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3: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财税行业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关于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
(一)关于服务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财政补贴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是一种发挥财政分配机制作用的强有力的作用,我国目前在服务业上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财政补贴制度,不仅是中央在贯彻执行,而且地方也很重视对服务业的财政补贴,在一些行业中,我国推出了很多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我国制定了企业亏损补贴的制度,在服务业发展中,很多企业由于在这样强烈的竞争环境当中,无法获利,从而导致企业根本没有原动力,这时候就需要国家在财税上进行一定的补贴,使得有些企业能够正常的运行,甚至起死回生。国家还在很多服务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都建立了财政补贴的政策,比如在一些新兴的行业,由于发展的时间很短,例如专业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服务业等这些发展历程短,自身的能力比较弱,资金欠缺的行业都分别制定出了补贴的具体数目,从而推动了这些新兴行业的发展。
财政奖励政策:财政奖励政策是一种有效地鼓励服务业中的各行业积极创新、积极发展的一种财政政策,通过奖励激励着服务业的发展。
财政投资政策:我国财政投资政策主要是通过拨出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将财政资金投入到服务业中的各个行业,通过财政上将资金注入,促使我国服务业中的行业有一定量的资金能够使自己的企业或者各种项目能够运转,从而使其不断地拓宽自己的道路,加大投资财政投资对于服务业的发展来说非常的重要。
(二)关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
减税政策:减税政策的本质即是减少了税收。减税政策主要是国家对税收的减少,也就是调整了税率,使税率下降。例如:在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中,企业应当交税的税率为25%,而当企业申请到高兴技术产业的时候税率就会下降为15%,如果能够拿到重点软件的资质的时候,企业的税率就会下降到10%,这就激发企业本身向更高水平的企业进行发展,而且又使得税收减少了,盈利增多,企业发展的势头就会更好,从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而免税政策是指按照税法的规定,免除应该缴纳的税款。
免税政策;免税就是在特定行业实行是指按照税法规定不征收销项税额,同时进项税额不可抵扣转出。在我国的服务业中,有些行业是能够得到免税政策的支持,例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具体的免税政策,例如: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介绍、殡葬服务进行免税,这样就促进了这些行业的蓬勃的发展,免税政策给它们的发展提供了好的税收政策环境,让它们的压力变小,从而能够拉动服务业的增长。
二、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改革
(一)加强财政支持的力度
我国的服务业发展由于有很多新兴行业的兴起,这些新兴行业是服务业的薄弱环节,所以需要财政的支持使这些新兴的技术和新兴的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从而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然而服务业的产业链不够完整的问题,也是需要财政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促使服务业形成一条完整有序的产业链;政策资金的不够会导致服务业出现很多的不足和漏洞,影响服务业的发展,既然我国要加大对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就应该不惜余力的加大对服务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二)与时俱进出台财政政策
针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间非常关键。所以说在服务业发展中避免不了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断地下降,然而针对这一些现实问题,我国在出台相关的财政政策的时候时间比较滞后,有些问题是积重难返的,所以这些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就必须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解决,才能够避免这些服务业发展上的问题得不到快速解决的这一困境。
(三)增加税收优惠形式
从税收优惠的环节看,我国现代服务业税收优惠主要是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年度避免,缺少提取准备金、投资抵免等针对投资、研发过程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样单一的税收优惠形式导致了企业对于科技创新的能动力下降,这样便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应该调整税收优惠的形式,制定出多种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四)完善税制结构
尽管国家开始实施营改增过后,在优化税制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比如我国仍然在针对一些非消费品和一些普通的消费品进行税款的征收,如汽车轮胎、护发品,从而延缓了这些行业的发展,然而还有我国的流转税所占的比例过大,而所得税的比例过小,仅占税收收入的20%左右,这也就充分地体现出了我国的税制结构的不完善,导致服务业的一些行业税收负担重,而另外一些行业税收负担小,从而更加导致了服务业的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就应该充分的优化税制结构,做到真正的让税收政策有利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五)加强财税政策的落实力度
我国颁发和制定有关的财政政策时,总的目标都是想要将财税政策落实到实处,但是如今我国财税政策的落实的力度有欠缺,没有真正的全部贯彻落实,要想把财税政策完全落实到实处需要集聚中央和地方服务业中的各行各业的力量,所以中央和地方都需要努力地将制定好的财税政策贯彻和落实到服务业中去,这样才能使得我国服务业得到财税政策的支持,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取得一定的成效,提升服务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强我国服务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大量创业型企业涌现,对会计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在财会行业的应用,以及电子发票的发行,以往贴发票、做报表等每名会计都要干的基础活儿将由人工智能取代,那些处于最基层的普通会计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当然,这也为会计人员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一部分与时俱进的从业者将从传统的信息处理业务中脱离出来,通过学习和充电后,从事财务管理分析和辅助决策工作。就目前而言,这是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的领域。
闪猫CEO杨振对记者说,“面对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礼,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变化,主动创新。”
闪猫是一家在财税领域做深度垂直服务的提供商,迄今为止,已为5000余家创业型企业与创业投资孵化机构提供了工商财税服务。这些企业与机构包括创新工场、聚美优品、车库咖啡、创业邦、青松、将门、神策数据、翠湖科技园、中关村生命园等等。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财税服务企业
“有人说:人工智能来了,整个世界会为之改变。但从目前来看,还为时过早。”杨振强调,“在中国,人工智能的拥簇者仅仅是一群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而在财税服务行业,应用新技术决心最大的恐怕就是闪猫了。这是由闪猫的自营服务属性决定的。”
在企业财税服务领域,有数十万家机构在分食这一市场。其中,大部分是传统的工商财税机构。这类机构采用线下服务,一般而言,员工少,业务不透明,规模也不大。除此之外,也有几家企业提供互联网服务,这些企业有做平台和做自营两种类型。平台型企业主要以搭平台为主,本身不提供财税业务。自营型企业提供深度垂直的财税服务内容,直接面向企业用户。闪猫就是其中的代表。
就自营型财税服务企业而言,用户体验是其安身立命之本。
用户体验又从哪里来呢?技术驱动是一条重要路径,这也是杨振从业多年的经验之谈。
八年以前,杨振创办了第一家财税服务公司――五牛创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线下工商财税业务。古语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果断决定与合伙人研发互联网财税服务系统,于是北京闪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闪猫1.0系统上线,汇聚了数千家创业型企业和创业投资孵化机构。杨振团队也从传统的财税服务提供者转型升级为“互联网+财税服务”提供商。一年以前,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杨振团队又成功研发了闪猫2.0系统,并于几个月前正式上线,新版本对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做了改进,客户反馈还不错。
杨振对记者强调,“迄今为止,我可以很骄傲地宣称,闪猫有两项硬指标,令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第一个指标是,在闪猫注册的企业用户中,有28%的企业顺利拿到了融资。第二个指标是,闪猫已帮助数百家企业从诞生冲刺到B轮后,其中的一些企业还成长为细分领域的独角兽。”
除此之外,闪猫客户复购率保持在95%以上,这在业内也是遥遥领先的。因为闪猫不单纯地以客户数量增加为主要目标,而是把提升用户体验放在首位,为后者提供高品质的工商财税服务内容。
总而言之,用户体验是闪猫存在的起点和初心。
如今,闪猫为了这一初心,再一次身处行业前沿,融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企业财税服务转型升级。
可以说,杨振的观点与猎豹移动CEO傅盛不谋而合,那就是“互联网上一代是认知红利,下一代就是AI。”
打造“人工智能+财税服务”重量级应用
任何一个技术红利都要与应用相结合。
这是杨振与管理团队的共同认知:“闪猫之所以能迎合潮流,实现一次次转型升级,与闪猫内部的可持续战略是分不开的。”
早在2016年9月,闪猫团队就已着手研发闪猫2.0服务系统,历时几个月,于2017年上半年上线。在财税服务领域,闪猫2.0贡献了三项创新性成果。首先,新的版本将服务精准到每一项流程、每一个细节,来解决工商、财税等创业难题。其次,新的版本更加强调交易与流程的标准化和透明化,用户可以随时查看业务进度和账务明细,随时下载公司账目及财务报表。再次,新的版本推出“二对一服务”模式,两个专员同时服务一个客户,从而提升服务品质。
而所有创新内容都是由大数据技术做支撑的。
“闪猫从一年前开始,由技术总监带领团队提升企业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充分地践行大数据战略。因为我们相信,人工智能革命是以数据作为驱动的。”杨振强调。
未来,闪猫要用数据说话,结合人工智能,打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现
(一)经济增速的变化
经济增速的变化是经济发展新常态最明显也是最主要的特点。在经济总量较低、经济结构还不完善的发展初期,我国主要追求经济增速的最大化,这是由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决定的。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总量仅为3650亿元(在当时相当于等量美元),约等于同时期日本的1/3、美国的1/8,此时经济发展中最迫切的任务就是通过高速发展扩大经济规模,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时期,我国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入我国,利用日韩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引入外资企业,利用矿产、能源等条件建立一大批以钢铁厂、矿场、发电厂等为代表的基础性产业,通过一系列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发展中外合资企业。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保持了惊人的增速。然而,这种增长依赖的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以及能源资源的消耗,这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因而在2012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缓慢下滑。
