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中医基础知识重点笔记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经济法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经济法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理论和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现实教学中由于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只有充分全面地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使经济法教学与非法学专业的实际相结合,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安排问题
安徽中医学院目前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药品营销(专科)专业基础课中开设经济法课程。其他专业也有在任选课中选修经济法课程。但是课程安排存在问题,一是经济法开设之前,一般只是在大学第一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中介绍过少量法律知识,学生在几个学期之后再上经济法课程时已经基本忘记相关法律基础知识。二是教学计划中的学时数一般只在54学时左右,而贸易、营销、信管专业学生除基本经济法的课程知识外,还有大量相关民商法知识需要补充。这使得经济法教学学时难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2、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教材问题
经济法是法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法,现有大学教材的编排与设计一般参考法学专业教材,使得现存版本教材很多理论性较强,另有部分经济法教材则财会金融类内容较多,还有一些经济法教材无所不包,所有与经济有关的法律都涵盖其中。我校在几个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教学中使用过人大、高教等出版社的数种教材,既有法学专业性较强的经济法教材,也有通识性较强的经济法概论教材,但是通过调查,学生反映教材使用效果均不理想,不能和我校相关专业的需要相适应,常常出现学生想学的书上要么没有要么理论性太强要么很简略,不需要学的内容在书上占了很大篇幅。
3、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方法问题
传统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以理论传授为主,结合课堂案例教学,偶尔布置一些课堂讨论、课后案例分析等。而案例教学过程中,也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因为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无法参与或根本不参与,仅有的实践性教学课堂案例教学也变成老师的一言堂而无法形成良性互动,非法学专业学生对此学习热情与参与意识不强,教学实效不高。经济法教学的目的在于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经济法律的实务能力,但是在我校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中移植法律专业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实践实训方法,或者直接旁听法庭的开庭审理等教学方式由于学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可操作性不强。因此经济法课程的传统教学就欠缺实效性。我校经济法课程较早开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在优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内容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实践发现,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多媒体教学信息显示速度较快,信息量大,学生的思维往往跟不上授课进度,从而削弱多媒体教学所应有的教学效果。由于很多学生记笔记没有重点,整个上课的过程就成了老师课件内容的翻录,对于真正课堂上讲授的,需要学生理解的内容反而没有很好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现,刚刚讲过的知识点,学生很认真地记录在笔记上了,但在随后讨论案例的时候学生却无法作正确的回答,其实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是机械地进行了记录,根本就没有理解。
4、非法学专业学生层面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非法学专业学生在学习经济法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个别学生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热情和动力缺乏。在教学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对经济法这门课程不太感兴趣,听课的动力完全来自于考试的压力甚至是学校的纪律约束。原因就是有些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并没有把经济法作为自己的专业课程来看待,觉得学习经济法就是学习一些法律的基础知识,或者就是为了普法教育。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缺乏热情和动力。
(2)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效果不明显与前面一类学生不同,还有一类学生是对法律知识本身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动力。这类学生不但上课认真听讲、勤记笔记,课后经常会问老师有关法律的各类问题。他们有些是基于本身对法律的兴趣,还有一些是基于考证的压力。目前,无论是考注册会计师、审计师还是经济师,经济法都是一门必考的课程,所以这部分学生对经济法相当重视。但是我们发现,有些学生认真听课却没有达到听课的效果。究其原因,关键是学习没有找到适合的方法,死记硬背,没有将知识融会贯通,或者纠结于个别词句的理解,当碰到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时,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3)学生法学基础知识薄弱,对法学思维方法陌生。因专业培养目标所致,没有也不可能在课程设计中开设经济法的前沿法律课程,诸如法理学、民法、商法、行政法等背景法律知识缺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吃力,故部分学生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极其有限的学时中,既要补充大量法律常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同时要完成既定教学内容和目标,完成的难度相当大。
二、对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将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安排提前
鉴于我校非法学专业关于法律知识的课程一般只有大一第一学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建议将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前移至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这样学生关于法律的基础常识遗忘较少,教师授课时需要重复法律基础常识的情况会有所减少。
2、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色和就业需要有所取舍
在专业总学时数受限,经济法课程学时难以增加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如果要面面俱到肯定是不现实的,很容易泛泛而谈导致成为普法课程。就目前条件下,选择一本质量较高的通识性经济法教材,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和就业需要,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是较为可行的办法。如国际贸易专业在经济法教学时就应该较多讲授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法、合同法等民商法的内容,而对财政金融法方面的内容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自学。
3、抓好课件的制作,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
多媒体教学的成败在很大一方面取决于课件质量的好坏。因而课件的制作不能只求精彩漂亮,图片多,动画多,必须实用。笔者认为,课件制作必须要体现多媒体教学应有的互动式、交互性、现实模拟性优势特征。同时,课件的开发与应用应当更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灵活性,制作课件时要注意给教师留下课堂发挥的空间,不要事无巨细把全部教学内容都放到课件内。而是必须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这样不但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4、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中让学生学习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的培养相当重要。对法律条文不加理解地死记硬背永远是学习法律的最低层次,就算全都记住了,在碰到真正问题的时候也无法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且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低下,教学效果差。压缩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增加学生课堂讨论的机会,增加学生认识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从而解决单靠教师课堂讲授不能解决的问题。经济法内容多,教师面面俱到都讲的话,不易区分重点,学生也把握不了重点。如果教师能按教学大纲把应讲的内容归类,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以研讨为形式,教师与学生同步思维。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从而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是安徽中医学院人文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①夏雅丽,《法学教育改革谈》[J].《中国大学教学》,2007(7)
②卢运辉,《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法学研究》,2006(10)
③黄勇、王刻铭,《经管类本科专业经济法教学质量探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④顾博,《浅谈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之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因此,专业设置上必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则要突出职业技术特点,主要是实践技能的培养,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笔者通过暑期在中医院实习两个月时间,感受颇深,无论是在工作态度还是在教学理念上都有所改变,同时发现现今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比较的前提下,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在过多地抱怨学生基础差、学不懂的同时,是否也应从自己本身入手,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以《中医药基础》这门课程为例,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应有所改进。《中医药基础》是专业基础课,是贯穿基础与专业之间的桥梁。本门课程包含了3部分的内容:1.中医学基础知识。中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中医学知识,是为将来胜任高级工岗位工作打基础,学一些中医知识,有助于其了解商品性能,理解中医处方,更好地与医生、顾客沟通,提高服务质量。2.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性理论及各种药物的来源、产地、炮制、性能、功效及应用的一门科学。3.方剂与中成药基础知识。方剂和中成药都是由药物组成的,是在辩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定适宜的药物,遵循组方原则,酌定用量、用法,科学配伍而成,以便在临床上得到更好地应用。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激发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有的教学方法基本是沿用教师系统讲授、学生听并记笔记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打好基础是课程改革成果得以体现的基本条件。教学改革不能简化为“教改”,教学改革本身包涵两个内容,既有教的改革,也有学的革命。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课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首先要有学习热情,渴望获取知识,同时要对科学有浓厚兴趣,要有揭示自然规律、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这可为成功的教学提供非常好的先决条件。其次要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分析、比较、综合,前后连贯,结合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再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加强与教师的交流,使教与学互动。对于学生容易看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教授,转化师生角色,这样学生不但能对所学的内容加深记忆,而且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怯心理都能有所提高,并能从其他同学的掌声中获得了一种自我成就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模拟医患之间诊断和交流的过程。
