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

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互联网医疗行业现状

篇1

互联网医疗是当前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而新兴的一种医疗体系,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困境,如果想要解决这些困境,就必须要认清源头,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体系。

1 “互联网+医疗”技术的背景

近几十年,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渐广泛应用到了各个行业中。在这种形势下,“互联网+医疗”逐渐成型。我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相对不足,随着人们健康和保健意识的提升,使得人口和医疗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互联网+医疗”体系有效的解决了我国人口和医疗资源之间存在的矛盾,有助于我国民众的便捷医疗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2 “互联网+医疗”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进一步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互联网+医疗”体系取得了较为喜人的结果。该体系可以使患者更加便捷的就医,使得疾病得到更好医治。然而,在当前“互联网+医疗”体系建设中还具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2.1 “互联网+医疗”所面临的机遇

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医患之间的沟通渠道和空间,尤其是当前一些知名的的付费医疗网站,不但使得医患之间的交流更加的方便,而且能够很好地保护患者的隐私。同时,“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也为患者寻找相关的医治方式和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方便。通过“互联网+医疗”,只要患者可以自由的使用网络,就能够从互联网中寻找到自身身体不适或者所患疾病的信息。这样不但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线下医院中医生的工作量,还能够使得患者得到更合理的治疗,对于构建新型医患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互联网+医疗”面临的一些挑战

从当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状况来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缺陷与不足。相对而言,医疗行业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且需要受到政策管控的行业,医疗技术和信息的准确性直接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仅仅只是理解了微分细分市场尚且不能掌控大的趋势。我国应改变现在政策和市场的大趋势来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价值医疗推动了市场对于互联网医疗特别是远程医疗的需求程度。这是由于价值医疗是通过结果来收取费用的,不仅加强了医疗机构对于医治疗效的强调,而且促进了医疗工具的使用。其次,我国的医保体系还是以保基本为主要的核心内容,自己本身控制费用的能力比较弱,并没有能力去监管医院对企业缴纳的医保进行管理,这也就造成了雇主和医保没有动力和一定的能力去管理医疗疗效,从而去控制医疗费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是我国国家政策的一大难题,这就造成了患者在看病的过程中健康管理环节的空白情况。我国在医疗服务链条最核心的医生、患者、医院三个环节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因为我国医疗领域的特殊性,互联网企业并没有彻底的打开中国的医疗市场,医疗核心的诊疗服务也没有被打开。最后,我国的“互联网+ 医疗”也需要关注医务人员的需求。医疗行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行业,拥有很高的专业技术,没有医务人员的加入,互联网与医疗就实现不了更好的融合。因此我们更应该好好关注医务人员的需求问题。

3 “互联网+医疗”的当前环境

鉴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殊性,它和线下医院拥有者本质的区别。因此,在“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寻找到合适的模式来解决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医患关系紧张、以药养医、医生科研压力重、公私医院无法进行公平竞争等。还有,“互联网+医疗”体系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点是如何识别和确认互联网医生的任职资格、从业经历等信息是否真实准确。比如,2016年被曝光的“莆田系”医院以及百度搜索引擎对互联网医疗实施的“竞价排名”等问题,都说明了“互联网+医疗”发展中对医生任职资格等信息准确辨别的重要性。假如未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就必然会更加曲折。

3.1 政府政策扶持

“互联网+医疗”在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支持非常重要,可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政策的扶持直接决定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速度。鉴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互联网+医疗”的建设以及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同时,政策支持还可以提升“互联网+医疗”在患者心中的地位和可信度,从而使互联网医疗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2 强化“互联网+医疗”的规范性

互联网医疗体制的发展离不开医疗行业协会的自身规范作用。医疗协会将地方的医生纳入进来通过签订互联网医疗从业承诺书,定期举办有关的业务培训和相应的讲座,通报互联网医疗中医生的不当从业行为来推动医生群体的职业道德水平对互联网医疗体制的发展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当前的“互联网+医疗”发展形势来看,其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其必然具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来促进“互联网+医疗”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争荣.“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的创新与机遇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5(05)

[2]王安其,郑雪倩.我国互联网医疗运行现状――基于3家医院的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01).

篇2

DOI:1013939/jcnkizgsc20165210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震惊,医药行业作为朝阳产业也在迅猛发展。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医药企业普遍经受着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例如以天猫医药馆为代表的平台型医药电商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大力整合医药供应链资源;好药师则发力B2C电商,谋求线上线下的高度整合;更有大量的创新移动电商医药渠道、医生P2P平台等,这些无不对医药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产生重大冲击。从长远来看,医药企业未来发展势必应该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做到顺势而动。另外,中国医药市场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吸引了国际上众多知名外资药企,这对国内医药企业又形成了另一重大冲击,大多数中国药企尤其是中小型药企与其相比,明显缺乏竞争优势,尤其在互联网领域,更是难以与发达国家抗衡。因此,中国医药企业如何改善传统的线下经营模式,制定有效的互联网发展对策,从容应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提升国内外的竞争实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求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行业自身内在规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策。这有助于尚未成熟的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认清发展道路和目标,能够有效推动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顾客对医药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以至于有力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

本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我国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从2005年药房网获得第一张医药B2C牌照以来,医药电商经过了十年左右的发展。据统计,2014年我国网上药店总销售额达68亿元,2015年已突破百亿元大关。

现有医药电商模式包括B2B 模式、B2C模式、O2O模式。其中,B2C最多,B2B因企业之间信息化对接难,发展缓慢,O2O处于探索中。B2C模式包括自I式和平台式两种,自营式是企业自营多品种医药,向消费者提供医药电商服务,平台式是第三方B2C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医药交易服务;B2B模式包括政府主导下的B2B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即非营利性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和药企B2B,即生产商、批发商、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易服务平台; O2O模式简言之就是线上下单线下取药,现阶段除医药电商B2C企业提供的O2O服务外,其他医药O2O企业大致分为三类:独立医药O2O企业,如快方送药、药给力等;有传统企业背景的医药O2O公司,如叮当快药、药急送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医药O2O服务,如百度提供的药直达平台、阿里健康提供的医药O2O服务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仅仅提供附近药店信息展示而不提供配送服务平台的医药O2O项目。

据 《2015中国医药电商发展蓝皮书》 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CFDA共发放526 张“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其中第二方批发交易类B2B证书(即B证)112家、第三方平台交易资格的企业(即国A证)26家、网上零售类B2C证书(即C证)388家,占比分别为213%、49%和738%,C证所占比例最大,获得B证和C证的即传统医药背景的公司共有501家。但是由于医药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特殊性,国家法律法规约束性较强,因此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尤其是医药零售行业的互联网发展进程一直比较迟缓。

当前,随着“互联网+”政策的进一步明朗,我国未来医药电商的发展潜力巨大,将呈快速增长态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抵挡万亿元级市场的诱惑。2015年12月7日,全国首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诞生。同年12月10日,“全国首张电子处方”开出,它突破了网络问诊的限制。可以预测,未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将精力更多集中于提供医疗服务,而把药品销售的功能出让给零售药店或网上药店;促进医药、医疗和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共享,推动医药电商加快跨界融合与发展,将是药品零售行业未来服务模式转型的关键。

由此可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传统医药企业纷纷朝互联网方向发展,做起了医药电商。新兴的创业型互联网企业也在不断试水,探索互联网医药快速发展的路径。但我国医药企业的互联网发展之路依然困难重重,与国外互联网医药企业差距巨大。

(二)国内外医药企业互联网发展现状对比

篇3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2.141

0 绪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地位的提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和地位,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步较晚,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就医疗设备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来看,它们在医疗业的发展中占据的重要的作用,对我国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医疗行业大多还在采用传统的技术形式和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我国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已位于世界前列,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各行业的应用中已实现了相当了突破。可是由于技术的落后和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原因,互联网技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现了如下的一些问题:

(1)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互联网技术不达标。对于目前我国互联网时代背景医疗设备管理行业下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达标。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负责人和操作主体就是指工作人员,因此,他们的技术水平的能力大小决定着互联网与现代先进的医疗设备的结合效果和发挥作用的大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医疗设备设备也了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复杂化,国内为同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仅是医疗设备的竞争,更是技术人才的竞争。如果只懂医疗专业却不懂互联网技术,那么我国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竞争力将不会得到充分的提高。因此,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技能素质以及工作人员的心情态度都会影响着管理成本。

(2)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管理模式过于传统。除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下这一方面原因,医疗设备管理行业的管理模式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当前是信息化时代,而大部分医疗设备管理还运用传统的旧管理模式和套路,因此,这必定会在管理上造成重大纰漏,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当结合时代背景,尽早研究和制定适合自身并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

