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历史记忆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75-01

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很多。对于学生而言,“过目不忘”的境界虽然难以企及,但如果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将会帮助学生更快更持久地记忆。

一、“五到”记忆法

所谓“五到”记忆法,即“耳、眼、手、口、心(脑)”同时用到的一种记忆方法。耳,要求认真听讲,听别人回答问题,收到听觉信息;眼,随时观察老师的动作、表现,认真看课本,形成视觉影像;手,勤动手,做笔记,画重点,使知识组合更加合理;口,提出不清楚的问题,回答老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使大脑中的知识重新组合;心,实质指大脑,要求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对各科学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使知识理论化、系统化。“五到”记忆法,要求各种器官完全处于开放状态,对于接受新知识效果极佳。本方法适合于课堂听课,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掌握新知识。长期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失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好方法。

二、信息压缩记忆法

所谓信息压缩记忆,就是对所需记忆的大量内容进行压缩,用几个字或词来表达,减少记忆量,从而快速记忆的方法。例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记忆,可以总结为“三、四、五”:所谓“三”即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即四段: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即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此方法简单清晰,适合大量内容的记忆。不过,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善于用脑,把思维记忆结合起来,会压缩信息。

三、联系记忆法

记忆学是建立联系的科学。用联系来记忆,有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公元前594年,中国历史上鲁国实行初税亩,西欧希腊雅典实行梭伦改革。本方法运用广泛,有利于对知识的贯通和长久记忆,是记忆较难学科知识的好方法。

四、记头记忆法

记头记忆法,即记住所记忆的内容的领头的字或关键词,便能记住整体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记忆量和提高记忆速度。例如,记忆《》的十处通商口岸时,可用记头法,即“营烟淡台汕,琼力镇宁汉。”又如,对三国时曹操在北方采取的政策,可以这样记忆:“正(政)经用军挟屯为(唯)官”。政即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用人制度上用人唯贤,军事上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再如,关于贞观之治的内容,可以记成“三要二有”。

五、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是把大量的、成段的记忆内容,用诗歌的形式组合提取,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三十六计,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可做如下歌诀记忆。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窃贼。

鱼蛇海河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这首诗中,除了“檀公策”三字外,每个字包括“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次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先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策、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楼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可见,近二百字的内容,被这首仅五十个字的短诗涵盖其中,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六、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把记忆的材料编成、杜撰成读音相近的词、词组、句子或类似词句,便于记忆。这种杜撰也许不太科学,甚至有些荒唐,但是如果以记住为目的,还是会有所帮助的。例如,莱特兄弟制飞机――来偷兄弟飞机;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背后有话,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值得一试。

七、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例如,中国的期间,对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进行比较。郑和下西洋,可与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比较。德国的统一,可以与意大利的统一进行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可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深记忆。

八、知识结构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有树干、树枝和树叶。记忆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

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形象记忆法、系统记忆法、卡片记忆法、图示记忆法等。记忆方法无穷无尽,层出不穷,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摸索、总结,学会巧妙综合运用,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能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

篇2

初中物理公式比较多,初学者一般容易记住,但是也容易忘记,且特别容易混淆。在教学实践中就初中物理公式的复习谈一些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形似对比法

在2012年新版初中物理中,有许多物理公式,比如浮力公式

学生在记忆公式和进行计算时,经常会搞错,容易写成形如:所以这一类十分相似的公式,学生就要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的练习多加巩固,不易混淆,牢牢记忆。

二、定义公式法

质决定的,ρ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它的m和V无关,但可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在教学中,学生常错误地认为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同样对于公式R=的理解,也容易错误地认为R与电压

U成正比,与电流I成反比,而实际上导体R与U和I无关,但可以利用R=进行计算电阻的大小。

对于物理的定义公式有特定的含义,不能一味地利用数学表达式来理解物理公式,所以要从物理意义上加深理解记忆相关的公式,才不会得出错误结论。

三、单位反推法

在做计算题时,忘记速度公式,但是你只要记住了速度v的单位是“米/秒”,米是路程S的单位,秒是时间t的单位,所以能够推导出速度的公式为:。同理,如果忘记密度公式,但是你只要记住了密度ρ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千克是质量m的单位,立方米是体积V的单位,所以能够推导出密度的公式为:

所以当你只记得某物理量的单位时,也可以用“单位反推法”推导出对应的物理公式。

四、同类记忆法

两计算式中的物理量基本相同,但两者的含义却大不相同,前者排分别表示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而后者ρ和V分别表示物体的密度和体积。

五、表格对比法

在串、并联电路中,计算有关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时,物理量较多而且容易混淆,采用表格对比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推导公式法

此方法关键是熟悉各量之间的代换计算,利用一定的数学技巧就可以达到有关公式的推导。通过公式的推导,加强了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记忆,对相关的公式记忆更加牢固,不易忘记。

七、数学变换法

V=这两个公式分别计算出质量m和体积V,这个方法“举一推三”从中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也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此法好处多多,只记了一个公式,就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对公式进行变形,得到另外的几个其他物理量的计算公式,使公式记忆得特别牢固,运用起来更加灵活,在公式记忆过程中,避免了死记硬背,容易忘记又容易混淆。

八、定义记忆法

初中物理概念中,有许多形如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对应的速度公式就是v=”。这种形如“单位……的……叫……”之类的,还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叫功率,对应的功率公式就是P=”;“单位体积某种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谬该物质的密度对应的密度公式就是ρ=”等等。

这些公式就可以利用“定义记忆法”,用这个记忆方法,同样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九、同式异义法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物理公式中,表达式用相同的物理量,计算出的却是不同的物理量,对此我们就要依据题目的要求选对应的公式,不然就会出错。

十、比例记忆法

篇3

二、“过失严重度”的建立

(一)“过失严重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过失严重度”是描述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综合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它等于事故级别系数乘以责任大小系数。其计算公式为:过失严重度=事故级别系数×责任大小系数。这一概念综合了医疗事故的等级及责任程度两个变量,对不同等级和责任程度的医疗事故可以进行量的区分。其中的责任程度是指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一般称之为过失参与度,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二)事故级别及责任大小系数的取值

1.事故级别系数对于事故级别系数,我们设定一级事故为1,二级事故为2,三级事故为3,四级事故为4。根据具体取值,很明显,事故级别越高,其取值越小;事故级别越低,其取值越大。

2.责任大小系数对于责任大小系数,我们按照责任程度级别,取其过失参与度的倒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49条列举了影响医疗事故赔偿的三种因素,分别是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以及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这三种影响因素中,事故后果容易判断,真正要鉴定的是后两种。其中过失的责任程度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过失参与度,而疾病对后果的影响我们可称之为疾病参与度。这里首先分析过失参与度的取值问题。按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2002年7月19日卫生部令第30号)第36条规定,医疗纠纷中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划分为4级: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全部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过失参与度取100%;主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过失参与度取80%;次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过失参与度取30%;轻微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过失参与度取10%。

根据取值,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的过失参与度分别为1,0.8,0.3,0.1,责任程度越大,过失参与度的数值也就越大。取倒数后,责任程度越大,其倒数就越小,而且使原始数据的集中趋势变得分散,差别增大,与事故级别系数结合起来,可使不同事故等级、不同责任程度的医疗事故之间的差别更为显著。据此,责任大小系数,即不同责任程度过失参与度的倒数分别为1,1.25,3.33,5(轻微责任取0.2的倒数,按0.2取值,其倒数已足够大,足以满足区分要求)。

