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3: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工程质量品质提升建议

篇1

一、石油质量监管的现状与发展

1. 石油质量监管的现状。目前我国引进了相关的质量监管制度,但是因为技术因素的限制,我国现有的石油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现阶段石油质量监管体制的发展。其一是由于在石油勘探开发阶段很多都是井下操作,井下工作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这也对就要求监督员拥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要求质量监管技术人员拥有较高的文化、技术水平;其二是因为石油化工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化的工程,往往投资大、风险性高,安全要求高,必须要引进质量监督制度更加完善的体系去监督,但是现有的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要求;其三是因为各行业的质量监督体系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摸索,仍然没有形成较为规范的监督模式,系统完善的质量监督体制还没有形成。

2. 石油质量监督工程的发展。石油质量监督的监督概念最早来源于监理,出现于16世纪到18世纪内,伴随着工业化生产的扩大,工程项目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也为早期的监督提供了大量的市场需求。随着监理工作的发展、完善,在19世纪监理工程师这一专门化的职业应运而生,最早出现在建筑行业,经过不断的转化、发展,在石油工程领域也引进了监督体制也就是石油监督。监督工作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了现场的各方面事项。石油工程内的监督工作是贯穿于石油工程运行的全过程的,可以有效地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促使石油工程的正常运行。

二、石油产品质量监督的相关项目

1.石油采样监督。首先石油采样器必须符合石油产品采样的具体要求,不能同产品产生化学反应,影响石油产品品质;其次装样本的试样瓶不能装满,保证在3/4左右最好;最后在进行产品采样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针对容易挥发的产品必须要在背风的方向,以免引起人员中毒。

2. 石油产品质量监督。石油产品监督检验机构包括有油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和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这些都属于石油产品相关的监督检验机构,为了避免工作出现重复,所以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网络,建立起,推行厂级、作业区级和井区级完善的三级监督体制;其次还必须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协调作用,有效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与此同时监督部门也必须不断规范监督程序,改善监督方法,进行有效监督,提升监督的质量和水平。

3.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石化工程涉及面较为广泛,建成后的生产装置大多处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苛刻条件下工作,生产环境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也决定了必须对用高规格的监督才能有效保障项目的正常运行。石化工程涉及土建、钢结构、加热炉、电气、自动化仪表、给排水暖通、消防、等多种专业,因此工程监督也必须实行工程项目实体质量与参建责任主体质量并重的管理监督原则。

三、有效进行石油质量监督的建议

1.推进组织机构改革,改变传统质量监管分散的面貌,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的宏观把握和指导,必须体现出执法的权威性和客观性,所以说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独立开来,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监督主体的作用,不至于成为被监督的一部分。

2.强化现场管理监督。石油能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决定了我们要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石油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危。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石油企业发展的要求,为此就必须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首先要转换视角,把视野放到国外,积极引入外部资金,进行国际石油贸易融资,有效促进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还要将加强现场工程的管理监督,一方面可以优化工序,节约成本,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还能有效提高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率和价值。

3.提升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质量监督检验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着质量监督的结果,所以必须提高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制定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并严格按照实施细则进行有效执行。为了提升质量检验监督的整体水平还必须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轮训或培训,不断提高在岗人员的业务素质,真正做到兼职兼岗、一专多能,把每一名质量管理与监督人员都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

4.注重监督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石油化工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化的工程,往往投资大、风险性高,安全要求高,必须要引进质量监督制度更加完善的体系去监督,但是也不能达到面面俱到的效果,因此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进行合理有效的资源配置。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者必须首先意识到这一点,,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监督系统化的功能,有效落实责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正规化、标准化的质量监管体系;其次还有加强团队自身建设,在施工管理的各个阶段有效地进行队伍的调配,保障任务的按时高效完成。

5.在基础监督管理的工作之外,还需要扩大监督工作范围,全方位保证石化工程质量。逐渐延伸到炼化的大检修、设备制造过程、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这三个方面,每个薄弱环节都要监督到位,尽量不出现差错。

四、总结

石油能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决定了我们要做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石油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安危。虽然我国引进了相关的质量监管制度,但是因为技术因素的限制,我国现有的石油技术水平还不能满足现阶段石油质量监管体制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石油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石油工程监督体制。

参考文献:

篇2

1水利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基本意义

1.1创设安全施工环境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性较强,在构成体系中,现场试验检测占据主导地位。基于对施工质量的全方位控制,为整体项目的持续推进创设优良条件,做好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在于落实现场试验检测工作,在第一时间寻找问题并提出可行措施。现场试验检测可基于随机抽样的方式展开,重点围绕材料与设备做全方位监督,把控材料质量并提升各项工艺可行性,为工程开展提供足够安全的环境。

1.2为工程施工提供数据依据

基于现场试验检测的方式可有效保障工程质量,针对现有工程质量做进一步评估,将其与行业规范做综合比对。通过现场质量检测的方式可分析各项原材料品质,同时也有助于判断各道工序的科学性。针对工程设备等因素展开全方位检测,可强化承包商的质量意识,为工程提供符合要求的高品质设备与材料。经由试验检测后可获得各项数据,是规范后续施工、有效控制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依据。

1.3确保项目竣工时的质量安全

结束水利工程各环节施工作业后,便要针对现场采取试验检测,此举主要目的在于以科学手段评定各项指标,通过行业规范以及工程实际要求验证施工质量,对后续阶段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营起到保障作用。总体上,竣工后的试验检测必不可少,其对于工程整体质量的影响不言而喻。

2影响水利水电工程试验检测的因素

2.1人的因素

工程人员贯穿于每一个施工环节,多年经验表明,小型水利工程普遍存在一人兼多职的情况,宽泛化的岗位配置方式制约了工程人员专业精度,难以做到门门精通,与此同时多数工程人员未接受正规培训,甚至未取得所在岗位资格证,这一现象在监理单位也普遍存在。作为检测单位人员,个人专业水平欠佳,在操作中常超出既定规范。总体上,人员因素错综复杂,是引发检测结果偏差的重要原因。

2.2材料的因素

材料是推动工程开展的基础,因此也是影响试验质量的关键因素[1]。材料贯穿于工程各施工环节,广泛涉及到原材料、周边配件等,这些均是推动工程开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为确保各项材料符合工程要求,必须与符合资质、具有信誉的厂商合作,从源头上保障材料质量;材料采购阶段要注重验收,不合乎工程要求的材料不允许进入现场;除此之外,还需注重材料的认证情况,为工程适配经由国家专业机构认证的材料。在后续施工中,针对材料质量实行全面跟踪机制,提升材料利用率,避免过度浪费等问题。

2.3器械的因素

现代化施工离不开各类型器械的支持,在水利工程中主要指的是土方开挖、砼施工、运输等环节的机械设备。塔吊是典型砼施工机械,在其辅助下完成模板等结构的吊装,大量节省人力。控制器械质量,应从型号、工作参数、操作机制等方面入手,使其在后续施工中可发挥出优良效率。

3保障水利水电工程试验检测质量的措施

3.1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贯彻岗证制度

施工、监理与业主是推动水利工程开展的三大主体,与之相关的人员均要取得所处岗位的相关证书;注重对工程人员培训工作,不仅要保障个人操作水平,还需注重道德培养,检测工作以公正、客观的原则展开。若工程存在见证需要,此时监理应积极参与其中,覆盖到取样、保管、总检各环节,同时肩负起责任,在开展此类检测工作时有必要对见证员做进一步核实,将各环节工作落实到位,与此同时质量监督单位需参与其中,发挥出监督指导作用。

3.2开展抽查检测

质量检测除原材料外,还需延展至中间产品,各环节施工也应得到全面质量检测。抽检需遵循随机原则,若存在特殊需求应适当加密抽检(常发生在工程核心区域、地质条件偏弱处、工程难度较大处),在针对重要工程展开生产性试验的同时,还需进行工艺试验,经由此途径验证既定方案中参数可行性,对不合理之处做出适当优化,争取在工程技术难点上实现突破。经施工结束后,验收环节需安排人员展开验收试验,基于此方式进一步分析工程质量,确保与既定要求相符。在验收试验中,相关人员要深入现场做好取样工作,具体如图1所示。

3.3注重检查、督促和考核

为提升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参与其中的各项要素均要得到保障。首先试验检测结构只有具备足够资质方可参与其中,所适配的人员要有高度的专业水平;其次,使用的仪器设备要稳定运行,可提升试验检测结果精度;最后,制定的检测方案要与水利工程实际情况相适应。施工单位要将实际情况上报至监理部门,以便在第一时间做出审查。在评定工程质量的各项材料中,质量等级评定信息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施工单位要正视此部分信息,完整收集并归档。在检测环节,监理人员针对上述检测者、设备、方案等要素做以全面审查,存在不当之处积极指出并引导改正[2]。若所得试验检测结果无法达到工程既定要求,需做进一步处理并保障最终质量。

3.4全面做好原材料检测工作

除了对工程原材料加以检测外,还需要将检测范围延展至各类中间产品,严格监管各环节施工作业,使各项要素均与工程需求相符。在抽检环节,相关人员必须遵循随机原则,重点关注工程核心部分、施工难度较大处,此类需加大监测频率。不仅于此,针对工程核心工艺方法,需为之开展生产性试验,明确可行参数,形成科学的施工工艺,将其作为后续施工的指导。尽可能在施工前期将各项问题解决,以便各环节施工有序推进。结束施工作业后,验收试验也必不可少,此举可全方面保障工程质量。

