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3: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单元教学设计反思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篇1

就目前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基于语文学习要素的整合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老师在整体把握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中更能实现知识之间横向纵向的勾连,更有益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下面就谈谈我在研究过程中的一点感受。

一、从语文要素方面单元整体考虑整合内容

我们三年级组老师一起对三下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教学的研究。就是基于语文学习的要素进行的整合。本单元编排了《花钟》、蜜蜂》、《小虾》三篇课文、习作《做了一项小实验》和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素养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能借助一段话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留心观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花钟》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蜜蜂》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在《蜜蜂》后安排学生提炼实验过程。“习作”让学生写一写最近做的一项小实验,细心观察,才能言之有物。《小虾》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并刻画细致生动。在“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观察过程中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的习惯。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二、《蜜蜂》+习作整合做法

下面说说我执教的第二篇课文《蜜蜂》+习作。课文的目标是:1.能梳理并按顺序说出实验过程。2.运用多种方式,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习作要求是“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篇2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聊聊古代诗人词人的名字。

2.谈话:今天,我们要走进宋代杰出词人苏轼的人生。让我们走进苏轼的作品,仔细品品,也许能品出一些人生的滋味来。

二、演绎故事,阐释“欢、合”

1.引出故事,讲述苏轼、苏辙两兄弟参加科举考试,双双高中、名扬京城的故事。

2.把故事概括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喜、乐、欢)

3.链接学生生活,解读“欢”。

4.小结学生发言:像生日、结婚、考取大学……这些喜事儿、乐事儿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好,觉得难忘,是因为在这个日子,全家人和亲朋好友都能够――(学生回答:欢聚一堂)。

5.这情景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学生回答:聚、合)多开心的团聚呀!因欢而合,因合而欢,合欢,多么美好的人生境界呀!

三、演绎故事,阐释“悲、离”

1.讲述苏轼金榜题名后母亲去世的故事。

2.说话训练:他再也不能看到――;他再也不能听到――;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吃上――

3.引导概括:再也不能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痛、悲)

4.用苏轼的爱妻和慈父去世的故事揭示“离”。

四、巧借动画,感受苏轼乐观

1.欣赏画面,展开联想。⑴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只有苏轼孤零零的,独在异乡为异客,他眼睁睁地凝望着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什么呢?⑵此时此刻,你觉得苏轼是个怎样的人呢?

2.反复吟诵。⑴乐观坚强的苏轼,想到这里,低声安慰自己――(指名读)⑵豁达博爱的苏轼不仅安慰自己,他还要把自己的体会告诉身边那些和他有同样遭遇的人――(同桌互读)⑶超凡脱俗的苏轼彻底想明白了,只要远方的亲人健康长寿,即使远隔千里又何妨,天涯若比邻呀!他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全世界的人――(全体放声吟诵)

五、紧扣两词,感受苏轼博爱

1.解读“婵娟”。婵娟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人眼里,月亮还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呢?请看:(出示诗人对“月”描写的诗句)

2.链接学生生活实际,说说学生眼里的月亮。

3.指导朗读。孩子们,你们所描述的就是月亮丰富的内涵,就是苏轼眼里美好的婵娟,谁来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读一读这句词。

4.解读“人”。苏轼把这么美好的情感、祝福送给谁呢?这里的“人”可能指谁?每个人的解读都可以不一样,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

六、走进苏轼作品,感悟人生真谛

1.拓展苏轼的三句诗词。感受着浓浓的真情和博爱,我们一步步走近苏轼,走进苏轼的作品。苏轼以66年的人生,给我们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时,禁不住会想起苏轼被贬黄州,人生被蒙上灰色阴影时,却写出的激荡人心的豪迈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时,自然会想起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超凡脱俗的诗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生活中由于钻牛角尖陷入困境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诵读以上三句诗词。

3.引入《水调歌头》一词:当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远方亲人时,也会不由自主想起那流淌着乐观、旷达情怀的千古绝唱。(反复吟诵)

七、走进苏轼一生,指导自己人生

篇3

落花有用

科学教育园地中的耕耘者——记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金阊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吴涧石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

《洗衣服的学问》教学实录与分析

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科学教师教育智慧例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概念调查、转化和理解的课堂实践(九)在技能训练中促进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

