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初中历史记忆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历史记忆方法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75-01

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很多。对于学生而言,“过目不忘”的境界虽然难以企及,但如果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将会帮助学生更快更持久地记忆。

一、“五到”记忆法

所谓“五到”记忆法,即“耳、眼、手、口、心(脑)”同时用到的一种记忆方法。耳,要求认真听讲,听别人回答问题,收到听觉信息;眼,随时观察老师的动作、表现,认真看课本,形成视觉影像;手,勤动手,做笔记,画重点,使知识组合更加合理;口,提出不清楚的问题,回答老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使大脑中的知识重新组合;心,实质指大脑,要求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对各科学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使知识理论化、系统化。“五到”记忆法,要求各种器官完全处于开放状态,对于接受新知识效果极佳。本方法适合于课堂听课,有利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掌握新知识。长期使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失为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好方法。

二、信息压缩记忆法

所谓信息压缩记忆,就是对所需记忆的大量内容进行压缩,用几个字或词来表达,减少记忆量,从而快速记忆的方法。例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记忆,可以总结为“三、四、五”:所谓“三”即三点:涿郡、洛阳、余杭,“四”即四段: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即五条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此方法简单清晰,适合大量内容的记忆。不过,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善于用脑,把思维记忆结合起来,会压缩信息。

三、联系记忆法

记忆学是建立联系的科学。用联系来记忆,有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公元前594年,中国历史上鲁国实行初税亩,西欧希腊雅典实行梭伦改革。本方法运用广泛,有利于对知识的贯通和长久记忆,是记忆较难学科知识的好方法。

四、记头记忆法

记头记忆法,即记住所记忆的内容的领头的字或关键词,便能记住整体内容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记忆量和提高记忆速度。例如,记忆《》的十处通商口岸时,可用记头法,即“营烟淡台汕,琼力镇宁汉。”又如,对三国时曹操在北方采取的政策,可以这样记忆:“正(政)经用军挟屯为(唯)官”。政即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实行屯田,用人制度上用人唯贤,军事上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再如,关于贞观之治的内容,可以记成“三要二有”。

五、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是把大量的、成段的记忆内容,用诗歌的形式组合提取,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三十六计,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可做如下歌诀记忆。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窃贼。

鱼蛇海河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这首诗中,除了“檀公策”三字外,每个字包括“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次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先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度陈仓、走为上策、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楼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途伐虢。可见,近二百字的内容,被这首仅五十个字的短诗涵盖其中,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六、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把记忆的材料编成、杜撰成读音相近的词、词组、句子或类似词句,便于记忆。这种杜撰也许不太科学,甚至有些荒唐,但是如果以记住为目的,还是会有所帮助的。例如,莱特兄弟制飞机――来偷兄弟飞机;贝尔发明有线电话――背后有话,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值得一试。

七、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例如,中国的期间,对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进行比较。郑和下西洋,可与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比较。德国的统一,可以与意大利的统一进行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可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深记忆。

八、知识结构记忆法

此法适用于课后复习、单元复习、专题复习、系统复习等各种各样的复习。复习时,画知识结构树,一边回忆一边画,包括大标题、小标题、每一小标题下的各项具体内容,就像画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有树干、树枝和树叶。记忆的时候,先抓住枝干,再添枝加叶。

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除上述方法外,还有形象记忆法、系统记忆法、卡片记忆法、图示记忆法等。记忆方法无穷无尽,层出不穷,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摸索、总结,学会巧妙综合运用,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能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

篇2

初中物理公式比较多,初学者一般容易记住,但是也容易忘记,且特别容易混淆。在教学实践中就初中物理公式的复习谈一些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一、形似对比法

在2012年新版初中物理中,有许多物理公式,比如浮力公式

学生在记忆公式和进行计算时,经常会搞错,容易写成形如:所以这一类十分相似的公式,学生就要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的练习多加巩固,不易混淆,牢牢记忆。

二、定义公式法

质决定的,ρ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它的m和V无关,但可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在教学中,学生常错误地认为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同样对于公式R=的理解,也容易错误地认为R与电压

