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资知识点

地理教资知识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2:5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地理教资知识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理教资知识点

篇1

关键词:自立式 钢烟囱 倾斜 直埋 地脚螺栓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结构顶标高+240m,筒身内径Φ7300mm,两只钢筒自1.5m~98.96m筒身相向倾斜,斜率为0.014,

98.96m以上斜率为0。钢管支撑布置在两只钢筒中心线的平面外侧,两根主立管规格Φ2000*40mm从1.5m标高筒座环壁引上,在约80m标高处合二为一,再往上至218.0m标高筒身抱箍上,南北视图呈直角三角形布置。

筒体、支撑及附件总重约3600t,通过四个钢筋混凝土环壁传给基础承台。混凝土筒座环壁表面倾斜与上部结构轴线垂直,2只钢筒和2根支撑管通过同样倾斜的462根M52直埋地脚螺栓和110根M90直埋地脚螺栓与环壁相连,并设有剪力槽,法兰底部设置对应剪力件,砼与法兰之间用H70灌浆料填充。螺栓定位精度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底法兰、法兰压板的穿孔率和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烟囱基础环壁地脚螺栓分布如下图所示:

2 质量标准

在项目划分表烟囱单位工程――基础分部工程最后增加06地脚螺栓分项,及0601地脚螺栓安装检验批。并考虑:①参照主产房及锅炉基础相关标准,直埋地脚螺栓安装允许偏差为:同组螺栓中心位置偏差±2mm,顶标高允许偏差+5~+10mm,垂直度偏差小于L/450。②烟囱基础施工图总说明:地脚螺栓采用45#钢直埋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禁止采用直接点焊螺栓或螺母固定的方式。③烟囱上部结构施工图总说明:支座环(底法兰)上螺栓孔的允许偏差,孔与孔之间尺寸,不超过1.5mm,孔径不超过1.5mm。④但又不宜忽视螺栓数量大、间距小、圆形分布、倾斜直埋、环壁内钢筋较密等实际存在的困难,以及烟囱底法兰不同于主产房及锅炉钢柱、设备底座等工厂化制作好后再运现场安装的情形,而是可以根据定位后的螺栓坐标现场加工开孔,因此照搬照抄主产房及锅炉基础相关标准用于本工程过于严格。

综合以上因素,要求对每根螺栓独立控制:①螺栓顶中心坐标允许偏差±4mm。②螺栓顶标高允许偏差+5~+10mm。③垂直度不便测量,改为控制锚固板中心坐标偏差±4mm。④由于螺栓丝牙长度有限,定位板和锚固板面标高允许偏差±10mm。⑤螺栓、螺母禁止电焊。⑥锚固板底部螺母必须贴紧,定位板上下螺母必须拧紧等。本工程按以上标准安装及验收均一次合格,且未影响后序法兰等钢构架安装。

3 施工准备

以单个小基础(斜撑基础)为例:①基础承台混凝土浇筑前应布置好地脚螺栓敷设架埋件,由于环壁竖向插筋密集,埋件不宜过大,选择T1515。埋件应尽量避开插筋,实在无法避开的允许将钢筋折弯后避开敷设架埋件。埋件的顶标高平承台混凝土面。②环壁中心附近的承台顶面,留设5块T3030埋件,用于搭设测量平台。③基础承台大体积砼保温结束后,进行底板清理,定位轴线测设,弹线放样,轴线验收等工作。④需要用到汽车吊、电焊机、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撬棒、小锒头、样冲等机械和工器具。⑤编号及坐标计算:以1#钢筒为例,同一角度内外两根螺栓编为一组,同组栓锚固板与螺栓顶编号相同,M52螺栓以数字顺时针编号1~120,M90螺栓以大写字母顺时针编号A~K,在CAD中建模,利用list命令查询锚固板与螺栓顶坐标。

4 施工过程及工艺

①敷设架安装:敷设架垂直立于基础承台面埋件上,底标高-1.5m,高度3.6m。立拄选用L75*6,横杆和斜撑选用L63*6。锚固板和定位板的位置暂时空着,待后面根据倾斜角度边测量边安装。敷设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并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数。②锚固板、定位板安装:M52螺栓每组内外两根共用一块锚固板(定位板),规格-550×160×28(-550×160×18),开孔尺寸2*Φ54。M90螺栓编号A~K共11根,锚固板和定位板均为整块马蹄型,宽度280mm,开孔尺寸11*Φ92。确定锚固板、定位板、螺栓安装的相对位置。根据设计倾斜角度,计算出锚固板横杆(材料L63*6)两端标高,用水准仪、钢尺在敷设架立杆上标出,焊接固定后,整圈锚固板横杆应该形成一个平行于法兰的倾斜面。在环壁中心搭设3m高测量平台,测量平台必须有足够的刚度,保证测量过程中不晃动,实际将测量平台与敷设架连接,以增加二者整体稳定性。在测量平台大致的中心位置架设全站仪,以厂区坐标控制点为后视基准点,按锚固板标记点坐标理论值,定位锚固板。由于螺栓数量多,完全靠全站仪测量定位锚固板的工作量太大,而大部分M52螺栓的分布是按圆心均匀分布的,所以可用套模样板加快安装速度。实际利用15mm厚双面胶合板,切割成约1.5m长圆弧板,可包含约8组螺栓。全站仪定位选择其中任意4个坐标测量,其余用圆弧板定位。连续两次使用圆弧板必须有重叠,重叠范围至少1组螺栓,以消除累计误差和校核前次圆弧板定位的精确度。定位板横杆安装与锚固板横杆相同,但为便于螺栓吊装和控制螺栓顶坐标,定位板横杆焊接固定好后定位板暂不安装。③地脚螺栓安装:M52螺栓(55kg/根)、M90螺栓(150kg/根)用汽车吊配合吊至敷设架内,穿过锚固板对应螺栓孔,将底部螺母和定位板下方的一个螺母拧到指定丝牙位置。将定位扳搁置在横杆大致位置,再将螺杆从底部反穿过定位板,拧上最上面一个螺母,将螺栓挂住。

在测量平台大致的中心位置架设全站仪,以厂区坐标控制点为后视基准点,按螺栓顶中心点坐标理论值,定位定位板和螺栓。

借鉴锚固板的安装经验,用全站仪和圆弧板顺序测量螺栓顶中心坐标,微调时可利用撬棒撬或小锤子敲击,然后将定位板临时点焊。如图所示:

再利用水准仪测量螺栓顶标高,通过调节夹住定位板的上下两个螺母调节螺栓标高,调整到位后,将两个螺母并紧、定位板焊死。然后再次复测螺栓顶中心坐标,此时定位板已不可调节,但偏差已相当小,只需利用螺栓与锚固板、定位板开孔的间隙即可调整到位。

④验收及丝牙保护:安装完毕经验收,全部符合要求后,应及时对所有螺栓上部的丝杆采取保护措施,以免在后续施工中损坏丝牙。先给丝杆涂上一层黄油,再用塑料纸进行包裹,包括定位板下方的部分。因为定位板以上外露部分较短,所以未使用硬套管。

5 其他注意事项

①敷设架、锚固板、定位板、测量平台等焊接尽量对称进行以减少焊接变形,且应在最后一次复测和微调螺栓顶中心坐标前完成。②安装前应对螺栓及螺母进行验收,以防有不配套的情况出现。③夏季施工,需考虑温度的影响。④浇筑混凝土时,要采取措施锚固板下方容易空鼓,以及混凝土积聚在锚固板上使敷设架变形、螺栓移位,混凝土浇筑完后应复测螺栓顶中心坐标。