3.5材料检测与成本控制

(1)检测流程:针对各环节施工质量检测做好全方位控制,以确保所得结果的准确性,将所得试验样品转交给试验室,做进一步复检,此过程必须适配两名以上检测人员,各项检测操作严格遵循既定规范展开,针对各环节检测结果加以记录。(2)签发检测报告:结束试验检测后,进入到检测报告的签发环节,这是呈现试验部门操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签发过程中必须对各项数据加以分析,全面确保其准确性,并形成明确结论,基于简洁精炼的语言描绘试验结果,要求相关负责人对所得结果展开全面审核,在无误后方可签发。(3)基于新技术手段综合新型材料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若要全方位控制材料成本,就必须将高效、低成本的新型材料引入至水利水电项目中,以达到确保品质、控制成本的效果。在施工过程中,积极向同行汲取经验,经借鉴与变通后应用于本工程之中。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对施工技术的试验工作,以确保技术可行性,各部门员工需具备勇于创新的精神,彼此携手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在现有基础上创新出新型技术,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施工进度,在既定工期要求内完成各环节施工;另一方面则有效降低成本,减少建设单位在材料、人工等方面的成本支出,达到全方位控制成本的效果,彰显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效益性。

4混凝土材料试验检测与材料成本优化建议

4.1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材料试验检测

水利工程施工大量依赖于混凝土材料,其拌制、运输、浇筑等环节都至关重要,稍有不当将影响到工程整体品质,因此是施工技术体系中的关键内容。为推动混凝土施工作业,首要工作是展开试验检测,原材料配比最为基础,各类集料的粒径需得到合理控制,水泥品质需得到保障,同时还需提升材料称量精确性、控制出机口温度、保障坍落度等。除此之外,混凝土性能检测项目也必不可少,主要涉及到抗渗等级、强度、抗压标准等,只要是与性能有关的指标都要得到全面检测。

4.2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材料成本优化建议

篇3

中图分类号: TV523 文献标识码:A

1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意义

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建筑工程规模的大型化、结构的复杂化、技术设备及材料的高新化都从根本上落实了我国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但与此同时,在我国国人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迫切性要求及舆论压力的不断加大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也愈发受社会所关注,而且建筑工程质量又直接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工程质量不容丝毫忽视。

检测机构作为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第三方机构,其检测数据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其检测结果准确性与否直接关乎工程质量好坏。为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公正性,除了检测机构自身的提高外,国家对检测的管理工作也尤为重要。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技术是我国现今促进工程质量量检测机构发展、确保检测数据公正、准确的重要技术。其技术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其贯通了建筑学到管理学的各个学科,并且要求能够灵活化地应用,这就从根本上奠定了质量检测管理技术的系统性、复杂性,其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不然趋势,其前景不容小视。

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完善的检测法律法规支撑。

一直以来,工程检测机构设置、考核都是依据国家对产品检测机构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体系,但由于《产品质量法》中第二款明确:“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但是,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属于前款规定的产品范围的,适用本法规定”。因此,建设部门也无法在执法管理中完全依据《产品质量法》条款。而且,在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制定时由于受到了上位法的限制,不能根据工程质量、安全、环保等各方面的要求来设置相应的检测专业类别,因此工程质量评价单一。同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法律效力不高,不能有效地规范检测机构及检测人员执业行为。

2.2 没有配套的检测管理政策。建设部门在审批检测机构时执行的一直是“计量认证”,由于一般没有根据行业要求来进行约束,故审批时仅仅依赖资料审查,脱离现场的考核,无法落实对检测机构资质的公正审核。另外,一直以来,我国建设部门没有独立评审机构,在进行计量认证工作时,通常经由各地技术监督部门落实,但由于技术监督部门主要是负责管理产品质量,与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开展的业务有较大不同,又工程检测业务对检测人员专业性要求较高且完全依赖于各类相关标准规范,如果主管部门对检测机构的考核和评审完全依赖于计量认证,势必会增加自身的审批风险。

2.3 没有设置资质合理的检测机构。在我国,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已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其体系逐渐完善,在保障工程质量中发挥其巨大作用。但是由于检测机构在设置过程中没有分等级,也没有考虑检测机构经验及业绩、技术水平等,设置时没有设立相应的等级门槛,而是同样对待,从而不利于检测机构进步空间的拓展,不利于检测技术的发展。同时,在短时间内,很多规模较小的检测机构相继涌现,其中出现恶意压价等严重的短期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2.4 检测机构没有真正落实责任。由于市场秩序的紊乱,检测机构发展失去了制约,加上市场监管力度较弱,诚信体系不完善等,不利于检测机构责任的落实。跟建设工程中别的机构相比,检测机构投入不高,风险也相对较低,具有较高的利润,回报快。同时,因为检测机构没有较高的门槛,因此很多人都将其作为经济投资的一种方式,而忽略了对技术水平和社会责任的考虑。并且,因为检测机构只有准入制度而没有完善的清除机制,因此降低了其违规成本及责任,从而出现了某些检测机构忽视社会责任感,只顾牟取私利,不能提供完全公正准确的检测报告。

3 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建议

3.1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是指介入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非盈利性组织,有利于维持行业秩序。在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中,行业协会可以协助政府一起提高管理水平。并对检测机构及人员提供一定的引导,确保其能够遵循政府的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措施。行业协会能够将行业意见及建议及时向政府部门反馈,也能为将政府方针政策等传达给行业,从而实现其桥梁作用和服务作用,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稳定有序发展。

3.2建立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统一考试注册制度,促进工程质量检测水平的提高

工程质量检测,究其工作本质属于专业技术范围,因此对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应该有必要的入门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人员没有统一的行业要求,忽视了检测人员从业的基本条件和专业技能,一般只在人员的技术职称上给出相关的要求,使得对检测人员的资格认定缺乏科学合理的评定体系。建立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统一考试注册制度和必要的继续教育机制,以有利于促进检测人员提高专业知识和检测技能,有利于强化检测技术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也有利于检测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而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

3.3积极、稳妥地推进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改革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检测机构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促使检测工作的社会化,用市场的手段来有效的配置检测资源,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无疑是正确的。针对我国的国情和市场诚信体系不完善的现状,在推进检测机构改革过程中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引导,实施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手段和引导政策,促进实际市场的运作效果与改革。因此,在现阶段,政府出台的推动检测机构改革的各项政策,首先应保证在现阶段建立一个适合检测市场的基础秩序,应有效地加强检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引导检测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促进检测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社会化、市场化的建设,才能保证整个行业稳步健康的发展。

3.4需健全工程质量检测管理法律法规。

检测行业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力机构,因此,在确保机构数量及质量的同时,也需完善管理法律法规建设,应建设完善法规体系,促进检测机构健康发展;实现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并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应健全检测机构资质的评审体系和流程,以确保其业务水平;应不断完善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并提高检测行业自律行为,以充分发挥其在工程质量保障中的作用。

结语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是控制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检测机构检测能力,提高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整体水平,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是以大力发展经济为主,质量只是次要的一方面,这也是许多企业家为谋求自身最大利益而信奉的理念。也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了许多产品质量大不如前。特别是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更是如此。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形态,它是承载其它服务经济的基础,是联系各种商品经济中的一环。若是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那么与之关联的经济产业便会受到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这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企业很多企业早已把质量摒弃一旁,建筑质量检测草草了事,这使得大量的问题建筑投入市场中,也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故。

一、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要素分析

通常来讲,建筑工程项目是涉及项目工程立项与可行性分析、勘察设计、施工、项目验收的复杂性工作,由于期间要涉及多个部门及多个环节,所以其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很多,总结如下:1)人的因素:人是进行建筑工程作业的主体,进行人为操作的主动干扰性较强,可以说是影响工程质量的最大因素,例如人的职业素养、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及工作经历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工程项目的质量。2)材料的因素:建筑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关乎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劣,特别是用于结构施工的材料质量将对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说,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并不只是最终的工程成品质量检测,而是从最开始,即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开始的,建筑材料检测达标与否直接影响后续施工的进行。3)环境的因素:建筑项目施工作业环境、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及工程地质等自然环境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及多变的特点。例如对于地震多发地带的建筑工程来说,其质量检测必须包含防震程度检测这一项,否则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发生。

二、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解析

(一)检测技术无法满足建筑市场的发展需要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1)市场的意识比较淡薄。尽管我国的检测整体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检测机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局面,但是大部分的建筑工程检测机构仍然处于垄断地位,严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这就使得现有的质量检测手段远远不及工程建设发展,导致一些新型的问题无法被检测出来,成为建筑工程中的隐患。2)检测技术和设施有待提高:一些市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的基础太差,检测设备破旧,无法满足新工艺及新技术的检测需要,加之对检测设备的维护资金有限,许多检测的创新与变革流于形式,这样就导致了检测中由于技术精度不够无法实现对精密指标的检测要求。