3.各级医疗事故“过失严重度”的计算结果及排序按照《条例》及相关规定,医疗事故分为四个级别,每一级又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轻微责任,经排列组合,就有了16种情况,这16种情况的严重程度如何排列呢?根据“过失严重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经计算,共产生了15个级别的过失严重度,从最重的1到最轻的20。如一级事故全部责任的过失严重度为:过失严重度=事故级别系数×责任大小系数=1×1=1;四级事故轻微责任的过失严重度=4×5=20。各个级别,其中一级事故全部责任的过失严重度为1,数值最小,严重程度最大;四级事故轻微责任的过失严重度为20,数值最大,严重程度最小。各级医疗事故的过失严重度排序为:(1)一级A,(2)一级B,(3)二级A,(4)二级B,(5)三级A,(6)一级C,(7)三级B,(8)四级A,(9)一级D、四级B,(10)二级C,(11)三级C,(12)二级D,(13)四级C,(14)三级D,(15)四级D。其中:一级事故过失严重度排名本论文由省略整理提供为:1,2,6,9;二级事故过失严重度排名为:3,4,10,12;三级事故过失严重度排名为:5,7,11,14;四级事故过失严重度排名为:8,9,13,15。这个排序实际上就是在综合考虑医疗事故等级与责任程度的情况下,各级医疗事故之间严重程度的综合排序。

三、“过失严重度”的现实意义及其应用

因为“过失严重度”是一个量化的概念,可对不同等级、不同责任程度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有了这样的排序,可以解决医疗纠纷与事故处理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加合理。

篇4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问题。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是建设工程整体安全可靠性的基源。从地基基础质量形成特性和其质量事故发生的特点分析,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地基基础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潜在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严重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责任的多元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困难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代价高等。地基处理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均有它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因此对每一具体工程都应从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工程费用以及材料机具来源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工程中我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地基处理方法与施工工艺:

1排水固结法

当建筑物构筑在软粘土地基上时,我们常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排水固结是通过排水和加压两个系统来完成的。排水固结排水系统竖向排水体(普通沙井等)水平排水体(沙垫层)加压系统堆载法直空法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电渗法联合法根据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的不同,排水固结法分为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降水法和电渗法。

1.1堆载预压法

在建造建筑物之前,用临时堆载(砂石料、 土料、 其他建筑材料、 货物等)的方法对地基施加荷载,给予一定的预压期。 使地基预先压缩完成大部分沉降并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后,卸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

施工工艺与要点:预压荷载一般宜取等于或大于设计荷载;大面积堆载可采用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作业,对超软土地基的第一级堆载用轻型机械或人工作业;堆载的顶面宽度应小于建筑物的底面宽度,底面应适当放大;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不得超过地基的极限荷载。

1.2真空预压法

在软粘土地基表面铺设砂垫层,用土工薄膜覆盖且周围密封。 用真空泵对砂垫层抽气,使薄膜下的地基形成负压。 随着地基中气和水的抽出,地基土得到固结。为了加速固结,也可采用打砂井或插塑料排水板的方法,即在铺设砂垫层和土工薄膜之前打砂井或插排水板,达到缩短排水距离的目的。

施工要点:先设置竖向排水系统,水平分布的滤管埋设宜采用条形或鱼刺形,砂垫层上的密封膜采用2~3层的聚氯乙烯薄膜,按先后顺序同时铺设。面积大时宜分区预压;做好真空度、 地面沉降量,深层沉降、 水平位移等观测;预压结束后,应清除砂槽和腐植土层。应注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3降水法

降低地下水位可减少地基的孔隙水压力增加上覆土自重应力,使有效应力增加,从而使地基得到预压。这实际上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靠地基土自重来实现预压目的。

施工要点:一般采用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或深井井点;当土层为饱和粘土、 粉土、 淤泥和淤泥质粘性土时,此时宜辅以电极相结合。

1.4电渗法

在地基中插入金属电极并通以直流电,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土中水将从阳极流向阴极形成电渗。不让水在阳极补充而从阴极的井点用真空抽水,这样就使地下水位降低,土中含水量减少。 从而地基得到固结压密,强度提高。电渗法还可以

配合堆载预压用于加速饱和粘性土地基的固结。

2置换与拌入法

这种方法是用砂、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土地基中部分软土,可在松软地基中掺入

胶结硬化材料或向地基土中注入化学药剂使土体产生胶结作用,形成加固体,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压缩量的目的。

2.1换土垫层法,其适用范围为各种软弱土地基。

2.2挤淤置换法,适用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地。

2.3振冲置换法,适用于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 20kPa 的粘性土、粉土、饱和

黄土和人工填土等地。

2.4砂石桩法,适用于软粘土地基。

2.5石灰桩法,适用于杂填土、软粘土地基。

2.6 EPS 超轻质料填土法,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填方工程。

2.7振冲击:用于沙土地基,它可以增加沙土的密实度;用于粘性土地基,则主要是在土体中形成直径较大的振冲桩与周围的同组成复合地基。

2.8深层搅拌法用于加固软土地基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浆液或粉状的固化剂强行搅拌,搅

拌后的混合物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结合成具有水稳定性、整体性和具有一定强度的复合地基。

2.9 化学加固法:这是一种将化学溶液或胶粘结剂灌入土中体,从而使土体胶结以提高地基强度,减少沉降量的方法。常用化学浆液:水泥浆液、硅酸钠为主的浆液以及丙稀酸氨为主的浆液和纸浆为主的浆液等。施工方法除有深层搅拌法外,还有高压喷射注浆法、电渗硅化法等。用硅化法能有效地制止流沙现象或堵泉眼,也可用于处理已建构筑物的隐蔽部分地基。

3.振密、挤密法

当建筑物构筑在沙土、湿陷性黄土和粘性土时,可采用这种手法进行加固。振密、挤密法的原理是采用振动、挤压的方法,使压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施工注意事项:①表层原位压实法,适用于杂填土、疏松无粘性土、非饱和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基的浅层处理。②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处理砂土和粉土等地基且不加填料,仅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小于 10% 的粗砂、中砂地基。③挤密砂石桩法,适用于松散砂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④爆破挤密法,适用同上。⑤土桩、灰土桩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素填土等地基。⑥夯实水泥土桩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各种软弱地基。⑦孔内夯扩桩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各种软弱地基,因地制宜采用适当的成孔工艺,回填料和夯扩工艺。

4. 加筋法

4.1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它以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如塑料、化纤、合成橡胶等为原料,制成各种类型的产品,置于土体内部、表面或各层土体之间,发挥加强或保护土体的作用。土工合成材料可分为土工织物、土工膜、特种土工合成材料和复合型土工合成材料等类型。

4.2土钉墙技术。土钉一般是通过钻孔、 插筋、 注浆来设置,但也有通过直接打人较粗的钢筋和型钢、 钢管形成土钉。土钉沿通长与周围土体接触,依靠接触界面上的粘结摩阻力,与其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土体,土钉在土体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被动受力。并主要通过其受剪工作对土体进行加固,土钉一般与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故称之为斜向加固体。土钉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和边坡加固。