二、指导好学生应如何进行合理的课前准备
笔者首先对传统的课前预习方法进行改革,将课前预习的目的进行重新定位,即课前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欲望,调动学习潜能。[1]因此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例如,中医学基础知识第八章是防治原则,可以针对这一章节展开提问:1.防治原则包含哪两个方面?2.增强人体正气的方式从四个方面来讲述,请举例说明这四个方面(不用书本上的例子)。3.我们曾学习的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列传》说明了什么样的防治原则?4.什么是三因制宜?举例说明。四个问题中有两个不是书本上的内容,而有待于学生进一步的探究,这样做的前提就是必须对书本的内容熟悉且举一反三。
三、侧重于教学内容在纵向系统上的连贯性和横向联系上的相关性
《中医药基础》课程如果要细分的话,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因此它之间的连贯性也就要求很高。本门课程包含《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温病学》《伤寒论》《针灸学》等课程,所以在讲课时,要把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讲述,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中药的时候,提到中药的五味应联系到前面所讲述的五行学说的理论,在讲功效时应提到前面防治原则的内容,在讲用途时应提到前面诊断的内容,这样能使学生从纵向系统上掌握知识的连贯性。依此类推,在讲中药时,还应在横向上加强联系,例如在讲黄连时,应和黄芩、黄柏相对比,三者虽然都是一类药,功效也相似,但是三药归经的侧重点不同,黄连主要归心经,善于清心火;黄芩主要归肺经,善于清肺热;黄柏主要归肾经,善于清退虚热。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和完善教学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为教学开辟新天地提供了可能。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多的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其自主操控、认识、模拟和资源共享等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传播渠道,提高了教学效率。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例如在讲经络学说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经络学说这在《中医药基础》里所占比例甚微,此部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故制作课件时,经络分布图必不可少,经络的循行与分布以古代人物图谱来展示,色彩鲜亮,线条简单,学生在收到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能一且了然地领会到经络的分布与循行。
五、育人与授业并重
笔者在中医院实习时,发现一个很鲜明的道理,专业课和实践能力都很好的医生不一定是个好医生,因为他们往往漏掉了一点――医德,应讲究医德和医技并重。职业教育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存在一些问题,对于这种现象不能讳疾忌医,应该正确面对。知识、技能的学习是终身性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阶段性的。因此职业教育阶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职业知识、技能的传授,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尤为紧迫。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抓住机会、结合职业特点进行德育工作,让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尊重他人、诚信处世、友善互助、遵守公德的良好品德,保持积极乐观、自我控制、自我平衡、正视现实的心理素质,具备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知、判断和评价能力,养成自律、严谨、上进、务实的行为习惯。言传不如身教,育人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取得理想的育人效果,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是关键。一个懒散、呆板、责任心不强、缺乏上进心、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方法死板、端着一付架子的教师肯定无法赢得学生的尊重,更谈不上喜欢。而一个责任心强、知识渊博、自律严谨、积极上进、达观自信、风趣幽默,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教师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吸引住学生,达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中医药学术要在21世纪获得重大进展离不开一批完整掌握中医药理论精髓,且具备现代科学知识、技能的中医药人才,而这种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在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中药学》是中医药教育的重要课程,培养21世纪合格的中医药人才,教学和教材的改革是关键,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将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际衔接,也有利于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并有利于中药学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各科应用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中所述的教学模式适用对象是中医医疗专业、中西医结合医疗专业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生。
一、《中药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第一版全国统编教材《中药学》至今,《中药学》的教学基本上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后开始,学生尚未接触到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学科的学习,对中药的临床应用基本上不能理解,尤其是对《温病学》、《伤寒论》、《金匾要略》和临床各科中的病名及术语不能理解,如桂枝治疗奔豚气、半夏治疗心下痞、葛根治疗项背强几几、燕白、瓜篓治疗胸痹、柴胡治疗少阳病、黄荃治疗湿温病等,因而学生对掌握各味中药的适应症有较大困难,影响《中药学》教学的质量。而对研究生或大学后的继续教育,目前的《中药学》教材和教学模式又不能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
二、《中药学》分段教学的意义
寻求《中药学》教学模式的突破,提供中药教学和教材改变的成功范例:现行的《中药学》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采取课堂满堂罐的教学模式,不管学生是否理解,而且从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情况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要间隔一、二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中药学》分段教学就是指将《中药学》的基础理论部分在临床课之前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基础理论与中药学基础理论有机地衔接起来;在专业基础课《温病学》、《伤寒论》、《金匾要略》及临床课学习后,进行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使学生能顺利地过渡到临床中药学的学习,并为临床实习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两者结合起来学习,还可减少知识的遗忘,节省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高质量适合现代中医药发展的中医药人才,适应医药卫生改革的要求:现行《中药学》教学模式由于其与中药学术特点、学术水平存在相悖现象,在中药理论与临床应用教学方面都存在不足,学生在学习《中药学》时,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试连常用中药的药名、基本功效和临床应用均忘记的现象普遍存在,更谈不上在临床上得心应手地使用中药。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中医药在我国医疗卫生市场将有更大的需求,通过《中药学》教学模式的突破,培养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也有利于《中药学》学科的发展研究,有利于推动中药学术的发展。
三、《中药学》分段教学的依据
1.《中药学》的学科特点、发展趋势
中药学是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中药性能与临床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属中医药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它既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大中药学学科中的核心和基础,既属药,又属医;既是基础课,又具临床性质。
《中药学》学科的发展已经是在朝着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的趋势发展,近年来,中药学基础理论研究受到重视,已经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十八反、十九畏、中药配伍及炮制等理论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中药学基础理论的专著如《中药药性论》等,已有一定数量的论文;临床中药学的研究与应用也迅速发展,并向专科临床中药学发展,专科用药和合理用药成为中药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如雷载权、张廷模主编的《中华临床中药学》、赵学敏主编的中医药高级丛书《中药学》等。作为高等中医药教育,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21世纪人才的培养需求,调整教学模式势在必然。
2.临床中药学在中医药学科中的地位
由于临床中药学主要是研讨中医临床各科所用药物的如何应用,所以,它又具有与临床学科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直接根于临床。临床中药学这一学科在近几十年来,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其表现为:一是药物数量的增加及新药的不断涌现。自汉代《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后世历代不断增加,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药已达1892种。而《中华本草》收载的药物达8980种,总结了中国传统药学的成绩,集中反映20世纪中药学科的发展水平。二是新药的研制开发,许多按中医药基础理论组方研制的,如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等;并对一些临床常用的老药,发掘出新的功用,如川苟用于治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新生儿硬肿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天麻治脑外伤综合征、神经衰弱;以及肉从蓉可治氟骨症、仙鹤草治肿瘤、白及治肺结核、砒霜治白血病等等。还有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而制成新药者,如川芍嚓、青篙素、丹参酮、鱼腥草素、靛玉红(青黛中提取)、康来特(惹茵仁中提取)等等;同时对人参、黄蔑、麻黄、附子、大黄、当归、丹参、川芍等常用中药进行了系统的药理研究,揭示了传统功效活血祛疲、扶正补虚、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功效的若干机理。临床中药学研究离不开临床学科,临床学科的发展促进中药学科的发展;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中药学的发展已经为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四、《中药学》分段教学的模式探讨
通过对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的试教和研究,摸索出分段开设该课程的最佳时机,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案,实现21世纪中药学的教学模式新突破。
1.内容
基础方药学和临床方药学分段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大纲的研究、教材编写的研究、教学课件、多媒体的研究等。
2.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编写资料。
(2)调查研究法: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现行中药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广泛的调研。
(3)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实验班的研究,摸索出分段开设该课程的最佳时机,以及实施的具体方案。
3.特色