(二)检测工作的监督机制漏洞太多

就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经济放在第一位质量第二位的观念根深蒂固,企业自身的质量检测严重不到位,只检测工程某一部分甚至是完全忽略,根本不能达到国家检测标准便投入市场运营。这种监督管理模式的匮乏和松懈导致了建筑质量问题的恶性循环。监督管理中的问题一般有: 1)监督方式依然很难摆脱“三部或四部到岗”的传统监督模式制约,导致监督的内容重点放在对工程实体的微观管理,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对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与质量意识的立体式监督,这将容易导致监管方向不明确、监管质量很难具有长期效应的问题。2)建筑工程检测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出现一些质量检测机构无法做到严格执行标准与规范。

(三)检测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人是进行质量检测工作的主体,检测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质检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否。如果进行质量检测的工作人员素质较差,即工作能力、专业性、意识、服务性差等,都会严重影响其对建筑工程的贡献程度,属于潜在不安定因素。在中国的经济大市场中,大型建筑企业较少,而相对的中小型建筑企业较多,大多数的专业素质高的人才一般都在大型企业,这就使得建筑专业人员出现参差不齐而建筑质量也同时存在差异的情况。另外在不考虑人为主观影响的情况下,质量检测方法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其主要原因在于:1)工程的检测设备数量与质量都无法达标;2)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具备基本的检测环境,但是基本不达标;3)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这主要是因为质检监管方面缺乏系统严格的法律依据,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纸上谈兵。

三、若干优化我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一)建立符合建筑工程管理的质检市场运作机制

1)首先是不断强化市场的服务理念。市场发展应当摆脱一家独大的局面转换成多家竞争的模式,这样保持企业的竞争活力有利于工程管理检测工作的进行,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2)其次是不断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结合当地检测市场的实际,不断改善质检的装备水平,建立和完善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检测项目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检测机构的现代化服务能力。

(二)建立和完善全面及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

这不仅是对工程主体结构、功能等工程实体质量实施监督,而且是对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及质量检测机构的双重监督。1)根据2010年5号部令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强制性标准执行和主要使用功能是否规范或是否到位。2)建议推行第三方检测模式,让检测机构成为第六方主体,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总结分析;参与解决工程质量问题和难题,提供专业化的检测咨询服务。

(三)大力提升质检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1)逐步完善我国质检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管理。因为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及职业道德是保障工程质量检测数据具备公正性及科学性的重要条件,所以建立一套科学的质检技术人员上岗资格考核和管理制度非常必要。比如,技术负责人应该具备本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且不少于8年的该领域的专业工作经历;质量负责人应该熟知《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检查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内容要求;报告审核人应该具备本领域的高级技术职称且不少于5年的专业工作经历等。2)不断加大对质检从业人员的能力建设:建议本着年龄结构梯队化、能力结构合理化及专业结构多样化的基本原则,进行检测管理人员的选拔与培养;还需要建立和完善质量检测中心检测人员的数据库,尤其是对质检人员的不良行为一定要如实登记。

结束语

结合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发展建设情况来看,其工程质量问题不容乐观。如何解决文中所述的工程质量问题,在实际建设中加以实施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是我国当前建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工程质量达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首先应做到监管理念深入人心,并把质量作为检测一个企业发展的第一标准;再次就是配备高素质企业人才,为工程建设注入一剂强心剂;最后要加大监测惩处力度,严格杜绝质量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篇5

Abstract: quality is the first factor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level of quality, reflects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an enterprise, " to the quality strives for the survival, to the credibility of development " this is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ain of life, improve the process of projec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terprise. Quality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project agent-construction mode makes the enterprise opera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mode has the huge change, especially by the construction into construction, role transformation, which prompted the construction unit to a step change its quality control consciousness. This paper expounds from strengthening quality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unit of mass communica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cess control and so on, to the construction unit as the leading agent to some advices on improving quality management, will also be conducive to quality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gent construction project.

Keywords: agent-construction system; management; suggestion

TU71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施工企业的运营体制也在不断的变化,涉及的管理模式及项目类别也在增加,从专业化施工到总承包、工程投资到项目代建。安徽省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是安徽省、芜湖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为国家发改委的“施工企业主导的代建制”试点项目。中国水电十三局芜湖建设有限公司为本项目的代建单位,项目建设实施管理模式为“建设公司施工项目部专业施工队/直属作业队”三级组织管理体系,代建单位作为项目实施的主体单位,推行精益化管理,专业化施工,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在此对于推进质量管理提升提出几点建议: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的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一种质量管控途径。首先全面质量管理一个企业进行管理的途径之一,企业可以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持续改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确保企业实现经营和管理目标。其次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讲的质量是一个广义上的质量,可以是产品质量,也可以是服务质量或其他。再次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只有一个企业内的所有过程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和配合的系统整体,才能确保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因此,项目实施质量控制特别是代建制新模式下的管理不能仅局限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环节的问题,要求所有部门、人员包括设计、施工、监理、监督于一体,也要负责工程的全面质量,使工程质量终身制,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增强其责任心,这也是质量管理大势所趋。

提高质量意通过沟通消除利益隐患

项目建设参与各方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供货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参与方众多,使得其内部联系较为复杂,利益关系难以平衡,质量意识水平也各不相同,往往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解决的途径唯有提高质量意识,按照规范的流程和方式确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项目参与各方,始终以工程质量为出发点,通过加强宣传施工质量安全知识,从思想上提高项目参与方对质量问题带来的危害性的认识 通过普及教育和培训提高实际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增强其质量安全责任心、加强培养高素质、全方位专业型质量管理监督人员,真正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同时促进项目参与各方的信息互通,使工程各相关方面得以交流沟通,传达信息,解决矛盾与意见分歧,就施工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讨论,及时更正错误,拿出解决或是补救措施,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三、加强与设计单位沟通

以往施工单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除了要求设计单位做好图纸交底外,更要深入及时研究图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从而避免因设计失误或信息不畅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当前“试点”下代建制工程项目,施工企业作为代建人,主导工程项目从施工图设计阶段开始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全过程建设管理中,一方面通过设计协调的管控与提升,加强事前谋划减少工作反复,合理优化设计方案做好投资控制,同时转变设计方观念,做好充分设计沟通,使得设计单位更好地配合代建人做好限额设计与投资控制;另一方面代建人作为工程建设实施管控实体,作为工程项目质量的负责人,也要充分认识到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性,工程设计也是一项繁杂工作,涉及专业多,需要各专业之间会签,做好各专业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用,在参与设计时应仔细论证,审核时严格把关,尽量减少变更,否则很难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因此,工程设计首先要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工程文件的设计、审核、批准制度,其次在确保工程设计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合理优化节约投资。

四、发挥监理单位作用,代建和施工“分离”,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工程监理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强化其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提高其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发挥其作用。代建单位其项目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实施阶段的全过程,一个建设项目由许多参与单位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而各参与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利益不同。对于一个建设项目而言,虽然有代表不同利益方的项目管理,但是代建单位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由施工单位主导的代建模式的建设管理,由于涉及单位内部的利益与关系,其质量管理和控制往往是其短板。因而,有必要将代建中代建与施工方进行“分离”,分别纳入到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同时提高代建责任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其责任,发挥其作用。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不仅包含项目自身质量安全,还包括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对工程项目的考核与约束,需要政府强有力地介入其中,加强具体的、专业的监管措施。并且提高民众的安全质量意识,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社会监管,对工程项目的不规范管理行为进行制约。

五、质量保证体系要贯彻于整个施工过程当中

1、建立健全规范化的质量保障体系从施工的准备阶段、生产阶段到工程竣工与投产的各个环节,工程质量问题都是极为重要的,应该把系统工程的理论应用到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中,使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规范化、系统化,提高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以保证完成高质量工程。应该充分发挥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职能,从措施、制度、组织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从管理层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监控,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2、对工程施工加强管理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加强领导,进行全程施工责任制。单位领导必须要对工程加强管理,对施工管理给予充分的认识,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水利工程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组织施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施工人员的责任心,进行安全施工,避免工程出现问题无人可究,无人可查的现象发生。 3、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用于工程建设资金一定要实行统一管理,专款专用,账目管理要清晰,杜绝建设资金被随意挪用或占用的情况发生,付款也要按照合同的规定严格进行。如果施工项目部未按照合同的规定完成进度或者工程质量不过关,应拒绝支付,以保证施工质量,维护正当利益,避免资金的浪费。施工招标要公正、公开,遵循“低成本、高质量”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建设资金的合理、优化配置。

六、施工中要改进监测方法,提高监测水平。

1、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材料、设备的进货关,仔细检验,符合要求,才能允许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规格要求的材料杜绝进入场地,使施工刚开始就进入严格的质量监控程序。当然,有些标准是地方的,有些标准是国家的,检验时,以最近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为检验标准,也可以结合地方近期规范标准,进行先检验后使用,杜绝不必要的质量隐患。

2、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各种检测,工程中最常用的是水泥、沙、石粗细骨料及添加剂等。要严格按照质检部门提供的配合比及水泥标号,品种进行检验。对关键的工程,更要注重工序、部位、时间等检验程序,技术人员要随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监测做出详细的抽查记录,做到随时记录、随时整理、随时分析。提醒在场的施工人员注意施工过程中的事项,减少工程质量问题。

3、为了提高检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必须购置必要的检测设备,如:水准仪、经纬仪、游标卡尺、回弹仪等。通过实测、实量、实弹、获得可观、公正的数据,真正体现工程的实际质量,而不是靠外观影响和人情关系评定工程质量,使工程质量评定更加具有说服力。

