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3: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科技项目管理机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科技项目管理机制

篇1

项目进行申请立项后,就进入了项目的研究开展阶段,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就导致一些项目负责人研究期不安心于科研研究,研究期结束后,无法提交项目预期成果,甚至出现挪用研究资金,虚假研究,学术抄袭现象的产生。特别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进行的科研项目问题尤为突出,在项目的承担实施者一方为国家,一方为个人、研究机构等科研组织、项目组时,国家难以采取有效的监督方法全程监督为数过广的项目资金申请者,没有建立合理的项目追踪、期中评估等动态的监督手段,大部分项目有的监督往往也是形式上的过场,没有建立有效的真正了解项目的检查组进行项目监督,以致项目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产出效果不高。

(二)科技项目产学研结合不密切,成果转化率低

与国外大多有企业公司的研究机构进行科研项目不同,在我国实施承担科技项目研究的大多是科研院所、高校等专门的纯科研机构,这就导致了科研产出与生产实践的脱节。我国目前的科学研究大多陷入了一种只出不用的怪圈,很多科技项目立项后,研究出成果,提交一个项目报告,发表几篇论文就算完结了,没有人关心项目成果是否真正实施应用。这种怪相与我国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有很大关系,现有评价缺失成果转化评价[1],使得项目研究者往往不关心转化成果,只关心评价评奖,白白的使许多能产生良好生产效益的成果不得应用,使得科研项目的意义本末倒置,造成资源浪费。

(三)科技项目奖惩设置不明,竞争动力不足

科技项目的承担者往往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课题组,具体落实到研究组内的各个成员,科技项目取得研究成果后,得到的科技项目奖励不是归属于实施者个人,而是归属于项目承担单位,而当项目实施中出现问题时,又是对单位进行归责,对科技项目实施的具体个人来讲,其风险性与效益性都很小,这就使得一些研究者研究动力不足,缺乏尽责意识。

二、我国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的完善

(一)加强科技项目审查,引入事前评估机制

科技项目管理机构在审查立项时,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研究进行价值,考察国内相关研究项目的立项情况,避免低水平重复立项现象的发生。引入事前评估机制,对项目的风险性、实施性、可行性进行评估,保证项目在立项上的新颖性和创新性。

(二)加强项目实施监督,提高研究实效

科技项目立项后,为保证取得良好的项目效果,就要对科技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特别要加强对项目进行中的审查监督,形成内部监督机制,预防捏造数据和篡改实验结果的行为发生。监督不仅仅是短期的,形式化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有时效的监督。

(三)形成产学研结合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现代科学项目的研究应着眼于科技成果的实施与产出活动中,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以实现科技项目的真正意义。鼓励企业参与到科技项目的活动中,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积极研发采用新技术,在税收上对新技术企业予以优惠。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点。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篇2

在进行油田项目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工作中的安全性、经济效益等,在实际生产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督管理。

(1)立项管理。在项目实施之前,做好项目的立项调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环节主要是对生产中的工艺工具等实际问题进行考查,做好前期调差工作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并能准确的解决问题。做好前期调查以及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这样立项就会更加准确,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实施管理。项目一旦确定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开题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提前做好计划安排,科学合理的运行计划可以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可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在项目实施的控制过程中,应依据项目进度计划,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报告。其中的中期评估是指对阶段性研究报告和自我评估以文件的形式提交,依据运行计划提出修改或终止研究的申请,根据管理或科委会专家评审结果做出中期评估意见。

(3)验收管理。验收管理过程中需要以成果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成果报告是根据项目开展过程中基础资料,将取得的成果、技术创新、经济评价及费用的投入产出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比较详细的成果报告可以为以后工作做参考使用。其中成果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验收申请的提交、技术成果报告及核心技术资料的存档等。

(4)成果管理。研发的成果及技术,应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做好申请专利等工作。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就需要将项目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并且将项目进行推广,一个比较成功的项目具有较大的推广及应用价值,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项目最终都要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因此,应将项目的推广就应用重视起来,要做到项目的一体化管理,其中项目成果的转化率关系到项目的应用价值。经过推广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的项目应由实际应用单位对项目的应用效果进行评定,分析其中的弊端及优势,项目研发单位可以根据评定结果,对科研成果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逐渐改进成果,使得成果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并将成果的实际应用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2项目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加强项目管理者的培训。目前石油企业的科技项目管理者主要是从企业内部选的优秀人才,但是选的管理者一般专业技术比较扎实,在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在项目管理过程会由于管理不当为造成项目的失败。石油企业可以积极听取外聘专家的指导建议,但是由于外聘专家对项目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对于其中的管理问题也难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石油企业应逐渐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具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及再教育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在培训内容中包括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资源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及项目控制方法等,通过考核等方式,真正培养出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2)完善项目管理激励制度。在对科技项目研发人员的激励,应从他们的工作特点出发,建立激励机制,例如,在充分了解工作人员的个人需求及职业发展目标等基础上,将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进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另外,企业还应注重对员工的投资培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空间,提升自身的技能。在给你做设计中,应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及更大的空间,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丰富工作形式,提供更多的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在科技研发人员的酬薪方面,企业一般采用的是长期的酬薪激励方式,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及积极性。

(3)健全项目考核体系。完善对研发人员绩效的考核体系。在进行科技项目的技术研发工作的过程中,其工作比较复杂并且难度较高,对个人的考核应建立在整个研发团队的基础是上,个人的研发成果需要通过整个项目成果反映出来。因此在对各人考核时应结合团队的考核,这样可以比较真实的反映考核成绩。因此在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时不仅仅从科研结果来分析,可以结合员工的平时过程进行综合评价。

篇3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当今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言,科技项目的有效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当前我国科技项目管理的研究中,已经集中在一些专业的机构上,充分利用各个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管理,能够提升其科学技术的研究水平,因此,确保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高效运行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1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现状介绍

基于当前我国现阶段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状况来看,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发展趋势的必要性,但是因为起步较晚,相应的配套机制也不健全,所以相对应的运行现状也并不是特别理想,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研究管理的角度较为单一。结合当前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和应用来看,其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单一性特点,这种单一性主要指很多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往往集中于工程科技项目的管理,而对于科学技术研发项目的管理和涉及并不是特别的丰富。从这方面来看,其不仅表现在具体管理职能部门的单一性管理上,而且对于当前一些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到管理中来的具体项目来说也是如此。当前绝大部分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理的项目都是工程科技项目,很少有科学技术研发项目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管理。这两方面都体现出了单一性特点,也就限制了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发展及其管理水平的提升。

(2)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具体运行机制不完善。虽然当前我国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大体结构和运行制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具体到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有效的落实,保障各项管理工作及其相应的研究能够高效进行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地体制,各项管理运行细则不完善,这也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一问题也表现为科技项目管理需求和实践操作的差异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对于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对项目全程监督管理机制来说,难以实现较为系统全面的监管,往往仅仅针对一些较为关键的要点和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但是对于全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细节却缺乏足够的关注,这也是这一机制欠缺的主要体现。

2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运行机制完善措施

结合当前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具体运行状况来看,为了有效的促使其在实际管理中发挥出最强的积极作用和价值,还必须要重点从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运行机制上进行研究,其具体的完善措施和手段有以下几项:

(1)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进行传统职能的解放和优化,对于原有职能机构承担的相关项目日常管理进行分离,从这些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提升宏观其管理效能。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加强相关项目的具体管理和监督控制。但是这种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不是单纯的降低政府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并不是要求政府撒手不管,而是更加倾向于宏观管理和监督层面,促使其能够在主导科技项目研究进程的同时,使科研项目管理更高效。

(2)提升管理的专业性。基于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机制发展而言,还需要从专业性以及规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切实提升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才能够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尤其是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应的管理专业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必须要对科技项目管理的高度重视,从专业化和标准化方面进行优化分析。对于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中的从业人员而言,同样需要重点加强指导和约束,促使其能够在管理实践操作中体现出较强的价值,由此可见,切实保障实践方面的管理专业化是比较核心的一点,也是最为基本的一个要求,要促使相应的管理机制具备着可操作性效果,尽可能的避免管理漏洞或者是不符合实际状况问题的出现。

(3)提升专业机构管理能力。具体到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过程中来看,要想保障其能够有效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和缺陷,必须要首先从专业机构的管理能力入手进行分析,这种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能力主要就是由各个管理人员以及具体的一线人员决定的,由此可见,加强对于人员的建设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在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人员组建过程中,必须要优化选拔机制,确保相应的选拔机制能够较好的适应于当前的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根据该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构建恰当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如此也就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该机构的运行可靠性和水平,这种选拔机制的优化必须要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充分运用竞争方式来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最终提升整个机构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发展而言,其已经成为了今后科技项目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也是当前很多国外科技研究机构的管理机制,为了促使其在我国能够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除了要加强专业机构的完善之外,还需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刘娅.英国非政府部门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机构运行机制[J].中国科技论坛,2015,04:148-154.

[2]侯小星,香小敏,陈志聪.专业机构承担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5,25:28-29.

[3]骆光林,余向平,陆江东.浙江省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科研管理,2008,03:145-151.

[4]黄锦成,杨颂阳,阮付贤.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监控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02:91-94.

篇4

0前言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总量逐年增加,科技项目的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项目经费管理与项目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从实现科研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在项目管理的基础上构建经费管控机制,对科研企业的资源整合以及管理关系进行有效的梳理,为科研企业提高业务价值创造力提供保障。

1管理会计在科研项目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管理结构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部分科研企业存在着治理结构未完善、定位不准确等问题,企业决策没有对管理会计的作用进行充分的了解,无法在管理实践中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用。管理阶层一般都是以完成利润目标为导向,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致使研发项目的决策缺少合理性,没有严格执行成本控制管理,不断地扩大成本核算范围,导致潜亏挂账等经济问题。因此,科研企业没有建设、完善可以满足管理会计工作需求的机制,对其财务工作人员没有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1]。

1.2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科研企业所有业务部门都将财务数据送到管理会计手中,对庞大的财务数据应当借助一定的渠道,将数据集中到数据加工机构。管理会计是把企业比较分散的财务数据,根据相关标准进行整合,为企业领导提供逻辑层次分明、标准的财务数据,为管理领导提供合理的决策数据。科研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系统时,企业的管理领导对其没有足够的重视,各部门不能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对财务数据的质量、时效、数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专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人员,致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1.3管理会计方法缺乏系统性

企业管理会计的研究成果存在理论多实践方法少的问题,管理会计在工作时很容易被自身的主观意愿所影响,管理工作人员在主观意愿上,更加倾向于避开对本企业不利的信息。在管理会计工作过程中,在其技术方法上缺少规范,缺少统一的标准对管理会计的运用水平进行判断。

2管理会计在科研项目中的应用策略

2.1完善管理结构机制

构建项目决策授权管理制度,其构建范围应该涵盖科研项目决策授权以及项目管理授权对科研项目的审批制度、论证验收以及申报立项的专业化。在项目管理工作队伍进行工作时,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在授权范围内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运行过程中,应该将会计核算、商务管理、项目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实现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强化对经费运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防止其出现违法行为。内部审计机构需要对项目经费进行定期的专项审计,对项目经费在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警。

2.2加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管理会计的数据是通过财务核算来完成的,管理会计借助对会计核算数据以及经营业务的分析,为管理领导提供有利于决策的数据信息,因此,应用管理会计需要对会计核算维度进行拓展。财务核算要能够满足管理会计财务信息的需求,应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业绩考核进行工作。会计核算应该渗透到企业所有业务的末端,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有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要渗透到企业业务的中心,对业务核心运作流程以及运营数据进行充分的了解。信息化建设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科研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以及行业的特点,自主研发信息化系统,也可以进行外包。借助财务管理的分析方法以及分析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提纯等工作,解决人工无法完成的数量庞大以及复杂的问题。信息化系统可以为科研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保证企业能够健康发展[2]。

2.3加强项目预算编制

科研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通过管理会计就能够实现,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等信息手段,对科研企业所有业务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化管理,把科研项目管理以及项目执行等归纳到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并通过管理会计全面预算的功能,确保计划财务等管理部门以及项目执行企业全程参与,以实现数字化编制和人工分析审核。预算编制借助数据分析、预测等方法,根据科研任务具体需求及其财力状况对核定项目以及各项经费进行预算,并结合科研场所周边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人员曾参与项目的时间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编制,确保科研项目经费能够得到合理的应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科研企业在项目预算编制及执行的质量,实现科学化管理以及项目事前管理。

2.4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监管

科研企业所有管理机构、项目执行机构以及全体员工需要在完善的内控制度下,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实现对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有效监督。科研企业需要强化对经费支付情况进行管理,财务工作人员以及项目主管机构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依照项目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结合科研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经费使用情况,及时对经费支付进行合规办理,科研项目可以顺利实施,对于目标明确的科研项目,应该根据项目完成进行拨发经费。规范经费使用管理,对差旅费、会议费(费用分类不对)等要进行严格控制。对间接使用经费的科研项目管理,需要对内部间接管理办法进行完善,督促科研项目承接企业能够合理运用科研经费。对科研项目的结转经费以及结余经费也需要进行完善,构建年度剩余经费结转使用机制。(政策应该已经变了)科研项目在完成并通过验收后,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根据规定由科研企业安排用于在科研活动中直接支出。运用管理会计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实现项目经费使用的实效性、计划性管理。

2.5规范科研项目经费使用

完善风险防控管理,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借助会计核算获得的效益、成本等一些指标,对科研项目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会计分析能够借助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对比,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借助科研项目之间的横向对比,找出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进行完善。通过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情况、绩效进行分析,为科研项目承接企业、科研工作人员、中介机构等的信用评级提供参考资料,进而有效地提高科研项目管理质量,完善科研工作人员信用管理,为科研项目顺利的完成提供保障[3]。

2.6调动各方积极性

财务工作人员在贯彻执行会计法以及其他财经法上承担着很大的责任。财务工作人员是科研企业财务收支的重要管理者,然而会计管理不只是财务工作人员的职责,科研企业所有科研管理机构、项目执行部门等都应该各尽其职。需要将管理会计的绩效评价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国家、集体以及个人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在科研项目执行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科研企业的财务制度进行工作,要时刻维护国家的利益。也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科研单位的利益,科研企业项目管理机构、项目执行单位以及会计工作人员都要积极参与到项目经费监管工作中,及时向主管机构报告项目执行情况,防止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违规行为,通过在财务中出现的问题,对科研项目管理机制的缺失、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科研企业应该以绩效管理为基础,对企业内部创新活力制度以及政策进行完善,对科研工作人员的薪资结构进行完善,建立合理奖励机制,促进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工作。

