产入账的建议

在我国土地是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权是通过两种方式取得的。一种是国家无偿划拨给企业的;另一种是企业交纳一定数额出让金后取得的。本文认为:企业因第一种情况取得土地使用权,除了95年按财政部[1995]14号文件精神规定进行清产核资,并且按国家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进行土地评估确认的价值入账外,不允许再将土地进行重新评估作为企业资产入账。道路运输企业在申报经营资质等级时,对已经确认入账的土地资产如再重新评估入账是不正确的。如果企业是按第二种情况取得土地使用权,只能按交纳土地出让金的金额按无形资产入账,不能再对其进行评估作为资产重新入账。

2、对道路运输企业在资质评定中提供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建议

为了减少道路运输企业在资质评定中提供的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虚假成份,尽可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状况,建议采用对社会中介机构实行公开招标。一、二级企业的评审,可由交通部资质评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招标,三级企业的评审由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在全省范围内招标,四级以下企业的评审由市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在本市范围内招标。各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要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的中介机构,统一对参加资质评定的企业进行评估审计,并与中标的中介机构签订协议,对被评估和审计的单位实行抽检,发现有虚假行为视为违约,并追究其违约责任。同时与注册会计师协会沟通,对出具虚假报告的中介机构给予处罚。

3、对申报经营资质的道路运输企业资产重组、兼并的审查鉴定

兼并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兼并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吸收兼并,二是新设兼并。

重组是指将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经过分立或合并等方式对股权、资产和组织合理划分、重新组合与设置,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统称为企业的股份制改组。

对于申报经营资质的道路运输企业,要审查能证明企业重组与兼并的文件资料。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兼并和重组要有地方政府体制改革部门及财政部门关于资产划拨的批文。如果是吸收兼并,还应有被吸收一方在当地工商部门注销回执以及吸收方在工商部门变更登记回执。如果是新设兼并和企业重组,还应要求出具新设企业工商注册证明。

(三)加快道路运输行业结构调整

1、破除专业界限和地域界限

我国加入WTO,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将会逐步失去优惠政策的保护,与其他运输企业展开公平竞争。因此,道路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业要打破地域界限,摒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思想,抓住资质评定的机遇,开拓进取,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要防止一些企业为了扩大企业规模,搞假合资、假兼并、假联合,使企业成为“虚胖子”和“空壳公司”。另外,在企业联合时,大企业要放下架子,不要以大自居,与小企业签订“不平等”协议。

2、鼓励企业跨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兼并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企业应结合自身和当地情况进行联合。交通主管部门应引导和促进客运经营业户通过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组建紧密型经营实体,实行公司化经营和管理。实力较强的运输企业,可以以高等级公路和主枢纽站场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节点,以资本和存量资产为纽带,实行强强联合,争取组建我省一级道路运输企业。

目前达不到二级资质标准的企业,可以与自身规模相近的运输企业联合,以线路为依托,以资金为纽带,与有经营资质的省内或邻省道路客运企业联合组建新公司。对客货兼营的运输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营方向,或就某条线路与有相应经营资质的客运企业联合组建公司,按合同章程规范经营。

3、为晋升资质等级企业创造内部条件

篇10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3-0180-02

铁人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中重要的精神文化遗产,可谓是大庆油田发展进程中尤为可贵的“传家宝”。在大庆油田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铁人精神发扬的先进作风、吃苦耐劳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推进。作为石油人的核心精神,铁人精神可以说是精神支柱,亦可以说是石油人的灵魂,更是全面推动大庆油田不断迈进的原动力。面对当前市场经济较为混乱,行业竞争尤为激烈的情况下,大庆油田实现快速飞跃也面临了较大的挑战与机遇,如何突破瓶颈问题,铸就辉煌的历史,更好地传承铁人精神,实现经济效益的大跨步。

一、坚持铁人精神铸魂聚力,加固企业发展思想根基

将铁人精神作为重点培育精神,引导全体员工树立起弘扬铁人精神的历史使命感,并将铁人精神作为思想教育的主线,全力构建更加完备的教育系统,将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的发展战线上。

