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2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高中生物学科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找到信息技术的切入点,就是要让高中学生在一个合理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生物学习活动。高中生物学习内容较为丰富,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进行紧密结合,可以使高中生物学习内容更加直观与形象,使学生对高中生物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的切入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任务的完成。
1 坚持教育理论的指导,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坚持对教育理论的指导,是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学科整合起来的重要基础。只有在正确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信息技术才能正确地作用于高中生物学科的发展。不管是从教学的方面来讲,还是从学生学习的方面来讲,教育理论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讲,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理念都具有正面意义,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切入,教师需要选择有效的教学理论来进行教学指导。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认知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落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使信息技术既可以服务于教师,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动与维护。教师更要加强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与落实,使信息技术为高中学生的生物学习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开展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DNA的复制》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让学生在多媒体的课件基础上,进行DNA复制方法的自主探究。在正确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对信息技术进行正确的应用,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生物知识体系的有效构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高中生物学习的目标与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生物能力的提高。
2 依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高中教育体系中之所以具有诸多不同的学科,是因为每一个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每一个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具体教学目标。学科之间知识结构与学科特点不同,使得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如语文学科,教师通过语文繁体要让学生掌握汉语言的正确使用方法,使学生用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数学,则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定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高中生物教学,是以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为前提,让学生对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具有更加深入的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中的不同现象与理论。此外,高中生物教学更要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具有生物实验的水准。这样的学科特点,使得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很有必要。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实验水平,使学生在实验中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索,促进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讲解《酶的特性》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对酶进行认识,就要利用实验让学生对酶有一个具体与形象的认知。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让学生对酶的具体形态有一定的了解,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酶实验的呈现,从而让学生了解酶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然后在信息技术条件的支持下,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模仿,自主动手操作生物实验,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内容。这样信息技术应用切入点的准确把握,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生物学习兴趣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3 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切入点
教学内容的不同,对应着不同的信息技术使用方法。因此,面对丰富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性质出发,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选择。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会接触到一些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现象,也会接触到生活中很难观察到的生物现象。对于学生不能用肉眼观察的生物现象,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微观的生物世界,促进学生完整的生物思维的形成。
例如,在讲解《细胞的分化》的时候,教师单纯的讲解,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生物知识学习的需求,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接触一些细胞分化的图片或者细胞分化的动态作品,使学生能用肉眼对细胞的分化现象进行观察。又如,在讲解《微生物在实验室的培养》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深入到科学实验室内部,对微生物在实验室中的培养方法与过程进行全面了解。以教学内容的性质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会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促进学生眼界的扩展,实现高中学生物学习积极性快速提高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促进作用,得益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将微观世界与宏观教学进行结合,是信息技术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贡献。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生物教学资源的扩展以及教学信息的有效传达。
(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吉林 公主岭 136105)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68
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主要依靠生物教师的课堂讲解,初中阶段所学的生物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还只是停留在对生物要素的认识层面,而缺乏对生物过程的分析和生物变化的思考。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依托于初中阶段掌握的基础生物知识和生物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教师课堂趣味教学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究,从而提高生物学科的成绩,提升生物学科的综合修养,为今后的生物专业学习以及生物常识判断和应用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教学案例,笔者认为,提高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多样化
高中生物教师在引导学生们学习课本知识时,为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往往需要注重对课本内容的选择和内容的丰富多样。一般情况下,高中阶段的生物教材内容多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为了刺激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参与,高中生物教师可以借助多种生物现象和资料完善课堂教学。
首先,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继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内容。一般来说,为了直接刺激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选取与课本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鼓励学生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和解读此类现象或事件背后隐藏的生物原理。学生们在生物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一方面加深了对典型事件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能够在自我解读中深刻理解生物知识。例如,高中生物教师在教授学生基因等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引用家庭的树结构现象,引导学生们了解不同染色体之间的特点,进而思考引发基因突变的原因。
其次,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还可以借助资料和习题,丰富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这种层面的生物课堂教学是对前一层面教学的深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激化他们对问题深入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辨别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关注度,既可以表现在生物学科的新课教授中,又可以表现在对生物知识的应用和思考中,学生们能够在思考和应用中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问题成功解答后的。上述两种从多样内容上进行的课堂教学,是激化学生学习生物学科兴趣的本质所在,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高中生双方之间的有力配合,从而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形式趣味化
在完善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高中生物教师往往还需要紧跟现代教学的潮流,引用多种新颖科学化的教学形式,吸引高中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兴趣,继而调动课堂教学的氛围,以积极轻松的教学态度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考虑到生物学科知识中对图文的要求性比较高,生物教师可以选取图文的教学形式,为学生们呈现直观的生物图片,刺激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图文中加深对生物知识点的串接和连接性学习。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往往会比简单的课堂口头讲解更为直观,有冲击力,能调动学生们在图片中发现生物知识,在简单直观中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例如,生物教师在教授细胞等知识点时,就可以以图文的形式向学生们讲解细胞中的各个部分,以点线面的形式全方位的为学生们展现细胞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生物学习的乐趣,丰富学生的眼界。