2.7管理会计在科研决策中的应用

财务管理以及科研管理的基本工作要求是要保证科研资料、会计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等,保证科研各项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为科研企业的业务活动、项目管理以及实现国家相关政策提供完整、准确、可靠的信息。在进行科研项目执行时,管理是工作的中心,决策是工作的保障,信息是工作的基础,决策是否正确,关键在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对信息分析的质量。为了能够使决策更加科学、有效,科研企业应该对自身实际需求以及管理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完善自身的会计信息管理机制。财务工作人员要对自身的工作尽职尽责,严格执行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工作,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要客观、真实的反映,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科研项目执行工作的决策提供保障。

3结语

管理会计可以对科研项目执行进行有效的监控,促使科研项目可以按期进行,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数据。以传统财务会计为基础,借助管理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采用信息化手段促使科研工作人员以及财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将科研管理工作渗透到技术领域以及生产领域,全程参与到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提高科研项目执行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二、财政科研项目支出绩效管理现状

我国自2003年推行绩效评价试点工作以来,在摸索中不断前行,通过十几年的不断积累,在科研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绩效管理取得的成绩(1)注重顶层设计,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国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顶层制度设计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预算法》为龙头、以《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为路线图、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为操作指南、以《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为抓手的制度体系,加强了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全过程指导。财政部教科文司在2005年就印发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指导科研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工作。各个科研部门也相应完善了自身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如中科院在2009年就制定了《中国科学院财政资金项目绩效考评实施办法(试行)》;十二五期间,更是推进实施了《重大产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系》,将资源配置和研究所评估紧密结合。(2)绩效理念深化,绩效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纳入绩效管理的资金规模是绩效管理推进程度的重要体现。2013年,中央部门“二上”预算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达到1182个,涉及资金约709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95%。[1]基本实现了“横到边、总到底”的全方位覆盖计划。在财政部的不断推动下,2015年,全部项目支出都要随同部门预算填报绩效目标,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资金已经达到100%。随着三年滚动预算管理的实施,绩效管理将实现与项目管理的同步化,按照“谁申请资金,谁编制目标”的原则,明确责任、提高效益,加强过程管理。(3)创新评价模式,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保证评价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评价的独立性。第三方评价财政支出绩效的本质是真正的公共治理,它不但是体现民主和民意的一种理性方式,而且找到了公众有序参政议政、参与财政管理(监督)的制度化渠道[2]。在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中,招标第三方中介机构是常用的方式。中介机构根据委托方制定的评价方案,独立组建评价技术团队,独立收集和分析评价信息,独立开展现场核查及满意度调查,独立做出评价结论等。事实证明,聘请中介机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客观规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有效提高绩效评价的公信力。(4)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通过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绩效目标,科研资金使用部门更能清楚地确定项目支出要实现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绩效评价,考核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并与下年度预算安排挂钩,用财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责任意识。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努力打造和谐科研环境下,绩效管理是提高科研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的内生动力。2.财政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1)项目管理与绩效管理未能实现有机融合。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基本分立项论证、执行和验收三个阶段。立项论证内容主要有立项意义、立项目标、技术路线和项目预算,而忽视了预算绩效关键内容。项目目标与绩效目标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项目目标一般要求合理性,即政策相符、职责相关、实施必要、目标明确。而绩效目标除合理性外还要求明确性,即目标的细化程度、指标值的清晰度、与计划的对应程度和资金与任务的匹配程度。目前,往往在论证环节资金与任务的匹配程度是缺位的,根本原因是“以钱定事”的预算分配制度没有完全转变,项目预算一般按照资金提供方的财力可能,既有高于成本也有低于成本的可能性。因此,为后续的支出绩效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执行管理环节项目执行强调项目预算执行率、项目任务完成度,项目预算总额一般不变,检查或评估时间不确定。而绩效过程管理强调的是业务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执行有效性和目标控制及财务监管,下一年度预算与上年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挂钩,绩效过程管理是持续的。目前,多数科研项目管理的各类财务检查和评估活动没有和绩效管理工作统筹结合。验收环节是项目任务期结束后对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一次性检查,绩效评价可以在项目执行中期、后期或按照年度进行,绩效评价的内容也要比项目验收审查的内容复杂、全面。(2)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成。一是,没有按照科研资金投入对象设立分类指标体系。目前,财政科研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参考财政部印发的《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但是绩效评价是涵盖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的,相应的绩效指标体系也应该有所差异。现行的个别指标体是不适合科研项目使用的,例如成本节约率、经济效益等。二是,绩效评价指标以定性为主、量化不足。当前,财政科研项目使用的三级评价指标主要有17个,其中定性指标12个、定量指标只有5个,定量指标是资金到位率和到位及时率、实际完成率、质量达标率和完成及时率。在以定性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下,很难客观评价财政支出的实际绩效。(3)绩效评价配套系统尚不健全。一是,评价方法比较单一。我国目前的绩效评价方式主要是借鉴美国“项目评价工具”(ProgramAssessmentRatingTool,PART),但是财政科研项目布局及管理方式错综复杂,评价方法应多借鉴绩效评价成熟国家的经验和做法。二是,中介机构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科研项目具有前瞻性、专业性和不确定的特点,且研究领域广。中介机构对项目的熟悉程度存在较大的不足,尽管可以通过聘请专家的方式予以弥补,但是所聘请的专家是否是小同行,也为客观评价项目带来一定的局限。三是,绩效评价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建成。完备数据库是切实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技术保障,财政科研项目的绩效信息平台缺位,无法实现绩效目标申请与审核、项目库、评价指标库、专家库、资料档案库等的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技术支撑。(4)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预算绩效考评,最终目标是为了将财政支出的评估结果用来分析社会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与效益,即在预算安排上要与绩效评价结果紧密结合。但目前,一方面,财政部门并没有单独设置绩效奖励经费,即使科研部门资金分配与预算挂钩,也只能在现有预算盘子内采取此消彼长的方式调整安排;另一方面,绩效评价费用需由项目经费或部门公共运行费承担,但项目是没有绩效评价费用预算科目的。因此,无论从资金分配上还是从财务核算上都给单位带来了困扰,科研项目自主评价的动力不足。

篇6

项目管理属于管理学科内的新生事物,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社会活动项目的管理之中[1]。项目管理主要是运用多种渠道和方法,以项目有计划顺利进行为目标,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理论以及技能,确保项目进展能够通过管理达到资源优化配置,项目安排合理,组织计划有序。传统科研管理缺陷较多,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要进行变革,通过技术更新,国际经验学习,创造新的管理模式[2]。

当前,在科研管理领域中,重点是加强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创建新的管理方法,从而带动整个项目管理的变革。在科研工作中推行项目管理理论,能够帮助科研项目实现科学管理,有效组织科研项目顺畅进行,提高管理效率,转变传统科研项目管理理念;从科研项目的运行来说,可以减少项目运行风险,促进科研效益提升。

