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4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疗信息化市场现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截至2016年4月,中的医疗机构总数为98.8万家,2016年全国诊疗人数6.6亿人次。中国的医疗机构每天都有大量的有关疾病、医疗、药品临床试验和健康等数据产生、存储和流动。目前,中国一般的医疗机构每年大约产生1TB~20TB的相关医疗数据,一些大型医疗机构每年产生的数据量甚至达到了300TB~1PB。美国俄勒冈州健康科技大学医疗大数据和生物样本大数据学者陈遵秋和陈漪伊在他们的文章中曾提到,2011年美国医疗健康系统数据量就达到150EB。到2013年,医疗机构累积的数据量比2011年增长了85%。可以预测,随着中国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的普及和电子病历的推广,以及更多医用级别可穿戴智能设备的问世,届时中国每年产生的医疗数据将暴增。
国家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在整个医疗改革中的战略地位予以确认,这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基础保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均支持和鼓励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进行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为信息技术在整个健康服务产业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尽管有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但因为在具体执行中的一些技术、政策、医疗伦理以及市场方面的因素,这些数据中的大部分还是被存储起来,等待挖掘、分析和应用。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些被冷藏的医疗数据也说明还有相当大的商业机会等待释放。
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数据
服务公司总体现状
医疗信息化指的是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医院与公共卫生的管理系统和各项业务功能系统中,对医院、公共卫生系统进行流程化管理,实现特定的业务功能,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广义的医疗信息化还包括在此基础上衍生的远程医疗、云医院、移动医疗等。
(一)中国医疗健康数据公司市场现状
一般情况下,医疗健康数据公司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是医疗数据服务和医疗软件产品。因此,它们的市场也是围绕这两个方面。
1.医疗数据市场庞大
医疗大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医院,而医院医疗大数据的汇集主要依赖于院内信息化建设的程度。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在新医改背景下,国家出台了大量关于医疗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的政策,对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扩大,目前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类产品和服务市场正在快速成长。根据IDC统计,201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总花费规模为223.12亿元,2015年增长至243.60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总花费规模将达到430.01亿元,其间复合增长率为11.1%;2014年我国临床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约为20.64亿元,2015年达到24.48亿元,预计2020年将增长至52.17亿元,其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6.71%2.
2.医疗机构信息化覆盖程度参差不齐
由于中国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发展时间较短,从总体上看信息化覆盖程度不够,三级医院和三级以下医院、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具有一定差别,特别是高集中度、高共享度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覆盖还不够。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的2015~2016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研报告统计报告显示,在342家三级医院、194家三级以下医院样本医院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已实施比例低于80%,其中实施比例较高的有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已实施比例占75%以上;住院药房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已实施比例在70%~75%之间;有些系统实施比例则很低,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仅占12.13%。
在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总体实施现状中,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实施比例最高达到75.26%,其次是住院医生工作站实施比例为74.21%,电子病历系统(EMR)实施比例为71.05%。已实施比例最低的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仅为8.77%。
从数据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医院临床信息系统中有些细分领域已实施比例比较高,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在样本医院中,三级医院的数量超过60%,而我国公立医疗机构中,三级医院不论是在硬件设施还是优质医疗人才方面,都占有了绝大多数优质资源。因此,从全国范围看,实际的覆盖率要远低于CHIMA的统计数据,同时说明医疗软件市场远未饱和。
3.临床数据成为未来发展重点
另外,从CHIMA历年的统计数据看,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市场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市场已经趋于平稳,而医院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高,这一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扩大。临床医疗数据是医疗大数据的核心价值,因此这一市场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比如临床数据中心(CDR)。
临床数据中心(CDR)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医院范围内制作的终生纵向多媒体记录,包含患者所有重要的临床数据,可集成院内各科室级临床信息系统(如医嘱、病历、检验、心电、超声、病理等),实现所有临床诊疗数据的整合与集中展现,并为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在国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最早进行了临床数据中心建设的探索。该院建立了临床数据中心CDR,目前医院集成平台上一共有31个厂商的53个系统,其中有23个系统已经接入了CDR中,CDR中已有410万个患者,9.5亿条临床数据,每天通过集成平台交互的消息有26万条,每个月增长1600万条临床数据。
不过CDR上线会涉及到医院海量数据的历史迁移,不仅耗时长、操作步骤繁琐复杂,还涉及到与HIS、EMPI等平台的交接对应。北大人民医院CDR平台的上线共迁移了1287万条就诊数据、2763万条用药数据,以及1.35亿条诊疗申请数据。
我们统计了中国采购招标网上公示的全国医院临床数据中心信息管理系统设备中标公示,发现建设CDR中心的医院不仅有三级医院,大量的二级医院甚至社区卫生中心也有招标。单体建设金额在230万至2000万元不等。
(二)医疗健康数据公司总体现状
1. 企业数量、体量及主营业务
我们根据手头资料,统计了目前在国内医疗健康数据行业参与经营的320家公司,其中既有国内的上市公司,也有跨国医疗数据公司,还包括大量的创业公司。根据公司的主营业务,我们大致把公司分为四类:医疗信息化公司、专科医疗信息化公司、科研类大数据公司、药事服务和医保数据公司。其中医疗信息化公司大约有177家,这类公司的比重最大,上市公司/大公司多集中在这一领域,同时还聚集了大量创业公司。专科医疗信息化公司大约有48家,这个领域以创业公司为主。科研类医疗大数据公司大约有17家,其中包括专科类医疗大数据,如有思派网络、新屿科技等四家肿瘤大数据公司,也有太美医疗这样专门向药企、器械企业提供临床试验软件和数据的公司。药事服务和医保数据公司大约有23家,在这个领域创业公司占了绝大多数,但影响力最大的是上市企业海虹控股,海虹控股从2009年就启动了PBM业务。另外还有一些在地方医保数据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创业公司,如金豆医疗与武汉医保部门的合作。
2.公司分布地域
从地域看,这些医疗健康数据公司多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或许和这些地域原本互联网IT公司众多有关。从这些公司的所在地看,北京是全国医疗健康数据公司发展的重镇,聚集的医疗健康数据公司最多,有59家;其次是上海,有26家;深圳位居第三,有25家公司。另外,杭州、广州、成都、南京的医疗健康数据公司数量也都多于10家。
(三)行业竞争状况
1.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医疗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巨大,获取其商业运营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 通过医改把现有医疗行业的利益链条打破,使医院有动力共享数据;2. 通过医院、医保的信息化建设获取医疗大数据,并将其标准化。
而抛开政策之外的因素,针对地方政府、医院和医保的各方诉求,医疗大数据公司只有不断推出相应产品和服务满足政府、医院、医保等诉求,并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才能有机会获取医疗数据的运营权。而数据就是资本,掌握更多的数据资源,在大数据时代意味着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
据CHIMA 2014~2015年度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研报告统计,在335家三级医院、235家三级以下医院样本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已实施比例低于85%,其中实施比例较高的有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已实施比例占80.35%以上;住院药房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实施比例在75%~80%之间;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医疗统计系统、护理信息系统、药品会计系统、手术室排班/计费管理信息系统等的实施比例在70%~50%之间;医疗管理与质量监控系统、医学文献管理系统实施的比例则在30%左右。总体上,三级医院已实施的比例高于三级以下医院。而CHIMA 2015~2016年度报告统计中,在342家三级医院、194家三级以下医院样本医院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整体已实施比例低于80%;其中实施比例较高的有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已实施比例占75%以上;而住院药房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实施比例在70%~75%之间;一些系统实施比例很低,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仅占12.13%。
在CHIMA 2014~2015年度调查报告中,在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总体实施现状中,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实施比例最高达到75.26%,其次是住院医生工作站实施比例为74.21%,电子病历系统(EMR)实施比例为71.05%。已实施比例最低的是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仅为8.77%。其中体检中心管理系统、医院传染/感染监测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增长幅度比较大。在2015~2016年度调查报告中已实施比例最高的是: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三级医院是76.90%,三级以下医院是64.95%;住院护士工作站系统三级医院为76.61%,三级以下医院为64.45%;门急诊医生工作站系y三级医院为76.61%,三级以下医院为60.82%;电子病历系统三级医院为73.68%,三级以下医院为61.86%。接近一半的临床信息系统在我国医院的已实施比例较上一年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涨幅最快的有:重症监护系统、临床知识库系统和放射信息系统。
大数据能产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挖掘的水平。大数据技术实际上是对计算机科学、电机工程、通信、应用数学和认知科学发展的一个综合考量。有些技术条件在10年前才逐渐成熟,我们今天的大数据应用水平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因此,能在大数据技术上胜出则具有先天性市场优势。医疗大数据和精准医疗领域不断拓展和深入,科研类医疗大数据公司因为还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运营机制,所以从市场的角度看,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系统仍然处于摸索中。
CHIAM 2015年调查报告显示,医院在选择软件供应商时着重考虑的因素有本地化服务、厂家实力和品牌、成功案例等。其中,有71.75%(409家)家医院首先会考虑该供应商是否拥有本地化服务的机构;其次是厂家的实力和规模,这个比例占到61.23%(349家);最后是供应商是否有大量成功案例,这个比例为55.79%(318家)。
2.主要竞争企业市场份额
从12家上市公司医疗健康数据产品线以及市场份额比较来看,各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领域。基于提供医疗软件服务未来市场将形成区域马太效应,获得运营区域医疗大数据后,再落地推进区域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时代对相关行业的影响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推动着医疗产业不断革新,远程医疗、养老、健康管理和医疗控费等大健康机构开始对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付诸实践。其中,以线下医疗机构资源为依托、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互联网医院,成为2016年引人注目的新生事物。据统计,从2014年第一家互联网医院诞生到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约36家。其中,已经实现落地运营(已提供PC端或者APP端服务入口)的共有25家,其他11家在2016年已经公开宣布签约在建。而IDC 2017年2月的“2017年中国医疗IT十大预测”中,预计2017年将会发展到上百家。互联网医疗业务模式也会逐步落地,预计2016年互联网医疗的门诊量将达到370万,后续几年中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到2020年问诊量会达到2.96亿,占到全部就医问诊量的近4%。
广东互联网医院、徐汇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是几家运营较早、知名度比较高的互联网医院。上海徐汇云医院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推出的国内首家云医院。医生通过网络视频与病人面对面交流,通过询问、观察和医疗仪器检测上传的信号数据、影像图片等对病人实施诊断的智慧医疗平台。公开资料显示,自2015年12月16日推出至今,注册用户6万余人,共为30万余人次提供医疗及健康咨询服务,服务范围已达8个省、600余家机构。通过“1+1+1”3级医疗机构及职业医护,为病患提供视频看病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健康管理及随访;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融合延伸至机关单位、社会药房、养老机构、社区街道、居委会、家庭、个人,辐射包括边远地区。