为了保证铁人精神能够更加持久稳固的传承,大庆油田当务之急应当重视对教育体系的构建,通过不断强化铁人精神的精神意义,提高对铁人精神的认识,将铁人精神提升到民族精神的层面上来;并结合大庆油田的企业文化,将两者合二为一,从而提高铁人精神在企业发展中的精神地位[1]。同时充分认识到铁人精神在企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并始终坚持高举铁人精神旗帜,以先进作风引领企业的推动。将以上提到的基点要求作为基础点,不断建立健全铁人的教育系统。第一,结合大庆的发展规划,不断提升铁人精神的档次,近年来,大庆油田在强化铁人精神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打造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教育系统。第二,结合时代特色,将教育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来进行展现。从开创到缔造铁人精神的前辈们,他们在这方面的感受更加深刻,对铁人精神的感受与感想也尤为浓厚,这些用双手打造出铁人精神的开创者们,大多还健在,这可以说是一种现有的资源,既可以说是我们最为宝贵的人力财富,亦可以说是我们的潜在能源,更是铁人精神传承的重要来源。因此,可通过前辈亲身讲述来展现铁人精神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强化员工对铁人精神的重视。第三,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通过建章立制,将铁人精神融入到各岗各位中,使员工从踏上岗位那一刻起,充分领会铁人精神的深刻含义,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课题,并始终伴随着他们走过职业生涯。第四,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日渐变化,因此,铁人精神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结合时代特色赋予其新的含义,使其更加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时代的需求。就当前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创造和谐社会的趋势下,需不断激发干部职工对国家的热爱,并充分体现在各自的岗位中,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出发,努力维护企业发展的各项战略,并借以落实执行;同时引导员工将创业激情展现到工作中,通过开拓创新,不断推进企业发展上台阶;将求实的态度展现在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中,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创造一流的成绩;将甘于奉献的精神发挥在以大局为重的层面上,并能够通过全面践行积极推动,使铁人精神更加充满活力。

二、坚持铁人精神强化软实力,坚实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企业文化在凝聚人心、强化软实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铁人精神作为大庆人传承的精神内涵,其精神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这也就说明了,铁人精神是大庆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其在有效提升软实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可将上述提到的“爱国情怀、创业精神、求实态度、奉献精神”作为大庆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以铁人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不断开创符合企业发展的竞争文化、创新文化等重要文化理念,并使之活跃企业发展,使其更加具有竞争力,队伍更加具有凝聚力,以此开创一条崭新的历史道路。

1.在思想转变中增强文化建设。只有将铁人精神贯彻到工作中,才能够使其更加具有真实感。因此,应将铁人精神融入到企业发展的生产中,通过各岗各位的实践,广大干部职工在全面构建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深了对铁人精神深刻内涵的理解,同时亦能够养成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有效地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更便于铁人精神的理解,不至于使其神话,产生虚无缥缈的情况[3]。同时将铁人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支撑,结合时代的脚步,深化其精神含义,使其更加具有期待气息,成为文化建设的精神“引擎”,成就大庆特色文化,激发员工对铁人精神的思想转变,进而有效将员工的发展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统一企业,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效果。

2.在增强竞争力中打造企业品牌。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无疑是促使企业竞争中永站潮头的重要因素。而铁人精神在国内甚至是国际都有着其响亮的名声,这可谓是给大庆企业提供了更高的起点。为此,将铁人精神贯穿到企业品牌的铸造中,结合到企业品牌的宣传、策划中,借以实施全面性品牌战略,制订出符合企业发展进度的品牌建设计划以及各种细节。并配合整体立体研究、利用媒体进行推介、结合会议的交流等多种形式,扩大铁人精神的宣传范围,强化其品牌效应,使之知名度、名誉度不断提升,进而增强大庆油田企业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竞争力。

三、坚持铁人精神育人,打造“铁人式”员工队伍

要提高效益无疑是人的工作,要锻造出具有创新、吃苦精神的队伍,就必须结合铁人精神,发扬铁人精神的先进作风,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实力,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铁人队伍。

