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3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纪律教育感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阿诺德和布朗(Arnold and Brown,2000)指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焦虑,焦虑、压抑、外向型-内向型性格、自尊心、动机、移情等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他们强调焦虑作为一种负面影响,是普遍阻碍学习进程的一个情感因素。语言学习中的焦虑主要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或第二语言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和不安心理(Gardner & Macintyre 1993, cited from Arnold, 2000)。
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给予情感焦虑因素以充分的关注,避免建立起高度的情感障碍,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目标语言。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创建起能利用焦虑的积极作用的活动来促进第二语言学习。
二、学习焦虑的分类
1、抑制型焦虑和促进型焦虑
通常人们认为焦虑在语言学习中是一个有害的因素。这种负面影响的焦虑通常被称为抑制型焦虑,即有害的焦虑,焦虑与直线下降的动机,消极的态度和信仰以及语言表达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Arnold & Oxford, 2000) 。但有些专家认为语言焦虑在某些方面其实也可以是有帮助的或有促进作用的。在贝利对于二语习得中竞争力与焦虑的研究中,他认为促进型的焦虑是成功的关键,也和竞争力有密切的关系(1983, 摘自 H.D. Brown, 2001)。虽然有帮助的焦虑或者被称为促进型焦虑的这个说法还存在疑问,但本文作者倾向于同意H. D. Brown (2001) 所提出的观点,太多或太少的焦虑都会阻碍成功的二语习得的进程。
2、交际焦虑、考试焦虑和负面评价恐惧
语言焦虑也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交际焦虑、考试焦虑和负面评价恐惧(Horwitz et al, 1986, 摘自 H.D. Brown, 2001)。交际焦虑很容易出现在外语教室里,尤其是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它阻碍口语练习并最终影响口头语言能力的提高。考试焦虑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些研究者推测学生没有能力取得好成绩就会产生预期的焦虑;另一些人认为在某个考试中应试者可能存在消极的感受。负面评价的恐惧指的是当某人预料他人可能会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而产生的焦虑心理。
三、情感焦虑对语言学习的四个方面的影响及教学建议
1、焦虑与语言表达
在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经受高度的焦虑,尤其是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事实上,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上感受到的焦虑情绪会更严重地让学生从此在英语课堂上封口。很多研究者指出语言学习焦虑对输出表达目标语言会有不利影响。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外语焦虑和口语行为的关系,并认为它们之间有直接的联系。
张秀琴(2006)对中国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发现所有的受试者虽然每周接受2个小时的口语课堂培训,但他们取得的进步甚微。受试者在英语口语课上觉得非常紧张。他们在听懂老师的表达方面有障碍,同时由于缺乏流利的口语表达,他们也很难是的他们的同伴听懂自己的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口语表达时语言焦虑的消极影响是基于内心的担忧和其它与任务相关的一些认知活动。高度焦虑的受试者会由于任何分散注意力的情景所影响,相反的,不紧张的受试者集中注意力在与任务相关的信息上,从而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就是说,高程度的焦虑会导致口语活动的低效率。
很多研究者建议有必要降低过度焦虑的程度。关键在于教师努力去创建一个舒适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调整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口语表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承认自己在口语活动中的焦虑并自由公开地交换心得。分享共同的焦虑或受挫的感受可以为整个班级减轻过度焦虑的程度。在口语练习时教师应谨慎使用竞争机制。学生应该有恰当的态度来面对英语表达时的恐慌。在口语练习中充分的学习策略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被要求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可以大大减轻他们在课堂上的焦虑程度。另外,学生也被要求多建立自信心。
2、焦虑与听力能力
克拉申主张焦虑阻碍学习者处理听到的语言的能力,也使得他们在习得语言时短路。对于英语听力时的焦虑影响的研究始于上世界80年代。学者们指出焦虑在听和说的过程中是最明显的心理现象。语言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输入、加工和输出。焦虑可以影响学习者在处理信息时的任何阶段,很多研究者也表明英语学习者在听力练习时经常感受到焦虑。听力理解焦虑是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听力焦虑和听力策略上存在着非常重要的负面联系,特别是对于元认知和认知听力策略。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建议来逐渐减弱听力课堂中的焦虑,如通过提供多重机会来使得学生增加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适当的冒风险意识,提高对模糊的容忍度,通过音乐、笑声和笑话等形式来使学生放松,经常给予积极的评价,逐步地培训学生听力技巧。
3、焦虑与写作能力
对于写作恐惧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众多专家倾尽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来对这个领域进行研究。最新的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经历了英语写作焦虑,这对写作成绩有消极影响。郭燕、秦晓晴(2010)对外语写作焦虑做了一项实证研究,他们找出了四个因素构建了外语写作焦虑:课堂教学焦虑,构想焦虑,回避行为,以及缺乏信心。研究发现有写作焦虑的学生处于中度焦虑水平,但是回避行为出现得非常频繁。学生对于外语写作能力和整个外语水平的自我感知对他们的写作焦虑有重大影响。
因为写作焦虑也普遍存在与中国大学生的学习中,高度的焦虑对写作成绩有消极影响,所以有必要找到一些来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焦虑。比如增加语言输入,发展写作技巧,利用小组活动,调动同伴反馈积极性,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建立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而且老师可以适当减少太多的关注在他们所犯的语法错误上。
4、焦虑与阅读技能
通常阅读这种具体的语言行为被认为是最不受焦虑影响的。而且,尤其是默读是一项个人行为。但在一些实证研究中,阅读任务和语言焦虑同样有着消极的关系。外语阅读焦虑是学生在外语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个人消极的感受(石运章、刘振前,2006)。他们推断出来阅读焦虑的三个方面,省级大学的本科生的阅读焦虑比西方学生的要高;阅读焦虑对英语考试有负面影响;阅读焦虑在性别中有重大区别。
隐睾症是一种先天缺陷性疾病,以偏离阴囊转移至阴囊上方甚至腹腔为主要特征,该病严重损害男性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生育能力,增加损伤风险,极易发生恶变。手术是隐睾症主要治疗方法,但患者出于自卑心理以及对疗效、预后的担忧,术后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间接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增加并发与手术失败风险,还可能影响长远预后。本次研究中,我院应用于青春期后隐睾症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1月~2014年7月共收治并行手术治疗隐睾症患者49例,年龄15~27岁,平均(19.4±4.9)岁,已有性生活经验5例,无44例,已生育3例,患者均知晓自身异常,时间2~10年。部分患者应用HcG内分泌治疗无效,考虑实施手术。2010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23例为对照组,2013年10月~2014年7月收治26例为干预组,两组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疾病自觉时间、隐睾症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过抑郁、焦虑水平评估。
1.2方法
1.2.1对照组 据资料来看,给予常规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预防,常规宣教。
1.2.2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查阅相关文献,对照组抑郁、焦虑评分特点,制定明确的心理护理路径。①术前:完成正常接待,明确诊断后,充分了解患者病史,派遣年龄≥30岁、态度亲切和蔼的女护士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采用封闭式一对一访谈方法,尽量使环境更轻松、更温馨,了解患者内心想法、顾虑、关注点,进行基本的健康教育,讲解患者病情,手术必要性、疗效,强调手术安全性、可行性,采用图文方式讲解隐睾症基本知识,单侧对患者仍具有正常性能力、生育能力,行手术切除未沉降隐睾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恶性病变,降低致伤风险[1]。②围手术期:完成术前访视,一位护士完成信息确认与术前准备活动,原访谈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安抚患者情绪,带领患者至手术室熟悉环境,告知患者手术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让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切忌颜面太过严肃,言语随意、放松,注意察言观色。③术后:?密切监护,待患者苏醒后,进行随访,协助患者制动,告知手术结果,同时给予细节护理,关照患者生活细节,协助取正确,给予饮食护理、胃肠道护理、切口护理,防治并发,使患者获得温馨、舒适的感受,采用更积极的方法转移患者思绪,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若见阴囊出现红肿、包块,切口局部炎症、渗血、渗液,应充分解释,减轻患者顾虑,强调这些症状为术后正常表现,不会影响健侧功能;?医嘱家属配合完成心理护理,若有异,最好交代异进行心理护理,尽量少提及"性能力"、"生育"等敏感词汇,注重情感交流,善用肢体、眼神,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爱人的关怀,减轻顾虑。恢复期:部分患者沉降可能较小,患者触及发觉,可能会产生顾虑、疑惑,术前应做好宣教,术后详细解释较小的原因,可能的影响,强调其对健侧不会产生影响。④全程隐私照顾:?充分考虑患者隐私权,在尊重患者意愿情况下,告知家属或伴侣,尽量在私密空间开展诊疗、心理支持、宣教活动,安排单人病房,禁止护士在病房、病房周围走廊窃窃私语,尽量安排专职责任护士;?在细节上体现对患者尊重,如进行检查时,面色尽量保持平静,不要带有情绪化表情,除必要的X线外,不进行拍摄等影像活动,护理文书交由患者查看一遍方可登记等。