4.3加筋土。加筋土是将抗拉能力很强的拉筋埋置于土层中,利用土颗粒位移与拉筋产生的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整体,减少整体变形和增强整体稳定。拉筋是一种水平向增强体。一般使用抗拉能力强、摩擦系数大而耐腐蚀的条带状、 网状、丝状材料,例如,镀锌钢片;铝合金、合成材料等。

5 灌浆法

利用气压、 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某些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灌浆的浆液可以是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水泥浆、粘土浆、 石灰浆及各种化学浆材如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硅酸盐类等。根据灌浆的目的可分为防渗灌浆、堵漏灌浆、加固灌浆和结构纠倾灌浆等。按灌浆方法可分为压密灌浆、渗入灌浆、劈裂灌浆和电化学灌浆。灌浆法在水利、建筑、道桥及各种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6 结束语

展望地基处理的技术发展,应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并应重视下述几个面:

6.1研制引进地基处理新机械,提高各种工法的施工能力。

6.2发展地基处理新技术。

6.3发展地基处理测试技术。

6.4发展地基处理理论 地基处理实践的发展势必促进地基处理理论的进步,理论方面的发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工法加固地基的机理以及设计计算理论,一类是一般理论。

6.5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重视专业化施工队伍建设。

7参考文献

[1].徐仁弟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9)

[2].张旭东,李茂铎 浅谈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2

篇5

1 垫层法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采用垫层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在软弱土地区经常采用的是做换土垫层,简称垫层法或换土法,如砂垫层、砂卵石垫层、碎石垫层、灰土或素土垫居、煤渣垫层、矿渣垫层以及用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构料做的垫层等。虽然材料不同的垫层,其应力分布有所差异,但从试验结果分析,其极限承载力还是比较接近;通过沉降观测资料,发现不同材料垫层上的建筑物沉降的特点也基本相似,所以各种材料的垫层都可近似地按砂垫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不同材料的垫层,其主要作用也与砂垫层相同,即:

1.1 提高地基承载力

大家知道,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与基础下土层的抗剪强度有关。如果以抗剪强度较高的砂或其它填筑材料代替较软弱的土,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避免地基破坏。

1.2 减少沉降量

一般地基浅层部分的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以条形基础为例,在相当于基础宽度的深度范围内的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50%左右。如以密实砂或其它填筑材料代替上部软弱土层,就可以减少这部分的沉降量。由于砂垫层或其它垫层对应力的扩散作用,使作用在下卧层土上的压力较小,这样也会相应减少下卧层土的沉降量。

1.3 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建筑物的不透水基础直接与软弱土层相接触时,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弱土地基中的水被迫绕基础两侧排出,因而使基底下的软弱土不易固结,形成较大的孔隙水压力,还可能导致出于地基强度降低而产生塑性破坏的危险。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等垫居材料透水性大,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可以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和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

1.4 防止冻胀

因为粗颗粒的垫层材料孔隙大,不易产生毛细管现象,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所造成的冻胀。这时,砂垫层的底面应满足当地冻结深度的要求。

1.5 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在各类工程中,垫层所起的主要作用有时也是不同的,如房屋建筑物基础下的砂垫层主要起换土的作用;而在路堤及土坝等工程,主要是利用砂垫层起排水固结作用。换土垫层法主要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一般多用于荷载不大,基础砌置深度较浅的3~5层建筑物。砂、砾、碎石、矿渣或石渣等是最常采用的垫层材料,这类土的强度大,压缩性小,透水性良好,比较容易使之密实。在垫层材料料源丰富的地区,且建筑物要求的荷载不大的条件下,换土垫层法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软基处理办法。

2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的原理是软弱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土中孔隙水慢慢排出,孔隙比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同时,随着超静水压力逐渐消散,土的有效应力增大,地基土的强度逐步增长。排水固结法常用于解决软粘土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可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基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使建筑物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同时可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排水固结法是出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合而成的。排水系统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体(如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等),以及利用天然地基土层本身的透水性。加压系统有堆裁法、真空法、降低地下水位法、电渗法、以及联合法。排水系统,设置排水系统主要在于改变地基原有的排水边界条件,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途径,缩短排水距离。该系统是由水平排水垫层和竖向排水体构成的。当软土层较薄、或土的渗透性较好而施工期较长时,可仅在地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层,然后加载,土层中的水竖向流入砂垫层而排出。当工程上遇到深厚的透水条件很差的软土层时,可在地基中设置砂井等竖向排水体,地面连以排水砂垫层,构成排水系统。加压系统,即是起固结作用的荷载。它位地基土的固结压力增加而产生固结。排水系统是一种手段,如没有加压系统,孔隙中的水没有压力差,水不会自然排出,地基土就得不到加固。如果只增加固结压力,不缩短土层的排水距离,则不能在预压期间尽快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沉降量,强度不能及时提高,加载也就不能顺利进行。所以上述两个系统,在设计时总是联系起来考虑的。根据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的不同,排水固结法可分为下述几种方法:

2.1 堆载预压法

在建造建筑物以前,通过临时堆填土石等方法对地基加载预压,达到预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地基沉降,并通过地基土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然后撤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即在加固区堆地面荷载。荷载的材料一般都因地制宜,以砂、石料和就地利用土方为最常见。由于堆料的重量和体积都相当可观,往往历时长达半年至一年,堆料的来源、运输等常成为采用堆载排水固结法的难题,故而迄今使用堆载法的工程大都是有条件利用建筑物本身自重作为堆载的工程。临时的预压荷载一般等于建筑物的荷载,但为了减少由于次固结而产生的沉降,预压荷载也可大于建筑物荷载,称为超载预压。为了加速堆载预压地基固结速度,常可与砂井法或塑料排水板法等同时应用。如粘土层较薄,透水性较好,也可单独采用堆载预压法。用预压来加固地基土性质的方法,是用均布的表面荷裁在拟建的结构物施工以前就对地基施加超载,超载结果就会产生下列3种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效应:(1)主固结沉降;(2)次固结沉闭;(3)增加土的不排水强度。

2.2 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法:在地基中设置砂井等竖向排水体,其顶部采用砂垫层连通之后,在地表铺一层不透气的塑料膜,周边均埋在起封闭作用的粘土层中。砂垫层中埋置吸水滤管网,用真空泵抽气,使膜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形成负压,砂井中的孔隙水压力降低,被加固软土中的孔隙水流入砂井。由于真空预压法并不增加地基内土体的总应力,所以不会造成地基失稳,不必分级加载。这种预压法所产生的侧向变形是向着加固区的,在有效应力增量相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总沉降量小于堆载法。目前实际工程的真空度都可达80kPa以上,保持真空度的关键是塑料膜周边不能漏气,表层填土层应封闭在粘土层包围国内,土层中不宜有和外界连通的水平向水透层。由于不需要堆载材料,许多没有条件利用建筑物自重预压的工程采用真空预压,也已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3 砂井法

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一系列砂井,在砂井之上铺设砂垫层或砂沟,人为地增加土层固结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从而加速固结,并加速强度的增长,这种方法称为砂井法。砂井法常辅以堆载预压,称为砂井堆载预压法。该法适用于透水性低的软弱粘性土,对于泥炭土等有机质沉积物不适用,施工时常采用以下方式:

