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

篇1

(一)完成2014年度项目绩效目标设置工作。在2014年预算安排的项目中,选择涉及民生、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具有较大经济社会影响的5个项目进行绩效目标设置,为下年度的重点评价工作打好基础。具体为:石碌敬老院和流浪款成年人求助保护中心建设配套资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东文路道路工程、内环路改造工程、环城西路二期工程。

(二)加快推进预算编制绩效目标管理工作。结合强化财政项目库管理工作,计划从2015年起,将绩效目标管理纳入预算编制项目申报过程,选择一定资金规模的项目实施绩效目标管理,范围覆盖全部预算部门。通过专项指标评价体系的设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领导科学决策和外部有效监督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开展好2014年度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

计划对2014年涉及经济建设管理、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农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20个项目的预算执行过程开展绩效运行监控。通过建立事中绩效运行跟踪监督机制,进一步增强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积极构建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具体项目为:涉及经济建设管理部门的候车亭防雷防漏电装置改造工程、节能改造绿色照明项目、五联农贸市场建设、石碌肉联厂、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实行营运补贴经费、2013年利用车购税修建农村公路工程配套资金、富安路工程项目、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等8个项目;涉及教育管理的与中学帮扶互助活动经费、全县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县配套资金、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和幼儿教师培训等3个项目;涉及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石碌敬老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求助保护中心建设配套资金、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服务配套经费、数字化监控建设项目、妇幼保健配套项目经费等4个项目;涉及农业管理的叉河基地储水池及监控设施、“农信通”信息服务费、禽流感防控经费、能繁母猪配套资金、县级财政配套农机购置及作业补贴等5个项目。

三、组织实施好重点评价工作

(一)确定重点评价项目。从2013年已设置绩效目标中选择4个涉及民生、社会公众普遍关心、具有较大经济社会影响的项目(地方政府债券项目除外)开展重点评价。

(二)科学设立绩效评价指标。组织由财政部门、项目单位和有关专家对重点评价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指标设立,并制定评价实施方案。

(三)开展重点评价。按照绩效评价工作实施步骤,采取项目部门自评——财政部门核查——专业中介机构量化评价的方式开展项目重点评价。

(四)重点评价结果上报和公开。评价工作结束后,形成书面材料分别报送省财政厅和县政府审批。经审批后,依法将重点评价项目的评价报告在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组织实施好预算部门(单位)绩效自评工作

(一)加强学习培训,打好全面推行预算单位绩效自评的工作基础。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在加强与其他先行试点市县的交流,提高我局业务指导水平的同时,聘请省厅业务处专办人员和院校专家学者,面向全县预算单位举办两期绩效自评工作专题培训班,提高项目部门自行开展绩效自评的工作能力,确保全县绩效自评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制定方案计划,逐步扩大预算单位绩效自评覆盖面。把绩效自评与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工作相结合。为了提高绩效评价管理业务指导和业务推进的便捷性,计划对2014年实行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的预算单位,同时开展绩效自评工作,确保两项工作的相互融合推进。

五、做好县级财政支出及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一)抓紧完成县级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绩效自评。严格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市县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和市县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方案的通知》要求,于5月中旬完成我县财政支出管理和财政预算绩效的自评工作。

(二)有序推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一是要制定好我县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方案,明确推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目标、步骤、方法和要求;二是要全面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各预算单位对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的思想认识,了解和掌握自评操作的方式、方法,提高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六、其他几点工作

(一)要继续加强预算绩效管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政府门户网站和宣传横幅等多种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管的宣传力度,倡导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各预算部门(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思想认识,有效引导各方面了解支持预算绩效管理、监督绩效结果应用,共同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2

3.4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篇3

2018年国务院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从顶层设计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出了重大部署,以提高各个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也为财政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战略指引和工作方向。这对于提升财政部门整体财政资金管理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需要财政部门深入研究意见的具体工作要求,并结合实际工作现状不断探索,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宏观层面政策的推动和落实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提出推动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2018年出台的意见中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的战略高度再次提升。因此,各级财政部门积极探索并推动财政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对国家顶层设计工作部署的响应和贯彻落实。只有按照政策要求形成一套规范健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并有效贯彻执行落实才能符合国务院工作要求。

(二)可以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规范性实施严格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工作,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一个全流程监督,通过全流程监督可以确保所有财政预算资金按照规定用途进行使用,不存在浪费或者是随意乱花的情况。只有严格的绩效管理制度,才会对所有不合规或者是不规范行为进行严厉的问责处罚和约束,进而对大家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杜绝一切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从而推动整体财政资金的使用规范性和效率的提升。

(三)有利于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能和治理能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规范政府行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衡量政府部门工作业绩的指标之一。所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是在对政府各单位工作进行监督约束,强化他们关注并治理财政资金配置和使用中低效无效问题的主体责任,进而促进各部门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规范自身行为,夯实主体责任,加快政府部门工作能力和工作职能的提升。

二、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多层面的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各级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健全之中,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但是在整体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仍然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调整的事项,尤其基层工作面临很多实际困难。

(一)绩效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在部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虽然也实实在在开展,但不同程度仍存在一种走过场的现象,没有横到边竖到底,绩效管理工作没有完全深入到有关工作的各个维度和角落,也就没法触及到工作中的痛点,导致工作执行效果不佳。不仅工作的深度不够,绩效管理广度也不够,覆盖面没有包含所有的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情况,也未覆盖全部财政预算单位。

(二)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还有待深化和牢固尽管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一再被提及、被强调,但是财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对于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深刻,相关工作理念未能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去,进而导致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并没有将如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规范性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或者说是这种理念还不够牢固,没有在工作中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这也就使得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对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投入产出比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原因可能是绩效管理的约束力度不足或者是绩效管理的方法不对,并没有起到激励约束作用。

(三)预算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成效还是需要通过有效的考评体系来予以支持,但实际工作中整体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不仅体现在对财政预算执行方面,还存在信息不全或失真等情况,这样也就会造成财政部门的工作量大,还会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质量。

三、财政部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建议

(一)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确保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对财政资金治理能力的推动,首先就要体现出“全面”这个关键词。从管理对象、管理内容和管理过程等方面都要做到“全面”,以此为基础构建工作体系,确保能够真正对实际工作起到管理约束作用,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1)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财政部门需要将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覆盖到相关的各个单位部门,只要是使用财政预算资金的都要纳入到绩效管理体系当中,工作面覆盖到所有有关单位,不搞特殊化,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工作。(2)要建立一个全过程的绩效管理评估体系。是指工作体系惯出财政预算资金的工作全过程,从预算的编制、执行、事后评价,实现对所涉及工作环节的全流程管理和考核。(3)要确定对所有财政预算资金的覆盖。也就是说绩效管理内容需要包括所有财政资金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同时也要做到重点突出,对于社会关注度高、投入资金多跨度大的项目要坚持问题导向,持续重点关注。