其次,高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们呈现立体的视频讲学。这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极大调动班级上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且还能够拓展学生对生物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而生物教师在选择视频教学时,通常需要考虑到视频的时限以及视频内容的难易度,尽可能地保证班级上大多数同学的理解水平。同时,学生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其他领域的知识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串接性,继而以饱满的热情探究其中蕴含的深意,这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意料之中,也是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拔高和探究。
三、教学实践自主化
高中生物教师除了在内容和形式层面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外,往往还可以在实践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继而在课堂和课下实践中学习到丰富的生物知识,感受生物知识探究的乐趣和魅力。具体来看,生物教学实践的自主化,表现在课堂实践展现和课下实践活动两个方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73-02
尽管我国高中生物老师在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方面积攒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中生物老师在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生物老师在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注意原则
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只有在一定的原则下,才可以提升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水平。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的注意事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主性原则。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往往采用老师唱独角戏的形式开展,经常采取贯穿整个课堂时间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课方法严重影响着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踊跃性。为此,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加大启导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比例,启发学生进行自发学习。其次,自主思考的理念。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转变为自己的能力,为此,老师在具体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利用生物课本中的丰富知识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从而找出问题、解析问题与处理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生物学科独立思考能力。最后,举一反三原则。生物学科与我们的平常生活密切相关,老师在具体的生物启导式教学当中,应该努力对生物学科进行拓展,将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同日常生活实践或实验课堂相互结合起来。
二、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策略探析
1. 锻炼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致,提升生物的教学水平。兴致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在兴致的指引下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才可以提升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踊跃性以及主动性。为此,老师要想提升高中生物的教学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锻炼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致。首先,进行直观教学。生物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学,它具有抽象性的显著特征,也正是这样的抽象性质,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迷惑。为此,加强直观性教学也是提升学生生物学习水准的重要举措。其次,注重生物情感沟通。学生的内心内心情感一般相对丰富,他们更需要老师的爱护关心,要想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准,进行合理的奖励以及感情教导是必要的。最后,开设课外辅导。主要作用是对这些学生进行课下辅修以及教学,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致,从而提升学习水准。
2.利用直接方法和实践,启发学生自主性。生物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它主要是探究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迹象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一定程度上讲,生物学科是一种实践性学科。所以,在具体的生物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实验的重要性,发挥生物实验的功能,使得学生在生物实验中提升自身对生物的认知,提升学生生物实验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完全可以启发学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从而得出研究结果,让学生对于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内环境稳态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以及认识。通过实践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启发学生生物学习的主导性,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水准与能力的提升。
3.言语风趣生动,变深奥为易懂。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老师是高中生物的关键以及重点,老师的生物言语使用强度以及技巧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过程中,老师课堂教学言语显得沉闷单板,这严重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致,即使对学生进行启导式教育也就无从谈起。所以,高中生物老师应该更为重视对于所要讲解的知识着重处理,强化课堂环境的改善和协调,让学生能真正切实的投身到生物的学习当中。比方说我们在解析反馈调节这个生物概念时,老师可以对这个概念进行比例,将反馈调节比例成工厂,从而做好反馈调节生物概念的解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计算机引发的网络技术正快速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早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之中充分的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对学生进行启导式教学,可以使得学生提升生物教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性。
三、总结
启导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现已经被我国广大的高中生物老师所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着重于引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致,从学生本身为出发点,积极启发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科学的思维活动。我国高中生物老师在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方面积攒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高中生物老师应该深入研究生物启导式教学的现状,革新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生物老师在高中生物启导式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前进提供相关参考和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生;生物学科;动手能力;教学效率
生物是理科生的必修课,新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生物教师要依据学科特点和高中生的知识构成,改变传统以书本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生物学科的学习及实验中,培养他们的生物学习兴趣,提高其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以全面掌握学科知识,并在实际生活及工作中加以应用。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
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强调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和认知仅限于理论层面,与高中生物教学要求及目标相悖。生物学科中涉及到很多实验内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教育部门和生物教师要依据素质教育要求,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强调实验操作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中,通过实验训练及操作,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生物教学效率[1]。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出发。
(一)规范生物实验教学管理
部分高中学校由于缺乏资金,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器材不足。因此,就要求学校依据自身发展水平及高中生物教学要求,整合现有生物实验资源,采用多种集资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并对学校生物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从根本上增加实验教学比重,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固定,很难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生物教师要依据高中生的具体学习诉求,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将多媒体应用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使书本上的内容更加直观和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认识生物教学内容。生物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借助具象化的实验,培养高中生的动手能力,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三)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对学生的考核注重理论性,很难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进行考查,对学生生物学习情况的考查具有片面性,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被弱化。要将课堂实验情况、作业、实验报告等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对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引起学生对实验的重视,又能够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四)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观察,从而发现实验过程中的细微变化,继而充分发散思维,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推理。生物教师要依据高中生物教学要求,由易到难地为学生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断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不断寻求答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期,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差,实验结果也容易出现偏差,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对实验进行不断重复和改进,从而得出想要的结果。通过具体的实验,能够使高中生的生物实验水平不断提高,思维得到启发,为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该学科教学质量,实现最终教学目标。