(3)互联网技术与医疗设备管理的结合力度不够。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主要靠人力来完成,因此,在管理效率和管理力度上非常低下。如今,国家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可是设备大部分都是与计算C结合来使用的,需要互联网技术专业的人员来操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医疗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并未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程度不深,因而无法充分地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浪费了互联网资源,阻碍了该行业的发展和提高。

2 互联网技术下医疗设备管理的的新型模式的建设

(1)加强互联网在医疗设备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的应用。 人力物力成本的增加将严重限制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突破性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强大与智能是众所周知的。充分发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从而能够起到大幅度地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互联网不仅可以在医疗设备的操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它还可以在医疗设备管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中发挥其强大的作用,比如,在医疗设备的采购、出入库甚至在医疗设备的维修中都可以完全使用互联网技术[1]。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性和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达到完美的配合。除上述以外,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效率,以及延长了工作持续时间,从而保证医疗事业的安全性,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2)实现新型的管理模式。由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医疗设备管理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先进、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模式是创新医疗设备管理发展模式的直接保障。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设计还保留着传统的模式和套路,传统陈旧的方法显然是不适合现阶段的医疗设备的管理与发展的,因此,必须摒弃传统的工作特点,充分适应时展的需要,将医疗设备管理与新的信息时代相结合,这样更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国家城市文化建设的需求。因此医疗设备管理业一定要实现新型的管理和建设模式,建立和完善与信息时代结合的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实现医疗设备的一体化管理,促进城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提高。

(3)提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互联网技术。由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医疗设备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的考验,因此,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提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成为信息时代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举措。医疗设备管理管理的工作人员是工作的执行主体,不仅要其重视医疗专业的素质培养,还应当尽可能提高他们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只有他们这两个方面的素质同时得到提高,才能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从而节约工作成本。

3 结论

篇4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又被成为创业投资,是一种投入到新兴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权益资本,具备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是风险投资青睐的对象。风险投资公司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在进行投资之后,一般会通过参与创业企业董事会、对创业企业进行实地经营和管理、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使企业的运营更加顺利。纵观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数目逐年提高,被投资企业也越来越多的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风险投资风靡全球,因为它有以下几个优点:1.促进创业公司技术创新。2.促进信息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高科技领域的公司成长,增强竞争力。3.促进高新技术成果有效投入实体经济,主要是由投入的风险资金填补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出现的资金缺口实现的;4.激发高新技术研究员的创业动力;5.完善企业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科学化合理化。

一、医疗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存在很多问题,设备落后、体系不完善、服务水平严重滞后等问题众多,已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医疗消费需求,医疗端、医药端以及医保端等环节存在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伴随我国不断出台的政策支持,医疗健康行业涌现大量投资机会。具体表现为需求增长、技术支持和行业政策支持。

(一)需求增长

首先,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使未来在养生保健方面有更多的需求。其次,我国迈入人口老龄化进程。调查统计,2013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数的9.7%,这对推动医疗保健服务发展有积极作用。第三,人口结构与健康需求变化,增加需求。因此,未来我国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将快速增长。

(二)技术支持

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新技术与互联网融合,先进技术、商业模式能很快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更加高效、个性化。

(三)行业政策支持

医疗服务弊端日显,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模式更新等方面着手出台政策,仅2015年就出台10多条相关政策,昭示对医改的决心。互联网医疗伴生重大机遇。特别选择与之联系密切的六条政策,如下表1-1所示。

二、我国互联网医疗风险投资现状

资本快速布局移动医疗领域。互联网医疗研究院投融资数据库统计数据表明,在2013-2014两年时间里,我国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共发生66起创投事件,投资机构共计活跃91次,披露融资额有5.8亿美元之多。2015年上半年,国内该领域风险投资总额就实现了近8亿美元,在该流域的投资总额就超过了前两年全年投融资额。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在2014年达到29.5亿元,预期的2015年的市场规模是42.7亿元,增长率达44.7%。

2014年总共发起的58起互联网医疗项目主要分为四类:穿戴式设备类(16起),医疗服务类(10起),移动医疗应用类(13起),健康应用项目类(6起)。随后,几乎每隔两月,投资机构就向互联网医疗,特别是比较成熟的企业投入大笔资金,并且主要集中在C轮。与此同时,2015年BTA巨头也积极布局互联网医疗,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比如腾讯就在丁香园C轮中投入7000万美元,随后又向挂号网投入1亿美元。马云参办的私募基金云峰基金,出资3200万美元,购买医用成像设备制造商华润万东的股份。

三、风险投资互联网医疗的主要模式

按照“控端―导流―变现”的思路,我国互联网医疗模式大致分为:医疗端、医药端、健康端这三种模式。

(一)医疗端

医疗端模式是指把医院资源、医生资源充分利用,通过提供诸如远程医疗服务,如网上问诊,形成一个医疗生态链的闭环。通过销售医疗产品,实现盈利。这个模式中,医院及医生资源居于核心地位,谁的资源越多越有优势。

其代表企业有春雨医生。作为我国首家基于手机终端的医疗品牌,春雨医生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用户就医难题。主要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建立移动医疗体系。其合成伙伴包药商、可穿戴设备厂商等企业,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健康大数据实验室,能够实时监测使用者数据,特别在慢性病方面,能够提前提醒,降低发病率,为客户提供更加适合的医疗服务。

(二)医药端

随着《关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中药品采用电子监管码的实行,以及网上销售处方药的政策放开,医药电商业务、医药O2O行业直接获得很大提振。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医药馆是典型代表,实现由过去单纯的药品提供商向健康方案服务商的转变,使其医药的生态链更加完整。

(三)健康端

健康端指把依托大数据平台的APP作为医疗服务的核心价值端,通过分析整合海量数据提供医疗服务。目前,体检健康平台、医疗服务平台是健康端的主要载体。代表企业有专注于运动社交平台服务和软件开发的咕咚,天猫医药馆。

四、风险投资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

1.医药电商实现爆发式增长。随着处方药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和监管模式不断打破原有规则,未来处方药网售权限开放值得期待。医药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能有更多采购、销售的途径,利于企业综合实力提升,医药电商有望爆发。

2.软、硬件结合更加充分,数据价值进一步放大。随着医疗设备、配套技术的完善,医疗服务通过软、硬件结合可以实现更迅速、更高效智能的服务。未来对数据价值利用得越充分,比如在精准医疗等方面,谁就能获得超额收益。

3.线上、线下整合增强。具备线下整合能力、能够更好融合线下资源的健康医疗类应用的竞争力会更强。企业通过加强线上线下整合能够更具优势。(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 易宪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5(2):1-10.

[2] 孙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医药行业投资评价》,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第12-18页,21-29页,33-37页,42-29页

[3] 张卫华,戴淑芬,《风险投资运作中的风险分析――导入期风险企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技术经济》,2000年

篇5

一、“互联网+医疗”的概念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推动传统行业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的结合并促进其健康发展。“互联网+”随即成为舆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与传统医疗行业交叉渗透、融合创新而产生的一种全新医疗模式。

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当下的热点,无论是区域医疗、远程会诊,还是预约挂号、健康咨询等,无不顺势而为,笼统冠以“互联网+医疗”这个新名词。掌上医院、网络医院、云医院、虚拟医院等接踵而至,应接不暇。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重构医疗资源,颠覆传统医疗模式,让看病就医更加人性化。

虽然“互联网+医疗”应用风生水起,发展势头迅猛,可以说“互联网+医疗”是时代潮流的体现和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但“互联网+医疗”模式面临多重现实瓶颈,互联网的精神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但当前的法律不利于开展网召医生服务,法律法规要求,除非急救、义诊等情况,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必须在医疗机构内进行。若属急救、义诊,医生上门服务尚不存在争议,一旦存在收费行为,或者属于日常诊疗,就可能触及相关法律的红线。

其次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生只能在注册的执业地点从事医疗服务。多点执业在部分城市试点,并未完全开放,离自由执业更是遥远。目前的上门医生,既不能开处方,也不能开具检查单,不能实施具体治疗,更多只能提供健康及医务咨询。而当医生上门服务后,缺乏严格的流程管理以及医疗手段留痕机制,产生纠纷后更将难以化解,这将极大提升医生执业风险。

最后医疗卫生资源依然很不平衡,高端医疗资源依然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三级甲等医院中,名医是很难加入到“互联网+医疗”中来的。无论从体制机制还是个体身份,名医都不可能被互联网平台随约随到。否则,就是非法行医。

因此“互联网+医疗”目前更多停留在概念阶段。但其在优化看病流程,改善就医体验方面将大有作为。

三、“互联网+医疗”在改善就医体验方面的探索

3.1预约挂号

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施涵盖全院门诊所有科室、所有专家,集微信预约、电话预约、网络预约、支付宝预约、现场预约为一体的全预约模式的预约挂号系统,避免患者扎堆就诊,患者节省等待时间,医院节省空间,实现医院和患者的双赢。