一、科研项目管理分存在问题及改善意义分析

(一)科研项目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落后

我国的高校科研管理还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管理方面存在观念落后,,行政化等不利因素,整体管理缺乏创新。落后的管理观念导致整个高校科研进展缓慢,在有些项目进展方面还成为限制性因素[3]。

2.学校内部的科研经费、科研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尽合理

在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方面,存在领导占用资源,不重视科研项目推进,真正开展科研项目的导师由于缺乏资金无法进行科研,从而耽误了科研的产出,最终导致了科研资源的浪费[4]。

3.重视短期行为,忽视长远规划

在高校科研项目中,存在项目管理费用过高,挤压了有限的项目经费合理使用;没有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科研的能动性,存在人才资源浪费现象;对于科研市场调研不足,缺乏对于市场导向的把握性。

(二)科研项目管理的意义分析

1.科研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科研课题的成本

在科研经费方面,高校科研基本处于被动局面,严重依赖国家投入,致使很多项目由于资金拨付不及时而延误,而在资金充足时期,又出现了资金浪费现象。项目管理的关键是成本管理,构成成本管理的要素有:成本估算过程、成本控制过程,资源计划过程和成本预算过程,对于成本从投入到最终完成整个系列都能够实现完全监控,确保每个程序都能按计划进行,减少偏差,确保成本精确使用[5]。

2.科研项目管理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项目管理应用起源于工业生产当中,最初的项目管理针对的是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采购等方面的管理,在不断的管理中创新了很多管理理论。项目管理重点是加强各环节的管理执行,从项目整体运行的角度来监督和管理项目进程,提高项目进展质量。如果科研课题管理也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那么,对于科研课题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我国的科研工作能够起到规范和纠正方向的作用,促使科研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3.项目管理能够保证实际项目收益

项目实施初期,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够让项目相关人员明确项目目标,进程以及环节,人员安排等各方面内容,从而使得整个项目的进程都能够妥善安排;对于项目进程的管理,运用的方法是认证,交付跟踪,确保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在控制之内,促使最终目标的实现。

二、基于财务视角下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改革研究

(一)基于财务风险的科研项目管理分析

项目风险对于项目进展具有重大影响,也是项目管理所要控制的重要内容,目的是预知风险,消除风险或者避免风险,让风险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项目风险存在于项目进程之中,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以及危害性等特征。科研项目管理的风险指的是存在于科研项目中的那些隐藏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因素,每个项目的运行都会存在有风险因素,重点是对这些因素能够做到安全可控,使其危害能力减弱或者消除,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展。面对日益复杂化的市场环境,项目风险因素也会随之增多,更加复杂化,这就需要强化项目风险控制的能力,避免其影响到项目的进程。相对来说,科研项目风险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在管理和控制过程中,难度也更大,需要更加注意科研项目的风险因素。

项目风险在危害的同时对于项目来说,也是一种机遇,需要在管理过程中能够抓住机遇,规避危害。科研项目风险管理,主要是立足项目运行整体,做好科研项目各环节的把控,包括时间,流程,成本,质量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和资源实现对于项目的引导和监管。注重整体,重视细节,确保项目整体运行顺畅,细节管理精准,让项目风险都能够及时发现,做出应对策略,降低其危害性。项目风险管理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能够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分析其中的利弊,充分发挥风险因素中的有利方面,避免不利影响,让项目风险因素实现安全可控。

(二)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分析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强,细节较多,涉及到项目运行的各环节的一种管理模式。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指的是,通过制定出项目管理政策,以政策来指导项目经费预算和使用,对于项目执行的各环节经费运用都能够进行科学管理,并在项目结束阶段能够形成较为精准的经费决算和结余经费处理措施。

传统的科研计划项目财务管理属于是事后管理,而运用了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注重的是整个过程的管理,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注重整体管理的同时,还注重各个程序和细节的管理。事前,管理的程序包括项目的申报,审批两个方面内容,主要是由预算委员会对于该程序进行负责;事中,主要是管理财务工作进展,形成监督机制,通过财务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实现对于项目进程的管理和监督。事后,管理内容主要是项目验收,固定资产验收,财务决算验收,这三方面内容是同时进行的,确保项目能够按时或者提前完工。另外,在事后管理中,还需要评价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科技部,财政部制定出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进行项目整体的考核,评价工作。

高校科研活动主要是以项目组作为活动主体进行活动,高校科研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出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确保科研资金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推动和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目前所采用的是科研项目责任人负责制的形式进行管理。科研项目责任人负责制指的是由科研项目责任人自主决定科研计划,科研预算等方面的内容,该责任人选定是由项目中所涉及到的优秀项目组成员担任,整个项目组要求结构精干,人员稳定,能够共同完成项目计划内容。

(三)建立全成本核算系统

科研项目管理是针对高校科研项目所有程序和体系的综合性管理内容,覆盖到从立项到验收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实现科研项目的核算工作,确保预算精准性,进行全程班核算,这就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成本核算系统,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

高等学校全成本核算针对的是科研项目,将所有成本支出内容都能够进行精准核算,对于那些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成本费用都核算在课题范围之内,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全成本核算。由于课题组会产生多个项目内容,全成本核算需要将成本费用进行多项目分摊工作。从而确保全成本核算能够体现出科研项目的各个环节和内容的费用支出情况,包括: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等方面内容,最中确保高校科研项目管理能够进一步规范和精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三、总结

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需要有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做支撑,同时,还要对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让项目进展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实现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的,确保项目整体收益的增加,顺利实现项目完工。

参考文献:

[1]张碧玉.财务成本控制在公司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金融经济,2011,12:128-130.

[2]石磐,李磊,覃宁.项目管理在电网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3,01:50-54.

[3]陈兰.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经费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J].商业经济,2009,12:110-111.

篇7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被列入国家和文化部计划的科技项目。

第三条所立科技项目的资助经费原则上实行有偿使用。

第二章项目申请

第四条申请国家和文化部立项的科技项目,应根据文化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进行选择。

第五条申请国家和文化部计划的科技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属于文化系统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能广泛推广应用并可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申请单位应有科研管理能力和一定的科研条件,以保障科技项目正常进行。

(三)科技项目负责人及主要研究人员应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大专以上学历;或自学成材,确有专长。

(四)科技项目的研究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年。

第六条凡申请国家和文化部立项的科技项目,必须认真填写国家规定的有关申请书和开题报告,并按隶属关系上报审核。

第七条申请国家和文化部立项的科技项目的受理时间为每年的10月1日至11月30日。

第八条对未按计划完成科技项目和不按时提交工作总结、经费使用情况的单位,无特殊原因,将不再受理申报新的科技项目。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九条对文化科技项目进行分类管理:

(一)国家重点项目,由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进行重点管理,并依科研合同进行监督检查,促使项目按期完成。

(二)文化部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由文化部投入一定经费,并以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为主会同项目承担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管理;一般项目文化部不再投入经费,由项目承担单位自筹,并按合同进行管理。

第十条对申报的科技项目,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先期进行形式审查,组织有关专家依据有关评估办法进行论证,作出综合评价后,确定推荐上报国家重点项目和文化部项目。