(二)实现预算绩效管理节点前移国务院出台预算绩效管理意见中也提到要将绩效管理的关口进行前移,这样可以更好地从源头上来防控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能。因为绩效管理工作并不是单单的事后管理,如果只针对历史数据来进行分析和管理考评,对于整个工作的触动作用不是特别明显。所以需要将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的节点向前移,开展对于重大政策或项目的事前绩效评估,而财政部门就需要加强对重大政策和项目的预算审核,将此作为财政资金预算安排的一个参考依据,提前谋划,做好早期财政预算下达的科学合理性。

(三)健全完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体系当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提高绩效考评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财政部门需要从多维度多角度来进行考虑,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考评体系。(1)要科学合理选取设定绩效指标框架。绩效考评指标以及计量标准的设置,要分行业、分领域分别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绩效考评指标和体系的层次性和区分性。同时也要保证考评指标中定量和定性的和谐比例关系,两者相结合,确保考评体系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另外还要保障绩效考评结果的可比较性,提高绩效考评结果的参考价值,用于评价各个单位预算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率。(2)要建立层次丰富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相结合,可以采用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的丰富评价体系。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财政部门还有财政预算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同时也能够确保整个绩效管理成效考评结果的客观性,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效果的评价。(3)加强对考评结果的运用,实现考核管理结果对工作的促进作用。财政部门应该将预算绩效考评结果与对应预算单位的财政预算资金配置和调整相挂钩,对于整体预算考核较好的单位或项目优先配置资源,对低效无效的资金予以取消或削减,对表现一般的可以督促整改或是予以调整,切实发挥考评工作对整个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推动。

篇4

近年来,财政部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指导意见》(财预[2011]416号)、《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财预[2011]433号)、《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财预[2012]396号)、《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框架》(财预[2013]53号)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顶层制度设计。自治区财政厅也出台了指导意见和工作规划,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对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隆德县财政局做为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宁夏最南端,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2013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9637万元,仅占全年总收入的5%,主要依靠自治区转移支付补助过日子,面对财力十分困难局面,如何去珍惜财政的每一分钱,使其切实发挥 “四辆拨千金”的作用,树立“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绩效管理理念则是必由之路,只有从绩效管理中节约资金、从绩效管理中去科学理财,才能使基层政府用更少的钱,通过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基层政府更加务实、高效。由于绩效管理对于基层财政部门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从认识侧面和实施侧面都处于摸索阶段,需深思、探讨和交流学习,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就基层财政部门如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

1.提高认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

隆德县财政局是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收入少,争取的中央及自治区专项资金成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近年来,各部门对争项目争资金已形成共识,争取项目的力度逐年加大,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但 “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还一定程度存在,绩效管理意识差,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效益的发挥,甚至有些项目由于缺乏前期可行性论证,致使项目无法实施也时有发生,为此提高对绩效管理理念的认识是基层财政部门实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前提。

2.领导重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保证

2013年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对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强调着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特别是专项资金和项目的绩效管理,将绩效目标管理和评价试点范围扩大到各层级预算单位,建立完善约谈和问责制度;2014年财政部要求进一步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努力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向纵深推进,做到“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自治区主要领导也亲自关心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县政府主要领导今年就我县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也作出了部署安排,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3.建立制度是预算绩效管理重点

总体来说,我县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制度建设与全区兄弟市县相比相对滞后,试点范围较小,与自治区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差距很大。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虽已列入我县当前和今后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制度建立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到位仍是突出问题。今年我县在成立县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隆德县部门财政资金绩效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和《隆德县部门项目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在制定方案的同时细化了评分标准,采用了百分制和加减分制相结合的评分方法,优先选择了重点民生支出和社会公益性较强的20个项目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上级补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和部门财政资金综合绩效管理试点,意在通过试点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使之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融会贯通,组成预算管理有机整体,逐步去探索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机制。

4.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

针对这几年我县项目资金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少部分项目效益低下的现状原因分析,主要是部分项目在前期设计中没有确定明确的绩效目标,项目设计缺乏科学性、条件设计不够合理,可研论证不够扎实,只是按自治区项目申报计划申报项目,致使部分项目资金到位后难以实施或者部分项目未严格按照项目批复建设从而发生超概算,造成资金难以发挥预期效益。另外,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缺位现象也较明显,财政部门只对项目资金支付是否符合项目建设内容进行把关,对项目实施情况及单位项目管理情况对接不够及时到位,很难实现以项目资金为主线,把绩效管理贯穿于项目始终,财政部门也很难做到“到位不越位、履责不缺位、磋商有依据”的理想效果。为此基层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把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做为项目绩效评价的关键环节抓好落实。

5.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和今后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我县部门单位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由于缺少必要的绩效评价和反馈,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在专项审计检查时才暴露出来,多部门违犯同一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且后期整改难度大,要根治这一现象,就要求基层财政部门拓展管理思路,开展绩效评价,要针对各项目单位上报并经财政部门审核确定的绩效目标、及项目实施后的自评报告,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撰写评价报告;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及时进行反馈,并将绩效评价结果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一方面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对发现的问题通过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整改、或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等方法杜绝其他部门类同问题再次发生,也可作为对部门单位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通过上下反馈,信息沟通,促进部门从整体上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也为以后安排项目资金,优化支出结构,提供了有力依据。

6.各部门协调配合是绩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由于各类财政资金全部由各项目单位负责实施,要进行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仅靠财政部门单方面是完不成的,俗话说“孤掌难鸣”,且财政部门确定的绩效目标与部门目标高度相关,并且是具体的、可衡量的、一定时期内要求部门力争实现的。预算绩效计划也需要详细说明为达到绩效目标拟采取的工作程序、方式方法、资金需求、信息资源等,这些全部需要部门单位配合完成,财政部门的职责主要是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财政支出方向和重点、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等对单位提出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和批复,并通过绩效评价认真分析研究,努力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对预算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提出进一步改进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支出绩效的意见和建议。为此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之间只有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逐步深入,才能使可用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发挥财政资金“四辆拨千斤”的作用。

7.加强宣传培训、增强业务素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由于绩效预算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年来由于基层财政部门人员相对较少,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财政干部业务量逐年增大,尤其是近年来基层财政部门补充人员又少,人员年龄偏大已成为基层财政部门普通存在的问题。加之基层财政部门从事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对绩效管理认识到位人员更是微乎其微,基层财政部门要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体制,首先要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及政府网络平台等,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培育绩效管理文化,增强基层政府尤其是财政干部预算绩效意识,为预算绩效管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要切实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专业知识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学习及“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水平。多渠道引入专家机制、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专家库、同时诚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参与,促使基层财政部门绩效评价工作步入规范化、才能使基层财政部门制定的评价指标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具有客观性、公正性。

篇5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01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很显然,以前的财政会计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的分析财政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以满足新形势下加强与完善财政会计管理的需求。