3.2一卡通

下一步医院即将上线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区域就诊卡将实现线上健康信息平台和线下指挥医院的协同共享,实现区域就诊一卡通行、额度共用、健康档案及信息共享,让患者感受到诊疗间的“零距离”。

3.3在线支付

可开通支付宝支付与微信支付功能,患者可在手机上完成充值与缴费,不必前往收费窗口或自助充值机排队缴费、充值。患者甚至可以在去化验室、取药的路中利用几秒钟时间完成费用缴付,减去了患者取现金或者带银行卡的麻烦,只要带上手机就可以轻松完成支付。减少了往返的时间和路程,省去的是麻烦,留下的轻松,提升就医体验。

3.4在线报告查询

可充分利用微信服务号,患者只需关注医院的微信服务号。医院即可第一时间向患者手机推送检验报告,或患者通过服务号自行查询检验结果,免去患者排队等待之苦,医院也将变得秩序井然。

3.5在线咨询问诊

很多医院现在都推出了咨询问诊服务,然而大多都无法实现医生即时的在线服务。现在医院可通过微信平台,鼓励专家在线问诊。患者只需要把自己的问题拿到平台上,问题会直接推送至医生手机,医生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解答患者的疑问。患者不需要早起、排队、等待,即可获得对自己病情或保健的初步指导。

四、结束语

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运用科学的理念和工具,让医患友好这个理念变得切实、可操作、有价值、有特色, 通过“互联网+医疗”患者就可以获取从门诊到住院、从院前到院后、从信息流到资金流、从医疗到健康的全流程服务。医疗机构利用移动互联网驱动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全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有效、快捷、明白的就医途径。让千万患者享受方便快捷、温馨的服务,感受到医者的温度。

篇6

2016年医疗行业暗流涌动,在“互联网+”的热力下,医疗行业的整条产业链均在进行线上线下融合,行业突破重构一触即发。

国内的政策环境促进医院信息化改革。很多医院通过如卓健科技等科技公司,开发医院自己的APP、SaaS系统,完善院内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为将来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内容奠定发展的基础。

对于医务人员群体,2016年是“突破年”。随着政策、制度的慢慢改变,医生这一群体的执业模式、收入来源、工作内容等都发生一定的变动。有些医生开始探索新的执业模式,比如张强医生集团、华夏病理医生集团;有些医生在工作中愈加信赖如杏仁医生等行医辅助工具;也有更多的医生开始在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等平台上,接触轻问诊,构建医患新关系,打造医生的个人品牌。

药械行业纷纷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线下连锁药房开始大举进军智慧医疗行业,构建智慧医疗生态圈,如七乐康,叮当快药等;线下连锁器械机构也自建线上平台,缩短流动链条,将医疗器械直接对接C端用户,如康复之家等。

医疗细分行业也在不断发力重构。体检领域有美年大健康和慈铭体检共同开发的“记健康”等项目,进行线上线下信息的打通和服务的一体化;健康管理领域有碳云智能等项目,通过生命大数据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整合相关产业链资源。

移动医疗+保险成为行业热点。一些保险机构如泰康在线,通过人寿保险覆盖投保人出生、教育、投资、生病、意外、养老以及死亡的所有保障与服务,形成全过程的“健康管理+财富管理”的闭环模式,成为保险机构进军医疗行业的典型案例。这些保险机构与移动医疗项目的合作模式,也是今年创投圈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

投资机构对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达成共识。从相关数据来看,2015年融资数千万级别的公司数是最多的,占45%,融资数百万的占比39%,证明投资者普遍开始对医疗行业赚钱慢、难的现状有了足够的认知,对项目的评估更趋于理性,也更倾向投资中早期医疗垂直领域的项目。比如普华资本投资了爱宠医生、好孕帮等项目,细分垂直且前景广阔。

面对行业剧变,从业者应该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强沟通合作、勇敢的直面行业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本次医疗分论坛的主题定在“突破・重构”是因为主办方认为新的事物会对原有框架形成冲击,这种冲击的结果很有可能不是对原有产业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另外一个维度搭建一个全新的产业链。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医疗行业的未来趋势

谈到未来趋势,张锐在会上表示,未来医生开除医院会星火燎原,从今年从去年开始已经存在这种局面,医院是医生的组织体是一种结构,在这种结构下会有一些问题,未来会有更多医生主动开除医院。

第二是草根医院逆袭。他在一线跑基层的医院社区医院乡村医院时了解到,看到乡村医院有逆袭的冲动,投资者也会对这样的趋势感兴趣。

第三魏则西分水岭。也许再过一年或许对这个问题看得更加清楚,中国医疗本身是阴阳两重天的市场,公立医疗是卖方市场,民营医疗是买方市场,要购买流量获取患者,最重要的流量来源是百度。一说起联邦和莆田医院很不屑,但是在中国,莆田帮的互联网营销真的很厉害。

但这个延续了5-8年时间民营医院的获客方式在今天魏则西事件后有巨大的分水岭,对患者来源形式将会起到很大的变化。无巧不成书,张锐在魏则西事件之后,接触到几方,了解到这个事件不是单单的百度公关危机的事件,是中国社会化办医的分水岭。

最后一个是医院的互联网“”。很多医院在做互联网,但是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比如王航做的互联网医院,微医做的互联网医院他们背后都有很深的动机,商业化机构或互联网公司做的互联网医院,模式介入互联网医院或医院盲目上互联网项目,或和互联网对接做互联网两个动机是不一样的,呼吁传统医院跟传统搞互联网的公司讨论一下互联网医院是什么,比盲目上好一些,虽然这里面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卓健科技创始人尉建锋:传统医疗如何连到线上

从国家今年年初到三月份前一季度出现很大的问题,民间投资下滑60%,国家在找为什么下滑的原因。移动医疗是典型的例子。

去年前半年发生了移动医疗非常热,现在冷静下来了,尉建锋说,“移动医疗除了存在很多泡沫,更多需要国家解决落实更新的一些制度。”八部委与企业一道做了大量移动医疗发展远程医疗发展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助推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为互联网医疗创业减轻负担或者扫清障碍。

尉建锋原本就是一个医生,作为行业内人士,他一直认为医疗的核心不仅是挂号和服务,真正的在于诊断和治疗。医院里的协同治疗包括手术和药物的处理,真正产生数据积累和垂直挖掘是有价值的。

传统医疗在转型,希望用互联网的新手段把服务搞好。公立互联网医院有95%和5%的区别,所有医疗资源增加大部分还在医院里。的包括医生集团、互联网医院产品,占5%左右。

5%如何颠覆95%?在近年实现具有一定难度。

如何让现线下的医院做到有互联网医院产品?卓健科技在这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尉建锋表示,他在医院用5年时间梳理了医院内部的需求。

“理论上来讲,除了必须要跑到医院的大问题,其他所有的事情,都能在互联网解决。”他说,“现在解决了几个入口,一个是网络诊间,通过APP等各种渠道可以进到网络诊间,通过配套后台可以配套各种服务。还有医护随访、医生自由排班,可以帮传统的大医院提高其诊疗体验。”

除此之外,包括对患者的远程视频门诊,这种需求是比较热门的。视频门诊包括各个渠道的入口,多种渠道的方式。还有预约诊疗,医疗核心业务还是在诊断和治疗,是基于医院的诊断治疗,检查是诊疗很重要的部分,在互联网平台上提前预约检查,配有便捷的支付流程,提高了消费者的体验度。

篇7

一、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

互联网正在从以消费互联网主导时代向产业互联网主导时代转移,互联网经济开始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产业互联网的产生和迅猛发展,推动着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变革,同时不断向物流、交通、金融、传媒、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从改变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向改变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的发展模式转变。

二、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化加速向传统行业渗透,各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和接轨互联网的需求显得异常迫切。2014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者。预计到2017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增长4.5倍,接近6000亿元,是信息产业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伴随着移动互联网跨界融合的日益深入,企业级应用逐渐起步,移动金融、移动教育、移动医疗的领域将会产生新的发展动力。

三、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地位

移动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和促进信息消费的核心产业,已成为我国转变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新热点;成为信息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业务领域。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其巨大的信息交换能力和快速渗透能力,通过定向整合生产要素,来扩展新的创造空间,从而改造甚至兼并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国家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引领国内互联网+产业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发展迅猛,带动软件、存储、和显示等产业发展,借助政策和发展东风,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大有可为。