(五)构建生物课程教学团队
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重点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生物教师很难兼顾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可安排有经验的生物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教师要依据自身的特长,对教学内容及任务进行合理分担,实现教学经验的整合,确保书本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同步性,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科规划,使学生依从于具体计划,进行生物学科的学习。例如,部分生物教师在细胞教学板块比较擅长,而部分教师则比较擅长植物和微生物教学,可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类目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良好的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语
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实验教学尤为重要。生物教师要依据学科特性,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时间,指导学生对书本实验进行操作和延伸。通过该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
然而,高中生物在其重要性上与初中生物相比有着很大的提高。所有的高中学生都必须学完高中生物必修部分,拿到应有的学分才能毕业。同时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生物也做为一门选修科目,供学生在分科时选择。所以高中生物学习的好与坏也将直接影响到你的高考录取。可是很多高中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延续着初中学习生物课的态度,认为不重要,不把它放在眼里,才会导致许多老师都能感觉到高中生物课不好上!再加上许多其他科目的老师在学生选择选修科目时大肆反面宣传生物,说生物学了没有用,很难学好,高考填报志愿受限制等不利于生物的言论,使得高中选修生物的学生大为减少。这确实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物的发展。
事实情况真如其他科目的老师说的那样吗?当然不是。首先,生物学科绝不是一个没有用处的科目。人本身就是生物,而很多学生连自己身体的一些器官叫什么,在什么部位都不知道。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许多人体的知识,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其次,高中生物课并不难学。高中生物课程开设的内容都是比较表面层次的知识,重在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个基本的掌握和了解,所以只要学生们端正态度,热爱学习,认真学习,那就一定可以学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选修了生物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会受到限制?大家可以去认真查阅一下高校录取对选修科目的要求,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对选修生物的学生并没有亮红灯,只要你等级达到就可以填报,所以这一点更是不攻自破。
该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呢?要靠强力把学生硬拉到生物这边来是行不通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生物上来。从而扩大生物学科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选修生物,创造生物学科的辉煌和腾飞!
具体的做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吸引学生热爱生物,选修生物,做为生物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钻研新教材。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解释者,纵观课程改革史,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可见课程改革给全体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全新的课改要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一条途径。
例如在讲蛋白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学习的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高中蛋白质相关内容的兴趣。
3.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加强课外辅导,搞好提优补差,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既要重视对 “尖子生”的培养,组织他们参加多种生物科技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要特别重视对部分“差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迎头赶上。这样既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负担,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
4.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随着科技水平日益更新,生物技术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生物技术的使用,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实际影响,在高中教学中,生物学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受到学生欢迎,大部分学生意识不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不具备学习生物主动性和自主性,导致在一定程度上生物学科的发展收到了严重阻碍。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论证
1.生物学科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进行服务
传统生物技术大多是以酿造技术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并且在我国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人们通常会借助相应的生物技术来提升自身生活质量。生活需要借助科学技术作为其发展的有效动力,而生物学科的发展更是这样。现代先进的生物技术将基因工程作为其核心标志,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都能看见它的身影①。
生物技术是来自生活中的切实需求,而其又为生活进行服务的。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医药行业中生物技术应用的范围最广,其效果也特别显著。因此,生物学科和生活进行有机结合,是保证高中生物教学能够具有生活化的基础。
2.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教学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具有轻松、愉快、宽泛等特点,能够有效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一种真正能够让学生进行“活”、“动”的教学模式,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推动学生善于发现、认真研究以及亲身感受的,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提升生物教学质量②。
二、生活化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1.从生活角度上引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理论性的知识需要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但是这些知识点相应较为乏味并且枯燥。如果教师生物学科知识理论进行紧密结合以后,再进行知识的导入,就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使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始教学:“假如有一天你在森林里迷路了,周围并没有人在居住,而你只带了一些玉米和一只鸭子,同学们可进行思考一下,怎样的出发才能获得所需的能量,进而走出去。”这一事例与生活紧密相关,进而调动学生讨论的热情。
2.将生活引进课堂中去
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生活就是课堂,因此将生活化引入到课堂中,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课堂中所有问题的提出都要在生活中寻找例子。例如,在讲解温度对酶的活性影响的内容时,就以在生活化中进行讲课,为什么洗衣服的时候使用温水浸泡效果会比较好?或者是为什么人在发烧时会感到没有胃口等?然后教师再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是由于温度会对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3.将课堂引入到生活中去
高中生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生物学科的实践和检验。进行生物学习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生活质量。因此,生物课堂不光是要包含课堂,还要对其进行有效拓展,而这一拓展范围就是生活。这就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观察,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高中生物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对社会进行的服务,去解决和处理实际存在的问题③。
三、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引进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去,不仅能够充分实现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还能够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创新,进而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轻松、宽泛、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使教师成为生物教学的引导者。生活化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一定积极作用,从而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其次,这种模式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科来源生活、回归生活的自然规律,而且还有效增加了生物理论的趣味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将生物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去。
最后,将生活化模式运用到高中教学时,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教学的实际情况,即:教学态度生活化、教学语言生活化。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进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成为真正的朋友和家人④。
结论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符合现阶段生物学科的切实需求,也是生活的真实需要,更是新课程改革的表现形式。然而,对于生活化的研究和探讨,还有一定不足和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进而有效推动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
【注释】
① 周逸红.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究――以“蛋白质”的教学为例[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2):32-32.