1.广东省网络医院
广东省网络医院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于2014年10月成立的,截止到2016年6月,已在全省21市58个县设置网络就诊点4800余个,提供专职网络医生57名、兼职医生553名,为全省100多万群众提网络诊疗服务或咨询服务,开具电子处方50余万张。
2.乌镇互联网医院
乌镇互联网医院是桐乡市人民政府与微医(挂号网)于2015年12月打造的“全国互联网分级诊疗创新平台”。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乌镇互联网医院已在全国17个省市落地,并且在四川率先突破性进行在线医保支付,实现了由国家为百姓购买服务,带领互联网医疗行业商业模式的落地。2016年,乌镇互联网医院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5亿,日接诊量超过5万人次,相当于几家大型三甲医院的接诊量。
目前,互联网医院已接入桐乡医疗机构号源,居民通过微医APP不仅可预约当地医院,还可预约全国的专家号。2016年,互联网医院营收近1亿元,成为行业内唯一实现大规模营收的盈利公司。
总结
医疗IT基础完成 数据与AI应用将成竞争热点
通过市场和公司资料调查,以及比较CHIMA两个年度报告数据变化,我们发现:
1. 医疗信息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成HIS、EMR、PACS等信息系统,主要集中结算收费药品进销存等财务计费为核心的医疗软件市场已经趋于平稳饱和,多数公司能提供HIS类产品和服务;但是这些系统在支持检查、诊断、护理等核心\疗流程方面是分散的,其保障医疗质量和提高诊疗水平的潜力略显不足。
2. 医院临床信息系统(CIS)建设正在向更细化、服务于流程控制的方向演进,以病人管理为核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基于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系统成为市场的热点。
引言
信息是当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和条件,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利用农村信息化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打造农业生产活动中产、供、销环节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拓展农产品市场,帮助供需双方有效交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对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践团队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的多个乡镇就“农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发问卷18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69份,回收率为93.89%,本报告以此次调查为主要依据,旨在分析商南县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制定更好的信息化宣传方案以及更好地推广农业信息化技术、产品等。
1 具体情况
1.1 农村基础信息设施使用状况
针对居民家中基础信息设施的配备状况,根据调研结果可知,手机在居民中的普及率最高,固定电话与电视仍占有较高的地位,而电脑和其他信息化设施的使用率较低。由此可见新型信息化设施的使用有待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在居民对手机运营商的选择方面,中国电信在农村信息化应用(移动通信设备)方面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从居民家用信息设施主要用途来看,了解新闻、休闲娱乐、工作需要、教育需要、聊天交际等方面均有涉及,总体来说居民的家用信息设施还是以休闲娱乐为主,与工作的结合率较低。
1.2 居民信息获取途径
在学习使用信息化设施的途径方面,通过自学书籍学习使用信息化设施的人数占被访总人数的24.68%,通过朋友家人的指导的人数占51.27%。可见朋友家人的指导为目前居民学习使用信息化设施的主要途径,而信息化培训课程以及书籍的运用所占比例较低。农村信息化建设缺少较为正规的学习途径。从农村居民平均每天使用电脑与智能手机的时间方面来看,电脑的使用时间很短,绝大多数居民家中没有电脑,电脑在居民生活中重要性并不高。不利于信息化技术的传播。而对智能手机的运用状况高于电脑,手机的使用频率较高,可见手机是信息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居民更倾向的方式。从居民最希望掌握的信息化技术方面来看,希望掌握生产经营方面信息化技术的欲求较大,希望将信息化与农业相结合的人数较多。
1.3 农村信息设施应用现状
数据显示,在获得信息和知识过程中对互联网或智能手机依赖程度非常高的有28人,占被访总人数的16.87%;对互联网和手机依赖程度不高的占被访总人数的61.45%;不受影响的有36人,占被访总人数的21.69%。居民在获得信息和知识过程中,对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依赖程度总体不高,居民利用信息化产品获取知识和信息意识不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功能方面,居民使用网络的局限性较大,还没有将网络与生产与生活很好的结合。而在这些功能中利用网络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人较多,可见居民对市场和技术信息的需求度较大,同时也反映了居民使用的网络功能较为单一。从居民到信息服务站寻求农业、种、养殖业信息的频率来看,67.26%的居民没去过服务站咨询和获取相关信息。由此可见,农村信息服务站在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帮助较小,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较低,居民寻求服务站帮助的意识也较低。从居民有无通过信息化途径进行技术经验交流方面来看,58.93%的居民没有通过信息化途径进行技术经验交流的经历。居民在利用信息化途径进行技术交流方面较为缺失,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普及。从居民所获取的信息对于提高劳动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帮助程度来看,58%的人认为信息对于提高劳动收入和生活水平帮助较小或没有帮助,可见居民所获取的信息并不能及时有效地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对此我们更应为乡镇居民提供更有助于提高生活的信息。
1.4 农村信息服务站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30.51%的居民村镇中有农村信息服务站,69.49%的居民村镇中没有农村信息服务站。这其中也不乏并不知道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存在的居民。可见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宣传力度较小,并不能够较好地为农村居民服务。在有农村信息服务站的村镇中:中国电信在搭建农村信息服务站这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表现,所占比例高达49%。但仍有较大一部分人群并不知道信息服务站的运营商。在公共信息化设施的配备方面,广播在村镇信息化设施配置中所占比例较高,而其他设施的配置率远远低于广播,可见传统的公共信息化设施在村镇中仍占有较大比重,信息化设施种类单一。在信息服务站的信息化设施的配置统计中电脑所占比例较高,达到53.66%,可以看出,信息服务站的信息化水平较高,但仍有设备较单一的问题。从信息服务站提供的相关服务来看,党员远程教育、医疗保健、农村市场信息、天气预报及灾情预警、农村科技、种养殖技术、农情咨询、政策法规等都有涉及,具有医疗保障咨询功能的信息站占比例达32.58%,这为农村居民的医疗问题提供了一定保障。与居民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天气预报及灾情预警服务所占比例也较大,可见一般农村信息服务站在关注农村居民生活的项目上提供了较好的服务。而农村科技的咨询服务则是最少的,只占2.27%,多数农村信息服务站还不能够为农村居民的生产提供较好的帮助。从居民最关注的信息咨询类型方面来看,医疗保障仍占据主要位置,达到31.25%。这也反映的农村信息服务站在居民最关注的信息上提供了较好的帮助。在居民最希望农村信息服务站提供的信息咨询方面政情法规和党员远程教育占有较大比重,可见农村信息服务站提供的服务应该走向多元化,不仅在生产生活方面提高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更要提升农村居民的思想认识,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智能医疗产品 交互设计 绿色医疗
中图分类号:J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078-02
随着医疗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未来针对医疗产品的设计将会向个性化、移动化方向发展。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推进了信息医疗的脚步,通过互联网实现患者、医护人员、医疗设备、医疗机构、之间的互动沟通,构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系统。目的都是围绕患者,通过智能化,网络化的手段提供医疗服务,达到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三方面的和谐发展。然而,智能医疗的过快发展造成市场上的产品种类良莠不齐,难以形成体系,不能满足消费人群需求细化的趋势。同时产品个不突出,局限了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也减慢了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如此现状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智能医疗产品如何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何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健康状况下用户的使用需求,如何才能达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应用。
一 医疗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公共医疗资源不足,医疗体系欠发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是目前面临的医疗问题。此外,随着人们对待健康的态度发生变化,人们的保健防病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医疗模式由传统的住院就医向个人医疗产品转型,同时依附于日渐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医疗产品正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智能化时代,“智能医疗”应运而生。
作为设计师理应对针对社会问题和产品诉求做出自己的思考和回应。思考在信息化时代下的智能医疗产品应该如何发展;思考怎样才能让患者感受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产品人性化与多元化;让患者也能够在家中使用医疗产品进行自查、康复,享受到医院救助以外的救助,并且能够在医院远程监护的帮助下,完成临床治疗前的检测、预防、观察与病后的反馈、康复和保健等护理措施。因此,智能医疗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多角度的系统整合设计,将成为满足广大家庭新的诉求点,同时也意味着对智能医疗产品的使用功能、使用方式的创新设计将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
二 智能医疗产品
智能医疗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智能医疗已被列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在新型医疗改革的推进下,我国更加重视智能医疗产品及医疗信息化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未来的智能医疗产品在设计上将会表现出更强的个性化、移动化趋势。预计,到201 5年将会有约50%的用户通过手机或各种移动终端使用智能医疗应用。
三 智能医疗产品的设计缺口
目前,我国智能医疗产品市场具有广阔前景,各种具有前瞻意识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由于我国数字医疗建设起步较晚,大部分市场上的智能医疗产品还都停留在数据测量,保健记录的功能层面,没有将智能医疗产品与信息化的公共医疗系统接轨,导致用户所使用的智能医疗产品没有完全发挥其功能效用,仅仅是作为一种监测工具的智能医疗产品不能满足信息医疗的发展趋势。只有将家庭用的智能医疗产品与就医系统结合,完善系统设计中各环节的信息架构,才能激活智能医疗的价值。
四 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方向
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层次:一、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人机关系的体现。二、产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三、关注产品使用时的用户体验,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使家用智能医疗产品的共中形成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病症表现的患者提供差异化服务。四、更加注重交互设计的表现形式。五、重点在于构建区域医疗信息网络。
五 注重人机关系
由于医疗产品本身的特殊性和其所针对的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因此,营造良好的人机关系在家用医疗产品的设计中不容小觑。信息化的智能医疗产品通过远程医疗的手段,缓解就医过程中检测过程繁琐、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在设计时更加需重视信息的易读性。其针对的用户是医疗知识或经验欠缺的普通用户,此类智能医疗产品在设计和使用上应本着易用性至上的人性化设计原则,使人机操作界面简化,考虑到各个年龄段的普通用户群体的需要。
六 注重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的定义是“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通俗来讲就是“这个东西好不好用,用起来方不方便”。因此,用户体验是主观的,是人通过经历或尝试某一事物的感受。用户体验这一领域的建立,正是为了全面地分析和透视一个人在使用某个事物或系统时候的体会。其研究重点在于内心产生的愉悦度和价值感,而不是使用物品的性能。智能医疗产品的发展愈加重视用户体验的感受,无论是从信息界面还是使用流程,用户体验成为未来智能医疗产品探索的中心。
七 注重产品的信息化设计
构建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个人医疗产品,需要以“云计算”平台为基础,使“家庭”、“医院”、“医疗”、“服务”构成相互作用的个体。使“产品、患者、医院”在直接进行信息交换沟通。信息化医疗平台的搭建,使得医疗产品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护理、保健的范畴。家庭中个人使用的智能医疗产品作为信息化医疗系统的“源头”,起到信息沟通的纽带作用。通过信息化智能医疗产品的信息共享,使医生能够直观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并且建立起患者的电子病历档案,开具电子处方,进行远程医疗指导。患者(患者家属)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实现即时得到医生的健康指导和医疗救助。(图1为智能医疗产品信息架构图)
八 发展条件
智能医疗产品目前还处于事物发展的新生阶段,各方面的配套服务还不成熟,走进干家万户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的配合。
首先,信息化的医疗产品的建设和推广需要政策层面的有力保障。不仅在政策上开辟通道,还需在公共医疗和信息化平台等硬件设施建设上提供支持。《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重视智能医疗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针对区域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由政府出面进行资源整合,推行区域医疗合作。同时在新医改的进程中,加强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打造智能平台。并出台相关政策对信息化的医疗产品进行规范。