结束语

以施工单位主导的代建模式,作为试点项目能够参照相应的法规和规范标准很少,同时水利工程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要把青弋江分洪道工程做好,就需我们从没一个环节上严格控制,从工程的设计直至工程移交,需要从系统的、整体的角度看待,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项目的完成。此项目我们将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完善其管理制度,更要消除其在质量管理上容易出现的短板,为国家推行水利重大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积累经验,为项目试点的成功在质量管理上提供成功的经验。

篇6

随着国内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测绘行业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要应对这种压力,测绘行业只有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有效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为测绘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动力。

一、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意义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不但关系着测绘工程建设的安全与质量,还同我国的经济科学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相关联。提高测绘工程管理决策与控制能力是实现测绘工程事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作为测绘工作统一监督、管理、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于我国测绘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测绘法》赋予测绘单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就是测绘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提高测绘事业的管理、控制、监督和服务能力是测绘单位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测绘单位要切实把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作为,提高测绘监督、管理、控制的重点内容,逐步健全完善的机制,加大监督与管理力度,强化测绘队伍的建设,不断推进创新工作,提升测绘事业的整体水平。

二、影响测绘工程质量的因素

1、人为因素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测绘工程项目的实施者、管理者、操作者,测绘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如设计、施测、数据处理和图件报告的编写,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设计、施测、数据处理和图件报告编写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测绘行业实行资质管理和各类专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是保证人员素质的重要管理措施。

2、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外业的作业精度。如仪器设备的类型是否满足相应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性能是否先进稳定,操作是否方便可靠等,都将会影响测绘产品的质量。所以,相关规范规程都对测绘仪器设备的签定检验期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方法手段

在测绘施工中,施测方案是否合理,各项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测绘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一个测绘项目是由若干个工序组成,如控制测量、地形地籍要素测量、界址点测量、内业图形编辑、回放检查,权属调查,面积计算和统计汇总、各类表格编制、成果装订、验收检查等工序。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将影响到最终的成果质量。且每个测绘项目都有其固有的特性,只有根据各测绘项目的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作业方法、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才有可能生产出符合用户要求的测绘产品。固测绘单位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流程、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测绘产品质量必不可少的软件。

4、环境条件

测绘生产环境条件包括:测绘技术环境、测绘作业环境、测绘生产管理环境。这些都对测绘产品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加强环境管理,改进作业条件,把握好技术环境,辅以必要的措施,是控制环境对质量影响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测绘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人的控制。应本着才而用,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测绘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管部门人员、检查人员及主要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上岗证。

2、方法手段的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应力求方案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3、仪器设备的控制。仪器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用设备的依据,要能满足施测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并应当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有效检验期限内使用。

4、环境因素的控制。要关注环境变化对测绘作业成果质量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四、有效控制测绘工程质量的建议

1、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在测绘工程中对其质量的保证是很重要的,而测绘工程的质量保证它用科学的角度去系统的将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结合起来,并及时有效的获取准确的信息来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通过改善测绘工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来实现应有的控制状态,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在测绘工程中目标值系统,程序的标准化和工作标准等组织系统等一系列要素构成了质量保证的体系。

2、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

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就要不断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3、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中其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其中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在这个岗位上的人员能够胜任这一工作岗位,当然要在这岗位的人员有

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以及业绩等。而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

4、测绘工程的过程控制

测绘工程是一项繁琐、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系统论的思想可以将测绘工程中每项任务看做一个过程。“过程控制”就是要求我们将任务按照过程的特点分为输入、操作、输出等三个阶段,对各阶段的关键节点进行控制,以确保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对于操作来讲,起始就是操作员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上的操作规程,利用相关仪器对所观测的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

在控制测量的过程中,起始输入的起算数据和项目的各种参数指标要求。已知起算点数据、坐标系、控制等级、测区中央子午线、独立基线边等是通过GPS控制测量输入的;己知起算点数据、坐标系、控制等级所要求的限差等是通过导线控制等常规控制测量输入的;已知起算点高程、控制等级所要求的各种限差等是通过水准测量输入的。

5、加强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测绘单位要做好人员的技术质量培训工作,不间断的组织员工系统地学习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加强优秀技术总结、设计等技术资料的学习,把测绘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维护测绘持证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测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质量控制应以事前控制(预防)为主,必须按规范、技术设计的要求对施测过程进行检查,及时纠正违规操作,消除质量隐患,跟踪质量问题,验证纠正效果,把好检查验收关。

参考文献:

[1]李长战.浅谈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0).

[2]董建伟.试析测绘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篇7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85-01

一、精品工程的涵义和特征

从广义角度讲,精品工程即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创造出完善的建筑物。从狭义的角度讲,精品工程即是以现行的建筑规范、标准和工艺设计为依据,通过全员参与的管理方式,对工程全过程进行精心操作,达到内在的优良品质和精致的外观效果。

精品工程具有以下特征:

1.精品工程是优中之优的工程。建筑工程质量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达到这个要求就是工程质量合格,由于合格质量水平较低,用户不满意,就是达到优良等级,有的用户也不满意。鲁班奖工程质量是要达到用户非常满意的要求,因此创鲁班奖工程的质量必须大大高于国家标准规范。在当前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只有一个质量等级(合格)的情况下,更要有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2.精品工程是国内和地区内质量一流工程。一个地区内,每年选出的优质工程是很多的,但真正够上精品工程的还是很少的,因此地区内的精品工程是该地区当时施工质量水平最高的工程,评选出来的中国建筑鲁班奖工程也是当时国内一流质量的代表。

3.精品工程是评选出来的用户非常满意的工程。精品工程的质量是高水平的,它能够满足用户明示的隐含的需求和期望,甚至达到用户无可挑剔的程度,所以精品工程必然会取得用户的非常满意。精品工程不是自封的,而是评选出来的。报纸或广告中看到自封的精品工程或“极品工程”,这些自封为精品或极品的工程,不是真正的“精品工程”。

二、创建精品工程的意义

1.创建精品工程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工程建设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国家出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表明了国家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和治理工程质量事故的决心。目前业主尤其是住宅工程的住户特别关注工程的质量,不少房地产商在楼盘的前期市场策划中,将建筑质量列为楼盘的热卖点。可见建筑质量的好坏将成为竞争的主流,这就要求建筑企业遵循市场规则,杜绝不正当竞争,抓好工程质量,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赢得自己的品牌和良好的信誉。精品工程在质量上达到无可挑剔的程度,对用户来说,不仅达到满意的使用效果,而且是一种精神享受,群众的赞誉是无形的广告,大大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精品工程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精品工程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创优加大了投入,但在高质量的前提下得到了可观的回报,总体收益有所提高。例如:采用先进的模板体系,墙面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减少了抹灰空鼓、开裂的质量通病,减少了工程的后期维护费用,增大了房间的使用面积,减少了混凝土的剔凿和工程装饰阶段的湿作业量,降低了能源消耗,从而缩短工期。

精品工程产生优良的环保效益。精品工程施工严格的施工管理,力求对工程所处社区环境影响最小。施工企业通过ISO14001国际环保管理体系的认证,规范自身的行为,保护共同的生存空间。如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制度,降低了施工噪声,加强了项目排污控制,加强废弃物的管理,减少对工程所处的社区环境治理投资。

精品工程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精品工程的评比影响已不局限于施工行业,成为开发商和客户共同关心的主题,也成为开发商给客户提供的最有说服力的质量承诺。工程的评比,也为施工企业开拓和占领市场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佐证。赢得施工企业最好的实力证明,促使施工企业以质量求生存,引导施工企业树立自己的品牌效益,促进整个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

3.精品工程的评选过程培养了一个优秀施工管理人才。精品工程的评委会由一些资深专家组成,他们在工程实践和理论水平各方面颇有建树,有着丰富的施工和管理经验,他们针对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管理要求和规范、标准讲解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交流一些工程成功的管理经验和革新手段,给现场管理人员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使建筑人才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提升了素质。

4.精品工程的评选促进培养优良施工工作作风。在优质工程的检查中,检查组针对工程的实体质量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企业施工技术人员特别是工程直接参与人员能及时逐项进行研究分析,追根溯源,分析问题,制定纠正措施,确定整改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按时跟踪复查整改结果,从而使施工管理人员水平得以提高,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方法。

坚持自查与改进相结合。优质工程检查从一定程度上能促使项目建立较为完善的自查制度并严格落实。如拆模后,及时组织检查结构的特点、阴阳角、洞口等处结构面层有无漏浆、蜂窝、气泡、错台和冷缝等质量问题,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改进模板和混凝土浇筑振捣操作质量。

广泛收集质量信息,互相观摩学习,不断创新。各施工企业通过检查小组的讲评传播和报刊信息,特别注意学习其他单位好经验、好做法,及时组织观摩,通过参观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国强等编著.可持续建筑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8)

篇8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意义

1.1将质量活动落实到相关的工作者。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1.2将科学和品质有机的融合到一起。相关机构要认真地开展综合化的品质管理工作,通过优秀的品质管理体系以及措施,结合必要的科技方法,认真地落实好品质管理活动,确保项目发展合理有效。

