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

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地理学科传统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地理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出灵活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创新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一、优化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策略分析

1.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增强实践意识

加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主要是因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地理活动的设计、开展能够否顺利、高效也进行有着直接影响,为此,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其中涉及地理观察、实践调查,以及熟练、准确使用地理教具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要想让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就必须要准确把握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与时俱进,积极设计出新颖、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并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设计策略来不断提升活动质量,从而不断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2.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注重应用巩固

教材是教学及设计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设计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地理实验、调查、实地考察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对相关技能有更灵活的掌握,促进其地理素养的不断提升。比如,在讲解完交通运输布局、地形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我爱画地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手绘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欢的地图,如,世界地形图、中国铁路干线图、气候分布图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地理知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其综合学习能力。

3.结合环境问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思想、德育方面的教育,并将传授知识、德育、智能教育与锻炼进行科学整合,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其中环保教育内容对渗透德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而环保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又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如。“水圈与水循环”知识的讲解,就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节约、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起环境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比如,旅游环境问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外出旅游也逐渐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首要选择。但是在旅游中,乱刻乱画、随地扔垃圾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也是层出不穷,给旅游地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针对“何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为什么会有益于环保”“若你是旅游者,会选择怎样保护环境”等问题,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开展更生动、有趣、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

4.强化活动方案设计,避免形式化

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必须要对活动方案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在开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对海陆间的温度差异,以及季风形成的原因,教师就可以利用沙子与水的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模拟,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有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这个实验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学生逐渐地默契配合,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

1.应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与时展趋势

进行时展需要的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新课程理念也强调教师要积极探索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与提升。而高中地理教学则可以作为良好的切入点,教师应通过整合地理知识,通过采取科学、新颖的设计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具有充分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地理综合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和操作技能的协调发展。

2.应充分考虑乡土地理内容

每个区域都具有自身不同的地理特征,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关于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的分析叶先流(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摘要:新课程理念强调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时,不能一味地追求知识的新颖、丰富,还应重视学生实践与发展也必然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所以,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充分结合本区域的地理特征,设计切合乡土实际的综合活动,从而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以及积极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同时,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乡土地理也能够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

3.应兼顾学生、学校的具体情况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为了确保相关综合实践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和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其认知特点与规律,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以此来确保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锻炼与实践。同时,针对活动的开展还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学校的各种活动、图书馆、校园网、地理园等,进而为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也通过不断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应认识到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实际需求,结合乡土实际,设计出新颖、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艳花.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探究[J].学周刊:A,2011(12):62-63.

篇2

关键词:

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点,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地理学科传统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地理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出灵活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其将所学知识准确、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观察、创新以及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一、优化高中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策略分析

1.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增强实践意识

加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主要是因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对地理活动的设计、开展能够否顺利、高效也进行有着直接影响,为此,教师首先就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其中涉及地理观察、实践调查,以及熟练、准确使用地理教具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要想让学生轻松、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就必须要准确把握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与时俱进,积极设计出新颖、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并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设计策略来不断提升活动质量,从而不断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2.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注重应用巩固

教材是教学及设计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设计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围绕教材内容,设计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地理实验、调查、实地考察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把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对相关技能有更灵活的掌握,促进其地理素养的不断提升。比如,在讲解完交通运输布局、地形和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我爱画地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手绘来向大家展示自己喜欢的地图,如,世界地形图、中国铁路干线图、气候分布图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关地理知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其综合学习能力。

3.结合环境问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加强思想、德育方面的教育,并将传授知识、德育、智能教育与锻炼进行科学整合,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其中环保教育内容对渗透德育教学有着重要作用,而环保意识的培养与提升又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联系,如。“水圈与水循环”知识的讲解,就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节约、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起环境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比如,旅游环境问题。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外出旅游也逐渐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首要选择。但是在旅游中,乱刻乱画、随地扔垃圾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也是层出不穷,给旅游地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关于生态旅游的专题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针对“何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为什么会有益于环保”“若你是旅游者,会选择怎样保护环境”等问题,让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开展更生动、有趣、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

4.强化活动方案设计,避免形式化

要想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就必须要对活动方案进行精心设计。比如:在开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课程时,为了让学生对海陆间的温度差异,以及季风形成的原因,教师就可以利用沙子与水的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来对相关知识进行模拟,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知识间的密切联系有进一步的了解,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这个实验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学生逐渐地默契配合,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

1.应紧紧围绕课程改革与时展趋势进行

时展需要的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而新课程理念也强调教师要积极探索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更全面的锻炼与提升。而高中地理教学则可以作为良好的切入点,教师应通过整合地理知识,通过采取科学、新颖的设计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具有充分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地理综合教学活动,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认知和操作技能的协调发展。