其次,医疗机构和社区的通力合作为构建信息化医疗平台提供了物质纽带。通过信息和云计算技术,打造信息化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将患者、社区医院、各级专科医院串联起来,推行电子处方和数字化病历,实现信息陕速分享和搜索。同时重视社区医院在医疗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为大型专科医院分担基础患者的治疗。
最后,医疗器械产商为新产品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未来五年,我国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将以每年15%―30%的速度增长,广阔的市场前景刺激着医疗器械产商的生产动力,传统家用医疗产品也向智能化、信息化转型。利用医疗产品实现实时通讯,获取数据、图像,声音等已经成为基本诉求。随着远程医疗已经成为新的就医方式,医疗产品开始增加视频通讯功能并向移动、可穿戴设备转型。医疗器械产商应重视产品的技术革新,以适应市场。
前言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医疗器械就是指医疗行业在诊治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小到棉签、创可贴,大到CT、X光机等,而且医疗器械使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由于医疗行业服务于社会公众,医疗器械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公正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对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已经显得很有必要了。这就需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加强对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一、当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医疗企业市场发展的现状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仅有数百家,但是在2009年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已有13876家,而且年销售额最高达到了2000亿元。不仅企业数目迅速增多,而且企业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销售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
从总体上来讲,当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呈现的特点表现在:一、高端的医疗器械通常是生产企业或者商采用招标的形式完成销售的;二、中端的医疗器械通常是生产企业或当地商采用招标的形式销售到当地的医疗机构;三、家用医疗器械多是借助医疗器械经营机构或者药店销售给广大用户;四、医疗器械的价格多是市场决定的;五、如今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医疗器械多是我国自行生产的,而且种类齐全、功能多样。
(二)医疗器械市场存在的问题
自国务院2000年出台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后,为我国医疗器械规范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十多年的努力下,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社会公众的安全。但是由于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不稳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未形成健全的法律法规。随着医疗器械市场的快速发展,当前所实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对于出现的一些违法违规现象也没做出明确的惩罚措施;二、医疗器械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很多地区的监管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三、医疗器械达不到国家标准。一些医疗器械在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生产;四、众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且经营不规范;五、一些医疗器械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法律意识较薄弱。有些企业单纯地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就出现了生产假冒伪劣医疗器械的行为。
二、加强我国医疗器械监管的措施
一般而言,医疗行业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因此医疗器械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如何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法律法规
要不断完善现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同时要结合当前医疗器械市场的现状,制定出相关的法规,从而就为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管提供了健全的法律法规,便于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
(二)建立起医疗器械监管的队伍
要让当地政府部门的领导认识到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性,同时在不断完善各地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大对监管人员素质的培养,培养一批既懂市场监管又懂医疗器械的工作人员,从根本上提高医疗器械的监管能力。
(三)加强医疗器械标准化体系建设
要逐步建立起医疗器械标准化管理的机构,同时要不断完善这些管理机构,研究医疗器械标准化体系,对于医疗器械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生产,尤其是要加强风险性较高的医疗器械。
(四)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要充分利用有利的信息化技术和资源,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医疗器械市场监管信息网络,同时实现各个地区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各地生产企业之间、经营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实现它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也可以达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监督管理水平。
(五)提高医疗器械企业进入市场门槛
要规范医疗器械市场,就应该采取提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将产品直接进行销售、提高医疗器械进入市场的门槛、规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等措施,不断加大对生产企业的规范也可以有效地加强对市场的监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医疗器械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是医疗器械市场的监管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医疗器械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对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监管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韦高.《新医改给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带来的机遇》[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
[2]《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S].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2号,2004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和现状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也叫“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在如今这个信息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医院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更不能缺少一个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的医院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信息的不及时和不对称往往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时间上的延误,耽误了病患的最佳医疗时期。就拿病历来说,传统的纸质病历给患者在异地或不同医院就诊时造成很多的不便:保存分散,难以查找,容易丢失;内容是自由文本形式,字迹可能不清,内容可能不完整,意思可能模糊;科学分析时需要转抄,容易出现潜在错误;只能被动地供医生作决策参考,不能实现主动提醒、警告或建议;占用存储空间等等麻烦,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则不同,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病历将实行电子化:电子病历是病人完整的、集成的信息,不仅信息载体电子化、多媒体化,且提供超越纸质病历的服务功能。病历内容全面充分,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病人的临床信息,能记录病史、病程、诊疗情况等,就连CT、MRI、核医学、超声等影像图片和声像动态都可以记录在内。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医生可以快速全面的了解病人病情。
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将各类医疗器械直接联接并将附近各医院乃至地区和国家的医院信息联成网络。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疗的发展的大方向,不仅可以大量解放和发展劳动力,为医院更好的解约成本,还可以减少医院的工作流程环节,从而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信息化会让患者的医疗信息收集汇编工作有效地进行,更好的为医院和患者提供性价比最高、最适合的服务。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之后,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也会随之发生转变,从原来的整理和保管职能变成了现在提供电子信息服务的职能。这可以让医院更好更快的发展自身,进行现代化的转型。
2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医院信息化管理是为实现联系更紧密、信息更及时的一个管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是关键,也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利用信息化来实现医疗信息的获取、传递、利用、共享等功能,同时它也是资源优化、重组配置的关键工具。在一家医院中,如果能够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管理,那么这家医院就可以实现基本的现代化了。而这个信息化管理并不单纯的是指以现代化工具进行管理,而是包含着有效配置医院及其相关单位的各种资源、运用各种信息渠道,以更准确的信息和更便捷的服务管理对患者进行服务的管理过程。
(2)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创新和融合
当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这种新的管理系统和模式出现后,老的那一套管理办法就面临着一场更新和革命。这样的问题是属于管理层面的,并不是单纯的IT工具的应用就能够解决的。所以,医院应该正确对待信息化建设,积极改革创新谋发展,努力在市场经济这片大海中起航。只有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创新的单位才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留。在医疗与科技如此高度应用的今天,医院也面向产业化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必须要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商场如同战场,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一次资源重新分配的转折点,这关乎一家医院的生死存亡,更需要管理层面的创新和融合,只有这样,医院才能面向现代化,才能有更加长远的未来。
(3)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的发展是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提高完善的,而无论是医院的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的市场环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说,信息化管理不能只依靠信息化工具,而是要将这个采集信息的过程与医院内部的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紧密联系,只有这样,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在这样一个动态的管理模式中,以前的任何方式都不可能拿来复制,这就要求我们医院和领导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好的模式来进行信息化的运作,努力的将信息化管理的动态过程与医院的管理发展相适应。
3结语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发展离不开医院内部信息化管理的推行和实施,反过来亦然,医院内部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也离不开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据我国目前的情况看,除了各大直辖市及省会级城市的外,我国绝大多数的二三线城市的医院还处于改革的新阶段,这意味着医疗资源的重新分配、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技术手段的重新配置。因此,要想更好的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进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医院本身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在1998年12月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截至目前陆续实施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种医疗保险制度,均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医保基金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医保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以下针对如何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效益进行探讨。
一、医保基金管理工作现状
1.信息量大。医保基金管理期间,会输入输出大量的医保数据信息。以中等城市为例,假设参保人数为25万,那么在医保信息管理系统中,每年会产生500万条新记录。要想对这些信息进行组织、利用,充分发挥信息价值,为医保基金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2.报表众多。在城镇职工医保基金上,财务人员的报表填写内容主要包括四类,一是社会保障预决算报表,二是医疗保险基金统计表,三是经办机构内部管理报表,四是领导及部门调研用表。其中,前两类报表采用统一格式,后两类报表则没有统一格式。工作人员填写数据时可能违背一致性要求,不仅对使用者造成误导,也增加了跨地区数据的对比难度。3.收支不平衡。我国医保基金的收支由社保经办机构负责,没有列入地方财政的补助范畴内,医保基金的增值依赖于银行、国债的利息收入,因此增值能力有限。随着基金支出数额不断提高,就造成了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另外,部分参保单位的经济效益不佳,由于费用缴纳不及时,加剧了基金收入短缺的情况。4.信息化水平低。我国社保机构虽然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保网络系统,在适应性、通用性等方面存在问题。如此造成的结果,是管理部门无法对基金管理信息进行及时传递,对账管理、会计核算等工作受到影响。