四、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

4.1智能手机增速放缓但应用高速增长,产业从技术驱动向需求驱动演化

移动互联网保持高速增长和创新态势,预计未来智能手机将逐步增速放缓,而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加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移动化不断加快,在全球移动互联网更新换代和WLAN的普及下,互联网内容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社交多媒体应用快速扩张,移动互联网内容分享迅速从文字快速过度到图片和视频。

4.2可穿戴设备将使智能终端多元化发展,新的终端与应用初步酝酿

随着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水杯等出现,智能终端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随着新一代iPhone升级,智能终端进入创新瓶颈期,但可穿戴设备带动第二轮硬件创新潮。2014年以来,主要的跨国企业利用其产业生态系统优势加快组织硬件与应用产业链,共同推动可穿戴设备商业化发展,并带动新兴可穿戴应用服务,创造新业态,带动移动医疗、移动健身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4.3移动互联网进入企业级应用时机已至

传统企业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实施跨界融合,O2O市场成功沉淀大量用户,用户对移动端的粘性和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凭借便携、触屏、高清的丰富体验,移动设备正悄然改变着企业的商务运行,人们开始将金融服务、图表、设计、个人事务管理等迁移至移动端,企业级应用厂家将研发重点转移至移动应用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移动解决方案”与客户沟通,移动互联网产品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奠定企业级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坚实基础。

4.4网络安全将产生新的商业机会

随着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迅猛增长,移动设备存储了大量的隐私数据,安全隐患逐渐暴漏出来,网络威胁带来的负面事件也频频发生,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产业发展、个人隐私的重大隐患。未来几年,伴随着云计算大规模应用,移动互联网市场蓬勃发展,网络安全建设将成为全球的关注重点,提供数据备份与恢复、云系统、数据加密等服务的公司会越来越多,将助推网络安全领域新商机不断产生。

结束语:现在移动互联网已进入蓬勃发展期,PC互联网加速向移动端迁移,移动互联网产业也已经成为整个信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竞争激烈的领域,用户规模不断扩张,产业格局日趋合理化,新的终端及应用酝酿而生,新业态逐渐显现,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伴随着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并将逐渐延伸到更多产业领域,渗透到各行各业。

参 考 文 献

[1]马敏,王旗. 中国移动互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4

篇8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医疗创新;营销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医疗模式正在面临着巨大挑战,以医院为中心的诊疗运营方式和“以药养医”运营状况,逐渐转变为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放开后,为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带来了提供保障。互联网医疗模式下,医疗重心从“医院”逐渐转向“多点执业”,医生在医院以外行医具有了法律依据。因此,互联网医疗已成为商业蓝海,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医疗的特点

互联网在医疗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载体的健康教育、远程会诊、在线疾病咨询、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疾病风险评估、疾病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为传统的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医疗技术和诊疗手段的发展,提高了医疗诊断效率,对于解决我国医疗资源不平衡,以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昭示了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目前,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医疗行业已经得到了相当好的发展,这也是由互联网自身所具备的诸多优势决定的。互联网医疗有以下几方面特点:智能化,互联网技术使得许多传统的医疗方式发生改变,患者能够通过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方便快捷对自己病情进行诊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APP,如AliveCor等,可及时了解自己心率。专业化,互联网的普及能够让医疗机构建立更加专业的网络系统,如医生网络社交平台,医生们既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互相交流学习,也可以利用自己专业知识来为患者解决健康方面问题。如今,这种“网上医院”的方式已经逐渐普及开来,在为患者制定专业的、个性化的解决方案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医院的接诊压力,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便捷化,互联网技术使患者咨询病情、治疗疾病都获得了极大便利,通过网上医疗、网络远程手术、网上健康检查系统、网络药品管理等,患者就能清晰了解自己病情,并根据网上医生指导获得解决方案,大大节省了医患双方时间。

二、从传统医疗向互联网医疗的转变

传统医疗模式逐渐向互联网医疗模式转变主要表现在:第一,医患关系重构。互联网医疗的普及使医患关系得到了根本转变。传统医疗模式下的患者处于被动地位,加之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许多患者往往不能够及时准确了解自己的病情,延误最佳治疗时间。互联网医疗使患者的就医思维发生很大改变,就医时首先在网上寻找病情解决方案,亦可在网上与医生沟通,评估医疗解案。第二,医疗运营模式创新。传统医疗模式下,医院多为垄断经营,公办医疗机构往往不重视经营。互联网医疗兴起使得医疗行业的竞争加剧,患者在日益增多的医疗机构服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医疗机构想要获得经济效益,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在渠道、产品、服务等多种营销渠道上加大投入力度。第三,医疗信息管理创新。互联网医疗模式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不断完善,利用互联网手段设置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已经完善。绩效考核、成本核算、人财物轨迹追溯都有章可循,可以对全院的员工数据信息进行全程实时监控。第四,盈利模式创新。“以药养医”是传统医疗的痼疾,但传统医疗的医生服务费很低,盈只能通过药品利润来实现。这种盈利模式造成医药费用虚高,也使医生职业道德观念降低。医院盈利只能通过提高药价来实现。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中,医院可以通过远程咨询和在线诊断,整合资源来提升实体医院的品质。医生和医院的盈利点逐渐增多,“以药养医”模式也可以得到根本改观,对于患者来说,则使他们医疗成本大大降低。

三、互联网医疗的优势

互联网医疗相较传统医疗,有其独特的、不可比拟的优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高医疗机构效率。互联网实现了医患互动的紧密连接,可以便捷地实现查房、输液、诊断、挂号和化验等环节数据的及时共享。目前,医院APP已有2000多种,通过建立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让患者及时获得诊疗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二,降低看病成本。医疗网站是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的服务产品之一。医疗网站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患者看病成本大大降低。利用医疗网站,患者可以在网上提前将病情告知给医生并预约,医生与患者可以通过视频、语音进行沟通,进行诊断并给出治疗建议,患者可就近寻找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三,具有极强隐私性。医疗网站实现了患者与医生的远程沟通,对于患者隐私起到了很好保密作用。由于传统观念影响,患有性病、妇科病、生殖疾病、心理疾病患者,往往不愿意到医院里就医,很容易使病情恶化。互联网医疗使医患双方无需面对面就诊,不必担心隐私信息泄露。第四,有利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许多老少边穷地区医疗条件、医疗技术落后,而互联网医疗模式则可以快速地通过网上医疗、远程就诊的方式将发达地区的优质医疗资源覆盖到这些地区,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贫困偏远地区的医疗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郑杰.基于移动互联的医疗信息平台构建与模式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15.

篇9

基于互联网医疗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据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在政策、技术、需求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以31.1%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发展,至2014年,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规模达1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预计未来两年仍然高速增长,2017年受在线医疗增速放缓的影响,互联网医疗整体增速放缓(见图1)。

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为6.5亿,普及率达48%;手机网民为5.6亿,占比86%,因此,互联网医疗逐渐以移动医疗为主成为必然。从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构成数据来看,移动医疗占总体市场规模的比重从2011年的17.0%增长到2014年的26.4%,2011~2014年移动医疗以51.8%的发展速度远超在线医疗25.9%的发展速度。预计至2017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医疗健康各个环节的逐渐渗透,移动医疗的占比将超过在线医疗,达到55.0%。因此,移动医疗将会是互联网医疗未来的重点方向。

从产业链来看,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已经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在线医疗和可穿戴设备为主的产业格局。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产品开发的加快和企业经营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从竞争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抢滩”,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苹果、谷歌、三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台,百度、阿里、腾讯也通过投资或并购的形式入主国内知名在线医疗平台。但是整体来看,上述巨头的相关布局更多的属于战略卡位,而在底层数据的收集环节仍处于各自为战的探索阶段,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上。未来,随着市场参与者对数据资源的掌握和利用能力变化,竞争格局也会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过程中。

驱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国家不断出台互联网医疗相关利好政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用户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及巨额资本的不断涌入,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家政策利好。在政策层面,国家今年以来频频出台医疗相关政策,推动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重塑。2015年1月12日,卫计委《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医师合理流动,放宽条件、简化注册审批程序,探索实行备案管理或区域注册,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环境。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5省区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推广应用远程医疗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同月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确定了2015医疗改革的七个方面。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规划要求,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5月7日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完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推动医药电商发展。8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9日国务院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年工作重点。在政策的刺激下,我国互联网行业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势在必行。从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中,可见多点执业、医药分开、网售处方药、加快发展商业保险等信号已经十分明确。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春天就要来临。

技术相关因素的推动。4G和Wifi技术发展,使终端设备更加快速地连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使快速地从实时数据流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可能;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硬件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医疗可覆盖人群大幅提升,同时加速保守的医生群体的观念转变;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可穿戴设备更加智能化;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也将为人类带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这些因素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使得远程医疗、慢性病监测、在线医疗、移动医疗等成为可能,从而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