② 李其华. 浅析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作用[J]. 教育界,2014(29):142-142.
在当前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还恪守着原有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令行不到,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课堂参与不高,已经是阻碍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了。在课堂上,教师表面上完成了他的课堂教学任务,实际的情况很有可能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中去,教学知识点没有完全接受。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必须改变这种状态。以下是笔者个人对如何完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生物课堂参与性的几点看法和意见,如有不足还请批评指正一二。
一、重要性
生物课堂的参与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加强师生的互动,正确认识和掌握生物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做主人,让生物学科不再和学生有距离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生物课程,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信心,营造活泼高效的课堂。把握学生的特点善加引导,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生物课堂学生参与性不足的原因及改变的办法
(一)繁重的课堂压力
高中时期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还有其他科目的课题训练,学生的课堂压力大、学科任务大,高中生课业任务较重,而生物学科相对于其他三门主要学科来说,分值相对少。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比较忽视,没有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学生必须重视生物学科,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二)学生的态度不够端正
在生物学习的开始,学生就小觑生物这门功课。自以为生物课不是一门重要的课业,那么在行动上就有所怠慢。忽视了生物学科的重要性,不能科学地分配学习时间,从而影响了学生在生物学科上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失去了学习上的动力就会失去学科目标,影响参与性。要端正态度,重视生物学科,培养学习兴趣,不要过分轻视自己的能力。
(三)对生物学科的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认为初中时生物基础不够扎实,其实初中时的生物基础知识相对较少,高中生物与初中生物的关联度不是特别高。
(四)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只是关注一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学生。
三、如何培养学生生物课堂的参与性
(一)在课堂上互动、提问
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学生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中教师可以提问,带领学生去探究本课的内容,提问一:什么是人体的内环境?提问二:人体细胞是如何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提问三:组织液的作用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大家一起来学习本课的知识,会让学生印象深刻,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提高了课堂的参与性,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二)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有趣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科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以此为突破口来培养我们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从身边的实际来切入,介绍身边有哪些环境因素可以构成生态系统,并请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到高中生物与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中也会主动思考课本所学知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生活中的问题同书本结合,在课堂上营造出活泼有趣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一味听教师讲课的现状,真正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营造积极活泼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参与课堂促进生物学科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才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学习成绩。在高中生物课堂培养学生参与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主动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认真设计教学环节,而不是拘泥于传统,应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对科目教学的要求已经由单纯的教师教学主体转移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上来,这种改革环境要求教师必须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针对这些现象做出相应的改进。虽然通过新课改近年来的改革手段高中生物教学的水平已经较以往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1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现代意识
生物学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已经成为一门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学科,由于教师的课堂态度、教学方法、科目定位等原因,使学生形成了对生物学科的传统意识,难以与现代意识结合起来对生物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
1.2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高中生物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不足,造成了教学水平的局限性。由于高中的生物教师一般没有非常深厚的专业知识水平,对于新时代背景下的生物技术认识不充分,因此无法树立起正确的教学态度,影响生物教学的方向。此外新课改所提出的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师无法充分的理解与认识就直接造成了教学过程无法按新课改标准推进,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必然无法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提升。
1.3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以单一的主动传输式教学方法来完成课堂教学,这种方式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要求来说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满足课改要求,学习能力的提升受到很大的约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会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针对性、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有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
1.4课程资源较为匮乏
高中生物是一项对实践性、实验性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密切相关的学科,而现行的高中教材内容单一、资源匮乏,使得课堂教学也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需求除了要对更为丰富的生物现象、内容、规律等进行探知外,还要求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形式,而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这种资源的严重不足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
2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2.1培养学生现代意识
学生的现代意识就是应当将与时代同步的生物学技术、研究方向、学科理论等内容或思想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使其对生物学的现代意识有足够的认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选择一些新兴的生物学理论或研究成果,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或者将优秀的研究结果向学生们展示,使他们能够充分的认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方向,进而与物理学学科的学习联系起来,提升现代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2.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面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不足的现象,只有通过不断的深入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更好的满足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教师可通过再教育接受新的生物学理论的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性生物学科能力,让自己拥有更多可以向学生展示和教学的资源。然后还需要对新课改的改革标准与要求进行全面的学习,调整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行为或习惯,建立起新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方案,有效运用到课堂上。