二、医保基金无效支出的原因
1.就医要求提高。在医保范围内的药品中,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尤其是进口药品,只要是诊疗目录中有明确规定,均能够使用医保基金。患者对医疗知识不了解,就可能盲目使用价格较高的药品。医院答应患者的要求,就会增加医保基金支出数额;医院不答应患者的要求,患者就会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实践证实,医保患者盲目使用高昂的药品和器械,是造成医保基金无效支出的原因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医疗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也增加了医保基金的支出。2.过度辅助检查。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定点医疗机构开始扩大服务人群,提供成本高的药品和器械,尤其是利用高端设备取代一些常规设备。在医疗诊治期间,过度借助于辅助检查,使用价格高的药品,而价格低、质量好的药品使用频率降低。另外,医疗机构按照科室收入为医护人员发放奖金,虽然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但也带来了趋利性,医护人员可能会优先选用价格昂贵的药品和器材,造成医保基金损失。3.治疗费用增加。依据当前的医保制度,患者在门诊就医时,按照先使用个人账户、后使用现金的顺序,报销的前提是需要住院。在这样的硬性规定下,患者为了报销医疗费用、节省个人资金,即使是门诊治疗的疾病也选择住院治疗。另外,新农合患者一般没有门诊统筹账户,因此门诊报销费用低,住院是为了开药、常规检查,因此出现了小病大治的现象,造成医保基金浪费。
三、新时期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效益的措施
1.平衡医保各方利益。医保基金对于市场具有主导作用,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应该引导市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不平衡的利益关系下,促使医保基金随着市场步伐前进,不仅失去了主导作用,也难以保证市场的平衡发展,继而出现多种矛盾和问题。对此,要想平衡医保各方的利益,应该对医保形成有力约束,促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减少市场环境造成的影响。适当增强市场的主导能力,才能促使医疗市场跟随医保基金的步伐前进,最终实现医保基金利益分配均衡的目标。2.均衡分布医疗资源。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体现在医疗水平高、服务质量好的医院,大多分布在一线、二线城市中;而三线及以下城市中的医院,医疗水平低、服务质量差。如此一来,患者的就医选择性降低,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对此必须重新排列医疗秩序。以治疗费用过高问题为例,根源在于药品价格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改革根本体制,优化地理区域位置,降低药品的生产成本。其次医院要建立审核制度,以综合水平作为评判医院等级的标准,避免医院对医疗价格进行随意调整,促进医疗资源均匀分布。3.加快城乡医保统筹。我国医保制度的实施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是也存在明显问题,例如基层管理不完善、城乡医保结构不合理等。如此造成的不利影响,是参保人员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在地方政策影响下,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强化,三农政策难以有效实施,城乡医保无法做到统筹化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要保证参保者的基本权益,提高参保者的主动性,降低地区经济和社会负担。具体到乡镇地区的改革上,要提高土地分配的公平性,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保证农户有能力参保,实现城乡统筹的目标。4.确保基金收支平衡。第一,加大征缴收入,降低职工的医保赡养比值,强化基金的征收工作。针对参保单位内并非全员参保的现象,经办机构应该严格审核参保单位的职工信息,审核单位账务报表、用工登记表等,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发挥医保基金开源节流的作用。第二,加强资金运转管理,实现基金保值增值。一方面可以适度储存药物,对市场供给进行适度调配,提高药物市场的利润,促进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合理投资,常见如债券、股票等,保证基金收益的稳定性。第三,针对异常基金支出加强监管,首先是对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通过数据分析明确基金的异常支出;其次是对异地报销进行监管,医保机构可以采用电话核实、实地调查等方式,加强发票管理,避免伪造发票的情况。5.提高电算化水平。对于医保基金管理机构而言,应该引进信息化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软件等,开展基金核算工作,对会计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处理,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应用会计电算化,可以方便基金财务分析,实现收支账目当日核算。另外,也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学会使用财务管理软件,提高医保基金管理效率,构建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医保基金管理工作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报表众多、收支不平衡、信息化水平低。分析医保基金无效支出的原因,在于就医要求提高、过度辅助检查、治疗费用增加。对此,应该平衡医保各方利益、均衡分布医疗资源、加快城乡医保统筹、确保基金收支平衡、提高电算化水平,才能提高医保基金的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2010年亚太地区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博览会上得出结论我国90%以上的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已建立挂号收费、药品器材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1/3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了电子病历。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委员会调查显示,在三级医院中,应用化验收费系统、药物管理系统和挂号系统的比例分别达到93%、91%和84%;应用住院工作站系统和医院工作站系统的比例分别达到80%和63%;半数以上医疗机构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上年投入超过100万元。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调查的我国各医院信息化部门全职员工人数多为3~10人之间,调查样本表明,医院信息部门平均员工数为8.68人。表明了我国77%的医院IT人员编制在10人以下。这说明信息化人员在医院的相对数量比较少,还不能满足信息化的需要。
建设数字化医院,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卫生信息、卫生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已成为当前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需求和趋势。在城市公立医院建立和完善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并初步实现试点医院信息系统通过医院信息平台与试点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区域协作,以及医院医疗行为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建立和完善基于医院信息平台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初步构建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协作系统;基本建立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
2医院管理系统进展研究
2.1医院管理系统发展动态
医院信息系统主要由临床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每个大系统又各自包括若干个小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医疗信息化体系。
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只有2%的医院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OA)只有15%的医院使用,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只有22%的医院使用,门诊、急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只有21%的医院使用,制剂管理系统只有21%的医院使用。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只有6%的医院使用,医院资源计划系统仅有2%的医院使用,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管理分系统也不过有51%的医院使用。信息人员总数占医务人员总数比重有1578家在0.5%以下,占医院总数的41.9%,有1237家在0.5%-1%,占医院总数的32.9%。目前,我国各大中型医院已经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条件较好的医院正在向全院信息化管理过度。然而大部分小型医院在这方面还有待发展,相信未来几年内这个领域将是一块活跃的市场。
2.2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
目前,我国医院信息技术采用率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高速以太网技术、数据安全技术、条码技术。各级各类医院(不同的级别、不同经济发达程度的区域、不同的累积信息化投入金额)对这三项技术的采用率均居前三位,说明各级各类医院对这三项主流技术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硬件生产的发展,硬件价格的不断减低,技术性能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大量应用于现代化的医疗、诊断、实验、分析的设备仪器上,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必然促进HIS的发展。
充分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重点推动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医院之间及医院与相关部门之间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区域医疗协同服务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医院内部信息资源整合,促进信息共享与流程优化,最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方便百姓就医,降低医疗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其他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疾病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联动与信息共享,构建医院间的联合、合作与双向转诊制度,使医疗资源得到更有效、合理的利用;构建医院与其他机构间的业务联动,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和效果。同时,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使丰富、全面的临床信息资源的积累成为可能,有助于落实、规范临床路径,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提高医疗救治水平与应急指挥能力。这将是我国卫生医疗机构在近五年的发展趋势,也是实实在在的目标。
3医疗管理信息系统未来展望
全国医院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院的级别上。医院所处地区经济越发达,医院的级别越高,信息化的投入越大,医院的信息化发展程度越高。
近几年,国内一些大医院和一些有实力的机构开始探索区域医疗信息化,以实现在一定区域内实现医疗机构之间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立跨越医院的信息交换平台,在此平台上,才能开发呼叫中心、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分级医疗、人才培养、信息等应用系统。
医院信息化发展到这个阶段,医院使用的HIS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得到。(1)购买。目前在国内市场,有国内企业开发的HIS和国外企业开发的HIS产品。国内HIS企业开发的HIS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好的技术服务,价格比较低,设计思想与国内医院管理模式比较接近,目前90%以上的医院购买国内企业的HIS产品;国外企业的HIS产品,由于其设计思想和数据流程与我国医院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异,价格比较高,到目前为止,购买的比较少。(2)自主开发。这类医院多为大型综合医院或大学的教学医院,有充足的人力与资金支持,科研开发环境较好;或是医院自主建立或购入一家IT企业,作为医院的一个分支机构,以解决本院信息化任务为主,对外技术服务为辅。(3)合作开发。医院与大学、研究机构或公司合作,实施医院信息化工程项目,为医院定制开发HIS,但不求商品化。而且根据卫生部于2007年对3765所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表明,有2176所医院是购买商品化软件,占被调查医院的58%,说明购买商品软件还是主流。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三级医院已经建立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它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业务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设施。基层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在快速发展,同时,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正在向深度发展,从侧重于经济运行管理,逐步向临床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延伸。
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0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门急诊药方管理系统、住院病人费用管理系统、药库管理使用最为广泛,均超过80%,说明以收费为中心的HIS已在大部分医院应用;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住院病人床位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使用的医院超过70%,说明住院病人管理系统也已在大部分医院应用。
此外,全国医疗卫生领域医疗软件生产供应商约有500家,其中:医院信息系统生产供应商300家,大型生产供应商占15%,中型占60%,小型占25%。从供应商的数量也可间接反应出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我国90%以上的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已建立挂号收费、药品器材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1/3以上医疗机构建电子病历[N].健康报,2010-6-1(1).