6 结束语

随着各项施工工艺的不断完善、总结、提高,在电力行业、化工行业、道桥建设中,甚至民用高耸建筑领域,这种结构,这种高密度倾斜直埋螺栓的应用必定还会有其前景。希望本文能为今后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篇2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互相独立、互相脱节的现象。中职学校着力培养的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实用型技能人才,通过学习,学生既能掌握理论原理又能熟练实践操作,理实一体教学实训可达到这两个目的。在实践中,它有效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为此,笔者学校对中职实训基地电工电子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一、理实一体教学概述

理实一体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的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教学模块,将涉及的理论知识配制成传授要点,配备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训指导,目的是让学生同步进行“学中做,做中学”。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体现能力为主的中职教育特点。这种教学模式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很好地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节问题,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技能。理实一体教学模式能够适应中职学生“求知识,求技能”需求,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理实一体教学探究与实践的基本思路

笔者学校以实训基地项目建成为契机,整合现有教学资源,采用理实一体教学,以技能培养为中心,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对以传授操作技能为主的实训课,多以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形式开展,通过演示、讨论、指导、实践操作、交流及开展多元评价等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做中教,做中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笔者以“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Y-降压启动电路的安装”为例,探究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进行理实一体教学。总体上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组织教学、布置任务、计划决策、任务实施、成果分享、学习评价等几个环节,教学内容组成采用理实一体任务驱动。

1.组织教学

(1)检查场地的电气、消防、卫生等情况应符合安全要求。

(2)检查出勤情况,穿工作服、带胸工号牌情况。

(3)检查所使用工具、器材,不得存在损坏或安全方面的缺陷。

(4)对学生分组,推荐小组长。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自检与互检,教师点评完成组织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安全用电意识,促进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

2.布置任务

教师讲授,任务,提供信息;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收集信息。

(1)认知实训电路。

(2)安装实训电路。

(3)测试实训电路。

教师引入主题,学生观察思考。避免学习过程的盲目性。

3.计划决策

师生交流讨论,拟定实施步骤。教师借助点播微视频着重讲解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4.任务实施

(1)认知实训电路。课件展示: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Y-降压启动电路原理图,并用动画演示工作原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一理论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认知电路图,让学生在动手安装前对所安装电路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安装实训电路。学生对元器件检测完毕后,根据要求及已有的实践经验,按电路图进行板前明线布线。同时课件展示。教法采用指导法,学法采用理实一体的实践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学生自行根据安装工艺要求进行安装,遇到问题时学生相互讨论解决,教师参与指导并检查学生操作情况。穿行多元评价,对学生的规范操作及时评价和肯定。这样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会安装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Y-降压启动电路,提高识图能力和操作技能。

(3)测试实训电路。首先用课件展示电路功能,让学生观察电动机在Y和接法时接触器的吸合情况;再对实训电路通电效验。

测试实训电路时,教师先提问学生:主电路检查方法及控制电路的检查方法?然后静态检查线路的正确性,最后观察电路通电运行效果,通电效验必须有指导教师在现场监护。在巡视指导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实训中能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同学,及时鼓励引导,及时推广有创意、学得快、操作好、注重安全等方面的典型,以点带面,激发学生的实训热情。

测试与排故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请小组内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指导未完成的同学。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5.成果分享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评选优胜组。并让优胜组操作演示,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分享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提取有用的信息。教师还要准确地发现、指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引导学生探究,从原理入手,从实际情况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性,鼓励个性化发展。

6.学习评价

对评价表中的自己评价与小组评价栏目,由学生自我分析总结,独立完成,教师完成教师评价栏目。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评价,找到不足,提高职业能力。教师通过点评部分学生成果,鼓励优胜,纠正错误。最后教师要进行关键性的总结与提升,帮助学生把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让理论与实训有机结合。

三、实施理实一体教学的要素条件

1.师资队伍是基础

理实一体教学需要一流的师资,笔者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支既有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专业化教师队伍。笔者学校对新教师,特别是理论教师除了让实训老教师传、帮、带外,还利用寒暑假组织到工厂顶岗实践,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对实训指导教师组织参加自学考试、网络教育,以提高其理论水平;对专业教师组织其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并鼓励其参加本专业各类技能竞赛,促其成长;同时利用进修和在职培训的方法,鼓励和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一体化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使学校拥有一支能胜任本专业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

2.教学环境是保障

教学环境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保障。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笔者学校建设相对完善的实训设备、良好的实训条件并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相适应的校内实训基地。为了满足一体化教学,专门配备了一体化教学教室,在实训装置上做到一人或者两人一台。目前笔者学校能完成理论和实训环节的一体化教室有:照明电路安装实训室、电力拖动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等。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训操作,有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

3.专家指导是引领

课程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理实一体,所以专家的指导很重要。特别是课改初期,聘请课改专家指导课程开发,一起策划课改方案。笔者学校聘请福州市名师方张龙等职教专家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定期对课程改革成果进行阶段性评价;还通过与兄弟学校交流、借鉴来提高笔者所在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

四、实施理实一体教学的体会与思考

1.实训室管理及教师工作量的问题

推行理实一体教学后,实训室的利用率大大提升了,但同时也伴随着实训耗材、实训工具及器材损坏、实训室管理员工作量增大、教师工作量增大等问题。

由于电工电子技能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导线、电子元器件、电子线路板等相关的耗材,由于加大实训力度,实训的耗材成本无形当中大大增加。据统计,笔者学校在实施教学改革后,实训耗材成本支出与上一年度相比增长了约78%。同时由于练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旋、拧等动作,实训工具、实验仪器等难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维修、添置实训工具及仪器的成本也不断增加。

另外,由于实训课程的增多,实训室管理员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管理难度提高了,实训室卫生保洁等问题也日益突显。教师需增加课前准备及课后整理,无形当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以上这些问题无形中会影响实训教学的实施,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此,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增加职业教育实训耗材经费的划拨,增加实训指导教师的编制,以逐步改善职业教育经费与人力问题。

2.培养了尖子学生带动全体学生

推行理实一体教学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找到了学习方法,成绩明显提高。笔者学校涌现出一批对电工电子有浓烈兴趣的学生,课堂的教学已无法满足他们对电工电子知识的探求。为此,笔者学校电工电子教研组特别筹建了学生电工电子工作室,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引导。在此思想指导下,笔者学校学生成立了“TC.KV学生工作室”,集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生,积极参与电工电子综合实训。至成立以来,该工作室在学校电工电子专业组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产品研发与设计、智能家居、新能源开发、电子制作、设备维护与维修、PCB制板等项目。制作了10余件具有一定应用意义的作品,并与县内其他中学学生进行电子技能竞赛,扩大了笔者学校的影响力,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是学生电工电子学习的有益补充。

近三年来,笔者学校学生参加市赛获奖比例连年攀升,得益于推行理实一体教学。在理实一体教学中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传授了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尖子学生,还让他们成为“小老师”,带动了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为该专业竞赛准备了梯队选手。

参考文献:

篇3

面对纷繁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掌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追根溯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授常规能源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对世界煤炭、石油的分布,往往比较容易发现“煤炭和石油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这一分布特点,但当老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特点时,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追溯煤炭和石油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年代,联系地壳演化史中所学过的知识,学生就知道古生代中后期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轮廓已基本形成,而其它地方仍以海洋为主。这种溯源推因式的启发,不仅能使学生加深该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巩固旧知识,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