1.传承优良作风,发扬先进精神,锻造铁人作风。在大庆油田的优良作风中,“三老四严”等传统精神是大庆经过多年风雨承载锻造而来的,具有较高的实际意义,在社会发展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4]。因此,传承和发扬这一系列精神在当前依然非常重要。通过铁人精神带队伍进行作风及精神的锤炼,不断地提升队伍优良作风的传承,并通过工作战线,将其发扬光大。由于长期持久地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进而有效地推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成功打造出具有思全局、精业务以及政治立场坚定的队伍,在作风上更能够充分发挥“吃苦耐劳精神、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的铁人队伍。

2.强化基层建设,开创“铁人式”标准化队伍。要构建更高层次的企业王国,应从基层建设开始重视,根基牢固发展起来也更加稳固。因此,在发展企业的工作中,应将基层组织作为紧抓不放的重点工程,不断从领导组织、健全制度、岗位培养等方面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根基力量,从固本强基中促进整体发展。

3.塑造典型领头雁,锻造“铁人式”团队。不同时期的大庆总是在队伍中树立起一批又一批的典型员工,并能够以此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创造了一系列的辉煌业绩。因此,通过典型事例、人物的带领,是有效促进员工形成良性竞争、奋发向前的重要方法,形成更加活跃的氛围,也说明了随着时代的推进,树立符合时代形象的典型人物,对传承铁人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是构建持久战斗的有效形式。

四、坚持铁人精神构建和谐,全面营造和谐发展氛围

就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式下,全面打造和谐发展环境也被提升到了企业发展的战略层面上,而大庆也始终坚持着“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宗旨,将报效社会、构建和谐氛围、回报人民等作为铁人精神的最高目标,并坚持将成果与职工群众共享。

1.创新改革惠及职工群众,促进企业与职工更加和谐。作为推动发展,创造成果的主体力量,对待职工群众应树立起全心全意的信任感,并不断将职工群众的利益作为和谐发展的重点,更好地维护职工所享有的权益,全面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

2.全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企业与社会更加和谐。加大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力度,构建与地方企业的生产体系,营造和谐的氛围。多年以来,大庆油田始终坚持着“发展共谋、责任共担、和谐共抓、环境共建”的理念,在各项问题中,通过妥善解决问题,有效地营造了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局面,并始终在国家、社会、地方危难时,站在第一线上,发扬铁人精神不断帮助构建和谐社会。

3.积极推动绿色油田建设,促使企业与环境更加和谐。打造绿色油田,构建绿色生态是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念,也是大庆油田不断践行的使命。经过长时间的见证,大庆油田在社会及群众的监督下,始终坚持贯彻绿色油田[5]。同时将安全工作摆在会议桌上,经过长久的教育,使干部职工树立起“安全第一,环保优先”的先进理念,并通过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维护着生态环境。

总之,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庆油田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巨大的挑战,而铁人精神作为大庆人长久的精神支柱,在推动企业不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铁人精神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融会贯通,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韩士军.新时期传承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要注重“三个结合”[J].大庆社会科学,2011,(2).

[2]张大立.大庆精神永放光芒[J].学理论,2009,(15).

篇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011-02

我国工业经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了不少问题, 比如市场的分类和建立、物流渠道、调解机制和中介服务等。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在这个时期也经历了一个从计划到市场的过渡过程,勘测设计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变到为买方市场。

电力勘测设计市场在大发展时期很难完全走向市场化,一些设计单位仍然处于等活的状态, 其中一些部门甚至一直是上级电力公司分配设计工程的情况。但随着当前设计市场的低迷,这样的局面已经很难保持了,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许多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加入到设计市场的竞争中来。那么为了保持盈利,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应该怎么做呢?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适应市场,保持盈利,作者认为可以在企业内外两方面参考下面两点措施建议。

一、建立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薪酬分配机制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要加强内功修炼,除了改变原来传统的管理方式,完善设计程序,提高工效外,要进行薪酬分配的改革。