2.3大力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对于高中生物课堂来说就是通过教师的课题引导,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向,让学生来通过主动探究的方法去将问题有效的解决,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最重要的是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来完成对课题的探索、研究,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4合理地优化课程资源
生物教学应当将一些教材之外的资源做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丰富单一的教学内容,更能够使教学手段利用多元化的形式发挥。教师在从其它地方寻求生物教学资源时应当遵循一个可用性原则,无论从知识的深度上还是研究方向上,都应当符合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特点和兴趣方向。然后对搜集到的资源与教学标准要求有机结合,选择其中能够有助学生学习提升的方面,并进行实践教学。
2.5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面对学生对待生物学科的不同学习态度,教师应当进行教学课题的有针对性提出,选择一些趣味性的内容做为课堂小插曲,既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学眼界,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加关注生物学习。同时轻松的课堂氛围还应当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将学生的情绪充分的调动起来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3结语
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大部分都存在着不同方面的问题,面对新课改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必然选择,只有彻底改善目前生物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法不科学、师生缺乏互动性等问题后,才能更好的寻求生物教学综合水平的提升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阮善强.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4(2):39.
[2] 杨岗楼.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教导刊,2013(8):100.
随着教育方面的改革,核心素养成为教育主题。国家在高中教学改革中提倡高中教学要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培养素养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要挖掘自身潜力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因材施教,将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做到统一。这其实是核心素养培养的体现,也就是说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对于高中生物学科来说,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目标是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为一体。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生命观念
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最基础的体现就是生命观念,生物观念在生物学角度来看具有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四个方面的内容[1]。它主要传递给学生的是生物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体现了一个物竞天择的原理,让学生从中了解到世界万物的统一性、多样性和稳定性。让学生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好习惯,从而了解更多的生物规律,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理性思维
一个严谨的理性思维一定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它是形成生命观念的主要方法,理性思维是集认知、动机、行为、方式、品质为一体的一种逻辑性思维。然而生物当中的理性思维并不是简简单单对一种生物的认知过程,它是非常复杂的,且灵活多变整体性比较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可以让学生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尊重事实,凡事以科学为依据,求真务实,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生物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当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最后自己解决问题。这个探究的过程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把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且大大提高了他们生物学科的综合素养[2]。
(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社会责任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报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任何一门学科包括生物学科都要经历从学习知识到立德树人再到最后的社会责任的这个过程,它与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生命观念息息相关,也是培养生物教学核心素养最终的社会体现。
二、高中生物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当中出现的问题
(一)学生观念没有转变过来
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生物就是为了掌握知识,取得好的成绩,对生物学观念的认知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差异性。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主要的是提升能力,让他们形成良好的素养。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社会观,这样他们以后走出社会才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体现个人价值。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来教授学生知识,所以短时间内固化的教育模式还很难改变,而且学校每学期都给教师制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些都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的,所以教师为了更快捷地达到教学目标就采用课堂教授法,让学生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忽略了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再加上很多教师对核心素养培养只是表面上的了解,并没有深入了解,这就导致核心素养培养在生物教学中越来越淡薄。所以教师一定要改进教学方法,将培养核心素养和提高学生成绩相融合,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达到国家要求的生物教学新标准。
(三)学校教育模式固化
很多学校一味追求提升学生成绩,以高考科目的分数占比来安排学生的课时,因此给生物安排的课时也比较少,但是要学习的内容比较多,所以学校就会要求教师以应试为主,这就大大减弱了教师采用生物核心素养教学的积极性。像生物学科一般要求的课外活动比较多,但是为了压缩时间,很多课外活动被取消了,这就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对生物学科探究的积极性。
三、高中生物教学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策略
(一)对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对高中生物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分析方法,采用核心素养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巧妙地将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与教授的学习内容进行统一和结合[3]。首先要从教授的核心概念入手进行分析,将生物学科基于核心素养的四大内容充分融入每节课的学习内容当中,让学生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展开学习,将生物生命观念的四大内容运用到具体概念上,然后让学生融会贯通,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可以对所学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而且也可以结合前后课时所学的其他概念进行统一性理解,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充分理解生物当中的每一个现象。然后用理性的思维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得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且挖掘实验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地实验和探究,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提高了他们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生物阅读,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一些课外的生物书籍,提高学生的素养,并且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对当前高中的生物学情进行分析