从中药学的学科特点探讨基础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分段教学的教学模式,寻找教学研究的突破口,该教学研究实用性强,有运用和推广价值。并结合现代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模式,从学科特点探讨课程和教材、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使教学真正与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有较强的创新性。
4.教学模式探讨
(1)基础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基础中药学是指中药学中的三基部分,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体内容包括总论部分的中药的形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名称和分类、中药的产地、采集和储存、中药的炮制、中药的作用、中药的性能、中药的应用等,重点是在中药的药性理论;各论部分包括概说部分(各章节的定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等;单味药物的性味、归经、性能特点、基本功效、主治病证等;基本技能包括常用药物植物、饮片的基本知识与识别。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1(a)-049-02
《西医内科学》为一门临床专业课,是各临床专业医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复习各高等医学院校内科学教学大纲不难发现,内科学的教学重点为各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目前中医院校临床专业教育均开设西医内科学,并为后期重要的考试课程之一。本文通过对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总结,对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作了一定的探讨。
1 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要想正确、有效地进行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就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深刻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对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诊治手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临床工作,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特点,学习与掌握西医内科学等各西医临床专业课,尤为重要。因此,中医专业学生绝不能忽视对西医的认识和了解。对中医专业进行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使拥有扎实中医专业知识基础的中医专业学生对西医内科学也有深刻的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关键,学生务必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能在毕业时承担适当的临床职责,而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等中医院校始终重视西医临床专业课的设置与教学,其中西医内科学为最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之一,其课程教学时数在众多高等中医药院校,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多数中医院校已将其作为毕业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的内容与重点。明确了目的,就应该适当加大西医内科学教学力度,增加西医内科学课时比重,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认识到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特点
2.1 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为临床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相对于西医院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主干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部分学生西医基础知识较薄弱,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在临床课的教学中显示出不足,为临床课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2.2 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有模式化倾向
西医基础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中医基础课程,由于中医基础课程多数需要学生熟记,以达到熟能生巧,使学生养成按条例记忆的学习习惯,而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很多内容不需强行记忆,应用思维与推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中发现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存在不能灵活应用的特点。
2.3 西医内科学课时相对较少
尽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课时在很多院校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仍显紧张。众多院校西医内科学均在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课时多为90~126学时,使很多疾病的讲授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进行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穿插疾病诊治的进展内容。
2.4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未接触临床,不了解临床的情况下,对西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抱着应付考试过关的心理学习。因为中医与西医的学科特点明显不同,如果没有任课教师的引导,对为什么要开设西医课程,很多学生存在疑惑。
3 教师的素质及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是对内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内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才能充分理解理论的深度与广度,把握重点及难点,这是分析教材的基本要求。把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传授于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又起到了主导作用,只有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使这一传授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实践性,也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建立起理论概念。由于相关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内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如果教师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则很难适应内科学的发展,更谈不上站在教材的理论高度之上得心应手地传授知识。与西医专业学生相比,中医专业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基础较差的中医专业学生获得较好的西医内科学学习效果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要避免以下 3 种情况发生:①有些教师认为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西医内科学以后用不上,了解一下就行了,于是对授课内容大删大减,敷衍了事,使知识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学生听起来似是而非,难以理解,从而丧失了学习西医内科学的兴趣。②有的教师过分低估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害怕学生听不懂,所以讲课总是点到为止,对知识点既不深究也不展开,更不介绍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深入,知识面也过于局限。③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重视西医内科学教学,但是他们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4 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理论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给内科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但是,单一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完整的教学需求。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便于理解、记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从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它同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教学速度快,学生难于记笔记,也难于跟上授课节奏;二是多媒体教学过分强调直观,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三是教学按部就班,忽视即兴发挥,教学互动性差,抑制了教师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四是喧宾夺主,课堂实效性差。传统教学虽然不及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但其最大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课堂听课的信息反馈,及时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能跟上授课节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除可用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可用板书及肢体语言增加互动性,可即兴发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等。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正是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又可以用传统教学的长处来弥补。
5 多元教学方法的运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的教学模式中主要强调的是人的主动性。社会需要、学生的自身特点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教育质量。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是单一的。不同的教师上课有不同的方法,但优秀的教师在上课时无不灵活运用了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提问、设疑、举例、导入等方法由浅入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内科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基于此,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能在启发式、讨论式等基本教学方法之上充分利用数字化、可视化教学平台实现直观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大有帮助,这个平台包括多媒体课件、图片数据库、医学标本库等,它可变抽象为具体,使需要冗长文字描述的特定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清晰表达,易于理解。尤其具备较丰富完整的反映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的科教短片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将会使课堂教学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
总之,在高等中医院校中,西医内科学的教学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只有创新改革,提高应变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技能操作规范、动手能力较强的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应用型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寰,郑义,李沛霖,等.中医专业本科生西医内科学临床教学的体会和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41-42.
[2]弓鸿飞.内科学教学改革与应变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4):389-390.
[3]潘涛,张宗明.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29-2630.
[4]吉利.内科学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57-158.
[5]马林.内科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5(6):785-786.