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勘测设计单位逐渐由原来 的“纯”事业单位转为“自主经营、自负营亏”的企业化管理性质的“半”事业单位。勘测设计单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知识密集型单位,而且其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人才。但是,目前勘测设计单位面临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员工频繁流失。技术员工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受行业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其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已经显示出较大的不适应性。因此,加强薪酬管理是当前勘测设计单位长足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薪酬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员工心目中,薪酬不仅是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的自身价值,代表单位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由此看来,勘测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支素质一流、结构合理、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而最重要的保障环节就是建立起对外具有竞争力、吸引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和激励性的薪酬制度。

1. 薪酬设计的原则

薪酬设计的原则一是战略原则。设计薪酬时必须从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必须体现单位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要求。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和交通建设规划结合起来。二是公平原则。这是薪酬设计的最主要原则。薪酬设计要透明、公正、公平,让单位内部员工认可。三是竞争原则。薪酬水平在市场上要有竞争力,力争不低于全国同行业、同地区分配标准,能够吸引和留住所需人才。尤其在一些关键人才的薪酬标准上应当等于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和竞争对手水平。四是激励原则。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大小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以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核心管理人和技术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五是合法原则。合法是建立在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尤其税法是决不可违反的,必须严格遵守。

2. 建立薪酬分层管理

薪酬分层管理设想根据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任职资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将岗位分为:管理、技术、后勤服务三大类。对于设计院领导层宜采用年薪制,由月基薪和年终风险收入组成,其绩效考核指标包括单位的年产值、资金回收率、利润率、中标率、精品项目个数、客户满意度等。对专业技术人员采用绩效工资制,由基本工资、项目奖金、年终效益奖和福利等组成,其绩效指标除产值指标外,还包括设计质量、技术创新数量、论文的数量和后期服务质量等。对后勤服务人员宜采用岗位工资制,由基本工资、月绩效工资、年终效益奖金以及福利等组成,绩效指标主要是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包括计划工作完成率、工作态度、内部满意度等方面。无论是何种岗位的人员,都应结合工作要求,使每个员工都能承担起职务工作责任,重在贯彻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原则,使通过职务工作显示出才干与业绩的人员获得更高报酬。

二、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电力勘测设计单位要走出去,受我国电力行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近年来新开工建设规模呈逐年下降态势,国内电力设计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的局面凸显,行业竞争加剧。对此电力勘测设计行业要将目光投向海外,拓展市场空间,做国际总承包项目,寻找企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1. 在境外市场寻求机遇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电力行业建设企业寻求出路的时候,整个电力行业要注意到,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潜在发展空间为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境外市场中,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刚性需求;东欧、拉美等新兴市场的潜力较大。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承包商普遍调整经营战略,中国企业凭借自身优势进行项目合作的机会增大。同时,与国内电力行业工程总承包开展比较薄弱的情况不同,国外电力工程总承包市场的成熟度较好,工程建设很多采用总承包模式,市场前景广阔。

2. 合作提升“双赢”砝码

勘测设计单位要进一步提高与窗口单位及发电集团开展战略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与窗口公司和高端客户群的密切合作和交流。比如紧密合作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集团、哈尔滨电站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重点窗口单位举办技术合作交流会等活动,在海外电力市场开发过程中各方应紧密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选定目标市场,进行重点开发,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实现双赢。同时,需加强对目标市场的前瞻性研究,对重点技术课题进行重点开发、共同拥有知识产权,形成核心竞争力。交流与研讨,更密切了合作关系。

3. 以客户为本提供高效服务

为服务好客户,设计行业在“走出去”项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使用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比如:同一个国家项目开发和执行尽量采用同一个生产、经营团队;经营丰富的老员工和年轻员工在同一个项目上采用双主设人制度;在外部技术方案评审和重要会议之前,请所有参建过以往该国家项目的设计人和工代一起参与院内评审和讨论;注重对项目所在国家各方面情况的总结,包括建筑材料、风土人情等资料;收集国外标准,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消化、吸收并用于具体工程,使之转化为生产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利用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比如,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优质的工代服务是确保设计意图正确实施的重要措施,也是控制工程工期和造价的重要环节。除了采用常规的工代现场服务、现场巡查等方式外,还利用信息化手段,采用远程视频实现院内和国外现场的及时沟通,指导问题的处理。