U成正比,与电流I成反比,而实际上导体R与U和I无关,但可以利用R=进行计算电阻的大小。

对于物理的定义公式有特定的含义,不能一味地利用数学表达式来理解物理公式,所以要从物理意义上加深理解记忆相关的公式,才不会得出错误结论。

三、单位反推法

在做计算题时,忘记速度公式,但是你只要记住了速度v的单位是“米/秒”,米是路程S的单位,秒是时间t的单位,所以能够推导出速度的公式为:。同理,如果忘记密度公式,但是你只要记住了密度ρ的单位是“千克/立方米”,千克是质量m的单位,立方米是体积V的单位,所以能够推导出密度的公式为:

所以当你只记得某物理量的单位时,也可以用“单位反推法”推导出对应的物理公式。

四、同类记忆法

两计算式中的物理量基本相同,但两者的含义却大不相同,前者排分别表示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而后者ρ和V分别表示物体的密度和体积。

五、表格对比法

在串、并联电路中,计算有关的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时,物理量较多而且容易混淆,采用表格对比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推导公式法

此方法关键是熟悉各量之间的代换计算,利用一定的数学技巧就可以达到有关公式的推导。通过公式的推导,加强了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记忆,对相关的公式记忆更加牢固,不易忘记。

七、数学变换法

V=这两个公式分别计算出质量m和体积V,这个方法“举一推三”从中可以节省大量时间,也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此法好处多多,只记了一个公式,就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对公式进行变形,得到另外的几个其他物理量的计算公式,使公式记忆得特别牢固,运用起来更加灵活,在公式记忆过程中,避免了死记硬背,容易忘记又容易混淆。

八、定义记忆法

初中物理概念中,有许多形如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对应的速度公式就是v=”。这种形如“单位……的……叫……”之类的,还有“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叫功率,对应的功率公式就是P=”;“单位体积某种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谬该物质的密度对应的密度公式就是ρ=”等等。

这些公式就可以利用“定义记忆法”,用这个记忆方法,同样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九、同式异义法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物理公式中,表达式用相同的物理量,计算出的却是不同的物理量,对此我们就要依据题目的要求选对应的公式,不然就会出错。

十、比例记忆法

篇3

二、“过失严重度”的建立

(一)“过失严重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过失严重度”是描述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综合严重程度的量化指标,它等于事故级别系数乘以责任大小系数。其计算公式为:过失严重度=事故级别系数×责任大小系数。这一概念综合了医疗事故的等级及责任程度两个变量,对不同等级和责任程度的医疗事故可以进行量的区分。其中的责任程度是指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一般称之为过失参与度,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二)事故级别及责任大小系数的取值

1.事故级别系数对于事故级别系数,我们设定一级事故为1,二级事故为2,三级事故为3,四级事故为4。根据具体取值,很明显,事故级别越高,其取值越小;事故级别越低,其取值越大。

2.责任大小系数对于责任大小系数,我们按照责任程度级别,取其过失参与度的倒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49条列举了影响医疗事故赔偿的三种因素,分别是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以及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这三种影响因素中,事故后果容易判断,真正要鉴定的是后两种。其中过失的责任程度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过失参与度,而疾病对后果的影响我们可称之为疾病参与度。这里首先分析过失参与度的取值问题。按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2002年7月19日卫生部令第30号)第36条规定,医疗纠纷中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划分为4级: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全部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过失参与度取100%;主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过失参与度取80%;次要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过失参与度取30%;轻微责任是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过失参与度取10%。

根据取值,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的过失参与度分别为1,0.8,0.3,0.1,责任程度越大,过失参与度的数值也就越大。取倒数后,责任程度越大,其倒数就越小,而且使原始数据的集中趋势变得分散,差别增大,与事故级别系数结合起来,可使不同事故等级、不同责任程度的医疗事故之间的差别更为显著。据此,责任大小系数,即不同责任程度过失参与度的倒数分别为1,1.25,3.33,5(轻微责任取0.2的倒数,按0.2取值,其倒数已足够大,足以满足区分要求)。