[2] 任海鸥.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3] 王徐冬,杨希武.我国HIS的发展及未来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08(2).
[4] 吴飚.中小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医疗设备,2010(06).
[5] 易利华,赵阳.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展望[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8-149.
[6] 姚伟华,朱旭阳,端妮.医疗信息整合研究概述[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12):1334-1337.
1.1院外医疗器械物流管理
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商业企业绝大部分为小规模企业,由于该类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先进的系统的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理念,缺少优秀的既懂经营管理、仓储调配又懂专业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导致企业经营规模有限,难以形成网络优势、规模优势。在仓储方面,存在仓储条件差和运输方式原始等现象,导致仓储整体表现为低效、高耗、分散、不安全。从而很难通过信息化、物流建设以提高运营效率,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经营性企业门槛低,使得大量企业均可进入该领域,普遍规模偏小,不可避免的增加可流通领域层级,中间环节过多最终导致层层加价。中间商物流管理水平有限,同时针对储存过程中的层层转包,其监控和追溯也难以全程开展,那么在医疗器械的转运、储存过程中则会增加安全隐患,从而难以保障消费者安全。例如,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的运输、储存多需要严格控温,由于国内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济,冷链物流发展受限,对于出货量偏小的诊断试剂,货量、冷藏车辆的资源整合受到显著影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2]。大部分医疗器械的价格虚高并不在生产厂家,而是由于流通环节过多、流通过程复杂所引起。
1.2医院内器械物流现状
医院内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主要包括对内、外的信息沟通、传递以电话、传真以及电子邮件等订货方式为主,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大量工作人员分工不合理,从事的事物缺乏规范性与专业性,且工作效率低下,如大量工作人员叫货、入库、验收、票据、库存管理等低质量、重复性的工作[1]。日常管理中缺乏专业指导,容易导致货物存储混乱,资料查找、核对困难等问题[3]。一些医院盲目攀比,为了提高医院声誉和收益,超前购买、配置各种大型医疗设备,造成其使用率较低,从而引起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医院重购买轻管理,导致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购置与应用开发、效益评估等存在脱节的情况。加上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容易导致使用不到位,仪器一旦出现故障,只能花费很长的周期返厂维修。尽管我国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配置较为先进,但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医院器械物流管理也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三级医院本身实力较强,器械物流消耗量极大,储备、管理、技术人才充足,更容易认识到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更多的接触先进的创新的管理理念,整体而言观念、理念认识相对较高,但也存在部分认识不足,出现医院发展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二级及以下医院,主要表现在医院主管人员自身对管理的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人才,缺乏优化管理的压力,许多医院对于发展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物流的动力不足,且对于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尚处在模糊不清的初级阶段,多数医院无质量风险控制流程,甚至停留在货物的出入库管理层面。
2.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的对策研究
医疗器械物流在整个医院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其的管理优化则是衡量医院诊断治疗效率、医疗服务质量以及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方法。随着政府、医疗系统对该行业的逐渐重视,以及政策和市场的导向,其发展已开始逐步向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转变。第三方医疗器械商业企业快速发展,不断重组合并,对医疗器械的运输、储存的集约化、规模化管理逐渐展开。目前,医院医疗器械物流管理已开始从简单、粗糙的出入库管理逐步向计划、采购、入库、使用、维护等系统化管理过渡。但物流管理发展的同时面临许多制约性问题,针对以上医疗器械物流发展的趋势、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①优化货位[3]:医疗器械具体分类,并对仓库进行合理布局,以优化货位,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医院医疗器械存储杂乱、随意摆放等的现状,有效改善货物周转率、利用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情况以实现“零库存”的管理;②数字、信息化建设[4]:建立一套实时监测的数据监管平台,即通过建立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医疗机构以及监管部门的数据平台,做到信息共享、资源配置优化以及监管得力。通过标准的数据分析、信息交换技术以及预警模型研究,提高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既可以精化生产企业的按需生产,又可以提高中间环节的医疗器械供应效率,同时保障了医疗部门的诊疗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③建立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5]:对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检测、考核、维护、使用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行控制,并进行优化完善,做好每一环节的登记、交接记录,保障每一环节透明化、可溯源,如此才能将风险、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医疗设备安全、可靠,促进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④制定行业物流管理标准[1]:政府、医疗、物流行业携手合作,制定关于医疗器械物流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强制性的规范准入企业、医院、人员规范医疗器械流通、储存等过程中的行为,统一编码,统一管理,建立医疗器械流通标准,便于交流、对接,通过合理提高标准,严苛要求,淘汰或者整改不合规的企业、医疗机构。
3.结语
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的优化需要从技术、制度、人才等多方面进行优化、改善,需要政府部门、第三方企业以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对于人才的培养,可为行业注入新的血液,有利于现有制度的完善和新制度的提出,对于技术的改进,可优化行业运行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对于制度的完善,可以净化环境,利于各项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的实施。最终建设完善的医疗器械物流供应链,优化货位和仓贮管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诊断治疗效率以及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锦,王耀飞,李建生,等.283家医院医疗器械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6,6(1):54-56.
[2]崔忠付.我国医疗器械物流发展问题与趋势分析[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20(11):50-51.
天健与姜跃滨的成功转型
从记者到教师,从文学到理工,从作家到商人,姜跃滨的事业转变就像其人生转变一样――挥一挥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993,姜跃滨接管了朋友创立的天健公司(以下简称天健),并当上了企业的法人,这一当就是18年。
谈及发展历程,姜跃滨介绍说,与目前活跃在医疗信息化领域的许多解决方案公司相比不同,天健不是从IT行业进入医疗行业的,而是从医疗行业创业,转而进入医疗IT行业。从天健创立之初,一直生产并销售医疗设备;1997年底天健涉入PACS行业,是中国最早从事PACS的企业之一;2002年底,天健将公司的其他业务全部放弃,将全部精力都聚焦在医疗信息事业上,正式走上了医疗IT之路。
姜跃滨说:“我做事情强调的是专心、踏实,所以我们把公司其他业务全部放弃了,专心从事医疗IT研发,没有其他原因。”将原有业务全部放弃,这是何等的魄力!可他却双手一摊,肩膀一耸,以开玩笑的语气道出原委,仿佛当时做这个决定像吃饭一样平常,根本无需过多考虑,反而我的惊讶让他很不理解。
在天健发展的这18年中,从器械到IT,从最初的PACS领域发展到HIS领域,天健的全部业务都是围绕医疗信息事业所展开。“可以说,天健从最初的40名员工发展到今天的700多名员工,十几年的医疗行业浸染,使天健人对医疗卫生领域有着近乎本能的感知和情感上的高度认同,这也是坚定我们在医疗IT行业深扎的信心来源。”姜跃滨说。
最近两年医疗IT市场异常热闹,天健的产值基本也以每年40%的速度向上增长着。但与国际厂商的大手笔不同,姜跃滨所带领的天健并没有国际企业的浓墨重彩,他做事总强调平淡、理性。也许是由于多年文化积累的浸染,即使是在公司各方面工作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的时候,他看问题仍会往本质里看,总能看到行业中的种种问题与不足,并时刻告诫行业人员要静下心来,踏实做事。“我时常告诉我们的管理团队,在公司快速成长的同时,心境要沉下来,要挑战压力,要超越过去,要提升公司整体的管理水平,这一点对天健这样的创业型企业更为重要。”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热闹而无序”
谈及当下医疗信息化行业,姜跃滨说这是“麦田守望者”所期盼的春天,因为几年前医疗信息企业还被人们形容成“麦田守望者”,规模不大,产值也不高,在孤寂而冷清的行业环境中默默坚持。但近两年,政府将改善民生作为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医疗卫生行业首先竖起了旗帜鲜明的改革大旗,之后的新医改方案又将卫生信息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及国家为医疗信息建设投入的大量资金,刺激了行业中众多从业者敏感的嗅觉,原本沉寂多年的医疗信息化行业便突然间“热闹”起来。
1. 政府投入逐年增加。
如今,正处于新医改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一方面国家财政的大量投入给一些地区的医改带来光明,另一方面仍有不少地区存在资金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对于很多基层地区的政府管理者来说,这股热潮来得太快,太突然。很多如“区域医疗”、“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等新概念还来不及消化理解,大多地方尚未做好组织、规划、人才等准备。
“很多人都在抱怨国家对卫生信息化的投入太少,其实这是没弄明白信息化在医改中的地位和位置。”姜跃滨说,“信息化手段在各个行业的支撑角度并不一样,金融就是靠信息化来支撑的,但医疗不是,医疗还有药品、器械、医生等等因素,是一个知识经验型产业。所以说,国家投入的比重在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更应尽量做到投入的有序化、重点化,让资金得到更规范的使用,避免浪费。”
2. 企业快速发展,竞争无序
政府对医疗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以及财政投入,势必使区域医疗和医院信息化建设成为行业的热点,霎时间让医疗IT企业有寒冬已过,春风扑面的感觉。现在的医疗IT行业可谓商机无限,一方面行业内原有的上市公司快速扩大自身的业务范围,招兵买马,大规模圈地扩张。另一方面,一些本来与医疗无关联的有实力的公司也将医疗IT作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并购方式高调进入医疗IT市场。无论是软件厂商还是硬件厂商都对中国医疗IT市场跃跃欲试,开始以各种商业战略和商业概念来分取诱人的蛋糕,着实“热闹”。
“纵观这两年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热闹’是毋庸置疑的,但这种‘热闹’中却含着一定的‘无序’,这就是我对这两年国内医疗IT领域现状的评价。‘热闹而无序’势必影响到很多因素,比如说用户、员工。”姜跃滨说。
3. “繁华”背后的“落寞”