用户需求的推动。医疗资源不均衡导致看病难、挂号难问题凸显,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多,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造成医疗资源出现严重短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升高,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对冶未病有了明确需求;药品链条信息的不透明导致看病成本居高不下,以药养医的状况依然持续。

BAT等重量级选手参与及资本的推动:BAT、京东、360、小米等大体量公司凭借敏锐的嗅觉快速进军移动医疗领域,使得互联网医疗炙手可热,大量创业者涌入该领域;短短三个月之间,挂号网1亿美元、丁香园7000万美元、春雨医生5000万美元三起融资,引发了业内对互联网医疗的热切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热钱涌动,使得互联网医疗迎来爆发。

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重度垂直将成为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重度垂直,是指企业通过自建,或整合某个细分疾病领域的一系列完整的医疗服务链条,从而达到消费者可以在一个企业的平台上获取一站式完整闭环医疗服务的商业模式。任何一个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都存在于两个维度所构成的四个方向之中,这两个维度,一是在病种类别上,是做大而全,还是做垂直细分;二是在整个服务链条上,是做独立环节,还是做重度整合。四个方向是:重度-大而全,重度-垂直,独立环节-大而全,独立环节-垂直。由于医疗服务需求的“纵向”衍生性存在,我们认为像网购电商那样大而全的模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成立。“重度垂直”将是大势所趋,但“独立环节-大而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将依然存在。我们认为最终互联网行业将发展为“一全多垂”的行业生态。结合到病种细分方向,我们认为具备七大要素的病种方向,更适合重度垂直,即:治不好(慢性)、必须治(致命、痛苦)、高单价、高频次、多环节、重时效、基数大。而具备这七大要素的病种有糖尿病、肝病、心脏病、肿瘤、尿毒症等,它们有可能最先实现重度垂直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重问诊模式”产品将更有发展潜力。目前市面上,“轻问诊模式”的产品较多,但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对于患者而言,使用频率低,对医生无依赖,对软件的信任感低;对于医生而言,没有患者数据,学术价值低,且比较随意。“重问诊模式”的产品让就医问诊变得更垂直、高效,在预约挂号、导诊就诊、看数据等方面可一键解决。对于医院而言,“重问诊模式”有利于科学安排资源,减少运营压力;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减少就医时间与费用;对于医生而言,可以提升自我价值,减少医患矛盾。

个性化医疗将是未来健康的重要趋势。互联网医疗重视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通过建立每个人的健康档案,为他们提供更精准、更匹配的医疗服务,进而达到预防、预测的目标。精准医疗的核心是把人群细分,对病人个体化的行为和数据进行精准的解读,给出精准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通过精准医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不必要的药物的副作用、节约医疗的费用。此外,大数据时代的医疗模式会有比较大的明显变化,即从简单诊疗发展到疾病的预测、疾病的预警,再到积极参与管理,最后到个体化治疗。未来每个人都有配套的终端,完全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对自己身体体征生命的相关信息进行筛查、收集,然后相关信息会传递到健康顾问家庭医生那里,可以进一步得到相关疾病回馈以及健康指导。未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基因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人而医”时代将会来临。个性化医疗将在现在互联网医疗的基础上,由生理数据层面,深入到基因层面,实现真正的精准医疗。

健康管理将随时随地。随着移动医疗产业的成熟发展,随身健康管理将逐步兴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随身健康管理可使专家服务大量人群,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专业的内容服务。随身健康管理类似一个临床诊疗的过程,可以跟随个人,提高健康水平、降低意外风险和医疗支出,也能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尤其是针对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具有心脏病突发风险的高危人群,随时随地进行健康管理将更为重要。

篇10

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医疗来说,2016年是转折年,仅仅上半年国家就陆续出台了多条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或通知,涉及在线问诊、网售药品、大数据管理等多个行业方向,许多业内企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影响。由此开始,在经历资本热潮又熬过资本寒冬之后,互联网医疗行业内的企业呈现出一片踏实耕耘的态势,今年的行业低调得多也务实得多。然而,在过去两年涌入互联医疗领域的创业项目中,很多都已经偃旗息鼓不复存在。在由互联网医疗中国会主办reMED2016大会上,独角兽工作室创始人刘谦表示,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面临的瓶颈很多,包括同质化、付费难题、难以进入医疗核心领域等。

高度同质化

刘谦表示,据统计,目前市面上活跃并不断更新的移动医疗APP超过了1200款。然而分析发现,其中有四分之三都只在做三件事,一是网络问诊,如365健康医生、39问医生、春雨医生等;二是挂号支付陪诊,如挂号网、就医160、就医120等;三是医患随访,如贴心医生、随访助手等。然而,美国的移动医疗却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在线问诊、医生上门、慢病管理、医生社区、患者社区、医学数据可视化、医生预约、医疗服务比价、肿瘤云决策平台、用药追踪器、术后管理、云电子病例、医院移动通讯方案等多个类别,且分布均匀少有扎推现象。刘谦认为,如果中国的移动医疗继续做如此雷同的服务,他们很难活下去。

高度的同质化不仅瓜分了有限的医生和有限的选择互联网医疗的患者,更容易让竞争出现一些无序甚至弄虚作假。以医生社区工具类APP为例,独角兽工作室今年4月份的调研发现,许多官方公布的数据存疑,某些APP的官方公布的用户数甚至是下载数量的两倍。此外,在医生社区中,前1%客户贡献35%―50%帖子,前5%用户贡献50%到75%帖子。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用户虽然是真实的注册用户但是却非常不活跃。

付费的终极难题

在刘谦看来,付费也是互联网医疗的一个终极难题。在慢病方面,糖尿病的需求很大,因此涌现了很多糖尿病管理的APP。但实际上,这些APP很少有人用,其根源在于没有人为费用买单。

数字医疗的付费意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商业保险,医院,和用户。他们共同的诉求是获得即刻的效应。比如,对于商业保险来说,大部分号称可以增加用户锻炼和改善饮食,或者疾病管理的移动医疗工具都太间接,对用户的影响和最终在医疗上带来的效果无法量化,对改善健康的效果更是无法直接衡量。因此,这些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作为增加品牌力度的方式以及营销工具,靠这样的目的去支撑一个创业公司的快速成长是不可能的。

而对于医院来说,大部分数字医疗项目都太间接,太不专业了。很多偏向服务的项目期待医生去学习并使用这些新工具,而他们忽略了一点,医生即便在美国,也没有太大的精力去适应新的工具,何况这些工具和治病并没有直接关联,更无法要求医生有条理地使用工具进行慢性病随访、诊后管理、病人互动等。医生就算会使用这些工具,可能也只是针对一些老病人和特殊病人,而这些小批量需求是无法支撑一家创业公司的快速成长的。如果要想让医生或医院买单,直接的理由就是为他们省钱,这也就是为什么移动护理、ICU移动管理、心脏病专业监测等项目可以获得B端买单,因为这些项目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直接为服务方省钱。

企业客户的支付理由同样直接。远程医疗能够更好地帮助员工看上病而且价格低,这和建立员工诊所的道理类似。因为美国很多大企业采用的是自保模式,自己承担医疗开支的风险,因此企业客户有非常迫切的理由去使用最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降低员工的医疗开支。

难以进入核心领域

从流程来看,患者就医过程可以分为健康管理、自诊、自我用药、导诊、候诊、诊断、治疗、院内康复、院外康复等9个环节。目前,围绕不同环节,各大互联网医疗企业推出了不同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例如挂号网提供挂号服务,“E陪诊”提供陪护服务,“春雨医生”与“好大夫”则旗帜鲜明地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主任科员范晶表示,这些互联网健康模式都是在医疗的帮助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和流程优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挂号网创始人廖杰远也表示,目前中国互联网医疗还在医疗打转,尚未切入到医疗的核心领域。虽然在打转可以规避很多的政策束缚和法律风险,但互联网医疗企业很难实现线上健康管理与线下医疗服务的闭环,由此很难获得用户的就诊和用药信息,盈利空间也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互联网医疗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开诊所作为突破口。

从去年开始,互联网医疗企业纷纷将业务下沉,开设线下诊所,其战略意义并不仅在于完善医疗服务闭环,更重要的是通过诊所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进入医疗核心服务。以挂号网的微医诊所为例,一旦诊所正式运营,理论上讲其微医平台的所有医生都可以将微医诊所作为多点执业注册地,随后再在微医平台开展包含诊断在内的远程医疗服务。这样挂号网通过微医诊所,不仅可以实现诊所对医院的远程医疗会诊,还可以实现对患者的在线医疗服务,并且完全符合目前的政策规定。