二、简程演示,绘讲结合

简程演示,绘讲结合,以形象直观的绘图讲解(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配之以简明的语言提示,来讲授比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讲授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画示意图。这是地理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应当继承和发扬的传统教学方法。如在水循环的教学中,教师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画水循环示意图,将水循环的概念、发生区域、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三种类型等都显示在图中,既简洁明朗又直观形象,是一种既省时又有效的好办法,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列简表。这种方法常常与综合比较法综合使用。对于内容复杂、对比要素较多的知识点,此法尤宜,如冬夏季风的比较,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的地理环境和农业特色的差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等都可用列简表的方法来解决。在复习课中,还可通过列出单元的知识结构简表,使学生了解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当然,这种方法虽然简要明朗,但难免显得枯燥乏味,所以运用此法时可结合其他的一些比较活泼生动的方法(如联想对比法、竞赛抢答法等)进行。

3.过程式概括。这种方法就是将复杂的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简化成简明扼要的程序,比如可将降水的形成概括为:不饱和空气―上升冷却―过饱和空气―水汽凝结―形成云滴(云)―继续上升冷却―云滴增大成为雨滴、雪花或冰雹(降水)。

又如当讲述能量的转换和传递时,举一个用煤炉烧水的例子,可用简式表示:太阳能(太阳光)生物能(绿色植物)化学能(煤)热能(火)水温上升。这样一个简单的式子,不仅能使学生理解能量的转换和传递,而且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能源利用的过程离不开能量转换和传递这一知识,可谓事半功倍。

三、运用比喻、化难为易

波芬培格等的研究表明,教学方法越简单,学生的心理疲劳产生得越快。地理教材涉及许多理论性较强的地理现象和原理,在授课过程中,只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时刻抓住学生,才能随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而形象比喻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紧密联系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物或现象,选择那些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配以直观美丽的图画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则不仅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将晦涩的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在讲环境人口容量时,可将环境的承载量比作汽车的载客量;在学习气温的日变化时,学生对“正午过后,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温度却仍在升高,至午后14∶00达到日最高温”这个知识点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以自己的月工资收入、消费支出和银行存款变化来打比方,疑难问题就迎刃而解。此外,还可将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关系比喻为炸弹的爆炸力与杀伤力之间的关系,以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比喻为来回摆动的钟摆,将解决城市问题的两条途径比喻为对肥胖症患者的“减肥”和对体弱病者的“调理”,等等,这些浅显的比方,不仅可起到使学生易于理解、加深记忆的效果,而且可使课堂气氛活跃,趣味盎然。

四、联想比较,深化理解

地理学是一门融环境、经济、数理化生等各门学科相关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对地理学中一些综合性强、学生好奇而模糊的问题进行联想比较,开启学生的联想思维,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来引证地理知识,就能使学生豁然开朗。例如,学生对石灰岩溶洞的形成往往易于理解,而对于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的成因往往难以理解,但只要借助化学方程式:CaCO3+CO2+H2O=Ca(HCO3)2,并明确这种化学反应具有可逆性,就不难理解钟乳石等的成因了。又如,学生对太阳巨大能量的来源难以理解,只要引用物理学中的质能方程:E=m・C2,这就不难理解太阳每秒钟损耗约400万吨质量所转变成的能量是何等巨大了。另外,如生物遗传工程、高分子合成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都要旁征其他学科知识。

五、制作教具,直观呈现

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制作和利用简单的教具模型,充分利用教学挂图、板图、板画、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通过感性的具体材料获取抽象的理论知识。如许多学生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对等高线、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缓坡、陡坡等感到难以理解,这时,只要使用“等高线山地模型”(可用泡沫自制)就能一目了然。另外,如褶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等都能就地取材制作教具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总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采用以上方法,或单独使用,或交叉并用,都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理解能力,获得丰富的、多维的地理知识,为将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0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许多城市高中已经按照相应的要求对高中课程进行了调整。但在环境闭塞的农村高中,由于许多教师对新课标的重视程度不高以及教学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新课标在农村高中的推进受到了一些影响。

一、新课标下农村高中地理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地理知识匮乏,高中地理教学难以开展

初中地理由于不是中考所考察的学科,导致教师以及学生不重视初中地理课程的教授与学习,致使学生普遍存在地理知识匮乏的问题。许多初中在结业考试之后,学校就不再开设相关的地理课程,学生无法学到相应的地理知识。例如,高中地理课程中对中国气温分布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师再对气温分布展开教学,但由于我国地理的区域划分的内容为初中地理的学习部分,许多学生并没有相关概念,这就使得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要先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补充说明,这就缩短了正常的教学时间,不利于教师正常教学进度的开展。初中地理课程由于是副科,因此经常被其他所谓的主科所占用。学校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地理教师的本专业并不是地理学,而是被学校“拉”来讲解地理课程,这既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地理学科的不尊重。而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态度也出现明显的问题。例如,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专心听讲,听音乐看小说,做其他学科的试卷等,课下则出现不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地理作业等现象。由于学生没有在初中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导致高中地理课程难以顺利开展。

(二)缺乏配套的教学器材,增加地理教学开展难度

地理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天文和经济等多方面知识的边缘学科,学科涉及范围较广,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对高中的地理教学来说,教学生如何读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部分。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各高中普遍开展,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许多学校面临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多媒体教学设施严重缺乏。学校的基础地理教学环境与教辅器材也不是十分的尽如人意。例如,许多高中并没有建设地理实验室来增加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感性认识。学校除了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教材对应的地理教学图片外,缺乏天文图、剖面图以及交通运输图等具有专业指向的专题性地图;而在地理仪器方面,学校除了地球仪外,没有教学所需要的天球仪、经纬仪等。学校采用这些旧的教辅器材,不仅容易给学生传递错误的地理认知,也不方便教师的教学开展,许多教师为了更好地教授地理知识,甚至自己出资购买教学器材。

(三)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高中地理是高考文综的考察科目之一,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农村高中由于教学环境闭塞,许多地理教师虽然接受了新课标的相关培训,受高考和教师本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仍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与理念来开展高中的地理教学。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目前在我国农村,高中地理教学仍以教师为课堂的主导,还是采用“老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采用传统的题海战术,没有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很多题目,虽然考察的是同一个知识点,但由于许多学生没有意识到,所以只是盲目做题,这就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四)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理论,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

俗话说:“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虽然高中地理是高考文综的考查科目之一,但由于农村高中普遍存在师资缺乏的现象,致使很多高中的地理课程是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职”来完成的。由于兼职的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理的专业知识理论以及相关的教学经验,不能对新课标下的地理教材做到明确和及时地掌握,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有些兼职教师甚至连地形剖面都不能很好地绘制完成,在课上不能用专业的知识及时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下不能辅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使没有扎实地理基础的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中变得难上加难。

二、解决农村高中地理课程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教学地位,教师帮助学生上好高中地理第一课

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的教师与家长认为应将初中地理纳入中考的考察范围内,许多文科生也纷纷表示,由于在初中的地理课堂上没有好好地学习基础知识,导致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基础知识薄弱而且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将地理学好。对初中地理进行合理考察,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可以参考高考综合试卷的考查形式,将初中地理、初中生物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放在一张试卷上对学生进行考查;二是学生的地理、生物和历史等其他副科的考查成绩可以作为高中招生考察的一个重点,如果学生没有达到当年要求的分数,高中进行招生时,要对该生能否进入该高中学习进行二次考察。将初中地理以及其他副科合理地纳入中考的成绩范围,不仅是要引起学校的重视程度,也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许多高一的学生由于地理基础知识薄弱,所以在最初很难适应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地理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第一节地理课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地理不是单纯的讲自然、天体和社会,地理的知识可以与现实很好地结合。对于如何改善学生基础地理知识这方面,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会把初中地理的重点进行一个汇总,然后让学生进行集中学习。但笔者认为,这种方式跟以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并无差异,如果没有及时复习,会出现背得越多,忘得越多的现象,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应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对初中的基础地理知识进行穿插教学,对涉及初中地理的部分,先给学生讲解基础知识,再由浅入深地开展下一步的教学。