1.3项目建设应该实行招投标体系。对于我国的水利项目,尤其是大规模的项目在建设的时候,应该严格的遵照相关的规定开展招投标活动。

2出现频率较高的不利现象

基层水利机构在小规模的项目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会发生以下的问题。

首先,技术水平不高。设计或者监理活动通常是由高于县级的单位进行,因此,基层员工很容易就出现错误的意识,他们认为活动有依靠力量,而且常表现出懒散的活动状态,导致项目无法有效开展。除此之外,基层工作者大多数时间都是进行传达活动,几乎不存在空闲时间进行深造学习,因而专业能力普遍偏低,而且因为没有足够的工作总结等,很难进行复杂的活动。目前水利工程建设一线人员往往是素质较低的,技术水平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受到自身素质的限制,在施工中按照个人经验施工的显现比较严重。另外,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松散也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很多管理人员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将质量管理放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的地位,对施工中很多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埋下质量隐患。

其次,专业能力单一。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

第三,施工缺乏严谨性思想。小规模的项目几乎没有进行相关的论证活动,导致项目建设活动开展不顺利。虽然相关的单位颁布出台了许多相关的规章制度等,不过大多数的基层组织以及员工并没有积极地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开展活动。对于小规模的项目通常都是民办公助形式,因而常会遇到资金短缺的现象发生,此时相关人员内心就会出现过分节约的现象,导致项目品质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四,监控方法存在缺陷,无法和时展相融合。绝大部分的基层单位并没有形成合理的品质保证制度,同时也不具备必要的监控方法。最为严重的是一些单位根本没有意识到此点内容,因而发生品质问题就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了。

3针对问题开展的应对措施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内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

3.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要倡导员工积极地参加各种培训以及学习活动,确保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合理的提升。针对目前的相关技术工作者要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分工处理,要分清他们的主要工作区域,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而且还要有综合能力,做好与之对应的活动。除此之外,认真地开展培训活动,切实提升技术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而且要认真地开展技术交底活动,确保相关工作者具备良好的能力。

3.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国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前要组织专家审查论证,我们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3.3适时地完善监控措施,切实提升检测能力。要想切实的提升检测能力,应该购买相应的检测装置,要对项目过程中用到的各项物质以及品质进行综合的或者是部分的抽查活动。必须要确保活动真实有效,真正的去实地开展测量活动,才可以掌握合理精准的数据信息。第一,要认真的控制好入场的物资的品质监管活动。当物资入场的时候,首先对它们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性能测试活动,如果品质合理则可入场,如果性能不达标则要退回原厂。第二,做好建设品质监测活动。对于关键的工序以及位置,布设品质监控。对于意义重大的要采取跟随施工的方式进行监督。

3.4 注重美学研究营造景观工程。水利工程与其它建筑工程一样,要注重美学研究与景观设计,这将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人类已经从原始水利阶段、工程经济水利阶段进入生态经济水利阶段,水工建筑物的建设必须与维护生态和保护环境相协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种建筑越来越多地开始注意视角效果,水利建筑也不应该例外,其外表形态应成为人类美学的载体。

3.5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

监督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加强监督要重视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工程监理要发挥监督的职能,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指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施工单位要建立质量监督小组,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进行监督,将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和改正,消灭质量隐患。第三,施工人员要做好自查工作,对质量问题要及时上报,不能隐瞒,以免造成更大的隐患。

3.6做好竣工检查

工程竣工验收是工程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所以竣工验收要仔细,验收人员在验收中要结合施工图纸以及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所有的工程进行检查,尤其要特别重视对隐蔽性工程的检查,保证做到没有遗漏。另外,在竣工验收中验收人员对于发生的问题不能得过且过,必须要勒令施工单位进行改正,使其符合验收标准。

结语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发现水利项目品质主要的有四项要素组成,具体的讲是安全以及使用,并且要确保费用合理,最后是具备美学性能。任何一个优秀的项目都要结合这四方面的内容,才可以确保其发展合理有效。目前,国家非常重视水利项目品质工作,加大检查力度,不过目前的现状是相关的基层单位并没有按照规定认真地开展管理活动。从整体层面上来看,品质管理活动有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横向上的,而是竖向上的。前者是指整体涵盖,不论是规模大小。后者是指的整体的活动步骤都要涵盖在内,我国的众多小规模的水利项目也同样如此。对于小规模的工程来讲,要切实的从最初的论证活动开始就要认真地开展品质控制活动,做好整个过程的监控活动。我国的基层水利机构本身肩负多种智能,比如监督,设计同时还包含具体的建设等,要做好人力资源活动,要通过必要的培训等方式切实提升他们的能力,确保国家的水利项目能够得到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从企业通常的发展过程来看,在企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企业的业务量和业务间关联的复杂性往往也会急速增加。在水泥工程行业,规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一个直接表现就是项目数量的增加,而项目数量的增加也就意味着项目群管理以及项目组合管理复杂度的急速增加,并带动相关的工程采购、设计管理、政府关系等业务协同的复杂度增加,以及整个运营风险的增加。规模快速扩张还意味着对进入新区域环境的分析难度增加,对客户细分需求的把握难度增加。在这一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的精力会快速分散,并常常陷入到处救火的困境之中,而以往关注的产品品质、项目质量、客户服务等不得不暂且抛在一边,从而导致意想不到的风险。如何通过流程优化来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泥工程管理流程的内涵

水泥工程管理是为了实现水泥工程建设预定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水泥项目建设从投资决策到建设准备,再到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以实现对工程建设质量、进度、投资进行有效控制,达到预定的建设目标。根据水泥建设工程的特点,可以把水泥工程管理流程的内容大致分为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移交三个部分。

1、工程设计阶段的流程建设

工程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它决定整个工程项目的规模、建筑方案、结构方案。设计方案优化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总造价,影响着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2、工程施工管理阶段的流程建设

(1)工程质量管控流程。工程质量控制,就是根据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采取一系列的检测、监控措施。影响工程质量控制的因素较多,如设计的合理程度、材料的质量状况、机械功能及操作、地形地质条件、水文和气象的干扰、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及操作情况、技术措施的可行性等。通过对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的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管理工作。工程成本控制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下,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通过技术、经济和管理活动,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的内容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各个阶段和每个方面,业主方从投资决策阶段开始,直到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

(2)工程进度管理流程。所谓工程进度管理就是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经审批的工程进度计划,运用适当的方法定期对工程实际进度进行跟踪、检查,并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偏差,以及组织、指导、协调各建设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程进度计划,通过PDCA循环(施工进度控制和其他活动一样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称四阶段循环):即编制计划、执行计划、检查执行的结果和计划的偏差和影响因素、采取纠正措施,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直至按设定的工期目标如期竣工。计划管理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相关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项目的最终控制点是销售,包括销售推广阶段性计划的实现,要保证销售进度就应该事前做好各专业设计、施工进度的安排,如室内设计、景观设计、施工等交叉工序的安排,在开盘的节点上各控制点工作应作详细的计划安排等。

3、竣工验收移交流程控制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工作可分为主体验收、消防验收、规划验收、环保验收、档案验收等。竣工验收前的组织、验收问题整改到最终交付到业主需要有一系列的流程程序支持。

二、水泥工程管理流程优化的必要性

进行流程优化改进,即对工程设计阶段的流程、工程施工阶段的流程(主要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流程)、竣工移交阶段的流程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在水泥工程项目中,梳理和优化流程,设计标准化的流程及业务运营体系,可以为企业带来三方面的益处:首先,标准化的运作管理可保障管理的有序性和可延续性,避免依靠管理者经验式管理可能造成的管理风险;其次,实现在不同项目之间采用统一的管理体系,从而有效避免因管理的不一致性引起的管理效率的下降,确保各项目部的有序运作,促进企业内部整体运作效率的提高;最后,标准化的管理还有助于企业建立一个可积累、可重复的平台,使得企业的各个管理领域的业务知识能在这个平台上不断持续改进和发展,帮助项目管理部提升业务能力,实现可积累的复制式扩张。

三、水泥工程管理流程优化方案

1、工程质量的组织提升措施

为提升项目工程质量,保障项目部能切实关注现场工程质量,减少外部环境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并协助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一是对设计、营销、成本等相关职能的接口流程进行检查,并提出优化改进建议,包括:供应商的招投标选择、确定,提出专业意见;与业务协作部门的工作流程优化,随时检查并给予优化;与集团工程管理中心的工作对接。二是对项目部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职业发展建议,做好职业规划工作,包括:任职资格的专业评估;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建议、规划;项目组织架构的确定,关键岗位的安排;项目人员的标准配制的专业意见。三是工程人员的能力提升,包括:关键人员和其他工程人员的培训(支持、管控);工程人员的交流、学习。四是推动本区域工程管理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和流程的建设与执行,包括:与其他相关专业部门的流程梳理;优化工程过程管理的流程;执行标准化的工程作业流程;执行公司的工程管理技术标准。五是供应商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行,包括:供应商选择的专业建议;供应商回访和后评估机制;负责工程过程案例库的整理和收集等。

2、工程质量的技术提升措施

一是重大施工方案和总包施工组织设计的评审,工程策划书的评审,以及重点难点分析(支持、管控)。二是项目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预警。三是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标准、作业流程的执行检查。四是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后评估。五是项目过程管理信息的整理和收集,以及竣工档案的电子化存档收集,案例收集等。六是工程入伙前和后期维修的组织工作。