第十一条凡经批准,被列入国家和文化部计划的科技项目,均实行科技合同制,项目承担单位自接通知之日起,必须在一个月内,认真填报国家和文化部制定的有关科技合同书。

第十二条科技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如需更改、中止合同,项目承担单位均应提出书面申请报告,阐明其原因及调整方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批准。对中止合同的项目,视情况,追回部分或全部投资及购置的仪器设备。

第十三条凡列入国家和文化部计划的科技项目,在完成后,承担项目单位应及时提交研究工作总结,整理好有关科技文件及经费决算报告,并按隶属关系上报文化部科技主管部门,待通过鉴定后,方可结题。

第十四条对列入国家和文化部计划的科技项目经费,一次或分期拨付给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单独立帐,专款专用。在财务制度规定的范围内,经主管领导批准,项目负责人有权按科研计划进度支配经费。经费的使用,须接受文化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篇8

第二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对象为:国家留学基金委、*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选派的高级访问学者、普通访问学者以及通过其他渠道出国进修、国际合作、攻读学位等留学连续一年及一年以上并有留学院校、科研院所、我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正式证明者。

第三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和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具有国际前沿学术水平的重大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开发前景广阔,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研究项目;服务于农业、医疗卫生等社会发展事业的超前课题。

第二章申请条件

第四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的申请人必须符合第二条规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者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

(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第五条申请项目符合第三条规定。

第六条下列人员不得作为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但可作为项目组成人员参加研究:

(一)现在国外学习未回国的留学人员;

(二)准备再次出国留学半年以上的留学人员;

(三)以前省筹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尚未结题者;

(四)以前省筹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虽已结题,但未做出突出成绩的;

(五)年龄超过55周岁者。

对确因课题需要,本人身体健康的博士生导师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技术职称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三章申请和审批程序

第七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的申请,每年一次,时间为4月1日至5月31日。

第八条申请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的人员,到*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留学生办)申领《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申请表》、《资助回国留学人员项目推荐书》,认真填写后报本单位学术组织。

申请表(推荐书)必须由项目组成人员(推荐者)亲自签名,不得冒签或代签。

第九条单位学术组织应对申报资助项目的科学意义、研究特色和创新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进行全面审查签署意见,并经单位审核盖章后报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等归口主管部门。

归口主管部门应组织同行专家对申报资助项目材料进行初审后,提出预选方案报省留学生办。

第十条省留学生办对申报资助的项目进行核实、汇总后,对需资助经费较大的项目,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论证、评审;对需资助的一般项目,组织有关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最后综合各方意见,拟出预选项目,经省财政厅审核同意后,报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期限一般不超过三年。

第四章经费管理和使用

第十二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由省留学生办、省财政厅负责监督,有关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共同负责管理,项目负责人具体使用。

第十三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经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省财政厅直接将科研经费下达到有关主管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将经费转拨项目单位,并保证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十四条项目负责人应在所批科研经费额度内认真制定经费使用计划,本着节俭、实用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科研工作。

第十五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只能用于购置科研所需专用设备、配件、试剂、资料、调研费用等项开支,不得用于购置交通、通讯工具、音响、录摄设备及用于出国和参加国外举行的学术活动。

如发现所拨科研经费使用不当,将追回已拨科研费用,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六条各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科研经费批准用途,合理安排使用。年终将所有项目(包括结题和未结题)的经费决算报归口主管部门及省留学生办,各主管部门将所属单位决算审核、汇总后,按规定时间向省财政厅报送年度决算报表。

第五章项目管理和实施

第十七条对资助数额较大的项目,项目负责人接到省筹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批准通知后,需根据批准通知规定的年限和资助经费签订《*省省筹资金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合同书》。经所在单位、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按规定的时间报省留学生办,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省留学生办上报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批准办理撤销手续,科研经费退回省财政厅,重新安排新的科研项目。

第十八条科研经费到位后,项目单位应及时组织实施。

涉及到预定目标、研究内容有较大变动的,以及需延期实施或中止实施等情况,项目负责人需提出报告,经所在单位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归口主管部门及省留学生办审批。

第十九条项目单位必须保证项目资助期内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稳定。

如项目负责人工作调动,项目负责人可在原所在单位继续完成项目研究;或由原所在单位更换合适的项目负责人(留学人员)。

第二十条研究项目不能按计划执行的,所在单位和归口主管部门可建议予以中止、撤销,并报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办理中止手续,经费(余额)退回。

第二十一条项目单位每年须对本单位的留学人员科研经费项目的执行与管理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并填写《*省省筹资金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年度进展报告》,于次年1月15日前报归口部门和省留学生办。

第二十二条省留学生办根据工作需要,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对资助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检查。

第六章项目结题与验收

第二十三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的结题与验收由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四条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一经完成,均应对其进行结题验收。

项目负责人应做出结题总结报告;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应认真审查全套技术资料,签署结题意见。并聘请有关专家组成结题验收组。

结题验收组对该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验收,并写出结论。验收结论应科学、严密、实事求是

资助经费较大的项目,应在省留学生办参与下进行结题验收。

第二十五条聘请的结题验收组成员应具有相当学术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二十六条凡已结题的项目资料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全部资料应立卷x/刁档,并报IJ王口管理部门和省留学生办。

第七章成果归属和推广应用

篇9

第二条农业科技开发计划是全省科技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为重点围绕农业及与农业相关的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设立的专项科技计划。目的是采用先进农业科技成果改进、更新现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大面积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建立和完善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机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农业科技开发计划根据全省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编制和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实行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的原则。按照强化集成的要求,加强成果供需对接,加强省、市、县、三级科技计划的协调联动,在市、县立项支持的前提下,省科委将重点支持省级农业综试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二、资助原则

第四条市、县科委应将农业科技开发项内入各自科技发展计划。

第五条省科委定期农业科技开发计划项目指南,将优先安排和支持下列范围项目实施。

(一)粮棉油综合增产增效技术;

(二)畜禽水产集约化、规模化综合饲养管理技术;

(三)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存技术及农业废弃物利用增值技术;

(四)农业高新技术和绿色食品开发技术;

(五)国外和省外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

(六)区域性农业后备资源的综合高效开发技术。

第六条农业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的投入资金,以项目承担单位自筹为主,省科委视县、市投入情况适当资助。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相应增加资助强度。

第七条农业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经费以拨款支持为主,经费有偿使用部分选择项目集中投入。

第八条农业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经费属科技三项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并拨款,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挪用和收取管理费。

三、项目申报

第九条农业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的申报条件:

1、项目必须是国家、省、市、县的各类科技攻关计划取得的突出成果,或从国外,省外引进并加以试验示范、消化吸收的成果,科技含量高,符合《指南》规定的选题范围;

2、项目必须能形成物化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投入产出比高,能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有法人资格,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强的技术力量(或技术支撑单位),同时应有较为配套的生产环境,所需的能源与原材料有保证,应有一定的自筹资金;

4、经费有偿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按期偿还的能力,并有良好信誉的企、事业单位担保。

第十条农业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的申报程序

1、农业科技开发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原则上由各省辖市科委(以下简称市科委)归口统一办理。各有关厅局直属单位通过厅局办理。省科委每年三月份受理一次。