2.应充分考虑乡土地理内容

每个区域都具有自身不同的地理特征,要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也必然要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所以,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充分结合本区域的地理特征,设计切合乡土实际的综合活动,从而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以及积极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同时,作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载体,乡土地理也能够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重要的研究平台。

3.应兼顾学生、学校的具体情况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讲,为了确保相关综合实践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全面了解和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其认知特点与规律,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以此来确保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锻炼与实践。同时,针对活动的开展还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学校的各种活动、图书馆、校园网、地理园等,进而为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也通过不断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应认识到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应深入钻研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实际需求,结合乡土实际,设计出新颖、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作者:叶先流 单位: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3

二、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原则

(一)贴近生活

地理学科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地理实践活动开展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应用地理学知识去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地理学中有很多内容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如辨别方向、观察天气、自然灾害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内容,学生做起来不那么费劲,而且特别感兴趣,从生活中取材真正让学生从活动中受益,培养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因地制宜

地理实践活动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情况来安排内容。因地制宜地组织好活动,是顺利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关键。如调查当地环境破坏情况,调查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当地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交通状况等。

(三)形式丰富

地理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首先应先确定地理实践活动的目标,活动方式主要有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年级活动等。其中,小组活动形式是开展课外活动采纳的主要形式。如气象小组、环境小组、资源小组等。这些小组的学生在地理老师统一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各项地理活动。

三、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地理观测类

地理观测类活动指组织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具有原本意义的地理知识或印证某地理知识而进行的活动。如参观天文台、气象站、地震台、海洋研究所、海底世界、科技馆、植物园、环保设施、工厂、交通设施和名胜古迹等。在地理观测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与体觉等参与或偏于思辨性或偏于操作性学习过程,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会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地理观测活动是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理事物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学生地理智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途径,也对培养他们非智力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二)野外考察类

野外考察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野外地形考察、河湖及海岸观察、土壤和天然植被观察等,如实地观察海岸地貌(地处沿海地区),河谷地貌,花岗岩地貌,水土流失地区,同时作观察记录,通过活动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验证所学的地理知识,而且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感性知识,并在实践中将这些知识升华,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三)地理实验类

高中地理实验是运用一定的器材和设备,人为地把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以及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以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地理必修I》(人教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师可以做热力环流实验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一些实验活动,引发探究兴趣,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体会成功与艰辛。通过实验,学生的操作兴趣得到满足,探究兴趣、创造兴趣又被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平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转化,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地理调查类

地理调查的内容主要有土地利用情况调查、环境质量调查、社区人口状况调查、工农业生产条件与布局调查、市政建设调查、市场经济调查、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调查、环境承载力与潜力调查等,通过调查实践让学生了解家乡工农业生产的优势与不足,了解家乡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在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4

一、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环境问题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严重,加强环境教育,增强环境意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环境问题,增强环境意识,探究解决方法,我们试图探讨将环境教育贯穿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环境观察、实践、调查、分析、归纳,获取环境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走出长期以来只在课堂上大量灌输知识概念,忽视实践技能,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贯彻三个必须

1.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须紧扣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素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很好的切入点,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教学形式,从而促进学生情意、操作技能和认知协调发展。

2.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须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紧密联系乡土地理内容。第一,各区域都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地理特征,各区域可持续发展必然采用不同措施。所以,以区域为单位,结合具体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就能更有针对性地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而且,结合学校所在的具体区域进行研究能培养学生严谨务实、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第二,乡土地理是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载体,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研究的平台。从理论上来说,“区域可持续发展”属于应用地理范畴,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并且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综合研究。学生通过调查收集身边的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地理各要素综合起来研究的能力。

3.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管理好外出调查的学生。根据我们对高一刚入学的新生的问卷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学生在初中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是背诵法,普遍感到地理很难学,对地理学科学习兴趣不浓。因此,为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开展,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学生现有的学习习惯与课改所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间取得可行的转化措施。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学校以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学校的关系网、学校所在地的环境情况,学生生源的分布,制定对学生外出调查的管理措施,学校的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等情况,这些方面都是必须考虑和做好准备的。