变现困难

对于互联医疗变现这个问题,有观点认为现在并不应该考虑变现问题。国寿控股有限公司自身投资经理陈锦浩认为,变现是价值的结果,很多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互联网企业、数据性的公司,如果从一开始就考虑如何去变现,往往变不了现。考虑某一个特定的服务,某一个特定的病种,怎么把产品做实,怎么把医生跟病人、医生跟医院能够连接起来,这是作为创业者应该考虑的。

篇11

一、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结构现状

我国的医疗卫生产业是个规模比较庞大的一个行业,其主要包括6个部分。第一,是医院或者是诊所等护理机构;第二。是以医疗保险为主的,其中主要是以政府的医疗保险为主,以商业医疗保险为辅的医疗行业;第三,是以医疗管理组织为主的医疗服务中间组织等,例如:PPO;第四,是以医疗设备为主的供应商,其中主要包括医用耗材和设备等供应商;第五,是以医疗生物为主的部分,主要是以药物和生物产品为主的行业;第六,是以医学教育机构或者是医药咨询机构为主的行业。一直以来,我国的医疗产业结构发展模式还不是很完善,其开放程度和融资格局都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这几年,这种现象逐渐凸显,市场格局也逐渐被创新,现在主要是逐渐注重对医疗服务产业的格局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方向。现阶段,自从医疗改革之后,其新型医疗保健方案逐渐实施,其中,对于PE投资者来说,是充满商机的。例如,对于我国第一家并且规模很完善很大的医疗产业基金———建设银行,其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在国际进行建银医疗产业基金的建立。现阶段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是相对缓慢的,但是存在很多的变化,其中,存在医疗设备行业对外依存度偏高的现象。因此,现阶段,很有必要加强医疗服务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健全我国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规范医疗产业模式,不断推动我国的医疗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于现阶段的医疗体制而言,比较重要的内容是进行医疗服务产业化的发展,不断刺激我国社会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医疗供求平衡的目标。

二、近期医疗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一)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产业标准的建立

医疗产业涉及多行业多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和融合产业,涉及的各类标准复杂凌乱,后期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组织成立专业人员和机构,加快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二)加快专用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

在我国医疗产业结构之中,医疗专用传感器或者是健康管理的传感器等都是属于医疗的核心技术。对于传感器而言,存在三个问题。首先,市场的无线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是WIFI为主,2/3/4G移动通信网络为辅的的无线网络环境,因此,需要对具体环境的传感器网络通信的接口进行一定的开发,保证传输数据的及时性和正确性,保证信息处理的质量。其次,现阶段的传感器主要是利用私有协议与封闭专用平台之间的对接进行传输的,但是存在开放性差的问题,不具备行业认可的公用协议。现阶段,在车联网领域,对于公用协议的相关情况已经得到处理,我国移动互联网已经在几年前进行物联网终端的规范,同时,对M2M平台间数据通信进行一定的规范管理,对于终端进行WMMP协议的管理约束,同时,大力的对其进行推广,这点很有必要引进在医疗产业发展领域的专用传感器方面中;最后,专用传感器涉及的隐私信息比较多,我国的法律方面应该加大力度对其进行信息安全保护,对其进行保护体系的建立。以上的问题都可以在实施标杆项目过程中进行处理,因此,只有产业化是推动专用传感器发展的高效渠道。

(三)创新运营模式

我国当前的医疗就医模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已经借助信息化方法进行就医,同时极大的利用互联网+应用进行医疗卫生体系的相关联系,特别实在进行稀缺的资源的利用环节进行生产力的解放,平衡了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资源的使用问题,不断创新医疗资源的分配模式,优化运营状态。因为互联网的平台时逼格思维开放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因此,应该对医疗卫生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造和创新,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点,从而实现医疗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应该在公共医疗服务行业进行医疗需求的引导和指引,从而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

(四)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

现阶段,在信息充斥的现代化产业,医疗卫生系统应该引进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层进行医疗救治和服务,对医疗机构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和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互联网+平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平台进行一定的结合,便于医疗系统体系的完善,从而建立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医疗数据逻辑视图。其中,政府进行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管理工作是其比较重要的工作环节,该环节使将数据进行分散,利用核心模型进行数据的集合目的,特别是在各省市存在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就是一个很实际的应用例子,本文就以如江苏省人民医院为主进行阐述,该医院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的体系主要存在这个数据库,第一,相关人员的基本资料库;第二,重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文献和服务记录等数据库;第三,动态远程检测数据。该体系的建立为医护人员的信息查询工作提供方便,节约时间和保证信息的正确性,能够与被监护者或其家人通过互联网进行随时的跟进,保证信息的及时性。

三、我国医疗卫生产业结构调整期望

在当前的医疗产业结构发展中,主要存在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和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的两种医联体模式。现阶段,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主要的调整方向是进行核心医疗机构的集团化方向,而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的发展趋势主要是进行互联网的应用,其中,网上挂号就是最广泛的应用措施之一。江苏省人民医院现阶段,已经建立了医院集团,同时注重对社区医院的渗透。这两者发展模式都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医疗本身具备的复杂性为两者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发展限制,当然,这也是新医改的重点发展方面。因此,医疗产业模式应该对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和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的两种医联体模式进行一定的融合,以医疗系统框图为基础进行核心医疗结构的调整,同时要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作用保证信息准确性和对系统进行适当的重组。所以,政府应该保证顶层设计的质量,不断推广政策引导扶持力度,促进医疗核心机构的发展,调动医疗行业的积极性,使其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总之,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应高度重视医疗产业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依据我国现有情况和资源布局,整合资源,大力促进医疗产业发展,均衡发展,完善社会医疗保健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篇12

报告显示,2012年国际移动互联网使用率达到了8.5%,而我国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更是发展到了8亿之多。移动互联网如此快速的发展促使医疗行业也正式向移动领域进发[2],并借助方便、快捷、丰富的医疗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中不断扩展运营。

1 移动医疗发展现状

当前移动医疗应用可以分为面向医院医生(B2B)和面向用户与患者(B2C)两种模式。前一种模式通常用于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或者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些医学知识库、医学工具等。后一种模式则用于求医问诊、医联预约、远程会诊、病情咨询和院后随访等。

国外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外移动医疗行业发展比较兴旺,在部分发达国家,远程医疗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并且随着手机移动终端设备的高速智能化发展,远程医疗也正在向移动领域不断渗透[3]。例如,在2009年,美国某科研机构曾研发出一套远程卒中系统(telestroke),能够对急性中风患者进行远程急救和护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患者出现急性神经性脑中风时,可以借助移动智能终端接入系统,为诊疗提供必要的病情及影像资料,藉此实现对患者的远程辅助诊疗,为抢救生命赢得更多的宝贵的时间,增加更多的生存机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德国研发了一套远程皮肤病学信息系统,可以为皮肤病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患者在手机上安装相应的应用程序后,可以直接用手机摄像头采集皮肤图像数据[4],然后结合自身的生物反馈信息一同发送给医疗诊断单位,医疗人员则借助计算机终端设备及相应的数据分析平台对患者进行诊断。法国研究人员将一种内嵌式低功耗传感器进行改进,制造出一种微型的可移植医疗设备,利用双向传感起搏器来监测患者的一系列生理指标变化[5],当患者身体出现异常状况时可以及时进行报警。比如能够基于地理位置来查找附近医生并进行预约的ZocDoc;能够借助手环、头贴、手机等设备检测睡眠质量并提供针对性睡眠指导的ZEO等。移动医疗应用的不断普及也带动了医疗商业的发展,使得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不断成熟和健全。

2 国内发展现状

国内移动医疗应用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在豌豆荚、91助手等一些知名的手机应用平台上检索“医疗”这一关键词,能够找到上千个应用,而检索“健康”一词得到的应用数量更是达到几千个之多,这些应用的覆盖范围十分广,包括求医问诊、预约挂号、医学宝典、健康指导、药物手册、移动药店等方面,一些优质应用的下载量已达到百万级别。由此可见,国内移动医疗应用行业正在蓬勃兴起,受到相当数量的群体关注。

如今,国内相对比较出名的移动医疗应用有以下几个类型:①医患交互类,这类应用整合了相应的医疗数据库以及医生资源,可以为用户提供远程医疗咨询或打造私人家庭医生,其中比较出名的应用有春雨掌上医生、5U家庭医生等。②专业辅助类,这类应用一般基于CDSS系统,内容涵盖了临床评估、医学计算、药物、手术、医学检测等方面,可以帮助专业医生进行医疗信息的查询、决策,提高一线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其中比较出名的应用有全科医生等。③面向患者的用药指导类,可以为普通家庭提供药物信息查询、药物真假鉴定、药店查询等,这一类比较出名的软件有家庭用药助手等。④综合服务类,这类应用一般由医院机构合作开发,能够为用户提供移动导诊、预约挂号、病情查询、健康档案查询等综合医疗服务,并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话费来支付相关费用,其中比较出名的应用有移动医院、医事通等。

3 未来移动医疗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移动医疗应用的普及得益于移动智能终端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然而,移动医疗应用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局限性。①医疗本身属于一种严肃性、复杂性的活动,从事相关业务必须符合政策规定,具备相应资格,这使得目前的一些移动医疗应用面临着违法的风险和指责。②医疗活动需要提供真实、完整、稳定的医疗数据,而移动医疗应用能否满足这一要求还有待考量。③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需要行业资源的深度合作和大力支撑,需要构建一个各机构相互补充、促进的联合运营体系,而目前这一体系并不完善。④必须探索一套健康、完整的移动医疗商业运营模式,移动医疗才能持续发展下去,这就需要改变用户观念,增强用户付费意识,逐渐打造一条健康、有序、有活力的移动医疗产业链。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移动网络及设备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移动医疗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移动医疗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研究,努力健全移动医疗行业体系,使移动医疗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汪鹏,吴昊.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1.