(二)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近40年里我国主要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提高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在新常态下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工业部门如钢铁行业、石油行业、化工行业、煤炭行业、大型制造业等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国内对此类产品需求不足的联合作用下日益衰败,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对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关停过剩生产线、化解过剩产能。在传统的外资企业集中的珠三角地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服装类、电子装配类外企受制于迅速上升的劳动力成本而开始选择将工厂外迁。与此同时,以芯片行业、智能机床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却获得了惊人的增速,我国芯片行业从默默无闻到如今抢占中低端市场并在高端市场有了一席之地,以沈阳机床制造厂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在纷纷加大科研投入以求占据更大的国内国外份额。
(三)经济增长驱动力来源的变化
在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的是大量资源的消耗、廉价而充裕的劳动力、扩张期的国内外市场,然而,伴随着资源日益枯竭、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内外市场日益饱和,经济发展遇到新的瓶颈期。传统的增长要素在新时期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在新常态下谋求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研发的投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积极的国外市场开拓。
二、财税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新常态间的相互关系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促使财税呈现出新常态
财税收入来源于整个社会创造出的经济财富。社会经济增长越快,财税收入增幅越大;社会经济发展疲软,财税收入也会呈现出增速放缓乃至停滞、下滑的状态。具体而言,财税新常态体现在收入和支出两方面。首先,从财税收入来看,我国财税收入在财税新常态下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在2012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增幅远远高于经济增速。以2009年为例,2009年GDP增速10.6%,而同期财税收入增速达到惊人的24%,两倍于GDP增速。但是,这种状况随着GDP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而一去不复返,2012年以来,我国财税收入增幅大幅下降,从长期的近20%的增速陡降至10%以下。其次,从财税支出来看,财税支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社会发展也进入新时期的今天,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基本养老支出、医疗支出正在迅速上升,近年来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养老金支付出现困难的情况。另外,国民对于交通设施、绿化条件、医疗配置等基础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决定了财政支出在这些领域的比例将逐渐提高。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承担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而这需要大量的基础研发投入和财政扶持,因而,产业领域的财政支出也会大大增长。在多方面因素结合之下,我国财税支出在财税收入增速下降的背景下仍将保持长期高速增长,这对合理分配财税收入、协调各方面利益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的新特点要求财税改革与之相适应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财税改革的服务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如何利用财税改革的机遇推动社会进步是财税改革理应承担的重任。具体而言,财税改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新常态下社会发展对于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新常态下如何利用财税手段抑制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平衡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异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财税改革要服务于生态文明的进步。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生态文明的地位日益提高。然而,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的生活环境的要求,必须通过财税手段打击和抑制污染产业,鼓励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后,财税改革必须面向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收入水平的提高,还依赖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我国目前的公共服务建设重点仍然集中在基础的硬件上,在医疗服务、文化服务和社区服务等领域还很欠缺,在基础设施发展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这些软的水平是更应思考的问题。财税改革应当通过加大此类公共服务的支出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软性公共服务产业的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财税改革的聚焦点
(一)财税改革要兼顾系统性与整体性
整体而言,我国现有的财税体制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财税体制比较,现代化水平还较低,这不仅体现在财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财税管理、财税分布等多方面。过去的财税改革往往是针对财税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当外企税收优惠作用减弱且阻碍公平竞争时则取消外企相应的税收优惠,在地方税收权过小难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时则扩大地方税收权限,这种哪里出问题补哪里的碎片化财税改革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财税制度的水平。要想提高财税制度水平,就必须在财税改革时从人大立法、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立法以及财税项目整体设计等宏观层面入手,考察现有财税制度存在的弊端以及可行的改革方案,最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案,推动财税改革的进程。
(二)财税改革要顾及地方财政实际
我国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对地方进行财政放权,在这一时期地方财政拥有相当大的自,地方财税收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但这种自由放任的状况在后期直接导致地方财税政策陷入混乱局面,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21世纪初,我国对地方财税制度进行了又一次变革,此次变革的重点是收权和统一管理,地方财税自大大缩小,中央财政在财税政策上的影响力以及实际的财税收入中的比重大大提升。在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今天,政府为鼓励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减负的政策规定,在有效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也使得地方财税收入出现了危机,这种过于猛烈的政策冲击使得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员工工资的发放都受到影响。因而,中央的财税改革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加以考量,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出台有针对性的规定以适应地方发展的实际。
(三)财税改革要更加注重公平公正
经济发展的成果应当由全社会共同分享,而不仅仅是部分地区、部分人员独享。缩小高低收入群体、不同地区之间收入的差距是财税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财税改革必须开展广泛的调研,对我国目前收入差距现状准确分析,根据收入差距的大小、成因等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对于贫困线边缘及以下的弱势群体必须予以重点帮扶,通过直接补助以及就业扶持等手段提高其生活水平;对于过高收入者应当通过收入税、遗产税等手段控制其收入,同时不影响其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公平与效率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只有实现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才能更好地激发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多的资源,从而为公平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唯有效率与公平同时得以实现,才能真正使财税改革服务于全体人民。
(四)努力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在信息网络迅速普及的今天,财税业务系统应当适应这一潮流,努力提升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业务办公系统的信息化,通过业务办公系统的信息化改造减少过去不必要的信息沟通开支,加快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交流沟通,同时有利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相关数据进行审查。二是信息公开要实现信息化。电子政务的蓬勃发展正是信息网络在政府系统应用的集中展现,通过信息网络方便相关主体查询其财税信息,同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查询国家财税的征收、利用等情况,有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防止利益输送、贪污浪费等现象出现。只有积极利用现代化条件对现有的财税系统进行改造,才能更好地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才能使得财税真正取之于民、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崔军,朱晓璐.我国税制结构转型改革的目标框架与基本思路[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4(3):101-106.