(二)拓展资金来源,完善高中地理教学环境

许多农村高中都面临着多媒体和教辅器材缺乏的现象,许多农村高中大部分只有一两个多媒体设备,向学校或教育部门申请拨款来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就目前来看实现的可能性较低,学校可以寻求其他的资金来源,例如优秀的乡镇企业或其他的企事业单位,扩大学校的资金来源。农村高中在多媒体设备没有普及的时候,学校应购买教学需要的教辅图片和仪器,例如三球仪、平面地形地球仪、天球仪和各种专题地图等,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教师也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这既符合地理本身的内涵,又可以结合当地地形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拓展,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程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标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一改以往“老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进行“问题式”教学,教师在课上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在书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增加师生交流,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在注重对知识点讲解的同时,也应注重教材中的探究部分。这部分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极大的学习空间,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拓展知识面的重要途径。农村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农村环境,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户外学习。例如,在学习《山岳的形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山上开展实地教学,对当地的山脉的延伸方向、断层和褶皱进行分析,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感性认知。之后,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对山岳的形成展开教学。

(四)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我国农村高中教师缺乏现象严重,许多教师身兼多职,不仅给教师本身带来沉重的负担,也给教学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首先,我国的教育部门应鼓励大学生走到农村的教学中来,对愿意投身农村高中教育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应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保障教学工作有效、有序地开展。

高中地理作为高考文综的重点考察科目之一,对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的提出,对农村高中的任课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师要对此好好把握,使农村高中的教学质量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王秋停,宋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08).

[2]谭青山,刘兰芳,周维.农村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

[3]林春华.农村高中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5(59).

[4]张蓉蓉.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与评价,2014(02).

[5]杨发志.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教书育人,2013(13).

篇5

新课改已经实施几年了,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把握好新课改的理念,我认为关键是要抓住四个字“以人为本”。我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符合实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高三是学生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是学生最苦、最累的一年。学生整天生活在重复、枯燥、紧张的压力之下。因此,高三课堂教学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在这里,我仅针对所任教的地理学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高三地理教学以复习为主,因此在复习每一节内容之前,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这一节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学生列出这节内容的提纲,并注明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例如:在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天体和天体系统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出太阳系、地月系;引出太阳对地球的作用;最后引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在教学案上列出这一节的提纲,这样对这一节的内容就有了整体上的感官和把握。同时,学生在列出提纲以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对这节课的内容就会有期待。这样下面再复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学生头脑里就有了这一节的轮廓,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很快地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复习课的效率和达成度就会比较高。所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是上复习课之前的重要铺垫,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二、帮助学生,总结归纳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沿着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的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当某一知识点复习结束以后,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掌握解题思路,学会运用。例如:复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以后,让学生总结归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且帮助学生分析如何运用。

1.自然因素(有利因素)

地形: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有利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三、学生互动,前后联系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互动的前提。在交互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自我发展。因此,在每一章节复习结束以后,我都会让学生互动讨论:这一章节与前后章节或知识点存在哪些联系?然后由学生自主发言。例如:复习《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时,让学生前后联系,找出某一洪灾的案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以后,回答出了在《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这一节中,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然后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再将此知识点迁移到本节的学习当中,学生掌握效果较好。

四、师生互动,走进生活

篇6

二、当今高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1)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及教学策略不够合理。

教师在地理教学备课时比较注重教学设计,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略单一,不能有效利用相关教学媒体和地理教学教具,不易激发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讲课时仍用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消极、无效的传统教学方式,压抑、挫伤了学生的智慧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过分强调预设教学活动,缺乏教学过程中对生成性问题的考虑及关注,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等。目前,许多教师对此也苦于无处借力,仅靠自己摸索实验、设计教学方法,劳心劳力,还吃力不讨好。

(2)学生对地理学习态度不积极、兴趣不浓。

初中阶段对自然地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部分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使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碰到这些方面的知识内容便觉得听课很吃力,有些同学甚至感觉如同听天书,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与现行的高中地理教学脱节,造成了地理教学现状低效甚至无效,加上缺少实践课,造成学生对地理学习态度不积极、不感兴趣。

(3)学生课内和课外的地理实践能力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及学校资紧金有限,实验室在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部分有实验室的学校以及相关的齐全的实验仪器,限制了实验课的开展,加上地理实验课不受重视,导致学生的课内动手能力差。此外,大多数学校不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生了解很少,课外地理实践能力弱。

三、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新课标明确指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改变过去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陶行知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育应该是:“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活的人才教育呢?笔者以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的教学实际为例,来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贯彻“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思想”,在开展有效教学中体现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的共通和相融。

1、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并体现和贯穿于教学目标之中,使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和课程目标保持一致。具体可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指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发现、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对学生在体验、探索的学习过程及获取技能与知识的过程中给予高度的重视与肯定。“知识与技能” 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技能” 主要指地理观察与调查技能、地理图表技能及地理统计与计算技能,“知识”则指概念、原理、规律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对国家、对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价值判断、态度、情感以及做事具有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具体的新课程内容标准为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规定了学生在具体的每一部分课程学习结束后,所达到的基本要求。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确定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时,应全面考虑三个领域分目标,知识与能力层面设计为能应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过程与方法要求启发中观察、交流、总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2、改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手段

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途径即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就是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生认知及能力发展水平,结合其自身的风格和特长,各教学方式灵活的运用,实现了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新的活力。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可以通过启发,探究式的提问为主导,辅助案例教学和课件演示等方法,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利用图标,让学生明白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热源的结论,对于其中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常见的温室大棚原理、地球温室效应等方面的知识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 来激发兴趣,让学生解释生活现象,最后在探究中得到结论,培养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迁移能力和锻炼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课堂生成有效的关键是采用合适的教学法。在选用教学法时,教师要认真考虑教法的适用性,特别要注意:针对某个知识点,有时需要多种方法,即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法。作为地理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情况和知识反馈灵活选择教法,在课堂上不仅要注意知识的讲授,而且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按照学生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3、活化课堂流程、注重学习能力

3.1开展以问题教学为核心的有效教学活动

疑惑,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开始或起点,是思维与现有知识之间的矛盾,亦是探究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动力。《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内容问题的设计,应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融入自己的思考、开展合作等激发其问题意识,并从中了解大气运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就大气的热状况提出难易适度、新颖有趣、发人深省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教给学生思考线索和方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问题,掌握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2.以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基础,创建起良好学习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与学生均是有思维、有情感的教学统一体。对于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参与,意味着对话,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充盈、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氛围和教育情境。对学生而言,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意味着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心态的开放,创造性的解放。对于教师而言,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意味着上课不但是传授知识,而且是在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生命的价值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尤其是应该努力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学习共同体”。