[2]张冬娟.移动医疗引发英国医疗服务新变革[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1:12.

篇13

《报告》总结出我国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五大痛点,并探讨了互联网医疗在重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国家分级诊疗体系、优化医保收支结构、医疗关系形态重构等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和发展的机遇。

痛点一: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

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的问题反映在医疗机构和医生资源两个层面(图1)。从医疗机构来看,我国优质医疗机构多集中在城市,尤其多集中于东部。根据中国2013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统计显示,11.2%的三甲医院资源集中在四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而地方各省中多聚在省会城市;东部卫生机构总床位数超过全国总数的40%,西部卫生机构则仅为29%,东部较西部多出近4.2万家医疗机构。

从医生资源数量上来看,医生资源分布失衡。东西部城市的差距则更为明显,一些东部发达城市的医生资源可达到西部城市的3?4倍。另外,优质医生资源向三级医院过度集中。在我国被调查的医院中,三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医生人数占到总数的55.7%,而非三级医院中的中级以上职称医生比例仅为19.8%。

因此,重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是未来医疗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核心诉求。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相继成熟,互联网医疗在医疗资源重塑方面具备了条件和能力。借助互联网超越物理时空的特性,互联网医疗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在重构医疗新秩序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痛点二:分级诊疗推行效率低。

虽然新医改提出要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以完善体制,从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然而,新医改实行至今已有7年,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仍未见明显效果,“抽水机现象”愈演愈烈,“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为突出的问题就反映在双向转诊的推广和实践上。在我国,双向转诊面临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导向性差、机构转诊制度缺失、管理割裂和区域卫生规划不合理等困难。

如何能够打破旧模式下所形成的行业壁垒、部门利益、行政区划和专业局限,对各类医疗资源进行重组优化,已成为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最迫切的需求。我国目前已经开启了多个网上医院分级导诊模式、互联网医联体和借助互联网的社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平台的试点,以互联网医疗助推国家分级诊疗体制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痛点三:以药养医积重难返。

目前,医院医疗服务费用低,但是药价虚高和过度使用医疗资源导致医保负担仍然较重,其中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总额的45%。从以药养医到医药分开,医疗服务费相应提高,基层医院可能更需要增强医疗服务能力以吸引更多患者就医;公立医院可能需要控制大处方和过度医疗,推动医院信息化管理,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互联网介入医药新生态,医药电商重构药品供应链,PBM提供医疗福利管理,可穿戴设备与随之产生的大数据分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远程医疗与在线健康咨询均有助于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痛点四:国家医保存系统性风险。

首先是医保结构不合理,我国医保以政府医保为主,商业医保为辅。其次是医保收支失衡,支付压力增大。支出逐年增长,未来可能收支失衡;支出总额较大,2012年三保(城镇职工、居民和新农合)财政支出9000亿,2013年为1万亿;收支增长率失衡,2000-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年平均增幅33.20%,而支出年平均增幅为34.39%,未来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此外,从支付管理模式来看,支付不能满足投保人需求,支付制度推高医保开支,造成了小病必须去定点医院,给患者增添麻烦,大病报销额度不足必须自付或者依赖商业健康保险。这种支付模式让患者不能自由使用医保基金,最低报销标准的存在推动了医院和患者的过度医疗,增大了开支。

互联网医保切入商业健康保险行业,使医保分类多样化。以互联网与传统保险业结合,提供在线选择保险种类、保险性价比对照、在线投保、在线保费支付等方式让医保互联网化,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医保方案,减少退保率,让投保与赔付便捷化。投保人主动选择保险种类的方式可以教育市场,提高市民对保险的关注度。并且通过减少医保支出,预防恶意投保行为,提高医保支付便捷度和医保多样化,保证医保行业平衡发展。

痛点五:医院、医生、患者痛点多。医院方面的诸多痛点上面已有分析,总的来说,都集中在医院盈利的需求、职能本身所需的公益性和行政干预三者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上。就医生而言,特别是上级医院的医生,痛点同样来自于这三个方面。其中原因都可以归结于医生收入、医患沟通和医生职业发展的困境,体现的是医生-患者关系、医生-医院关系的紧张。

作为患者,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健康知识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大多公民对医疗知之甚少,不但使医患沟通成本非常之高,也使小病往往发展成大病,导致“看病贵”。医患沟通的缺失再加上目前对医疗纠纷处理的行政流程不够通畅透明、鉴定机构公信力不足,造成的误读和误解加重了医患关系的恶化。医患关系紧张在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小病大看”现象的盛行,患者就医首选大医院大专家,将过量的医疗需求集中放到少数医院上,使得“就医难”的问题被指数性放大,也对优质医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在旺盛的需求下,借助互联网建立新的沟通渠道成为了一大热点,在线医患沟通平台、医医交流社区、患患交流社区等新的尝试层出不穷,互联网医疗在各方关系重构中可望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可借鉴医疗模式

面对我国传统医疗服务的多痛点现状,《报告》总结了美国的医疗服务模式,对我国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有可借鉴的作用。

首先从美国医疗保险机制、医生自由职业制度、双向分级诊疗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美国的医疗服务体系现状(图2)。

美国商业保险发达,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强。保险公司可以有效管理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引导患者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就医,引导医疗机构与医生提高服务能力、降低治疗成本,进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患者不想支付高价的保费,就需要遵循医保公司的规定通过转诊的方式就医。门诊和诊疗费报销比例不同,保险公司提供医院和医生列表,患者通过保险公司指定的家庭医生转诊到保险公司签约的专科医生,基本免费;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到没签约的医生,支付少部分费用;不经转诊预约签约医生,支付将近一半费用;不经转诊直接预约未签约医生,支付大部分费用。住院费用高最多报销5天住院费用,患者需及时向下转诊到护理康复类医院。保险公司与医院或诊所签约使之成为定点医疗机构,与医生签约使之进入医保内的医生目录。当患者复发率高致医保花费过高,如是医生原因则可能解除合作,医疗机构可能解雇医生;如是医院场地和器材原因,可能解除合作。

美国医生自由执业、分级诊疗体系成熟。从医生方面来讲,美国医生与医院间不存在人事隶属关系且财务分开,医院只是行医的场所。医生凭借行医执照自由执业,绝大部分医生有私人诊所,治疗需要时向医院提出申请,医生通过付给医院场地费的方式,在院内收治患者、做检查以及租用医院的手术室等设备。财务收入方面,保险公司会向医院支付检查、设备、住院等费用,向医生支付诊疗费用。患者看病时,他们根据医生资料和评价,选择自己医保签约的医生,因此,美国医生会在类似ZOCDOC这类在线预约平台上注册,提交个人档案和空余时间段,方便患者预约,同时提高知名度、建立个人品牌。

诊疗次序方面,患者可能通过双向分级诊疗、急诊就医和非医保直接就医的模式就医。双向分级诊疗模式针对拥有医保的患者,是应用最广的模式。患者通过社区门诊的家庭医生进行首诊,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家庭医生会出具转诊单将其向上转诊到专科医生或综合性医院专家,由专科医生出具治疗方案,需要后期护理者再向下转诊到社区医院或护理医院。急诊就医模式有两类,一类是拥有医保的急病患者,直接预约医保范围内的急诊医生;另一类是没有医保的患者,直接预约公立医院的急诊室。非医保直接就医模式的所需花费全部自理,非急病患者直接预约综合医院专家或专科专家,类似于我国目前的专家预约,但是由于美国医生会选择具有支付能力的人,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的是中产阶层。