2、农业科技开发计划项目,均由项目承担单位编制《科技项目计划设计书》,单位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盖章),报送各市科委或有关厅局。

3、各市科委、省有关厅局对申报项目,依照本办法第五条、第九条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查和筛选并签署意见(盖章),在规定申报截止日期内集中将《科技项目计划设计书》一式六份报省科委农村科技处。

篇10

企业内部科研机构一方面由于科研成果和成员个体价值―因为企业生产链条过长―通过企业最终产品的市场收益来衡量的可行性、操作型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市场的资源合理调配和引导功能作为一种有效促进技术进步的手段在行业各自实施的严格保护壁垒面前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为降低行政指令的风险而建立的准市场内部结算体系由于没有有效评价个体业绩的方法和自动进化的免疫功能而很难兼顾各方面利益,形成内部科研机构激励制度综合配套的先天不足。表层显示研究水平不高、追求短期效应、浮躁情绪和人心思动。而这类企业从事的往往是投资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研发时间长的基础性行业,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具有稳健博思的学风、细致敏锐的思路、恒久钻研的习性,这些是决定以创新为首要任务的高科技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前提,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环境,调动科研人员恒久积极性。

正确评价劳动个体的业绩是实施激励措施的基础,“员工权益备案制”管理方法是从体制与机制之外的项目过程引导入手,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个人业绩评估平台,实现员工自主管理,解决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思维领域员工激励制度量化管理的难题,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二、“员工权益备案制”的设计思路

人类劳动的实质是创造价值,管理的实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劳动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如何区别个体价值的大小从而实现有效激励是管理者一直苦苦追求的一个目标,企业最实际、最朴实的管理理念是实现员工“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要对员工的“不一样”在物质和精神上有所表示。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本质是说有所收获才能有所快乐,快乐是保证我们事业持续有效发展的优质动力。“员工权益备案制”着力于甄别员工劳动的“多”、“少”、“好”、“坏”,针对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找准激励的对象,激发企业无穷能量。

三、“员工权益备案制”的具体内容

所谓权益备案,就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科研团体内部,根据每个人的专业方向,享受的资源,承担的任务,按时段,分类别,将平时的工作内容和阶段动态成果记录备案,通过随时公开的备案记录可以实现及时有效的技术交流和接受同行的监督。管理因个体情况的各异从来就没有定式和目标,只有方向!出于这种考虑我们提出重在引导的“职工权益备案制”项目管理方法。每一位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对比,学习同行的长处和发现自己的不足,引导职工自觉加强学习和赶超意识。这样通过“职工权益备案制”既落实了研究工作的过程控制,做到每一项工作的可控和有力督促,减少行政手段对抽象思维研究工作的外部干涉,使管理工作走向理性和常规定式,又从备案引导的角度避开量化考核模糊的软肋,解决了思维领域监督空白的难题。使员工时时刻刻感到研究院前进的洪流在推动自己,不进则退。你是在埋头苦干、还是在悠闲上网,你是在深入研究、还是在敷衍了事,你是在默默奉献、还是在滥竽充数,全在大家眼里。

“职工权益备案制”是一种软管理方式,温和理性的引导理念与行业开发研究工作的长期性特点相适应,执行中不强调生硬的量化奖罚,不借用行政力量,突出对职工积极性的有效引导,突出职工内心向前走的压力和动力。由于每个职工的绩效有了公正、真实、全面的跟踪记录,我们能有效利用激励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益。同时每一个人既是执行者,又是被监督者,有效降低执行成本和操作难度,增强了制度自身免疫力,变以前压、推管理方式,走上了以人为本,引导为主的科学管理道路。

四、“职工权益备案制”的实施细则

现实做法是单位信息中心根据设计好的备案说明,设计“职工权益备案制”系统程序,通过网络将自己某一时段工作成绩添加在相应系统里,系统自动分类别统计成表,员工通过系统窗口可以预览员工的记录内容,异议者的意见也将在网上公开,接受大家检验。管理部门定期下载保存记录内容,完成阶段总结材料,提供给专门组成的评委会成员,讨论定夺这一段时间重点奖励的对象。

系统设计要按纵横两个方向分好类别,要既可以按部门、岗位、项目预览;又可以按同一类人、同一类专业、职务或职称等常规工作类别来预览。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同级别的人在对比中时时刻刻明确差距,产生压力,形成你追我赶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五、“员工权益备案制”的管理细节

在实施“职工权益备案制”管理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问题:

1.第一备案要公开

备案一定要通过网站向企业职工公开。公开是保证记录内容公正、合理的唯一手段,是实现有效激励的第一要素,是促进备案设计不断完善的最优途径。科研劳动中个体劳动的真假伪劣,有时很难区别,实行公开制度,让大家进行评判,尤其是影响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时,这种评判就更有产生的动力和检验的可靠性,当然对别人记录的异议也必须是公开的、也必须接受监督。在阳光下大家都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实事求是态度,对虚报、多写、明显伪劣的记录进行剔除,对确有异议的成果归属并列记录。这样虽然增加了不团结的因素,但追求的确是一种在个体创造力自由发挥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稳定,有利于研究院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最大可能降低了科研人员工作“多”和“好”、“假”和“劣”的甄别成本,符合自主管理的管理趋势,实践了“自由是发展的唯一目的,自由也是发展的唯一手段”著名观点;

2.要做好制度的综合配套和细节设计

任何一项管理方法都不能孤立存在,需要配套措施堵住漏洞和制度边缘的监控空白,“职工权益备案制”是科研机构实施激励措施的基础,是手段,一定要做好制度的综合配套和细节设计才能真正见到的效果,否则就会因为一个环节的处理不当而使整体工作的前进步伐减缓,直至停滞。这要求各职能部室树立大局意识,围绕“职工权益备案制”,积极让利放权,做好自己管理职权内的框架设计,消减制度中的“短板”和“隐”,提高制度整体合力。

六、“员工权益备案制”的实施效果

通过试点,根据“员工权益备案制”记录情况决定员工的工资奖金发放,见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职工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要”到“我要干”,究其原因是通过“全体起立”式的机构重组、“责权利”平衡后的利益二次分配,任务压力有效传递到了每一个人身上,使科研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生产中,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1.员工的记录要靠严格的运用效果来检验

篇11

管奇刚

(华东政法大学   上海市 201620  )

 

 

摘要:本文从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了协同创新背景下的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过程化管理的要素、本质和现状,并以华东政法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例,介绍了过程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建设思路。通过分析协同创新背景下项目过程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制定相关制度、建立项目管理跟踪机制、加强科研服务意识、加强制度执行力及部门间的协同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协同创新背景下的科研项目过程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科研项目    协同创新     过程化管理

一、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定义与特征

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项目是由高等学校教职员工承担的研究人文社科领域具体问题的专门项目。项目是一种制度事实,是观念的存在,本质上应当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任何关系都包含有主体、客体与内容,研究人文社科项目,应当从主体、客体、内容三个方面予以分析和理解。