3. 3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以“活动”教学为主要方式

篇7

二、找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三者的连接点,选择主线进行教学

在设计主线时,找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三者的连接点,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从发,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联系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话题,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以创设情境作为教学的起点,课堂小结活动为终点,从而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教师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章知识结构、本节的地位和作用及重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主线,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的导入即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发展。其次,教师要围绕教学主线设计富有层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教学主线活动的设计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多依靠自己的经验、原有知识体系,通过观察、提问、归纳和独立思考亲身发现知识,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由于学习材料不典型、不全面,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没有形成结构的零散知识,那么高三复习如何把分散的知识点集中在一个典型的案例中,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分析思路,使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呢?北京的城市职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不强调经济中心,一些影响环境质量的大型工业都已外迁。而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交通发达,汽车拥有量极大,绝大多数学生家里都有汽车,所以笔者选择北京学生相对熟悉、感兴趣的汽车工业,精心设计问题链,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探究过程中,对工业生产活动的原理、规律以及工业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间的关系等有了深刻的理解[2],从而提高学生归纳和完善地理原理、规律以及运用这些原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是以“汽车工业”为主线,汽车工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而实质是“工业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知识的渗透,抽象的地理学习与现实的汽车工业有机相融,突出了地理学习的生活化,使学生在围绕主线的问题探究中,体验学习过程,体会思想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以主线为依托的工业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的教学设计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图1是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2是美国汽车产业布局及区位选择的发展和变化图。问题探究1~3体现的都是工业集聚。然后以加注文字说明的底特律城市衰败的图片,过渡到工业布局及区位选择的发展和变化。随着底特律汽车工业的衰落,导致城市被遗弃、资本撤出、人口迁徒。当地的学校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也纷纷倒闭,没有超市、没有公交。这里几乎成了一个被遗弃的穷人聚居区。请学生讨论:到20世纪上半期,各家汽车公司蜂拥而至,底特律成为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总部的所在地。那么工业集聚有什么弊端呢?学生积极讨论并得出结论:一个地区工业布局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即呈现“饱和状态”时,就会出现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交通压力过大,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严重等现象。当学生理解了有些老工业中心不得不向外扩散,寻求新的区位的规律时,笔者不失时机地出示了美国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图,让学生讨论问题探究5和问题探究6。问题探究5~7,让学生在理解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区别与联系。展示“美国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与“美国硅谷工业分布图”,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并思考问题探究8和问题探究9。问题探究1~9,都是围绕汽车工业设计的,学生解决这九个问题的过程即是分析工业生产活动的思维形成过程,也是工业生产活动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这比教师单纯重复讲解要有效得多。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很少单独出现在高考试题中,一般作为区位选择的条件出现。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主体内容,包括交通运输、邮政通信和商业贸易等三种主要方式。其中,交通运输的相关知识是重点,应着重掌握以下要点:一是现代五种主要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目前现代交通运输呈现网络化、高速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二是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应依据多、快、好、省”的原则加以选择;三是对重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区位条件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

篇8

对传统的绩效与薪酬管理的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有两个非常明显的问题:第一,受传统思维影响,在落实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理论过于复杂,脱离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对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绩效与薪酬管理也不过就是公司内部关于考核、工资、计算、表格制造等,而缺乏对这门课程的深入研究与分析,进而导致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加之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时候非常的困难,进而对这门学科失去学习的兴趣,不愿意主动学习,更不愿意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这就严重地影响了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因为各个企业所落实的绩效与薪酬管理的制度有所区别,教育者由于缺乏对绩效与薪酬管理教育的正确认识,在选择具体案例的时候常常会觉得困难,如果太深入,怕学生理解不了,如果太浅显,又怕无法与教材内容相匹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与实际情况相接触的机会,弱化了学生的实践,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第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很难与计划相匹配。利用课堂时间强化学生理论基础具备极强的可操作性,但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因此教育者急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变教学模式,用丰富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这门课程产生更加直观的、更加生动的认识,相信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帮助意义。

二、解决绩效与薪酬管理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教育者应该在充分把握绩效与薪酬管理教学内涵的同时,正确地定位教学目标,使绩效与薪酬管理教学能够在基础理论与实践上实现统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使教育的目标向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朝着综合性人才方向不断发展,提升绩效与薪酬管理教学的实效性。

2.多样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驱使人长期坚持某项事物的最根本的原因。教育者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采用多样的、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对绩效与薪酬管理教学产生兴趣,进而愿意自发地投身于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实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标。在落实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地利用报告、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化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绩效与薪酬管理课程。

3.改变原有的实践教学任务

实践课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已学的知识点,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因此教育者要改革原有的实践教学脱离实际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强化对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力度,适当地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给学生布置课外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强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身。教育者应该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监督,对学生实践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指出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教学的高效性提供保障。

篇9

1.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精选适合本校学生的案例。选编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还要注意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精选案例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这是精选案例的基础。针对每一个课题,都要选择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寓所教理论于案例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选一些程度较好的学生参与计划做财务分析并指导,实际上就是一个创业的投资可行性分析。案例教学法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财务管理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并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2.案例大小的选取应适当,内容要新颖,具有启发性。案例大小的选取一定要合适,什么时候用简单的案例,什么时候用综合的案例,要根据实际进行更新。大型案例和精简小案例要相互配合运用,在学完一章或几章后,可以使用一个较大的案例,使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而在讲解某个具体的知识点的时候,注意灵活运用一些精简的小案例。同时,案例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应是能使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有机会发言,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注重课堂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兼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独立思考能力和培养创新性。比如,对财务分析的案例教学设计,就可以直接切入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视角,不仅增强了现实性,也给后续内容提供了铺垫。使学生认识到对财务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成本控制。当产品质量、技术、服务、资金都在同一水平时,最重要的是要注重细节,从每一个细节来落实成本控制,这样的企业才更具有竞争力,也就是“细节决定成败”。同时要让学生能通过财务报表来分析出哪些企业真正挣钱,哪些看起来很风光的企业其实很危险。深入细致的财务分析使得决策者能更好把握企业的运行轨迹,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企业的运行环境。公司的销售回报率高不高、资产周转率是否正常、报资回报率是否达标,这些其实不仅仅是领导层要考虑的问题,员工、企业、股东和客户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对这个企业产生不良的影响,企业发生问题的同时员工的利益也将会相应受到影响。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52

1 引言

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使许多企业开始将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视也使市场对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现今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多为从其它管理类专业借鉴而来,要么是过多地偏重于理论教学,要么是采用较为理想的特定模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偏离企业实际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传统的学术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因此其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也必须有别于学术研究型大学.应以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出实践动手能力更强的专业人才。

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学生不再只是停留于对所学知识技能的一般理解和掌握,而更强调其实际应用;不再只是通过老师和教材获取间接地理论性知识,而更强调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通过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可以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物流人才。

2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物流管理专业是我国近年来兴起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文理交叉的学科专业,与数学、信息技术等联系非常紧密,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互联网时代的物流管理因其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紧密联系知识更新非常快,学到的知识可能很快就会过时,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力。而且企业里的物流管理工作尤其是基层一线特别强调物流人员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应特别重视实践与实际应用。

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出-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鼓励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要求和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更加重视教学过程而不是结果等特点。

物流管理专业和研究性教学模式具有极强的匹配性。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性和交叉性强,要掌握的知识点多,研究性教学模式则鼓励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物流管理专业需要特别重视实践,研究性教学模式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二者都强调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待解决的问题多且知识更新快,研究性教学模式则强调通过探究来解决没有标准答案的事物。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教学是由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及其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刻不容缓。

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研究性教学也有其先天的优势。相对于传统高校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更重视实践教学,有较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和企业实训基地,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校展开研究性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丰富的竞赛活动,包括各种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也为研究性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3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模式由易而难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开展研讨班