三、试行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践活实动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有一个发动、调动、助动的过程;从活动本身来看,有一个准备、活动、拓展延伸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有一个萌动、主动、自动的过程。这三个过程相互作用、协调运转,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教师处于辅导、指导、诱导的地位,学生处于主导、主体的地位。教学核心是学生的“活动”,没有“活动”的实践活动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形式,因其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而呈现出千姿百态。因此,不可能详细列举各种活动课课堂的组织形式。目前,我们实验研究的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采取了下述两条思路:一是活动方案式,主要包括活动标题、活动目的、活动对象、活动内容、活动场地设计与器材准备、活动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活动的方式和方法、活动的总结与体会。二是主题活动式,就是指围绕着一个主题,鲜明而突出地提出所要解决的课题,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多种能力、多种手段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时空交错,充满立体感,发挥整体效用。

我和我领导的课题组的老师们,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出了一个“关于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即“三段十五步式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三段”指的是: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五个步骤。具体如下:

1.准备阶段:第一步,老师根据课本进程选定活动主题。第二步,宣传发动学生。第三步,学生通过网络、图书室、阅览室等搜集有关主题的资料。第四步,举行专题讲座和技能培训。第五步,加强社会沟通,开发校外课程资源。

2.实施阶段:第一步,小组确定活动地点。第二步,小组制定活动计划。第三步,老师和学生共同设计活动过程性表格。第四步,与相关部门联系。第五步,学生实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3.总结阶段:第一步,学生整理小组相关表格和活动记录资料。第二步,班级讨论会,分个人、小组、老师三个层面进行总结交流。第三步,整理出研究出的内容。第四步,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第五步,学生写出活动心得和活动日记。

我们通过这个模式有效地进行了环境教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知识的信息量。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养了动手和动脑能力。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学习兴趣也很高。通过活动,学生们了解了社会,了解了生活,也了解了所学知识,并且能够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发现问题,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培养了情商;学会了如何设计问卷调查,如何分工,如何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知识。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又反过来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扩大了视野,让学生养成了科学意识和思维方式,能够从大局着眼,小处着手,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篇5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学好地理知识,培养地理学科能力,必须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和创设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新型教学形式。

一、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的意义

(一)落实新课改确立的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理念,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等,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落实这些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能更好地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二)激发地理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学生可以直接、广泛地接触纷繁复杂的地理环境,直接感知地理现象、地理事物。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学习领域,会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比较稳定的地理学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例如,在城市中学进行的“学校附近某街道交叉路通流量的调查”活动,可以使学生对习以为常、天天熟视的交通问题引起注意,在完成实地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因果分析,可以让学生切身体验、正确把握影响城市交通的主要因素,在活动中认识地理学习的价值,提升地理学习兴趣,主动学习。

(三)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地理环境,培养学生从关注家乡开始,养成关注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的意识与思维习惯,亲临现场观察、了解地理环境中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及其在人类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直接感受并体验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不断积累和深化这种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四)诱发地理审美、丰富爱乡爱国情感

家乡是学生最初认识客观世界的场所,是学生学习地理学科、探索自然、了解社会的重要学习资源,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身边的地理环境,进行地理活动教学,能引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感受祖国美好河山的壮丽,深切感受和体验家乡的自然山水之美,探索自然奥秘。通过对家乡的人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可以进一步了解家乡的社会进步,形成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从而直接认识祖国的社会进步,促进爱国情感的形成。

二、地理活动教学的特点

(一)实践性

与以往教学大纲的要求与认识不同,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其相关要求分别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及内容标准之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地理理论知识,而地理活动教学则需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养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习惯,体验活动过程带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丰富情感阅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二)综合性

地理环境错综复杂,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个显著特点之一。地理实践涉及的范围广、领域多,可以观测、考察、调查的对象很多,每一项地理实践活动对学生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都比较全面,因此,中学地理活动教学也具有比较明显的综合性特征。例如,比较常见的气象观测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气象观测实践活动,了解不同气象观测仪器的基本性能、基本结构、使用方法、保养措施,了解气象观测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观测要点、观测时间要求以及一般注意事项和观测数据的记录方法、处理办法,如何进行合理的观测分工等。

(三)自主性

学生可根据教学进度、当地资源条件、学习兴趣等方面选择不同的主题。对于同一主题学习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开展地理观测活动;组织地理拼图、地理猜谜、地图旅行等地理娱乐活动;编辑地理墙报、地理小报、地理漫画等地理科普宣传活动;采集地理标本、调查某地植被土壤、考察某地地质地貌等地理研究活动等,都可由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学习组织灵活,活动参加人数可多可少,协作分组可以自由组合,活动时间跨度可长可短。

三、高中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做好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准备工作

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地理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克服对地理实践活动的畏惧心理和神秘感,敢于尝试,不断积累经验和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要在自己教学计划中做好各种实践活动的安排,要对高中课本中的所有地理实践活动做总体规划,另外每学年计划时就有各项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

(二)创新地理实践活动形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