一、财政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落后的管理模式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国的部分财务部门经济管理意识不强,财务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程序不规范,不能合理的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造成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对整体财政会计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是我国财政会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有些财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专业素质不能达到财政会计管理的要求,所以当遇到复杂的财务问题,尤其涉及到业务水平问题时,不能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法,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无疑是我国财政会计管理的一个弊端。

3.财务预算不精确

众所周知,财务预算对每个单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重要的财务预算,某些部门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凭借的是以往的经验或参照以前类似的财务报表所报的价格进行估价,对现存的财务的实际情况掌握程度不够,缺乏科学的调研与分析,因此,在预算时难免与实际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4.财务管理方法落后

我国部分财政会计管理没有针对性,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财政会计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改革必须从大局出发,树立大局意识。某些部门的财务管理改革流于形式,只进行部分的改革,忽视了整体的布局,不能从根本上强化财政会计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局部的改革虽然能够在短时期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无法提高整个财政会计管理的效率,不利于财务管理的长远发展。

二、新形势下强化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1.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财政会计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对财务进行科学的分析,形成组织严密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同时要明确各位责任人的职责,建立健全财政会计管理的检查制度、监督制度,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阶段改革要求的财务管理方案,不断完善财政会计管理体系,采取综合措施使财政会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得到贯彻执行。此外,为了落实财务管理工作,各单位应当成立专门的财务工作机构,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进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互相监督。该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由各部门的人员组成,以确保绩效管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这是完善财政会计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

2.提高财政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

各单位要定期组织财政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从多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财务管理行业的精英,当面对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时,管理人员能够沉着应对,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财政会计管理的水平。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建立财务监督制度是顺利开展财政会计管理的有效措施, 各单位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监督方案,努力实现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如果单位的监督制度不健全,某些人可能就会越过一些法定的程序,不按规章办事,甚至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可能会随意操纵财务管理程序,对整个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3.完善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增强可操作性

新形势下,我国的财政会计管理制度还不十分健全,与国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某些单位在实施财务管理过程中,操作性不强。因此,我国必须健全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增强可操作性,逐渐的与国际接轨,不断的升级,达到国际的要求。除此之外,各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允许的范围内,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努力实现财政会计管理新突破。

4.建立有效的财政预案

建立财政预案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如果一个公司在遇到风险时,没有应对的办法,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公司要综合评定各种财务预案的风险,在集思广益、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风险最小的方案,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5.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财政会计管理的法律条文,加强对财政会计工作的指导,规范其行为。从长远意义来看,不仅能促进财政会计管理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为了建立安定、有序的财务管理秩序,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强对财政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机制,在各单位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实施管理,不断地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形势下财政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财政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善财政会计管理机制,增强可操作性、建立有效的财政预案、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强化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我们相信,通过加强对新形势下财政会计管理工作的研究分析,我国的财政会计管理工作一定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式军,王凤涛.医院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技术与应用,2011(06).

篇6

从某种角度分析,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主要采用了传统投入型的管理理念,管理效果不容乐观,效益性、经济性重视程度过低,导致财政绩效管理现状不尽人意。所以,在新形势下需要积极探索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措施,实现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一、新形势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先进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公共财政改革的推广时间已经超过了十几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得到有效发展。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仍旧采用传统的投入型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缺乏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与理解,不重视其效益性以及效率性,导致很多单位将财政管理看作为单纯的跑项目、跑资金。另外,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在缺少制度性的条件下整体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畏难情绪,财务人员缺乏工作的热情与积极,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序发展与进步。

2.缺乏完善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

首先。从当前财政角度分析,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无论是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的设定还是监督控制、综合评价都处于摸索阶段。另外,由于存在地域差异,所以各个地区所采取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方式与模式不同,管理的目标、重点不尽相同。其次,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总体评价系统不够健全,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其一,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定位不准确,管理内容多以完善评价体系为主,在近几年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中,绩效管理的内容已经超出了原先的评价范畴,逐渐拓展到预算管理之中。其二,在经过财政改革之后,并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如果绩效目标、绩效内容、绩效评价无法得到延伸,那么则无法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实质作用进行充分发挥。

3.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价方式

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制定一套可行的评价体系,所以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与准确性,导致评价结构主要停留在反映问题的层面。从某种角度分析,评价标准是保障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在开展绩效评价的时候需要以样本数据作为基础,并利用统计原理进行预测与分析。但是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所以各公共部门信息缺失非常严重,无法有效的提供样本数据,导致绩效评价工作失去其意义。当前,我国主要采取的绩效评价方法包括:成本―利益分析法、目标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这一类方法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评价结果缺乏精准性。

二、解决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措施

1.严格按照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要求

要想真正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需要针对性的建立预算控制体系,加强对预算管理体系的认识与了解,实现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先发展。另外,相关单位还要进行考核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绩效管理体系,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的预算考核体系,提高部门决策手段,推动我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顺利开展。根据对上文笔者所提出的几点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最为主要的任务便是积极建设预算管理体系以及绩效管理体系,将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项严格的制度来抓,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监督、评价的基本要求,加强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诊断以及预算执行。这样一来,才能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缺陷进行改正,才能真正提高财政执行的效率与质量。

2.积极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的基础工作

当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非常多的不足与缺陷,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基础工作不尽人意,因此,需要积极提高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首先,需要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完善与总结,加强基础性工作的统一性。其次,要严格按照当前财政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加强制度建设,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积极推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发展,只有保证制度化的规范性,才能真正提高其基础工作的水平。最后,要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基础工作的协调性,将其作为一项具体的系统工程,在组织、协调、管理中形成工作合力,以此推动整个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3.积极完善财政评价结果机制

从某种角度分析,评价结果是一种形式,是对结果的一种落实,是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财政评价结果机制对整个财政体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需要积极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制度,实现数据信息与预算管理的相互衔接,实现财政部门的信息共享。其次,要构建起结果的通报制度,将结果以文件的形式传给相关部门,并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为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保障。还要实现财政评价结果的公开性,可以利用网络等媒体将信息进行公开,提供财政资金的透明性。最后,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将考评划分为优秀、中等、差,对于考评的优秀的给予奖励,考评较差的则需要进行整改或者取消项目,将资金调用到效果较好的项目之上,以此用来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鲍秋梅.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14:63-64.

[2]李宝琰.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5,07:21-22.