1.2.3 研究 收集对照组抑郁焦虑自测资料,包括术后苏醒期自测、住院期间随机自测以及出院时自测,记录随机自测时间,以同样的时间分布对干预组进行抑郁、焦虑自测。
1.3抑郁焦虑自测判定 ①焦虑自测(SAS):标准分100分,50分以上为焦虑,分值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②抑郁自测(SDS):标准分100分,50分以上为抑郁,分值越高抑郁倾向越明显[2]。
1.4统计学处理 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干预组苏醒时、苏醒后2d、出院时焦虑与抑郁自测水平低于对照组,出院时干预组抑郁自测水平低于苏醒时,对照组焦虑、抑郁自测水平高于苏醒时,苏醒后2d,对照组焦虑水平高于苏醒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发现,未经干预之对照组术后抑郁、焦虑水平高于干预组,提示术前患者心理状态决定术后抑郁与焦虑基本水平。对照组术后抑郁、焦虑评分出现不同程度上升,提示术后可能存在致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因素,可能因素为切口反应、术后不适、疼痛、隐睾过小、隐睾切除无法挽回产生后悔情绪,等[3]。因此,医院应做好术前宣教工作,术后配合临床表现充分解释也非常必要。此外,还需注重交代家属与伴侣的配合,照顾细节,温馨护理,充分尊重患者隐私,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自参加县纪检监察干部思想纪律作风教育活动以来,我积极认真,努力学习,锐意进取,多向领导、同事和前辈们学习好的经验,好的做法,提高了自身政治理论水平,转变了思想作风,增强了工作、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学习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一、认真学习,增强素质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基础。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纪检监察工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肩负的担子和担负的使命更重了。要成为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必须做到勤学苦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懂全局、精本行;二是必须做到对纪检监察工作专一、专心,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纪检监察基础理论、业务知识、技能技巧,学习相关的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现代科学技术等,不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巧,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必须做到在工作实践中日积月累地勤学,脚踏实地地苦干,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正确的判断力、敏捷的应变力,真正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志向坚定,忠于职守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纪检监察工作者身负重托,职责神圣、任务光荣。为完成这一光荣任务,就必须志向坚定,忠于职守,力求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做到不辱使命,有所作为,增强矢志为民的信念,锻炼百折不挠的意志,身怀志向高远的追求,知职图进,知责思为,用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二是要做到从严要求、工作严谨、执纪严格、执法严肃,严查违法乱纪案件;三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审视问题,做到察事早、定位准、主见明、运筹帷幄、把握态势,不失时机,并从战略上观察,提出并解决问题,及时有效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四是要有全局意识,一切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开展工作,自觉地服务于发展,把促进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修身守德,自律自强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保障。
纪检监察干部是执法执纪者,要成为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躬身实践,着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从政能力,增强执法执纪的号召力和感召力。要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胸襟坦荡,气节刚正,为人处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刚正不阿、秉公办理,面对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疾恶如仇,敢于斗争。在工作中讲究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做到谦虚谨慎,摆正位置,对同志和蔼可亲,以心近人、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到可亲可信可敬可爱。在生活中艰苦奋斗,一尘不染,甘于清苦。在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开拓进取。
脊髓损伤由于常突然发病,加之严重的不良后果,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不利于疾病康复,本研究中我们对脊髓损伤患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其对脊髓损伤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心身整体康复水平。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6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64例,均符合以下标准,均经MR证实为脊髓损伤,无语言交谈及沟通障碍(既往无精神病史)。将入院病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评价指标与方法 研究者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发放自行设计问卷,该问卷结合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状况自行研究设计,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发放问卷64份,收回有效问卷64份,回收率为100%。焦虑状况应用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定患者焦虑状况,SAS的20个项目代表20个与焦虑有关的症状,受测者按相应症状出现的频率对各项目进行回答,并按其频率顺序计分,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重,此量表的国内常模标准均值为37.23±0.58。
方法 对64例患者采用自制问卷进行焦虑原因的调查,发现在患者焦虑情绪的原因中,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丧失和大小便失禁者59例(92.1%),居第1位;其次分别为担心疾病预后53例(82.8%)、医疗费用(经济负担)39例(60.9%)、受到冷落鄙视被家庭遗弃30例(46.8%)、环境因素17例(26.5%)、医源性因素15例(23.4%)。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依据常规健康教育方式给予健康教育,干预组则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其内容包括:①心理生理上的支持。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突然遭受严重创伤;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其心理压力巨大,责任护士应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接触,如在巡视病房时身体尽量靠近患者,有时紧握患者的手,并用真诚、亲切、体贴、耐心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理解和同情,开导和启发患者接受因创伤所带来的肢体瘫痪的现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并尽量满足患者心理、生理上的需求,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从各方面关心体贴患者,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焦虑与痛楚,温暖焦虑患者的心灵。②认知行为干预,是根据认知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矫正患者的认知和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脊髓损伤患者及家庭由于受到突然的创伤打击,一方面思想无应激准备,另一方面,缺乏医学知识,对康复预后的期望值过高,早期存在焦虑心理,渴望通过治疗能恢复功能,当意识到将面临终身残疾时都会经历极其痛苦的心理过程,本研究组通过主动关心鼓励患者表达心声,了解其思想及心理变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他们讲述疾病知识,通过文字、画面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缓解或消除因认知缺乏导致的心理障碍的发生。③宣泄放松疗法。脊髓损伤患者对未来家庭生活、自我价值和社会功能考虑较多,我们善于发现和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当患者产生焦虑等负性情绪变化时,应善于疏导减压,引导患者诉说内心痛苦感受,认真倾听并给予理解、支持和关心,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全部发泄出来,逐步提高其心理抵抗挫折的能力。放松训练可以降低应激所致的焦虑心理反应,具体的放松疗法有康复训练渐进式及静默松弛反应放松训练,并根据患者喜好为患者播放优美动听的音乐,通过心理调整而改善情绪,减轻焦虑症状,提高情绪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各种应激状态对人体的损伤。④社会支持疗法。本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不能自由活动,担心亲人、朋友、同事远离自己,惧怕受到冷漠、鄙视,因无法参加社会活动而产生一种被社会遗弃感,本研究组积极做好患者家属、亲友、单位和同事的配合工作,让他们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医院做好患者心理治疗工作和生活护理,使患者的情感有所寄托和依赖,身心都得到充分休息,从焦虑情绪中解脱出来,恢复正常完整的心理状态。⑤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组患者多需手术治疗,内固定器材、手术费、监护治疗费、药品费等成了患者高额医疗费用,直接导致了患者的焦虑。应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同时与医生沟通,对经济困难患者设计最经济的治疗方案,可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国产固定材料,尽量以病情为主考虑应用药物和做相应的治疗及检查,并帮助患者寻求多渠道的社会支持,以缓解患者的无助感,改善焦虑情绪。