研讨班的主要活动形式就是讨论,这种模式产生于19世纪初期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研讨班开展讨论的前提是真理尚不存在,讨论过程中取消所谓的最高标准,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通过无拘无束、毫无顾忌的讨论来大胆探索,进而发现真理和趋近真理。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研讨班讨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企业运作的实际案例,通过对没有标准和统一答案的案例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小课题研究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问题解决模式,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课题的形式来进行。在老师指导下,提出和选择课题,制定和实施方案,最后完成研究报告。通过课题的研究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书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可供选择的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知识探究型。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学到某一方面的知识后,例如库存的基本概念及其利弊后,在教师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并开始思考库存在各类企业中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企业预防过多库存产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等等。通过知识探究来获得学习体验,甚至形成学习报告。

二是社会调查型。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向企业和社会,通过对与物流相关的政治、经济、交通、科学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例如汽油价格波动对物流成本的影响程度,营改增对中小物流企业的影响,RFID技术在企业里的应用效果等等,通过对相关课题进行调查然后撰写出调查报告。

三是创造发明型。研究性教学中最高的研究层次应当属于设计和创新发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对现有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对现有的物流设施设备进行改造发明,进而为企业创造出-定的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课题的选题是研究性教学设计的关键,选题的主体应是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老师只是起一个指导作用。学生所选的课题并不受物流专业的限制,可以是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就能解决的课题,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运用其它学科知识才能解决的课题。

3.3 建立物流管理研究性教学基地

建立研究性教学基地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性教学制度化的体现。研究性教学基地的建立使得研究性教学活动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是实验室,也可以是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建立专门的机构来组织、促进、管理包括物流管理专业在内的全校范围的研究性教学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学生要保证在四年本科教育期间至少参加一次这种基地活动。在这种制度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基地的研究性氛围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也能大幅度地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4 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1 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自身的素质是保证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最根本的条件。研究性教学客观上使教师从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研究问题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这种转变势必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更适合进行研究性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改革考评体系和薪酬制度,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成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等挂钩,推动教师的自我转型。

4.2 师生角色的转变

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开始重构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s】,课堂的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的合作者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问题的引导者转变。

4.3 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由于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基本活动单位,活动地点远非教师视野所及,管理和监控的实施相对困难,只能通过间接的量表、汇报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决定课程质量的关键。

4.4 对研究性教学的评价应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科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缺陷,因此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应是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而不是重结果,即重点关注学生从过程中学习或领悟到了什么,对于学生最终的研究成果则不需过于关注。

5 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不仅仅是怀揣文凭的大学生。传统的物流管理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术型院校的模仿,未能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上的区别和特色,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研究性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特别适合应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是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许坦,武丽志,李书珍.应用型本科移动学习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15).

【2】冷志杰,耿晓媛,高艳.有利学生“三创”能力提高的物流管理教学模式组合研究【J】.物流技术,2009,(9).

篇11

[作者简介]彭凤(1978- ),女,云南大理人,大理学院政法与经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开发及影响研究。(云南 大理 671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2-0120-02

一、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繁荣发展的新阶段。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2.5亿,同比增长17.3%。国内旅游收入达1.7万亿元,同比增长18.6%。我国旅游大国的市场地位已经基本确立。现阶段我国面临着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管理,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任,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就是旅游人才的支撑。

我国高校旅游教育近几年无论是在办学数量还是在教师队伍上都保持增长态势,办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旅游教育的发展为旅游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人才支持。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也对旅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步伐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旅游教育虽然蓬勃发展,但旅游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却不足20%。很多旅游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并不是旅游行业工作,而旅游业又存在着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这种矛盾现象提醒我们,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二、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层次定位模糊。目前很多高校出于扩大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考虑,纷纷开设热门的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在这种目标指导下开设的旅游管理专业只能服务于高校招生,而对于旅游教育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还没有清晰的定位和认识。一些高校虽然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在教学的软环境和硬环境上尚不足以支撑旅游教育。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没有清晰明确的定位,对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不敏感,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教师理论素质绰绰有余,而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足,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动手能力,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只有口号没有行动。此外,有些高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走上了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只重视技能培养,缺乏一定的理论教育。这种培养模式也偏离了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同于以往简单的旅游服务,而是需要大量的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充实进来。当前高校旅游专业培养目标正是缺乏这种清晰的目标定位和敏锐的市场把握能力。

2.课程设置不合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旅游与管理相结合的一门学科专业,综合性较强,因此一名合格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要具有宽泛的知识面和综合的技能。在设置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要考虑将这些旅游知识以外的相关学科内容结合旅游专业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课程的具体特点应当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融合性。但是目前高校该专业的学科设置却很难符合这种要求,主要表现为相关课程的设置只是简单地将其他专业中的课程生搬硬套到旅游专业中来。例如,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旅游与地理是两门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从事旅游管理专业必须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作为补充和基础,但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需要旅游专业学生掌握,像地球内部构造和洋流季风等地理知识是可以忽略不学的。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的地理课仅是将地理系的课程和教材生搬硬套到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上,教师也是地理系原班教师,造成地理教师不懂旅游、旅游教师不管其他专业进展的局面。很显然,这种课程设置难以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系统化教学和人才培养。

3.“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专业设置、教学设施、教材编写、办学经验等都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尤其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最早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抽调而来,缺乏对旅游管理这门学科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在从事旅游管理教学以后也很少有机会进修和培训,造成教师理论研究与创新能力不足。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年轻教师走上教学岗位,但是这些教师大都是非师范毕业生,没有教育理论知识背景,在教学中难以把握学生心理,做不到因材施教,这一点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造成障碍。同时,这些教师也缺乏在旅游业中的实践锻炼,对旅游业的了解不够深刻,在教学中也很难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现阶段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急需大批既有较高理论修养,又有过硬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实习基地的强化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实习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锻炼,而且还能使学生较早地接触工作岗位,增加学生的就业优势,缩短上岗以后的磨合期。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校企合作中的实习基地建设在效率和质量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大多被选派到国内国际一些旅行社和酒店实习,这种合作模式之所以存在完全是因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存在各有所需的利益共同点,遗憾的是这个利益共同点不是为了培养人才。学校向企业派送实习生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实践环节,因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有利于下一步的扩大招生。而企业也能因此得到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岗位设置和具体工作安排完全由企业负责,企业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这些实习生安排到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中去,这样实习基地便成为一种摆设,对于学生提高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不起主要作用。

三、完善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

1.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向标。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能否适应市场需要,能否为推动旅游业持续不断发展贡献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目标是否有针对性,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是否有共通之处。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旅游业作为“无烟工业”也具有工业的一般特征,即粗放型发展和集约型发展两种发展方式。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旅游业经历了起点低、增速高的粗放式发展阶段,那么现在的中国旅游业正在向求质量、求效益的集约型阶段转型。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也导致对人才需求的转变,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结合这种宏观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粗放式发展阶段,我们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即简单的旅游服务人员,向游客提供基本的服务,在相关行业从事基础的劳动经营。而现阶段我们需要的是既懂理论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高校应当以此为目标,在加强学生理论修养的同时还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是将教学目标具体体现在教学课程中的一种总体规划,它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应该学习的课程和知识。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着较强的交叉性和融合性,学生不但应当具备旅游专业知识,还应当具备管理知识、社会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等,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当涉及这些相关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不是将纯粹的社会学、历史学、管理学等生搬硬套到旅游管理专业中来,而是对这些课程经过教学人员的研究增删之后,编写成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专门教材。所谓有针对性的专门教材,就是与旅游有关的知识保留,与旅游无关或关系不密切的知识删除。例如,删除管理学中的行政管理、地理学中的季风洋流等知识点。这样使得旅游管理专业中的课程设置更加优化,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育人模式。后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学校都应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和服务。尤其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当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我们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首先在工作中应当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即当环境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因素时,能够积极地破解这些难题,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4.在校企合作中完善实习制度。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措施。进行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在企业中检验学生所学的所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锻炼对真实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说意义重大。目前校企合作已经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发挥作用,但是合作尚浅,仅停留在表面,对于如何评价合作成果,如何衡量学生综合能力在校企合作中得到提高还没有具体标准。这样使得学校将学生交给企业便不再过问,企业接受实习生之后也没有将他们安排在与专业相关的岗位上,而只是作为廉价劳动力使用。为此,应当尽快提升校企合作的质量。具体措施为在校企合作框架中,校方教学人员和企业经营人员应当在合作前商定企业所提供的实习岗位的具体信息。这些实习岗位应当能够体现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果,并且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后,校方安排教师定期巡视学生实习状况,解答学生疑问。只有如此深入具体的校企合作机制才能培养出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