[2]方燕.试论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J].开封大学学报,2014(3):31-33.
[3]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4):56-59.
[4]宁靖,徐均.近几年我国个税制度改革问题代表性观点综述[J].学理论,2013(29):123-126.
[5]汪彤.深化结构性减税的制约因素及其化解路径[J].理论探索,2013(6):78-81.
把握行业趋势,巩固企业服务市场地位。目前,市场上对此次收购事件褒贬不一:正面观点认为收购后双方的业务得到有效互补,可进一步提升双方在职场领域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反面观点则主要集中在收购溢价过高以及对LinkedIn未来发展的担心等方面。但我们认为,作为一家科技巨头公司的重要布局,此次事件是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催化剂,它反应了微软对行业的重视以及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正如微软CEO Satya Nadella所说,本次交易是全球领先的职场云与全球领先的职场网络的结合,通过对LinkedIn的收购,微软旨在加固其在企业级服务市场的领导地位。
打通职场网络,优化企业服务能力。通过此次收购,我们发现企业级服务市场的行业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业务层面,通过打通企业云平台与职场人士之间的网络连接,为企业服务引入社交元素,更好地帮助职场人士获取动态信息,协助企业拓展销售模式以及加深企业对员工的认知、优化企业运行效率等;2)技术层面,结合企业云平台的数据与职场社交数据,补强数据库数据来源,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信息流和广告投放的精准性。
重点关注
科技巨头在企业服务领域的强势布局体现着其对行业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了行业的发展前景。我们看好符合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现状并凭借各自禀赋积极布局的相关上市公司,建议重点关注:
丰东股份(002530.SZ):公司通过收购方欣科技,切入企业纳税服务行业。方欣科技专注于财税服务领域18年,并作为核心供应商承建了国家金税三期工程的纳税服务系统。依托金税三期工程,公司凭借财税云服务平台承载财税申报等服务,为企业用户提供多种财税增值服务。
*ST明胶(000606.SZ):公司通过收购神州易桥,进军企业级财税SaaS服务领域。神州易桥的核心产品为财税大管家,基于财税大管家公司可为企业用户提供包括财务管理、财税申报在内的企业财税综合解决方案及技术开发服务。
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30 年里保持了惊人的增速。然而,这种增长依赖的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以及能源资源的消耗,这注定是不可持续的,因而在2012年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缓慢下滑。
(二) 产业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近40 年里我国主要完成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工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提高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在新常态下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传统的工业部门如钢铁行业、石油行业、化工行业、煤炭行业、大型制造业等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国内对此类产品需求不足的联合作用下日益衰败,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对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关停过剩生产线、化解过剩产能。在传统的外资企业集中的珠三角地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服装类、电子装配类外企受制于迅速上升的劳动力成本而开始选择将工厂外迁。与此同时,以芯片行业、智能机床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却获得了惊人的增速,我国芯片行业从默默无闻到如今抢占中低端市场并在高端市场有了一席之地,以沈阳机床制造厂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在纷纷加大科研投入以求占据更大的国内国外份额。
(三) 经济增长驱动力来源的变化在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的是大量资源的消耗、廉价而充裕的劳动力、扩张期的国内外市场,然而,伴随着资源日益枯竭、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内外市场日益饱和,经济发展遇到新的瓶颈期。传统的增长要素在新时期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在新常态下谋求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于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研发的投入、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积极的国外市场开拓。
二、财税制度变革与经济发展新常态间的相互关系
(一) 经济发展新常态促使财税呈现出新常态
财税收入来源于整个社会创造出的经济财富。社会经济增长越快,财税收入增幅越大;社会经济发展疲软,财税收入也会呈现出增速放缓乃至停滞、下滑的状态。具体而言,财税新常态体现在收入和支出两方面。
首先,从财税收入来看,我国财税收入在财税新常态下将保持低速、稳定增长。在2012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增幅远远高于经济增速。以2009年为例,2009年GDP增速10.6%,而同期财税收入增速达到惊人的24%,两倍于GDP增速。但是,这种状况随着GDP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而一去不复返,2012 年以来,我国财税收入增幅大幅下降,从长期的近20%的增速陡降至10%以下。
其次,从财税支出来看,财税支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在社会发展也进入新时期的今天,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基本养老支出、医疗支出正在迅速上升,近年来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养老金支付出现困难的情况。另外,国民对于交通设施、绿化条件、医疗配置等基础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决定了财政支出在这些领域的比例将逐渐提高。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承担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而这需要大量的基础研发投入和财政扶持,因而,产业领域的财政支出也会大大增长。在多方面因素结合之下,我国财税支出在财税收入增速下降的背景下仍将保持长期高速增长,这对合理分配财税收入、协调各方面利益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发展的新特点要求财税改革与之相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财税改革的服务目标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而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经济还包括文化、政治等诸多方面,如何利用财税改革的机遇推动社会进步是财税改革理应承担的重任。具体而言,财税改革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新常态下社会发展对于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新常态下如何利用财税手段抑制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平衡城乡差距、缩小地区差异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其次,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财税改革要服务于生态文明的进步。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生态文明的地位日益提高。然而,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良好的生活环境的要求,必须通过财税手段打击和抑制污染产业,鼓励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后,财税改革必须面向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收入水平的提高,还依赖整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我国目前的公共服务建设重点仍然集中在基础的硬件上,在医疗服务、文化服务和社区服务等领域还很欠缺,在基础设施发展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这些软的水平是更应思考的问题。财税改革应当通过加大此类公共服务的支出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软性公共服务产业的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民众。
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财税改革的聚焦点
(一) 财税改革要兼顾系统性与整体性
整体而言,我国现有的财税体制与发达国家成熟的财税体制比较,现代化水平还较低,这不仅体现在财税技术层面更体现在财税管理、财税分布等多方面。过去的财税改革往往是针对财税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当外企税收优惠作用减弱且阻碍公平竞争时则取消外企相应的税收优惠,在地方税收权过小难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时则扩大地方税收权限,这种哪里出问题补哪里的碎片化财税改革难以从根本上提高我国财税制度的水平。要想提高财税制度水平,就必须在财税改革时从人大立法、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立法以及财税项目整体设计等宏观层面入手,考察现有财税制度存在的弊端以及可行的改革方案,最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案,推动财税改革的进程。
(二) 财税改革要顾及地方财政实际
我国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两次变革。一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对地方进行财政放权,在这一时期地方财政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地方财税收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需要,但这种自由放任的状况在后期直接导致地方财税政策陷入混乱局面,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21 世纪初,我国对地方财税制度进行了又一次变革,此次变革的重点是收权和统一管理,地方财税自主权大大缩小,中央财政在财税政策上的影响力以及实际的财税收入中的比重大大提升。在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今天,政府为鼓励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企业减负的政策规定,在有效降低企业税负的同时也使得地方财税收入出现了危机,这种过于猛烈的政策冲击使得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困难,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员工工资的发放都受到影响。因而,中央的财税改革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加以考量,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出台有针对性的规定以适应地方发展的实际。