结果
1.对他人评价的担忧
数据结果显示,在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诸因素中,“对他人评价的担忧”是首要的因素,而访谈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当问到学生是什么引起他对考试焦虑时,许多学生都会首先回答:“考不好对不起父母,老师”“害怕父母老师的责备”“害怕别人的冷言冷语”等等。这些都表明学生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论,而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学生自我评价的不独立。
青少年之所以在面临考试这样的评价情境时,会感到有自尊的威胁,体会到焦虑不安的情绪,与他们的自我不够独立有关。与他人比较是青少年们确立自我的主要方法,他人的评价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青少年也容易在这种比较中产生种种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一状况,在对学生们做出评价时,注意方式方法,既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又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
2.自卑
在影响考试焦虑诸因素中,学生的自卑感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们之所以感到对考试的焦虑,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及效果没有信心有关。“课程内容总是学不完,很多内容还没掌握”“自己不如别的同学聪明,总是学不好”“我的成绩不好,证明我很笨”等等想法都会造成学生们对于考试的恐惧和焦虑。
造成学生自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学生以往的考试中成绩大多不理想,而成绩差、易受挫,这样的学生在面临考试时,会习惯性地激活考试失败的经历和体验,并对当前的应试情境进行困难模式幻想,想象到难以应对的场景或不可避免的危险,进而感到潜在严重的威胁,导致自卑的心理出现以及焦虑情绪的产生。第二个原因是学生的自我意识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对于自己的认识往往不是过高便是过低,这种不正确的自我认识有可能会导致心理上种种问题的出现。有些学生会因为自己有某种优势而过高评价自己,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但他们这种对于自己无所不能的幻想最终会与自己因准备不足而导致失败相碰撞。这种强烈的反差会极大地伤害青少年的自尊心,导致他们的挫折感和失落感,导致心理上的失衡,甚至自卑感的滋生。而有些学生则自视过低,他们由于以往的一些小过失或是自身的某些缺点,或是老师家长的一些否定的态度,而以偏概全,极端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无能、愚笨、毫无价值。他们夸大了困难,小视了自己,造成了自卑。
以上所说的两种情况都是由于青少年虚假的自我意识而导致的自卑。既然是虚假的自我意识,就说明他不够客观不够真实,教育者们应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这一问题加以引导,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对于自己的失败和成功有正确的归因,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来。
3.学习策略的不足
另外在影响考试焦虑的因素中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因素,即学习策略的不足。学生们在抱怨考试的同时,也会抱怨自己没有得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如“学习没有计划,乱七八糟”“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不强”等。学生对学习及考试方法和策略的掌握程度会影响到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实现一定的学习目的,自觉地获取外界信息,对学习过程进行主动调节与控制的总体系统。具有好的认知策略的学习者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即将面临的问题,了解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控制学习时间的多少,确定学习目标的高低,并选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另外他们还可以主动调控自己的注意、情绪及整个心理状态。如自我激励、自我奖赏、自我放松、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兴趣等。缺乏学习策略、考试策略是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学习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可见,教授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对于他们克服考试焦虑以及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4.对前途的担忧
对前途的担忧也是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如果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是大多数高三考生都会担心的问题,也是造成他们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原因。高考作为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考试,对每个参加考试的考生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他们的心理造成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研究表明,考试的重要程度是考试焦虑的预测变量,考试越重要,考试焦虑水平越高。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之严重便可想而知。
关于学生们对前途担忧的来源,课题组认为有以下一些原因。其一,{三学生正处在自我同一性的确立阶段,是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并谨慎的选择和决策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问题的阶段。他们在思考自己应该做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事的问题。并不断做出尝试和探索。所以,对于前途的担忧本身就是这一阶段的学生会产生的心理问题。其二,处于自我同一性整合阶段的青少年会出现情绪波动、行为出轨等等问题,会与家长和老师产生矛盾和冲突。而这一阶段出现“高考”这一重要事件又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加剧这一矛盾。对于高考,社会、学校、家长和教师都将其视为重中之重,给予了巨大的重视和关注。他们将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全部转化为对孩子们的压力,将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了学生。因此学生的考试焦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
5.考试情境
考试焦虑是测验状态下的焦虑水平的个人差异,是情境化的特质焦虑。既然是情境化,就一定会有现场的影响。研究结果也体现出这一点。研究发现,考试时的紧张气氛,考场环境的不利因素以及考场上的突发事件是影响考试焦虑的一个因素。这体现了考试焦虑状态性的一面,体现了考试焦虑的情境特性。
二、考试焦虑干预机制研究
以前考试焦虑干预研究多只是采用认知重构法或放松疗法等单一方法对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干预,改变的是考试焦虑者的认知部分或是情绪部分。而我们知道,考试焦虑是一个多维度多方面的结构,单一的某种方法难以针对考试焦虑的本质,也就难以达到降低考试焦虑水平的目的。是否应该采取一种融合的思想来进行考试焦虑的干预值得商榷。本研究力图以整合思想为指导,根据前半部分研究的结果和前人经验,针对影响考试焦虑的各个因素创编了一套较为全面的干预方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考试焦虑影响因素与干预方法对照表
1.家长、教师交流活动
运用家长会的形式,与家长及老师交流学生现阶段存在的考试焦虑的问题和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实质。讨论家长老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使家长了解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压力,协助学生顺利度过高三阶段。
2.调整不合理认知
纠正学生们对自己、对别人不正确的认知。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学生的自卑心理。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作正确的归因,如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如别人”“自己的成绩不好代表自己能力不如别人”“自己学习不好便一无是处”等,这些不合理的认知都需要改变。使学生学会体察自动产生的各种不合理认知,并学会对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做出质疑和辩解,教会学生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3.学习策略、方法辅导
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和用脑方法、科学的应试方法、科学的饮食和生活安排。并且提供一些高考状元的学习经验,以供参考。