学校除了派出学生到企业内部实习锻炼,还应当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应当体现与真实环境相似的工作岗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借助校企合作的框架还应适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应体现在对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在职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和能力培养,使他们不但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而且还建立起与理论知识相称的实践能力。其次还应通过引进的方式壮大“双师”型人才队伍。引进企业中能力较强、经验较丰富的旅游管理人才指导学生学习,与这些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立工资酬劳,通过他们的带动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承担着为我国旅游业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重任。高校应当及时调整培养目标,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机制,既加强学生的理论修养,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大批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华宁,庞力萍.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意识养成教育之新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0(5).

[2]刘启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J].中国―东盟博览,2011(3) .

[3]李伟丽.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南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9).

篇12

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操作策略

探究式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使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获得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良好的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者特征,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典型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充分经历感性认识活动,激发兴趣,启迪情感,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要因势利导,揭示探究的新问题,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做好认知情感的定向准备。例如,在上初中第二册第三章《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之前,我就给学生欣赏观看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电子报刊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图文并茂,声音动画齐全,版面布局色彩搭配恰当。当老师在展示这些优秀的作品时,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学生心中,立刻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声音和影片怎么做的呀?” “漂亮动画效果是怎样来的?” 等等一大堆问题,这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教学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特别是探究能力。因为学生只有自己去参与学习,参与管理,参与同自己成长有关的种种活动,才能获得种种深刻的体验。才会一天天成长起来。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思维上,行为上,情感上真正地参与,在参与中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挑战,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我就将教学情境的创设融入到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1.在情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究的欲望是推动学生进行研究活动的内驱动力。这就是说学生的探究欲望一旦被激发,就会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参与活动,进行行之有效的学习。而学生只有主动参与了,他才想做;想说;想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七节《设计节日贺卡》这一课。在上课时,我会引导学生到网易贺卡站http:// 欣赏浏览一些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贺卡,每当学生看到这些精美的贺卡,都可以看出学生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于是我就紧接着说:“同学们,刚才你们欣赏的贺卡都很漂亮,其实你们也能够设计出好看的甚至比它们更漂亮的贺卡来,有信心吗?好,那我们打开书102页,参照课本的有关内容,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一张新年贺卡送给你的同学或老师。” 这时,学生就迅速的打开书,有的学生首先阅读一遍操作步骤后,将重点词划下来,再进行操作;有的学生读一步做一步;还有的学生找到软件中的“帮助”先阅读“帮助”中相应的内容再操作。总之,学生在想尽一切办法,尽快的完成。这样就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空间,而这种自主学习是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产生了进一步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思维被激活了,创新意识也开始萌动。

2.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相教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也作用于非认知品质的提高,同时也满足每个学生的“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

例如,一节《为幻灯片设置文字动画》一课,学完了基本知识点后,还要有一个知识的迁移,在知识迁移的同时,蕴含着小组合作式学习,同心协力共同完成。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问题的可以问老师,还可以问自己的伙伴。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层:自由结组,商讨本组的作品主题。

第二层:自己领任务,为作品服务。

第三层:由一人牵头,想办法组合作品。

第四层:小组提出改进意见,完善作品。

第五层:展示作品。

这样设计学生只有共同创作才能完成,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因而学生的参与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有的小组的作品竟然将全本书的知识点几乎全用上;有的小组的作品色彩搭配的很漂亮,版面的布局很合理,真是各具特色。

小组合作开展探究,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

(三)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并提供必要帮助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学生从完成部分的探究发展到独立完整的探究。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应做到:

1.弄清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重点知道探究中的哪些方面?

2.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思考何时介入,如何引导,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介入过早,阻碍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有时介入太晚,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有时常常根本不必要,不应该指导,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的机会,有时又指导不充分,以致学生束手无策。

3.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以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讨论,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互相交流和质疑,引导学生丰富、调整自己的理解。一位好教师能敏锐发现学生理解上偏差、疑惑、学生经验中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判断决定做到怎样的指导。探究教学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之间展开的交流、对话,让学生学会相互接纳、分享、赞赏、互助。

4.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不仅要考虑到如何适应学生,还要考虑到尽是让学生的思想、观点充分体现出来和活动起来,把学生的能力、天资发挥出来。

(四)进行及时的激励评价,引深探究

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由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不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怎么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施功效

探究式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老师教人发现真理。” 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教学重心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将教材的现成结论交给学生,而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的学习动机和信心。它避免了教师代替学生思维进行单向灌输的教学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论证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另一方面,探究式课堂教学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学生转变课堂上的被动学习方式。它重在学习过程,强调自主探究式学习,以疑促思,以问促学,避免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被动接受,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设置从不同角度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的活跃性、独立性、多样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得到训练和体现,个性得到张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启发,实现了教学相长。

篇13

摘要:银行保函业务的应用己经深入人心,保函的口常操作和处理也多以计算机为基础设施,围绕互联网展开。所以,在口常处理银行保函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一旦保函的时间、金额、有效期、索赔条件生成,透过计算机发往进出口双方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不像之前传统纸质文件存在一个缓冲时间,因此银行人员在对保函进行操作时,一定要谨慎、认真,充分理解相关的各个要素。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管理

任何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交流时,必须要了解、掌握不同结算方式的适用条件,任何一种对某一方绝对有利,而对另一方可能带来重大风险的结算方式最好能够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过度使用和推广,在口常结算中企业必须要对不同结算方式进行相应的管理和防范,以便寻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保障双方利益。

一、汇付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汇付结算中,无论哪种汇付形式,出口商均承担的是主要风险,所以对于汇付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工作,也就是出于降低出口商风险的角度而采取的措施。

(一)慎用赊销和货到付款

前文己经提及到赊销和货到付款对出口商的影响,特别是当货物离开后,出口商一旦失去对货物的控制权,可能就会遇到进口商恶性拖款或者不支付事件,导致大量货款无法追回,影响出口商融资再发展。所以,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最好采用开立信用证或者其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策略,尽可能的降低结算风险。

(二)估量准确预付比例

预付定金是汇付结算中比较常使用的结算方法,出口商对于预付定金比例的设置也是一门精深的学问,过高进口商非但不接受还有可能导致结算失败,过低又显得定金如同鸡肋一样食之无味。一般情况下,预付定金按照合同总值的百分之三十支付,或者参照发达国家的根据运输距离的费用来设置预付金额,这样做既可以保障出口商的基本利益,又可以在不触及进口商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牵制其活动,敦促其尽快完成余款支付。