2009年我市财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总战略,按照“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保增长、调结构、强管理、促规范、重素质,努力营造良好的财税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服务环境,努力构建和谐财税,为我市加快“三市”建设、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2009年我们财税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地方财政收入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地税部门组织的税费基金收入突破3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16.6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他收入13.4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他收入中社会保险费收入突破11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49%以上。
二、总体要求
2009年财政地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突出一个中心
突出组织收入这个中心。组织收入是我们财税工作的根本,要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管理,及时做好组织收入的应对预案,增强组织收入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把握“实、稳、优”三字诀
一是求实。实是“为人实、工作实、数字实”。我们财税部门有句宣传口号是“聚点滴地税、建美好家园”,真实反映了我们的财税收入是靠一分一厘凝聚而成,数字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做到数字实,为人实是前提,工作实是关键。要以求实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推进财税事业发展。
二是保稳。稳是“基础稳固、收支稳定、措施稳健”。要稳固财税管理基础,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财税收入增长机制,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贯彻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科学把握财税政策实施的节奏、力度和重点,做好保稳促调工作。
三是创优。优是“结构优、服务优、素质优”。要继续强化“地方财政收入”概念,不断提高财政总收入中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强地方可用财力;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成本,将新增的财力重点用于民生支出。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财税服务。要坚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做人”,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推进工作的举措,内化为立身做人的素养,全面打造素质优良的财税干部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保增长,充分挖掘财税收入增长空间
把保增长作为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充分利用体制优势,努力培植地方税源和财源,确保财税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政策引导,根据全市经济发展重点,调整和优化财税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产业扶持、财政贴息、财税优惠等措施,着力促进企业出口和扩大投资,推进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积极推动经济方式转变和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目标管理为出发点,全面开展税源分析、税收预测预警分析、税收管理风险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强化对重点税源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料收集、归并和分析,及时更新和充实纳税人的征管信息,牢牢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不断优化税种结构、税源结构、税费结构,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全面贯彻落实营业税新条例及实施细则,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营业税征管;认真做好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工作,贯彻落实部分行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加强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管理,依托信息化推进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等单位的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工作;稳步推进车船税保险机构代收代缴工作;全面掌握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信息,实施动态管理。积极稳妥做好社会保险费降率工作,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管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劳动社保部门信息数据即时交换与共享。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潜力,拓宽非税收入征管范围和征收渠道,强化对非税收入征管的监督检查。
(二)控支出,确保财政收支预算平衡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节约支出确保收支平衡事关财税工作全局。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在预算安排上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党政机关公用经费继续压缩5%,经常性专项经费“零增长”,会议费、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费“零增长”。在项目资金安排上压缩一般项目资金,确保续建、重点及与发展影响大的项目资金。在预算执行中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规范津贴补贴管理,健全会议费管理制度和招待费管理制度,加强车辆经费管理和办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追加支出预算,没有很特殊的理由一律不审批追加支出经费,确保财政收支预算平衡。要将财政支出的重点用于民生工程,确保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就业就学就医、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支出需要。健全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三农”扶持力度,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落实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就业补助资金投入,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加快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文化建设投入。
(三)强管理,积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
把深化改革、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加大“三个子”预算管理改革力度,积极构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预算管理体系。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定额体系、费用支出标准体系、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加强镇(街道)财政管理工作,完善体制管理办法,促进镇(街道)之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试点面,为全面实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积累经验。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快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完善政府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政府采购规模。全面运用《税友2006》便捷查询系统,完善提高税收征管软件的管理功能。加强国地税联合办税工作,巩固原有工作成果,开发应用国地税信息共享系统。探索税费征管便捷高效和优惠政策落实简化及时的新机制,降低企业办税成本。
(四)促规范,全面完善财税监管新机制
一、前言
金融创新是指国家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为了更好地实现金融资产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目标,利用新的方法以及新的技术,让金融体系中的基本要素重新组合,从而推出新的服务、市场、工具和新的制度,创造一个新的高效运作的资金营运体系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创新和发展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金融创新的成果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帮助我国的大中小企业直接或者间接解决了融资问题,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的金融创新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金融创新与财税政策的结合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金融创新和财税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其背后的经济理论十分重要,本文着重从金融创新与财税政策的角度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金融创新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金融创新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需求层次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外部金融机构广泛介入中国金融市场,将直接带来创新业务,竞争的加剧也将迫使国内金融机构加快创新步伐。同时,受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的影响,我国金融的金融局面将呈现宽松状态,同时,国际上的外部环境也会促进国内金融创新的发展,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下,我国金融创新将进入一个发展期。
目前,外资金融企业已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并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他们在中国市场上已渗透到各个行业。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外贸易的规模会迅速扩人。因此,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迅速提高和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将成为中国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财税政策的作用原理
1.财税政策作用下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增加