4.生涯规划辅导实施方案
针对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未来没有规划的现状,对其作目标定向的辅导。使学生明确树立目标的重要性,认识自己,学会做长期的及短期的目标规划,养成不断树立目标的习惯,并为目标而不断奋斗。
5.放松训练
运用想象放松训练和肌肉放松训练,教给学生放松的方法。使学生能够体察自己在面对考试情境时身体的紧张状况,并学会放松的方法,以缓解自己的紧张状态。
三、考试焦虑干预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经过辅导,实验组学生的考试焦虑分数变化值比控制组考试焦虑分数变化值降低幅度大,并且差异显著。说明辅导对于降低实验组学生的考试焦虑效果更加显著,辅导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
人工流产是我国控制计划生育的常用方法之一,是避孕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分为传统人流术与无痛人流术,而无痛人流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疼痛轻且术后易苏醒等优势,已成为意外怀孕后终止妊娠的主要手术方式[1,2]。无痛人流术作为一种有创手术,成为一种应激源,使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及疼痛,影响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恢复[3]。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行无痛人流术患者86例,比较传统护理与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和疼痛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行无痛人流术患者86例,年龄19~45岁,平均35.23±3.15岁;孕周5~11周,平均9.03±1.22周。其中包括已婚42例,未婚44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孕,且经尿常规、血常规、白带常规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符合无痛人流手术要求。排除麻醉禁忌证及物过敏史患者,急、慢性器质性病变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年龄、孕周、孕育史及麻醉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见表1。
护理方法:术前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与交流,倾听患者心声,了解其心理状况及要求,针对不同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向患者讲解手术相关知识(包括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术前准备及注意事项等),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及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并尊重其个人隐私,做好术前健康教育,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做好家属的宣传工作,使其给予手术者关心和支持,使患者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组指标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 果
两组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后SA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0、0.5、1及2小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 论
无痛人流是妇产科常见手术之一,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手术创伤小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终止早期意外妊娠的首选方法,但作为一项有创手术,仍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4]。相关研究表明[5,6],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以减轻患者疼痛,利于术后恢复。本研究比较常规护理与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焦虑及术后疼痛的影响,认为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SAS及VAS评分,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缓解其不良情绪,利于保持患者身心健康及术后身体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巧芬.18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1):242.
2 华新桂.心理护理对无痛人工流产患者情绪与效果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126.
3 韦金翠,苏秀宁,蓝秋丽.心理干预在无痛人流术中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874.
牙科焦虑症(dental anxiety,DA)又称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对其中某些环节怀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的体征[1]。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有时可因局部注射疼痛、精神紧张、恐惧等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室颤动等严重并发症[2]。患有心血管疾病而又伴有牙科焦虑症特质的患者在拔牙术中的危险性会更大,对这类患者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低患者的危险性是临床医生和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本研究中选择就诊于我科的既往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准备接受心电监测下拔牙并同时患有牙科焦虑症的患者进行术前的心理指导和必要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并进行血压和心率的检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9月~2005年10月在本院口腔科门诊心电监护拔牙患者中,采用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corah dental anxiety scale,DAS)筛选出具有明显DA特质患者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41~78岁,平均(58.56±8.54)岁。患牙类型:松动牙26例,残根残冠43例,其他11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29例,冠心病患者21例,陈旧性心梗患者19例,其他11例。均为初次心电监护下拔牙。排除标准:存在拔牙禁忌证;不合作者;术前曾应用过抗焦虑药或镇静药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
1.2 方法 (1)建议患者拔牙前注意休息,坚持服用降压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需停药3天后行牙齿拔除。对干预组患者术前通过宣教片使患者了解拔牙的一般常识、局部麻醉的安全性及拔牙注意事项和在心电监护下拔牙的优点,纠正其对拔牙术的不正确认识。步入诊室后,医护人员态度亲切、温和,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选择合适的语言,耐心听取并解释他们的问题,增强信任感,减轻或消除他们的顾虑。(2)所有患者均采取半卧位,用2%利多卡因4ml(不含肾上腺素)做局部麻醉或阻断麻醉。手术操作尽量做到稳、准、快、轻,尤其要减轻局麻注射的疼痛感,确保麻醉效果。于麻醉前10min开始接心电监护仪(美国,UT 4000F),连续动态监测并记录整个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术后继续观测10min。(3)对照组的患者不进行上述心理指导和术前拔牙治疗的讲解,其余完全同心理指导组。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结果的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在术前10min、麻醉后、拔牙中及拔牙后10min的血压变化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见,所有患者在麻醉后、拔牙中的血压均有升高,而以对照组升高明显,与舒张压相比,收缩压增高较大,术中收缩压数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干预组各项指标波动范围不大,结果对比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拔牙后10min,血压基本上恢复至术前水平。
2.2 两组在术前10min、麻醉后、拔牙中及拔牙后10min的心率变化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见,所有患者在拔牙中的心率均快于拔牙前后,其中干预组的患者心率在拔牙中比拔牙前后有少许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拔牙术中心率增高较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传染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该病的药物,长期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给患者的精神、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之社会上的偏见和歧视使患者极度自卑,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况,影响患者的康复。临床研究发现,64%的乙型肝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况发生,51%的乙型肝炎患者有明显的抑郁症状,这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为普遍地存在[1]。心理因素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2],因此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吉林省肝胆病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门诊及住院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确诊病人,除外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病人,且所有的患者血清HBeAg、HBV-DNA、HBsAg均为阳性。将患者对照组(n=48例)和观察组(n=52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17~55岁,病程0.5~11年;观察组中男28例,24例,年龄16~55岁,病程0.8~1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