篇7

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强调财政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事业单位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钱,办尽量多的事,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地公共产品和服务,使其行为更加务实和高效。

一、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深刻意义

1.我国完善、发展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够在某一程度上帮助到我国事业单位不断完善预算的管理工作,同时还可以拉升整个事业单位的财政经济水平,还可以提升预算编报告的合规性以及约束性,对于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来说管理是首要的任务,没有好的管理绩效评价就会出现很大的漏洞。

2.完善、发展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还可以帮助事业单位的人员改变只注重财政资金的分配而不注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一些错误思想,从而达到提升人员的财政效率意识。

3.完善、发展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还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财政合理利用资源的有效性。

4.完善、发展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能够提升国家财政的透明度,可以防止事业单位滋生出腐败的现象并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

二、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谁来评价、怎么评价、怎么用”是推进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十分重要的步骤,对这句话的具体解释就是用哪个部门单位来推进和指导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用哪个部门来具体的承办评价工作,怎么能够合理的建立好评价指标系统,做好评价之后又怎么样能够反溃到预算编制体系,保证奖励惩罚措施的实施我国建立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的自我评价体系,能够促进对事业单位履行效益和承担责任的思想观念,并且同时建立强大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2.绩效评价结果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行的绩效评价一般是按照部门单位自评、财政部门重点复评方式开展工作由于人员和资金有限,大部分是采取财政部门直接评价的方式,存在一定主观性和缺陷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仍有待提高。

3.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国事业单位要想茁壮发展,就要适应财政支出改革的更新需要并且按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在原则,要慢慢的建立起一套能够以财政预算管理为基本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了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预算编制审核的环节和执行的环节要完善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就要对控制进行严格的监管,控制环境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并且是治理内部控制系统体系的一个重大因素。

三、我国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

1.强化保障机制,形成绩效管理工作合力

一是按照新《财政法》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和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绩效评价工作责任将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对各部门、单位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以提高各部门、单位对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促其与财政等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工作,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渠道,积极宣传财政绩效管理理念,培育绩效管理文化,增强绩效意识,为财政绩效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2.强化运行监控,提升绩效管理规范化水平

一是实现目标导向,要加强对绩效信息的跟踪监控,重点监控是否符合财政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通过分析和预测绩效运行趋势,及时发现绩效运行偏离目标的状况通过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分析,定位出现偏差的环节,找出导致绩效运行偏离目标的症结,督促部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情况严重的,暂缓或停止该项目执行。二是加强财政执行管理通过财政系统的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等平台,及时发现项目财政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将执行不好甚至无法执行的项目资金调整到急需的地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指标体系,促进绩效管理质量提升

各层面评价主体应探索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督促指导部门、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可用指标的积累,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特点,及时归纳和总结适用于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的项目绩效指标,逐步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绩效指标体系,为项目绩效指标设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切实提高 指标设定的科学性、及时性和规范性。

4.实现结果导向,推动绩效管理取得实效

一是建立与财政安排有机结合机制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在财政安排时继续予以支持对于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于不落实整改意见或整改不到位的,在安排财政资金时严格把关,可以采取调减、暂停拨付财政资金的方式;情节严重的,取消其项目经费。二是建立绩效评价结果反溃和公开机制依托目前预决算信息公开作,一方面,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反溃给财政单位,要求其落实整改,并将评价结果在单位内部予以公示,保证本单位职工对财政信息和绩效管理信息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要坚持公众导向,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逐步向人大和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绩效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篇8

关键词 财政 财政支出 绩效 监督管理

一、我国财政指出绩效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不够全面

由于财政管理体制自身存在的问题,造成财政监督重点主要放在对财务合规性工作的监督检查,忽视了对财政支出绩效的监督与管理,无论是对财政资金的分配绩效还是存在资金使用的绩效,都缺乏足够重视,未能建立完善的财政监督考核制度,甚至存在预算软化,财政支出项目投资难以有效控制等诸多问题,造成财政支出低效和无效等投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和引入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新机制,强化对财政支出的监督管理。

(二)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缺乏科学机制

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建立全面绩效评价体系。2004年,财政部门根据会议精神,初步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并出台关于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若干意见,进一步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深化财政监督工作。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为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绩效,通过各种有效监督机制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进一步对企业内部财政支出行为加以规范,不断优化财政绩效监督,是当前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其改进完善的主要目标。

二、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措施

在当前要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必须要结合财政支出客观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从降低行政管理水平、加大对财政资金效益水平提升、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管理目标等层面,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升完善:

(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为了更好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管理工作,必须要正确看待当前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财政管理体制造成的,缺乏相应的财政绩效预算良好环境,可行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及专业的人才储备等。财政支出绩效监督重点和核心在于项目数据及相关资料的记录、搜集和整理,数据真实与否、准确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到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质量,也是财政支出直接效益评价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因此,要改进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就必须要不断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并且不断加强对财政支出基础数据的记录、搜集和整理相应数据,通过双管齐下不断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使监督管理人员对财政支出情况有更为直接、全面、客观了解,对其进行客观真实分析评价,建立一个实时监督管理系统。

(二)建立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系统

当前,财政管理工作者和学者对财政支出监督进行深入探索,关于绩效监督的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财政支出监督中,而且许多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例如历史动态比较法、公众评价方法、目标分析法、综合因素分析法、最小成本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有无项目对比分析法等,这些方法的使用无疑是推动了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发展,其中目标评价分析法和综合因素分析法是较为成熟的分析方法。在建立完善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体系中,要根据财政支出工作实际情况,选择最为有效和最为合理的分析方法,充分考虑方法成熟度和管理需要,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方面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方法虽然很多,但是有的侧重于定性分析,有的侧重于定量分析,而且实际情况是定性分析多余定量分析,使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很难做到准确量化分析。因此,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亮化管理,要探究监督管理指标体系构成和指标数据来源,要通过足够的数据支撑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

(三)规范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程序

第一,要制定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计划。为确保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有效、有序实施,必须要要在监督工作开展前就要确定评估对象的政策、主要资源、目标和开展财政监督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工作重点难点,以此制定出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计划,重点包括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内容、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方法、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结果应用等。第二,要确定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支出项目。财政支出项目往往都是和政府职能及组织结构直接相关,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支出项目的选择不应该太少,否则可能会因为信息收集不足,造成监督结果不客观的问题;也不能选择太多的支出项目,不能因为面面俱到而将无关紧要支出项目也列入其中,否则可能会造成监督代价过高的问题。要选择那些是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重点的支出项目和基础项目进行监督。第三,要收集相关数据。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实际上就是对支出项目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做出判断并进行反馈,财政绩效评估主体主要是对评估对象的判断和认识,对监督对象有更深入了解,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必须要全面、真实、可靠。第四,根据监督结果撰写报告。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结果是对财政支出项目运作情况的系统总结和周期追踪,并为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提供依据,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报告是监督结果的集中体现,报告必须要做到行文简练、重点突出、体现实质。第五,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结果的应用。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主体较多,信息使用者也较多。例如公众传媒、社会公众、财政研究学者、计划者、项目提供者等,不同使用者对于评估反馈的要求和结果应用的要求也不同,但其共性都是通过监督结果报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准确决策,借鉴、校正和提高财政支出绩效。