二、托收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托收这种结算方式主要考验的是进口商的信用度,结合前一章节对托收风险表现形式的分析,因此可以认为托收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其实就是对进口商的防范,主要针对点是进口商的信用度、进口商所在地的各项交易习惯和政治、经济环境等方面。首先,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化市场中,我国企业为了更快地融入到世界大家庭中,盲目地选择一些合伙伙伴,特别是有些不法分子看到有些企业忙于扩大规模的动机,介绍一些根本不了解或者刚成立的公司,欺骗出口商的货物及钱财。所以,我国的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对每次跨国合作时,务必提前做足功课,调查清楚进口商的信息,看清楚合作协议的每项要求,不要因为单纯利润而对国家、社会、自身企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其次,国际贸易交流中,出口商对于进口商的挑选是十分有必要的,按照美国一份调查显示,客户群中有60%的新客户是由老客户带来的,所以对于出口商来说,建立一个客户的信用档案,给信用好的客户一定的优惠价格,这样既可以维护好与信用优秀客户之间的合作,又能够促使老客户主动介绍新客户。信用档案的建立是一门专业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有专门人员从合作前期调查、搜集进口商信息、了解其经营生产情况和财务状况,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以实际行动避免钱财损失。

三、信用证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信用证风险的管理除了必须实行的提高信用规范外,还需要其他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和防范。

(一)认真调查申请人和开证行的信用情况

现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多是通过互联网挑选合作商和开证行的,所以国内的出口商对于一些国外企业和银行并不熟悉,有些国外进口商偷偷隐瞒出口商私自在合同中设置一些条款限制出口商结算,或者要求一些我国企业不容易实现的条款。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企业必须要合理谨慎地挑选进口商,通过多种渠道调查这些进口商的信誉状况,比如通过驻他国办事机构、行业协会等;其次,确定好进口商后,要求对方选择信誉有保证的银行作为开证行,因为往往这种银行对自身信誉更为重视,对待存在明显欺诈性软条款的信用证开具更为慎重,降低开证行和申请人相勾结欺骗受益人或出口商利益的概率,避免出口商被欺诈或者陷入被动局面。

(二)认真审查信用证

出口商在收到银行开立的信用证后,一定要对信用证的内容进行盘查,核实其是否和合同一致,信用证内是否含有隐藏限制条款,一旦发现立即令对方给予修改;另外还要对信用证的真伪、冒信用证同时及时告知对方进行整改出示的印章给予严格把关,一旦发现伪造、假,以防后期给自己带来隐患。为了从根本上降低信用证风险,笔者认为最佳方法是逐渐推行统一的信用证格式和内容,对基础的信用证内容给予一定的规范和提示,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条款另加说明,这样既能够降低进出口双方因信用证软条款印发的各种风险,又可以在我国逐渐形成一个完善、全面、规范的信用证格式,推进信用证结算在我国国际贸易交流活动中的应用。

四、银行保函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一)提高进口商和银行的信用防范

根据银行保函的概念,对银行保函风险的防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加强对保函申请人也就是进口商的信用风险防范,提前调查清楚进口商的信誉和诚信情况,对过往该进口商的业务状态进行考量,以避免后期进口商以没有支付能力而影响出口商的货款回收时间;二是加强对担保银行风险的防范,作为第二性风险方银行的资信调查在银行保函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细节,当进口商财务出现问题没有能力支付货款或者余额时,银行就必须依照保函规定代为支付这些金额,所以担保银行的风险防范是降低银行保函风险的前期必要准备工作。

(二)提升保函技术操作能力

银行保函业务的应用己经深入人心,保函的口常操作和处理也多以计算机为基础设施,围绕互联网展开。所以,在口常处理银行保函时,一定要认真、细致,一旦保函的时间、金额、有效期、索赔条件生成,透过计算机发往进出口双方的速度是非常快速的,不像之前传统纸质文件存在一个缓冲时间,因此银行人员在对保函进行操作时,一定要谨慎、认真,充分理解相关的各个要素。

参考文献

1、外资促进了国民收入增长吗?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钱学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11-15

2、农民工低工资率与国民福利损失的经济学分析对经典劳动供给理论的拓展聂丹;财经研究2007-10-03

有关国际贸易专业论文范文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案例教学

摘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于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行业的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作用。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选取合适、典型、贴近生活的案例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能力培养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是涉外经济与贸易各学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综合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金融和结算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只有正确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学会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贯彻和落实对外贸易方针和政策,规避和防范国际贸易风险,从而实现最佳经济利益。这就要求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外贸专业人才。

二、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采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Case)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一种高层次的认知学习目标。简言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列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例,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使用在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则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1.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领会和灵活运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法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听没听,听多少,懂没懂,这些都无法在课堂中得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只是死记硬背。在案例教学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查阅各种理论知识,通过这种过程,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不同见解学生可以相互间进行交流,师生间也可进行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自然好。

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获成就感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告诉学生怎样去做,其内容在实践中缺少实用性,而且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在案例教学法中没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需要自己去主动思考、创造,使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的稍后阶段,每位学员都要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学生解决问题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油然而生。

3.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有成语故事叫纸上谈兵,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行不通,这和现代课堂教学中,只有书面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相同。案例教学法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对摆出的案例应首先分析缘由,促使学生站在实际问题的角度,想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加强,更贴近实际。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该门课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大量的案例来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如何选取与运用国际贸易实务案例

实施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法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这是基础。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要求相符合,并为教学内容服务,这是前提。当然,一个好的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授的内容,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合理的案例选取与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1)案例的选择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必须很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二是案例要有科学性,能够反映国际贸易实务事件的典型特点,紧紧围绕大纲相关要求;三是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所列举的案例要符合当代国际贸易结算的规则和政策,体现时代特性。

(2)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现实性。案例的选择不在于数量多,而贵在于内容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所认知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所以,一些社会中的典型真实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产生对国际贸易知识了解的意愿,提高了学生希望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愿望。另外,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以便能够很好地为要讲授的国际贸易知识点服务,案例的来源最好要真实可靠,最好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这样容易被学生理解。

(3)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提前备课,营造良好的案例教学讨论氛围,当好导师和主持人,调动学生参与研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把学生放在主体学习和讨论的位置上,学生在讨论中思考问题,在分析问题中收获知识。

2.如何组织和实施国际贸易实务案例课堂教学

组织课堂案例教学要分步骤进行:一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在对案例进行讨论前,提前使学生做好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预习,如学习相关的贸易术语、事件所涉及的国际规则和注意事项等;告知案例双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使学生尽快对案例产生兴趣,主动将所预习的知识与案例联系起来,并尝试分析案例。二是对学生摆出案例。教师将案例摆出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所涉及到的与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知识点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发现主要问题后,寻找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点。三是组织学生开展研讨。这个阶段是学生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课前预习的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去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大胆进行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将讨论升级到更高的形式,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发言不是个人的意见,而是小组群体讨论的结果,更理性、更合理。在案例研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以鼓励学生保持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的创新思维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中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拓展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这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思维的发散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五是教师作案例综述点评。教师要对学生在案例分析研讨中的积极表现给予评价,以便日后能更好地开展案例教学。教师有必要对抛出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揭示其包含的知识点、客观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结语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他们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案例教学法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认知及合作精神,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讲授效果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巍,王茹.MBA案例教学初探[J].南开管理评论,1999,(1):7880.

[2]徐娴英,黄涛,张冬.基于内容熟悉度的案例教学模式构建以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为例[J].对外经贸,2013,(8).

[3]郝双魁.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6,(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