观察组在做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由责任护士利用接触患者的一切时间执行,每天至少2次且贯穿于整个住院阶段。 ①精神支持疗法,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要求家属每周探视 3 次以上。②认知疗法,重建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模式。 ③娱乐疗法,恰当的娱乐形式可调整心态,丰富住院生活。 对照组只做传统治疗。
采用统一的自填调查问卷,统一由护理人员在现场用统一指导语给予指导,所有的调查问卷均由患者独立完成,所有问卷在发放的当天收回,问卷回收后进行编号、整理,并将评定情况录入Excel进行汇总。调查问卷是使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通过对总分和各因子分的分析,可以判断被测者症状分布特点及自感不适的程度,为咨询和治疗提供参考。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后SCL-90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观察组通过干预后,心理问题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3.3 慢性乙型肝炎的心理干预
由于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加上社会对其错误的认识,导致不少患者深受冷眼和歧视,让本就久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心理负担更重,若不及时排除其心理问题,必定会影响治疗效果。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疾病特点和心理特征,除了采取有效的药物治疗外,健康教育也尤为重要[3],健康教育能增进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了解,消除患者的顾虑,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我们的具体做法有:①入院时的心理评估。我们在患者入院时便对其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初步掌握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严重程度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②通过心理辅导,稳定情绪。我们特安排心理专家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让其更配合治疗;③家庭及社会支持治疗。帮助患者建立持续的情感支持。患者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家属,家属在患者患病期间,同样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家属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反应,甚至会引起躯体反应,如患者过度焦虑或悲观生气更容易加重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等症状。为此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指导其关心帮助患者,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心情愉快,体验到家庭的温暖。
综上所述,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用良好的语言诱导、肯定的语气和恰当的技巧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正确面对现实,而且对于患者出院后继续坚持长时期服药、巩固疗效、降低或缓解疾病的复发率、定期来院随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心血管疾病的心理问题(双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生活水平改善、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心理疾患的积极干预将成为治疗躯体疾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冠心病患者多伴抑郁状态,且往往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甚至与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有关[1],抑郁症状在冠心病病情稳定的患者中发病率仍较高[2]。
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伴焦虑抑郁患者139例。采用心理CT分析系统进行诊断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进行临床心理干预治疗同时及药物治疗,给予艾司唑仑2mg(2片),每晚1次口服,或艾司唑仑(剂量同前)+帕罗西汀(赛乐特)20mg/日,疗程30天。对照组仅给予相关疾病的药物治疗。结果表明,ACS患者是否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状态与自身多因素相关;相应临床干预对其认知行为、心率变异性、睡眠障碍、住院天数、重返工作等情况具有明显影响。对预后产生积极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8月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62例,经心理CT检查筛选出伴有焦虑和(或)抑郁状态患者139例,称之为阳性病例(治疗组),要求年龄45~80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肺病、哮喘、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既往有心理疾病史、入院前近期发生重大心理创伤。
方法:对初筛病例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及分析,以探讨ACS伴发焦虑和(或)抑郁的可能相关因素;对治疗组给与心理疏导(每周3次)及药物治疗,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艾司唑仑2mg(2片),每晚1次口服,或艾司唑仑(剂量同前)+帕罗西汀(赛乐特)20mg/日口服,疗程30天。
指标测定:①心理CT测试[3]:采用心理CT测试软件收集资料,对于阳性病例于疗程后再次进行心理CT测试,以评估患者认知行为、睡眠及焦虑和(或)抑郁症状的改善情况。②心率变异性检测(HRV):受试者于临床干预结束时由专人负责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HRV分析,以时域分析指标24小时RR间期标准差、三角指数为分析指标,将HRV明显降低和轻度降低均记为异常,用以比较。③计算平均住院天数。④院后随访:于出院后2周随访是否重返工作(恢复发病前活动状态亦视为重返工作)。
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3.1医学统计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 果
ACS患者伴发焦虑和(或)抑郁的相关因素调查情况:ACS患者人群中是否伴发焦虑和(或)抑郁状态,与其自身多因素相关,年纪较轻的脑力劳动者发病率明显增高,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高收入人群发病率增高,性别、既往史及婚姻状态对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经过积极的临床干预,治疗组对认知行为、心率变异性、睡眠障碍均明显改善,平均住院天数均有减少;说明植物神经调节趋于正常化,有助于康复,增加重返工作的可能性;从上述分析推测,心理干预对HRV及重返工作情况未见明显差异,提示导致焦虑抑郁发生的更多因素来源于疾病本身。见表1。
讨 论
焦虑抑郁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的高发症状,影响患者的预后,降低其生活质量,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及死亡风险。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生、发展、治疗及康复的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心血管病患者多伴焦虑或抑郁情绪,这些继发性情绪障碍常会加重躯体症状,甚至影响患者的疾病过程及转归,而患者的家属出现焦虑抑郁状态也会对患者预后产生负面影响。
焦虑和(或)抑郁是ACS最常见的不良情绪改变,其发生机制与诸多因素有关,如遗传、行为类型、环境因素、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等。此种负性情绪是影响ACS预后的重要因素,挫折、悲伤等精神因素易于诱发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并认为这种缺血方式是冠心病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抑郁情绪时患者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高,患者心率增快,心率变异性显著异常,体内血小板易于激活,血栓环素释放增多,加重心肌缺血的发生,降低室颤阈值,从而导致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4]。抑郁患者往往伴随行为方式的改变,如久坐、吸烟、进食习惯差、药物治疗的顺应性差等,进一步增加了心肌缺血的发生。抑郁症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脏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5]。国外文献报道,急性心肌梗死后32%~45%的患者并发抑郁症状。Moser等通过随访观察发现抑郁增加AMI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率。焦虑抑郁是ACS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之一,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改变,也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切勿忽视该类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或药物治疗,能够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能提高生活质量及缩短住院日。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刘春萍.焦虑抑郁障碍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医刊,2006,41(3):53-54.