3、工程质量提升路径

在现有工程管理状况下,要提升工程质量,需制定有效的实施路径。一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工程职能系统的三级管控机制,实现项目与工程管理部信息的畅通,以及相应的管控体系尽快形成。二是项目管理部作为工程系统的职能部门,使其成为工程系统的组织、依靠,同时工程管理部要代表工程系统的各个项目部,集中所有项目的有利资源,帮助项目部解决现有与协作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问题。三是加强项目工程管理团队的自身管理能力,提高项目团队的流程执行力。四是建立有效的材料供应商管理体系,通过供应商信息库和供应商的后评估机制来逐步提高现有供应商施工质量水平。五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规范标准、技术要求进行检查和验收工作。

4、重视专业培训、专业成果交流,保障流程优化设计落地

一是根据项目部需求情况组织行业交流和外部专家专项培训。二是促进加强内部案例和经验共享。三是技术服务支持,包括工程、设计和成本三大专业配合过程中碰到的共性问题的工作协调。

四、水泥工程管理流程优化的发展策略

1、进一步明确工程管理任务和角色分工

基于价值工程导向的工作方法制定、技术运用和专业成果交流可以推动资源整合;有利于集团长期经营发展需要,有利于子公司经营管理做到规范、高效。主管部门要研究工程管理发展方向,做好技术支持、平台建设和经验共享;推动资源整合,组织监控项目部流程标准建设和质量提升措施的落实;目标分解和压力传递,明确各项目部具体管理工作内容。项目部具体负责建立并落实各项技术标准和流程,进行资源整合,组织落实项目高质量快速开发,主要是具体项目的实施,起到执行以及人员培养、组织建设的作用。

2、整合资源

资源整合的成功程度是企业决胜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行业中优秀标杆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已是大趋势。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价、管理、沟通机制等;再进行分包、监理等重要分项的战略合作,由下至上推动集团内的资源整合,建立管理制度和信息平台,以达到固化优质合作资源的目的。

3、建立统一的工程技术标准

标准是管理过程中的原则和准则,是促使不同行为主体达成一致的规范,可以有效缩小产品建设中的质量差异。因此,需要编制标准目录清单,制定和分解各项技术标准编制的实施目标和计划;组织和推动项目管理部编制和建立招标文件技术标书库;建立工程质量目标的后评估制度和工程质量缺陷反馈预防机制等。

4、提升专业人员岗位能力

以组织架构、流程、岗位设置等激励机制和快速发展为战略路径,通过对资源整合和人员能力提升达到效率目标;注重绩效考核,工程人员的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差异性较大,要逐步完善专业人员的能力模型和职业发展规划管理体系,加强对行业标杆、行业发展经验规律的研究,解决专业人员能力差异问题,完善内、外部培训和交流体系,加强案例、经验共享;配合人力资源部建立专业技术体系的岗位能力模型和评价体系,促进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5、建立沟通反馈机制

建立双向反馈机制,促进项目部完善信息平台建设(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建立总部职能与项目部职能的季度管理沟通反馈机制,以保障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加快经验共享。项目部应建立供应商信息平台和项目工程管理信息平台,形成日常反馈机制;建立集团与项目部的季度管理沟通反馈机制;各项目部建立质量缺陷反馈和预防机制。

6、有效管理采购,推动资源整合

推动项目部开展工程管理类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主要是总包、监理的战略合作推进,推动各项目部编制完善战略采购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组织沟通、调研集团、区域、项目的三级采购平台采购内容的合理划分。

7、重视专业培训、专业成果交流

根据项目部需求情况组织行业交流和外部专家专项培训;加强内部案例和经验共享。专项技术服务支持,包括工程、设计和成本三大专业配合过程中碰到的共性问题的工作协调。

【参考文献】

[1] 侯建峰:J公司工程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

[2] 李满瑞、杨志欣: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的探讨[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9).

篇10

0 前言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直接关系着万千家庭的财务收支。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不断调控,以及房地产行业竞争态势日益白热化,房地产企业主观上对工程质量管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同时,伴随着各类“楼脆脆”、“楼歪歪”、甚至突然性倒塌等负面质量案例公诸媒体,消费者以及行业监管者对住宅工程质量的关注程度也水涨船高,这也客观上反推房地产企业不断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同时,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逐渐成熟,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强,标杆房地产企业对工程质量的管控走向精细化、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

传统的质量管理主要聚焦于质量控制,而对质量评价研究较少,主要是因为质量评价属于事后管理的手段,对于质量提升的意义并不明显。但对于企业的总部质量管理部门,质量评价却是衡量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尤其是量化的评价方法更是多项目间横向质量评比以及纵向质量水平变化的工具。

1 绪论

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制定了整套完整的体系,从地基及桩基工程、结构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安装工程五部位,通过现场质量保证条件、性能检测、质量记录、尺寸偏差及限制实测、观感质量五个方面,对建筑工程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1],评价系统过于庞大和复杂,且检查需要翻阅浩繁的质量资料,不利于现场快速便捷地进行质量评价。宋扬等提出住宅工程质量的评定方法应包括:基本项目的检验、允许偏差项目的检验、专项检测及审查质量记录文件,并在此基础上为降低质量评价过程中的主观因素提出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多级指标评判体系,从地基基础、屋面、外装、内装、电气安装和给排水六个方面进行评价[2],但评价指标较为笼统,不便于实测和量化。朱永林等对住宅工程质量的建设指标、环境指标和使用指标运用层次灰色关联评价法理论测定其权重系数,研究发现实体质量、安全及使用性能、建筑节能性和观感质量为权重最大的四个指标[3]。张立宁等提出了基于GA-ANN的智能化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模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实体质量、质量保证资料、观感质量、设计质量、环境影响五大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4]。朱巧玲等提出了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空间模型,从工程类型、质量形成阶段、质量特性三个维度进行质量评价,构建了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Construction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简称CQAS),建立了建设工程质量指数(Construction Quality Index,简称CQI)概念[5]。

从国际范围来看,目前国际上使用较为成熟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体系主要有新加坡的建筑质量评价体系(Construction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以下简称CONQUAS)以及中国香港的工作表现评分制(Performance Assessment Score System,简称PASS)[建设工程质量评价体系与机制研究],CONQUAS主要从结构、装饰、机电三大方面进行评价,PASS体系主要包括输出评分、投入评分以及保修期评分[6]。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CONQUAS、PASS评价体系与《GB/T50375-2006》以及国内研究者所构建的质量评价体系,均从广义的建设工程范围出发、从国家规范规程出发、从全面质量评价出发,制定整体评价系统,但对住宅商品属性考量不足,忽略了实际消费者所关注的质量属性。举例而言,消费者不会关注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标,钢筋面积是否足够,因为施工、监理的检测验收体系以及质检站的监管体系已经能够进行合理管控,但消费者会关注墙面裂缝、门窗漏水等直观的、影响实际使用功能的质量属性,作为房地产企业,更应关注消费者所关注的质量属性。同时上述评价体系也较为复杂,从行业监管者的角度来操作则可,但却不便于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实际操作。基于此考虑,本文设想建立一种便于实际测量操作并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对商品住宅项目的工程质量评价方法。通过筛选非专业的客户所关注的质量属性,建立易于实地测量的量化的评价体系,进而提出现场工程师和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对住宅项目进行质量评价考核的方法,用以住宅产品交付前的自测自评或集团内多项目间的质量评比和质量分析考核等。

鉴于精装修工程涵盖内容较广,除传统土建装饰外,尚有软装、家具等等,复杂程度也较高,且因购房者对精装风格要求的主观性强,目前国内精装修交房后业主仍会大量拆改,导致开发商精装交付的比例仍较低,故本文的住房质量评价仅指毛坯房。但随着开发商专业水平的提升,未来可能实现定制化精装修,甚至定制化户型。标杆企业万科也在大力推动全装修住宅,不断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逐步积累全装修住宅的经验,因此对精装修工程的质量评价仍有研究的现实意义,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2 评价指标选取

本评价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考虑住宅的商品属性、量化评价及便于现场检查操作,且最终目的是形成适用于地产企业的住宅质量评价办法,因此,选择评价指标主要基于以下六方面。

2.1客户导向

鉴于消费者与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所面对的产品阶段不同,消费者主要面对的是成品或半成品阶段以及产品形成后的生命周期,而工程建设者和管理者所面对的只是产品建设阶段,示意如图1。因此,从客户导向来说,选择的评价指标应该立足于消费者对住宅产品的核心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功能性、适用性、美观性、可靠性等。

2.2量化客观

选择指标应易于测量,且测量工具应为施工现场常用测量工具,最终检查表单以量化数据反映质量评价结果,检查者现场即形成质量得分,无需大量复杂的数据分析计算作业。同时,量化的数据也便于管理者进行横向评比和纵向分析。

选择指标应尽量客观,避免对同一指标不同检查者得出不同的检查得分的情况。

2.3便于检查操作

选择指标应便于实地测量,即使是作为非工程专业的消费者,也能够理解和实地测量操作,同时指标不宜过多,过于复杂,否则会降低检查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实时性。

2.4以结果检查为主,以过程检查为辅

住宅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主要以施工单位、监理站以及质检站负责为主,不应作为建设单位或消费者所应关注的重点。因此,评价方法主要以结果检查为主。