篇9

2013年至今,盐湖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要重心是结合盐湖区实际情况,着力打好绩效管理的工作基础,完善绩效管理支撑体系,做实了三项基础工作:制度建设、“五个智库”建设、绩效氛围建设。一是领导狠抓落实,健全管理体制。2013年以来,盐湖区区长王吉敏曾多次在会议和调研中指出要进一步推进盐湖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盐湖区财政局局长吴建创同志牵头就绩效管理工作在局内多次展开了研讨会,制定了绩效管理工作职责及工作流程,并相继出台了《盐湖区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盐湖区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内部工作规程》、《盐湖区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及《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四个文件,完善了各相关制度办法,拟定了绩效管理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为绩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13年12月盐湖区财政局正式成立了预算绩效管理股,抽调了局里相关业务人员,专门负责绩效管理工作,为绩效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统筹规划设计,建立“五个智库”。2013年至今,盐湖区财政局按照省财政厅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要求,对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研究,努力破解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难题,建立了具有盐湖特色的“五个智库”即:“指标库”、“范本库”、“专家库”、“中介库”、“项目库”。“指标库”涵盖了11个类别的指标体系,并且把绩效指标明细到了二、三级指标。从8个方面完善绩效评价工作相关文书的文档格式及内容构件,建立了“范本库”,提升了预算绩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夯实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基础。“中介库”收录中介机构130余家,“专家库”收录专家300余位。盐湖区财政局截止目前已将有关财政支出268个项目纳入“项目库”的管理范围,实行跟踪式绩效监管。三是开展业务培训,加大宣传力度。2013年以来,盐湖区财政局按照“以业务工作为主体,以培训和宣传为两翼”的工作思路,在会计培训会、绩效联席会等会议上,先后多次开展绩效管理的培训宣传工作。另外,盐湖区财政局通过简报、新闻等形式,积极宣传绩效管理工作,为营造良好的绩效氛围,强化绩效理念打下基础。

(二)落实一个根本,突出“三个加大”

2013年以来,盐湖财政本着落实“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这一根本,着力提升财政资金绩效,切实做到“三个加大”:加大绩效目标的管理、加大绩效评价的范围、加大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一是实现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管理全覆盖。盐湖区财政局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编制预算时,要求各预算单位在申请项目资金时就提出项目资金使用应达到的绩效目标并在年终或项目结束后,展开绩效自评。连续两年将区级财政项目资金全部纳入绩效管理的范围,在全市率先实现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的全覆盖。二是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为了统筹安排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抓好绩效重点评价工作,每年4月左右,盐湖区财政局都会组织召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联席会,对绩效评价工作进行统一安排与部署,将社会较为关注的民生项目列入本年度绩效重点项目评价年度工作计划。从2014年起,盐湖区财政更是积极探索预算项目事前评价,进一步尝试对部门整体支出综合评价。另外,自2013年起每年年底,盐湖区财政局都要对本年财政支出纳入绩效管理的项目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并对50万元以上项目的绩效自评报告展开抽查复核工作。三是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是绩效管理工作实施的根本保证,也是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为此,盐湖区财政局出台了《关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明确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操作流程和实施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盐湖区财政局及时将绩效评价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预算单位,并要求预算单位填报反馈书及整改报告,并将其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相结合,作为下年安排预算的参照,进一步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

(三)围绕一个中心,推进三个公开

2014年以来,盐湖区财政局围绕“阳光财政”这一中心,积极构建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制度,2014年已将财政重点评价及整体支出的评价结果在财政内部全面公开,今后将进一步在政府内部全面公开并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二、盐湖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绩效氛围基本形成

通过两年多的绩效氛围建设,盐湖区已经营造出良好的绩效氛围,盐湖区财政局各业务股室及政府各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已逐步接受并认可,绩效理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用钱必有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在各单位及业务股室已经开始萌芽,预算绩效管理基本实现常态化。

(二)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建设基本完成

盐湖区财政局通过建章立制,逐步规范流程;研究探讨,科学建立智库;加大宣传、加强业务培训等手段,加快实现了“三个推进”:即推进绩效管理支撑体系建设、推进绩效评价机制建设、推进绩效评价结果公开制度建设,已初步构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这一体系,落实了财政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要求。

篇10

效预算作为财政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于1949年由美国胡佛委员会首次提出。我国财政部于2005年出台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办法》,标志着我国绩效预算改革正式开始。2011年财政部出台《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

一、南京市江宁区绩效预算管理的实践

自2006年起,江宁区强化财政支出绩效理念,积极试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逐步创建科学规范、系统高效的财政预算资金分配和管理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为江宁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稳固的财政保障。

(一)主要做法。

1.构建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框架。在学习有关文件和借鉴省内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做法的基础上,江宁区制定出台了《江宁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暂行办法》,从绩效管理原则与依据、绩效管理内容与职责、绩效指标与标准、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管理、绩效评价管理、绩效管理结果应用以及责任与监督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并在工作实践中建立了绩效评价项目负责人和联络人,构建了全面规范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的总体框架。

2.着重关注涉及民生的重点项目。在积极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江宁区重点选择社会关注度高、涉及民生的项目。如2011年,社区矫正专项经费、村级泵站建设专项经费、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专项经费、环境保护专项经费、廉租住房保障项目专项经费、动物防疫专项经费和卫生改厕专项经费等7个重点项目被列为年度财政资金绩效评价项目。从绩效评价的结果来看,参评项目的成功度评价定级都为优,反映出江宁区财政投入方向正向百姓实际需要转变,财政资金的绩效进一步得到优化,切实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效益。

3.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试点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以及南京市政府“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的要求,2011年制定出台了《江宁区区级财政绩效目标管理操作指南》,具体规范和细化财政绩效目标管理的工作流程,对开展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编审管理、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的绩效跟踪管理、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价作了明确规定,筛选确定了3个试点项目,将绩效目标的评估与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为推进预算绩效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性经验。

(二)实施效果。近年来,江宁区财政部门及其各级政府部门围绕公共预算的绩效管理展开试点工作,绩效预算改革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增强了财政支出绩效理念。通过几年的绩效评价实践和宣传,各部门、单位对财政绩效管理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逐步确立了“使用财政资金要评价,要讲效益”的理念,被评价单位由原来的报怨抵触、被动应付逐步变为理解支持、积极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氛围不断浓厚,部门和单位开始有绩效的去做事情,“重投入,轻支出”的现象有所改善。

2.强化了财政支出项目管理。通过指标体系这把衡量绩效的“尺子”,能准确“测量”出项目实施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使得项目实施始终沿着正确的目标向前推进。同时,通过强化财政支出项目管理,促使被评价单位加强和规范台账管理,完善相关基础资料,提高了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以环境保护专项为例,江宁区通过制定环保资金投入比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率等19项绩效评价指标,对整个环保专项的实施过程和资金使用环节进行量化评价,项目单位的项目管理更加规范。