如图(1)所示,横轴代表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纵轴代表成本或收益。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存在溢出效应,所以高新技术投资的社会边际收益曲线(MSR)高于企业边际收益曲线(MPR)。其中,企业边际收益曲线(MPR0)与企业边际成本曲线(MC0)交与点H0确定了较低的投资水平(I0)。政府可以实施财政政策,比如通过政府补贴或政府购买等手段进行财政的转移支付,这样的财政政策可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边际收益从而促进投资的增加,图(1)所示,政府的财政政策使得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MPR0上移至MPR1,这时企业边际收益曲线(MPR1)与企业边际成本曲线(MC0)交与点H1确定了较高的投资水平(I1),在图形上表现为由投资水平I0沿着横轴向右移到I1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加后,通过投资乘数的扩大效应,最终能够使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增加值远远大于投资增加的数额。
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通过减免税和降低税率的方法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下降,从而导致投资增加。如图(1)所示,税收的优惠政策会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向下移动,由原来的MC0移动到MC1处,此时边际成本曲线MC1与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MPR1相交于E2点,从而确定了更高的投资水平。除此之外,企业成本的降低还会导致其产品利润的提高,从而会增加高新技术产品的供给量,进而会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投资额度。
2.财税政策作用下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增长
财政政策刺激高新技术产品消费的增长和上文略有所同,其中政府购买可以起到直接刺激高新技术产品消费的作用,而财政补贴可以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高新技术产品的价格,进而促进高新技术产品消费增长。本部分重点介绍税收优惠政策如何刺激高新技术产品消费增长[6]。如图(2)所示,假设消费者可以选择高新技术产品或其他产品,未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之前,无差异曲线U′和预算线I′确定消费者均衡点为P1,这时消费者消费高新技术产品和其他产品的量分别为X1和Y1。在实施税收优惠政策之后,减免税或降低税率同样会使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价格也会随之降低,因为高新技术产品属于正常品的范围之内,所以价格下降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会使消费者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在图形上表现为,财税政策的作用使得消费者均衡点由P1移动至P2,相应的消费者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量由X1增加到X2单位。
以上是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财税政策可以通过刺激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和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于财税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分析。
四、结论
本文从金融创新和财税政策激励两个方面阐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方向,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发展较为迅速,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注入资金,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个行业里的企业,均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处于成长阶段,而此时的金融改革与创新正好迎合了高新技术产业大量需求资金的缺口,与此同时,国家政府通过财税政策的调节与激励间接刺激了该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双重的刺激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利好局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进一步解释,旨在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方向。(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参考文献:
一、小微企业财税管理现状
在很多小微企业缺乏财税管理的意识,企业当年的财务收入和会计核算不明确,采用简单的、传统的会计核算,每年的收入、利润、负债的等业务账务混乱,报表登记缺乏条理,甚至没有专门的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甚至没有定期缴税,造成国家的税务损失;加工生产型的小微企业,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核算和市场需求分析等仅能凭借积累的工作的经验,无法根据科学的财务报表和市场走向分析制定当年的任务和计划;国家为了促进市场繁荣,出台了一些鼓励小微企业、促进贷款、降低税负的政策,但是不少小微企业老板,对于政策的解读偏差,认识错误,未能实现对发展机会的充分利用。这些小微企业财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企业很难实现长远发展。
二、小微企业财税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财务管理意识,采用传统记账方式
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历史较多,生产寂寞小,不少企业仍保留者“小本微利”“薄利多销”得经营模式,贯彻着经验主义的经营理念,甚至采用传统的收入与成本之差来计算利润的简单核算方式,财务管理水平无法提高,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着企业科学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形成。较多的小微企业老板对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税务核算的重要性缺少认识,这样的核算方式,无法对每年的净收入和成本消耗进行合理的计算,采用错误的材料采购和成本计算方案,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小规模的成本核算,同一的材料采购模式,无法形成的资源的优化合理组合,无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思维的滞后和管理的僵化,形成恶性循环,难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缺乏专业人才,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由于小微企业采用小规模、低成本、低投资的生产方式员工数量不多,在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原始资本下,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所以通常聘请一些具有薪酬较低、缺乏专业会计知识的核算人员。在一些小微企业中,财务机构会计核算人员往往具有较为丰富的从业经验,但是没有专业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不被大型企业和官方所认可,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习惯以工作经验作为判断依据,不考虑国家法律规定和现实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有些会计决策方式甚至较为落后不符合国家现行的财税规定。会计人员所掌握的实践知识缺乏时代性,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机构及基本的岗位设置不健全,执行人员和监督人员之间的权责不明确,出纳会计和账务核对人员的职能交叉,会计核算中要求的相互监督不到位,岗位任命不科学,在小微企业内部容易发生、虚假伪造的事件发生。
(三)我国现有的税制体系仍存在不足
我国现有的税制体系仍旧不完善,有关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较窄,很多行业未能真正感受到国家税制改革带来的优惠;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些法律领域仍处于空白,造成工商管理部门的税收征管职能贯彻不到位,在财税方面,小微企业既无法正确合法的缴税,也不能及时享受税收带来的优惠;我国小微企业数量繁多,遍及不同行业,且分类标准、划分依据、应缴税额等部分各不相同,有关政策的出台缺乏时效性和时间应用性,造成小微企业的登记管理困难,优惠政策的落实困境。
三、浅谈如何加强小微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健全企业内部核算体系
即使是简单生产模式的小微企业,也要全力促进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加强管理者的财务管理和税收核算意识,既是增加国民经济和加强政府税务管理的保障,也是提高小微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树立长远的战略目光,认识到企业财税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首先从自身做起,对企业的财税制度采取严肃的态度;聘请专业的会计从业人员,采用符合国家和法律规定的发票、记账凭证、核算账簿,要求工作人员按照规定严格填写;健全企业内部的核算体系,在符合企业规模和经济收入水平的前提下,认真贯彻钱帐分离、钱权分离、岗位制约、相互监督等会计基本准则,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促进专业人才培训,加强企业内部财税管理
促进人才培训,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强对财务部门在岗人员的从业资格和职业道德审查,通过专业院校和会计机构的辅导,进行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保证,从整体提高我国小微企业的会计部门执业质量;另一方面,企业要做好在岗培训工作,利用人才作为加强企业内部财税管理的保障。在专业人才的指导下,对企业的成本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制度进行专业的统计,国家有关小微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要实现全面理解,充分利用,适时调整企业的战略方案和财务计划,抓住机遇,发展自身。
四、结束语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财税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对于提高小微企业盈利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上,笔者结合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加强财税管理工作,促进新形势下的小微企业发展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对读者带来积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高现广.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集美大学,2013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壮大财政实力、切实改善民生,客观分析财税工作形势,明确财源建设着力方向,落实财源建设政策措施,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前段时间,省政府召开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推进公共财政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财税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刚才,长林同志就贯彻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财源建设奖励政策作了说明,国税、地税就加强税收征管、超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我都赞同。下面,就全面加强财源建设,我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我市财源建设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我市财税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财税部门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群策群力,扎实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推动了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和财税质量的提高。也要清醒看到,我市财政实力、财源后劲、调节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财源建设仍然还有很大潜力。