4. 发挥以设计为龙头的总包优势

通过设计优化,降低了工程造价成本。通过运用三维设计手段,精细化设计,消除碰撞、优化管道,使采购与供货一次到位;在满足合同与强条的基础上,优化设计,节约了总承包商成本。通过将设计部纳入项目部管理,在土建施工图出版前,设计与项目组矩阵集中;将设计作为采购的全过程技术支持;推行精细化三维设计与项目材料采购管理软件融合使用等介入,实现设计与采购深度交叉融合。同时通过设计与调试的深度交叉工作,开展项目系统运行说明书的相关工作,适应项目进入调试阶段的要求。

现场项目管理方面,可以将设计工代纳入项目现场部的统一管理,编制工地服务计划,将主要专业主设人派往工地做设计工代参与现场项目管理,及时解决设计方案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施工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同时便于设计人员熟悉施工工艺,促进设计水平的提高。

5. 多途径有效控制风险

风险是影响海外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将风险降低到最低,要建立一套比较全面的海外项目风险控制体系。在国外市场调查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了解、掌握工程建设原材料市场的价格涨跌幅度和趋势,当地的人工价格水平、在项目报价时规避风险;重视国外工程项目信息收集、筛选,了解当地金融、法律、工程建设规范要求和劳工政策;积极与国内一些有国外市场开发和项目实施经验的单位沟通,吸取经验和教训;咨询驻外使馆商务参赞,了解项目所在国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在前期项目开展过程中,认真听取律师的反馈意见;积极与银行、外贸公司等相关单位联系,听取他们的建议;同时,还认真听取院内设计部门涉外项目经验人员的意见,做到充分利用各方资源,降低项目风险。

三、结语

电力勘测设计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要与时俱进,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设计模式,要不断调整经营思路,做出最适合当前市场形势的改革,才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勘测设计企业的经营之道。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1

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重要转型期,企业生存压力逐日加大,实施营改增有利于改变企业税负普遍过重的现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但是,企业应对不力的话,税负可能反而增加,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沉重压力。如何顺应时展形势,牢牢抓住营改增的有利契机,实施税务筹划方案,在变革中谋求发展,是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营改增的改革背景

营改增是指将征收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为征收增值税。2012年开始,我国在部分城市的部分行业开始了营改增试点,2013年把试点扩展到全国,之后试点行业逐渐增加,2016年5月1日起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据统计,2012年到2016年4月间,我国试点营改增已累计减税5000多亿元。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只是对产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避免了重复纳税。实施营改增可促进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总体降低企业赋税,实现结构性减税的主要目标,并实现第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二、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的税负变化

实施营改增意味着企业必须从正规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才能得到抵扣,这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推动行业的优胜劣汰。I改增改变了重复征税、无法抵扣、无法退税的弊端,上游供应商缴纳增值税后,下游企业所需缴纳的增值税金为销项税减去进项税,避免了重复纳税,税收负担得以大大减轻。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可促进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这将推动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当然,实施营改增对企业也有着不利影响。营业税适用税率一般为3%、5%,而增值税是3%、6%、11%、13%、17%几档税率,无疑增加了纳税成本,因此企业必须从供应商处取得足够的增值税发票,这为采购和财务管理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实施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且纳税申报更为复杂,短时间内企业往往难以适应统一的税收政策。而且,在税制调整期间,税务部门会加大对营业税的清理与追缴力度,从实际情况来看,2016年前7个月我国营业税执行数为1219亿元,同比暴增30倍,其中5-7月的营业税合计高达1160亿元,这极大地加重了企业的税负。