3.各级医疗事故“过失严重度”的计算结果及排序按照《条例》及相关规定,医疗事故分为四个级别,每一级又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轻微责任,经排列组合,就有了16种情况,这16种情况的严重程度如何排列呢?根据“过失严重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经计算,共产生了15个级别的过失严重度,从最重的1到最轻的20。如一级事故全部责任的过失严重度为:过失严重度=事故级别系数×责任大小系数=1×1=1;四级事故轻微责任的过失严重度=4×5=20。各个级别,其中一级事故全部责任的过失严重度为1,数值最小,严重程度最大;四级事故轻微责任的过失严重度为20,数值最大,严重程度最小。各级医疗事故的过失严重度排序为:(1)一级A,(2)一级B,(3)二级A,(4)二级B,(5)三级A,(6)一级C,(7)三级B,(8)四级A,(9)一级D、四级B,(10)二级C,(11)三级C,(12)二级D,(13)四级C,(14)三级D,(15)四级D。其中:一级事故过失严重度排名本论文由省略整理提供为:1,2,6,9;二级事故过失严重度排名为:3,4,10,12;三级事故过失严重度排名为:5,7,11,14;四级事故过失严重度排名为:8,9,13,15。这个排序实际上就是在综合考虑医疗事故等级与责任程度的情况下,各级医疗事故之间严重程度的综合排序。

三、“过失严重度”的现实意义及其应用

因为“过失严重度”是一个量化的概念,可对不同等级、不同责任程度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有了这样的排序,可以解决医疗纠纷与事故处理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加合理。

篇4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最难驾驭的并不是上部结构,而是该工程的地基和基础工程的问题。地基基础工程质量的可靠性,是建设工程整体安全可靠性的基源。从地基基础质量形成特性和其质量事故发生的特点分析,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地基基础工程问题的复杂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潜在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严重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责任的多元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困难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代价高等。地基处理方法很多,每种方法均有它的适用范围、局限性和优缺点。因此对每一具体工程都应从地基条件,处理要求,工程费用以及材料机具来源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工程中我们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地基处理方法与施工工艺:

1排水固结法

当建筑物构筑在软粘土地基上时,我们常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地基。排水固结是通过排水和加压两个系统来完成的。排水固结排水系统竖向排水体(普通沙井等)水平排水体(沙垫层)加压系统堆载法直空法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电渗法联合法根据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的不同,排水固结法分为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降水法和电渗法。

1.1堆载预压法

在建造建筑物之前,用临时堆载(砂石料、 土料、 其他建筑材料、 货物等)的方法对地基施加荷载,给予一定的预压期。 使地基预先压缩完成大部分沉降并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后,卸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

施工工艺与要点:预压荷载一般宜取等于或大于设计荷载;大面积堆载可采用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作业,对超软土地基的第一级堆载用轻型机械或人工作业;堆载的顶面宽度应小于建筑物的底面宽度,底面应适当放大;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不得超过地基的极限荷载。

1.2真空预压法

在软粘土地基表面铺设砂垫层,用土工薄膜覆盖且周围密封。 用真空泵对砂垫层抽气,使薄膜下的地基形成负压。 随着地基中气和水的抽出,地基土得到固结。为了加速固结,也可采用打砂井或插塑料排水板的方法,即在铺设砂垫层和土工薄膜之前打砂井或插排水板,达到缩短排水距离的目的。

施工要点:先设置竖向排水系统,水平分布的滤管埋设宜采用条形或鱼刺形,砂垫层上的密封膜采用2~3层的聚氯乙烯薄膜,按先后顺序同时铺设。面积大时宜分区预压;做好真空度、 地面沉降量,深层沉降、 水平位移等观测;预压结束后,应清除砂槽和腐植土层。应注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1.3降水法