对于行业用户,尤其是医院来讲,其本质是治病救人,信息化只是其实现医疗质量控制、提高服务水平的工具,满足应用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最好的系统和解决方案。而当前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新名词纷纷出现,面对厂商催生的这些新增长点,不管是医院院长还是CIO来说,对信息化产品的性能都不可能做到透彻了解,难免会混淆视听,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另外,行业的喧嚣也过多地影响到行业从业人员的心态。近两年,由于有些企业决策者对未来收益期望太高,为实现这些目标而盲目过度挖人,造成行业内人心浮躁,人员无序流动。而原本行业的从业人员也从默默无闻的边缘职业转变为炙手可热的“香馍馍”,于是对自身的价值重新定位,一些有些许经验和能力的从业人员一年换个企业,行走匆匆,逐利特征十分明显。
对行业发展前景的看法
“不过,现在的‘无序’只是暂时的现象。是行业高速发展所必然伴生的一种正常现象,是行业繁荣的表现之一。”道出问题后,姜跃滨淡淡地表现出他的理解和远瞻,“随着国家在医疗信息行业中相关标准和规范的陆续制定和客户需求的清晰和认识的成熟,以及行业内有实力的成熟公司陆续开展务实的工作,行业的竞争将会不断规范,医疗信息化行业必将走入健康发展的道路。”
1. 市场细分化发展
谈到未来的市场发展,姜跃滨分析说,未来的市场必然会走上细分发展之路。他认为国内医疗IT市场分为两大领域:医院信息化领域和区域医疗或云公共卫生信息化领域。
“现在有这样一种观点,随着人们关注点的转变,从事医院信息化的企业似乎比从事区域医疗信息化的企业落伍了;从事HIS的企业似乎也较之从事临床信息系统(包括电子病历)的企业落伍了。尤其是面对当下很多的新概念,原有厂商如果不去迎合这些新想法、新观念,似乎就变得过时而落伍了。”姜跃滨说,“其实这种观点是缺乏行业和产业发展的基础知识,如果人们不加思考地去渲染、追随,将之视为行业的现实,恐怕会将一些医疗IT厂商引入歧途,对行业带来不利影响。”
其实对于现在的医疗IT产品来说,不管是面对哪个领域,都没有进入产业的成熟期,离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产品的提升发展空间依旧很大。所以,若想立足医疗信息化行业,必须在自己的领域中将产品做深、做精才有发展空间。
2. 医疗IT厂商应踏实发展
这一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虽然医疗信息化行业是建立在IT技术之上的,但不等于医疗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要以技术为主导,满足客户的业务和管理需求才是行业发展的根本。
姜跃滨断言:“医疗IT厂商一定要深知手段和目标之关系,仅仅靠‘炫技术、炫概念’而寻求发展的企业,最终不落到满足客户需求这一根本目的上来,无论今天多么活跃,最终要付出高昂成本和代价。”
面对未来的行业发展,姜跃滨是这样评价的:“未来医疗信息市场很大,但未必如你想象的那么大;商业机会很多,但未必如厂商预期的那么多。”为此,每家企业的决策者都应当理性下来、现实下来,认识到行业内自我竞争的空间。发现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将企业定位在合适的细分市场,提供有实际应用价值产品和及时有效的服务。
EMR应用评级标准
是“及时、智慧”的一步
11月6日,卫生部颁布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至此,以一年为期限的电子病历试点医院成效评测拉开帷幕。
自2010年以来,电子病历市场虽然相当热闹,但从上到下都没有给予电子病历一个权威的、清晰的定义。开发厂商和客户对电子病历的内涵和外延都有自身的认识和理解。“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可执行的办法出台,如果电子病历的建设和发展始终是各行其是的话,最终区域共享的目标肯定实现不了。所以我认为《评价方法及标准》的颁布是非常及时和智慧的。”姜跃滨道出他对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颁布的观点。
这次标准规范的出台,不仅对医院,对企业来说也非常有意义。因为标准从功能应用出发,避开了对电子病历本身的纯理论的学术争论,虽然是“试行”版,但层次分明、内容清晰、指标量化,具有很强操作性,研发厂商和医院均能够在此引导下向着一个方向开展各自的工作,让医院应用做牵引,势必引导行业向着统一的方向前进。
天健未来的发展规划
面对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竞争环境,天健似乎已经做好了面向挑战的发展规划。在2011年,天健在产品、市场、人才等多方面开展了许多有序的改善性、细化性工作,为2012年持续发力做好了准备。
“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环境很复杂,要科学地、预见性得做出天健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天健已经步入企业的成长期,如果没有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做指导,企业发展的风险系数会很大。”姜跃滨坦言。
对于天健来说,其发展要有两个原则:一是强调均衡性,业务模式的各要素之间不能出现短板;二是特别注重客户的应用价值。所以在制定公司在中长期规划时,首先对行业现实和可能发展有清醒认识;对产业内竞争者和竞争程度的理性分析;最后,要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定位。
基于这些分析判断,未来天健还将在医疗信息事业上专注地发展,在医院信息化领域继续保持和扩大领先地位,并在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区域医疗领域的业务。同时,继续保证技术服务能力(满足客户需求、赢得客户服务满意)和市场占有率、销售额之间的平衡,在夯实前者基础上去追求市场占有率。
小结
面对行业内涌入了不少实力企业的事实,包括天健在内的很多国内企业都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不过正如姜跃滨所说:天健自从创立以来就是一个有愿景和梦想的企业,这些年来,包括姜跃滨在内的天健人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并努力将之转化为企业的价值观。可能发展的路上会有崎岖,但云卷云舒,潮起潮落,只要静下心来踏实做事,梦想终会成为现实。
采访后记
采访中,给笔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姜跃滨的理性、平淡与随和,他形容我们的聊天是“满纸荒唐言,没有辛酸泪”,因为这是一个蓬勃向上的行业,每个人都是这个热潮的受益者。虽然也曾有一些事不理解,但更多的是淡看云卷云舒,潮起潮落,“云在青天水在瓶,我自空明无人忧”的淡然。
姜跃滨说,天健人主张在确定了道路和目标之后,以“持续”的精神一路向前,并最终取得“结果”。所以“持续和结果”是天健的文化特质。
1 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医院医疗服务的快速增长,大部分的基础设施,设备,人力资源的使用是接近满负荷或超负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医院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如下背景建设下。
1.1 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目前,很多投资充分、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二级医院,从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为中心开始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快速推进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部分地区的二级医院虽然普遍面临财务困境,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信息管理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并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方式和方法,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应用信息不断提高深度。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新的契机,它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升级和系统的深化。
1.2 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初步成效
许多医院已经建立了链接国内的计算机网络。新医院网络采用高速以太网为骨干网,延伸到桌面系统。近年来,我国医院网络系统的建设和稳定运行,为医院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保证。而且也发挥出积极作用,改善医院外部形象,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为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2 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2.1 网络基础设施需要扩充改造
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医院的投资不足,在我国机房设施不先进,频繁的人员进入、设备的杂乱无章导致数据极不安全。从我国大部分医院现有机房设施、网络带宽和容量、互联网连接环境等因素来看,大多数都不能满足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未来五年一般都不能达到三甲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利于数字化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临床指导。
2.2 应用软件亟待更换
医院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其应用软件及其数据库设计功能尚不完善,对临床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还没有很好的适用。大多数医院系统并没有健康保险等综合性接口,没有一个严格的药房药品管理,没有设备和材料实时监控管理模块,无法与医院总成本核算建立链接,例如缺少综合查询统计功能。版本过旧,无法满足目前软件和硬件的快速发展,导致越来越难以维持系统的使用。软件开发厂商已经完全脱离了医疗软件的实际使用环境,软件的可维护性差,很多功能无用。
2.3 其它制约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因素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近年来,多数医院普遍因为搬迁和基础建设占用了大量资金,而且还需要大量资金,资金本身的压力已经非常严重,因此今后几年资金问题将成为制约医院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此外,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医院工程实施过程中,人员不足。一般情况下医院信息系统需要若干个网管(技术方面),至少两名文员(行政方面),一个主管(管理统筹),而且三者之间能够互通,比如说,文员和主管能够同时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但是实际工作中可能技术支持往往得不到。
3 建议与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医疗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传统医院向现代医院转变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医院发展的趋势。医院领导必须意识到,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有利于降低成本,是新时期医患沟通的有效渠道。因此医院各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统一到信息化决策部署上来,立足新形势新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有效地抓好相关工作。
3.2 切实加强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中不同阶段的重点命题。这个安全包括系统的稳健和病人数据的安全。近年来医疗数据无限增多,系统成倍增加,新技术更新迭代加快,信息安全的考验越来越大。应对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靠更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如虚拟化的存储技术、更可靠的数据库技术,更成熟的系统集成技术等。另一方面需要靠更加专业的IT资源管理队伍,用专业化、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庞大的IT资源的持续治理与管理,信息化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从管理中要安全。
3.3 加强职工信息化知识技术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医院全员信息培训中,需要重点讲解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网络时常出现的故障、互联网传输技术、相关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网站管理、操作人员的信息业务能力,掌握信息安全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用结合,切实提高自身网站信息安全和网络技术水平,提升网络维护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水平。
4 结语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正在引领产业变革,网络发展不断拓宽生活空间。运用信息化,不仅可以优化医院内部管理,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优化医患关系,提高城市各类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全面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马中立,张凌.医院信息化对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05):350-351.