三、营改增背景下企业的应对之道

1.提高会计核算管理水平

营改增的总体减税规模高达1.1万亿,这是我国政府实现减税降负的大手笔。企业应积极做好营改增的应对工作,对财税人员加强业务技能培养,并构建健全的纳税规章体系,让财税人员能够迅速适应新税改环境及相关业务流程,为企业开展纳税业务提供保障。企业必须改革计价模式,完善会计核算内容,设置相应的会计核算科目,使各税收款项能够清晰明确。在账务处理方面,要完善整个处理流程,注意与之前收入及成本费用记账核算的区别,通过准确核算各类税额、编制财务报表来全面提升会计核算水平,要及时对进项税进行认证和抵扣,严格按照会计核算程序开展税务筹划,以保证纳税活动的合法性,尽可能降低会计核算系统不健全、进项税无法抵扣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2.加强供应商及发票管理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认识到采集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要性,只有取得真实、合法的进项税发票,才具备抵扣销项税金的条件。企业应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认真、全面、系统的筛查,与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加强合作,确保能够取得符合规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扩大进项税可抵扣范围,增加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额,最终减少税负压力。向外开具发票的时候,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规章和流程,保障整个过程和形式的规范性。企业要改变传统发票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电子发票,在发票申请、认购等环节进行网上认证,这样可极大程度地节约管理成本,大幅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要确保所购进物资的合同流、发票流、现金流相符,实现“三流合一”。

3.主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

在全面实施营改增的背景下,企业要想提高经营效益,就必须主动做好税收筹划工作。企业可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购进计划,充分发挥所购入固定资产在增值税抵扣环节的作用,适当购入自动化机械设备,从而增加进项税抵扣,控制人工劳务支出,提高生产效率,从总体上降低税负。在采购管理工作中,企业可采取集中采购或批量采购的方法,以增大对供应商的话语权,确保高质低价,还能保证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在签订合同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应当注重时效性,尽快取得进项税发票,尽量延迟开出销售发票,从而增加现金流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核算期间内税负不均衡的现象。随着我国“营改增”的推进,企业应将优势资源集中投入到主营业务当中,并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从而优化成本费用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大限度地发展优势项目。这样既能节省人工费用的开支,又能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切实减轻经营负担。财务人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与主管税务机关密切沟通,及时掌握增值税最新税收政策和动态,争取税收优惠,为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出力献策。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做到依法纳税、合理避税,必要时可向专业的税务筹划人员寻求帮助,获得最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享受“营改增”所带来的好处。

四、结语

营改增是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税制改革措施,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经济新常态下,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化,企业应顺应时展形势,密切关注政策及行业动态,抓住税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充分落实基础财务工作,加强供应商及发票管理,同时增强税收筹划的意识,有效运用税收筹划政策优化成本结构,以消减营改增的不利影响,实现效益性增长的目标。

篇13

随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增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关注顾客的需要,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因此,有必要将顾客价值理论引入到物流领域并加以应用。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特征

第三方物流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物流企业的顾客并不是商品的最终消费者,而是生产企业或商业企业。这要求物流企业与顾客之间默契合作,实现双赢。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一)战略共赢性

生产企业或商业企业把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双方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生产企业或商业企业可以节省在物流方面需要花费的精力和人力,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见,现代物流的突出特性在于其系统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同顾客是一个互动的系统。要让这个系统稳定、持久地发展,物流企业与顾客就必须用战略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形成战略联盟的关系,实现双赢的目的。

(二)专业化

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专业化的物流管理人才、先进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具备高度系统化、集成化和信息化的管理体系,能够对物流资源进行快速整合。正是由于物流企业的上述专业性特点,顾客才把部分或者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

(三)柔性化

现代物流活动的内容及其运动过程,早已不同于传统的物流形式,正在发生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等质的飞跃,柔性化是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又一个特性。由于顾客的性质和期望不同,物流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的关系也就不同,物流企业要能够为顾客提供柔性化的服务。