3.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确立目标及先后发展顺序,按照各计划的轻重缓急来安排预算,使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所要执行的计划,在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可以将现有的资金优先安排到最需要、最重要的项目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财政支出效益不断提高。以村级泵站建设为例,江宁区充分利用绩效评价管理优势,对全区所有村级泵站进行梳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将急需改造的7座村级泵站列入年度改造计划,安排项目资金实施,改造后改善排涝面积600余亩,改善灌溉面积3 100余亩,土地治理面积提高2%。

4.优化了财政资金支出结构。通过绩效评价,深层次地挖掘出财政资金在投向和投量上存在的不足,整合有限资源,压缩一般性项目,按照绩效优先的原则,使财政资金向重点机构、绩优项目倾斜。2012年起,江宁区开始对财政资金项目实行事前绩效目标管理试点,通过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完成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3个项目的绩效目标评审、论证工作。根据评审结果,安排财政资金1.17亿元给予重点支持。财政资金项目评价的前移,更加有利于发挥财政性资金的绩效性,能够更好地选出关注民生、发展前景较好和节能环保的项目。

二、南京市江宁区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

客观地说,江宁区的绩效预算管理仍处于探索试点阶段,正处于项目事后绩效评价向事前绩效预算转变的重要时期,仍存在诸多不足。

(一)财政绩效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经过几年的探索,虽然江宁区绩效预算管理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氛围日渐浓厚,但是要使其理念完全深入人心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目前出台的财政平衡措施更多地聚焦于增收节支,如加强税收征管、压缩公用经费、减少接待经费等。对重大项目财政投入的目标及效益则关注度不高,财政预算分配中仍以“基数加增长”的粗放型分配为主,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的理念还未完全融入到工作中来。

(二)全区部门预算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区本级单位的部门预算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多数街道、开发园区没有编制相应的部门预算,财政预算仍停留在“穿长衣、套长袍”的初级阶段。而区级部门预算中也存在预算不够细化、大量项目预算二次分配的情况。预算不够细化,就无法提供行之有效的预算项目目标和绩效评价指标。

(三)主要实践仍以事后评价为主。当前,江宁区仍主要以绩效评价作为绩效预算改革的切入点。评价对象主要集中在对单个支出项目的评价,没有对整个部门的支出评价;评价目标主要集中在项目的合规性评价,忽视了对项目效率或发展效益方面的评价;评价结果仅停留在反映情况、查找问题层面,还没有很好地运用到绩效过程管理、财政预算编制、体制机制完善等方面上来。

(四)事前绩效预算处于摸索阶段。目前试点的一些事前项目绩效预算,由于担心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反响和舆论压力,绩效评审过程没有社会公众参与,只有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少量外聘专家参与,评审透明度不高,目标责任也不够明确,对项目单位和相关人员的约束性不强,绩效问责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五)绩效管理专业人才较为缺乏。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事预算管理和评价工作的人员,既要熟悉国家宏观政策和财政专业知识,又要精通项目管理和信息处理。从实践来看,这样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目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基本是兼职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经验,对这项工作只是点到为止,也是制约评价报告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深化南京市江宁区绩效预算改革的措施与路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行绩效预算已经势在必行。虽然江宁区预算绩效管理起步较早,但目前各项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增强财政支出绩效理念、强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是绩效预算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强化绩效预算,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笔者结合江宁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一)深化绩效预算改革的工作措施。

1.加强绩效预算宣传,储备绩效管理人才。通过网站、报纸和宣传手册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是科学使用纳税人的钱,推进财政支出绩效预算,就是要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安全、高效,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此提高部门预算单位和社会各界对财政绩效预算的充分认识和理解。同时,要重视绩效管理的人才储备,一方面,要重视对财政财务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参与者理解并接受绩效预算理念,形成绩效预算氛围,从而形成对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根据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性,建立并完善相应项目评审的专家库,以提高项目评审的科学性。

2.合理保障基本支出,确保政府正常运转。一定的行政管理费用是政府正常运作的前提,近期,美国政府有限度的“关门”也印证了这一点,但如果政府对此类支出规模不加控制,将导致行政成本过高、行政效率低下,浪费公共财政资源,也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具体到江宁区而言,应根据政府履职需要,结合经济发展和财力实际,完善、细化定员定额支出标准体系,在保障正常运转的同时,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增长幅度,尤其是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和会议费等经费的增长,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推进机关节能减排工作,推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

3.借力预算信息公开,强化评审结果应用。预算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机组成部分。各单位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结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实际,将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在规定范围内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财政预、决算信息的公开将进一步强化外部监督机制,推动评审结果应用,提高绩效预算约束力度,最终改善公共管理和水平,提升政府管理绩效。

(二)深化绩效预算改革的具体路径。

1.科学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结合部门预算单位项目库管理,健全完善基础信息资料的采集和管理系统,为绩效目标的制定和评价数据的收集提供有利条件。其次,结合试点的评价项目,摸索专项资金运行情况,分类归纳,逐步建立区分不同类型的操作性强、标准化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2.推进财政预算科目体系建设。预算绩效管理最基础的工作是财务数据的收集利用并对其进行分析。要完善预算科目,明确预算资金使用范围、预算内容,为日后公共行政性支出的绩效管理提供更细致的预算数据和更丰富的信息支持。

3.加强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方面尽快建立绩效管理信息平台,加快与部门预算系统和专项资金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实现绩效评价数据信息的有效共享。另一方面研究开发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对绩效数据处理和运用能力,实现相关数据收集处理、报告传递等电子化,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绩效。

4.注重实施渐进式的绩效预算改革。按照由点及面原则,渐进推行绩效预算。结合江宁区绩效预算实施的实际情况,根据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渐进式的绩效预算改革。首先,应在全区开展的项目中选择几个重点项目试点绩效预算评估改革,目前这项工作已经顺利开展;其次,推广几个重点项目支出绩效评估经验,将其成功经验广泛运用于其他项目中;最后,将这些经验推及至部门基本项目支出且逐步完善部门绩效预算评估。区财政部门在具体的绩效预算改革过程中,应先着重积累项目支出绩效评估的经验,然后可以结合部门预算改革的实际情况试行编制绩效预算,并与项目支出的绩效评估环节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再逐步完善本级政府的绩效预算编制,最终全面推行绩效预算。

参考文献:

1.金世斌,黄莉.从绩效评价走向绩效管理――镇江市绩效预算的实践与思考[J].发展研究,2012,(11) .

2.张斌.政府绩效预算的最新进展与挑战[J].重庆行政,2013,14(2).