要想正确、有效地进行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工作,就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深刻的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中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而且对西医的思维模式和诊治手段也要有深入的了解。高等中医药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临床工作,适应当前医疗服务特点,学习与掌握西医内科学等各西医临床专业课,尤为重要。因此,中医专业学生绝不能忽视对西医的认识和了解。对中医专业进行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目的是使拥有扎实中医专业知识基础的中医专业学生对西医内科学也有深刻的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是学习临床医学的关键,学生务必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能在毕业时承担适当的临床职责,而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高等中医院校始终重视西医临床专业课的设置与教学,其中西医内科学为最重要的临床专业课之一,其课程教学时数在众多高等中医药院校,近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多数中医院校已将其作为毕业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的内容与重点。明确了目的,就应该适当加大西医内科学教学力度,增加西医内科学课时比重,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部门和领导认识到中医专业西医内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特点
2.1 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为临床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相对于西医院校,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主干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前期西医基础课课时较少,部分学生西医基础知识较薄弱,应掌握的相关知识在临床课的教学中显示出不足,为临床课的教学增加一定的难度。
2.2 学生思维不够活跃,有模式化倾向
西医基础课程开设的同时,开设中医基础课程,由于中医基础课程多数需要学生熟记,以达到熟能生巧,使学生养成按条例记忆的学习习惯,而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很多内容不需强行记忆,应用思维与推理的学习方法,掌握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教学中发现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存在不能灵活应用的特点。
2.3 西医内科学课时相对较少
尽管西医内科学的教学课时在很多院校有所增加,但相对于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仍显紧张。众多院校西医内科学均在一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课时多为90~126学时,使很多疾病的讲授受到一定的限制,不能充分进行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穿插疾病诊治的进展内容。
2.4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未接触临床,不了解临床的情况下,对西医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抱着应付考试过关的心理学习。因为中医与西医的学科特点明显不同,如果没有任课教师的引导,对为什么要开设西医课程,很多学生存在疑惑。
3 教师的素质及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是对内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内科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才能充分理解理论的深度与广度,把握重点及难点,这是分析教材的基本要求。把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传授于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又起到了主导作用,只有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使这一传授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实践性,也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和建立起理论概念。由于相关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内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如果教师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则很难适应内科学的发展,更谈不上站在教材的理论高度之上得心应手地传授知识。与西医专业学生相比,中医专业学生西医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基础较差的中医专业学生获得较好的西医内科学学习效果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要避免以下 3 种情况发生:①有些教师认为中医专业学生学习西医内科学以后用不上,了解一下就行了,于是对授课内容大删大减,敷衍了事,使知识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学生听起来似是而非,难以理解,从而丧失了学习西医内科学的兴趣。②有的教师过分低估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害怕学生听不懂,所以讲课总是点到为止,对知识点既不深究也不展开,更不介绍学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深入,知识面也过于局限。③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重视西医内科学教学,但是他们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使教学效果事与愿违。
4 理论教学模式的改革
内科学是一门涉及面较广的临床学科,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随着理论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教学给内科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但是,单一的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完整的教学需求。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便于理解、记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从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信息可以发现,它同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教学速度快,学生难于记笔记,也难于跟上授课节奏;二是多媒体教学过分强调直观,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三是教学按部就班,忽视即兴发挥,教学互动性差,抑制了教师的一些突发灵感和创造;四是喧宾夺主,课堂实效性差。传统教学虽然不及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但其最大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课堂听课的信息反馈,及时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他们能跟上授课节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除可用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外,还可用板书及肢体语言增加互动性,可即兴发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等。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正是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又可以用传统教学的长处来弥补。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03417);保定市科技局项目(18ZF185)
[作者简介]李元滨(通信作者)(1981—),女,河北保定人,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1-0165-03[收稿日期]2020-02-15
一、中医内科学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并明确指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包括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以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医药千百年来在维护中华民族的身体健康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在众多的中医学科中,中医内科学是继中医经典、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基础课程后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以病因为依据,以外感和内伤杂病为分类方法,涉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肢体等多种病证,内容包括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临证要点、预防调护等诸多内容,与中医基础知识密切相关,是从基础到临床的桥梁课,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逻辑性不强,对所学基础学科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比较吃力,困惑较多,缺少发散性思维等问题。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改善目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已成为中医内科学教学的关键,也是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优秀创新型人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结合相关教学方法及本人教学经验,本文探讨了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二、目前中医内科学的各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劣
1.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传统的“教学型”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基础,主要体现在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强调理论学习的深度和系统性[1]。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在我国教学中长期存在,有助于学生梳理基础理论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LBL教学法对基础和临床扎实的学生而言,相当于对其既往学习知识的综合和温习,但对新学者来说,初始学生还能按部就班做笔记,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因采用同一个模式及框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等问题,甚至疲于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基本不能体味到学习的兴趣及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2.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主動思考的能力[2]。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对初始接触临床课程的医学生比较适合。但PBL教学模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不能适应小组讨论,对老师的启发和诱导无动于衷,消极应对,不愿或不能针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将自己主动排除在讨论之外,因此对部分学生来说只能流于形式。其实,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和个人的经验、经历及知识结构等密切相关,知识结构决定了问题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仅仅采用PBL模式也不完全适合中医内科学的教学。
3.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方法(Team-BasedLearning,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3],由教师提前告知学生教学内容和要点,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充分预习和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小组测试、个人测试和应用性练习。TBL教学模式中教师有主导地位转变为指导地位,学生组成团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利用小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缺点是不利于掌控课堂时间,可能会影响课程进度。同时,对中医相关问题的认识可能有意见及见解不同的现象,对相同的问题很难形成共识,加之知识结构不同,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更容易出现意见分歧,可见,TBL的应用对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也有不合适的地方。