[2]李劲松,张小光.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与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02):5-7.
[3]我国医院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J].情报杂志,2009(28):69-70.
[4]王晓华,宋洪利,丁慧莹等.影响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常见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2):61-62.
[5]王立波,王季,田甜等.浅谈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吉林医学,2013,34(01):195-198.
[6]刘云,郭建军,赵俊等.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3(07):38-40,44.
作者简介
方法:造船的3个阶段
医院信息化即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HMIS)、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HCIS)和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GMIS)。
1.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HMIS)
HMIS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第一阶段,就是指医院的MIS,它是现代化医院运行必备的基础技术环境。HMIS的建成,将对医院起到提高效率和降低消耗的作用。全院级的HMIS不仅仅只是各部门HMIS的简单相加,它要求在全院实现各部门之间各种信息的共享。目前,我国90%以上的大型医院已经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近40%的大中型医院正在建设全院的HMIS。
2.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HCIS)
临床管理信息系统(HCIS)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相对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而言的,指以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展现、处理为中心,为临床医护人员和医技科室的医疗工作服务的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主要包括: 医生工作站系统、护理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手术麻醉信息系统、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医学图像管理系统(PACS)等等。
链接:在2003年7月10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医院信息管理化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2003年以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是临床管理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疾病的诊断和手术中去,然后在临床信息系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电子病历,促进病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3.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GMIS)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信息技术在真正的诊断、手术中的应用还很少。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认为,现在不少医院的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医院管理流程的计算机化,并不是真正的医疗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以数据库为中心实现病人信息的无纸化和无胶片化。今后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不再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化,而是临床管理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疾病的诊断和手术中去。
困难:4大障碍影响进度
1.资金困难
一个三级甲等医院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医院信息化系统,需要至少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投资,而这些投资的绝大部分需要医院自己筹集,因为目前国家的拨款只占卫生事业支出的10%左右,所以医院的信息化基本上是自力更生,大多数医院采取了边积累边建设的方式。有些医院由于受到赢利的压力,更愿意投资购买一些可以马上产生效益的医疗设备,如CT机、麻醉机等,而不愿意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信息系统上投入巨资。
2.人才缺乏
医院信息化建设要得以迅速发展,必须有一批从事这一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过程中,既懂IT、又懂医学和医院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更值得注意的是,医院好不容易引进了这方面的复合人才,可由于体制的原因,这样的人才在职称评定及职位升迁方面却不能享受优厚甚至只是正常的待遇,以至于人才的流失也很严重。
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已建成HMIS的医院中,真正被有效利用的仅为60%左右,其余的使用效率不高,甚至是形同虚设。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医院缺乏通晓IT技术和专业医学知识的人才。
3.太专业
由于太过专业,而且业务流程十分繁琐,医疗信息化本身的复杂程度非一般的其他行业所能比拟。到医院看一次病,从挂号、就诊、化验、做CT到交费、拿药,少说也需要十几个流程,要住院所需要的流程就更多了;另一方面,治疗不是一次性买卖,有的病人一住院就是十几天甚至几个月,每天都要吃药打针,这就产生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药品的信息、化验信息、X光图像的信息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病人都在产生着海量的信息。除了每个人在产生着海量信息外,医疗行业还是惟一需要面对13亿人口的行业,有的人可以不去银行存款、可以不坐火车,但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生病。这些都导致医疗信息化复杂程度的提高。
4.产品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产品的问题。现有的医院信息化产品性能很难使用户满意,主要原因有:系统响应速度慢,用户要想使用常常不得不等待很长的时间;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存在问题,死锁、宕机和掉片子的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占用的数据库空间膨胀过快且导致系统性能下降;产品功能需要增加、扩充和提高,特别是需要增加临床信息管理功能;产品应用软件缺乏标准化,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用户需求和设计的变动使程序修改要求频繁,但是程序又不易修改;产品维护和技术支持的工作量过大,企业疲于应付,使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产品雷同,竞争激烈, 好多产品几乎是同水平重复甚至低水平重复。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医院信息化产品在系统性能、可靠性、功能和信息共享和交换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问题。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的王继中教授认为,当前国内HIS产品在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瓶颈有三个: 第一是所选择的数据库平台不当;第二是所采用的软件设计方法和工具欠佳;第三是在如何建设中大型HIS系统上缺乏经验。
现状:工程规模和趋势
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2003年,以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行业信息化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总体市场规模达到25.8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40.2%,这一增长率大大超过2002年的18.4%。
医院信息化建设依然是医疗行业IT应用市场的主体。各种大、中、小型医院基础信息网络和相关信息系统的新建与改造项目带动了IT产品的广泛应用。国家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及医院间竞争的加剧,促进了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改善管理和业务效率,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虽然在2003年上半年SARS发生期间,医院的主要任务在于应对疫情,但在SARS发生后期及2003年下半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全年的市场规模也随之增长。
硬件采购占有绝对比重,服务器和网络设备需求呈上升趋势。2003年,在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总投资的25.8亿元中,有19.8亿元投入在硬件产品的采购上,占76.8%;软件产品为3.9亿元,占14.9%;信息服务产品为2.1亿元,占8.3%。硬件投资之所以占绝对大的比例,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医疗行业整体上还处在信息 化建设初期阶段,网络建设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因此,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以及台式机仍是医疗行业的主要需求。
软件和服务投资份额仍然偏低。软件和服务虽然在近两年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由于医疗信息化建设目前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的困难,有限的资金通常会优先投在硬件产品上,用于基础网络的建设和改造,所以这部分的投资份额仍然偏低。
未来几年医院信息化市场将出现新的增长势头。未来几年,医疗行业的各种IT系统的建设将持续升温,IT产品的应用也将日益广泛。据权威调研机构预测,2004~2006年每年的总体市场规模将维持在35亿~5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硬件主要是基础网络建设和硬件设备所占比例仍为最大,每年都将维持在70%以上,但整体上该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随后几年,硬件投资比例将缓慢减少,软件和信息服务比例相应增加。
一些新型的信息化应用将粉墨登场。在一些基本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并且条件较好的单位,类似PDA等移动服务将具有一定的需求量;而远程会诊也成为实现不同医疗机构开展信息交流和共享的网上办公新概念,事实上,在一些有分部的医院,远程会诊已经开始投入应用。
支持:厂商纷纷跻身“船”中
打造医疗行业的“诺亚方舟”当然离不开IT厂商的支持和参与。不管是为利也好,为名也好,不少IT厂商纷纷跻身“诺亚方舟”。
在2003年7月10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医院信息管理化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包括IBM、HP、GE、Oracle在内的国际IT大腕都登台宣讲了数字化医院的方案。
2004年5月,IBM宣布,2004年将投资2.5亿美元推进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其实早在1992年,IBM公司就开始涉足医疗信息技术领域,目前该公司拥有的生命科学专利数量居全球第8位。近日,IBM在中国首个生命科学联合研究实验室在浙江大学成立。据悉,浙江大学将就“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及其蛋白和DNA修复的计算分析”以及“大肠癌相关的蛋白质组研究及结构预测”等课题进行研究。IBM公司将通过捐赠计算机设备和提供生命科学领域内的研究专长的方式来协助课题的研究。
对于专注于网络的思科而言,其在2002年底就推出的“数字化医院”为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走向标准化、参与国际化竞争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思科“数字化医院”是利用计算机、通讯、多媒体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医疗模式的限制,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医疗服务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与治疗,简化从预约、病床分配、病例查询、诊断到付款等传统医院固有的繁琐手续,并且通过医院的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病例共享、专家会诊以及社会医疗统筹,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医院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的e化,简化内部行政、财务及采购等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医院信息化的逐步深入,CIS、PACS等系统的陆续建设,使医疗行业对软件和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目前,国内的医疗应用软件市场上占领先地位的有达因军惠、东软、众邦惠智等。其中,ERP市场的主要厂商有用友软件和SAP公司等。2003年11月,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用友软件――网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正式签约,启用用友的ERP-U8 产品,用来构筑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6. 023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6- 0037- 02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社会已处于信息时代,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医疗市场也不例外。信息化不仅给医疗市场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让医疗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冲击。医院需要在管理方面加强,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采用新的理念和体制,弥补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以符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1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现状
医院与其他机构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总体来说其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管理模式方面显得非常落后,不够灵活,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过于简单,很多医院只是简单地采用一个数据库来进行管理[1]。这种管理方式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也无法让各部门之间有充分的交流与沟通,不利于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如此,很多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甚至是手工作业,相关通知的传达也通过人工完成,这在信息时代显得非常落后,也很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不利于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 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就医院的性质来说,其是属于技术密集型机构,其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源与优势就是人才。要提高医院的实力,不断推动医院的发展,就必须要强大医院的人才队伍,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医院都正在不断扩大规模,人才资源成为医院之间竞争的首要因素,传统的人事管理已不适用医院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必须多元化,这就提高了管理的难度[2]。在这种形势下,人力资源信息化体系的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面对复杂多样的信息,医院要采用合适的制度,来挖掘和利用这些有用的信息,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发展。医院要对全体员工的劳动合同和人事档案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对人才的招聘、培训以及激励方面都有比较复杂的制度与规定,及时汇总各种信息,才能对人才的各种动态有实时的了解,为人才强院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要深入改革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掌握高效的管理工具,信息化技术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要尽可能发挥出医院人力资源的价值,提高医院的实力,构建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极其重要。