2 张亚林.神经症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2(a)-0166-04
Effects of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 on anxiety-depression and sleep quality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TAN Na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City in Jiangxi Province,Jingdezhen 33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 on anxiety-depression and sleep quality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and needed surgery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intervened by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managed by conventional mental nursing.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scores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in both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
[Key words] Solution-focused approach;Liver cancer;Perioperative period;Anxiety-depression;Sleep quality
聚焦解决模式是以心理学研究为背景,结合临床发展起来的充分尊重患者,并结合对个体资源及潜能的开发,进而更好地使患者康复的一种临床干预模式[1]。该模式运用于护理临床上,主要将问题的解决作为重点,强调改善患者自身康复力、增加患者自信感,提高患者幸福感,并通过一系列措施达到提高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医疗过程自我管理的能力[2],从而有效促使患者康复[3]。
针对肝癌围术期患者使用聚焦解决模式[4-5],能更好的利用患者有利的个体资源,护理上可将干预重点集中于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形成共同解决方案,而改善患者心理状态[6],该新护理模式不仅针对疾病本身,还可促使患者利用自身资源,以减少相同问题的再现,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7],且目前国内尚无针对肝癌患者实施的聚焦解决模式,本研究总结本院近年收治的肝癌患者,对其围术期实施该新的护理模式,以期待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肝癌需行手术治疗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并经术后病理组织活检确诊,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0~60岁,平均(53.2±1.6)岁,职业:公职人员19例,商人11例,农民5例,自由职业者5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12例,初中及以下者28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0~60岁,平均(53.3±1.5)岁,职业:公职人员17例,商人13例,农民4例,自由职业者6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11例,初中及以下者29例,两组性别、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观察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具体如下:首先提出问题,针对已经确诊肝癌并拟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在其签署手术同意书之前,由受过专业知识培训的具有五年以上普外科工作经验的护士对其进行手术相关知识宣教并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分析患者目前所处状态及面临问题,制定详细的针对焦虑抑郁以及睡眠障碍的路径与护理措施。确立实施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明确提出问题后,提出相应解决办法,亦可通过鼓励患者依据自身情况,提出问题由护理人员进行解答,并确立该项目标语,目标语需简单易懂且易记忆,促进解决问题的决心提高实施动力。在目标语确立后即进入实施阶段,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共同选择,目前导致患者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的原因,并提出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与途径,同时需要在整个实施过程中督促患者积极落实,而且在实施前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沟通,明确患者心理状态,采用个体化护理措施。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反馈,并积极了解实施结果,及时进行效果控制,一旦效果不理想或患者难以接受,应及时修改实施目标,并再次对新目标进行分析与评估,直至达到临床效果。最后为对实施过程的评价,总结成功经验,举一反三,逐步推广,以更好地减少肝癌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加强患者沟通,告之患者积极治疗价值,解决患者对手术麻醉的疑虑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及治疗依从性。
1.4 评价指标
焦虑情况判断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8]: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面临问题分为4级评分,其中总分在40~47分判断为轻度焦虑,48~55分判断为中度焦虑,56分及以上得分判断为重度焦虑;抑郁情况判断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9]:同样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面临问题分为4级评分,并对应相应得分,总分42分以下为正常,其中得分在42~49分判断为轻度抑郁,50~57分之间判断为中度抑郁,58分及以上得分判断为重度抑郁;睡眠质量判断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10],总分21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治疗依从性判断,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分为三个等级[11]:完全依从为由患者本人签署手术及麻醉同意书,并与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共同探讨手术和麻醉方式,围术期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术后实施规律放化疗等后续治疗;一般依从为由患者委托其授权人签署手术及麻醉同意书,患者未能积极与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共同探讨手术和麻醉方式,围术期部分遵医嘱治疗或(和)术后未规律放化疗等后续治疗;不依从为患者主观拒绝手术治疗,手术及麻醉同意书由其家属签署,并在围术期经常出现不遵医嘱行为甚至拒绝手术主动出院,术后或出院后不进行规律后续治疗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分,x±s)
与干预前比较,P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4-135-03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rontal glioma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LI Yi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Shenyang City,Shenyang 11004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rontal glioma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xiety and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Methods 8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routine care,such as general care,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drug treatment,health educa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care methods,then Hamilton Anxiety Scale Anxiety patient ca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evaluated and sense - memory - Attention Test (IMCT) were evaluated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statisticall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ed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Hamilton Anxiety Scal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the pre-intervention (P
[Key words] Care;Frontal;Glioma patients;Postoperative cognitive;Preoperative anxiety
额叶作为人体大脑皮质中最重要的智能中枢之一,主要支配人体的语言、计算、情感和人格等最高级的人类智力活动[1]。额叶胶质瘤手术患者术后大多合并有抑郁,认知功能障碍,出现注意力、记忆力的减退,部分存在定向功能障碍,大大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许多患者家庭中,其成员对此种病理生理改变缺乏必要的认识,甚至对患者进行埋怨、讥讽、逃避等,甚至将患者人为的与外界进行隔离,限制其人生自由,此种做法对患者的病情十分不利[2]。所以本研究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在额叶胶质瘤术后心理护理方面的价值及实施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额叶胶质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1~66岁,平均(41.4±3.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11例,高中以下者29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0~66岁,平均(41.5±3.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12例,高中以下者28例。两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后的神经心理评分,并根据患者的评分结果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相关知识认知度的确认及矫正,通过合适的机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及其主要家属进行手术后患者可能留下情感、心理方面障碍的解释,正确引导患者了解可能出现的负性情绪和过激行为的来源所在,解除患者焦虑和急躁心理,开导患者,并辅助其完善和建立术后人生规划,适应术后环境,并寻找不能适应术后环境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干预治疗,更好的帮助患者发现并认识问题根源,改变适应不良认知行为,其次可以通过操作塑造、强化或示范、信息反馈等干预方式,对存在心理和情绪障碍的患者表现出的认知功能不良进行强化检测、反驳及诘难,为患者提供所遇问题的正确解释,通过肢体及语言双重方式进行生动有力的说服教育,提高患者建立积极生活态度的能力,同时还要正确的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尤其是家庭支持情况,为患者家属详细讲解额叶所发生的胶质瘤在手术治疗后,患者可能出现的精神以及人格方面的改变,最大限度的取得患者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建立和谐的家庭及社会氛围,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和治疗疾病的信心,最后针对患者认知改变还要做到为患者进行言传身教的护理干预方法,并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功能锻炼计划,在患者出院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制定家庭康复计划,为患者布置相应的家庭任务或作业,鼓励患者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功能康复,做好定期随工作。
1.3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一般护理、心理干预、药物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则实施本研究护理方法,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情况进行评价,使用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IMCT)对患者智力进行评价,并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分为优、良、一般和差四个档次,由患者及其家属在出院时进行随机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结果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5和0.416,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t=18.949,P
表1 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结果比较()
组别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
观察组 干预前 18.5±1.6 19.2±2.1
干预后 13.4±0.9 23.1±3.5
对照组 干预前 19.1±1.7 19.4±2.2
干预后 18.9±1.6 19.6±2.3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优良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x2=4.781,P=0.029)。见表2。
3 讨论
额叶作为支配人体高级智能中枢,此部分出现的胶质瘤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优 良 一般 差
观察组 23 13 3 1
对照组 9 18 5 8
术后患者需要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以促进患者更好的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3]。术后心身康复与患者术前的焦虑水平呈线性相关的关系,故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术前焦虑对术后的心身康复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4]。在对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首先是要得到患者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这也是改善患者日常状态的一个前提,同时护理人员要经常和患者进行沟通,尽量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让患者能够对疾病正确认识[5]。
认知治疗理论提示人类的认知过程直接影响着人的情绪及行为,其中情绪及行为的产生则主要依赖于人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判断和评价及解释的过程,这些评价主要受个体的信念、假设、思维方式等认知因素的影响[6]。本研究观察组重点针对患者主要采用心理干预且重点在提高患者认知能力上,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常识-记忆力-注意力测验结果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认知功能障碍直接影响额叶胶质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因此应在治疗护理前后进行详细的包括认知功能在内的神经功能评价,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兼顾生存期和生活质量[7]。因为绝大多数患者在围术期内对额叶所发生的胶质瘤缺乏相应的认识,容易出现对疾病预后的过分担心,导致患者身心承受极大的压力和痛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容易出现治疗依从性的降低,而影响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生存时间[8]。以及自身疾病对家庭的影响如住院费用、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所以需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干预,提高配合依从性,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9]。
额叶胶质瘤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最担心的问题是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正确性、医师的技术、自身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等。外科手术治疗是关键,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则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额叶是人体司理认知功能主要区域,许多患者术后虽然不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但是情感方面的障碍同样对其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所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认知功能,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参考文献]
[1] 冷腊梅.探讨60例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神经心理分析及其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11(29):23.