现在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关注,而且国外很多学校也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要把这些经验应用到我们的生物教学当中,必须要根据国内大多学校各自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取长补短。也就是说其他学校在教学当中采用核心素养培养的成功经验和理论不能直接使用,必须本土化。所以在进行生物核心素养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了解本校学生的基本情况,熟悉学生学习的基本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掌握知识的特点,然后再在生物教学当中慢慢融入核心素养,锻炼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认知和社会态度,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慢慢地将传统的以考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理念。
(三)有效的教学活动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每一堂课都应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是有的教师却一味地采用台上讲台下听的模式,让整个课堂变得相当严肃没有活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一定要融入一些有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学习内容当中,然后再模拟生活中的情境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既有活力又有效率。所以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自己的心得,从而使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得到提升,所以有效的教学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相当重要的。
(四)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教学标准当中,实验探究是生物核心素养教学中的主要部分,教师要采取课堂内容为主课外实验为辅相结合的教授方式。学校可以给学生提供专门的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整个实验过程,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归纳总结并且解决问题。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验与大自然中的现象相结合,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认识到生物的美妙性与有趣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将大自然中的生物与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了解各种生物生存的规律,不仅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升了学生在生物学科方面的核心素养。
(五)善于归纳总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般来说,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教师总会留出一些时间进行总结归纳,将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再过一遍,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度理解,加深印象。因为生物学科是一个集理论知识和实验为一体的学科,所以教师给学生总结的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包括实验探究的具体设计方法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总结归纳,以此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而且教师要观察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态度和认知。最后,教师还要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抛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深度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也是检验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一个标准。
四、结语
随着国家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出台,很多学校也由传统的三维教学目标转变为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这个转变的过程虽然比较漫长,但是它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素养有着非常大的意义。高中时代正是树人立德的阶段,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采用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对生物课程的改革来说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朱荣.基于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240.
1 高中生物进行情感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从高中生的情感特点与高中生物学科的知识与教学特点来看,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都是可行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1生物学科性质
生物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而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良好的习惯及理解力,并且在探究与认识生命世界的过程中,又能激发学习动机,使之热爱学习和学会学习,通过不断学习,跟上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善于抓住机遇,敢于迎接挑战。
1.2高中生自身特点
高中生对未来充满理想,思维活跃,比较理智,自尊心强烈,意志的坚强性与行为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处事比较果断,做事有明确的目标,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有较高甚至是过高的情感期待与需要,这决定了情感教育是高中生身体、心理、学习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发展的必要内容。
1.3生物教学内容
生物学科知识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生活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教学内容中生物与环境、人与生物圈、生物进化、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健康等知识,都能引起并激发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情感。而且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很多内容都直接反映了人类在生物科学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情感,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直接的情感教育资源。
2 高中生物情感教学的策略探讨
2.1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成为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愿意亲近老师,相信他讲的道理,喜欢听他的课。有价值的问题是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要注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有的学习能力相适应。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如生物复习课,单靠教师的讲评,很多时候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并产生厌烦情绪,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不但能激活思维,展现个性,还能拓展知识领域。如高三总复习开始,即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所学每个章节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形成体系,同时提倡用图、表等表现出来,并要求一组学生评价其他组的成果,与老师的归纳结果进行比较等,最后完善自己的总结。这种复习策略使课堂充满了活力,在增强生物学知识同时,情感交流也得以较好的实施。
2.2提高教师素质
第一,教师要加强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思考,刻苦钻研,发掘教材中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如果教师没有渊博的知识,掌握的教材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第二,教师要研究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发展的个人特点,进行学科教学与情感教育。只有了解他们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了解在讲课与科学实验中认知规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应用,激发其活跃的思维,使之体验到探索的乐趣。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爱。第三,提高教师自身语言修养。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充满感情,生动形象,能感染每一个学生。多年来,我们的教育着重知识的传授,忽略情感的培养。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要启动学生的真情,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
2.3充分利用生物学科资源
重视学科兴趣的培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果我们生物教师能挖掘生物学科的情感教育优势进行学科兴趣与情感教育,就能促使有兴趣的学生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
众所周知,生物课本与课外读物中,有很多科学发展史、中国生物学成就展示,这些知识展现了科学家勇于实践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毅力、对科学探究的热爱,这些知识的教学通常以传统的人文方法,忠于史实,重视人物的主观心境和动机,不仅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教育,还能从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理解科学模式,产生热爱科学、热爱探究的情感。如关于生物进化、生理与健康等常识,能体现对生命的关爱,使学生珍爱生命。而进行生物环境污染与遗传病调查,则可培养他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只要善于利用,大多数教材资源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2.4实施多元评价