降低地下水位可减少地基的孔隙水压力增加上覆土自重应力,使有效应力增加,从而使地基得到预压。这实际上是通过降低地下水位,靠地基土自重来实现预压目的。

施工要点:一般采用轻型井点、 喷射井点或深井井点;当土层为饱和粘土、 粉土、 淤泥和淤泥质粘性土时,此时宜辅以电极相结合。

1.4电渗法

在地基中插入金属电极并通以直流电,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土中水将从阳极流向阴极形成电渗。不让水在阳极补充而从阴极的井点用真空抽水,这样就使地下水位降低,土中含水量减少。 从而地基得到固结压密,强度提高。电渗法还可以

配合堆载预压用于加速饱和粘性土地基的固结。

2置换与拌入法

这种方法是用砂、碎石等材料置换软土地基中部分软土,可在松软地基中掺入

胶结硬化材料或向地基土中注入化学药剂使土体产生胶结作用,形成加固体,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压缩量的目的。

2.1换土垫层法,其适用范围为各种软弱土地基。

2.2挤淤置换法,适用于厚度较小的淤泥地。

2.3振冲置换法,适用于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 20kPa 的粘性土、粉土、饱和

黄土和人工填土等地。

2.4砂石桩法,适用于软粘土地基。

2.5石灰桩法,适用于杂填土、软粘土地基。

2.6 EPS 超轻质料填土法,适用于软弱地基上的填方工程。

2.7振冲击:用于沙土地基,它可以增加沙土的密实度;用于粘性土地基,则主要是在土体中形成直径较大的振冲桩与周围的同组成复合地基。

2.8深层搅拌法用于加固软土地基是利用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浆液或粉状的固化剂强行搅拌,搅

拌后的混合物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结合成具有水稳定性、整体性和具有一定强度的复合地基。

2.9 化学加固法:这是一种将化学溶液或胶粘结剂灌入土中体,从而使土体胶结以提高地基强度,减少沉降量的方法。常用化学浆液:水泥浆液、硅酸钠为主的浆液以及丙稀酸氨为主的浆液和纸浆为主的浆液等。施工方法除有深层搅拌法外,还有高压喷射注浆法、电渗硅化法等。用硅化法能有效地制止流沙现象或堵泉眼,也可用于处理已建构筑物的隐蔽部分地基。

3.振密、挤密法

当建筑物构筑在沙土、湿陷性黄土和粘性土时,可采用这种手法进行加固。振密、挤密法的原理是采用振动、挤压的方法,使压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施工注意事项:①表层原位压实法,适用于杂填土、疏松无粘性土、非饱和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等地基的浅层处理。②振冲密实法,适用于处理砂土和粉土等地基且不加填料,仅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小于 10% 的粗砂、中砂地基。③挤密砂石桩法,适用于松散砂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④爆破挤密法,适用同上。⑤土桩、灰土桩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素填土等地基。⑥夯实水泥土桩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各种软弱地基。⑦孔内夯扩桩法,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各种软弱地基,因地制宜采用适当的成孔工艺,回填料和夯扩工艺。

4. 加筋法

4.1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它以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如塑料、化纤、合成橡胶等为原料,制成各种类型的产品,置于土体内部、表面或各层土体之间,发挥加强或保护土体的作用。土工合成材料可分为土工织物、土工膜、特种土工合成材料和复合型土工合成材料等类型。

4.2土钉墙技术。土钉一般是通过钻孔、 插筋、 注浆来设置,但也有通过直接打人较粗的钢筋和型钢、 钢管形成土钉。土钉沿通长与周围土体接触,依靠接触界面上的粘结摩阻力,与其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土体,土钉在土体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被动受力。并主要通过其受剪工作对土体进行加固,土钉一般与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故称之为斜向加固体。土钉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和边坡加固。

4.3加筋土。加筋土是将抗拉能力很强的拉筋埋置于土层中,利用土颗粒位移与拉筋产生的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整体,减少整体变形和增强整体稳定。拉筋是一种水平向增强体。一般使用抗拉能力强、摩擦系数大而耐腐蚀的条带状、 网状、丝状材料,例如,镀锌钢片;铝合金、合成材料等。