3 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要提高医院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水平,首先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内容有所了解。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才的招聘、人才的培训、人员考核以及员工的薪酬福利等等,采用传统的方式来统计相关数据具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工作也显得过于复杂繁琐。构建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快速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要构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组织管理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进行分析,并据此进行管理规划。工作人员可以先对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获取相关数据,包括医院各个部门的职工的个人情况,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有用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与分析,比较人才队伍各方面的情况,包括员工的学历、薪资水平以及人力成本等等,为制订具体的管理规划奠定基础。借助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还能够方便各个方面数据的输入,并将此作为预测工作的依据。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各个不同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与整理,以确保安排合适的工作人员,制定具体的工作标准。
3.2 招聘选拔
这部分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而这一环节的工作主要分为制订计划、分析招聘结果以及建立备选人才库等几个步骤。在这一模块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不同功能的模板,包括录入简历、录入通知以及统计面试成绩。在制订计划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审批之后才能作为招聘选拔的依据。招聘选拔要具备对简历自动筛选的功能,以减少工作人员的手工工作量,同时对下一步的面试情况和结果也进行分析与管理。建立备选人才库需要根据之前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以方便医院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便捷地找到所需人才。
3.3 培训发展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员工的再教育以及培训等等,具体来说包括医院职工在国内外的进修,要进行备案或者是审批;要完成医院安排的各项培训;与培训合格的人员签订协议,并对具体的培训进展情况进行整体分析,了解培训工作开展的效果与成本[3]。这些工作主要依靠报表来记录,包括培训计划、需求调查表以及其他方面的培训评估登记表等等,通过这些报表能够有效记录培训的全过程,为培训工作的评估提供详细参考。
3.4 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具体的薪酬制度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以采取不同的薪酬计算公式。一般来说,薪酬大多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工资发放制度也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大型综合医院具有人员多层次、岗位多种类、性质公益化、制度政策导向等特点,这些方面的特点使得医院更需要借助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来完成工作,以减少实际工作中的失误。
4 结 论
总而言之,要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就必须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不仅要实现各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在各个人力资源管理阶段都制定相应的标准。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要构建医院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体系,以强大医院的人力资源队伍,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推动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很多人开始重新审视会计信息化这一问题。会计信息化的作用从表面来看,只是针对会计工作而创造的更为便捷的会计工作手段,它能够将会计工作的劳动效率提高,让会计工作者从繁重的工作压力中解脱出来;但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对于整个医院发展也产生重要的作用,它将信息化理念渗透至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强调对企业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为医院在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信息资源,使其能够将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做出最优决策。当前,我国医院在会计信息化上仍处于发展初期,在许多问题的理解与把控上不能做到最好,所以,我们应当更深入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对它的功效做出最全面的认识,更好的利用这一手段不断促进医院事业的长远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内涵与意义
会计信息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主要要求是在单位系统内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信息资源系统,它不仅能够帮助会计工作人员提高自身工作效率,最大程度解放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单位决策者了解并掌握更多的信息,在未来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对会计信息化内涵做出了解。会计信息化,是指把会计信息视作管理信息资源,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支撑,对会计信息进行获取、传输、加工,从而实现对会计信息更好的应用,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充足的信息资源。会计信息化是讲现代化信息手段与传统会计工作模式进行良好结合,共同作用于新时代下的会计工作,是一个完整先进的集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多元动态化系统。会计信息化,将各类信息集合成为系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未来发展走势,医院作为特殊的社会企业,其运行能力的优劣对社会发展也同样有着特殊影响,所以,医院应当全面建立起会计信息系统,利用会计信息化加快对医院制度化管理,具体来说,会计信息化对于医院发展有着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满足现代化医院的发展需求
医院作为社会生活的特殊服务系统,保障着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的安定,在其运行的时间段内,必须保证各项系统、信息能够准确运作与传递,这就要求医院内部各个环节必须能够紧密联系,让资源、信息能够集中把控,做到实时共享,提高整个医院运行的效率,满足在现代化背景下医院改革趋势。
(二)有利于医院的市场竞争工作
在现代化经济发展背景中,市场调节的作用体现在企业间的激烈竞争上,医院在这样的竞争中必须始终保有自身的优势,通过对信息、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增强自身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必须从大量的信息中进行集合,所以,建立完备的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对医院各种信息进行科学管理,帮助医院在市场竞争中占取先机。
(三)有利于医院向企业化管理转型
医院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市场应变能力,才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医院会计信息化在这其中有着巨大作用,能够切实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与自动化水平,由于在管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掌握财务信息,所以能够预估风险,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医院会计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会计事业的蓬勃发展,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深入人心,医院开始将这项事业纳入到医院日常管理模式中,不断将其完善,让这项制度能够真正为医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我们同事可以看到,由于我国各大医院对于会计信息化这一概念理解程度不够,应用的时间较晚,再加之各个地区、不同水平的人才构成,让医院在发展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依旧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第一,医院普遍认同这种信息化发展趋势。会计,作为经济事务中的管理方式,能够将企业的财务系统进行反映与监督,医院作为现代化背景中的重点发展企业,必须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会计工作系统,其时效性和准确性都关系着医院管理层级对医院发展做出的决策,如若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失误,那么会给医院正常管理带来阻碍,所以,发展会计信息化是医院进行财务工作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与必然选择。第二,相关系统处于单机状态中。当前,我国许多医院在进行会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只是对会计信息做出最简单的反应与处理,短时间内能够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但这种方式不能够将会计信息化作为一项长期、系统事业进行发展,从而导致各类信息不能在医院内部迅速传播,造成医院运行速度不能保持快速发展。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系统也出现了许多技术上的弊端,单机状态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够满足现代医院发展,所以我们必须着眼于建立完备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第三,会计信息化发展环境逐渐优化。我国在推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里,所处环境不断优化,国家所出台的各项措施为这项系统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帮助医院能够更好的推行这项计划。
(二)我国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会计信息化意识不够充足。在传统观念中,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在社会中发扬救死扶伤精神,治病救人是其最主要任务,所以,医院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医疗技术的更新和医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之上,忽视了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严重偏见与不足,会计只发挥了其记账、报账功能,而会计信息化的决策功能因发展认识上的不足而不能真正加以利用,会计工作人员尚不能从繁琐的工作任务中解放出来,工作效率仍较为低下。第二,具有专业素质的工作人员欠缺。会计信息化功效的发挥离不开各项现代化技术的支持,因此,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成为这项制度发挥的关键。由于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医院内部处于发展初期,许多工作人员仍保持着传统会计工作方式,对电脑系统的操作水平能力有限,一旦会计信息化工作过程出现问题,还需要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修复,增加了工作成本,第三,医院对其管理缺乏安全意识。医院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程度有限,所以造成不能对其进行良好保护,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够被随意修改,数据也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泄露,这使得会计信息化系统不能具有权限职能,各种账目之间的牵制、表达作用不足。这不仅会使医院财务工作出现错误,更给医院会计信息管理留下深刻隐患。第四,医院对其管理尚不完善。由于医院会计信息化在医院推行时间不长,工作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各项管理工作制度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会计信息化的各个工作环节不能得到切实保障,让其运行存在极大隐患。
三、如何推动医院会计信息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的技术与管理手段不断的冲击着医院传统管理模式,会计信息化系统也在这种环境中不断发展、完善。为了能够让会计信息化更加适应新时期医院市场发展,我们必须采取科学措施对其不断完善。
(一)树立会计信息化意识,增强对其了解程度
医院对于自身发展考虑不够充足,仅仅把目光放在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医院财务系统的认识和管理通常只要求会计做好账务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转变这些狭隘的认识,对会计信息化内涵与意义进行深入探寻,让医院的管理层与各个财务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目标达成共识,共同构建有利于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舆论、制度、管理环境,让其发挥应有功效,更好的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医院财务工作一体化进程
首先,我们要将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在医院内部构建起一个能够将各部门信息与财务信息进行有效连接的系统,让医院内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不断实现快速的资源共享,以便于管理层能够根据这些信息及时作出合理决策。其次,我们还应当不断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让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能够跟上社会发展步伐,让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能加高效的运行,不断为医院发展提供新的出路。最后,我们要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重构,立足于医院本身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会计信息化发展策略,找到适合医院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已有的成功经验,应当有选择性的进行采用。
(三)努力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会计信息化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各项先进的管理方法与信息技术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我国医院会计工作人员普遍综合素质较低,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会计工作,没有树立起科学的管理意识,所以,我们应当对其进行有效地培养和再教育。首先,对现有的人才的培养和再教育。医院现有的财务工作人员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脱产教育,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知识的再教育,将会计专业知识强化,不断渗透信息技术知识,让其发展能够适应医院会计信息化。其次,加强对专业会计人才的引进工作。医院应当依据市场化发展趋势,对财务岗位进行竞争机制的引入,将目光放在全社会,着力吸引具有综合素质的专业会计信息化人才,更好的满足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保障医院的财务工作效率。
(四)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安全工作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势必会结合各种新技术和新系统,尤其是计算机内部系统的各种电子数据,是进行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医院应当加强对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首先,医院应当加强对于网络财务数据的安全管理,率先在医院建立起网络安全管理管理制度,对各项数据采集、计算机病毒工作切实落实到位,加强防火墙等各种安全保障措施的建立工作,排除各种网络数据安全隐患。其次,医院要不断完善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有关会计信息的各种录入、编辑工作都是由具体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所以,完善对医院内部工作人员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减轻由工作人员道德素质所在来的风险。通过建立医院内部财务工作岗位职责制度,将岗位责任细分,一旦出现失误,将能够迅速查找出责任人。最后,医院要加强对于会计信息档案的管理工作。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确保会计信息储存完整、安全,让每一项数据都能够切实利用、合理保存。医院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效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当前,我们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会计信息化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功效,还不能达到医院发展的需要。所以,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支持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更好的推进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使医院工作在未来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