生物学科在课堂教学外,还可采用多种实践手段促进学生情感的内化。如组织野外考察可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调查中学生视力,培养保护眼睛意识;还可通过制作标本、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课外教学方式,开展情感教育。另外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客观地认识自然与社会。通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激发兴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智,使他们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可见,由于生物教学的多样化,以单一考试评价学生能力是难以实现其教育的全方位作用的,只有在教学中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才能达成教育目标。
教师评价:教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水平是否提高,教师的评价应该多激励,少批评或不批评,立足于班级,既要将学生放在一个班级中做横向对比,同时与其本人的过去作纵向对比,找出优点加以表扬。
学生自评:学生要自我反省,看自己的情感品质是否进步,存在哪些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结果评价:教师通过分析、比较学生的情感状况,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0078-02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实践应当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取之于生活,源自于实践,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笔者认为,生物学科的教学重点应该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自觉参与生物课程的教学活动,并逐渐将学习生物知识、探究生物世界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把课程教学与实践生活相联系这一教学理念也不断被广泛接受和实践。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从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积极的、生动的、有趣的以及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化繁为简,以达到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简化成生活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原则。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现象、生命活动。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以讲授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科学原理为主,意在引导学生去认识自己、认识生命和认识自然。因此,高中生物学科中的很多知识、原理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对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可以用基本的生物学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或困惑。但有些时候,生活经验和科学原理看起来却是相悖的,这时候,教师在授课时就更应当注重生物学的科学性原则,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科学引导。如日常生活中,如果人感觉体温较高,则有可能是发烧了,以我们的生活经验,发烧就需要多喝水,必要时还要多盖一层被子“捂一捂”,以达到退烧的目的。但是生物学上的原理却与我们的生活经验相反,生物学认为,人体时刻都要保持内环境稳定的状态,如果体温发生异常,就必须采用物理或者其他方法对温度进行调节,比如发高烧时,就应当采用冰敷、身体等方式降低体温,保持身体处于正常体温。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当在尊重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把握好生物学的科学性原则,避免学生由于经验与科学知识的冲突引发认知上的混乱。其实教师可利用这种不同巧妙制造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生物教学从生活中来,又能回到生活中去。
2.主体性原则。在以往的常规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知识点,不会将知识学以致用。要想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关键是要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自内心的渴望学习,学生才会主动地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课本到生活,再从生活回到课本,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理解会更透彻。教师可通过探究,讨论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
3.活动性原则。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应当“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增加了探究性学习和资料的搜集、分析内容,这说明,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正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着。因此,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重视这些探究性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积极地、充分地利用好这个内容,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理解生物知识,运用生物知识,内化生物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生物学科教学应当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自觉参与生物课程的教学活动,并逐渐将学习生物知识、探究生物世界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中图分类号:G424.21
0.引言
作为高中理科教学的重点内容,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生物科学有一个根本的认识,同时掌握生物学科实验的基本方法,以提高学生在生物学方面的知识量储备,进而对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概念
从专业的视角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让教师通过在课堂有效的策略让学生获得预期内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之后从认知上的不懂到懂、从没兴趣到充满兴趣的过程。所以,总的来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知识储备上更加丰富,在情感认知方面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管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高中生物课堂实施有效性教学策略的根据
高中生物学科是由丰富的生物学事实以及生物学理论组合而成的学科知识体系,是在长时间的教学探究过程中逐步发展和形成的学科,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提高探究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就是以"课程标准"为基本根据,利用教材作为素材,通过教师在课堂设置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导向和调控,并辅之以激励和评价等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3.1 做好与章节相吻合的三维目标方案
准备教案的目的是让教师对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进行归纳,并予以合理安排。而要形成三维的教学目标方案,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读、分析,并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确立一个合理的整体方案。在确立的过程中,要坚持"心有全局,整体把握"的基本原则。
例如,在讲授《遗传与人类健康》中的《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等章节的内容时,在设置教案的过程重要将现代生物技术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结合起来,以将生物学本质生动的展现出来。可以将"怎样预防遗传病"作为重点内容加入到教案的设计当中,而在讲授过程中则将知识、方法与情感等嵌入知识体系当中,让学生掌握遗传规律,知道如何有效的预防遗传疾病,为遗传疾病的预防提供一个解决途径。
基于此,教师在设置"三维目标"教案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其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意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认识到婚前检查,产检和遗传咨询的重要性;其二,过程和方法。创设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话题讨论当中,并学习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其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形成正确对待遗传疾病,体会到生物遗传学对社会的知道价值。