篇11

方法深度和绩效管理是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可以把人财物完美整合的一套科学管理办法。政府部门在进行实际的预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不同的职责范围,差异化制定绩效目标,这样才能精确的计算完成一个目标应该需要的资金数额;项目资金分配必须根据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益性立项配置资金,以期增强财政支出的绩效意识。

一、加强基层财政预算绩效的意义

(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提高公共财政制度透明度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近些年来,我国的公共财政越来越透明,民众的知情权也越来越广泛,政府自身公开信息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目前,公共财政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改善公共财政管理的关键手段。地方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预算方面的公共参与力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公共财政制度的监督,规范政府权力行使[1]。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以财政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它可以帮助基层政府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合理分配公共资源,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公共财政制度的透明度。

(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科学的绩效管理体制,同时预算绩效管理体制也是财政承担支柱角色的重要体现改革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要将绩效管理的理念融合到财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将绩效管理参与到地方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以及公共财政的公开中来,使地方财政的预算管理工作“有预算编制目标,能监控预算执行,有预算完成评价,有评价结果反馈,有反馈结果应用”,逐步形成地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财税体制呼唤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新时代背景下,完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化财政制度的必然趋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建立法治规范、公开透明,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为响应国家号召,财政部门要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财政在经济建设中的支柱性角色,同时,建立现代化的财政制度也需要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可以有效发挥出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优化作用在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使预算绩效管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务求实效,逐步推进,着重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妥善推动部门预算范围,持续提高绩效管理资金的使用范围,进而提升公共服务质量[2]。

二、当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绩效观念树立不牢,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牢固的绩效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部门还是存在轻绩效重支出,轻管理重投入的旧观念,还有一些地方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绩效管理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财政审批后的绩效情况追究不到位,没能做到笔笔花钱必问效的效果,绩效管理的约束性有待提升,不同地方之间的绩效管理推进不一致不均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管理广度深度不足,目标体系有待完善许多单位要资金和跑项目,只是重视财政资金的合法性和来源出处,缺乏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现在看来,我国的财政绩效管理还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极端,建立完备的绩效管理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缺乏统一的目标管理体制,创新性不够强,战略性比较缺乏,因此,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真实性和公正性。

(三)激励约束作用不强,制度有待规范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缺少制度性约束条件,畏难情绪总是存在于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值的实际情况会对以后年度的预算产生借鉴和参考价值。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地方各部门在进行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将着重点放在发现问题、政治管理上,这就离原本的绩效管理初衷有比较大的差距,不仅如此,在实际的绩效考评中没有长远的战略性,过于追求某一个单一性的项目的规范,没有创新性,评价出来的结果还不能对今后的绩效预算管理提供借鉴意义和价值,除此之外,还存在计息哦啊评价结果的各项措施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四)工作进展不够均衡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不一样的模式,着重点也存在差异,这也是导致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不均衡的重要原因。绩效评价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实际上在指标的设定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没有一套足够明晰量化的指标,没能深入到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目标对象之间的共性和特性上,缺乏定量定性分析,绩效考核也是生搬硬套,运用到实际的灵活性还有待提升。除此之外,一些地方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随意性和单一性,缺乏统一科学的标准,更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进行测评[3]。

(五)绩效管理的制度不健全绩效管理专业性、技术性较强,加强制度建设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目前,地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健全。从近几年的具体实施情况来看,由于财政绩效考评方面的工作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直接或间接造成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果责任难以落实,监督主体责任难以有效约束。绩效审计目标单位的绩效管理材料不完备,问题的合规性难以有效判定。支出核算管理不明晰等导致难以落实绩效监督中的主体责任。

三、提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进一步转变部门绩效意识首先,基层政府和主管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整个经济大环境时刻发生变化,使用单一不变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是完全不可取的,要时刻督促工作人员根据当前经济环境对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保证相关制度可以满足针对性的基本要求,从而提升部门整体绩效意识,进而提升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二)进一步强化绩效队伍建设提升单位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强化绩效队伍建设,打造大数据信息化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团队,保证信息和数据收集的时效性,要强调掌握有效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绘制动态性趋势图,提高信息和数据处理工作的时效性和连续性,为顺利开展预算工作提供有效且连续的信息保障。主管部门要引进政治站位高、素质能力水平强的中介机构为政府预算绩效提供综合评价,提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有效建议。

(三)全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强化事前绩效目标设置,事前的预算绩效评估严控新增项目,强化预算自我约束;根据实际对重大项目进行全面评估,要建立事前评估,也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这不仅是政府部门提出的新的任务,也是实际发展的必要,更是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必经之路。开展事前评估一定要明确其目的,目标就是这一个项目到底有没有必要性,另外还要评估这一项目要具体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做好,做好这个项目是否具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它的重点是评估该项目是否具备做下去的充足条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能不能具备充足的财政支持。

(四)强化事中监控评价项目能否顺利开展离不开事中的评价监控,科学有效的事中监控评价可以最项目起到很好的制约和引导,只有良好的事中监测才能让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得到基本的保障。所以,基层财政部门要完善现有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仅具有普遍性、共同性,还应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预算单位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在项目进行中,要做到事中评价,实施事中绩效目标动态监控,对质和量有准确把握,确保项目的每个实施环节都要朝着目标方向发展。

篇12

绩效管理机构主推单位是财政局,主要职责是对全县城财政预算进行绩效管理,通过组织协调、监督和股份化等方式遵循“领导统一管理、股东会协调、各关系部门配合、绩效管理机构践行的原则,稳步促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

1.完善制度,夯实基础

通过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树立预算绩效管理思路。遵照上级相关文书的指示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于内蒙古赤峰市人民政府推进市级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2.稳步推进,组织实施

首先,要做好年度绩效评定计划书,确立工作目标。使工作人员明确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理解从单一项目拨款到专项资金支出,再到部门各项预算总和支出所实施的绩效评价。制定“系统调研、试点管理、点面结合、平稳推进”的工作计划。其次,要抓住重点,主动出击。发挥好作为上级部门的助手作用,做好社会焦点、影响范围广和与民关切的项目支出评价。最后,要做好总体布局和分布实施。紧紧遵循中央和省、州相关管理要求,围绕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机制和强化部门支出责任这根主线,以全面部署为依托,分布实施为策略,稳步推进为约束,逐步推进绩效目标的导航作用,利用好绩效评价机制,以落实效果为保障,做好政府财政的优化工作。以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准为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努力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双覆盖,即财政决策部门和财政性资金的覆盖。

3.强调结果,提高意识

首先要要做好评价项目问效跟踪工作,做好资金使用流向跟踪,约束管理和信息反馈。落实好整改方针和措施,提升资流经单位的绩效意识,规范管理资金流程,使资金利用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关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补助经费项目支出情况和旅游发展资金专款两个项目的绩效评价中,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资金下拨要专款专用,严格审批投资项目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以保障财政拨款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要做好本年度的资金流向统计和绩效预算,将结果上报给财务管理部门,以完成后期监督评价。并作为下年度的预算参考,为优化财政支出效率提供参考依据,降低风险支出和违规支出率,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实用价值。