2.3.1 袋装砂井 袋装砂井是把砂灌入透水良好的编织袋内,其直径一般为7~12cm,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制袋材料是聚丙烯编织布。从砂井固结理论可知,缩短间距比增大井径对加速固结的效果更好,所以采用“细而密”的原则来布置竖向排水体。同时,在含水量很高的软土中,砂井容易产生缩颈、断颈起拱或错位。所以,用料省、连续性好、施工简便的袋装砂井越来越被广泛使用。袋装砂并的施工常采用导管式震动机械,施工程序包括定位、整理桩尖、下沉导管、将砂袋放入导管、拔管、位移等。

篇6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027-01

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轴向位移增大的情况,处理轴向位移增大事故的原则是,首先降低汽轮机的轴向推力防止推力瓦的磨损,轴向位移增大时,校对表计,加强检查推力瓦及其回油温度,串轴表指示变化,倾听机组内部声音,高低压侧汽封有无磨擦,检查主蒸汽参数是否超限,检查各监视段压力,判断叶片结垢情况,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情况,轴向位移增大时,应迅速检查机组振动,推力瓦块、推力瓦回油温度,同时降低热电负荷,经处理无效,继续增大至近保护动作值时,应紧急故障停机。

运行中发现主蒸汽压力,温度不符合额定参数时,应及时联系锅炉,要求迅速恢复正常,发现主蒸汽温度不正常时,根据自动主汽门后汽温处理,主蒸汽温度降低至500℃时开启有关疏水门,联系调度按对应控制曲线减负荷,当汽温下降至460℃以下时,虽经减负荷仍不能恢复,应联系调度故障停机,主蒸汽温度高于540℃时,联系锅炉要求迅速降低,汽温在545℃时,允许运行30分钟,如汽温升高至550℃应紧急停机,主蒸汽压力降低至8.5MPa时,检查高中低压缸流量不超过允许值,如超过时,按曲线减负荷,压力降至6.0MPa时负荷减至“0”,主蒸汽压力升高到9.5MPa以上,联系锅炉降低,升高至9.9MPa以上,用电动主闸门节流,保持电动主闸门后汽压不超过9.9MPa,汽压恢复后全开电动主闸门,汽温汽压同时下降,以汽温下降处理为主,减负荷数值为二者之和。发现主蒸汽压力、温度不符合额定参数时,应注意机组振动情况,倾听转动部分声音,检查总膨胀,转子与汽缸相对膨胀,轴向位移,汽机金属温度等变化情况。轴承回油温度突然升高3―5℃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轴承回油温度升高至65℃时,并严密监视,如无法降低继续上升至75℃以上时,紧急故障停机,推力瓦块温度升高至85℃时,应检查原因,并报告班长,如继续上升至90℃,应联系调度调整热电负荷或减负荷,推力瓦块任何一点不得大于100℃或二点不同时大于95℃。

发现油系统着火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并用消防设备进行灭火,根据火势情况决定是否联系消防队,如火势不能很快扑灭,威胁机组安全运行时,则进行紧急故障停机,严禁起动高压油泵,如火势继续蔓延危急主油箱则开启事故放油门进行控制放油直至转子静止后,立即停运低压油泵,同时进行必要的手动盘车,以防大轴弯曲,火势扑灭后立即关闭放油门,根据情况启动油泵,投盘车,涉及到电气设备安全运行时,必须将其电源切断。

凝汽器真空下降主要原因有循环水中断或不足,如因循环水中断而停机应注意,蒸汽导管疏水不能排入凝汽器,应排向大气,短时间不能恢复时,应关闭循环水进,循环水断水后一般在排汽缸温度降至50℃时恢复,紧急时可以在80℃以下缓慢注水恢复。发现凝汽器真空下降时,应核对排汽温度表,确定真空确实下降,立即汇报班长调度,并查找下降原因,当真空下降至86.7KPa时,按背压-功率控制曲线减负荷,当真空降至73.3KPa时减负荷至“0”,当凝汽器真空下降至60KPa时,虽经减负荷至“0”,但仍无法恢复时,应进行故障停机,排汽温度在空负荷时不应超过120℃,带负荷时不应超过65℃,排汽缸温度80℃以上时开启喷水降温,凝汽器真空下降,应及时查明下降原因,迅速处理。

篇7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的对外扩张和郊区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必然趋势。道路作为城市间与区域城镇的联系枢纽,因为其特有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因此发挥着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最近几年中道路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避免不了各种客观因素而出现一些质量问题,降低了工程的承载能力,还给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深入分析道路桥梁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加以有效预防是提高桥梁建设质量和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的保障。

1、道桥施工存在的相关问题

1) 高填土的下沉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桥梁的引道区域进行高填土,或者在道路与桥梁互通匝道处进行填方、深挖、高填等施工操作时,在工程竣工后可能会出现这些区域下沉的现象,造成这种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施工的原因,比方说施工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基础的压实操作,分层时层厚过大等。也可能是由于施工材料的原因,比方说基础土方的含水量或干容量判断出现错误、使用了过多的塑形性黏土、所使用的土方的压缩系数过大等。上述这些原因都可能引起下沉的现象。

沥青路面早期出现破损的现象

道路桥梁工程中路面出现早期破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a.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出现问题。当前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路面桥梁平整度的问题,但是对于基础部分的压实问题并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很多建筑材料在进行最终的压实施工时自身的温度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在较低温度下压实施工过度; b.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所需的材料在配合比上仍然需要完善,比方说道路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没有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道路桥梁的基层及基底等存在明显的承载力不足问题,这些将直接导致沥青路面出现问题; c.用于建设道路基层的施工材料出现收缩的问题,进而使得沥青道路路面出现相应的裂缝,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引起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

桥梁的桥头跳车及伸缩缝问题

由于桥梁的桥台位置出现的沉降与桥梁桥头出现的沉降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在桥梁桥头处的搭板和伸缩缝施工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导致在桥梁的桥台处出现类似台阶的构造,车辆行驶到此处时非常容易出现跳车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会对桥梁本身产生一定的冲击,损坏桥梁。

道路路面不平整

通常出现这种质量问题的原因有: 施工时对道路路基的最底层处理不够科学平整,甚至一些时候还会出现波浪式的起伏; 道路施工过程中相关质量控制工作不到位,一些压路机、摊铺机的操作人员并没有达到相关的操作水平要求; 滑靴及基准线使用过程缺少质量控制,当前我国道路路面的施工中,滑靴逐渐被广泛应用,但是仍然存在其明显的缺点和不足。

水泥路面出现开裂、断板质量问题

水泥路面出现开裂、断板的质量问题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对土基的压实操作强度不够或者存在不均匀的现象,也可能是由于在春秋两季进行施工时,混凝土路面的昼夜温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水泥路面的翘曲应力将会增大,从而使得路面的板体非常容易出现开裂、断板等质量问题。

改善措施

1) 加强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管理。

a.加强混凝土的质量管理。第一,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并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水泥等材料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下,施工中一些大体积混凝土应该采用水热化较低的水泥;第二,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来进行混凝土的配比,另外,对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也要进行充分的控制,利用分层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浇筑,科学合理的利用各种养护方式来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防止混凝土出现各种不必要的质量问题; 第三,在开始进行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振捣,尤其是工程中腹板内预应力管道较为密集的位置必须进行有效的充分振捣,保证混凝土充分密实的进行浇筑。

b.强化桥梁结构的质量管理。第一,桥梁的测量工作应该做到精确认真,保证放线定位操作时不会出现错误及偏差。当桥墩、桥台等位置施工完成后,需要对强梁的整个平面位置进行确定; 第二,由于桥梁结构的不同,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工序和技术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桥梁施工对工艺和技术的要求准确性较高,所以,施工单位应该严格按照桥梁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保证混凝土的振捣、养护、预应力张拉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保证桥梁符合相关的设计承载力要求; 第三,对桥梁的外观也要引起一定的重视,施工中避免出现由于施工方法和振捣等原因造成的桥梁整体外观出现问题。