2.5以室内检查为主

住宅产品的交通环境、园林景观、配套设施、位置地段等广义的质量因素涉及范围较广,本评价方法仅从工程专业角度考虑,以室内工程质量的检查评价为主。

2.6以现场检查为主,以资料检查为辅

现场检查直观性较强,易于为各方接受,结合用户的专业水平和检查视角,质量检查评价应以现场检查为主,资料检查仅涉及到核心的结构验收、闭水及淋水试验记录。

基于上述考虑,拟提出以下四类质量评价维度:

(1)尺寸偏差类。主要包括房间的进深、开间、净高、面积、墙面垂直度、平整度、阴阳角等。

(2)观感质量类。主要检查施工观感质量。

(3)功能实现类。主要检查住宅产品的功能实现情况。

(4)过程控制类。主要检查过程控制中的若干核心关键点。

根据重要性排序,本文建议四类指标权重分别为0.3、0.3、0.2和0.2。实际操作中,可按照专家打分法进行测定,但从客户的维度来考虑,采用对购房群体进行抽样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更佳。

3评价体系

整体检查评价体系架构(图2)。

实际进行检查评价时,每类指标满分为100分,最终得分按其权重系数进行加权求和,权重系数可根据评价人对各类质量影响因素的容忍度按照专家打分法进行确定。传统质量评价结果大多为的合格或不合格,或者优良中差,本文对量化指标按照其与允许误差的偏差比例进行直接得分计算,对于无法量化的指标,按照0/1法进行量化判定,最终进行汇总计算得到评价结果。各类指标的具体释义如下。

3.1尺寸偏差类指标

尺寸偏差类指标设想如表1所示。

测定方法取偏差大者作为计算依据,基于严苛化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目的是提升各参建单位对尺寸合格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可应对严苛挑剔的客户群体。

3.2观感质量类指标

观感质量类指标设想如表2所示。

3.3功能实现类

功能实现类指标设想如表3所示。

对于能够节省长期使用成本的项,例如洗手池水用于冲厕所、采用节能玻璃等,可酌情在此类实际得分上进行加分。

3.4过程控制类见表4

4结语

篇11

引言

“PAHF”项目作为某市政府在信息化条件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其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和投资效果,还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和公共安全。作为“PAHF”项目的施工单位,其工程质量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投资效益和企业形象。本文从“PAHF”项目施工单位角度出发,希望构建一套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来促进“PAHF”项目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1 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及“PAHF”项目现状

1.1 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工程质量管理因其影响因素多而成为一项复杂的管理活动。笔者将主要从人、物、方法以及环境四个方面来讨论:

1.1.1 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第一因素

工程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作业者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第一要素,决策者有效制定工程质量的目标和方针,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管理者根据决策者的质量目标和方针做好工程质量的实施规划,是工程项目质量实现的保障;而作业者则是工程项目质量的最直接的执行者,各个作业者之间的有效合作将是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条件。所以,人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一个工程项目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和足够人员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工程。

1.1.2 物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素

这里的物主要指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使用(装配)的材料器材以及机械设备。对其质量的把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的完善可降低劳动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能明显提高施工质量。

1.1.3 方法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媒介

方法工艺包含很多方面,如项目整个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等,它们合理与否,科学与否,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是否得到充分落实,在落实的过程中有没有因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对质量的影响十分重要。

1.1.4 环境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环境因素包括技术环境与管理环境。技术环境包括工程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地质、水文、气象等)、施工现场的环境(场地、空间、交通、水电等);管理环境包括质量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等设计。如果管理环境不合理,很可能造成人浮于事、责任不清等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状况。

1.2 PAHF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PAHF”项目作为施工单位史上最大工程项目,由于工程体量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所以项目在实施初就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在人力资源方面,施工单位考虑到项目的特殊性,为此成立了以“PAHF”命名的项目部,其成员主要是由公司其他部门抽调的和逐渐新招的应届大学生组成。在数量上,随着项目对人员的需求增大,人员一直无法有效保障。素质上,项目部中新招应届毕业生占比大,都缺乏项目实践经验。另外,因为人员紧,工作量大的原因,兼岗、混岗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导致人员职责不清晰。

其次,是物料供应方面,“PAHF”项目实施对材料需求量很大,并且类型多样,并且从试点阶段开始,就无采购员人员到岗,采购计划不科学、采购信息不畅通,从而导致物料补充不到位。

第三,在工艺方法上,由于“PAHF”项目工期紧,项目部在许多工艺方法还没设计完全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施工,其中施工技术交底也是试点阶段后才完成最终审核,并且对一些特殊情况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也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施工质量。

最后,是环境上的问题,“PAHF”项目施工点位多而散,受施工点位的地理条件影响非常大,从而导致很多点位无法达到招标文件上的施工要求,对此,施工单位在前期有没有做好事前控制,所以施工中也是困难重重。

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2.1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要。根据“PAHF”项目的特点以及其建设初期所出现的问题,笔者构建了一个二维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图1),在这个质量管理体系中,可将“PAHF”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划分为四个阶段:策划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运维阶段,并且只有在各个过程中遵循“PDCA”方法才能有效实现项目的质量目标。其中在不同的层面和阶段其能力需求也不尽相同。在策划阶段中需要战略规划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成本管理能力;在施工阶段中需要具有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风险管理以及信息管理方面的技能,当然也离不开专业能力了;验收阶段需要具备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企业管理能力;在运维阶段中需要企业管理能力,并且更加强调运用专业技术能力去解决实际发生的各种问题。

2.2 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流程

2.2.1 策划阶段

质量策划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起点,在“PAHF”项目的前期就应该按照相关要求做好项目质量策划,明确项目质量要求和标准,并描述如何达到这些要求和标准的过程。质量策划阶段主要是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对标管理、控制图等技术与工具对项目的范围基准、进度基准、事业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且得出项目的质量管理计划、质量测量指标、质量核对表等管理文件。

2.2.2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主要关注的是工程项目的进度、物料质量、施工过程质量的监督和安全管理。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并记录执行质量活动的结果,从而评估绩效并建议必要变更的过程(图2)。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表现在根据项目的质量要求(施工交底)来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每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前期,都必须按照相关要求,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易于施工人员理解的施工交底,才能真正做好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2.2.3 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阶段包括对工程的质量、完整性和材料设备功能通过检查与验收两个阶段。对整个工程实体和全部的施工记录资料进行交接检查,为质量评定做好准备。通过参与项目质量评定和验收,严格掌握项目质量标准,不合格产品不予验收,从而保证项目最终产品质量标准。

2.2.4 运维阶段

运维阶段的重点任务是保障已经实施的项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障各种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和安全运行。运维阶段质量管理主要包括业务管理与服务管理。

工程质量的运行和维护管理可以参考ITIL的管理标准,如图4所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结合“PAHF”项目分析发现:

(1)人、物、方法以及环境是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PAHF项目在这四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2)策划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和运维阶段等都按照“PDCA”的方法来实施质量管理;

(3)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在不同的技术与工具下,具备不同的输入与输出介质。

3.2 几点建议

笔者根据上文构建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结合PAHF项目的内容与运行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必须对质量管理工作真正重视起来,全面建立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并覆盖项目施工的全过程。

(2)真正将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注重制度的创新,做到外在制度与内在制度的统一。

(3)应当通过合同管理、质量监督与检测等方法,加强对利益群体的管理。

(4)提升工程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前瞻性,切实有效的降低质量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史终杰.工程质量控制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140-142.

[2]赵恩健.浅谈工程质量失控原因及质量控制管理[J].建设科技,2008,(6):19-20.

篇12

中图分类号:P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新时期我国测绘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测绘工程在质量的管理方面和对系统的控制方面都直接关系着测绘工程建设中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而且,与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否进行了科学的规划也有着一定的关联,也非常利于我们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工作的开展,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得测绘工程单位在管理的决策方面也得到一定的提高,它在测绘事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目前我们国家的测绘工程质量在控制中的构成体系

首先,关于测绘工程中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质量保证体系中它的系统功能主要体现在主要遵守科学的工作程序以及管理的程序,对于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进行获取,并加以判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再传送出去,最终,把这些信息做为指令再输送出去,体系得到改善才能使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得到实现,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其中程序标准、目标值系统、组织系统、工作标准、信息管理、体系评价等这些都是构成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因素。其次,关于测绘工程在质量管理的系统中的关键要素,质量管理系统中的要素也就是质量管理系统中的基本组成单元。在国家的相关标准中对于质量管理系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根据这些模式可以了解到,质量管理系统中包括了以下四个关于过程的要求,也就是资源管理、管理职责、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与改进。最后,关于质量系统的控制,质量管理系统是一个理论的概念体系,并且是由多个特定的概念组合而成,具体包含质量环、质量计划、质量方针、质量控制、质量审核、质量保证、质量体系以及质量成本等。其一,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一般是设在设备、人员以及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指的是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岗位是否匹配,在学历、工龄、职称、培训以及业绩方面都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而设备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年检与使用之前的检校,保证设备能正常工作,使工程的使用得到满足。其二,关于测绘工程在数据方面的检查,它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准确的重要条件,具体包括图形数据、风格检查、属性数据以及拓朴检查等。其三,关于测绘工程在过程中的控制,测量人员进行的一系列的操作都是测量,在测绘工程中每一项任务都属于一个过程,因此,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控制测绘的过程,任何一个过程都有三个阶段,包括输入、操作与输出。所以,质量管理要达到合理,就要无误的输入,进行正确的操作并合格的输出。并按照相关的规定做好测绘的记录。其四,关于记录与标识,无论是测绘工程质量管理,还是系统控制中相关的一些记录,都应该进行程序文件的编制,并保证记录的标识、保护、贮存与处置。全部的记录表格都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编号。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记录则要交给记录的部门或个人进行保管,尤其是一些书面记录,不能受潮、不能损坏更不能丢失,无论是计算机的硬盘还是光盘的贮存的记录不但要做好备份,还要采取一些保护办法。分类要科学并且要有统一的编号,保存在计算机的软件中,并保证在有需求时及时提供出来。通过记录中不同的规定就可以做出相关文件。