二、开展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绩效理念认识不足

财政预算管理这是一个较新的定义,县市级一些单位的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一个根本的认识,不了解做预算管理的目的,宁可花费大力气去争取资金,跑项目,想当然的以为只要资金使用合法就可以了,忽视了绩效的作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下级部门的领导对绩效管理更加不重视,即使做预算管理也是缺乏科学性,最终导致财政预算精度不高。

2.绩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绩效考核的评价工作涉及政府下属的诸多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的各个下属科室,由于我们市还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因此对这项工作的评价也比较低,对各项财政自己的预算,管理,考核等相应的制度还不健全,工作也是刚刚起步,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本市财政部门对本市财政的绩效考核方案还没有更多精力进行精细研究,基本是按照上级的工作部署,并没有针对本市的基本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很多财政资金的支出并没有预期的预算方案,因此实际工作开展起来,困难还相对较多。

4.绩效管理技术力量欠缺

赤峰市虽然也成立了绩效考核的专门管理部门,但是人员配备不足,而且工作经验较少,业务能力不强,相当多的工作还需要业务部门配合完成,这都影响了市级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推进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了加快本市财政绩效考核细则的实施,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有效推进预算考核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发挥预算单位主体作用

强化部门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主体责任,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花钱谁担责”的机制,从预算编制到执行,预算单位都要切实负起责任。

2.积极稳妥开展绩效评价试点

采取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由易到难、由项目评价到综合评价逐步展开。一是在评价层次上,先以项目绩效评价为主,再推广到部门预算整体绩效评价。二是在评价组织实施上,先以财政部门为主、部门配合,再过渡到人大、审计、财政以及部门各自分工负责立体式的绩效评价模式

3.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篇13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结果要求,其根本目的是改进预算支出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公共部门支出责任,建设高效、廉洁、责任政府。特别是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提出“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的新要求,为我们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制度支撑。我们一定以此为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牢固树立“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理念,增强部门支出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1.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体现在预算工作中就是要落实财政预算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预算绩效管理是在当前条件下对于有限财政资金的科学配置与利用,使其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通过预算绩效管理,能够破除长期以来财政工作中的“重分配、轻效益”的错误认识,提高公共资金使用的效益,提高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最终受益者始终是广大民众,这也与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

2.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的迫切需要

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和掌握财政工作规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预算编制粗放、编制与执行部门相脱节、预算没有真正的结果导向、资金使用效果不明显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配合严密的财政管理体制,客观评价财政支出的经济以及社会效果,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下年度预算工作。这样能从根本上提升各级部门关于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认知水平,实现“奖优罚劣”的目的,为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提供制度保障。

3.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建设高效、透明政府的迫切需要

一方面,随着社会民主化程度的提升,民众对于政府的资金使用效率情况日益关心,纳税人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预算绩效管理对于政府部门行为进行量化尺度衡量,也有利于民众改变其在公共委托中的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中央已经明确要建立责任型、阳光型政府,要在执政过程中全方位关注民生,这一点,从近些年来的财政民生支出大幅增长可见一斑。目前,我国政府还存在着机构臃肿、职能重叠、权责脱节、效率不高等问题,与建设高效、透明的政府的要求相去甚远。通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引入绩效理念,将过去的注重投入的老观念逐步转向注重结果的新观念上来,这也与建设责任型、阳光型政府的要求相一致。

二、新郑市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

1.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制度

2013年,新郑市财政局先后下发了《新郑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的通知》、《关于转发的通知》和《关于转发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2014年,新郑市财政局出台了《新郑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4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预算绩效管理各参与主体的职责,规范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流程。

2.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管理,新郑市财政局成立了“新郑市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财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副组长,小组成员包括预算科、财政监督检查办公室及行政政法科、社保科等业务科室的工作人员。

3.开展项目绩效评价试点

2013年,以部门项目支出绩效为突破口,从社会各界关注、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民生支出中选择了10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开展绩效目标管理的部门涉及10个,占全部市级部门的13%,涉及项目金额达到3.5亿元,占市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7%,占市级财政项目支出的比重为12.5%。

2014年,为进一步扩大市本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确保完成省下达绩效管理目标任务(省财政厅要求,到2015年各级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本部门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达到10%,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的资金总量占本级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达到20%),财政部门从重点民生项目、“十大实事”等专项资金中选择项目作为财政绩效管理项目,各预算单位在本年的支出项目中选择一项金额大于30万元的项目作为项目绩效目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探索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三、新郑市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取得的成效

1.初步树立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各预算单位开始重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了解并初步树立了财政支出绩效理念。

2.增强预算单位的责任意识

通过设定绩效目标,使预算单位较清晰的认识到财政资金使用所要取得的结果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单位职能和目标得到了进一步明确,自我约束意识及责任意识有所提高。

3.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通过实施绩效评价,发现预算单位资金使用中的问题,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预算单位,促使财政和预算单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率。

四、新郑市开展预算绩效管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绩效管理理念还需进一步树立

虽然现在各预算单位对绩效管理有一定的认识,但总体而言,长期形成的“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观念没有根除。一些单位工作积极性不高,被动应付的情况难以消除。

2.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面偏小、范围偏窄、资金量不大。评价指标设置不完善,指标设置也较为粗放,指标权重的确定、定性指标的计分等也缺乏科学的方法。评价结果应用效果不明显,评价结果往往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完善制度等方面,还不能真正运用到财政预算编制上来。

3.缺乏专业的绩效管理人才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比较高,在实践别缺乏技术操作型的复合型人才,由于人员素质问题,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处于被动的位置,尤其表现在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上。

4.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评价结果的运用,是保障绩效评价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动力,对评价结果的运用要增加约束力和驱动力。目前,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管理的应用中是一个难点,如果不能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财政预算安排挂钩,预算绩效管理就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五、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1.强化绩效理念

预算绩效并不单单是财政部门一家之事,而是要求各个具有财政资金支出诉求的部门所必须共同注重的工作。同样的,讲绩效、重结果的意识不应当只存在财政部门内部,而是需要在整个政府层面来讲。要充分利用文件、理论研讨、各种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以及深入部门讨论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增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尽快让预算绩效理念深入人心,形成讲绩效、重绩效的良好社会风气。

2.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办公室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及长期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及时间。新郑市财政部门虽然成立了“新郑市财政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但组员平时的工作量就极大,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绩效管理工作中。

3.建立专家库

绩效指标设计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整个绩效评价的过程是围绕评价指标的构建来进行的,确定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标准,对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至关重要。由于财政支出目标的多样性、复杂性,使绩效评价指标和体系的建立成为难点。由于新郑市缺乏这种专业型人才,建议郑州市能够成立专门的专家库,为县市区提供指导。

4.加大培训力度

新郑市在2013年开始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今年是推进工作的第二年。由于实践时间短,财政干部和部门干部的专业知识薄弱,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培训,增强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5.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结合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逐步将绩效评价融入部门预算编制中,将事后的绩效评价向事前管理延伸,把绩效目标管理作为绩效管理的源头来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