不断增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a.充分开展精细化管理。为了保证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按照计划顺利实施,相关工程负责人应该做好施工人员的动员以及督促工作。工程负责人应该时常深入到施工人员中去,了解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利用定期召开的调度会进行有效解决,根据工程施工需要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并对一段时间内的工程施工进行总结,制定接下来的施工计划和方案,并根据具体的施工问题编制施工规范,使施工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

b.完善部署。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接桩、墩身等位置的质量要求较高,而且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单位可以与相应的施工组签订必要的责任状,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并采取一定的奖罚措施,对质量优秀、施工时间短的工程给予一定的奖励。对那些质量不合格,施工进展缓慢的工程可以利用增加人员、补充设备、分隔任务等方式来进行处理。

c.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管理。合格的道路桥梁施工材料,是保证道路桥梁质量的基础,因此需要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道路桥梁所使用的施工材料必须从正规厂家进行采购,采购时生产厂家需要提供相关的质量合格证书、技术合格证书等。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管理可以从施工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和执行、采购过程、材料验收分堆、材料使用跟踪及检验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

3) 工程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工程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主要是对前面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一个检查和考核的过程,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有效补救,无法进行补救的应该采取新建或重建的措施。通常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包括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路面强度、平整度、承载重量等。因为只有道路桥梁强度达到一定要求,才能保证道路桥梁不会出现塌陷或开裂; 路面桥梁的平整度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够保证车辆正常安全的行使; 道路和桥梁只有符合相关承载的要求,才能够保证桥梁事故不会发生。因此,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相关项目负责人应该严格按照上述的要求对工程进行竣工后的检查和考核。

4) 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责任制度。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现场应该建立由各级领导和相关的部门组成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对各个部门落实质量责任,技术管理人员应该对职责范围内的施工实施检查。我们应该认真的执行工程监理制度,严格的执行相关的要求,建立自检和互检等制度来保证工程质量。

篇8

(一)崩塌

崩塌是指岩土突然脱离母体岩壁使岩体出现崩落、滚动的现象。

(1) 坡面条件是引起崩坍的根本因素。黄土地区,坡度大于50°是就可能发生崩坍;由松散的的岩土组成的坡地当坡度大于45°,高差大于25米的时候可能出现小规模崩坍,高差大于45米就可能出现大规模崩坍;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斜坡,当坡度大于50°,高差大于50米时就可能发生崩坍。

(2) 地质构造与岩性也是崩坍发生的重要条件。结构疏松破碎的岩石易发生崩坍,当松软岩层与坚硬岩层成互层出现时,由于差异性风化使坚硬岩层突出,临空面增大也容易引起崩坍。

(二)滑坡

滑坡是公路施工中极易出现的地质灾害,是指斜坡上的岩体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在客观环境内通过重力的作用导致部分岩体沿着软弱带向下滑动的现象。导致滑坡的具体原因如下:

(1) 地貌原因高陡的山坡或陡崖,使斜坡上部的软弱面形成临空状态,上部岩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溶剂发生滑坡。河水强烈的凹岸陡坎也容易发生滑坡。

(2) 地质原因松散的沉积层,尤其是粘土及黄土浸水后,粘聚力骤降,大大增加了其可滑性。基岩区的滑坡一般和页岩、粘土岩、泥灰岩、板岩等软弱岩层有关,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一,特别是下面是坚硬岩石,上部是松散堆积层时容易发生滑坡现象。

(三)地面沉陷

地面沉陷是指比较软弱的路基基础,在公路施工或者建成以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沉降的现象。造成沉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路线选址不当或者路基施工不合理。自然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强降雨或地壳变动等。

二、公路施工中常见的地质勘探方法和内容

(一)勘探方法

(1) 埋桩法。在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地质勘探的方法就是埋桩法。通过这个方法就是能够最快时间内查看到公路施工周边的山体是不是有出现山体崩塌和滑坡的征兆,在发现异常的时候可以进行紧急应急方案的调整,短时间内安排施工人员离开,也可以紧急进行公路的抢修。

(2) 埋钉法,这个方法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地质的勘探,在裂缝两侧埋下两个钉子,通过对这两个钉子的距离变化进行测量与预测山体滑坡可能出现的变化。

(3) 贴片法,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在一些横跨裂缝除粘贴一些水泥砂浆,还可以粘贴一些纸片,当这些被粘贴的东西发生变化的时候,或者被拉断时,就说明发生了地质滑坡灾害,并且有了明显的地质变形,要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严格的防范。

(4) 上漆法,可以在裂缝出现的位置用漆做标志,之后观察上漆部位的变化来对地质发生的程度进行勘探和测量。

以上三种地质的监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非常直观的岩体滑坡的变化情况,虽然不能获取最为直接的数据。但是可以对地质的变化进行有效的预防。

(二)勘探内容

(1) 查找公路沿线的水文和地质条件,这样能为线路的位置提供一些地质方面的参考依据。

(2) 查找不良地质的分布和类型、规模、诱因以及发展趋势,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3) 查找特殊性岩土的类型和分布的范围、厚度以及性质等。

(4) 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和分布以及动态的变化规律以及洪水痕迹的分布高程。

(5) 查明岩溶水害、地面塌陷等对公路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公路施工中不良地质条件的处理方法

(一)加强公路线路地质条件的勘查

公路建设要高度重视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及时发现一些严重的地质问题并及时制定合理的方案进行可靠的处理,才能保证工程设计、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公路的可靠质量。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如果不重视好地质条件就会造成桥墩的塌陷,从而影响整个桥梁的安全。桥梁应该选择在边坡稳定、地基条件良好、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应尽可能避开大断裂带,尤其不可在未胶接的断层破碎带和具有活动可能的断裂带上造桥。在隧道施工前,做好对隧道岩体的勘察,能够更好的确定出施工方案,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机械。

(二)完善工程设计提高公路抗地质灾害的能力

在公路工程设计中,根据大部分地质剖面对致害地质作用的性质、原因、变形机制、边界、规模、稳定状况、危险程度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如水文、气候等情况,对预测的危害进行正确评价。当路线经过不良地质区域时,要综合考虑地质的治理有效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不同方案的的比选。重点地质防治工程,必须进行专门的可行性论证,必要时可进行工艺试验,因施工过程中必然对原有地质造成影响,如对岩基的喷锚、抗滑桩。挖排水沟等,不能因施工的扰动而对变形地质体造成新的破坏,当不可避免时要正确评估施工的扰动对变形地质体的影响程度,对原有设计进行补充修改。

(三)施工中通过技术手段防治地质灾害

1、对公路出现的崩坍和滑坡现象,应采用以下两种措施进行防治:

(1) 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可以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或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

(2)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削坡减载;边坡人工加固;以及采用预应力锚杆或锚索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通过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等。