三、当前我国测绘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之处

为了使测绘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各个作业单位一贯的做法是作业小组进行自检或互检成果、成图,最终交于甲方进行联合的税务司及验收才算完成任务,合格的成图资料。如今,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的完善,一些大型的测绘工程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招标投标对作业单位进行选择,中标的单位要根据合同中对生产的相关进度进行安排时间,并且采用以上的方法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以前的质量保证体系有它积极的一面,与此同时,也有在整个测量的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它的要求,工程建设项目都要遵守市场经济的规则展开,测绘工程也不例外。关于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三级检查、二级验收根本无法达到要求。所以,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要满足它的要求,传统的质量管理方式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都是由自己亲自来检查自己的产品,为了把关系搞好,多数人都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其次,对于测绘的资料多数都是事后再检查,这使得无法调控作业的进度,也没有办法及时处理所出现的问题。最后,由于多数的任务比较着急,导致很多检查人员也参与了生产的作业,达不到分队级的检查,大队级以及中难级的质量保证机构无法体现出它们的真实意义。

四、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对质量保证改进方面的建议

第一,把相关的法规法律完善起来,要想使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得到加强,就要对相关部门提出要求,必须把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制定出来,使之在制度上有所保障。再就是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必须依照法律办事,对于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要严加惩处,而对于行政测绘部门还要加强他们的监管工作,要有质监部门的设立,并提高他们的地位,发挥出他们所具有的作用。第二,把领导以及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起来,质量管理水平要想得到提高,最关键的动力来源于领导足够的重视,质量管理坚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用来对员工的质量意识加以提升,这也是把测绘产品质量工作做好的前提工作。怎样才能使领导以及员工的质量意识得到提高呢?首要就是要加强学习,并加强业务培训,这样才能使员工的质量意识得到加强,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经验交流会或是业务培训班等方式,来加强员工的敬业精神,使质量意识真正的走进人们的心里。第三,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加以关注,质量管理点也就是对设备、人员以及采集数据进行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人员的能力水平,以及学历、业绩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达到相关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也才能满足工程当中正常的使用。对于质量管理所建立的固定的管理点,除了要对数据进行检查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控制,并进行综合的布置与以测,这样对于采集的要素才更加准确,而建立的一些临时的管理点也是根据以上这些因素而定的。第四,通过培训使得质量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测绘单位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人员的技术质量提升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技术质量的培训工作,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学习,根据国家测绘局颁发的一些相关的管理办法与规定进行安排,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对优秀的技术总结及技术资料进行不断的学习,其中培训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计量管理等,与此同时,还在对测绘行政的管理部门的职能多加重视与强调,把这个部门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持证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并且使测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第五,对于一些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在进行动态式的管理,测绘质量体系文件是建立在原有文件的基础之上的,并且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来增强它的可操作性,并保证测绘产品的实物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一来,对于质量体系文件的管理就必须使用动态式的,这可以加强测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在质量体系实际的动行过程当中,对于一些没有明确规定的文件,以及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或者未按照要求进行更改纠正的文件,都要按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并完善起来,并进行有效的控制,这对于文件修改渠道的顺畅是非常有利的,更能达到高效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景文. 建筑检测试验[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09.

[2]赵向方.浅谈测绘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1)

[3]王丛香. 对工程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的研究[J]. 民营科技.2010.(1)

[4]文雪中.深度探讨测量工程质量控制管理思路[J].科技创新导报.2010(3)

[5]甘宏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测绘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J].测绘软科学研究,2000(03).

[6]李长战. 浅谈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0).

[7]董建伟. 试析测绘工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0).

篇13

2存在的问题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实施以来,随着芜湖市大建设、大发展,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大幅增加,重点水利工程青弋江分洪道、芜申运河、鲁港闸(桥)、荆山大型排涝泵站、漳河一级蓄水闸等和民生水利工程中小河流治理(38条)、小水库除险加固(53座)及泵站更新改造(44座)相继开工,水利工程建设进入全面实施和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工程项目点多面广、量大分散,并且新增工程数量仍呈上升趋势,市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全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市、县二级联动质量监督体系未建立健全,具体如下。2.1市级站面临的困惑与压力。市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管项目过多、战线长、时间紧、任务重、强度大、人员少,质量监督人员承担的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常常疲于应对各类检查、质量考核,且新形势下水利工程建设对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监督人员担负的责任也越大,如质量监督工作已越来越细,监督的范围包括对企业资质及人员资格的复核,参建单位质量体系建立及运行情况,原材料、中间产品、金属结构及机电产品质量,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工程联合验收情况,工程实体质量,以及工程质量评定资料等,几乎囊括了一个工程产品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工作量巨大。这与工程建设、勘测、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投入大量的人员、费用和物资等相比,质量监督工作任务远远超出了质量监督机构的投入和人员能力范围。所以让市级质量监督机构最大程度地得到风险的分解和下移,可以减轻市级站的责任压力和工作量压力,更好地发挥在行业和市场中的指导作用。2.2县级站存在的突出问题。(1)机构不健全。四县虽成立了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但仅无为县开展了相应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且仍然存在编制不足、经费缺口、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检测手段单一等状况,监督人员调动较频繁,混编混岗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政府监督与项目法人组织建设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角色混淆不清,往往有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从而导致项目法人质量责任不清,意识不强,游离于监督管理之外。(2)质量主体意识不强。未开展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存在少数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认为工程质量好坏都是质监站的事,质量检查、考核也都是你质监站的事,有问题找质监站,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认为是故意找茬、刁钻,质量主体意识不强。所以落实分级管理就是责任、权力和风险的相应转移[2],质量监督的责任再也不是上级质监站而是自己的事了,可以强化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质量责任意识。(3)监督方式老套。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凭借个人经验开展监督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监督的工作方式多还是在走老中医式“望闻问切”的路子,依靠“手摸、眼看、敲击、估计”等简单的方式进行质量监督,此类监督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没有采取科学的检测手段进行监督管理,无法真实、有效、科学地反映工程质量的实际情况。(4)监督人员素质不高。基层质量监督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涉及多方面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要求监督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综合协调能力,而且对基本建设程序、质量监督程序等更要熟悉掌握。目前,县级质量监督机构存在混岗混编现象,部分监督人员专业不对口、缺乏工作经验,仅凭短期的“抱佛脚”式的培训仍与当前水利工程建设发展形势对监督人员素质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3对策与建议

3.1完善联动机制,保证“三专”落实。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以水利部水利建设质量考核为契机,积极向地方政府及相应水行政主管部门强调成立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必要性,严格落实各级质量责任制,推进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设,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建立健全分级管理的联动机制,保证“三专”即专业机构、专职人员、专项经费的落实[3],让工作经费和专项检测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努力实现全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全覆盖,不留盲点。3.2转变思维方式,增强质量监督力量。在大力推动县级质量监督机构建设的同时不妨转变思维方式,可尝试实行监督机构垂直管理,提高县级监督机构的实效和权威,更大地发挥县级监督部门的力量;或可参照芜湖市级质量监督机构建设的成功做法,将县级建设、水利、交通基本建设工程三站进行整合,集中质量监督力量,统一管理,杜绝以往的混编混岗现象,专职负责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使水利工程质量得到有力的保障。3.3落实主体责任,树立质量意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贯彻落实水利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落实主体责任,不管是参建单位还是政府质量监督都应具体落实到人,谁出问题谁负责,以检查促宣传,在水利系统树立全面的质量意识,普及质量知识。3.4以监督抽检为抓手,落实“四级检查”制度。以质量监督抽检为抓手,通过对原材料、重要隐蔽(关键部位)及工程实体进行监督抽检,为掌握在建工程质量状况和质量核定(备)工作提供数据支撑。通过项目法人竣工检测、施工单位见证取样检测、监理单位平行检测和质量监督部门监督抽检“四级检查”制度的开展,系统地、全过程地掌握在建工程质量状况,更好地保证工程建设质量。3.5加强信息化建设,规范监督管理。推进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在“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逐步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工作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推进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3.6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果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创新监管方式,如聘请“群众质量监督员”,让老百姓参与监督,建立畅通的质量投诉通道,使社会监督形成威慑、警示作用,从而促进参建单位重视质量,强化质量,提高监管效果。

4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建立健全责任明确、权责一致、上下协调、运转高效的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监督工作机制,落实质量分级管理,推动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建设至关重要,各级质量监督工作人员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底线思维,以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从严从实把好质量关,真正做精品工程、放心工程。

作者:商兆涛 王君 单位:安徽省芜湖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安徽省芜湖市铁路项目建设管理处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