二、顾客价值的涵义与构成

(一)顾客价值的涵义

在《竞争优势》一书中,迈克尔·波特(1985)给出了价值的定义:“价值是顾客对企业提供给它们的产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价值由总收入来度量。”其实,价值就是产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带给顾客的净效用。研究者们通常认为,在企业为顾客设计、创造、提供价值时应该从顾客导向出发,把顾客对价值的感知作为决定因素。顾客价值是由顾客而不是供应企业决定的。菲利普·科特勒(1997)给出了顾客让渡价值(customer delivered value,CDV)的定义:总顾客价值与总顾客成本之差,其中总顾客价值包括形象价值、人员价值、服务价值、产品价值。总顾客成本包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时间成本、货币成本。Besanko(1999)提出消费者剩余(ConsumerSurplus)的概念。他认为:消费者剩余是可觉察收益减去购买价格的余额。也就是说,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剩余的大小取决于可觉察收益的大小。可觉察收益(Perceived Benefit)是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主观评价,它反映顾客对商品价值的理解,是顾客对商品使用预期收益的判断[3]。国内研究者王永贵、韩顺平、邢金刚等(2005)认为:顾客价值的核心是感知利得(与使用特定产品相关的实体特性、服务特性和特定使用条件下可能的技术支持等)与感知利失的权衡;顾客价值是顾客对产品属性、属性效能以及使用结果的感知偏好和评价。因此,顾客价值实质就是在考虑到期望水平时,基于顾客感知利得与利失的差异而对产品/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虽然研究者对于顾客价值的看法不尽相同,但顾客价值的核心是感知利得(Perceived Benefits)与感知利失(Perceived Sacrifices)之间的权衡(trade一off)还是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同。

(二)顾客价值的构成

Weingand(1996)在对图书馆实证研究中将顾客价值划分为四个层次:基本的价值、期望的价值、需求的价值和未预期的价值。Sweeney&Soutar(2001)在总结他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四种价值维度,一是情感价值,指顾客从商品消费的感觉和情感状态中所得到的效用;二是社会价值,指产品提高社会自我概念给顾客带来的效用;三是质量价值,指顾客从产品感知质量和期望绩效比较中所得到的效用;四是价格价值,指短期和长期感知成本的降低给顾客带来的效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物流企业的具体情形,将顾客期望价值和客户感知价值分为四层,从最基本的功能层面的产品或服务基本效能价值到附加价值(增值服务价值),再发展到顾客的情感价值(信任、荣誉感等),最后到最高层次的顾客自我实现价值(顾客取得的社会认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价值的升级也是顾客需求和顾客满意度的层次升级过程。低层价值的实现是高层价值的基础,高层价值的实现是对低层价值的提升和超越,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价值创造过程。随着顾客价值的升级,顾客的满意度也在升级,由最初的功能满意到最终的自我实现满意。

三、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经营战略的意义

顾客是组织存在的理由,只有当组织满足了顾客的需求与偏好,组织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当市场的主导权转移到顾客,顾客已经成为左右组织兴衰存亡的决定因素。所以,近些年来以顾客价值为基础的战略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优异的顾客价值(Superior Customer Value)是能够在顾客头脑中造就与众不同的驱动力,也是造就忠诚顾客、终身顾客的驱动力(Khalifa,200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顾客价值(Customer Value,CV)已成为西方营销学者和企业经理人共同关注的焦点领域,被视为竞争优势的新来源(Woodruff,1997),是获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Higgins,1998;Kordupleski&Laitamaki,1997),是一切市场活动的根本基础(Hol·brook,1994)。物流作为第三产业,其产品是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具体来讲,就是完成顾客委托的每一单运输作业、每一次装卸作业、每一批货物的储存,为顾客长期提供的运箱、仓储、配送服务,协助顾客进行物流网络设计或评估,为顾客提供的管理咨询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样也应以顾客价值为导向,将增加顾客的价值作为经营的目标。物流企业面临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尤其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把业务外包给物流企业的好处,纷纷在寻找自己的战略伙伴。他们要求的并不是一次的交易关系,而是一种长期合作、战略联盟的关系。这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机会,应尽快加强对顾客价值的分析和研究,建立同顾客的战略联盟,抓住机遇,创造更多的利润,进一步发展壮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