2、对软土路基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

主要有抛石挤淤法:挖至基础的处理厚度,一般为30cm,快速抛石、整平,抛石整平稳定后进行砂砾垫层施工,其办法很快解决了公路桥涵的软基处理,提高了整体施工进度。还有可以用砂、砾石等材料置换或拌入法使软弱地基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

篇9

通过利用影像图文增强直观性、穿插小故事增加趣味性、巧用数字强化记忆、编写诗歌帮助记忆、利用图表比较实现对比记忆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联想、归纳、直观、快乐的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有效记忆。学习历史,在新课改下记忆力尤其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是提高学生成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历史学科中,时间、事件、人物众多,那么,如何将纷繁复杂的知识记扎实,努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呢?下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种记忆的方法:

一、利用影像图文增强直观性

学生内心都想学好,但总是记不住,其中有一点就是文字的枯燥。影像图文的运用使得学生面前课本上的那些文字鲜活可感,学生们都愿意看。如在讲《》这一课,在讲鸦片带给中国的危害时,借助一系列图片让学生具体感受鸦片给每个家庭、社会、国家所带来的危害。不仅自然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之心,使学生认识到要禁止鸦片在中国的销售的必要性,同时为下一个知识点作好了导入。讲时,引导学生看的图片,那浓得化不开的烟雾,说明当时缴来的鸦片众多,奋力倾倒鸦片的百姓和在旁监管的挺直身姿的林则徐,都透露出中国人民禁烟捍卫民族尊严的决心,这样一张张可观的图片,一段段精心挑选的影视片断,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觉,注意力集中了,那记忆的效果也不言自明。这些影像图文也为日后的知识再现有着很好的诱导作用,从而增强了记忆力度,而在这过程中所用到的影像图片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寻到。

二、穿插小故事增加趣味性

故事大家都爱听,初中学生也不例外,一听老师讲故事,都来了精神。《》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它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记忆这个条约时,其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五个,是记忆的难点。我是这样给讲的:从前,有个孩子姓广,名叫厦福。有一天水龙头漏水了,妈妈高叫到“广厦福把水管子拧上” “广厦福宁上”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都笑了,在笑声中把五个通商口岸自南向北就记牢固了。再如讲《世界历史》上册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不同的等级封建主: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我让学生只记每个等级中的第一个字,“公侯脖子难骑”当学生读完时都笑了。在笑声中增强了记忆。

三、巧用数字强化记忆

历史是以时间为顺序来编写的,因此时间特多,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在讲每一课时都在黑板的右侧列当节的大事年表加强记忆,还利用特殊的时间编故事来记忆。如唐朝起止时间:618年——907年.我是这样说的:糖(唐)留(6)了一(1)把(8),舅(9)领(0)妻(7)跑了。利用月日相同年不同的 大事加以强化记忆,如1945年10月25日被日本占领领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出国纪念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样学生在很多年以后也不会忘记。

四、编写诗歌帮助记忆

对易混的知识编成诗歌来记忆效果会更好。

如在讲《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4课《不怕远征难》时,的路线比较难记,我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先创作,后互相交流再共同编成诗歌来记忆:

路线

1934年,离开根据地,

湘西前进遭堵截,

英勇冲杀破封锁。

渡湘江,损过半,

主席提出英决断,

改向贵州渡乌江。

夺遵义,扭乾坤,

四渡赤水乱敌计,

急行渡过金沙江,

跳出敌人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翻雪山,过草地。

艰难困苦已过去。

1935年,红一陕甘会吴起。

1936年,三军大会师,

标志已结束。

再如讲《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虽然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是在课文注释中,但有必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对日后会用,所以,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城市时我是这样写的:

80经济特区有四个,

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后增一个是海南。

84开放沿海城市有14,

自北向南它们是:

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

南通,上海,宁波,加三州,

温州,福州和广州,

还有最南边的湛江和北海。

这些内容很重要,

大家一定要记牢。

通过这种脍炙人口的歌谣形式,学生就轻松记住了这些繁琐的课本知识。

篇10

中图分类号:TN91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在当前的应用数学中,小波变换研究领域发展不断,从而促进了对于平稳信号的分析与处理[1]。它是一种以局部的函数展开的,具有的性能与优点较多。小波分析通过在频率域去分析信号,也就是将信号分割为不同频率的元素,以和各个频率相适应的分辨率去对每个元素进行研究。小波变换就是一种固定窗口的大小不变而改变其形状的分析的方法。在信号高频部分可取得的比较精确的时间分辨率;在低频部分可取得比较精确的频率分辨,进而能有效地提取信息。二进制的小波对信号有变焦距的效用,假设在一开始就选择一个固定的放大数,其对应是信号的某个部分的内容。用户如果想观看到更小的信号,只需要把放大的数增加,小波变换是从数学显微镜中提出来的一种以 Mallat算法为基础做改进的算法[2],该理论提出信号状态的参量如速度、加速度、位置等对于测量噪声来说是低频段的,利用小波则可对信号实行分解,并将观测信号实行多尺度分解,接着将反映噪声的高频信号剔除,把余下的信号实行重构,以获取其他的噪声观测信号,使其可用以状态的更新,最后得到更精确的精度。这几年来,小波分析理论发展不断。当前,函数的空间插值小波、小波构造、多进小波、周期小波等都是、研究的主要方面。由于小波分析有很好的方向性特征、时频局部化等,所以其在众多的学科中都取得不同的应用,比如非线性分析、图像处理等。于雷达图像处理,小波分析的应用发展也正在迎头赶上。

1 雷达数据处理实现的硬件基础及其发展趋势

雷达系统中信号处理系统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用以在复杂的背景下雷达可以对图像进行增强和对目标边缘检测等。雷达信号的处理不仅能大幅度地提对目标的检测,还能提供更加多的信息。 DSP即数字信号处理器为雷达信号的处理系统核心,能极大提高雷达信号的性能外,还能大幅度地提高处理机的可靠性,从而使体积与功耗得到很大的减小。现代的雷达系统正向高适应性、多功能、多模式的方向发展。首先,雷达要具有较低的虚警概率与较高的检测概率;然后要具有多功能,不仅可以测定目标的运动参数、位置,还能分析处理,判断它的威胁程度,从而能够辅助决策,最后把目标信息传递至信息中心。数字信号处理器具有可靠、高速、低功耗、可编程、处理速度快、接口丰富等特点,由 DSP组成的信号系统将信号处理设计侧重在编程,这正好体现电子系统向软件化发展的趋势。通过这样可以将雷达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复杂程度降低,进而提高设计的兼容性、可升级能力与灵活性,缩短其研发周期[3]。除此之外,数字信号处理器还可以借助存储器的计算能力和管理能力,分析其杂波、起伏分量、面积、地杂波、以及杂波的多普勒频率等,进而建立图以完成回波需要的存储器控制、信息保存、统计分析等任务,实现 CFAR的处理。综上所述,数字处理器在雷达处理器的设计里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和灵活性,不仅可以提高处理能力和速度,大幅度提高处理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并且还可并行处理与阵列处理,从而使高速处理得到满足。

2 雷达信息处理系统

雷达信息处理系统先对雷达回波进行数字化的采集与存储,接着实时进行杂波抑制,对视频数据实现信息录取后送到计算机的终端设备上,最后实现显示与跟踪的完成。图像的杂波抑制和雷达回波信号作为处理系统的基础工作,给接着的信息录取和跟踪有重要的作用。雷达接收机将输出的回波信号用A/D变换[4],其转化成能够处理的视频,并且在距离与方位上实现了二维存储;而后又利用杂波抑制的方法抑制雷达回波中的杂波,这部分是处理系统的核心前提。