成效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财政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亿元,比2005年增收××亿元,增长×××,完成年初预算的×××。今年1-9月份,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全年超过预期目标大有希望。第二,财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壮大支柱产业,不断培植新的增长点和税源,地税型产业和骨干税源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对财政贡献逐步提高,今年上半年贡献率达×××。济钢、将军等一批重点企业成为税源的中流砥柱,对全市财政收入起到强劲拉动作用。县域税收占全市税收半壁江山,章丘、历下、历城、市中等县(市)区税收收入超过5亿,增幅均超过×××,历下今年有望超过12亿。第三,税源结构更趋合理。2006年,金融、房地产、钢铁、烟草工业和机械五大行业交税占全市重点纳税人的×××,成为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上半年,房地产、钢铁、机械、贸易服务和交通运输业增幅较大,均超过×××,初步形成结构调整与财源建设协调互动的良好格局。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对地方财政支撑作用逐步增强,2006年分别占整个税收的×××、×××、××0×××,今年上半年又有快速增长,反映出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综合效益。这些成绩,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工作者和各级各类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纳税人,向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差距和潜力主要有:一是财政实力还需增强。我市财政收入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2位,增幅第9位;省内与青岛差距逐步拉大,增速低于全省平均×××个百分点,居第16位。这远远不能满足我们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和谐发展的公共财政建设的需要。二是税收比重有待提高。2006年,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青岛(×××)、莱芜(×××)等市相比差距较大,低于国内许多省会城市×××左右的比重。三是税源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一些纳税大户,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实力对地方财政支撑力较弱,市属企业财政贡献小于中央和省级企业;许多建成的工业项目尚未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第三产业一些优势行业税收贡献潜力没有充分发挥。这种过于集中的税源结构,特别是过分依赖资源型行业,遇到宏观形势和市场供需变化,将会引起我市财政收入大幅波动,不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四是财源建设仍不平衡。部分县(市)区经济基础差、收入总量低,非税收入比重大,可用财力相对不足,保平衡压力依然很大。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财源建设上的不足和差距,也反映出财源建设的潜力和压力。我们要正视困难和差距,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勇于挖潜,广植财源,推进全市财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财源建设的着力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财税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加强财源建设,优化收入结构,依法科学征管,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把财政增长建立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围绕这个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繁荣发展第三产业。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事关结构升级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提升金融、物流、会展、中介等生产业,突出发展软件、文化、教育培训等知识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社区服务等生活业,显著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地方税收中的比重。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市金融业无论从增长率还是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都表现出强劲势头。金融业对基础设施和环境依赖小、产出大,聚集财富迅速,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极大、外部性极强,做好金融业发展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为取向,加快提升工业发展水平。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增长模式,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自主品牌,形成名牌效应,实现规模实力、质量效益、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四个明显提高。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显著提升园区承载力,培育高聚集度产业区,以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互补和协作能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促进企业集约化经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盈利能力。
(三)培植中小企业发展。在继续发展、巩固、壮大骨干财源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培植后续财源,形成多元化财源结构,分散财政风险,增加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空间。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实行公平待遇,通过招标或其他方式使中小企业平等获得各类政府性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管理经营水平,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外部广阔市场。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县域之间均衡发展,缩小县域发展差距是财源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要在投资、金融、财税、外经外贸、技术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给贫困县区适度的政策倾斜,营造县区的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县区后发优势。通过做扎实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更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对困难县区财政转移支付和重点帮扶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增强县域经济造血功能,提升县域经济规模、质量和创新能力,不断把县域财政做大做强。(
三、完善和落实财源建设的激励政策
会上印发了我市加强财源建设意见以及财政局出台的实施细则,长林同志也作了说明。会前财税部门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研究论证,会后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总的来说,这次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导向明确。《意见》围绕保障科学和谐发展的主线,突出三个导向:一是鼓励转变发展方式。重点鼓励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更多的用于科技创新,支持循环经济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防治力度,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二是鼓励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和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是鼓励财源质量提升。针对县域财源建设、税收收入比重提高、财源贡献大户、财政困难县区收入增长等方面的政策,都是为加快提升我市财税结构和质量,而采取的有效措施。这个导向,就是财源建设的方向,也是各级各部门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着力方向。
第二,力度加大。在目前财政支出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拿出800×××万元专门设立财源建设扶持资金,而且每年都列入预算安排,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财源建设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金融业的奖励,一次性补助×××万元—200×××万元,这个力度也是很大的。按照各财源单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和动态增幅,相应调整扶持奖励幅度和分类补助标准,奖励幅度从2倍到10倍,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保障扎实。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意见》从组织实施、实施细则、覆盖范围、资金来源都作了扎实而有操作性的要求。要求成立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县(市)区、各部门、综合治税部门责任,对支持政策作了详细分解,对奖励条件、标准、幅度作了明确规定,奖励面涵盖县区、部门、企业、企业法人代表;特别要求县(市)区要把专项扶持资金纳入预算,体现出对财源建设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要把握好机遇,用足用好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强征管,依法治税
财税部门要加强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力争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成果。