《轮轴的秘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分析

《奇妙的护身术》教学分析与设计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个着眼点

“画”出来的秘密

《种子的传播》教学实录与反思

让科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

享受科学课

《我们在成长》教学设计

《有趣的呼吸器官》教学设计与反思

《食物的变质》教学设计与分析

教师百花园

该出手时就出手

动手出真知

青春飞扬

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

《水的浮力》教学实录与反思

《摩擦力的秘密》教学实录与评析

《建桥梁》教学设计及思考

走向科学——教科版《科学》教材八年实验回顾

灵活处理教材

《让灯亮起来》教学片段及反思

实验课不能忽视的三点

例谈实验教学的组织策略

《光与生活》教学片段与反思

《清洁剂的“威力”》课堂实录与反思

浅谈科学课堂上的“现挂”

《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实录

《奇思妙想——设计篇》教学设计

《住房与材料》单元教学与思考

实验室的使用与管理大家谈

我的教研之路教师百花园

从一场音乐会想到的

试论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实验能力的培养

《光的反射》教学实录与评析

《我们的地球》单元教学与思考

《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教学与思考

《生物与环境》单元教学与思考

《机械与工具》单元教学与思考

也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探究效率低下的原因与改进

科学探究话“六性”

《呼吸与健康》教学谈

《植物的一生》单元教学与思考

与《科学》实验教材共同成长——大象出版社小学科学《教学指南》的使用说明

合作而不是“合座”——合作学习在科学课中的价值体现

《摩擦力的秘密》案例评析

篇4

1.教学设计的特点(思路、规律)

?教学设计不仅要呈现怎样做,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设计侧重于教学流程与结构呈现,以及重要的情景、问题、活动的设计。

?教学设计强调反映教学过程的规律。

2.教案设计的特点(个人的做法、风格)

?教案设计主要呈现怎样做,不一定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训练、评价等素材。

?可以体现教师个人的风格。

二、本次撰写任务

1.各单元、章节、主题的教学设计

A. 单元教学设计,包括:

——单元关联分析(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

——单元结构分析(核心概念;学习过程;教育价值。单元的概念图。单元的重要目标)。

——单元教学建议(形成性学习建议;总结性学习建议。单元活动举例;单元训练举例)。

——单元评价建议(过程评价建议;阶段测验建议。活动评价举例;过程评价举例)。

B.课堂教学设计(或教案,含教学设计说明):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建议(抓住情境、问题、活动三要素进行设计和说明)。———学习训练与学习评价建议(示例与说明)。

注:教案改写成教学设计可以将教案中的细节去掉,保留主要的情景、活动和问题,同时对每个情景活动以及问题进行说明,最后用教后感的方式说明你的整体设计思路。

2.各单元、章节、主题的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

?实验、实践活动设计。

?其它教学资源设计。

三、撰写要求.

1、要精心设计“三维”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切,体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

———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事实,概念,操作,逻辑;关联,结构等)。

———突出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体验、感悟、探究、实践、合作、交流等)。———整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2.要重点体现“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倡导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

有机结合;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

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学习。

?强化活动设计:情境启示——问题引导——活动探究——应用巩固。

3.要注意引导学习训练的改进

?精选内容:基础与发展;生活与经验;统一与选择。

?改进方式:书面作业与操作、表达作业相结合;个体作业与团队作业

相结合;短作业与长作业相结合;收敛性作业与开发性作业相结合。

4.要注意引导学习评价的改革

?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功能。

?加强过程性评价:重视过程记录与分析反思。

?加强综合性评价:三维目标的评价;

?加强自主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

篇5

教材的编排大都按章节或单元划分,这是自然的单元。小单元备课就是在自然单元的基础上,将教材大的章节或单元按知识结构或学生的认知水平,再细化为更小的单元实施备课。更小的单元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有的学科自然单元已经很小,就不必再划分。每个小单元的教学除了教、学案外,必须有一份小单元练习题和测试题,做到“小单元清”。

小单元备课的前提是做到一次性备完一个小单元的所有课程。要由一个主备教师负责完成小单元的所有教学设计工作,绝对不能将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割裂、分解,由几个教师来备。一个小单元完整备课结束后,再进行这个小单元的课堂教学。小单元教学便于把握教学节奏的轻重缓急,教师可以在实施课堂教学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过程中进行下一个小单元的备课,这样交错进行,可以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二、小单元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

小单元备课的实施依赖于集体备课。操作流程可以概括为六步,四十八个字:“划分单元、确定主备一人主备、形成预案集体研讨、定教学案个性修改、实施教学课例研讨、改进教学小单元清、查漏补缺。”这种小单元集体备课模式,实现了每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共享。基本流程如下:

1.划分单元、确定主备

学期初,在教务主任的指导下,由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制定学期进度计划。进度计划就是按照每学期18周教学时间将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以小单元为单位具体计划到周和日,并预留复习和考试的机动时间,分配教学内容,确定主备教师。

2.一人主备、形成预案

主备人提前教学内容一周完成教学设计。在备课时要求主备教师钻研教材,搜集相关信息,设计教、学预案。并将预案提交学科领导审阅,学科领导审阅后签条,主备教师复印给备课组人手一份。辅备教师须在活动前熟悉教材,考虑相应的教学设计,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对主备案做适当调整,包括对主备案教学目标的确认和完善。并在学校统一印制的“主备案研究记录”上记录调整意见,为组内集中交流做好充分准备。(集体备课后,“主备案研究记录”要夹在相应教学、案的前面。)

3.集体研讨、定教学案

集体研讨分统一活动与分组活动。统一活动即学科领导阶段性地对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以讲座辅导的形式,对学科教研组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指导。分组活动即备课组每周定时定点进行的研讨:研讨前备课组长将小组教师的“主备案研究记录”交学科领导统一审阅,签字后方可实施集体研讨。研讨中,辅备教师根据所做的“研究主备案记录”的调整意见,对主备教学、案设计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位教师将讨论中形成的“共识”记录在复印的主备案的空白处。

4.个性修改、实施教学

在讨论交流中,执教教师结合并吸收组内教师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并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自己的教学风格,修改主备人的预案,形成个性化的、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案。值得注意的是,教学目标不能再随意改动。以个性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后,要及时进行反思,特别是加强学情的反思,以此作为编写“小单元清”的依据。

5.课例研讨、改进教学

课例研讨即主备教师选取一节精备课进入课堂面向组内教师上教研课。每次进行教研活动,都坚持上课、评课、反思的研讨制度,将每节课的得失进行分析,对教学设计进行补充、完善。从而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保存下来的完善的教学设计也为下一届教师备课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6.小单元清、查漏补缺

“小单元清”的形式灵活多样。对于学案、作业,可以采取面批、个别辅导的形式,以个别辅导为主,集中辅导为辅;以学生自我纠错为主,教师辅导为辅。每个“小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小单元练习巩固,并进行测试,统计成绩,分析学情,提出整改措施。我们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并要求教师编写“小单元清”测试题时做到三分之一的内容必须来源于学生错题集中的错题及其变形或拓展。

三、集体备课的管理评价模式

集体备课实效的发挥,科学、得力的管理评价措施是保障。几年来,我校不断摸索,构建了对集体备课实绩的管理评价模式,并将备课组备课实绩纳入小组教师个人“两评四考”的过程考核。备课组团队成绩的合理使用,同时也加强了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

我校对备课组备课实绩考评模式如下:

集体备课组的成绩=集体备课过程得分+备课组的成果得分+备课组的教学成绩得分。

1.集体备课过程管理评价

备课组集体备课过程得分等于备课组内所有教师个人集体备课过程得分的平均分。这样能更好调动备课组每一位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潜质,实现共赢。所以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备课组教师个人集体备课过程得分的评价。

教师个人集体备课过程得分=主备案得分+个性备得分+“研究主备案记录”得分+听、评课得分+(集体备课组奖分-个人罚分)

具体操作:学校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集体备课督导评估小组”。采取学科领导平时检查督导,教务处月查和期末检查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平时由学科领导具体负责对日常集体备课的行为进行监督,对集体备课质量,对听、评课反思情况进行评估。集体备课的行为主要观察参与研讨的过程和参与效果。集体备课质量主要评价书面教学设计,为此我们制定了有效的备课评价标准。听、评课采取填写联系卡和学科领导预约,听、评课后,学科领导及时签字。每学期期末督导评估小组根据学科领导平时检查和教务处督导检查的结果为每个备课组设立集体备课奖分,并对不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的个人进行罚分。

2.集体备课成果管理评价

学校为备课组设立“集体备课成果奖分”,如教案、论文、优质课、教学能手评比等。备课组团体备课成果的管理评价,促进了每一位教师自觉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3.教学成绩管理评价

集体备课的效果,最终是教学成绩的提升。我校把备课组团队的教学成绩作为对备课组评价的终极指标。从两个方面评价:

备课组教学成绩=校际评价得分+校内评价得分

校际评价:备课组教学成绩与其他五所规模学校的同学科联考成绩对比,按名次赋分进行评价。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