3 雷达信号的特点与小波变换处理的雷达视频图像

雷达信号经常有很多的杂波干扰,包括雨雪杂波、内部噪声与同频干扰等。故此,对信号做分析前要将有效信号提取出。传统方法为通过一个带通或低通滤波器,使用傅立叶变换将信号信息反映于频域内分析而不给出信号的变化情况,所以高频与由噪声所引起的干扰不能被很好地区分出来,同时也会模糊信号的位置。实际雷达回波中经常会遇到非平稳的信号,谱特性会沿着时间轴扩展,傅立叶变换的函数与其很难匹配。并且因为各种各样干扰信号的存在,雷达回波信号信噪比实际较低,小波变换则能在视频域内进行信号的分析[5],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小波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信号的突变部分与噪声的这个特性决定它可以在这方面得到的广泛应用。因为雷达信号目标与杂波存在,使其具有尖锐性,为使杂波抑制的信号仍然可以保持这种特点,以不使信号的小目标被平滑掉,所以在杂波的抑制过程,一般会使用硬阈值方法去处理问题。故此在理论与仿真实验里,硬阈值的处理方法要比软阈值处理方法好并且传统预处理的方法虽然能体现出图像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之间的矛盾,但是它的低通滤波平滑了噪声的时候也使得边缘模糊了,高通滤波能增强边缘却会使噪声放大了。小波分析方法使图像增强是通过图像的二维小波分析分解,然后通过增强处理低频的分解系数,衰减去处理高频的分解系数,可以获得图像增强效果。增强技术虽然不能丰富图像数据本身的所含信息,却可以将特定的特征凸现出来,克服了视觉模糊不良效应、图像对比度不够等缺点,让处理后的信息更利于目标的识别,对特定的应用也有利。一般意义上来说,图像增强是主要目的是增强图像对比度、可理解性,抑制或减少图像中混杂的噪声,以求提高视觉质量。传统的方法有频域滤波和空域滤波,这两种方法有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然而在增强图像时,常常有会较为严重的负效应。例如,高频滤波能放大原图像中的噪声,这本来就是图像增强存在的严重的问题,这会降低图像的清晰度,对于目标的检测十分不利;平滑滤波虽然能将个别颗粒状噪声去掉,但却会使原始图像边缘信息变得模糊。由于小波多分析分辨能够多尺度地提取信号特征,而且让信号在不同的尺度上被明显区分出来,因而在图像增强上有很大的优势。依照处理不同,可以把经常使用的技术分成基于图像域的技术与基于变换域技术。前一种可以对像素点进行直接的运算,而后一种却相对复杂,它首先需要把图像在一个空间域变换至另一个域里,表示应该为即时域至频域的变换,同时,对相应的域内系数进行修正以达到输出图像的对比度得到提高的效用。这里介绍的仅仅是在多尺度方法的增强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小波变换分析把一张图像分解成位置、方向与大小等分量,根据对位置的不同需要,在方向上,系数的大小会有某些分量的改变,从而使得一些感兴趣的分量被放大同时一些不需要的分量被减小。进而可以实现尽可能消除负面因素并增强图像的目的还有突出图像边缘细节。所以,要将噪声与图像边缘细节区分开来,然后要根据需要适度地增强图像的边缘细节。选用合适的函数来完成以上所述的步骤,一次完成去噪与增强的工作。高频加强的基础是小波分解和精确重建,将分解图像实行线性处理,把高频成分增强的目标紧紧抓住,再通过小波的反变换恢复其图像[6]。 该方法属于一种图像轮廓补偿法,对于图像的轮廓来说,灰度陡然出现变化的地方通常会隐藏大量的空间高频,通过将这些高频相对地突出来就可以加强图像轮廓,图像生成更加清晰

4 结论

理论研究中,小波变换对雷达图像使用边缘提取算法,而且可用编程实现,然后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其不断得到改进,利用小波变换进行边缘检测的理论不断地到发展,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小波与形态学的结合算法由于采用了小波进行边缘的增强,故此即使在噪声较大的时候也能达到更清晰、更准确、更连贯的图像。

参考文献:

[1]丁鹭飞,耿富录.雷达原理(第三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人学出版社,2002.

[2]孙晓宏,衣琳,索继东.雷达视频终端显示的研究和实现.大连:人连海事大学,2004.

[3]张明友,汪学刚.雷达系统(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篇11

一、树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激发职校生的学生热情

技工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我校为了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一方面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参观,让学生了解今后职业生涯中能够用到的计算机知识,一方面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述他们自身在工作中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的经历。其次,我校对本文由收集整理不同的专业,实行职业计算机操作证书制度,职业计算机操作证书是学生毕业、就业的必要条件。

我校综合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从专业角度出发,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根据职业活动的实用性来重新改革课程设置,体现技能培训目标的特点,将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以课题的形式结合成一门专业综合课程,以达到把该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脱节的问题,让学生在综合课程中得到系统的训练,获得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解决课题的方式以达到学生既学知识,又学技能的目的。

二、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提高职校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教学内容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最核心的环节,所以我校每年都请签约企业的高管到学校来参加教学内容的研讨工作,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基础,以工业技术发展方向为标准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我校计算机教学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在使用上同步,教学内容增加了新技术、新知识、新规范的介绍和应用。实施中我们把相关联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整合起来,删减掉不实用的理论和繁琐公式推导,通过课程内容间的相互渗透,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叠,增加一些生产实际的范例以及实践教学与实训内容,从而成为适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综合型教学内容。

譬如说,把《电子计算机基础》与《上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合成一门由多个课题构成的技能操作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计算机信息管理》合成一门网络管理与操作能力课程等等。从而使得专业技能的培训以课题的形式实现理实一体化,并参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计算机专业的标准要求来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

三、采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培训职校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在施教的过程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所谓一体化教学方法就把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以及学生所需达到的专项能力的要求,把实训、现场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让学生亲手操作,强化应用。例如,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时,基本理论与技能操作的课时按照2:1划分,其中每上一节理论课接着就是二节课实践,同一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位教师主讲,首先在一体化教室(或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述其理论基础知识,其次是讲完后让学生亲自去认识和操作,使理论知识更好的向实践应用转化,并结合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讨论,最后结合学生的作品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质,就是着力构建以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重点、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线、以课程应用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方法。

四、应用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工具,造就职校生的扎实工作基础

篇12

中图分类号:S435.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6-0072-1

1 县级虫害发生现状和特点

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对于一些新的变化反映则表现得更加迅速。调整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适应新时期发展是发展我国农业的战略任务。这使农作物种植结构、栽培制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经济作物种植品种的增多,我国农作物虫害的种类逐渐增多,经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亦越来越重,为我国的植保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广大农民对植保技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种植结构向多样化、复杂化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安全、有效的农药,保证都市型农业的安全生产,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差距,发展优质农副产品,迫切需要配套的综合防治技术,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降低残留污染。这要求我们必须调整思路,转变观念,确保正确指导粮油作物病虫害防治。