(一)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要立足增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收入组织工作。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在抓好大企业、大集团等骨干税源的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零星分散税源控管力度;严格税收执法,严肃征管纪律,强化税务稽查,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在抓好内资企业税源控管同时,加大对外资企业税收征管,对优惠政策到期的企业及时恢复征税。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抓好征管责任区和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强化税源管理,完善税源动态控管体系,防治税源流失;完善税务稽查工作机制,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发挥财税信息化功能,通过强化纳税评估,提高征管控制能力。深化综合治税成果,完善协税配合制度,加大区片管理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收征管。要区别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征管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等有潜力行业和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管理。
财税增长为国家的发展、民生的改善提供了财力支持,但财税收入的增长需要经济实力的不断扩张,否则,财税增长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营销人才的支撑,但是目前我国营销人才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提高营销人才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财税增长,成为耽误之急。
一、财税收入的持续增长有赖于经济的推进
(一)财税增长为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年我国财税增长迅速,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9449亿元,比上年增收11813亿元,增长31.4%。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比2003年翻了一番多,增收额接近2000年全年收入总额。财税收入的迅速增长为民生经济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首先表现在农业税上,农业税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农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国家一直希望能予以减免,但限于财力,有心无力。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国家财力得到了迅速提高。2005年起河南省所有的县(市)全部免征农业税,实行“零赋税”。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在我国农业大省河南宣告终结。改善民生政策体现在农业税的免除上,而提高国民素质一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2007年国家开始在农村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农村学杂费全免,这大大改善了农村受教育状况,为国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外医疗保障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7年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这大大改变了过去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实施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国家财力的增长。
(二)财税收入增长来自于内生经济的推动
民富才能国强,财税收入的增长必须以经济的发展繁荣为基础,没有经济的大发展,财税增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分析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如图1)。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验不足,经济发展不平稳,这一点在财政收入上也得到了体现。1981、1982年经济发展放缓,财税收入增速也受到了抑制,1982年甚至有所下降,从1981年的34.23亿元减少到1982年的33.49亿元。2003年以来,我国进入了经济增长的新一轮高峰期,财政收入增长也逐渐趋于平稳。近三年财政收入增长基本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可见经济发展和财税收入的增长是一脉相承的,经济发展是财税增长的基础,财税收入的增长需要经济发展作为支撑。
二、经济增长需要营销人才的支撑
(一)“过剩经济”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性”转化为“竞争性”;我国的经济由“短缺经济”转为“过剩经济”。特别是1992年以来,随着新一轮改革号角的吹起,投资中国成为经济的一种潮流。国内的投资热情也逐渐变得高涨,各种民营经济如雨后春笋。国内经济发展形成了一种国营经营、民营经济万船进发的繁荣景象。过剩经济也逐步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大批营销人才
为了把过剩的商品尽快地带入流通领域以促进商品流通,加快经济发展,流通环节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流通的好坏关键在于营销理念的创新和营销人才的培养。所以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营销人才的支持。营销行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紧俏行业,在各种人才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营销人才的市场缺口却依然很大。2007年,河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举行社会招聘会,社会需求岗位1730个,其中市场营销岗位450个,占全部岗位数25.8%,在221个岗位中需求量居第一位,而同期该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是58人。在2008年河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举行社会招聘会,社会需求岗位3556个,其中市场营销需求数是649人,占全部岗位数18.25%,同样居需求量的第一位,而同期该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是105人(如表1):
三、提高营销人才素质,促进财税发展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经济的发展为营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式,营销人才也要与时俱进。所以营销人才必须具备广阔的眼光,跟上时代步伐,不能只是掌握一般的营销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在营销观念和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首先,更新营销观念。各个层次营销人才应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充分掌握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建立起既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又满足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满足财税发展。
其次,提升综合素质。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营销人才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既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及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又具备相当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素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能在国家相关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的实际管理工作,也能从事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总之,经济繁荣,国家财税收入才会不断增长。而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营销人才的支撑,只有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队伍才能为商品的流通保驾护航,所谓“不通则痛”,因此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人才队伍,畅通商品流通环境,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财税收入增长、民生改善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挺,张碧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2、王兴辉.高职高专教育技术专业目标定位及能力结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3、夏大慰,罗云辉.中国经济过度竞争的原因及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1(1).
逐步推进的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承载了振兴经济和产业升级的双重任务。
砖块与灰泥的理论
如果将农业、采掘业、制造业说成是经济发展的“砖块”的话,那么就可以把服务业当作是将三者黏合起来的“灰泥”。“灰泥”质量不过关,“砖块”垒起的墙也不够坚固。
2009年一季度,绍兴市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为968.19亿元,同比下降9.1%;企业亏损面达到26.02%,比上年增加4.81个百分点。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利润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7%和35.6%。导致这些企业经济运行问题的最深层原因就是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企业的投入多、消耗大,产出少、效益小,而剥离服务性的环节、实施专业化经营是提高企业效率的有效途径。
据绍兴市财政局课题组调研数据,绍兴2008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5%,而京沪等地为50%以上,全省平均则为40%。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经济规模不相称,已成为制约绍兴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
从服务业税收结构上看,绍兴市服务业税收主要依靠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这两大行业,但是这两大行业的税收增长都缺乏后劲儿。2009年一季度,绍兴市房地产业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9.53%,而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属于传统服务业,近几年的发展处于“滞胀”阶段。绍兴的“灰泥”质量亟待提升。
扶持而来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绍兴市调动企业积极性,服务业分离的做法促进了传统行业与服务业的共同提升。2008年底,绍兴地区最大的药品研发和连锁零售企业之一,华通医药有限公司分离药品类的会展业务,组建了绍兴县华通会展有限公司。当年,会展公司实现盈利,同时还提高了华通医药的影响力。
为了创造更多诸如华通医药这样的成功案例,绍兴市财政地税局实施了多种优惠措施,以调动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
对于服务业的分离给企业带来的负担,财政部门给予补贴。如工业企业与三产企业在用水、电等生产要素方面存在价格差,在价格管理部门政策调整之前,财政首先对其价格差额部分进行补贴。
同时,调动分离企业的积极性还要重视企业分离后的发展壮大。对此,绍兴财税部门对分离后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给予财政补贴;地税方面,对分离后三产企业符合有关条件的给予地方税减征、技术开发费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