首先,主体方面。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承担主体为高校教职员工,包括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专职研究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高等学校教职员工一般具备较高的学历学位,经过比较系统的学术训练,对于社会中的新问题和热点问题,都具备学术敏感和学术探究能力。依靠专业的素养,高校教职员工能够具备承担专项研究的能力,因此,在专门学术研究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其次,客体方面。人文社科项目的客体是指专项涉及的具体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理论方面的难点问题。从目前人文社科项目的类别来看,基本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最高级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类是教育部主管的社科项目,第三类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科管理部门或教育主管部门的科研项目,第四类是国家部委管理的社科项目,第五类是教育主管部分负责的项目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自行设立的项目。五个类别的项目各自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国家社科项目一般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理论难点问题,要求课题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平,教育部项目等其他项目都有各自的研究取向,通过多个层次的支撑配合,使社会科学研究得到振兴与繁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有益的思想。

最后,内容方面。在内容方面,项目研究的都是系统的或者独立的问题。比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可以研究一部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也可以研究一部哲学著作的思想,或者研究一位伟大学者的思想轨迹。地方哲社管理部门负责的课题则可以更多的针对地方经济发展,比如研究地方司法机关审判所遇到的特殊问题,地方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等。知识是平等的,区别在于掌不掌握。因此,人文社科项目的研究内容是非常多元化的,也应当是涉猎广泛的。

二、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团队建设研究

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开展必须以团队为支撑。一支团队的年龄层次合理、学术能力过硬、政治觉悟高,其开展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一定具有很高质量。因此,重视对科研团队的建设,是提升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径。项目的团队由负责人、课题参与人、项目管理人员构成,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工作,协同配合,完成项目的工作任务。

课题负责人是整个项目的总的引导人,在申请阶段是课题申请人,在研究阶段和结项阶段作为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了解程度最高,在宏观层面把握项目的研究进展方向。一般来说,项目从申请的设想到如何申请,到立项后的研究,都由项目负责人来引导和指挥,如果项目研究出现问题,其责任也由项目负责人来承担。

课题参与人是课题负责人之外的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对于课题的全面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目前的人文社科研究相对复杂,研究的问题内容广泛,而一个人的理性和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具备所有的和课题有关的知识,所以,配备对于某一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是很必要的。比如研究以为哲学家思想的项目,负责人对这位哲学家的基本思想把握比较到位,但是对于其其他方面的思想可能不是非常了解,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了解他其他思想的专家的理论来更全面的研究这位哲学家。目前申请高级别学术项目,鉴于项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课题参与人的配备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比较容易开展研究,形成的科研成果也更加科学和权威。

课题管理人员是参与课题的行政管理和财务等方面事项的课题相关人员。目前我国高校社科项目研究涉及到的层面很广,与财务、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联系增多,有时候课题经费的报销需要走很多途径。由于课题的正式研究人员不可能有很多的精力花在课题管理领域,因此,一些专门负责课题管理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有效的应对这些问题,从而能够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避免研究人员的精力消耗在学术研究以外的方面。

三、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成果及其转化研究

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的成果是指通过研究人员的工作,从理论或者实践层面得到的学术思考结晶。人文社科项目的直接目的就是形成成果,但是仅有成果却不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研究的实际意义就打了折扣。我们提倡学术研究的深入和科学,对于基础学科的研究也给予最大的认同,但是我们却不能否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要求。目前,人文社科项目研究成果转化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研究报告直接指导实践。一些大型企业或者机关委托学者就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就具体问题写一份调研报告。第二类是学术著作指导实践。比如经济学中的一些著作,其中的数理模型可以指导生产建设。第三类是论文期刊指导实践。论文是针对某一具体进行研究的学术思考过程,其研究的问题一般比较前沿,因此,在针对具体问题,尤其是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时候,论文往往是经过了理论研究的,比较具备指导的意义。

我国人文社科项目的研究成果形式分为研究报告、专著、期刊、工具书等。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研究成果是被实务部门采纳的。项目管理部门对于成果被采纳也设定了认可,即同意结项。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些社科研究项目的成果不具备较高的实践应用质量,很多成果在内容上存在重复,对于实务的意义不大。这些成果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术资源,需要我们予以关注。提升学术成果转化水平,使学术与社会有效协同,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学术得以繁荣的重要力量之源。

四、协同创新背景下的科研项目过程化管理理论研究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②]。协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是形成以大学、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与金融机构中介组织,充分利用大学、研究机构的智库智囊作用,使其研究与社会实际需求实现高质量衔接,使知识生产者与知识应用者之间形成资源低内耗整合,提高协同质量,创新工作模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协同创新要求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等知识应用主体形成协同模式,简单来说,要求大学的研究与企业的生产应当具有同一方向。大学的知识制造必须为企业的生产服务,但是又不能简单的以利益为中心,应当是全方位的配合与助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社科项目的研究也需要做出一些创新性的调整,以适应协同创新的要求,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科研项目的过程化管理对高校协同创新工作意义重大。科研项目是指为探索自然界事物变化的规律,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的探索活动,与一般的项目相比,更突出其创造性或创新性[③]。协同创新需要将高校的优势和实务部门的优势衔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双方共赢和谐发展。因此,通过过程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质量,对于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12

 

当前,各高职院校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特别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在不断成熟,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目标培养的项目课程开发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实现了“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在仿真职场氛围中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2007年,我院顺应时代要求,启动了项目课程改革,并在改革实施过程中不断摸索管理方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传统学科教育体系下的教学管理 

课程内容设置偏重知识 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职升格或从大学分离、合并而成,课程内容设置只是简单地压缩本科内容,限于对概念、原理等系统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少;加之教师对课程的认识缺乏源头性的研究和探讨,对所教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很少有深入的研究,很难对课程进行系统设计。课堂教学以“填鸭式”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吸收理解的情况,更谈不上师生互动。 

课程实施两点式教学 传统学科体系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重理论、轻实践,排课采用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方式,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进行,理论课程大多安排在普通教室或多媒体教室里,学生先学习理论,然后在实验室对教师的推理进行验证,所以排课管理也相对简单,习惯性地以两节为时间单位完成一个学习单元,课程内容安排以章节区分,或以某一个概念的学习为单元。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单一 多年来,高等教育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采用期末一卷定成绩的方式,或者平时成绩占有一定比例,但平时成绩只是根据考勤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而定,而且所占比例相对较低。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虽然掌握了高深的理论,却毕业后到工作单位以后,面对工作却不知从何下手。 

项目课程改革对教学管理机制的要求 

高职项目课程是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强调课程内容要结合具体的实际项目进行,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形式、考核方式、对任课教师的资格要求及教学设备方面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课程内容组织要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主,培养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内容的取舍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场所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篇13

中图分类号:G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62-02

一、影响工程项目进度的因素分析

(一)承包商因素

协调力度不够,不能有机地组织各职能部门去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主要指总承包单位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各分包方项目管理人员的内部管理机制是否完善。只有内部管理机制完善,才能保障各相关方沟通畅通,配合默契,保证项目整体管理水平良好。项目部才能及时合理地分解任务,落实任务,完成任务。由于EPC模式对工程总承包,其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比常规模式大很多,对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把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分包方协调好,管理好,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EPC模式整合的优势。