4.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以案例为导向的一种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其过程是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它在紧扣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注重专业知识的获得,学生在实战中锻炼自身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课程的教学中,通过真实病例的引导,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逐步形成临床诊疗思维,渗透科研思维,进而提升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初接触临床的学生而言,因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的不足,自学难度较大,耗费时间较长,学生会产生浮躁心理。
三、LBL+PBL+TBL+CBL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单用LBL教学模式,容易出现理论与临床脱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接受程度有限;单用PBL教学模式,容易流于形式;单用TBL教学模式,容易形成学生之间的互相依赖;单用CBL教学法,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乐趣。为此,我们尝试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及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有研究显示[4],对初进临床的学生实施PBL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分数也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CBL教学法更接受,考核成绩、自评和互评分数均优于PBL组。同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学生之间的协作性较差,个别学生甚至袖手旁观,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独立完成问题。
中医内科学是综合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单独一种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授课教师有责任灵活运用授课方式,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学生信心,同时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将多种教学模式合理应用、有效融合以培养新型人才,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1.加强授课方式的更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BL、TBL、CBL教学法是学习临床课程的大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运用这些辅教学手段能活跃课堂气氛,利于课程知识传授任务的有效完成,能够使学生对零散知识点全面把握,通过反复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利用小组讨论和协作探究解决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课堂与教师角色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学生的学习也向主动学习转变。同时,授课教师还应将临床见习穿插在中医内科学教学期间,让学生接触真正的临床,引导学生培养临床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找寻答案,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2.增加学生对中医学习的信心。中医学的学科特点使其不能像西医学一样拿出更多直观的资料佐证诊断、治疗效果等。临床上确实存在用西医学的标准评价、指导中医,许多学生在学习中医过程中会变得不自信,对中医的疗效持怀疑态度,个别学生甚至认为学习中医是浪费时间。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也不利于中医学的传承发展,甚至还会引起中医学的倒退。这就需要我们任课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医案开展教学,选择真实、可靠、完整且能体现中医学优势的临床病例,同时也可以邀请名老中医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传授学习中医的方法和临证经验,向学生展示如何应用中医学整体观念、取象比类、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审证求因、药物归经等经典理论知识指导临床,使学生充分了解疾病的全过程以及治疗后疾病的转归,尤其是对于新病种或者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以此为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3.加强对于课程结构的优化。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以解决临床医学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学科,更强调逻辑和推理思维,基础课程的讲解模式和课程结构设置不适用中医内科学,因此需要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一是对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医内科学课程一般安排在中医经典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在讲授中医内科学各章节时,可以先引领学生回顾涉及本章节既往所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继而逐步进入病证学习,易于学生接受,便于记忆掌握,同时可以防止基础知识的“废用性遗忘”。二是对问题的设置。教师要做好引导,尽可能选择开放式问题,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也利于学生开阔思路、发散性思考、积极性提高,实现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便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病例。
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PBL、TBL、CBL教学模式是开放式教学模式,不确定因素较多,相应地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师资教学筛选中,应侧重授课教师师德(医德)、理论、实践、综合知识等方面。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需要有高尚的师德(医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中医使命感,更扎实的理论知识、更丰厚的知识储备、更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教学经验,敏锐的逻辑推理能力、开阔创新的思维及教育心理学知识。
中醫内科学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相关知识的学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学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授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学生既往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而仅仅依靠书本内容来解决临床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③作为国家行政管理支出,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特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杆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分值】:1分
【解析】:根据国家财政支出的范围,本题中央专项资金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果的调整和平稳运行的作用。故本题答案选①②;③说法错误;④讲述的是税收的特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国家财政的基础知识,难度容易。
【易错点】: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辨析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家财政的基础知识,根据题意③说法错误;
④讲述的是税收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①②
12.国家发改委核准了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的申请,该债券期限为10年。根据我国债券管理的有关规定,企业发行的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居民定期储蓄存款利率的40%。国有银行5年以上定期储蓄的年利率为5.1010。2014年首期凭证式国债万元5年期年收益为541元。要想吸引更多投资者在该国债和该企业债券之间选择企业债券,此企业债券利率位于哪个区间最为恰当
A.(5.1%,7.14%] B.(5.51%,7.14%]
C.(5.41%,45.1%] D.[5.41%,7.14%)
【答案】:B
【分值】:1分
【解析】:本题属于区间估计的有关知识,依据企业发行债券利率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居民定期储蓄存款利率的40%,定期储蓄的年利率为5.1010,故5.1010%*(1+40%)=7.14%;C和D排除;国债万元5年期年收益为541元,即5.41%企业债券投资收益率要高于投资国债收益率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投资理财的知识,有计算能力,难度较大。
【易错点】:
【解题思路】:
13.假定A运输企业8月份在经营活动中获得运输劳务收入80万元,相关运输成本60万元。其他情况不变,营业税和增值税按3%和11%计。“营改增”后该企业8月份的收支情况及影响是
A.会增加收入2000元,有利于促进该企业乃至全社会的专业化分工
B.会因税的变化而增加6.4万元负担
C.虽减少收入2.2万元,但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D.会增加收入2.4万元,同时会促进该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乃至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案】:A
【分值】:1分
【解析】:如果对该企业增收营业税,纳税额应该为80*3%=2.4万元;增值税的纳税金额为(80-60)*11%=2.2万元,从而减少税收2000元,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公平竞争,企业税收负担减轻了;B、C、D表述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了增值税的作用
【易错点】:增值税是只对增值额收税,考生容易计算过程失误(80-60)*11%=2.2万元,忘记扣除成本。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增值税的作用,由题旨理解哲学辨析。
14.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针对大规模市场,通过提供与竞争者存在差异的产品或服务获取优势的战略。下列做法属于该战略的是
①为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某商业银行主动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
②某电脑制造商开发出适合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游戏笔记本电脑,填补了市场空白
③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某企业积极寻找具有相同功能的替代品原料
④在手机市场饱和的情况下,某企业采取“饥饿营销”策略,提高了市场占有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分值】:1分
【解析】:考生需要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的解读材料,差异化战略,强调与竞争对手的区别,②个性化战略,④饥饿营销战略都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
【考查方向】:本题以企业经营战略为入口,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重点知识,是高频考点。
【易错点】:企业经营战略定位
【解题思路】:考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重点知识,②个性化战略,④饥饿营销战略都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
15.某集团进军饮品行业,以中医药传统理论药食同源、草本膳食为根本,做良心品质健康饮品,他们针对我国消费者的群体心理需求,推出的系列拳头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我国饮料市场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这启示我国医药企业要
①通过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引导消费新潮流
②回归独具优势的传统中医,不断开发新产品
③承担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做百姓放心产品
④打破当前饮料市场的格局,引领消费新时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分值】:1分
【解析】:材料强调了以中医药传统理论药食同源、草本膳食为根本,
饥饿营销战略都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C。
15.某集团进军饮品行业,以中医药传统理论药食同源、草本膳食为根本,做良心品质健康饮品,他们针对我国消费者的群体心理需求,推出的系列拳头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我国饮料市场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这启示我国医药企业要
①通过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引导消费新潮流
②回归独具优势的传统中医,不断开发新产品
③承担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做百姓放心产品