此外,对分离企业开通开办登记、资质认定等方面的绿色通道,绍兴财税部门给予主动服务。对分离后的三产企业优先推荐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组织大规模的企业座谈会,通报企业分离的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企业分离发展企业的会计培训,对企业关注的分离后成本费用核算风险问题、经济效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虽然如此,企业积极性还需要进一步调动。经济困境中,企业对创新工作缺乏热情。有的企业担心增值税转型后,营业税相对增值税的税负比较优势不复存在;有的企业担心成立新公司将增加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不只是财税的事情
目前,推动绍兴市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财税部门是主要力量。在帮助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过程中,财税部门努力算好四本账:一算分离发展给企业带来的实惠账;二算政策促进企业分离发展的实效账;三算经济转型升级、优化税收结构,增强地方财力的财税账;四算助推企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局账。具体工作中财税工作者需要主动深入重点企业,逐户上门辅导,帮助分析企业可分离的环节,为企业筹划分离方案。
然而,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一项系统工作,不只是财税的事情。为了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积极参与,绍兴市一方面将乡镇、街道财政体制分成与其企业分离工作的业绩挂钩,企业分离后发展得好,财政体制分成上就多得益;另一方面建立乡镇、街道及企业主管部门开展企业分离工作考核奖励办法,通过考核激励发动各乡镇、街道以及企业主管部门推进该项工作。
回顾总结我县20__年财税收入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攻坚克难,逆势而为。面对工业生产走势低迷、主体税源严重受挫、财税收入增速下行的严峻形势,国、地、财等征收单位通过严格目标责任,培植财源税源,强化税收征管,完善非税收入征管等方式,实现并巩固了财税入库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在经过一季度财税收入增幅低于两位数的低迷期后,5月份以来,全县财税收入逆势上扬,连续八个月保持了20%以上的增幅,呈现低开高走并保持了持续稳健的发展势头。国税部门克服政策性减收和工业经济回升缓慢等因素,按税额和完成时限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征管人员和税本文来源:文秘站 源单位,规定时限,切实做到了任务、责任、人员、时限“四落实”。在前7个月收入负增长的基础上,迎头赶上,收入工作在艰难中前行,在逆势中增长。地税部门通过完善税收征管方式方法、强化税务稽查与专项清理检查,挖掘收入潜力,实现了收入在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并在高增长上保证了地方财力的高质量,连续几年增幅在30%以上,今年增幅将近38%。财政部门通过积极培育财源,强化对矿产规费、统筹金等重点非税项目的监管,大力开展国资经营,确保了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国土、税费办等部门严格目标考核,强化土地经营和精细化管理,为财政增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2、负重加压,主动作为。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国、地、财等征收单位,一方面自加压力,提前分解超收目标任务。视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服从大局,服务发展,明责加压,主动作为。另一方面紧扣目标,强化科学征管。国税部门把税收一个企业一个企业落到实处。不断健全完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随时掌握重点税源企业生产经营变化,定期分析企业纳税情况,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地税部门把税收一个税种一个税种落到实处。着力从制度和机制上创新征管手段,主攻薄弱环节,调优税收结构,确保地方财力。财政部门把收入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落到实处。采取有效措施,对重点收入项目、通过改变征收方式,加强收入调度,定期研究分析,及时协调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努力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财税收入任务的全面完成。人民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到周到服务、规范核算,确保每笔收入及时划库。
3、挖潜堵漏,奋发有为。为拓展税源征收空间,全面采取“抓大不放小”的征收方式,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做到既抓重点税源又抓零星税收,既抓税收征管又抓非税挖潜。进一步加强对医药、煤炭加工、房地产、个人所得税、交通运输、重点工程建设、税费征收等领域的税收管理,严格重点税源监控,堵塞税源流失漏洞,多渠道增加税收总量。通过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纳税大户进行全面检查,对一般行业和零散税源进行重点检查,真正把税收检查的过程,作为组织收入的过程,作为堵塞漏洞、打击偷逃骗税行为的过程,以查促收,切实做到了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财政、税收政策,加强税法普法教育,强化财政收入监管,堵塞征缴漏洞,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在全市营造公平、和谐的财税环境,提高纳税者自觉纳税意识。
二、整治范围和重点
(一)整治范围。2007年至2012年6月期间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纳税情况,对某些重大问题可追溯到以前年度。
(二)整治重点
1.查清2012年21个市重点项目情况。主要对伊科思新材料等15个重点建设项目和利群购物中心等6个服务业重点项目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项目基本情况,开展税收分析预测与监控。
2.对个体工商业户进行税收排查。对个体工商业户的经营规模、经营地点、经营行业及同行业对比营业额进行全面分析,按照账管户、票控户、税控户、查认户分类,确定税收标准。
3.对从事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装修装饰等企业的税负进行检查评估,重点是对偷逃土地增值税、所得税及营业税的企业和业主进行集中清理整顿。
4.对药品经销行业、交通运输业、非居民企业纳税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5.对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个人所得税零申报户进行清查。
6.对农产品等重点行业进行专项纳税评估及清查。
7.对总分机构纳税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三、工作安排
本次财税秩序整治工作自2012年8月中旬开始,至10月底结束。分为3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与普查阶段(8月16日至8月31日)。财政、国税、地税、监察、广播电视等部门,负责认真做好本次财税秩序整治活动的思想发动和舆论宣传工作。广泛开展财税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税法普法教育,并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等形式,鼓励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国税局、地税局以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对辖区内的工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纳税登记情况进行全面普查登记,摸清底子,建立台账。
(二)重点整治阶段(9月1日至10月20日)
1.制定具体检查方案。根据财税秩序整治重点,拟定需进行重点检查的企业,由财税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门力量开展重点检查。国税、地税、财政及监察部门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定具体详细的重点检查工作方案,包括拟定的重点检查企业名单、检查组的划分及工作分工、检查组人员名单等内容。各有关部门要将重点检查工作方案于8月26日前报送市财税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开展重点整治工作。根据重点检查工作方案,国税、地税、财政部门负责对重点纳税企业进行清查整顿。深入企业逐户调查,全面了解情况,对发现的偷税、漏税和骗税行为进行清理整顿,达到查处一户、整顿一户的目的。发改、城建、国土、工商、监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横向一体的联动机制,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3.集中进行处罚处置。对重点整治阶段查出的问题,要从严处理,除补交税款、加收滞纳金外,还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罚款,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严肃查处,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三)总结阶段(10月21日-10月31日)。对本次整治活动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针对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完善征管措施,达到“以查促收、以查促管”的目的,使整治活动成果真正体现在地方税收的增加上。同时,对在税源普查与财税秩序整治工作中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诿应付、不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四、职责分工
(一)市财政局:负责对耕地占用税、契税以及镇级引税情况进行清查,负责整治活动的日常组织协调及数据汇总工作。
(二)市国税局、地税局:
1.根据工商局提供的工商登记情况,会同镇级协税护税组织,对我市的工商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税务登记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摸清底子,建立台账。
2.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全方位稽查,核实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税款缴纳、发票管理及其它各类涉税信息,并录入建档,实行动态监控。对出现“低税负”、“零税收”、“长亏不倒”以及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的企业,进行重点稽查,对核算不实的,依据《税收征管法》实行核定征收。
3.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对不按时据实申报、故意偷漏税企业进行严肃处理,对核算不实的实行核定征收。
4.对企事业单位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以及其他应税收入进行全面清理,对不按时申报和不申报的企事业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对个体工商业户纳税情况进行清查,对未达起征点以及税负偏低的个体工商户进行税收定额核定,确保税负公正、公平、合理、合法。
(三)市发改局:负责提供市重点项目核准、备案、审批及投资等情况。
(四)市城建局:负责提供市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复印件)、《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项目招投标情况、项目工程竣工验收信息等。
(五)市国土局:负责提供市重点项目供地情况信息,包括权利人名称、土地权属状况、土地转让出让合同或协议、土地价格、供地批文、土地证发证情况等。
(六)市工商局:及时提供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工商登记信息,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税源普查工作。
(七)市监察局:配合各部门开展整治工作,对有违法违纪问题的单位或企业进行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八)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发动本级协税护税机构,积极配合税务部门搞好镇、村两级税源清查,摸清底子,加强税收征管。
五、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