随着作物结构、耕作制度和气候因素变化,以及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虫害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农业工作者继续巩固和提高主要病虫测报和防治技术,必须建立起完整的植保标准体系。应增强大农业意识、创新意识,要求实施技术措施更科学、更合理、更规范,扎实开展经济作物、特种作物病虫害预报及防治,做到技术推广有规范,符合现代农业要求,适当减少一些原有的监测项目,强化植保信息与技术服务功能。将县级病虫预测与防治系统科学化和规范化,制定出相应的测报、防治技术规范,有效控制生物灾害,以适应新形势对植保工作的需要。保护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随着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可持续农业作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同稳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分不开的,要求植保工作者要迅速提高综合治理水平,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在害虫治理的技术推广过程当中,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优势,建立以村级为重点的病虫害防治社区,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立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培育出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的产品,不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真正做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粮食作物,尤其是玉米的种植,其害虫的防治方法虽有所改进,但由于基层自身的一些原因,使得县虫害的发生出现了新的特点,尽而使推广农业技术困难较重。特别在农作物病虫防治阶段,农村务农劳力主要以妇女和老年为主,老年人无力到田间进行病虫防治。因此可以实施植保代防来减少错用农药和劳动力缺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我们也看到,它能够加速推广新农药的步伐。

本文选用螟虫作为典型,在县级种植面积占有重要的经济比重,而玉米螟虫在新农业环境下有新现象,一些主要害虫发生规律有了新的变化。螟虫是我国玉米上的重要害虫,俗名玉米钻心虫,玉米螟对玉米伤害甚大。随着玉米栽培制度和品种布局的变革,螟虫的发生程度起伏很大,因此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首要害虫。

生产上对螟虫防治,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降低越冬幼虫数量,但由于过分依赖化学药剂防治,使玉米螟对常用药剂产生了明显抗性,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在生产上急需解决螟虫的药剂防治问题,为农业服务,确实势在必行。在我们国家,玉米螟与其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式关系很大,必须对其规律及优化的防治新体系进行研究,应明确新的发生规律,为玉米螟的治理做好充分准备,弄清其优势寄生性天敌资源及药剂对寄生天敌的作用,如赤眼蜂对玉米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充分发挥天敌的对它的生态控制效应,有助于对害虫种群的管理。防治方法上最新表现在大量应用新型农药,心叶末期在喇叭口内撒施颗粒剂效果最好,但药剂有效成分、浓度、助剂等差异很大,要筛选出理想的选择性农药,达到减缓抗性的产生,同时做到经济、有效。

2 玉米害虫发生与气候、播栽期的关系

虫情由某县极植保站提供,气象资料则取其气象站。用相异系数对虫情资料作定量分析。螟虫的越冬基数与4、5月雨量的相关,相对湿度越大,产卵量越大,4月中下旬绿肥田、冬闲田提早耕灌,干旱环境不利于卵的孵化及幼虫成活,因地制宜采取各种办法降低越冬幼虫数量,因此会大量杀死越冬虫。

试验选在上年三化螟发生较重镇进行,以当地常年的播期5/10为基础,试验所用虫情为黄路20w黑光灯灯诱资料。秧苗是其唯一食料,播的早的受害就重,不同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明显,早播的易受到螟蛾产卵的时间段比后播的长,要避开蚁螟侵入的最佳时期,切断螟虫第一代的繁殖基地,将播期推迟到5/20—5/23左右较为适宜,即适期播种三代防治次数能够减少一次。

两种恒温条件下二化螟实验种群的生命表。恒温试验供试虫源采自受灾严重区的螟卵块。用室内玉米种苗饲养法,在GXZ型智能光照培养箱内进行,在解剖镜下数出孵化和未孵化的卵粒,蛹的历期是取刚化的雌雄蛹各15个,成虫是单对产卵,生命表主要参数的计算参数包括种群增长指数、种群的净繁殖率、世代平均寿命、内禀增长力和周限增长率。

结果表明两个恒温处理间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都无显著差异,各虫态的存活率也均无显著差异,蛹重及平均产卵量无显著差异。

玉米螟虫近年来有发生加重的趋势,蜘蛛作为农田害虫天敌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它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选择对害虫高效而对天敌低毒或无毒的杀虫剂,以协调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效果,使得各种措施协调,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以收到最佳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有效防治害虫提供指导。如螟蛉特、山瑞、四季乐是较理想的药剂,考虑到药剂对蜘蛛功能团捕食能力的影响,能够很好的协调化防和生防。

参考文献

篇13

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想要准确地应对当代新型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课堂记忆效果提高是进行创新的好方法之一。笔者主要根据初中历史课堂上出现的教学方法不具体、教学语言不生动、教学应变能力不足等问题,来论述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需要提高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将历史知识内容不但能灵活运用到做题和考试中,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从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和应变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果作为必要目标,做到让学生简单而明了地理解知识内容,从而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有关的课堂记忆,做到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达到的综合素质加强的最终目的。

一、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首要前提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由此可见,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得到不同的收获。初中历史课程属于文科范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历史这门课程的学习不用像数学一样注重计算和练习,有句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形容的正符合对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而在课堂上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前提工作,教师如果想要使学生的记忆深刻,就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得准、记得多。授课过程中我采用的树叉图示法对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有明显的作用,比如,在川教版的历史课本中,学习的秦朝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时,我将中央集权统治的机构体现形式用树叉图示法来展示成:

学生通过树叉图示法,简单直观地明白了中央集权制的体现形式,将中央集权统治时期的各个职位一目了然,课堂要点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了充分的了解,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进而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效果的目的。

二、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是使学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有利步骤

针对于初中历史这门学科,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由此产生的课堂记忆效果也同样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如果使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开启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它是一只控制学生课堂行为的看不见的手,为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锤炼自己教学语言是非常必要的。(1)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只有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才能确保知识的无误性,有些教师因为课前准备不足,使得课堂知识点错误百出,不但会传递给学生错误的信息,学生也会因此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疑问,造成一种怀疑的听课态度,对课堂记忆效果有消极的作用。(2)教师应该避免模棱两可的语言,多使用一些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时尚感的教学语言,比如,运用部分文明的网络语言:有木有、神马、浮云等,让学生对教师感到一定的亲切感是提高学生课堂记忆效果的有利步骤,可以让教师的历史课堂充满学生的欢声笑语。

三、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是使学生提高课堂记忆效果的可靠保障

在初中历史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影响教学进度的个别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确保课堂教学的顺畅实施有较大的保障作用。教师的能动性能够灵活地控制教学速度的节奏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氛围,实现教学手段和途径的方法得当,不但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记忆能力。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涨、气氛不活跃的情况,教师可以尝试着合理改变教学目标,先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与学生进行互动,设置一环接一环的教学环节,使用提问或者让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慢慢地调整状态进行有效的历史知识学习。应变能力强的教师一般能够自由地调控教学节奏,使之有快有慢、有急有缓、有张有弛,教学内容的节奏要求根据课堂教学的时间情况合理、均衡地分布重点与非重点、难点与非难点,教学语言的节奏要求和谐优美,重视句式的变化,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逐渐提高,对知识内容也会使其记忆力加深。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加强语言的生动性能形成欢乐的课堂氛围,并且如果教师在不同的授课环境下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对顺利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才能使学生的记忆效果达到最好,让学生切实地做到了充分理解历史知识,并且提高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热情,符合当代历史教学的新模式、新思想。

参考文献:

[1]杨琼.初中历史教学中故事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于笑梅.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