④打破当前饮料市场的格局,引领消费新时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分值】:1分
【解析】:材料强调了以中医药传统理论药食同源、草本膳食为根本,针对我国消费者群体心理需求,推出一系列拳头产品,体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良心品质健康饮品体现了企业诚信经营的理念。②④与材料无关,故本题答案选择B。
【中图分类号】G64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15-02
自广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开始招生以来,一方面中医骨伤科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科研、教学、临床输送了一批批高质量的高层次骨科人才。而另一方面,中医骨伤研究生教育历史不长,尚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如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尤为突出。本文就高质量中医骨伤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做一探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培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科学型研究生培养的新型模式,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临床硕士研究生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相关报道较多。[1]我院中医骨伤专业作为国家中管局重点建设专科和自治区重点学科,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广西中医学院瑞康临床医学院从2000年开始中医骨伤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经过9年的培养实践,我们认为中医骨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只有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临床专业研究生。以下结合中医骨伤学的学科特点,就我们在该学科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探索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素质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要内容
医生是以病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工作对象的特殊职业,这种特殊性职业定位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操守,而且应具有严谨、诚实、负责、谦逊的品德。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医生不仅是一个高学历群体,而且应成为大众信赖的高素质群体。作为我国医学生教育的未来方向,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素质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作为研究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相当发展,有一定的科研水平,他们大多数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荣誉感重,都希望早日成才。但是由于年龄层次、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的不同以及个性差异,研究生素质的发展参差不齐。普遍的问题是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不尽人意。有的研究生为了名利,放弃对真理的追求,编造实验和计算数据,弄虚作假。有的研究生被物欲所驱使,为物利所躁动,对待患者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工作懒散没有责任心,这样的学生永远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更不可能承担起科学研究的重任。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教育的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相比其区别在于现代教育更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2]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包括人际交往的能力、集体合作的态度以及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医学硕士研究生作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十分重要的,[3]加强培育研究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医学研究生正处于人生中精力最充沛、创新精神最旺盛的阶段,处于从事医学学科领域创造性研究的最佳时期。没有创新就没有前途,没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将来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和社会竞争中立足。这就需要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的提高又促进知识的掌握。因此,医学研究生教育应拓宽专业口径,扩大知识面,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研究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应在加强对其理论知识学习引导的同时,更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研究生查阅资料的技能、提高其实验操作的技能,使其能够从本课题出发,进行本研究领域、相关研究领域以及不同领域知识的获取与融合,才能够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创新研究。
三、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
要做到对临床专业硕士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就必须坚持理论、实践、科研并重。提高理论水平,掌握临床医学理论与知识。
1.本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
近年骨科临床知识高速度更新是本学科的一大特点。在诊断技术方面,CT、核磁共振等的临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骨伤科学的临床进展;在治疗方面,传统骨伤科疾病治疗方法和手段局限,或争议很大,近年认识有很大变化,如骨科脊柱多种疾病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之争日益激烈;骨水泥、钛笼等先进器材的应用都极具挑战性。而教科书或专著往往只能起到基本培训的作用,在新进展方面明显滞后。为了使研究生能了解到本学科最新进展,特别是学会临床知识的更新能力,同时也为了促进导师自身知识的更新,我们采取导师主讲骨伤科学各疾病与部位专题讲座(每周两次)。辅导研究生学会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如校园网电子期刊和其他最新相关杂志)获得有关临床新进展的方法。鼓励和安排研究生参加各种骨科学术会议和学习班。导师为学生指定精选阅读参考书目,由导师指定学生所要阅读的本专业参考书、本专业的杂志期刊,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和心得式小论文等。
2.边缘交叉学科理论的掌握
科研知识是科研素质的基础。临床专业研究生要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有所突破,首先要充分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它是进行医学科研所必备的基础专业理论。由于骨伤科学是一门发展较快的科学,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新的理论、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故而临床专业研究生还必须及时汲取医学专业领域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善于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运用到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并在临床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形成新观点、新论断。随着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服务的目的也由单纯的治疗疾病,转变为提高人类的生命、生活质量。因此,医学研究生还要掌握诸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让科研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最后,研究生要具有对医学科研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础知识,如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掌握医学科研的专门理论,了解医学科研的原理、程序和方法,更好地保证医学科研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如果只注重现有课本中的陈旧知识的学习,不注重对飞速发展的当代医学相关边缘交叉学科知识的掌握,将来的研究生将无法适应临床实践的需求,也意味着高级医学人才教育的重大失败,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医学选修课,特别是增加一些贴近前沿科学、适应知识更新的选修课,以充实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1教学内容分析
11教学目标结合授课专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确定本章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目标:掌握胶剂的原料与制备工艺(工艺流程图);熟悉胶剂的含义与辅料的作用;了解胶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胶剂的原料、生产工艺流程,培养从事胶剂生产中相应岗位的工艺员及QA的工作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中药胶剂的认识。③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树立严格控制中药制剂质量的观念,建立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为生产有效、安全、稳定的中药制剂及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并进一认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
1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胶剂的含义与制备工艺(工艺流程图)。教学难点:在制备工艺中所涉及的“打沫”“挂旗”“发锅”“胶坨”“开片”“闷胶或伏胶”“塌顶”等传统生产术语的解释。
2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中药学专业大三学生,学生的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药鉴定学等相关基础知识较扎实,有利于本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中药的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为工艺流程的讲解奠定了基础;学生对中药的鉴别、功效、临床应用能够掌握,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中医药的思维模式,但是中药胶剂的特点、制备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对胶剂的原料、制备可能感兴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阿胶生产的实例,并与中医药相联系,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兴趣,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目的。
3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本章内容以课堂讲授与提问式、讨论式、实例讲解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利用板书为主、PPT为辅的教学手段;理论讲授与阿胶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学习和探究,互相提升教与学的能力。如采用以“临床常用的中药三宝人参、鹿茸,还有一个是什么(阿胶)”设疑导入课程。以“阿胶属于什么类型的剂型?”“具有什么样的临床功效?”“药厂生产怎样制备?”等问题进行引导,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对本章内容的兴趣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授课过程中采用总结、举例、提问、练习、分析、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和教学中。
4学习资源
41教材《中药药剂学》教材选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本书为中药学专业学习的主要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胶剂为该书第十二章。教学参考书主要有《中国药典》20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
42多媒体课件自制“胶剂”课件,网络下载的视频资源课件(阿胶生产技术)。
43网络学习资源以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师生交流的媒介,将课程讲稿、课程大纲、教学课件、课堂辅助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开放,增加学生的信息量。
5板书及多媒体课件设计
板书设计以黑板(白板)为载体,分为重点书写区域与编写区域,二者应分开,授课中重点区域尽量不要擦掉便于学生记笔记及上课结束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掌握的知识要点。多媒体课件设计,主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组合,将原本枯燥、缺乏吸引力的讲授变成了生动有趣、动静分明、图文并茂的讲授。因此要结合本章的内容制作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同时注意与板书的配合要恰当。如载入中药阿胶、鹿角胶图片、胶剂原料图片、工艺流程图、对工艺中各操作单元配图片等。视频播放以阿胶生产为例,使学生加深理解。