[2] 吴景梅.额叶胶质瘤并发癫痫发作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7):651-652.
[3] 吴景梅,贾胜欣.个体化心理干预对额叶胶质瘤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14-15.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4] 沈晓红,姜乾金.术前焦虑与术后心身康复相关性及心理社会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1(3):200-201.
[5] 姜洋.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5(12):336.
[6] 马存根.医学心理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9-158.
[7] 吴景梅,贾胜欣,李清敏.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神经心理研究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1,33(1):152-153.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59-01 癌症已成为一类公认的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而且难以治愈,而长期接受化疗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者出现自杀倾向[1]。因此我院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27-71岁,平均年龄(45.6±8.6)岁;对照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7.5±7.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癌症类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于入院当天由护士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并且讲解化疗的目的、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法,并讲明化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化疗及化疗期间饮食的注意事项,还要讲明进行必要检查的目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治疗,具体包括:
1.2.1 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把有教育意义的病例讲解给患者,以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帮助患者分析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告知患者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化疗的疗效;心理干预的目的是改善患者对化疗存在的紧张、恐惧感,调动患者积极乐观的态度,保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及化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拥有求生的意愿。
1.2.2 认知干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其肿瘤的基本知识及化疗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本人及家属了解化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家属创造一种轻松的家庭氛围,并避免因家庭成员的不支持态度对患者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1.2.3 健康教育指导:采用多种方式、全方位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基本知识,阐明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相关的应对方法。
1.2.4 行为放松疗法[2]:主要是自我催眠、想象等,即要求患者在舒适下,闭目想象自身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以自愈的情景。
1.2.5 行为干预:通过提供患者感兴趣的东西,比如电视、报纸等,帮助患者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且护士要负责监督按时服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 评价标准
焦虑、抑郁值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3]: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均进行评分,共有2O个项目,分为4级评分,1分为没有或很少出现焦虑、抑郁情绪,2分为部分时间有焦虑、忧郁,3分为大部分时间有焦虑、忧郁,4分为几乎全部时间都有焦虑、忧郁,共80分,分值越高,焦虑、忧郁的程度也就越重。
胃肠道反应采用WHO常见恶心呕吐分度标准:无恶心呕吐为0级;有恶心无呕吐为1级;恶心呕吐并见,但可控制为2级;频繁呕吐,必须接受治疗者为3级;频繁呕吐难以控制者为4级。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结果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检验值 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值比较
观察组在治疗后焦虑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
2.2 两组患者治疗中胃肠道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数及程度也少于对照组 (P
3讨论
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癌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该病目前没有彻底根治的方法,只能依靠手术、化疗等方法来延长生命。但是长期的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者会使患者轻生。因此医务工作者应当及时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在治疗后焦虑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是一种可以明显改善癌症化疗患者的忧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方法,还可以降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及程度,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彦芹,刘妹华,于英伟,等.护理干预对癌症化疗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l5):18-19.
1.引言
近年来听力焦虑成为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表明焦虑感与听力理解水平成反比,即焦虑感越强,理解能力越低(Vogely,1998:68-70;Kim,2000;杨晋,2000:54-57;陈秀玲,2004:65-72;周丹丹,2003:22-29)。与此同时,不少研究者通过理论分析甚至实证研究探讨与听力焦虑存在相关关系的因素,并摸索降低学习者听力焦虑感的有效方法(Oxford,1999;周丹丹,2003)。然而迄今为止,在二/外语听力教学这一研究领域中,听力风格作为一项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二/外语听力理解水平和学习者听力焦虑感的认知因素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外仅有徐锦芬等人(2009:186-192)对听力风格与听力理解水平关系进行过研究,其证实了听力风格能影响学习者的短文听力理解水平。而听力焦虑与听力风格关系研究至今还是一项空白,有待进一步探讨。
2.文献综述