3.2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拓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延拓尤为重要,它是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当前高考对学生知识发散能力的考察也更加注重,因此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延拓就十分重要。例如,在高中生物课程的激素调节内容中,课本只对激素调节的发现和几个简单的激素调节范例进行了介绍。但是,在实际的考试考察过程中关于该部分的知识点却并非课本上介绍的那么简单。所以,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就应该适当的对这部分知识予以适当的扩展,适当的增加一些激素调节与控制的实例。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人体内的激素,并选择几种重要的激素来进行讲解。而讲授的内容可以包括这些激素的作用、分泌的部位以及当这些激素量过多、过少时对人体的影响,并分析这部分激素紊乱时如何处理等内容。通过延拓讲授的内容,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有了一个形象的认识,认为生物知识并不遥远,学习兴趣马上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得到提高。
3.3 充分挖掘生物实验课程的有效性贡献
在新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增加了部分生物发现史方面的内容,诸如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史、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激素的发现史以及酶的发现史等。这些发现过程其实也是生物学科的实验过程,它不但将生物学知识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呈现了出来,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途径与方法。同时,人们在探索生物知识过程中锲而不舍、勇于实践以及持续创新的学术态度对学生也是一种潜在的鼓舞,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在试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综合进行多种类型的教学方式,诸如演示实验、探究和调查、课外实践等,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实验方式和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重要作用。
3.4 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手段
在传统教学课堂之上,教学评价一般是在教学工作完成之后进行的,这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教学评价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通过促进平衡以及强化导向的方式使得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得到持续提高。同时,在多个环节插入教学评价环节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结语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实际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提出了若干教学策略,给高中生物教师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引言
任何学科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引导其自觉的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真正的学以致用。高中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教学的目标是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自觉的运用所学知识保护环境。
1、高中生物教学同环境教育之间的联系性
《高中生物课标》之中应该从课程目标到内容标准,或者是彰显环境教育的目标以及内容,并且也需要蕴涵环境教育元素和信息,同时也可以提供高中生物课程具体而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进而提供一个平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之中提出学习该课程的目标:要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学科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要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当前的生物学科这是自然学科之中的一个基础课,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技术的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之中,教师应该重点讲解当前我国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如此则可以使得学生在情感之上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同环境教育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2、高中生物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生物课堂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首先在于环境问题的严重与现代人环境意识的缺乏。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例如,酸雨问题、土壤沙化问题、生物锐减问题,特别是由于环境破坏引发的诸多灾难性后果,例如飓风、泥石流、赤潮等等,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中国国内来说,环境破坏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工业“三废”、地质结构变化、地下水位下降等等与生物科学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问题。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但大众的环境意识却有待提高,原因有二:一方面,大众并不具备充分的环境保护知识,对政府环境治理依赖过高,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自身实践,因此参与环保行为的水平不够,对环境问题也保持着盲目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大众表现出来的破坏环境行为往往是不自知的,即不知道哪些行为对环境有着潜在伤害,大众所获取的仅仅是环境保护观点,而不是方法,且真正根深蒂固的环境保护意识应从青少年学生抓起,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时期,由于高中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拥有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渴望,且相较初中生具备了更强的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行动力。
3、高中生物课堂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
3.1、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极好的课程资源,但如果只局限于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烦琐的感觉,所以,教师教学中要适当地插入当前的环境状况,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产生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设计多种多样的生态瓶,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理解维持生态系统,特别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生物圈是目前生物的唯一家园,从而抵制任何破坏生物圈的行为,成为自觉的环境保护者。增强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的意识,正确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2、利用教学资源,不断启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相当重要的,教师应该对教学资源的使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充分使用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在讲解教材选修二中《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放一些图片或者视频,即人类乱砍滥伐、严重的白色污染、工厂乱排放污水等等相关的反面教材,站在这些角度分析环境同人类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对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具备初步的了解.教师应该使学生思考我们破坏环境的行为对于地球有影响,这样就可以启发学生应该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此种循序渐进的启发可以使得学生明白:只有好好保护环境,人类才可以得到生存以及发展。
3.3、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工厂、农村、大自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适时的环境教育。每当春暖花开,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植物园、动物园。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的尘埃、汽车和摩托车排放的尾气。注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环境问题,特别指出解决生态危机的可能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自然就会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已经成为生物教学的一个必然趋势,高中生物教师应该顺应这一趋势,不断的探索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方法,教学中要根据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充分地找出高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环境教育的渗透点,保证做到有的放矢,进而能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引起学生对环境的关心,从而促进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形成.使得学生的素质有更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