6教学互动环节设计
韩国处于汉字文化圈,1443年创造自己的文字《训民正音》之前,汉字是韩半岛唯一的书写文字。1895年朝鲜王朝下达一道敕令,宣布今后法令公文以国文为主。从此以后官方的书画、文件及报纸、刊物、广告等大众传播媒体也开始使用国语,出现了汉字与国语并用的状况。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光复以前。光复后,韩国在混用韩汉两种文字的问题上一直有争议,语言政策也多次变化,有时规定单用国语,有时规定两种文字并用,这样不同时期的学生的汉字基础不尽相同。
延边大学中医学院自1991年开始每年招收来自韩国的留学生,他们在韩国学习时,大多未曾接触过汉字和汉文,是没有接触过汉字教育的“韩文世代”[1],所幸的是他们在入学后可以接受800学时左右的基础汉语课程,因此,在接受医古文授课之时,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他们中的佼佼者已取得汉语水平考试6~8级证书。尽管如此,古代汉语毕竟不同于现代汉语,对古文他们一无所知,又缺少适用于他们的医古文教材。如何上好这门课,无疑给讲授这门课的教师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课题。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删繁就简,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这门知识,并使学生从中得到益处是多年来我孜孜以求的目标。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拙见。
1 选取适合于留学生的教学内容是上好医古文的前提条件
延边大学中医学院对留学生医古文安排的教学课时数为84学时,需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学时少,时间短,又缺少古汉语基础知识,教学内容选择得合适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学生通用的《医古文》教材,对留学生而言量大、难度大、注释过于简略。在缺少适用于留学生教材的情况下,笔者从中选择难易适中,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比较突出的10篇左右的文选。为了增加学生古汉语的感性认识,在选取文选时加大了记叙性、故事性较强的人物传记,还把这些文选翻译成韩国语作为补充教材发放给学生。为使学生通过医古文这门课程了解古医籍中汉字的各种现象,以便正确地解读课文,将《基础知识》中的“汉字”部分作为基础知识的重点进行系统讲授,其余的注释、语法、词义、今译、句读等内容分散到文选中讲授。通过上述内容的传授使学生增强医古文的感性知识,积累语言知识,使他们能够借助工具书解读句意,进一步达到阅读古籍文献的目的。
2 以便于留学生理解记忆和提高汉语水平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教学用语
医古文的教学实践证明,全部用汉语讲授或全部用韩国语讲授都各有利弊。全部用汉语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是有利的,但其弊病也不少,一是不利于学生对文理和医理的理解,学生总是听得一知半解;二是学生做课堂笔记常常有疏漏,因为学生还未达到用汉语做笔记的水平。而全部用韩国语讲授,则有利于理解,而不利于提高汉语水平。我采取折中的办法,即较难的内容用韩国语讲授,而较容易的内容则用汉语讲授。
3 充分利用韩国留学生在语言方面的有利因素是讲好医古文的关键
3.1 字词的解释
3.1.1 与现代汉语词汇对照起来讲授在古代汉语里,大多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词,现代汉语的复音词大都是由古代汉语的单音词转化而来的。由于学生在学习医古文之前学过一年多的汉语,因而讲授时多与现代汉语的词语结合起来讲解。如:体—身体、蚁—蚂蚁、月—月亮、从—跟从、发—头发、负—辜负、厌—厌恶、竟—究竟、济—救济等等。每讲解一个字词都尽量启发诱导留学生该词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这样既调动了留学生学习古汉语的积极性,又因这门课而使他们的汉语词汇得到了巩固、加强和提高。
3.1.2 使用韩国语中的汉字词解释韩国语词汇包括本国词和外来词。外来词绝大部分来源于汉语,人们通常称为汉字词。目前对韩国汉字词的大部分统计是以词典为主要对象的,所用词典不同,统计出来的结果亦不同,但基本上公认的在70%以上。在医古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与韩国语中的汉字词相同的词。例如:《皇甫谧传》“谧乃感激”中的“感激”,《华佗传》“尹四苦四支烦”中的“四支”,《大医精诚》“以其混沌未分”中的“混沌”,《伤寒论》中“岂能探其理智哉!”中的“理智”,都是从汉语转成的汉字词。像这种汉字词在古文中随处可见,使用汉字词讲授一则简洁明了,二则便于理解。但在诸多汉字词中由古今同形词语转化而成的汉字词要区别对待,例如:《华佗传》“人体欲得劳动”中的“劳动”,《钱仲阳传》“小臣适当其遇”中的“适当”,韩国语的汉字词“(劳动)”“(适当)”只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劳动”和“适当”,这是因为韩国语的很多汉字词都是由现代汉语的词汇转成的。遇到这种词要仔细讲明,避免以今释古。
3.2 用《千字文》训释字义的方法解释虽说韩国留学生大都属于“韩文世代”,但对《千字文》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并乐意接受《千字文》“释义读音”的训解方法。例如《钱仲阳传》:“意欲之适,则使二仆夫舆之”中的两个“之”字,留学生都理解为代词。因为“之”字在现代汉语中多数为代词或助词。而此句前面分句的“之”字用的是其本义,是“往”的意思。“之”字《千字文》的解释是“往之基”,这里“往”是“之”字的字义,“基”是“之”字的韩国语读音。这种解释法简洁、亲切、自然。《千字文》中收录的汉字仅限于常用字,而《医古文》文选中出现的汉字难与易并存,所幸由韩国高丽大学校民族文化研究所编撰的《中韩辞典》,对每个汉字在拼音旁都附加了这种解释,大大方便了学生对古汉语的学习。事实上,我们讲解每个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训解字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韩国留学生的一种优势所在。
3.3 语法的讲授
3.3.1 划分句子成分,理解完整的句子我们都知道,句子的主要成分,一是“主语”,二是“谓语”。主语是陈述的对象;谓语是叙述主语做什么,说明主语怎么样或者是什么的。我在讲授韩国学生的医古文时,遇到难解的句子,总是要求学生首先找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无主句除外),然后借助学生们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找出其他成分。因为“最基本的语法规律几千年来的古汉语一直到现代汉语都完整地保留下来了”[2]。如:定语是修饰名词的,要在名词前边;状语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补语是对动词(或形容词)做补充说明的,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边。找出主语和谓语至关重要,主语和谓语一经找出,其他成分也会一目了然,对句意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不是说对每个句子都要找出句子成分,对易解的句子这样做既无必要,也耗废时间。这样做只在于传授解读句意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旨在告诉留学生句子的意义并不是词和词语意义的机械相加。如《华佗传》里有句“阿从佗求可服食益于人者,佗授以……”。不少韩国学生将此句翻译成:“阿(樊阿)听从了华佗的请求,吃了很多食物,这种食物对人体有好处”。不难看出,学生将此句译错其原因正在于找错了谓语动词。遇到较复杂的结构,我们应首先教会学生寻找谓语动词的方法,此句中的“…………者”在现代汉语里译成“……的人”“……的东西”,“者”是代名词,常与其他词语结合构成名词性偏正词组,因此名词性的“可服食益于人者”在这里当然是动词所关涉的事物,而其谓语动词当然是“求”了。谓语动词前修饰动词的当然是状语了。我们把此句划分为“阿{从佗}求可服食益于人者”。把此句这样一划开,学生便都能自如地正确地解读句意了。
3.3.2 特殊句式采取对比讲授法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而常用的语法现象,我在讲解这种语法现象时采取与韩国语的使役型词语对比讲授的方法。如《华佗传》“此可以活人”中的“活”是主语“此(这本书)”使宾语“人”活的意思,这样讲韩国学生似懂非懂。韩国语是一个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将“活”在韩国语的基本型变化后就是表达使役意义的动词了。汉语的使动句中的动词,都能在韩国语中找到使役型动词的对应形式,这样一讲解学生便都能豁然开朗。古代汉语有些语序与现代汉语相反,却恰巧与韩国语的语序一致,宾前句就是这样。如《伤寒论·序》“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中“安附”,应理解为“附安”,意为“附在哪里”,而“安附”却与韩国语的语序相同,另外,现代汉语的“介宾词语”,在古代汉语里是“宾介词组”,而这恰与韩国语的语序一致。如《扁鹊传》“何以言太子可生也”中的“何以”,在现代汉语里是“以何(凭什么)”变成“介宾词组”了,而“何以”却与韩国语的次序相同。
如上所述,在传授知识点时,只有充分地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才能化难为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业。
以上所谈的是我在对留学生的医古文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一些经验,诚知不够成熟,还需不断地进行研究探讨,以便寻找一条适合韩国留学生的医古文教学的新路子。我更希望通过医古文教学,使学生爱上医古文、爱上中医,从而源源不断地到中国来学中医。借此也谨请国内各位同行赐教。
1.1分系统授课:传统的内科教学中一般由一名教师授课,这样管理方便,但存在弊端,我们的授课教师均为临床教师,来自附属医院的不同科室,对本科室所属病种的诊疗、研究进展、科研最新发展动态比较熟悉,但对其它科室的病种了解相对较少,这样讲授自己熟悉的病种时生动、具体,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讲授其它科室的病种时显得机械、呆板,有时按照书本宣读,这样就没有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对于学生,仔细讲授的病种有所了解,对于草草讲授的疾病,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感觉枯燥、乏味,课后也不愿意复习,学习完全用于应付考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仿照西医内科学分系统教学,分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肾系疾病、气血津液疾病等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专业特长,而且调动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1.2典型病例融人理论授课:在中医内科教学工作中,我们曾尝试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及教学需要,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持续存在,容易形成你讲我听的死板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兴趣淡薄。中医内科学为临床课,学生已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注重典型病例融人理论授课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方法,但除少数院校有类似于病案教学的选修课程外川,多数院校无专门课程与教材,因典型病历均来自临床,具有现实性,授课时可将病人的语言、表情、动作直接传达给学生,给学生一种生动形象的感觉,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训练,使所学知识记忆深刻,同时,再让学生分析病情,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当然这要求教师需精心选择病例,且病例要典型、真实,不能太复杂,在上课前积极准备,上课时认真听取学生发言,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评价,最后需做课堂总结,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1.3多媒体与板书结合教学: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中医教学手段的一次变革,多媒体的最大优势是具有丰富的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及网络功能,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增加信息的传授量,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必需以富有情趣的讲解、生动的语言、幽默的表情等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这样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离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单靠多媒体课件是不能做到的,故不应夸大多媒体的作用,我们使用多媒体与传统的板书结合教学。中医学本身是一门经验医学,因板书灵活性强,随写随看,特别对于推导、推理过程,使用板书十叙述的方法比单纯多媒体更能引起学生思考,集中学生注意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培养多元化人才,适应高层次临床、科研需要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随着中医儿科研究生师资结构的优化,以及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条件的改善,实验型研究生的培养已初具规模,但是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中医儿科更应该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培养科研型的人才,更应该培养临床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系统理论水平,培养其知识创新能力、科研工作能力以及实际工作技能。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术评价标准,促进基础理论研究、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
2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模式