(二)供货商因素

由于各部门之间信息私有化、未经集成,信息没有实现有效共享。造成制造和供货周期过长,使安装项目的开工时间拖延。由于不能有效根据生产需要组织采购,设备供货顺序不合理,打乱施工计划,使各项目的工程进度失去平衡。因设计或制造质量缺陷返修,造成现场施工的停滞。在设备需求发生变更时,响应变更的能力迟钝。

(三)物质发运因素

与港口、海关等部门的沟通不密切,使船期拖延或不能及时卸货。项目所用的材料,需要更新的设备及预制件、零配件未能按时入库或运抵施工现场。与工程当地陆路物资运输部门的沟通不密切,使物资堆滞在码头。尤其对于电厂建设用到的专用材料和设备,由于其制造运送周期长,可替代性差,对进度的影响很大。境内路况的限制,使物资不能及时进场。

(四)设计因素

能力和经验不足,使设计的各个环节不紧凑、流程不顺畅。一般设计分为工艺专业设计、土建专业设计、机务专业设计、电气专业设计、热控专业设计。因工艺设计为主专业,一般以工艺设计人员为工程项目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其他专业了解的深度和对其他专业人员控制权利的大小直接制约了设计进度的快慢。缺乏信息沟通,工程资料流转不紧凑,使施工图出图计划得不到保证。对项目所在国的情况不了解,设计的结果不满足实际的需要。

(五)施工分包商因素

施工组织不当,不能有机地组织各职能部门顺利完成各项工作。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如果施工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将使工程施工造成混乱,致使工程拖期。施工技术落后,使得关键工程在施工环节耗费太多的时间。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施工效率的高低,由于工人技术水平低,对新工艺、新设备的使用不熟练,从而影响建设工期。施工资源不足,使工程进展不能按计划推进。电厂项目工程量大,所需人力和机械数量较多。如果投入的施工力量不足,将会影响到项目的正常进行。因施工质量缺陷返工,造成现场施工的停滞。

二、控制工程项目进度措施

(一)合同措施

1、争取机组性能试验不计入工期考核。机组性能试验一般在机组可靠性试运行结束后进行,条件具备时,部分项目可在机组整套试运期间进行,所有试验结束后,机组投入正式商业运营。由于机组性能试验本身受电网、煤质等诸多外界条件的影响,EPC承包商很难安排和控制试验计划,如果机组性能试验计入工期,对EPC承包商是一种潜在的风险。

2、坚持以收到第一笔工程预付款日为合同生效日。接受合同签订即计算工期的条款。使得EPC承包商的工程前期准备时间成为合同工期的一部分,这对EPC承包商来说将意味着真正的EPC工期被压缩。要防范这种风险,EPC承包商就要在投标和合同谈判期间,坚持以收到第一笔工程预付款为合同生效时间。争得一定的主动权。有充裕的时间去做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为顺利执行合同打下良好的基础。

3、每台机组的工期要分别计算。对于同一期火电工程或单循环燃机电站工程,一般不止一台机组。此时,在拟定商务合同中,应将每台机组的罚款工期单独计算。对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工程,应将每个联合循环单元全部机组的罚款工期单独计算。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工期延误罚款给EPC承包商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组织措施

签订EPC合同后,要针对电站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组织模式。目前,EPC总承包项目组织模式主要有两种:EPC(max s/c) 和EPC (self-perform construction) 。采用EPC (max s/c) 模式时,EPC 总承包商最大限度地选择分承包商来协助自己完成工程项目,尤其是将施工、调试和性能试验工作分包给施工承包商。参与工程建设的各相关单位(如设计院、施工企业、监理公司)应明确落实工程现场进度控制人员及其职责分工。采用EPC(self-perform construction)模式时,EPC总承包商自己要最大限度地承担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和性能试验工作。

(三)设计措施

1、加强与设计单位的信息沟通。设计输入的及时和准确是保证设计进度、制约整体设计进度的关键因素。EPC总承包商在项目运作中要充分发挥整体协调优势,当好设计单位和业主、工程咨询公司之间,设计单位与设备厂家之间的信息中心枢纽,与各方建立规范、有序、畅通的项目信息渠道,组织各设备厂家等有关各方为设计院提供及时和准确的设计输入。

2、将设计纳入EPC项目总体网络计划监控体系。根据项目总体网络计划编制设计进度计划,并在项目总体网络计划中要求设计、采购和施工的“无缝”衔接。根据设计计划,编制辅助设备招标规范书,配合辅助设备的采购工作,同时要求辅助设备厂家按计划提交准确的设计输入。设计院完成一部分分项工程设计后,及时履行审批程序,交付EPC承包商进行物资采购和现场施工,使工程的实施环节紧凑、快捷。

3、要设计兼顾设备订货,方便施工管理。在项目设计初期要充分考虑采购和施工的影响,优先安排订货周期长、制约施工关键控制点的设计工作,使设计向采购和施工适当延伸,实现设计、采购和施工的深度交叉,彻底抛弃那种等设计图纸全部完成后再进行采购和施工的建设模式。设计人员编制设备订货技术规格书后,一定要参与订货技术评审,这不仅有利于设计提前接触设备资料,及时处理设备和设计衔接问题,加快设计进度,而且设计单位对设备制造商提前进行的技术交底还能减少失误,缩短供货周期。

4、加强设计审查力度。为设计单位牵头组织好初步设计审查会和专业设计审查会,定期召开设计协调会,及时提醒设计单位和厂家的设计部门准备齐全审查所需的全部支撑性文件资料,明确设计成果文件组成及出图细节要求,使设计工作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确保设计文件的审批速度和审批质量。

5、建立图纸校审管理制度。对于校对人要求从事专业设计工作三年以上,并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了解专业设计技术规定、标准和规范、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能正确判断并指出设计差错,提出更正意见。

(四)施工计划和进度控制

1、应用先进的计划管理软件。电站EPC工程计划宜用P3计划管理软件编制,应用6级计划管理模式,实行各级计划的网络共享,并应用各级计划进行设备供货、设计资料交付和工序交接等的跟踪和协调,使施工进度一直处于可控、在控状态。EPC项目的施工计划实行动态管理和控制。根据设备材料的到货情况、设计文件的交付情况以及施工活动的进展情况,每周进行更新,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准确的信息为施工组织部门安排月度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给EPC承包商实现计划平衡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2、吸纳国内外先进的工程建设管理方法和措施。采用工作负荷点等工作量计量工具,建立工程总体和各专业计划“S”曲线,通过每周统计完成的工作量和实耗用工,生成实际完成的进度曲线和实耗的用工曲线,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进度状况,以此为依据制定各项措施来调整计划,从而有效控制工程进度。

3、制定科学先进的赶工期措施。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充分发挥各施工功能区的生产能效,使施工物资的水平运输短捷畅通。随计划“S”曲线调用足量的施工机械和劳动力资源,在制定计划“S”曲线也要考虑施工资源的现有状况,以满足工程紧张的需要。制定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案,从缩短工期的角度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法。掌握工程当地气候特点,避开雨季施工基础工程和其他地下设施。

4、使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可降低施工强度、简化施工工艺从而加快进度。比如使用大功率定向钻机、卷装的聚乙烯管和铝塑复合管、热熔焊机、不停气接气设备等。

(五)正确理顺与业主、咨询公司之间的关系

友情链接