5 灌浆法

利用气压、 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某些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灌浆的浆液可以是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水泥浆、粘土浆、 石灰浆及各种化学浆材如聚氨酯类、木质素类、硅酸盐类等。根据灌浆的目的可分为防渗灌浆、堵漏灌浆、加固灌浆和结构纠倾灌浆等。按灌浆方法可分为压密灌浆、渗入灌浆、劈裂灌浆和电化学灌浆。灌浆法在水利、建筑、道桥及各种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6 结束语

展望地基处理的技术发展,应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并应重视下述几个面:

6.1研制引进地基处理新机械,提高各种工法的施工能力。

6.2发展地基处理新技术。

6.3发展地基处理测试技术。

6.4发展地基处理理论 地基处理实践的发展势必促进地基处理理论的进步,理论方面的发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工法加固地基的机理以及设计计算理论,一类是一般理论。

6.5深化施工管理体制改革,重视专业化施工队伍建设。

7参考文献

[1].徐仁弟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9)

[2].张旭东,李茂铎 浅谈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2

篇5

1 垫层法

当软弱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不了建筑物的要求,而软弱土层的厚度又不很大时,采用垫层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在软弱土地区经常采用的是做换土垫层,简称垫层法或换土法,如砂垫层、砂卵石垫层、碎石垫层、灰土或素土垫居、煤渣垫层、矿渣垫层以及用其它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构料做的垫层等。虽然材料不同的垫层,其应力分布有所差异,但从试验结果分析,其极限承载力还是比较接近;通过沉降观测资料,发现不同材料垫层上的建筑物沉降的特点也基本相似,所以各种材料的垫层都可近似地按砂垫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不同材料的垫层,其主要作用也与砂垫层相同,即:

1.1 提高地基承载力

大家知道,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与基础下土层的抗剪强度有关。如果以抗剪强度较高的砂或其它填筑材料代替较软弱的土,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避免地基破坏。

1.2 减少沉降量

一般地基浅层部分的沉降量在总沉降量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以条形基础为例,在相当于基础宽度的深度范围内的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50%左右。如以密实砂或其它填筑材料代替上部软弱土层,就可以减少这部分的沉降量。由于砂垫层或其它垫层对应力的扩散作用,使作用在下卧层土上的压力较小,这样也会相应减少下卧层土的沉降量。

1.3 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

建筑物的不透水基础直接与软弱土层相接触时,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弱土地基中的水被迫绕基础两侧排出,因而使基底下的软弱土不易固结,形成较大的孔隙水压力,还可能导致出于地基强度降低而产生塑性破坏的危险。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等垫居材料透水性大,软弱土层受压后,垫层可作为良好的排水面,可以使基础下面的孔隙水压力迅速消散,加速垫层下软弱土层的固结和提高其强度,避免地基土塑性破坏。

1.4 防止冻胀

因为粗颗粒的垫层材料孔隙大,不易产生毛细管现象,因此可以防止寒冷地区土中结冰所造成的冻胀。这时,砂垫层的底面应满足当地冻结深度的要求。

1.5 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在各类工程中,垫层所起的主要作用有时也是不同的,如房屋建筑物基础下的砂垫层主要起换土的作用;而在路堤及土坝等工程,主要是利用砂垫层起排水固结作用。换土垫层法主要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一般多用于荷载不大,基础砌置深度较浅的3~5层建筑物。砂、砾、碎石、矿渣或石渣等是最常采用的垫层材料,这类土的强度大,压缩性小,透水性良好,比较容易使之密实。在垫层材料料源丰富的地区,且建筑物要求的荷载不大的条件下,换土垫层法是一种经济可行的软基处理办法。