2.1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中医人才的培养都是通过带徒式或师承式教育模式进行。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批的中医领域带头人才,对导师的理论体系、理论特色的继承与发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近代教育学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医教育与现代教育模式的结合与相互借鉴,以及多种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教学式、师承式等多种教育模式并存的局面,近年又新兴了分散教学、小组教学等[4]教学方式。多种教育模式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
2.2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在实际的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来实现教育目标。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包括师承带教、导师指导组、临床实践、科研、技能深化培训、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以及开展多种类型的专业理论技能讲座、参与科研课题等,鼓励研究生参与课堂教学以及临床带教工作,在实践中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定时进行临床技能考核、临床病例讨论,督促研究生总结学习成果,完成读书报告、读书笔记,鼓励研究生独立进行科研选题、完成开题报告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考核研究生的水平。
在理论学习方面,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指定一部分儿科书目、古籍阅读,让学生深入理解、领悟中医儿科的精髓,指导研究生运用现代化手段对古籍进行整理、总结,不仅巩固了理论的学习,也进一步指导临床疾病的辨证施治。通过跟师学习,深化、继承和总结导师的理论、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并且在临床学习中分设导师指导小组,通过不同课题、研究方向之间的互相合作,开拓思路,博采众长,深化、拓宽理论学习的范畴。让研究生承担一定课时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其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在临床应用方面,通过参与临床诊疗,以及科研、技能的深化培训,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专业思维、科研思维,提高临床应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的能力及临床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实践中查缺补漏,指导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学习。临床工作中,通过独立分管患儿,书写各种医学文书,提前进入角色,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增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活动,鼓励研究生参与临床带教,提高研究生的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思想的形成,以及知识网络的丰富、完善。
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指导研究生广泛阅读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且增设跨学科课程,为开拓中医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奠定基础。在近些年的学科建设中不断纳入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如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重点专科工作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选题、课题设计、查阅文献、书写综述、开题报告、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实验室检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论文书写等,提高研究生们的独立思考、设计、实践能力,不仅使其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总结和升华,还使他们科研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3.1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还需进一步强化为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在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往往会忽视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学习浮躁,经典没有读透,加上临床应用少,跟师学习的时间有限,导致研究生很难形成自己的学术专长、学术体系。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深厚理论的肥沃土壤,所以在大力提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要避免应用型模式取代教科型模式而成为新的单一化模式。《规划》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医药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开展中医药教育学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开展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试点工作及中医药教学质量评估试点工作”。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鼓励研究生在跟导师的过程中努力学习中医儿科学的理论特色,多读中医经典书籍,提高中医素养,这些是需要不断强化的学习重点。
3.2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不断加强当前中医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的缺陷,教学上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忽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每门学科的进步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的,机械的继承只能造成中医药发展的停滞落后。因此,有效地引导研究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今后研究生培养中应该加强的重要部分。在实际培养中,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量减少机械性、重复性较多的课时,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和科研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广泛学习,关注本学科前沿的学术发展,并鼓励他们多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临床、多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提出新的想法。新晨
此外,研究生还应该具有创业精神、团队精神、社交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导师传教中,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文化修养教育[3]。
4结语
为适应本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对研究生应同时注重基础理论、临床实际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做到基础理论、临床和科研创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此同时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指导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把中医儿科研究生培养成为复合型、外向型、实用型、创新型的新一代高级医学人才。医学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和保障全民族身体素质为目标[5]。所以在今后的教育中应不断摸索和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为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医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广博、专业技能精专的高层次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静,许博.对当代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3):79??82.
[2]蒋琦,郑莉,卢毅.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重构与学制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27??28.
1 应用多媒体在教学的优势
1.1 授课形象直观: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内容实现教学过程,以直观、形象、生动并切近临床实践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利用电脑动画显示骨折、脱位的机理,复位方法、压垫的制作、放置位置、夹板的捆扎等。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使授课内容生动逼真,便于理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1.2 活化教材:骨折手法复位中许多知识的传授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临床,对骨折复位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完全理解授课内容。利用教学VCD及骨折手法复位录像片段可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授课时,可通过录像和模型进行讲解和示范,同时介绍与骨折手法复位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医学研究进展,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也可在课堂上随录像内容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师生的互动,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保证。
1.3 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骨折复位手法教学中必然联系到骨折的病因、发生、发展等医学理论,在制作课件时,可以将相关的知识和录制的骨折复位录像以及病人临床病例系统而又灵活地归纳在一起,温故知新,相辅相成。另外,利用多媒体可以将骨折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 把解剖、生理、病理知识与各种骨折手法复位方式联系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交互性缺乏:
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的作用,不结合具体骨折手法复位教学,缺乏在骨折复位手法操作过程中指导学生,也使学生缺少骨折复位手法过程中的体会,这些都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无法实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得师学之间互动性不强,有时教学效果反而比传统教学的水平差。
2.2 教学节奏过快: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吸收和记笔记。现代多媒体教学虽然较生动、形象,介于教师讲解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讲解速度,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3]。所以在讲课时,教师要控制讲解速度,将课程的重点反复讲,结合多媒体视频,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好理解掌握知识重点和难点。
2.3 过分依赖课件:
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教师教学,而只能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中起到辅助。选择多媒体课件教学,必须要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不能片面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中有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放弃一些好的传统的教学媒体与手段,在课堂中照着课件读,成为课件的解说员和放映员[4]。这样,教师失去了教学主导地位,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随着失去,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浏览者。课堂教学主次错位,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体会
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起到了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便于理解骨折手法复位细节,提高了课堂的时间利用率,增加了授课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的课本知识,加深了学生们对骨折手法复位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建立了难忘的感官认识。但是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元东,刘立群,徐华明.多媒体技术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12(4): 265
[2] 陆远富,孙安盛,聂晶,等.药理学课堂教学相关因素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6):616-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