医疗主体方面,美国医疗行业与我国不同,营利性的私立医院是医疗行业的主体,包括医学院和医学研究机构的附属性医院,一体化保健组织,大型连锁医院,社区医院(门诊),专科门诊。服务分类齐全,满足从治疗到护理的各层次专业服务,有社区医院(门诊)、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以及长期护理院和精神疾病医院。其中,社区医院是美国医院的主体,提供70%的床位,收治60%的患者,大多数社区医院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和二级医疗服务,部分能提供三级服务。社区医院是患者就医时的首诊,只有通过社区医院的转诊,患者才能流向其他医院。社区医院和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联合形成医联体,实现医联体内部分级诊疗。其模式有学术中心和社区合作两种,前者是附属医院与社区医院医学上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后者是附属医院与家庭医生投资成立新的营利性医院。

另外还有责任医疗组织(ACOs),它是2006年提出的新概念,指以初级保健医生为核心的自愿性医联体组织,旨在为联邦医保(Medicare)的参保者提供协同性优质医疗服务并控制医保费用。主张通过医师联盟来衔接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不同医疗机构和服务之前的协调与合作,并因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重复检查和治疗。而在满足了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中心(CMS)制定的服务质量绩效标准的情况下,ACOs可以获得因成本压缩、效率提高而带来的部分节余收入,并在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根据CMS的声明,截至2014年1月30日,ACOs已经节约的医保经费超过3.8亿美元。

ACOs模式的推进,使美国医疗市场产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革首先反映在药企的营销方式上。通过联邦医保和ACOs组织引导的价值医疗评价体系,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上从过去强调价格转变为强调疗效。为了适应竞争,药企由过去的单纯卖药转向提供整体疗效管理服务,纷纷开展了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从而整体上带动了美国互联网医疗业的发展。

《报告》还介绍了互联网深度结合医疗服务模式,并对新兴医疗服务的发展和成果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第一,远程医疗服务发展情况。美国远程医疗发展迅速,一方面源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另外一方面也在于政府的合理引导。从服务本身来说,美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陆续制定出针对远程医疗服务的全方位法规,涵盖了远程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信息规范、服务提供者、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监督等。服务的规范化不但避免了医疗资源因操作不当而产生的浪费,也增加了公民使用的意愿。

从患者方面来说,美国医疗服务费用较高,远程医疗的方式可显著减少就医开支。同时,从2010年《平价医疗法案》起,联邦医保对远程医疗服务的报销范围和力度就开始逐渐加大,目前在美国大部分地区保险报销都已涵盖了远程医疗费用。这两者极大地促进了患者对在线服务的接受度和付费意愿。而从医生方面来讲,传统模式中医疗业碎片化现象严重,通过远程医疗服务的模式可大大增加各医疗机构之间协调工作的效率,降低行医成本。随着联邦医保引导的价值医疗改革的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可节省大量的医保经费,从而为医生和医疗机构带来更大的收益,因而医生和医院参与动力也较高。在医疗中各参与方的推动下,美国远程医疗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第二,医药分开助力处方电商发展。药品终端市场参与者市场占比依次为连锁药店、医药电商、医院药房以及单体药店。从提供的药品种类来看,医院药房主要提供医院内专用药,其他三类药店主要提供处方药、非处方药、健康用品以及医疗器材等。处方药放开,患者凭借处方单院外购买处方药,电子处方流通后患者可以凭借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在线购买处方药,而且网上购药能医保报销,因此80%的处方药通过院外销售,医药电商销售药品中有50%为处方药。除药品销售之外,美国药店还需要提供药品配制、处方审核、处方药控费,以及常见病和慢性病等诊断和常规诊断服务。

第三,电子病历与电子处方有效结合。奥巴马医改近年谋求建设电子病历系统,运用统一标准、出台法律条文并且使用特殊IT技术传播方式保证信息安全,推动电子病历全美流通。患者只需要在连锁药店注册,提交自己的社保号、电子病历以及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就能建立个人档案,未来患者可以在线购买电子处方内的处方药。电子处方与电子病历方便处方药在线销售,网上药店通过为患者提供慢病治疗的处方药助力健康管理。

第四,PBM协调药品总体控费。PBM模式是介于保险公司、医院、患者及药店、药企间的平台模式,PBM公司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监督及管理服务(图3),一定程度上在降低总体医保开支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患者去医院或诊所就医,医生开具处方后,PBM可根据患者处方信息对处方进行审核,提供医生用药建议,包括药品的用量限制、药品使用权以及可报销药品类别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医生医疗服务水平以防止因为多次就医带来的高费用问题。

最后,在对国外经验剖析的基础上,报告进一步提出了美国经验对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启示,同时着眼于当前互联网医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其包括建立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携带可穿戴医疗设备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的健康管理,并将资料记录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供医生诊断使用。居民看病先去社区医院进行疾病筛查,能治疗的患者留在社区医院诊疗,不能治疗的患者由社区医院转诊到医院治病。

医院则按照服务范围分为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提供专业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拥有专科诊断治疗的器材设备,由医疗级别的可穿戴设备厂商投资设立,实现专科医药-医药-设备检查的专业疾病生态圈,也可以由公立医院的医生投资设立专科门诊,或者成立类似慈铭体检的专业连锁医院;综合医院提供全科目诊断与治疗,由公益性质的公立医院、PPP模式的公立-私立医院合作模式以及公立医院医生走出体制成立的医生集团为主。

另外,独立的社区康复中心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缓解目前三甲医院床位紧张、护工不足的现象;类似美国太阳城模式的专业养老机构模式,对于缓解随着老龄化时代带来的养老资源不集中、专业化不强的问题有较大的意义。

为了实现以上的医疗服务模式,解放医生呼声日起,从医生多点执业开始,到放开医生自由职业,再配合着相应的政策支持能够真正起到医生资源优化的作用。远程医疗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节约了患者就医成本,从医联体范围内B2B模式,到B2C在线医生对在线患者的远程医疗模式,从健康咨询的轻问诊到医生问诊在线化的远程医疗发展,远程医疗有助于均衡医疗服务。医保提供商通过引入医师或者类似于ACOs的方式介入医疗服务提供阶段,通过审核诊断与治疗方案,防止过度医疗、医药浪费控制保费支出,缓解医保支出压力,同时激励医疗机构减少过度医疗行为,与患者建立长期医疗服务降低成本。未来,医保支付方式可能由医保签约医药电商,发展医药电商在线购药医保支付模式。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为投保人提供多样化的医保方案,引导投保人双向就诊。放开网售处方药政策,发展医药电商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购药渠道,提高购药体验。

重构我国互联网医疗关系

着眼于当前互联网医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报告》对国内互联网医疗企业主流商业模式和传统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平台战略作了总结和分析。它指出我国互联网医疗可有效补充传统医疗服务,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关系重构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核心(图4)。

首先,在互联网对就医、行医、医疗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度渗透的新形势下,关系重构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核心(图5)。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一是从患者角度出发,提高患者在各就医环节的体验是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以患者为入口的企业主要切入的是患者在医疗信息获取、就医流程和沟通交流方面的需求和痛点。如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对应的是患者逐渐增长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需求;在线问诊服务,它既可向前连接健康管理,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也可向后连接导诊挂号服务,通过在线咨询将有需要的患者引向线下医院和药店;随着线上社交网络服务的兴起,针对患者的医疗类社交网站也应运而生,如我国的“和你在一起”和美国的“Patientlikeme”都是其中典型。还有在市场方面,药品供应链各环节厂商,如药企、药店和保险等,当前都开始重度参与互联网医疗,产业集中度开始逐渐提升。另外,为提高对医疗保险费用的风险控制能力,保险业目前也在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二是从医生角度切入,打开信息孤岛,联接医生重构医(生)医(院)关系。当前服务以移动电子病历、用药词典、医学文献库等临床决策工具和医医社交网站为两大主流。在传统模式下,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院内邀请、学术会议等方式,沟通成本高、机会少,医医之间形成信息孤岛的困境也制约了整体医疗事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建立沟通渠道和方式,打破孤岛困境的医医关系将得以重构。

三是从医院角度切入,打通最后1厘米,连接患者与信息化服务。服务主要集中在就医移动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方面。就医移动信息化将医院服务与患者的智能终端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在手机上就完成挂号、医患沟通和医保药费支付等操作。在远程医疗方面,由于政策的支持,以医联体和“医院+药店”的远程医疗协作模式正在开展。不管是就医移动信息化还是远程医疗,都离不开医院的院内信息化建设,传统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如电子化病历、电子挂号系统和院内网络建设等,都为当前更进一步的服务提供了基础。

其次,BAT(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司三大巨头的首字母缩写)进一步打造医疗服务闭环。在目前互联网和医疗服务相结合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表现的更为积极和热忱。传统互联网巨头作为行业先行者,都已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做了大量布局,其平台服务的意义已经不能单从患者、医生或医院的角度来单独分析,需要综合考量。

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前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