2 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的原理是软弱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土中孔隙水慢慢排出,孔隙比减小,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同时,随着超静水压力逐渐消散,土的有效应力增大,地基土的强度逐步增长。排水固结法常用于解决软粘土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可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基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使建筑物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同时可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排水固结法是出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合而成的。排水系统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体(如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等),以及利用天然地基土层本身的透水性。加压系统有堆裁法、真空法、降低地下水位法、电渗法、以及联合法。排水系统,设置排水系统主要在于改变地基原有的排水边界条件,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途径,缩短排水距离。该系统是由水平排水垫层和竖向排水体构成的。当软土层较薄、或土的渗透性较好而施工期较长时,可仅在地面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层,然后加载,土层中的水竖向流入砂垫层而排出。当工程上遇到深厚的透水条件很差的软土层时,可在地基中设置砂井等竖向排水体,地面连以排水砂垫层,构成排水系统。加压系统,即是起固结作用的荷载。它位地基土的固结压力增加而产生固结。排水系统是一种手段,如没有加压系统,孔隙中的水没有压力差,水不会自然排出,地基土就得不到加固。如果只增加固结压力,不缩短土层的排水距离,则不能在预压期间尽快地完成设计所要求的沉降量,强度不能及时提高,加载也就不能顺利进行。所以上述两个系统,在设计时总是联系起来考虑的。根据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的不同,排水固结法可分为下述几种方法:

2.1 堆载预压法

在建造建筑物以前,通过临时堆填土石等方法对地基加载预压,达到预先完成部分或大部地基沉降,并通过地基土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然后撤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即在加固区堆地面荷载。荷载的材料一般都因地制宜,以砂、石料和就地利用土方为最常见。由于堆料的重量和体积都相当可观,往往历时长达半年至一年,堆料的来源、运输等常成为采用堆载排水固结法的难题,故而迄今使用堆载法的工程大都是有条件利用建筑物本身自重作为堆载的工程。临时的预压荷载一般等于建筑物的荷载,但为了减少由于次固结而产生的沉降,预压荷载也可大于建筑物荷载,称为超载预压。为了加速堆载预压地基固结速度,常可与砂井法或塑料排水板法等同时应用。如粘土层较薄,透水性较好,也可单独采用堆载预压法。用预压来加固地基土性质的方法,是用均布的表面荷裁在拟建的结构物施工以前就对地基施加超载,超载结果就会产生下列3种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效应:(1)主固结沉降;(2)次固结沉闭;(3)增加土的不排水强度。

2.2 真空预压法

真空预压法:在地基中设置砂井等竖向排水体,其顶部采用砂垫层连通之后,在地表铺一层不透气的塑料膜,周边均埋在起封闭作用的粘土层中。砂垫层中埋置吸水滤管网,用真空泵抽气,使膜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形成负压,砂井中的孔隙水压力降低,被加固软土中的孔隙水流入砂井。由于真空预压法并不增加地基内土体的总应力,所以不会造成地基失稳,不必分级加载。这种预压法所产生的侧向变形是向着加固区的,在有效应力增量相同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总沉降量小于堆载法。目前实际工程的真空度都可达80kPa以上,保持真空度的关键是塑料膜周边不能漏气,表层填土层应封闭在粘土层包围国内,土层中不宜有和外界连通的水平向水透层。由于不需要堆载材料,许多没有条件利用建筑物自重预压的工程采用真空预压,也已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2.3 砂井法

在软粘土地基中,设置一系列砂井,在砂井之上铺设砂垫层或砂沟,人为地增加土层固结排水通道,缩短排水距离,从而加速固结,并加速强度的增长,这种方法称为砂井法。砂井法常辅以堆载预压,称为砂井堆载预压法。该法适用于透水性低的软弱粘性土,对于泥炭土等有机质沉积物不适用,施工时常采用以下方式:

2.3.1 袋装砂井 袋装砂井是把砂灌入透水良好的编织袋内,其直径一般为7~12cm,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制袋材料是聚丙烯编织布。从砂井固结理论可知,缩短间距比增大井径对加速固结的效果更好,所以采用“细而密”的原则来布置竖向排水体。同时,在含水量很高的软土中,砂井容易产生缩颈、断颈起拱或错位。所以,用料省、连续性好、施工简便的袋装砂井越来越被广泛使用。袋装砂并的施工常采用导管式震动机械,施工程序包括定位、整理桩尖、下沉导管、将砂袋放入导管、拔管、位移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