2.1听力焦虑感语言焦虑是学习者因语言学习过程的独特性而产生的一种与课堂语言学习相关的自我意识、信仰、感情以及行为的明显焦虑情绪(Horwitz等,1986:128)。外语听力焦虑感是进行听力活动时产生的担心、挫败感、自我怀疑、不安全感、恐惧等不良情绪。很多研究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所使用的问卷是外语学习课堂焦虑量表,测量的是笼统的外语学习焦虑,故在测量听力焦虑时其效度会存在问题。同时,国内外的听力焦虑研究焦点为其与听力理解水平的关系,鲜有研究者通过实证的方式来探讨听力焦虑与其他认知以及情感因素的关系,这是这一领域研究的最大纰漏。唯有通过这样的摸索,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听力学习中的焦虑,发现影响它的相关因子,然后对症下药,对学生进行引导,解决相关问题来降低焦虑感。2.2听力风格听力风格是学习者在听英语过程中喜欢或经常使用的听力策略和信息处理方式(徐锦芬、李斑斑,2009:186-192)。Richards(2006)总结了三种比较常见的听力过程模式: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以及交互模式。在自下而上模式中,听者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分步进行、线性发展:从最小单位的音素到单词、短语、句子最后形成文章观点、概念主旨的理解。自上而下模式要求理解文章过程中充分利用背景知识,而不仅仅依赖单个的音或单词。这种模式的听力理解目的性较强,听者侧重所需信息,同时激活大脑中相关图式。交互模式则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互进行,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解释学习者信息处理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听力风格可以划分为分析型、整体型和综合型(徐锦芬、李斑斑,2009:186-192)。分析型听力者倾向于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针对听力练习信息寻找答案;主要依赖文章字面信息,不充分利用世界知识、经验知识等发掘文章的深层含义。整体型听力者则主要依赖自上而下的信息处理方式,通常使用策略来避免直接应对语音、单词或语法等细节;主要依赖世界、经验等知识而对听力文章中的具体信息重视不够。而综合型听力者则综合前两种风格中合理部分,针对不同听力任务灵活使用不同学习策略。
3.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1)英语专业本科生听力焦虑状况如何?(2)英语专业本科生听力理解过程中听力风格呈现出怎样的特点?(3)学习者听力风格是否影响听力焦虑感?3.2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取样对象为南华大学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人数为146人。3.3研究工具3.3.1听力焦虑问卷在参考国内外学者Horwitz等人(1986:125-132)、Kim(2000)、周丹丹(2003:22-29)等设计的焦虑问卷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英专学生听力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通过访谈个别大二学生,了解他们听力时所表现的焦虑症状而自行设计该问卷。量表由35个项目构成,采取Likert量度计分,从“非常不同意(1)”到“非常同意(5)”,共分五级。高分表示受试者的听力焦虑程度高,反之亦然。该量表内在一致性系数Alpha=0.9005,表明该问卷信度较佳,可深入分析。3.3.2听力风格测试徐锦芬、李斑斑对学习者听力风格进行了划分,即分为三类:分析型、整体型、综合型。基于这一标准,自行设计了英语听力风格测试。测试包括两篇短文,选自专四听力真题,由两种类型的问题组成:掌握文章主题和抓住文章细节。学习者完成听力任务后需陈述他们在短文听力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及所使用的各种听力策略,由以下两个问题引导:“1.请详细描述你在听这篇文章、理解这篇文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以及所使用的策略。2.……于你而言是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吗?听的过程中听出它们了吗?在听文章过程中你是怎么处理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的?请详细说明。”3.3.3访谈访谈对象为那些在听力风格测试自我报告中没能清晰描述其听力策略和思维过程的学生,旨在引导他们更详细地讲述测试中所使用的策略及思维活动,以及他们通常情况下处理信息的方式和策略,以便准确地分析出他们的听力风格。3.4数据收集与分析问卷在2010年上半年在课堂上要求调查对象进行填写。与此同时听力风格测试以及访谈也得以展开。所有数据经整理后输入电脑并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分析。
4.结果与讨论
4.1英语专业本科生听力焦虑情况从表1来看,尽管大部分学习者听力焦虑程度处于一般水平,但将近1/3的学生听力焦虑情况较为严重,只有少数学习者很少感到焦虑。听力活动的线性呈现和时效性特征决定了听力理解不同于允许进行反复思考的阅读,也不同于可以采取迂回策略的写作与口语活动,所有输出的信息必须在瞬间得以加工处理,所以对学习者的瞬时感应能力与语言的高度自动化反应要求很高,因此被认为是一个“复杂、能动而又脆弱的过程”(Penny,2000:27-32),在这一过程中,听者由于听不懂或记不住而焦虑急躁是极易产生的心理现象。周丹丹(2003:22-29)及陈秀玲(2004:65-72)等研究都表明听力焦虑是当前学习者进行英语学习、提高语言技能的一大障碍,因此理清听力焦虑产生的原因,探索影响听力焦虑程度的相关因素尤为紧要。4.2听力风格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受试的自我报告与访谈陈述,笔者可以确定他们各自的英语听力风格。三种听力风格分布如下:从表2可见,分析型听力风格最为普遍,其次为综合型,整体型最少,这意味着当前大学生听力过程中倾向于采取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模式,部分学习者在进行听力活动时能够有效地将细节的理解与大意的把握结合起来,只有少数学习者在从事听力学习时将更多的注意力分配到主旨的理解上。这一情况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及学习者的听力风格自我报告与访谈中得到印证。一个学生在访谈中提到:“老师,我听这个材料很认真,每个单词每个单词地听,好像每个单词都听懂了,但是听完了之后好像不知道文章讲的是什么。”另一学生在自我报告中写到:“‘meteorologist’这个词没听出来,当时思考了一下。当我回过神来时,磁带中已经读过一些信息了,我不知道文章讲到哪来了有些紧张,最后这道题也不知道该选什么。”这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听力过程中过多关注一些个别单词的意思或者一些细节的内容,而错失了对文章总体及深层次内涵的把握。4.3听力风格对听力焦虑的影响不同风格听力学习者对信息处理方式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听力活动中情感因素的运作,比如焦虑状况。本研究运用SPSS的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检验三种不同听力风格学习者其听力焦虑程度的差异。表3、4、5是这一分析的汇报表。从表3可见,分析型风格学习者听力焦虑程度最高,综合型学习者最低,整体型学习者居中。同时在自我报告及访谈中,一个分析型学生提到:“这篇文章有好多生词,在好些地方卡壳了,越听越心虚,越听越紧张,直冒汗。”整体型学习者焦虑状况缓和得多:“我遇到一些生词,但是我不管那么多了,主要听一些重要的句子,感觉大意都弄懂了。”而综合型风格者在听的过程中更放松:“‘overwhelmed’这个词以前学过,但一下也没想起来。根据‘over-’前缀,觉得应该是过度怎样的意思。在上下文中讲压力太大时就觉得‘overwhelmed’,能大致猜出含义……‘meteorologist’这个词没听出来,也不认识,但文章中谈BBC报天气预报的都是专业的‘meteorologist’,所以估计跟气象有关。”由此可见,综合型风格者能充分地应用背景知识,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听力策略,兼顾细节与主旨,这样就能在听的过程中做到不慌不忙、游刃有余。而表4中,F值为105.016,“听力焦虑”变量其显著水平p值为0.000,远远低于0.05,这表明分析型、整体型及综合型三种不同风格听力学习者在进行听力学习或测试时其感受的焦虑感存在着统计上的显著差异。而表5事后多重检验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哪些组之间有差异。可以发现,分析型与整体型之间的平均值差为0.6505,分析型与综合型之间的平均值差为1.3273,整体型与综合型之间的平均值差为0.6768,平均值差后的星号(*)表示组与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后面的显著性水平P值为0.000,远远低于0.05,进一步说明了不同听力风格学习者其听力焦虑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综合型听力风格者其焦虑程度明显低于整体型与分析型学习者。尽管整体型学习者听力焦虑情况比综合型学习者糟糕,但他们的情况比分析型学习者乐观得多。这是由于分析型听力者主要依赖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他们过多地专注于语音和词汇层面的信息,听力解码速度滞缓,不利于抓住所听内容的主旨,听力效果不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心理上的紧张、不安与焦躁,产生焦虑这一负面情绪。而整体型学习者在从宏观的角度整体把握听力材料,重在获取主题与大意,这样其注意力不至于过于分散,能集中精力、镇定淡然地处理信息。而综合型听力者能灵活地使用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合理地分配注意力,兼顾听力内容的主旨与细节,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听力信息,这样有助于缓解焦虑感。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